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中的五个“不一定”——论管理中“误区”的防范

现代管理中的五个“不一定”——论管理中“误区”的防范

一、现代经营中的五个“未必”——浅谈经营“误区”防范(论文文献综述)

林温娜[1](2015)在《城市社区管理居民满意度的研究 ——以温州市鹿城区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社区管理在现代城市中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社区管理的成果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居民的满意度反映了城市社区居民对当前社区管理生活的舒适满意程度,是衡量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能够为我区城市社区管理的均衡发展提供决策参考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以生活在社区的居民感受为研究对象,以温州市鹿城区为例,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着重研究了目前鹿城区城市居民对社区管理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来分析居民对城市社区管理的满意度。根据785份有效的调查问卷,运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并对城市社区管理中的六大方面各个项目与社区总体满意度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本文得出六个变量中的四个变量(年龄、职业、学历、月收入),对社区管理居民满意度产生显着性的影响,另外两个(性别、婚姻状况),对社区管理居民满意度的差异不存在显着性。研究结果发现,影响鹿城区城市社区管理居民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社区环境卫生、社区治安状况、社区文体活动、社区基本公共设施、社区服务、社区组织。其中社区组织是所有因素中影响城市居民社区满意度的最关键、最核心的要素。在调查数据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笔者综合实地访谈记录,采用定性分析法,总结出城市社区管理各方面现存的问题和原因,一是社区管理方式单一;二是居民的社区意识不强;三是社区网格人才配备奇缺;四是网格员与民沟通联系渠道不畅。针对四类问题,提出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是加强培育社区人才;二是构建“大网格”运行格局;三是实行网格长负责制;四是打造网络化城市社区。希望能为我区社区管理居民满意度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方面提供了依据与参考。

沈斌[2](2015)在《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完善研究 ——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文中提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关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兴起,政府公共服务外包成为世界各国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到了20世纪90年代,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发展达到高潮,逐步取代了原先的社会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也逐步开始引入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政府公共服务外包也越来越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成为我国政府改革的新动向。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政府公共服务外包方面仍然缺乏合理的制度安排和顺畅的运作体系,与他们存在着较大差距;与国家提出的目标要求相比,现阶段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工作开展的还不够扎实、不够深入。政府公共服务外包,既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应有之义,又是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环节。随着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的陆续召开和政府职能转变步伐的不断加快,如何更快、更深、更好开展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工作,成为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工作。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比较研究、文献研究、问题和对策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了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内涵、理论依据、适用范围和价值。本文以苏州市吴江区政府公共服务外包情况为切入点,深入阐述了吴江区实施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基本情况、主要领域和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本论文剖析了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外包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完善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具体举措。这对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具有现实的参考和指导意义。论文提出,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一是发展速度偏慢,二是工作机制不健全,三是社会组织力量薄弱,四是外包行为不完全公开,五是监督评估不规范。论文认为,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政府公共服务外包进行完善:一是加大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力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二是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强化制度基础;三是规范外包程序,加强监督评估;四是提高购买主体能力,发展壮大社会组织。

林美[3](2013)在《“乡愿”与儒家伦理的再反思》文中提出孔子曾用君子、小人、狂狷等定义人格类型,“乡愿”也是其中的一种,指表面上忠信廉洁、左右逢源,实质上虚伪乖巧、假仁假义的士人。本文收集了儒家对“乡愿”的研究分析,他们认为“乡愿”是德行的损害者,是小人之外的又一种恶劣人格类型,其性质就是“伪善”;判断一个人的德行应以善恶为标准,区分真善与伪善的标尺是内心的道义原则及其落实,即“四端之心”以及“四端之心”的落实。“乡愿”的产生与儒家伦理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一方面,儒家的封建宗法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形成“乡愿”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儒家伦理倡导的“仁”、“义”、“礼”、“中庸”等价值原则,大多数在理论上是非常完美的,但在落实到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着被误读、误解的现象。“乡愿”问题也是近代国民性反思中的问题之一。本文阐释了儒家伦理对国民性形成的影响分析,如对道德人格的追求导致国人重修养、讲面子和人情关系;以家庭伦理为基础的差等之爱形成的仁爱精神和性格的两面性;遵循中庸的处世方式使国民“中和”和保守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乡愿与国民劣根性的内在关联。最后,本文进一步关注乡愿与儒家伦理的现代命运,提出将儒家伦理中的积极因素,与当代市场经济文化融合互补,进一步发掘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与社会的现代化同步,实现国民性重塑,实现人的现代化。

