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期刊青年编辑的成长之路

浅谈高校期刊青年编辑的成长之路

一、浅谈高校学报青年编辑成长之路(论文文献综述)

李蓉[1](2021)在《媒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发挥——以主旋律影视作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阐述了媒介的文化构建及利用,分析作为影视媒介重要组成部分的主旋律影视作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关联,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刚性要求,探索在媒介功能发挥及实现的前提下,作为现代影视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作用,探讨如何使其成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

张同学[2](2021)在《地方高校学报服务学科建设的途径和措施》文中指出学科建设水平是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体现,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高校学报是展示主办高校教学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与国家重点院校主办的学报相比,地方高校学报在服务学科建设方面既有一定的优势,也存在一定的劣势。文章提出了地方高校学报服务学科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郑艳菊[3](2021)在《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研究》文中指出法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不仅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德法兼修型综合型人才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内在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生法治教育都是以显性教育为主导,通过思政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党团组织生活等渠道进行理论灌输、知识普及和信念引导。这样的教育方式在我国法治建设初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培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新实践所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由于传统教育方式单一、形态刻板、教育过程中缺乏切身体验和情感特质等原因,单一的显性法治教育途径已很难满足我国法治建设的需要和学生学习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化、现代化、信息化相互交织的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日渐增多,学习资源的广泛通达和无限可复制性使学习者的学习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而变得更加非正式、个人化和无处不在。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是一项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具有独特魅力的教育实践活动。由于其具有潜隐性、非正式性和非智性等特征,隐性法治教育能够有效避免大学生对单一说教的显性法治教育的抵触心理,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下融入到创设的教育情境之中,不带任何偏见与抵触地跟随教育者一起求索探究并达到教育的意向之地。相比于显性法治教育,隐性法治教育更能激发大学生的法治情感,同时也更符合大学生青年阶段的心理特点,可以使他们对法治精神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的探索”,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树立对法治的认同和信仰。实践中,人们虽然认识到了隐性教育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在大学生法治教育过程中引入了隐性教育的因素,但由于人们对隐性法治教育的认识程度尚有不足,因而还存在隐性法治教育理念缺失、隐性教育情境创设不足、系统协同性不强等各种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实施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阻碍。法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思想、情感和心灵,其最终目标是使人们形成对法治的认同、尊崇和信仰。不论是思想的改变,还是法治素养的提高,都不是靠简单的强制性手段所能实现的。只有充分发挥隐性法治教育的作用,使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与显性法治教育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共同保障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立体性和完整性。把握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内在规律,了解其要素的构成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研究的中心议题。从整体来看,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是一个系统运行的、丰富多彩的系统生态系统。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过程既是一个思想的教育和引导过程,也是一个隐性知识的转移过程,需要兼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隐性知识转移渠道两个方面。通过对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过程机制进行讨论,同时借助SPSS理论分析工具对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隐性法治知识的感知有用性、教育介体的感知易用性、大学生自身的内隐学习能力和绩效预期、外在的社会环境等都对大学生本身的主观学习意愿和法治行为意愿产生正相关的影响。这为进一步探讨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实践路径提供了参考和启示。构建全方位的法治浸染体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治教育的感染和熏陶是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取得实效性的关键。在基于现实问题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发展理路,即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坚持法治教育和个人需求相统一,坚持以显性教育为主导、显隐教育相结合,以“三全育人”为路径、构建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立体化“场域”,以“铸魂育人”为目标、培养新时代“德法兼修”的高素质人才。在具体实践举措上,文章认为应在“以生为本”、“滴灌式”教育和协同化育人等教育原则指导下,通过开发教育载体、创设教育情境、强化制度实践、优化社会环境等措施,厚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激发大学生正向法治情感,内化法治引领,从而树立起大学生尊法守法的法治思维和意识。同时,应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掌握主动权、做好顶层设计明确管理权、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把握话语权等强化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组织保障,从而全方位构建其面向生活、面向实践、面向大学生实际需求的隐性法治教育场域,实现国家与社会、理论与实践、政治文化与日常生活等多维沟通的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格局。

