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疗养院不同季节空勤人员新发疾病特征分析

杭州疗养院不同季节空勤人员新发疾病特征分析

一、杭州疗养地不同季节空勤人员疗养中新发生疾病特点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孙振,张刚林,舒航,马慧,武文皓,王丽娜,顾伟[1](2022)在《中医药在特勤疗养应用中的几点建议和想法》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我军目前特勤官兵疗养保健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了探析,提出中医药在特勤疗养膳食营养、心理保健、增强体质和提升战斗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建议将中医药贯穿应用于特勤疗养的选拔鉴定、精准疗养、疗养保健技术标准规范制定的全过程,为当前提升特勤疗养保健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童蔡萍[2](2019)在《基于中国古典园林思想的浙江疗养院康复景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养生、康复的观念发生了变化。环境问题与生活压力导致了亚健康人群的比例逐年上升,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愈发强烈,对疗养院康复景观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此前,景观的作用尚未得到认真对待,国内学者对康复景观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作为康复景观的雏形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尚未有效地运用到现代康复景观的设计中。重视传统养生文化与古典园林中的养生康复功能,对中国疗养院康复景观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论文首先以康复景观为背景,阐述了本研究的意义、范围、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确定了论文的研究框架。分析介绍了疗养院康复景观在本文中的概念和环境特征。而后重点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君子比德和意境深远的造园思想,介绍了古典园林的景观要素、造园特点和造景手法,并总结古典园林中的养生康复功能:养体劳形、赏心悦目而后淡泊清心,达到澄怀观道的精神颐养。其次,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研考察等方式了解浙江省疗养院的概况,并重点分析其中四家疗养院的康复景观环境现状,总结景观环境中现存的主要问题:设施设备不完善、植物季节变化不明显、景观空间层次不丰富、景观人文特色不够突出,以此使研究更具针对性。再次,根据现存环境问题,结合古典园林思想,提出了中国古典园林思想对浙江疗养院康复景观环境设计的启示,主要从古典园林造园思想的运用、景观要素的运用、空间处理方式的运用三方面进行论述。最后,以杭州东方疗养院为设计对象,使中国古典园林思想指导的康复景观营造方法得到直观的体现,并且思考了浙江疗养院康复景观的未来发展。

崔良晓[3](2018)在《“新中医”与近代中医知识体系的转型 ——以“海上名医”秦伯来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医发展至近代,已然步入转型时代。在西方医学的冲击下,弊病丛生的传统中医面临了极大的生存危机。身处四面交困的窘境,中医界人士掀起了一系列抗争图存的救亡运动,构成了近代中医发展的主旋律。在这场跨越时代的救亡运动中,伴随着中西医激烈的论争,传统中医在“新中医”群体的努力下实现了知识体系的转型与建构。秦伯未作为当时“新中医”群体中的一员,积极接受西医知识,勇于变革传统中医,为中医发展摸索了多条路径。在中医学术研究方面,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这一新式院校中成长起来的秦伯未,接受中西医知识,形成了独到的衷中参西的中医观。他运用西医知识整理经典医籍,强调中医经典理论的研究,反对过激的西医化。他的学术观点连同其他学人观点,共同凝聚出近代中医学说理论新貌。在中医教育方面,秦伯未积极探索中医教育的多种形式。他投身院校教育,与医界同仁共同创办上海中国医学院,完善课程设置,培育中医人才;他发挥个人力量,依托医室形成“秦氏同门”的群体力量,凝聚专业人才;他创设函授、刊授的社会教育形式,更为广泛地传播中医知识。在中医出版方面,秦伯未形成了独到的期刊编辑思想,关注读者视角,凝聚编创团体,更成为期刊传播中的“把关人”。其主办了四份各具特色的期刊,整合了中医药资源,构建出公共学术空间。还依托中医书局,打造品牌效应,推动中医知识的生产和消费。在中医社团方面,秦伯未从参与者到创办者,加入许多不同类型的中医社团,参与到众多社团活动中。中医社团结群聚力,在中西医论争、保障同业、期刊互动等方面均发挥了群体效力。在秦伯未的医学人生里,他始终致力于中医事业的发展。尽管他不是当时中医界中影响最大的人物,但他摸索开创了多种发展方式,这是远远超过同时期中医人士的。他创新了中医发展的既有模式,实际上也为近代中医知识体系的转型提供了更多的路径。透过秦伯未极为广泛的各项活动,能够看到近代中医的新面貌。在近代,传统中医学说融汇西方学说,重新整理出新体系。中医知识的传承也脱离了传统的师徒相授、医派相承,转为进入科学化的学科体制。另外中医期刊的繁荣、中医专业社群的出现,都是中医知识体系转型的表征。在以秦伯未为代表的“新中医”群体的努力下,近代中医在救亡图存的抗争道路上突破了四面楚歌的窘迫,完成了知识体系的转型,实现了学科的进步与发展。

