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ISO14001标准是企业的机遇和挑战

实施ISO14001标准是企业的机遇和挑战

一、实施ISO14001标准是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文文献综述)

王宇菲[1](2021)在《企业环境责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峰会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资助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表明未来几十年,大幅度降低碳强度将成为中国的核心目标,这种气候雄心对于中国实现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价值。企业作为全面绿色转型在生态环境领域的主要载体,是吹响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的冲锋号,其核心在于通过采取有效应对环境变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积极降低气候环境风险,进而保护维系生产力发展的生态环境根基。在以往的研究中,虽然学者们已经就企业的环境管理对策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认知。例如,在环境方面的投资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对于企业以及所处环境来说,积极主动的环境行为通常会比被动消极的环境行为带来更多的正面影响等。但现如今,随着国家和社会公众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不断增强,以及在动态竞争市场中经营和获利结构的不断转变,在环境方面的投入早就不是以牺牲经济利益为代价,反而可能会为企业在经济方面带来很大的竞争优势。不仅如此,在实施环境战略的过程中,企业也没有必要一味的寻找更加积极的环境策略来应对环境问题,考虑到中国的组织情境以及中国制造业企业发展现状,寻找合适的战略类型才是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平衡企业的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找到适合企业的环境治理发展路径成为了学界和业界在未来一段时间需要共同思考的话题。纵观现有关于生态环境在战略管理领域的学术研究,可以发现,现有研究已经对企业环境责任的驱动因素以及一些结果因素进行了理论推演和实证检验,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首先,现有研究探讨了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绩效尤其是企业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试图探究企业为什么要承担环境责任以及企业环境责任究竟能否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但忽略了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并不是在某一个时间节点产生的战略决策,其作用效果也并不是仅仅是体现在企业某一年度或某几个年度的绩效水平上,忽视了企业环境责任在企业内部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其次,学界对于企业环境战略和绿色创新的研究已经较为丰富,对于二者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均进行了较为丰富的验证,但是很少有研究将二者进行维度划分,并就不同维度之间的影响系数进行比较。事实上,无论是企业环境战略还是绿色创新都是多元化的概念,概念本身的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将其作为单一变量进行研究和验证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以偏概全的问题,没有办法彻底厘清企业环境战略和绿色创新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后,现有研究在结果变量的选择上都比较偏向于企业绩效,比较少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进行测量。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侧重于企业通过生产和运营想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很难对其进行量化。因此,本研究选择了企业可持续性这一变量来衡量企业在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企业可持续性这一概念更加侧重于企业为了达成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所做出的全部努力,是量化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此外,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制造业企业来说,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治理将是伴随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的一个重要话题,企业想要在长期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就必须要提升自身的可持续性。环境治理也并不是依存于个别政策或者是个别战略决策而单独形成的企业工作任务,而应该是企业核心工作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弥补前文阐述的研究不足,本研究以自然资源基础观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企业环境责任—企业环境战略—绿色创新—企业可持续性”的基本理论框架,并在理论框架中引入了利益相关者整合作为调节变量。此外,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企业战略管理领域的应用,解决企业在环境治理过程当中普遍存在的认知偏见和实践矛盾,本研究将悖论理论应用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当中。在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悖论观点中明确表明,不同的可持续性目标之间存在紧张关系,这些目标虽然看似相互冲突,但也相互依存。通过接受和认知这种紧张关系,悖论视角使决策者能够同时实现相互竞争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悖论的观点为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卓越贡献创造了余地,因为它把环境和社会问题本身视为企业目的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手段。在将悖论理论的三个悖论基本范式,归属悖论,学习悖论和绩效悖论应用到企业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当中后,本研究提出了三个企业在环境领域面临的悖论,第一,企业在选择忠于股东经济利益和承担社会及环境责任之间存在目标决策悖论。企业需要在追求经济效益和承担社会及环境责任之间进行平衡和取舍;第二,企业在选择稳固型变革和对整个产业结构和经营理念进行更新升级之间存在成本决策悖论。企业需要在追求稳定变革,应对环境变化和积极进行全面变革之间进行平衡和取舍;第三,企业在可持续性的三个维度重要性之间存在选择决策悖论。在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三个维度当中,企业不一定要无条件将经济可持续性放在核心的地位,社会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同样是值得企业追求的重要指标,且三者之间并不一定是相互抑制的关系。