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搭接间断胶层应力分布数值分析

单搭接间断胶层应力分布数值分析

一、单搭接接头断续胶层中应力分布的数值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冯耀[1](2021)在《复杂应力状态胶接结构失效准则的胶层厚度无关性改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汽车轻量化一直是汽车工业的发展目标,它是实现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式,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车身质量占整车质量的比重都非常高,因此车身轻量化研究是现代车身设计及汽车轻量化技术的重要内容。在汽车结构中采用轻质合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轻量化材料是实现汽车轻量化最为有效和直接的手段,并且将多种材料混合使用,在合适的部位使用适当的材料是最具性价比的方案选择。胶粘连接技术可以解决由于不同材料之间的力学性能差异而产生的连接问题,在汽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胶粘剂的断裂失效,本课题组曾提出了一种基于应力的失效准则,通过该准则可以对任意粘接角度胶接结构的失效进行预测,但是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准则所用来作为失效判据的等效应力会受到胶层厚度的影响,因此该失效准则只能在同一胶层厚度这一前提下使用。针对该失效准则的不足,本文基于Sikaflex-265胶粘剂在重点考虑胶层厚度的影响下对失效准则进行改进,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为获得不同胶层厚度下胶粘试件的初始失效载荷与初始失效点位置,本文设计了不同胶层厚度胶粘接头的试验方案。试验选用了Sikaflex-265胶粘剂,根据受力形式选取了三种典型粘接角度,并在每种粘接角度下选取了四种不同胶层厚度,每种类型的胶粘接头制作了五个。通过对试件的准静态拉伸试验获得了不同粘接角度、不同胶层厚度下胶粘试件的初始失效载荷与初始失效点位置。(2)为获取不同胶层厚度接头的失效应力状态,本文基于试验结果对不同胶层厚度胶接接头进行了准静态有限元仿真。根据试验中粘接试件的尺寸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将试验中获得的初始失效载荷施加在粘接试件上进行准静态仿真。编写Python脚本在仿真结果中提取了胶粘接头初始失效位置处的基本应力分量,并通过应力公式和比值组合的方式扩展了应力数量。(3)本文基于90°对接接头对胶层厚度影响下的失效应力进行研究,以建立胶层厚度与胶层失效应力之间的关系,获得具有胶层厚度无关性的失效应力参数。分析了各应力在胶层中的分布及随胶层厚度的变化规律,并根据目标要求对各应力进行了分类与组合,得到了最大值不随胶层厚度变化的应力组合。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的VUMAT用户子程序,将得到的应力组合作为失效判据嵌入失效仿真过程中,通过分析胶层失效过程以及仿真与试验失效载荷误差来判断该失效判据是否合适,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应力组合。虽然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该应力组合不适用于其它粘接角度的粘接试件,但这也证明了胶层厚度无关性研究的可行性。(4)为得到任意粘接角度下具有胶层厚度无关性的失效参数,本文在复杂应力状态下进行了胶层失效的厚度无关性研究。对数据筛选及拟合的方法进行了调整与改进,且不再只局限于应力数据,增加了无量纲的数据。根据目标要求,基于各组合参数进行失效仿真与筛选,最终得到符合条件的胶层失效参数,以此为基础对失效准则进行了改进。最后在其它粘接角度以及其它胶粘剂的情况下,对改进的失效准则进行了适用性验证。

周奥[2](2020)在《钢/铝结构胶连接强度影响因素的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家对汽车节能减排的要求日益严格,车身轻量化逐渐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必然趋势,钢铝混合车身的推出在保证车身强度的前提下有效的减轻了车身重量,但对于钢铝异种材料的连接成为了一大技术难题。结构胶连接具有工艺简单、刚强度高、耐电化学腐蚀以及良好的异种材料连接性能等优点,成为钢/铝异种材料有效的连接方式。结构胶连接接头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车身的安全性,因此,对于结构胶接头强度影响因素以及失效行为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以DP590高强钢和6061铝合金为被粘母材,采用实验测试方法研究了胶层厚度、表面处理方式以及固化条件对钢/铝单搭接接头剪切强度的影响规律,并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基于内聚力模型理论建立了对接接头、厚搭接接头的有限元模型,并对钢/铝薄板单搭接接头的准静态拉伸进行了数值模拟与物理试验,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胶层应力进行了分析,对接头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试验和有限元方法探究了胶层厚度在0.1mm-1mm范围内接头强度的变化规律。其中最佳胶层厚度为0.1mm,随着胶层厚度的增加,接头强度逐渐下降,在0.1mm-0.5mm范围内,随着胶层厚度的增加,剥离应力峰值逐渐减小,因此导致接头强度呈线性下降。在0.5mm到1mm范围内,由于气孔缺陷的影响,导致接头剪切强度呈现非线性的下降规律。(2)通过试验方法对比仅清洗、打磨、喷砂三种表面处理方法。得出喷砂处理后的接头力学性能最好,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出喷砂处理的表面布满花瓣状的凹坑和划痕,十分有利于结构胶的浸润和机械自锁,因此接头表现出较强的力学性能。相比于仅清洗试件表面,砂纸打磨能有效提高接头强度,但砂纸目数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接头强度。(3)通过试验方法对比不同固化条件下胶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发现在固化未完全时,增加固化时间有助于结构胶的充分固化,但对于已经固化完全的胶接接头,增加固化时间对胶接接头的剪切强度影响不大;在适当的范围内提高固化温度有助于增加结构胶的固化效率,提高接头强度,但温度过高会使胶层出现炭化导致接头质量下降。(4)通过有限元方法探究了搭接长度在12.5mm到22.5mm范围内接头强度的变化规律。随着搭接长度的增大,接头的最大载荷也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为随着搭接长度的增加,由于胶层的剥离应力基本保持不变的,而剪切应力峰值逐渐增大,且峰值分布区域也越来越广,导致接头的承载能力变强。(5)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刚度不平衡对接头强度的影响规律。不同屈服强度的钢板和铝板对接头强度有较大影响,母材屈服强度越高,接头强度越大。随着母材屈服的增大,剪切应力分布逐渐均匀,减少了应力集中程度,因而增加了接头的承载能力。

