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溶剂提取方法对赤山散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不同溶剂提取方法对赤山散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一、不同溶剂提取法对赤胫散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崔梦情,石侃,邓声林,曹嘉敏,刘树文[1](2021)在《赤霞珠葡萄籽多酚低共熔溶剂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认为研究不同绿色低共熔溶剂(DESs)结合超声辅助对赤霞珠葡萄皮渣中葡萄籽多酚提取及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DESs对总酚及总黄酮的提取量显着优于传统提取溶剂(水、体积分数为80%乙醇、体积分数为80%甲醇)(P<0.05)。提取总酚和总黄酮最优的DESs分别为氯化胆碱-乳酸和脯氨酸-乙酰丙酸。绝大部分DESs提取物中单体酚的含量显着高于传统提取溶剂(P<0.05)。氯化胆碱-乙二醇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脯氨酸-乙二醇提取物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均显着高于传统溶剂提取物(P<0.05)。皮尔森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赤霞珠葡萄籽DESs提取物中总酚、儿茶素、表儿茶素含量与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呈显着正相关(P<0.05)。

张芳[2](2021)在《赤水麻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酸水解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麻竹(Dendrocalamuslatiflorus Munro)是禾本科竹亚科的多年生木本植物,分布广泛。麻竹叶次生代谢产物丰富,生物活性及药理功能多样,开发应用价值高,本文以贵州省赤水地区麻竹叶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制备及酸水解工艺,并对其提取物及酸水解产物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研究,旨在为赤水麻竹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麻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制备工艺研究在小试的基础上,对麻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了逐级放大。以过20目筛的麻竹叶粉为原材料,投料量由0.1 kg放大到1 kg,再放大到20 kg,提取溶剂为90%乙醇,提取次数为3次,料液比分别为1:10(kg:L)、1:7(kg:L)、1:7(kg:L),提取时间分别为2 h、1.5 h、1.5 h,提取温度80~85℃。结果表明,麻竹叶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达到8.28%以上,得率达到9.68%以上,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总含量达到0.71%以上;乙醇回收率达到90%。2、麻竹叶提取物常规酸水解工艺研究在酸水解小试0.1 g(投料量)的基础上进行了10.0 g的放大试验。水解条件为:底物浓度1.0 mg/m L、盐酸浓度1.2 mo L/L、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95℃。结果表明,麻竹叶提取物酸水解产物的总黄酮含量达到29.49%,四种碳苷黄酮总含量达到2.25%,分别比水解前提高了3.51倍和3.08倍。3、麻竹叶提取物超声辅助酸水解工艺研究以麻竹叶中四种碳苷黄酮含量为检测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超声辅助酸水解工艺进行了优化。固定底物浓度(1.0 mo L/L)和超声功率(300 W),在盐酸浓度为1.0 mo L/L、温度为65℃、时间为147 min的条件下,进行由0.01 g放大到1.0 g超声辅助酸水解放大试验,其酸水解产物的总黄酮含量为35.52%、四种碳苷黄酮总含量为2.85%。4、麻竹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对麻竹叶提取物及酸水解产物清除DPPH·、·OH和O2-·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麻竹叶提取物及酸水解产物均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其中:提取物对DPPH·、·OH和O2-·的清除率依次为71.53%、73.01%、73.23%;酸水解产物对DPPH·、·OH和O2-·的清除率依次为82.19%、43.68%、59.11%。本文对麻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提取物的酸水解工艺及超声辅助酸水解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提取物及酸水解产物进行了抗氧化活性测定,研究结果可为麻竹叶中碳苷黄酮的制备及功能产品的开发提供借鉴,对赤水地区麻竹叶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乔子安[3](2021)在《葵花盘中黄酮成分鉴定及葵花盘颗粒剂的制备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葵花盘(Helianthus annuus L.)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如果胶、绿原酸、黄酮等,是民间用药的主要部位。黄酮类化合物种类繁多,具有多种功能,如抗菌、抗感染、抗氧化等,葵花盘中仍有很多未知的黄酮类成分,本研究主要是对葵花盘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成分鉴定,这有助于研究葵花盘民间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标准。目前的市售口服制剂产品为葵花盘粉,易结块,不易储存,严重限制了它的应用。颗粒剂是最常用的剂型之一,服用方便,稳定性强,因此将其开发成为颗粒剂产品具有显着意义。本研究包含了葵花盘中总黄酮的提取、不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比较、化学成分鉴定、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检查等。通过硝酸铝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标准曲线为y=94.915x-1.1646(R2=0.999),在0~6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通过单因素分析对提取条件进行考察,使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乙醇浓度58%,料液比1:20(m/v),提取时间2.6 h,提取温度为67℃时,葵花盘中总黄酮的提取率最高为1.04%,此工艺为葵花盘中黄酮的后续研究提供原料支持。将提取物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萃取,得到萃取组分记为PEF、EAF、n BUF、WAF,其中EAF(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在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ABTS(2,2’氨基-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磺酸-6)铵盐)自由基清除实验、铁离子还原能力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能力测试中均表现出了良好的活性,并且黄酮的含量最高,因此选择EAF进一步分析。用聚酰胺树脂初步纯化EAF,得到组分A、B、C、D,组分B中黄酮含量最高,利用UHPLC-HRMS/MS(Ultimate 3000 Nano LC System与Q Exactive HF台式Orbitrap质谱仪联用)技术,快速识别和鉴定组分B的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数据库对比和人工筛查共鉴定13个化学成分。其中,将异槲皮苷和大豆苷元与标准物质进行对比而准确鉴定,异槲皮苷表现出了比EAF更强的抗氧化能力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能力,为葵花盘中的活性成分研究和葵花盘产品的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本研究考察了葵花盘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在葵花盘提取物:可溶性淀粉:乳糖:安赛蜜=1:2:1:0.004时,颗粒剂质量最好。根据2020版《中国药典》的要求对颗粒剂的粒度、颗粒剂水分、颗粒剂灰分、颗粒剂溶化性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本方法制备的颗粒剂呈淡黄色,颗粒剂粒度均一,溶解性好,无肉眼可见杂质,吸湿性弱,符合2020版药典的要求。对葵花盘颗粒剂初步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经过6个月的加速实验,颗粒剂各项指标稳定,这为葵花盘颗粒剂的贮藏条件和有效期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王世彬[4](2021)在《赤水麻竹叶黄酮的制备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贵州省竹叶资源十分丰富。且现代研究表明,竹叶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酚酸类、多糖等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出色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阻断亚硝化反应的能力与维生素C相当。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是贵州主产竹种之一,麻竹叶资源丰富,但关于麻竹叶的研究报道很少。