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国际贸易》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一、《国际贸易学》教学内容体系的建构(论文文献综述)

包菊芳[1](2021)在《“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各高校都在努力探索与本校实际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模式。"生产运作管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一门典型专业课程,其课程思政建设对其他课程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详细介绍了"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开发、教学方法选择与设计等方面,阐述了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与教学实践。

张倩男[2](2021)在《新文科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创新发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新文科建设宣言》的发布,新文科建设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同时也为一些传统文科专业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机遇。作为传统文科专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更应该主动抓住机遇,积极迎合新文科建设的要求,努力推动专业全方位的改革,从提质专业内涵、改造专业课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几方面加快培养新时代的复合型外贸人才。

周言艳[3](2021)在《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教育全球化趋势已经无法逆转,各国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日渐频繁。但与此同时,各国在教育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科技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掌握先进思想和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使得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继而转变为全球性的人才竞争。在人力资本理论和软实力理论的影响下,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教育全球化趋势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世界各国把教育看作是促进经济发展、增强自身软实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的关键阵地。因此,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俄两国都十分重视教育水平的提升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中俄两国互为最大友好邻邦,且都拥有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加强两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是双方提高各自教育水平,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直面教育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此外,人文交流作为我国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双边和多边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教育是人文交流的重点领域。发展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对提升两国人文交流水平和推动两国双边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俄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合作程度也不断加深,逐渐实现机制化和多层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因此,对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问题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本论文主要围绕苏联解体以来的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问题展开研究,以中苏教育交流与合作作为论文的逻辑起点,以梳理和评价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成效为关键环节,落脚于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前景,以期对我国在全面了解掌握中俄教育与合作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制定新时代对俄教育政策有一定的咨政作用。本论文由绪论、正文四章和结语三部分构成。绪论主要论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与论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以及论文的思路与结构。第一章:中俄(苏)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历史回顾。本章主要对从新中国建立到苏联解体的中苏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历史进行回顾,阐述并归纳这一阶段不同时期两国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背景、主要成就和特点、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这一时期,中俄(苏)两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受两国关系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当两国关系处于“蜜月”期时,双方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十分密切;当两国关系不断恶化时,双方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则逐渐走向低谷;当两国断绝来往时,双方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则处于停滞状态;而当两国关系逐渐恢复正常之后,双方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也逐渐恢复正常并发展起来。第二章: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成就。本章主要对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法律基础进行梳理,对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成果进行整理与评价。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中俄两国关系的不断深化,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呈现出快速发展之势,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一阶段,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程度逐渐加深,交流与合作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逐渐形成了交流与合作的机制化。第三章: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问题。本章分别对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中存在的部分交流活动及合作机制成效不佳、留学生培养质量有待提高、语言障碍以及俄罗斯对我国学生的留学吸引力不足这四个问题进行了探究,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第四章: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前景。本章首先分析了两国国家关系和教育合作基础、两国的教育战略以及国际环境(全球化和中俄美三边关系的变化)对两国未来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促进作用,然后阐述了两国的教育政策和新冠疫情对双方目前及未来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可能造成的影响,最后对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系统总结,在归纳中俄各时期教育交流与合作内容、分析未来两国教育交流与合作走向的基础上,指出中俄未来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王艳艳,贾涵[4](2021)在《“一带一路”视阈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究——基于两所地方高校的比较分析》文中指出本研究以两所地方高校为例,通过研究其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及访谈教学教研室/专业主任,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元素在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中的融入度,探究两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差异并提出改进措施。认为新时代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应包含: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备的专业素养建设、具有民族情怀的人文素养建设及胸怀天下且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建设。