邵宇吉[3](2019)在《车用结构胶粘接接头强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发展,汽车所用材料向轻质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多元化方向发展,达到了轻量化效果的同时,也带来异种材料连接问题。粘接作为一种新结构连接技术,能够很好地实现不同材料之间的连接,得到工程师的广泛关注,并且粘接连接工艺还具有缓解应力集中,提高密封性和抗疲劳性能等优点。以往汽车用粘胶剂以密封、减震和结构补强为主,而在半承载零部件或承载零部件连接上应用较少,其主要原因在于粘接接头的强度性能受到众多因素影响,缺少可靠的预测方法及全面系统的研究认识。因此迫切需要对粘接接头静强度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探讨内在规律,提出有效的预测方法,以指导和促进结构胶粘接技术在汽车中应用。本文通过试验,仿真和理论建模等手段,开展车用结构胶粘接接头静强度力学性能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和结论如下:1.对粘胶连接的机理进行分析、确立粘接接头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讨论影响结构胶连接的主要因素,并归纳总结了粘接接头的基本类型、受力形式及失效模式,为后文的粘接接头试验制作和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科学地研究粘接接头内在因素的和强度奠定基础。2.以汽车中常见的两种接头——单搭接接头和T型粘接接头为基础,结合不同的粘胶剂、被粘物以及布胶方式进行粘接接头拉伸试验,从胶层承载形式,被粘物性能,失效形式,粘胶剂性能,混合布胶方式等角度分析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胶层承载剥离应力的能力远弱于承受剪切应力的能力;柔性胶的连接性能优异于脆性胶;同时,T型粘接接头端部胶层状况对接头承载能力至关重要,优化端部胶层的受力形式,接头强度将有大幅提升。3.借助于内聚力模型模拟胶层,建立粘接接头二维有限元模型,并通过试验结果验证其有效性,研究表明:基于内聚力理论模型能够准确地拟合理想或较为理想失效形式的接头拉伸破坏过程。通过损伤变量顺利实现不同粘胶剂和被粘物对接头强度的影响和接头失效过程分析。建立考虑被粘物剪切变形且适用于平衡或非平衡、多种胶多段布置形式的单搭接胶层Mises应力解析模型,并通过Mises屈服准则,验证解析模型预测接头强度的有效性,探讨其预测范围,研究表明:解析模型能够准确求解粘胶接头胶层Mises应力分布情况,同时,基于解析模型的强度预测模型能够实现不同搭接长度,被粘物厚度、粘胶剂类型、被粘物种类的粘接强度保守预测,但不适用于不同胶层厚度的粘接接头强度预测。4.结合试验设计、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各因素对粘接接头性能的影响程度,建立多因素影响的粘接接头强度和质量预测模型,最后进行接头强度-质量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表明:搭接长度是影响单搭接接头强度的最重要因素,被粘物厚度是影响接头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基于正交试验的代理模型方法能够为考虑多因素的粘接接头强度预测提供有效的方法;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为工程中多因素接头优化设计提供可行方案。

马承坤[4](2019)在《高温磷酸盐胶黏剂增效改性及其胶接性能研究》文中认为航空航天材料是飞行器性能不断提高、发展的基本保障,随着我国高超声速飞行器的不断发展,对航空航天材料耐极端环境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其中胶黏剂起着重要作用。磷酸盐胶黏剂具有优异的胶接性能,可在-183℃至2900℃温度内使用,已被广泛应用在高超声速与重复使用类飞行器上的高温胶接、静态密封和动态密封等方面。但因磷酸盐胶黏剂固化条件苛刻以及胶接时参数不匹配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大型高温胶接结构中的应用。因此,本文针对耐高温磷酸盐胶黏剂在不同固化参数、载荷环境下的力学行为开展研究,旨在寻找能够提升胶黏剂固化效率、热性能与胶接性能的有效手段。同时,对高温胶接的热失配问题展开研究,以揭示残余应力对高温胶接性能的影响机理。本文在给出高温磷酸盐胶黏剂制备工艺的基础上,首先研究了磷酸盐胶黏剂的增韧改性方法,对固化剂进行了包含纳米CuO、纳米TiO2、纳米AIN三种纳米颗粒固化促进剂的改性研究,对磷酸盐树脂进行了酚醛树脂增韧改性,随后对增韧改性后制备的磷酸盐胶黏剂的微观结构、热行为与力学行为做出评估。为研究增韧改性前后磷酸盐胶黏剂力学行为,对增韧改性前后胶黏剂在不同温度下的拉伸剪切强度、微观结构与热性能进行了分析,重点考察了增韧改性前后胶黏剂在不同温度下的胶接性能。研究了磷酸盐树脂基体与固化剂反应的配比选择,筛选出合理的固化促进剂用量。探索了耐超高温磷酸盐胶黏剂的配方优化,并对其在高温环境与超高温热处理后剪切强度进行了测试分析。本文为了表征胶接处的残余应力,结合拉曼成像与能谱仪技术,利用微拉曼光谱技术,对磷酸盐胶接碳化硅单搭接接头被粘材料的残余应力进行了检测分析,分析了拉曼频移偏移与单搭接接头内部残余应力的对应关系。同时,为了研究高温连接的热匹配性,本文设计了 6种不同的固化温度方案,随后通过实验与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单搭接接头试件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为方便评估胶黏剂高温胶接性能,定义了工程残余应力参数,并将结果与胶接接头剪切强度交叉分析,给出了残余应力与胶接强度的关系,从而揭示了热匹配性与胶接强度的作用机理。

