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高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检出率

努力提高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检出率

一、努力提高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破案率(论文文献综述)

吴春生,李孝君,吴浩[1](2022)在《基于深度学习的指纹自动识别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学科领域入手,对指纹自动识别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受人工智能技术影响所产生的新变化进行简述。指纹识别技术作为一种计算机应用技术,其发展与计算机科学的新技术密切相关。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技术的发展使指纹识别算法开启了全新的模式。本文将人工智能在指纹领域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并对当前所处的第二阶段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基于深度学习的指纹识别技术使用图像特征而不是传统细节点特征的方式,改变了法庭科学领域对指纹识别的认知。本文重点对深度学习技术在指纹识别方面的应用模式和典型的技术方法进行了论述,给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指纹识别技术方案图,对技术方案中的网络模型设计等重要步骤逐一进行了说明,提出了图像处理、降维等几个需要重点攻坚的技术环节。对现有的可为指纹识别借鉴使用的深度网络模型进行了介绍,如:卷积神经网络、自编码器网络。最后对人工智能指纹识别算法与传统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对比。

陈雨楠[2](2020)在《传统盗抢骗“小案”侦查研究》文中认为传统盗抢骗“小案”作为一种持续高发的案件,长期以来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社会安全感和满意度,不利于社会治安和谐稳定与民生保障。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盗抢骗“小案”依然多发、频发,占全部刑事案件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左右,且犯罪愈加职业化、团伙化、流窜化、产业化。这使得侦查部门常常疲于应对、陷入被动,破案率低迷的瓶颈难以打破。为更好地解决该类案件侦查实践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以近年来公安部督办以及多地侦查部门侦办的传统盗窃、抢夺、诈骗案件为研究案例,剖析该类案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根据实地调研情况,梳理案件侦办过程中的困境与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出该类案件的侦查模式、预警与打击对策等。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研究背景,进行了文献综述,阐述了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小案”及传统盗抢骗“小案”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当前传统盗抢骗“小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从主体、行为和客体三个层面描述了该类案件的发展趋势。第四部分总结分析了当前该类案件侦查面临的困境。为切实解决困境,第五部分详细阐述了侦查对策。该类案件的侦查应坚持数据驱动型侦查模式,建立刑侦主导、多警种联动的合成作战机制,通过预警模型主动发现犯罪线索,实现高危人员的精准预警。在案件发生后,侦查人员应围绕“犯罪现场”把握研判重点,同步进行犯罪现场勘查、视频侦查、网上研判工作与信息化、智能化的案件串并工作,充分发挥合成作战机制的功能,对串并后的系列案件进行规模化打击。此外,还应重视控赃、追赃工作,创新传统阵地控制方法,加大网上控赃与寄递物流渠道的控赃力度,畅通赃物返还渠道,及时为人民群众挽回财物损失。

师晶晶[3](2020)在《入室盗窃犯罪案件侦查对策研究 ——以河南省兰考县为重点的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各个方面的高速发展和深刻变革,入室盗窃犯罪案件也呈现了一些新特点,例如,地域性特征明显,在某些地区发案率依旧较高,但破案率较低;案件侦破后财物返还不理想,受害者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保护;高发区域明显向农村转移等。整体上,相较于电信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扫黑除恶等案件,在涉众性、涉案金额、危害性以及社会各界关注度等方面,入室盗窃犯罪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典型的“小案”。但是,“小案”不小,关系民心,提高“小案”破案率和财物返还率是落实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决策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论文以河南省兰考县近五年入室盗窃犯罪案件为研究对象,对入室盗窃犯罪案件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并从侦查机制、侦查方法以及加强防控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期望能为入室盗窃犯罪案件的侦查和防控提供借鉴。论文内容分为四章,具体如下:第一章是绪论。本章阐述了所选题目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综述了当前入室盗窃犯罪案件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入室盗窃犯罪案件的现状,以兰考县近五年为重点的分析。在本章中,先对入室盗窃犯罪案件进行了界定,再通过对兰考近五年入室盗窃犯罪的数据统计,总结其特点,最后分析了入室盗窃犯罪案件多发的原因。第三章是当前入室盗窃犯罪案件侦查中的不足。本章主要从侦查机制有待优化、侦查技术水平较低、审讯能力不足、证据收集不全面、对特种行业管控较弱、对重点人员管控不到位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是提升入室盗窃犯罪案件侦查效果的主要对策。具体包括以审判为中心全面收集证据、完善合成侦查机制、提高侦查技术水平、提升讯问能力、建立追赃考核机制、加强阵地控制、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管控、提高入室盗窃防范能力。

