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萨特自由观中的“不自由”

浅析萨特自由观中的“不自由”

一、简析萨特自由观中蕴含的“不自由”(论文文献综述)

叶选昱[1](2019)在《萨特自由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由,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憧憬的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自然也成为了西方哲学各种流派所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让-保罗·萨特作为20世纪法国着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及社会活动家,自由问题一直都是其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先阐述选择萨特自由观这一课题的原因及其主要内容,再根据萨特自由观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比较来分析其局限性和合理性,挖掘理论的闪光点。本文正文部分共分为四大章:第一章,从萨特自由观产生的背景展开论述,主要分析其社会背景和理论基础。20世纪上半叶的法国极其灰暗,法国人民饱受了经济危机、政治危机以及战争危机等多重苦果,第三次科技革命虽然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却又给人们戴上了新的机器的枷锁,陷入苦闷、焦虑的人们,对自由有着急切而强烈的渴望,这种普遍的精神需求为萨特自由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此外,早期古希腊的精神自由以及近代以来的一些自由思想,例如笛卡尔的“我思哲学”、胡塞尔的现象学、克尔凯郭尔的“个体哲学”等等对萨特自由观的构建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第二章,着重描述萨特自由观的主要内容,分别从自由的思想根基、制约因素、行为后果及对自由的社会历史性阐释这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以将其思想内涵较为全面系统地呈现出来。萨特提出人的存在是自为的存在,存在即自由,且在自为与自在不断发生联系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仍是自为本身,因此人要通过不断地选择、行动、实践来实现和扞卫自由。第三章,从联系和区别两个角度对萨特自由观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进行比较,从而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立场上进一步理解萨特自由观的本质内涵。第四章,从正反两方面综合分析萨特的自由观,以揭示出萨特自由观的不足和困境,并挖掘其思想所蕴含的合理性,从而对其形成客观全面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力求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本文认为,要理性而全面地看待萨特的自由观,虽然其自由观存在很多缺陷,但每种思想体系都有其存在的特定的现实背景和必要性,既然萨特自由观时隔这么久依然被人们争论着,那么它肯定还存在值得被研究的内容,因此我们除了看到萨特自由观本身的不足之外,还要从中挖掘出其在历史和现实中的闪光点,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自由、实现自由,理解和坚持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等都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崔冬[2](2015)在《试析萨特的人道主义哲学思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萨特看来,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本质上是一种人道主义,因为这一学说是以人为起点,紧紧围绕人来展开理论限域,并以对人的关怀为最终旨归的。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文中,萨特明确指出:存在主义的基本原理或核心命题就是"存在先于本质",存在主义哲学应当从主观开始。自从萨特提出存在主义的哲学后,不仅当时的学术界对这种理论倍加责难,而且普通大众对存在主义也有许多误解和曲解。面对这种情形,萨特专门写了《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这篇论文,其目的是"针对几种对存在主义的责难并为它进行辩护",此文也言简意赅地对其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哲学思想做了高度的概括和认真的梳理。萨特根本不相信上帝造人的神学观点和宗教主张,也对主张人性本恶或人性本善的理论持怀疑的态度。他认为,人作为一种存在其原初状态是无所谓善恶、好坏的,人是凭借生活中一系列的自由选择的实践活动而逐步趋近于好人或渐渐堕落为坏人的。世界上没有与生俱来的弱者,也没有自然天成的强者。换言之,起初,人只是一种单纯的、具有虚无性、主观性和可能性的存在,此时,人就像一块白板,根本没有任何本质而言。人的美德、特长、性格、品质等"本质"的规定主要来源于自身主观性的塑造,人获得本质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过渡和转化。因为人的活动和实践均源于自我的自由选择,因此,人有义务承担选择所带来的一系列责任,不光要坦然面对实践的后果,而且也要对"如何塑造自我"负责。基于这种认识,萨特认为,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它不将人看做手段或工具,而是把人看做人,这无疑彰显了人的尊严和价值。本文主要包括如下内容:第一章,简明扼要地介绍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第二章,笔者概括性地介绍人道主义的基本含义,阐述近代以来人道主义的发展历程。第三章,笔者论述萨特的人道主义哲学思想。首先,从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入手,解析萨特人道主义哲学思想提出的背景。其次,详细阐述萨特人道主义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最后,进一步挖掘和凝练萨特人道主义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第四章,批判地反思萨特眼中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关系,其中,重点介绍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观点,与此同时,认真梳理萨特人道主义对近代人道主义的修正。第五章主要表述这一选题的研究结论。

