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夏法》党项社婚姻制度规定

浅谈《西夏法》党项社婚姻制度规定

一、略论西夏法律对于党项社会婚姻制度的规定(论文文献综述)

王登峰[1](2021)在《西夏立国前后的社会法制治理方式转变评述》文中指出

刘媛媛[2](2021)在《社会分层视角下的西夏妇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邓孟青,杨蕤[3](2020)在《西夏妇女史研究综述》文中指出西夏妇女史研究是西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历史学主流学术的影响,从20世纪中后期渐有西夏妇女研究成果,研究视野也逐渐扩展。除了综合研究外,还有经济地位、社会风尚、法律地位、婚姻家庭,以及上层女性、图像服饰等其他方面研究。妇女史研究极大彰显了西夏历史细节、丰富西夏社会史内容,同时还需要认识到由于资料缺略等原因,西夏妇女史在深度和广度上尚有拓展的空间。

张紫涵[4](2020)在《西夏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民族性研究》文中指出所谓民族性是指所处于不同外界环境的情况下,在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风俗习惯、以及民族价值观念认同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相对较为稳定持久且与其他不同民族相区别、相排斥的特征。西夏法典是民族性特征十分明显的法典,尤其体现在它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方面。党项民族从出现至立国,经历曲折的发展过程,原始部族时期的党项民族居无定所,人民生活以原始习俗为主干;内迁之后的党项民族开始与以汉民族为主的各民族相接触,游牧的生产方式与农耕生产方式同时存在;西夏立国之后,统治者慕中原文化,为维护政治统治,积极编纂法典。由此,西夏法典从整体来看受儒家法律文化的影响十分明显,从局部来看西夏法典中的某些法条是党项民族原始习惯的保留,如保障妇女的再婚权,维护非婚生子的财产权利等。西夏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既有农耕文明的保守内敛,又有游牧民族的开放自由,其民族性我们大致可以概括为羌主汉辅。除此之外,西夏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民族性也揭示了西夏法律对中华法系的重大意义,既是对中华法系的丰富,也是对中华法系的继承,丰富的是中华法系中的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文化组成,继承的是儒家法律思想和家族本位思想。这些法律文化成果都为中华法系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是中华法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马静[5](2020)在《西夏字书《新集碎金置掌文》探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选取西夏文献中的字书《新集碎金置掌文》(以下简称“碎金”)作为研究对象。该文献由西夏人息齐文智编写,有耶酉般若茂写本和习字纸两种。西夏文《碎金》是类似于汉文“千字文”的字书,全文一千字,编排格式五言一句,两句为一联。西夏文《碎金》虽然为字书,但其内容对研究西夏文化有重要意义。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是《碎金》文本的誊写和译释,分别为西夏文原文、拟音、汉语意译。第二章是《碎金》内容解析,共分五节。第一节(1-12联):主要内容是世界宇宙观,反映西夏人的世界宇宙观,此外是用于记时的天干地支和时令节气和四季变化的内容;第二节(13-25联):主要反映西夏主体民族党项族部众和建立政权,以及社会状况和国家治理的内容;第三节(26-53联):主要内容是部落和族姓,其中26-38联主要记述西夏番族姓名,39-41联主要描述了西夏部落及其习性,42-53联罗列汉族姓氏。第四节(54-86联、94-100联):主要描述西夏社会状况,其中又分为三部分:54-63联主要介绍了西夏婚制的特点和形式,64-86联主要介绍财务分类和百工杂事及生活习惯。94-100联主要介绍了债务贷款、升官、文状等方面的问题。第五节(87-93联):主要内容涉及飞禽走兽,主要有家禽、野兽及特点。第三章分为三节,第一节为现存《碎金》文献的版本及价值;第二节为《碎金》与汉文《千字文》比较;第三节论述《碎金》的普遍性、地域性和价值意义。本文通过对黑水城出土西夏字书《新集碎金置掌文》的译释和分析研究,进而探讨该文献的内涵和特点,并突出该文献的价值和意义。