因此,为使麻竹叶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本文利用超声波、微波等辅助技术对麻竹叶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并进行中试实验,最后将所得黄酮浸膏进行纯化,探究粗提物与纯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Box-Behnken分析法优化微波和超声波辅助提取麻竹叶黄酮的工艺参数。优化各因素条件后,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84%、固液比1:18 g/mL、温度70℃、提取次数为3次;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80%、固液比1:16 g/mL、提取时间42 min、超声功率300 W、提取次数为3次。根据最佳工艺条件分别对微波和超声波提取方法进行3次验证试验,3次验证试验结果的平均提取得率分别为1.639%、1.797%,其相对误差分别为0.12%、1.802%。由此可以得出模型可靠,能准确预测麻竹叶黄酮的提取得率。2、在超声和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的基础上,对麻竹叶的中试提取工艺参数进行研究。中试提取条件为:干批料(麻竹叶)20 kg、提取溶剂为95%左右的乙醇、提取温度控制在80℃~85℃范围、提取次数为3次。固液比(提取时间)分别为:一提1:10 kg/L(2 h),二提1:7kg/L(1.5 h),三提1:7 kg/L(1.5 h)。中试结果表明,该中试提取工艺基本稳定,提取溶剂乙醇总回收率为90.73%;总提取物平均质量为:2144.68 g;总黄酮平均含量为:46.105 mg/g。3、通过对聚酰胺(100~200目)和四种大孔树脂的筛选,经静态解吸附实验确定聚酰胺作为麻竹叶黄酮的分离树脂。将提取得到的浸膏用100-200目的聚酰胺进行拌样,然后进行层析分离。最后得出纯化工艺为:上样液浓度为1.2 mg/mL、上样体积为60 mL、洗脱剂用量为160 mL、乙醇浓度为80%。收集80%乙醇的洗脱液,最后得到麻竹叶黄酮的纯度为69.7%,比粗品的纯度提高了近5倍。4、以维生素C为对照品,将竹叶黄酮粗提物和纯化物(纯度69.7%)进行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当浓度为2 mg/mL时,粗提物对超氧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7.34%、65.83%、71.87%;纯化物对超氧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1.57%、74.32%、82.46%。贵州赤水地区麻竹叶资源丰富,在创新转型发展的新时代,改变竹子的传统用法,借助现代的分离和检测技术,从竹叶中提取竹叶黄酮,有利于增加竹叶的使用价值、提高经济效益、综合利用竹类资源。本论文在对超声波和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的优化基础上,并采用多功能提取罐中试提取竹叶黄酮,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为工业化大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冯志宏[5](2020)在《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壶瓶枣果实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文中提出壶瓶枣作为山西的一种特色枣资源,富含多种活性成分,掌握果实发育和贮藏过程中的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变化规律、挖掘新型活性成分、明确新型活性成分测定与提取工艺以及寻求适宜的贮藏保护方式对合理开发利用这些活性成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不同发育时期壶瓶枣枣果为试验材料,首先采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其不同发育时期的活性成分种类、差异活性成分及密切相关代谢途径进行了分析;其次基于代谢组结果,筛选出了5种新型活性成分(莪术二酮、肌醇、迷迭香酸、γ-氨基丁酸和D-氨基葡萄糖),并分别对其测定方法(高效制备液相法和UV法)和提取工艺(超声和超临界)进行了优化;最后分析了不同贮藏方式(商业贮藏模式、ClO2处理、鲜枣保鲜剂处理)对不同发育时期壶瓶枣贮藏期间10类活性成分(多糖、多酚、黄酮、核苷、三萜和5种新开发活性成分)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变化规律的影响。主要取得以下结果:(1)对壶瓶枣不同发育阶段活性成分种类及含量变化进行分析后发现:(1)壶瓶枣富含核苷和有机酸,且多数活性化合物含量随枣果实发育成熟而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部分核苷和碳水化合物除外;(2)不同活性化合物加工利用的理想时间:核苷为全红果,碳水化合物为全红果,有机酸为圈红果,氨基酸为半红果,脂质为白果,醇为圈红果,维生素与萜类为绿果;(3)首次发现壶瓶枣中含有莪术二酮、迷迭香酸、肌醇、γ-氨基丁酸和D-氨基葡萄糖等5种活性成分。(2)与壶瓶枣发育成熟期间活性化合物变化密切相关的代谢途径主要包括果糖和甘露糖代谢;嘌呤代谢;嘧啶代谢;嘌呤生物碱和酪氨酸代谢;丁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戊糖和葡糖醛酸盐转化;抗坏血酸和醛醇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苯丙烷类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亚油酸代谢;抗坏血酸和醛醇代谢;谷胱甘肽代谢和精氨酸生物合成。(3)建立了莪术二酮、迷迭香酸和肌醇苯甲酰氯衍生物的高效制备液相定性和定量检测分析方法。莪术二酮、迷迭香酸和肌醇苯甲酰氯衍生物的制备液相检测条件中上样量、固定相、流动相和流速等条件均相同,均分别为:上样量500μL;流动相(甲醇和水);固定相(AQC18 spherical,20-35 um,100(?),40 g)和流速10 mL/min。迷迭香酸和肌醇苯甲酰氯衍生物的洗脱程序为20%~80%甲醇线性洗脱30 min;莪术二酮的洗脱程序为20%~85%甲醇线性洗脱30 min。结合定性分析可确定莪术二酮的保留时间为4.27 min、7.92 min、9.36 min和11.09 min,共4处;迷迭香酸的保留时间为4.92 min和5.85 min;肌醇苯甲酰氯衍生物的保留时间为22.01 min。(4)显色条件优化和全波长扫描结果表明:(1)γ-氨基丁酸较优显色条件为pH 9.0硼酸-硼砂缓冲液600μL、6%苯酚溶液800μL和5%NaClO溶液1.6 mL;检测波长257nm。(2)D-氨基葡萄糖较优显色条件为2,4-戊二酮溶液1.5 mL和PDABA溶液6 mL;检测波长509 nm。(5)优化了5种活性成分的超声和超临界提取工艺,并对2种提取工艺的提取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5种活性成分的较优提取工艺分别为:(1)莪术二酮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携带剂乙醇150 mL、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2.5 h、萃取压力25MPa;(2)迷迭香酸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携带剂蒸馏水150 mL、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2.5h、萃取压力25MPa;(3)D-氨基葡萄糖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携带剂甲醇150 mL、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2.5 h、萃取压力25MPa;(4)肌醇超声提取工艺:50%乙醇、料液比1:15、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20 min、超声功率35 W、超声频率40KHz;(5)γ-氨基丁酸超声提取工艺:100%甲醇、料液比1:10、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30 W、超声频率40 KHz。(6)壶瓶枣不同发育时期5种活性成分含量分别为:(1)莪术二酮:绿果668.81μg/g、白果487.27μg/g、圈红果477.34μg/g、半红果427.48μg/g、全红果526.43μg/g;(2)迷迭香酸:绿果129.52μg/g、白果162.87μg/g、圈红果142.98μg/g、半红果111.87μg/g、全红果84.74μg/g;(3)肌醇含量:绿果554.73μg/g、白果574.26μg/g、圈红果543.46μg/g、半红果536.31μg/g、全红果581.96μg/g;(4)γ-氨基丁酸:绿果522.11μg/g、白果522.00μg/g、圈红果446.71μg/g、半红果422.11μg/g、全红果232.31μg/g;(5)D-氨基葡萄糖:绿果676.44μg/g、白果747.77μg/g、圈红果1055.84μg/g、半红果747.44μg/g、全红果683.31μg/g。(7)不同贮藏模式下,不同发育时期壶瓶枣活性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性变化规律表明:(1)γ-氨基丁酸和总黄酮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多糖、多酚、总黄酮、总三萜、核苷、莪术二酮、肌醇、迷迭香酸和D-氨基葡萄糖均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呈现下降趋势;(2)其中以肌醇和核苷的抗氧化能力较弱,以莪术二酮、总黄酮、迷迭香酸和三萜类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较强,但贮藏期抗氧化力整体变化趋势与含量高低变化趋势相符;(3)各贮藏处理方式中以JP处理贮藏模式效果较优,且同商业模式相比,JP处理可使莪术二酮、γ-氨基丁酸、迷迭香酸、多糖、多酚、黄酮类、三萜类和核苷类活性化合物的有效开发利用期可延长30~45 d,活性成分含量下降不高于20%,另外,D-氨基葡萄糖宜现采现利用,肌醇在贮藏0~30 d内可有效开发利用。