本研究以主要来自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东北地区的200多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企业环境责任对企业可持续性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企业环境战略和绿色创新能够分别在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可持续性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以及共同在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可持续性之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第二,在对各个维度的主效应和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时,研究发现,企业环境责任对社会可持续性的影响并不显着,并且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过程创新在企业环境责任与社会可持续性之间的中介效应也不显着,这也导致反应型环境战略和绿色产品创新及绿色过程创新在企业环境责任与社会可持续性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着。除此之外,企业环境责任对经济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能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反应型环境战略,前瞻型环境战略和绿色过程创新在企业环境责任与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之间的中介效应均被证实,以及绿色产品创新在企业环境责任与经济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之间仍然能够起到显着的中介作用。在对链式中介作用进行检验时,除了反应型环境战略与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过程创新在企业环境责任与社会可持续性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不成立之外,其他变量维度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均被证实是正向显着的;第三,在对不同维度中介变量的中介系数进行分析时,研究发现在企业环境责任与经济可持续之间的中介关系中,反应型环境战略比前瞻型环境战略的中介效应影响系数更大,绿色产品创新比绿色过程创新的中介效应影响系数更大;在企业环境责任与社会可持续性的中介关系中,前瞻型环境战略比反应型环境战略的中介效应影响系数更大;在企业环境责任与环境可持续性的中介关系中,前瞻型环境战略比反应型环境战略的中介效应影响系数更大,绿色过程创新比绿色产品创新的中介效应影响系数更大;第四,在对调节效应进行分析时,本研究得出结论利益相关者整合能够在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可持续性,以及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环境战略之间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且各个维度的正向调节作用均被验证是成立的;最后,企业可持续性三个维度,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之间的影响系数均为正,表明三个维度之间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综上所述,本文一方面以自然资源基础观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由企业环境责任、企业环境战略、绿色创新、企业可持续性和利益相关者整合为主体的基本理论框架,并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悖论理论引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领域当中,在悖论理论的基本悖论范式基础上,总结了现今环境管理领域最值得关注的三个悖论,对基本理论框架中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形式进行了进一步展开;另一方面,本研究将变量进行了维度划分,不仅对各个维度的单独影响进行了分析,还对不同变量维度影响系数进行了对比,为企业寻找针对环境问题的最优路径提供了思路。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拓宽了有关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可持续性的研究领域,对于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同时对管理者在面对环境问题时的思维模式转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帮助企业更加全面且辩证地认识企业应该怎样实现自身的“绿色化”。

李琦[2](2020)在《L公司绿色供应管理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问题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各个企业都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来保护环境免受污染,绿色产品已经扩展到各个行业,尤其是制造行业,制造行业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也给环境造成了影响。由于国家政府对环境重视,企业也被迫更多的开始积极实施关于绿色环保的实践活动,一方面满足监管的要求,另一方面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但是因为绿色供应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多数企业还没有能够更好地实现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并将其科学地应用到企业当中,与真正的绿色供应管理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资源与能力的角度出发,单个企业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源在产品的生命周期内实现产品的绿色化,因此需要与供应链利益相关者的供应商进行细化管理。本文运用理论和实践企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试图解决在绿色供应管理中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绿色供应管理中的问题,以帮助企业整合供应链上供应商来实现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实现整个供应过程的绿色化,提高企业的声誉。本文通过阅读国内外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管理、绿色协同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系统化梳理,了解了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管理的研究现状以及绿色供应管理的实践活动。本文在对理论的研究的基础上,对L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对L公司的绿色供应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出L公司在绿色供应管理的关键问题主要有:绿色供应商的选择指标体系不合理、绿色监管不到位,绿色协同水平低等。针对L公司在绿色供应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构建绿色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全方位绿色监管机制构建、绿色协同机制构建等方案。最后文章从思想、资源、行动等三方面为绿色供应管理成功实施提供了保障措施,以此保证L公司绿色供应管理的成功实施。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其他的制造行业的或非制造行业的绿色供应管理及相关领域提供思路,并最终为绿色供应管理研究提供有利的借鉴。

