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新阵地,扩大覆盖面

抢占新阵地,扩大覆盖面

一、抢占新阵地 扩大覆盖面(论文文献综述)

胡子明[1](2020)在《河北省地方政府舆论引导工作现状与提升研究 ——以河北盛华化工11·28重大燃爆事故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互联网的低门槛、开放性、多互动性使其成为民众意见、观点的集散地。电子政务新媒体时代,各级地方政府打造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政务”模式,构建政务新媒体传播网格化、立体化格局,搭起官民沟通桥梁,同时,网络舆论的多样性、多发性、时效性和重要性愈发凸显,社会生活方式的急速变化影响到意识形态领域,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也呈现出更加独立、多变的趋势,这使得社会舆论的作用具有双面性,群众作为监督者,一方面可以促使政务主体部门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政府与群众的粘合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另外一方面,当发生突发事件时,一些政务主体在处理公共事务的时候不注重与民沟通,容易引起公众对政府言行的质疑,负面舆情持续发酵,导致舆论引导工作出现失误甚至引发次生舆情,舆论引导工作压力骤增,影响事态本身发展并严重影响政务诚信和政府公信力。舆论引导是否有效、能否把握舆论走向、占领舆论阵地,关系到官民关系、干群关系,甚至影响当地政府信用以及社会稳定,引导网络舆论成为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评定指标,这种现象在地方政府工作中更加凸显。正确的、有效的舆论引导工作能增强地方党组织的执政领导能力,促进党的方针政策的落实,同时可以凝聚一方人民的精神信念,共同筑牢思想基础,使得当地政府在行政过程中更加顺利、更得民心。面对新的社会发展阶段、新的执政形势和新的传播手段,在参考国际先进舆论引导工作经验的同时,更应该深入了解省内现实情况,分析省内地方政府在舆论引导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准确把握社会传播环境和传播格局的新状态,直面舆论引导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短板,针对现实问题和短板分析其成因,从而找出提升地方政府舆论引导工作能力的对策。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内典型舆论引导案例——盛华化工11·28重大燃爆事故产生的舆论事件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析,对以该事件为代表的我省地方政府舆论引导工作的现状进行梳理,探究地方政府运用政务新媒体在舆论引导工作时的特点和变化,发掘舆论引导工作现存的各种问题和实际成效,总结当地政府舆论引导面临的挑战和制约因素,从而提出完善地方政府舆论引导工作的对策建议。