董家美[4](2011)在《特许经营餐饮业规模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餐饮企业要想在“市场繁荣、需求旺盛、竞争惨烈、高速增长”的开放性市场中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除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过硬的商业品牌、雄厚的资金等必备条件外,还必须要有先进的经营模式。特许经营模式是21世纪的商业主导模式,能迅速扩张企业规模、整合资源实现多赢优势,是餐饮业规模发展的有利途径。然而,国内餐饮企业的规模发展速度和程度与先进的国外餐饮企业(如肯德基、麦当劳)相比,还相差甚远。本文旨在研究特许餐饮业规模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对国内外成功餐饮企业进行分析,借鉴经验,为我国特许餐饮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参考。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分析餐饮业发展的背景,研究国内外相关特许理论,为后文研究作理论铺垫,阐明本文研究的方法、意义、内容和路线。第二部分,分析特许经营商业模式的内涵及发展,阐述特许经营餐饮业的现状以及特许经营餐饮业规模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第三部分,对特许经营餐饮业规模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通过E-G二分法和比较分析法对特许餐饮业规模发展过程中存在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规模发展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并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确定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第四部分,是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借鉴与启示,认真研究国内外的成功案例,得出产业链条的整体部署和建设是其持续、高速发展的原因,希望能为国内特许餐饮业的发展提供借鉴。第五部分,是优化我国特许经营餐饮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内容包括产业链部署的新思路、标准化建设的新方法、品牌建设的新起点、人力资源培养的新观念、环境优化的新理念等。本文通过搜集大量的文献资料,实地调查、走访特许经营餐饮企业,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建立特许餐饮业规模发展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给特许餐饮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简练[5](2008)在《货币循环理论 ——一个新的宏观经济学框架》文中认为货币是自经济学诞生以来在经济学领域中争论不休,思想活跃的领域。但自20世纪下半期以来,尽管经济学在形式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模型越来越复杂,却极难恰当的反映货币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实际功能。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出路何在?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货币循环理论。货币循环理论从对货币的本质的讨论出发,提出了现代分工(尤其以纵向分工为特征)经济是在对货币的追求的微观动机下,建立起来用循环流动的货币为管道和连接纽带的串并联宏观结构的观点。文章首先回答了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在追求利润的经济中,构成利润、利息的那些货币,是从哪里来的。并就此抽象出循环的基本概念。在以此为出发,分别讨论了在加入内生信用/贷款货币、财富、纵向多部门分工等因素后,循环经济系统所具有的日常波动、繁荣萧条周期、动态竞争等特点。并结合“社会效率”这一概念,讨论了这种追求货币动机的循环经济真正的效率意义——刺激技术进步。对于扩大再生产的货币经济,文章着重研究了货币注入的途径,并提出了重要观点:某些国家债务和银行不良贷款,作为注入货币的方式,不应误认为是社会“无效率”的方式,而要采用更合理的方式来加以处理。在讨论完一般的结合生产体系运行的货币循环后,本文插入了对于现代经济影响越来越大的金融投机的讨论——脱离生产体系的货币符号创造。并以这两个基本理论作为出发点,应用在实际的历史和现实案例中,依次讨论了资本主义模式的建立和演变、跨国经济结构和大国与小国的外汇问题、从通货紧缩到恶性通货膨胀的各种货币现象等实际应用。点出了市场的真正要害,不是在于“交换”及所谓资源配置优化,而是“销售”及货币收入。其中值得给予特别关注的是,本文就大国的外汇储备使用,提出了建立“服务于海外生产网络扩张”的“离岸中央银行”的想法,为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曾展晖[6](2008)在《民营企业发展问题—分析与对策》文中提出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作为一支新生的经济力量在逐步发展和壮大起来,民营企业已经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各式各样的原因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本人谓之为瓶颈问题。本人在此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对民营企业问题的成因做出分析,从内外二个方面逐一探讨,由表层逐步深入核心层面,探讨出民营企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瓶颈问题,并希望能找到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减少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遭遇的迷惑与彷徨,以此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指导意义的东西。本人在深入理解民营企业概念、了解当前中国民营企业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对民营企业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根据逻辑原理,从外因到内因,从表层到深层探讨其问题的核心与实质,并对此加以分析,从破解民营企业发展瓶颈的政策思考入手,从宏观层面为民营企业发展厘清思路,最后在微观层面试图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与对策。指出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民营企业应当转变企业经营理念,通过产权制度改革突破“单一产权”的制度障碍,形成科学的企业治理结构,确立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品牌经营和资本运营,形成内涵式发展的企业扩张模式,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谭淏予[7](2006)在《云南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上世纪80至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正如《2003年中国(非公经济)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指出:“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中最具有活力和创新能力的部分。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有着生物、植物、金属矿产、旅游、农业等资源优势和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桥头堡的区位优势,中小民营企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云南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与良好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却不相匹配。 制约云南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由于地方政府缺乏有效的产业引导政策、中小民营企业未能形成集群化发展的格局。其次是有利于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健全、导致云南中小民营企业创立难、融资难。阻碍云南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中有两点比较突出,一是“单一产权”制度成了企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二是落后的企业经营理念、缺乏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使云南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缺乏“软件”支撑。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云南中小民营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云南中小民营企业能否进一步发展壮大并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其应有的贡献,取决于有利于中小民营企业创立发展的外部环境的形成和企业主体自身的积极努力。云南地方政府应当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使中小民营企业能够得到全面、优质、便捷的社会服务。同时,各地地方政府应当结合自身资源特色和经济结构特点形成长期的产业引导政策,促进本地中小民营企业集群化发展。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中小民营企业在突破“单一产权”的制度障碍、形成科学的企业治理结构后,应当确立企业长期发展战略,通过品牌经营和资本运营形成内涵式发展的扩张模式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蓄企业发展后劲。

