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感 (FOnK) 脑机制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未知感 (FOnK) 脑机制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一、不知道感(FOnK)脑机制的功能磁共振成像(论文文献综述)

玛合沙提古丽·克孜尔汗[1](2014)在《灵感的心理学概念》文中研究说明灵感就是人的潜意识经验的突发现象。"潜意识经验"是灵感得以闪现的能量源泉,潜意识经验埋藏很深,不容易被发现,静静地积压在人的深层意识里,进行着无序的交汇、自然地发酵,并不断地聚合着新的能量。只有那些辛勤工作、善于思考、有志于创造有人,才有的机会引发灵感能量的爆发。灵感突发是没有规律的,也是人们无法把握的;灵感的到来,也是没有时间表的,突然闪现,又突然隐匿,需要时没有,不经意中迸发,然后又偷偷溜走;灵感随时随地的撞进来,一闪而过,甚至你还来不及去记住。

张海兵[2](2013)在《元记忆监测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心理学中对创造力研究主要存在两种取向:一种是认知取向,另一种是人格取向。研究拟从元记忆监测的角度探讨元认知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遵循创造力认知取向的思路,探讨元记忆监测和创造性思维(如发散思维、聚合思维)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从创造力人格取向的角度出发,初步探讨元记忆监测和创造性倾向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对元记忆监测准确性的测量。研究主要考察四种形式的元记忆监测:即时学习判断(iJOL)、延迟学习判断(dJOL)、知道感判断(FOK)和信心判断(RCJ)。研究采用的范式为:Learn-JOL-Recall-Judgment(FOK)-Recall-RCJ,该范式是在Hart(1965)提出的研究FOK的经典范式基础之上进行改进的。对元记忆监测准确性的考量主要采用Gamma相关和Somer’s d相关两种指标。第二,对创造性思维的测量。研究从发散思维(DT)和聚合思维(CT)两个维度编制测验:发散思维测验的编制借鉴了《托兰斯创造性思维能力测验》(TTCT),测验总共由3个任务组成,分别为“不寻常的用途测验(以报纸为例)(T1)”、“产品改进任务(T2)”和“词语流畅性任务(T3)”;聚合思维测验包括“中文远距离联想任务(T4)”和“事件排序任务(T5)”,其中,“中文远距离联想任务(T4)”为概括性维度,而“事件排序任务(T5)”为逻辑性维度。第三,对创造性倾向的测量。研究主要采用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WPFM)对个体的创造性倾向进行测量,量表包括四个维度,分别是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和挑战性。研究主要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对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发现:(1)FOK准确性和发散思维总分及流畅性子维度的总分显着性正相关,RCJ(Gamma)准确性和独特性子维度的总分显着性正相关;(2)聚合思维总分和四种形式的元记忆监测(iJOL, dJOL, FOK,&RCJ)的准确性相关均不显着,但中文远距离联想(T4)任务得分和FOK(Somer’s d)准确性显着性负相关;(3)创造性思维总分与RCJ准确性显着性负相关,和其他三种形式的元记忆监测的准确性相关均不显着;(4)WPFM量表的“冒险性”维度得分和iJOL准确性正相关,和FOK准确性显着性负相关;WPFM量表的“好奇性”维度得分和聚合思维测验的中文远距离联想(T4)任务得分显着性正相关,和聚合思维总分显着性正相关。WPFM总分和FOK准确性显着性负相关,和发散思维总分、聚合思维总分以及创造性思维总分相关均不显着。综上,元记忆监测分别和创造性思维及创造性倾向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不同形式的元记忆监测在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倾向中的作用存在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元记忆监测与创造性思维密切关联:个体的知道感判断(FOK)越准确,其发散性思维得分越高,但中文远距离联想(T4)成绩却越低;个体的信心判断(RCJ)越准确,其创造性思维总分越低。(2)元记忆监测与创造性倾向密切关联:个体的“冒险性”倾向越强,其即时学习判断(iJOL)越准确,而知道感判断(FOK)却越不准确;个体的创造性倾向越高,其知道感判断(FOK)越不准确。(3)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倾向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个体的“好奇性”倾向越强,其聚合思维得分和中文远距离联想(T4)成绩均越高。