蒋正文[5](2018)在《GFRP桥面板胶接界面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胶接接头是GFRP桥面板的关键部位之一,它决定了桥面板的整体力学性能以及桥面板与主梁之间的组合行为。实际桥梁工程中,GFRP桥面板胶接接头常暴露出脱粘、剥离以及裂纹等病害,严重影响了 GFRP桥面板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为提升GFRP桥面板的工作性能,推动GFRP桥面板的工程应用,需对其胶接接头力学性能进行系统研究。本文采用理论研究、数值仿真与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揭示了复合材料单搭接胶接界面应力分布特征、DCB试件裂纹尖端能量释放率不均匀分布特性及其对Ⅰ型断裂韧性的影响,为GFRP桥面板胶接接头强度设计与抗裂设计提供了理论模型和实用方法。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包括:(1)通过计入拉-弯耦合效应与搭接区域几何大变形效应的影响,给出了适用于分析拉伸荷载作用下复合材料非平衡单搭接接头端部弯矩因子的一维非线性模型,该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基于提出的一维模型,开展关于几何参数与材料属性的参数分析,揭示了非平衡单搭接接头端部弯矩因子的变化规律,明确了非平衡单搭接接头经典理论模型的适用范围、计算精度。同时,给出了非平衡长、短搭接接头的临界值,据此推导得到了判别非平衡长、短搭接接头的计算公式。(2)提出了适用于确定拉伸荷载作用下复合材料非平衡单搭接接头胶层界面应力分布的二维非线性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拉-弯耦合效应与搭接区域几何大变形效应的影响、具有较高计算精度。利用文中二维非线性模型研究了拉伸荷载与材料属性对胶层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搭接区域几何大变形对胶层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不可忽略;胶层界面应力集中程度与上、下搭接板的抗弯刚度差异相关。(3)提出了适用于分析DCB试件直线形裂纹尖端Ⅰ型能量释放率不均匀分布特性的等效板模型。基于经典Kirchhoff板理论与Rayleigh-Ritz法,推导得到了不均匀分布系数与变异系数的解析表达式,以上表达式计算精度均较高。采用等效板模型与虚拟裂纹闭合法,定量研究了双材料DCB试件不均匀分布系数,该系数可表示为分别由双材料DCB试件的上、下搭接板组成的单材料DCB试件裂纹尖端不均匀分布系数的平均值。(4)揭示了裂纹萌生与扩展过程中DCB试件不均匀分布系数与裂纹长度偏差的变化规律,明确了不均匀分布特性对Ⅰ型断裂韧性的影响,据此修正了 ASTMD5528-01e3等既有规范中计算DCB试件Ⅰ型断裂韧性的三种经典梁模型。给出了适用于计算裂纹萌生与扩展过程中裂纹长度偏差的实用计算公式,该类公式形式简洁、计算精度较高。(5)提出了一种含曲线形预设裂纹尖端的改进型DCB试件,该新型试件的Ⅰ型能量释放率沿其曲线形预设裂纹尖端均匀分布。与含直线形预设裂纹尖端的传统型DCB试件相比,改进型试件确定的Ⅰ型断裂韧性更合理且其计算工作更简便。为便捷且准确地选用具有I型能量释放率均匀分布特性的曲线形预设裂纹尖端形状,给出了形式简洁的实用计算公式。(6)基于多尺度有限元模型与虚拟裂纹闭合法,定量研究了胶接界面裂纹长度对钢-GFRP组合梁桥负弯矩区GFRP桥面板局部力学性能的影响,评估了三种最不利工况条件下胶接界面裂纹的断裂行为。

郭帅[6](2017)在《CFRP与DC04钢胶接接头力学性能研究与失效行为分析》文中指出随着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广泛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车身零部件与钢材等异质材料的连接设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胶粘连接由于工艺简便,连接效率高,有利于减小制造成本,降低能耗,而成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异质连接的一种有效选择方案。在胶接连接结构中,结构胶的材料属性及载荷工况等因素对胶接连接的力学性能及失效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和低碳钢板两种异质材料的胶接连接设计,采用实验测试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结构胶的材料属性、拉伸剪切与三点弯曲载荷工况对单搭接胶接接头极限载荷、应力分布及失效行为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现有结构胶力学性能测定方法多样且具有较大的离散性,通过对比各测试标准对结构胶力学性能参数测定结果的优缺点,选取了单轴拉伸、T型剥离和厚被粘物剪切测试方法分别测定两种不同性能结构胶的多个性能参数,为胶接连接的数值仿真模型提供了有效的材料参数,材料参数的可靠性在数值模拟中得到了验证。(2)针对以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与DC04低碳钢板为被粘基板的刚度不对称单搭接胶接接头,通过实验系统地测试了不同粘接长度的连接试样在拉伸剪切和三点弯曲两种载荷工况下的力学性能,建立了接头失效载荷及接头刚度与粘接长度的关系,获得了不同加载方式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3)基于双线性内聚力本构建立了胶层的力学行为模型,结合复合材料层合板理论,通过有限元方法建立复合材料单搭接胶接接头的数值仿真模型,该模型计算得到的胶接结构承载能力和拉伸失效位移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并且,通过数值计算模型有效地预测了单搭接胶接接头的裂纹渐进损伤。(4)基于建立的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刚度不对称胶接接头在不同粘接长度下胶层内应力集中现象及胶层裂纹萌生和扩展的失效过程,获得了刚度不对称的单搭接胶接接头胶层破坏规律,揭示了结构胶的剥离强度极限是影响接头拉剪失效的主要因素。

徐喻琼[7](2016)在《胶瘤在胶接结构中应力分布的作用》文中指出对胶接结构中的胶瘤效应进行了综述,阐明了胶瘤能明显降低胶接结构中的应力峰值及位置,胶瘤的几何形状及材料属性的不同也会影响应力分布。胶接结构设计时,可以制作不同几何形状的胶瘤或人为制作其他材料的胶瘤来改善胶接结构的力学性能,提高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

