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众花园”——关于将流行音乐引入小学高年级课堂的思考

走进“大众花园”——关于将流行音乐引入小学高年级课堂的思考

一、走进“流行花园”——关于小学高年级流行音乐进课堂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黄德海[1](2021)在《读书·读人·读物——金克木编年录》文中研究说明金克木,一代学人,梵学研究、印度文化研究家,学贯东西,知兼古今,以小学学历而卓然成家,和季羡林、张中行、邓中铭一起被称为"燕园四老"。本文按年谱体例分上、中、下三编,以学习时代、为师时代、神游时代为界,细致梳理先生近九十年的传奇人生,得窥先生读书与治学的独到之处。青年学者黄德海以至诚之心、文学之笔,沿途追索,处处志之,甚而独出新裁,引领读者跟随先生足迹,去读书"偷学问",开阔视野。如此,经由两代学人之循循善诱,令人得悟先生自学之方法及自强之信念。这一部编年录,演化成并非虚构的成长小说,对于喜欢读书之人,甚至对于我们这个时代都有诸多启迪意义,亦给后生晚辈留下一份珍贵的生命记录。

杨立娜[2](2021)在《蒙阴县第一实验小学地方民歌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指出蒙阴民歌作为蒙阴传统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蒙阴历史、文化、精神的象征,是蒙阴人民智慧的结晶。2018年蒙阴民歌入选蒙阴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非遗进入课堂,这为蒙阴民歌进入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了经验基础。文章以蒙阴民歌进课堂为研究对象,以音乐教育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民族音乐学等学科,采用文献搜集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践研究法对蒙阴县第一实验小学地方民歌教学实践进行个案研究。笔者通过对蒙阴民歌进行调研,获取了客观详实的一手资料,还对学校、老师、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分析,为后续蒙阴民歌初步教学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研究认识到蒙阴民歌旋律简单,体裁广泛,曲调朴实,结构完整,真实地反映了蒙阴人民劳动生产,日常生活,民俗民风。文章在收集、整理蒙阴民歌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地区民歌、器乐、戏曲进课堂的经验,对蒙阴民歌进课堂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从学校教学条件、学生对“地方民歌”认知情况、音乐教师对“地方民歌”教学情况、蒙阴民歌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调查。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仔细斟酌选取了适合该校学生的蒙阴民歌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初步实践。最后,笔者对蒙阴民歌教学实践进行有效反思并提出了一些较有针对性的建议。

刘东城[3](2021)在《“戏歌”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研究 ——以扎兰屯市关门山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戏歌”,字面意思解释为:我国传统戏曲和当今流行的音乐元素的创新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变高,生活方式多变,接触信息的渠道多元化的同时,也改变着当代人的音乐审美。作曲家试着把戏曲与通俗歌曲元素相融合。时至今日“戏歌”已成为我国音乐文化创作板块里一种特有的形式,是不同地方的戏曲元素和流行音乐、歌曲的融合。“戏歌”自出现就得到广大人民认可与关注,其创作手法新颖脱俗,作品大多意义深远、大气磅礴。自从2017年四部委联合推出《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以后,国内中小学都相继积极开办此类活动。但是传统戏曲由于其表演形式与当代中小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以至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不高。因此,传统戏曲文化以什么方式进入课堂,达到实质性的效果,成为了当前音乐教育者思考的新问题。本文以“戏曲进课堂”为理论研究背景,从教育学的视角,以扎兰屯市关门山学校的“戏歌”教学为典型案例,按照时间线,分别将2017年到2018关门山学校的“传统戏曲进课堂”活动的开展,与2018年至2019年“戏歌”进课堂活动的开展进行两次问卷,分别从学生、教师、家长等方面对两种活动形式的开展情况、具体教学情况、学生的评价、以及音乐教师和家长对两种形式的态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关门山学校“戏歌”音乐教学对于弘扬戏曲文化方面是具有一定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文中进行了分析与反思,并尝试提出解决对策。“戏歌”音乐教学的目的,不光是为了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进行弘扬和传承,也是将素质教育落实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极其重视启蒙教育的今天,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的效果,“戏歌”相比于传统戏曲,更能召唤出学生的学习愿望和主动性。“戏歌”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其拥有其它音乐形式无法达到的思想品格与人格塑造的教育意义。在歌曲的学唱过程中,逐渐对渗透传统戏曲知识渗透,使学生在保持极高兴趣度的同时,有效提高审美及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新的提升。所以,戏曲以“戏歌”学唱、戏曲文化知识延伸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传承和发扬戏曲文化的教育培养,为教育者在探究戏曲及校园的具体开展形式上提供了新的思考。本文将“戏歌”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作为切入点,探究“戏歌”音乐教学的可行性及实施建议。运用在校就读期间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绪论部分:阐述本人对“戏歌”音乐教学研究的缘由,当前中外对“戏歌”音乐教学研究的情况,选题的与意义以及研究方法与思路;第一章:对“戏歌”与“戏歌”音乐教学的概念及意义进行的分析概述;第二章:分别从“戏歌”本身、社会、学校等方面分析小学“戏歌”音乐教学的可行性;第三章:对扎兰屯市关门山学校开展“戏歌”音乐教学进行现状调查分析,结合具体课例探索该校开展此活动的优势与实施成效;第四章:从学习环境、学校政策、教育媒体、课程设置等方面找出关门山学校“戏歌”进课堂存在的问题;第五章:对所发现的问题,结合实际课例,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出合理的建议与解决对策。

