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细胞中β_1和β_2肾上腺素能信号系统的差异

心肌细胞中β_1和β_2肾上腺素能信号系统的差异

一、心肌细胞β_1和β_2 肾上腺素能信号传导系统的区别(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朱安娜[1](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究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TCMSP数据库及查阅文献搜集整理麻黄附子细辛汤化学成分及相关潜在靶点信息,对未搜集到靶点的成分应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补充,综合得到麻黄附子细辛汤化学成分及潜在靶点数据集;(2)于Gene Cards数据库筛选得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相关靶点,整理得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相关的疾病靶点数据集;(3)利用Cytoscape软件展示中药、化学成分和疾病靶点间的关系,构建“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物-化学成分-靶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生物网络,通过Cyto NCA拓扑分析,得到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及相关靶点;(4)应用Le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关键化学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的可靠性;(5)利用DAVID、Metascape数据库,分别对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结果:(1)通过对麻黄附子细辛汤作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相关靶点的生物网络进行分析,预测得到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199个显效成分,包括芦丁、去甲乌药碱、β-细辛醚等;(2)由拓扑分析得到网络中木犀草素、准葛尔乌头碱、山奈酚等10个关键化学成分及ADRB2、SCN5A、AR等10个核心靶点;(3)经分子对接证实了除外KCNH2的9个核心靶点与关键化学成分都具有较强结合活性,佐证了关键化学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可靠性;(4)通过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推测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SSS的作用机制可能为:(1)调节细胞因子活性,抑制甚逆转心肌纤维化,改善SSS发生的病理基础;(2)调节细胞对炎性刺激、缺氧、老化的反应,保护心肌细胞,减轻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的功能单位损伤;(3)调控蛋白质活力和细胞对机械刺激的反应,诱导质膜受体表达,增强窦房结细胞“钙钟”“膜钟”活性,扩张血管,促进窦房结细胞电生理活动正常,改善心律失常和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症状;(4)影响可能导致SSS发生的相关疾病,限制多疾病对SSS发生的诱导、加重。结论:本研究通过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分子对接验证,初步预测了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和作用机制,为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层面的理论支持,为其治疗SSS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复方的二次开发提供了一定量的参考信息。

罗云飞[2](2021)在《长期短暂性低氧刺激在调控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及脂肪肝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 引言在近30年期间,随着经济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超重问题越来越显严重。肥胖会引发葡萄糖摄取受损,胰岛素和瘦素抵抗,轻度炎症,减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的交感神经活动,它也是高血压,2型糖尿病(T2DM),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哮喘等许多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对于肥胖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从能量摄取,能量吸收以及能量消耗三个方面入手,包括:改变饮食以及生活习惯,加强锻炼,手术,药物治疗等。然而,肥胖的干预十分困难,几乎需要终生实施。因此,寻找一种有效、低副作用且患者顺应性好的方法已成为研究与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采用缺氧来探讨肥胖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当机体暴露在低氧环境时,不同于脂肪组织的缺氧,由于是在空气中的氧浓度降低,致使肺泡内氧分压下降。在这种条件下,机体正常状态的新陈代谢规律发生改变。但是,由于研究使用的缺氧方法各不相同(时间,氧气浓度,缺氧方式等),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本研究探究长期短暂性缺氧刺激——采用每天将10%的氧气刺激1小时的方法是否具有减轻高脂诱导的肥胖和脂肪肝的作用,为肥胖和脂肪肝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第二部分 长期短暂性低氧刺激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体重及脂肪肝目的:用60%高脂饲料建立肥胖和脂肪肝小鼠模型,探究长期短暂性缺氧刺激在控制高脂诱导的肥胖和脂肪肝中的作用。方法:C57小鼠5周龄,随机分为五组:(1)正常氧气浓度下普通饮食;(2)普通饮食喂养,10%氧气浓度下每天1小时;(3)正常氧气浓度下高脂喂食;(4)高脂饮食喂养四周后,10%氧气浓度下每天1小时;(5)高脂饮食喂养,10%氧气浓度每天1小时。1、每周对小鼠体重以及进食量进行监测,采用GTT和ITT检测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受性,观察长期短暂性低氧环境对小鼠的体重、食欲以及葡萄糖和胰岛素耐量的影响;通过肺和心脏的H&E染色来评价低氧环境是否会对小鼠产生不良影响。2、观察小鼠体型和肝脏外观,称量小鼠的皮下脂肪、肾周脂肪、棕色脂肪及肝脏等的重量,H&E染色观察脂肪和肝脏结构的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滴的形成;检测血清中ALT、AST的含量,观察长期短暂性低氧对高脂诱导肥胖和脂肪肝的作用。3、免疫组化检测肝脏的PPARα蛋白和棕色脂肪的UCP1蛋白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肝脏中的FASN(脂肪酸合成酶)、UCP1蛋白的表达情况;Real-time PCR检测糖脂代谢基因UCP1、PGC1α、CPT1A、SCD1、PPARα、ATGL等,M2型巨噬细胞marker基因CD206、Arginase等的表达情况,观察长期短暂性低氧对糖脂代谢基因和炎症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4、Elisa检测小鼠在短暂性低氧刺激结束后不同时间里血清肾上腺素的变化情况。结果:1、长期短暂性低氧不影响小鼠食欲,对普通饮食喂养的小鼠体重没有影响,心肺H&E染色显示不会对小鼠造成不良影响;但是低氧环境可以减轻由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体重,改善小鼠的葡萄糖耐量,但对胰岛素耐量的改善作用不大。2、长期短暂性低氧减轻肥胖小鼠的皮下、肾周脂肪和肝脏等的重量,减少肥胖小鼠脂肪空泡大小和肝脏脂肪的蓄积及脂滴含量;也抑制了高脂诱导的AST、ALT的升高。3、长期短暂性低氧上调棕色脂肪的UCP1、PPARγ的表达;增加肝脏组织中UCP1、PPARα的表达,下调FASN(脂肪酸合成酶)的表达;肝脏的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脂肪的分解和氧化的相关基因UCP1、PGC1α、PPARα、CPT1A、ATGL等表达增加,而脂肪合成相关基因SCD1则下调,M2型巨噬细胞marker基因CD206、Arginase等的表达上升。4、小鼠血清肾上腺素ELISA结果显示低氧刺激后其水平升高。结论:长期短暂性低氧刺激减轻小鼠高脂诱导的肥胖和脂肪肝的严重程度,且不影响小鼠的食欲和健康。低氧刺激还上调血清中肾上腺素水平,肝脏中巨噬细胞M2型基因表达也升高。第三部分 长期短暂性低氧通过调控肾上腺素减轻高脂诱导的肥胖及脂肪肝目的:研究长期短暂性低氧环境减轻高脂诱导的肥胖和脂肪肝的作用是否通过肾上腺素介导?方法:小鼠5周龄,随机被分为五组:(1)正常氧气浓度下普通饮食;(2)正常氧气浓度下高脂喂食;(3)正常氧气浓度下高脂喂食四周后,每天腹腔注射肾上腺素(0.1mg/kg);(4)高脂饮食喂养四周后,10%氧气浓度下每天1小时;(5)高脂饮食喂养四周后,每天腹腔注射普萘洛尔(2mg/kg),并且10%氧气浓度每天1小时。1、监测小鼠体重,观察体型变化,检测GTT和ITT;测量小鼠肝脏和脂肪重量,H&E观察肝脏和脂肪结构;油红O、PAS以及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的脂滴、糖原和纤维化,检测肝脏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检测血清中ALT、AST的含量以及肾上腺素的水平。2、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脏的糖脂代谢基因UCP1、PGC1α、CPT1A、PPARα、ATGL、ADRβ3等,M2型巨噬细胞marker基因CD206、Arginase等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肝脏中的CPT1A、FASN、CD206蛋白的表达情况。3、通过肺,肾和心脏的H&E染色来评价低氧环境或者腹腔注射肾上腺素是否会对小鼠产生不良影响。结果:1、肾上腺素和长期短暂性低氧刺激一样减轻高脂诱导肥胖小鼠的体重,改善葡萄糖耐量,减少高脂诱导的皮下、腹股沟、肾周和腹部脂肪的重量和脂肪空泡大小,降低小鼠肝脏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以及血清中ALT、AST的含量,改善高脂诱导的脂肪肝;腹腔注射肾上腺素和低氧刺激都使肾上腺素的水平升高。2、腹腔注射肾上腺素和低氧环境上调Adiponectin、UCP1、PGC1α、p-AMPK、CPT1A、PPARα、ATGL、ADRβ3、CD206等的表达,下调SCD1,FASN、ACC的表达,而普洛萘尔会部分抵消长期短暂性低氧刺激的作用。3、肺、肾和心脏的H&E染色显示低氧环境或者腹腔注射肾上腺素不会对小鼠产生不良影响。结论:长期短暂性低氧刺激通过上调肾上腺素减轻高脂诱导的肥胖和脂肪肝。第四部分 肾上腺素对高脂条件培养下的巨噬细胞和肝细胞的作用目的:建立体外脂肪肝诱导的细胞模型以及肥胖状况下的巨噬细胞模型,研究肾上腺素在细胞水平上是否一样具有减少脂滴形成以及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趋化的作用。方法:1、采用棕榈酸和油酸混合物(2:1)作为“高脂”处理人正常肝细胞LO2,复制脂肪肝诱导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五组:(1)正常对照组;(2)高脂诱导组;(3)高脂肾上腺素组;(4)高脂普萘洛尔组;(5)高脂肾上腺素+普萘洛尔组。分别检测培养基葡萄糖以及细胞甘油三酯含量;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油脂的生成;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PGC1α,CPT1A,PPARα,ATGL,ADRβ3、IR、FASN和ACC等的表达。2、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由PMA诱导贴壁后,棕榈酸和油酸混合培养基中肾上腺素或普洛萘尔作用48h,油红O染色检测油脂的生成;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CD206和Arginase的表达情况。结果:1、人正常肝细胞LO2由棕榈酸和油酸混合物进行高脂诱导,肾上腺素可以减少其葡萄糖的消耗以及细胞甘油三酯的生成,减少其脂滴的生成,上调PGC1α、CPT1A、PPARα、ATGL、ADRβ3、IR等的表达,下调FASN、ACC的表达,而普洛萘尔拮抗其效应。2、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由PMA诱导后,棕榈酸和油酸混合培养基培养,肾上腺素减少其油脂的生成,上调CD206和Arginase的表达,而普洛萘尔则相反。结论:肾上腺素减少巨噬细胞或肝细胞中脂质的积累,诱导THP1细胞更多的向巨噬细胞M2型趋化。