吕雪霖[3](2020)在《合法性视角下国际认证组织的跨国扩散 ——基于AACSB和JCI的双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国内各行业各组织参与国际认证的现象日益增多。国际认证组织促进了全球行业标准的提升,在知识的跨国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合法性视角研究国际认证组织在东道国的扩散过程,分析了国际认证组织在跨国扩散中面临的合法性挑战,并着重分析了合法性战略选择及其过程机制。通过国际商学院协会(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简称AACSB)和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简称JCI)两大国际认证组织分别在中国教育和医疗领域发展的双案例对比研究,本文发现国际认证组织合法性战略选择是由外部宏观环境和组织自身特征共同决定的。外部环境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发展态势、面临的限制以及可能的战略空间,而国际认证组织在发源地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组织印记影响国际认证组织对环境的解读和战略选择。国际认证组织在东道国的发展和扩散是一个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的过程,本研究发现政府合法性和市场合法性对国际认证组织在东道国的扩散发展有重要影响。市场合法性是行业内组织参与认证的关键动力,并影响了政府合法性的获得。此外,本文发现在国际认证组织扩散的过程中,不仅采纳认证的组织数量对扩散发展有重要影响,采纳认证的组织性质和采纳顺序也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基于合法性视角通过探索国际认证组织在东道国的跨国扩散过程,丰富了合法性理论和扩散理论的研究,同时,本研究对于企业跨国扩散以及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具有实践上的启发意义。

朱小勇[4](2020)在《制造企业精益绿色制造系统集成效应及协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制造企业逐渐意识到环境管理对于保持竞争优势的战略意义,如何在保证生产过程环保的同时又不损害其盈利能力,是目前制造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已有研究和实践表明精益制造和绿色制造能对企业的经济、环境效益产生积极影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然而,现有文献和实践案例对这两种手段的分歧和趋同研究较少,难以界定影响程度,形成协同的方法,本研究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集成效应以及协同机制进行研究,在理论和实际应用层均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机械加工制造系统固有能效属性及其优化创建方法研究(编号:51775392)”等项目的资助下,对精益绿色制造系统集成效应、系统扩散和实践方法集成协同如何对制造企业的运营绩效产生影响,以及对产生集成协同机制的影响、驱动因素和集成协同融合程度展开研究,并对其集成协同管理体系、应用路径和评价体系等实现路径进行设计,为促进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支撑。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精益绿色制造系统集成效应对制造企业运营绩效影响分析。提出了基于田口试验设计法、测量精益浪费分析法、“3R”技术的精益绿色制造系统对固体废物消除绩效的影响程度,证实精益与绿色制造的兼容性和协同作用;提出了精益绿色制造标杆管理模型(LGMB)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的精益绿色制造系统对企业绩效集成协同作用的评估方法;通过对15家制造企业的实证分析,对上述方法进行验证。精益绿色制造系统扩散到同行业和供应链对制造企业运营绩效的影响分析。提出了精益绿色制造系统扩散绩效评估框架,建立了基于创新扩散理论(IDT)的扩散三阶段过程对绩效的影响结构假设与平衡计分卡(BSC)四个维度之间的绩效输出关系,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精益绿色制造系统实施产生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精益绿色制造系统实施方法研究。建立了制造企业精益绿色层次结构,提出了基于模糊网络层次分析法(FANP)和模糊复杂比例分析法(Fuzzy-COPRAS)的企业精益和绿色实践对生产过程效率提升和能源优化影响评估方法;构建了精益绿色制造系统实践方法集成管理框架,对企业现有运营系统进行整合;并通过某汽车企业和基于碳效率的价值流程图应用案例对上述理论与方法进行验证。精益绿色制造系统协同机制研究。以企业内因——人员为切入点,提出了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和解释结构模型(ISM)技术的人员跨部门协同目标评价指数与障碍因素分析方法;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提出了基于决策实验室技术(DEMATEL)方法的精益绿色制造系统实施的主要驱动因子和影响因素;为有效评价精益绿色系统集成协同融合的程度提出了制造企业精益绿色能力成熟度模型(LGCMM)框架,建立了制造企业精益绿色集成协同(LGS)数学模型,对制造企业精益绿色系统实施水平成熟度进行评估。为研究制造企业精益绿色系统集成协同运行的实现路径,归纳总结出在中国制造企业应用精益绿色制造来实现可持续运营的具体策略和路径,并进一步逻辑推演出具体框架体系。该运行体系从战略、运营、操作三个层面系统结合而成,并包含一系列新的思想、观念和工具来指导制造企业成为精益绿色企业,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谭丽霞[5](2020)在《《环境、安全、职业健康管理手册》翻译报告》文中认为在国内产业升级的大趋势下,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提高对环境、安全、和职业健康的管理(简称EHS管理),这三方面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笔者选取《环境、安全、职业健康手册》作为此次翻译实践报告的研究文本,该手册属于管理类文本,具有实用目的强、受众群体明确的特点,因此译文要符合翻译准确专业、逻辑清晰以及语言简洁等要求。在翻译实践中,笔者借助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Trados对原文进行首译,并对其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发现机器翻译对原文的衔接手段处理存在诸多错误。针对这些错误,笔者据韩礼德和哈桑衔接手段的分类,并借助英汉语篇对比研究的相关成果,总结英汉衔接手段的异同。笔者首先分析发现机译译文在结构衔接和逻辑连接两个方面存在诸多翻译错误,然后针对这些错误笔者提出了较为切实可行的译后编辑方法,如针对语法结构衔接上的错误,笔者提出通过省略、替换或保留衔接手段等方法在汉语译文中对衔接与连贯加以重构;针对逻辑连接上的错误,笔者提出调整相关关联词、逻辑隐性显性转化等方法来实现其译文逻辑关系上的通顺;此外,还运用部分语序调整等方法,达到译本语篇整体衔接与连贯的顺畅。