杨唐峰,俞瑢[3](2011)在《国内基于ERP和fMRI技术的语言研究综述》文中提出ERP技术和fMRI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研究大脑的思维、记忆、语言等高级认知活动的实验方法,被研究者称为"观察脑的高级功能的窗口"。本文通过CNKI中国期刊网和人工筛选,搜集到基于ERP和fMRI技术的语言研究论文54篇,通过比较、归纳,将这些论文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主题分类,以展示国内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在语言领域的成果,提高语言学界对语言的认知神经研究的关注。

严燕,吴世韫,孙伟[4](2010)在《知道感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介绍了知道感的概念以及内涵,就知道感的产生机制问题回顾了20纪60年代至今国内外FOK研究的主要理论假说以及实验研究的成果。最后对未来研究进了展望。

张运红[5](2009)在《工作记忆匹配加工影响情景提取的脑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工作记忆被形容为人类的认知中枢,是当前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最早由Baddeley提出的工作记忆多成分模型得到了大量实验研究的支持,但工作记忆和情景记忆的关系则一直未能得到详细阐述,尤其是工作记忆对长时情景提取的影响机制还存在诸多争议。目前有关工作记忆和情景记忆关系的研究引起广泛关注,并成为当前记忆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研究拟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利用ERP和fMRI技术,采用工作记忆延迟匹配样本范式考察工作记忆编码对提取的影响,希望为不同记忆系统脑机制的整合研究提供支持。本研究首先利用具有高时间分辨率的事件相关ERP技术,采用工作记忆延迟匹配样本范式探讨图和词的跨形式与同形式名字匹配、类别匹配和不匹配编码对情景提取影响的ERP机制,目的在于比较不同形式不同内容匹配加工影响下情景提取的ERPs差异,并追踪编码时大脑加工时程的区别,考察这种工作记忆匹配加工影响情景提取的脑机制。其次,利用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事件相关fMRI技术,进一步考察图和词的名字匹配、类别匹配和不匹配在工作记忆延迟匹配样本任务中的大脑激活情况。最后,我们将ERP和fMRI结果结合起来分析影响情景提取的图-词匹配加工的脑机制。通过分析,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情景提取阶段,对词词和图图匹配编码的提取呈现出类似的结果模式,名字匹配旧的正确率显着低于类别匹配旧和不匹配旧,反应时也显着慢于类别匹配旧和不匹配旧。而在图-词延迟匹配编码影响下,名字匹配旧的正确率显着高于类别匹配旧和不匹配旧,反应时显着快于类别匹配旧和不匹配旧。ERPs结果表现出同样的趋势,与类别匹配旧和不匹配旧条件相比,对图-词匹配加工提取的名字匹配旧波幅更正,而对词词和图图匹配加工提取的名字匹配旧波幅更负。三个ERP实验中,类别匹配旧和不匹配旧的波形趋近一致,不受编码形式的影响。总的来说,不管是行为结果,还是ERPs结果,跨形式与同形式工作记忆匹配加工对情景提取的影响结果不同。(2)追溯工作记忆编码阶段,发现,在ERPs上,图-词名字匹配条件的P300成分出现得最早,且存在P300双峰;而词词和图图名字匹配条件下不存在P300双峰,虽然潜伏期早于类别匹配和不匹配,但600ms之后很快回到基线,反应时也显着快于类别匹配和不匹配,表现出重复抑制效应。(3)在情景提取的旧新效应上,图-词跨形式匹配和词词同形式匹配表现出一致性,而图图同形式匹配加工的旧新效应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600ms之后。(4)fMRI实验结果中,图-词的名字匹配在楔前叶、额区和枕区的激活比不匹配和类别匹配少,表现出重复抑制。从三种匹配条件之间的差异来看,不匹配和名字匹配相比,在楔前叶的激活显着;而不匹配与类别匹配相比,在额区、枕区和内侧颞区都有激活。相比其它两种条件,类别匹配在额区、内侧颞区和顶区存在较多激活。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从行为和大脑认知神经加工的时间和空间机制几个层面对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匹配加工如何影响对词语的情景提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工作记忆匹配加工编码与情景记忆提取存在着非对称性,提取是对编码信息的重复激活或印记激活,但不是对编码的简单复原,在长时情景提取中尤为如此。(2)工作记忆加工的名字匹配和类别匹配对情景提取影响不同。名字匹配加工的材料形式影响情景提取,可能存在易化或抑制现象;而语义类别匹配加工与不匹配加工相比不存在易化或抑制效应。(3)工作记忆图和词的跨形式和同形式匹配加工可能共用相同的语义概念表征系统,而在具体加工过程中存在形式特异化。(4)工作记忆图和词的跨形式和同形式匹配加工对情景提取的影响不同,其关键因素可能在于P300成分。(5)楔前叶可能具有语义匹配加工的功能。本研究从短时工作记忆延迟匹配加工角度,探讨了编码与提取的关系以及工作记忆和情景记忆的关系,进一步证实提取不是对编码的简单复原,丰富了以往对编码与提取及工作记忆和情景记忆关系的脑机制研究,同时也为重复抑制理论提供了支持。本研究结果可为我们的学习和记忆以及其他现象的解释提供一定的依据。