高佳明[3](2020)在《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心动过缓的药效评价和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以心动过速或过缓为表现的心率失常疾病常见多发,诱因复杂,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心动过缓的病因主要有三方面:心肌生物电传导系统的离子通道基因变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药物及其他疾病诱发。自主神经系统(ANS)在心动过缓等可引起心源性猝死的心律失常病理进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调控ANS系统是安全且有效的对抗心律失常的治疗手段。ANS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迷走神经)神经两部分组成,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相应的肾上腺素能受体和胆碱能受体。心肌细胞上的β肾上腺素能效应是交感神经调节的主要表现,通过偶联G蛋白的激活,进而影响下游通路酶活性、磷酸化过程、钙离子内流等,因此当交感神经发生抑制,极易引起心动过缓[1]。当前治疗心动过缓的临床常规用药包括加快心率的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西药,也有心宝丸等中成药[2]。西药作用快速可以作为抢救用药,而中药在长期服用并有效提高心率方面可能具有优势。另外,针对一些不适合放置心脏永久起搏器的患者,使用临床有效的中药进行干预可以减少其治疗负担,规避植入引起的免疫反应,不失为更好的选择[3]。借助现代数据平台对中药复方进行宏观分析和规律总结,既尊重临床使用经验的积累又能挖掘组方用药规律,可以更加有效的帮助确定研究工作方向,同时基于大量数据进行网络分析挖掘也是现代中药研究的优势。我国传统中医药理论治疗心律失常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张仲景时期,心动过缓属于中医“心悸”“胸痹”“眩晕”“晕厥”等范畴,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参仙升脉口服液(SXSM)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心肾阳虚证型心动过缓的中成药,由淫羊藿、红参、丹参、补骨脂、麻黄、细辛、水蛭、枸杞子八味中药组成,本研究旨在利用临床大数据和网络分析结合多层次药理学实验手段对参仙升脉口服液通过影响自主神经治疗心动过缓的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究。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总结治疗心肾阳虚证型心律失常中成药用药规律,收集多中心研究文献评估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心动过缓的临床药效。采用人源多能干细胞诱导心肌细胞(i PSC-MCs)体外培养,检测SXSM对细胞搏动频率和场电位阻抗的影响;采用离体灌流乙酰胆碱诱导的心动过缓模型和普萘洛尔诱导的在体心动过缓模型,检测参仙升脉口服液去钾全药粉末对大鼠心率(HR)和心率变异度(HRV)的影响。测定大鼠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心肌组织交感神经标志性蛋白酪氨酸激酶(TH)蛋白表达和去甲肾上腺素转运酶NET基因表达变化。根据前期SXSM化学鉴定结果,从Pubchem收集所有成分的化学结构,进行靶标蛋白作用关系预测和作用通路、生物功能预测。基于预测结果,应用Operetta高内涵成像系统评价通路上游蛋白表达和基因水平变化。结果:心肾阳虚型心动过缓用药规律分析发现配伍使用频率最高的十味药物依次为:淫羊藿、熟地黄、黄芪、枸杞子、当归、菟丝子、肉苁蓉、甘草、鹿茸、人参。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心动过缓临床研究Meta分析显示,常规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7.34%,而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8.14%,总有效率CI=7.73,I2=0.52,Z=9.47(P<0.00001),故具有更好的疗效。人源多能干细胞诱导心肌细胞体外搏动实验结果显示SXSM给药后可使细胞搏动从30次/min增加至54次/min;离体心脏灌流实验结果发现,正常组和模型组心率分别为173±52bpm和67±35bpm,而SXSM治疗组可以明显增加心率至168±61bpm,LFHF比率明显升高,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为62±15和196±37。参仙升脉口服液预处理大鼠可以引起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水平的增加,该作用可被β受体拮抗剂阻断,SXSM组心肌组织中TH表达水平增加,NET基因表达水平无变化。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显示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心动过缓可能以通过β1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通路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以及离子通道的调控为主,其主要有效活性部位可能是麻黄和淫羊藿两味中药的生物碱成分,如麻黄碱、木兰花碱。高内涵检测法免疫荧光染色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DRB1)蛋白结果证明参仙升脉口服液(1mg/ml)可使其表达升高,随后的PCR结果验证该基因表达也表现出相同趋势。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参仙升脉口服液能够影响交感神经活性,增加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进而激活β1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通路,提示参仙升脉口服液的神经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治疗心动过缓的主要机制之一。本研究参考临床研究及用药规律对实验研究对象进行筛选分析,凸显中医药理论指导对复方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的必要性;从心肌细胞体外搏动、离体心脏灌流和在体药物诱导模型多层次揭示参仙升脉口服液的药效作用;以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并验证多靶点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为“源于临床,用于临床”的中药大品种开发提供了一个高效实用的范例。

白雪[4](2020)在《艾司洛尔对脓毒症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艾司洛尔对脓毒症大鼠的生存情况、心肌病理、心肌酶学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检测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进而探讨艾司洛尔在脓毒症大鼠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为艾司洛尔治疗脓毒症心肌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60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 group,Sham组)、脓毒症组(Model group,Model组)、艾司洛尔组(Esmolol group,ES组),每组20只。Sham组行盲肠探查术,Model组、ES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法)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术后,ES组持续微量泵泵入艾司洛尔稀释液1ml/h[15mg·kg-1·h-1],共计6h。Sham组、Model组泵入生理盐水1ml/h,共计6h。术后24小时观察各组大鼠生存情况,取腹主动脉血,检测肌钙蛋白I(Tn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量,取左心室游离壁行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样分化蛋白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含量变化。结果:(1)各组大鼠生存情况变化:CLP术后6h,Model组大鼠均出现活动减少、精神萎靡、毛发竖立、寒战,术后12h大鼠出现嗜睡、毛色枯萎、蜷缩于鼠笼角落、活动极少,进水进食量骤降。Sham组大鼠伤口愈合良好,毛色洁白有光泽,活动度好,正常进食。ES组大鼠状态好于Model组,活动度可,但相对于Sham组变差。Sham组死亡2只,存活率为90.0%;Model组死亡9只,存活率为55.0%;ES组死亡7只,存活率为65.0%。ES组与Model组之间大鼠存活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2)各组大鼠心肌病理学变化:光镜下Sham组心肌细胞结构正常,纤维肌丝束排列紧密,未见明显水肿、充血、变性及坏死;Model组可见心肌细胞大量坏死,呈空泡样变性,心肌纤维明显水肿,排列疏松,部分心肌纤维断裂,细胞核肿胀,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ES组与Model组相比心肌细胞坏死减少,心肌纤维排列欠规整,间质无明显水肿,仍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组织病理评分显示Model组>ES组>Sham组(P<0.05)。(3)各组大鼠心肌酶学变化:Model组大鼠血清TnI含量较Sham组明显升高,ES组较Model组血清TnI含量明显降低(P<0.05)。(4)各组大鼠炎症介质变化:Model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较Sham组明显升高,ES组较Model组血清TNF-α、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5)。(5)各组大鼠心肌组织TLR4、MyD88及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Model组TLR4、MyD88及NF-κ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Model组相比,ES组TLR4、MyD88及NF-κB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艾司洛尔能够减少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释放,改善炎症反应,减轻心肌损伤,从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张本凯[5](2020)在《AKAP5介导β-AR调控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脏重塑》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通过对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进行结扎,诱导大鼠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对模型有效性进行评估。(2)通过制备心肌梗死模型,探索A型激酶锚定蛋白5(AKAP5)介导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Rs)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3)通过制备心肌梗死模型,探索A型激酶锚定蛋白5(AKAP5)介导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Rs)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肥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选择健康的成年SD大鼠,用10%的水合氯醛麻醉,在通过常规插管后将其连接至呼吸机并进行参数调节。打开胸腔以暴露心脏,切开心脏包裹物以找到冠状动脉,并结扎左前降支。通过多导生理仪记录手术前后心电图变化。(2)将体重相近的成年大鼠进行随机分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心肌梗死模型组(model组)、美托洛尔组(Metoprolol组)。模型组和美托洛尔组常规心肌梗死造模,对照组只打开胸腔和心包而不结扎冠状动脉。术后正常喂养4周,进行药物干预8周。通过M型超声心动图对各组大鼠心脏功能进行评估,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KAP5、PLN、p-PLN的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AKAP5、PKA、PLN间的相互作用。