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行德盛世之叹

纳兰行德盛世之叹

一、纳兰性德的盛世哀音(论文文献综述)

王莉[1](2016)在《《竹眠词》研究》文中提出黄景仁(1749-1783),字汉镛,一字仲则,是清代乾隆年问的诗人,以天赋才‘华着称。曾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以《太白楼醉中作歌》名扬大江南北。乾隆四十一年(1775),应乾隆帝东巡召试,取二等,授武英殿书签官,成为《四库全书》的一名誊录员。后黄景仁为债家所迫抱病再赴西安时,至山西解州运城而卒,年仅35岁。当时文人学者包括袁枚、翁方纲等都对黄仲则深深地缅怀,足见黄仲则在当时文坛上的影响。黄仲则着有《两当轩集》。 《竹眠词》世无单行本,所有词作皆在《两当轩集》之中。黄景仁的词虽不如诗成就高,但亦嘉禾秀出,新警不凡,清奇桀骜,不落恒径。黄景仁的《竹眠词》在词派层出的清代词坛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涉猎的题材范围非常之广,词作风格也多有不同。在他的笔下,有清新流丽、积极奋发的作品,也有穷愁哀怨、激愤豪迈的作品。黄景仁在世的词坛,前有阳羡词派、后有常州词派,但他却不落窠臼,博采众长,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康乾盛世的词人多歌咏升平之作,但黄景仁却哀困嗟愁,反映了封建社会底层知识分子的艰辛,是当时词坛的异响。目前,对黄景仁《竹眠词》关注的专家学者并不是很多,并且连一本单独发行的《竹眠词》都没有。《竹眠词》的专着也是更无一本,学术论文也寥寥无几,这无疑是《竹眠词》的遗憾,也是广大喜爱黄景仁词作的读者的遗憾。本文的意义在于,笔者在此试图结合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和黄景仁的词学渊源等对《竹眠词》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从词集的刊刻、词的题材和内容、词的风格及形成原因、词的意境与意蕴、时人和后人对《竹眠词》的评价等多方面探讨《竹眠词》的词学思想以及词学成就,力求给《竹眠词》一个公允的评价,并为后面学者的研究提供一个研究基础。

孙赛男[2](2013)在《《竹眠词》笺注》文中认为《竹眠词》是清代乾隆年间着名诗人黄景仁的词集。黄景仁爲诗堪称一代大家,但词名不显,研究现状也不容乐观,仅限於十几篇的学术论文。这与《竹眠词》整理工作的迟缓关系密切。《竹眠词》现无单行本,词作依《两当轩集》传世。自黄氏辞世至今的二百三十年间,学界仅有其中十余篇词的选注,尚无完整的《竹眠词》笺注单行本。我在充分吸取前人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对现今所能收集到的黄景仁的所有词篇进行校对、笺注,希望通过此次整理工作,可以给今後的读者、研究者提供尽可能的便利,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黄景仁、关注和研究《竹眠词》。论文主要分爲四个部分:前言、凡例、笺注、附录。在前言中,我从整体上分析论述了《竹眠词》的题材内容与艺术特色,以及黄景仁和当时清代词坛、词派间的关系等问题。因爲对词人、词作的分析研究不是本论文的核心,所以未能进行穷尽、透彻地阐述。希望通过这篇浓缩性的分析文字,带给大家一个整体上的认知感。凡例则重在说明底本的选用、校勘工作的情况和笺注的体例,是本论文的提纲要领。论文的主体则爲笺注部分,因文本分析非本论文着重解决的问题,所以,在注释中未对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过多的阐释,以简洁、准确爲笺注的根本指导思想。附录主要是汇集整理了与《竹眠词》及其作者相关的典籍资料,力争使读者观此论文,便能全面把握《竹眠词》的基本信息。由於现今未见《竹眠词》的单行本,遂按照咸丰八年戊午(一八五八)黄志述刻本《两当轩全集》中收录的词作顺序,将全部词作分成卷一、卷二、卷三、补遗四稿来进行笺注,汇集成共有二百一十六首词的完整《竹眠词》笺注单行本。此外,对於其中可以确切考证创作年代的词作,我也加以论述证明,并将编年写进笺注之中。因爲《两当轩全集》的诗词是按照编年进行排序的,这样整理既可保留词作的原始面貌,又可爲今後的研究者提供一个严谨准确的本子,是较为科学合理的。