彭程,于卫国,郭妍,赵倩,史文慧,郭蓉,褚阳,夏建军[4](2018)在《军事疗养药学内涵初探》文中研究说明部队联勤保障体制形成后,不同后勤保障部队具备不同的保障功能。部队疗养院是恢复保障和再生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环节,不同学科又担任不同的保障任务,共同为部队官兵疗养、康复、保健服务。疗养药学是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承担的任务也应适应现代联勤保障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药品保障供应和疗养院内部服务的层面上。疗养药学与医院药学在

张嘉琦[5](2018)在《基于森林环境与人群感受的森林疗养效果研究》文中提出森林疗养产业是平衡森林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新兴途径。本研究以不同树种天然纯林和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合理应用森林环境并满足公众健康需求的相应措施,为充分发挥森林疗养的健康效应提供依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通过森林环境特征的研究,证实从热、光、声环境和空气质量等方面,天然林或人工林在春、夏、秋季大部分时刻均能提供较为舒适健康的环境。不同树种纯林环境存在差异。根据森林各项环境因子的综合评价,生长季阔叶树种银杏和栾树人工林表现较好;针叶树种油松天然林环境在夏季较适宜活动,而秋季热综合舒适度较差。2)通过植被环境、空间、情绪、疗养效果四个类别的实地评价分析人群对于不同森林环境的感受特征,结果显示森林疗养活动中环境的自然健康度、清洁协调度、通透提神度是影响评价的主要因子。以此为基础,通过图文问卷细化分析人群对林缘、林内环境、周边视野的偏好。结果显示,人群对夏、秋生长季密度适中、高大舒朗、林缘敞亮的阔叶林更具接近、停留意愿,对其自然健康程度和植被协调程度感受更佳。树木健康程度、林下植被状况、季相变化等都会影响森林环境的吸引力和人群评价。3)通过森林疗养现场体验实验,证明森林疗养对人体具有积极的生理、心理效应。体现在心率下降(各季节在各样地内的变化率范围为-1.41~-11.50%),心率变异性增强(rMMSD变化率为9.70~41.25%,SD1/SD2变化率为14.18%~50.00%),血压下降(脉压变化率为-0.91~-9.60%),血氧浓度提升(变化0.20~2.03个百分点),血流灌注指数下降(下降0.13~6.1),情绪紊乱总值下降(下降3.09~32.55)等具体指标上。森林环境和人群对森林环境的感受与某些生理、心理指标具有相关性,不同类型森林样地对身心的影响程度有一定差异。环境质量的优化以及人群对环境感受评价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使生理或心理指标呈现优化的趋势。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对森林疗养的发展提出科学建议。包括基于对环境的科学评价有效利用森林疗养自然资源、基于人群的环境感受提升森林疗养体验的认可度、基于对身心健康的实际疗养效果改进手段方法,以及结合城市森林发展的格局合理建设森林疗养基地。

