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波酯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分化和凋亡的诱导

佛波酯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分化和凋亡的诱导

一、佛波酯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细胞分化和凋亡的诱导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杜妍[1](2021)在《ATPR通过调控RARα/LDHB/ERK分子轴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典型特征是髓系造血干/祖细胞的分化受阻。过去40年的治疗标准方案为“3+7”方案(蒽环类药物联合阿糖胞苷),但是其副作用较大。不同于传统化学疗法,诱导分化疗法是通过药物选择性的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成正常细胞,而对正常的组织细胞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虽然作为一种经典的诱导分化药物,ATRA已经广泛应用于AML的临床治疗,但是ATRA仅对AML中10%的M3型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有效,并且治疗过程中复发的患者往往会产生ATRA耐药或维甲酸综合征。因此研究出低毒且高效的新型诱导分化剂具有重大意义。本课题组以ATRA为原型,合成的全新化合物代表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4-amino-2-trifluoromethyl-phenyl retinate,ATPR),已被证实在体内外对血液系统肿瘤均具有较强的诱导分化活性,但其在AML中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异常的糖代谢是肿瘤细胞的主要特征之一。在有氧环境中,肿瘤细胞优先采用糖酵解途径而不是氧化磷酸化来提供能量,这种糖代谢的异常有助于多药耐药,并显着增加了肿瘤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所以利用肿瘤细胞异常糖代谢的特征来锁定肿瘤细胞,可以更高效安全的靶向治疗肿瘤并改善患者预后。近年来的文献报道指出,在多种AML细胞系以及AML患者原代细胞中均存在较高的糖酵解水平,并且AML患者血清中糖酵解相关分子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水平也与化疗后出现的耐药与复发现象呈现正相关。这些结果提示,通过调控糖酵解途径靶向治疗AML,可能为未来探索AML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课题组采用蛋白质组学对ATPR以及ATRA作用于NB4细胞分析后发现,与ATRA不同,ATPR可以选择特异性的下调糖酵解途径中的一种特殊催化酶,乳酸脱氢酶B(lactate dehydrogenase B,LDHB),提示LDHB可能在ATPR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中发挥了潜在作用。本课题拟通过深入研究LDHB基因在ATPR诱导AML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为ATPR更好的应用于AML诱导分化治疗奠定理论基础。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阐明LDHB在ATPR诱导AML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1.维甲酸受体在ATPR诱导AML细胞分化中的作用采用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ATPR(10-9-10-5 M,72 h)对不同AML细胞(NB4、HL-60、KG-1、U937和MOLM-13)生长活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不同时间ATPR(10-6 M,24-72 h)对AML细胞系(NB4和MOLM-13)维甲酸受体(RARα,RARβ和RARγ)以及NB4特有的PML-RARα融合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q RT-PCR检测不同时间ATPR(10-6 M,24-72 h)对AML细胞系(NB4和MOLM-13)维甲酸受体(RARα,RARβ和RARγ)以及下游靶基因(CRABP2和CYP26A1)的m RNA表达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ARα抑制剂Ro41-5253对ATPR作用下NB4和MOLM-13细胞周期和分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Ro41-5253对ATPR作用下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A2,CDK4和Cyclin D3)和分化相关蛋白(PU.1)的影响。2.LDHB在ATPR诱导AML细胞分化中的作用采用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糖酵解抑制剂2-DG(1 m M-16 m M,72 h)对不同AML细胞系(HL-60,KG-1,NB4和MOLM-13)生长活力的影响;采用蛋白质组学检测ATPR和ATRA作用于NB4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在TCGA数据库中分析LDHB基因在不同AM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正常人外周血、AML初诊病人外周血/骨髓血以及不同的AML细胞系(HL-60,KG-1,NB4和MOLM-13)中LDHB基因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不同浓度和时间ATPR(10-7-10-5 M,24-72 h)作用下LDHB的蛋白表达;ATPR(10-6 M,72 h)处理前1 h加入RARα抑制剂Ro41-5253(10-5 M),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Ro41-5253对ATPR作用下LDHB蛋白表达的影响。使用携带LDHB sh RNA的慢病毒构建LDHB稳定沉默的NB4和MOLM-13细胞模型,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验证稳定沉默LDHB细胞模型的构建;采用CCK-8以及KI67染色实验检测沉默LDHB对NB4和MOLM-13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瑞士吉姆萨染色、NBT染色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分化相关蛋白CD11b和CD14)实验检测沉默LDHB对NB4和MOLM-13细胞分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实验检测沉默LDHB对NB4和MOLM-13细胞周期的影响;使用慢病毒构建稳定沉默LDHB的NB4和MOLM-13细胞模型,筛选构建成功的细胞后,采用皮下注射稳定沉默LDHB的NB4和MOLM-13细胞构建NCG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观察沉默LDHB对NB4和MOLM-13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沉默LDHB对增殖蛋白(KI67)和分化蛋白(CD11b)表达的影响。转染LDHB过表达质粒构建过表达LDHB的NB4和MOLM-13细胞模型,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验证过表达LDHB细胞模型的构建;转染LDHB过表达质粒后,同时给予ATPR(10-6 M,72 h)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化相关蛋白CD11b)检测过表达LDHB对ATPR作用下细胞分化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实验(增殖相关蛋白KI67染色)检测过表达LDHB对ATPR作用下细胞增殖的影响。3.Raf/MEK/ERK信号通路在ATPR诱导AML细胞分化中的作用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不同浓度ATPR(10-5-10-7 M,72 h)作用后NB4和MOLM-13细胞中Raf,p-MEK/MEK和p-ERK/ERK蛋白的表达;ATPR(10-6M,72 h)处理前1 h加入RARα抑制剂Ro41-5253(10-5 M)预处理,同样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Ro41-5253对ATPR作用下NB4和MOLM-13细胞中Raf,p-MEK/MEK和p-ERK/ERK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沉默LDHB对NB4和MOLM-13细胞中Raf,p-MEK/MEK和p-ERK/ERK蛋白表达的影响;ATPR(10-6 M,72 h)处理时加入MEK抑制剂PD98059(10-5 M)预处理,同样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PD98059对ATPR作用下NB4和MOLM-13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A2,CDK4和Cyclin D3)和分化相关蛋白(PU.1)的影响。4.ATPR对NOD/SCID小鼠NB4细胞腹水移植瘤模型的影响体内通过NOD/SCID鼠腹腔注射NB4细胞,构建AML腹水移植瘤模型,分别进行腹腔注射ATPR(5 mg/kg、10 mg/kg和20 mg/kg)以及阿霉素(1 mg/kg)给药,记录小鼠一般情况和生存期,HE染色检测主要脏器(肝、脾、肾)的病理变化。结果:1.维甲酸受体在ATPR诱导AML细胞分化中的作用3/5AML细胞系(HL-60,KG-1,NB4,MOLM-13和U937)对ATPR均敏感,其中NB4和MOLM-13细胞系对ATPR最为敏感,且最佳作用浓度为10-6 M,最佳作用时间为72 h;与对照组相比,ATPR可以成时间依赖性的增加NB4和MOLM-13细胞中RARα和RARβ受体的m RNA和蛋白表达,降低NB4细胞特有的PMLRARα融合蛋白的表达,而对RARγ受体的m RNA和蛋白表达几乎没有影响。ATPR同样可以增加下游靶基因(CRABP2和CYP26A1)的m RNA表达;提前加入RARα受体抑制剂Ro41-5253可以阻断ATPR诱导NB4和MOLM-13细胞分化和G0/G1期周期阻滞作用。2.LDHB在ATPR诱导AML细胞分化中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加入糖酵解抑制剂2-DG后可以成浓度依赖性的抑制AML细胞系(HL-60,KG-1,NB4和MOLM-13)的生长活力,其中NB4细胞对2-DG作用最为敏感;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与ATRA相比,ATPR可以在NB4细胞中特异性的下调LDHB基因的蛋白表达;TCGA数据库显示LDHB基因在多种AML类型中均呈现高表达;与正常人外周血相比,LDHB在AML患者外周血/骨髓血以及不同的AML细胞系(HL-60、NB4、KG-1和MOLM-13)中表达增加;在NB4和MOLM-13细胞中,ATPR可以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的抑制LDHB基因的表达;Ro41-5253可以逆转ATPR对LDHB基因的抑制作用。在体外实验中,沉默LDHB可以诱导NB4和MOLM-13细胞分化及增殖抑制;在体内实验中,沉默LDHB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分化和增殖抑制进而阻碍NB4和MOLM-13细胞移植瘤生长;过表达LDHB可以逆转ATPR诱导NB4和MOLM-13细胞分化和增殖抑制作用。3.Raf/MEK/ERK信号通路在ATPR诱导AML细胞分化中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ATPR可以呈浓度依赖性的激活NB4和MOLM-13细胞中Raf/MEK/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提前加入RARα受体抑制剂Ro41-5253可以阻断ATPR激活NB4和MOLM-13细胞中Raf/MEK/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沉默LDHB可以激活NB4和MOLM-13细胞中Raf/MEK/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加入MEK抑制剂(PD98059)可以逆转ATPR诱导NB4和MOLM-13细胞分化和G0/G1期周期阻滞作用。4.ATPR对NOD/SCID小鼠NB4细胞腹水移植瘤模型的影响连续两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50 mg/kg,100 mg/kg,50 mg/kg均可抑制NOD/SCID小鼠免疫能力;NOD/SCID小鼠连续两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50 mg/kg后,再进行腹腔注射NB4细胞可以在腹腔形成腹水以及实体瘤,并且浸润到肝,脾,肾等器官中,对正常组织结构进行破坏;ATPR(5 mg/kg,10 mg/kg和20 mg/kg)可以缓解NB4细胞对组织脏器的浸润与破坏,并且诱导腹水以及实体瘤细胞分化成熟;ATPR为10 mg/kg和20 mg/kg剂量可以明显延长小鼠生存期。结论:1.ATPR可能是通过RARα/LDHB/ERK分子轴发挥诱导AML细胞分化的作用。2.ATPR(10 mg/kg和20 mg/kg)可以促进NOD/SCID小鼠腹水移植瘤模型腹部实体瘤细胞分化成熟,抑制白血病细胞对NOD/SCID小鼠组织脏器的浸润,并明显延长NOD/SCID小鼠腹水移植瘤模型生存期。