刘伟[4](2020)在《基于聚类算法的侵财犯罪嫌疑人刻画系统设计及实现》文中认为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信息化解决方案日益成为各个行业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公安机关在日常案件侦办中面临着侵财犯罪的频发高发情况,同时这些案件侦办过程中各个侦办程序都消耗了大量的警力,这与新型警务发展的初衷背道而驰,为了投入更少警力更快更准地侦破案件抓获嫌疑人,各公安部门亟需研发一套高效快速侦破侵财案件的信息化系统。侵财嫌疑人刻画系统需要达到以下两种作用:一是对侵财案件嫌疑人进行刻画,二是要对重点人员做预警。首先,针对目前侵财类案件侦破的技术手段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侵财犯罪嫌疑人刻画系统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建立了某市侵财犯罪人员信息刻画信息系统,为下一步进行侵财犯罪嫌疑人数据的统计分析打下基础。其次,对某市近8年侵财犯罪案件进行了分析,运用K-means聚类算法对侵财犯罪嫌疑人特征点进行聚类分析,对盗窃、抢夺、抢劫和诈骗这四类典型侵财犯罪的特征点进行数据挖掘,归纳出对应案件犯罪嫌疑人的特征点。提出了一种Profile-K-means侵财犯罪嫌疑人画像算法,给出了算法实现及布署方法,为构建此类侵财犯罪嫌疑人刻画系统提供了特征参考模型。再次,在对侵财犯罪新发案件嫌疑人刻画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JSP编程语言和SQL Server数据库软件为某市公安系统构建了一套侵财犯罪嫌疑人刻画系统。设计了案件侦查、人员查询、在研判案件信息载入、犯罪嫌疑人查询、涉案特征标注等主要功能,搭建犯罪嫌疑人可视化建模工具,通过机器学习技术达到对侵财犯罪嫌疑人进行刻画的目标,对于新发侵财类案件可以给办案人员提供可疑度较高的人员信息,根据可疑度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办案人员只需按照排行表对可疑人员进行分析研判,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警力的投入,另一方面对前科重点人员进行预警,对重点人员周围发生的案件进行预警,便于办案人员对重点人员活动的掌握进而更好的提高打击多发性侵财案件的效率。通过利用近8年的历史案件数据对该系统进行了测试,验证了所研究的侵财犯罪嫌疑人刻画系统的可行性。

闫铁鑫[5](2020)在《命案积案侦查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命案是指以暴力方法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刑事案件,可能触犯故意杀人罪、爆炸罪、绑架罪等多种刑法规定的罪名。作为性质最恶劣的犯罪类型之一,它不仅侵犯了公民的生命权利,还破坏了司法权威,更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命案积案是经过较长时间侦查而未被侦破的命案。这类案件往往具备痕迹物证少、证人证言不充分、排查条件模糊、侦查方向和侦查范围不确定等特点,给侦查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也是当前侦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侦破命案积案,公安机关必须完善侦查机制、强化取证工作、加强科技应用。本文从命案积案的概念出发,对命案积案的危害、理论现状、成因等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出命案积案侦查工作现阶段所面临的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命案积案侦查对策。本文除去引言及结论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述部分,主要界定了命案积案的概念,阐述了命案积案造成的危害后果,介绍了命案积案侦查理论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过去命案积案的形成原因。本文认为命案积案的形成原因主要包含犯罪和侦查两个方面。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现今命案积案侦查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分别从命案积案“重启”阻力大、命案积案证据薄弱、刑事科学技术有限三个方面展开陈述。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针对现今命案积案侦查工作难点的侦查突破对策,包括完善命案积案侦查机制、强化命案积案侦查取证工作、提高刑事科学技术应用水平。

吕铮[6](2019)在《无所遁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与怪物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怪物。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尼采1.瞎猫冬至之前,海城迎来了几场雨,稠稠密密的夹着冰碴,和经久不散的雾霾裹在一起,像个巨大的罩子一样笼罩在城市上空。天气很冷,街上几乎看不到人,反倒显得医院检查室里格外温暖。黎勇躺在检查床上,大睁着眼睛盯着手电筒,耳畔响起雨打玻璃的声音。"这里模糊吗?这里。"女医生戴着口罩,眉

