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新观察——基思·凯姆蒂教授的全国人大研讨会纪录片

档案新观察——基思·凯姆蒂教授的全国人大研讨会纪录片

一、档案新观察——凯斯凯姆蒂教授人大座谈纪实(论文文献综述)

宋奕宁,向禹[1](2020)在《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为实现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真实、有效、完整和安全的目标,文章对国内外关于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期刊文献进行对比分析,从"相关认知"、"相关主体"、"相关格式"、"技术内容"、"标准制定"、"相关策略"六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影响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因素作为切入点,分析了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所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解决办法。

李月[2](2017)在《中日大学档案馆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学档案馆既是大学的内部组织机构又是永久保管本校档案的专门机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大学档案馆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与中国是近邻,其高等教育的发达程度在亚洲首屈一指。和中国相似,相比较欧美而言,都属于大学档案事业起步较晚、过程曲折的国家,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都有不足之处,有很多可以相互比较借鉴的地方。遗憾的是由于语言障碍及历史原因等,中国档案学界对日本大学档案馆的研究甚少,尤其缺乏对中日大学档案馆系统全面的比较研究。基于此,论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比较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在梳理两国大学档案馆发展脉络的基础上,通过对中日大学档案馆的性质、职能、管理体制以及档案业务工作的具体环节和信息化建设——比较研究,分析出两者间的异同点以及优势和不足,本着"为我所用"、"取长补短"的目的,反思中国大学档案馆建设的不足,借鉴日本大学档案馆建设的优秀经验,从提高改革意识,转变传统思维;重视挖掘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完善宣传教育职能;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四个角度提出了中国日后大学档案馆建设和发展的策略,以期为日后的改进与提高提供参考和借鉴。论文共分为以下七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考察国内外大学档案馆研究现状和先行研究的不足之处;分析论文的研究方法、思路和创新之处。第二章,明确比较样本的选择及其概况。按照大学办学水平和知名度、大学档案馆自身的代表性两方面都要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和合理性的两大标准,选取了北京大学档案馆等五所中国大学档案馆和东京大学档案馆等五所日本大学档案馆。第三章,研究中日两国大学档案馆的发展历程。梳理其萌芽、产生、发展的脉络和现状,并从发展进程的快慢、数量的多少以及推动发展的因素两个角度,比较二者发展历程的差异和共性。第四章、第五章,分别对中日大学档案馆性质、职能、管理体制以及档案业务工作的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出两者间的异同点。其中档案业务工作又包括基础工作、开发利用工作、信息化建设三部分。第六章,总结中国的优势和不足以及日本的可借鉴之处。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原则,从提高改革意识,转变传统思维;重视挖掘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完善宣传教育职能;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四个角度提出了中国日后大学档案馆建设和发展的策略,以期为日后的改进与提高提供参考和借鉴。论文最后对文章进行简要的总结,提出论文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屠跃明,张梦霞[3](2016)在《从生命周期视角探寻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文中指出电子文件长期保存已成为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电子文件长期保存不是孤立的,它与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文章从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的视角,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具体分析了电子文件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影响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主要因素;最后以这些主要影响因素为突破口,提出进行长期保存风险防范的思路、路径和方法等建议。

祁兴兰[4](2014)在《国内图书情报档案领域口述资料研究进展及特点》文中指出指出口述资料受到国内历史学、档案学、民俗学、社会学以及图书馆学等领域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呈现出跨学科、多领域的特点,并对30多年来我国口述资料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着重归纳总结图书情报档案领域口述资料研究的进展和特点,最后针对目前该领域口述资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汪碧宇[5](2006)在《新时期档案馆工作改革研究》文中指出档案馆是是永久保存档案的基地,是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服务的中心,是科学文化事业机构。各级各类档案馆肩负着管理、研究和提供利用档案的职责,对于维护档案的完整和安全,更好地发挥档案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档案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管理模式,推动了我国档案事业的进步。随着社会发展,我们进入以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为代表的新时期,传统的档案馆工作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档案馆应主动适应社会的变迁,进行有效的改革。本文拟对新时期档案馆工作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以期探索档案馆工作改革的有效途径。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档案馆工作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新时期档案馆工作的状况决定了改革势在必行。档案工作的基本矛盾即档案管理水平与社会对档案需求之间的矛盾要求档案馆工作进行改革,社会整体环境的变化要求档案馆工作进行改革,当前档案馆工作中存在的理论基础不牢、实践贯彻不力等情况要求档案馆工作进行改革。我国档案馆工作具有的基础和氛围,决定了档案馆工作的改革是可行的。我国的档案馆工作的管理传统和新中国的管理经验为档案馆工作改革提供了坚实基础,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为档案馆工作改革提供了重要保障,公民意识的提高为档案馆工作改革提供了良好环境,这些决定了我国的档案馆工作改革是可行的;我国档案馆工作虽然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氛围, 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详细探讨了档案馆工作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针对当前档案馆工作信息化和社会化的两项特征分别进行阐释。在信息化改革中,提出的问题主要是档案类型及档案载体形式多样化给档案馆的收集整理提出的新课题;档案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发展给档案馆的管理提出的新课题;档案馆的用户的发展给档案馆的服务方式提出了的新课题;知识产权、隐私权的保护及数字档案的法律效力问题给档案馆利用提出的新课题。根据档案馆工作改革的信息化,提出档案馆在数字化、网络化等方面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搞好前端控制及各部门合作,解决进馆档案的收集和传播问题;抓住有利契机,丰富档案信息数据库资源,解决档案馆馆藏问题;注重档案馆工作人员素质的