李新,荆敏,马杰华,王宏江[4](2021)在《高校学术期刊学者型编辑培养的实践——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为例,总结高校学术期刊培养学者型编辑的实践经验,促进刊物质量提升。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提升编辑部内涵建设为例,运用参与式观察法进行调查,总结编辑部从编辑业务素质和学科素养两个方面培养学者型编辑部的具体实践。编辑部提升编辑业务素质的经验包括,定期组织编辑进行集体业务学习,撰写编辑学论文;主动检视自身编校错误;向优秀编辑部交流学习;主动承办会议,打造学术共同体。提高编辑学科素养的措施包括:鼓励编辑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积极深造;鼓励编辑参与学科教学活动;鼓励编辑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狠抓编辑部内涵建设的举措对同行编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廖光勇,管兴华,李梓番,常安妮[5](2021)在《巧借“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提升青年编辑素养》文中指出"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内容权威、丰富,是"科学理论的学习阵地",为广大青年编辑提供了重要的学习和借鉴的机会。本文梳理了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启示,探讨了巧借"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提升青年编辑素养的方法,旨在为青年编辑成长提供新的路径。

张华[6](2021)在《大学出版社青年编辑的成长困境与发展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学出版社作为高等院校附属机构,承担着服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责任与使命。在2010年完成转企改制后,许多大学出版社在企业发展理念、队伍管理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落后于时代发展,以致编辑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大学出版社务必搭建吸引青年人才、培养青年人才、留住青年人才的平台,进一步打造高层次、耦合型、梯队式的编辑队伍,才能为高校出版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韩骑,张晓红,周豪[7](2021)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出版社新编辑的培养策略——以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为例》文中指出编辑人才队伍的培养是高校出版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而新兴媒体的出现推动了我国出版传媒行业的变革和创新,也对编辑队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即出版传媒行业需要能将出版与新技术深度融合的复合型人才。本文根据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的新编辑培养实践和编辑的成长经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出版社新编辑的培养策略,为高校出版社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人才培养方案,为进一步推进未来出版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

吴永华,袁醉敏,陈华平,高峻,张韵[8](2021)在《高素质编辑人才与高质量科技期刊互促共进机制探析——以《浙江农业学报》为例》文中认为高质量科技期刊的打造依靠高素质编辑人才,高素质编辑人才的培育依托高质量科技期刊,两者相辅相成、互促共进,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本文以《浙江农业学报》为例,研究分析其近年来在推进高素质编辑人才与高质量科技期刊互促共进机制的探索与实践,指出科技期刊事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思想认识误区和体制机制障碍,提出促进高素质编辑人才与高质量科技期刊互促共进的路径与对策。

纪红兵,张立斌,陈华伟,贺嫁姿,冼春梅,柳丰,余雪芳,黄容[9](2021)在《高校学报核心竞争力分析与提升举措》文中研究指明为进一步提高《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办刊质量,建设与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相适应的高校学报,在分析总结高校学报核心竞争力及其作用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办刊实际,提出了提升高校学报核心竞争力的八项举措。对进一步发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的办刊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邹强,陈拥彬,余朝晖[10](2021)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学报服务学科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湖北科技学院学报》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学科建设是高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高校学报则是高校办学质量和学术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是一种相互促进、共存共荣的关系,服务学科建设是高校学报的重要职能。目前,不少地方高校学报在服务学科建设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不少困惑,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地方高校学报在服务学科建设上,需要正视问题、破解困境、寻求对策,以期为有效服务本校学科建设探寻可行的路径。

二、浅谈高校学报青年编辑成长之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高校学报青年编辑成长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1)媒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发挥——以主旋律影视作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影视媒介传播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关联
二、主旋律影视作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三、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时代性及思政育人功能的实现
    1.史诗化情怀
    2.平民化叙事
    3.广泛化取材
    4.多元化类型
    5.年轻化表达
    6.融合审美

(2)地方高校学报服务学科建设的途径和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地方高校学报服务学科建设的优势和劣势
    1.1 地方高校学报服务学科建设的优势
    1.2 地方高校学报服务学科建设的劣势
2 地方高校学报服务学科建设的困境
3 地方高校学报服务学科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4 结语