钱琳琳[4](2021)在《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以河南周口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小学音乐教育在促进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合唱作为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音乐美育最主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尽管,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合唱艺术的理解和接受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我们也理应看到,目前一些经济水平欠发达的地区,小学合唱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以河南周口地区为例,尝试从个案研究的角度对上述问题予以分析。文章分别以河南省周口地区的市区、县城(含县级市)以及乡镇中的9所小学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文献阅读法、访谈法等方法,较为全面地了解了上述9所学校在合唱教学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对合唱教学的参与度以及合唱教学硬件设施等方面的情况。在对上述9所学校的合唱教育现状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的基础上,认真梳理上述学校在合唱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全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合唱及其相关理论进行了扼要的介绍。主要涉及合唱的起源、内涵及发展演变,合唱在我国的发展,等等;第二部分简要分析了河南周口地区小学合唱教育概况。该部分主要包括调研学校的音乐课程开展情况、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对合唱的理解及相关基础设施等情况;第三部分主要分析周口地区小学合唱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对上述九所小学的调查数据与统计结果基础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文章归纳了周口地区小学合唱教学中现存的几点共性问题。例如,教育管理部门及相关学校领导对合唱教育教学的实施重视重视不够、合唱专业方面的师资不足、相关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等;文章最后给出了提高合唱教学在周口小学音乐教育中参与度的相关建议,其中主要包括提高全社会对合唱教育的认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结合地方特色走多元化发展的合唱教育道路等。

邓正娜[5](2021)在《关于流行音乐进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基于小学高年级阶段流行音乐进课堂的趋势,从结构、困境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好的流行音乐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力,还能提升学生对音乐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教师应从思想意识、组织结构、内容确定、引用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优化,为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和良好心理行为举止探索新的路径。

翟佳[6](2021)在《朝鲜族音乐引进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以丹东市第一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民族音乐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若想得到传承和发展,就必须要加快学校的教学力度和重视程度,这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的研究主题是朝鲜族音乐引进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以丹东市第一中学为例。文中所倡导的引入朝鲜族音乐主要从目前丹东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调查、访谈,以及进入到课堂进行实讲,针对丹东地区现有的课堂音乐教学内容加入朝鲜族音乐的内容进行实践,从而使学生喜爱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达到弘扬和传承的目的。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其课题背景、研究内容、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做了简单的论述。第二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了一下朝鲜族音乐以及目前发展的状况,然后对高中生学习朝鲜族音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丹东市三所高中做了问卷调查,分析了教师和学生对于朝鲜族音乐的了解和对朝鲜族音乐进课堂的态度。第三部分首先制定了两节朝鲜族音乐的课程设计,分别是朝鲜族民谣和长鼓的学习,然后分别选两个班级进行实践,在实践过后查看分析教学效果。第四个部分是对朝鲜族音乐进课堂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实施第二次课堂实践教学,探讨了朝鲜族音乐进高中音乐课堂的多种方法研究。