韩卫明[7](2019)在《基于指纹识别的文印管理系统身份认证研究》文中提出集成复印、打印、扫描、传真等功能于一身的多功能复合机MFP,是人们使用最多的办公设备之一,无纸化办公的趋势及数据管理、费用分摊等的需要,又使得文印管理系统的应用越来越为广泛,其中普遍地使用了IC卡片作为用户身份认证的凭证。而基于指纹识别技术的身份认证方式,由于其唯一性、稳定性、实用性、安全性等优点,也广泛地应用于手机、电脑、锁具等各类设备,及门禁、考勤、支付等各种场合。本文的主要任务是基于指纹识别实现对东芝文印管理系统用户的身份认证。首先,研究了目前市面上应用较多的东芝ID Gate文印管理系统,重点了解其IC卡身份验证的实现方式。然后再深入了解指纹识别的理论基础,对比了常见的三种指纹图像输入方式,从图像分割、增强、二值化、细化几个步骤来实现图像的预处理,通过利用3*3的提取模板的方式达成指纹特征提取,再经过两次匹配获得指纹识别的结果,并给出了指纹识别系统的三个重要性能指标。在上述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指纹模块FPM10A,再配合单片机AT89S52、LCD1602液晶显示模块、USB接口等构建了指纹识别系统。最后,将设计出的指纹识别系统应用在东芝ID Gate文印输出管理系统上,分别测试了MFP本地验证和windows域验证两种方式,经测试指纹式身份验证无误,各项功能均可正常使用。本设计使用了指纹识别的方式取代文印管理系统中原有的刷卡方式,用与身俱有的指纹取代卡片介质,获得更好的便利性,在不采用IC卡来管理员工又实施了文印管理系统的用户群体中有较好的适用性。

袁颖[8](2018)在《基于非特征点的指纹自动识别方法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解决传统经典指纹自动识别方法面临的查重速度慢效率不断衰减的问题。使用基于纹理识别的技术和深度学习的方法,结合先进的描述符将指纹作为图像进行识别,识别指纹的局部或者全局纹理信息和指纹三级特征信息。根据所查阅的相关文献显示,基于纹理的指纹识别可以提取更多丰富的指纹信息,并且降低人工标注细节特征点环节的误差,使得对过去难以识别的特征点较少的残缺指纹的识别成为可能。使用纹理识别和深度学习方法相结合的指纹识别技术精度高、速度快,与其他系统的耦合性高,应用前景广阔。

袁颖[9](2018)在《指纹三级特征识别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有的基于指纹细节点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中,还有大量的指纹特征信息未被利用,随着目前指纹库数量的大幅增长,传统比对逐渐无法满足现有指纹比对的需要,限制了我国刑事案件的破案率和办案效率。指纹的三级特征是指一些先天脊结构,完整脊线的走向形态,汗孔形状相关位置等信息。不少研究者从指纹学、统计学、遗传学角度对指纹三级特征的识别价值进行了研究,汗孔特征的稳定性和复现性使汗孔的识别成为目前指纹三级特征识别的研究重点,指纹三级特征的识别主要是集中在对汗孔的识别,而汗孔的匹配识别主要采用了两种方式:一种是将指纹的一、二级特征和汗孔特征相结合,进行分级匹配;另一种是进行汗孔单独匹配的方法,将汗孔按照脊线进行划分,之后进行基于脊线的汗孔匹配,这两种汗孔匹配方法都获得了比较高的准确率。