李美蓉[2](2020)在《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对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急性白血病发病迅猛、耐药、易复发、复发后更难治、死亡率高,是白血病死亡最常见的疾病类型。随着近几十年药物研发和风险分类管理的不断改善,儿童急性白血病治疗得到了巨大进步,然而成年尤其是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预后仍然较差,许多患者复发后治疗失败,最终死亡。目前,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仍以化疗为主。化疗失败或疾病复发时,才考虑进行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然而,化疗副作用强,耐药易复发,经常导致治疗失败和死亡。骨髓或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存在供体难寻、手术费用高昂及手术过程痛苦难耐等问题,且仍存在一定复发风险。因此寻找副作用小、疗效可靠且经济的治疗新药具有重大意义。多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严重细菌感染后获得自发缓解的临床报道,结合目前关注度非常高的肿瘤细菌疗法,提示细菌疗法可能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一个新方向。在多种用于肿瘤治疗研究的细菌中,沙门氏菌因其具有良好的肿瘤靶向性和抗肿瘤效果,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实体肿瘤治疗。但是沙门氏菌对血液肿瘤的治疗未见报道。经基因工程改造的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产生的内毒素毒力减少了5万倍,且其耐受性和安全性已在一期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是研究细菌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理想菌株。本课题首次分别以小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L1210、人源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HL-60皮下移植瘤模型,和人源AML融合蛋白MLL-AF9驱动的系统性AML小鼠模型,评估了VNP20009对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并探究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体外细菌-细胞共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呈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抑制多种急性白血病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2.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治疗实验结果表明,VNP20009能抑制急性白血病皮下移植瘤的生长。肿瘤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 T)d 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免疫荧光结果表明VNP20009能显着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导致肿瘤中心区域细胞核破碎、DNA降解、胞膜解体,肿瘤组织大面积坏死。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蛋白表明,VNP20009能显着上调促凋亡蛋白Bax、Cleaved-caspase-3及Cleaved-PARP的表达,诱导急性白血病细胞凋亡。3.MLL-AF9驱动的AML模型小鼠治疗实验结果表明,VNP20009显着抑制小鼠体内AML细胞的增殖;降低AML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其五分类数值,使其恢复至近正常生理水平;延长了AML小鼠的生存期。4.血清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检测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VNP20009一方面能上调抗肿瘤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的产生,并降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水平来抑制、杀伤肿瘤细胞;另一方面,显着上调分泌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0(C-X-C motif ligand-10,CXCL-10)和CC趋化因子配体-2(C-C motif ligand-2,CCL-2),招募并激活自然杀伤细胞和以CD4+为主的T淋巴细胞的增殖,杀伤、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VNP20009还能进一步刺激T淋巴细胞向CD4+IFN-γ+和CD8+IFN-γ+效应T淋巴细胞极化,释放IFN-γ,进一步维持、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力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结论: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能显着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起到治疗和延缓白血病的作用。一方面VNP20009进入机体后,能够诱导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分泌和多种免疫细胞的增殖,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力,抑制和杀伤白血病细胞,延长AML小鼠生存期。另一方面移植瘤组织中线粒体促凋亡蛋白Bax、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PARP的表达增加,提示VNP20009感染后可能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急性白血病细胞凋亡。该研究为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策略和理论基础。

吴松芳[3](2020)在《RIG-Ⅰ作为RNA解旋酶调控粒系分化与增殖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维甲酸诱导基因I(RIG-Ⅰ),也叫DEAD box蛋白58(DDX58),是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系NB4分化成熟过程中高表达的一个基因。RIG-Ⅰ是一个保守的RNA解旋酶,它由三个重要的结构域组成,分别为N末端的CARD结构域(CARD)、中间的RNA解旋酶结构域(helicase)及C末端的调节结构域(CTD)。众多的研究表明RIG-Ⅰ在抗病毒先天性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被称之为胞内RNA感受器。它可以通过CTD结构域识别多种胞内病毒RNA,尤其是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5’ppp-ds RNA,并通过CARD结构域与下游的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相互作用,最终激活IRF3和NFκB诱导产生I型干扰素。然而,RIG-Ⅰ最早发现于无病毒感染状态下由ATRA诱导APL细胞系NB4分化成熟过程中高表达的一个基因,它与粒细胞的增殖、分化密切相关。Rig-i敲除小鼠模型显示,RIG-Ⅰ的异常缺失会导致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出现粒细胞异常增生、肝脾肿大浸润、肠炎,甚至是胚胎致死等造血分化或免疫应答相关的异常表型。目前有少量研究发现RIG-Ⅰ可以和STAT1、Src等蛋白相互作用,抑制白血病细胞干性和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分化,这些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RIG-Ⅰ对造血分化的调控机制。同时,研究还发现RIG-Ⅰ配体极具多样性。RIG-Ⅰ除了识别病毒特异的5’ppp-ds RNA外,还可以识别诸如不带磷酸的ds RNA、细菌或病毒RNA中富含U/UC或者U/A的非编码序列,并诱导产生干扰素。还有报道称RIG-Ⅰ可以结合内源性RNA调节免疫或者细胞增殖。然而,RIG-Ⅰ作为RNA解旋酶调节粒系分化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本课题以蛋白RNA相互作用为研究切入点,以ATRA诱导NB4分化成熟及可诱导表达RIG-Ⅰ的U937细胞系为主要研究材料,探索了RIG-Ⅰ作为RNA解旋酶对粒系分化、增殖的调控机制。首先,我们通过RNA结合蛋白免疫共沉淀测序(RIP-seq)实验发现RIG-Ⅰ在诱导粒系分化过程中可以结合包括m RNA、lnc RNA、mi RNA等在内的大量内源性RNA。其次,由于TRIM25是在RIG-Ⅰ介导的抗病毒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一个分子,因此我们着重研究了RIG-Ⅰ与TRIM25 m RNA的相互作用。经过RIP、RNA pulldown及动力学实验反复验证,发现RIG-Ⅰ可以通过helicase和CTD两个结构域结合TRIM25的m RNA并使其稳定性增加,蛋白水平上调。此外,我们还发现RIG-Ⅰ可以通过CARD结构域激活STAT1并促进TRIM25的转录表达。同时,我们发现RIG-Ⅰ还可以通过STAT1上调类泛素修饰ISGylation通路中其他基因的表达及细胞整体的ISGylation修饰水平。最后,我们通过sh RNA干扰实验证实敲减TRIM25或者ISG15均可以一定程度抑制粒系的分化。Co-IP/MS结果显示TRIM25可以结合并修饰EZH2、PCNA、Cyclin D1等跟细胞分化、增殖密切相关的蛋白。综上所述,我们认为RIG-Ⅰ作为一个多结构域蛋白,它能以RNA解旋酶的方式在粒系分化过程中结合内源性RNA。同时,RIG-Ⅰ可以通过与RNA结合的方式和蛋白信号转导的方式共同上调TRIM25并激活ISGylation通路。最终通过ISGylation修饰细胞分化增殖相关的重要蛋白,进而调控粒细胞的分化、增殖过程。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了RIG-Ⅰ作为RNA解旋酶调控粒系分化和增殖的分子机制,为RIG-Ⅰ的配体和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黄凤霞,李海燕,黄君华,贺红艳,雷燕[4](2020)在《肿瘤坏死因子α增强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凋亡》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增强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选择NB4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利用全反式维甲酸单独作用,并选择肿瘤坏死因子α联合全反式维甲酸作用,测定细胞增殖以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随着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的逐渐进行,单一组、联合组的细胞增殖速度均慢慢下降;随着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的逐渐加深,单一组、联合组细胞凋亡率慢慢升高;分化2天,联合组细胞CD11b阳性率明显高于单一组,P<0.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具有诱导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凋亡的作用,而肿瘤坏死因子α会增强全反式维甲酸的作用效果。