刘鉴慰[6](2009)在《捻转刺激神门穴和相关穴位及非刺激的fMRI对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文献研究针灸是祖国医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了针灸治疗的有效性。针灸在中国的临床应用已有数千年,但在西方只是近些年才被逐渐接受。针灸临床疗效的报道可能吸引患者的就医,但其作用机制却一直不明,这限制了针灸被主流医学的接受。经络腧穴是针灸学的理论基础,由于其存在和作用机制一直未被实验医学所证实,因此在国外医学界也未得到广泛承认。近年来,可以实时反应脑功能区受到特定刺激时的活动状态的无创性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fMRI)的出现为这一研究提供了很有效的手段。脑功能研究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在对于人脑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人脑的高级认知功能的研究上。21世纪被许多科学家称为“生物科学、脑科学的百年”。在上一个世纪末欧美和日本的“脑十年”研究计划推动之下,对人脑认知功能及其神经机制进行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研究已经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西方几乎所有着名的大学都设有脑科学或认知科学研究机构,不少西方发达国家在各自的国家科学战略计划中对于脑、认知和行为的研究进行了重点部署。在人脑的认知功能研究当中,合理的设计实验、科学的对数据进行分析是取得可靠实验结果的保证。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应用于脑功能研究的脑功能成像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长足发展。脑功能成像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无损伤,可以直接对人脑进行反复的非侵入性观察。不同的功能成像技术各有其优缺点,其中fMRI以其高空间分辨率的特点在人脑功能研究领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随着近些年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fMRI在人脑的功能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重要。血氧水平依赖性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神经成像方法。fMRI具有无创、无放射,时间、空间分辨率高、成像快速、造价相对较低,可在同一被试上多次重复等诸多优点,已成为脑功能成像的一个核心工具。该技术通过给被试一定的刺激,同时观察大脑皮层各个功能区的活动,结合功能和解剖成像,可以在活体上观察认知、情绪等心理过程。近十余年来,fMRI技术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视觉、听觉方面的研究,也被用于思维、情感等高级认知方面的研究,其研究结果已获得国际上普遍的认可。