王本寰[5](2020)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融合式教学研究》文中提出当前随着产业转型结构的升级,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的方向快速发展。加工制造产业对应用型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给中职学校工科类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要,中职学校必须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进一步贴近现代企业岗位能力实际需求,培养满足企业岗位用人标准的新型高技能型人才。《机械制图》作为加工制造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具有核心地位。《机械制图》通过图样准确表达工程零件、机械设备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是表达设计意图和制造要求以及交流经验的重要技术手段,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但是,由于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在教学实施中存在教学内容更新缓慢,脱离企业实际需要,忽视学生心智认知与实践经验,过分强调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忽视工程实践的训练操作,教师照本宣读、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空间想象力得不到有效激发、实践能力缺乏有效训练,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满足不了新时代智能制造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满足新时代智能制造对机械设计加工类人才能力的新需求,本文提出将三维CAD技术融入机械制图课程中的新型融合式教学方法。该方法是将原有基于二维设计思想的传统《机械制图》课程与三维CAD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进行有机融合重组及优化创新,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满足新时代智能制造需求的新型高技能型人才。本论文从中职学生的心智规律和经验水平入手,改变先从画法几何到三视图,由二维图形到三维立体图的传统学科教学模式,通过引入学生经验世界的生活案例,顺应中职学生从具象到抽象的认知心理过程,同时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需求,研究如何有效地将三维CAD融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通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构建工作过程,帮助学生容易实现“由物得图”、“由图想物”的思维转换,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改变学生不愿思考、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逐步成长为满足企业需求的具备读图、制图能力的新型技能人才。

杨勇[6](2020)在《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课程共创实践——卓越教师与一流课程共生涌现的生态过程》文中提出为适应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时代迭代式创新范式转型,我们提出"课程共创"理念并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实践,应用怀特赫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的过程哲学和教育生态学理论对实践进行了总结。研究认为,过程哲学和教育生态学不仅为把课程共创视为一个"课程化"的参与者生态化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为一流课程与卓越教师在课程共创中共生涌现提供理论解释。课程共创不再把课程视为事先确定的体系化知识和技术,而是借助参与者生态系统自然涌现及偶然合成的过程。成功的课程共创必须谋划好三个关键过程:通过环境沉浸重塑主体性的过程,通过建立关注促进参与者良好互动的过程,通过尊重差异促进参与者和谐合作的过程。

张雯雯[7](2020)在《“四个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四个自信”对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以培育大学生思想品德、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价值追求的铸魂育人工程。将“四个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凝聚力量、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在多元文化思潮和社会现实矛盾交织碰撞的影响下,因自身辨别能力不足容易对“四个自信”产生动摇。当前“四个自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并不够紧密,存在大学生对“四个自信”认知程度浅薄、部分教育者对“四个自信”融入教育乏力、高校“四个自信”融入渠道局限、“四个自信”融入环境创设不完善等问题。基于此,将“四个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求,也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和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时代诉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四个自信”的相关概念及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阐述了“四个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原则及内容体系。采用调查研究法深入分析“四个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通过编写调查问卷和制定访谈提纲对大学生和在职教师进行深入调查,围绕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知、认同与践行情况和“四个自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情况展开调查。结合问卷和访谈结果发现问题并立足于大学生自身因素、教育者因素、学校因素、环境因素四个方面进一步分析探讨了“四个自信”融入不足的主要原因,依据原因对融入的路径进行了系统思考和深入探索,从个体养成、教师培育、学校教育、环境助推四个层面入手,建构融入的路径体系,以期做到精准全面。通过“四个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大学生群体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进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郑慧姬[8](2020)在《台湾老年社会福利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台湾因少子化与民众平均寿命延长造成高龄化社会,台湾高龄民众在健康医疗、经济安全、教育及休闲、心理与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照顾需求也日益增加,但是,随着社会结构变迁造成家庭照顾功能趋弱、社会福利机构体制未健全、社福设施与社工人力普遍不足、失能老人增多与政府财政负荷重,台湾为提供与满足民众幸福之生活,建构、发展与提供优质老年社会福利政策是台湾需面对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为达让台湾高龄民众可安稳养老之目标,其有必要检讨台湾老年福利政策并提出各种合宜之对策,以在政府有限的资源下、根据台湾高龄民众之生理与心理需求,为台湾梳理出可长期适用之台湾老年福利政策。本研究之目标是分析与修正台湾老年福利政策,为达此目的,本研究首先介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凯恩斯的社会照料理论”、“福利多元化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当作理论基础,然后介绍台湾老人福利政策的发展历程与相关照护政策与法律,为了处理台湾高龄民众的经济安全、教育、娱乐、健康等基本之生理与心理需求。本研究建构“台湾老年福利社会保险投资意愿模型”、“台湾老人休闲意愿模型”、“台湾老人教育意愿模型”与“台湾老人运动保健意愿模型”,以分析影响台湾民众投资老年福利社会保险投资意愿之相关因素,与分析影响台湾老人进行休闲活动、教育活动与运动活动之相关因素,并根据研究成果研拟对策;本研究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为信度分析与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人民的可支配所得”与“社会保险的知觉价值与知觉风险”会影响民众投保社会福利保险以建构自身老年经济安全网之意愿,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费用低廉”、教育活动与休闲活动的“趣味性”为影响响台湾老年人从事教育活动与从事休闲活动的关键因素;“台湾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运动社交效果”、“运动健康促进效果”和“他人支持”皆会正向影响台湾老年人从事运动保健活动的意愿,本研究亦据此提出许多政策以增加老人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之动机。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过去研究大多是以政府的力量探讨如何提升老人福利,而本研究探讨政府应如何提升台湾民众与老人的动力,让台湾民众自发储存自身老人保险,帮助台湾老人进行休闲、教育、运动活动以提身自身的福利与健康,此为过去文献很少从事之研究。台湾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取得了如下成效:台湾以经济安全、健康维护、生活照顾三大规划面设计老人社会福利政策主轴;台湾就老人经济安全、教育及休闲、健康保健分别推动相关措施;政府注意到多数高龄人口希望与亲人同住,逐渐推广小区照护系统。台湾为完善老人福利政策,制定的具体措施包括以房养老政策、开办服务时间银行、建构小区长期照护网络、规划与推动长期照护保险、改进老人赡养管理。