张芮铭[5](2019)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热患者舌象分析及雄黄对NB4白血病细胞线粒体凋亡因子Bcl-2、Bax、Cyt-C、AIF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以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为研究对象,希望从中医特有的“理、法、方、药”系统角度,进一步探索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和临床治疗方药。1.从中医“理、法、方、药”中“理、法”的角度,本研究选取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热老年患者的中医证型及舌象特征为切入点,以期达到能够更精确的阐述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医病因病机,为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一定的依据;2.同时又从中医“理、法、方、药”中“方、药”的角度,本研究选取在临床实验中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有较好治疗作用的中药雄黄(As4S4)作为切入点,通过其对NB4白血病细胞中线粒体介导的凋亡蛋白Cyt-C、Bcl-2、AIF、Bax表达的影响作用,来探索雄黄对线粒体介导的凋亡过程的靶向调节作用,为雄黄靶向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提供一定的实验证据,以期为开发研制新型中药寻求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1.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热患者舌象特点的研究分析:筛选复合入选条件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老年发热患者(门诊就诊或住院时间:2013年1月-2018年2月),拟观察病例80例,其中低热组(腋下体温大于等于37℃,小于38℃)40例,中高热组(腋下体温大于等于38℃)4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主编:张之南、沈悌)相关的诊断标准,中医证型参照《白血病证型诊断标准(试行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提出)和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制定的《虚劳(急性白血病)中医诊治方案》(2012年版试行版)。分析其中医证型并如实填写舌象观察表(见附录),详细观察记录患者的舌象特点舌象的内容包括:舌体颜色、舌体形状、舌苔颜色、舌苔厚度、舌苔性质等方面。2.中药雄黄(As4S4)对NB4细胞中线粒体介导的凋亡因子的Bcl-2、Bax、Cyt-C、AIF表达影响:(1)运用CCK-8法检测雄黄在梯度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下对数生长期的NB4细胞的增值影响,并检测出相应的IC50值。(2)雄黄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NB4细胞(72h、0.075mg/ml As4S4),运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检测其线粒体介导的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Cyt-C、AIF的表达水平。(3)培养NB4细胞株,雄黄在梯度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下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NB4细胞,运用Western-blot法检测线粒体介导的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Cyt-C、AIF的表达水平。结果:1.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热患者舌象特点的研究分析:(1)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低热患者在中医证型上多为气阴两虚型23例(57.5%),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高热患者在中医证型上多为毒热炽盛型28例(70.0%);(2)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热患者低热组中舌色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淡白舌16例(40.0%),依次降低为淡红舌10例(25.0%),红舌7例(17.5%),暗紫舌7例(17.5%),绛舌0例(0%);舌形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正常舌体20例(50.0%),依次降低为肿胀舌12例(30.0%),瘦瘪舌5例(12.5%),短缩舌3例(7.5%);舌苔厚度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少苔20例(50%),依次降低为:薄苔8(20.0%),厚苔7例(17.5%),无苔5例(12.5%);舌苔颜色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白色21例(52.5%),依次降为:黄色12例(30.0%),灰色4例(10.0%),黑色3例(7.5%);舌苔性质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燥苔23(57.5%),依次降低为;润苔10例(25.0%),腻苔7例(17.5%)。(3)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热患者中高热组舌色频率最高的是绛舌19例(47.5%),依次降低为红舌7例(17.5%),暗紫舌6例(15%),淡红舌5例(12.5%),淡白舌3例(7.5%);舌形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瘦瘪舌19例(47.5%),依次降低为正常舌体14例(35.0%),短缩4例(10.0%),肿胀舌3例(7.5%);舌苔厚度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少苔18例(45%),依次降低为薄苔9例(22.5%),无苔7例(17.5%),厚苔6例(15.0%);舌苔颜色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黄色21例(52.5%),依次降低为白色9例(22.5%),黑色7例(17.5%),灰色3例(7.5%);舌苔性质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燥苔28例(70.0%),依次降低为:腻苔6例(15.0%),润苔6例(15.0%)。2.中药雄黄(As4S4)对NB4细胞中线粒体介导的凋亡因子的Bcl-2、Bax、Cyt-C、AIF表达影响:(1)CCK-8结果:雄黄(As4S4)可抑制处于对数生长期的急性髓系早幼粒细胞NB4细胞株的增殖,并与作用的时间和浓度呈正相关性,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呈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2)免疫荧光法结果:雄黄(As4S4)能使NB4细胞株内与线粒体介导的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下调,Cyt-C、AIF、Bax的表达上调,与对照组比较,呈显着性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3)Western-blot法结果:雄黄(As4S4)能使NB4细胞株内与线粒体介导的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下调,Cyt-C、AIF、Bax的表达上调,与对照组比较有一定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1)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低热患者在中医证型上多为气阴两虚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高热患者在中医证型上多为毒热炽盛型;(2)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低热患者舌象临床主要表现为舌色淡白、舌体正常、少苔、舌苔白、燥苔,其舌象多符合气阴两虚型舌象;(3)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高热患者舌象临床主要表现为舌色绛、舌体瘦瘪、少苔、舌苔黄、燥苔,其舌象多符合毒热炽盛型舌象;2.雄黄(As4S4)单药在研究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白血病细胞活性,对急性髓系早幼粒细胞NB4细胞株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能使NB4细胞株内与线粒体介导的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下调,Cyt-C、AIF、Bax的表达上调,结果提示线粒体很可能是雄黄促进NB4细胞凋亡的重要靶点。

刘冬冬[6](2019)在《MiRNA-382-5p靶向PTEN调控ATRA诱导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miRNA-382-5p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诱导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NB4细胞分化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1.采用ATRA(1umol/L)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NB4细胞和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o-APL)HL-60、THP-1细胞分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TEN及粒系分化标志物CD11b的蛋白质水平。2.运用TargetScan和PicTar软件预测miR-382-5p的靶基因。脂质体转染miR-382-5p的模拟剂(mimics)和特异性抑制剂(inhibitors)至NB4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382-5p和PTEN的表达水平。3.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携带有miR-382-5p结合位点以及结合位点突变的PTEN荧光素酶质粒和miRNA-382-5p的模拟剂(mimics)共同转染至人胚肾293T细胞。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382-5p对PTEN转录活性的影响4.构建过表达PTEN的慢病毒载体,分别感染NB4、HL-60和THP-1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髓系分化标志(CD11b、CD14、CD15),间接免疫荧光检测PML与PTEN的细胞定位和表达。结果:1.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TRA能够诱导NB4、HL-60和THP-1细胞的分化,但只在NB4细胞中发现ATRA能够下调miR-382-5p的表达。2.NB4细胞中,miR-382-5p能够在mRNA和蛋白水平抑制PTEN的表达,抑制miR-382-5p则能恢复PTEN的表达。TargetScan和PicTar软件预测miR-382-5p的靶基因可能是PTEN。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的结果表明,miR-382-5p可显着抑制PTEN基因的转录活性。3.PTEN过表达能够促进ATRA诱导的NB4细胞分化,但HL-60和THP-1细胞则无明显变化。PTEN还能增强NB4细胞对生理浓度ATRA的敏感性,并且促进核体构成蛋白PML、p53、HIPK2的表达,恢复PML核体的表达。4.MiR-382-5p/PTEN通过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和细胞周期G1期,影响细胞周期进而调控细胞分化。结论:1.MiR-382-5p靶向肿瘤抑制因子PTEN抑制ATRA诱导的NB4细胞分化。2.PTEN促进ATRA诱导的APL细胞的分化,并且增加细胞对生理浓度ATRA的敏感性。3.MiR-382-5p/PTEN通过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和细胞周期G1期,影响细胞周期进而调控细胞分化。4.过表达PTEN促进核体构成蛋白PML、p53、HIPK2的表达,进而恢复PML核体的表达。