许艳丽[6](2020)在《西夏时期儒学在河西走廊地区的传播研究》文中认为西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在中国西北部存在了190年之久。它作为有宋一代重要的力量,创造了轰轰烈烈的民族历史,繁荣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对北宋、辽、南宋、金以及回鹘、吐蕃的关系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起到制衡作用,最终被蒙古大军的铁骑所灭。蒙古军队武力灭亡西夏时,西夏文物典籍遭到大规模破坏,仅存的西夏资料也逐渐被深深地掩埋在历史尘埃之中,使西夏的历史文化变得朦胧而神秘。元朝在编修史书的时候,仅修了《宋史》、《辽史》、《金史》,而未修西夏史,这就使很多西夏历史资料随着历史尘埃逐渐散失。透过元修《宋史》、《辽史》、《金史》等中关于西夏粗疏的记载,可以大略了解西夏的梗概,知其政局之演化、军事之纷争、各政权之往来。而反映西夏社会面貌、西夏社会学、西夏民俗学,西夏教育文化的记录却并不多见。河西走廊作为西夏的粮仓和重要的后勤补给基地,于西夏而言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河西走廊地区统治的稳固,经济的发展和文教事业的进步深受西夏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中华大地得到广泛传播。儒学的传播因受各地区地理环境、经济形态、政权变化、文化习俗、风土民情等方面的不同,呈现出传播方式、学术流派与学风等方面的差异。本文就西夏时期儒学在河西走廊地区传播的背景、方式、特点和影响进行研究。西夏时期儒学在河西走廊地区的传播途径多样,内容丰颖,对丰富和繁荣儒学具有重要意义。

张梦佳[7](2020)在《西夏女性社会生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女性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中,女性生活重心往往围绕着婚姻家庭,相夫教子、侍奉长辈、照顾家庭是女性的重要职责。但女性的社会关系、社会生活并不仅限于此。西夏妇女参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参与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还参与社会生产及手工业,扮演着多种经济角色。勇敢坚强的品质使西夏女性英勇善战,变成特殊女兵队伍,守卫城市。另外,西夏女性频繁地参与佛事活动,建寺修塔、印施佛经,推动佛教在西夏的发展。西夏女性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相较于汉族女性,虽然西夏女性同样受到礼制思想及妇德标准的约束,但她们在社会中所受到局限性明显小于汉族女性。究其原因,党项民族在迁徙发展的社会化进程中,由氏族部落转向政权国家,所继承的民族传统与周边文化形态有所冲突,其游牧民族的开放自由精神与中原思想文化实现了碰撞与融合。西夏在完成社会转型的同时,广泛吸收的汉文化深深影响西夏人的社会生活,西夏女性的社会生活也呈现出许多独特之处。

闫强乐[8](2019)在《西夏法律文献与法律史研究述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为代表的西夏法律文化,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制的发展历程,丰富了中华法系的内容和形式。本文通过系统梳理以西夏法律史为研究对象的相关论着,为学界及时了解西夏法律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提供便利。

杨平平[9](2019)在《西夏民族政策对河西走廊民族关系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河西走廊以民族杂居着称,历史上是文化宗教传播、经济交流、民族融合的大舞台。西夏是西北少数民族党项人建立的多民族政权,李元昊于公元1036年占领瓜、沙二州,占据整个河西走廊,标志着以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为主要统治区域的版图的形成。公元1038年建国,历经十帝,于公元1227年被蒙古帝国所灭。西夏境内生活着汉、党项、吐蕃、回鹘、契丹、女真等多个民族,是民族问题、民族关系最为复杂的区域之一。西夏统治者推行蕃汉官职并存、蕃汉文化并行,施行平等、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对主体民族党项以外的各民族没有采取明显的歧视、压迫政策,也没有像契丹、蒙古那样,将各个民族划分成不同等级,无高低贵贱之分,允许民族间的族际通婚,缓和了民族矛盾,消除了民族隔阂,促进了民族融合,成为民族史上少有的少数民族统治民族地区的成功案例。尽管西夏民族政策也有一些消极性,作为维护统治的需要,没有彻底摆脱封建化的桎梏,但对当时而言,无疑是先进的、值得肯定的。西夏统治河西走廊190余年,成功处理了民族关系,在这期间,河西走廊很少发生大规模的民族冲突、反抗和族群战争,其民族政策对河西走廊民族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强了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宗教、社会生活等诸方面的密切交流,增强了河西走廊各民族对西夏文化的认同,民族问题得到妥善处理,民族关系和平稳定,为河西走廊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和平的环境。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融合、互相影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肉关系,使得河西走廊多元民族格局基本形成,加快了西北地区的统一,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做出了贡献,也对如今处理民族关系、民族问题大有裨益。