牛凤燕[2](2020)在《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全媒体时代,社会整体传播环境和传播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思想文化传播特点、受众需求及利益关注点都发生着新的变化。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主的新兴媒体,作为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的颠覆性力量,改变着社会整体传播系统和权力结构,改变着传统媒体时代政府主导的以媒体机构为基本单位的信息传播模式,重构着媒体与民众之间的传播秩序和权利关系,传播受众话语权日益提升。新的时代境遇和技术环境,也改变着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方式和形态,这对马克思主义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积极回应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当前,多元社会思潮活跃,强势挤压主流意识形态作用空间,技术升级更是扩大和加快了各种社会思潮的覆盖面和传播速度,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威胁。再加之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方式、方法、载体、机制等在一定范围内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求,对于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也缺乏有说服力的解答等。这些都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阻碍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有效传播,甚至出现学术理论界乃至普通群众热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全媒体时代,我们要改进现有传播模式,提升马克思主义传播效能,逐步实现人们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可以通过构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来助力。本文侧重于对全媒体时代国内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的“实然”状态探讨,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基本思路。首先,对本文涉及的一般理论和基础概念进行梳理,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全面审视和分析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的构成要素,从学理上阐明研究和优化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的缘由和意义。其次,从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时代境遇入手,探讨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的构建框架。再次,具体考察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的构建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第一章,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的一般理论分析。本章对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进行一般理论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对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的相关概念、构成要素以及研究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分析,并以此作为研究的起点。本章的重点聚焦于全媒体、全媒体时代、机制、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等概念界定,通过界说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的相关概念,分析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的构成要素,进而阐释全媒体时代优化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的意义。第二章,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优化面临的新时代境遇。本章分析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优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这其中既有信息技术升级对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有利支撑、技术换代带来的溢出效应以及民众观念更新带来的传播机遇;又有全媒体时代整体传播环境的负向影响,传播主体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模式亟待更新,传播受众注意力被各媒体平台分散,各层级媒介尚未适应技术更新带来的变化等问题,这些导致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减弱,马克思主义传播也面临困境和难题。第三章,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的问题分析及构建框架。本章从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运行特点的分析入手,探讨当前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传播主体的组织方式和综合素质制约着传播效能发挥,传播内容更新滞后于传播受众现实需求,各类传播资源尚未有效整合阻滞着传播顺畅运行以及传播主体与传播受众的互动反馈有待加强等等,并在此基础上从主体协同机制、内容创新机制、资源整合机制以及反馈评价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的构建框架。第四章,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体协同机制。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体除了包括传统媒体时代的主体力量,如党和政府各级组织、专业的学术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体的各层级教育部门、各层级官方主流媒体等,还包含时代发展和技术升级带来的主体扩容,主要扩展对象是大众传播媒体从业者以及部分自媒体宣传力量等。但当前各层级传播主体存在各自为战缺乏系统协同,政治素质、理论素养、专业素质、媒介素养以及新技术应用能力良莠不齐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全媒体传播的主体协同优势,优化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的主体要素。第五章,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容创新机制。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仍然是内容为王的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容创新机制主要通过传播内容和话语表达两个要素的优化和创新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容创新,可以通过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重点的现实转换,适应时代发展变化调整马克思主义传播内容,对接国家战略和社会现实实践更新传播内容来实现。而话语表达创新,则需要从注重传播内容解读的人本视角,推动多重传播话语的融合互补以及适应全媒体时代民众的话语偏好三个方面努力。第六章,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资源整合机制。伴随着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全媒体时代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丰盈的信息资源、媒介资源以及监管资源,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和平台是提升传播效能的关键所在。要通过打造全媒体互联媒介平台,实现不同媒介平台的资源共享,进一步构建起全媒体传播体系;要通过整合显隐互济的传播方式,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传播效能;要整合多层级监管资源,借助大数据舆情监管等方式,加强对全媒体传播空间的监督和管控,不断增强舆论引导能力。第七章,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反馈评价机制。研究全媒体时代思想文化传播特点的新变化,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不同受众群体的心理预期和思想行为接受特点,立足民众利益诉求,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巩固并完善传播主体与传播受众的互动反馈机制。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综合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对马克思主义传播模式进行全面分析,明确效果评价的主体、标准及相应的互动反馈,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效果评价机制。

黄晶[3](2020)在《权变理论视角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研究 ——基于A市的调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媒体融合这一概念从国家发展层面和政策上得到明确的支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成为现阶段媒体融合工作的重心,并正在逐步推进,这就要求县级融媒体中心通过顶层设计与优化组织结构以提升其治理能力,扩大基层新闻舆论影响力。权变理论是组织理论中运用最广泛的理论之一,其核心思想是强调设计决策取决于环境条件,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其结构的形成及其变化是适应周围环境的结果,主要包括三大权变因素:战略、环境、技术,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一个组织的结构经历从产生到完善的量质变的过程。本文以A市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研究对象,权变理论为研究视角,通过文献分析、案例分析、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对A市市委宣传部新闻科负责人、20个县市区的县级融媒体中心负责人进行访谈,并通过调研数据分析A市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历程与建设现状,对A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权变因素进行分析,探究权变理论视角下A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的权变缺陷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完善A市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机制建设。研究发现,县级媒体向县级融媒体中心转型的过程中,在这期间组织结构的建构与三大权变因素的综合作用有着密切联系。但在权变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权变不完整"、"权变的不深入"、"权变的不见效"。这三大缺陷之间存在着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即缺陷出现的原因是权变过程不系统。针对这些问题分别以三点建议应对“环境适应”、“内部管理”、“技术建设”困境,为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供更加完善组织结构设计,以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

胡智林,崔睿[4](2019)在《运用新媒体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共青团工作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以微信、微博、视频直播、手机客户端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深刻吸引和影响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本文基于高校共青团的视角,在分析运用新媒体对于推动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对新媒体工作主要特征认识不深、内在规律把握不够、机制建设相对滞后等现实问题,提出了高校共青团运用新媒体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加强阵地建设、提升内容质量、创新载体形式、壮大人员队伍四个方面的实施路径。