李峰风[10](2017)在《异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交换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案件指纹是揭露犯罪和认定犯罪的重要物证。加强案件指纹信息的管理和使用,对于提高刑事案件破案率具有重要作用。案件指纹主要分散于各地公安机关的刑侦部门,指纹查询比对工作只能在较小的局部范围内进行,而且自动指纹识别系统(Automatic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System,AFIS)类型不统一,数据不能共享和互用,严重地制约了案件指纹信息作用发挥,影响案件的侦破。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1)在异构联网查询和管理的方法研究方面,提出异构AFIS系统的互联互查核心方法,围绕基于间接查询技术和直接查询技术两种方式进行研究,在满足公安行业标准的前提下,基于两种查询技术实现各异构AFIS系统之间实时、异步发起查询请求,并满足异构AFIS系统之间数据互操作的能力。(2)根据全国指纹信息化现状,采用SOA架构设计全国部、省两级异构AFIS系统交换共享平台,解决不同AFIS系统的互联互查、指纹与其他信息的共享。本文设计和实现的异构AFIS系统交换共享平台已经在全国省级及以上上公安机关投入使用,并已实现关键全国性刑事案件的侦破。平台的运转能够满足公安实战业务流程闭环化要求、数据本地化要求、业务状态事务性要求、业务数据传输自动化要求、指纹数据标准化要求、业务业绩透明化要求以及平台兼容性、扩展和安全性等要求,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

二、努力提高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破案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努力提高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破案率(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深度学习的指纹自动识别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AFIS的技术发展
    1.1 基于模式识别技术的指纹特征识别算法
    1.2 基于Web技术的指纹信息系统
    1.3 基于高性能计算的指纹比对
2 人工智能技术
3 深度学习技术在指纹领域的应用
    3.1 指纹图像特征向量的构建
    3.2 基于深度学习的指纹识别基本技术方案
    3.3 关键技术
    3.4 常用的基本网络模型示例
        3.4.1 卷积神经网络
        3.4.2 自编码器
        3.4.3 卷积自编码器
4 AFIS性能测试及比较
    4.1 某人工智能算法的性能测试
        4.1.1 正查测试
        4.1.2 查重测试
    4.2 性能对照
5 展望