杨凡[6](2019)在《H公司ISO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优化研究》文中认为ISO管理体系尤其是ISO9001和ISO14001管理体系是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社会发展进步的优秀管理平台,是否建立并保持完善的ISO管理体系是衡量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准。H公司是一家成立于90年代中期的中外合资企业,为了满足管理需要在2000年初期先后建立了ISO9001和ISO14001管理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客户要求的提高、工艺技术水平进步,已经运行近20年的ISO管理体系文件越来越不能满足公司的管理需要和使用要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对ISO管理体系文件进行优化,持续保持其对经营管理业务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ISO管理体系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H公司概况、ISO管理体系沿革和ISO管理体系文件的三个层级,论述各层级文件的作用并分析了程序文件在体系文件中的重要性,采用专家调查法论证了程序文件存在的问题需要优先解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H公司ISO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文件繁琐冗长造成可视化差、结构杂乱造成可执行性低、职责表述不清造成业务冲突等问题,并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为程序文件优化方案设计奠定了基础。首先,针对H公司程序文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文件优化的预期目标,在深入分析4S管理方法、流程理论、“小集团活动”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SPS优化方案。其次,运用4S方法用于程序文件的结构梳理,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需要重点优化的程序文件特性,以流程理论为基础设计流程化文件详细结构,根据“小集团活动”方法设计出程序文件优化流程并提出优化6步法。然后,为确保优化活动的顺利实施,提出建立新型组织机构、PDCA循环改进、设置审核环节三个方面的保障措施。最后,阐述了优化前的必要准备工作,编制H公司程序文件优化实施计划,以《设计开发控制程序》为例对SPS优化方案进行实施,并对程序文件优化结果进行了阐述,对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通过本文的研究、论证,以“小集团活动”方法和业务流程理论为基础,创新性提出了一套可操作性强、又具有实践意义的程序文件优化方案,为其他企业同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益借鉴,同时大大提高了认证企业ISO管理体系文件的适用性和业务效率,改善部门业务职能,促进以客户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的ISO管理体制的建立。

李敏[7](2020)在《汽车电子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设计及应用 ——以晟泰克汽车电子企业为例》文中认为当今世界领域的坏境问题正引发国人对于工业生产行为的关注,我国高耗能、高排放量总体经济快速增长模式下的环境压力正形成企业稳步发展的外部阻碍。保护环境,全面实现再生能源发展,应是世界总体经济发展的潮流。在越来越严格的立法背景下,企业面临环境污染的压力日益加剧,资源利用率低,废弃物增加,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失衡,及生物学丰富性退化问题,招致应当采纳一种控制系统办法,即建立及施行环境管理机制就是有利于可以继续稳步发展的环境支柱。环境管理体系引入了生命周期的概念。生命周期是指从原材料获取、设计、生产、运输和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这一系列过程。充分考虑整个生命周期进展对于坏境引发的影响,继而找出削弱或打消这些影响的保护措施。这就是一种适应可以继续稳步发展策略要求的崭新环境管理体制。本文着眼于汽车电子行业环境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并对晟泰克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装配过程作为实证案例以及它的环境绩效进行阐述说明。叙述了根据晟泰克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自身特点,从建立环境方针、体系策划、实施及操作、持续改进最终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过程。为今后涉及汽车电子产品的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价值。

孙芹[8](2019)在《海外项目HSE管理差异性分析与运行评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以及中国石油“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中国石油海外业务面临新的发展。海外项目要求HSE风险评估与管理具有要更高的适应性,对海外项目的HSE管理、风险差异性进行研究,可以保证海外人员安全,增强风险防控能力,保障海外业务优质、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提升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国际化经营水平。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HSE管理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石油海外项目的风险及HSE管理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中国石油海外项目与国内项目在自然、人文环境以及社会安全等方面所面临风险的差异,以及在作业权等方面的差异,并给出了应坚持制度和文化自信、建立统一的HSE管理体系等应对措施;(2)研究对比了中国石油实行的Q/SY 1002.1-2013与国际标准、国际石油公司等HSE管理在运行框架、作用范围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差异,并提出了对Q/SY1002.1-2013的修订建议;同时根据国际标准、国际石油公司HSE管理、以及中国石油海外业务等,总结了在安全领导力,HSE危害管理,承包商HSE管理,设备、设施完整性及变更管理等方面的HSE优秀做法;(3)基于海外项目HSE体系运行实际,以及海外项目与国内项目、中国石油HSE标准与国际相关标准和国际知名大石油公司HSE体系之间的差异,运用欧氏距离等方法开发了中国石油海外项目HSE管理评估工具,通过对上中下游项目的分析,验证了工具的可行性及实用性。

陈海涛[9](2019)在《CM纸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客观上为造纸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造纸工业迅猛发展,纸与纸板生产量和消费量先后超越日本和美国,成为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受宏观形势影响,造纸行业增长乏力,并面临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已步入深水区,我国造纸企业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顺应经济发展趋势,从战略的高度进行经营方式的调整,才能适应不断严苛的外部环境。CM纸业公司是中国造纸行业龙头企业,自创立以来,历经60多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以造纸、金融、浆纤、地产、矿业五大板块为主体,同时涉足林业、建材、物流等多个领域的大型企业集团。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内造纸行业经过十多年高速发展,产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整个行业也经历了从产能不足到产能过剩的转变,同时面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值较低、综合效益低下等一系列问题,CM纸业公司作为行业代表性企业,同样面临以上困扰。本文以CM纸业公司的发展战略为研究对象,意在通过企业战略管理知识的运用,对CM纸业公司的内、外部环境进行较为充实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适合其发展的企业战略,以发掘企业发展的下一个增长点。本文研究过程中,利用PEST分析及竞争力模型对CM纸业公司的外部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从硬件条件、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无形资产及竞争优势等方面对公司内部资源与能力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使用SWOT分析法对公司具有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公司愿景与使命,确定公司应当采取“相关多元化”总体战略和“最优成本供应商”竞争战略;最后,为确保战略得以顺利实施,提出了保障战略实施的5项相应措施。

