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获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

上海获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

一、上海取得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论文文献综述)

陈鸿斌[1](2015)在《以申办奥运会推动上海可持续发展》文中研究表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上海的转型发展需要找到一个新的有力抓手,申办奥运会显然是一个重要选项。如能成功申办和主办奥运会,上海的城市发展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都将再上一个新台阶。上海申办奥运会具有极大的优势,不仅基础设施已相当健全,而且还有其他国家无法复制的举国体制这一有利条件。

邱一川[2](2011)在《世界博览会主办国法律制度与国际规则的协同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世界博览会主办国法律制度与国际规则的协同关系研究”为题,着重研究在世博会国际规则的法律框架下,主办国如何遵循国际规则,并在国际规则框架下创造性地发挥内国法制的作用。除引言和结束语外,文章正文共分七个章节。第一章“从主办国法制到国际合作规制”主要从法制发展的视角,对世博会发展的历史进行断代梳理。现代意义的世界博览会从1851年诞生至今的160年历史中,有将近一半时间是缺乏国际规制的。因此,世界博览会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个从主办国法制不断走向国际合作规制的过程。从1912年《柏林公约》的失败尝试,到1928年《巴黎公约》的缔结,再到1931年《巴黎公约》生效至今近80年来的五次修正,国际合作规制世博会举办的努力伴随了20世纪初以来世博会发展的整个过程。虽然历经一个世纪的发展,但国际社会尚未形成涵盖全面、规范严整、周全详实的世博会国际规则。这一方面是由于《巴黎公约》缔结以来国际社会规范世博会的努力主要集中在确定世博会类别、规范世博会举办的时间间隔等关键问题,以对世博会频仍无序举办的现状作出直接回应。与此同时,组织和举办世博会中涉及的货物通关、人员出入境、税收优惠等事宜都涉及主办国核心的主权事项,要制定统一的国际规则存在较大难度。本文第二章“国际合作下的主办国法律制度”分析了世博会国际规则的主要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国际规则框架下世博会主办国家法律制度的功能,提出了主办国法律制度和国际规则“协同关系”的理论。在组织和举办世博会的过程中,主办国应确保世博会国际规则在其国内得以严格的遵循和实施,确保其国内法律制度与世博会国际规则相符。以往世博会的实践中,主办国主要采用“转化”,即间接适用的方式实施世博会国际规则。由此,主办国法律制度不仅发挥转化、细化的作用,还发挥着补充和完善的功能。遵循国际规则的要求与创造性发挥主办国法律的能动功能,构成了主办国法律制度与国际规则“协同关系”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在赋予主办国法制自由度和灵活性的同时,作为根据《巴黎公约》成立的、负责监督和保障《公约》实施的国际组织,国际展览局(BIE)在实践中确立了一整套制度,以确保主办国法制与世博会国际规则相协同,确保世博会国际规则原则笼统、示范指引的特点不至成为主办国背离国际规则的保护伞。本文第三章“主办国法制与国际规则协同的保障机制”介绍和分析了在世博会申办、组织和举办的全过程中,BIE用于确保主办国法制与世博会国际规则相协同的主要机制:(1)申办方案的审核机制,涉及了世博会举办权划归前BIE执行委员会对申请国进行的考察,以及举办权划归后BIE对申请国注册/认可申请文件的审核;(2)《一般规章》和《特殊规章》的审议机制,即在通过注册/认可后,由BIE对主办国和组织者所编制的适用于该次世博会的《一般规章》和《特殊规章》进行审议批准;(3)指导委员会的制衡机制,在世博会筹办的中后期及世博会举办期间,参展者通过其共同利益的代言人即指导委员会与世博会主办国和组织者制衡,敦促主办国和组织者调整其与国际规则要求不相符的国内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确保充分遵循国际规则。在上述三方面机制发挥作用的背后,BIE这一国际组织的有效运作及其职能的充分发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第四章“主办国法制与国际规则协同的实践概述”,介绍了主办国确保法制协同的主要方式和近期世博会在实现协同方面的相关实践。当主办国现行法律制度与世博会国际规则不相符甚至是存在明显冲突的情况下,妥善解决好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冲突成为了世博会主办国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世博会的主办国往往会以“解释一致原则”和“预防为主原则”为指导,针对世博会举办的实际需要出台特殊立法,以在世博会组织和举办的特殊时期确保其内国法律制度与世博会国际规则相符。有些主办国的特别立法直接以该次世博会的《一般规章》和《特殊规章》的相关规定为依据,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还开创了由主办国政府与BIE签订《总部协议》的形式,细化和明确主办国所承担的给予参展方特权与豁免的具体内容并以此作为其采取特别立法的依据。在概要介绍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2005年爱知世博会和2008年萨拉戈萨世博会相关实践的基础上,第四章还着重介绍了上海世博会在实现法制协同方面的创造性实践。为实现国内法制与世博会国际规则相协同,中国政府在法制调整与创造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持续而严肃的努力,涉及海关通关、检验检疫、税收优惠、人员出入境、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品进境与分销等领域。其中,许多方面的实践将为今后世博会的主办国和我国举办类似大型国际活动提供有益借鉴。本文第五至第七章分别围绕“参展者货物和物品的海关监管”、“参展者及其工作人员的税收优惠”和“参展者外籍工作人员的出入境”三个重要领域分析主办国法制实现与世博会国际规则相协同的具体做法。在参展者货物和物品的海关监管方面,《公约》1972年修正时所订立的《海关附件》明确了参展国享受暂时进境和免税进境的货物范围及主办国对上述货物的监管要求,为世博会主办国海关监管制度的趋同奠定了基础。在税收优惠和人员出入境领域,世博会国际规则缺乏具体的规范和要求,世博会主办国在实现与国际规则协同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本文第六章着重从参展者在主办国境内采购货物或服务涉及的流转税优惠和参展者及其外籍工作人员的所得税优惠两个方面对税收优惠制度的实践展开分析。本文第七章则从签证申请、就业许可和居留许可、车辆临时进境行驶和人员临时驾车许可分析了人员出入境领域的相关实践。结束语在对本文基本结论进行总结的同时,对世博会法律制度未来的发展,对引导主办国法制与国际规则继续协同互动提出了六点建议:(1)要继续重视和加强对世博会的国际合作规制,而且要将合作规制目标从规制世博会的无序举办向提高世博会的举办质量转变。(2)承认世博会主办国的现实差异性、尊重主办国的具体国情和现实法律制度,应当成为国际社会合作规制世博会举办所继续坚持的方向。(3)BIE要继续通过强制规章和示范规章并举等方式,加强对世博会组织、举办和参展行为的规范和引导。(4)BIE要积极拓展与其他相关国际组织的广泛合作,以在更广泛的领域深入推进世博会的国际合作规制。(5)加强BIE自身建设,推动其秘书处在世博会规则制订、梳理和管理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6)BIE要加强对主办国法制创造性实践的整理、总结和推广,并以主办国的法制实践与创造作为推动世博会国际规则完善发展的根基与土壤。主办国法律制度与世博会国际规则的协同和良性互动,是世博会法律制度持久生命力的源泉所在。

