家蚕微粒病害综合防治

家蚕微粒病害综合防治

一、家蚕微粒子病的综合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贾亚洲[1](2021)在《家蚕微粒子病有关科技术语的探讨》文中指出介绍了十九世纪中叶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现和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家蚕微粒子病的流行与危害情况,分析了家蚕微粒子病有关专业术语的交替使用和专业期刊主题词、科技名词失范现象,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征集和统一公布蚕业科技名词,规范蚕学专业术语的学术引领与编辑出版工作。

倪文佳[2](2020)在《Hemocytin蛋白在家蚕应答家蚕微粒子虫感染中的免疫功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家蚕作为蚕桑产业的重要昆虫,有很多病原都可以感染家蚕,而家蚕微粒子虫是其中最重要的病原之一。家蚕微粒子虫属于微孢子虫大类,也是被划分为真菌界的寄生性病原。微孢子虫的感染范围极广基本能够寄生所有动物,甚至人类。自1857年发现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微孢子虫—家蚕微粒子虫(Nosema bombycis)以来,迄今为止已有1400多种微孢子虫被鉴定。家蚕通过很多免疫识别分子识别病原,其中有类免疫识别蛋白名为Hemocytin,它可能在家蚕抵御家蚕微粒子虫感染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Hemocytin在家蚕血细胞(颗粒细胞)的颗粒中表达,其能识别病原并启动宿主免疫反应。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家蚕感染N.bombycis后,Hemocytin的转录和表达量明显上调,表明Hemocytin对N.bombycis的入侵有应答;我们再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到Hemocytin能够识别入侵的N.bombycis,并找到了能够与Hemocytin互作的孢壁蛋白25;接着我们分析了Hemocytin识别N.bombycis后可以促进血细胞凝集和黑化,同时也证明了Hemocytin可以抑制N.bombycis的增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N.bombycis感染后Hemocytin的转录和表达水平上调为了确认Hemocytin对于N.bombycis的入侵有应答,我们取正常和五龄起添食N.bombycis(5×104孢子/头)的家蚕血淋巴,从五龄起感染第1天至第6天连续取样,通过相对定量PCR分析表明感染N.bombycis后Hemocytin的转录水平上调。为进一步验证定量结果,我们构建了pET23b-Hemocytin表达载体,纯化得到了Hemocytin活性蛋白,通过注射重组Hemocytin蛋白制备了Hemocytin鼠源的多克隆抗体。接着我们提取1~6天的血淋巴样品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检测到Hemocytin上调表达。上述结果均表明Hemocytin对于N.bombycis的入侵有应答,可能参与了N.bombycis感染的免疫反应。2.家蚕Hemocytin与N.bombycis的相互作用分析为了验证Hemocytin能够识别入侵的N.bombycis。我们观察到Hemocytin能够直接粘附N.bombycis并且对其有一定的凝集作用。为夯实以上结果,我们将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Hemocytin和N.bombycis共孵育后,IFA结果同样显示Hemocytin能够粘附N.bombycis并且对其有一定的凝集作用。我们推测Hemocytin可能通过病原表面的某些蛋白来识别N.bombycis。基于此,我们鉴定了Hemocytin与N.bombycis表面的哪些孢壁蛋白存在互作,将Hemocytin处理后的N.bombycis样品和未处理的N.bombycis样品进行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孢壁蛋白SWP25表达差异倍数较大,它可能为我们潜在的靶标。接着我们通过酵母双杂交试验证实Hemocytin与SWP25存在相互作用。结果也表明了宿主与病原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3.Hemocytin在启动家蚕细胞免疫中的作用分析为了探索Hemocytin识别入侵的N.bombycis后,引发了下游的哪些免疫反应。我们将Hemocytin蛋白与琼脂糖凝胶珠偶联。首先,我们将珠子与血淋巴一起孵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Hemocytin孵育过后的实验组血细胞加速凝集和黑化,我们猜测Hemocytin启动的免疫反应可能与包囊和黑化相关。为了验证猜想,我们偶联Hemocytin蛋白到琼脂糖凝胶珠与血淋巴和N.bombycis共孵育,IFA观察到Hemocytin蛋白促进家蚕血淋巴对N.bombycis的包囊和黑化。接下来为了验证Hemocytin启动的免疫反应对N.bombycis感染的重要性,我们利用RNAi技术干涉家蚕体内Hemocytin表达时,我们发现宿主体内N.bombycis的增殖明显增加,相反,我们在个体水平上注射Hemocytin活性蛋白后,免疫印迹以及绝对定量PCR的结果显示宿主体内N.bombycis的增殖明显减少。以上结果均表明Hemocytin识别病原启发的下游反应对病原的感染非常重要,也为进一步探索抵御N.bombycis的新型抗性素材提供参考。