范海敏[3](2014)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与观点,对女性地位、女性正当权益和实现女性解放的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科学的研究。此外,谱写西方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奠基之作的西蒙娜·德·波伏娃,主要立足于“他者”意识这一维度,探讨如何突破女性的内在困境,选择一种超越“他者”的存在形式。本文意在通过以马克思主义的视域研究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吸收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精华,并以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丰富与发展波伏娃女性主义理论,进一步思考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对波伏娃女性主义体系的指导意义。本文将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当作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看待,试图于具体的层面上对这一系统进行微观分析和宏观概述。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述西方女性主义发展历程和波伏娃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理论。第二部分重点介绍波伏娃的"绝对他者"女性理论。第三部分考察波伏娃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借鉴。第四部分具体阐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对波伏娃女性主义理论指导与两者的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为女性主义研究中的价值导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在我国的理论界,关注西方女性主义中合理成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在现实生活的影响作用,在现当代具有极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齐晴晴[4](2013)在《萨特文学理论思想对当代文论的启示与意义》文中研究表明受全球一体化的影响,国外各种文艺思想潮流传入我国文学理论研究领域,在后现代主义视域的观照下,我国当前的文学理论出现了很多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当前的文学理论由于自身僵化和封闭的理论生产和发展模式,也使得当代文论发展举步维艰。与此同时,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利益导向因素逐渐侵袭文学和文学理论领域,文学受市场规律的影响,逐渐丧失其人学的品格和深层意义,发展也陷入困境。因此可以说,在内外双重压力下,我国当下文学理论的发展正面临一个转型和转折时期,如何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将对以后的文学理论和文学自身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20世纪法国的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让一保罗·萨特(Jean-PaulSartre)在借鉴胡塞尔现象学、克尔凯郭尔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已的无神论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体系和存在主义文学理论思想体系,并通过一系列文学作品和文论着述加以阐释,从其中我们可以找到于对我国当下文学理论发展有益和值得借鉴的内容。从研究萨特存在主义文学理论思想出发,分析我国文学理论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运用萨特存在主义文学理论思想对我国文论建设予以启示和指导,不失为—条解决当前困境的思路。

董白云[5](2011)在《萨特与马克思他人观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他人问题是人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且常谈常新。法国着名思想家、哲学家萨特立足于建立在“自为”基础上的人学本体论,通过对以往他人观的批判分析,认为所有单个的个体存在都具有一种意识上的绝对自由。而通过相互“注视”,“我”与“他人”之间的主体性、自由性被互相剥夺,彼此有被奴役的危险。因此,我与他人之间本质上是相互冲突、相互否定和彼此排斥的。于我而言,“他人就是地狱”!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则从现实的有个性的个体存在出发,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自然性、类属性、社会性和个性,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在社会性的基础上,马克思认为“我”与“他人”的关系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内容,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马克思设想、描述、提出了“真实的集体”、“自由人的联合体”和共产主义等概念命题,认为“我”与“他人”可以成为朋友式的合作、友善、互助关系,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那种阶级对立基础上的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异化了的关系。而实现这种状态需要社会生产力的充分、高度发展,需要人们观念、素质的相应提高,需要在科学实践基础上对一定的上层建筑进行根本性的变革。萨特与马克思的他人观有着明显对立,二者对人以及自由的认识完全不同。尽管萨特以“他人就是地狱”为核心的他人观最终遭遇到了理论和现实上的双重困境和多方面的围攻,但由于他对马克思着作的谙熟和对马克思思想的专门研究,由于这种思想和理论上的“后起”优势,萨特的他人观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仍不无意义,萨特的他人观是我们试图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无法回避的“他者”。

黄忠晶[6](2008)在《萨特的自由选择导致不自由吗》文中提出有一种观点认为,萨特的自由选择必然导致人的不自由;萨特的自由观实际上是不自由观,这种观点是对萨特自由观的误解。萨特对于承担责任、烦恼、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人是注定自由的"等问题的看法都是对自由即选择这一基本思想的表述和进一步展开。上述观点的种种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

谭智奇,梁统锋[7](2008)在《萨特论自由之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的"自由"问题是萨特毕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他提出人是绝对自由的,然而他的自由观又蕴含着"不自由"的一面。自由是不可选择的,自由总是一定处境的自由,他人的自由是个人自由的限制,自由要求必须承担责任。