贾子鸣[7](2020)在《黄梅戏走进小学社团的调查研究 ——以湖北省黄冈实验小学为例》文中指出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的沉淀而凝聚成的一种文化形态。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魅力、悠久的历史以及深厚的群众基础,它是表现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近代着名学者王国维曾说过:“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戏曲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等于一体,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传统戏种约有三百六十多,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黄梅戏是我国的传统剧种,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黄梅戏在发展过程中,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它反映了人们生活的片段,也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受各地人民的喜爱。小学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以审美为中心,积极的传承民族优秀的文化。通过欣赏和学唱戏曲,使小学生热爱与了解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在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很多歌唱性的乐曲都比较单一,常见的大部分是外国名曲,而我国民族的艺术,比如戏曲、曲艺等相对较少,很多学生对西方音乐很感兴趣,对我们自己国家的传统音乐却知之甚少,对经久不衰的戏曲经典剧本及代表人物更是缺乏了解。小学是启蒙学习的开始,也是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刻,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黄梅戏社团及其他戏曲社团,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加强校园的建设,同时也能够推动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弘扬我国的传统戏曲文化。在当今小学黄梅戏社团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的开展黄梅戏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对黄梅戏持久的学习兴趣也成为了音乐教师们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大学就读黄冈师范学院,黄冈市是一个戏曲大市,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本文以黄冈市实验小学为研究对象,对黄冈市实验小学黄梅戏进小学社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了黄梅戏进小学社团的教学活动。本文由三章内容组成。首先是绪论,主要论述了黄梅戏进小学社团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一章详细论述了黄梅戏与小学社团,包括了黄梅戏的起源发展和艺术特点,小学社团的起源和类型以及对它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基本的概述,从必要性、可行性和优越性三方面论述黄梅戏走进小学社团的现实意义。第二章以黄冈市实验小学为例,论述了黄梅戏走进小学社团的现状调查,包括社团的现状,以及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面的问卷和访谈调查。第三章分析了黄冈实验小学黄梅戏社团开展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笔者提出了黄梅戏走进小学社团的思考对策。在本文的研究过程发现,黄梅戏社团活动的开展已经初见成效,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融入黄梅戏戏曲文化中来,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张萌瑞[8](2020)在《儿童音乐剧元素运用于小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研究 ——以兰州市城关区水车园小学为例》文中提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强调音乐实践,突出音乐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儿童音乐剧作为一种新的音乐教育形式走进了小学音乐课堂中,结合歌唱课、欣赏课和合唱课的学习与运用,不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且能够将自身所包含的元素积极地运用到小学音乐课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儿童音乐剧包括音乐、舞蹈、戏剧、诗歌、表演、美术、舞台运用等多种元素,以歌唱贯穿儿童音乐剧发展过程的始终,并将舞蹈、美术以及肢体动作等元素加入其中来更好地烘托儿童音乐剧的整体表达效果,对于新时代引领之下的广大青少年儿童来说无疑是培养他们健全人格以及综合素质发展最好的选择。首先,文章从儿童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概述为出发点,主要针对儿童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将其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现状调查;其次,儿童音乐剧元素运用于小学音乐课堂的价值研究。阐述相关概念以及进一步研究说明儿童音乐剧中的元素运用于小学音乐课堂的价值;将儿童音乐剧元素运用于小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分析,并结合当前小学音乐课堂的基础条件,提出必要的实施方案,将儿童音乐剧中的元素与小学音乐课程相结合,运用到小学音乐课堂当中;最后,分析儿童音乐剧元素运用于小学音乐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从出现的已有问题出发,更好地解决儿童音乐剧元素在日后的发展中对小学音乐课堂所带来的效益与变化。

刘双[9](2020)在《评剧进北京十二中南站校区小学部特色社团的现状调查》文中研究说明在当今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己经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艺术运用到音乐课程中来,培养学生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评剧作为国家首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雅俗共赏的艺术品质,质朴醇厚的艺术魅力,深受广大群众们的喜爱,成为了我国目前最具活力的剧种之一。中国评剧院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单位及剧院,在评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任务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自2005年起,中国评剧院在全国开展了“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让评剧艺术走入校园,在评剧社团课程中培养孩子们学习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本人以“北京十二中南站校区小学部”为研究对象,对中国评剧院与十二中南站校区小学部联合开展的“民族艺术进校园”课程进行了深入的现状调研。本文共分为绪论、主体、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明了本文的研究缘起、意义、方法以及文献综述。主体部分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为评剧进小学特色社团的概述。主要介绍了评剧的历史背景、艺术特征,并对项目实施的主体、客体进行了概述,对项目的研究价值进行了可行性及重要性分析。第二章主要对评剧特色社团的教学实践过程进行了调查分析。从学生选拔、课程内容、学生学习情况、老师授课方式、汇报演出等方面进行调研,并且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老师和家长进行访谈。第三章是评剧特色社团进校园的影响及意义。主要对个案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整体分析,从中发现评剧特色社团教学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且对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建议。结语部分主要对“评剧进校园”社团课程的调查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思考性的建议,并且对论文的撰写和调查报告进行了自我的反思,为笔者今后的教学工作和研究工作确立了目标。

