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稀有小黑麦品种─亚洲第一

新稀有小黑麦品种─亚洲第一

一、珍稀黑小麦新品种──亚洲1号(论文文献综述)

夏清[1](2019)在《不同粒色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对外源硒的响应》文中研究说明硒作为人类和动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在维持人类和动物免疫系统、预防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减轻重金属毒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多数小麦主产区缺硒。本研究于2016-2018年期间在山西省太谷县选择不同的试验点对不同粒色小麦进行硒强化试验研究,旨在阐明外源硒对不同粒色小麦产量、硒吸收累积转运以及品质变化的影响,为富硒彩粒小麦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研究得出下结论:(1)叶面喷施不同剂量的硒肥,可以显着提高紫粒、黑粒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淀粉及其结构、氨基酸以及营养元素等品质指标含量,而在籽粒产量、面筋及脂肪含量方面影响不显着。山农紫小麦(紫粒)、山农031244(黑粒)不仅本身含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硒强化效果优于山农129(红粒),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富硒小麦硒含量以0.150.30 mg·kg-1为宜,本研究建议在山西省太谷县缺硒地区紫粒、黑粒小麦实际生产中于开花期对其倒二叶进行一次叶面喷施硒肥,喷施量为1245 g·hm-2,红粒小麦喷施量为3468 g·hm-2。(2)不同硒肥施用方式下,202w17(紫粒)对硒的吸收和同化能力优于山农129(红粒)。土施硒肥可以显着增加小麦产量。在硒转运吸收方面两种施肥方式均遵循“就近原则”,土施硒肥后小麦根系从土壤或肥料中大量吸收硒,多数残留于地下部分,少量向上运输到茎叶-颖壳-籽粒;叶面喷施时植株内硒向下运输的能力极其有限,更多转运至地上,促进了硒从茎叶-颖壳-籽粒的迁移。两种方式不仅可以显着提高植株和籽粒中的硒含量,而且能够促进Zn、Ca、Mg元素的吸收、氨基酸和花青素的产生,降低Cd、Pb元素的生物有效性。(3)不同施硒方式、用量配比能显着提高小麦产量,但对产量有一定的限制。当施硒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产量开始下降。同时施外源硒可显着提高籽粒硒含量,而籽粒对硒的利用率随施硒量的增加而下降。小麦全株硒含量大幅度上升,随生育期的推进呈现“V”字变化趋势,根部对硒的累积随着生育期的增加而逐渐増加,茎叶对硒的累积则是成先缓慢升高后迅速降低的“倒V”型曲线变化规律。对于硒的需求根、茎叶均表现出营养生长期大于生殖生长期。不论哪种配比方式均能够通过硒的代谢调节,促进小麦对Zn、Ca、Mg元素的吸收和氨基酸的产生,降低Cd、Pb、Cr、Cu和Mn元素的生物有效性。(4)综合考虑不同粒色小麦产量和品质含量对外源硒的响应,在实际生产中若要求产量与品质同步提升建议采取土施,但是硒中毒存在很狭窄的范围,施肥量要因地制宜;若要快速提高质量,则可采取叶面喷施,既可避免土壤环境污染,又提升品质。

陈启文[2](2017)在《袁隆平的世界》文中研究表明第一章人就像一粒种子追溯一个生命的诞生追溯一个生命的诞生,如同探悉一粒种子。一切早已不再是悬念,只是我接下来叙述的前提。这是一个命定为种子而生的人,一个命定要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人。通过一粒种子,可以追溯物种的起源。"万物的原则,起始于根基",这是古希腊数学家、

李春燕[3](2010)在《添加剂对秦黑1号小麦面包品质及营养价值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黑小麦正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成为新近研究的热点。秦黑1号小麦是近年来培育出来的黑小麦新品种,是一种高铁锌、低钠的黑色保健食品。本文以秦黑1号黑小麦粉和廊雪面包粉为原料,以魔芋胶、大豆分离蛋白和卵磷脂为添加剂,对秦黑1号小麦面包配方、秦黑1号小麦复合添加剂面包配方、三种添加剂对黑小麦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及其面包老化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以黑小麦的添加量为单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黑小麦粉添加量对面包硬度、水分含量、比容和感官评分的影响,并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对秦黑1号小麦面包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面包品质(硬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黑小麦>干酵母>白砂糖,秦黑1号小麦面包配方为:黑小麦17.7%,白砂糖19.9%,干酵母1.3%,此时面包硬度为540.0g。(2)研究了魔芋胶、大豆分离蛋白、卵磷脂三种添加剂对黑小麦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魔芋胶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的吸水率、形成时间、拉伸曲线面积和拉伸阻力增大,稳定时间和延伸度减少,表明:在面团中添加魔芋胶对面团加工特性有负面影响;随着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增加,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拉伸阻力增大,稳定时间、拉伸曲线面积和延伸度减少,表明:添加大豆分离蛋白对面团的流变学特性有负面影响;随着卵磷脂添加量增加,面团吸水率和形成时间减少,稳定时间先增加后减少,面团拉伸曲线面积和拉伸阻力增大,延伸度变化不大,表明:添加适量的卵磷脂(0.6%)能改善面团加工特性,但添加量过多,反而会降低面团加工特性。研究了魔芋胶、大豆分离蛋白、卵磷脂三种添加剂对黑小麦面包老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魔芋胶(0.2%-0.4%)、卵磷脂(0.3%-0.6%)均能延缓黑小麦面包的老化;添加大豆分离蛋白对黑小麦面包无抗老化作用。(3)以魔芋胶、大豆分离蛋白和卵磷脂添加量为单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3种添加剂对面包硬度、水分含量、比容和感官评分的影响,并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对黑小麦面包添加剂复合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3种添加剂对黑小麦面包品质(硬度)影响的顺序为:大豆分离蛋白>卵磷脂>魔芋胶,最佳黑小麦面包复合添加剂配方为:魔芋胶0.1%%,卵磷脂0.58%,大豆分离蛋白1.8%,此时面包硬度为637.25g。(4)对白面包、黑小麦面包、黑小麦添加剂面包的营养成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黑小麦添加剂面包的蛋白质、粗纤维、铁、锌的含量都高于白面包和黑小麦面包,粗脂肪含量低于白面包和黑小麦面包;黑小麦添加剂面包营养成分更符合现代人健康的膳食要求。