陈付龙[8](2004)在《简析萨特自由观中蕴含的“不自由”》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萨特自由观虽然推行“绝对自由”,但其“自由”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般宽广和美妙,要受到处境的各种限制,一开始就蕴含着“不自由”。为了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其自由观,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角度对萨特自由观中蕴含的“不自由”作些简要分析。

二、简析萨特自由观中蕴含的“不自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简析萨特自由观中蕴含的“不自由”(论文提纲范文)

(1)萨特自由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萨特自由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1.3.1 理论框架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萨特自由观的形成背景
    2.1 萨特自由观产生的社会背景
        2.1.1 全球性经济危机造成的尖锐矛盾
        2.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引发的社会动荡
        2.1.3 第三次技术革命带来的人的异化
    2.2 萨特自由观产生的理论基础
        2.2.1 古希腊精神自由思想的启蒙
        2.2.2 近代理性主义自由思想的传播
        2.2.3 十九世纪人本主义自由思想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萨特自由观的理论内涵分析
    3.1 对自由的思想根基探寻
        3.1.1 反思前的我思
        3.1.2 自在与自为
        3.1.3 存在即自由
    3.2 对自由的制约因素考虑
        3.2.1 自由与选择
        3.2.2 自由与自在存在
        3.2.3 自由与自为存在
    3.3 对自由的行为后果思考
        3.3.1 绝对责任
        3.3.2 焦虑和自欺
        3.3.3 事实性和超越性
    3.4 对自由的社会历史性阐释
        3.4.1 否定“绝对自由”概念
        3.4.2 实践和实践-惰性
        3.4.3 对马克思主义的靠拢和远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萨特自由观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比较
    4.1 萨特自由观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联系
        4.1.1 肯定个人选择自主自由
        4.1.2 承认个体对立互利共存
        4.1.3 强调实践活动实现自由
    4.2 萨特自由观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区别
        4.2.1 对自由来源和本质的不同认识
        4.2.2 对自由和必然关系的不同理解
        4.2.3 对实践活动主体的不同定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萨特自由观的评析
    5.1 萨特自由观的局限性
        5.1.1 脱离了客观物质基础
        5.1.2 排斥必然的绝对自由
        5.1.3 蕴含极端个人主义倾向
    5.2 萨特自由观的合理性
        5.2.1 改变了传统哲学思维定势
        5.2.2 推进了西方人学体系建构
        5.2.3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
        5.2.4 重申了人的创造性和价值
    5.3 萨特自由观的启示
        5.3.1 敢于超越逆境
        5.3.2 勇于承担责任
        5.3.3 重视发展自由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试析萨特的人道主义哲学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人道主义概述
    2.1 人道主义的含义
    2.2 近代以来人道主义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萨特的人道主义哲学思想
    3.1 萨特人道主义哲学思想提出的背景解析
        3.1.1 萨特人道主义哲学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3.1.2 萨特人道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渊源
    3.2 萨特人道主义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3.2.1 存在与本质
        3.2.2 自由选择
        3.2.3 行动与责任
    3.3 萨特人道主义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3.3.1 崇尚绝对自由的特点
        3.3.2 唯意志论倾向的特点
        3.3.3 反科学主义的特点
第四章 萨特眼中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关系
    4.1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4.2 萨特人道主义对近代人道主义的修正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3)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三 研究现状及分析
        (一)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二)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三)现状分析总结
    四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第二章 西方女性主义概述
    一 西方女性主义发展历程
    二 波伏娃存在主义女性主义概述
第三章 波伏娃的"绝对他者"女性理论探究
    一 波伏娃的"绝对他者"哲学思想来源
        (一) 黑格尔与“主奴关系辩证法”
        (二) 萨特与《存在与虚无》
        (三) 海德格尔和“此在”
    二 波伏娃“绝对他者”概念之探析
    三 波伏娃“绝对他者”之特征
        (一) “绝对他者”与内在性
        (二) “绝对他者”与绝对性
        (三) “绝对他者”与异化
    四 波伏娃之超越“绝对他者”
        (一) 走出内在性,建构女性主体
        (二) 批判父权制度,获得文化认可
        (三) 重构性别伦理,解读二元对立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与波伏娃女性主义相互关系探讨
    一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与波伏娃“绝对他者”思想的契合点
        (一) 探讨女性地位的结合点相同:具体的环境
        (二) 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一致:女性自由与解放
    二 波伏娃“绝对他者”思想的意识形态功能
        (一) 波伏娃女性主义自由观
        (二) 波伏娃的性别意识
    三 波伏娃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借鉴
        (一)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
        (二) 异化对女性的影响
        (三) 女性解放
    四 马克思主义对波伏娃"绝对他者"思想的理论剖析
        (一)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唯物史观立场
        (二) 群体意识与个体意识之间的互动
        (三) 生产力发展水平——实现女性解放的根本维度
第五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萨特文学理论思想对当代文论的启示与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意义
    二、萨特存在主义文学理论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脉络
    三、研究现状分析
第一章 存在与介入:萨特文学理论思想概述
    一、哲学与文学: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存在: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一) 存在先于本质
        (二) 自由的哲学
        (三) 乐观的哲学
        (四)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三、介入:萨特文学理论思想
        (一) 什么是写作
        (二) 为什么写作
        (三) 为谁写作
        (四) 作家的处境
        (五) 文学介入
        (六) 存在主义文学批评观
第二章 问题与危机:中国文学理论发展现状概述
    一、“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之争
    二、后人道主义对传统人道主义的批判
    三、“文学终结”论的提出
    四、文学维度的指向性危机
    五、公共知识分子的地位问题
    六、深层阅读审美体验的消解以及“诺奖”热后的文学走向问题
第三章 启示与意义:萨特文学理论思想对当代中国文论的意义
    一、反本质主义思维下的本质建构
    二、坚持人文关怀的宏观价值维度
        (一) 关注个体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二) 关注底层和边缘群体的生存状态
        (三) 关注人生存的外部环境
    三、文学作为现实的救赎
        (一) 文学作为现实救赎的可能性
        (二) 实现文学救赎的方式:文学介入
    四、实现文学的社会倾向与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一) 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纯文学”
        (二) 兼顾文学的向内转倾向
        (三) 确立作家的言说立场
    五、视觉时代对大众文化的包容性介入
        (一) 视觉时代的文学危机
        (二) 如何对待大众文化:包容
        (三) 如何发展视觉时代的文学:介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5)萨特与马克思他人观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他人”问题的由来及现实意义
    第一节 “他人”问题的思想渊源
    第二节 现实社会中他人问题面临的危机
第二章 萨特的他人观
    第一节 萨特他人观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萨特视域中“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第三节 后期萨特对他人问题的补充及局限性
第三章 马克思人学思想中的他人观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
    第二节 关于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论述
第四章 萨特与马克思他人观的比较
    第一节 人学的出发点
    第二节 关于自由的思想
    第三节 关于自我与他人之间关系的对立和差异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他人观的当代意义
    第一节 当代社会人我关系危机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他人观的当代意蕴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萨特论自由之限(论文提纲范文)