谢冕[3](2012)在《昨夜星辰——中国新诗1891—1915》文中研究表明被遮蔽的风景在中国诗歌史中,近代诗歌是被忽略的。不因别的,只因以往的历史太辉煌了,那些往世的光芒辉耀了几千年,起点就是诗经楚辞、汉魏唐宋,数百年明清尚可一笔带过,遑论近代!记得当年,大学的中国文学史讲到《红楼梦》,似乎是到了尽头。讲近代诗,似乎值得一

周华南[4](2010)在《论康乾时期文学领域悲观主义创作倾向》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试图准确描述清代康、乾时期文坛在诗词、小说、戏剧等文学创作领域出现的悲观主义倾向,并对其进行细致解读。

王茹辉[5](2010)在《黄仲则纪游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黄仲则是清代的着名诗人,诗名早着。诗作数量和质量在清代诗坛占据重要的席位。同时,他的诗歌创作对后世影响很大,两百多年来研读其生平与诗歌创作的进程一直没有停止过。有关他的年谱、评传、各种选本多种多样,数量之多,超越侪辈。解放以来流行的中国文学史着作均对其做了介绍,通行的历代文学作品选都不会遗漏他的诗作,以清代诗歌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严迪昌和朱则杰所着两部《清诗史》都辟专章加以阐释。乃至有人偏爱黄仲则诗歌,比如具有忧郁气质的郁达夫,他对黄仲则诗歌评价很高,“要想在乾嘉两代的诗人中,求一些语语沉痛、字字心酸的真正具有诗人气质的诗人,自然非黄仲则莫属了。”黄仲则值得作为文学个案好好总结和研究,事实上黄仲则也一直受到读者和文史研究专家的重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关黄仲则研究论文也有八十多篇,近年来也有多篇研究生论文以黄仲则为研究对象。但总体说来,研究方法还比较单一,他诗歌的某些重要方面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人们的研究无非是从黄仲则的人格心态、其诗歌的认识意义、审美特征、文化渊源等几方面入手,对黄仲则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地位还没有予以充分的认识和评价,这些都应该通过对资料更为详尽的收集和整理,对仲则诗词文本的深入分析,才能有新的创获与突破。有鉴于此,我们这里选择纪游诗作为研究对象,是有其特别的理由的。在诗人短短三十五年的生命历程里,游历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而游历游幕在扩大诗人眼界和人生阅历的同时也是其诗情爆发的时期,他的思想情感几乎倾注到这些诗歌之中,诗歌是其生命的凝结,值得深入细致的品味和探究。本文将对他的纪游诗进行综合分析,以再现黄仲则一生之行迹及诗歌所展现的丰富多姿的情感艺术世界。这篇文章大体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对黄仲则的生平、游历以及创作进行全面的介绍。在生平中主要介绍他四处游历、游幕以及求仕的经历,着重在与其创作有关的方面,探究其人生与创作内在的有机的联系。其次,从题材、主题的角度具体分析了黄仲则的纪游诗,大致从咏志抒怀、写景状物、亲情友情、民生疾苦等方面来探讨黄仲则诗歌情感世界,并联系时代和社会背景进行阐释。再次,从意象角度对黄仲则纪游诗艺术特色进行分析,黄仲则纪游诗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独特鲜明,充满悲美品格的自然意象,本章将结合作品对黄仲则纪游诗意象群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从而揭示其纪游诗意象的悲剧意蕴。

张菊玲[6](2009)在《阅读老舍,记住曾被遮掩的民族历史文化》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初,世居北京267年的满族沦为受欺侮、受歧视境地。历史不再提及这个民族做过的贡献。老舍用心血写下的作品,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不同于其他作家的独特记录。北京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古都,之所以如此,有赖于近六七百年蒙古人、汉人和满洲人先后共同的努力。北京有幸,因为有了老舍,这个"地道的北京旗人",为曾经的北京文化历史面影"立此存照",为多元共生的中华民族文化增添了亮色。老舍接受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思想启蒙,他与生活在大杂院的父老乡亲休戚与共,作品不是主义的演绎也没有革命加恋爱的激进与温馨,却记录着动荡时代北京百姓的精神与生活变迁以及他们的命运。经过近半个世纪痛苦探索,老舍没有了前辈们过激的民族情绪,以大智慧大悲悯和人类大爱的现代眼光,对本民族进行冷静而热烈地审视,《正红旗下》的开头,表述了对生身民族清醒的反思与饱含血泪的自醒。

陈薇[7](2008)在《论纳兰性德和黄仲则的爱情诗词》文中研究表明纳兰性德和黄仲则都是性灵文人,康乾盛世中的哀吟者。他们的个人遭际虽不甚相似,但他们的命运都是悲剧性的,爱情诗词都呈现出无法释怀的伤痛和苦楚。所不同的是纳兰的词更多表现的是对妻子的悼亡之情、对初恋情人的相思之苦,词作更具空灵之美;而黄仲则的爱情诗更多表现的是现实生活的残酷和自身遭遇的凄惨,诗作更具凄婉之美。