徐晓文[8](2005)在《构建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特许投标制度体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在几千年封建体制的自然经济基础上,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包括自然垄断产业在内的所有经济活动都处于政府管理之下,企业在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上没有自主权,经营效率十分低下,整个产业也处于非常落后的局面。诸如铁路、电信、供水等行业。近年来,随着我国招标投标制度的推广,公共工程建设和政府采购开始普遍推广招标投标制度。随着我国公用事业等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改革和民营化的加快,特许投标制度必将在我国得到广泛的运用。本文在对自然垄断内涵、特点的讨论基础上,比较深入地研究了可竞争性理论和特许投标制度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而系统讨论了如何将特许投标制度应用于我国的自然垄断产业,促进其达到有效竞争的目标。本文是一个应用经济学逻辑体系。其中,可竞争性理论是特许投标理论的先导和基础,特许投标理论将可竞争性理论由一种理念转化成为一种现实,有效竞争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导向。无论是特许投标还是可竞争性理论,其目标都是促使自然垄断产业能够达到有效竞争的状态。自然垄断产业由于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之间的马歇尔两难,市场机制本身难以有效配置资源,从而导致市场失灵。因而,政府对自然垄断产业的管制已经得到经济学家的普遍共识,但管制政策的主张则经过了一个演进的过程。传统的规制理论认为,对于具有自然垄断特征的产业,政府必须加以直接干预,限制市场进入并控制垄断经营者的价格或报酬率。而可竞争性理论的提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空间。马歇尔两难的规模经济和经济效率不可兼得的结论受到了挑战。可竞争性理论认为,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等市场绩效,在传统哈佛学派理想的市场结构以外仍然是可以实现的,而无需众多竞争企业的存在,它可以是寡头市场,甚至是垄断市场。只要保持市场进入的完全自由,只要不存在特别的进出成本,潜在竞争的压力就2会迫使任何市场结构条件下的企业采取竞争行为。在这种环境下,包括自然垄断在内的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是可以和效率并存的。任何超额利润都会吸引潜在进入者进入并以同样的成本与垄断企业分割市场份额与利润。 然而,可竞争性理论由于其严格的假设条件,在相当长时间内都只是停留在一种理念型的市场结构,直到德姆塞茨(Demsetz,1968年)提出了特许投标理论(franchise bidding)。通过指出市场内部竞争的不可能性,并不一定排斥为市场的有效竞争这个论点,德姆塞茨向传统的定论——即对付技术上自然垄断的唯一有效办法是通过经济管制或公有企业——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德姆塞茨选择在特许权投标方案的情况下阐述他的思想。所谓特许投标竞争,就是在一定的质量要求下,让多个企业参与竞争自然垄断行业的独家经营权,由提供最低报价的那家企业取得特许经营权。 对自然垄断产业管制的目标是要达到一种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相协调的有效竞争状态,从市场绩效看,有效竞争是市场绩效最优时的状态。它是一种理想的市场竞争状态。因此在政府管制的实践中,应该把有效竞争作为在自然垄断产业开展市场竞争的目标导向。论文分四章。论文的第一章阐述自然垄断产业管制的理论基础和管制制度的演进过程。论文首先对自然垄断产业的内涵做了界定,指出自然垄断产业的充要条件是成本的劣加性。进而引出马歇尔两难的问题。在解决自然垄断的马歇尔两难时,政府和市场一样,将不可避免要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然而正如市场和企业的相互替代关系一样,在资源配置上,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也有其最优的边界。由于市场和政府都有其失灵问题,因而如何来确定两者的边界,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本论文在此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原则思想:在自然垄断产业中,能够用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的,就用市场来配置资源,政府只是在市场失灵的时候才介入,在自然垄断产业的马歇尔两难问题中,应该注重市场机制的创新,尽量拓展市场机制的作用空间。在自然垄断管制制度的变迁中,主要的是传统管制理论的逐渐失效和新的管制理论的出现。传统的管制制度由于缺乏激励机制等自身局限性,往往导致严3重的低效率。有效竞争理论的提出,使人们将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有效协调作为自然垄断产业管制的目标导向。可竞争性理论又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种理念上的有效途径。最后,特许投标制度的提出将这些理论转化成了有效的实践工具。可以说,特许投标制度是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论文的第二章讨论特许投标制度理论本身的理论框架,并讨论了其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和前景。特许投标是招标投标这一市场交易方式的一个种类。因而两者的作用机理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招标投标是一种相对成熟的、高级的交易方式,通过事先公布招标投标的条件和要求,众多的投标人按照同等条件进行竞争,招标人从中选择中标人这一系列程序,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原则。而特许投标就是以特许权为标的招标投标,由于特许权这一标的物的特殊性,特许投标除了具有招标投标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它能有效地刺激特许经营企业的内部效率,提高自然垄断产品的分配效率,压缩政府权力寻租的空间。论文还介绍并讨论?