李盼盼[6](2017)在《基于深度学习的个性化特勤疗养相关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疗养机构是是军队卫勤保障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预防保健、功能康复,以及特勤人员的健康鉴定、医学训练等疗养保健任务。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疗养可以分为多种疗养方式,而特勤疗养就是其中的一种。特勤疗养的主要对象从事特殊职业或执行特殊勤务等的特定人员,这一类人员是新时期我军疗养机构的重点服务对象,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是特勤疗养。但传统的常规疗养在制定疗养方案时没有考虑不同特勤人员的个性化需求,疗养质量和疗养效果有待提高。本文以某疗养院累计的真实数据作为数据基础,采用深度学习技术,从历史数据中挖掘出不同类型特勤人员的个性化疗养需求和相对应的最佳疗养方案。针对疗养数据异构性、分布性、复杂性等特点,论文基于数据集成技术,经过数据预处理,构建了适于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的疗养数据集。之后论文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构建了个性化特勤疗养方案推荐模型,模型训练时以特勤人员的基本信息和疗养方案为特征输入,以疗养结果为标记。经过调优和训练,模型的疗养结果预测准确率达到92.5%,表明该模型的准确度比较理想,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最后,基于该模型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个性化特勤疗养方案定制系统,该系统能够为不同特征的特勤人员推荐针对性的个性化疗养方案,经过实际应用,系统效果良好。本文针对个性化特勤疗养方案的制订所开展的相关技术研究及应用开发,为解决特勤疗养领域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不仅对于促进数据挖掘等新技术在疗养行业的研究和应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提升疗养数据的利用率、拓展疗养服务功能、制定疗养保健政策、合理配置卫勤资源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申晓亮,夏建军,吕建南,马骁龙[7](2017)在《联勤保障部队特勤疗养保障模式思考》文中提出特勤疗养直接为一线部队服务,可促进官兵消除疲劳、增强体质、防治疾病、提高健康水平,进而提升工作效能和战斗力。本文通过走访调研军内多所疗养院及其特勤疗养业务,总结了军兵种疗养院各自的特勤保障在军种特色、制度实施、硬件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特点,分析了联勤保障部队特勤疗养保障高效、资源配置合理、整体效益较高等优势,以及在文化建设、特勤特色、军兵种支持等方面的困难与不足;并结合现状探讨了联勤保障部队特勤疗养保障建设的新思路。

高焕沙[8](2017)在《森林疗养基地规划的理论与实证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当今人类医学模式已经由临床医学逐渐转变为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自我保健已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森林疗养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自我保健方式,在经过科学认证的森林疗养基地中开展活动,在休闲娱乐中达到康体保健的目的。因此,森林疗养的发展,将会很大程度上减少国家医疗方面的支出,是增加人们福祉,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的有效措施。研究采用交叉研究、文献分析、问卷调查、森林环境监测、实地勘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的梳理,首次提出了森林疗养基地规划体系的理论框架:(1)森林疗养基地的理论体系。定义了森林疗养基地的概念,阐述了森林疗养基地的三个基本要素、三个疗养层次、六种疗养方式、适用对象以及与其他森林景区的异同。