李思蕴[8](2008)在《清代满汉文化交融背景下的旗人小说创作》文中提出八旗是清代特有的、由多个民族组成的社会群体,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相似的社会地位使八旗成员之间形成了一种以满族民族意识为主体的族群意识。清代满汉文化呈现出相互交融的特点,满族在努力保持、强化自身民族意识的同时,既积极吸收汉文化,又向汉族输出本族文化,这种文化交融促进了旗人小说创作和批评的产生。由于八旗文人处于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地位和思想文化环境,他们在客观条件和主观意识上都与汉族文人有着鲜明的界限。旗人小说在内容上反映了旗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气貌,呈示了满汉文化的交融状态,并且表现出旗人特有的审美追求、民族意识、忧患心态和社会责任感,在小说创作思想和小说艺术方面也作出不少积极的探索和创新。以汉族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旗人小说是汉满文化交融的宝贵结晶,也因为它们特殊的历史文化内涵而在中华民族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本文分为综论和分论两大部分,综论部分从整体着眼,介绍旗人小说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并对旗人小说创作和批评作出概括性论述;分论部分侧重从小说所反映的旗人文化特色及满汉文化交融的角度具体分析《红楼梦》等五部旗人小说作品。

米彦青[9](2006)在《清代李商隐诗歌接受史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原始文献资料出发,运用接受美学理论,较为全面地梳理和分析了清代李商隐诗歌接受的整体风貌。引言中将李商隐体出现后的不同历史分期中对于李商隐接受方面的文献整理和海内外研究成果做了详尽的综述,梳理出了一条较为清晰的研究脉络,并对本论文所解决的问题做了陈述。正文分为八章。第一章为清初虞山诗派对李商隐的接受,主要在明末清初的时代背景下分析士人心态促成对李商隐诗歌的接受,肯定了朱鹤龄等人笺注李商隐诗集背后所隐伏的钱谦益的巨大功绩,并由钱谦益和其继嗣二冯在虞山诗派中的威望及在创作中对义山诗的接受,带动吴乔等人对李商隐的接受情况进行分析论证。第二章从靳荣藩所着《吴诗集览》着眼,通过对吴梅村诗歌中显现的接受李商隐成分的分析,进一步揭示出跨越时空的相通心灵是导致吴梅村和李商隐诗风相似的根本原因。同时由于吴梅村是娄东诗派的领军人物,受他的影响,娄东十子对李商隐诗歌也有不同程度的接受。第三章对康雍之际的闽派诗人黄任对李商隐在七绝和悼亡类、无题类诗歌的创作接受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这一时期诗坛对李商隐的接受:诗论方面主要是叶燮、朱彝尊、何焯等;版本方面有赵臣瑗、胡以梅和陈堡;专集评述方面是徐德鸿和陆鸣皋、陆昆曾及姚培谦。第四章对乾隆之际的江苏诗人黄景仁与李商隐的感伤诗美的接受进行了分析。并注意到这一时期冯浩在义山研究考据学方面的重要成果,同时纪昀对李商隐的诗艺分析也是前所未有的,除此而外,还有沈德潜、薛雪、翁方纲等人的赞誉之声及李怀民、黄子云的负面接受。第五章论述了桐城派、曾氏家族和李希圣对李商隐的接受,其中以曾氏家族为代表的家族性文化接受在家族内部和乡里所产生的影响是李商隐接受史研究上的一个新的视点。第六章论述了吴下西昆派诗人曹元忠、汪荣宝、张鸿、徐兆玮和孙景贤在清末对李商隐的接受,他们是承续了清初虞山诗派对李商隐的接受而形成的一个专宗李商隐的诗歌派别,因其在近代李商隐诗歌接受中的突出地位和贡献,本文着重论述之。这一时期的李商隐接受版本方面只有钱氏兄弟对李商隐文的整理,而诗论方面则有刘熙载等人。第七章论述清末中晚唐派代表诗人樊增祥和易顺鼎对李商隐用典艺术特色方面的承袭情况,并说明其不似之因。诗论方面则由陈衍等同光体诗人的接受结束了清代诗坛的评论。