李成阶,李俊,雷秋蓉,贾平[3](2020)在《运用全部种群治理(TPM)策略防控家蚕微粒子病的实践与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四川省苏稽蚕种场坚持以"全部种群治理"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策略,强化彻底消毒与淘汰思想,完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的配套技术,建立组织保障体系,加强监督检查,实行绩效激励机制,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体系,经蚕种生产检验,收到良好防控效果。

潘志新[4](2018)在《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2017年度进展》文中研究指明1年度工作总体情况南宁综合试验站所辖横县、宾阳、上林、马山、武鸣等5个示范县,团队成员5人,其中推广研究员3人、高级农艺师2人;基地示范县技术骨干15人,其中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9人;在各示范县区建立试验示范基地11个,总面积437hm2。共开展2项体系重点任务、4项功能研究室重点任务、自主研发和产业扶贫等多项任务,在全体团队成员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克服困难,全力推进各

张霞[5](2017)在《健全防控家蚕微粒子病制度——提高防治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养蚕行业一直在农业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推动养蚕行业的经济效益提高,要对养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病虫害进行重点的防治和治理,在养蚕的过程中,家蚕微粒子病在桑蚕良种繁育的过程中有非常巨大的影响,要做好家蚕微粒子病的综合防治,要在预防的基础上综合控制防御的工作,创新微粒子病的防御措施,本文介绍了集中家蚕微粒子病的防御制度,提高蚕种的防治效果。

鲁兴萌,呼思瑞,邵勇奇,林秀秀,蔡顺风,傅张梧可,李明乾,何欣怡,邱海洪,马焕艳,陆颖,刘涵,何祥康,李光才,陈勃生[6](2017)在《家蚕胚胎期感染微粒子病的个体对健康群体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胚胎期感染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的家蚕个体,其携带Nb在健康家蚕群体中的传播扩散规律是流行病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家蚕微粒子病检验技术的科学基础。采用流行病学的方法,通过混育和个体育试验,研究胚胎期感染Nb的家蚕个体对健康群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胚胎期感染Nb的家蚕中,存在可以完成1个世代(即可以发育到化蛾产卵)的个体;胚胎期被感染的家蚕个体在健康家蚕群体中的感染扩散规律为"连续感染传播扩散"模式;病害在家蚕健康群体的传播扩散与胚胎期感染个体数量和感染程度有关,在幼虫期低剂量感染情况下,感病个体混入率≥5%对群体的化蛾率有明显影响,感病个体混入率≤2%对群体的化蛾率未见明显影响。上述结果可供感染Nb的家蚕子代对健康群体影响的风险阈值确定,以及家蚕微粒子病检验判别标准的评价和检验技术研究参考。

朱春群,楼霞,何恩洁,孟正乐,陈灵方[7](2016)在《浙江省一代杂交种家蚕微粒子病发生趋势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侵染引起的一种家蚕疾病,可经胚胎传染给子代,对蚕桑生产危害很大,是蚕种生产中唯一的检疫对象。根据浙江省30多年来家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数据分析,浙江省家蚕一代杂交种微粒子病发生情况及其一代杂交种的淘汰率和未检出率的相关性,进而从不同生产季节、不同品种方面分析了家蚕一代杂交种微粒子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家蚕一代杂交种的淘汰率(因母蛾微粒子病检疫不合格而淘汰蚕种的比例)和未检出率(母蛾微粒子病检疫时未检出微粒子孢子蚕种的比例)呈负相关,秋期生产的一代杂交种淘汰率较高,不同家蚕品种之间的淘汰率差异不大。建议根据浙江省近年来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原因和趋势,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方案,最大程度上降低家蚕微粒子病给蚕种生产带来的损失。