(3)通过心脏与体重比值评估各组大鼠心肌肥大情况,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OL1、COL3、NFATc3/p-NFATc3、GATA-4的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AKAP5与PP2B间的相互作用。结果:(1)冠脉前降支结扎后,可见左心室前壁及心尖处缺血变白;同时在心电图上可见结扎后Ⅱ导联ST-T段明显抬高。(2)超声心动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美托洛尔组大鼠心脏射血分数(EF值)均明显下降(P<0.05);对比美托洛尔干预组,心脏射血分数较模型组显着上升(P<0.05)。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减退时,AKAP5含量以及p-PLN/PLN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降低(P<0.05)。而美托洛尔干预后,AKAP5含量与p-PLN/PLN相对表达量比模型组升高(P<0.05)。以AKAP5为目的蛋白的免疫共沉淀体系中,检测到PKA、PLN蛋白的表达。(3)心肌梗死后发生心肌肥大时,心脏与体重比值以及COL1、COL3的表达量均较对照组增加(P<0.05);而美托洛尔干预后,心脏/体重比值和COL1、COL3的表达量较模型组减少(P<0.05)。模型组和美托洛尔组NFATc3/p-NFATc3、GATA-4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美托洛尔组NFATc3/p-NFATc3、GATA-4的表达量降低(P<0.05)。以AKAP5为目的蛋白的免疫共沉淀体系中,检测到PP2B蛋白的表达。结论:(1)采用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可以有效制备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2)AKAP5可能介导β-ARs调控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3)AKAP5可能介导β-ARs调控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大。

付东[6](2020)在《β-arrestin2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常伴随较高的致病率和死亡率。目前,有关NE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β-arrestin2是一种重要的G蛋白偶联受体调节蛋白,可表达于肠上皮细胞,参与调节细胞的凋亡。本研究将探索β-arrestin2在NEC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临床NEC患儿和对照组肠闭锁患儿肠道组织标本,检测β-arrestin2表达。由于NEC好发于早产儿,比较不同胎龄小鼠肠道组织中β-arrestin2表达,同时检测临床早产儿和足月儿肠道组织β-arrestin2表达。构建NEC小鼠模型,检测NEC组小鼠与对照母乳喂养组小鼠肠道β-arrestin2表达。分别用野生型和β-arrestin2基因敲除小鼠进行NEC造模。检测四组小鼠(KO+Ctrl(敲除对照组)、KO+NEC(敲除NEC组)、WT+Ctrl(野生型对照组)、WT+NEC(野生型NEC组))体重改变、生存曲线、肠道炎症评分以及肠道组织Cleaved-Caspase3,CHOP和Bi P表达水平。检测不同胎龄小鼠,足月儿、早产儿肠道CHOP表达水平。以IEC-6细胞为研究对象,检测LPS刺激IEC-6对β-arrestin2表达影响。分别转染β-arrestin2 si RNA和plasmids,构建β-arrestin2沉默和过表达的IEC-6细胞株。分别用LPS和内质网应激阳性对照剂Thapsigargin刺激,检测β-arrestin2沉默与过表达对细胞Cleaved-Caspase3、CHOP和Bi P表达影响。在IEC-6同时转染β-arrestin2和Bi P质粒,检测Cleaved-Caspase3和CHOP表达差异。检测HA15(一种Bi P抑制剂)单独或联合β-arrestin2过表达对Cleaved-Caspase3、CHOP和Bi P表达的影响。Co-IP检测β-arrestin2和Bi P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观察沙美特罗(Salmeterol)对两者相互作用的影响。荧光双标检测两种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关系。检测β-arrestin2对Bi P泛素化水平的影响。检测β-arrestin2沉默与过表达对BIK的影响,比较早产肠道组织和足月肠道组织BIK表达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β-arrestin2在NEC患儿和小鼠肠道组织中表达显着增高。随着胎龄的增加,β-arrestin2在小鼠肠道组织中表达呈下降趋势。同样,足月儿肠道组织β-arrestin2表达也要显着低于早产儿。KO+NEC组小鼠较WT+NEC组小鼠体重下降更缓和,生存率更高,肠道炎症病变更轻、NEC评分更低。此外,KO+NEC组较WT+NEC组肠道组织中Cleaved-Caspase3和CHOP表达降低而Bi P表达水平增高。早产儿与早产小鼠肠道组织CHOP的表达也是高于足月肠道组织。LPS刺激IEC-6显着增加β-arrestin2表达。β-arrestin2过表达可增加LPS或Thapsigargin诱导的Cleaved-Caspase3、CHOP升高水平,降低Bi P的表达;而β-arrestin2沉默后效果恰恰相反。Bi P过表达可以减弱β-arrestin2过表达引起的Cleaved-Caspase3和CHOP表达增高趋势。HA15可促进细胞凋亡,且不受β-arrestin2表达量的影响。Co-IP实验发现β-arrestin2和Bi P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两者结合可以被Salmeterol增强,并且Salmeterol可进一步促进细胞凋亡。β-arrestin2和Bi P在胞浆内表达呈共定位。Bi P受β-arrestin2泛素化调节,其泛素化水平随着β-arrestin2转染量的增加而增高。β-arrestin2仅在过表达时可以显着增加BIK的释放,而当β-arrestin2处于正常水平或沉默后,不能诱导BIK释放。同β-arrestin2和CHOP表达趋势一致,早产肠道组织中BIK的表达水平较足月肠道组织显着升高。结论:β-arrestin2在NEC肠上皮细胞中表达,并且具有促进内质网应激和NEC发生发展的作用。β-arrestin2可能通过与Bi P结合调节Bi P泛素化和降解,进而促进BIK的释放诱导肠上皮细胞凋亡和NEC的发生。

杨帆[7](2020)在《部分激动剂或完全激动剂调节β2肾上腺素受体脱敏的结构基础》文中研究指明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响应细胞外刺激从而调节多种生理功能。重复或连续的激动剂刺激会导致G蛋白异源三聚体介导的cAMP信号传导迅速返回基础水平,这是GPCR脱敏的一个非常保守的过程。该反应涉及受体磷酸化,GPCR和G蛋白的解偶联以及β-arrestin的结合与受体内吞。先前的研究报道了部分激动剂引起的GPCR脱敏作用少于完全激动剂。值得注意的是,GPCR的脱敏反应在调节受体激活以及GPCR靶标药物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部分或完全激动剂诱导的GPCR脱敏在结构方面的信息仍然十分匮乏。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是一种典型的ClassA家族的GPCR。大量研究显示部分激动剂引起β2AR脱敏降低的原因是β2AR的第三细胞内环(ICL3)和羧基末端尾部(C-tail)磷酸化减少。最近发现部分激动剂沙丁胺醇引起(β2AR磷酸化的初始速率要比完全激动剂(例如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慢,并且显着降低受体的脱敏性,表明部分和完全激动剂可能诱导了 GPCR的独特激活构象。本文的第一部分我们通过亲和纯化技术分别得到了β2肾上腺素受体和G蛋白异源三聚体,并在加入部分或完全激动剂的条件下将其组装成复合物。我们使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与部分激动剂沙丁胺醇或完全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结合的β2AR-Gαsβγ复合物的三维结构。这项工作首次对GPCR的激动剂依赖性构象差异提供了结构见解。这两个结构分辨率分别为3.26A和3.88A。与异丙肾上腺素结合的β2AR相比,我们在沙丁胺醇结合的β2AR 口袋中观察到了沙丁胺醇的水杨苷基团与β2AR之间较弱的氢键网络和疏水相互作用。这一差异可能导致了沙丁胺醇较弱的亲和力和脱敏性。此外,有两种分子开关与受体TM6的移动有关,分别称为旋转开关和离子锁。与完全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相比,部分激动剂沙丁胺醇不会触发TM6中的旋转异构体拨动开关,而只会破坏TM3和TM6之间的离子锁,这可能进一步导致沙丁胺醇的功效降低,从而降低其脱敏性。在β2AR-Gs蛋白的结合界面中,部分激动剂沙丁胺醇结合的β2AR-Gs复合物结构的第二个细胞内环(ICL2),第三个细胞内环(ICL3)和β2AR之间的相互作用更为紧密。其诱导的紧密相互作用可能导致磷酸蛋白激酶PKA对受体的亲和力降低,细胞内环的磷酸化减弱以及随之而来的抑制蛋白结合力减弱和脱敏作用降低。这些发现无疑将丰富我们对β2AR脱敏与部分或完全激动剂结合之间关系的结构见解,这对于GPCR的药代动力学分析和靶向药物开发都非常重要。本文的第二部分我们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植物钾离子通道KAT1的三维结构。植物利用钾离子来维持静水压力,驱动不可逆的细胞膨胀以促进生长,并促进保卫细胞体积的可逆变化,从而导致气孔打开或关闭。植物中钾离子的吸收和循环依赖钾离子通道,以促进钾离子在细胞膜上的转移。KAT1是拟南芥的一种内向整流的钾离子通道,介导K+流入,主要在保卫细胞中表达,在调节植物叶片表面气孔的孔径中起关键作用。KAT1具有反向电压依赖性,这意味着它在去极化时关闭,而在超极化时打开。在这类超极化门控离子通道中,电压传感器控制的基础结构机理研究较少。我们将KAT1和辅助亚基KAB1克隆到pFastBac双载体中进行表达。经过亲和纯化和电镜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我们最终得到了分辨率为3.2A的KAT1的低温电子显微镜(cryo-EM)结构。但是辅助亚基KAB1在冷冻制样过程中解离。该结构表明,KAT1是一个同源四聚体的钾离子通道,包含一个短的非螺旋S4-S5连接子,该连接子有助于每个亚基中的非结构域交换。电压敏感的S4螺旋(带正电荷的残基主要分布在螺旋的下部)被认为有助于通道的超极化门控。KAT1结构的解析提高了我们对超极化激活离子通道门控特性的了解,并为植物钾通道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提供了方向。

张琛[8](2020)在《骨髓交感神经及免疫失衡在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急性髓性白血病骨髓微环境中神经破坏与Th免疫失衡的研究研究背景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组异质性恶性疾病,其特征是白血病干细胞和/或祖细胞的过度增殖造成大量白血病细胞累积并抑制正常造血。即使采用目前临床应用强化的化疗方案和干细胞移植,AML的总体生存率仍然很差。恶性白血病细胞的微环境会被重塑成有利于白血病生存的环境,这样的骨髓微环境可以保护AML细胞免受化疗药诱导的细胞死亡。探究骨髓微环境中可以促进白血病发生发展、保护白血病细胞免受化疗药杀伤的因素,以期能够发现针对AML治疗的有效靶点。骨髓局部区域里的交感神经系统与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通过直接接触或者通过分泌细胞因子的形式,调节骨髓龛内造血干细胞的存活和休眠状态的转化来调控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当破坏小鼠交感神经后,使骨髓局部缺乏交感失神经分布,会使得骨髓中造血干细胞数量的急剧下降,使正常的造血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骨髓局部的交感神经组织对骨髓中的造血和免疫平衡的维持具有极为重要地调控作用。然而,骨髓交感神经损伤与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研究发现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患者及模型小鼠的骨髓中,交感神经纤维有明显受损,这些损伤可以使得正常HSC的凋亡。CD4+T细胞是免疫系统中一个不可忽略的组成成分,其分化的Th(T helper)亚群在许多实体瘤的发生发展中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课题组前期发现AML患者骨髓中交感神经特异性分子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Nestin等的表达水平与Th细胞分泌的特异性细胞因子IL-17A表达呈正相关,而与Foxp3/IL-17A比值呈负相关。因此,我们推测在AML的发生发展中,骨髓交感神经发生病理性改变,引起骨髓区域微环境Th细胞免疫网络的异常,造成骨髓微环境中免疫平衡受到抑制,进而使得白血病病程进展。然而,AML中骨髓交感神经损伤是通过何种机制改变骨髓Th细胞免疫网络,以及Th细胞免疫异常如何促进白血病细胞的发生发展,这些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研究目的1.明确AML患者骨髓局部存在神经破坏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2.