贾韬[10](2020)在《民国时期书法教育的转型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历史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事物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周期性与规律性,找到相似的时空场景与媒介轨迹,进行匹配与对照、筛选与分析,对当下的社会改革、教育创新与文化引领,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发价值。研究民国时期的书法教育,从宏观角度看,它包含对整个近代时期书法教育史的脉络提炼,即如何从传统教育形态进入国民教育序列与学校教育体制;从中观角度看,它包含对各种教育改造思潮、艺术教育论说或重要人物思想的发生原因及社会影响的延伸分析,即书法教育作为“传统文化的再生产”、“民族精神的再塑造”以及“美术育人的合法化”;从微观上看,它涵盖了对民国书法教育教学实践的具体写实与文本描述,包括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等系列教学活动构成。中国古代书法教育始于文字书写、兴于读书明理、盛于以书取仕,在着书立说、立国化民、广育群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伦理教化作用与社会稳定功能,然而正是书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人身依附性与制度嵌入性,使书法教育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过程中遭遇了“价值观念”上的肢解与“社会行动”上的剥离。民国是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体系开始确立并实施的时期,而在文化艺术领域,则是中国开启正规化艺术教育和美育的肇始时期。书法教育以其根深蒂固的“古典形态”,在二十世纪初的新兴学堂教育中,悄然兴起,潜滋暗长,“不仅完成了自身的‘革命’——从私塾师徒授受转向课堂教育,同时亦完成了社会意义上的‘革命’——从旧式教育体制走向新式教育体制”,书法教育则沿着实用书写教育和美术教育两条路线走进了学制框架体系内。书法教育在民国时期的学校制度中主要有两种表现情形:一种是在初、中等教育中作为“国文科”中的习字课程,以追求实用性、普及性的书写技能而存在,“习字一科,虽为国语教学之一部门,但关系于修学及应用者甚大”;一种是以师范教育与专科教育的制度形式,确立了书法向每个社会生活的扩张空间和渗透力量,以达致艺术性、专门性的书法美学而存在,“于艺术学校、大学校中,设书学一系,以培养一班高等书学人才”。书法教育在民国时期完成了学制化的转型。“教育”和“文化”构成了民国书法教育的两大维度,作为勾勒民国书法教育“全景式”文本图像的前提,必须从“文化”角度阐释和反思民国社会大环境与书法教育之间的互动逻辑,提供书法教育在社会思想结构中的宏观视野。当时书法的“本体危机”主要体现在“汉字革命”对汉字的简化与注音,颠覆了传统书法教育中的书写内容、书写文本与书写方式,带来了书法哲学“本体论”上的危机与困惑。而“美术革命”对中国绘画摹古不化之风、石谷之流弊的批判——“革王画的命”,亦规约了书法创作的美学形式、艺术类型与个性趣味,解构了传统书法教育中的美学体格与道德功用,带来了书法哲学“价值论”上的冲击与失落。于是,在异域教育理论的审视与参照下,在其他学科教育学研究的发展与比对下,书法教育需要学科逻辑的支撑与教育原理的基础,其核心与特征是“地道的逻辑思维——课程分布、课时分配、授课内容的环节安排、教学手段、教学思想、基本观念……,这一切都必须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才能获得确立”,书法教育活动过程被程序化、模式化与预设化,以舍弃各种异质性因素去构建具有普适性与标准性的学科教学体系。为了追求书写的标准化与效率化,围绕写字学习材料、写字教学方法、写字工具等,书法教育开展了各种心理化、科学化的实证研究,促进了书法教育在教学原理、学习原理上的设计与实践、探究与应用。书法教育在民国时期完成了科学化的转型。在民国充满变革的浪潮中,“更新与改良是流行话语,同时,保存国粹更是国人关心的课题”,这就决定了书法艺术发展的社会规约力要比其“自律”大得多。书法教育“现代”的发展总是与危机意识和终极关怀紧密相扣,以中国文字之特有价值和民族精神,启发民众思想觉悟,塑造社会革新品格,通过平民教育、民众学校使书法从精英到大众,完成了书法教育的“新国民”想象,借助艺术或者美术的身份加持,在“美育救国”、“艺术救国”等民族使命的话语体系中改变遭际、重获价值,完成了书法教育的“新艺术”图景。民国书法教育的成长及其背后折射出了知识范式的生产、文明观念的辐射、思想文化的变迁,书法教育的诸种知识通过出版的“崭新诞生”与思想的“人物引领”,在中西互动的格局下逐渐形成,并通过报章杂志、着作、教科书等各种形式传播,从而成为某种程度上的公众知识与生活体验。同时,民国特殊的战乱背景使书家群体呈现出“聚集”和“流动”的时空特征,从雅集到社团构成了书法教育的“民间场域”,中国书学会标志着传统书法艺术的复兴与书法普及教育的推广,各种学生书法社团则见证这个时代书法社团的繁荣和现代学制内的书法影响;从内陆到粤港形成了书法教育的“香港景观”,在香港移民社会的国族想象和乡邦情结中,书法以保存国粹与发扬民族精神为重,书法教育则扮演了身份认同与民族抗争的重要功能。书法教育在民国时期完成了现代化的转型。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近几十年来,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正在不断抽离日常书写的工具、文本与机会,中国汉字和书法的发展实际上又一次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然而,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书法教育无疑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书法教育的价值、前途等问题更值得我们去思考和讨论,我国书法教育经过多年的教学和实践,已在书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就目前来看,“应用化”与“艺术化”依然是书法教育的泛化前景,书法基础教育正在从写字转向审美,书法大众教育则面临着从功利走向情怀。在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学科”建构之路,“科学化”与“专业化”仍然是书法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命题,既要解决“身份危机”,又要争取纳入现代学科的框架体系中。“本土化”与“国际化”则是书法教育时代复兴的责任担当,书法作为东方文化在国际艺术语境中的身份显现,既面临着以输出中国书法文化理念来重建东方书法形象的历史重任,又需要以中国元素与国际审美形式相融合而获得审美普世化。