方妍[6](2020)在《经典名方泻白散标准汤剂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经典名方泻白散处方由桑白皮、地骨皮、甘草和粳米组成,具有清泻肺热、平喘止咳之功效。本文对经典名方泻白散的标准汤剂进行初步研究:提高炒桑白皮、地骨皮饮片和炒甘草的原质量标准,并将考证结果与现代工艺研究方法相结合确定泻白散标准汤剂的制备工艺,以期为泻白散的物质基准及制剂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参照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项下相应方法对饮片的性状、薄层、水分、灰分、浸出物等项目进行检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炒桑白皮的总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炒桑白皮的指纹图谱,测定了地骨皮饮片中地骨皮乙素的含量以及炒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在制备工艺研究中,查阅古籍记载确定处方剂量及制法,对于参数不明确的制备过程,以临床价值为导向,运用现代研究手段以出膏率、浸出物、甘草苷、甘草酸含量、指纹图谱等指标对饮片的粒度、煎煮、过滤、浓缩干燥等工艺参数进行考察,在遵古的基础上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结果:确定了三味饮片的性状,在薄层色谱中对照品与供试品在相应的位置上呈相同的荧光斑点,可用于饮片的鉴别。初步制订了炒桑白皮的质量标准:水分不得过5.0%,浸出物不得少于7.0%,总黄酮不得少于0.4%,指纹图谱共确定了13个共有峰。地骨皮饮片的质量标准:水分不得过8.0%,浸出物不得少于11.0%,总灰分不得少于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少于3.0%,按干燥品计算地骨皮乙素含量不得少于1.40%。炒甘草的质量标准:水分不得过7.0%,灰分不得过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浸出物不得少于30.0%,按干燥品计算甘草苷不少于0.45%,甘草酸不少于1.80%。泻白散的制备工艺为:炒桑白皮41.3g、地骨皮饮片41.3g、炒甘草4.13g,三味饮片粉碎过10目筛,加粳米10.5g,至3L砂锅中,加水1260mL,采用电加热方式,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文火煎煮10分钟(滤液约至882mL),200目滤布趁热过滤,冷冻干燥60h(T<-40℃,Vac<20Pa),即得泻白散干膏粉。结论:提高了饮片的质量标准,从源头上控制了饮片的质量。根据中医理论、基于古籍记载的考证研究明确了泻白散的剂量,并与现代研究工艺手段相结合确定了泻白散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接下来的经典名方泻白散物质基准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候春宇[7](2020)在《蒸汽爆破加工对红豆和绿豆中不同结合态多酚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蒸汽爆破加工作为一种有效的原料预处理技术逐渐应用到食品行业。红豆和绿豆作为我国重要的杂粮资源,富含酚类物质且具有较复杂的组成种类、存在方式、结合形态。本文分别选取爆破压力0.25、0.5、0.75、1.0MPa,爆破时间30、60、90s对红豆和绿豆进行爆破预处理,将得到的样品收集烘干后进行不同结合态酚酸的含量及组成的研究,采用DPPH、ABTS、FRAP等体外法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探讨多酚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1、蒸汽爆破加工对红豆和绿豆微观结构的影响。蒸汽爆破加工后的原料有爆裂现象,有大量的碎片,表面积增大,内部形成大量空洞,促进原料中溶质与溶剂的可及接触,利于多酚类化合物的溶出。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发现蒸汽爆破加工后的原料中没有新化学结构和官能团产生,在羟基基团伸缩振动处的吸收峰强度增大。2、蒸汽爆破加工对红豆和绿豆中总酚、总黄酮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提法提取原料中的多酚物质,发现经过蒸汽爆破预处理的原料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明显增加,在0.5MPa 60s条件下绿豆中含量最高,而红豆在0.75MPa 60s条件下最高。除在0.5MPa 60s条件下,红豆中总酚、总黄酮的含量均高于绿豆。通过DPPH、ABTS、FRAP体外实验的测定,不同处理组中抗氧化活性变化与总酚、总黄酮的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着水平。HPLC的测定结果表明,爆破后红豆中的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阿魏酸的含量均有显着增加,绿豆中的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对香豆酸、阿魏酸四种酚酸的含量增加。其中红豆中没食子酸、儿茶素、阿魏酸、对香豆酸、异槲皮苷含量均高于绿豆。3、蒸汽爆破加工对红豆和绿豆中不同结合态酚酸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通过醇提、碱水解的处理方法,将蒸汽爆破预处理后烘干的红豆和绿豆进行提取,得到不同结合态酚酸。经过蒸汽爆破预处理的红豆和绿豆中游离态、酯键结合态、糖苷键结合态和醇不溶性键合态酚酸的含量分别在0.75MPa 60s、0.5MPa 60s时含量最大,继续增大爆破处理强度,酚酸含量开始下降。HPLC分析发现蒸汽爆破加工能够明显提高原料中酚酸的含量。红豆中,游离态酚酸中对香豆酸的含量明显提升,酯键合态酚酸中阿魏酸的含量有所增加。绿豆中,游离态酚酸中儿茶素含量显着增加,是未爆破样品的2.5倍。抗氧化实验结果与酚酸含量变化呈现相似的规律,蒸汽爆破加工后的红豆和绿豆中醇不溶性键合态酚酸的抗氧化能力最强,酯键合态酚酸清除能力最弱。红豆中酚酸的抗氧化能力高于绿豆。4、蒸汽爆破加工对红豆和绿豆中花青素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正丁醇-盐酸法对原料中花青素测定,发现除爆破条件在0.25MPa 30s外,随着爆破时间和压力不断增加,原料中花青素的含量呈现下降趋势。HPLC结果表明,在爆破条件为0.25MPa 30s时,两样品中花青素的飞燕草素、矢车菊素含量略高于未爆破组。抗氧化活性与其含量变化基本一致,红豆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高于绿豆。红豆和绿豆中飞燕草素、矢车菊素、总花青素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r值都在0.9以上,存在极显着的相关性。

赖昌威[8](2019)在《药对白花蛇舌草与半枝莲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中医临床遣药组方常同时应用两味药物,通过配伍组合后产生协同增效或配伍减毒的效应。这种在临床上最为习用的一对中药称为药对,本文探究药对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配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考察药对的最适宜配比,筛选药对的提取及大孔树脂纯化工艺,并考察该药对黄酮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建立UPLC谱效关系,探讨药对中化学成分与抗肿瘤活性的内在科学联系。方法:(1)分别建立UPLC-PDA法测定药对中总黄酮含量,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考察提取溶剂(乙醇、水)、提取方式(合提、单提、单提合并)与药对配伍比例(2:1、1:1、1:2)在提取过程中对有效部位总黄酮与总多糖影响,探究药对中化学成分的配伍规律。(2)结合药对配伍分析结果与临床实际应用,应用MTT比色法探究药对水煎液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分别使用不同配伍比例(1:2、1:1、2:1)的药对水煎液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肝癌细胞(Hep G2)、人宫颈癌细胞(He La)进行抗肿瘤活性试验,计算IC50,筛选出最敏感细胞株及最优配伍比例,并与阳性药、单味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水煎液进行对比研究。(3)建立多批药对水煎液的指纹图谱,并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探究药对水煎液的UPLC谱效关系,追踪对抗肿瘤活性贡献较大的化学成分和有效部位。(4)使用分离材料大孔树脂以单因素试验法筛选出药对(配伍比例1:1)、白花蛇舌草与半枝莲的黄酮纯化工艺。(5)应用MTT比色法对比考察药对白花蛇舌草与半枝莲有效成分富集前后的药理活性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探究二者黄酮提取物的药效配伍规律。结果:(1)以乙醇为溶剂的提取液中黄酮含量更高,尤其是白花蛇舌草黄酮,溶出量较水提增加约50%,半枝莲黄酮增加约10%。提取方式(合提、单提、单提合并)与配伍比例(2:1、1:1、1:2)对有效部位(总黄酮、总多糖)的影响很小。其中,当配伍比例1:1合并提取时,半枝莲黄酮溶出量较单提时显着提高。(2)各肿瘤细胞株对药对水煎液的敏感程度顺序为:SGC-7901>A549>Hep G2>He La。其中,药对水煎液对SGC-7901的抑制、杀伤能力最强,尤其是配伍比例1:1,其IC50为2.16mg/m L。对于SGC-7901,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与各配比的药对水煎液的IC50均小于中药阳性药,但药效远不及抗癌药盐酸阿霉素,二者的IC50相差200余倍。白花蛇舌草与半枝莲等量合煎后表现出一定的协同作用。(3)经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分析可知,10批药对水煎液UPLC色谱图中包含21个共有峰,8批相似度不小于0.94,其余2批相似度为0.897、0.683。在共有峰与峰面积较大的非共有峰(峰面积>0.5%)中,黄酮类成分数量占比较大,均约50%。经谱效关系研究可知,黄酮类成分的药效关联度大于非黄酮成分,药对水煎液对SGC-7901的药效活性主要由黄酮成分贡献,其中B、C两类黄酮与抗肿瘤的关联度最高(B类为带Ⅱ281284nm、带Ⅰ333342nm的黄酮、C类为二氢黄酮(醇)类黄酮)。(4)使用大孔树脂筛选药对(配伍比例1:1)、白花蛇舌草与半枝莲的黄酮纯化工艺,工艺如下。