廖模祥,张国平,雷语[8](2016)在《基于环境控制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措施》文中认为桑园野外昆虫微孢子虫的交叉感染已成为当前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从养蚕环境净化入手,提出了生产环境净化、桑叶全程洗消、桑园病虫害的控制等一系列实用技术措施,以期达到控制家蚕微粒子病传染和交叉感染,减少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

黄旭华,潘志新,韦廷秀,汤庆坤[9](2015)在《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几个关键问题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对蚕业生产危害非常严重的蚕病,具有食下和胚种两种传染途径。该病容易大面积暴发,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蚕种业和茧丝生产的发展。在蚕种生产中采取母蛾检疫、蚕业消毒、防止野外昆虫微孢子虫交叉传染以及治疗药物应用等措施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发生。通过对各种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促进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黄深惠,黄旭华,王霞,石美宁,唐亮[10](2015)在《家蚕微粒子病防治药物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通过对防治家蚕微粒子病药物进行了综述,分别从蚕业生产中常用的消毒药物和治疗药物的种类、作用效果、作用机理进行全面分析,为合理使用防治微粒子病药物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开发新型防治家蚕微粒子病药物提出新思路。

二、家蚕微粒子病的综合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家蚕微粒子病的综合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家蚕微粒子病有关科技术语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家蚕微粒子病的危害与微孢子虫的研究
2 蚕业期刊家蚕微粒子病名词检索
3 行业规范与期刊科技名词失范现象
4 结语及建议

(2)Hemocytin蛋白在家蚕应答家蚕微粒子虫感染中的免疫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昆虫的免疫防御概述
        1.1.1 昆虫细胞免疫
        1.1.2 昆虫体液免疫
        1.1.3 昆虫体内的免疫通路
        1.1.4 昆虫的模式识别分子/受体
    1.2 家蚕中Hemocytin及其同源物的研究进展
    1.3 微孢子虫概述
        1.3.1 微孢子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物学特征
        1.3.2 家蚕微粒子虫及家蚕微粒子病
第二章 引言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3 主要研究内容
        2.3.1 N.bombycis感染前后血淋巴中Hemocytin的转录和表达水平检测
        2.3.2 家蚕Hemocytin与 N.bombycis的相互作用分析
        2.3.3 Hemocytin在启动家蚕细胞免疫中的作用分析
    2.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三章 N.bombycis感染前后血淋巴中Hemocytin的转录和表达水平检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主要试剂名称与配方
        3.1.3 实验仪器
        3.1.4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N.bombycis感染前后血淋巴中Hemocytin的转录水平检测
        3.2.2 p ET-23b(+)-Hemocytin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3.2.3 p ET-23b(+)-Hemocytin重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3.2.4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3.2.5 N.bombycis感染前后血淋巴中Hemocytin的蛋白水平检测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家蚕Hemocytin与 N.bombycis的相互作用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主要试剂名称与配方
        4.1.3 实验仪器
        4.1.4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Hemocytin在天然状态下对N.bombycis粘附和凝集作用分析
        4.2.2 Hemocytin重组蛋白对N.bombycis粘附和凝集作用分析
        4.2.3 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寻找差异蛋白
        4.2.4 酵母双杂交实验鉴定Hemocytin与 SWP25 的互作关系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Hemocytin在启动家蚕细胞免疫中的作用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主要试剂名称与配方
        5.1.3 实验仪器
        5.1.4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Hemocytin促进家蚕血细胞凝集与黑化作用分析
        5.2.2 Hemocytin促进血细胞对N.bombycis的包囊与黑化实验分析
        5.2.3 RNA干扰Hemocytin对N.bombycis增殖的影响
        5.2.4 过表达Hemocytin对 N.bombycis增殖的影响
    5.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N.bombycis感染前后血淋巴中Hemocytin的转录和表达水平上调
    6.2 家蚕Hemocytin与 N.bombycis的相互作用分析
    6.3 Hemocytin在启动家蚕细胞免疫中的作用分析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及参研课题
附录
致谢