检测骨髓局部微环境中Th亚群的改变,明确在AML患者中存在骨髓Th亚群的免疫失衡,并通过系统生物学的分析推测其中作用的关键点。3.探究在白血病动物模型中破坏交感神经后,其Th的变化情况。4.应用髓腔注射的方法,破坏白血病动物模型骨髓局部的交感神经,旨在明确骨髓局部神经受到破坏后对白血病发生发展的作用。研究方法1.标本收集:本研究采集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63例初诊急性髓性白血病病患及16例对照组的骨髓液;分离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并用MACS方法分选CD4+T细胞,留取骨髓上清。2.AML患者骨髓局部存在神经破坏:应用RT-PCR方法检测患者和对照组骨髓细胞中神经特异性分子Nestin、GFAP、TUB3、MAP2和S-100的相对表达水平。3.AML患者骨髓局部肾上腺素受体表达情况与临床特征相关性分析:应用RT-PCR方法检测骨髓局部β-肾上腺素受体的三个不同亚型β1-ADR、β2-ADR和β3-ADR在患者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4.AML患者骨髓局部存在Th亚群的免疫失衡:流式细胞术检测AML患者与对照组骨髓局部Th亚群比例,包括Th1、Th2、Th17、Th9、Th22和Treg;应用RT-PCR技术检测Th亚群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RORc、GATA3、AHR和Foxp3的mRNA水平;采用ELISA方法检测骨髓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17A、TGF-β、IL-22、IL-10 和 IL-4 的浓度。5.系统生物学方法分析:我们利用系统生物学方法中的贝叶斯网络对白血病患者和对照组骨髓微环境中检测的Th亚群以及Th亚群的关键性转录因子进行分析。6.AML动物模型中交感神经破坏对白血病和Th亚群的影响:应用MLL-AF9细胞尾静脉注射到C57BL/6J背景的野生型雌鼠体内建造AML小鼠模型;分别进行 6-羟基多巴胺氢溴酸盐(6-Hydroxydopamine hydrobromide,6-OHDA)和 4-甲基儿茶酚(4-Methylcatechol,4-MY)的腹腔注射对小鼠进行神经破坏和神经保护的干预;应用流式细胞术的方法对动物模型骨髓局部Th亚群的比例进行测定。7.骨髓局部交感神经破坏对白血病的影响:应用髓腔注射6-OHDA的方法对小鼠骨髓局部的神经进行破坏。研究结果1.AML患者骨髓局部存在神经破坏:通过比较患者和对照组骨髓局部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发现,神经特异性分子Nestin、GFAP、TUB3、MAP2和S-100的mRNA水平在白血病患者中均低于对照组,提示AML患者骨髓局部微环境中存在交感神经的破坏。2.AML患者骨髓局部肾上腺素受体表达情况与临床特征相关性分析:通过检测β-肾上腺素受体的三个不同亚型β1-ADR、β2-ADR和β3-ADR,我们发现除β1亚型在白血病患者骨髓局部的相对表达量较低,β2和β3亚型在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局部均有着较高的相对表达水平。并且,β2-ADR亚型的表达量远高于β1-ADR和β3-ADR亚型。通过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AML-M4和AML-M5亚型高表达β3-ADR,而其中高表达β1-ADR的病患出现髓外浸润的几率更大。3.AML患者骨髓局部存在Th亚群的免疫失衡:(1).与对照组相比,AML患者骨髓局部Th1和Th17的比例出现显着地降低,Treg和Th22的比例显着增高:(2).AML患者骨髓中Th亚群的下游转录因子T-bet、RORc和GATA3的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Treg的下游转录因子Foxp3和Th22的转录因子AHR有所增高;(3).AML患者Th亚群分泌的细胞因子中,IFN-γ、IL-17A、TGF-β和IL-22均低于对照组,而IL-10和IL-4的分泌量高于对照组;(4).将上述结果通过贝叶斯网络进行分析发现,对照组中贝叶斯网络的终点指向IFN-γ和IL-4,而在AML患者中网络的终点变为IL-17A和IL-10。4.AML动物模型中交感神经破坏对白血病和Th亚群的作用:(1).AML模型鼠的生存期均短于正常对照组小鼠,且神经破坏剂组AML小鼠生存期短于其他组小鼠生存期;(2).神经破坏剂组小鼠的白血病负荷明显高于其他组,而神经保护剂组小鼠的白血病负荷明显低于其他组;(3).骨髓局部微环境中,Th1和Th17在AML及神经破坏组比对照组及神经保护组均降低,Treg和Th2在AML及神经破坏组比对照组及神经保护组均升高。Th17/Treg比值在AML及神经破坏组比对照组及神经保护组均降低。5.骨髓局部交感神经破坏对白血病及Th亚群的影响:在利用髓腔注射的方法对白血病模型小鼠单只股骨的局部交感神经进行破坏后,观察其白血病负荷情况发现,被破坏交感神经一侧的髓腔内的白血病负荷明显高于未进行神经破坏一侧的负荷量。研究结论1.AML病患骨髓局部存在交感神经破坏,且β-肾上腺素受体在AML病患骨髓局部存在高表达。2.AML患者骨髓局部存在Th亚群的免疫失衡,Th1及Th17的比例明显降低,Treg等免疫抑制亚群的比例明显增高。3.AML小鼠模型组,神经破坏剂组生存期明显变短且白血病负荷增加,而神经保护剂组生存期更长且白血病负荷更少;AML及神经破坏组的骨髓中存在免疫失衡。4.局部破坏AML小鼠单侧的骨髓交感神经发现,被破坏一侧髓腔中白血病负荷明显高于神经完整的一侧髓腔,证明神经破坏会促进急性髓性白血病进展。第二部分 交感神经递质对Th亚群及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作用的研究研究背景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生物学和临床表现上的存在高度异质性疾病。尽管支持治疗和预后风险分层的进展已优化了既定疗法,但总体长期生存率仍然很低,所以明确能够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是十分必要的。众所周知急性应激反应是人体会对外界刺激作出的积极地反应,而慢性应激通常是有害的,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并发症。应激会触发中枢神经系统特定部位控制下的神经内分泌链反应,其中主要包括肾上腺和交感神经系统分泌儿茶酚胺和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s)是最早对压力作出反应的信号分子,也是主要发挥作用的分子。尽管儿茶酚胺(主要是表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主要功能是作用于心脏功能,但新近的研究表明这些应激激素也显示出在癌症中的重要作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在急性炎症过程中产生的炎症细胞因子,负责细胞内各种信号事件。TNFα结合TNFR触发各种MAPK等细胞内信号途径,参与到调节炎症和肿瘤中。T辅助(Th)亚群是CD4+T细胞在激活后会分化出不同的亚群,是各种免疫应答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管是早期发现的Thl和Th2亚群还是新近的研究热门Th17及Treg亚群都被认为参与到了诸如卵巢癌、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中的发病机制中。Th亚群的免疫失衡在疾病中被认为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而且,有证据表明,诸如淋巴细胞等的膜表面上会存在多种神经递质的受体,而交感神经递质不仅会抑制免疫系统,还会导致Th1/Th2的细胞平衡向以Th2为主的反应发生转变并诱导了哮喘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然而,交感神经递质以何种方式参与AML发生发展还尚不明确。依据前期检测到AML骨髓局部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神经损害以及Th亚群的免疫失衡,我们推测,在AML骨髓区域微环境中,交感神经递质会造成Th17、Treg、Th1、Th2等多个Th细胞免疫的失衡,最终促进AML白血病的发生发展。研究目的1.探究骨髓局部的交感神经递质对Th亚群免疫平衡的影响,明确其具体的作用机制。2.探究交感神经递质在不同浓度下对原代及白血病细胞系的影响,明确其如何通过改变Th亚群免疫平衡进而促进白血病发生发展。3、明确交感神经递质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通过β-肾上腺素受体抑制CD4+T向免疫保护亚群Th1及Th17亚群分化,进而造成了骨髓局部的免疫抑制。4、进一步探究神经递质抑制了Th1及Th17亚群杀伤白血病细胞的作用,进而促进白血病的进展。研究方法1.标本收集:本研究收集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初诊AML患者骨髓液;分出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并用MACS分选CD4+T细胞,留取骨髓上清。2.交感神经递质可促进原代及AML细胞系的增殖:选取AML细胞系MV4-11和THP-1以及初诊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原代细胞;应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在24小时和48小时时间点对其促增殖情况。3.β-肾上腺素受体在不同细胞上的表达情况:应用RT-PCR技术检测不同细胞上β1/β2/β3-肾上腺素受体受体mRNA的表达情况。4.不同浓度的交感神经递质对Th亚群的影响:设置浓度梯度0、10-8M,10-7M、10-6M、10-5M和10-4M的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CD4+T细胞;应用MACS免疫磁珠法分选CD4+T细胞;流式细胞术用于检测Th亚群的比例;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17A细胞因子的浓度。5.交感神经递质通过β-肾上腺素受体影响Th亚群的免疫平衡:MACS免疫磁珠法分选小鼠CD4+T细胞;琼脂糖凝胶DNA电泳明确β-肾上腺素受体敲除鼠的基因型;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Th亚群的变化;ELISA检测培养后的细胞上清中IFN-γ和IL-17A的浓度。6.神经递质影响CD4+T的分化进而影响其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功效:MACS免疫磁珠法分选CD4+T细胞;流式细胞术用于检测Th亚群的比例;CCK8方法用于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研究结果1.交感神经递质可促进原代及AML细胞系的增殖:分别应用不同浓度梯度等肾上腺素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分别作用于初诊AML患者的原代细胞和MV4-11及THP-1两种AML细胞系,在24小时和48小时两个时间点应用CCK8方法检测其增殖情况,随着浓度的增加交感神经递质促进白血病细胞增殖的效果越明显。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均在10-4M浓度时促增殖效果最明显,且肾上腺素促白血病细胞增殖效果优于去甲肾上腺素。2.β-肾上腺素受体在不同细胞上的表达情况:(1)应用RT-PCR技术检测了 HL60、THP-1、U937、Kasumi四种不同的AML细胞系以及CD4+T细胞和Hela细胞系表面β-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情况。其中β2-肾上腺素受体表达量远高于其他两种亚型,而β3-肾上腺素受体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其他两种亚型,且AML细胞系及CD4+T细胞均有较高的β-肾上腺素受体。(2)同时检测了小鼠脾脏、骨髓、外周血、分选的CD4+T细胞以及骨骼肌细胞的β-肾上腺素受体受体表达情况。β2-肾上腺素受体表达量在各个组织里仍远高于其他两种亚型,β3-肾上腺素受体表达量也是最低的一种。其中CD4+T细胞上β2-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量最高,接近骨骼肌中表达量的水平。3.低浓度的交感神经递质对Th亚群的免疫平衡无明显影响:(1)分别加入10-8M-10-5M浓度的肾上腺素以及去甲肾上腺素于CD4+T细胞的培养体系中,3天后应用流式细胞学的方法检测Th1、Th2、Th17以及Treg亚群的比例及其比值关系。研究发现在10-8M-10-5M浓度区间,Th亚群及Th1/Th2、Th17/Treg相比于空白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2)取培养后的上清,应用酶联免疫标记法(ELISA)测定分泌IFN-γ和IL-17A细胞因子的量,不同浓度梯度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别亦无统计学意义。4.高浓度的交感神经递质可改变Th亚群的免疫平衡:(1)CD4+T细胞的培养中分别添加10-4M浓度的肾上腺素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培养3天后应用流式细胞学的方法检测Th1、Th2、Th17以及Treg亚群的百分比及其比值关系。研究发现,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均能明显降低Th1及Th17的比例,并且能升高Treg的比例。