金晖[9](2004)在《脑筋需要急转弯——现代经营中的五个误区》文中提出

金晖[10](2004)在《脑筋需要急转弯——现代经营中的五个误区》文中研究指明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少经营者步履维艰,而屡入"误区"不能不说是极其重要的原因。为避免进入误区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一、"薄利"未必能"多销"。"薄利多销"是一种经营观念,也是一种经营谋略,一般而言,"薄利"往往能收到"多销"的效果。然而,现代经营活动中,也经常出现"廉价"商品无人间津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决定商品需求量的因素很多,除

二、现代经营中的五个“未必”——浅谈经营“误区”防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经营中的五个“未必”——浅谈经营“误区”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社区管理居民满意度的研究 ——以温州市鹿城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的思路
        1.4.2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的重难点、创新点
        1.5.1 研究的重难点
        1.5.2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城市社区管理居民满意度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阐释
        2.1.1 社区和城市社区
        2.1.2 社区管理
        2.1.3 城市社区管理
        2.1.4 居民满意度和测量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社区参与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满意度理论
第3章 鹿城区城市社区管理居民满意度实证分析
    3.1 社区管理的基本概况
    3.2 居民对城市社区管理的满意度调查分析
        3.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3.2.2 总体满意度分析
        3.2.3 对各项目的满意度分析
        3.2.4 不同社会群体城市居民的社区满意度分析
第4章 影响社区管理居民满意度因素分析和现存问题
    4.1 城市社区管理六大方面的各项目与居民总体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4.2 影响居民满意度的社区管理的六大方面的项目分析
    4.3 社区满意度指标测量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
    4.4 社区管理各方面现存的问题和原因
第5章 提高居民对城市社区管理满意度的对策
    5.1 加强培育社区网格人才
    5.2 构建“大网格”运行格局
    5.3 实行网格长负责制
    5.4 打造网络化城市社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城市社区管理居民满意度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

