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栽杂菇综合防治

袋栽杂菇综合防治

一、香菇袋栽杂菌的综合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梅再胜,吕晓妮,曹庆华,王维,李悠波[1](2015)在《袋栽香菇的培养料感染杂菌的原因及预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袋栽香菇的培养料常因培养料灭菌不彻底、菌种带杂菌、培养料搅拌不匀、料袋破口等感染杂菌,导致香菇减产甚至绝收。生产上必须提前采取合理技术措施预防,以控制杂菌对香菇生产的为害。

常广宁,吴春华[2](2015)在《香菇新品种鉴定试验》文中研究表明从台湾中兴大学引进香菇"香VE"品种,在大连市进行驯化得到1个新菌株,将其定名为"香VED",并将"香VED"菌株与当前生产上广泛栽培的3个品种在抗杂性、生物学效率、产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香VED"菌株各方面表现突出,可以在大连以及气候相近地区大面积推广。

林佩瑛,林海芳,林晖,林桂英[3](2011)在《反季节覆土香菇标准化高效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本所科技人员首创覆土袋栽香菇新模式,长期在全国各地第一线指导覆土香菇生产,不断创新栽培技术,例如林地建菇场,开放式接种,先覆土后转色,微喷技术的奇妙应用,防治烂筒的独特技术等,把覆土袋栽香菇技术推进到一个崭新阶段。采用该模式生产香菇,具有菇质特优、产量很高、高温能出菇、管理极省工、营养易补充、安全性极佳等突出优点。特别是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盛产优质夏秋菇,物稀为贵,经济效益最高,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刘娜[4](2010)在《半熟料香菇品种筛选与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半熟料栽培香菇是我国北方所特有的一种栽培模式,栽培历史悠久,生产面积不断扩大,分布范围较广。本论文通过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不同地区引进的17个香菇菌株进行研究分析,筛选出产量高、菇形好、抗杂性强的半熟料香菇品种,这不仅解决了目前主栽香菇品种名称混杂、劣质的现象,而且对提高香菇品质都起到积极作用。同时结合香菇半熟料配套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以减少污染率为目的,以提高产量与质量为核心,为香菇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为香菇实际生产提供技术指导,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针对引进的17个品种进行香菇半熟料品种筛选。通过拮抗试验说明菌种之间亲缘关系有远近,存在着同种异名的现象。不同低温下菌丝的生长特性是衡量香菇品种优劣的重要指标,结果表明菌株在16℃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同工酶试验说明菌株间酶的活力不同,各菌株之间具有相同的遗传基础。抗木霉试验是为了筛选出抗杂性强并且污染率低的菌株。出菇试验是进行综合性状的比较。根据以上试验最终筛选出1363菌株,它的特点是菌丝生长速度快、生长势好、颜色浓白,抗杂菌能力强,转色期时间短、棕褐色、有光泽;农艺性状表现菌盖直径达到6.53cm,厚度1.58cm,棕褐色;菌柄长度4.42cm,直径0.95cm,白色。(2)以筛选出产量高,质量优的“1363”菌株为试样,研究了半熟料栽培关键技术。确定了最佳栽培时间是3月15日~4月5日,最佳的配方是木屑80%、麸皮15%、玉米面3%、豆饼粉1%、石膏1%。通过培养料的不同处理体现了半熟料香菇生长的优势,并结合栽培关键技术最终确定半熟料栽培香菇发菌期最适宜的温度是10~15℃,空气湿度60~70%,刺孔通气数量40~60个;转色期最适宜的温度22~26℃,空气湿度80~90%;刺激出菇的最适温差是10℃,香菇品质表现最好的空气湿度是75~80%。在半熟料生产中病虫害及杂菌的综合防治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香菇的产量和质量,不同时期的病害主要有细菌病害、真菌病害、病毒病害;主要害虫有菇蚊、跳虫、螨类、蛞蝓等。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尽可能采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体的综合防治措施,把有害的生物体控制在最低状态。采用化学防治时,不使用剧毒以及药毒残留高的农药。原基形成后至采收前决不允许使用任何农药。这样才能达到香菇优质高产的目的。