赵钰,林玮[7](2019)在《白血病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及PADI4在诱导分化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定向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是治疗白血病的重要策略之一。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PAD/PADI)是催化精氨酸转化为瓜氨酸的关键酶,在白血病诱导分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国内外学者在白血病诱导分化的机制及策略方面开展了众多研究。本文对诱导白血病细胞定向分化为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研究概况及PADI4在白血病细胞定向分化中的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冷萍[8](2018)在《抗肿瘤新化合物WJD-A-1的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恶性肿瘤的整体发病率不断上升。白血病是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主要表现为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有大量白血病细胞无限制地增生,并进入外周血液,而正常血细胞的制造被明显抑制,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最常见的成人急性白血病。目前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因素、预后因素等相关研究日益深入,但仍有近1/3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无法得到治愈,其中复发难治性白血病和白血病耐药现象是白血病治疗的难点。通过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分析不同类型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找到相应的关键靶点进行精准的靶向治疗是研究的趋势。组蛋白乙酰化与去乙酰化对于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肿瘤基因与抗肿瘤基因之间的动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可通过去极化移除组蛋白末端上赖氨酸残疾上的乙酰基,降低乙酰化程度,从而使染色质构象“相对的变密”,抑制相关基因的转录,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被认为是近年来最有潜力的抗肿瘤药物靶点之一。基于HDAC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tion inhibitors,HDACIs)可从多方面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主要表现在促进细胞分化、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凋亡,调控相关的抗肿瘤基因的转录和表达,缓解特定致癌基因产物引起的转录抑制,抑制肿瘤转移和侵袭等,其中HDACIs对白血病的治疗机制主要包括诱导细胞分化,特别是对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耐药的病人,恢复白血病细胞对ATRA的敏感性,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凋亡及抑制细胞增殖,细胞周期阻滞等。维甲酸类化合物是一组与维生素A在结构上类似的多种化合物的总称,是目前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一线药物。ATRA可与维甲酸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RAR)或核维甲酸类X受体(Retinoid X receptors,RXR)形成二聚体,通过启动子上的维甲酸反应元件(Retinoic acid responsive element,RARE)发挥信号调节作用,诱导目标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诱导细胞分化、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他米巴罗汀(Tamibarotene,AM80)于2005年在日本上市属于新一代的RARα选择性激动剂,可用于对ATRA耐药及复发难治性APL的治疗。恶性肿瘤疾病包括白血病在内均属多因素诱发和多重发病机制的疾病,采用传统药物治疗往往存在疗效不高、多药耐药、毒副作用大等缺陷。釆用联合用药通常比单一药物具有更佳的治疗效果和更少的副作用,例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和RAR激动剂合用增强对白血病的疗效及减少毒副作用。同时,针对恶性肿瘤的多重发病机制以及多个病理环节设计多靶点药物或协同前药也成为当前药物设计领域的重要策略。根据上述理念设计合成新型抗肿瘤化合物WJD-A-1,化学名为6-[4-[5,6,7,8-四氢-5,5,8,8-四甲基-2-萘基)氨甲酰基]-苯甲酰氨基]-N-羟基己酰胺,是以RARα选择性激动剂AM80为疏水性基团,以异羟肟酸、羧基等作为锌离子螯合基团,通过酰胺键将二者融合,设计合成的一个结构全新的HDAC抑制剂。目标化合物进入到体内后,通过抑制HDAC的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分化和诱导其凋亡,同时其在体内酰胺酶催化下可代谢释放出AM80,AM80作用于RARα受体而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分化和抑制其增殖,不仅可以实现与前体药物的协同调节作用,而且还能发挥多靶点的药物治疗作用。前期体外细胞试验结果可以看出,WJD-A-1对3种白血病细胞表现出了较好增殖抑制活性,对NB4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明显高于AM80,但对HL-60和K562细胞的抗增殖活性与AM80相当。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建立体内分析方法,探索化合物WJD-A-1在大鼠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行为,考察WJD-A-1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和血浆蛋白结合的情况,研究WJD-A-1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和排泄情况,并评价其对人肝细胞色素CYP450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如下:一、确定了WJD-A-1静脉给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相关参数1.首次建立了简单、专属和灵敏的测定大鼠血浆中WJD-A-1和AM80浓度的LC-MS/MS方法,该法经沉淀蛋白处理,采用ESI正离子检测,MRM扫描。测定血浆中WJD-A-1和AM80的线性范围为5.405.40×103 ng/mL和5.085.08×103ng/mL,定量下限为5.40 ng/mL和5.08 ng/mL。以质控样品计算,检测方法日内精密度(RSD)为1.55%4.02%,日间精密度(RSD)为0.60%5.09%,准确度(RE)为-2.55%6.80%。结果表明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2.应用该方法对大鼠分别经灌胃、静脉给予化合物WJD-A-1后的吸收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大鼠灌胃给药8.0、16.0、32.0 mg/kg后的血浆样本进行采集、处理和测定,结果所有样品中均未检测到WJD-A-1和AM80,说明该化合物体内吸收极差,生物利用度极低,不适宜开发用作口服药物。3.大鼠静脉给予WJD-A-1低、中、高三个剂量(75、150、300μg/kg)后血浆中WJD-A-1的半衰期t1/2分别为(0.10±0.05)h、(0.24±0.02)h、(0.51±0.06)h;其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0-t)分别为(150.60±21.69)μg·h/L、(883.07±135.68)μg·h/L、(3311.59±418.15)μg·h/L,WJD-A-1的AUC(0-t)值与剂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提示该化合物的体内暴露量与给药剂量成正比。大鼠静脉给予WJD-A-1低、中、高三个剂量后,血浆中AM80的半衰期t1/2分别为(0.08±0.01)h、(0.13±0.01)h、(0.30±0.07)h;其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0-t)值分别为(14.36±1.97)μg·h/L、(65.71±3.27)μg·h/L、(315.11±27.89)μg·h/L,AM80的AUC(0-t)与剂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表明在此剂量范围内WJD-A-1的体内代谢物AM80的暴露量与给药剂量也呈线性关系。二、明确了WJD-A-1静脉给药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通过已建立的血浆样本中检测化合物浓度的LC-MS/MS法,考察了化合物WJD-A-1静脉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从而对化合物WJD-A-1在大鼠体内的靶向性以及各组织中的蓄积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鼠静脉给予WJD-A-1(150μg/kg)后,血浆含量最高,除血浆外,WJD-A-1更易于在心、肝、肾和脾等血量丰富的组织分布;而在脂肪、肌肉等血流量较少的组织分布较少;尚未检测到WJD-A-1在脑中的含量,表明WJD-A-1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在卵巢、子宫、附睾、睾丸中均检测到了WJD-A-1。采用平衡透析法,对WJD-A-1与新鲜大鼠血浆和人血浆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不同浓度的WJD-A-1在大鼠血浆和人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结果表明:WJD-A-1在50、100、200 ng/mL三个浓度水平与大鼠血浆蛋白的平均结合率为(84.16±1.84)%、(84.35±2.63)%、(82.39±2.11)%;WJD-A-1在50、100、200 ng/mL三个浓度水平与人血浆蛋白的平均结合率分别为(86.12±2.58)%、(83.10±2.01)%、(80.86±1.88)%。结果表明:WJD-A-1在体外实验中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平均在80%90%之间,提示给药后WJD-A-1在体循环中主要以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形式存在。三、确定了WJD-A-1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与排泄情况收集大鼠静脉给予WJD-A-1前和给药后012 h的累计胆汁和尿样品,经处理后采用质谱进行代谢产物研究。通过对代谢产物的研究并结合化合物WJD-A-1的结构特点,确定了主要的代谢产物为AM80。本次实验通过已经建立的测定血浆样本中的WJD-A-1及其代谢产物AM80含量的LC-MS/MS法,研究了WJD-A-1和AM80在大鼠体内的排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血浆中WJD-A-1和AM80的联合测定方法同样适用于排泄物(胆汁、粪便、尿液)中两种化合物的含量测定,其线性、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要求;在该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发现大鼠静脉给予WJD-A-1后,原形药物及代谢物AM80的排泄迅速,12 h内累积排泄达给药量的80%以上;胆汁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径,其累计排泄量约为给药剂量的97%;尿液占比较小,约为1.35%;原形药是最主要的排泄形式,其次是代谢物AM80,二者的累积排泄量分别约占剂量的63.3%和22.5%。四、明确了WJD-A-1对人肝细胞色素CYP450酶的影响与肝脏药物代谢密切相关的重组酶有CYP1A2、CYP3A4、CYP2C9、CYP2C19和CYP2D6。本研究利用高通量荧光扫描技术研究了化合物WJD-A-1对主要的CYP450酶亚型CYP1A2、CYP3A4、CYP2C9、CYP2C19和CYP2D6的影响,结果证实除CYP3A4外,IC50均明显大于10μmol/L;对于CYP3A4,其IC50数值为8.56μmol/L。WJD-A-1对5种主要代谢酶的抑制实验结果表明WJD-A-1对CYP2D6、CYP1A2、CYP2C19和CYP2C9的抑制作用很弱,没有临床意义;对CYP3A4可能存在抑制作用。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利用经过确证的LC-MS/MS分析方法为基础测定了生物样品中的化合物WJD-A-1及其代谢产物AM80的浓度,系统进行了WJD-A-1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实验,探讨了WJD-A-1在大鼠体内动态变化的规律及其特点,确定了CYP450酶在WJD-A-1代谢中的作用,为该化合物进入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所建立的LC-MS/MS分析方法具有准确、灵敏、快捷、可重复等特点。所得的实验结果对于WJD-A-1药物的研发、预测药物相互作用以及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均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应用价值。