丁玲玲[5](2019)在《微电影广告的传播效果及优化研究》文中指出移动通讯技术和新媒体应用技术的发展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碎片化时代,在信息碎片化、娱乐化的心理诉求和限娱令、限广令等政策的约束下,一种新的广告形式——微电影广告应运而生。和传统广告相比,微电影广告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在精准定位、话题性、互动性以及软性沟通等方面更受一筹,虽然从诞生到现在只有不到十年时间,但涌现了很多优秀作品,迅速成长为一种备受欢迎的营销手段,受到广告主和受众的喜爱。本文选取了不同年龄段的受众群体,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探究目前受众对微电影广告的认知度、接触度和微电影广告的传播效果,旨在了解微电影广告的传播现状。本文以传播学、营销学和广告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采用了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法。首先梳理了微电影广告的基本概念、诞生背景、发展阶段以及优势特色,然后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了受访者对微电影广告的认知度、接触度和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的相关数据,提出了与研究有关的四点假设,运用SPSS分析数据进而验证假设:受众目前对微电影广告概念的清晰度较模糊,学历高的受访者对微电影广告的清晰度更高、对微电影广告的态度也更正面;媒介使用方式影响受众对微电影广告的接触度;女性对微电影广告中的品牌印象比男性更积极正面;受众更喜欢与亲情友情有关的题材,时长在6分钟以下、故事情节生动、创意性较强的微电影广告。之后本研究重点分析了三部微电影广告,指出其在传播方面的成功和不足。最后分析了影响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的五个相关因素,主要有:内容的故事化程度、产品的植入程度、制作的精良程度、传播渠道的多样化程度、品牌的知名度五个方面,并对如何提升微电影广告的传播效果给出了建议:弘扬主流价值观,反映人文内涵;整合营销,实现立体化传播;以质取胜,注重内容结构的多元化;增加互动,建立高效的反馈机制。

李力[6](2019)在《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协同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要求“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是高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其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新时代,立德树人成为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方向,它不仅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目标、内容、任务,并且在实践层面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化、协同化建设的现实要求。因此,本研究从立德树人的本质规定出发,通过梳理立德树人的历史演进与基本经验,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把握现状与问题,进而以协同育人策略构建为高校立德树人实践提供有力支撑。全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本质规定研究。一是理论溯源。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厚滋养、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创新发展和党的德育思想继承发展三个维度研究立德树人的发展脉络与形态;二是本质特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从培育时代新人是方向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根本遵循、实现“中国梦”是鲜明主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本质要求四个层面进一步廓清新时代立德树人本质特征与要求。三是实践指向,明确了大学生主体成长意蕴、高校工作协同育人以及发挥关键少数作用的实践方向和原则。第二章,中国共产党立德树人的历史演进与基本经验。立德树人既是时代概念,也是历史概念,是中国共产党对教育事业的一贯主张,其过程体现出曲折发展、逐步深化的主要特征。本章以中国共产党高校立德树人具体内涵的历史变迁为切入点,系统总结和梳理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与基本经验,并从历次重大转变的过程中解读、研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规律和趋势,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历史方位。第三章,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现状调查。本章重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从内涵理解、现实需求、落实效果等层面开展调研。分析得出:高校立德树人师生认同度高但内涵理解不清、主体成长愿望强烈但效果亟待深化提升、全员育人意识增强但亟待构建协同落实机制的现实状况,深入挖掘、分析高校立德树人协同策略构建的现实依据和瓶颈问题。第四章,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协同策略的构建。本部分重在为高校立德树人的协同运行提供基本的理论参照。在结果分析基础上,探究高校立德树人协同策略构建的机理,阐明了协同策略构建的理论依据、现实意义与价值目标,指出了导向性、中心性、系统性、动态性的策略构建原则,明确了高校立德树人协同策略构建须“三全育人”,即在全员维度实现育人主体的合力凝聚、在全过程维度实现育人实践的有效衔接、全方位维度实现育人资源的深度整合。第五章,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协同策略的实施。协同策略运行需要重点实现四个维度的协同,基于立德树人统领性实现组织协同:即党委领导与行政落实相协同、学校主导与院系主抓相协同、“主渠道”与“主阵地”相协同。基于立德树人整体性实现内容协同:即理想信念与形势政策教育相协同、道德素质与法治思维相协同、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相协同。基于立德树人复杂性实现方法协同:即线上激活与线下督导相协同、师德引路与道德自觉相协同、主体激励与客体激励相协同;基于立德树人全局性实现载体协同,即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协同、校内革新与外部生态相协同、以文化人与活动实践相协同。