严双[9](2019)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基于湖南省高校的样本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高等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关系着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和跨境电商的发展,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全文简称“国贸专业”)正不断受到重视,高校需要重新审视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依据,而且各高校正处于2012年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全文简称“《专业介绍》”)和2018年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全文简称“《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的过渡期,进行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对地方高校自身建设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具有实践和理论意义。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对国际贸易方面的人才需求和解决大部分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本文以人力资本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人才培养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以《专业介绍》和《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为依据,结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新时代高教40条”),运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湖南省八所高校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研究样本,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存在定位模糊、矛盾等问题,在培养要求上存在内容匹配度低、表述方面混乱等问题,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课程属性不明晰、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结构欠科学等问题,在实践教学上存在学分设置混乱、具体设置不规范等问题。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问题深入研究,重新构建以多元化人才类型为导向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模块化的国贸专业课程体系,以及高质量高标准的实践教学,为各高校制定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柳音[10](2019)在《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方本科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几所驻邕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展开深度交流与合作,广西处于面向东盟十国的前沿地带,使其成为中国与东盟教育交流与合作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更是中国—东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广西与东盟之间的国际贸易合作使其对国际经贸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的急速增加,这必然会带来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之间的矛盾。广西地方本科高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的国际经贸人才以满足区域性人才需求和推进广西与东盟合作发展的重任。中国-东盟背景下的广西地方本科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提供能够满足广西与东盟区域发展需求的国际经贸高素质人才,在广西区位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其人才优势,从而成为广西与东盟的区域经济与合作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结合东盟背景下广西高校现行的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通过选取几所驻邕高校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典型模式进行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加以调查研究,通过对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先进经验,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和评价几个维度提出东盟背景下广西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对策。通过研究发现,广西高校现行的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在运行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亟待更新,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学内容和手段滞后单一、师资队伍水平不高,培养质量及评价体系不完备等诸多方面,原因在于教育资源不足和教育主客体动力缺乏等。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从培养目标来看,更新人才培养理念,逐步向“一化三型”转变;强化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专业认同感。从培养过程来看,合理平衡课程结构,突出区域国际化特色;满足学生主体需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教学内容更新,创新教学方式与技术手段;打造“双高、双师、双语”的多元复合型教师队伍。从培养制度与评价来看,以质量为导向,完备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重视可持续发展,建立“学生-教师-社会”三维评价机制。