项丹艳[9](2018)在《PML/RARα的NEDDylation修饰及其在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分化治疗中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一种亚型,其发病机制与PML/RARα融合蛋白的形成密切相关。该融合蛋白可导致髓系细胞的正常分化受阻而停滞于早幼粒细胞阶段,因此导致了 APL的发生。临床上PML/RARα融合蛋白主要存在三种亚型(L,S和V),其中L型和S型为主要亚型,约占总数95%。PML/RARα融合蛋白的形成干扰正常细胞生长、分化、成熟与凋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PML的核定位。PML/RARα融合蛋白干扰PML核体的形成,抑制PML蛋白的正常活性,从而导致细胞增殖异常和凋亡减少;(2)抑制RARα转录激活的能力。PML/RARα形成同源二聚体与RARα竞争维甲酸反应元件RARE,从而使由RARα所调节靶基因的转录激活被抑制,阻碍髓性细胞的分化成熟,导致M3型AML的发生。除了 APL的发生和发展,PML/RARα对于APL的分化治疗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分化治疗所用的药物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TO)都是通过降解PML/RARα,诱导早幼粒细胞分化为成熟的粒细胞而达到治疗效果。由此可见,PML/RARα融合蛋白的形成是APL的发病基础,而目前临床上APL诱导分化治疗的关键是使致病融合蛋白PML/RARα发生降解。PML/RARα的降解途径主要包括泛素蛋白酶体途径、自噬溶酶体途径和caspase途径,底物蛋白在被降解之前需要在空间构象、亚细胞定位上发生改变才能被不同的降解途径所识别,蛋白翻译后修饰精准的调控着这些变化。PML/RARα融合蛋白已知的翻译后修饰包括SUMOylation和Ubiquitination,这两种修饰均参与PML/RARα融合蛋白的降解调控。NEDDylation是一种类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其发生机制与泛素化类似,泛素样蛋白NEDD8在激活酶E1、结合酶E2和连接酶E3的介导下特异性地与底物蛋白相结合。大多数真核生物中NEDD8高度保守,而NEDDylation异常可以导致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以上均提示NEDDylation对于细胞内生命活动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发现PML/RARα融合蛋白存在类泛素化NEDDylation修饰,且该修饰对于PML/RARα的蛋白稳定性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关于PML/RARα的NEDDylation翻译后修饰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因此,本课题进一步研究NEDDylation对于PML/RARα融合蛋白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探讨抑制NEDDylation对于APL分化的诱导作用,为临床上治愈APL提供新的治疗方法。研究方法:选用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NB4和非洲绿猴SV40转化的肾细胞COS-7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中PML/RARα融合蛋白发生NEDD yl ati o n修饰的分子机制及其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的作用研究。采用免疫沉淀技术考察PML/RARα的NEDDylation修饰水平;采用质粒瞬时过表达结合免疫沉淀技术考察PML/RARα的NEDDylation修饰水平的变化;采用shRNA干扰技术联合慢病毒感染沉默细胞中的NEDDylation E2酶;采用给予NEDDylation 抑制剂 MLN4924 和沉默 NEDDylation E2 酶的方法,通过 western blot检测PML/RARα的蛋白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NEDDylation抑制剂MLN4924对核体形成的影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结合台盼蓝拒染法考察NEDDylation被抑制后对细胞增殖和存活的影响,描绘细胞增长曲线;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表达水平;采用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实验检测PML/RARα的NEDDylation被抑制后对APL细胞的分化作用。研究结果:(1)PML/RARα能发生NEDDylation修饰:在COS-7细胞中过表达HA-PML/RARα,免疫沉淀结果显示PML/RARα能与NEDD8发生共价结合,给予NEDDylation特异性E1酶抑制剂MLN4924,PML/RARα与NEDD8的共价结合被明显抑制。相应地,在COS-7细胞中过表达HA-PML/RARα和deNEDDylation酶NEDP1,免疫沉淀结果显示NEDP1能使PML/RARα的NEDDylation发生下调。同时过表达PML/RARα和NEDDylation的E2结合酶UBC12,相比于单过表达PML/RARα组,质粒共同过表达组PML/RARα的NEDDylation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上,将UBC12发挥功能的酶活位点突变,PML/RARα的NEDDylation受到抑制。通过在COS-7细胞上单独过表达HA-PML和HA-RARα,免疫沉淀结果显示RARα存在NEDDylation修饰,PML不存在NEDDylation修饰。以上实验表明,PML/RARα能发生NEDDylation修饰,并且发生修饰的位置可能位于PML/RARα的RARα部分。(2)PML/RARα的NEDDylation对蛋白稳定性的影响:不同浓度的NEDDylation特异性抑制剂MLN4924作用NB4细胞0、24和48小时后,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ML/RARα的蛋白水平,结果表明PML/RARα蛋白水平在药物作用48小时后发生明显下降;采用shRNA干扰技术联合慢病毒感染沉默NB4细胞中NEDDylation 的 E2 结合酶,抑制 PML/RARα 的 NEDDylation。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shUBC12#1和shUBC12#3可以下调PML/RARα的表达,shUBC12#2相对较弱。以上实验表明,NEDDylation能稳定PML/RARα蛋白。(3)PML/RARα的NEDDylation对PML/RARα核体形成的影响:Hela细胞或COS-7外源性过表达HA-PML/RARα,给予不同浓度的MLN4924(0、0.125、0.25和0.5 μM)作用48小时后,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核体形成,结果显示,0.25 μM和0.5 μM的MLN4924作用48小时后促进核体形成。相应地,给予0.5 μM的MLN4924作用不同时间点(0、12、24和48小时)后,核体形成逐渐明显。以上实验表明,抑制PML/RARα的NEDDylation会促进PML/RARα核体的形成。(4)PML/RARα的NEDDylation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分化作用:采用shRNA干扰技术联合慢病毒感染沉默NB4细胞中的NEDDylation结合酶E2。台盼蓝和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结果显示,shUBC12#1和shUBC12#3可以明显抑制NB4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b的表达,结果表明,UBC12沉默第五天,shUBC12#1 和 shUBC12#3 的 CD11b 阳性率达到了 18.3±1.3%和 16.0±5.4%。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实验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抑制NEDDylation能诱导NB4细胞分化。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抑制PML/RARα的NEDDylation促进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研究结论:本研究发现APL的关键致病蛋白PML/RARα是NEDDylation的新底物蛋白,能与NEDD8发生相互作用。PML/RARα融合蛋白可发生NEDDylation修饰进而使蛋白稳定性增加;应用NEDDylation的特异性抑制剂MLN4924或者沉默shUBC12能下调PML/RARα蛋白的表达。此外,抑制PML/RARα的NEDDylation能明显促进核体的形成和APL的分化。本研究不仅发现了 PML/RARα新的翻译后修饰,而且提示抑制PML/RARα的NEDDylation可能可以作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分化治疗的潜在策略。