(2)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完善研究 ——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简单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理论基础
    2.1 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内涵
    2.2 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理论依据
        2.2.1 公共选择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4 治理理论
    2.3 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适用范围
        2.3.1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3.2 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适用范围
    2.4 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价值
        2.4.1 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率
        2.4.2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政府
        2.4.3 拓展就业途径,促进社会就业
        2.4.4 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加快经发展
        2.4.5 提供改革途径,缩减政府机构
        2.4.6 有利政务公开,树立政府公信
第三章 吴江区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现状
    3.1 吴江区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基本情况
        3.1.1 吴江区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发展过程
        3.1.2 吴江区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主要领域
    3.2 吴江区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有利条件
        3.2.1 经济社会发展实力雄厚
        3.2.2 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扎实
        3.2.3 简政放权取得阶段性成果
        3.2.4 社会组织发展空间逐步增大
第四章 吴江区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4.1 吴江区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存在的问题
        4.1.1 发展速度偏慢
        4.1.2 工作机制不健全
        4.1.3 社会组织力量薄弱
        4.1.4 外包行为不完全公开
        4.1.5 监督评估不规范
    4.2 吴江区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外包动力不足
        4.2.2 法律依据不足
        4.2.3 社会组织发展艰难
        4.2.4 政府追责机制缺失
第五章 国内外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经验与启示
    5.1 国内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发展实践
        5.1.1 初步摸索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5.1.2 多点发展阶段——2003年至2010年
        5.1.3 逐步完善阶段——2011年以来
    5.2 国外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发展实践
        5.2.1 英困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发展实践
        5.2.2 美国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发展实践
        5.2.3 日本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发展实践
    5.3 国内外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经验启示
        5.3.1 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是基础性条件
        5.3.2 政府仍然在公共服务外包中起主导性作用
        5.3.3 政府公共服务外包须兼顾公平和效率
第六章 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对策
    6.1 加大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力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6.1.1 加大宣传引导,增进社会信任
        6.1.2 转变工作理念,加快服务外包进度
        6.1.3 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实施政社分开
    6.2 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强化制度基础
    6.3 提高购买主体能力,发展壮大社会组织
        6.3.1 建立完善社会组织发展环境
        6.3.2 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
    6.4 规范外包程序,加强监督评估
        6.4.1 强化年度规划和预算管理
        6.4.2 切实规范外包程序
        6.4.3 建立健全绩效评估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乡愿”与儒家伦理的再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二、“乡愿”概念的提出及其含义和性质
    (一) “乡愿”概念的提出
    (二) “乡愿”概念内涵的丰富和发展
    (三) “乡愿”的性质就是伪善
三、儒家反“乡愿”的理论诉求
    (一) 儒家的理想人格——君子
        1. 君子行“仁”
        2. 君子行“义”
        3. 君子的基本德行
    (二) 从君子看儒家区分“真善”与“伪善”的标尺
    (三) “真善”的标尺是防止变成乡愿的防火墙
四、“乡愿”与儒家伦理的再反思
    (一) 儒家伦理的基本内容
    (二) “乡愿”的形成与儒家伦理有一定的关系
        1. “乡愿”与儒家的宗法等级制度密切相关
        2. “乡愿”是对“礼”的片面理解
        3. “乡愿”是对“中庸”的误读
        4. “乡愿”违背了“仁”“义”的价值原则
五、“乡愿”与儒家伦理的现代命运
    (一) “乡愿”在国民性反思中的地位
        1. “国民性”的提出及其含义
        2. 国民性反思的基本过程
        3. 儒家伦理对国民性形成的影响
        4. “乡愿”与国民劣根性之间的内在关联
    (二) 国民性的重塑呼唤反“乡愿”
        1. 国民性重塑的现代意义
        2. 儒家伦理的现代价值
        3. 反“乡愿”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致谢