(2)传统盗抢骗“小案”侦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案例分析法
        1.3.3 调查访问法
2 传统盗抢骗“小案”的概念界定与现状分析
    2.1 概念的界定
        2.1.1 “小案”的概念
        2.1.2 传统盗抢骗“小案”的概念
    2.2 传统盗抢骗“小案”现状分析
3 传统盗抢骗“小案”的新趋势
    3.1 主体层面
        3.1.1 犯罪人员职业化趋势显着
        3.1.2 犯罪团伙地域性特征突出
    3.2 行为层面
        3.2.1 跨区域、流窜作案常态化
        3.2.2 犯罪手段迭代更新速度快
        3.2.3 犯罪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3.2.4 销赃方式、渠道转型升级
    3.3 客体层面
        3.3.1 被盗抢财物形式呈多样化
        3.3.2 诈骗目标的选择有针对性
4 传统盗抢骗“小案”的侦查困境
    4.1 现有的侦查资源难以应对“小案”的高发态势
    4.2 传统的“小案”侦查模式难以跟进犯罪新趋势
    4.3 犯罪现场勘查不规范导致“小案”证据收集难
    4.4 串并范围小、方式落后导致“小案”串并率低
    4.5 赃物控制薄弱导致“小案”涉案财物追回不力
5 传统盗抢骗“小案”的侦查对策
    5.1 转变侦查模式,创新侦查机制
        5.1.1 坚持数据驱动型侦查模式
        5.1.2 建立刑侦主导的合成作战机制
    5.2 搭建高危人员预警平台,主动发现犯罪线索
        5.2.1 拓展数据来源,建立高危人员“全息档案”
        5.2.2 构建传统盗抢骗高危人员预警模型
        5.2.3 通过模型嵌入实现高危人员精准预警
    5.3 围绕“犯罪现场”把握研判重点,线上线下同步取证
        5.3.1 规范现场勘验、检查工作,提高痕迹、物证比重率
        5.3.2 全面采集现场视频信息,挖掘视频价值
        5.3.3 充分运用合成作战平台,提升网上研判水平
    5.4 推进案件串并智能化,实施规模化打击
        5.4.1 夯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扩大串并范围
        5.4.2 采用智能化串并方法,提高并案侦查效益
        5.4.3 形成跨区域协同作战的整体打击模式
    5.5 强化信息化控赃工作,及时追赃挽损
        5.5.1 创新传统阵地控制方法,加大网上控赃力度
        5.5.2 搭建寄递大数据平台,加强物流销赃渠道监管
        5.5.3 开通物品信息自助录入通道,畅通赃物返还渠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3)入室盗窃犯罪案件侦查对策研究 ——以河南省兰考县为重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入室盗窃犯罪案件的现状——以兰考县近五年为重点的分析
    2.1 入室盗窃犯罪案件的界定
    2.2 入室盗窃犯罪案件的特点
        2.2.1 案件数量较大
        2.2.2 高发区域向农村转移
        2.2.3 发案时间段多样化
        2.2.4 侵入方式以从门侵入为主
        2.2.5 作案目标以现金、首饰为主
        2.2.6 破案率和财产返还数较低
        2.2.7 嫌疑人基本情况分析
        2.2.8 入室盗窃转化为抢劫的案件少
    2.3 入室盗窃犯罪案件多发的原因分析
        2.3.1 犯罪技术含量低且获利较多
        2.3.2 被害人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有限
        2.3.3 公安机关打击力度较弱
        2.3.4 农村治安防控力量相对不足
3 当前入室盗窃犯罪案件侦查中的不足——以兰考县公安局为例
    3.1 侦查机制有待优化
        3.1.1 合成侦查模式不成熟
        3.1.2 跨区域侦查协作不顺畅
    3.2 侦查技术水平较低
        3.2.1 视频图像侦查水平较低
        3.2.2 现场勘查效果不佳
    3.3 审讯能力不足,证据收集不全面
    3.4 对特种行业的管控较弱
    3.5 对重点人员管控不到位
4 提升入室盗窃犯罪案件侦查效果的主要对策
    4.1 以审判为中心全面收集证据
    4.2 完善合成侦查机制
        4.2.1 大数据背景下的合成侦查机制
        4.2.2 推进大数据资源整合提升情报获取能力
        4.2.3 加强同周边地区侦查协作机制的建立
    4.3 提高侦查技术水平
        4.3.1 提高图侦水平
        4.3.2 提高现场勘查水平
    4.4 提升讯问取证能力
        4.4.1 加强讯问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程度
        4.4.2 充分运用大数据搜集信息,为讯问做好准备
        4.4.3 充分运用供述激励机制
    4.5 建立追赃返还考核机制
    4.6 结合本地入室盗窃规律,加强阵地控制
        4.6.1 加强对“住”的阵地控制
        4.6.2 加强对“销”的阵地控制
        4.6.3 加强对“乐”的阵地控制
    4.7 加强对入室盗窃高危人群的管控
        4.7.1 明确入室盗窃犯罪高危人群的范围
        4.7.2 利用大情报技术和属地管辖方法加强管控
    4.8 提高入室盗窃犯罪的防范能力
        4.8.1 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巡逻计划
        4.8.2 整合群众防控力量