于春泉[4](2010)在《黑粒小麦的生长和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麦是世界上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培育出的黑粒小麦有着较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黑色健康食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大,因此对黑粒小麦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黑粒小麦的产量一般比普通白粒小麦要低,其产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对黑粒小麦的产量水平及其形成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3个普通白粒小麦(绵阳26、MY05Z-13和MY05Z-19)为对照,对5个黑粒小麦新品系(YZ76-4-1 YZ76-4-3、YZ-2、YZ-3和YZ24-2)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试验农场进行了两年的产量比较试验,并对其生长动态、根系活力、光合生理特性、荧光动力学特性、抗穗发芽性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黑粒小麦的生长和光合特性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参试的5个黑粒小麦品系与白粒小麦绵阳26和MY05Z-13之间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产量及穗粒数有极显着差异,黑粒小麦明显较低;黑粒小麦的千粒重高于白粒小麦,其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穗长差异不显着。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与产量呈显着正相关,千粒重与穗粒数呈显着负相关。2.在抽穗、开花和灌浆三个时期,黑粒小麦的根系比白粒小麦短而粗,其差异达极显着水平;黑粒小麦比3个白粒小麦的根系密度要小。从抽穗期到灌浆期,除了白粒小麦MY05Z-13和MY05Z-19两份材料的根系活力一直在提高外,其他材料的根系活力明显下降,并且黑粒小麦下降幅度较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数与灌浆期根系活力呈显着正相关,抽穗期和灌浆期根长都与产量呈显着正相关。3.黑粒小麦的叶面积整体水平都低于白粒小麦,灌浆期白粒小麦与所有黑粒小麦品种间的叶面积差异达极显着水平,而比叶面积差异不显着;黑粒小麦与白粒小麦绵阳26的幼穗干重和鲜重呈现极显着差异;黑粒小麦YZ76-4-3和白粒小麦品种MY05Z-19间的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灌浆期的差异达显着水平,其它品种间的光合色素含量差异不显着;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抽穗后期,叶片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率(WUE)与产量性状单位面积穗数分别表现为显着负相关和显着正相关,比叶面积与穗数和穗粒数达到极显着正相关水平,叶绿素与胡萝卜素比值(Ch1/CRA)与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也都呈极显着相关。在灌浆期,光合指标气孔导度(Gs)分别与穗粒数和产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和显着正相关,穗干重与穗数和穗粒数呈极显着相关,叶面积与穗数和千粒重呈显着相关,与穗粒数呈极显着相关,叶绿素a、b比值(Chla/b)与穗数和穗粒数呈极显着相关,与千粒重呈显着相关,Chl/CRA与穗粒数呈显着负相关。4.8份小麦的初始荧光差异不显着。抽穗期,所有材料的最大光化学效率均较大,随后逐渐下降,灌浆期下降幅度较大。抽穗期,黑粒小麦YZ-2与白粒小麦品种MY05Z-13和绵阳26的最大光化学效率存在极显着差异,最大光化学效率与穗粒数呈显着负相关;灌浆期,黑粒小麦YZ-3、YZ-2和白粒小麦绵阳26的最大光化学效率差异分别呈极显着和显着水平。5.抗穗发芽鉴定结果表明,黑粒小麦的抗发芽能力显着高于白粒小麦。黑粒小麦76的穗发芽率及发芽指数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与其他材料存在极显着差异;漯珍1号的发芽率也较低。不同品种间的发芽指数差异较大,黑粒小麦发芽指数较低,白粒小麦的发芽指数较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抗穗发芽性最强的黑粒小麦76被单独分为一类。

唐晓珍,董玉秀,位思清,张宪省,孙兰珍,尹燕枰[5](2009)在《彩粒小麦面包品质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彩粒小麦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或矿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作用和加工品质,从而成为食品加工中的特殊原料,可被制成各种高营养功能食品。为了考察我校培育的5个彩粒小麦的面包加工品质,以同一试验田同时种植、采收、加工的济麦19为对照,根据GB/T14611-1993进行了5个彩粒小麦品系的面包制作及其感官品质评价,并采用质构分析法评价了面包的质构特性。结果显示,绿麦面包感官总分最高,D4红次之,二者高于对照济麦19,而质构品质各有特色。感官和质构评价结果都显示,红5、黑3、红6的面包品质低于济麦19,其中红5较差,黑3更差,红6最差。面包质构品质评价与感官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可以采用质构特性值辅助评价面包加工品质,可避免感官评价的主观性。

唐晓珍,王征,张宪省,王晓东,孙兰珍,尹燕枰[6](2009)在《泰安红、黑粒小麦品系营养品质比较》文中研究指明以普通粒色小麦品种济麦19为对照,对泰安12个红粒和5个黑粒小麦品系全麦粉的淀粉、脂肪、纤维素、蛋白质、17种氨基酸1、1种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进行了较系统地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泰安红、黑粒小麦是一种高蛋白、低淀粉、低脂肪、低热能,富含矿物质和氨基酸的天然优质食品新原料,营养品质综合评价最好的泰安红、黑粒小麦品系分别为红6、黑3。