牛凤燕[7](2018)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代转换》文中研究指明话语是思想的载体和行动的先导。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表达仍然存在着内容刻板严肃、传播灌输单向化、价值导向理想化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话语权被削弱的困境。然而,新媒体技术传播即时高效、表现方式灵活多变、覆盖面广影响深远等优势,又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奠定了技术基础。话语转换是提升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切入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代转换,需要依靠教育者思维方式的现代转换、话语内容的价值取向转换以及多重话语体系的融合互补来实现。

董彦汝[8](2018)在《CC新媒体集团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互联网正式接入国际网络已经过去了24年。这20多年来,中国互联网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2008年,中国网民数量首次超过美国,2018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数量达到8.02亿,手机网民数量达到7.88亿。在这样一个新媒体浪潮下,CC新媒体集团在2017年应运而生。本论文以CC新媒体集团为研究对象,利用PEST和五力模型等分析方法,对CC新媒体集团的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和行业竞争情况等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同时对CC新媒体集团的机构设置、人力资源构成、财务状况、技术状况、采编状况、经营状况等内部情况进行了分析。在内外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SWOT战略分析方法制定出了适合CC新媒体集团实际情况并且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最后,根据CC新媒体集团现有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战略实施及支撑。

司文选,蒲文娟[9](2018)在《全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探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信息、通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全媒体"概念不断明晰。媒介的全面发展和全新变革必然带来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革新。在全媒体视域下对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探讨和分析,有助于把握全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规律,提升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力。

赵晓峦[10](2017)在《共青团组织在高校大学生思想引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党团组织作为青年思想教育引领的基层组织,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育思维与方法,确立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技能教育,以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引领的素质教育策略,培育了一批批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人才。但随着整个世界格局的新变化;民族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的涌动、信息碎片化的到来、颜色革命的爆发、互联网思维的产生、体验经济的冲击等,使现代年轻人更加无所适从和迷茫,一些人更是崇尚“娱乐至死、金钱至上”的西方堕落的思想。这些现象表明,高校共青团的工作环境更为复杂、更为严俊,我们面对的不仅是大学生自身的成长,社会对人才需求,更要面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者,培养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工作者。因此,高校共青团工作要与时俱进、开拓思维,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和行为特点,结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和国际社会变化趋势,把握大学生思想演变基本规律,找出当前社会大变革中大学生信仰波动原因,因地制宜的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更好的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二、抢占新阵地 扩大覆盖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抢占新阵地 扩大覆盖面(论文提纲范文)