王玉奇,何晓聪,曾凯[8](2016)在《胶接接头力学性能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工业领域中轻结构和轻质材料需求的增长,导致了胶黏剂的广泛应用,为提高胶接接头的强度和可靠性,国内外对胶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很多研究。针对3个主要研究方向(静力学分析、疲劳分析和动力学分析)的成果进行了回顾,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

叶斐[9](2015)在《碳纤维层合板胶接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先进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和刚度、优异的抗疲劳力学性能并且可以对材料进行自主铺层的优点,因此先进复合材料是改善产品性能的关键材料,广泛的应用在了汽车、飞机等领域。如今,整体化设计与制造是汽车设计中可以有效提高车身结构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汽车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中,部件间的连接设计仍然是结构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胶接技术是汽车轻量化未来发展中的关键性技术之一,在异质连接性能、密封性、抗疲劳性能等方面都要比传统的机械连接性能更加优良。由此可知,研究胶接力学的性能,改进胶接接头胶接强度的预测方法及理论,可以为车身连接结构及优化过程中有效应用该技术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且可以提高国内汽车的轻量化发展及自主研发能力,该技术的研究使用具有非常深远的战略意义。以此为背景,本文针对影响胶接接头的因素本文开展了对T800/924C复合材料层合板胶接单搭接模型采用力学解析、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单搭接模型的胶接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内容概括如下:首先,对碳纤维层合板单搭接接头进行力学建模,提出相关的数学函数,通过被粘层合板的屈曲载荷估算接头可以承受的最大拉伸力。其次,在横梁弯曲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加载上述最大拉伸力胶接接头处胶层正应力和剪应力的分布情况,论证通过层合板的屈曲载荷估算胶接接头可承受的最大拉伸力是合理的。再次,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胶接接头不同胶层厚度时的应力分布情况,对前文的力学研究进行对比和验证。最后,对今后应用于汽车上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胶接性能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通过胶接接头的应力解析模型和有限元模拟分析的方法全面的分析了胶接接头的应力分布状态、接头强度性能以及其他可能影响胶接连接的因素。研究证明了利用复合材料碳纤维层合板的初始屈曲载荷来估算胶接接头可承载最大拉伸力的方法是完全可行的,本文的分析结果为汽车轻量化中应用该技术提供了有力的指导作用。

韩啸[10](2014)在《胶接接头湿热环境耐久性试验与建模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环氧树脂结构胶粘剂和单搭接胶接接头在长期湿热环境下的老化行为为研究对象,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以非平衡单搭接接头为研究对象,选取性质差异明显的三种环氧树脂结构胶粘剂,通过实验室模拟汽车长期服役过程的极限温度老化环境,开展胶接接头环境耐久性试验,并测试其经历环境退化后的残余强度;通过MATLAB(?)软件编程,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接头静态破坏强度和失效位移的影响,并对接头的失效表面进行了宏观目测观测和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微观样貌分析,进一步研究其失效机理;(2)采用数控高低温湿热箱模拟汽车服役工况下的循环温度环境,对经历环境退化后的不同结构胶粘剂单搭接接头的静态剪切强度进行测试;采用双线性内聚力模型,对接头中胶层内部裂纹扩展过程进行建模仿真;通过试验-数值仿真联合分析方法,引入环境退化因子Deg,建立了依赖于环境影响因素的胶层内聚力模型,模拟接头中胶层的老化过程,并将数值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验证,进一步研究了胶层内部应力在循环温度老化环境作用后的变化情况;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胶粘剂属性和环境因素对胶层内聚力参数退化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法对接头拉伸破坏后的失效断面进行微观样貌分析,探究不同胶粘剂微观样貌的变化情况;(3)采用膜状环氧树脂胶粘剂,设计制作胶粘剂固化模具,开发了哑铃形胶粘剂试件的制备工艺;对胶粘剂材料的老化行为进行理论建模,并通过胶粘剂试件湿热环境下的老化特性研究试验,获得了相应的老化模型参数;通过设计制作弹簧加载夹具,实现了结构胶粘剂和胶接接头试件湿-热-力联合老化环境的实验室模拟;采用完全耦合建模分析方法,通过编写有限元分析软件的用户子程序并定义场变量,实现了对胶接接头环境退化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将数值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和验证,并对环境老化过程中胶层内部的水分扩散、应力和蠕变分布状态进行了讨论和分析;(4)对经历环境老化后的胶粘剂和胶接接头试件开展准静态拉伸加载试验,为接头退化后残余强度预测提供了必要的模型参数;分别建立胶接接头在湿-热-力老化环境下的退化行为模拟模型和残余强度预测模型,并通过对有限元分析结果文件的读取和编辑,开发了相应的模型间数据传递技术;编写有限元软件的用户子程序进行二次开发,得到了依赖于累积吸湿量和蠕变应变的胶粘剂退化内聚力模型;采用退化内聚力模型对退化后的接头准静态拉伸破坏过程进行模拟,对不同环境老化工况下胶层内部应力和内聚破坏的分布状态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二、单搭接接头断续胶层中应力分布的数值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单搭接接头断续胶层中应力分布的数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复杂应力状态胶接结构失效准则的胶层厚度无关性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1.3.1 