马东[7](2008)在《彩粒小麦品质特性及色素积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的营养保健功能将愈来愈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关注。彩粒小麦作为小麦中的一类,以其特殊的营养价值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外源红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总DNA导入普通小麦[T.aestivum(L)Thell]品种济核916,获得了白粒、黑粒和紫粒等不同粒色的变异后代稳定品系。本试验以受体济核916和普通小麦济麦19为白粒对照,选用三个不同的彩粒小麦进行了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分析和籽粒发育过程中花青素积累规律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营养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选用的三个不同粒色的彩粒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对人体有益的矿质元素硒含量都不同程度的高于两个白粒对照,红5和黑3的氨基酸含量,其它矿质元素含量都较两个白粒小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综合比较,黑3是一种高蛋白、高氨基酸、高膳食纤维、低脂肪、富含硒的优质小麦新品系,在食品加工中具有广阔的利用前景。2.通过彩粒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与其品质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三个不同粒色小麦与其受体相比发生了变异,红5、黑3和济麦19相比,在1A和1D上都含有1和2+12亚基,含有14+15亚基的黑3的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和湿面筋含量都要高于含有13+16亚基的红5和含有7+8亚基的济麦19;D4红和济核916相比,都含有优质亚基1和5+10亚基,含有7+8亚基的D4红蛋白质含量高于含有17+18亚基的济核916,差异达极显着水平;不同亚基组合的小麦面粉粉质参数的结果显示含有优质亚基5+10和7+8、17+18的小麦的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都要高于含有亚基2+12和13+16、14+15的小麦,达到显着水平。可见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对于小麦品质的影响是3个不同位点亚基组合的综合作用的结果。3.通过彩粒小麦淀粉组成、粒度分布及其与淀粉品质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彩粒小麦直链淀粉含量与高峰粘度、低谷粘度、稀懈值、最后粘度和反弹值呈负相关关系;B型淀粉粒所占的表面积百分比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着负相关百;小于2μm的淀粉粒数目与直链淀粉含量百分比呈显着正相关。4.比较分析了3个彩粒小麦品系与普通粒色小麦品种之间不同出粉点面粉的蛋白质及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每一出粉点面粉的品质特性与品种(系)有关,彩粒小麦不同出粉点面粉的蛋白质含量和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普通粒色小麦一致。3道心磨粉的蛋白质及矿质营养元素含量随出粉点后移呈递增趋势,3道皮磨粉呈现与心磨粉相同的变化趋势。皮磨粉的蛋白质含量和P、S、Ca、Mg、K、Se等营养元素的含量显着高于心磨粉,Fe、Mn、Zn等营养元素的含量与心磨粉差异不显着。通过对不同粉路面粉的糊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彩粒小麦不同出粉点面粉的糊化参数数值的变化趋势与普通粒色小麦一致,在皮磨和心磨各自的3个出粉点样品中,随出粉点后移,高峰粘度、低谷粘度、稀懈值、最后粘度、反弹值逐渐降低,而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变化的规律性不是很明显。在食品加工中可根据需要选取某一品种合适出粉点的面粉,以满足食品制作对原料品质的要求。5.通过在自然条件下对两个不同粒色彩小麦D4红和黑3籽粒发育过程中花青素的积累过程的观察,表明两个不同粒色彩小麦的花青素形成和积累过程存在显着的差异,黑粒品系黑3的花青素积累在糊粉层中,紫粒品系D4红的花青素积累在种皮中;黑3首先是靠近胚的周边部位变蓝,而后逐渐向上扩展,而D4红首先是靠近远胚端的尖端开始变色,然后沿着小麦的两个脊部向胚端扩展;黑3中花青素积累开始于开花后20天,而D4红花青素积累开始于开花后15天;黑3在开花后27天花青素含量达到高峰,之后下降,而D4红在开花后29天花青素含量达到高峰,之后下降。通过遮光处理观察小麦籽粒的着色情况可以看出,遮光并没有影响黑3的花青素积累,最终呈现出和对照相同的颜色,只是花青素积累的量减少;而遮光处理使D4红的籽粒呈现与普通小麦相同的颜色。说明光对于黑3花青素的形成积累不是必需的,而对于D4红花青素的形成是必需的。由此看出,两品系色素积累是由两种不同的花青素合成途径完成的。