(3)运用全部种群治理(TPM)策略防控家蚕微粒子病的实践与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全部种群治理”策略简介
2 采用TPM策略建立健全持续抑制蚕微粒子病的防控体系
    2.1 在蚕种生产区域内全面全程彻底消毒,极限消灭或持续抑制家蚕微粒子病病原
        2.1.1 蚕前进行彻底消毒
        2.1.2 蚕中持续消毒,切断一切经口感染的途径
        2.1.3 蚕后及时消毒,避免病源扩散
    2.2 加强母蛾检验、补正检查和预知检查,彻底淘汰染病蚕种、原蚕、种茧、蛹、蛾
    2.3 建立组织保障体系和全员参与的绩效考核长效机制
3 取得的成效与教训
4 体会

(4)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2017年度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年度工作总体情况
    1.1 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显着成效
    1.2 拓展绿色防控, 为民稳产增收
    1.3 推进基地县试验示范工作
    1.4 发挥产业优势, 加速扶贫攻坚
    1.5 立足本职工作, 服务政府决策
2 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2.1 体系重点任务与完成情况
        2.1.1 高效生态蚕桑产业关键技术研发、集成与示范
        2.1.2 蚕桑资源多元化循环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
    2.2 功能研究室重点任务与完成情况
        2.2.1 规模化养蚕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
        2.2.2 桑树栽培新模式新技术研究
        2.2.3 蚕桑病虫害流行监控和绿色生态防控技术研发
        2.2.4 蚕业适度生产规模、经营模式与产业组织研究
    2.3 产业基础数据平台建设
        2.3.1 新立项的蚕桑产业科技项目
        2.3.2 蚕病发生情况数据库
        2.3.3 桑树病虫害发生情况数据库
        2.3.4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蚕桑病虫害防控平台
        2.3.5 蚕桑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预警网络
        2.3.6 提供鲜蛹成份检测报告收集
        2.3.7 广西蚕业生产有关数据收集
    2.4 应急任务与完成情况
        2.4.1 监测本产业生产和市场的异常变化
        2.4.2 及时跟踪调查因气候变化引发蚕桑病虫害发生情况
3 重要科研进展
4 扶贫工作情况
    4.1 主要工作措施
        4.1.1 出台科技扶贫政策, 增派蚕桑专业科技特派员
        4.1.2 开展技术服务培训, 传授脱贫致富新技能
        4.1.3 建立建设示范基地, 辐射带动新蚕区发展
    4.2 蚕桑产业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
5 机制创新情况
    5.1 体系内合作
    5.2 体系外合作
6 宣传报道情况
7 存在的问题
8 2018年工作计划
    8.1 积极推进蚕桑新品种的示范推广
    8.2 深化规模化养蚕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
    8.3 提升病虫害预测预报水平
    8.4 推进产业扶贫工作

(5)健全防控家蚕微粒子病制度——提高防治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加强对养蚕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 增强养殖人员的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意识
2 建立安全、稳定的原蚕基地, 为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建立家蚕微粒子病预防控制体系要提升消毒防病效果, 精华蚕种养殖的环境
4 家蚕微粒子病的预防体系需要执行严格的卫生防病制度
5 总结

(6)家蚕胚胎期感染微粒子病的个体对健康群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家蚕微孢子虫
    1.2 供试家蚕
    1.3 胚胎期感染Nb的家蚕个体制作
        1.3.1 基本制作方法
        1.3.2 高剂量Nb攻毒感染子代混育试验用个体的制作
        1.3.3 低剂量Nb攻毒感染子代混育试验用个体的制作
        1.3.4 个体育试验用感染Nb的个体制作
    1.4 混育试验和个体育试验的方法
        1.4.1 混育试验
        1.4.2 个体育试验
    1.5 家蚕微粒子病检测
    1.6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混育试验的试验区中的Nb检出率
    2.2 高剂量Nb攻毒感染家蚕母蛾的子代混育试验中Nb检出时相变化
    2.3低剂量Nb攻毒感染家蚕母蛾的子代混育试验中Nb检出时相变化
    2.4 混育试验中的家蚕微粒子病检出率和化蛾率比较
    2.5 个体育试验中家蚕微粒子病的检出时相
3 讨论
    3.1 微粒子病胚胎传染个体的生存时间
    3.2 微粒子病胚胎传染个体引起的蚕座内传染和扩散规律
    3.3 胚胎感染个体与健康群体混育后的风险性