孟育健[3](2010)在《世博会对举办地城市国际化进程的安全挑战》文中提出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办、上海市承办的一届全人类的盛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将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举办。这是综合性世博会在发展中国家首次举办,也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

孟红[4](2010)在《世博会举办权花落上海的前前后后》文中认为世博会是中国人民期盼已久的百年盛会。自1999年上海决定代表中国申请承办2010年世博会以来,中国人民的热情和决心、中国市场的魅力和前景,打动和吸引了全世界。2002年12月3日,中国成功取得举办权,这是世博会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本文钩沉了一个世纪前中国就希望举办世博会的历史,以及新中国能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成功"申博"的原因。读者不妨随本文再一次感受"申博"路上艰辛且精彩的过程

李平,张景成,刘春光,赵鹏[5](2010)在《魅力世博会 精彩大上海 中篇:穿越时空的梦想》文中研究指明2002年12月3日,摩纳哥时间15时8分,在格林马迪会议宫第132次国展局大会上,国际展览局主席诺盖斯在中国的五星红旗前庄亚宣布:"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地——中国上海。"如今,8年过去了,我们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一届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令人期待的世博盛会终于揭开她神秘的面纱:火红的"东方之冠"拔地而起,飞碟般的演艺中心沿江而立,各国展馆建筑争奇斗艳,7000万游客将莅临大上海……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中国这个古老而文明、开放而自信的国度。举办世博会,已经不是梦。