(2)构建了森林疗养基地的环境适宜性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人体舒适度、空气清洁度、外出活动适宜指数三个子指标权重,构建森林疗养基地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得出等级评判标准。(3)构建了森林疗养基地的规划体系。在借鉴国内外森林疗养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确定了森林疗养基地的选址要求、选址评价指标,创新性地提出了总体规划原则、项目设计要点以及科学的规划步骤。(4)森林疗养基地的辅助体系。构建了森林疗养基地的解说、专业指导、疗效检测、医疗保障、标识以及生活六个方面的辅助系统。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以杭州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根据体验群体的不同需求、特点对森林疗养基地进行了功能分区,规划了重点项目,设计了天目山森林疗养菜单及配套设施。该案例规划是对论文提出的方法与理论加以深化和验证。最后,提出了提高森林疗养的社会认知度;加强政府在森林疗养中的作用;培育森林疗养相关产业;多部门跨行业协同创新;构建森林疗养人才培养机制;利用中国森林文化、养生文化,打造中国特色的森林疗养基地;加大森林疗养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开发特色森林疗养课程体系八个层面的森林疗养发展策略。

李忠达[9](2016)在《康复性疗养院景观空间构成研究 ——以大连疗养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健康问题和健康疗养的关注度显着上升。关于疗养学的理论中,就曾多次明确提到“绿地景观也是一种良好的疗养因子”这一观点。舒适宜人的景观环境可以提升和改善人的身心健康,疗养院的外部环境应有具备防病治病功效的自然疗养因子,因此在疗养院的设计和建设中,挖掘和塑造良好的园林环境景观空间显得尤为重要。大连舒适的海洋性气候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其成为全国特有的冬暖夏凉的疗养胜地,风景、海洋、温泉和文化疗养的有机结合使在此疗养的人群都能切实达到养生、保健、康复、娱乐的多重目的,并取得极佳的疗养效果。近些年来,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养生保健基地是大连各大疗养院为之不懈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本文以大连市疗养院的实际调研图纸和数据为出发点,论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指出了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对象、方法、框架和创新点。第二部分阐述疗养院景观环境的相关概念界定和国内外发展概况。第三部分也是本次研究的核心和创新之处,统计调查了大连各区几十家疗养院,分析大连疗养院的景观环境特点和分布选址原则,并选取大连核心区最具代表性的四家疗养院的园林环境案例进行深入研究。第四部分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大连市疗养院景观的环境特征、空间塑造、特色挖掘、要素设计的结论,并提出相应建议,为大连未来建设兼具人文和自然景观特色的疗养景观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徐海峰[10](2015)在《新模式下空勤疗养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思路》文中研究表明探讨新模式下空勤疗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剖析上级部门的协调沟通、航空兵部队的任务分配、疗养保障机构的医学训练鉴定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重点就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在转型建设中自身存在的技术保障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原因,以求做好飞行人员的疗养保障工作。