郝振宇[10](2019)在《西夏家庭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家庭是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构成的基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单位。作为联结社会与个人的重要纽带,家庭不是与世孤立与绝对封闭的,社会之经济、文化、政治等诸方面都会对家庭产生影响,而家庭则会折射出与之相关的社会发展、兴衰与变迁等内容。本文主要从家庭形态、家庭成员关系、家庭生计和家庭教育等四个方面对西夏家庭进行论述。第一章着重对西夏家庭的婚姻与家庭形态等问题进行考察。指出从婚姻形态、结婚年龄、择偶范围和婚姻程式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原礼俗中的婚姻因子与西夏原婚姻发生碰撞并促使其出现质的改变,婚姻作为家庭初始阶段表现的更具规范性和秩序性。第二章主要考察西夏家庭的主要人际关系,涵盖夫妻、亲子、兄弟等具体内容,可以清晰地感知儒家伦理因子在西夏人处理家庭关系中的作用。儒家伦理规范成为西夏人道德思想准则和实践行为标尺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西夏在固有传统观念的基础上对儒家礼治思想和规范的吸收与内化,于此形成了一种迥异于原先的价值观,使之更适合于西夏社会发展进步背景下家庭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建立与维系。第三章主要考察西夏家庭生计,尤其是家庭土地数量和家庭收入与支出问题。经济是家庭建立、发展和赓续的必要基础,西夏家庭收入以实物收入为主,家庭支出主要包括生产性支出与生活支出支出,家庭的物质生产与支出反映了民众的实际生活水平。受制于自然环境以及长期战乱等因素,西夏普通家庭的生活水平处于低水平甚至贫困状态。第四章着重对西夏家庭教育问题进行考察。指出在西夏家庭教育中儒家伦理道德和与之相辅承的儒学文化知识的教授和传播,在尊孔崇儒的社会环境中,西夏人尤其是社会上层群体的社会性格逐渐发生变化,体现出儒化的特征。整体而言,通过家庭这个日常生活场所中的细节,可以把握西夏在10-13世纪多元文化碰撞和融合的大趋势中对自身文化的扬弃和异质文化的交流融合以更好地应对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家庭秩序乃至社会秩序的建构。

二、略论西夏法律对于党项社会婚姻制度的规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略论西夏法律对于党项社会婚姻制度的规定(论文提纲范文)

(3)西夏妇女史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综合研究与社会地位
二、社会风尚与女兵麻魁
三、法律地位与婚姻家庭
四、上层女性与服饰图像
五、相关思考及未来展望