李平,张景成,刘春光,姜姝[6](2010)在《魅力世博会精彩大上海 上篇:历史的回眸》文中指出序2008年8月24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北京圆满落幕,当缤纷的焰火划过夜空,全世界开始关注中国的下一个看点——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界博览会又称国际博览会,简称世博会,是一项由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按照国际展览局的规定,世界博览会

孟红[7](2010)在《上海世博会举办权申办始末》文中研究指明2010年上海世博会备受瞩目,申办世博会,是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快速提升的历史必然,也是飞速进步的当代中国敞开胸怀、积极致力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和国际展览事业发展的一项多赢选择。自1999年上海决定代表中国申请

孟育建[8](2010)在《翘首世博会》文中提出世博会的全称是世界博览会,它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的国际性大型博览会。世博会和我们平常所说的展览会不同,是非贸易型的博览会,其参展主体是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一般的展览会相比,世博会举办规格

玉敏[9](2009)在《申办内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全球性的盛会,世博会对于举办国而言,能明显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并为举办国带来不可估量的发展机遇。历届世博会都引得许多国家竞相申办。提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第一个中国人是广东香山人郑观应(1841-1923),在其代表作《盛世危言》"赛会"篇中,郑观应明确阐述了赛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王春雷[10](2008)在《基于有效管理模型的重大事件公众参与研究 ——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举办重大事件已经被一些城市列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政策性战略;另一方面,最近几十年来,追求“参与式民主”和“公共决策制定的专业性”共同发展的愿望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强烈,这些因素促成了公众参与重大事件现象的出现。然而,从整体上看,目前在奥运会等重大事件的申办和组织过程中公民参与是非常有限的(Hiller,2000)。与之相对应,现有相关研究对公众如何有效参与重大事件中的公共决策回答得还不够深入,特别是所提出的对策缺乏可操作性。在这种现实和理论背景下,深入研究重大事件的公众参与问题显得越来越富有意义。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引入Thomas的公众参与有效决策模型,并结合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结果,构建重大事件公众参与的有效管理模型,以期为重大事件的公众全过程参与提供一种理论范式。在此基础上,以上海世博会为例,分析公众参与上海世博会的范围和具体途径,同时为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及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公众参与世博会的政策建议。按照“查阅文献资料、进行专家访谈、分析世博会的现实问题-界定选题-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方法-开展问卷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验证研究假设-进行实证研究-提出政策建议”的研究思路,并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头脑风暴、专家意见以及统计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本文得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1)有效管理模型是研究重大事件公众参与的合适框架,其中,公众参与的制度环境是基础,相关法规、组织机构设计等是保障,管理决策是参与领域和具体参与途径的纽带,效果评估则是检验公众是否有效参与进而采取相应调整策略的依据。(2)“公众能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获得参与世博会的机会”比“是否实际参与”更加重要,这一点与Haxton在研究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社区参与时的相关结论是完全吻合的。(3)目前,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公众参与整体水平不高,但有些公共政策公众参与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却很超前。(4)上海世博会应该按“参与领域-管理决策-参与途径-保障体系-评估纠偏”的思路来解决公众参与问题。概括而言,本研究主要有以下3点创新:第一,从事件管理和政策分析的角度,同时关注公众在重大事件中的全过程参与和有效参与。所谓“全过程”,是指公众不仅应该参与重大事件中相关决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改进,而且要贯穿重大事件管理的各个阶段;“有效参与”则是指在参与主体、参与过程和参与方式等各方面都要有合理的安排。第二,本研究从参与领域、参与途径、保障体系和效果评估4个维度构建了一个重大事件公众参与的有效管理模型,该模型反映了公众参与模式由静态的单向决策向动态的多维管理转变的趋势。第三,运用所构建的模型,并综合运用头脑风暴法、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案例研究和社区考察等多种社会学研究方法,比较全面地分析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公众参与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政策建议。因为时间、经费和作者的水平有限,本文还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例如,调查问卷设计得不够详细,通过问卷调查所能获得的有些信息比较粗放;由于缺乏上海世博会前期的实地调研数据,未能对公众参与效力预期和参与程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等。此外,关于重大事件的公众参与,还有许多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譬如对公众参与效力预期和支持程度、参与程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深入分析,以进一步验证重大事件吸引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并为设计更加科学的公众参与环境提供指导等。