唐晓珍[8](2008)在《彩粒小麦营养加工品质与色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彩粒小麦是指籽粒果种皮或糊粉层颜色与生产上常用小麦不同的小麦,现已经报道的有紫粒、黑粒、蓝粒、紫蓝粒、绿粒小麦等。许多品系(种)的彩粒小麦被证实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或矿物质,具有较好的加工品质,且籽粒中含有大量天然色素,主要为花青素类色素,应用价值和开发潜力很高。本文以我校孙兰珍教授选育的17个红、黑粒小麦品系和山东昌邑提供的绿粒小麦为材料,通过全麦粉营养成分分析,筛选出具有营养特色的品系。以筛选出的彩粒小麦品系为材料,分析其面粉加工品质,根据其加工品质,进行彩粒小麦粉产品开发与品质评价;以彩粒小麦麸皮为材料进行天然色素的提取、结构、理化性质和抗氧化能力等研究,为彩粒小麦麸皮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该研究结果对拓宽彩粒小麦的开发利用途径,提高彩粒小麦麸皮的附加值,促进彩粒小麦功能性食品天然化等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8个品系彩粒小麦全麦粉的各种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以济麦19为对照,对12个红粒、5个黑粒、1个绿粒全麦粉的淀粉、脂肪、纤维素、蛋白质、17种氨基酸、11种矿物质、B族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进行了较系统地分析,其结果表明,彩粒小麦具有低淀粉、低脂肪、高蛋白质、高氨基酸、高矿物质、高维生素含量的特点。利用含量比较、差异显着性分析等方法,从营养角度筛选出了5个各具营养特色的品系(绿麦、红6、红5、D4红、黑3)。绿麦的纤维素、蛋白质含量是所有彩麦中最高的。红粒小麦中,红6的各种氨基酸、矿物质、B族维生素含量最高;红5硒含量最高;D4红淀粉含量最高。黑粒小麦中,黑3的各种氨基酸、蛋白质、矿物质、B族维生素含量最高,其它黑粒小麦品系营养特色不突出。相关性分析表明,这5个彩麦品系的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总含量、矿物质总含量两两之间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并都与淀粉含量成极显着负相关(p<0.01)。说明彩麦的营养差异主要是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之间含量的差异,从而使该彩粒小麦具有了低淀粉、高蛋白质、高氨基酸、高矿物质等高营养品质。2.彩粒小麦面粉面包品质评价及其与RVA值的相关性分析根据5个彩粒小麦面粉RVA值的分析预测,绿麦制作的面包品质最好,D4红次之,二者优于济麦19,红5较差,黑3更差,红6最差。相关性分析显示,5个彩粒小麦粉RVA各值间存在极显着或显着相关性,可以相互参照预测加工产品品质,提高预测准确性。面包感官评分结果与彩粒小麦粉RVA值分析、预测结果一致,说明可以根据彩粒小麦粉RVA值对其面包感官品质进行准确预测。面包质构评价结果与感官评价结果一致,说明可以采用质构特性值评价面包加工品质,以避免感官评价的主观性。彩粒小麦粉面包质构品质与RVA值呈极显着或显着相关性,说明彩粒小麦粉RVA黏度也可以准确预测面包的质构品质。3.彩粒小麦麸皮色素提取工艺研究采用酸化乙醇法提取红5、绿麦麸皮中色素,确定了色素提取工艺条件:色素最大吸收波长都在530nm左右,最佳提取pH为1.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h。最佳酸化乙醇浓度红5为50%,绿麦为40%。最佳料液比红5为1:20,绿麦为1:15。得率红5为13.62%,绿麦为15.07%。二者差异不大,推测所提取的两种粒色小麦色素性质类似。4.色素结构推测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薄板层析法等研究了绿粒小麦麸皮色素的光谱学特性、结构特性,确定了该色素为黄酮类花色苷化合物,在3位羟基上形成糖苷,4位上没有苯基或甲氧基,5位上有取代基,具有4′位羟基,含有3种色素成分,推断是天竺葵色素、芍药色素、锦葵色素。5.色素稳定性研究绿粒小麦麸皮色素的稳定性显示,该色素为水溶性色素。随pH值的改变,色素的λmax基本不变,而峰高明显下降直至消失。色素溶液色调随pH值改变而变化,呈现pH1(紫红)→pH 3(粉红)→pH 5(浅黄)→pH 7(浅灰色)→pH9(绿色)→pH11(灰绿色)的趋势,并呈可逆性。该色素不耐80℃以上高温,在20~60℃吸光度值和色泽变化不大。该色素对光不稳定,日光直射3d明显褪色,色素损失60%以上;避光贮存60d时保留率达89.2%,而室内自然光下仅为61.2%。金属离子对该色素有增色作用,由弱到强依次为Fe3+、Al3+、Ca2+、Zn2+、Sn2+、Cu2+、Mg2+、Mn2+、K+,色素颜色逐渐加深,但加入Sn2+、Al3+、Fe3+后色素溶液有沉淀出现,影响该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茶多酚对该色素有很强的增色作用,Vc、H2O2、蔗糖、柠檬酸对其有褪色作用,Na2HSO4对其有较强褪色作用。食盐对其有增色、稳定作用,3.0%食盐量增色作用稍高于1.0%食盐量。山梨酸钾、苯甲酸钠对其有明显的增色作用,0.1%浓度增色作用高于0.2%浓度。6.色素抗氧化功能的研究绿粒小麦麸皮色素抗氧化试验结果显示,该色素对猪油有较好的抑制氧化作用,其中0.05mg/ml抑制氧化作用最强。比Vc具有更高的总抗氧化能力、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抗活性氧能力、清除DPPH·能力。其总抗氧化活力为51.060U/mL,是Vc的1.732倍;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力单位为79525.862U/L,比Vc高2.373%;抗活性氧活力单位为3776.31U/mL,是Vc的1.241倍;浓度越高清除DPPH·能力越强,色素浓度高于0.05mg/mL时比0.1mg/mLVE具有更高的清除效果,但只有5mg/mL色素浓度清除效果高于0.1mg/mLVc;与Vc协同清除DPPH·能力明显增强,当色素液浓度大于0.1mg/mL时,协同清除能力超过0.1mL 0.1mg/mL Vc。样本方差显示0.05mg/mL色素液与Vc的协同效果提高最大,生产中可以选择0.05mL 0.05mg/mL色素液与0.05mL0.1mg/mLVc进行协同清除DPPH·。