一、自由是不可选择的:人被判处了自由的徒刑
二、处境是自由的界限:自由是境界的自由
三、他人的自由是个人自由的限制:“他人就是地狱”
四、责任是自由的限制:自由要求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8)简析萨特自由观中蕴含的“不自由”(论文提纲范文)

一、自由观的前提中所蕴含的“不自由”
二、自由的含义所蕴含的“不自由”
三、自由的界限所蕴含的“不自由”
四、自由的要求所蕴含的“不自由”

四、简析萨特自由观中蕴含的“不自由”(论文参考文献)

  • [1]萨特自由观研究[D]. 叶选昱. 长春理工大学, 2019(12)
  • [2]试析萨特的人道主义哲学思想[D]. 崔冬. 延边大学, 2015(07)
  • [3]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研究[D]. 范海敏.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6)
  • [4]萨特文学理论思想对当代文论的启示与意义[D]. 齐晴晴. 山东理工大学, 2013(03)
  • [5]萨特与马克思他人观的比较研究[D]. 董白云.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1(08)
  • [6]萨特的自由选择导致不自由吗[J]. 黄忠晶.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8(05)
  • [7]萨特论自由之限[J]. 谭智奇,梁统锋.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08)
  • [8]简析萨特自由观中蕴含的“不自由”[J]. 陈付龙. 理论月刊, 2004(01)

标签:;  ;  ;  ;  ;  

浅析萨特自由观中的“不自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