二、上海取得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取得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论文提纲范文)

(1)以申办奥运会推动上海可持续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奥运会对推动主办城市发展意义重大
二、上海申办奥运会具有优越条件
三、上海需要奥运会,奥运会也需要上海

(2)世界博览会主办国法律制度与国际规则的协同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从主办国法制到国际合作规制
    第一节 主办国法制时代的世界博览会
        一、从"国家展览会"到"世界博览会"
        二、主办国法制时代世界博览会的发展
    第二节 《巴黎公约》的缔结:国际合作规制的确立
        一、国际合作规制诉求的提出
        二、永久性委员会联合会与柏林外交会议
        三、《国际展览会公约》的缔结
        四、《巴黎公约》缔结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第三节 《公约》的三个《议定书》:国际合作规制的发展
        一、《1948年议定书》
        二、《1966年议定书》
        三、《1972年议定书》
    第四节 《公约》的两个《修正案》:国际合作规制的新完善
        一、"法美西之争"与《1982年修正案》
        二、BIE限制举办频率的尝试
        三、《1988年修正案》与世博会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章 国际合作规制下的主办国法律制度
    第一节 世博会国际规则的法律特征
        一、世博会国际规则的体系架构
        二、BIE制定的专项规章
        三、世博会国际规则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主办国法制的功能及其与国际规则的协同关系
        一、主办国法律制度对国际规则的遵循
        二、主办国法律制度的功能
        三、主办国法律制度与世博会国际规则的协同关系
第三章 主办国法制与国际规则协同的保障机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世博会申办方案的审核机制
        一、申办世博会的主要程序
        二、确保协同的主要机制
    第三节 《一般规章》和《特殊规章》审议机制
        一、《一般规章》与《特殊规章》概述
        二、BIE对规章编制的指引
        三、BIE对规章的审核
    第四节 指导委员会的制衡机制
        一、参展者展区总代表及其联席会议
        二、指导委员会的产生、构成与运作
        三、指导委员会的制衡功能
    第五节 国际展览局在确保协同中的作用
        一、国际展览局概况
        二、国际展览局在确保协同中的作用
第四章 主办国法制与世博会国际规则协同的实践
    第一节 主办国法制与国际规则协同的主要方式
    第二节 近期世博会在实现协同方面的相关实践概述
        一、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
        二、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
        三、2005年爱知世博会
        四、2008年萨拉戈萨世博会
        五、2012年丽水世博会
    第三节 上海世博会在实现协同方面的创造性实践
        一、"依法办博"的理念
        二、相关领域实现协同的主要实践
        三、上海世博会实现协同的主要特点
第五章 参展国货物和物品的海关监管制度
    第一节 概述
        一、参展国通关货物和物品的类型
        二、主办国海关监管所涉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公约》的《海关附件》
        一、《海关附件》的制定
        二、《海关附件》的主要内容
        三、对《海关附件》的整体评价
    第三节 近期世博会的相关制度与实践
        一、遵循和细化《海关附件》
        二、《海关附件》基础上的制度创造
    第四节 上海世博会的相关制度与实践
        一、上海世博会货物通关概述
        二、上海世博会在海关通关方面的制度创造
第六章 参展者及其工作人员的税收优惠制度
    第一节 概述
        一、世博会组织和举办中涉及的税收优惠问题
        二、世博会国际规则的相关规范
    第二节 近期世博会的相关制度与实践
        一、境内采购所涉流转税优惠问题
        二、参展者外籍工作人员个人所得税的减免问题
    第三节 上海世博会的相关制度与实践
        一、概述
        二、参展者境内采购的流转税优惠
        三、参展者外籍工作人员的个人所得税优惠
第七章 参展者外籍工作人员的出入境制度
    第一节 概述
        一、世博会组织和举办中涉及的人员出入境问题
        二、世博会国际规则的相关规范
    第二节 近期世博会的相关制度与实践
        一、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
        二、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
        三、2005年爱知世博会
        四、2008年萨拉戈萨世博会
    第三节 上海世博会的相关制度与实践
        一、签证申请
        二、就业许可和居留许可
        三、车辆临时行驶与人员临时驾车许可
结束语走向未来的世博会法律制度
    一、本文的基本结论
    二、主办国法制与国际规制:走向未来的协同互动
论文图表清单
专业术语汇总
主要参考资料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7)上海世博会举办权申办始末(论文提纲范文)