周华南[10](2005)在《康、乾时期才子佳人小说的悲剧意蕴》文中认为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甫一出现,就以轻松、活泼、浪漫、乐观的爱情喜剧面貌,成功地吸引了广大读者的注意力。康、乾时期此类小说创作却产生了新变,大部分作品在勉强维持大团圆美梦的同时难掩其中浓郁的悲剧色彩。本文将这批极具悲剧意蕴的文本置于文学史的大坐标中,通过对典型个案的细致解读与大量文本的分析归纳,在纵向上与《玉娇梨》等早期同类小说、在横向上与同时期其它文学领域中出现的类似现象进行比较研究与整体定位,最后探讨其文化内涵。 全文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从揭示现实悲剧性的角度解读康、乾时期才子佳人小说的悲剧意蕴。《空空幻》在对爱情进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如实展示了残酷的现实生活及道德理性原则对理想爱情的破坏与毁灭;其它才子佳人小说在叙事操作方面也逐渐向现实生活倾斜,具体包括小人与权贵破坏力的加强、对风流遇合过程与其后磨难在叙述重心上的调整等。 第二章:着重阐述康、乾时期才子佳人小说中以人生空幻感为主要内容的梦幻意识和消极悲观情绪。《都是幻》有意设置了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反差,在弘扬梦之美的同时否定了现实生活中的一切,无法克制地流露出对人生与社会厌弃的悲剧情调;这种虚无梦幻主义思想在康、乾时期才子佳人小说中普遍存在,并显示了一定的矛盾性,作者们又试图引用释道两家的思想进行消解与弥合。 第三章:分析其文化内涵。康、乾时期虽号称“极盛”,诗词、戏剧、长篇小说等其它创作领域却大量出现了类似才子佳人小说中的悲鸣之声,这种“盛世之悲”现象的产生与当时的经济、历史、哲学、宗教等各方面因素紧密相关。

二、纳兰性德的盛世哀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纳兰性德的盛世哀音(论文提纲范文)