二、《国际贸易学》教学内容体系的建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际贸易学》教学内容体系的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1)“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
    1.1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1.2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提出
2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开发
3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设计与实施
    3.1 构建思政教育主题切入方式
    3.2 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组织
4 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

(2)新文科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创新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内涵
    (一)构建新理论。
    (二)融入新技术。
三、改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
    (一)国贸一流课程建设现状。
    (二)打造更多国贸“金课”。
四、创新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模式
    (一)协同育人。
    (二)模式多元。
    (三)体现特色。

(3)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四、论文思路与结构
第一章 中俄(苏)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中苏“蜜月”时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一、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背景
        二、富有成效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三、教育交流与合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二节 中苏关系恶化时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由萎缩走向停滞
        一、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萎缩
        二、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停滞
    第三节 中俄(苏)关系趋缓时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回暖与恢复
        一、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逐渐恢复
        二、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正常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成就
    第一节 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法律基础
    第二节 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成果与评价
        一、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二、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程度逐渐加深
        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机制化日趋完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问题
    第一节 交流活动及合作机制成效不佳
    第二节 留学生培养质量问题
        一、留学生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二、影响留学生培养质量的原因
    第三节 语言障碍问题
        一、俄(汉)语水平欠佳
        二、语言障碍产生的原因
    第三节 俄罗斯对我国学生留学吸引力问题
        一、俄罗斯对我国学生留学吸引力相对不足
        二、俄罗斯对我国学生留学吸引力不足的原因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前景
    第一节 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有利因素
        一、两国国家关系及教育合作的顺利发展
        二、两国教育战略的促进作用
        三、国际环境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 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不确定因素
        一、两国教育政策的影响
        二、新冠疫情对两国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影响
    第三节 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前景预测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议》
附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在俄罗斯联邦学习汉语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习俄语的协议》
附录三 本科及以上教育中俄合作办学机构和办学项目名单
附录四 高等专科教育中俄合作办学机构和办学项目名单

(4)“一带一路”视阈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究——基于两所地方高校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培养方案对比
        1. 培养规格/培养要求
        2. 教学计划/课程设置
    (二)访谈结果对比
        1. 课堂教学
        2. 第二课堂
    (三)建议
四、构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再思考
    (一)专业知识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功
    (二)能力是知识的体现
    (三)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是参与“一带一路”的必备素养

(5)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融合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机械制图
        二、三维CAD
        三、融合式教学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4MAT教学模式
第三章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作用与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作用
        一、培养机械类人才技能的支撑作用
        二、在课程体系中发挥桥梁的作用
    第二节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材选用缺乏针对性与适用性
        二、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
        三、教学过程欠缺对抽象知识的具体化
        四、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五、教学评价忽视学生的差异发展
第四章 《机械制图》融入三维CAD教学的意义与可行性
    第一节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意义
        一、助推教学模式创新
        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高
    第二节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可行性
        一、三维CAD软件简洁、高效、易学
        二、融入三维CAD技术符合学科知识逻辑性
        三、融入三维CAD技术可实现知识结构转换
第五章 《机械制图》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原则
        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二、机械制图为主,三维CAD为辅
    第二节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方法
        一、调整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二、丰富教学手段——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三、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直观演示法
        四、转变教学思维——引入三维建模思维
        五、创新教学评价——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第六章 《机械制图》课程与三维 CAD 技术融合教学的实践
    第一节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教学实践
        一、教学准备
        二、教学实施
        三、教学效果
        四、教学反思
    第二节 “球阀装配体测绘”教学实施
        一、教学准备
        二、教学实施
        三、教学效果
        四、教学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问卷提纲
附录三 “组合体三视图画法”教学设计
附录四 “球阀装配体测绘”教学设计
附录五 “组合体三视图画法”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附录六 “球阀装配体测绘”教学效果访谈提纲
致谢

(6)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课程共创实践——卓越教师与一流课程共生涌现的生态过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为什么要强调课程共创
三、课程共创为什么要强调过程哲学和生态学理念
四、案例介绍
五、课程共创如何走向参与者生态
六、结论