(4)特许经营餐饮业规模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理论研究
        1.2.1 国外理论研究
        1.2.2 国内理论研究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特许经营餐饮业的现状其规模发展的SWOT分析
    2.1 特许经营的内涵及发展
        2.1.1 特许经营的内涵
        2.1.2 特许经营的发展
    2.2 特许经营餐饮业发展的现状
        2.2.1 餐饮业及特许经营餐饮业的界定
        2.2.2 我国特许经营餐饮业的现状
    2.3 特许经营餐饮业规模发展的SWOT分析
        2.3.1 特许经营餐饮业规模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2.3.2 特许经营餐饮业规模发展的机会与威胁
        2.3.3 特许经营规模发展的分析结论
3 特许经营餐饮业规模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1 特许经营餐饮业规模发展波动性研究
        3.1.1 餐饮业规模发展的E-G二分法研究
        3.1.2 特许经营餐饮业规模发展的比较分析
        3.1.3 特许经营餐饮业规模发展波动性研究结论
    3.2 特许经营餐饮业规模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评价
        3.2.1 模糊综合评价法和AHP层次分析法
        3.2.2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建立
        3.2.3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演算过程
        3.2.4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模糊综合评价
4 国内外成功特许经营餐饮业案例分析
    4.1 "肯德基"特许经营餐饮企业的研究
        4.1.1 "肯德基"的发展现状
        4.1.2 "肯德基"案例的成功启示
    4.2 "小肥羊"特许经营餐饮企业的研究
        4.2.1 "小肥羊"的发展现状
        4.2.2 "小肥羊"案例的成功启示
    4.3 国内外特许经营餐饮企业成功的分析结论
        4.3.1 整合特许餐饮企业产业链条
        4.3.2 直营为主规范加盟
5 特许经营餐饮业规模发展的对策
    5.1 特许经营餐饮业产业链的战略部署
    5.2 特许经营餐饮业规模发展先直营策略
    5.3 特许经营餐饮业标准化建设的全局观念
        5.3.1 建立长效的采购机制
        5.3.2 完善物流集散环节
    5.4 强化特许权优势
        5.4.1 品牌体系建设的精细化
        5.4.2 产品的R&D
        5.4.3 学习型人力资源的培养
    5.5 特许经营餐饮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构建
        5.5.1 加强法律环境的建设
        5.5.2 企业文化环境的营造
6 文章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权重调查表
附表B:特许经营餐饮业规模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调查表
附表C:特许经营餐饮业规模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数据整理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5)货币循环理论 ——一个新的宏观经济学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货币的本质
    1.1 从货币的起源学说看货币的功能与性质
    1.2 有偿的信用货币
        1.2.1 从私贴、商人汇票到庄票和银行汇票钞票——私人信用货币简介
        1.2.2 信用货币存在的有偿性
        1.2.3 与流行货币银行学教材中“货币乘数说”的比较
    1.3 货币的本质
第二章 循环的理论