(1)《竹眠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曾经寂寥的《竹眠词》
    第一节 天才少年与坎坷人生
        一、家学底蕴与常州文化的影响
        二、坎坷仕途与浪游经历
    第二节 诗词地位现分野
        一、诗词评价之高下
        二、诗少幽燕气,以词来补之
第二章 盛世哀音呈异响
    第一节 《竹眠词》的题材
        一、叹苦嗟贫的感怀词
        二、唱和惜别的交游词
        三、两段恋情与爱情词
        四、寄寓怀抱的咏物词
        五、辗转各地的纪游词
    第二节 “哀音”之根源
        一、乾隆词坛的咏世词风
        二、盛世哀音的实质
第三章 《竹眠词》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豪放婉约皆得意
        一、豪壮与激愤兼备的豪放词
        二、秾丽与清丽兼备的婉约词
    第二节 转益多师师者谁
        一、豪放之源——苏辛
        二、婉约之源——辛、柳
    第三节 考据风行重典故
        一、黄仲则与清代考据学风
        二、重用典故
第四章 毗陵词坛话《竹眠》
    第一节 同期词人相比较
        一、毗陵七子的形成
        二、与毗陵七子词作的比较
    第二节 对《竹眠词》的评价
        一、独创之处
        二、不足之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竹眠词》笺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凡例
竹眠词卷一
    减兰 夜泊采石(一肩行李)
    忆余杭 夜起(录曲红栏欹断沼)
    大有 秋夜有怀,次洪稚存韵(破帽尖风)
    丑奴儿慢 春日(日日登楼)
    贫也乐(一匹马)
    虞美人 闺中初春(绣罢频呵拈线手)
    绮罗香 金陵怀古(何处狮儿)
    临江仙 中秋夜秦淮水榭(三载红桥旧路)
    貂裘换酒 秋蝉(聒耳真无赖)
    前调 秋雁(肃肃穿云缝)
    满江红 感旧(酒渴香消)
    昭君怨 初夏(一字护花消瘦)
    抛球乐 元日病中作(蓦然沈睡惊醒)
    虞美人 吴淞道中(吴淞江上行人去)
    沁园春 阊门夜泊遇郑十一,卽席有赠(君来维扬)
    减兰 题郑濯夫图照(千年风叶)
    酷相思 春暮(犹记去年寒食暮)
    昭君怨(门外月明如昼)
    凤凰台上忆吹箫 洪稚存悼殇女,和韵广之(来是何心)
    兰陵王 十六夜偕稚存泛月溪上,次韵(清光足)
    鹊踏枝 寄龚梓树(记得去年寒食暮)
    又(几度鍼诗愁共寄)
    采桑子 虞山旅舍送稚存归里(荒鸡喔喔山钟歇)
    念奴娇 虞山旅舍夜起,是日稚存归里(迷茫烟树)
    醉春风 幽约(望断青鸾信)
    减兰 中秋夜感旧(露浓烟重)
    又(相思谁说)
    蝶恋花(我是扬州狂杜牧)
    丑奴儿令 春夜(春阴底事浓如结)
    又(珊珊弱骨临风倚)
    减兰 登吴山遇雨(乱山无数)
    满江红 题岳仲子《鄂渚吟》诗後(老子当年)
    又(鄂国王孙)
    又(仆本狂奴)
    虞美人 弈(昨宵博簺今宵弈)
    疏影 秋思(尘衣初典)
    满江红 京口感怀寄洪大稚存、左二仲甫(蒜岭西头)
    点绦唇 春宵(宿酒初醒)
    前调 雨霁(痩骨无情)
    浪淘沙 幽会(连日爱新凉)
    前调 怀闵季心(交识满浮生)
    前调 洪对岩(古渡白云封)
    前调 徐芸圃(人静露漙漙)
    如梦令 晓遇(细雪乍晴时候)
    又(闻说玉郎消瘦)
    又(一阵雀声噪过)
    又(一抹蓬松香鬋)
    沁园春 梦断(袅若轻烟)
    醉花阴 春困(锦幕轻风吹又动)
    千秋岁 花朝(花朝到了)
    莺啼序 郑成斋先生招集白云庵,周幔亭图爲小册,分赋,用曹以南韵(童子何知)
    木兰花慢 月下登虞山,哭邵叔宀先生(君来因底事)