(2)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培养后的细胞上清,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培养后上清中IFN-γ及IL-17A细胞因子的浓度明显减低。5.交感神经递质亦改变小鼠Th亚群的免疫平衡:分选小鼠CD4+T细胞后,应用上述方法添加交感神经递质进行培养,流式细胞学的方法检测发现Thl和Th17在对照组中的比例明显降低,Treg的比例明显增高。RT-PCR技术检测IFN-γ和IL-17A的mR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6.交感神经递质通过β-肾上腺素受体改变Th亚群的免疫平衡:(1)检测β1/β2-肾上腺素受体敲除鼠的基因型,明确β1及β2-肾上腺素受体敲除成功。(2)分选肾上腺素受体敲除小鼠的CD4+T细胞后,应用上述方法添加交感神经递质进行培养,流式细胞学的方法检测Th1、Th17和Treg的比例,结果发现Th1及Th17亚群未被交感神经递质所抑制。证明交感神经递质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通过β-肾上腺素受体发挥改变Th的作用。7.TNF-α能通过TNFR2促进Treg的比例:TNFR2是TNF-α主要的发挥作用的受体,于是我们应用流式细胞学的方法对初诊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和对照组中CD4+T细胞及Treg细胞表面的TNFR2表达量进行测定。初诊白血病患者的CD4+T细胞和Treg细胞表面均高表达TNFR2受体。随后,我们在CD4+T细胞的培养体系中加入TNF-α进行培养,在添加了 TNF-α后,Treg的比例明显增加,然而在预先添加TNFR2拮抗剂后再添加TNF-α进行培养则可以降低Treg的比例。8.神经递质影响CD4+T的分化进而影响其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功效:CD4+T细胞的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10-4M浓度的肾上腺素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培养3天后将CD4+T细胞与白血病细胞进行共培养,于24小时和48小时用CCK8方法检测AML细胞增殖情况。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均能通过改变Th亚群平衡进而促进AML的增殖,其中肾上腺素作用更为明显。研究结论1、交感神经递质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均能在24小时和48小时促进原代白血病细胞及白血病细胞系的增殖,且随浓度的增加其促进白血病细胞增殖的效果更加显着。2、交感神经递质可以抑制人和小鼠CD4+T细胞向Th1和Th17方向分化。3、敲除β-肾上腺素受体后,交感神经递质不能改变小鼠Th1及Th17的比例。4、TNF-α能通过TNFR2受体促进Treg的比例。5、交感神经递质通过抑制Th1和Th17的比例进而抑制其对白血病细胞杀伤作用。第三部分NLRP3炎性小体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研究研究背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一种血液恶性肿瘤,由于骨髓和其他组织中的淋巴样干祖细胞的恶性增殖和积累所致。尽管最常见的ALL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占ALL 80%的病例),但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愈率仅有20%-40%。在过去的十年中,尽管在改善预后以及开发针对特定亚型的新疗法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仍是改变ALL治愈率的关键点。炎性小体是固有免疫中公认的重要角色。其中研究最透彻的是NLRP3炎性小体,NLRP3炎性小体复合物属于核苷酸结合和寡聚化域样受体(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s,NLRs)的家族,也被称为“含pyrin域的蛋白3”。NLRP3炎性小体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包括多发性硬化症、炎症性肠病以及其他自身免疫性和自身炎性疾病。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是一种 DNA 序列的多态性,是由于单个核苷酸在基因组水平上的变异而引起的。SNP在至少1%的人群中有差异,占正常人类遗传变异的大部分。虽然大多数SNP没有明显的表型作用,然而仍有很多的SNP被认为可能促进疾病发生发展以及影响药物治疗的功效。NLRP3相关分子的SNP在许多肿瘤和慢性病的发病及疾病进展过程中都有很大的作用。例如,已有文献表明CARD8(rs2043211)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NF-κB-94ins/del ATTG多态性则与胃癌、肝细胞癌和肺癌等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NLRP3效应分子之一IL-18的单核苷酸多态性rs1946518已显示与牙周炎和肝细胞癌的发病有关,而IL-1β rs16944被认为可能导致宫颈癌和胃炎。因此,NLRP3炎性体相关基因的多态性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NLRP3己广泛涉及各种血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然而,NLRP3炎性小体如何促进ALL的发生发展仍然未知。因此,我们探究了 ALL患者的骨髓中NLRP3炎性小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以期明确其在AL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目的探索NLRP3炎性小体组成成分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ALL易感性的关系;分析不同模式下NLRP3炎性小体组成成分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为明确NLRP3单核苷酸多态性具体作用机制,探索其对NLRP3各组分表达水平及下游因子表达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研究方法1、PCR 检测 ALL 病人及健康对照组中的 CARD8(rs2043211)、IL-1β(rs16944)、IL-18(rs1946518)和 NF-κB-94ins/del ATTG 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2、用行×列卡方检验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白血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 CARD8(rs2043211)、IL-1β(rs16944)、IL-18(rs1946518)和 NF-κB-94ins/del ATTG基因多态性与ALL易感性之间的关联。3、用行×列卡方检验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白血病患者组中CARD8(rs2043211)、IL-1β(rs16944)、IL-18(rs1946518)和 NF-κB-94ins/del ATTG基因多态性与预后有关的临床特征的关联。4、RT-PCR测定ALL患者IL-1β、IL-18 mRNA的相对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NLRP3炎性小体相关基因SNPs之间的关系。5、ELISA测定ALL患者血清中IL-1β、IL-18的含量,并分析其与NLRP3炎性小体相关基因SNPs的关系。研究结果1、NF-κB-94ins/del ATTG 和 CARD8(rs2043211)的基因多态性与 ALL 的易感性相关:检测ALL患者组和对照组NLRP3相关成分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我们发现CARD8(rs2043211)在显性模式下的AT/TT基因型和共显性模型下的TT基因型与ALL易感性明显相关。此外,NF-κB-94ins/del ATTG中D等位基因的频率和显性模式下的DD基因型均与ALL易感性显着相关。我们采用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法分析NF-κB和CARD8,研究发现NF-κB单核苷酸的多态性表现为保护作用,而CARD8(rs2043211)的AT/TT基因型却极大的增加了 ALL的易感性。2、表达NF-KB-94ins/del ATTG DD基因型的ALL患者有较低的WBC计数,CARD8(rs2043211)AT/TT基因型与T细胞免疫表型相关:根据《NCCN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指南》,一些临床检查指标可以给临床提供预后信息。我们的研究分析了这些预后指标与NLRP3炎性小体相关基因的四个SNP之间的关联,旨在弄清NLRP3遗传多态性与ALL预后之间的相关性。依据指南,WBC计数超过30×109/L被认为是不良的预后指标,而我们研究发现表达NF-κB-94ins/del ATTG的DD基因型的ALL患者有更低的WBC计数。ALL的免疫表型主要分为T细胞免疫表型和B细胞免疫表型,T细胞免疫表型也是一个预后不良因素,而CARD8(rs2043211)的AT/TT基因型与T细胞免疫表型相关性更强。因此,我们认为NF-κB-94ins/del ATTG的DD基因型显示为保护因素,而CARD8(rs2043211)的AT/TT基因型与预后不良相关。3、NF-κB-94ins/del ATTG,IL-18(rs1946518)和 IL-1β(rs16944)与 ALL 患者的临床特征相关性分析:对于NF-κB-94ins/del ATTG在隐性模式下的WW/WD基因型相比,DD基因型与较低的血红蛋白含量相关。共显性模型中的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发生脾肿大概率更高。IL-18(rs1946518)在隐性模式下TT基因型与脾肿大和血清中的高AST浓度具有统计学相关性。另外,在共显性模型中的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与较高水平空腹血糖有关。而IL-1β(rs16944)中的多态性与肌酐浓度有关。在隐性模式中,TT基因型比GG/GT基因型和高肌酐浓度更为相关。关于等位基因的频率方面,G等位基因也与高肌酐浓度显着相关。4、NLRP3炎性小体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关于CARD8(rs2043211)的AT基因型会表达较高NLRP3和ASC。TT基因型比AA和AT基因型会有更高的caspase-1 mRNA表达量。关于IL-1β(rs16944)多态性,相较于GG和TT基因型,GT基因型与IL-18表达量密切相关。并且相较于TT基因型,GT基因型会有更高的ASC表达量并分泌更多的IL-1β。与GG基因型相比,IL-18(rs1946518)多态性的TT基因型也与IL-1β和IL-18浓度相关。然而,IL-18多态性的GT基因型与NLRP3和ASC的较高水平有关。研究结论1、NF-κB-94ins/del ATTG 和 CARD8(rs2043211)的基因多态性与 ALL 的易感性相关。2、表达NF-κB-94ins/del ATTG的DD基因型的ALL患者有较低的WBC计数,CARD8(rs2043211)的AT/TT基因型与T细胞免疫表型相关。3、NF-κB-94ins/del ATTG与较低的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脾肿大相关;表达IL-18(rs 1946518)基因型的ALL患者更易出现脾肿大及高的AST浓度和高的空腹血糖;而IL-1β(rs16944)基因型的ALL患者更易出现高肌酐浓度。4、CARD8(rs2043211)的 AT 和 TT 基因型、IL-1β(rs16944)的 GT 和 TT 基因型和IL-18(rs1946518)的TT基因型与NLRP3相关基因的mRNA高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

陈晓鸥[9](2020)在《心肌多巴胺受体表达及功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之前我们已经证明FABP3抑制小鼠心室肌细胞的钙瞬变和收缩,并且在我们的课题组中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抑制作用的详细机制尚未完全了解。例如,尚不清楚表面受体是否参与FABP3介导的肌力作用。G蛋白偶联的多巴胺受体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也存在于心脏中。但是,人们对心脏中多巴胺受体的生理作用知之甚少。最近,据报道FABP3结合并调节小鼠脑中2型多巴胺受体。当前的研究中,我们决定探索心脏中不同多巴胺受体的表达及其生理作用。该课题旨在揭示心脏及心肌细胞中多巴胺受体的亚型,亚细胞分布模式以及可能的生理作用。方法:1.实验动物本实验选择的动物饲养于实时监测大气压力、湿度、室温范围为23-25℃的SPF级环境中,均为自由进食进水且周龄是12-14的C57BL/6健康雄性小鼠。2.通过q RT-PCR技术来检测心房肌细胞和心室肌细胞中DRD1及DRD2基因的m RNA水平表达。3.使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的Drd1和Drd2在蛋白水平的表达。4.使用生物标记素的方法对心肌细胞中的DRD1和DRD2进行定位。5.免疫荧光方法观察DRD1以及DRD2在心肌细胞中的分布。6.通过q RT-PCR技术来检测小鼠心房肌细胞和心室肌细胞的DRD1及DRD2基因的m RNA水平表达。结果:1.心肌细胞中所有多巴胺受体亚型的m RNA表达,其中DRD1和DRD2是最主要的。2.通过免疫印迹检测出巴胺受体在心室肌细胞有表达,表达水平在靠近心内膜下层和靠近心外膜下层部分无显着性差异。3.免疫荧光检测出多巴胺受体在心室肌细胞中的表达。4.生物素标记实验发现,DRD1大部分存在与细胞中,细胞膜上只有一小部分分布;几乎所有DRD2都在细胞内分布,细胞膜上几乎检测不到DRD2。5.DRD1和DRD2基因在小鼠心房肌细胞和心室肌细胞中均有表达,且表达水平都在心房肌细胞中更高。结论:1.我们确认了心脏及心肌细胞中多巴胺受体不同亚型的存在和亚细胞分布。2.细胞膜上的DRD1可能参与调节FABP3在心肌细胞中发挥的作用。