(4)西夏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民族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关于西夏法律民族性的研究动态
        (二) 国内关于西夏法律民族性的研究动态
    三、几个基本概念的厘定
        (一) 民族
        (二) 民族性
        (三) 法律的民族性
    四、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西夏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民族性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节 西夏婚姻家庭法律的民族性萌芽阶段
    第二节 西夏婚姻家庭法律的民族性发展阶段
    第三节 西夏婚姻家庭法律的民族性成熟阶段
第二章 西夏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羌主汉辅”
    第一节 西夏婚姻制度的羌主汉辅
        一、婚姻缔结受汉民族的婚俗影响
        (一) 缔结婚约需要家族内部“共议”
        (二) “媒妁之言”成为结婚的必须条件
        (三) 明确规定最低婚龄
        (四) 婚价有一定的标准
        (五) 嫁妆无强制性规定
        二、婚姻的解除含有少量汉民族特色
        (一) “行淫”位于七出之首
        (二) “三不去”加入主婚权人的意愿
        (三) “和离”中父母对女儿的赎回权
    第二节 西夏家庭制度的羌主汉辅
        一、夫妻关系的弱宗法性
        (一) 妻子不完全从属于丈夫
        (二) 夫妻之间的相敬相爱关系
        (三) 妇女在家庭关系中地位较高
        二、父母子女关系的弱宗法性
        (一) 父母对子女的义务
        (二) 子女对父母的义务
        (三) 兄弟姐妹之间的和睦互助平等关系
第三章 西夏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民族性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西夏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民族性的成因之“种族决定论”
    第二节 西夏婚姻家庭法律制度民族性的成因之“地理影响论”
第四章 西夏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民族性与中华法系的关系
    第一节 对中华法系的继承:家族本位思想和儒家法律思想
        一、西夏婚姻家庭法律制度中的家族本位思想
        二、西夏婚姻家庭法律制度中的儒家法律思想
    第二节 对中华法系的丰富:民族意识与多元民族文化
        一、丰富民族意识:保留党项民族习惯法
        二、丰富民族文化组成:法律体系的多元文化构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西夏字书《新集碎金置掌文》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概况
    第二节 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新集碎金置掌文》誊写与译释
第二章 《新集碎金置掌文》内容解析
    第一节 世界宇宙观
    第二节 关于西夏帝王和社会治理的记述
    第三节 部族与姓氏
    第四节 社会状况
    第五节 飞禽走兽和家畜
第三章 《新集碎金置掌文》的特点和价值
    第一节 现存《碎金》文献的版本及价值
    第二节 《碎金》与汉文《千字文》比较
    第三节 普遍性、地域性和价值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西夏时期儒学在河西走廊地区的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内容及重难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重点
        (三)研究难点
    五、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研究的创新点
        (二)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西夏经营河西走廊的历史背景及措施
    第一节 西夏经营河西走廊的历史背景
        一、西夏统一河西走廊
        二、西夏经营河西走廊的重要性
    第二节 西夏经营河西走廊的措施
        一、完善发展军事建置
        二、鼓励人口迁徙
        三、注重经济的发展
        四、注重宗教和文化的发展
第二章 西夏时期儒学在河西走廊的传播原因及途径
    第一节 西夏时期儒学在河西走廊传播的原因
        一、统治者维持统治稳固的需要
        二、儒学的经世致用价值
    第二节 西夏时期儒学在河西走廊传播的途径
        一、学舍教育的传播
        二、职官制度的传播
        三、经籍翻译的传播
        四、汉族士大夫的传播
第三章 西夏时期儒学在河西走廊传播的内容和特点
    第一节 传播的内容
        一、传播的书籍
        二、传播的社会风尚
    第二节 传播特点
        一、途径的多样性·
        二、过程的曲折性
        三、受众的广泛性
        四、语言的多样性
第四章 西夏时期儒学在河西走廊传播的影响
    第一节 传播的历史作用
        一、政治作用
        二、社会文化作用
    第二节 传播的局限性
        一、西夏民众对儒学接受的局限
        二、宗教对儒学传播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7)西夏女性社会生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西夏女性地位和风貌
    第一节 西夏女性生存社会背景
    第二节 西夏女性社会地位
    第三节 西夏女性精神风貌
第二章 西夏女性婚姻生活
    第一节 西夏婚姻家庭观念
    第二节 西夏女性婚姻生活
    第三节 墓志所见西夏“贤妇”
    第四节 西夏女性离婚与改嫁
第三章 西夏妇女的佛教生活
    第一节 西夏妇女崇佛背景
    第二节 西夏女性崇佛行为
    第三节 壁画所见西夏女供养人
    第四节 西夏女性崇佛影响
第四章 西夏女性的多种社会角色
    第一节 西夏女性的政治生活
    第二节 西夏女性参与社会生产
    第三节 西夏女兵“寨妇”
    第四节 女尼及女艺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西夏法律文献与法律史研究述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夏法律文献整理与研究
    (一) 《天盛律令》的整理与研究
    (二) 《亥年新法》的整理与研究
    (三) 《法则》整理与研究
    (四) 《贞观玉镜将》整理与研究
二、西夏的法律制度研究
    (一) 西夏立法
    (二) 刑法法律制度
    (三) 经济法律制度
    (四) 宗教法律制度
    (五) 司法制度
    (六) 亲属、婚姻法律制度
    (七) 军事法律制度
    (八) 西夏法律文化研究
三、西夏法律史研究的展望
    (一) 西夏法律文献的再研究
    (二) 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三) 法学的问题意识

(9)西夏民族政策对河西走廊民族关系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一)国内研究回顾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评析
    三、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
        (一)研究范围的相关界定
        (二)研究思路
    四、研究重点和难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点和不足
        (一)创新点
        (二)不足
第一章 河西走廊基本情况概述
    第一节 河西走廊基本情况
        一、地理意义上的河西走廊
        二、人文意义上的河西走廊
    第二节 西夏对河西走廊的统治
        一、党项早期在河西的活动
        二、党项统治在河西的确立
        三、河西走廊在西夏的地位
        (一)地理优势
        (二)经济优势
        (三)民族优势
        (四)文化优势
第二章 西夏时期河西走廊的民族和人口
    第一节 西夏时期生活在河西走廊的民族
        一、河西走廊的汉人
        二、河西走廊的党项
        三、河西走廊的吐蕃
        四、河西走廊的回鹘
    第二节 西夏时期河西走廊的人口
        一、西夏时河西走廊军队和总人口数
        二、西夏时河西走廊主要民族人口数
第三章 西夏的民族政策
    第一节 西夏民族政策的内容
        一、从政治方面看西夏民族政策
        二、从经济文化方面看西夏民族政策
        三、从军事方面看西夏民族政策
        四、从宗教方面看西夏民族政策
        五、从社会生活方面看西夏民族政策
    第二节 西夏民族政策的实施
        一、西夏民族政策实施的社会背景
        二、西夏民族政策实施的历史因素
        (一)统治者的认识
        (二)客观现实环境
    第三节 西夏民族政策的评价
        一、西夏民族政策之得失
        二、西夏民族政策的启示
第四章 西夏时期河西走廊民族关系的特点
    一、各民族交流、交融、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二、和谐稳定是民族关系发展的大方向
    三、汉文化是河西走廊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文化
        (一)汉人人口占绝对优势
        (二)统治者乐意接受汉文化
        (三)汉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四)各民族文化需汲取汉文化养分
    四、民族关系呈多元共处发展的局面
第五章 西夏民族政策对河西走廊民族关系影响
    第一节 促进了河西走廊各民族间的交流
        一、河西走廊经济得到复苏和发展
        二、各民族文化认同感加强
        三、区域冲突减少,民族融合加强
        四、佛教成为各民族交流交融的载体
        五、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互相影响
    第二节 影响了河西走廊民族关系的发展
        一、影响了西夏时期河西走廊民族关系发展
        二、影响了河西走廊各民族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获奖励
致谢