药对黄酮类成分的纯化工艺:浓度0.03g/m L的提取液上样,上样液体积6BV,上样流速9BV/h,7BV蒸馏水除去杂质,水洗流速9BV/h,80%乙醇洗脱,洗脱液体积3BV,洗脱流速1BV/h。白花蛇舌草黄酮类成分的纯化工艺:浓度0.15g/m L的提取液上样,上样液体积7BV,上样流速1BV/h,9BV蒸馏水除去杂质,水洗流速9BV/h,80%乙醇洗脱,洗脱液体积3BV,洗脱流速9BV/h。半枝莲黄酮类成分的纯化工艺:浓度为0.05g/m L的提取液上样,上样液体积5BV,上样流速1BV/h,8BV蒸馏水水洗除去杂质,水洗流速9BV/h,60%乙醇洗脱,洗脱体积3BV,洗脱流速9BV/h。在上述工艺方法下,药对、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提取物的黄酮纯度分别达到46.16±2.46%、39.82±1.58%和51.42±4.44%。(5)药对(配伍比例1:1)、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的提取物的IC50分别为115、111和147μg/m L,盐酸阿霉素IC50为20.5μg/m L。药材经富集纯化后表现出了优越的抗肿瘤活性(它们的IC50仅为各自水煎液的1/20左右),使其药理活性与盐酸阿霉素处于同一数量级。故认为黄酮类成分是药对抑制、杀伤SGC-7901的重要有效部位。另外,白花蛇舌草与半枝莲提取物配伍后可表现出一定的协同作用。结论: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可溶出更多的黄酮成分,提取方式与配伍比例对总黄酮与总多糖的含量影响很小;药对配比1:1乙醇合并提取得到的黄酮含量最高。临床上均应用该药对的水煎液,因此我们研究了药对水煎液对SGC-7901、A549、Hep G2与He La的活性,结果表明药对水煎液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生长,其中,水煎液1:1组对SGC-7901的药理活性最强,但与阳性药盐酸阿霉素相差很大。后通过谱效关系研究发现,黄酮部位与药对水煎液对SGC-7901的药理活性关系密切,可认为黄酮部位是药对抑制杀伤SGC-7901的有效部位。应用大孔树脂法筛选出的纯化工艺可有效富集药对(配伍比例1:1)、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中的黄酮,提取物中黄酮含量较高,且工艺稳定。结果显示黄酮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显着,与盐酸阿霉素相当,具有开发成药价值。

杨静[9](2019)在《五味沙棘泡腾片的质量标准及药效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实验目的:沙棘五味方是蒙古族常用的传统方药之一,全方由沙棘膏、木香、白葡萄干、甘草、栀子5味药组成,功能主治咳嗽和哮喘,在临床上用于风热犯肺和长期干咳,呼吸急促和痰液分泌过多,胸部压迫感沉重等。现行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有五味沙棘散,且其质量标准比较完善,市场上已有胶囊剂、口服液、颗粒剂,但有关泡腾片质量标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课题旨在对五味沙棘泡腾片各组分和主要组分进行定性定量等系统研究,并且通过药效学研究考察新剂型的作用效果。实验方法:(一)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筛选五味沙棘配方中木香挥发油的提取包合的制备工艺,沙棘膏、甘草、栀子、白葡萄干的醇煎液最佳提取工艺,通过休止角和吸湿百分率筛选泡腾片的填充剂,CO2释放量和PH值筛选处方浸膏粉与酸碱的配比,考察临界相对湿度以选取最佳压片条件,及成型所用润滑剂、甜味剂的筛选(二)采取薄层色谱法对沙棘膏及木香、甘草、栀子进行定性分析;应用HPLC法构建五味沙棘泡腾片的多成分指纹图谱,并对五味沙棘泡腾片中沙棘膏多成分含量进行测定;按药典要求,建立泡腾片的检查项目(三)通过小鼠的镇咳、祛痰实验比较市售的五沙棘散与五味沙棘泡腾片的镇咳、祛痰的作用效果。实验结果:(1)五味沙棘泡腾片中木香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粉碎过四号筛,加入9倍量的水,煎煮提取5小时。(2)木香挥发油的β-环糊精环合物最佳提取工艺:在60℃下搅拌2.5 h、木香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用量比为1∶6。(3)五味沙棘泡腾片中沙棘膏、白葡萄干、甘草和栀子的最佳提取工艺以每小时8倍量的75%乙醇,分别提取2次。(4)五味沙棘泡腾片中沙棘膏的含量测定,以槲皮素为内标物,与山柰素、异鼠李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0240和1.0383,得出与实测值之间并无显着差异。槲皮素在25.59-511.8n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线性回归方程为Y=5701.9X-1270.2(R2=0.9999)。山柰素在25.26-505.2n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线性回归方程为Y=3760.1X-3451.9(R2=0.9999)。异鼠李素在254.2-5084n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线性回归方程为Y=2892.1X-16585.9(R2=0.9999)。(5)五味沙棘泡腾片中沙棘膏及木香、甘草和栀子的定性分析(6)同时测定五味沙棘泡腾片多成分以构建指纹图谱,色谱条件为:Agilent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A)-0.2%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0 min,5%-10%A;1015min,10%-20%A;1525min,20%-25%A;2535 min,25%-30%A;3555 min,30%-35%A;5565min,35%-45%A;6575 min,45%-55%A;7585 min,55%-65%A);流速: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25nm;进样量:10μL为五味沙棘泡腾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基础依据。(7)通过药效学研究验证五味沙棘泡腾片的镇咳剂型优选后的五味沙棘口服液的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和五味沙棘散都具有延长咳嗽潜伏期和减少咳嗽次数的作用,比对阴性对照具有显着性差异,尤其是中、高剂量组作用明显。祛痰作用中剂型优选后的五味沙棘口服液的中、高两个剂量组都可促进小鼠气管酚红的排泌,效果较明显。结论:本课题旨在对五味沙棘泡腾片各组分和主要组分进行定性定量等系统研究,为其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可靠依据,并且通过药效学研究考察新剂型的作用效果。

王冰雨[10](2019)在《基于体内、外活性成分追踪的蒙药森登-4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蒙药森登-4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及富集。对蒙药复方森登-4的体内药效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小鼠肉芽肿实验、耳肿胀实验以及扭体反应实验研究蒙药森登-4对小鼠的抗炎镇痛作用。采用氧嗪酸钾制作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研究森登-4的降尿酸作用。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森登-4正常大鼠和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血清中总黄酮和总萜的含量进行研究,并探索其在血清中的移行情况;对森登-4正常大鼠和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尿液中总黄酮和总萜的含量进行研究,确定总黄酮和总萜对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采用UPLC-Q-TOF-MS法分析正常大鼠、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中的京尼平-1-O-β-D-龙胆二糖苷和栀子苷的含量,并研究药-时曲线,为蒙药复方森登-4的药理药效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蒙药森登-4制成有效部位,采用大孔树脂柱,硅胶柱,MCI柱,凝胶柱洗脱,得不同流分,对其中的杨梅素、(2R,3R)-双氢杨梅素、槲皮素、栀子苷、京尼平-1-O-β-D-龙胆二糖苷、没食子酸进行有目标的追踪。取180只小鼠,分别进行棉球致小鼠肉芽肿实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实验。观察蒙药森登-4各给药组与模型空白组及阳性对照组的肉芽肿增值重量差异,耳片炎症肿胀度抑制差异和小鼠的扭体抑制差异。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高尿酸血症模型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和尿液中的尿酸(UA)水平。将大鼠分为正常组和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组,灌胃给予蒙药森登-4有效部位,给药后取大鼠尿液及不同时间点血清,经除蛋白处理及显色反应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大鼠血清及尿液中的总黄酮及总萜成分进行测定,计算含量,并进行血清药代动力学研究。将大鼠分为正常组、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组,灌胃给予蒙药森登-4有效部位后,取大鼠关节的乙腈提取液,采用UPLC-Q-TOF-MS法对提取液中的京尼平-1-O-β-D-龙胆二糖苷和栀子苷进行测定。结果:从蒙药森登-4中分离富集得到足量的6个化合物,经薄层色谱、液相色谱指认和1H-NMR和13C-NMR波谱数据对比,确认为杨梅素,(2R,3R)-双氢杨梅素,栀子苷,京尼平-1-O-β-D-龙胆二糖苷,槲皮素,没食子酸。蒙药复方森登-4中剂量组能抑制棉球致小鼠肉芽肿的生长,可以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可以抑制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表明蒙药复方森登-4有显着的抗炎镇痛作用。对大鼠血清及尿液进行UA检测,并比较模型对照组和给药组的UA水平,结果表明,蒙药森登-4有降尿酸作用。建立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血清中总黄酮和总萜含量的方法,并对总黄酮和总萜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UPLC-Q-TOF-MS法,测定了大鼠关节中京尼平-1-O-β-D-龙胆二糖苷和栀子苷的含量。结论:蒙药复方森登-4具有显着的抗炎镇痛和降尿酸作用,与其在临床上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的用途相对应。对蒙药森登-4体内药效成分的研究表明,复方所含有的总黄酮和总萜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过程中存在重要意义,并通过UPLC-Q-TOF-MS法对其进行萜类质量标志物:京尼平-1-O-β-D-龙胆二糖苷和栀子苷的验证,为蒙药森登-4的药理药效研究提供了有力依据。