    2.1 从一个最基本的稳态资本主义经济的货币循环图看资本主义货币经济的最基本特征?
    2.2 加入机器品的货币循环模型
    2.3 与新古典经济学一般均衡的对比
    2.4 加入各类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要素的货币循环模型
        2.4.1 加入财富:货币财富与其它财富性存量型资产品
        2.4.2 加入货币品提供部门
        2.4.3 加入纵向多部门分工
        2.4.4 纵横向分工并存时资本主义货币经济网的“弹簧床特征”
    2.5 债务的演变
        2.5.1 从生产性工业贷款货币创造到高利贷及他们之间的过渡形态和衍生形态
        2.5.2 与新古典正统经济学的债务学说的比较
        2.5.3 可持续金融业的存在基础
    2.6 小结
        2.6.1 货币循环模型(稳态与波动)
        2.6.2 新古典经济学(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2.6.3 方法论与“理论结构学”
第三章 思想的嬗变
    3.1 概念偷换——简谈要素按照边际生产力(边际贡献)取得报酬理论的诞生
    3.2 一条串在“资本”概念里的“线”
    3.3 “资本”如何取得回报,利润与利息的混淆
    3.4 利率的确定,储蓄与投资,“资本的供给”与“资本的需求”
    3.5 马克思
    3.6 凯恩斯与官方凯恩斯主义
第四章 社会的效率
    4.1 新制度经济学的“租金消散”理论
    4.2 货币利润与“社会效率”之间的关系
        4.2.1 新古典的“社会剩余”及其“经济学帝国主义”思维和对“社会效率”的曲解
        4.2.2 货币利润对于社会的真正功能以及它和“社会效率”之间的关系
        4.2.3 货币利润指导下的纯粹货币求利经济通过竞争带来的优点和缺点
        4.2.4 企业进行技术开发的货币成本与社会耗费物质成本之间的区别
    4.3 不同性质的政府“赤字”与银行坏账
        4.3.1 作为货币概念的政府赤字与银行坏账
        4.3.2 新古典经济学对于物质和货币的混淆
        4.3.3 从货币循环理论审视政府支出的功能尤其是注入货币的功能
        4.3.4 日本的实践
        4.3.5 用国债方式注入货币
第五章 投机
    5.1 投机概述:它的由来与要素
        5.1.1 不确定性——货币经济现象的共同特征
        5.1.2 投机的基本要素和它与普通生产求利行为之间界限的模糊性
        5.1.3 投机的“启动”货币资金
        5.1.4 投机的“由头”——投机对象
    5.2 投机的基本模式
        5.2.1 简单的投机资金运转原理
        5.2.2 投机的资金来源
    5.3 按资金运转方式维度归类
    5.4 按投机对象维度和偿还贷款的收入来源的维度归类
    5.5 借贷证券化和证券再货币化
    5.6 套息交易(Carry Trade)和国际间投机造就的全球食物链
    5.7 新古典经济学及其他传统经济学说关于金融市场的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区别
第六章 应用与扩展
    6.1 资本主义求利经济系统的演化过程
        6.1.1 非货币的小农经济或庄园经济
        6.1.2 商业资本主义
        6.1.3 跨国求利实体自我创造货币
        6.1.4 从工业资本主义到投机资本主义及不对称国家关系
    6.2 世界货币体系下的跨国经济关系模式
        6.2.1 生产性的世界货币国
        6.2.2 非世界货币国的生产大国设立“离岸中央银行”的可能性
    6.3 小国的外汇储备
        6.3.1 小国外汇储备的地位及功能
        6.3.2 小国外汇储备的不稳定性和货币危机
    6.4 通货紧缩、通货膨胀与恶性通货膨胀
        6.4.1 从通货紧缩到各类通货膨胀在经济中作用机制
        6.4.2 受益者和受损者
        6.4.3 解决办法
总结
    7.1 从传统经济学的思维定势到现实世界的经济现实
    7.2 本文的内容
    7.3 货币循环经济的根本特征、优点和内在矛盾
    7.4 可否用数学来表达本文的思想
    7.5 跳出新古典经济学思维的统治
参考文献
后记及致谢