(7)“四个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文献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四个自信”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四个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二、马克思需要理论
        三、思想政治教育个体性功能理论
第三章 “四个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原则及内容体系
    第一节 “四个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求
        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三、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时代诉求
    第二节 “四个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一、理论灌输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二、同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四、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节 “四个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
        一、以共产主义理想为核心
        二、以爱国主义为重点
        三、以服务人民为目标
        四、以知行合一为归宿
第四章 “四个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第一节 调查概况
        一、调查目的与方法
        二、调查研究步骤
        三、调查研究对象
        四、调查结果分析
    第二节 “四个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对“四个自信”认知程度浅薄
        二、部分教育者对“四个自信”融入教育乏力
        三、高校“四个自信”融入渠道局限
        四、“四个自信”融入环境创设不完善
    第三节 “四个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自我教育主动性不高
        二、部分教育者“四个自信”教育素养不足
        三、高校对“四个自信”教育重视度不够
        四、社会环境中负面因素的影响
第五章 “四个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第一节 加强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自我教育
        一、增强自身主体意识
        二、提高自身辨别能力
        三、坚定自身理想信念
    第二节 打造坚定“四个自信”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一、思政课教师全面提升专业能力
        二、辅导员充分发挥教育引导作用
        三、专业课教师深入落实“课程思政”
    第三节 拓展“四个自信”多元化融入途径
        一、“四个自信”融入课堂教学内容
        二、“四个自信”融入实践教育活动
        三、“四个自信”融入校园网络建设
    第四节 优化提升“四个自信”教育环境
        一、营造校园“四个自信”育人环境
        二、构建社会“四个自信”教育格局
        三、树立家庭“四个自信”教育观念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四个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 B “四个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台湾老年社会福利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内容
    1.3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方法
2 养老与政府责任之理论依据
    2.1 基本概念
    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3 凯恩斯的社会照料理论
    2.4 福利多元化理论
    2.5 新公共服务理论
3 台湾老年福利政策的发展历程
    3.1 台湾老年福利政策发展历程
    3.2 台湾老年福利政策的基本内容
    3.3 台湾迈向高龄社会老人教育白皮书
    3.4 台湾社会照护政策与立法
4 台湾老年社会保险福利之检视
    4.1 台湾老年福利之社会保险投保意愿分析
    4.2 台湾老年社会保险投保意愿模型构建
    4.3 实验说明
    4.4 实验结果
    4.5 台湾之政策建议
5 台湾老年教育与休闲福利政策之检视
    5.1 台湾老人教育与休闲福利与社会参与问题
    5.2 台湾老年教育与休闲参与意愿模型
    5.3 实验说明
    5.4 实验结果
    5.5 台湾之政策建议
6 台湾老年健康福利政策之检视
    6.1 台湾老人健康维护福利问题
    6.2 台湾老年运动保健参与意愿模型
    6.3 实验说明
    6.4 实验结果
    6.5 台湾之政策建议
7 台湾老年福利政策改进的路径
    7.1 以房养老政策
    7.2 长期照护保险
    7.3 喘息服务与服务时间银行
    7.4 与小区结合改革公立医疗体系
    7.5 改进老人赡养管理
    7.6 台湾老年福利政策改进路径可行性探讨
8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台湾老年福利社会保险投资意愿模型前测问卷
附录2 台湾老年福利社会保险投资意愿模型实测问卷
附录3 台湾老人教育意愿模型前测问卷
附录4 台湾老人教育意愿模型实测问卷
附录5 台湾老人休闲意愿模型前测问卷
附录6 台湾老人休闲意愿模型实测问卷
附录7 台湾老人运动意愿模型前测问卷
附录8 台湾老人运动意愿模型实测问卷
附录9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9)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基于湖南省高校的样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人才培养目标研究情况
        1.3.2 人才培养要求研究情况
        1.3.3 课程设置研究情况
        1.3.4 实践教学研究情况
        1.3.5 其他有关人才培养的研究
        1.3.6 已有研究的简要评述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内容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1.5.2 人才培养方案
        1.5.3 人才培养目标
        1.5.4 人才培养要求
        1.5.5 课程设置
        1.5.6 实践教学环节
第2章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分析
    2.1 人力资本理论
    2.2 人才培养理论
    2.3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第3章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
    3.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的现状
        3.1.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现状
        3.1.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现状
    3.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存在的问题
        3.2.1 培养目标的定位模糊
        3.2.2 培养目标的定位矛盾
    3.3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存在的问题
    3.4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建议
        3.4.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宏观建议
        3.4.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建议
    3.5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建议
        3.5.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宏观建议
        3.5.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具体建议
第4章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
    4.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4.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4.2.1 课程属性不明晰