针灸的研究近年也逐渐增多。许多fMRI研究结果表明穴位的刺激激活的脑功能区与针灸文献所描述的相关。因此,应用fMRI研究针刺穴位的脑部反应就有可能阐释针灸的神经机制,从而促进针灸与现代医学的融合。2实验研究目的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是临床治疗认知障碍的主要常用穴。中医理论认为,心主神。也就是说,神门穴在理论上和临床上都与认知密切相关。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很多fMRI论文讨论了针灸潜在的治疗效果,也有神门穴的相关研究。但fMRI目前还较少应用于捻转刺激和非捻转刺激的比较,以及同一解剖位置的穴位之间的比较。本研究通过观察fMRI,明确在针刺刺激相同解剖位置的不同经穴、假穴和不同刺激的脑功能激活。比较神门穴和养老穴,神门穴和假穴,捻转刺激与非捻转刺激神门穴所激活的脑功能区的不同。本研究旨在通过fMRI来研究刺激神门穴的特征性脑激活区,阐明刺激神门穴和脑激活的关系。较全面地反映针刺刺激神门穴影响脑功能区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青年志愿者12例,男女各半。按随机区组原则,每个受试者按随机次序均给以针刺右侧的神门、养老穴、假穴,采用组块模式(静息阶段与刺激阶段交替出现、重复3次,分为3个组块)。刺激为手法捻转行针(捻转角度180°,频率1.5Hz)或不捻针。fMRI的主要参数为:TR/TE/FA=3560 ms/50ms/90°。采用VAS评价针刺的感觉。扫描后图像使用SPM2进行后处理,采用组分析,分别观察校正象的激活情况(FWE,0.05,K≥10),和非校正象的激活情况(None,0.001,K≥10)。结果(1)针刺捻转时,操作者指下均有得气感;所有受试者也均有“酸、麻、重、胀”的得气感。受试者的VAS评分各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穴功能像经过组分析后激活图见附录。根据各穴激活图、激活坐标的情况,非校正象的激活有可能增加了阳性结果;(3)各穴的激活区情况(组分析,corrected,0.05,K≥10)。神门穴主要激活了右侧额叶的中央后回BA2、BA1,左侧额下回BA47和中央后回BA43,其次为右侧顶叶的顶下小叶BA40,左侧颞叶的颞上回BA22,右侧脑岛BA40;养老穴主要激活了左顶叶的顶下小叶BA40,右侧额叶的额下回BA45、BA46,其次为左侧颞中回、颞下回BA37,左额上回BA10。(4)神门穴主要激活了右侧额叶的中央后回BA2、BA1,左侧额下回BA47和中央后回BA43,其次为右侧顶叶的顶下小叶BA40,左侧颞叶的颞上回BA22,右侧脑岛BA40;而假穴没有激活脑功能区。(5)刺激神门穴主要激活了右侧额叶的中央后回BA2、BA1,左侧额下回BA47和中央后回BA43,其次为右侧顶叶的顶下小叶BA40,左侧颞叶的颞上回BA22,右侧脑岛BA40;而非捻转刺激神门穴没有激活脑功能区。结论心经的神门穴和同水平的养老穴激活区明显不同,而假穴和非刺激神门穴没有激活脑功能区。而穴位的这种激活,是与本经的循行、本经属络脏腑以及本经络与他经经络、脏腑联系密切相关。揭示了针刺穴位可影响脑的功能而发挥作用。