(1)河北省地方政府舆论引导工作现状与提升研究 ——以河北盛华化工11·28重大燃爆事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政务新媒体
        2.1.2 政府舆论引导
    2.2 基本理论
        2.2.1 意见领袖理论
        2.2.2 “沉默的螺旋”理论
        2.2.3 舆论引导理论
        2.2.4 议程设置理论
        2.2.5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第三章 河北省盛华化工11·28重大燃爆事故概况及分析
    3.1 河北省盛华化工11·28重大燃爆事故概况
        3.1.1 事故概况
        3.1.2 事故应急处置情况
    3.2 事故发生后主要时间节点的舆情应对措施及效果
        3.2.1 相关单位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
        3.2.2 网民对发布内容的关注度分析
        3.2.3 正面引导工作后网民态度分析
    3.3 此次事故舆论引导工作反思
        3.3.1 突发舆情事件处置成功经验
        3.3.2 突发舆情事件处置不足之处
第四章 河北省地方政府舆论引导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舆论引导工作的发展变化
        4.1.1 舆论引导主体的变化
        4.1.2 舆论引导手段的变化
        4.1.3 舆论引导内容的变化
        4.1.4 舆论引导的受众变化
    4.2 舆论引导工作的工作成效
        4.2.1 提高政府危机管理效能
        4.2.2 增加政府与公民良性互动增强政民粘合力和行政互信
        4.2.3 提升公众对社会事务管理的认同感
    4.3 舆论引导工作的问题
        4.3.1 缺乏对舆情的研究判断
        4.3.2 缺乏舆论引导主体意识
        4.3.3 缺少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撑
        4.3.4 缺乏对引导内容和方式的把握
        4.3.5 舆论引导监管缺失
    4.4 舆论引导工作出现问题的原因
        4.4.1 “时度效”原则把握不准确
        4.4.2 忽略政务新媒体传播价值
        4.4.3 人才和技术应用机制不完善
        4.4.4 新媒体舆论传播特点限制
        4.4.5 网络舆论传播秩序未建立
第五章 河北省地方政府舆论引导工作提升对策
    5.1 强化舆情研判和舆论阵地秩序
    5.2 强化主体责任、引导意识和能力
    5.3 培养舆论引导专业人才队伍
    5.4 加强舆论引导相关技术支持
    5.5 完善传播及回应的内容设置
    5.6 改善传播及回应的表达和态度
    5.7 建立网络舆论应对监测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一) 研究的缘起
        (二) 研究的意义
    二、学界研究述评
        (一) 国内研究述评
        (二) 国外研究述评
        (三) 当前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研究趋向
    三、内容结构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及内容框架
        (二) 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努力方向
        (一) 创新之处
        (二) 努力方向
第一章 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的一般理论分析
    一、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的相关概念
        (一) 全媒体与全媒体时代
        (二) 机制与传播机制
        (三) 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
    二、全媒体时代优化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的意义
        (一) 全媒体时代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需要
        (二) 全媒体时代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三) 全媒体时代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
        (四) 全媒体时代提振民众精神世界的需要
第二章 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优化面临的新时代境遇
    一、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优化面临的机遇
        (一) 信息技术升级提升马克思主义传播效能
        (二) 思想文化传播环境更加多元包容
    二、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优化面临的挑战
        (一) 全媒体时代整体传播环境的负向影响
        (二) 全媒体时代凸显传播主体思想观念的滞后性
        (三) 全媒体时代带来传播受众注意力分散难题
        (四) 全媒体时代推动各层级传播媒介发生深刻变化
第三章 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的问题分析及建构框架
    一、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的特点呈现
        (一) 传播主体与传播受众共同主导传播进程
        (二) 传播受众话语权提升要求与传播主体平等交流
        (三) 信息技术升级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转向全媒体渠道
    二、当前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的问题分析
        (一) 传播主体的组织方式和综合素质制约着传播效能发挥
        (二) 传播内容更新滞后于传播受众现实需求
        (三) 各类传播资源尚未有效整合阻滞着传播顺畅运行
        (四) 传播主体与传播受众的互动反馈有待加强
    三、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的框架建构
        (一) 通过主体协同机制,优化传播主体要素
        (二) 通过内容创新机制,增强传播内容吸引力
        (三) 通过资源整合机制,提升整体传播效能
        (四) 通过反馈评价机制,加强互动反馈,规范评估体系
第四章 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体协同机制
    一、传统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主体的优势巩固
        (一) 传统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体构成
        (二) 传统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主体的既有优势
    二、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主体的作用发挥
        (一) 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主体的扩容
        (二) 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主体的时代优势
    三、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主体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一) 坚定政治立场,提升政治素质
        (二) 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三) 培养原创内容生产能力