(3)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隐性法治教育的概念、特征与定位
    2.1 隐性法治教育的相关概念辨析
        2.1.1 法治教育
        2.1.2 显性法治教育
        2.1.3 隐性法治教育
    2.2 隐性法治教育的特征与功能
        2.2.1 潜隐性及其渗透功能
        2.2.2 非正式性及其弥散功能
        2.2.3 非智性及其陶冶功能
        2.2.4 渐进性及其持久化功能
    2.3 辩证认识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
        2.3.1 科学把握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定位认识取向
        2.3.2 辩证把握隐性法治教育与显性法治教育的关系
第三章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3.1 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
        3.1.1 意识形态理论
        3.1.2 实践认识理论
        3.1.3 文艺理论
    3.2 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
        3.2.1 接受理论
        3.2.2 自我教育理论
        3.2.3 感染教育理论
        3.2.4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
        3.2.5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理论
    3.3 其他学科的理论资源
        3.3.1 缄默知识理论
        3.3.2 潜意识理论
        3.3.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3.3.4 隐性课程理论
第四章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现实背景与现状分析
    4.1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现实背景
        4.1.1 经济全球化发展所带来的教育环境复杂化
        4.1.2 现代化变革所带来的空间拓展化
        4.1.3 法治化发展所带来的法治教育需求内生化
        4.1.4 高等教育发展所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显隐教育协同化
    4.2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现状调查
        4.2.1 调查概况
        4.2.2 调查结果
    4.3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4.3.1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与学生学习需求不对接
        4.3.2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运行机制不完善
        4.3.3 人们对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认识不充分
第五章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过程机制
    5.1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要素构成
        5.1.1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主体
        5.1.2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客体
        5.1.3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介体
        5.1.4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环体
    5.2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过程分析
        5.2.1 知识转移过程分析
        5.2.2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知识转移过程
    5.3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影响因素及实证分析
        5.3.1 理论框架
        5.3.2 基本假设与模型构建
        5.3.3 数据调查与结果分析
第六章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实践策略
    6.1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发展理路
        6.1.1 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坚持法治教育和个人需求相统一
        6.1.2 以“显隐结合”为原则,坚持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的相统一
        6.1.3 以“三全育人”为路径,构建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立体化“场域”
        6.1.4 以“铸魂育人”为目标,培养新时代“德法兼修”的高素质人才
    6.2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教育原则
        6.2.1 “以生为本”的原则
        6.2.2 “滴灌式”教育原则
        6.2.3 协同化育人原则
    6.3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实施举措
        6.3.1 开发教育载体,构建和谐的教育生态空间
        6.3.2 创设教育情境,激发大学生的美好法治情感
        6.3.3 强化制度实践,内化法治价值引领
        6.3.4 优化社会环境,厚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6.4 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具体路径
        6.4.1 建立项目化运行机制,为供需双方的空间交汇提供制度保障
        6.4.2 打造智慧教育系统,实现多重法治教育空间的协同
        6.4.3 发掘社会资源,形成多方资源的良性互动
    6.5 强化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的保障措施
        6.5.1 掌握主动权
        6.5.2 明确管理权
        6.5.3 把握话语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高校学术期刊学者型编辑培养的实践——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学报》学科编辑的角色定位与工作任务
2《学报》提升编辑业务素质的举措
    2.1 定期举行编辑业务集体学习,撰写编辑学论文
    2.2 主动检视错误,提高编校水平
    2.3 向优秀编辑部交流学习
    2.4 承办会议,打造学术共同体
3《学报》促进学科编辑向学者型编辑转型的举措
    3.1 鼓励编辑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积极深造
    3.2 鼓励编辑参与学科教学,克服职业倦怠
    3.3 鼓励编辑申报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
4 结束语

(5)巧借“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提升青年编辑素养(论文提纲范文)

1 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学习内容组织与融媒体构建
    1.1 内容整合与传播
    1.2 建成融平台,打造融媒体
2 借助“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增加知识储备
    2.1 增强政治意识,增加综合知识储备
    2.2 增加专业知识储备
3 编校技能的培养
4 结束语

(6)大学出版社青年编辑的成长困境与发展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出版社青年编辑的成长困境
    1. 薪酬绩效体系不够完善
    2. 人才培养方式相对落后
    3. 职业上升渠道过于狭窄
    4. 学养与职业要求不匹配
二、大学出版社青年编辑的发展路径
    1. 建立公平有效的分配制度
    2. 构建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
    3. 疏通青年人才晋升渠道
    4. 树立终身学习、不断提升的目标

(7)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出版社新编辑的培养策略——以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开展入职培训讲座,构建出版行业框架
    (一)了解和适应出版社工作环境
    (二)树立正确的出版价值观
    (三)熟悉校对工作
二、师徒—团队模式,在实践中进入编辑角色
    (一)以项目为主导,融入编辑团队
    (二)不断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三)反思总结,独立操作
三、学习新方法和技术
    (一)学习融合出版技术
    (二)培养融合出版策划理念
四、结语