二、走进“流行花园”——关于小学高年级流行音乐进课堂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走进“流行花园”——关于小学高年级流行音乐进课堂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读书·读人·读物——金克木编年录(论文提纲范文)

上编 学习时代
    明末清初
    道光年间
    1861年
    1894年
    1906年
    1907年
    1911年
    1912年 1岁(6)
    1913年 2岁
    1914年 3岁
    1915年 4岁
    1916年 5岁
    1917年 6岁
    1918年 7岁
    1919年 8岁
    1920年 9岁
    1921年—1925年 10—14岁(10)
    1926年 15岁
    1927年 16岁
    1928年 17岁
    1929年 18岁
    1930年 19岁
    1931年 20岁
    1932年 21岁
    1933年 22岁
    1934年 23岁
    1935年 24岁
    1936年 25岁
    1937年 26岁
    1938年 27岁
    1939年 28岁
    1940年 29岁
    1941年 30岁
    1942年 31岁
    1943年 32岁
    1944年 33岁
    1945年 34岁
中编 为师时代
    1946年 35岁
    1947年 36岁
    1948年 37岁
    1949年 38岁
    1950年 39岁
    1951年 40岁
    1952年 41岁
    1953年 42岁
    1954年 43岁
    1955年 44岁
    1956年 45岁
    1957年 46岁
    1958年 47岁
    1959年 48岁
    1960年 49岁
    1961年 50岁
    1962年 51岁
    1963年 52岁
    1964年 53岁
    1965年 54岁
    1966年 55岁
    1967年 56岁
    1968年 57岁
    1969年 58岁
    1970年 59岁
    1971年 60岁
    1972年 61岁
    1973年 62岁
    1974年 63岁
    1975年 64岁
    1976年 65岁
    1977年 66岁
    1978年 67岁
    1979年 68岁
    1980年 69岁
    1981年 70岁
下编 神游时代
    1982年 71岁
    1983年 72岁
    1984年 73岁
    1985年 74岁
    1986年 75岁
    1987年 76岁
    1988年 77岁
    1989年 78岁
    1990年 79岁
    1991年 80岁
    1992年 81岁
    1993年 82岁
    1994年 83岁
    1995年 84岁
    1996年 85岁
    1997年 86岁
    1998年 87岁
    1999年 88岁
    2000年 89岁
    2001年
    2002年
    2011年

(2)蒙阴县第一实验小学地方民歌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蒙阴民歌进课堂的前期准备
    第一节 学校教学条件
        一、学校简介
        二、教学硬件设施情况
    第二节 学生对“地方民歌”认知情况调查
        一、调查情况概述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三、问卷调查结论
    第三节 音乐教师对“地方民歌”教学情况调查
        一、调查情况概述
        二、调查结果分析
    第四节 蒙阴民歌教学内容筛选
        一、蒙阴民歌分类
        二、蒙阴民歌的音乐特点
        三、教学内容筛选
第二章 蒙阴县第一实验小学地方民歌教学初步实践
    第一节 蒙阴民歌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实践对象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计划
    第二节 课例设计
        一、课例一《梳头调》
        二、课例二《革命进行曲》
        三、课例三《石榴花开一片红》
第三章 蒙阴县第一实验小学地方民歌教学初步实践反思及建议
    第一节 蒙阴县第一实验小学地方民歌教学反思
        一、学生反馈
        二、教学反思
    第二节 地方民歌教学建议的探讨
        一、加强地方民歌相关知识与演唱技能的学习
        二、开展地方民歌校园活动
        三、线上线下混合的学习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蒙阴民歌曲目整理
附录二:蒙阴民歌相关资料
附录三 蒙阴县文化馆馆长访谈提纲及实录
附录四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五 蒙阴县第一实验小学音乐教师基本信息调查表
附录六
附录七 地方民歌认知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八 地方民歌课堂教学反馈调查问卷
附录九
附录十 相关图片
致谢
在学期间取得的突出成果