二、不同溶剂提取法对赤胫散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溶剂提取法对赤胫散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赤霞珠葡萄籽多酚低共熔溶剂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DESs合成
        1.3.2 葡萄籽多酚超声辅助提取流程
        1.3.3 总酚含量测定
        1.3.4 总黄酮含量测定
        1.3.5 单体酚含量测定
        1.3.6 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1.3.7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溶剂对赤霞珠葡萄籽总酚提取的影响
    2.2 不同溶剂对赤霞珠葡萄籽总黄酮提取的影响
    2.3 赤霞珠葡萄籽不同溶剂提取物中主要酚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2.4 赤霞珠葡萄籽不同溶剂提取物体外抗氧化能力
    2.5 赤霞珠葡萄籽不同溶剂提取物中酚类物质与其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3 结论

(2)赤水麻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酸水解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竹叶中的成分及其应用
        1.2.1 竹叶中的成分
        1.2.2 竹叶提取物的应用
    1.3 竹叶提取物的水解
        1.3.1 液体酸水解
        1.3.2 酶水解
        1.3.3 固体酸水解
    1.4 竹叶提取物的测定方法
        1.4.1 紫外分光光度法
        1.4.2 高效液相色谱法
        1.4.3 其他分析方法
    1.5 竹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1.5.1 对DPPH·的清除作用
        1.5.2 对·OH的清除作用
        1.5.3 对·O2~-的清除作用
        1.5.4 其他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研究内容
    1.8 研究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1.8.1 研究创新点
        1.8.2 研究技术路线
2 麻竹叶黄酮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原料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
        2.2.2 麻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麻竹叶提取物总黄酮检测波长的确定
        2.3.2 UV标准曲线线性关系
        2.3.3 HPLC标准曲线线性关系
        2.3.5 麻竹叶提取物得率及黄酮类化合物含量
    2.4 本章小结
3 麻竹叶提取物酸水解工艺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原料与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麻竹叶提取物酸水解放大试验
        3.2.2 超声辅助酸水解麻竹叶提取物工艺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酸水解麻竹叶提取物放大试验
        3.3.2 超声辅助酸水解麻竹叶提取物
        3.3.3 工艺比较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麻竹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仪器
        4.1.2 实验原料与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待测样品溶液的配制
        4.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4.2.3 清除DPPH·能力测定
        4.2.4 清除·OH能力测定
        4.2.5 清除O2~-·能力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对DPPH·的清除作用
        4.3.2 对·OH的清除作用
        4.3.3 对O2~-·清除作用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3)葵花盘中黄酮成分鉴定及葵花盘颗粒剂的制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黄酮类化合物概述
        1.2.1 黄酮类化合物的定义、分类及性状
        1.2.2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方法
        1.2.3 黄酮类化合物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1.2.4 黄酮类化合物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1.2.5 葵花盘中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1.3 UHPLC-HRMS/MS概述
        1.3.1 UHPLC-HRMS/MS仪器介绍
        1.3.2 UHPLC-HRMS/ MS的应用
    1.4 中药颗粒剂概述
        1.4.1 中药制剂的研究发展
        1.4.2 中药颗粒剂的研究发展
        1.4.3 中药颗粒剂质量的影响因素
    1.5 立题依据
第2章 葵花盘中总黄酮提取工艺考察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2.2.1 仪器
        2.2.2 材料
    2.3 黄酮测定方法及提取工艺考察
        2.3.1 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
        2.3.2 葵花盘中黄酮提取单因素实验
        2.3.3 葵花盘黄酮提取响应面优化
    2.4 实验结果
        2.4.1 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
        2.4.2 葵花盘黄酮提取单因素考察结果
        2.4.3 葵花盘黄酮提取响应面优化考察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葵花盘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与材料
        3.2.1 仪器
        3.2.2 材料
    3.3 实验方法
        3.3.1 萃取物的制备
        3.3.2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实验
        3.3.3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实验
        3.3.4 铁离子还原能力实验
        3.3.5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能力实验
    3.4 实验结果
        3.4.1 四个萃取组分黄酮含量测定结果
        3.4.2 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
        3.4.3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实验结果
        3.4.4 铁离子还原能力实验研究结果
        3.4.5 黄嘌呤氧化酶(XOD)抑制实验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葵花盘中黄酮的成分鉴定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与材料
        4.2.1 仪器
        4.2.2 材料
    4.3 实验方法
        4.3.1 聚酰胺树脂纯化
        4.3.2 黄酮化合物的定性鉴定
        4.3.3 黄酮化合物的标准品对照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聚酰胺树脂纯化结果
        4.4.2 定性分析结果
        4.4.3 标准品对比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葵花盘颗粒剂制备工艺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仪器与材料
        5.2.1 仪器
        5.2.2 材料
    5.3 实验方法
        5.3.1 提取物的制备
        5.3.2 颗粒剂的制备
        5.3.3 单一辅料的筛选
        5.3.4 复合辅料的筛选
        5.3.5 综合评分