        (四) 增强媒介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
    四、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全媒体传播的主体协同优势
        (一)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多层级主体协同发力的传播格局
        (二) 完善制度建设,夯实多层级主体协同配合的传播模式
第五章 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容创新机制
    一、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容创新
        (一) 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重点的现实转换
        (二) 适应时代主题变化调整马克思主义传播内容
        (三) 对接国家战略和社会现实实践更新传播内容
    二、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话语表达创新
        (一) 注重传播内容解读的人本视角
        (二) 推动多重传播话语的融合互补
        (三) 适应全媒体时代民众的话语偏好
第六章 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资源整合机制
    一、传播媒介的融合互通
        (一) 打造全媒体互联媒介平台
        (二) 实现不同媒介平台的资源共享
        (三) 强化各层级传播平台的技术融通
    二、传播方式的协同配合
        (一) 巩固显性传播方式已有优势
        (二) 发挥隐性传播方式浸润力量
    三、社会监管资源的整合利用
        (一) 加强对全媒体传播空间的依法监管
        (二) 加强对全媒体传播空间的技术监管
        (三) 加强对全媒体传播空间的舆论监督
第七章 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反馈评价机制
    一、巩固完善传播主体与传播受众的互动反馈机制
        (一) 依托全媒体平台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交流
        (二) 运用大数据技术准确把握受众利益诉求
    二、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效果评价机制
        (一) 马克思主义传播效果的评价主体
        (二) 马克思主义传播效果的评价标准
        (三) 马克思主义传播效果评价的反馈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权变理论视角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研究 ——基于A市的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1.2.2 案例分析法
        1.2.3 深度访谈法
    1.3 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1.3.1 研究思路
        1.3.2 创新之处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关于媒体融合的研究
        1.4.2 关于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研究
        1.4.3 关于权变理论的研究
    1.5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5.1 概念界定
        1.5.2 理论基础
2 A市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历程与建设现状
    2.1 A市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历程
        2.1.1 A市县域基本概况
        2.1.2 A市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历程
    2.2 A市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现状
        2.2.1 A市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模式
        2.2.2 A市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媒体矩阵
        2.2.3 A市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技术对接
        2.2.4 A市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政务服务
3 A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权变因素分析
    3.1 战略因素——对战略目标的权变性导向
    3.2 环境因素——对环境变化的权变性应对
    3.3 技术因素——对技术功能的权变性调整
4 A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权变性反思
    4.1 权变不完整——环境适应困境
        4.1.1 .体制机制滞后,机构未真正相融
        4.1.2 思想认识不深,缺乏具体建设标准
    4.2 权变不深入——内部管理困境
        4.2.1 管理严重缺位,一人多岗现象突出
        4.2.2 内部人员管控难度大,成员结构复杂
    4.3 权变不见效——技术建设困境
        4.3.1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新媒体运营困难
        4.3.2 技术平台对接效果欠佳,功能未完全发挥
5 A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权变性设计
    5.1 加快转变融媒体职能,增强环境适应性
        5.1.1 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机构融合
        5.1.2 加强思想建设,构建融媒体建设新模式
    5.2 强化融媒体内部建设,提升管理协调性
        5.2.1 细化职责范围,做到按事设岗
        5.2.2 完善绩效考核,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5.3 推动融媒体信息化升级,提高技术性建设
        5.3.1 增进业务骨干培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5.3.2 持续推进技术建设,深化服务功能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4)运用新媒体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共青团工作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运用新媒体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新媒体正在成为影响青年学生思想的重要渠道
    2. 用好用活新媒体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现实需要
    3. 高校共青团应成为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力军
二、运用新媒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仍存在短板和不足
    1. 对新媒体工作的主要特征认识不深
    2. 对新媒体工作的内在规律把握不够
    3. 适应新媒体工作要求的机制建设相对滞后
三、高校共青团运用新媒体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路径
    1. 加强阵地建设
    2. 提升内容质量
    3. 创新载体形式
    4. 壮大人员队伍