崔清华[7](2007)在《放松训练对Polygraph测试结果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刑事案件Polygraph测试,又称为犯罪心理测试、刑事测谎、犯罪记忆检测技术,其机制是通过提问被试与刑事案件相关的问题,并用多道生理描记仪即Polygraph记录相关的生理反应,间接推断其对所测行为的记忆痕迹。作为刑事技术手段之一,一般用于重大刑事案件的调查。放松训练又名放松疗法,是心理疗法的一种,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掌握。本研究对实验组大学生被试进行一周的放松训练,使其熟练掌握放松训练技巧,然后安排实验组与对照组被试统一接受Polygraph测试。研究采用大学生中隐蔽的三种高负向情绪激起不良行为及数字(非情绪激起)为测试内容,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比较,探讨不同负向情绪强度状态对Polygraph测试结果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以及放松训练技巧的使用对Polygraph测试结果的影响与影响因素。通过研究为刑事案件Polygraph实测中应对同样的问题提供实验数据,更好地为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和其他司法实践提供服务。材料与方法材料:选择某高校大二男生参加实验作为被试,18-25岁,身心健康,无饮酒和服药。选用PGA99型心理测试仪、PGA心理测试软件作为测试设备。方法:参加测试的30名被试随机分入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名;对对照组被试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放松训练,有意念放松和渐进性放松;然后统一安排Polygraph测试;测试内容选择三种高负向情绪激起行为和相当于无关问题的数字测试,用CIT的变式进行编题;创造真实情境给被试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以便使结果更接近真实。测试过程:用PGA99型心理测试仪、PGA测试软件进行测试,检测记录皮肤电阻、血压、呼吸三个指标;对每个被试进行5分钟的测前谈话,主要目的是将注意引到测试内容上来,对实验组被试暗示可用放松训练技巧干扰测试取得好的成绩;测试重复三次,间隔为5分钟;对每个被试分别进行测后谈话,解释测试目的,获得所测行为本人自陈的真实信息;测试人员依照评分规则对测试曲线分析后做出判断,记录测试结果数据。结果实验组不良行为检出正确35人/次,错误9人/次,错误构成为假阳性6人/次,假阴性3人/次;数字检测正确6人/次,错误8人/次。对照组不良行为检出正确34人/次,错误11人/次,错误判断构成为假阳性2人/次,假阴性9人/次;数字检测正确4人/次,错误11人/次。结果表明,①高负向情绪激起行为的检测正确率明显高于数字(非情绪行为激起行为)检测的正确率;②实验组与对照组不良行为检测正确率无显着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数字检测正确率无显着性差异;③实验组假阳性错误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高负向情绪激起行为获得了高的测出率,低负向情绪激起行为获得了较低的检出率,负向情绪激起程度与Polygraph检出率有关。提示刑事案件的实测中,在测前谈话中使用心理学技巧,尽可能激起刑事案件相关人员的负向情绪,可使Polygraph测试结果更准确;总体上看,放松训练技巧的掌握未对Polygraph结果造成影响,但对于少数了解Polygraph测试机理的被试,则可以通过针对性地制造生理反应干扰测试使测试结果偏离真实,增加了误判和不结论判断的机会。