选题依据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胶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试验
    2.1 引言
    2.2 胶接接头受力形式分析
    2.3 试验方案
        2.3.1 试验材料选取
        2.3.2 试验设备
        2.3.3 工装夹具
    2.4 不同胶层厚度胶接接头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测试
        2.4.1 胶接接头的制备
        2.4.2 胶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考虑胶层厚度影响的胶接结构失效研究
    3.1 引言
    3.2 胶接接头的有限元建模及准静态仿真
        3.2.1 胶接接头的有限元建模
        3.2.2 胶接接头准静态仿真
    3.3 胶层失效应力提取与处理
        3.3.1 胶层失效位置应力提取
        3.3.2 提取应力的处理与分析
    3.4 轴向拉伸胶层失效的厚度无关性研究
        3.4.1 失效点应力组合筛选
        3.4.2 厚度无关性应力组合的失效仿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复杂应力状态下胶层厚度无关性失效准则研究
    4.1 引言
    4.2 复杂应力状态下胶层厚度无关性失效准则的建立
        4.2.1 复杂应力状态不同胶层厚度失效应力的数据处理
        4.2.2 复杂应力状态不同胶层厚度胶粘接头的失效仿真
        4.2.3 复杂应力状态下具有胶层厚度无关性的失效准则
    4.3 复杂应力状态下胶层厚度无关性失效准则的验证
        4.3.1 不同粘接形式接头的失效仿真验证
        4.3.2 不同胶粘剂下的失效准则适用性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2)钢/铝结构胶连接强度影响因素的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结构胶连接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钢/铝异种材料连接技术及结构胶的基础理论
    2.1 钢铝异种材料连接技术概述
        2.1.1 结构胶连接技术概述
        2.1.2 其他钢/铝连接技术概述
    2.2 胶接基本理论
        2.2.1 胶接机理
        2.2.2 胶粘剂简介
        2.2.3 结构胶连接工艺流程
    2.3 结构胶接头的类型、受力分析及其失效模式
        2.3.1 结构胶接头的基本类型
        2.3.2 结构胶接头的受力分析
        2.3.3 结构胶接头的失效模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钢/铝胶接接头强度影响因素的试验探究
    3.1 引言
    3.2 钢/铝胶接接头试验方法
        3.2.1 结构胶连接试验材料
        3.2.2 胶接接头设计及实验方案
    3.3 胶接试验流程
        3.3.1 样件制备
        3.3.2 拉伸破坏试验
        3.3.3 断面观察
        3.3.4 金属表面特性分析
    3.4 胶接实验结果分析
        3.4.1 胶层厚度对胶接接头强度影响
        3.4.2 表面处理对胶接接头强度影响
        3.4.3 固化条件对胶接接头强度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有限元方法胶接强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4.1 引言
    4.2 胶粘模型有限元理论基础
        4.2.1 内聚力模型简介
        4.2.2 双线性本构模型
        4.2.3 三线性本构模型
    4.3 胶粘接头力学性能试验
        4.3.1 母材力学性能的测定
        4.3.2 胶接接头力学性能的测定
    4.4 基于内聚力单元的胶接接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4.1 有限元建模方法介绍
        4.4.2 胶接接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4.3 胶接接头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4.5 钢/铝薄板单搭接接头拉伸试验的模型验证
        4.5.1 钢/铝薄板单搭接接头拉伸试验及数据修正
        4.5.2 钢/铝单搭接接头的仿真建模及验证
        4.5.3 胶层应力分析
    4.6 基于有限元方法胶接强度影响因素的探究
        4.6.1 胶层厚度对胶接强度的影响及应力分析
        4.6.2 搭接长度对胶接强度的影响
        4.6.3 刚度不平衡对胶接强度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学术成果及参与项目)