    又(人间呼殆遍)
    风流子 前题(余年刚弱冠)
    又(哲人今萎矣)
    风马儿 幽忆(子规窗外一声声)
    凤凰台上忆吹箫 秋感(试望平原)
    南浦 泊镇海(蛟门中劈)
    水调歌头 仇二以湖湘道远,且怜余病,劝勿往,词以谢之(一事与君说)
    金缕曲 劳濂叔手书《大悲咒》以赠,云“诵此可却一切魔障”,报之以此(落魄吾之分)
    前调 仇丽亭邀饮吴山,卽用前韵(饮啄皆吾分)
    满江红 赠王桐巢(何物书生)
    齐天乐 二月十三夜宴汪笛舫宅(楚天一夜东风到)
    换巢鸾凤 十四夜宴王崑圃宅(日煖新晴)
    氐州第一 花朝(昨夜狂风)
    虞美人 春风(连晨骤煖春衣脱)
    七娘子 山行遇雨(一鞭袅入千山里)
    摸鱼儿 寒食漫兴(梦惊回)
    忆秦娥(湖天阔)
    百字令 登益阳城楼(桃花江上)
    水调歌头 岳阳楼(岂是梦中到)
    霜叶飞 湘江夜泊(倩谁爲问)
    洞庭春色 登黄鹤楼(爲问司勳)
    南浦 江口夜泊(苍茫葭菼)
竹眠词卷二
    风流子 江上遇旧(眞耶其梦也)
    雨中花慢 泊浔阳(未入吴云)
    采桑子 九日题江州海天寺(客愁底事肠回九)
    青玉案 泊石钟山下(噌吰巨响湖心里)
    喜迁莺 舟过马当山下(清江见石)
    忆眞妃 彭泽(冲波輭笛响悠悠)
    望远行 采石(巍然一亩)
    木兰花 慢京口清明(今朝风日媚)
    念奴娇 忆城东旧游,寄稚存、维衍(东城古院)
    前调 京口重访僧寺(蒜峯西路)
    贺新郎 太白墓和稚存韵(何事催人老)
    点绦唇(细草空林)
    醉落魄 当涂客舍醉中感怀(临风痛酌)
    青玉案(春光渐到梅根冶)
    西河 江上闻笛(逢隔浦)
    太常引 空馆(屋多人少梦难成)
    诉衷情(萋萋芳若满平洲)
    卖花声 立春(独饮对辛盘)
    贺新郎 辛卯除夕呈朱笥河先生(一岁过将尽)
    秋霁 立春後一日有感(昨夜春来)
    丰乐楼 闻龚梓树携室之河南,词以寄意(故人巨卿顿首)
    苏幕遮(雪初晴)
    沁园春 壬辰生日自寿,时年二十四(苍苍者天)
    瑞龙吟 人日登高寄左二仲甫(扶头醉)
    金缕曲 观剧,时演《林冲夜奔》(姑妄言之矣)
    前调 岳坟和韵(一吼燕云裂)
    湘春夜月 上元太平府使院登府子城(漫登高)
    谒金门(春寒中)
    梅花引 客病(恹恹闷)
    摸鱼儿 登滕王阁(几何时)
    生查子(笙歌沸地时)
    石州慢 十六夜雨(背手巡牀)
    木兰花慢 十八夜对月(月高才丈五)
    小重山(一掬沧溟泻酒杯)
    茶瓶儿 归雁(雁儿怱怱归去早)
    沁园春 题邵二云《姚江归棹图》(有客朝来)
    谢池春慢 戒饮(酒肠全窄)
    最髙楼(楼上忆)
    虞美人 落梅(枝头桃柳春意闹)
    买陂塘 登白紵山(冷清清)
    鹊踏枝 落梅,和稚存(怪道夜窗虚似水)
    又(莫怨妒花风雨浪)
    前调 春燕(挑菜湔裙犹草草)
    前调 鹧鸪(管甚行人行不得)
    前调 百舌(偏是春来干汝事)
    水龙吟 寒夜披《名山图》,独饮,陶然竟醉(一杯看遍名山)
    春夏两相期 晦日风雨(春寒甚)
    眞珠帘 花朝雨(春阴泼墨人愁坐)
    貂裘换酒 题万黍维《持筹读律图》(那得金如屋)
    行香子(曲唱凉州)
    少年游 初四夜见月(碧天无际暮烟收)
    满庭芳(题下琼签)
    六州歌头 愁(从来此物)
    应天长 题稚存小照(梦梦天正睡)
    卜算子慢 姑孰春感(过年样日)
    风流子 送黍维归宜兴(桃花浮一片)
    念奴娇 清明偕容甫、稚存访城东古院(苍城一角)
    前调 送容甫归眞州(思亲远梦)
    小重山 壬辰三月晦日新安客舍(整整春光客底逢)
    减兰 黄梅(雨颠风驶)
    南浦 寄仇一鸥(一鸥无恙)
    柳初新 七月初二日夜宴(雨声滴碎梧桐院)
    千秋岁 二乔宅旁有井水,常作臙脂色(倾城俊杰)
    一丛花 怀宁道中(小黄茅店睡初酣)
    春风袅娜 中秋夜使院对月(被冰轮入户)
    踏莎行 十六夜忆内(珠斗斜擎)
竹眠词卷三
    玉烛新(影儿何处觅)