张介驰,张丕奇,韩增华,孔祥辉,马庆芳,戴肖东,刘佳宁[5](2010)在《黑木耳袋栽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综述了黑木耳袋栽技术在栽培原料、栽培方式、管理方法、栽培生理研究和栽培设施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同时比对生产实践技术需求,对黑木耳袋栽技术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林佩瑛,林海芳,林晖,林桂英[6](2010)在《反季节覆土香菇标准化高效栽培技术》文中认为本所科技人员首创覆土袋栽香菇(Lentinula edodes),长期在全国各地第一线指导香菇生产,不断创新栽培技术,例如林地建菇场,开放式接种,先覆土后转色,微喷技术的奇妙应用,防治烂筒的独特技术等,尤其首创的覆土袋栽香菇新模式,将香菇袋栽技术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该模式生产的香菇具有菇质佳、产量高、高温下能出菇、管理极省工、营养易补充、安全可靠等突出优点,特别适合反季节生产香菇。

王改兰,江建荣[7](2008)在《袋栽香菇污染率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袋栽香菇污染率不断升高,使香菇生产的产量严重下降,花菇率降低,投入产出比降低,大大损伤了菇农的生产积极性。根据近几年来在栽培实践中的体验,总结出了香菇袋栽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李满意[8](2008)在《香菇病虫害防治及其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文中提出病虫害是香菇生产中经常遇到的困难,一旦发生轻则减产,重则绝收;香菇柄占菇体的30%—40%,因其口感差是香菇生产中的主要废弃物,但它本身含有与菇盖相似的营养成分,这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本论文围绕这两大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实验,提出了解决方案。首先是对香菇生产病虫害的研究。通过2年左右的深入调查,发现保定地区近两年的杂菌污染主要有:绿色木霉、毛霉、链孢霉;虫害主要是菇蝇。对香菇的病虫害提出了“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通过香菇菌丝和杂菌菌丝生长实验,确定了克霉灵、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和代森锰锌的最佳使用浓度。对菇蝇进行了无公害化学药物治理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香菇柄的综合利用主要研究利用香菇柄及其所含的香菇多糖研制菌类食品。首先研究了不同浸提条件对香菇柄多糖提取的影响,通过多次重复提取实验可知,本研究供试香菇柄所含的香菇多糖总量约为191.91mg/g;确定了最佳提取方法为超声波法,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水比1:30,功率300W,时间4min,浸提次数2次,香菇柄多糖提取率可达97.86%。然后对香菇柄浸提液进行了风味调配实验,配料为:大枣原汁、水解植物蛋白、鸡精、白砂糖、食盐。最佳配比为:香菇柄浸提液:大枣原汁为7:3,水解植物蛋白2%,白砂糖1.5%,鸡精1%,食盐3.5%。其中多糖含量≥3.95mg/mL;可溶性固形物≥10%。另外一个研究方案是用香菇柄部分取代豆粕和麸皮发酵酱油,最佳原料配比为豆粕:麸皮:香菇柄为6:4:2。以香菇柄浸提液淋油,使酱油中增加了香菇多糖。对香菇柄浸提液调味汤料进行果蝇动物功能学实验表明: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本研究提出了有效防治香菇生产中常见病虫害的方法,得出了两套使香菇柄变废为宝的方案。