二、杭州疗养地不同季节空勤人员疗养中新发生疾病特点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杭州疗养地不同季节空勤人员疗养中新发生疾病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药在特勤疗养应用中的几点建议和想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提升中医药在特勤疗养膳食营养方面的引领作用
2 探索中医药在特勤疗养心理保健方面的应用范畴
3 加快我军在中医药增强疗养员体质,提升战斗力方面的探索研究
4 将中医药应用于特勤人员的选拔鉴定、精准疗养、疗养保健技术标准规范全过程

(2)基于中国古典园林思想的浙江疗养院康复景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活节奏加快产生的诸多问题
        1.1.2 国内对疗养院康复景观的研究不足
        1.1.3 对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再认识
    1.2 研究意义
        1.2.1 社会意义
        1.2.2 学术意义
        1.2.3 实践意义
    1.3 研究范围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康复景观研究现状
        1.4.2 国内康复景观研究现状
        1.4.3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思想的研究文献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框架
第二章 疗养院康复景观与中国古典园林思想概述
    2.1 疗养院康复景观的相关概念界定
        2.1.1 疗养院
        2.1.2 康复景观
        2.1.3 园艺疗法
    2.2 疗养院康复景观的环境特点分析
        2.2.1 疗养院康复景观的安全性与私密性
        2.2.2 疗养院康复景观的舒适性和亲和性
        2.2.3 疗养院康复景观的可达性
        2.2.4 疗养院康复景观的功能性
    2.3 中国古典园林思想解读
        2.3.1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2.3.2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
        2.3.3 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要素
        2.3.4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特点
        2.3.5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2.4 中国古典园林思想的养生康复功能
        2.4.1 养体劳形的城市山林
        2.4.2 赏心悦目的园林花木
        2.4.3 淡泊清心的山水情趣
        2.4.5 澄怀观道的精神颐养
    2.5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康复景观的联系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浙江省疗养院景观环境现状综合分析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浙江省疗养院调查情况
    3.3 疗养院康复景观环境案例分析
        3.3.1 中国人民解放军杭州疗养院的景观环境
        3.3.2 海勤疗养院的景观环境
        3.3.3 空军疗养院的景观环境
        3.3.4 东方疗养院的景观环境
    3.4 浙江省疗养院景观环境现存主要问题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古典园林思想在浙江疗养院康复景观中的运用
    4.1 古典园林造园思想的运用
        4.1.1 天人合一思想的启示
        4.1.2 君子比德观念的体现
        4.1.3 康复景观意境美的营造
    4.2 古典园林景观要素的运用
        4.2.1 疗养院康复景观的山水设计
        4.2.2 疗养院康复景观的花木设计
        4.2.3 疗养院康复景观的建筑小品设计
        4.2.4 疗养院康复景观的园路设计
    4.3 古典园林空间处理方式的运用
    4.4 实证研究——杭州东方疗养院康复景观设计
        4.4.1 设计目标
        4.4.2 设计内容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新中医”与近代中医知识体系的转型 ——以“海上名医”秦伯来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学术前史
    三、概念界定、研究方法与重难点
        (一) 概念界定
        (二) 研究方法
        (三) 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第一章 转型时代中的“新中医”
    第一节 步入转型时代的中医
        一、确立医疗地位的西医
        二、面临生存危机的中医
        三、中医界的抗争运动
    第二节 革新中医的“新中医”群体
        一、支持中西医汇通
        二、主张中医科学化
        三、维护传统中医
第二章 “衷中参西”:秦伯未的中医观
    第一节 秦伯未的中医之路
        一、成医历程
        二、职业生活
        三、日常生活
    第二节 秦伯未的医学主张
        一、崇尚医籍经典
        二、注重临床实践
    第三节 衷中参西的中医观
        一、整理中医,融会贯通
        二、中西汇通,改造传统
第三章 培植后学:秦伯未与中医教育
    第一节 从“医派”到“学院派”
        一、传统中医教育样貌
        二、近代中医教育生存环境
        三、走向学科建制的新式教育
    第二节 秦伯未的教育实践
        一、投身院校教育——以上海中国医学院为例
        二、创设其他教育形式
    第三节 秦伯未的中医教育思想
        一、衷中参西,革新教育
        二、躬身教育,指导后学
        三、关注社会,重视宣传
第四章 中医知识传播:秦伯未与中医期刊
    第一节 近代中医药期刊的创办
        一、振兴中医的“期刊热”
        二、秦伯未主办的中医药期刊
    第二节 完备期刊运营
        一、秦伯未的期刊编辑思想
        二、中医书局的期刊群效应
    第三节 期刊作用下的近代中医发展
        一、构建公共学术空间
        二、整合中医药资源
        三、形塑大众卫生观念
第五章 结群聚力:秦伯未与中医团体
    第一节 秦伯未参与的中医团体
        一、上海中医学会
        二、中医指导社与中医世界社
        三、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
        四、上海国医公会
    第二节 中医团体的作用
        一、期刊互动,密切联系
        二、保障同业,敦促学术
        三、凝聚力量,抗争请愿
结语 秦伯未与近代中医知识体系转型
附录
    附录一: 秦伯未大事年表
    附录二: 秦氏着述一览
参考文献
致谢