    薄悻(斜披毡笠)
    喜迁莺 皖城怀古(荒城一曲)
    菩萨蛮秋海棠(颓垣缺甃臙脂色)
    好事近 阻风江口(一霎起惊猋)
    步蟾宫(一层丁字帘儿底)
    满江红 吴大帝庙(伯也无年)
    丑奴儿 令颍州西湖,半没爲田矣(聚星堂上人何处)
    凤凰台上忆吹箫 七夕舟发练江,诸同人送于紫阳桥上。风雨猝至,匿舟桥下不得出,送者亦散去,排闷爲此(天上团圞)
    高阳台 自涌金门至柳浪闻莺遇雨(问水亭边)
    买陂塘 过聚景园旧址(怪行行)
    青玉案 泛舟丁家山下(湖天漠漠阴晴半)
    江南好(西湖好)
    又(西湖好)
    菩萨蛮 暮游湖山神庙(分明有蝶孤飞去)
    水慢声 宿听水亭(昨夜睡鄕眞妥)
    一丛花 花朝(不成供养不成筵)
    金缕曲 次韵赠剑潭(数语容疏放)
    前调 酒後呈友人,在叠前韵(莫把悲歌放)
    前调 杨西禾招游小秦淮,三叠前韵(急买扁舟放)
    前调 送孙渊如归里,且订白门之游,四叠前韵(忍便归桡放)
    水调歌头 题明春岩图照(爲问绿杨岸)
    青玉案 题金酉书《吟红药图》(乌丝界破笺儿鳯)
    满江红 题高佩之图照(大袖疏襟)
    珍珠帘 雪夜怀蒋耘庄、青阳(一灯孤幌青无色)
    湘月 春夜(犀帘烂尽)
    贺新凉 寿州遇桐城吴竹亭丈话旧,因及甲申岁常州知府潘峨溪先生试童子拔予第一,丈卽先生中表也。先生後作浙江宁绍台道,卒於官(往事爲翁数)
    沁园春 题程仲南印谱,卽索刻小印(刻石鼓诗)
    南乡子 秋夜寄怀维衍(生怕数秋更)
    踏莎美人 发寿阳(背郭依山)
    琵琶仙 留别孙吟秋、程云槎(绿酒红灯)
    江神子(颤提裙钗步苍苔)
    又(端相一霎太津津)
    风流子 怀钱三梦云滁州(去年当此日)
    念奴娇 渡江至京口(铜琵铁板)
    催雪 怀远舟夜忆内(爲语长年)
    沁园春 王述庵先生斋头消寒夜讌,卽席赋呈二首(读万卷书)
    又(久客京华)
    齐天乐 题朱澧泉《梦游图》(玉华久断层城路)
    换巢鸾凤 王述庵先生招集陶然亭(素景商飙)
    湘春夜月 竹帘同蓉裳赋(是何人)
    迈陂塘 蝙蝠(到黄昏)
    石州慢 蒲扇(泽畔苻离)
    水调歌头 题王兰泉先生《三泖渔庄图》(一幅好东绢)
    东风第一枝 送钱献之之西安(易水风寒)
    醉太平 夏夜闻邻院歌声(庭荫绿莎)
    又(灯前眼波)
    又(江城绮罗)
    买陂塘 归鸦,同蓉裳、少云作(倚柴门)
    飞雪满群山 冰花(水欲凝时)
    烛影摇红灯花(蓦地凝眸)
    雨中花慢 不寐(坐夜如年)
    醉花阴 夏夜(烟外钟声飘数杵)
    洞庭春色 帆影(十叶高悬)
    壶中天慢 柝声(九门锁上)
    满江红 瓦松(浪得松名)
    沁园春 送安桂浦之广平(有客长安)
    金缕曲 久不获稚存、薇隐书,时二子同客姑孰(往事君应省)87
    前调 送杨才叔试令甘肃(羡尔抽鞭早)
    摸鱼儿 自题《揖樵图》(记曾听)
    八归 题吴悊甫《湖田书屋图》,卽送其归里(生绡一幅)
    金缕曲 送汪晓山试令江苏(南国蜚声价)
    念奴娇 元夜步月(天街放夜)
    减兰(彩云成队)
    又(芰房含雨)
    百字令 宿王介子先生斋头话旧(荆州初识)
    定风波 和余少云(底因缘)
    貂裘换酒 潞河舟次(行矣吾何憾)
    清平乐 河间晓发(茅檐土锉)
    寒垣春 初九夜金棕亭招饮,病不克赴,词以柬之(後日春来也)92
    御街行 十三夜偕少云同步灯市(城东昨见青旗转)
    月华清 十五夜偕金棕亭、王竹所集少云法源寺寓斋,因偕步灯市(丝麫搓成)
    摸鱼儿 雪夜和少云,时同寓法源寺(怪朝来)
    前调 叠前韵(倚松寮)
竹眠词补遗
    满江红(静念平生)
    迈陂塘 题汤纬堂《吟秋图》(绿阴阴)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传记
附录二 序跋
附录三 集评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论康乾时期文学领域悲观主义创作倾向(论文提纲范文)