(7)浙江省一代杂交种家蚕微粒子病发生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浙江省家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发生情况分析
    1.1 家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结果
    1.2 家蚕一代杂交种淘汰率和未检出率的相关性
2 浙江省蚕种生产与家蚕微粒子病发生情况分析
    2.1 不同期别蚕种的生产与淘汰情况
        2.1.1 一代杂交种生产情况
        2.1.2 不同生产季节生产蚕种的淘汰情况
    2.2 不同蚕品种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情况
3 小结与讨论

(8)基于环境控制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严格消毒蚕室蚕具,消灭传染来源
    1.1 养蚕前消毒
    1.2 蚕期消毒防病
        1.2.1建立健全日常消毒防病制度
        1.2.2蚁蚕和各龄起蚕要进行蚕体消毒
        1.2.3及时清除病死蚕和蚕沙
    1.3 养蚕后消毒
2 净化生产环境,减少传染机会
    2.1 专业蚕种场的环境净化
    2.2 原蚕区养蚕环境的净化
3 桑叶全程洗消,避免病从口入
4 净化桑园环境,杜绝交叉传染#
    4.1 预警监测
    4.2 全面防除桑园害虫
    4.3 采取生态防控措施

(9)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几个关键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母蛾检验
2 蚕业消毒
    2.1 常规消毒
    2.2 桑叶消毒
3 预防野外昆虫微粒子病对家蚕的交叉传染
4 家蚕微粒子病治疗药物应用
5 总结

(10)家蚕微粒子病防治药物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消毒药物
    1.1 消毒药物的种类
    1.2 主要几种消毒药物的机理及作用效果
2 治疗药物
    2.1 治疗药物的种类
    2.2 主要几种治疗药物的机理及作用效果
3 展望
    3.1 筛选与研发更合适的药物应用于家蚕微粒子病防治
    3.2 添加药物,综合防治多种蚕病
    3.3 中西药联合使用或是今后微粒子病防治的突破口

四、家蚕微粒子病的综合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家蚕微粒子病有关科技术语的探讨[J]. 贾亚洲. 北方蚕业, 2021(04)
  • [2]Hemocytin蛋白在家蚕应答家蚕微粒子虫感染中的免疫功能研究[D]. 倪文佳. 西南大学, 2020(01)
  • [3]运用全部种群治理(TPM)策略防控家蚕微粒子病的实践与体会[J]. 李成阶,李俊,雷秋蓉,贾平. 四川蚕业, 2020(01)
  • [4]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2017年度进展[J]. 潘志新. 蚕学通讯, 2018(02)
  • [5]健全防控家蚕微粒子病制度——提高防治效果[J]. 张霞. 农家参谋, 2017(18)
  • [6]家蚕胚胎期感染微粒子病的个体对健康群体的影响[J]. 鲁兴萌,呼思瑞,邵勇奇,林秀秀,蔡顺风,傅张梧可,李明乾,何欣怡,邱海洪,马焕艳,陆颖,刘涵,何祥康,李光才,陈勃生. 蚕业科学, 2017(01)
  • [7]浙江省一代杂交种家蚕微粒子病发生趋势分析[J]. 朱春群,楼霞,何恩洁,孟正乐,陈灵方. 中国蚕业, 2016(02)
  • [8]基于环境控制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措施[J]. 廖模祥,张国平,雷语. 湖南农业科学, 2016(01)
  • [9]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几个关键问题分析[J]. 黄旭华,潘志新,韦廷秀,汤庆坤. 广西蚕业, 2015(04)
  • [10]家蚕微粒子病防治药物研究进展[J]. 黄深惠,黄旭华,王霞,石美宁,唐亮. 广西蚕业, 2015(03)

标签:;  

家蚕微粒病害综合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