(6)民营企业发展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民营企业现象
    2.1 什么是民营企业
    2.2 民营企业现象
第3章 民营企业问题分析
    3.1 民营企业制约因素的分析
    3.2 成因分析—内因、外因
    3.3 层次分析—表层、深层
第4章 破解民营企业发展瓶颈的政策思考
    4.1 鼓励创办民营企业,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准入空间
    4.2 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4.3 培育产业集群,促进集群式发展
第5章 民营企业发展对策
    5.1 培育现代企业家理念
    5.2 革新产权制度,突破“单一产权”制约
    5.3 提高决策水平,规划企业发展战略
    5.4 形成企业独有的品牌经营模式
    5.5 开展资本运营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
Abstract
致谢

(7)云南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前言
    (一)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 国际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三) 论文的研究方法、创新点和主要结构
二 云南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现状概述
    (一) 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概念
    (二) 国内外中小企业的标准和划分方法
    (三) 中小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 云南中小民营企业当前发展现状
三 制约云南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一) 所有制歧视和市场准入障碍
    (二) 融资难仍是困扰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三) 社会化服务体系缺失
    (四) 未形成中小民营企业集群化发展的格局
    (五) 亟待建立功能完善、层次丰富的产权交易体系
四 制约云南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
    (一) “单一产权”的制度性障碍
    (二) 落后的企业经营理念导致云南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层次低
    (三) 企业发展战略缺失
    (四) 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五 破解云南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瓶颈的政策思考
    (一) 鼓励创办中小民营企业,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准入空间
        1. 在市场准入上给予国民待遇
        2. 引入民间资本激活垄断行业改革
        3. 发展政府特许经营制度
        4. 深化社会事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改革
        5. 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
    (二) 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 建立创业辅导培训体系
        2. 建立信息技术服务体系
        3. 建立管理咨询服务体系
        4. 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1) 建设多层次、多渠道的信用担保体系
        (2) 改革信贷营销策略,创新金融服务产品
        (3) 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和发展风险投资体系
        (4) 建立功能完善、层次丰富的产权交易体系
    (三) 培育产业集群,促进集群式发展
        (1) 合理规划,正确引导
        (2) 营造产业聚集的载体
        (3) 建立健全服务支撑体系
        (4) 发展以特色产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
        (5) 推进国有大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中小民营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6) 引导中小民营企业集群内科技创新
六 云南中小民营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途径
    (一) 培育现代企业家理念
    (二) 革新产权制度,突破“单一产权”制约
    (三) 提高决策水平,规划企业发展战略
        1. 共生型发展
        2. 协同发展型
        3. 进入非禁入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
        4. 接受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5. 外向型发展
    (四) 形成企业独有的品牌经营模式
        1. 品牌经营的意义
        2. “微笑曲线”与品牌经营
    (五) 开展资本运营
        1. 资本运营的特征
        2. 资本运营在企业发展中的聚合效应
        3. 云南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中对资本运营的认识误区
        4. 应用资本运营手段发挥资本运营聚合作用
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构建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特许投标制度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自然垄断产业规制制度的演进
    第一节 自然垄断产业管制的理论基础
        一、自然垄断产业的界定
        二、马歇尔两难的困境
        三、一个思想:市场和政府的边界
    第二节 自然垄断产业管制制度的变迁
        一、自然垄断产业的传统管制制度
        二、传统规制制度的失效
        三、有效竞争:努力的目标导向
        四、可竞争性理论:一个理想
        五、特许投标制度:通向现实的桥梁
第二章 特许投标制度在自然垄断产业的应用
    第一节 特许投标的基本概念
        一、招标投标
        二、特许投标
    第二节 投标决策理论
        一、Friedman 模型
        二、Gates 模型
        三、Hanssman-Rivett 模型
        四、Casey-Shaffer 模型
        五、Willenbrock 模型
    第三节 许投标制度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一、特许投标的应用现状
        二、特许投标的应用前景
第三章 特许投标制度的技术性障碍
    第一节 竞争强度
        一、过度竞争:可以忽略的借口
        二、竞争不足:现实的问题
    第二节 资产转让
        一、资产转让问题
        二、实践中的解决方法
    第三节 不确定性下的特许投标
    第四节 事后的机会主义行为
        一、事后机会主义的成因
        二、实践中的解决机制
    第五节 寻租活动
        一、寻租活动的产生条件
        二、特许投标的寻租空间
        三、解决的思路
第四章 构建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特许投标制度体系
    第一节 区域比较竞争与特许投标的融合
        一、区域比较竞争概述
        二、两种制度融合的可行性
    第二节 市场中介机构的积极参与
        一、市场中介机构融入特许投标制度体系的意义
        二、不确定性下保险机构的参与
        三、资产评估和会计中介的参与
    第三节 合理的竞标方式及评标体系
        一、竞争维度的设计
        二、引入模糊数学方法
    第四节 民营资本的积极参与
        一、自然垄断产业改革非国有化趋势
        二、民营资本进入的意义
        三、自然垄断产业特许投标制度的理想所有权结构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9)脑筋需要急转弯——现代经营中的五个误区(论文提纲范文)

一、“薄利”未必能“多销”。
二、“慢半拍”未必等于“落后”。
三、商品未必都须“经久耐用”。
四、“船小”未必“好调头”。
五、“大路货”未必不能占领“大市场”。

四、现代经营中的五个“未必”——浅谈经营“误区”防范(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社区管理居民满意度的研究 ——以温州市鹿城区为例[D]. 林温娜.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8)
  • [2]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完善研究 ——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D]. 沈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06)
  • [3]“乡愿”与儒家伦理的再反思[D]. 林美. 湖北大学, 2013(06)
  • [4]特许经营餐饮业规模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 董家美. 沈阳大学, 2011(07)
  • [5]货币循环理论 ——一个新的宏观经济学框架[D]. 简练. 北京大学, 2008(09)
  • [6]民营企业发展问题—分析与对策[D]. 曾展晖. 吉林大学, 2008(10)
  • [7]云南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D]. 谭淏予. 云南师范大学, 2006(12)
  • [8]构建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特许投标制度体系[D]. 徐晓文. 西南财经大学, 2005(04)
  • [9]脑筋需要急转弯——现代经营中的五个误区[J]. 金晖. 上海工业, 2004(12)
  • [10]脑筋需要急转弯——现代经营中的五个误区[J]. 金晖. 投资与营销, 2004(12)

标签:;  ;  ;  ;  ;  

现代管理中的五个“不一定”——论管理中“误区”的防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