(3)“戏歌”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研究 ——以扎兰屯市关门山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1.“戏歌”的功能与意义的研究
        2.“戏歌”的声乐教学及音乐教学设计研究
    (三)创新之处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4.统计法
一、“戏歌”教学概述及意义
    (一)“戏歌”的概述
    (二)“戏歌”教学的概述
    (三)“戏歌”音乐教学的意义
        1.是学校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
        2.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3.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4.有利于推动“戏曲进校园”工作的开展
二、“戏歌”走进音乐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一)“戏歌”的功能
        1.“戏歌”的文化功能
        2.“戏歌”的教育功能
    (二)学校方面
        1.各地开展教师培训
        2.音乐教材中戏曲音乐容量
        3.新课标对“戏歌”音乐教学提供的保障
    (三)社会所具备的条件
        1.群众基础
        2.新媒体的推广和传播
三、扎兰屯市关门山学校“戏歌”音乐教学现状调研
    (一)扎兰屯市关门山学校基本概况
    (二)扎兰屯市关门山学校“戏歌”音乐教学的调研
        1.2018 年音乐课教学调研
        2.2019 年音乐课及二课堂的教学调研
    (三)“戏歌”教学实例与分析
        1.教学过程
        2.课例分析
    (四)问卷调查内容与分析
        1.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内容
        2.针对学校教师的访谈与问卷调查内容
        3.学生家长对于“戏歌”音乐教学的态度
四、扎兰屯市关门山学校“戏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
    (一)学习环境单一
    (二)学校有关规划待加强落实
        1.教师戏曲专业素养知识储备不足
        2.学校没有专用教材
    (三)教育媒体运用欠佳
    (四)音乐课程设置不合理
五、扎兰屯市关门山学校“戏歌”音乐教学实施建议
    (一)“戏歌”音乐教学实施策略
        1.明确“戏歌”音乐教学的教育目标
        2.制定切实可行教育计划
        3.结合学生身心发育特征,制定教学内容
        4.丰富“戏歌”音乐教学的组织形式
        5.加强“戏歌”音乐教学的评价观念
    (二)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的解决策略
        1.高校开设戏曲相关专业课程
        2.加强在职音乐教师培训
    (三)营造多渠道的学习环境
        1.学校加强对音乐学科的重视与资源利用
        2.家庭的积极引导
        3.社会环境的倡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2018年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2 2019年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3 访谈提纲(教师)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4)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以河南周口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选题目的
        1.选题背景
        2.选题目的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国内文献综述
        2.国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1.研究意义
        2.研究方法
一、合唱及其相关理论分析
    (一)合唱的起源、内涵与发展演变
        1.合唱的起源
        2.合唱、合唱教育的内涵
        3.合唱的发展演变
    (二)合唱在我国的发展
        1.合唱艺术在我国的发展
        2.合唱教育在我国的发展
二、河南周口地区小学合唱教育概况
    (一)周口市合唱教学发展概况
    (二)河南周口市小学合唱教学概况
        1.周口市小学音乐课展开情况
        2.周口市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3.周口小学音乐设备基础设施情况
    (三)周口市小学合唱教学的课堂案例分析
        1.音乐课堂模拟教学案例设计分析范例之一
        2.音乐课堂模拟教学案例设计分析范例之二
三、周口地区小学合唱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合唱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1.相关教育管理部门不重视
        2.学校领导对合唱教学的实施重视不够
        3.学生对合唱认识不足
    (二)合唱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1.缺少合唱专业相关的音乐教师
        2.教师的知识结构、学历水平无法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3.合唱作品的选择具有盲目性
    (三)校外音乐培训机构对学校合唱团的错误影响
四、提高合唱教学在周口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参与度的相关建议
    (一)提高全社会对合唱教育的认识
        1.教育行政部门应增强对合唱的认识程度
        2.调动小学师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3.加强新闻媒体对小学合唱教育的宣传力度
    (二)加大对周口地区小学合唱教育的支持力度
        1.完善小学合唱教育的相关制度
        2.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小学合唱教育提升工程
    (三)结合地方特色,走多元化发展的合唱教育
        1.发掘具有中原风格的合唱教育元素
        2.结合地方音乐特色,丰富合唱教育形式
        3.校外音乐进校园,名人进课堂
        4.开放社会资源,为小学合唱团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教师问卷)
附录二: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5)关于流行音乐进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流行音乐进入小学高年级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1. 流行音乐曲风多样,迎合高年级学生兴趣所向。
    2. 流行音乐形式丰富,有助于拓宽学生视野。
二、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引进流行音乐的教学策略
    1. 取精华去糟粕,筛选适合引用的流行音乐内容。
    2. 设情境造氛围,选择恰当的流行音乐导引方式。
    3. 提能力拓思维,多形式编创深化流行音乐情感。