郭瑞林,关立,吕有军,刘亚飞[9](2006)在《作物灰色育种学理论及其在小麦、绿豆育种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简要地介绍了作物灰色育种学理论:阐述了作物灰色育种学理论在小麦、绿豆育种中的应用; 将灰色育种学理论与传统的经验育种作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灰色育种学理论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宗学凤[10](2006)在《黑粒小麦生长特性、籽粒营养及抗氧化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小麦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和栽培面积最广,总产量最多,总贸易额最大,营养价值较高的粮食作物,人类的粮食保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小麦生产。在中国,小麦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主要粮食作物,年均种植面积2900万ha,总产量1120亿Kg,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我国粮食作物的1/4左右。中国的小麦产量和消费量居世界首位,有一半以上人口以小麦为主要食粮,每年约需1210亿Kg小麦。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消费市场将向天然、营养、保健方向发展,食品的营养保健功能将愈来愈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关注,从而推动了小麦消费向多元化发展。黑粒小麦作为小麦中的一族,以其特殊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近年来在黑粒小麦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育成了漯珍1号、河东乌麦、黑粒小麦76等新品种,在生产上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对于黑粒小麦的理论研究还很少,仅仅对营养成分、色素和遗传等少数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研究,而关于黑粒小麦的抗氧化作用和黑粒小麦的生长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首次对黑粒小麦色素含量与营养成分的内在联系、黑粒小麦的抗氧化作用、黑粒小麦的光合生理特性、内源激素的变化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黑粒小麦营养特性的研究 以普通白粒和红粒小麦为对照,系统研究浅紫、深紫、紫黑、蓝等不同籽粒颜色小麦的色素含量与营养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发现,黑粒小麦籽粒中可溶性蛋白、粗蛋白、游离总氨基酸、Vc、类胡萝卜素、Fe、Zn含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白粒和红粒小麦,而可溶性糖则低于白粒和红粒小麦;对不同籽粒颜色小麦的总色素含量与营养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色素含量与营养特性关系密切,色素含量与粗蛋白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含量以及11种氨基酸(Asp、Thr、Ser、Glu、Gly、Ala、Val、Ile、Leu、Lys、Pro)含量之间呈极显着正相关,与游离总氨基酸含量、Vc含量、Fe和Zn含量以及Cys和Arg含量之间呈显着正相关,与总糖含量呈显着负相关。表明黑粒小麦比白粒和红粒小麦有更

二、珍稀黑小麦新品种──亚洲1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珍稀黑小麦新品种──亚洲1号(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粒色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对外源硒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不同粒色小麦研究进展
        1.2.2 土壤中的硒研究进展
        1.2.3 小麦中的硒研究进展
        1.2.3.1 我国麦区硒分布情况
        1.2.3.2 富硒小麦研究
        1.2.3.3 小麦体内硒的代谢途径
        1.2.3.4 影响小麦硒吸收的因素
        1.2.4 硒肥类型研究进展
        1.2.5 硒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1.3 问题与展望
    1.4 研究目标、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粒色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对叶面喷硒的响应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试验地概况
        2.2.2 试验材料
        2.2.3 试验设计
        2.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2.2.4.1 样品采集与处理
        2.2.4.2 样品测定
        2.2.5 计算方法
        2.2.6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粒色小麦籽粒产量对叶面喷硒的响应
        2.3.2 不同粒色小麦籽粒富硒效应对叶面喷硒的响应
        2.3.2.1 籽粒硒含量
        2.3.2.2 籽粒硒含量与喷硒量的相关性
        2.3.2.3 籽粒硒形态
        2.3.3 不同粒色小麦籽粒加工品质对叶面喷硒的响应
        2.3.3.1 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
        2.3.3.2 籽粒湿面筋及粗脂肪含量
        2.3.3.3 籽粒淀粉及其结构含量
        2.3.4 不同粒色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对叶面喷硒的响应
        2.3.4.1 籽粒氨基酸含量
        2.3.4.2 籽粒花青素含量
        2.3.4.3 籽粒营养元素含量
    2.4 讨论
        2.4.1 不同粒色小麦籽粒产量及富硒效应对叶面喷硒的响应
        2.4.2 不同粒色小麦籽粒加工品质对叶面喷硒的响应
        2.4.3 不同粒色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对叶面喷硒的响应
    2.5 结论
第三章 不同粒色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对硒肥施用方式的响应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试验地概况
        3.2.2 试验材料
        3.2.3 试验设计
        3.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3.2.4.1 样品采集与处理
        3.2.4.2 样品测定
        3.2.5 计算方法
        3.2.6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粒色小麦籽粒产量对硒肥施用方式的响应
        3.3.2 不同粒色小麦籽粒富硒效应对硒肥施用方式的响应
        3.3.2.1 籽粒硒含量
        3.3.2.2 籽粒硒形态
        3.3.3 不同粒色小麦硒吸收转运对硒肥施用方式的响应
        3.3.3.1 成熟期各器官硒分布及转运
        3.3.3.2 各生育期全株硒含量
        3.3.4 不同粒色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对硒肥施用方式的响应
        3.3.4.1 籽粒氨基酸含量
        3.3.4.2 籽粒花青素含量
        3.3.4.3 籽粒营养元素含量
        3.3.5 不同粒色小麦籽粒重金属元素对硒肥施用方式的响应
    3.4 讨论
        3.4.1 不同粒色小麦籽粒产量及富硒效应对硒肥施用方式的响应
        3.4.2 不同粒色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对硒肥施用方式的响应
    3.5 结论
第四章 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对硒肥运筹的响应
    4.1 引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试验地概况
        4.2.2 试验材料
        4.2.3 试验设计
        4.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4.2.4.1 样品采集与处理
        4.2.4.2 样品测定
        4.2.5 计算方法
        4.2.6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小麦产量对硒肥运筹的响应
        4.3.2 小麦硒含量及形态对硒肥运筹的响应
        4.3.2.1 籽粒硒含量
        4.3.2.2 籽粒硒形态
        4.3.3 小麦硒积累转运对硒肥运筹的响应
        4.3.3.1 成熟期各器官硒分布及转运
        4.3.3.2 整个生育期各器官硒含量
        4.3.4 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对硒肥运筹的响应
        4.3.4.1 籽粒氨基酸
        4.3.4.2 籽粒营养元素
        4.3.5 小麦籽粒重金属元素对硒肥运筹的响应
    4.4 讨论
        4.4.1 小麦籽粒产量及硒吸收转运对硒肥运筹的响应
        4.4.2 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对硒肥运筹的响应
    4.5 结论
第五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总结