杜爱玲[9](2006)在《鸡腿菇炭角菌病害发生机理及其防治研究》文中提出鸡腿菇是近些年迅速发展的重要食用菌之一,在我国已广泛栽培,总状炭角菌是伴随鸡腿菇栽培而出现的一种新病害,这种病害目前只在鸡腿菇生产中有报道。该菌一旦发生对鸡腿菇造成的危害极大,轻者造成鸡腿菇减产,重者绝收,且危害越来越严重。本文首次对总状炭角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鸡腿菇的互作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鸡腿菇炭角菌病害的综合控制方法。研究结果主要如下:1.首次系统研究了总状炭角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该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菌落特征差异很大,菌落菌丝从匍匐形菌丝、绒状菌丝、索状菌丝到子座状菌丝团和革质状菌丝结构都有可能形成。在综合PDA斜面培养基上,一般15~20d左右长满斜面,在平板培养基上20~25d布满平面;在综合PD液体培养基上,250mL三角瓶,静止培养,20~25d菌丝布满液体表面。在菌丝顶端和菌丝中部都易形成分生孢子,菌丝形成的分生孢子与子座表面组织形成的分生孢子形态相似。菌丝在常规培养料中不能生长,在PDA培养基上仅有无性阶段,只有与鸡腿菇共培养时才能形成完整的子座及其有性阶段。该炭角菌菌丝生长温度为10~37℃,最适温度25~30℃。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12~40℃,最适温度25~35℃,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90%以上。菌丝生长pH为2~11,最适5~7;分生孢子萌发pH为3~11,最适5~8。最有利于菌丝生长的碳源为麦芽糖和葡萄糖,氮源为酵母膏、蛋白胨、牛肉膏。仅含有20 g/L葡萄糖、20 g/L蔗糖或者纯水的基质不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固态基质和良好通气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光照不利于菌丝生长,但对分生孢子萌发影响不大。菌丝致死温度47~50℃,分生孢子致死温度43~45℃。分生孢子以单极萌发为主,在子座上一般不萌发。2.从生物量、电导率、胞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角度研究了总状炭角菌对鸡腿菇菌丝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证明总状炭角菌影响鸡腿菇生长的主要机理是产生毒素活性物质。这类物质破坏细胞,导致鸡腿菇菌丝扭曲、相互粘连,细胞膜透性增加,菌丝相对电导率升高,菌丝生长期和子实体生长期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活性降低等。3.通过总状炭角菌与平菇、香菇、黄伞和鸡腿菇等几种食用菌的平板对峙培养和出菇试验证明,有鸡腿菇生长的地方才能生长总状炭角菌,说明只有鸡腿菇具有诱导总状炭角菌发生的作用。拮抗性观察发现鸡腿菇对总状炭角菌没有拮抗作用,反而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显微观察二者共培养交接处菌丝和鸡腿菇生产上感染总状炭角菌的菌丝,结果表明总状炭角菌对鸡腿菇的寄生现象不明显。4.通过进一步鸡腿菇代谢物对总状炭角菌菌丝生长和胞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初步明确了总状炭角菌病害发生机理和致病机理。即鸡腿菇含有对总状炭角菌生长和胞外酶活性提高具促进作用的特殊代谢物质,该物质的存在诱导了总状炭角菌的发生;总状炭角菌发生以后一方面与鸡腿菇产生抑制竞争作用,另一方面又产生对鸡腿菇生长不利的毒素活性物质,毒素物质破坏鸡腿菇生长细胞;而对于总状炭角菌的发生鸡腿菇又不具备抵抗力和拮抗性,不能抑制其蔓延,致使该菌成为鸡腿菇栽培中的一大病害。5.从鸡腿菇栽培季节、菇房温度、菇房环境和覆土湿度等方面研究了总状炭角菌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总状炭角菌综合防治模式,提出做好鸡腿菇栽培期间的消毒工作,合理调控生长环境,改变栽培方式是控制总状炭角菌菌病害的最有效手段。