陈晰璇[10](2019)在《绿色认证、环境绩效与环境信息披露 ——基于上海电力的案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绿色消费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这为中国绿色产品市场提供了需求。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企业开始将注意力转向提升环保竞争力,树立环境友好的形象上。绿色认证的出现为企业的环保能力提供了官方证明,国际上已经有很多国家要求企业通过绿色认证,甚至对进口企业设置了“绿色壁垒”,绿色认证的出现为推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为了研究市场对企业通过绿色认证的反应情况以及绿色认证对企业环境绩效和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以便为绿色认证的推广以及提高企业环境绩效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提供意见参考。本文在借鉴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选取案例企业进行分析,研究其通过绿色认证后股票超额收益额的变化情况以及环境绩效和环境信息披露的变化情况,分析绿色认证对企业的环境行为有何影响,为其他企业改善自身环境绩效及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提供参考。本文选用案例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选取案例企业上海电力进行研究,探讨绿色认证对企业环境绩效及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第一章是导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回顾并总结已有文献,介绍论文的框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从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市场为何会对企业通过绿色认证这一行为有所反应,以及企业通过绿色认证为什么会引起环境绩效及环境信息披露的变化;第三章简要介绍了案例企业上海电力的背景信息和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其中着重介绍了上海电力绿色认证的建设情况。并对企业对外公示通过绿色认证这一事件做市场反应分析,以此反映市场对绿色认证的态度;第四章分别研究上海电力通过绿色认证后环境绩效及环境信息披露的变化,选取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绿色研发及可持续发展水平来分析环境绩效,从数量和质量的角度出发研究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变化情况;第五章对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思考并对绿色认证及企业的环境行为提出了意见。第六章是结语,提出本文的结论,可能的创新点及还存在的研究局限。通过对企业通过绿色认证后市场反应的分析以及环境绩效及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市场总体上不看好绿色认证,仅有少数股东对绿色认证比较关注且持续时间较短;第二,企业通过绿色认证后,环境绩效水平将大大提高;第三,通过绿色认证会使企业增加对环境信息的披露。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供了一个绿色认证对资本市场和企业环境行为影响后果的案例证据,对企业进行环境管理,提升环境绩效和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二、实施ISO14001标准是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施ISO14001标准是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企业环境责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企业环境责任
    2.2 企业可持续性
    2.3 企业环境战略
    2.4 绿色创新
    2.5 利益相关者整合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基础
    3.2 理论框架
    3.3 研究假设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问卷设计
    4.2 变量设计与测量
    4.3 数据收集与控制
第5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信度与效度检验
    5.3 假设检验
    5.4 研究结果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
    6.2 理论贡献
    6.3 管理建议
    6.4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2)L公司绿色供应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2 理论基础与相关研究
    2.1 绿色供应管理的理论基础
        2.1.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1.2 资源基础理论
        2.1.3 交易成本理论
    2.2 绿色供应管理相关研究
        2.2.1 绿色供应管理源起与内涵
        2.2.2 绿色供应管理的驱动因素
        2.2.3 绿色供应管理的实践活动
        2.2.4 绿色供应管理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关系
    2.3 借鉴绿色供应管理成功企业的经验
        2.3.1 华为公司的绿色供应管理成功实践
        2.3.2 比亚迪公司的绿色供应管理成功实践
3 L公司绿色供应管理现状分析
    3.1 公司简介
        3.1.1 经营情况
        3.1.2 行业现状
        3.1.3 组织架构
    3.2 L公司绿色供应管理的现状分析
    3.3 L公司绿色供应管理存在的问题
        3.3.1 绿色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不合理
        3.3.2 绿色监管不到位
        3.3.3 绿色协同水平低
    3.4 L公司绿色供应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5 L公司绿色供应管理的必要性
4 L公司绿色供应管理的改进方案
    4.1 构建绿色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
        4.1.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4.1.2 选择绿色供应商指标体系依据
        4.1.3 选择绿色供应商指标体系设计
        4.1.4 指标权重的确定
        4.1.5 模糊综合评价过程
        4.1.6 绿色供应商选择模型应用
    4.2 全方位绿色监管机制构建
        4.2.1 全过程绿色监督体系构建
        4.2.2 后续合作方案调整
    4.3 绿色协同机制构建
        4.3.1 绿色协同信任机制的构建
        4.3.2 绿色协同管理平台的构建
        4.3.3 绿色协同激励机制的构建