(5)黄仲则纪游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黄仲则的游历与创作
    1.1 黄仲则的生平
    1.2 黄仲则游历与创作
        1.2.1 江浙之游
        1.2.2 湖湘之游
        1.2.3 安徽之游
        1.2.4 北游京师
第二章 黄仲则纪游诗的题材、主题
    2.1 咏志抒怀
    2.2 写景状物
    2.3 亲情、友情
    2.4 民生疾苦
第三章 黄仲则纪游诗意象分析
    3.1 自然意象
        3.1.1 星、月意象
        3.1.2 风和霜、露意象
        3.1.3 水意象
    3.2 动、植物意象
        3.2.1 植物意象
        3.2.2 动物意象
    3.3 人生意象
        3.3.1 舟车意象
        3.3.2 坟墓意象
    3.4 黄仲则纪游诗意象的悲剧意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B(黄仲则游踪图)

(6)阅读老舍,记住曾被遮掩的民族历史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京都文化集大成的缔造者
二、现代小说史上的扛鼎地位
三、和着血与泪的遗民文学

(8)清代满汉文化交融背景下的旗人小说创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上篇 综论
    第一章 旗人小说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一节 八旗制度与旗人文化
        第二节 清代入关后满汉文化的交融与旗人小说的产生
    第二章 旗人小说创作和批评概述
        第一节 旗人小说创作和批评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旗人小说反映的旗人文化特色与满汉文化交融状态
        第三节 旗人作家在小说创作思想和小说艺术方面的探索和贡献
        第四节 旗人评论家在小说批评和研究上的贡献
下篇 分论
    第三章 旗人的文言小说创作
        第一节 佟世思与《耳书》
        第二节 和邦额与《夜谭随录》
        附录 关于长白浩歌子和《萤窗异草》
    第四章 旗人的白话小说创作
        第一节 曹雪芹与《红楼梦》
        第二节 太清与《红楼梦影》
        第三节 文康与《儿女英雄传》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9)清代李商隐诗歌接受史稿(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时代之音:清初虞山诗派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一节 独倚银轮哭桂花——异代同调的钱谦益与李商隐
    第二节 带露和烟又一春——二冯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三节 忍将衰泪滴江湖――虞山诗派的义山追步者及其影响
    第四节 何处高楼最有情――论朱鹤龄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五节 楚天云雨尽堪疑――论吴乔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二章 心灵之路:论娄东诗派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一节 锦江新醸玉壶冰——从靳荣藩《吴诗集览》看吴梅村对义山诗的承袭
    第二节 玉树歌残恨未休——论心灵关照中的吴梅村对义山诗的接受
    第三节 授简肯忘群彦会——论娄东十子的创作与义山诗风
第三章 悠扬归梦:论黄任和康雍诗坛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一节 后身还去作浮萍——论黄任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二节 怅望江头江水声——论康熙、雍正时期诗坛对李商隐的评介
    第三节 过水穿楼触处明——清代前期李商隐研究专着述略
第四章 盛世繁响:黄仲则和乾嘉诗坛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一节 似此星辰非昨夜——黄仲则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二节 新声温李莫轻谈——论屈复、程梦星、姜炳璋诸人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三节 更入新愁却不禁——论冯浩和纪昀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四节 歌杂渔樵断更闻——论乾嘉诗坛诗话中的李商隐接受
第五章 家族传承:论桐城派、曾氏家族及李希圣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一节 锦帆暮雨回江渚——论桐城派和曾国藩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二节 相见时多别亦多——论曾纪泽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三节 玉龙灰烬难成烛——论曾广钧及西昆派李希圣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六章 西昆回归:吴下西昆派对李商隐的接受和变幻中的晚清诗坛
    第一节 铜驼见处应荆棘——论吴县汪荣宝、曹元忠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二节 空中着色元如梦——论常熟张鸿、徐兆玮、孙景贤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三节 略工感慨是名家——龚自珍、姚莹对李商隐的看法与刘熙载等人对义山诗论
第七章 刻意伤春:樊增祥、易顺鼎对李商隐的接受和末世诗论
    第一节 缥缈仙心绕碧城——论樊增祥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二节 九龙呵护玉莲房——论易顺鼎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三节 望帝心伤锦瑟诗——简论张之洞、张佩纶和同光派对李商隐的接受
第八章 蓦然回首:清代女诗人对李商隐的隐性接受
    第一节 梦里流年情未已——论女诗人对李商隐诗歌艺境、体式和内容的接受
    第二节 终见灵衣拂月坛——论个体女诗人对李商隐的接受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论着及论文情况
后记
中文详细摘要

(10)康、乾时期才子佳人小说的悲剧意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无法回避的现实悲剧性
    第一节 《空空幻》的否定意识
    第二节 由理想向现实的复归
第二章 无计消除的人生空幻感
    第一节 《都是幻》的梦幻意识
    第二节 对梦境与虚无的沉溺
第三章 不可忽略的盛世之悲
    第一节 普遍的悲观主义创作倾向
    第二节 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四、纳兰性德的盛世哀音(论文参考文献)

  • [1]《竹眠词》研究[D]. 王莉. 扬州大学, 2016(02)
  • [2]《竹眠词》笺注[D]. 孙赛男. 辽宁师范大学, 2013(05)
  • [3]昨夜星辰——中国新诗1891—1915[J]. 谢冕. 厦门文学, 2012(11)
  • [4]论康乾时期文学领域悲观主义创作倾向[J]. 周华南. 沧桑, 2010(12)
  • [5]黄仲则纪游诗研究[D]. 王茹辉. 长沙理工大学, 2010(05)
  • [6]阅读老舍,记住曾被遮掩的民族历史文化[J]. 张菊玲. 民族文学研究, 2009(02)
  • [7]论纳兰性德和黄仲则的爱情诗词[J]. 陈薇.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8]清代满汉文化交融背景下的旗人小说创作[D]. 李思蕴. 暨南大学, 2008(03)
  • [9]清代李商隐诗歌接受史稿[D]. 米彦青. 苏州大学, 2006(12)
  • [10]康、乾时期才子佳人小说的悲剧意蕴[D]. 周华南. 湖南师范大学, 2005(07)

标签:;  ;  ;  ;  ;  

纳兰行德盛世之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