刘会欣[10](2006)在《食用菌周年化生产中污染调查及综合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冀中地区食用菌周年化生产中常受到杂菌的侵袭,杂菌污染严重制约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从2004年7月到2005年10月,通过对冀中地区食用菌种植品种、种植规模及杂菌污染发生等进行调查,明确了冀中地区食用菌生产基本情况,鉴定了主要杂菌9种:木霉(Trichoderma sp.)、青霉(Penicillium sp.)、曲霉(Aspergillus sp.)、毛霉(Mucor sp.)、链孢霉(Neurospora sp.)、盘菌(Peziza Dill. ex Fr.)、酵母菌、细菌、放线菌。杂菌污染的种类及程度因地域、季节、栽培模式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冀中平原较山地冷凉地区污染种类多,污染率高;夏季较其它季节污染率高;生料栽培较发酵料和熟料栽培污染率高。食用菌污染防治原则是以防为主,防重于治,要充分了解杂菌发生的原因,把握各个生产环节,做好预防工作。平板试验表明,四种药剂的不同处理浓度对平菇、茶树菇、香菇菌丝以及绿色木霉、青霉、黄曲霉、毛霉生长的影响存在着显着差异。克霉灵和冠菌净在稀释倍数为1000时,既能抑制霉菌的生长,又对平菇、香菇菌丝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并且有促进作用,可在平菇、香菇栽培中使用。通过污染菌袋注射试验,结果表明,当菌袋被绿色木霉、青霉、黄曲霉、毛霉轻度污染时,注射不同浓度的克霉灵、冠菌净、代森锰锌、4%氨基寡糖素水剂、石灰水、酒精可抑制霉菌孢子的萌发,且当菌袋中的食用菌菌丝生长到一定长度时,轻中度污染的菌袋药剂治疗后一般不影响其出菇。制订食用菌污染综合防治技术,进行示范推广,为解决冀中地区食用菌周年化生产中杂菌污染防治技术问题、发展食用菌产业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香菇袋栽杂菌的综合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香菇袋栽杂菌的综合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袋栽香菇的培养料感染杂菌的原因及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 感染杂菌的原因
    1.1 培养料灭菌不彻底
    1.2 菌种带杂菌
    1.3 接种感染
    1.4 培养料搅拌不匀
    1.5 料袋破口
    1.6 管理不当
2 预防技术
    2.1 净化环境
    2.2 选用合格料袋
    2.3 培养料要配制合理、装袋迅速
    2.4 培养料灭菌要彻底
    2.5 搬运料袋小心谨慎
    2.6 香菇菌种要纯
    2.7 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接种
    2.8 严格控制发菌环境条件

(2)香菇新品种鉴定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试验设计
        1.2.2 培养基
        (1) 各品种的母种培养基
        (2) 原种及栽培种
        (3) 出菇栽培培养基
        1.2.3 菌棒制作
        1.2.4 接种养菌
        1.2.5 出菇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抗杂性调查
    2.2 经济性状鉴定
    2.3 产量分析比较
3 结果与讨论
    3.1 香 VED 品种栽培特性
    3.2 子实体特征
    3.3 前景展望

(4)半熟料香菇品种筛选与栽培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香菇研究现状
        1.3.1 香菇发展状况
        1.3.2 香菇种质资源
        1.3.3 人工栽培技术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半熟料香菇品种筛选
    2.1 试验材料
        2.1.1 仪器与设备
        2.1.2 供试菌株
        2.1.3 供试培养基
        2.1.4 供试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活化菌种
        2.2.2 拮抗试验
        2.2.3 菌丝培养特性试验
        2.2.4 同工酶试验
        2.2.5 抗木霉试验
        2.2.6 出菇试验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菌株间的拮抗反应
        2.3.2 不同温度下各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
        2.3.3 酯酶同工酶的多态性分析
        2.3.4 各菌株对木霉的抗性
        2.3.5 各菌株半熟料栽培试验对比分析
    2.4 结论与讨论
        2.4.1 香菇菌株的亲缘关系
        2.4.2 香菇菌株菌丝生长特性
        2.4.3 酯酶同工酶在菌种筛选中的应用
        2.4.4 木霉对香菇菌株的影响
        2.4.5 香菇菌株的综合评价
第三章 半熟料栽培关键技术
    3.1 试验材料
        3.1.1 培养料
        3.1.2 场地选择
        3.1.3 栽培品种
        3.1.4 原种生产
        3.1.5 栽培方式
    3.2 试验方法
        3.2.1 栽培季节的选择
        3.2.2 培养料配方
        3.2.3 灭菌与接种的方法
        3.2.4 栽培管理
        3.2.5 病虫害及杂菌的综合防治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栽培时间的对比
        3.3.2 不同培养料配方的筛选
        3.3.3 培养料不同处理方法的比较
        3.3.4 环境因子对香菇生长阶段的影响
        3.3.5 病虫害及杂菌的综合防治方法
    3.4 结论与讨论
        3.4.1 栽培时间对香菇半熟料栽培的影响
        3.4.2 培养料配方对香菇半熟料栽培的影响
        3.4.3 香菇半熟料栽培技术的优势
        3.4.4 香菇半熟料栽培的生长环境条件
        3.4.5 病虫害及杂菌对香菇半熟料栽培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袋栽香菇污染率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污染的原因
    (一) 料袋灭菌不彻底造成污染。
    (二) 表面微孔造成污染。
    (三) 接种过程中污染。
    (四) 菌种污染。
    (五) 培养期间污染。
二、防治措施
    (一) 确定适宜制种期。一般在最高气温30℃以下, 旬平均气温25.5-19.5℃时集中人力、物力, 集中种完。
    (二) 选用优质菌种。
    (三) 把好塑料袋质量关。
    (四) 科学配料, 合理调水。
    (五) 把好建灶和料袋灭菌关。
    (六) 接种时严格无菌操作。
    (七) 加强发菌管理。