(4)军事疗养药学内涵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军队疗养院药学相关概念
    1.1 疗养药学
    1.2 军事疗养药学
    1.3 疗养药师
2 疗养药学工作在部队疗养工作的中重要性
3 军事疗养药学的工作特点
    3.1 军事疗养药学服务对象
    3.2 军事疗养药学工作重点
    3.3 疗养药学组织工作结构
    3.4 军事疗养药学的特点
        3.4.1 个体化
        3.4.2 精细化
        3.4.3 全程化
        3.4.4 信息化
        3.4.5 注重预防、康复和保健
    3.5 系统分类式的整体药学服务模式
4 疗养药学的内容
    4.1 药品供应
    4.2 药学保健
    4.3 药学监测
    4.4药学咨询
    4.5 药学教育
    4.6 疗养特需制剂的研发与配制
    4.7 教学与科研
5 军事疗养药学面临的问题和展望

(5)基于森林环境与人群感受的森林疗养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相关概念及定义
        1.1.1 森林和城市森林
        1.1.2 森林疗养
        1.1.3 森林医学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森林环境的人体健康效益
        1.2.2 森林环境对人体健康效应的影响因素
        1.2.3 不同类型森林环境的评价
        1.2.4 人群对森林环境及其健康效益的感知评价
        1.2.5 森林疗养基地建设及关键技术
        1.2.6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研究特色和创新点
2 研究方案及方法
    2.1 样地选择和设置
    2.2 实验方法
        2.2.1 森林环境因子的测量
        2.2.2 人群环境感受的调查
        2.2.3 人群生理、心理指标的监测
    2.3 数据处理
3 不同类型森林的环境因子特征研究
    3.1 典型落叶阔叶林及常绿针叶林的环境特征
        3.1.1 森林环境植被特征
        3.1.2 森林热环境特征
        3.1.3 森林光环境特征
        3.1.4 森林声环境特征
        3.1.5 森林环境空气负离子特征
        3.1.6 森林环境空气有机挥发物特征
    3.2 不同类型森林环境的综合评价
        3.2.1 森林环境因子的主成分提取
        3.2.2 不同类型森林环境特征综合评价
    3.3 本章小结和讨论
4 人群对不同森林环境的感受特征研究
    4.1 人群对典型落叶阔叶林及常绿针叶林环境的感受评价
        4.1.1 森林环境感受SD评价项目
        4.1.2 SD法各项目得分结果
        4.1.3 基于SD评分的森林环境感受综合评价
        4.1.4 环境感受因子得分与环境喜好程度的关系
        4.1.5 人群对植物特质的感受倾向
    4.2 人群对不同类型森林环境的感受评价
        4.2.1 人群对不同森林环境感受问卷的设置
        4.2.2 不同类型森林及林缘环境吸引人接近的程度
        4.2.3 人群在不同类型林下停留的意愿
        4.2.4 人群对不同类型林内环境自然健康度的感受
        4.2.5 人群对视野内植物层次和色彩协调度的评价
    4.3 本章小结和讨论
5 森林疗养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5.1 森林疗养对人体的生理效应
        5.1.1 心率(HR)和心率变异性(HRV)变化
        5.1.2 血压指标变化
        5.1.3 血氧指标变化
    5.2 森林疗养对人体的心理效应
    5.3 森林环境及人群感受对疗养效果的影响
        5.3.1 森林环境对疗养效果的影响
        5.3.2 人群感受对疗养效果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与讨论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基于对环境的科学评价有效利用森林疗养自然资源
        6.2.2 基于人群的环境感受提升森林疗养体验认可度
        6.2.3 基于对身心健康的实际效果改进森林疗养方法
        6.2.4 基于城市森林发展格局合理建设北京地区森林疗养基地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6)基于深度学习的个性化特勤疗养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1.2.1 个性化特勤疗养的研究现状
        1.2.2 机器学习在医疗领域的研究现状
        1.2.3 疗养数据挖掘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1.5 论文研究成果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数据集成
        2.1.1 数据集成问题
        2.1.2 数据集成方法
        2.1.3 数据源异构性问题
    2.2 机器学习
        2.2.1 机器学习概述
        2.2.2 机器学习任务
        2.2.3 机器学习框架
    2.3 人工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2.3.1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2.3.2 深度学习概述
        2.3.3 深度学习常用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数据集成的疗养数据集构建
    3.1 疗养数据概述
        3.1.1 疗养数据特点
        3.1.2 数据来源
    3.2 数据集成
    3.3 数据预处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个性化疗养方案模型构建
    4.1 深度神经网络
    4.2 模型设计
        4.2.1 模型输入
        4.2.2 模型输出
        4.2.3 激活函数选择
        4.2.4 隐层数和隐层节点数
        4.2.5 损失函数选择
    4.3 模型构建
        4.3.1 模型架构
        4.3.2 编码实现
    4.4 实验分析
        4.4.1 疗养结果预测实验
        4.4.2 个性化疗养方案推荐实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需求分析
        5.1.1 适用范围
        5.1.2 系统功能
        5.1.3 运行环境
    5.2 体系结构设计
    5.3 服务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3.1 数据库系统
        5.3.2 数据自动采集系统
        5.3.3 推荐模型
    5.4 客户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5 系统应用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下一步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联勤保障部队特勤疗养保障模式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军兵种疗养院的经验
    1.1 转型发展迅速, 军种特色突出
    1.2 制度管理规范, 保障有序高效
    1.3 规划建设合理, 基础设施完备
    1.4 管理精细完善, 服务保障到位
2 联勤保障特勤疗养的优势与不足
    2.1 优势
    2.2 不足
3 联勤保障部队特勤疗养保障模式的思考
    3.1 聚焦保障打赢, 加快转型重塑
    3.2 立足规章制度, 加强规范管理
    3.3 加强统筹规划, 完善基础建设
    3.4 推进精细管理, 提升服务内涵