酝酿已久的“世博情缘”
众志成城全力申办
惊心动魄的“决战”时刻
佳音尽传举国欢庆

(8)翘首世博会(论文提纲范文)

一、世博会的基本特征
    1. 由主权国家申办和举办,以国家和政府间国际组织为参展主体
    2. 主题性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3. 规模大,时间长,规格高,影响深远
二、世界各国十分注重世博会
三、中国与世博会
    1. 中国与世博会的历史渊源
    2. 中国参加国际展览局和世博会的情况
    3.中国成功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

(10)基于有效管理模型的重大事件公众参与研究 ——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重大事件在全球的发展正方兴未艾
        1.1.2 重大事件管理理念在发生巨大变革
        1.1.3 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决策是必然趋势
        1.1.4 公众参与重大事件的理论研究滞后
    1.2 问题的提出
        1.2.1 重大事件公众参与面临的一般问题
        1.2.2 上海世博会公众参与的现实困境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核心概念的界定
        1.4.1 Thomas有效决策模型
        1.4.2 重大事件
        1.4.3 上海世博会
        1.4.4 公众
        1.4.5 公众参与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框架
        1.5.1 技术路线
        1.5.2 本文的研究框架
    1.6 目标读者
第2章 支撑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本项研究的支撑理论
    2.2 公众有效参与研究综述
        2.2.1 影响公众有效参与的因素
        2.2.2 公众参与的范围
        2.2.3 公众参与管理决策
        2.2.4 公众参与的途径
    2.3 重大事件公众参与研究综述
        2.3.1 重大事件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和研究现状
        2.3.2 重大事件公众参与的研究方法
        2.3.3 重大事件公众参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2.4 世博会公众参与研究综述
        2.4.1 世博会公众参与的主要领域
        2.4.2 世博会公众参与的具体途径
        2.4.3 世博会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3章 重大事件公众参与的国际经验及教训
    3.1 公众参与领域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3.1.1 参与申办
        3.1.2 参与决定公共支出
        3.1.3 参与筹备和接待
        3.1.4 参与环保运动
        3.1.5 参与事后活动
    3.2 公众参与形式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3.2.1 公民投票
        3.2.2 公民调查
        3.2.3 社区咨询
        3.2.4 志愿者计划
        3.2.5 建立合作关系与共同生产
        3.2.6 非制度性参与
    3.3 公众参与保障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3.3.1 组织保障
        3.3.2 法律和政策保障
        3.3.3 教育培训和宣传保障
    3.4 值得讨论的问题
        3.4.1 公民真的应该支持申办吗?
        3.4.2 如何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假设与研究方法
    4.1 本文的研究逻辑
    4.2 研究假设的提出
        4.2.1 假设1:公众应该参与重大事件的所有公共决策
        4.2.2 假设2:重大事件的所有公共决策都不需要公众参与
        4.2.3 假设3:只要选择了合适的管理决策,就能保证公众有效参与重大事件中的公共决策
    4.3 事件研究的常用方法
    4.4 本文的研究方式与方法
    本章小结
第5章 假设检验与有效管理模型的构建
    5.1 假设检验
    5.2 重大事件公众参与的有效管理模型
        5.2.1 一种理论模型的引入
        5.2.2 公众有效参与的条件
        5.2.3 重大事件公众参与有效管理模型的构建
        5.2.4 对“全过程”和“有效性”内涵的理解
    5.3 上海世博会公众参与管理的现状评价
        5.3.1 决定申办世博会
        5.3.2 征集世博会申办口号海报
        5.3.3 迎世博,文明行动计划
        5.3.4 沪杭磁悬浮上海机场联络线
        5.3.5 世博会志愿者工作
        5.3.6 世博会社区接待计划
    5.4 值得讨论的问题:世博会各阶段公众参与的异同
    本章小结
第6章 上海世博会公众参与领域的有效管理
    6.1 研究设计
        6.1.1 头脑风暴法
        6.1.2 专家意见法
        6.1.3 市民调查
        6.1.4 结论
    6.2 上海世博会的公众参与领域
        6.2.1 研究和申办阶段
        6.2.2 筹办阶段