(8)香菇病虫害防治及其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香菇简介
        1.2.1 香菇的生物学特性
        1.2.2 香菇的化学成分
        1.2.3 中国香菇栽培简史
        1.2.4 中国香菇业生产现状
    1.3 香菇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种类
        1.3.1 杂菌种类
        1.3.2 香菇生产中常见虫害种类
    1.4 香菇在医疗保健事业中的应用
    1.5 香菇多糖(LNT)研究概述
        1.5.1 香菇多糖的抗肿瘤作用
        1.5.2 保肝降酶作用
        1.5.3 抗呼吸道感染
        1.5.4 香菇多糖分离纯化与定量测定的方法
    1.6 香菇产业发展展望
        1.6.1 香菇产业的发展趋势
        1.6.2 香菇产业中存在问题
        1.6.3 香菇产业发展对策
    1.7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保定地区香菇生产中病虫害调查
    2.1 调查方法
    2.2 保定地区香菇生产栽培模式
    2.3 保定地区香菇生产病虫害污染情况调查结果
        2.3.1 杂菌污染情况
        2.3.2 虫害调查情况
第3章 保定地区香菇生产中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供试菌种
        3.1.2 菇蝇幼虫
        3.1.3 供试药剂
        3.1.4 供试药剂处理浓度
        3.1.5 培养基
        3.1.6 仪器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PDA培养基的制备
        3.2.2 含药培养皿的制备
        3.2.3 杀菌剂、杀虫剂对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测定
        3.2.4 杀虫剂对受试虫的致死率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四种杀菌剂对香菇及杂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3.3.2 杀虫剂对受试虫的致死率及其对香菇菌丝生长影响测定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香菇柄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供试物品
        4.1.2 主要试剂
    4.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多糖测定方法
        4.3.2 香菇柄多糖提取工艺的确定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香菇柄多糖总量及浸提次数的确定
        4.4.2 不同提取方法对比实验
        4.4.3 超声波浸提正交实验
    4.5 小结
第5章 香菇柄浸提液调味汤料的制备工艺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仪器
    5.3 实验内容
        5.3.1 香菇柄浸提液处理工艺
        5.3.2 大枣原汁的制备
        5.3.3 香菇柄浸提液调味汤料风味的调配
        5.3.4 稳定性试验
        5.3.5 灭菌条件的选择
        5.3.6 产品各项指标的检测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1 香菇柄浸提液调味汤料风味调配
        5.4.2 稳定剂的选取
        5.4.3 灭菌条件的选择
        5.4.4 产品质量标准
    5.5 小结
第6章 发酵型香菇柄酱油的研制工艺
    6.1 实验材料
    6.2 实验仪器
    6.3 实验方法
        6.3.1 发酵方法的选取
        6.3.2 香菇柄预处理
        6.3.3 各原料添加量设计
        6.3.4 制曲
        6.3.5 发酵
        6.3.6 淋油
        6.3.7 成曲蛋白酶活力的测定
        6.3.8 酱醅氨基态的测定
        6.3.9 成品油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6.4 实验结果与分析
        6.4.1 不同配料比对成曲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6.4.2 不同配料比对氨基态氮生成的影响
        6.4.3 发酵过程中酱醅氨基态氮生成量变化比较
        6.4.4 淋油
        6.4.5 成品油指标
    6.5 小结
第7章 产品的果蝇生存实验研究
    7.1 实验材料
        7.1.1 实验动物
        7.1.2 受试物
    7.2 实验仪器
    7.3 实验方法
        7.3.1 果蝇基础培养基
        7.3.2 果蝇培养方法
        7.3.3 样品检测方法
    7.4 实验结果与讨论
        7.4.1 香菇柄浸提调味汤料对果蝇寿命的影响
    7.5 小结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致谢