(8)森林疗养基地规划的理论与实证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老龄化问题严重
        1.1.2 国民亚健康形势严峻
        1.1.3 林业面临改革发展契机
        1.1.4 健康产业需求急剧增加
        1.1.5 政府推动森林养生产业发展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2 国内外森林疗养理论与实践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森林旅游
        2.1.2 森林养生旅游
        2.1.3 森林浴
        2.1.4 森林康养
        2.1.5 森林疗养
    2.2 森林疗养的保健功能
        2.2.1 森林保健效果医学研究
        2.2.2 森林健康因子分析
    2.3 国外森林疗养的发展
        2.3.1 德国森林疗养的开发利用
        2.3.2 日本森林疗养的开发利用
        2.3.3 美国森林疗养的开发利用
        2.3.4 韩国森林疗养的开发利用
    2.4 国内森林疗养的发展
        2.4.1 国内森林疗养的开发利用
        2.4.2 国内森林疗养发展现存的问题
3 森林疗养基地规划体系的理论构建探索
    3.1 森林疗养基地的理论体系
        3.1.1 森林疗养基地的概念
        3.1.2 森林疗养基地的基本要素
        3.1.3 森林疗养基地的疗养层次
        3.1.4 森林疗养基地的疗养方式
        3.1.5 森林疗养基地的适应人群
        3.1.6 森林疗养基地的分类
        3.1.7 森林疗养基地与其他森林养生地的异同
    3.2 森林疗养基地环境适宜性评价体系
        3.2.1 评价指数框架
        3.2.2 森林环境人体舒适度指数
        3.2.3 森林环境空气清洁度指数
        3.2.4 森林环境外出活动适宜性指数
        3.2.5 森林疗养基地环境适宜性综合指数评价
    3.3 森林疗养基地的规划体系
        3.3.1 森林疗养基地的选址要求
        3.3.2 森林疗养基地总体规划原则
        3.3.3 森立疗养基地项目设计要点
        3.3.4 森林疗养基地的规划步骤
    3.4 森林疗养基地的辅助体系
        3.4.1 森林疗养基地的解说系统
        3.4.2 森林疗养基地的专业指导系统
        3.4.3 森林疗养基地的疗效检测系统
        3.4.4 森林疗养基地的医疗保障系统
        3.4.5 森林疗养基地的标识系统
        3.4.6 森林疗养基地的生活系统
4 天目山森林疗养基地规划调查分析
    4.1 天目山资源调查
        4.1.1 天目山概况
        4.1.2 天目山自然资源
        4.1.3 天目山人文资源
    4.2 天目山森林疗养基地环境适宜性评价
        4.2.1 天目山森林环境人体舒适度评价
        4.2.2 天目山森林环境空气清洁度评价
        4.2.3 天目山森林环境外出活动适宜性评价
        4.2.4 天目山森林疗养基地环境适宜性评价
        4.2.5 结论
    4.3 天目山森林疗养基地市场需求调查
        4.3.1 调查方法
        4.3.2 调查内容
        4.3.3 调查结果分析
        4.3.4 调查结论
5 杭州天目山森林疗养基地规划与设计
    5.1 天目山森林疗养基地选址
    5.2 天目山森林疗养基地分区规划
        5.2.1 天目山森林疗养基地空间布局
        5.2.2 天目山森林疗养基地分区发展思路
        5.2.3 天目山森林疗养基地林分改造设计
    5.3 天目山森林疗养基地重点项目规划
        5.3.1 森林疗养步道
        5.3.2 森林教室
        5.3.3 健康园艺花园
        5.3.4 森林冥想场
        5.3.5 自然观察径
        5.3.6 疗养林宿
        5.3.7 森林绿色餐厅
    5.4 天目山森林疗养菜单设计
        5.4.1 芳香疗法类
        5.4.2 作业疗法类
        5.4.3 运动疗法类
        5.4.4 气候疗法类
        5.4.5 食物疗法类
        5.4.6 心理疏导类
    5.5 天目山森林疗养基地配套设施设计
        5.5.1 天目山森林疗养基地吃住设施设计
        5.5.2 天目山森林疗养基地医疗检测设施设计
        5.5.3 天目山森林疗养基地休憩设施设计
        5.5.4 天目山森林疗养基地解说及标识设施设计
6 森林疗养发展策略
    6.1 提高森林疗养的社会认知度
    6.2 加强政府在森林疗养中的作用
        6.2.1 出台鼓励森林疗养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
        6.2.2 推进森林疗养的科学研究与标准制定
        6.2.3 成立专门的森林疗养协会
    6.3 培育森林疗养相关产业
    6.4 多部门跨行业协同创新
        6.4.1 与医疗机构合作
        6.4.2 与企业合作
        6.4.3 与心理咨询机构融合发展
        6.4.4 与养老、教育和体育等领域联动
    6.5 构建森林疗养人才培养机制
        6.5.1 出台森林疗养服务质量标准
        6.5.2 森林疗养师的培训和认证
        6.5.3 森林疗养人才的培养路径
    6.6 利用中国森林文化、养生文化,打造中国特色的森林疗养基地
    6.7 加大森林疗养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
    6.8 开发特色森林疗养课程体系
7 结语
    7.1 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7.4 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导师简介
致谢