(5)微电影广告的传播效果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关键词解释
        1.2.1 微电影
        1.2.2 微电影广告
        1.2.3 植入式广告
    1.3 理论依据
        1.3.1 霍夫兰德的说服理论
        1.3.2 独特销售主张(UPS)与品牌形象论(BI)
        1.3.3 叙事传输理论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内研究综述
        1.4.2 国外研究综述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2 微电影广告的产生、发展及特征
    2.1 微电影广告产生的原因
        2.1.1 微电影广告产生的外部原因
        2.1.2 微电影广告产生的内部原因
    2.2 微电影广告的发展历程
        2.2.1 萌芽期
        2.2.2 雏形期
        2.2.3 成长期
    2.3 微电影广告的特征与分类
        2.3.1 微电影广告的特征
        2.3.2 微电影广告的分类
3 微电影广告的传播效果分析
    3.1 研究方案设计
        3.1.1 样本选择
        3.1.2 研究假设
        3.1.3 调查问卷设计
        3.1.4 样本基本信息统计
    3.2 统计分析
        3.2.1 受众对微电影广告的认知度
        3.2.2 受众对微电影广告的接触度
        3.2.3 微电影广告的传播效果
        3.2.4 受众对微电影广告的偏好
4 微电影广告案例分析
    4.1 案例之一:凯迪拉克《一触即发》
        4.1.1 凯迪拉克《一触即发》的情感诉求
        4.1.2 《一触即发》在传播中的优势
        4.1.3 凯迪拉克《一触即发》在传播中的不足
    4.2 案例之二:益达“酸甜苦辣”系列之二
        4.2.1 益达《酸甜苦辣2》的情感诉求
        4.2.2 《酸甜苦辣2》在传播中的优势
        4.2.3 益达《酸甜苦辣2》在传播中出现的问题
    4.3 案例之三:百事可乐《把乐带回家》系列之猴王世家
        4.3.1 《猴王世家》的情感诉求
        4.3.2 《猴王世家》在传播中的优势
        4.3.3 《猴王世家》在传播中的不足
    4.4 本章小结
5 影响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的因素及优化建议
    5.1 影响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的因素
        5.1.1 内容的故事化程度
        5.1.2 产品的植入程度
        5.1.3 制作的精良程度
        5.1.4 传播渠道的多样化程度
        5.1.5 品牌的知名度
    5.2 提升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的建议
        5.2.1 以质取胜,注重内容结构的多元化
        5.2.2 深挖产品特点,进行精准定位
        5.2.3 注重细节,强调制作的精益求精
        5.2.4 整合营销,实现立体化传播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微电影广告传播现状的调查研究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协同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价值
    三、研究述评
    四、研究设计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本质规定
    一、立德树人的理论溯源
        (一)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二)源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三)中国共产党育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二、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本质特征
        (一)培育时代新人是方向目标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根本遵循
        (三)实现“中国梦”是鲜明主题
        (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本质要求
    三、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指向
        (一)学生主体成长的实践指向
        (二)高校工作协同的实践指向
        (三)发挥“关键少数”作用的实践指向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高校立德树人的历史演进与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
        (一)实践历程
        (二)基本经验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
        (一)实践历程
        (二)基本经验
    三、改革开放时期(1978 年至今)
        (一)实践历程
        (二)基本经验
第三章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方法与问卷设计
        (一)调查方法
        (二)问卷设计
        (三)研究对象
    二、数据分析与初步结论
        (一)数据分析
        (二)基本结论
    三、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主要问题
        (二)问题成因
第四章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协同策略的构建
    一、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协同策略构建的价值意义
        (一)协同策略构建的理论依据
        (二)协同策略构建的现实意义
        (三)协同策略构建的价值目标
    二、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协同策略构建的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二)中心性原则
        (三)系统性原则
        (四)动态性原则
    三、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协同策略构建的方略
        (一)全员:育人主体的合力凝聚
        (二)全过程:育人实践的有效衔接
        (三)全方位:育人资源的深度整合
第五章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协同策略的实施
    一、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组织协同
        (一)党委领导与行政落实协同
        (二)学校主导与院系主抓相协同
        (三)“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
    二、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内容协同
        (一)理想信念和形势政策相协同
        (二)道德素质与法治思维相协同
        (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相协同
    三、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方法协同
        (一)线上激活与线下督导相协同
        (二)师德引路与主体自觉相协同
        (三)主体激励与客体激励相协同
    四、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载体协同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协同
        (二)校内革新与外部生态相协同
        (三)以文化人与实践体验相协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有关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8)CC新媒体集团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2.1 战略管理基本理论
    2.2 战略管理过程
        2.2.1 外部环境分析
        2.2.2 内部环境分析
        2.2.3 因素匹配综合分析
        2.2.4 企业发展战略实施与控制
    2.3 战略管理分析方法
        2.3.1 PEST分析法
        2.3.2 SWOT分析法
        2.3.3 波特五力模型
    2.4 国内外新媒体企业战略研究
        2.4.1 国外研究现状
        2.4.2 国内研究现状
        2.4.3 相关媒体研究
第三章 CC新媒体集团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3.2.1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分析
        3.2.2 潜在的进入者分析
        3.2.3 来自替代品的压力
        3.2.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2.5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第四章 CC新媒体集团的内部环境分析
    4.1 CC新媒体集团基本情况及机构设置
        4.1.1 CC新媒体集团基本情况
        4.1.2 CC新媒体集团机构设置
    4.2 CC新媒体集团人力资源分析
        4.2.1 人员职能分布及年龄结构
        4.2.2 人事改革情况
    4.3 CC新媒体集团财务状况分析
    4.4 CC新媒体集团技术状况分析
    4.5 CC新媒体集团采编状况分析
    4.6 CC新媒体集团经营状况分析
第五章 CC新媒体集团全媒体战略设计及制定
    5.1 CC新媒体集团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5.1.1 机遇分析
        5.1.2 威胁分析
        5.1.3 优势分析
        5.1.4 劣势分析
    5.2 CC新媒体集团发展战略分析和选择
    5.3 CC新媒体集团的发展战略制定
        5.3.1 公司愿景和使命
        5.3.2 战略目标
        5.3.3 发展战略
第六章 CC新媒体集团战略实施及保障
    6.1 企业发展战略实施
        6.1.1 做好内容建设,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
        6.1.2 推进集团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组织机构管理模式
    6.2 企业战略实施的保障
        6.2.1 人才保障
        6.2.2 技术保障
        6.2.3 制度保障
        6.2.4 平台保障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全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全媒体对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作用与意义
    (一) 传播形态融合, 场域包围
    (二) 传播模式整合, 打破壁垒
    (三) 传播元素互动, 关注个性
全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体现党员入党后的教育活动“缺位”
    (二) 彰显时效性网络教育平台“失位”
    (三) 展示创新性教育活动“离位”
全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面临的机遇
    (一) 提供高效便捷的工作载体
    (二) 提供高效宽广的教育平台
    (三) 提供了引领示范的教育契机
全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对策探究
    (一) 利用新技术, 创新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手段
    (二) 抢占新阵地, 创新党支部党员教育的方法
    (三) 打造新平台, 创新党支部服务群众的模式