张娜,贾永前,青胜兰[10](2017)在《三氧化二砷联合佛波酯抑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asumi-1增殖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佛波酯(PMA)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asumi-1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asumi-1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含药物和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处理)、As2O3组(含有20μmol/L As2O3的无血清RPMI1640培养基处理)、PMA组(含有160nmol/L PMA的无血清RPMI1640培养基处理)、As2O3+PMA组(含有20μmol/L As2O3和160nmol/LPMA的无血清RPMI1640培养基处理)。处理后测定细胞的增殖活力、细胞周期的比例以及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量。结果:干预后12、24、48h时,As2O3组、PMA组、As2O3+PMA组的细胞增殖活力均显着低于对照组,As2O3+PMA组的细胞增殖活力均显着As2O3组、PMA组;干预后48h时,As2O3组、PMA组、As2O3+PMA组中G1期、S期的比例以及CDK1、CyclinB1的表达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G2期的比例以及Bax、Caspase-3、Caspase-9、p-Chk1、p-Cdc25C9的表达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As2O3+PMA组中G1期、S期的比例以及CDK1、CyclinB1的表达量均显着低于As2O3组、PMA组,G2期的比例以及Bax、Caspase-3、Caspase-9、p-Chk1、p-Cdc25C的表达量均显着高于As2O3组、PMA组。结论:As2O3联合PMA能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阻碍细胞周期的方式抑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asumi-1的增殖。