(6)朝鲜族音乐引进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以丹东市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及目的
    三、文献综述
    四、前期准备工作与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丹东市朝鲜族音乐进高中课堂概况及课堂现状调查
    第一节 丹东市高中生学习朝鲜族音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朝鲜族音乐简介
        二、高中生学习朝鲜族音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节 朝鲜族音乐引进高中音乐课堂的现状调查
        一、丹东市三所普通高中的现状概况及设计调查问卷
        二、学生问卷数据处理与分析
        三、教师问卷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二章 朝鲜族音乐引进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
    第一节 朝鲜族音乐进课堂的教学设计
        一、确定教学内容
        二、制定教学计划
        三、教案设计
    第二节 朝鲜族音乐进课堂的教学实施
        一、教学准备
        二、教学过程
        三、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
第三章 朝鲜族音乐进高中课堂教学分析及建议
    第一节 朝鲜族音乐进高中课堂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和二次教学实施
        一、朝鲜族音乐引进高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二、二次进行朝鲜族音乐进课堂的教学实践
    第二节 少数民族音乐进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探索及多种方法研究
        一、少数民族音乐进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探索
        二、朝鲜族音乐进高中音乐课堂的多种方法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2: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3: 金智媛老师访谈录
致谢
在校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7)黄梅戏走进小学社团的调查研究 ——以湖北省黄冈实验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
一、黄梅戏与小学社团
    (一)黄梅戏的概述
        1.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
        2.黄梅戏的特点与价值
    (二)小学社团的概述
        1.小学社团的兴起
        2.小学社团的类型
        3.小学社团的发展趋势
    (三)黄梅戏走进小学社团的现实意义
        1.黄梅戏走进小学社团的必要性
        2.黄梅戏走进小学社团的可行性
        3.黄梅戏走进小学社团的优越性
二、黄梅戏走进小学社团的现状调查——以黄冈实验小学为例
    (一)黄冈实验小学黄梅戏社团的现状
    (二)对黄冈实验小学黄梅戏社团的调查
        1.对黄冈实验小学黄梅戏社团的学生调查
        2.对黄冈实验小学黄梅戏社团的教师调查
        3.对黄冈实验小学黄梅戏社团的家长调查
三、黄梅戏走进小学社团的调查分析及对策思考
    (一)黄冈实验小学黄梅戏社团的调查分析
        1.黄冈实验小学黄梅戏社团的成效
        2.黄冈实验小学黄梅戏社团存在的问题
    (二)黄梅戏走进小学社团的对策思考
        1.引入流行元素,营造教学氛围
        2.开展艺术活动,增强实践机会
        3.创立微课堂,探索多样化教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黄梅戏走进小学社团的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二 黄梅戏走进小学社团的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三
致谢