(8)高素质编辑人才与高质量科技期刊互促共进机制探析——以《浙江农业学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编辑人才培育与科技期刊发展互促共进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1.1 人才培育规划与期刊发展规划相融合
    1.2 编辑人才培育路径与科技期刊发展路径相融合
    1.3 人才培育机制与期刊培育机制相融合
2 促进人才培育与期刊发展互促共进机制的若干思考
    2.1 消除思想站位上的误区,对科技期刊再认识
    2.2 消除人才观念上的误区,对编辑人才再认识
    2.3 破除体制政策上的桎梏,既要“解放”人,又要“解放”刊
        2.3.1 科技期刊应在单位工作序列中有位置
        2.3.2 科技期刊应在单位岗位设置中有地位
        2.3.3 科技期刊应在单位评价体系中有分量
3 结束语

(9)高校学报核心竞争力分析与提升举措(论文提纲范文)

1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办刊实践回顾
    1.1 学报简介和发展脉络
    1.2 《学报》办刊举措
        1)强化终审工作,严把稿件学术质量关。
        2)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实行标准化管理。
        3)以特色栏目引领学报的发展。
        4)坚持周例会制度提高编辑业务规范。
    1.3 学报办刊实效及不足
        1)对学报的积极促进作用。
        2)对我校重点学科建设及青年人才培养与扶持的促进作用。
        3)办刊存在的不足。
2 高校学报核心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1 核心竞争力
    2.2 高校学报核心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主办单位的社会竞争力。
        2)主办单位的学科竞争力。
        3)学报编委会成员的竞争力。
        4)学报编辑队伍及编辑部运作的竞争力。
3 提升学报核心竞争力的举措
    3.1 我校《学报》竞争力分析
        1)学报竞争力的优势。
        2)学报竞争力的劣势。
        3)提升学报竞争力的挑战。
        4)提升学报竞争力的机遇。
    3.2 提升学报核心竞争力的举措
        1)依据学术期刊评价体系要义及布局推动学报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2)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带动学报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3)提升学校学科建设水平、带动学报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4)加强学报办刊特色化建设、促进学报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5)加强学报优秀作者群建设、促进学报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6)加强优秀审稿专家队伍建设、促进学报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7)加强学术编辑队伍建设、促进学报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8)加强学报出版宣传发行工作、促进学报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4 结语

(10)“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学报服务学科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湖北科技学院学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服务学科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基本做法
        1.学科栏目设置
        2.学术论文发表
        3.刊发优秀作品
        4.科研骨干宣传
        5.学院特色展示
        6.研究平台推介
    (二)经验反思
        1.始终把学报作为推动学科建设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抓手
        2.始终将高校学科建设视为学报发展强有力的支撑
二、《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服务学科建设的困境分析
    (一)高校学报服务学科建设的意识不够强
    (二)高校学报自身发展与学科建设规划不甚匹配
    (三)高校学报服务学科建设的形式创新性不足
    (四)高校学报编辑队伍素质偏低迟滞了服务学科建设的能力
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学报服务高校学科建设的路径思考
    (一)精准定位,合理制定期刊发展规划
    (二)强化质量,着力打造学科支撑平台
    (三)创新思路,有效构建学科服务模式
    (四)激发动力,精心培育学科服务团队

四、浅谈高校学报青年编辑成长之路(论文参考文献)

  • [1]媒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发挥——以主旋律影视作品为例[J]. 李蓉. 出版广角, 2021(24)
  • [2]地方高校学报服务学科建设的途径和措施[J]. 张同学.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21(06)
  • [3]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研究[D]. 郑艳菊. 河北大学, 2021
  • [4]高校学术期刊学者型编辑培养的实践——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为例[J]. 李新,荆敏,马杰华,王宏江. 学报编辑论丛, 2021(00)
  • [5]巧借“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提升青年编辑素养[J]. 廖光勇,管兴华,李梓番,常安妮. 学报编辑论丛, 2021(00)
  • [6]大学出版社青年编辑的成长困境与发展路径[J]. 张华. 编辑学刊, 2021(06)
  • [7]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出版社新编辑的培养策略——以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为例[J]. 韩骑,张晓红,周豪. 传播与版权, 2021(10)
  • [8]高素质编辑人才与高质量科技期刊互促共进机制探析——以《浙江农业学报》为例[J]. 吴永华,袁醉敏,陈华平,高峻,张韵. 编辑学报, 2021(05)
  • [9]高校学报核心竞争力分析与提升举措[J]. 纪红兵,张立斌,陈华伟,贺嫁姿,冼春梅,柳丰,余雪芳,黄容.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1(05)
  • [10]“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学报服务学科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湖北科技学院学报》为例[J]. 邹强,陈拥彬,余朝晖.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1(05)

标签:;  ;  ;  ;  ;  

浅谈高校期刊青年编辑的成长之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