二、佛波酯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细胞分化和凋亡的诱导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佛波酯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细胞分化和凋亡的诱导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ATPR通过调控RARα/LDHB/ERK分子轴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实验细胞
    2.2 实验动物
    2.3 临床样本收集
    2.4 药品与试剂
    2.5 仪器与设备
    2.6 分析软件
    2.7 主要溶液配制
3 实验方法
    3.1 细胞培养
    3.2 LDHB基因慢病毒转染
    3.3 LDHB基因过表达质粒转染
    3.4 Western blotting
    3.5 荧光定量Real-time PCR (qRT-PCR)
    3.6 CCK-8检测细胞生存率
    3.7 蛋白质组学
    3.8 细胞周期检测
    3.9 KI67染色
    3.10 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试验
    3.11 瑞氏-吉姆萨染色
    3.12 粒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和CD14阳性细胞检测
    3.13 NCG小鼠皮下白血病移植瘤模型建立
    3.14 NOD/SCID小鼠白血病腹水移植瘤模型建立
    3.15 组织病理学
    3.16 统计学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ATPR对AML细胞系生长活力的影响
    4.2 ATPR对NB4和MOLM-13细胞生长活力的影响
    4.3 ATPR对NB4和MOLM-13细胞中维甲酸受体的影响
    4.4 RARα受体拮抗剂(Ro41-5253)对ATPR作用下NB4和MOLM-13细胞分化的影响
    4.5 Ro41-5253对ATPR作用下NB4和MOLM-13细胞周期的影响
    4.6 Ro41-5253对ATPR作用下NB4和MOLM-13细胞分化相关蛋白(PU.1)及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A2,CDK4和Cyclin D3)的影响
    4.7 糖酵解抑制剂(2-DG)对AML细胞系生长活力的影响
    4.8 ATPR对NB4细胞作用的蛋白质组学结果
    4.9 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LDHB基因在AML中的表达情况
    4.10 LDHB基因在正常人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及骨髓血中的表达变化
    4.11 LDHB基因在不同急性髓细胞血病细胞系(HL-60、NB4、KG-1和MOLM-13)中的表达变化
    4.12 ATPR在NB4和MOLM-13细胞中对LDHB基因表达的影响
    4.13 Ro41-5253对ATPR作用下NB4和MOLM-13细胞中LDHB基因表达的影响
    4.14 慢病毒沉默LDHB基因对NB4和MOLM-13细胞增殖的影响
    4.15 慢病毒沉默LDHB基因对NB4和MOLM-13细胞分化的影响
    4.16 慢病毒沉默LDHB基因对NB4和MOLM-13细胞移植瘤小鼠实体肿瘤生长的影响
    4.17 慢病毒沉默LDHB基因对NB4和MOLM-13细胞移植瘤小鼠实体瘤增殖蛋白(KI67)和分化蛋白(CD11b)的影响
    4.18 过表达LDHB基因对ATPR作用下NB4和MOLM-13细胞增殖的影响
    4.19 过表达LDHB基因对ATPR作用下NB4和MOLM-13细胞分化的影响
    4.20 ATPR对NB4和MOLM-13细胞中Raf/ME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4.21 Ro41-5253对ATPR作用下NB4和MOLM-13细胞中Raf/ME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4.22 慢病毒沉默LDHB基因对NB4和MOLM-13细胞中Raf/ME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4.23 Western blotting检测加入MEK抑制剂PD98059对ATPR诱导的NB4和MOLM-13细胞分化相关蛋白(PU.1)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A2、Cyclin D3和CDK4)的影响
    4.24 体内建立NOD/SCID小鼠NB4细胞腹水移植瘤模型
    4.25 ATPR对NOD/SCID小鼠NB4细胞腹水移植瘤模型体重的影响
    4.26 ATPR对NOD/SCID小鼠NB4细胞腹水移植瘤模型生存期的影响
    4.27 ATPR对NOD/SCID小鼠NB4细胞腹水移植瘤模型主要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综述 糖酵解途径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对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白血病概述
        1.1.1 白血病的定义及常见症状
        1.1.2 白血病的发现及分类
        1.1.3 白血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1.4 白血病流行病学
        1.1.5 白血病的治疗
    1.2 白血病自发性缓解与细菌感染
    1.3 细菌抗肿瘤研究
        1.3.1 细菌抗肿瘤研究历程
        1.3.2 细菌抗肿瘤的优势
        1.3.3 细菌抗肿瘤的应用前景
    1.4 沙门氏菌抗肿瘤研究
        1.4.1 沙门氏菌有效靶向肿瘤
        1.4.2 沙门氏菌介导肿瘤细胞自我死亡
        1.4.3 沙门氏菌减少肿瘤转移
        1.4.4 沙门氏菌诱发宿主抗肿瘤免疫反应
        1.4.5 沙门氏菌增强肿瘤化疗敏感性
        1.4.6 沙门氏菌联合治疗进一步促进了肿瘤的消退
        1.4.7 沙门氏菌的遗传学改造
        1.4.8 沙门氏菌可作为递呈肿瘤治疗分子载体
    1.5 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的研究
        1.5.1 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的构建及遗传特点
        1.5.2 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的生物分布特性
        1.5.3 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的毒理学评价
        1.5.4 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的抗肿瘤研究
    1.6 课题研究思路、目的、意义及内容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VNP20009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的体内外生长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菌株及细胞株
        2.2.2 实验动物及饲养
        2.2.3 试剂与耗材
        2.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2.5 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沙门氏菌VNP20009的制备
        2.3.2 细胞培养
        2.3.3 细菌-细胞体外共培养实验
        2.3.4 Annexin V-PE/7-ADD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2.3.5 L1210皮下瘤模型建立
        2.3.6 动物分组与给药治疗
        2.3.7 石蜡切片的制备
        2.3.8 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分析
        2.3.9 石蜡切片缺口末端标记(TUNEL)免疫荧光分析
        2.3.10 总蛋白的提取
        2.3.11 蛋白浓度测定
        2.3.12 Western Blot检测目标蛋白
        2.3.13 统计学分析
    2.4 研究结果
        2.4.1 VNP20009 体外抑制L1210/Jurkat细胞增殖
        2.4.2 VNP20009 体外诱导L1210/Jurkat细胞凋亡
        2.4.3 VNP20009治疗L1210细胞荷瘤小鼠体重和活动未见异常
        2.4.4 VNP20009抑制L1210皮下移植瘤生长
        2.4.5 VNP20009引起L1210皮下移植瘤组织坏死
        2.4.6 VNP20009诱导L1210皮下移植瘤细胞凋亡
        2.4.7 VNP20009治疗L1210皮下移植瘤凋亡蛋白表达量升高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VNP20009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体内外生长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菌株及细胞株
        3.2.2 实验动物
        3.2.3 主要试剂与耗材
        3.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3.2.5 主要仪器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沙门氏菌VNP20009的制备
        3.3.2 细胞培养
        3.3.3 细菌-细胞体外共培养实验
        3.3.4 Annexin V-PE/7-ADD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3.3.5 HL-60皮下瘤模型建立
        3.3.6 动物分组与给药治疗
        3.3.7 石蜡切片的制备
        3.3.8 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分析
        3.3.9 石蜡切片缺口末端标记(TUNEL)免疫荧光分析
        3.3.10 总蛋白的提取
        3.3.11 蛋白浓度测定
        3.3.12 Western Blot检测目标蛋白
        3.3.13 统计学分析
    3.4 研究结果
        3.4.1 VNP20009体外抑制HL-60细胞增殖
        3.4.2 VNP20009体外诱导HL-60细胞凋亡
        3.4.3 VNP20009治疗HL-60细胞荷瘤小鼠体重和活动情况无异常
        3.4.4 VNP20009抑制HL-60皮下移植瘤生长
        3.4.5 VNP20009引起HL-60皮下移植瘤组织坏死
        3.4.6 VNP20009诱导HL-60皮下移植瘤细胞凋亡
        3.4.7 VNP20009治疗HL-60皮下移植瘤组织凋亡蛋白表达量增加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VNP20009 对系统性MLL-AF9 驱动型AML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免疫激活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菌株及细胞
        4.2.2 实验动物
        4.2.3 主要试剂与耗材
        4.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4.2.5 主要仪器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沙门氏菌VNP20009的制备
        4.3.2 沙门氏菌VNP20009的组织分布
        4.3.3 MLL-AF9 驱动型AML白血病细胞的复苏
        4.3.4 MLL-AF9 驱动型AML白血病细胞小鼠尾静脉注射造模
        4.3.5 抗凝全血样本的采集
        4.3.6 血清样本的采集
        4.3.7 MLL-AF9 驱动型AML小鼠外周血中白血病细胞(GFP+)检测
        4.3.8 血涂片瑞氏-吉姆萨染色
        4.3.9 小鼠外周血细胞分类计数
        4.3.10 原代脾脏单细胞悬液的制备
        4.3.11 原代骨髓单细胞悬液的制备
        4.3.12 原代白血病细胞红细胞裂解处理
        4.3.13 原代白血病细胞的冻存
        4.3.14 MLL-AF9 驱动型AML小鼠分组与给药治疗
        4.3.15 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的测定
        4.3.16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
        4.3.17 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
        4.3.18 统计学分析
    4.4 研究结果
        4.4.1 VNP20009小鼠组织分布情况
        4.4.2 MLL-AF9 驱动型AML小鼠模型的构建
        4.4.3 VNP20009 治疗MLL-AF9 驱动型AML小鼠体重未见明显异常
        4.4.4 VNP20009 抑制MLL-AF9 驱动型AML小鼠外周血中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4.4.5 VNP20009 抑制MLL-AF9 驱动型AML小鼠脾脏中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4.4.6 VNP20009 影响MLL-AF9 驱动型AML小鼠外周血细胞的分布
        4.4.7 NP20009对MLL-AF9驱动型AML主要器官重量的影响
        4.4.8 VNVNP20009 延长MLL-AF9驱动型 AML小鼠生存期
        4.4.9 VNP20009调节MLL-AF9驱动型 AML小鼠血清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分泌
        4.4.10 VNP20009调节MLL-AF9驱动型 AML小鼠血清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分泌
        4.4.11 VNP20009 激活 MLL-AF9驱动型 AML 小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的增殖
        4.4.12 VNP20009 促进 MLL-AF9 驱动型 AML 小鼠脾脏中 IFN-γ+效应T淋巴细胞的极化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创新之处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RIG-Ⅰ作为RNA解旋酶调控粒系分化与增殖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急性髓系白血病概况
        1.1.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及其诱导分化治疗
        1.1.3 ATRA在 APL治疗中的应用及RIG-I的发现
        1.1.4 RIG-I在抗病毒先天性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1.1.5 TRIM25在RIG-I介导的抗病毒先天性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1.1.6 TRIM25 作为ISGylation连接酶调节细胞增殖及DNA损伤修复
        1.1.7 ISGylation在调控免疫应答及造血分化中的作用
        1.1.8 RIG-I在造血调控中的作用
        1.1.9 RIG-I的配体多样性
        1.1.10 选题:RIG-I是否可以以RNA解旋酶的方式调节粒系的分化和增殖
    1.2 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结果
第2章 实验设计、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试剂耗材
    2.3 常用专业软件
        2.3.1 文献管理软件——End Note
        2.3.2 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Premier
        2.3.3 质粒编辑作图软件——Snap Gene
        2.3.4 序列比对软件——Seq Man
        2.3.5 RNA相互作用预测在线软件——cat RAPID
        2.3.6 科研做图软件——origin、Photoshop、Illustrator
    2.4 常用数据库
        2.4.1 文摘类数据库
        2.4.2 基因类功数据库
        2.4.3 实验技能类数据库
    2.5 主要研究方法
        2.5.1 细胞培养
        2.5.2 支原体检测及清除
        2.5.3 细胞转染
        2.5.4 核酸提取、纯化,PCR,逆转录及q RT-PCR
        2.5.5 质粒构建与抽提
        2.5.6 ATRA诱导NB4 分化实验
        2.5.7 U937-RIG-I细胞诱导分化实验
        2.5.8 sh RNA干扰实验
        2.5.9 流式法细胞分化marker的检测
        2.5.10 蛋白免疫印迹
        2.5.11 免疫共沉淀
        2.5.12 蛋白质谱鉴定
        2.5.13 蛋白表达与纯化
        2.5.14 RNA结合蛋白免疫共沉淀及高通量测序
        2.5.15 RNA pulldown实验
        2.5.16 生物膜干涉技术测定蛋白RNA相互作用动力学常数
        2.5.17 RNA稳定性实验
        2.5.18 荧光素酶报告实验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RNA结合蛋白免疫共沉淀预实验
    3.2 在NB4 分化过程中RIG-I可以结合大量内源性RNA
    3.3 RIG-I结合TRIM25 基因簇RNA
    3.4 RIG-I通过稳定TRIM25 m RNA上调其表达水平
    3.5 RIG-I通过转录水平调节TRIM25 的转录表达
    3.6 RIG-I上调ISGylation通路
    3.7 RIG-I通过ISGylation通路调控细胞分化
    3.8 RIG-I调控相关ISGylation蛋白筛查
    3.9 在粒细胞分化过程中RIG-I/TRIM25/ISGylation通路诱导EZH2 下调
    3.10 EZH2是RIG-I通过ISGylation通路调控粒系分化的一个关键因子
    3.11 Cyclin D1及PCNA是 RIG-I通过ISGylation通路调控细胞增殖的关键因子
    3.12 RIG-I结合的其他RNA功能的初步研究
        3.12.1 RIG-I负调控RNF138
        3.12.2 HOTAIRM1 做为ce RNA调控TET2
        3.12.3 HOTAIRM1 结合蛋白的探索
        3.12.4 RIG-I通过CALR调控造血分化探索
第4章 讨论和展望
    4.1 主要结论
    4.2 研究展望
        4.2.1 RIG-I结合RNA的多样性及其在粒系分化中的作用
        4.2.2 ISGylation底物的多样性及其在粒系分化增殖中的作用
        4.2.3 RIG-I对 TRIM25 调控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肿瘤坏死因子α增强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凋亡(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及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细胞增殖情况
    2.2 两组细胞凋亡情况
    2.3 两组细胞分化情况
3 讨论