肇炜博[10](2019)在《Hippo信号通路在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损伤中的调控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交感神经系统-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drenoceptor,β-AR)激活是心肌损伤和心力衰竭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β-AR激活可通过提高心肌收缩功能和心率起到功能代偿作用;然而,病理情况下长期、过度的β-AR活化则可导致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纤维化。目前对β-AR过度活化诱导心肌损伤机制的了解还十分有限。近几年研究者们开始关注Hippo信号通路在心肌损伤和心力衰竭中的作用,但具体机制目前仍不清楚。Hippo通路是调节细胞凋亡和增殖的重要信号途径之一,其主要成员包括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2(mammalian sterile 20-like kinase 1/2,Mst1/2)、大肿瘤抑制因子同源物1/2(large tumour suppressor homolog 1/2,Lats1/2)、转录共调节因子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以及YAP的平行同源因子TAZ(transcriptional co-activator with PDZ-binding motif,具有PDZ结合基序的转录共激活因子)。Hippo信号通路的激活可引起Mst1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增加,通过促进YAP/TAZ磷酸化,抑制下游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表达,同时促进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最近研究发现,心肌梗死时,抑制Hippo信号通路具有心脏保护作用。但目前尚不清楚心脏β-AR过度活化是否可通过激活Hippo信号通路导致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纤维化。本人博士联合培养指导老师,澳大利亚Baker心脏和糖尿病研究所杜晓军教授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在β-AR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诱导的小鼠心肌损伤模型和心肌细胞特异性β2-AR过表达小鼠心肌组织中,促凋亡蛋白Bcl-2相互作用的细胞死亡介导因子(Bcl-2 interacting mediator of cell death,BIM)和促纤维化蛋白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的表达均升高。BIM是Bcl-2家族中仅含一个BH3结构域的小分子促凋亡蛋白。作为细胞凋亡的上游启动蛋白,BIM能够激活促凋亡的Bcl-2家族蛋白(如Bax,Bak)表达,同时下调抗凋亡的Bcl-2家族蛋白(如Bcl-2,Mcl-1)表达。Gal-3是一种与细胞内外糖蛋白有高亲和力的半乳糖凝集素,具有促进组织纤维化和炎症反应的作用。既往研究发现,敲除BIM基因能够抑制ISO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心肌肥大和心功能异常,但Gal-3是否介导了ISO诱导的心肌纤维化和心功能异常目前仍不清楚。此外,目前对于β-AR活化调控心肌细胞中BIM和Gal-3表达的信号转导机制仍不明确。既往研究发现,心肌细胞特异性Mst1过表达小鼠的心肌细胞中Gal-3的表达升高了约40-50倍,提示Mst1-Hippo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Gal-3的表达调控。因此,我们推测:β-AR过度活化可激活心肌细胞Hippo信号通路,进而上调BIM和Gal-3的表达,导致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纤维化。研究方法1.以C57BL/6J小鼠和心肌细胞特异性β2受体转基因小鼠(β2-TG)作为研究对象,其中C57BL/6J小鼠给予不同剂量和不同时间的ISO治疗,采用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Mst1,YAP,磷酸化YAP(p-YAP)和BIM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Gal-3表达,并检测β-AR阻滞剂对YAP,p-YAP,BIM和Gal-3表达的影响。2.以Gal-3基因敲除(Gal-3 KO)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ISO治疗,心脏超声检测小鼠心功能,羟脯氨酸浓度测定法检测小鼠心肌组织胶原含量,ELISA检测心肌组织中Gal-3水平,RT-q PCR检测心肌纤维化和炎症相关基因,以及心肌组织中YAP靶基因(CTGF、Ankrd1和Birc5)的表达水平。3.以心肌细胞特异性Mst1转基因小鼠(Mst1-TG)和Mst1显性失活突变体转基因小鼠(dn Mst1-TG)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ISO治疗,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YAP,p-YAP和BIM的表达,ELISA检测心肌组织中Gal-3水平;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st1-TG小鼠心肌组织中YAP靶基因的表达,并采用RT-q PCR检测Gal-3敲除对YAP靶基因的调控作用。4.体外培养H9c2细胞(大鼠心肌细胞株),并给予si RNA-YAP治疗,Western-Blot检测YAP、BIM和Gal-3的表达水平,明确YAP敲低对心肌细胞中BIM和Gal-3蛋白表达的影响;H9c2细胞分别给予ISO、PKA抑制剂H89或PKI 14-22、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剂Forskolin治疗,研究c AMP/PKA信号转导对ISO诱导的YAP磷酸化以及BIM、Gal-3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1.ISO通过上调心肌组织中BIM和Gal-3表达诱导心肌损伤1)ISO能够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上调C57BL/6J小鼠心肌组织中BIM和Gal-3表达;2)非选择性β-AR阻滞剂普萘洛尔或卡维地洛能够显着抑制ISO诱导的小鼠心肌组织中BIM和Gal-3表达;选择性β1-AR阻滞剂阿替洛尔(AT)和β2-AR阻滞剂ICI-118551(ICI)也可有效抑制ISO诱导的Gal-3表达,当联合使用AT和ICI时,Gal-3表达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3)β2-TG小鼠心肌组织中BIM和Gal-3水平均显着上调,其中Gal-3的表达呈年龄依赖性增加;4)正常野生型小鼠给予ISO治疗后,心肌组织中Gal-3水平显着增加,左室短轴缩短率降低40%,心肌胶原含量升高55%,纤维化和炎症相关因子m RNA水平均上调。敲除Gal-3基因后,左室短轴缩短率回升,心肌胶原含量降低,纤维化和炎症相关因子m RNA水平降低。2.ISO可激活小鼠Hippo信号通路,促进心肌组织中Mst1表达和YAP磷酸化1)ISO能够上调C57BL/6J小鼠心肌组织中Mst1,YAP和YAP Ser127位点的磷酸化水平;2)非选择性β-AR阻滞剂普萘洛尔和卡维地洛能够显着抑制ISO诱导的小鼠心肌组织中YAP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3)ISO可同时上调心肌细胞核YAP(n YAP)与细胞浆YAP(c YAP)表达,其中细胞浆YAP蛋白(c YAP)的增加更明显,n YAP与c YAP的比值(n YAP/c YAP)显着降低;4)β2-TG小鼠心肌组织中Mst1表达和YAP磷酸化水平呈年龄依赖性增加。3.ISO通过激活Hippo信号通路促进BIM和Gal-3表达1)Mst1-TG小鼠心肌组织中YAP,p-YAP,BIM和Gal-3表达均显着增加,给予ISO治疗后,Gal-3表达进一步增加;2)Mst1失活突变(dn Mst1-TG)后,ISO诱导的心肌组织中YAP,p-YAP,BIM和Gal-3表达均显着抑制;3)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Mst1-TG小鼠心肌组织中存在8,61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4,080个基因上调,4,539个基因下调。比对Cistrome DB中已发表的YAP Ch IP-seq数据,Mst1-TG小鼠心肌组织中共发现666个YAP靶基因,其中262个上调,179个下调。基因集富集分析结果表明Mst1-TG小鼠心肌组织中YAP靶基因集上调;4)降低H9c2细胞(大鼠心肌细胞株)中的YAP水平,可显着上调BIM和Gal-3表达;5)ISO治疗或心肌细胞特异性Mst1过表达(Mst1-TG)均可上调小鼠心肌组织中三种YAP靶基因(CTGF、Ankrd1和Birc5)的表达。Gal-3基因敲除可显着抑制ISO诱导的YAP靶基因表达;在Mst1-TG背景下敲除Gal-3后,Birc5表达无明显改变,而CTGF和Ankrd1却显着下调。4.ISO通过c AMP/PKA激活Hippo通路,促进BIM和Gal-3表达1)PKA抑制剂H89和PKI 14-22均可显着抑制ISO诱导的H9c2细胞中p-YAP,BIM和Gal-3的表达;2)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剂Forskolin可显着上调H9c2细胞中Mst1,p-YAP,BIM和Gal-3的表达水平。研究结论心肌β肾上腺素能受体过度活化可通过c AMP/PKA信号转导激活Hippo通路,诱导Mst1表达和YAP磷酸化,通过上调BIM和Gal-3表达,促进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纤维化。本研究首次揭示β-AR可与Hippo信号通路相偶联,并通过调节下游的促凋亡蛋白BIM和促纤维化蛋白Gal-3表达,最终导致心肌损伤和心功能异常。本研究提示β-AR/Hippo/BIM-Gal-3信号通路可能成为心肌损伤防治的新靶点。

二、心肌细胞β_1和β_2 肾上腺素能信号传导系统的区别(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肌细胞β_1和β_2 肾上腺素能信号传导系统的区别(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和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综述
    1.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研究现状
        1.1.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研究
        1.1.2 SSS的分型与临床表现
        1.1.3 SSS的西医治疗
        1.1.4 SSS的中医学研究现状
    1.2 麻黄附子细辛汤研究现状
        1.2.1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
        1.2.2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SSS治疗中的应用
    1.3 网络药理学简介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1.3.1 网络药理学概述
        1.3.2 网络药理学常用数据库及研究方法
        1.3.3 网络药理学与中医药研究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和作用机制
    2.1 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
        2.1.1 流程图
        2.1.2 数据收集
        2.1.3 网络构建与分析
        2.1.4 分子对接验证
        2.1.5 靶点通路注释分析
    2.2 研究结果
        2.2.1 构建麻黄附子细辛汤化学成分及潜在靶点数据集
        2.2.2 构建SSS相关的疾病靶点数据集
        2.2.3 麻黄附子细辛汤化学成分潜在靶点与SSS相关靶点的交集基因
        2.2.4 麻黄附子细辛汤-化学成分-靶点-SSS网络及显效成分
        2.2.5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SSS的关键化学成分和核心靶点