        5.3.6 矫味剂种类与用量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1 单一辅料的筛选结果
        5.4.2 复合辅料的筛选结果
        5.4.3 颗粒剂综合评分
        5.4.4 矫味剂种类与用量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葵花盘颗粒剂的质量检查及初步稳定性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6.2.1 仪器
        6.2.2 材料
    6.3 实验方法
        6.3.1 感官指标检查
        6.3.2 粒度检查
        6.3.3 水分检查
        6.3.4 灰分检查
        6.3.5 溶化性检查
        6.3.6 颗粒剂中黄酮含量的测定
        6.3.7 加速稳定性研究
    6.4 结果与讨论
        6.4.1 感官指标检查结果
        6.4.2 粒度检查结果
        6.4.3 水分检查结果
        6.4.4 灰分检查结果
        6.4.5 溶化性检查结果
        6.4.6 颗粒剂黄酮含量测定
        6.4.7 加速稳定性研究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4)赤水麻竹叶黄酮的制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1.1 竹类资源概述
        1.1.2 竹叶黄酮类化合物
    1.2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1.2.1 抗氧化活性
        1.2.2 抗菌、抗病毒活性
        1.2.3 对心血管系统的维护
    1.3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1.3.1 传统加热溶剂提取法
        1.3.2 微波辅助提取法
        1.3.3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1.4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测
        1.4.1 黄酮类化合物的光谱特征
        1.4.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4.3 高效液相色谱法
    1.5 竹叶黄酮产业化及其应用
        1.5.1 食品行业
        1.5.2 化妆品行业
        1.5.3 其他行业
    1.6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2 研究内容
2 微波辅助提取麻竹叶黄酮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与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2.3.2 固液比对麻竹叶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
        2.3.3 不同浓度乙醇对麻竹叶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
        2.3.4 提取温度对麻竹叶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
        2.3.5 响应面实验结果
        2.3.6 响应曲面试验3D图与等高线图
        2.3.7 验证最佳工艺试验
    2.4 本章小结
3 超声波辅助提取麻竹叶黄酮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与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固液比对麻竹叶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
        3.3.2 乙醇浓度对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
        3.3.3 提取时间对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
        3.3.4 超声功率对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
        3.3.5 提取次数对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
        3.3.6 响应面试验结果
        3.3.7 响应曲面试验3D图与等高线图
        3.3.8 验证最佳工艺试验
    3.4 本章小结
4 麻竹叶黄酮中试提取工艺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与仪器
        4.2.2 工艺流程
        4.2.3 麻竹叶黄酮测定方法
        4.2.4 放大工艺参数
        4.2.5 工艺设计
    4.3 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麻竹叶黄酮纯化工艺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与仪器
        5.2.2 实验方法
    5.3 结果及分析
        5.3.1 聚酰胺与AB-8 大孔树脂静态与解吸对比
        5.3.2 上样液浓度对聚酰胺吸附量的影响
        5.3.3 上样泄漏曲线
        5.3.4 乙醇浓度对洗脱效果的影响
        5.3.5 洗脱剂用量对黄酮洗脱量的影响
        5.3.6 聚酰胺树脂纯化液相图
    5.4 本章小结
6 麻竹叶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材料与仪器
        6.2.2 实验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对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
        6.3.2 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6.3.3 对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5)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壶瓶枣果实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枣产业概况
        1.1 国外枣产业现状
        1.2 国内枣产业现状
        1.3 山西枣产业现状
        1.4 壶瓶枣产业现状
    2 枣果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2.1 生物活性成分种类
        2.2 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差异因素
        2.3 贮藏加工方式对枣果生物活性成分的影响
        2.4 壶瓶枣果实生物活性成分
    3 活性成分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3.1 溶剂提取法
        3.2 超声波提取法
        3.3 微波提取法
        3.4 酶促提取法
        3.5 超临界CO_2萃取提取法
        3.6 亚临界萃取
        3.7 复合提取
    4 代谢组学技术在枣活性成分方面的研究进展
    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壶瓶枣果实发育期生物活性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1.2 样品制备和提取
        1.3 UPLC-MS/ MS代谢组学分析
        1.4 代谢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1.5 主成分分析(PCA)
        1.6 聚类分析
        1.7 重复相关性评估
        1.8 分析代谢物差异和代谢途径
    2 结果与分析
        2.1 壶瓶枣果实发育期生物活性成分种类
        2.2 壶瓶枣果实发育期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变化
        2.3 壶瓶枣果实发育期的差异代谢产物
        2.4 差异代谢KEGG注释和富集分析
        2.5 主要差异生物活性成分的KEGG注释分析
        2.6 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KEGG代谢途径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壶瓶枣果实生物活性成分测定方法的建立与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枣果实样品
        1.2 样品前处理
        1.3 活性成分高效制备液相含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1.4 活性成分UV法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与优化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效制备液相含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2.2 UV法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与优化
    3 讨论
        3.1 壶瓶枣活性成分高效制备液相检测方法的建立
        3.2 壶瓶枣活性成分紫外检测方法的建立和优化
    4 小结
第四章 壶瓶枣果实生物活性成分提取工艺的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枣果实样品
        1.2 超声提取工艺优化
        1.3 超临界CO_2提取工艺优化
        1.4 超声和超临界CO_2提取的生物活性成分产量差异分析