        4.8.3 有针对性得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宣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聚类算法的侵财犯罪嫌疑人刻画系统设计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侵财犯罪嫌疑人刻画对案件侦破的意义和作用
        1.2.1 侵财犯罪嫌疑人刻画对案件侦破的意义
        1.2.2 侵财犯罪嫌疑人刻画对案件侦破的作用
    1.3 侵财犯罪嫌疑人刻画系统发展
        1.3.1 国外侵财犯罪嫌疑人刻画系统的发展
        1.3.2 国内侵财犯罪嫌疑人刻画系统的发展
    1.4 本文主体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某市侵财犯罪嫌疑人刻画系统现状分析
    2.1 侵财犯罪总体情况及犯罪特点
        2.1.1 某市近8年侵财犯罪案件立案及侦破情况
        2.1.2 某市近8年侵财犯罪案件立案及侦破情况
        2.1.3 身份证信息唯一性的刻画依据
    2.2 某市侵财犯罪嫌疑人刻画系统研究进展
        2.2.1 信息化技术对犯罪嫌疑人刻画系统的推动作用
        2.2.2 侵财犯罪嫌疑人刻画系统亟待解决问题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K-means算法的侵财犯罪嫌疑人画像
    3.1 侵财犯罪嫌疑人特征点分析
    3.2 侵财犯罪嫌疑人特征点选取
    3.3 Profile-K-means算法思想说明
    3.4 Profile-K-means侵财犯罪嫌疑人画像算法
        3.4.1 特征点数据预处理
        3.4.2 Profile-K-means算法流程
        3.4.3 Profile-K-means算法描述
        3.4.4 Profile-K-means算法实验评估
    3.5 Profile-K-means算法实现及布署
        3.5.1 特征向量建立
        3.5.2 Profile-K-means算法布署
        3.5.3 核心代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侵财犯罪嫌疑人刻画系统设计及实现
    4.1 系统需求分析
    4.2 总体设计
        4.2.1 设计思想
        4.2.2 总体设计原则
    4.3 侵财犯罪嫌疑人刻画软件系统
        4.3.1 系统环境介绍
        4.3.2 系统开发平台工具软件
        4.3.3 系统主要代码
        4.3.4 系统主要菜单
    4.4 系统数据库结构设计
    4.5 侵财犯罪嫌疑人刻画系统测试
        4.5.1 基于近8年已侦破案件信息的系统测试及完善
        4.5.2 近8年已侦破案件抓获人员信息的系统测试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5)命案积案侦查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概述
    1.1 命案积案的概念
        1.1.1 命案的概念
        1.1.2 积案的概念
        1.1.3 命案积案的概念
        1.1.3.1 命案积案与疑难案件的关系
        1.1.3.2 命案积案与冷案的关系
    1.2 命案积案的危害
        1.2.1 侵犯个人权益
        1.2.2 破坏社会秩序
        1.2.3 危害司法权威
    1.3 命案积案侦查的理论现状
        1.3.1 对命案积案形成原因的理论研究
        1.3.2 对命案积案侦查对策的理论研究
2 命案积案的成因分析
    2.1 犯罪方面的原因
        2.1.1 因果关系复杂
        2.1.2 犯罪手段隐蔽
        2.1.3 偶然因素介入
        2.1.3.1 自然环境方面因素
        2.1.3.2 非故意人为因素
    2.2 侦查方面的原因
        2.2.1 现场勘查中的问题
        2.2.2 案情分析中的问题
        2.2.3 侦查措施中的问题
        2.2.4 侦查协作中的问题
        2.2.5 刑事技术中的问题
3 命案积案的侦查难点
    3.1 命案积案侦查“重启”阻力大
        3.1.1 考核指标的引导有偏差
        3.1.2 侦查资源投入非常巨大
    3.2 命案积案证据薄弱
        3.2.1 犯罪现场灭失
        3.2.2 证据数量不足
        3.2.3 证据存在瑕疵
    3.3 刑事科学技术有限
        3.3.1 刑事技术人员专业素质的问题
        3.3.2 刑事科学技术的制度与规范问题
        3.3.3 对刑事科学技术的投入问题
4 命案积案的侦查对策
    4.1 完善命案积案侦查机制
        4.1.1 建立命案积案定期审查机制
        4.1.2 健全命案积案指挥决策机制
        4.1.3 完善命案积案专家会诊机制
    4.2 强化命案积案侦查取证工作
        4.2.1 重新组织勘查现场
        4.2.2 规范证据保存和管理
        4.2.3 深化应用刑事技术
        4.2.4 综合采取侦查措施
    4.3 提高刑事科学技术应用水平
        4.3.1 提高指纹比对效率,确定犯罪行为人身份
        4.3.2 运用Y-STR DNA技术,缩小侦查范围
        4.3.3 发展声纹技术,拓展线索和证据
        4.3.4 借助人脸识别技术,追查犯罪行为人踪迹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6)无所遁形(论文提纲范文)