        2.2.6 分子对接结果
        2.2.7 靶点通路注释分析
    2.3 分析与结论
        2.3.1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SSS的显效成分分析
        2.3.2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SSS的关键成分和核心靶点分析
        2.3.3 靶点通路注释分析
        2.3.4 结论
        2.3.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长期短暂性低氧刺激在调控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及脂肪肝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引言
    1.1 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变性的概述
        1.1.1 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变性的特点
        1.1.2 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变性的流行病学研究
        1.1.3 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变性的风险因素
        1.1.4 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变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1.2 非酒精性脂肪肝变性与巨噬细胞的关系
    1.3 低氧环境对肥胖的影响
        1.3.1 不同的低氧方式的研究
        1.3.2 低氧环境影响的相关信号通路
    1.4 肾上腺素对肥胖的影响
        1.4.1 肾上腺素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
        1.4.2 肾上腺素与肥胖
    1.5 本研究的课题假设与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 长期短暂性低氧刺激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体重和脂肪肝减轻的作用
    2.1 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小鼠的饲养条件及其饮食控制
        2.2.2 小鼠的缺氧方法和进食量监测
        2.2.3 小鼠葡萄糖和胰岛素耐受实验
        2.2.4 动物样本的采集
        2.2.5 Western-blot检测肝脏组织中脂肪合成和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2.2.6 组织切片的染色观察
        2.2.7 Real-time PCR检测肝脏组织中糖脂代谢及M2 巨噬细胞marker相关基因的表达
        2.2.8 检测小鼠血清指标
        2.2.9 统计学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长期短暂性低氧刺激减轻高脂饮食诱导小鼠的体重
        2.3.2 长期短暂性低氧刺激不影响小鼠的进食量
        2.3.3 长期短暂性低氧环境改善小鼠的葡萄糖耐受性
        2.3.4 长期短暂性低氧环境对小鼠的胰岛素耐受性的影响
        2.3.5 长期短暂性低氧环境对小鼠脂肪量以及血清脂质相关指标的影响
        2.3.6 长期短暂性低氧环境对小鼠脂肪肝的影响
        2.3.7 长期短暂性低氧环境对小鼠肝脏脂肪代谢以及棕色脂肪标志物的影响
        2.3.8 短暂性低氧环境对小鼠肝脏的脂肪代谢基因在m RNA水平上的影响
        2.3.9 长期短暂性低氧环境对小鼠肝脏的M2 巨噬细胞marker基因在m RNA水平上的影响
        2.3.10 短暂性低氧环境对小鼠血清肾上腺素水平的影响
        2.3.11 长期短暂性低氧环境没有影响小鼠心脏和肺的组织学形态
    2.4 讨论
第三部分 长期短暂性低氧通过调控肾上腺素水平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肥胖及脂肪肝
    3.1 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小鼠的饲养条件及其饮食控制
        3.2.2 小鼠的缺氧和实验方法
        3.2.3 小鼠葡萄糖和胰岛素耐受实验
        3.2.4 动物样本的采集
        3.2.5 Western-blot检测肝脏组织中脂肪合成和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3.2.6 组织切片的染色观察
        3.2.7 Real-time PCR检测肝脏组织中糖脂代谢及M2 巨噬细胞marker相关基因的表达
        3.2.8 ELISA检测血清中肾上腺素的水平
        3.2.9 检测血清与肝脏中脂质相关指标的水平
        3.2.10 统计学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肾上腺素在低氧环境下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3.3.2 肾上腺素在低氧环境下对小鼠葡萄糖耐受性的影响
        3.3.3 肾上腺素在低氧环境下对小鼠胰岛素耐受性的影响
        3.3.4 肾上腺素在低氧环境下对小鼠脂肪量的影响
        3.3.5 肾上腺素在低氧环境下对小鼠脂肪肝的影响
        3.3.6 低氧环境下对小鼠血清中肾上腺素水平及脂肪肝相关指标的影响
        3.3.7 肾上腺素在低氧环境下对小鼠肝脏脂肪代谢相关蛋白的调节作用
        3.3.8 肾上腺素在低氧环境下调控肝脏的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中的作用
        3.3.9 肾上腺素介导长期短暂性低氧刺激引起的小鼠肝脏M2 型巨噬细胞相关蛋白及基因的影响中的作用
        3.3.10 肾上腺素在低氧环境下对小鼠心脏,肺,肾的组织学形态的影响
    3.4 讨论
第四部分 肾上腺素对高脂条件培养下的巨噬细胞和肝细胞的作用
    4.1 材料
        4.1.1 实验细胞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
    4.2 方法
        4.2.1 实验试剂配制方法
        4.2.2 细胞的操作方法及内容
        4.2.3 细胞的油红O的染色观察
        4.2.4 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脂肪合成和代谢或者M2 巨噬细胞marker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4.2.5 Real-time PCR检测肝细胞糖脂代谢及THP-1 细胞中M2型marker相关基因的表达
        4.2.6 高脂诱导肝细胞后的葡萄糖和甘油三酯的检测
        4.2.7 统计学分析
    4.3 结果
        4.3.1 肾上腺素可以减少葡萄糖的消耗以及甘油三酯的生成
        4.3.2 肾上腺素是否影响肝细胞油滴的生成
        4.3.3 高脂诱导的肝细胞肾上腺素处理后的FASN,ACC等蛋白的表达情况
        4.3.4 高脂诱导的肝细胞肾上腺素处理后相关的糖脂代谢基因的表达情况
        4.3.5 肾上腺素是否影响人单核巨噬细胞油滴的生成
        4.3.6 高脂诱导的人单核巨噬细胞肾上腺素处理后的M2 巨噬细胞marker的表达情况
    4.4 讨论
第五部分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炎症: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肝之间的新兴联系
    参考文献

(3)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心动过缓的药效评价和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内容一 心肾阳虚证用药规律分析及参仙升脉口服液临床治疗荟萃分析
    实验一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心肾阳虚,寒凝血脉的中成药用药规律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实验二 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心动过缓的临床研究荟萃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研究内容二 基于整体动物、离体器官、细胞水平对参仙升脉口服液药效评价及对交感神经的作用研究
    实验一 参仙升脉口服液对人源体细胞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发性搏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实验二 参仙升脉口服液对大鼠离体和在体心动过缓模型心率的调节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实验三 参仙升脉口服液对神经递质释放水平和交感神经标志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研究内容三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参仙升脉口服液的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研究及预测结果验证
    实验一 基于通路富集方法对参仙升脉口服液中化合物作用靶点的通路预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实验二 验证参仙升脉口服液对β1肾上腺素能通路蛋白ADRB1表达水平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实验三 基于分子对接方法对参仙升脉口服液中化合物结构进行分类靶点预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药治疗心肾阳虚证型心动过缓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艾司洛尔对脓毒症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及设备
        1.2 试剂及耗材
        1.3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溶液的配制
        2.2 动物模型的制作
        2.3 心肌组织HE染色
        2.4 干式免疫荧光定量法测血清TnI含量
        2.5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血清TNF-α、IL-1β含量
        2.6 Western blot测心肌组织TLR4、My D88及NF-κB蛋白表达量
    3 观察指标
    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艾司洛尔对大鼠生存情况的影响
    2 艾司洛尔对大鼠心肌病理学的影响
    3 艾司洛尔对大鼠血清TnI水平的影响
    4 艾司洛尔对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
    5 艾司洛尔对大鼠心肌组织TLR4、Myd88及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5)AKAP5介导β-AR调控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脏重塑(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材料与方法
    1.研究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仪器
        1.3 主要试剂及耗材
        1.4 实验常用试剂的配制方法
    2.研究方法
        2.1 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制备
        2.2 心肌梗死后心肌重塑模型及药物干预
        2.3 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功能
        2.4 心脏组织样本的Western blot实验
        2.5 免疫共沉淀实验
    3 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鉴定
    2 AKAP5对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的影响