(5)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热患者舌象分析及雄黄对NB4白血病细胞线粒体凋亡因子Bcl-2、Bax、Cyt-C、AIF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热患者的舌象特点研究分析
    1 临床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中医辨证分型
        1.4 病例入选及排除标准
        1.5 舌象判定标准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证型分布
        3.2 舌色分布
        3.3 舌形分布
        3.4 舌苔厚度分布
        3.5 舌苔颜色分布
        3.6 舌苔性质分布
雄黄(As_4S_4)对NB4白血病细胞线粒体凋亡因子Bcl-2、Bax、Cyt-C、AIF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细胞株
        1.2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实验药品处理
        2.3 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
        2.4 免疫荧光法检测雄黄影响NB4白血病细胞线粒体相关凋亡因子Bcl-2、Bax、Cyt-C、AIF表达水平的结果
        2.5 Western-blot检测雄黄对NB4白血病细胞线粒体相关凋亡因子Bcl-2、Bax、Cyt-C、AIF表达水平的影响
        2.6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
        3.2 免疫荧光法检测雄黄影响NB4白血病细胞线粒体相关凋亡因子Bcl-2、Bax、Cyt-C、AIF表达水平的结果
        3.3 Western-blot检测雄黄影响NB4 白血病细胞线粒体相关凋亡因子Bcl-2、Bax、Cyt-C、AIF表达水平的结果
讨论
    1 中医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研究概述
        1.1 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病名的认识
        1.2 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辨证分型与治法治则
        1.4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诊疗策略
        1.5 中医舌象舌诊的历史渊源
        1.6 中医舌象舌诊的现代化研究
        1.7 急性髓系白血病老年发热患者的舌象特点研究结果的讨论分析
    2 线粒体介导的相关凋亡因子及过程研究
        2.1 线粒体凋亡通路
        2.2 Bcl-2与细胞凋亡的相关研究
        2.3 Bax与细胞凋亡的相关研究
        2.4 Cyt-C与细胞凋亡的相关研究
        2.5 AIF与细胞凋亡的相关研究
    3 中药雄黄(As_4S_4)研究背景分析
    4 中药雄黄(As_4S_4)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NB4细胞中线粒体介导的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Cyt-C、AIF表达影响的分析
    5 总结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对急性白血病的研究进展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6)MiRNA-382-5p靶向PTEN调控ATRA诱导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MiRNA-382-5p靶向PTEN抑制ATRA诱导的NB4 细胞分化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PTEN在 ATRA诱导的NB4 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MiRNA-382-5p/PTEN调控NB4 细胞分化的机制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MiRNA-382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7)白血病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及PADI4在诱导分化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
    1.1 诱导白血病细胞向粒系细胞分化
    1.2 诱导白血病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
    1.3 诱导白血病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
2 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白血病诱导分化中的研究
    2.1 PADI4和肿瘤
    2.2 PADI4参与白血病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及信号通路
3 展望

(8)抗肿瘤新化合物WJD-A-1的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WJD-A-1 的吸收动力学研究
    1 材料
        1.1 药品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动物
    2 测定大鼠血浆中WJD-A-1和AM80的LC-MS/MS方法
        2.1 对照样品溶液的制备
        2.2 色谱条件
        2.3 质谱条件
        2.4 血浆样品处理与检测
    3 分析方法验证
        3.1 专属性
        3.2 血浆样品标准曲线制备
        3.3 精密度与准确度
        3.4 回收率和基质效应
        3.5 稳定性
    4 WJD-A-1 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4.1 用药配制
        4.2 血浆样品采集
        4.3 血浆样品处理与检测
        4.4 统计学分析
    5 实验结果
        5.1 方法学确证
        5.1.1 方法专属性
        5.1.2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5.1.3 准确性和精密度
        5.1.4 回收率和基质效应
        5.1.5 稳定性考察
        5.2 大鼠给药后代谢动力学研究
    6 讨论
        6.1 分析方法的确证
        6.2 化合物WJD-A-1 的吸收动力学
第二部分 WJD-A-1 的组织分布和血浆蛋白结合率研究
    1 材料
        1.1 药品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材料
        1.4 实验动物
    2 WJD-A-1 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2.1 给药及组织样品的采集
        2.2 组织样品的定量分析
        2.3 组织分布实验结果
    3 WJD-A-1 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4 讨论
第三部分 WJD-A-1 的排泄研究
    1 材料
        1.1 药品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动物
    2 WJD-A-1 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研究
        2.1 给药方法及样品收集方案
        2.2 代谢产物的鉴定及结果
    3 WJD-A-1 在大鼠体内的排泄研究
    4 WJD-A-1 主要代谢产物的排泄研究
    5 讨论
第四部分 WJD-A-1 对人肝细胞色素CYP450 酶的影响
    1 WJD-A-1 对人肝细胞色素P450 酶体外抑制实验方法
        1.1 仪器
        1.2 试剂与药品
        1.3 实验方法
    2 化合物WJD-A-1对CYP1A2、CYP2C19、CYP3A4和CYP2C19 的体外抑制实验
    3 阳性抑制药及化合物WJD-A-1 对人肝细胞色素P450 酶体外抑制实验结果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或缩略词表
致谢

(9)PML/RARα的NEDDylation修饰及其在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分化治疗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 细胞株和质粒
    2.2 药物与主要试剂
    2.3 实验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细胞培养
    3.2 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
    3.3 质粒转染
    3.4 免疫沉淀检测PML/RARα和NEDD8的共价结合
    3.5 免疫荧光法观察MLN4924给予之后NB形成的情况
    3.6 流式细胞术检测NB4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表达情况
    3.7 NBT细胞还原能力检测
    3.8 PCDNA3.0-PML/RARα-L-HA质粒构建
    3.9 PCDNA3.0-UBC12-C111S-Flag质粒点突变
    3.10 慢病毒颗粒的包装
    3.11 慢病毒转染细胞
    3.12 数据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PML/RARα能发生NEDDylation修饰
        4.1.1 PML/RARα能与NEDD8发生共价结合
        4.1.2 MLN4924能抑制PML/RARα与NEDD8的共价结合
        4.1.3 NEDP1使PML/RARα发生deNEDDylation
        4.1.4 UBC12能增强PML/RARα的NEDDylation
        4.1.5 UBC12酶活缺失抑制PML/RARα的NEDDylation
        4.1.6 PML/RARα的NEDDylation发生在RARα部分
    4.2 PML/RARα的NEDDylation修饰对蛋白稳定性的影响
        4.2.1 MLN4924能使PML/RARα稳定性发生下降
        4.2.2 shUBC12能使PML/RARα稳定性发生下降
    4.3 PML/RARα的NEDDylation修饰对NB形成的影响
        4.3.1 MLN4924促进核体的重新形成
    4.4 PML/RARα的NEDDylation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分化作用
        4.4.1 抑制PML/RARα的NEDDylation对APL细胞增殖的影响
        4.4.2 抑制PML/RARα的NEDDylation对APL细胞分化的影响
5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APL的针对性治疗:PML/RARα的降解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10)三氧化二砷联合佛波酯抑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asumi-1增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细胞培养、分组和处理方法
        1.2.2 细胞增殖活力检测方法
        1.2.3 细胞周期的检测方法
        1.2.4 基因表达的检测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Kasumi-1细胞的增殖活力
    2.2 Kasumi-1细胞中不同细胞周期的比例
    2.3 Kasumi-1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量
    2.4 Kasumi-1细胞中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量
3 讨论

四、佛波酯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细胞分化和凋亡的诱导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ATPR通过调控RARα/LDHB/ERK分子轴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及机制研究[D]. 杜妍. 安徽医科大学, 2021
  • [2]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对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李美蓉.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3]RIG-Ⅰ作为RNA解旋酶调控粒系分化与增殖的机制研究[D]. 吴松芳.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4]肿瘤坏死因子α增强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凋亡[J]. 黄凤霞,李海燕,黄君华,贺红艳,雷燕. 现代肿瘤医学, 2020(01)
  • [5]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热患者舌象分析及雄黄对NB4白血病细胞线粒体凋亡因子Bcl-2、Bax、Cyt-C、AIF表达的影响[D]. 张芮铭.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6]MiRNA-382-5p靶向PTEN调控ATRA诱导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及机制研究[D]. 刘冬冬. 重庆医科大学, 2019(01)
  • [7]白血病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及PADI4在诱导分化中的作用[J]. 赵钰,林玮.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9(01)
  • [8]抗肿瘤新化合物WJD-A-1的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D]. 冷萍. 青岛大学, 2018(07)
  • [9]PML/RARα的NEDDylation修饰及其在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分化治疗中的作用[D]. 项丹艳. 浙江大学, 2018(01)
  • [10]三氧化二砷联合佛波酯抑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asumi-1增殖的实验研究[J]. 张娜,贾永前,青胜兰.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7(09)

标签:;  ;  ;  ;  ;  

佛波酯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分化和凋亡的诱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