(3)添加剂对秦黑1号小麦面包品质及营养价值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黑小麦研究进展
        1.1.1 黑小麦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
        1.1.2 黑小麦产品开发利用和研究前景
    1.2 面包的研究进展
        1.2.1 面包的研究现状
        1.2.2 面包行业的发展前景
    1.3 面包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1.3.1 面包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1.3.2 面包添加剂的前景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1.4.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秦黑1 号小麦面包基础配方的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2.2.3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黑小麦粉添加量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2.3.2 黑小麦粉添加量对面包品质的影响
        2.3.3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
    2.4 小结
第三章 添加剂对秦黑1 号小麦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老化的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3.2.3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添加剂对黑小麦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3.3.2 不同添加剂对黑小麦面包老化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秦黑1 号小麦面包添加剂复合配方的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4.2.3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各单因素对黑小麦面包品质的影响
        4.3.2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
    4.4 小结
第五章 秦黑1 号小麦添加剂面包营养价值评价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5.2.3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廊雪面包粉与秦黑1 号黑小麦粉营养成分的比较
        5.3.2 白面包、黑小麦面包与黑小麦添加剂面包营养成分的比较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6.1 结论
        6.1.1 秦黑1 号小麦面包配方的研究
        6.1.2 三种不同添加剂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面包老化过程的影响
        6.1.3 秦黑1 号小麦面包添加剂复合配方的确定
        6.1.4 白面包、黑小麦面包和黑小麦添加剂面包营养成分比较
    6.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黑粒小麦的生长和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之间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黑粒小麦育种研究进展
    1.2 黑粒小麦营养特性的研究
    1.3 小麦根系生理与产量形成研究进展
    1.4 小麦光合生理与产量形成研究进展
    1.5 小麦抗穗发芽研究进展
第2章 引言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根系指标测定方法
    3.3 小麦植株光合色素和生长特征测定方法
    3.4 光合能力的测定
    3.5 小麦抗穗发芽指标测定
    3.6 产量指标测定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黑粒小麦与白粒小麦的产量比较分析
    4.2 黑粒小麦与白粒小麦的根系特性比较及其与产量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4.3 黑粒小麦与白粒小麦的生长动态、光合生理特性比较及其与产量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4.3.1 茎鲜重和干重的动态变化
        4.3.2 小麦穗重的比较分析
        4.3.3 叶面积和比叶面积(m~2/g)的比较分析
        4.3.4 光合色素含量分析
        4.3.6 光合速率及相关参数分析
        4.3.6.1 净光合速率(Pn)的比较分析
        4.3.6.2 气孔导度(GS)的比较分析
        4.3.6.3 蒸腾强度(TR)的比较分析
        4.3.6.4 胞间CO_2浓度(C_1)的分析比较
        4.3.6.5 水分利用率(WUE)的分析比较
        4.3.6.6 气孔限制值(Ls)的分析比较
        4.3.7 参试小麦光合性状指标与产量性状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4 黑粒小麦与白粒小麦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比较及其与产量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4.5 黑粒小麦与白粒小麦的抗穗发芽性比较分析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5.1 讨论
    5.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研究项目

(5)彩粒小麦面包品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仪器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彩粒小麦面包制作
    2.2彩粒小麦面包感官品质评定
    2.3 彩粒小麦面包质构分析
3 结论

(6)泰安红、黑粒小麦品系营养品质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仪器
    1.3 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泰安红、黑粒小麦品系中淀粉含量比较
    2.2 泰安红、黑粒小麦中脂肪含量比较
    2.3 泰安红、黑粒小麦中纤维素含量比较
    2.4 泰安红、黑粒小麦中蛋白质含量比较
    2.5 泰安红、黑粒小麦中矿物质含量比较
    2.6 泰安红、黑粒小麦中氨基酸含量比较
3 结论