    3 AKAP5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大的影响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6)β-arrestin2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β-arrestin2 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β-arrestin2 抑制Bi P增强ER Stress促进凋亡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β-arrestin2泛素化修饰降解Bi P,促进BIK释放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四部分 沙美特罗增强β-arrestin2和Bi P结合,促进细胞凋亡(展望)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综述 氧化应激在 NEC 发病机制中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7)部分激动剂或完全激动剂调节β2肾上腺素受体脱敏的结构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部分激动剂沙丁胺酵或完全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调节β_2肾上腺素受体脱敏的结构基础
第1章 文献背景综述
    1.1 G蛋白偶联受体
        1.1.1 G蛋白偶联受体概述
        1.1.2 G蛋白偶联受体的分类特征
        1.1.3 GPCR的药理学意义
    1.2 G蛋白
    1.3 β_2肾上腺素受体
        1.3.1 分类与组织分布
        1.3.2 β_2AR介导的信号通路
        1.3.3 β_2AR的多种小分子激动剂
        1.3.4 β_2AR的结构信息
    1.4 β_2肾上腺素受体的脱敏机制
        1.4.1 GPCR的脱敏信号通路
        1.4.2 完全激动剂与部分激动剂对受体脱敏的影响
    1.5 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
        1.5.1 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的发展
        1.5.2 冷冻电子显微技术的一般流程
        1.5.3 单颗粒三维重构原理
        1.5.4 分辨率的革命
        1.5.5 冷冻电镜在GPCR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载体和蛋白基因、克隆表达菌株
    2.2 主要实验仪器
    2.3 主要溶液配方
    2.4 β_2肾上腺素受体的细胞表达
        2.4.1 β_2AR重组质粒的转化
        2.4.2 重组Bacmid DNA的分离提取
        2.4.3 Bacmid转染
        2.4.4 扩病毒
        2.4.5 β_2AR Sf9细胞的大量表达
    2.5 β_2肾上腺素受体-G蛋白三聚体复合物的纯化与组装
        2.5.1 β_2肾上腺素受体的纯化
        2.5.2 Gs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2.5.3 抗体Nb35的表达与纯化
        2.5.4 β_2AR-Gs复合物的组装
    2.6 电镜样品的制备与观察
        2.6.1 负染样品的制备
        2.6.2 负染样品的电镜观察
        2.6.3 冷冻样品的制备
        2.6.4 负染样品的电镜观察
        2.6.5 300kV Titan krios电镜冷冻数据收集
    2.7 冷冻电镜数据的处理
    2.8 模型搭建与优化
第3章 沙丁胺醇与β_2AR-Gs复合物的电镜结构
    3.1 沙丁胺醇与β_2AR-Gs复合物的克隆及表达纯化
    3.2 负染样品的制备与观察
    3.3 冷冻样品的制备与优化
    3.4 200kV电镜冷冻数据的小量收集
    3.5 300kV电镜冷冻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3.6 模型搭建
        3.6.1 模型搭建概况
        3.6.2 模型搭建的评估
    3.7 沙丁胺醇与β_2AR-Gs复合物的结构分析
        3.7.1 沙丁胺醇与β_2AR-Gs复合物结构概况
        3.7.2 沙丁胺醇结合口袋的结构分析
        3.7.3 与沙美特罗结合方式的比较
        3.7.4 α-helical结构域的构象变化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异丙肾上腺素与β_2AR-Gs复合物的电镜结构
    4.1 异丙肾上腺素与β_2AR-Gs复合物的表达纯化
    4.2 样品状态的初步筛查
    4.3 冷冻数据的收集与结构计算
    4.4 模型搭建
    4.5 完全激动剂和部分激动剂的结合对受体脱敏的影响
        4.5.1 结构口袋的构象变化
        4.5.2 受体的构象变化
        4.5.3 细胞内环的构象变化
    4.6 本章小结
第二部分 植物钾离子通道KAT1内向整流的结构基础
第5章 背景综述与方法
    5.1 植物中的钾离子通道
        5.1.1 钾离子对植物的重要作用
        5.1.2 植物中钾离子通道的分类与特征
    5.2 保卫细胞中的钾离子通道种群
    5.3 内向整流K~+通道KAT1概况
    5.4 辅助亚基KAB1的作用
    5.5 植物钾离子通道的结构信息
    5.6 超极化激活钾离子通道的机制
    5.7 实验材料与方法
        5.7.1 KAT1的克隆、表达与纯化
        5.7.2 KAT1冷冻制样与数据收集
        5.7.3 CHO细胞质粒构建、细胞培养及瞬时转染
        5.7.4 CHO细胞的电生理分析
第6章 KAT1的冷冻电镜结构解析
    6.1 KAT1-KAB1的表达与纯化
    6.2 电镜观察与制样条件摸索
        6.2.1 KAT1-KAB1样品的初步电镜观察
        6.2.2 辅助亚基KAB1的影响
        6.2.3 去垢剂类型和去垢剂浓度的影响
        6.2.4 初步二维分类
    6.3 KAT1冷冻数据的大量收集与计算
    6.4 模型搭建
    6.5 KAT1的结构概况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已发表或尚未发表的研究成果

(8)骨髓交感神经及免疫失衡在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急性髓性白血病骨髓微环块中神经破坏与Th免疫失衡的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交感神经递质对Th亚群及急性髄性白血病细胞作用的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NLRP3炎性小体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文章

(9)心肌多巴胺受体表达及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实验仪器
        1.4 PCR引物
    2 方法
        2.1 试剂配制
        2.2 急性分离小鼠左室心肌细胞
        2.3 免疫荧光技术
        2.3.1 做免疫荧光前的细胞处理步骤
        2.3.2 洗细胞
        2.3.3 山羊血清封闭
        2.3.4 孵育一抗
        2.3.5 洗细胞
        2.3.6 孵育二抗
        2.3.7 避光洗细胞
        2.3.8 使用DAPI染料对细胞进行染色
        2.3.9 指甲油封片
        2.3.10 共聚焦显微镜下拍照
        2.4 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检测小鼠心肌细胞中DRD1-DRD5的m RNA表达
        2.4.1 做PCR前组织的处理
        2.4.2 总RNA的提取
        2.4.3 测量总RNA浓度
        2.4.4 反转录
        2.4.5 反应体系
        2.4.6 Real-time PCR循环参数的设置及条件的确定
        2.5 Western实验
        2.5.1 绘制蛋白浓度测量标准曲线
        2.5.2 样本蛋白处理
        2.5.3 配胶
        2.5.4 电泳
        2.5.5 转膜
        2.5.6 封闭
        2.5.7 洗膜
        2.5.8 与一抗结合
        2.5.9 洗膜
        2.5.10 与二抗结合
        2.5.11 洗膜
        2.5.12 显影
        2.6 生物素标记法
    3 统计学处理及相关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GPCR信号与心功能
    1 G蛋白偶联受体与心功能
    2 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与心肌收缩
    3 其他的GPCRs与心肌收缩性
    4 G蛋白、相关信号介质与心肌收缩力
    5 通过心脏G蛋白偶联受体调节心肌收缩力的药物
    6 结论/未来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Hippo信号通路在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损伤中的调控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异丙肾上腺素通过上调BIM和 Gal-3 表达诱导心肌损伤的作用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2 实验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异丙肾上腺素激活Hippo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2 实验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异丙肾上腺素通过Hippo信号通路促进BIM和 Gal-3 表达的机制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2 实验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异丙肾上腺素通过cAMP/PKA激活Hippo通路的机制研究
    5.1 材料和方法
    5.2 实验结果
    5.3 讨论
    5.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Mst1在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四、心肌细胞β_1和β_2 肾上腺素能信号传导系统的区别(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显效成分和作用机制[D]. 朱安娜. 河北大学, 2021(11)
  • [2]长期短暂性低氧刺激在调控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及脂肪肝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 罗云飞. 南昌大学, 2021(01)
  • [3]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心动过缓的药效评价和作用机制研究[D]. 高佳明.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艾司洛尔对脓毒症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D]. 白雪. 青岛大学, 2020(01)
  • [5]AKAP5介导β-AR调控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脏重塑[D]. 张本凯.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6]β-arrestin2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 付东.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7]部分激动剂或完全激动剂调节β2肾上腺素受体脱敏的结构基础[D]. 杨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8]骨髓交感神经及免疫失衡在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 张琛. 山东大学, 2020(08)
  • [9]心肌多巴胺受体表达及功能的研究[D]. 陈晓鸥.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10]Hippo信号通路在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损伤中的调控作用研究[D]. 肇炜博.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心肌细胞中β_1和β_2肾上腺素能信号系统的差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