1. 瞎猫
2. 疯魔
3. 城市博览会
4. 银行抢劫案
5. 老炮儿
6. 组队
7. 地下停车库
8. 谈判
9. 时间空间逻辑
1 0. 识别眼镜
1 1. 外援
1 2. 设局
1 3. 鹰眼
1 4. 动作识别
1 5. 名捕
16.九转十八弯
17.合作
18.师徒
19.别墅盗窃案
20.人皮面具
21.线索
22.暗影人
23.捕影者
24.小A
25.移交
26.专家
27.事故
28.猫与老鼠
29.飞鸟
30.收网
31.完败
32.旧案
33.重装上阵
34.指纹
35.点线面
36.后门
37.视频忽略
38.诱饵
39.天网
40.陷阱
41.直播
42.无所遁形

(7)基于指纹识别的文印管理系统身份认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文印管理系统简介
    1.3 身份认证技术概述
        1.3.1 身份认证技术的现状
        1.3.2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东芝ID Gate文印输出管理系统
    2.1 东芝ID Gate解决方案介绍
    2.2 身份认证信息获取
        2.2.1 卡片的分类
        2.2.2 MIFARE IC卡
        2.2.3 读卡器介绍
    2.3 身份验证方式
第三章 指纹识别技术
    3.1 指纹识别简介
        3.1.1 优越性概述
        3.1.2 发展和现状
    3.2 指纹识别的理论基础
    3.3 指纹识别技术
        3.3.1 指纹图像输入
        3.3.2 指纹图像预处理
        3.3.3 特征提取
        3.3.4 指纹识别
    3.4 指纹识别系统的性能指标
第四章 指纹识别系统的设计
    4.1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4.2 相关器件介绍
        4.2.1 AT89S52 的结构与特点
        4.2.2 指纹识别模块FPM10A
        4.2.3 LCD1602 液晶显示模块
    4.3 硬件电路设计
        4.3.1 最小系统电路
        4.3.2 功能按键电路
        4.3.3 液晶显示驱动电路
        4.3.4 USB接口电路
    4.4 主要操作的编程
        4.4.1 录入新指纹
        4.4.2 搜索指纹
        4.4.3 删除指纹
第五章 指纹识别在东芝文印管理中的应用
    5.1 输出设备的设置
    5.2 用户验证的配置
        5.2.1 MFP本地验证
        5.2.2 Windows域验证
    5.3 测试结果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非特征点的指纹自动识别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国内外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概述
3 指纹无特征区域定义
4 指纹无特征区识别的必要性
5 基于非特征点的指纹识别算法
6 困难与展望

(9)指纹三级特征识别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指纹三级特征的定义
2 国内外三级特征识别研究
3 总结

(10)异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交换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本课题的研究进展
        1.2.1 国际AFIS系统研究现状
        1.2.2 国内AFIS系统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平台相关技术研究
    2.1 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
        2.1.1 SOA体系架构
        2.1.2 服务设计与开发
        2.1.3 服务集成与管理
    2.2 异构数据交换技术
        2.2.1 Web Service交换
        2.2.2 FMQ交换
    2.3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相关标准
        2.3.1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标准介绍
        2.3.2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标准组成
        2.3.3 异构AFIS系统交换相关技术标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平台需求分析与总体架构
    3.1 异构AFIS系统交换共享平台的需求分析
        3.1.1 功能需求分析
        3.1.2 非功能需求分析
    3.2 异构AFIS系统交换共享平台的总体设计
        3.2.1 设计原则
        3.2.2 平台体系结构设计
        3.2.3 平台逻辑架构设计
        3.2.4 平台技术架构设计
        3.2.5 数据交换共享设计
        3.2.6 安全访问集成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平台关键模块的实现
    4.1 平台服务功能实现
        4.1.1 平台业务服务组件实现
        4.1.2 平台业务服务流程实现
    4.2 平台接口实现
        4.2.1 接口总体实现
        4.2.2 接口约束
        4.2.3 内部接口实现(部向省提供接口)
        4.2.4 内部接口实现(省向部提供接口)
        4.2.5 外部接口实现(部级平台)
        4.2.6 外部接口实现(省级平台)
    4.3 平台数据库构建
        4.3.1 平台数据库总体逻辑构建
        4.3.2 平台核心业务数据库构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平台的测试与使用
    5.1 平台测试环境
    5.2 平台测试内容与结论
        5.2.1 功能测试
        5.2.2 性能测试
        5.2.3 测试结论
    5.3 平台使用情况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录

四、努力提高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破案率(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深度学习的指纹自动识别技术[J]. 吴春生,李孝君,吴浩. 刑事技术, 2022
  • [2]传统盗抢骗“小案”侦查研究[D]. 陈雨楠.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3]入室盗窃犯罪案件侦查对策研究 ——以河南省兰考县为重点的研究[D]. 师晶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4]基于聚类算法的侵财犯罪嫌疑人刻画系统设计及实现[D]. 刘伟. 燕山大学, 2020(01)
  • [5]命案积案侦查对策研究[D]. 闫铁鑫.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6]无所遁形[J]. 吕铮.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9(04)
  • [7]基于指纹识别的文印管理系统身份认证研究[D]. 韩卫明.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8]基于非特征点的指纹自动识别方法研究进展[J]. 袁颖.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18(06)
  • [9]指纹三级特征识别研究进展[J]. 袁颖. 自动化应用, 2018(07)
  • [10]异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交换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李峰风.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2017(04)

标签:;  ;  ;  ;  ;  

努力提高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检出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