(3)车用结构胶粘接接头强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结构胶粘接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粘胶连接理论研究和力学分析基础
    2.1 粘胶连接技术概述
    2.2 粘接技术基本理论
        2.2.1 粘接连接机理分析
        2.2.2 粘胶连接基本工艺流程
        2.2.3 影响粘接连接的主要因素
    2.3 粘接接头类型,受力形式,失效模式
        2.3.1 粘接接头基本类型
        2.3.2 粘接接头受力形式
        2.3.3 粘接接头失效模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粘接接头剪切试验和剥离试验分析
    3.1 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
        3.1.1 试验过程
        3.1.2 试验结果处理
    3.2 粘接接头试验方法
        3.2.1 胶接材料及试验工具
        3.2.2 粘接接头接头设计
        3.2.3 粘接接头试验
    3.3 粘接接头试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内聚力及解析模型的粘接接头研究分析
    4.1 基于内聚力模型的粘接接头有限元仿真
        4.1.1 内聚力模型理论
        4.1.2 内聚力模型建立及验证
    4.2 基于损伤变量的粘接接头分析
        4.2.1 不同粘胶剂和被粘物对接头强度分析
        4.2.2 胶层失效过程分析
    4.3 单搭接接头胶层Mises应力解析模型建立
        4.3.1 解析模型基础
        4.3.2 基于一维梁理论单搭接接头Mises应力解析模型建立
        4.3.3 解析模型验证及应力分布规律分析
        4.3.4 基于解析模型的接头强度预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试验设计法的粘接接头强度分析及优化
    5.1 试验设计方法基本理论
        5.1.1 正交试验方法
        5.1.2 代理模型
    5.2 粘胶连接试验设计
        5.2.1 实验设计目标的确定
        5.2.2 控制因素及水平的选择
        5.2.3 正交试验设计
        5.2.4 试验结果及分析
    5.3 多元回归代理模型的建立
    5.4 粘接接头多目标优化设计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4)高温磷酸盐胶黏剂增效改性及其胶接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无机高温胶黏剂研究现状
        1.2.1 无机高温胶黏剂组成与种类
        1.2.2 高温磷酸盐胶黏剂研究现状
        1.2.3 传统胶黏剂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3 胶接接头及力学性能分析
        1.3.1 胶接接头
        1.3.2 胶接接头力学性能分析
    1.4 本文的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高温磷酸盐胶黏剂以及制备工艺
    2.1 引言
    2.2 材料与制备工艺
        2.2.1 实验材料
        2.2.2 磷酸盐树脂的制备
        2.2.3 固化剂的制备
        2.2.4 胶黏剂固化工艺
    2.3 实验测试方法
        2.3.1 剪切性能测试
        2.3.2 热性能测试
        2.3.3 物相与微观结构测试
        2.3.4 元素分析
    2.4 高温磷酸盐胶黏剂基本性能
        2.4.1 磷酸盐胶黏剂热性能
        2.4.2 磷酸盐胶黏剂物相分析
        2.4.3 磷酸盐胶黏剂剪切性能
        2.4.4 磷酸盐胶黏剂胶接失效模式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温磷酸盐胶黏剂增效改性
    3.1 引言
    3.2 常温固化磷酸盐胶黏剂增效改性
        3.2.1 常温固化改性磷酸盐胶黏剂的热性能
        3.2.2 常温固化改性磷酸盐胶黏剂的剪切强度
        3.2.3 常温固化改性磷酸盐胶黏剂的微观结构
        3.2.4 常温固化改性磷酸盐胶黏剂的固化行为
        3.2.5 酚醛树脂增韧改性磷酸盐胶黏剂性能分析
    3.3 固化配比对胶黏剂性能影响
        3.3.1 固化剂与树脂配比对胶黏剂热性能的影响
        3.3.2 固化剂与树脂配比对胶黏剂固化行为的影响
    3.4 超高温磷酸盐胶黏剂增效改性
        3.4.1 增效改性对超高温磷酸盐胶黏剂胶接强度影响
        3.4.2 增效改性对超高温磷酸盐胶黏剂的影响机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磷酸盐胶黏剂高温胶接残余应力
    4.1 引言
    4.2 胶接接头残余应力形成机理
    4.3 基于拉曼光谱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4.4 单搭接接头残余应力测试
        4.4.1 测试参数选择
        4.4.2 残余应力测点设计
        4.4.3 测试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温胶接强度预测
    5.1 引言
    5.2 扩散模型
    5.3 固化参数设计
        5.3.1 固化温度参数
        5.3.2 单搭接接头有限元模型
    5.4 胶接强度与残余应力分析
        5.4.1 单搭接接头残余应力
        5.4.2 单搭接接头剪切强度测试
        5.4.3 单搭接接头胶接强度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GFRP桥面板胶接界面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胶接接头静强度研究概述
        1.2.1 基于试验的方法
        1.2.2 弹塑性力学方法
        1.2.3 断裂力学方法
        1.2.4 损伤力学方法
    1.3 单搭接胶接接头界面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
        1.3.1 解析模型
        1.3.2 数值分析
        1.3.3 试验研究
    1.4 Ⅰ型断裂行为研究现状
        1.4.1 试验研究
        1.4.2 解析模型
        1.4.3 数值分析
    1.5 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1.6 研究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1.6.1 研究背景
        1.6.2 技术路线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非平衡单搭接接头端部弯矩因子分析
    2.1 现有理论模型评估
        2.1.1 C-C-S模型与Li模型
        2.1.2 Z-A-S模型与Zhao模型
        2.1.3 模型评估
        2.1.4 非平衡长、短接头
    2.2 一维几何非线性模型
        2.2.1 平衡方程与本构方程
        2.2.2 控制微分方程
        2.2.3 理论解
        2.2.4 非搭接区域位移
        2.2.5 边界条件
    2.3 模型验证
        2.3.1 挠度分布
        2.3.2 端部弯矩因子
        2.3.3 胶层界面应力
    2.4 拉弯耦合效应的影响
    2.5 参数分析
        2.5.1 l_1/L的影响
        2.5.2 t_a的影响