(7)彩粒小麦品质特性及色素积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彩粒小麦的遗传育种研究概况
        1.1 彩粒小麦的类型
        1.2 彩粒小麦的主要遗传资源和育成品种
        1.3 彩粒小麦籽粒色素的遗传研究
        1.4 彩粒小麦籽粒色素的形成与性质研究
        1.5 花青素
        1.6 彩粒小麦的品质分析
        1.6.1 营养品质分析
        1.6.2 加工品质分析
        1.7 小麦HMW-GS 组成与小麦加工品质的关系
        1.8 小麦籽粒淀粉的组成、结构与品质的关系
    2 本试验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彩粒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材料准备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1.3.2 矿质元素含量的测定
        1.3.3 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1.3.4 粗纤维含量的测定
        1.3.5 氨基酸含量测定
        1.3.6 淀粉含量的测定
        1.3.7 淀粉粘度特性的测定
        1.3.8 淀粉粒度分布特征
        1.3.8.1 淀粉粒提取及测定方法
        1.3.8.2 淀粉粒分析
        1.3.9 沉淀值的测定
        1.3.10 湿面筋含量的测定
        1.3.11 粉质仪参数的测定
        1.3.12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1.3.12.1 样品提取
        1.3.12.2 试剂配制
        1.3.12.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彩粒小麦营养成分分析
        2.1.1 彩粒小麦全麦粉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分析
        2.1.2 彩粒小麦全麦粉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分析
        2.1.3 彩粒小麦全麦粉氨基酸含量分析
        2.1.4 彩粒小麦全麦粉中矿质元素含量分析
        2.2 彩粒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与品质关系
        2.2.1 彩粒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
        2.2.2 彩粒小麦的蛋白质品质性状
        2.2.3 彩粒小麦的粉质仪指标
        2.2.4 彩粒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与品质关系
        2.3 彩粒小麦淀粉组成、粒度分布及其与淀粉品质的关系
        2.3.1 彩粒小麦籽粒淀粉组成
        2.3.2 彩粒小麦籽粒淀粉的粒度分布特征
        2.3.3 供试小麦籽粒淀粉的粘度仪指标
        2.3.4 供试小麦淀粉组成、粒度分布及其与淀粉品质的关系
        2.4 彩粒小麦磨粉各出粉点样品营养品质与加工品质分析
        2.4.1 出粉率
        2.4.2 蛋白质
        2.4.3 矿质营养元素
        2.4.4 淀粉粘度特性
第三章 彩粒小麦色素积累观察与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彩粒小麦灌浆期色素积累观察
        1.2.2 色素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1.2.2.1 籽粒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1.2.2.2 籽粒中花青素含量的测定
        1.2.3 遮光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彩粒小麦籽粒灌浆期色素积累观察
        2.2 色素含量动态变化
        2.2.1 籽粒中叶绿素的含量变化
        2.2.2 籽粒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
        2.2.3 籽粒中花青素的吸光值及吸收峰的变化
        2.3 遮光处理对色素积累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1. 彩粒小麦的营养品质分析
    2. 彩粒小麦HMW-GS 与面粉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
    3. 彩粒小麦淀粉粒度分布与淀粉品质之间的关系
    4. 彩粒小麦不同出粉点样品品质分析
    5. 彩粒小麦花青素积累规律
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彩粒小麦营养加工品质与色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彩粒小麦特殊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
    2 彩粒小麦籽粒中的天然色素
        2.1 彩粒小麦籽粒中花青素种类与含量
        2.2 彩粒小麦籽粒色素理化性质
        2.3 彩粒小麦色素提取纯化方法
        2.4 彩粒小麦色素定性分析(结构鉴定)方法
        2.5 彩粒小麦色素定量分析方法
        2.6 彩粒小麦籽粒色素生理活性功能
        2.7 彩粒小麦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彩粒小麦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仪器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系彩粒小麦全麦粉中淀粉含量比较
        2.2 彩粒小麦全麦粉中脂肪含量比较
        2.3 不同品系彩粒小麦全麦粉中纤维素含量比较
        2.4 不同品系彩粒小麦全麦粉中蛋白质的含量比较
        2.5 不同品系彩粒小麦全麦粉中氨基酸含量比较
        2.5.1 不同品系彩粒小麦全麦粉中必需氨基酸比较
        2.5.2 不同品系彩粒小麦全麦粉中半必需氨基酸含量比较
        2.5.3 不同品系彩粒小麦全麦粉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比较
        2.5.4 不同品系彩粒小麦全麦粉氨基酸总含量的比较
        2.5.5 氨基酸小结
        2.6 彩粒小麦全麦粉中矿物质含量比较
        2.7 彩粒小麦全麦粉中维生素的含量
        2.8 营养成分综合评价
        2.9 筛选出的彩粒小麦品系营养成分相关性
第三章 彩粒小麦粉加工品质评价与相关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仪器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彩粒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参数及其相关性
        2.1.1 彩粒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参数
        2.1.2 彩粒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参数相关性分析
        2.2 彩粒小麦粉面包加工品质评价
        2.2.1 彩粒小麦粉面包加工指标分析
        2.2.2 彩粒小麦面包制作与感官品质评定
        2.2.3 面包感官品质评价总分与RVA 黏度的相关性
        2.2.4 面包质构分析
        2.2.5 彩粒小麦粉面包的质构品质与RVA 黏度相关性分析
        2.3 加工品质小结
第四章 彩粒小麦麸皮色素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试剂
        1.3 试验仪器
        1.4 试验方法
        1.4.1 彩粒小麦麸皮色素提取
        1.4.2 色素结构推断试验
        1.4.3 色素的稳定性
        1.4.4 色素抗氧化功能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彩粒小麦麸皮色素提取
        2.1.1 红5 麸皮色素提取
        2.1.2 绿粒小麦麸皮色素提取
        2.1.3 彩粒小麦麸皮色素提取小结
        2.2 绿粒小麦麸皮色素的性质研究
        2.2.1 色素的光谱特性
        2.2.2 色素的结构特性
        2.2.3 色素含有种类的测定及结构推测
        2.2.4 色素的稳定性
        2.2.5 色素性质小结
        2.3 绿粒小麦麸皮色素的抗氧化功能
        2.3.1 绿粒小麦麸皮色素抗脂类物质过氧化能力评价
        2.3.2 绿粒小麦麸皮色素的总抗氧化能力评价
        2.3.3 绿粒小麦麸皮色素的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评价
        2.3.4 绿粒小麦麸皮色素抗活性氧能力的评价
        2.3.5 绿粒小麦麸皮色素清除DPPH·能力的评价
        2.3.6 绿粒小麦麸皮色素与Vc 的抗氧化协同能力的评价
        2.3.7 抗氧化小结
第五章 讨论
    1 彩粒小麦的高营养加工品质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1.1 彩粒小麦的高营养特性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1.2 彩粒小麦的加工特性与产业化开发
    2 绿粒小麦麸皮色素的抗氧化机理探讨
        2.1 氧化自由基的产生途径
        2.2 抗氧化作用的研究方法
        2.3 植物抗氧化剂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
        2.3.1 电子转移
        2.3.2 金属离子络合作用
        2.3.3 影响基因表达
        2.3.4 联合抗氧化剂
        2.4 绿粒小麦麸皮色素抗氧化机理探讨
        2.5 绿粒小麦麸皮色素与Vc 协同抗氧化机理探讨
        2.6 黄酮类天然抗氧化剂的结构与抗氧化能力的关系
        2.6.1 类黄酮母核上“-OH”基团数对抗氧化力的影响
        2.6.2 C 环结构及取代基团对抗氧化力的影响
        2.6.3 成苷后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规律
        2.6.4 B 环上“-OH”基团数及定位与其抗氧化力的关系
        2.6.5 不同结构的黄酮类天然抗氧化剂在脂相环境所表现的抗氧化的规律
        2.6.6 小结
        2.7 天然植物中酚酸结构与其抗氧化力的关系
        2.8 绿粒小麦麸皮色素的结构与其抗氧化能力的关系探讨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课题与着作目录