        4.2.2 课程设置不合理
        4.2.3 课程结构欠科学
    4.3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4.3.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的宏观建议
        4.3.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的具体建议
第5章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
    5.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5.1.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国家宏观要求
        5.1.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5.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5.2.1 实践教学学分设置混乱
        5.2.2 实践教学的具体设置不规范
    5.3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
        5.3.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宏观建议
        5.3.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建议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10)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方本科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几所驻邕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和评价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2.1.2 人才培养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
        2.2.2 教育供需理论
第三章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方本科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概况及典型培养模式分析
    3.1 广西地方本科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概况
        3.1.1 东盟背景下广西区域发展对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
        3.1.2 广西地方本科高校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供给现状
    3.2 东盟背景下广西地方本科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典型模式分析
        3.2.1 多层次实用型人才培养
        3.2.2 中外合作式(专业+语言)人才培养
        3.2.3 校企合作(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
第四章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方本科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调查分析
    4.1 调查设计
        4.1.1 调查目的
        4.1.2 调查对象
        4.1.3 调查方法和步骤
    4.2 调查结果与统计分析
        4.2.1 关于就业方向、意愿等情况
        4.2.2 关于培养理念、目标、方式等情况
        4.2.3 关于课程、教学、师资等情况
    4.3 东盟背景下广西地方本科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4.3.1 培养理念待更新,培养目标未“深入人心”
        4.3.2 课程结构不合理,“东盟”特色未普及
        4.3.3 “重理论而轻实务”,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4.3.4 教学内容和手段等滞后单一,创新不足
        4.3.5 师资队伍结构单一,水平有待提高
        4.3.6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备
    4.4 东盟背景下广西地方本科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4.1 教育资源供给不足
        4.4.2 教育主客体动力缺乏
第五章 国外部分发达国家或地区国际经贸(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及启示
    5.1 美、英、日等国际经贸(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5.1.1 培养理念与国际接轨
        5.1.2 培养方法丰富多样
        5.1.3 培养质量严格把控
    5.2 对我国构建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第六章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方本科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对策
    6.1 培养目标
        6.1.1 更新人才培养理念,逐步向“一化三型”转变
        6.1.2 强化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专业认同感
    6.2 培养过程
        6.2.1 合理平衡课程结构,突出区域国际化特色
        6.2.2 满足学生主体需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6.2.3 注重教学内容更新,创新教学方式与技术手段
        6.2.4 打造“双高、双师、双语”的多元复合型教师队伍
    6.3 培养制度与评价
        6.3.1 以质量为导向,完备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6.3.2 重视可持续发展,建立“学生-教师-社会”三维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国际贸易学》教学内容体系的建构(论文参考文献)

  • [1]“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 包菊芳. 物流技术, 2021(07)
  • [2]新文科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创新发展研究[J]. 张倩男.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13)
  • [3]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问题研究[D]. 周言艳.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4]“一带一路”视阈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究——基于两所地方高校的比较分析[J]. 王艳艳,贾涵. 安康学院学报, 2021(01)
  • [5]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融合式教学研究[D]. 王本寰.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4)
  • [6]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课程共创实践——卓越教师与一流课程共生涌现的生态过程[J]. 杨勇. 中国成人教育, 2020(17)
  • [7]“四个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张雯雯.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5)
  • [8]台湾老年社会福利政策研究[D]. 郑慧姬.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9]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基于湖南省高校的样本分析[D]. 严双.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1)
  • [10]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方本科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几所驻邕高校为例[D]. 柳音. 广西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国际贸易》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