迟旭[8](2007)在《针刺后溪、中渚、外关穴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是目前人们所掌握的唯一无创伤、可精确定位的人脑高级功能研究手段。本文全面总结了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并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针刺后溪、中渚和外关穴的脑功能变化,进一步研究穴位及针刺疗效机制。研究方法如下:目的:研究针刺后溪、中渚和外关穴脑功能变化的规律和脑激活区的定位信息。为针灸治疗的中枢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获取6位健康志愿者的后溪、中渚和外关穴在行针状态下的脑功能变化图像。利用AFNI软件分析针刺后溪、中渚和外关穴时脑功能变化的规律。结果:针刺后溪、中渚和外关穴主要引起扣带回、丘脑、颞叶、小脑、枕叶等脑功能区的激活。结论:针刺的镇痛效果可能是通过多个脑功能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吴琴,姜平,盛良驹,尉传社,钱坤喜[9](2007)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现状》文中指出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是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一项新发展,为从单一形态学研究到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系统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本文主要介绍了人脑的功能活动磁共振成像的概念、原理、试验设计、临床的研究现状。

张卫东,李其维[10](2007)在《认知神经科学对心理学的研究贡献——主要来自我国心理学界的重要研究工作述评》文中研究指明综观主要来自我国心理学界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工作及其重要成果,从认知行为的神经机制研究、认知行为心理学理论的神经科学研究、基于脑神经机理构建认知行为心理机制理论模型的研究这三个研究层面评述其对我国心理学发展的学术意义和研究贡献。文章指出,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心理学的发展,但其尚难以满足心理现象因果解释的要求,不能替代心理科学研究本身。心理学研究者掌握和运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旨在使其“服务”于心理学研究,从认知行为的脑神经机制的探索中获得启发而构建心理学理论,这是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对心理学研究的真正学术意义之所在,目前我国心理学领域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不足应引起重视。

二、不知道感(FOnK)脑机制的功能磁共振成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知道感(FOnK)脑机制的功能磁共振成像(论文提纲范文)

(1)灵感的心理学概念(论文提纲范文)

一、论题的提出
二、论题的依据
三、论题的阐述
    (一) “潜意识经验”是灵感得以闪现的能量源泉
        1.潜意识经验。
        2.潜意识能量。
    (二) 、突发现象, 成就灵感的奇迹。
        1.关于“突发现象”。
        2.引发灵感“突发”的条件。
        3.引发灵感“突发”的途径。
    (三) 灵感, 潜意识经验突发的特点。
        1.引发的随机性。
        2.显现的瞬时性。
        3.认识的突破性

(2)元记忆监测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全文概要
    引言
    方法
    结果
    结论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1 元记忆监测
    1.2 元记忆监测的认知机制
    1.3 元记忆监测的脑神经机制
        1.3.1 知道感判断(FOK)的脑神经机制
        1.3.2 学习判断(JOL)和信心判断(RCJ)的脑神经机制
        1.3.3 三种形式的元记忆监测之间的神经联系
    1.4 创造力研究的两种取向——人格取向和认知取向
    1.5 元认知和创造力之间关系的研究回顾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法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方案
    2.4 方法
        2.4.1 被试
        2.4.2 实验材料与刺激
        2.4.2.1 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测验
        2.4.2.2 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
        2.4.2.3 实验材料
        2.4.3 实验程序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3.1 个体的记忆成绩、元记忆监测成绩及其之间的关系
        3.1.1 线索回忆和再认的成绩
        3.1.2 四种形式的元记忆监测成绩(判断等级、监测准确性)
        3.1.3 四种形式的元记忆监测的准确性(Gamma/Somer's d相关值)
        3.1.4 记忆和元记忆之间关系的探讨
    3.2 发散思维测验得分和元记忆监测准确性的相关分析结果
    3.3 发散思维测验三个任务得分和元记忆监测准确性的相关分析结果
    3.4 聚合思维测验得分和元记忆监测准确性的相关分析结果
    3.5 创造性思维总分和元记忆监测准确性的相关分析结果
    3.6 WPFM量表得分和元记忆监准确性的相关分析结果
    3.7 WPFM量表得分和发散思维测验得分、聚合思维测验得分及创造性思维总分的相关分析结果
第四部分 讨论
    4.1 元认知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
        4.1.1 元认知与发散思维
        4.1.2 元认知监控与中文远距离联想
    4.2 元认知和创造性倾向之间的关系
    4.3 延迟学习判断效应
    4.4 元记忆监测的准确性
    4.5 记忆和元记忆之间的关系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与创新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国内基于ERP和fMRI技术的语言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 ERP技术和fMRI技术简介
    1. ERP技术
    2. fMRI技术
二、 数据统计
    1. 时间分布
    2. 期刊分布
    3. 论文分类
    4. 实验研究主题
三、 分类综述
    1. 语义研究
    2. 语法研究
    3. 音形义比较
    4. 汉字
    5. 词语再认及其他
四、 对ERP和fMRI语言研究的评价和展望