(9)鸡腿菇炭角菌病害发生机理及其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食用菌研究现状
        1.1.1 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
        1.1.2 食用菌生产概况
        1.1.3 鸡腿菇生物学特性及研究现状
    1.2 食用菌病害研究现状
        1.2.1 食用菌病害概述
        1.2.2 国外食用菌病害研究概况
        1.2.3 国内食用菌病害研究现状
        1.2.4 食用菌病害的防治技术研究
        1.2.5 鸡腿菇主要病害及其研究现状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炭角菌病原学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炭角菌分离与培养
        2.1.2 供试培养基
        2.1.3 药剂和仪器
        2.1.4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炭角菌危害症状
        2.2.2 炭角菌形态学特征及鉴定
        2.2.3 总状炭角菌生物学特性
    2.3 讨论与结论
        2.3.1 总状炭角菌危害特征
        2.3.2 总状炭角菌形态特征
        2.3.3 总状炭角菌生物学特性
第三章 总状炭角菌对鸡腿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主要仪器与药剂
        3.1.3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总状炭角菌培养滤液对鸡腿菇菌丝生物量的影响
        3.2.2 总状炭角菌培养滤液对鸡腿菇菌丝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
        3.2.3 总状炭角菌培养滤液对鸡腿菇菌丝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3.2.4 总状炭角菌对鸡腿菇子实体生长期基质酶活性的影响
        3.2.5 总状炭角菌培养滤液对其他食用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性测定
    3.3 结论与讨论
        3.3.1 总状炭角菌培养滤液对鸡腿菇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3.3.2 总状炭角菌培养滤液对鸡腿菇细胞膜的破坏作用
        3.3.3 总状炭角菌对鸡腿菇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3.3.4 试验中对CMCase 酶活测定方法的改进
第四章 鸡腿菇诱导总状炭角菌发生机理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几种食用菌与总状炭角菌的竞争与拮抗作用
        4.2.2 总状炭角菌与鸡腿菇共培养菌丝显微观察
        4.2.3 几种食用菌覆土出菇对总状炭角菌发生的影响
        4.2.4 总状炭角菌在不同生长基质中菌丝生长情况
        4.2.5 几种食用菌子实体提取液对总状炭角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4.2.6 食用菌培养滤液对总状炭角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4.2.7 鸡腿菇培养滤液对总状炭角菌菌丝生物量的影响
        4.2.8 鸡腿菇培养滤液对总状炭角菌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4.3 结论与讨论
        4.3.1 食用菌与总状炭角菌的关系
        4.3.2 鸡腿菇活性物质与总状炭角菌菌丝生长的关系
        4.3.3 鸡腿菇活性物质与总状炭角菌胞外酶活性的关系
第五章 炭角菌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常见杀菌剂对炭角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5.2.2 常见杀菌剂对鸡腿菇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5.2.3 鸡腿菇不同品种对炭角菌的抗性比较
        5.2.4 鸡腿菇不同季节栽培对炭角菌发生的影响
        5.2.5 菇房湿度与覆土湿度对炭角菌生长的影响
    5.3 结论与讨论
        5.3.1 总状炭角菌发生规律
        5.3.2 炭角菌综合防治对策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食用菌周年化生产中污染调查及综合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意义
        1.2.1 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1.2.1.1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
        1.2.1.2 食用菌的药用价值
        1.2.2 食用菌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
        1.2.3 发展食用菌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竟义