5 L公司绿色供应管理实施保障措施
    5.1 思想上保障
        5.1.1 统一绿色战略目标
        5.1.2 对绿色意识的重视
        5.1.3 坚持绿色化的推进
    5.2 资源上保障
        5.2.1 人力资源保障
        5.2.2 资金保障
    5.3 行动上保障
        5.3.1 内部绿色协同
        5.3.2 培养内部员工的绿色意识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3)合法性视角下国际认证组织的跨国扩散 ——基于AACSB和JCI的双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
        1.3.1 结构安排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 国际认证组织的跨国扩散
    2.2 关于扩散理论的研究回顾
        2.2.1 技术因素研究
        2.2.2 制度因素研究
    2.3 关于合法性的研究回顾
        2.3.1 合法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2.3.2 合法性的分类
        2.3.3 国际认证组织的合法性获得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方法与案例选择
    3.2 数据收集
    3.3 数据分析过程
第四章 案例描述
    4.1 AACSB在中国的扩散
        4.1.1 进入阶段(2002年-2007年)
        4.1.2 认证增长(2008年-2011年)
        4.1.3 快速发展(2012年至今)
    4.2 JCI在中国的扩散
        4.2.1 进入阶段(2002年-2009年)
        4.2.2 认证增长(2010年-2015年)
        4.2.3 转型与受挫(2016年至今)
第五章 案例发现
    5.1 国际认证组织的合法性战略选择
    5.2 政府合法性与市场合法性
    5.3 国际认证组织的扩散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6.1 研究结论和理论贡献
    6.2 研究的实践意义
    6.3 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4)制造企业精益绿色制造系统集成效应及协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精益和绿色制造集成协同及兼容性研究现状
        1.2.2 精益和绿色制造集成协同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现状
        1.2.3 精益和绿色制造集成协同实证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精益绿色制造系统集成效应研究
    2.1 精益绿色制造技术集成协同对废弃物减少绩效的影响
        2.1.1 精益绿色制造技术集成绩效相关分析与假设
        2.1.2 试验方法
        2.1.3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
        2.1.4 试验结论
    2.2 精益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协同实施对组织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2.2.1 问题的提出
        2.2.2 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
        2.2.3 实证分析与结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精益绿色制造系统扩散效应研究
    3.1 精益绿色制造系统扩散对组织绩效作用机制的理论框架构建
        3.1.1 模型假设的理论基础
        3.1.2 理论假设和框架模型
    3.2 精益绿色制造系统扩散对组织绩效作用机制的实证分析
        3.2.1 量表变量设计和数据收集整理
        3.2.2 实证方法的选取
        3.2.3 假设检验分析与结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精益绿色制造系统实施方法研究
    4.1 制造企业精益绿色实践方法评价与集成
        4.1.1 精益绿色实践方法多目标评价体系
        4.1.2 精益绿色实践方法集成
    4.2 精益绿色实践方法集成应用案例研究
        4.2.1 精益绿色实践方法集成在汽车行业的应用案例
        4.2.2 精益绿色实践方法基于碳效率指标的价值流程图应用案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精益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协同机制研究
    5.1 基于内部人员跨部门整合的精益绿色制造协同机制
        5.1.1 问题的提出
        5.1.2 内部人员横向整合构建跨部门精益绿色共同目标
        5.1.3 内部人员纵向整合识别精益绿色实践实施障碍
    5.2 基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精益绿色制造协同机制
        5.2.1 利益相关者角度的驱动因素分析
        5.2.2 利益相关者角度的驱动因素评价
    5.3 制造企业精益绿色系统制造集成协同模型
        5.3.1 精益绿色协同模型概念框架
        5.3.2 精益绿色协同模型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精益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协同运行设计
    6.1 精益绿色集成协同管控战略方法
    6.2 精益绿色集成协同在运营层面的运行
        6.2.1 全局精益绿色
        6.2.2 精益绿色集成协同核心要素
    6.3 精益绿色集成协同在操作层面的运行
    6.4 精益绿色制造系统评价方法研究
    6.5 某汽车零部件企业案例分析
        6.5.1 公司运营层面的策划
        6.5.2 公司制造车间操作层面实施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5)《环境、安全、职业健康管理手册》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1.3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Chapter Two DESCRIPTION OF TRANSLATION PROCESS
    2.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2.1.1 Stylistic analysis of textual features
        2.1.2 Types of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2.1.3 Theoretical basis
        2.1.3.1 Studies on post-editing
        2.1.3.2 Studies on cohesion theory
    2.2 Translation Process
    2.3 After-translation Management
Chapter Three CASE ANALYSIS
    3.1 PE for MT Errors in Structural Cohesion
        3.1.1 PE for MT errors in reference
        3.1.2 PE for MT errors in ellipsis cohesive devices
        3.1.3 PE for MT Errors in substitution cohesive devices
    3.2 PE for MT Errors in Logical Conjunction
        3.2.1 PE for MT errors in additive conjunction