        6.2.3 举办阶段
        6.2.4 事后管理阶段
    6.3 上海世博会的公众参与领域与管理决策
    6.4 值得讨论的问题
        6.4.1 公众参与的目标是什么?
        6.4.2 怎样使公众参与管理决策的制定更加科学?
    本章小结
第7章 上海世博会公众参与途径的有效管理
    7.1 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一般途径
        7.1.1 以管理决策为标准
        7.1.2 以参与目标为标准
        7.1.3 以信息交换为标准
    7.2 上海世博会的公众参与途径设计
        7.2.1 参与领域、管理决策与公众参与途径
        7.2.2 常用公众参与途径的操作技巧
    7.3 值得讨论的问题
        7.3.1 如何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作用?
        7.3.2 市民最欢迎哪些信息沟通方式?
    本章小结
第8章 上海世博会公众参与保障的有效管理
    8.1 中央政府的职责
        8.1.1 公民参与制度
        8.1.2 世博会公众参与的专项法规
    8.2 上海市政府的职责
        8.2.1 调整世博会筹备机构
        8.2.2 开展教育培训
        8.2.2.1 在组织机构上
        8.2.2.2 在教育和培训队伍上
        8.2.2.3 在教育和培训形式上
        8.2.3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8.3 社区的职责
        8.3.1 制定社区接待计划
        8.3.2 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和组织能力
    8.4 社会团体的职责
        8.4.1 大力支持和宣传世博会
        8.4.2 充当公众与政府间的桥梁
    8.5 值得讨论的问题
        8.5.1 如何推动公民参与的制度建设?
        8.5.2 怎样让社区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8.5.3 如何引导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参与?
    本章小结
第9章 上海世博会公众参与效果的有效管理
    9.1 重大事件公众参与效果评估的依据与基本原理
        9.1.1 重大事件公众参与效果评估的依据
        9.1.2 一般评估框架
        9.1.3 评估内容与常用评估方法
    9.2 上海世博会公众参与效果的评估结果与偏差分析
        9.2.1 工作流程设计
        9.2.2 评估结果
        9.2.3 偏差原因分析
    9.3 上海世博会公众参与的纠偏措施
        9.3.1 加强制度建设
        9.3.2 科学制定决策
        9.3.3 完善沟通机制
        9.3.4 协调利益冲突
    9.4 值得讨论的问题:应该由谁来组织评估?
    本章小结
第10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10.1 本文的主要结论
    10.2 本文的创新点
    10.3 讨论与研究展望
        10.3.1 本文的不足之处
        10.3.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0.4 公众参与有效管理模型在一般事件中的应用
致谢
参考文献
    英文
    中文
    网站
附录
    附录A: 2010年上海世博会公众参与·问卷调查(市民篇)
    附录B: 2010年上海世博会公众参与·问卷调查(志愿者篇)
    附录C: 2010年上海世博会公众参与研究专家访谈纪要
    附件D: 2010年上海世博会公众参与研究专家咨询
    附录E: 2010年上海世博会公众参与社区访谈纲要
    附录F: 沪杭磁悬浮上海机场联络线项目的公众参与分析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上海取得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论文参考文献)

  • [1]以申办奥运会推动上海可持续发展[J]. 陈鸿斌. 科学发展, 2015(02)
  • [2]世界博览会主办国法律制度与国际规则的协同关系研究[D]. 邱一川. 华东政法大学, 2011(01)
  • [3]世博会对举办地城市国际化进程的安全挑战[A]. 孟育健. 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 2010
  • [4]世博会举办权花落上海的前前后后[J]. 孟红. 文史春秋, 2010(05)
  • [5]魅力世博会 精彩大上海 中篇:穿越时空的梦想[J]. 李平,张景成,刘春光,赵鹏. 新长征(党建版), 2010(05)
  • [6]魅力世博会精彩大上海 上篇:历史的回眸[J]. 李平,张景成,刘春光,姜姝. 新长征(党建版), 2010(04)
  • [7]上海世博会举办权申办始末[J]. 孟红. 党史纵横, 2010(04)
  • [8]翘首世博会[J]. 孟育建. 秘书工作, 2010(03)
  • [9]申办内幕[J]. 玉敏. 商周刊, 2009(21)
  • [10]基于有效管理模型的重大事件公众参与研究 ——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例[D]. 王春雷. 同济大学, 2008(04)

标签:;  ;  ;  ;  ;  

上海获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