        1.2.3.1 食用菌产业符合发展高效农业和立体农业的要求
        1.2.3.2 食用菌产业可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1.2.3.3 食用菌产业有利于发展循环农业,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1.2.3.4 食用菌产业可以充分利用我国农村剩余的劳动力资源
    1.3 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
        1.3.1 常规品种稳步发展,珍稀品种积极发展
        1.3.2 大力发展反季节栽培,实现周年化生产
        1.3.3 杂菌污染严重制约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1.4 食用菌生产中常见杂菌种类
    1.5 国内外杂菌污染防治现状
    1.6 冀中地区食用菌生产中污染调查的意义
    1.7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2章 冀中地区食用菌周年化生产中杂菌污染调查
    2.1 冀中地区食用菌生产基本情况
        2.1.1 栽培品种
        2.1.2 栽培方式和经营管理
    2.2 杂菌污染发生和危害调查
        2.2.1 保定农研所种植基地食用菌生产中杂菌污染调查
        2.2.1.1 木霉(Trichoderma sp.)
        2.2.1.2 青霉(Penicillium sp.)
        2.2.1.3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2.2.1.4 毛霉(Mucor sp.)
        2.2.1.5 其它
        2.2.2 涞水县食用菌生产中杂菌污染调查
        2.2.2.1 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2.2.2.2 链孢霉(Neurospora sp.)
        2.2.2.3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2.2.3 涞源县食用菌生产中杂菌污染调查
    2.3 小结
第3章 冀中地区食用菌周年化生产中杂菌预防方案
    3.1 杂菌发生原因
    3.2 预防方案
第4章 冀中地区食用菌生产中杂菌污染防治技术研究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浓度药剂对平菇菌丝的生长效应
        4.3.2 不同浓度药剂对茶树菇菌丝的生长效应
        4.3.3 不同浓度药剂对香菇菌丝的生长效应
        4.3.4 不同浓度药剂对绿色木霉菌丝的抑制作用
        4.3.5 不同浓度药剂对青霉菌丝的抑制作用
        4.3.6 不同浓度药剂对黄曲霉菌丝的抑制作用
        4.3.7 不同浓度药剂对毛霉菌丝的抑制作用
    4.4 小结
第5章 主要杂菌防治技术的示范应用研究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不同浓度的克霉灵对霉菌污染菌袋的治疗效果
        5.3.2 不同浓度的冠菌净对霉菌污染菌袋的治疗效果
        5.3.3 不同浓度的代森锰锌对霉菌污染菌袋的治疗效果
        5.3.4 不同浓度的氨基寡糖素水剂对霉菌污染菌袋的治疗效果
        5.3.5 不同浓度的石灰水对霉菌污染菌袋的治疗效果
        5.3.6 不同浓度的酒精对霉菌污染菌袋的治疗效果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香菇袋栽杂菌的综合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袋栽香菇的培养料感染杂菌的原因及预防[J]. 梅再胜,吕晓妮,曹庆华,王维,李悠波. 长江蔬菜, 2015(21)
  • [2]香菇新品种鉴定试验[J]. 常广宁,吴春华. 中国食用菌, 2015(01)
  • [3]反季节覆土香菇标准化高效栽培技术[A]. 林佩瑛,林海芳,林晖,林桂英. 海峡两岸第十届菌物学暨第三届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2011
  • [4]半熟料香菇品种筛选与栽培关键技术研究[D]. 刘娜.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06)
  • [5]黑木耳袋栽技术研究进展[J]. 张介驰,张丕奇,韩增华,孔祥辉,马庆芳,戴肖东,刘佳宁. 中国食用菌, 2010(06)
  • [6]反季节覆土香菇标准化高效栽培技术[A]. 林佩瑛,林海芳,林晖,林桂英. 第九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0
  • [7]袋栽香菇污染率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 王改兰,江建荣. 科学大众, 2008(12)
  • [8]香菇病虫害防治及其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D]. 李满意. 河北大学, 2008(S1)
  • [9]鸡腿菇炭角菌病害发生机理及其防治研究[D]. 杜爱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06)
  • [10]食用菌周年化生产中污染调查及综合防治研究[D]. 刘会欣. 河北大学, 2006(07)

标签:;  ;  ;  ;  ;  

袋栽杂菇综合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