        3.2.2 PE for MT errors in adversative conjunction
        3.2.3 PE for MT errors in causal conjunction
        3.2.4 PE for MT errors in temporal conjunction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4.1 Major Findings
    4.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References
Appendix Ⅰ:Alignment of the Original, the MT Output and the Translation
Appendix Ⅱ:Glossary

(6)H公司ISO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H公司ISO管理体系概况及程序文件存在问题
    2.1 H公司ISO管理体系概况
        2.1.1 H公司概况
        2.1.2 H公司ISO管理体系历史沿革
        2.1.3 H公司ISO管理体系文件的三个层级
    2.2 ISO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在体系文件中的重要性
        2.2.1 程序文件在文件系统中的作用
        2.2.2 程序文件问题需要优先解决
    2.3 H公司ISO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主要问题
        2.3.1 文件繁琐冗长造成可视化差
        2.3.2 文件结构杂乱造成可执行性低
        2.3.3 职责表述不清造成业务冲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H公司程序文件优化的方案设计
    3.1 程序文件优化的目标
    3.2 程序文件的优化方法
        3.2.1 4S管理方法
        3.2.2 流程管理理论
        3.2.3 “小集团活动”方法
        3.2.4 SPS优化方案的提出
    3.3 SPS优化方案的设计
        3.3.1 用4S管理方法进行文件系统的结构设计
        3.3.2 以流程化进行详细设计
        3.3.3 以“小集团活动”设计实施优化的流程
    3.4 程序文件优化的保障措施
        3.4.1 建立新型组织机构提升组织能力
        3.4.2 通过PDCA循环进行持续改进
        3.4.3 设置审核环节保障优化效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H公司程序文件优化方案实施与效果评价
    4.1 SPS优化方案在H公司的实施过程
        4.1.1 优化准备工作
        4.1.2 制定实施计划
        4.1.3 优化的实施过程
    4.2 程序文件优化完成情况及效果评价
        4.2.1 程序文件优化完成情况
        4.2.2 效果评价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汽车电子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设计及应用 ——以晟泰克汽车电子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环境管理体系概述
    2.1 环境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2.2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的特点
    2.3 ISO14000 系列标准的分类
    2.4 国内外环境管理体系的应用
第三章 汽车电子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设计及障碍分析
    3.1 汽车电子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设计
        3.1.1 建立环境方针
        3.1.2 环境管理体系策划
        3.1.3 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及操作
    3.2 汽车电子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建设障碍性分析
        3.2.1 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动力不足
        3.2.2 企业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时缺乏资金
        3.2.3 企业用于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人才储备不够
        3.2.4 企业缺乏环境管理意识
        3.2.5 企业所在市场环境的机制不够完善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例应用—晟泰克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4.1 企业简介
        4.1.1 企业基本概况
        4.1.2 生产工艺及主要污染环节介绍
    4.2 晟泰克汽车电子主要环境因素控制
    4.3 晟泰克公司的环境绩效指标评价
        4.3.1 评价方法介绍
        4.3.2 晟泰克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研究
        4.3.3 效益评价指标值的确定
        4.3.4 评价结果
        4.3.5评价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8)海外项目HSE管理差异性分析与运行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1.2.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2.2 论文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不足
    1.4 论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1.4.1 论文研究内容
        1.4.2 论文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海外项目与国内项目风险差异分析
    2.1 引言
    2.2 海外环境的差异
        2.2.1 自然环境
        2.2.2 人文环境
        2.2.3 社会安全
    2.3 作业权的差异
        2.3.1 国际石油合同
        2.3.2 海外项目股权结构分布
    2.4 其他方面的差异
    2.5 应对措施与方法
        2.5.1 针对作业权差异
        2.5.2 针对其他问题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HSE管理对比及优秀HSE管理做法
    3.1 引言
    3.2 与国际标准体系要素对比
        3.2.1 运行框架
        3.2.2 作用范围
        3.2.3 对比总结
    3.3 与壳牌公司管理体系对比
        3.3.1 运行框架及侧重点
        3.3.2 适用范围、文件管理等
    3.4 Q/SY1002.1的修订建议
        3.4.1 基于国际标准的修订建议
        3.4.2 基于与壳牌HSSE&SP对比的修订建议
    3.5 优秀HSE管理做法
        3.5.1 安全领导力
        3.5.2 HSE危害管理
        3.5.3 设备、设施完整性及变更管理
        3.5.4 承包商HSE管理
        3.5.5 应急管理及事故、事件管理
        3.5.6 能力建设与培训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海外项目HSE管理评估工具开发及应用
    4.1 引言
    4.2 评估方法
        4.2.1 得分率评估方法