(10)西夏家庭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的基本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基本资料说明
第一章 西夏婚姻与家庭形态
    第一节 西夏婚姻的主要内容
        一、男女两性的结婚年龄
        二、择偶的范围与条件
        三、媒人的作用及其法律规范
        四、婚价与嫁妆的数额
        五、西夏婚姻的法律保障
        结语
    第二节 西夏家庭的基本形态
        一、党项家庭的萌芽与发展
        二、西夏家庭的基本形态特征
        结语
    小结
第二章 西夏家庭成员关系
    第一节 妇女的家庭地位及其影响因素
        一、西夏基层妇女的家庭地位
        二、妇女家庭地位的影响因素
        结语
    第二节 亲与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福子观念与重视生育
        二、父母对子女的养育和教育
        三、子女孝顺父母的主要方式
        结语
    第三节 养子的类型及其社会地位
        一、西夏养子的主要类型
        二、养子身份变更的条件
        三、养子的权利与义务
        结语
    第四节 兄与弟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兄爱弟敬的和睦互助关系
        二、兄弟关系延伸的嫂娣关系
        结语
    小结
第三章 西夏家庭的经济状况
    第一节 党项早期社会的经济活动
        结语
    第二节 西夏家庭的主要生产资料
        一、家庭土地数量与地块分布
        二、家庭牲畜的种类与数量
        三、家庭主要农业生产用具
        结语
    第三节 西夏家庭的四时生产与收入来源
        一、家庭四时生产活动
        二、粮食的种类与亩产
        三、牲畜的种类与产出
        四、其他收入来源
        结语
    第四节 西夏家庭的主要支出内容
        一、交纳赋税的种类与数额
        二、衣食住等生活支出数额
        三、婚丧嫁娶等非常性支出
        结语
    第五节 西夏普通家庭的生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一、普通家庭相对低下的生活水平
        二、普通家庭生活水平低下的影响因素
        结语
    小结
第四章 西夏家庭的教育
    第一节 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上层的教育内容
        二、社会下层的教育内容
        结语
    第二节 社会上层的儒化特点
        一、拓跋李氏的儒化初始
        二、统治群体的文化抉择
        三、力推文教与儒化深化
        结语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略论西夏法律对于党项社会婚姻制度的规定(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夏立国前后的社会法制治理方式转变评述[D]. 王登峰.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 [2]社会分层视角下的西夏妇女研究[D]. 刘媛媛. 宁夏大学, 2021
  • [3]西夏妇女史研究综述[J]. 邓孟青,杨蕤. 西夏研究, 2020(03)
  • [4]西夏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民族性研究[D]. 张紫涵. 湖南师范大学, 2020(12)
  • [5]西夏字书《新集碎金置掌文》探析[D]. 马静. 北方民族大学, 2020(12)
  • [6]西夏时期儒学在河西走廊地区的传播研究[D]. 许艳丽. 西南民族大学, 2020(04)
  • [7]西夏女性社会生活研究[D]. 张梦佳.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8]西夏法律文献与法律史研究述论[J]. 闫强乐. 西夏研究, 2019(02)
  • [9]西夏民族政策对河西走廊民族关系影响研究[D]. 杨平平. 西南民族大学, 2019(03)
  • [10]西夏家庭问题研究[D]. 郝振宇. 西北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浅谈《西夏法》党项社婚姻制度规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