(4)知道感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知道感的定义
2、知道感的产生机制
    2.1 痕迹接通假说推论假说
        2.1.1 靶项目提取可能性假说
        2.1.2 线索熟性启发式假说
    2.2 可接近性启发式假设
    2.3 知道感判断的双过程假设
        2.3.2 来自行为研究的证据
3、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5)工作记忆匹配加工影响情景提取的脑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工作记忆
        1.1 工作记忆概述及其理论
        1.2 工作记忆加工的大脑机制研究
    2 情景记忆
        2.1 情景记忆概述
        2.2 情景记忆提取脑机制研究
    3 工作记忆影响情景记忆提取的脑机制研究
        3.1 编码影响提取的脑机制研究
        3.2 工作记忆受情景记忆影响的脑机制研究
        3.3 工作记忆影响情景记忆提取的脑机制研究
        3.4 重复和语义相关加工影响情景提取的脑机制研究
        3.5 图和词匹配加工影响情景提取的脑机制研究
第二章 问题提出及研究构想
    1 问题提出
        1.1 关于客体延迟匹配工作记忆的脑机制研究
        1.2 名字匹配、类别匹配加工影响情景提取的脑机制比较
        1.3 图和词的同形式与跨形式匹配加工脑机制比较
    2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3 研究方法
第三章 图—词匹配加工对情景提取影响的ERP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材料及方法
        2.1 被试
        2.2 刺激材料
        2.3 实验程序
        2.4 ERPs记录
        2.5 ERPs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行为数据结果
        3.2 ERPs数据结果
    4 讨论
        4.1 行为数据结果分析
        4.2 图-词匹配加工的情景提取结果分析
        4.3 图-词匹配加工编码影响情景提取的脑机制分析
        4.4 图-词匹配加工编码和情景提取的脑机制关系
        4.5 进一步研究分析
第四章 词-词匹配加工对情景提取影响的ERP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材料及方法
        2.1 被试
        2.2 刺激材料
        2.3 实验程序
        2.4 ERPs记录
        2.5 ERPs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行为数据结果
        3.2 ERPs数据结果
    4 讨论
        4.1 行为数据结果分析
        4.2 词词匹配加工的情景提取ERPs结果分析
        4.3 词词匹配加工编码对情景提取影响的脑机制分析
第五章 图-图匹配加工对情景提取影响的ERP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材料及方法
        2.1 被试
        2.2 刺激材料
        2.3 实验程序
        2.4 ERPs记录
        2.5 ERPs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行为数据结果
        3.2 情景记忆提取的ERPs结果分析
        3.3 工作记忆匹配加工三种条件波形结果
    4 讨论
        4.1 行为数据结果分析
        4.2 图图匹配加工的情景提取ERPs结果分析
        4.3 图图匹配加工编码对情景提取影响的脑机制分析
第六章 图-词延迟匹配样本工作记忆的FMRI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材料及方法
        2.1 被试
        2.2 刺激材料
        2.3 实验程序
    3 图像采集
    4 数据处理
    5 结果分析
        5.1 行为结果分析
        5.2 脑成像数据结果分析
    6 讨论
        6.1 工作记忆延迟匹配fMRI行为结果分析
        6.2 图-词不同匹配条件与基线条件比较的激活结果分析
        6.3 图-词不同匹配条件之间相互比较的脑区激活结果分析
第七章 综合比较与讨论分析
    1 研究结果的综合比较与讨论
        1.1 不同形式匹配编码和情景提取的行为数据分析
        1.2 不同形式匹配编码影响下情景提取ERPs结果分析
        1.3 从工作记忆ERPs结果追溯影响情景提取成效的编码机制
        1.4 图和词的跨形式与同形式匹配加工机制比较
        1.5 图和词的不同形式匹配加工对提取旧新效应的影响机制比较
        1.6 ERP和fMRI实验结果比较分析
    2 主要结论
    3 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
    4 未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捻转刺激神门穴和相关穴位及非刺激的fMRI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正文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一 神门穴的相关研究
        1 手少阴经络的主要特点
        2 心的主要特点
        3 神门穴的主要特点
        文献研究二 FMRI研究进展
        1 fMRI基础
        2 fMRI应用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基础研究
        实验一 针刺刺激神门穴与养老穴的FMRI对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1.2 设备、用具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针刺感觉
        2.3 穴位激活图
        2.4 穴位激活大脑皮质功能区情况
        2.5 安全性
        3 讨论
        3.1 研究对象的选择
        3.2 针刺穴位的选择
        3.3 fMRI的后处理
        3.4 激活区结果分析
        3.5 不良反应
        3.6 小结
        实验二 针刺刺激神门穴与假穴的FMRI对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1.2 设备、用具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针刺感觉
        2.3 穴位激活图
        2.4 穴位激活大脑皮质功能区情况
        2.5 安全性
        3 讨论
        3.1 假穴对照的意义
        3.2 针刺感觉
        3.3 激活区结果分析
        实验三 针刺刺激神门穴与非刺激的FMRI对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1.2 设备、用具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针刺感觉
        2.3 穴位激活图
        2.4 穴位激活大脑皮质功能区情况
        2.5 安全性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图
    2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致谢