(10)共青团组织在高校大学生思想引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 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第二章 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内涵及意义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高校共青团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的目标任务
    2.3 高校共青团组织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的意义
第三章 共青团组织在高校大学生思想引领中现状分析
    3.1 共青团组织对高校大学生思想引导的方式
    3.2 共青团组织在高校大学生思想引导中取得的成效
第四章 共青团组织在高校大学生思想引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共青团组织在高校大学生思想引领中存在的问题
    4.2 共青团组织在高校大学生思想引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加强共青团组织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对策
    5.1 以团建创新增强高校共青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5.2 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队伍建设
    5.3 提升共青团组织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实效性
    5.4 落实优秀团员推优入党制度
    5.5 开发高校共青团组织职能资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抢占新阵地 扩大覆盖面(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北省地方政府舆论引导工作现状与提升研究 ——以河北盛华化工11·28重大燃爆事故为例[D]. 胡子明. 河北大学, 2020(03)
  • [2]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优化研究[D]. 牛凤燕. 山东大学, 2020(08)
  • [3]权变理论视角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研究 ——基于A市的调研[D]. 黄晶.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4]运用新媒体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共青团工作的视角[J]. 胡智林,崔睿. 高校共青团研究, 2019(03)
  • [5]微电影广告的传播效果及优化研究[D]. 丁玲玲.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6]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协同策略研究[D]. 李力.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9)
  • [7]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代转换[J]. 牛凤燕. 社会科学战线, 2018(12)
  • [8]CC新媒体集团发展战略研究[D]. 董彦汝.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6)
  • [9]全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探究[J]. 司文选,蒲文娟. 新西部, 2018(22)
  • [10]共青团组织在高校大学生思想引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赵晓峦. 吉林农业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抢占新阵地,扩大覆盖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