李珍[6](2005)在《中外文件生命周期划分依据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研究文件从产生到销毁或永久保存的整个生命运动过程及其内在规律的文件、档案管理理论。自20世纪中叶产生后逐渐盛行于西方,引起了人们对其进行深入理论发掘、探讨的兴趣,尤其在电子文件时代更是掀起了对这一问题研究的高潮。20世纪80年代该理论传入我国,在档案学研究领域引起广泛的争鸣,其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文件生命周期划分阶段及划分依据方面。本文拟对中外文件生命周期的划分依据进行比较研究,就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对我国、对电子文件的适应性等问题进行探讨,对近期我国档案学研究者相关的争论性观点也有所概括,以期深化对这一理论的认识。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文件生命周期及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该理论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状况。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最初是出于对文件中心这一新事物的研究,后来,该理论的研究范围扩大到了文件的整个运动过程以及全面管理。该理论为文件的分阶段管理和全过程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档案工作者对文件进行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西方文件管理理论的核心,被视为外国现代档案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二部分分析中外传统文件生命周期的划分依据,详细阐释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档案自然形成规律的异同,以及划分依据多样性对文件管理机构设置产生的影响。由于研究方法和切入点不同,中外档案学研究者对于传统文件生命周期的划分依据存在差异。档案自然形成规律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十分相似,对指导我国档案工作实践具有重要作用,但二者并非完全等同。划分依据的差异导致各国文件(档案)管理机构也不尽相同,主要体现在对半现行文件的管理上。 第三部分分析中外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的划分依据及其对“归档”环节、对档案部门职能的影响。信息时代,电子文件成为中外档案学界重点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的划分依据更注重电子文件的管理流程,强调全程管理和前端控制的重要性,促使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逐渐趋于一体化管理,致

杨松波[7](2001)在《文件中心设置与地方综合档案馆建设构想》文中研究说明

张奕[8](2000)在《档案新观察——凯斯凯姆蒂教授人大座谈纪实》文中提出1999年10月7日,原国际档案理事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外籍客座教授凯斯凯姆蒂博士来到中国人民大学,饶有兴趣地参观了为“211工程”项目改建的档案保护技术实验室、计算机房、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并同人大师生进行了座谈。问:尊敬的凯斯凯姆蒂先生,欢?..

二、档案新观察——凯斯凯姆蒂教授人大座谈纪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档案新观察——凯斯凯姆蒂教授人大座谈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1)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文献调研
2 国内外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研究现状
    2.1 相关认知
    2.2 相关主体
    2.3 相关格式
    2.4 技术内容
    2.5 标准制定
    2.6 相关策略
3 研究述评