(7)放松训练对Polygraph测试结果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放松训练对Polygraph测试结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正文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8)针刺后溪、中渚、外关穴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一、功能磁共振成像原理
    二、fMRI与PET在大脑功能研究方面对比
    三、fMRI在中国研究状况的统计学分析
    四、正常脑功能的fMRI研究
    五、视觉的fMRI研究
    六、听觉的fMRI研究
    七、嗅觉的fMRI研究
    八、吞咽功能的fMRI研究
    九、语言能力的fMRI研究
    十、学习和记忆的fMRI研究
    十一、神经系统疾病的fMRI研究
    十二、认知障碍的fMRI研究
    十三、脑功能重组的fMRI研究
    十四、药物成瘾的fMRI的研究
    十五、针灸方面的fMRI究
    十六、其他方面的fMRI研究
    十七、在中国fMRI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实验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实验设计
    三、结果
讨论
    一、选穴
    二、针灸镇痛机制
    三、脑激活区的异同
    四、行针时间
    五、针具的选择
    六、实验存在的不足
    七、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文章
个人简介

(9)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概念与原理
2 fMRI成像技术
    2.1 实验设计方法
    2.2 扫描技术
    2.3 fMRI图像后处理重建
3 fMRI的研究及其应用
    3.1 正常脑功能fMRI研究
    3.2 fMRI脑区间的相关性研究
    3.3 临床应用
4 fMRI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10)认知神经科学对心理学的研究贡献——主要来自我国心理学界的重要研究工作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层面一:认知行为的神经机制研究
二、层面二:认知行为心理学理论的神经科学研究
三、层面三:基于脑神经机理构建认知行为心理机制理论模型的研究
四、小结与短评

四、不知道感(FOnK)脑机制的功能磁共振成像(论文参考文献)

  • [1]灵感的心理学概念[J]. 玛合沙提古丽·克孜尔汗.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03)
  • [2]元记忆监测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D]. 张海兵. 南京师范大学, 2013(02)
  • [3]国内基于ERP和fMRI技术的语言研究综述[J]. 杨唐峰,俞瑢.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 [4]知道感研究综述[J]. 严燕,吴世韫,孙伟. 今日科苑, 2010(19)
  • [5]工作记忆匹配加工影响情景提取的脑机制研究[D]. 张运红. 首都师范大学, 2009(10)
  • [6]捻转刺激神门穴和相关穴位及非刺激的fMRI对照研究[D]. 刘鉴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 [7]放松训练对Polygraph测试结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 崔清华. 山西医科大学, 2007(10)
  • [8]针刺后溪、中渚、外关穴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D]. 迟旭.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7(04)
  • [9]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现状[J]. 吴琴,姜平,盛良驹,尉传社,钱坤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7(03)
  • [10]认知神经科学对心理学的研究贡献——主要来自我国心理学界的重要研究工作述评[J]. 张卫东,李其维.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01)

标签:;  ;  ;  ;  

未知感 (FOnK) 脑机制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