(10)黑粒小麦生长特性、籽粒营养及抗氧化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黑粒小麦的遗传育种研究概况
        1.1.1 黑粒小麦的类型
        1.1.2 黑粒小麦的主要遗传资源和育成品种
        1.1.3 黑粒小麦籽粒色素的遗传研究
        1.1.4 黑粒小麦籽粒色素的形成与性质研究
        1.1.5 黑粒小麦的利用
    1.2 植物抗氧化剂的研究
        1.2.1 植物抗氧化剂的主要类型
        1.2.2 植物抗氧化剂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
        1.2.3 植物抗氧化剂的应用
    1.3 小麦生长特性研究
        1.3.1 小麦光合生理特性研究进展
        1.3.2 植物生长物质对小麦生长发育的调控
第2章 绪论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内容
第3章 黑粒小麦籽粒营养特性研究
    3.1 供试材料
        3.1.1 材料
        3.1.2 材料准备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1.4 主要仪器
        3.1.5 主要试剂
        3.1.6 数据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颜色小麦籽粒的色素含量
        3.2.2 不同颜色小麦籽粒的粗蛋白质及总糖含量
        3.2.3 不同颜色小麦籽粒的可溶性蛋白及游离总氨基酸含量
        3.2.4 不同颜色小麦籽粒的Vc及类胡萝卜素含量
        3.2.5 不同颜色小麦籽粒的Fe和Zn含量
        3.2.6 不同颜色小麦籽粒的氨基酸组分分析
        3.2.7 小麦籽粒的色素含量与营养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2.8 小麦籽粒的色素含量与氨基酸组分的相关性分析
    3.3 小结
第4章 黑粒小麦的抗氧化作用
    4.1 供试材料
        4.1.1 材料
        4.1.2 材料准备
        4.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4.1.4 主要仪器设备
        4.1.5 主要试剂
        4.1.6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颜色小麦籽粒的抗氧化能力比较
        4.2.2 不同颜色小麦籽粒的抗氧化物质含量比较
        4.2.3 不同颜色小麦籽粒的抗氧化酶活性比较
        4.2.4 小麦的抗氧化能力与抗氧化物质和抗氧化酶的相关性分析
    4.3 小结
第5章 黑粒小麦光合特性研究
    5.1 供试材料
        5.1.1 材料
        5.1.2 材料准备
        5.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5.1.4 主要仪器设备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黑粒小麦植株发育进程光合色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5.2.2 黑粒小麦植株发育进程中光合能力的动态变化
        5.2.3 小麦植株发育进程光合色素与籽粒色素的相关性分析
        5.2.4 小麦植株发育进程中光合能力与籽粒色素的相关性分析
    5.3 小结
第6章 黑粒小麦植株发育进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材料准备
        6.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6.1.4 主要仪器设备
        6.1.5 主要试剂
    6.2 结果与分析
        6.2.1 黑粒小麦植株发育进程中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6.2.2 黑粒小麦植株发育进程中叶片内源激素比值的动态变化
        6.2.3 小麦植株发育进程中叶片内源激素含量与籽粒色素的相关性分析
        6.2.4 小麦植株发育进程中叶片内源激素变化与光合性能的相关性分析
    6.3 小结
第7章 黑粒小麦的产量与抗穗发芽特性
    7.1 材料与方法
        7.1.1 材料
        7.1.2 材料准备
        7.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7.1.4 主要仪器设备
        7.1.5 主要试剂
        7.1.6 数据分析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黑粒小麦的产量性状
        7.2.2 黑粒小麦的抗穗发芽特性
        7.2.3 小麦的光合特性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7.3 小结
第8章 讨论
    8.1 黑粒小麦营养特性的探讨
    8.2 黑粒小麦籽粒色素含量与营养特性关系的探讨
    8.3 黑粒小麦抗氧化作用的探讨
    8.4 黑粒小麦光合特性的探讨
    8.5 黑粒小麦产量与光合特性关系的讨论
    8.6 植物激素与黑粒小麦生长关系的探讨
    8.7 黑粒小麦抗穗发芽能力的探讨
第9章 结论及创新点
    9.1 主要结论
    9.2 特色与创新
主要缩略词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主持与参加研究的课题

四、珍稀黑小麦新品种──亚洲1号(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粒色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对外源硒的响应[D]. 夏清. 山西农业大学, 2019
  • [2]袁隆平的世界[J]. 陈启文. 芙蓉, 2017(02)
  • [3]添加剂对秦黑1号小麦面包品质及营养价值的影响[D]. 李春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11)
  • [4]黑粒小麦的生长和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之间关系的研究[D]. 于春泉. 西南大学, 2010(08)
  • [5]彩粒小麦面包品质评价[J]. 唐晓珍,董玉秀,位思清,张宪省,孙兰珍,尹燕枰. 中国粮油学报, 2009(10)
  • [6]泰安红、黑粒小麦品系营养品质比较[J]. 唐晓珍,王征,张宪省,王晓东,孙兰珍,尹燕枰. 中国粮油学报, 2009(04)
  • [7]彩粒小麦品质特性及色素积累规律研究[D]. 马东. 山东农业大学, 2008(02)
  • [8]彩粒小麦营养加工品质与色素研究[D]. 唐晓珍. 山东农业大学, 2008(02)
  • [9]作物灰色育种学理论及其在小麦、绿豆育种中的应用[A]. 郭瑞林,关立,吕有军,刘亚飞. 2006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6
  • [10]黑粒小麦生长特性、籽粒营养及抗氧化性研究[D]. 宗学凤. 西南大学, 2006(12)

标签:;  ;  ;  ;  

新稀有小黑麦品种─亚洲第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