(8)儿童音乐剧元素运用于小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研究 ——以兰州市城关区水车园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一章 儿童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概述
    第一节 儿童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儿童音乐剧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现状调查——以兰州市城关区水车园小学为例
        一、学校概况
        二、儿童音乐剧在水车园小学音乐课堂的具体开展情况
第二章 儿童音乐剧元素运用于小学音乐课堂的价值研究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儿童音乐剧
        二、儿童音乐剧元素
    第二节 价值研究
        一、提升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二、提升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第三章 将儿童音乐剧元素运用于小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儿童音乐剧元素运用于小学音乐课堂的条件
    第二节 儿童音乐剧元素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一、歌唱课的运用
        二、欣赏课的运用
        三、综合表演课的运用
第四章 儿童音乐剧元素运用于小学音乐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第一节 缺乏必要的课堂互动
    第二节 缺少必需的音乐课教学设备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评剧进北京十二中南站校区小学部特色社团的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论文选题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评剧进入小学特色社团的概述
    第一节 评剧历史概述
        一、评剧的历史背景
        二、评剧的艺术特征
    第二节 评剧进校园的实施计划
        一、中国评剧院概况
        二、北京十二中南站校区小学部概况
        三、中国评剧院对“民族艺术进校园”项目的推广目的和计划
    第三节 评剧进校园的研究价值
        一、评剧进小学特色社团的可行性
        二、评剧进小学特色社团的重要性
第二章 评剧在北京十二中南站校区小学部的教学实践
    第一节 学校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一、普通音乐课堂教学调研
        二、评剧特色课堂中评剧教师教学调研
        三、评剧进小学特色社团中评剧教师教学计划
    第二节 学校评剧社团学期教学调研
        一、分段学习情况
        二、学期汇报总结
    第三节 《小酸枣》唱段评剧教师教学个案实践研究
        一、评剧教师课堂教学教案
        二、评剧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分析
        三、评剧教师实践教学课堂反馈
        四、课堂教学思考
第三章 评剧进入小学特色社团的成果与启示
    第一节 学校评剧社团的教学评价
        一、校方对课程教学评价
        二、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三、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反馈与分析
        四、家长对学生学习的情况反馈
    第二节 评剧进校园的成果与影响
        一、评剧进校园的教学成果
        二、评剧进课堂实施后的影响与效果
        三、评剧进校园实践课堂的意义
    第三节 评剧进校园的建议与启示
        一、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面学习意识有待提高
        二、评剧伴奏乐器的课堂学习
        三、编写适合的校本课程教材
        四、开设“评剧微课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民国时期书法教育的转型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民国时期书法教育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习字崇文——古代书法教育的学校形态
        一、作为常识的小学书法教育
        二、作为专业的书学专门教育
    第二节 以书取仕——高等书法教育的政治依附
        一、学以养士:书法教育的政治嵌入
        二、书判取士:书法教育的权力依附
    第三节 启蒙晨曦——晚清书法教育的形态转捩
        一、普及识字:书法教育课程形态的初现
        二、推广新知:书法教育艺术形态的萌芽
第二章 民国时期书法教育的社会背景
    第一节 凄风苦雨——民国时期政治经济的秩序危机
        一、民国时期政治的革命多样化诉求
        二、民国时期经济的资本多元化干预
    第二节 波澜横生——民国时期文化艺术的新旧递嬗
        一、民国时期文化的意识形态革命
        二、民国时期艺术的观念形态涤荡
    第三节 多元竞进——民国时期教育发展的革故鼎新
        一、民国时期教育近代化的多元探索
        二、民国时期教育合法化的制度实践
第三章 民国时期书法教育的学制序接
    第一节 私塾与学堂之争——民国时期书法教育学制化序曲
    第二节 习字与国文之争——民国时期中小学书法教育定型
        一、国文初定启新生:书法教育“国文化”的科目归属
        二、乱世飘摇书低落:书法教育“习字化”的功能式微
    第三节 师范与专科之争——民国时期专业化书法教育衍生
        一、薄艺在身:书法技能训练在师范教育中的映射
        二、敬惜字纸:书法文化素养在艺术教育中的嵌入
第四章 民国时期书法教育的内核危机
    第一节 尊今与疑古——汉字存废的娓娓道来
        一、废除汉字: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二、简化汉字:调和解决之折衷解决
    第二节 标准与大众——书法危机的自我救赎
        一、书虽小道,国魂所系
        二、字字标准,笔笔皆活
    第三节 争锋与迷思——书画革命的观念分化
        一、“善”与“美”:“美术革命”翻转书写审美
        二、“新”与“旧”:“艺术革命”重塑书法教育
第五章 民国时期书法教育的科学逻辑
    第一节 体系化与程式化——书法教育科学化肇始
        一、书法教学体系的规范化建构
        二、书法教学过程的程序化设计
    第二节 标准化与效率化——书法教育科学化实证
        一、书法教育的学科知识“心理化”
        二、书法教育的教学实践“科学化”
    第三节 人本化与个性化——书法教育科学化改良
        一、书法教育教学原理的设计与实践
        二、书法教育学习原理的探究与应用
第六章 民国时期书法教育的社会功用
    第一节 救亡图存与塑造民众——书法教育的政治现代性
        一、从精英到大众:书法教育的“新国民”想象
        二、从守护到拓进:书法教育的“新艺术”图景
    第二节 建造常识与大众传播——书法教育的知识现代性
        一、民国时期书法教育出版的“崭新诞生”
        二、民国时期书法教育思想的“人物引领”
    第三节 颠沛之路与精神存扬——书法教育的民族现代性
        一、从雅集到社团:书法教育的“民间场域”
        二、从内陆到粤港:书法教育的“香港景观”
第七章 民国时期书法教育的回眸展望
    第一节 “应用化”与“艺术化”——书法教育的泛化前景
        一、书法基础教育:从写字转向审美
        二、书法大众教育:从功利走向情怀
    第二节 “科学化”与“专业化”——书法教育的学科审思
        一、“书法学”的身份迷雾:历史交互与文化邂逅
        二、“书法学”的学科建制:现实透视与理想期待
    第三节 “本土化”与“国际化”——书法教育的时代复兴
        一、书法教育的寻根弘道:从守正到创新
        二、书法教育的西方传播:从输出到重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成果

四、走进“流行花园”——关于小学高年级流行音乐进课堂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读书·读人·读物——金克木编年录[J]. 黄德海. 江南, 2021(05)
  • [2]蒙阴县第一实验小学地方民歌教学实践研究[D]. 杨立娜.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戏歌”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研究 ——以扎兰屯市关门山学校为例[D]. 刘东城.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4]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以河南周口地区为例[D]. 钱琳琳.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5]关于流行音乐进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的思考[J]. 邓正娜. 新课程研究, 2021(10)
  • [6]朝鲜族音乐引进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以丹东市第一中学为例[D]. 翟佳. 中国音乐学院, 2021(08)
  • [7]黄梅戏走进小学社团的调查研究 ——以湖北省黄冈实验小学为例[D]. 贾子鸣.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8]儿童音乐剧元素运用于小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研究 ——以兰州市城关区水车园小学为例[D]. 张萌瑞.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9]评剧进北京十二中南站校区小学部特色社团的现状调查[D]. 刘双.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10]民国时期书法教育的转型与发展研究[D]. 贾韬.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走进“大众花园”——关于将流行音乐引入小学高年级课堂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