        4.2.2 欧氏距离评估方法
    4.3 海外项目HSE管理评估工具
        4.3.1 评估流程
        4.3.2 评估内容
        4.3.3 评估等级
    4.4 应用实例分析
        4.4.1 项目介绍
        4.4.2 结果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国石油海外项目及分布
附录B Q/SY1002.1与OHSAS18001&ISO14001 体系要素对比
附录C Q/SY1002.1 与壳牌HSSE&SP体系要素对比
附录D 海外项目HSE管理评估表
致谢

(9)CM纸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二章 企业发展战略理论综述
    2.1 企业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
        2.1.1 传统战略管理理论
        2.1.2 现代战略管理理论
        2.1.3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2.2 企业总体战略与竞争战略
        2.2.1 企业总体战略
        2.2.2 企业竞争战略
    2.3 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过程
        2.3.1 战略分析阶段
        2.3.2 战略选择阶段
        2.3.3 战略实施与控制阶段
第三章 CM纸业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行业竞争分析
        3.2.1 现有竞争者的分析
        3.2.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3.2.3 来自替代品的威胁
        3.2.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2.5 购买方的议价能力
第四章 CM纸业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1 CM纸业公司概况
    4.2 CM纸业公司内部资源分析
        4.2.1 硬件条件分析
        4.2.2 人力资源分析
        4.2.3 财务资源分析
        4.2.4 无形资产分析
    4.3 CM纸业公司竞争能力分析
        4.3.1 规模效益明显
        4.3.2 研发能力强大
        4.3.3 用人理念先进
        4.3.4 环保意识强烈
    4.4 CM纸业公司核心竞争力识别
第五章 CM纸业公司战略选择与制定
    5.1 CM纸业公司SWOT分析
        5.1.1 优势分析
        5.1.2 劣势分析
        5.1.3 机遇分析
        5.1.4 威胁分析
    5.2 基于SWOT矩阵的CM纸业公司战略选择
        5.2.1 公司发展备选战略
        5.2.2 备选战略的评价和选择
    5.3 CM纸业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
        5.3.1 发展指导思想
        5.3.2 公司战略目标
        5.3.3 公司发展战略
第六章 CM纸业公司战略实施的保障
    6.1 增加研发基础设施投入
    6.2 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
    6.3 把握国内产业并购时机
    6.4 强化资本整合运营能力
    6.5 推广生产全流程碳足迹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绿色认证、环境绩效与环境信息披露 ——基于上海电力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绿色认证的研究
        1.2.2 关于企业环境绩效的研究
        1.2.3 关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
        1.2.4 关于绿色认证与环境绩效或环境信息披露关系的研究
        1.2.5 总结与评价
    1.3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论文框架
        1.3.2 研究方法
2 绿色认证、环境绩效与环境信息披露关系的相关理论
    2.1 绿色认证动机的相关理论
    2.2 绿色认证市场反应的相关理论
    2.3 绿色认证与环境绩效的相关理论
    2.4 绿色认证与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
3 上海电力及其绿色认证概况
    3.1 上海电力公司概况
        3.1.1 上海电力背景介绍
        3.1.2 上海电力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3.2 上海电力绿色认证概况
        3.2.1 上海电力绿色认证动因
        3.2.2 上海电力绿色认证建设成果
    3.3 上海电力绿色认证的市场反应
        3.3.1 样本选取及窗口确定
        3.3.2 实证分析结果
4 上海电力绿色认证后的环境绩效与环境信息披露变化
    4.1 上海电力绿色认证后的环境绩效变化
        4.1.1 能源消耗情况变化
        4.1.2 污染物排放变化
        4.1.3 环保投资和环境技术开发情况变化
        4.1.4 可持续发展水平变化
    4.2 上海电力绿色认证后的环境信息披露变化
        4.2.1 披露数量特征变化
        4.2.2 披露质量特征变化
5 上海电力绿色认证的启示与建议
    5.1 增加实质量化指标
    5.2 完善披露内容空缺
    5.3 强化市场环保意识
    5.4 进行披露质量鉴证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
    6.3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四、实施ISO14001标准是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环境责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D]. 王宇菲. 吉林大学, 2021(01)
  • [2]L公司绿色供应管理研究[D]. 李琦.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3]合法性视角下国际认证组织的跨国扩散 ——基于AACSB和JCI的双案例研究[D]. 吕雪霖. 南京大学, 2020(02)
  • [4]制造企业精益绿色制造系统集成效应及协同机制研究[D]. 朱小勇. 武汉科技大学, 2020(01)
  • [5]《环境、安全、职业健康管理手册》翻译报告[D]. 谭丽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6]H公司ISO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优化研究[D]. 杨凡.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7]汽车电子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设计及应用 ——以晟泰克汽车电子企业为例[D]. 李敏.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8]海外项目HSE管理差异性分析与运行评估方法研究[D]. 孙芹.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9]CM纸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陈海涛. 河北工业大学, 2019(07)
  • [10]绿色认证、环境绩效与环境信息披露 ——基于上海电力的案例研究[D]. 陈晰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实施ISO14001标准是企业的机遇和挑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