        1.5 壶瓶枣不同发育时期5 种活性成分累积规律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超声提取工艺优化
        2.2 超临界CO_2提取工艺参数优化
        2.3 超声和超临界CO_2提取工艺对壶瓶枣活性物质产量的影响
        2.4 壶瓶枣果实发育期5 种生物活性成分的累积规律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壶瓶枣果实贮藏期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规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贮藏方法
        1.3 指标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壶瓶枣果实发育期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变化及其贮藏效果
        2.2 ClO_2和JP对壶瓶枣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2.3 ClO_2和JP对壶瓶枣贮期生物活性成分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Abstract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经典名方泻白散标准汤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经典名方泻白散的临床应用
    2 处方药味的研究进展
        2.1 桑白皮
        2.2 地骨皮
        2.3 甘草
第一部分 饮片的质量评价研究
    第一章 炒桑白皮的质量评价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剂
        1.3 药材
        2 方法与结果
        2.1 炒桑白皮的制备
        2.2 性状鉴定
        2.3 薄层鉴别
        2.4 水分检查
        2.5 浸出物含量测定
        2.6 总黄酮含量测定
        2.7 指纹图谱
        3 总结与讨论
    第二章 地骨皮饮片的质量评价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剂
        1.3 药材
        2 方法与结果
        2.1 地骨皮饮片的制备
        2.2 性状鉴别
        2.3 薄层鉴别
        2.4 水分检查
        2.5 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检查
        2.6 浸出物含量测定
        2.7 地骨皮乙素含量测定
        3 总结与讨论
    第三章 炒甘草的质量评价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剂
        1.3 药材
        2 方法与结果
        2.1 炒甘草的制备
        2.2 性状鉴别
        2.3 薄层鉴别
        2.4 水分检查
        2.5 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检查
        2.6 浸出物含量测定
        2.7 甘草苷与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3 总结与讨论
第二部分 泻白散标准汤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1.3 饮片
    2 实验方法
        2.1 浸出物测定
        2.2 甘草苷及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2.3 出膏率
        2.4 标准汤剂指纹图谱
    3 制备工艺研究
        3.1 处方剂量的确定
        3.2 饮片粒度考察
        3.3 浸泡时间考察
        3.4 加热方式考察
        3.5 煎煮时间确定
        3.6 固液分离研究
        3.7 干燥工艺
        3.8 工艺总结
        3.9 工艺验证
        3.10 工艺流程图
    4 总结与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7)蒸汽爆破加工对红豆和绿豆中不同结合态多酚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酚类物质概述
    1.2 豆类概述
    1.3 多酚提取方法概述
    1.4 蒸汽爆破加工概述
    1.5 本课题研究概述
第二章 蒸汽爆破加工对红豆和绿豆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4 结果与分析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蒸汽爆破加工对红豆和绿豆中不同结合态酚酸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3 实验方法
    3.4 结果与分析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蒸汽爆破加工对红豆和绿豆中花青素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3 实验方法
    4.4 结果与分析
    4.5 讨论
    4.6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8)药对白花蛇舌草与半枝莲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药材概述
        1.1 化学成分
        1.1.1 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
        1.1.2 半枝莲的化学成分
        1.2 药理活性
        1.2.1 白花蛇舌草的抗肿瘤活性
        1.2.2 半枝莲的抗肿瘤活性
        1.2.3 药对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的抗肿瘤活性
    2 药对研究进展
        2.1 药对基本概念及特征
        2.2 药对的研究内容
        2.2.1 功效物质成分的研究
        2.2.2 药对配伍效应的研究
        2.3 药对的研究意义
    3 药对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的应用情况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5 创新点
第二章 药对配伍分析
    1 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药液与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2.2 有效部位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2.1 UPLC-PDA法测定总黄酮含量
        2.2.2 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
        2.3 药对配伍对总黄酮的影响
        2.3.1 提取溶剂对总黄酮对影响
        2.3.2 提取方式对总黄酮的影响
        2.3.3 药对配伍比例对总黄酮的影响
        2.4 药对配伍对多糖的影响
        2.4.1 白花蛇舌草与半枝莲的多糖含量测定
        2.4.2 提取方式对多糖的影响
        2.4.3 药对配比对多糖对影响
    3 结果与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半枝莲与白花蛇舌草水煎液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药液的配制
        2.2 细胞的培养
        2.2.1 细胞复苏处理
        2.2.2 细胞的传代培养
        2.3 体外抗肿瘤试验步骤
        2.3.1 铺板
        2.3.2 加药
        2.3.3 染色
        2.3.4 OD值的测定及IC50 的计算
        2.4 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2.4.1 药对水煎液对各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2.4.2 SGC-7901 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对比研究
    3 结果与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药对水煎液的指纹图谱研究及其谱效关系研究
    第一节 药对水煎液的指纹图谱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水煎液的配制
        2.2 药对水煎液指纹图谱的建立
        2.2.1 色谱条件
        2.2.2 方法学考察
        2.3 相似度评价
        2.4 色谱信息分析
    第二节 药对水煎液抗肿瘤活性及谱效关系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溶液的配制
        2.2 细胞的培养
        2.2.1 细胞的复苏处理
        2.2.2 细胞的传代培养
        2.3 体外抗肿瘤试验
        2.3.1 铺板
        2.3.2 加药
        2.3.3 染色
        2.3.4 OD值的测定及抑制率的计算
        2.4 各批药对水煎液的抗肿瘤活性考察
        2.5 谱效关系研究
        2.5.1 灰度关联法的分析步骤
        2.5.2 化学成分与抗肿瘤活性的关联分析
        2.5.3 药材黄酮与抗肿瘤活性的关联分析
        2.5.4 黄酮类别与抗肿瘤活性的关联分析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白花蛇舌草与半枝莲总黄酮的纯化工艺筛选