        2.5.3 搭接板抗弯刚度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非平衡单搭接接头界面应力的二维分析
    3.1 二维线性模型
        3.1.1 平衡方程与本构方程
        3.1.2 控制微分方程
        3.1.3 内力与界面应力
        3.1.4 边界条件
        3.1.5 胶层界面应力
    3.2 二维非线性模型
        3.2.1 平衡方程
        3.2.2 控制微分方程
        3.2.3 内力与界面应力
        3.2.4 边界条件
        3.2.5 胶层界面应力
    3.3 模型验证
        3.3.1 半刚性胶层界面应力分布
        3.3.2 刚性胶层界面应力分布
        3.3.3 柔性胶层界面应力分布
    3.4 参数分析
        3.4.1 拉伸荷载的影响
        3.4.2 材料属性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DCB试件能量释放率不均匀分布特性
    4.1 不均匀分布系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4.1.1 参数选取
        4.1.2 有限元模型
        4.1.3 结果与讨论
        4.1.4 实用计算公式
    4.2 等效板模型
        4.2.1 挠度分布
        4.2.2 不均匀分布系数
    4.3 模型验证
        4.3.1 挠度分布
        4.3.2 能量释放率分布
        4.3.3 不均匀性分布特性
        4.3.4 β的影响
    4.4 双材料DCB试件的不均匀分布系数
        4.4.1 挠度分布
        4.4.2 能量释放率分布
        4.4.3 不均匀分布系数
        4.4.4 最大能量释放率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均匀分布特性对DCB试件Ⅰ型断裂韧性的影响
    5.1 经典梁模型的修正
        5.1.1 既有规范的经典梁模型
        5.1.2 修正模型
    5.2 Ⅰ型断裂韧性试验
    5.3 裂纹扩展有限元模型
    5.4 试验结果
        5.4.1 破坏模式
        5.4.2 荷载-位移曲线
        5.4.3 裂纹尖端形状
        5.4.4 裂纹长度
        5.4.5 λ_v与β对R曲线的影响
    5.5 结果与讨论
        5.5.1 荷载-位移曲线
        5.5.2 裂纹尖端形状与λ_v
        5.5.3 不均匀分布系数
    5.6 参数分析
        5.6.1 VIS点处λ_v
        5.6.2 C105点处λ_v
        5.6.3 MAX点处λ_v
        5.6.4 扩展点处λ_v
        5.6.5 λ_v实用计算公式的验证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含曲线形预设裂纹尖端的改进型DCB试件
    6.1 改进型DCB试件
    6.2 形状函数的确定
        6.2.1 优化模型
        6.2.2 一阶优化算法
        6.2.3 形状函数确定
    6.3 Ⅰ型断裂韧性试验
    6.4 试验结果与讨论
        6.4.1 破坏模式
        6.4.2 荷载-位移曲线
        6.4.3 曲线形裂纹尖端
        6.4.4 裂纹长度
        6.4.5 Ⅰ型断裂韧性
    6.5 参数分析
        6.5.1 D_c与a_(0-c)/b的影响
        6.5.2 实用计算公式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钢-GFRP组合连续梁桥胶接界面断裂行为评估
    7.1 工程概况
    7.2 多尺度有限元模型
        7.2.1 关键参数的确定
        7.2.2 多尺度有限元模型验证
    7.3 混合型断裂评判准则
        7.3.1 混合型断裂准则
        7.3.2 混合型断裂准则的验证
    7.4 荷载工况
    7.5 结果与讨论
        7.5.1 最大弯矩工况
        7.5.2 最大剪力工况
        7.5.3 局部荷载工况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CFRP与DC04钢胶接接头力学性能研究与失效行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复合材料胶接特点及应用
        1.2.1 复合材料胶接特点
        1.2.2 胶接在汽车承载结构中的应用
    1.3 单搭接胶接接头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胶接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
    2.1 胶接基本原理
        2.1.1 胶接机理
        2.1.2 胶粘接头基本类型
        2.1.3 胶粘接头受力方式和典型失效模式
        2.1.4 胶接设计的一般原则
    2.2 影响胶接强度的主要因素
        2.2.1 胶粘剂
        2.2.2 外形尺寸
        2.2.3 表面处理
        2.2.4 固化工艺
        2.2.5 接头形式
    2.3 单搭接应力分析解析方法
        2.3.1 弹性力学解析方法
        2.3.2 弹塑性力学解析方法
    2.4 内聚力模型在胶接结构模拟中的应用
        2.4.1 双线性本构模型
        2.4.2 损伤起始准则
        2.4.3 裂纹扩展准则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胶接接头强度试验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实验材料及其力学性能
        3.1.1 金属基板
        3.1.2 碳纤维复合材料基板
        3.1.3 结构胶粘剂
    3.2 单搭接胶接实验方法
        3.2.1 实验方案
        3.2.2 单搭接接头试样制备
        3.2.3 实验测试方法
    3.3 拉伸载荷下单搭接胶接接头力学性能
        3.3.1 拉伸载荷-位移曲线
        3.3.2 接头失效模式
        3.3.3 单搭接接头的刚度
        3.3.4 单搭接接头的强度
    3.4 弯曲载荷下单搭接胶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3.4.1 弯曲载荷-挠度曲线
        3.4.2 胶接边缘的弯矩大小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胶接接头失效行为有限元分析
    4.1 单搭接胶接接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1.1 CFRP基板模型
        4.1.2 DC04基板模型
        4.1.3 胶层模型
    4.2 有限元模型对接头最大载荷和失效位移的预测
    4.3 胶层应力分布
        4.3.1 剥离应力与剪切应力的分布规律
        4.3.2 SLJ30-PT胶层在三个典型时刻的应力状态
        4.3.3 粘接长度对胶层应力分布的影响
    4.4 基板刚度不对称对裂纹产生和扩展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胶瘤在胶接结构中应力分布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胶瘤对应力分布的改善
2 胶瘤几何形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3 胶瘤材料属性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4 结语