(2)中日大学档案馆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中国研究现状分析
        1.3.2 日本研究现状分析
    1.4 研究方法、思路及论文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4.3 创新之处
2 比较样本的选择及其概况
    2.1 比较样本的选择
    2.2 比较样本的概况
        2.2.1 中国的5所大学档案馆概况
        2.2.2 日本的5所大学档案馆概况
3 中日大学档案馆发展脉络
    3.1 中国大学档案馆发展脉络
        3.1.1 交通大学的档案——大学档案的先河
        3.1.2 解放后四个发展时期
    3.2 日本大学档案馆发展脉络
    3.3 中日大学档案馆的发展比较
        3.3.1 发展的相同点
        3.3.2 发展的不同点
4 中日大学档案馆性质、职能与管理体制的比较
    4.1 中日大学档案馆性质的比较
        4.1.1 中国大学档案馆性质
        4.1.2 日本大学档案馆性质
        4.1.3 中日大学档案馆性质的比较分析
    4.2 中日大学档案馆职能的比较
        4.2.1 中国大学档案馆职能
        4.2.2 日本大学档案馆职能
        4.2.3 中日大学档案馆职能的比较分析
    4.3 中日大学档案馆管理体制的比较
        4.3.1 中国大学档案馆管理体制
        4.3.2 日本大学档案馆管理体制
        4.3.3 中日大学档案馆管理体制的比较分析
5 中日大学档案馆业务工作的比较
    5.1 基础工作的比较
        5.1.1 收集工作
        5.1.2 整理和保管工作
        5.1.3 鉴定工作
        5.1.4 统计工作
    5.2 开发利用工作的比较
        5.2.1 档案检索工作
        5.2.2 档案编研工作
        5.2.3 档案利用工作
    5.3 信息化建设的比较
        5.3.1 中国大学档案信息化建设
        5.3.2 日本大学档案信息化建设
        5.3.3 中日大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比较分析
6 总结与启示
    6.1 总结
        6.1.1 中国大学档案馆的优势与不足
        6.1.2 日本大学档案馆的可借鉴之处
    6.2 启示
        6.2.1 提高改革意识,转变传统思维
        6.2.2 重视挖掘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6.2.3 完善宣传教育职能
        6.2.4 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
7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3)从生命周期视角探寻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影响因素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子文件长期保存已成为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1.1 长期保存工作体现出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变化
    1.2 档案界对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认识过程
        (1)关注存储介质
        (2)关注存储技术
        (3)关注存储系统工程
2 电子文件生命周期与长期保存的相互关系
3 通过数据分析电子文件管理中的问题
    3.1 电子文件管理的数量受局限
    3.2 电子文件管理的种类受局限
    3.3 电子文件管理和保存方式缺乏专业性
    3.4 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元数据管理功能薄弱
    3.5 电子文件归档不力
    3.6 档案部门的电子文件业务指导职能被弱化
4 电子文件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对长期保存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对策
    4.1 概念阶段
        (1)影响因素——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功能无法满足电子文件管理和长期保存的要求
        (2)对策——档案部门介入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设计,确保系统功能符合档案管理要求
    4.2 形成阶段
        (1)影响因素——无法有效控制电子文件质量和归档
        (2)对策——有效控制电子文件质量并明确文件形成者的归档责任
    4.3 维护阶段
        (1)影响因素——档案管理部门的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能力不足
        (2)对策——从宏观到微观全面提升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能力

(4)国内图书情报档案领域口述资料研究进展及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1.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2 相关概念
    1. 3 数据获取及研究方法
2 国内档案学领域关于口述档案的研究进展及特点评述
    2. 1 口述档案是否是档案的论争阶段
    2. 2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推动下的国内口述档案研究
3 国内图书馆领域口述资料研究进展及特点
    3. 1 国内图书馆对口述资料的研究和收集情况
    3. 2 国内图书馆口述资料研究和收集的特点
4 国内图书情报档案领域口述资料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4. 1 存在的问题
    4. 2 几点建议
5 结 论

(5)新时期档案馆工作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新时期档案馆工作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节 新时期档案馆工作改革的必要性
    第二节 新时期档案馆工作改革的可行性
第二章 新时期档案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节 档案馆工作在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节 档案馆工作在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第三章 新时期档案馆工作改革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一节 档案馆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第二节 传统的来源原则和新来源原则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管理观念的人文化和管理手段的科技化之间的关系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6)中外文件生命周期划分依据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文摘
Abstract
引言
一、文件生命周期及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传统文件生命周期划分依据比较研究
    (一) 国外传统文件生命周期的划分依据
    (二) 国内传统文件生命周期的划分依据
    (三) 传统文件生命周期划分依据之比较
    (四) 划分依据差异性对档案机构设置产生的影响
三、电子文件生命周期划分依据比较研究
    (一) 电子文件概述
    (二) 国外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的划分依据
    (三) 国内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的划分依据
    (四) 电子文件生命周期划分依据之比较
四、传统文件与电子文件生命周期划分依据比较研究
    (一) 国内外传统文件与电子文件生命周期划分依据之比较
    (二) 电子时代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适应性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7)文件中心设置与地方综合档案馆建设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件中心的设置
二、建设21世纪的档案馆

四、档案新观察——凯斯凯姆蒂教授人大座谈纪实(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研究综述[J]. 宋奕宁,向禹. 山西档案, 2020(05)
  • [2]中日大学档案馆比较研究[D]. 李月. 南京大学, 2017(09)
  • [3]从生命周期视角探寻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 屠跃明,张梦霞. 档案与建设, 2016(11)
  • [4]国内图书情报档案领域口述资料研究进展及特点[J]. 祁兴兰. 图书情报工作, 2014(09)
  • [5]新时期档案馆工作改革研究[D]. 汪碧宇. 安徽大学, 2006(12)
  • [6]中外文件生命周期划分依据比较研究[D]. 李珍. 安徽大学, 2005(03)
  • [7]文件中心设置与地方综合档案馆建设构想[J]. 杨松波. 档案学通讯, 2001(02)
  • [8]档案新观察——凯斯凯姆蒂教授人大座谈纪实[J]. 张奕. 档案学通讯, 2000(01)

标签:;  ;  ;  ;  

档案新观察——基思·凯姆蒂教授的全国人大研讨会纪录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