    1 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提取液与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2.2 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2.1 药对提取液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2.2 白花蛇舌草提取液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2.3 半枝莲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3 药对总黄酮的纯化工艺筛选
        2.3.1 上样液的配制
        2.3.2 大孔树脂的筛选
        2.3.3 上样液浓度的筛选
        2.3.4 上样流速的筛选
        2.3.5 上样量的筛选
        2.3.6 水洗用量的筛选
        2.3.7 洗脱溶剂的考察
        2.3.8 洗脱流速的考察
        2.3.9 洗脱量的考察
        2.3.10 验证试验
        2.4 白花蛇舌草总黄酮的纯化工艺筛选
        2.5 半枝莲总黄酮的纯化工艺筛选
    3 结果与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黄酮提取物对SGC-7901 的抑制作用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溶液的配制
        2.2 细胞的培养
        2.2.1 细胞复苏处理
        2.2.2 细胞的传代培养
        2.3 体外抗肿瘤试验
        2.3.1 铺板
        2.3.2 加药
        2.3.3 染色
        2.3.4 OD值的测定及IC50 值的计算
        2.4 黄酮提取物对SGC-7901 的抑制作用研究
        2.5 药对提取物配伍的药效研究
    3 结果与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五味沙棘泡腾片的质量标准及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五味沙棘泡腾片制备工艺的研究
    1.实验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与试剂
    2.工艺路线选择
        2.1 剂型选择
        2.2 工艺路线拟定
    3.木香挥发油提取及包合工艺的考察
        3.1 预实验
        3.1.1 色谱条件
        3.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1.4 粉碎度考察试验
        3.1.5 加水量考察试验
        3.1.6 提取时间考察试验
        3.1.7 试验小结
        3.2 单因素影响试验
        3.2.1 粉碎度单因素考察试验
        3.2.2 加水量单因素考察试验
        3.2.3 提取时间单因素考察试验
        3.3 正交试验
        3.3.1 正交试验设计安排
        3.3.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3.3.3 结论
        3.4 木香挥发油包合方式研究
        3.4.1 仪器与试药
        3.4.2 包合方法
        3.4.3 单因素考察研究
        3.4.4 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包合工艺条件
        3.4.5 包合物的验证
        3.4.6 讨论
    4.沙棘膏、白葡萄干、甘草和栀子的提取工艺考察
        4.1 实验仪器
        4.2 实验试剂与试药
        4.3 提取液的含量测定
        4.4 预实验——沙棘膏、白葡萄干、甘草和栀子提取工艺考察
        4.5 沙棘膏、白葡萄干、甘草和栀子的单因素考察试验
        4.6 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条件
        4.6.1 提取物含量测定
        4.6.2 试验结果分析
        4.6.3 提取工艺的验证
        4.6.4 讨论
        4.6.5 小结
    5.五味沙棘泡腾片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5.1 仪器与试药
        5.2 五味沙棘提取物的制备
        5.3 制备工艺
        5.3.1 填充剂的筛选
        5.3.2 提取浸膏粉与酸碱配比的筛选
        5.3.3 制粒条件的选择
        5.3.4 颗粒流动性及临界相对湿度考察
        5.3.5 润滑剂、矫味剂的筛选
    6.制备方法及工艺流程
第二部分 五味沙棘泡腾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1.实验仪器与材料
    2.药材质量标准
    3.试验方法及结果
        3.1 性状
        3.2 鉴别
        3.3 检查
        3.3.1 重量差异
        3.3.2 崩解时限
        3.3.3 酸度
        3.4 五味沙棘泡腾片的液相指纹图谱
        3.4.1 实验材料
        3.4.2 色谱条件
        3.4.3 方法学考察
        3.4.4 讨论
        3.5 一测多评法测定五味沙棘泡腾片中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的含量
        3.5.1 仪器与试药
        3.5.2 方法与结果
        3.5.3 方法学考察
        3.5.4 校正因子的建立
        3.5.5 相对校正因子的耐用性考察
        3.5.6 待测组分色谱峰定位
        3.5.7 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的结果比较
        3.5.8 讨论
第三部分五味沙棘泡腾片的药效学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仪器与材料
    2.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镇咳作用
        2.2 祛痰作用
    3.结果
        3.1 氨水引咳实验影响
        3.2 气管酚红排泄实验的影响
    4.结论与讨论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10)基于体内、外活性成分追踪的蒙药森登-4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蒙药森登-4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第一节 实验部分
    第二节 化合物鉴定
第三章 蒙药复方森登-4的药理作用研究
    第一节 蒙药复方森登-4对小鼠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第二节 蒙药森登-4对高尿酸血症大鼠的降尿酸作用研究
第四章 蒙药森登-4中总类成分在大鼠血清中移行情况及在尿液中的含量研究和组织分布研究
    第一节 蒙药森登-4中总黄酮类成分在大鼠血清中移行情况研究
    第二节 蒙药森登-4中总萜成分在大鼠血清中移行情况研究
    第三节 蒙药森登-4大鼠尿液中总黄酮和总萜的含量研究
    第四节 蒙药森登-4 中京尼平-1-O-β-D-龙胆二糖苷和栀子苷在大鼠关节中的含量研究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图谱
中药及民族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蒙药森登-4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及科研情况
致谢

四、不同溶剂提取法对赤胫散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赤霞珠葡萄籽多酚低共熔溶剂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 崔梦情,石侃,邓声林,曹嘉敏,刘树文. 中国酿造, 2021(08)
  • [2]赤水麻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酸水解工艺研究[D]. 张芳. 贵州民族大学, 2021(12)
  • [3]葵花盘中黄酮成分鉴定及葵花盘颗粒剂的制备工艺研究[D]. 乔子安. 吉林大学, 2021(01)
  • [4]赤水麻竹叶黄酮的制备工艺研究[D]. 王世彬. 贵州民族大学, 2021(12)
  • [5]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壶瓶枣果实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D]. 冯志宏. 山西农业大学, 2020
  • [6]经典名方泻白散标准汤剂的研究[D]. 方妍.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7]蒸汽爆破加工对红豆和绿豆中不同结合态多酚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D]. 候春宇.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3)
  • [8]药对白花蛇舌草与半枝莲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D]. 赖昌威. 广东药科大学, 2019(02)
  • [9]五味沙棘泡腾片的质量标准及药效学研究[D]. 杨静.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10]基于体内、外活性成分追踪的蒙药森登-4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 王冰雨.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不同溶剂提取方法对赤山散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