(8)胶接接头力学性能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静力学分析
    1. 1 解析求解
    1. 2 接头几何参数对胶接接头强度的影响
    1. 3 应力奇异性对胶接接头强度的影响
    1. 4 温度对胶接接头强度的影响
    1. 5 湿度对胶接接头强度的影响
2 疲劳分析
3 动力学分析
4 结束语

(9)碳纤维层合板胶接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胶接技术的发展现状
        1.3.2 胶接接头应力解析模型的研究现状
        1.3.3 胶接接头有限元仿真模型的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 复合材料胶接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受力分析基础
    2.1 胶接的基本理论
    2.2 胶接接头基本形式
        2.2.1 胶接基本连接形式
        2.2.2 胶接接头的受力形式
        2.2.3 胶接接头的破坏模式
    2.3 碳纤维层合板胶接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2.4 胶接技术亟需解决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3 复合材料单搭接接头的力学建模
    3.1 复合材料层合板单搭接接头胶层应力解析法基础
        3.1.1 复合材料单搭接接头 1 维杆模型理论
        3.1.2 复合材料单搭接接头 1 维梁模型理论和梁板混合解析理论
    3.2 基于复合材料层合板特性的单搭接简化模型
    3.3 本章小结
4 胶接连接的设计原则及参数的选取
    4.1 胶层界面的润湿性
    4.2 胶接界面的处理和工艺
    4.3 胶粘剂选择的原则
    4.4 可降低剥离应力的措施
    4.5 胶层厚度的选择
    4.6 胶接接头的搭接长度
    4.7 胶接接头的工况
5 碳纤维层合板单搭接接头的理论分析
    5.1 估算接头可承受最大拉伸力
    5.2 碳纤维层合板胶层的应力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碳纤维层合板单搭接接头的有限元模拟
    6.1 有限元方法论述
    6.2 有限元软件 ABAQUS 的介绍
        6.2.1 ABAQUS 的优点
        6.2.2 ABAQUS 的单元库
        6.2.3 载荷、约束及连接
        6.2.4 计算分析流程
    6.3 碳纤维层合板单搭接接头数值模型
        6.3.1 内聚力模型
        6.3.2 胶层失效准则
        6.3.3 复合材料碳纤维层合板失效准则
    6.4 碳纤维层合板单搭接接头的有限元模拟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胶接接头湿热环境耐久性试验与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TABLE OF CONTENTS
图目录
表目录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胶接结构力学性能及其环境耐久性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胶接接头设计和工艺参数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1.2.2 胶粘剂环境老化行为研究
        1.2.2.1 吸收环境水分
        1.2.2.2 热膨胀和吸湿膨胀
        1.2.2.3 力学性能加速老化研究
        1.2.3 胶接接头环境耐久性研究
        1.2.3.1 环境温度
        1.2.3.2 高湿和腐蚀环境
        1.2.3.3 表面处理工艺
        1.2.3.4 老化时间
        1.2.3.5 破坏进展监测
        1.2.3.6 接头环境退化行为建模仿真
        1.2.4 胶接接头拉伸破坏过程建模研究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2 考虑汽车服役工况的极限温度环境下胶接接头加速退化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方案设计
        2.2.1 试验设计法
        2.2.2 试验材料选择
        2.2.3 单搭接接头制备工艺
        2.2.4 极限温度加速退化环境的实验室模拟
        2.2.5 准静态拉伸加载试验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 准静态加载试验结果与讨论
        2.3.2 不同温度老化环境下试验力-位移曲线对比
        2.3.3 基于响应面法的影响因素分析
        2.3.3.1 响应面法基本理论
        2.3.3.2 极限温度环境退化后接头力学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2.3.4 胶接接头破坏表面失效样貌研究
        2.3.4.1 宏观目测观测法
        2.3.4.2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微观样貌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内聚力模型的胶接接头循环温度场下的强度退化预测
    3.1 引言
    3.2 试验方案设计
        3.2.1 试验材料选择
        3.2.2 循环温度加速老化环境的实验室模拟
    3.3 基于内聚力模型的单搭接接头建模
        3.3.1 内聚力模型
        3.3.1.1 初始刚度
        3.3.1.2 破坏初始
        3.3.1.3 破坏进展
        3.3.1.4 胶层内聚力参数校准
        3.3.2 单搭接接头拉伸破坏过程二维有限元建模
    3.4 循环温度场下单搭接接头强度退化预测
        3.4.1 接头破坏过程有限元仿真和模型验证
        3.4.2 引入退化参数的接头强度预测
        3.4.3 胶层应力状态分析
        3.4.4 基于响应面法的影响因素分析
        3.4.5 胶层失效表面微观样貌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长期湿-热-力耦合场下的胶层老化行为理论建模和数值模拟
    4.1 引言
    4.2 试验方案设计
        4.2.1 试件制作方法
        4.2.1.1 胶粘剂试件
        4.2.1.2 单搭接接头试件
        4.2.2 湿-热-力耦合老化环境的实验室模拟
        4.2.2.1 胶粘剂试件
        4.2.2.2 单搭接接头试件
    4.3 胶粘剂老化特性建模与参数测定
        4.3.1 胶粘剂老化特性建模
        4.3.1.1 水分吸收
        4.3.1.2 蠕变
        4.3.1.3 热膨胀
        4.3.1.4 吸湿膨胀
        4.3.1.5 应力-应变曲线
        4.3.2 胶粘剂老化参数的试验测定
    4.4 长期湿-热-力耦合场下的单搭接接头退化行为有限元建模
        4.4.1 网格划分与边界条件
        4.4.2 依赖于应力场的水分扩散
        4.4.3 依赖于吸湿量的杨氏模量
        4.4.4 热膨胀与吸湿膨胀
        4.4.5 依赖于吸湿量的时间硬化蠕变
        4.4.6 接头环境退化模型概念框架
        4.4.7 接头退化过程有限元仿真结果分析
        4.4.7.1 胶层水分扩散
        4.4.7.2 胶层应力分布
        4.4.7.3 胶层蠕变行为
    4.5 本章小结
5 胶接接头长期湿-热-力耦合场下的强度退化预测
    5.1 引言
    5.2 试验方案设计
        5.2.1 胶粘剂试件的老化特性试验
        5.2.2 胶接接头试件的退化特性试验
        5.2.3 准静态拉伸破坏试验
    5.3 长期湿-热-力耦合场下的单搭接接头强度退化预测有限元建模
        5.3.1 网格划分与边界条件
        5.3.2 胶层老化行为内聚力建模
        5.3.3 胶层退化的内聚力参数
        5.3.4 胶层累积老化数据的导入
        5.3.5 接头残余强度预测模型概念框架
    5.4 长期湿-热-力耦合场下的接头强度退化预测有限元仿真结果分析
        5.4.1 接头强度退化
        5.4.2 胶层应力和破坏分布
        5.4.3 环境老化后胶层应力和破坏进展过程
        5.4.4 未老化胶层应力和破坏进展过程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摘要
    6.3 本文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响应面法的MATLAB~(?)语言程序实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单搭接接头断续胶层中应力分布的数值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杂应力状态胶接结构失效准则的胶层厚度无关性改进研究[D]. 冯耀. 吉林大学, 2021(01)
  • [2]钢/铝结构胶连接强度影响因素的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D]. 周奥. 湘潭大学, 2020(02)
  • [3]车用结构胶粘接接头强度研究[D]. 邵宇吉. 湖南大学, 2019(07)
  • [4]高温磷酸盐胶黏剂增效改性及其胶接性能研究[D]. 马承坤.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4)
  • [5]GFRP桥面板胶接界面力学性能研究[D]. 蒋正文. 东南大学, 2018(12)
  • [6]CFRP与DC04钢胶接接头力学性能研究与失效行为分析[D]. 郭帅. 湖南大学, 2017(07)
  • [7]胶瘤在胶接结构中应力分布的作用[J]. 徐喻琼. 粘接, 2016(06)
  • [8]胶接接头力学性能研究进展[J]. 王玉奇,何晓聪,曾凯. 机械强度, 2016(02)
  • [9]碳纤维层合板胶接性能研究[D]. 叶斐. 中北大学, 2015(08)
  • [10]胶接接头湿热环境耐久性试验与建模研究[D]. 韩啸. 大连理工大学, 2014(07)

标签:;  ;  ;  ;  ;  

单搭接间断胶层应力分布数值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