(9)康复性疗养院景观空间构成研究 ——以大连疗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人民健康问题的日益严峻
        1.1.2 康复旅游产业的市场带动作用
        1.1.3 康复景观在环境设计中的兴起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体系的建立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1.3.4 研究创新点
2 国内外疗养景观研究进展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疗养院
        2.1.2 康复型疗养院
        2.1.3 疗养花园
        2.1.4 疗养院户外环境
    2.2 国外研究进展
        2.2.1 发展历程
        2.2.2 理论研究
        2.2.3 实践探索
    2.3 国内研究进展
        2.3.1 发展历程
        2.3.2 理论研究
        2.3.3 实践探索
3 大连市疗养院景观现状综合分析
    3.1 东北地区疗养院的疗养类型
        3.1.1 风景疗养
        3.1.2 海洋疗养
        3.1.3 湖滨疗养
        3.1.4 温泉疗养
        3.1.5 文化疗养
    3.2 大连市疗养院的发展现状
        3.2.1 康复疗养业市场需求大
        3.2.2 疗养人员对康复景观要求高
    3.3 大连市疗养院景观资源概况
        3.3.1 地理气候
        3.3.2 疗养资源
        3.3.3 人文景观
        3.3.4 对疗养因子的应用
    3.4 大连市疗养院的分布选址
        3.4.1 付家庄
        3.4.2 老虎滩
        3.4.3 七贤岭
        3.4.4 旅顺
4 大连市疗养院景观设计案例研究
    4.1 八七疗养院
        4.1.1 历史沿革
        4.1.2 项目概况
        4.1.3 人文景观
        4.1.4 自然景观
    4.2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
        4.2.1 历史沿革
        4.2.2 项目概况
        4.2.3 人文景观
        4.2.4 自然景观
    4.3 老虎滩工人疗养院
        4.3.1 历史沿革
        4.3.2 项目概况
        4.3.3 人文景观
        4.3.4 自然景观
    4.4 民航大连疗养院
        4.4.1 项目概况
        4.4.2 自然景观
5 大连市疗养院景观设计分析
    5.1 疗养院景观环境的特征
        5.1.1 使用者的特殊性
        5.1.2 功能的复杂性
        5.1.3 景观空间的多样性
    5.2 疗养院景观空间的塑造
        5.2.1 健身锻炼空间
        5.2.2 景观观赏空间
        5.2.3 社会交往空间
    5.3 疗养院景观特色的挖掘
        5.3.1 人文景观设计
        5.3.2 自然景观设计
    5.4 疗养院景观要素的设计
        5.4.1 植物配置
        5.4.2 道路铺装
        5.4.3 水体景观
        5.4.4 景观构筑
        5.4.5 公共设施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图纸名录
表格名录
附录A 大连疗养院景观环境调查问卷
致谢

(10)新模式下空勤疗养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新模式下空勤疗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2空勤疗养工作的改进思路

四、杭州疗养地不同季节空勤人员疗养中新发生疾病特点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药在特勤疗养应用中的几点建议和想法[J]. 孙振,张刚林,舒航,马慧,武文皓,王丽娜,顾伟. 中国疗养医学, 2022(02)
  • [2]基于中国古典园林思想的浙江疗养院康复景观研究[D]. 童蔡萍.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3)
  • [3]“新中医”与近代中医知识体系的转型 ——以“海上名医”秦伯来为中心[D]. 崔良晓.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6)
  • [4]军事疗养药学内涵初探[J]. 彭程,于卫国,郭妍,赵倩,史文慧,郭蓉,褚阳,夏建军.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8(02)
  • [5]基于森林环境与人群感受的森林疗养效果研究[D]. 张嘉琦.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6]基于深度学习的个性化特勤疗养相关技术研究[D]. 李盼盼.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
  • [7]联勤保障部队特勤疗养保障模式思考[J]. 申晓亮,夏建军,吕建南,马骁龙. 人民军医, 2017(07)
  • [8]森林疗养基地规划的理论与实证探索[D]. 高焕沙. 浙江农林大学, 2017(05)
  • [9]康复性疗养院景观空间构成研究 ——以大连疗养院为例[D]. 李忠达.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3)
  • [10]新模式下空勤疗养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思路[J]. 徐海峰.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5(04)

标签:;  

杭州疗养院不同季节空勤人员新发疾病特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