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旅游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

森林旅游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

一、森林旅游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马雪松[1](2021)在《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全球经济波动、气候条件变化、资源消耗危机、新冠疫情持续不断等严峻的形势挑战下,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的发展成为关注性焦点,而林业作为重要的资源供给、生态功能输送与气候环境调节的产业,其可持续的协同发展演化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作为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都比较有优势的东北国有林区,自然义不容辞的承担了新时代所赋予的重任,林业产业政策的调整以及发展方向的转型,会给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带来较大程度的发展不协同之状况,资源的衰减会在经济发展、林区社会稳定等多方面给东北国有林区造成不利的影响。林业产业的运行方式是所有产业中与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最为相似的,可以借鉴成熟的生态学理论、协同演化理论,对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的发展进行研究,力图使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协同演化逐步缓解资源危机,优化并高效利用可以整合的资源,实现东北国有林区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层面的同步发展,最终满足森林资源可持续运营的发展目标。本研究在集合生态学理论、协同演化理论、林业产业演化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发展的研究思路。首先在理论层面,对研究所需要的理论概念进行梳理,同时,对相关理论在本研究的应用做了分析,通过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对比,阐述在组成结构、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方面的接近性,并对协同演化模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明确了研究的可行性。其次在分析层面,对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在森林资源禀赋、市场需求、林业产业技术要求、投资、产业政策和管理体制等方面面临的压力或动力进行分析,明确了研究的必要性。再次在机制层面,明确了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的概念,提出了协同演化的四种机制,进而引出了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的立体式研究模型。第四在协同演化研究层面,基于协同演化的机制和研究模型,对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之间的协同演化、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之间的协同演化、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集群与环境的协同演化三个层面进行研究,形成了本研究的主体部分。最后在保障层面,为了能够确保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的顺利进行,提出需要在企业个体协同、产业种群协同、产业集群与环境协同三方面进行保障,综合提升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的效率。

王亚文[2](2021)在《森林公园旅游品牌价值评估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森林旅游发展迅速,森林公园数量不断增长,竞争日益激烈。从产品和价格的竞争逐渐发展成为品牌的竞争。品牌已经成为森林公园的核心资产,品牌价值的高低直接影响森林公园未来的经营与发展。对于品牌价值准确的评估,能判断出品牌建设、管理、营销等决策的成功与否,能为之后的品牌规划建设提出科学性的指导和意见,对森林公园投资融资、上市等亦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森林公园已经形成了一定类型的特色旅游品牌,相关研究大多还停留在品牌建设、传播、营销和影响力等方面。对于品牌价值的评估研究较少且多数聚焦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相对缺乏。因此本文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根据森林公园特性选取科学评估方法,构建森林公园旅游品牌价值评估指标体系;(2)准确计算雪乡森林公园旅游品牌价值;(3)探究森林公园旅游品牌价值提升的相应对策。首先,对森林公园旅游品牌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在对森林公园旅游品牌发展脉络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品牌价值相关研究及森林公园旅游特性,综合分析品牌价值评估方法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传统的Interbrand模型进行改进。基于森林公园旅游活动开展得特点,综合考虑财务、市场和旅游者三个角度,确定影响森林公园旅游品牌强度的相关因素,构建森林公园旅游品牌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权重,避免因直接打分产生的偏差,使得评估更加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其次,对雪乡森林公园旅游品牌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模型的可操作性与适用性,并计算出雪乡森林公园旅游品牌价值为2.6亿元。从理论研究到实证验证,体现出模型构建的科学性,给我国森林公园旅游品牌价值评估提供了一定参考。最后,探究森林公园旅游品牌价值提升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一是强化品牌危机管理能力,建立网络舆情监控部门,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强化舆情信息分析,形成快速反应机制。二是提升品牌质量,改善基础设施,增强员工凝聚力,完善客户关系等。三是打造森林公园诚信品牌,秉持诚信理念,加强员工服务管理,履行优质服务承诺,建立旅游者反馈机制。四是完善品牌形象,精准品牌定位,突出品牌特色,注重品牌包装设计,形成特色品牌标识。五是自媒体时代,加强品牌营销合作,拓宽品牌营销渠道完善品牌营销体系。

邹成成[3](2020)在《绿色发展视域下中国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森林旅游因其自身优良的生态属性、较强的劳动力吸附能力成为林业发展重要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和富民产业。近年来,从国家和地方出台的方针政策中不难看出,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产业是绿色发展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林业转型升级要关注经济也要关注民生,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交通拥挤和环境恶化等“城市病”也随之出现,城镇居民回归自然的休闲旅游需求逐渐增大,森林是优良的释放压力、亲近自然之地,所以发展森林旅游是拉动绿色经济、增进民众绿色福利水平的重要手段。本论文关注科学划分森林旅游产业发展演进历程、定位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发展阶段,评价各区域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水平、分析绿色发展视域下的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和递阶结构,提出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并给出有实践意义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建议。本论文系统阐述了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绿色发展、“两山”理论、产业经济学、可持续发展、产业竞争力等相关理论对森林旅游产业的指导作用,给出了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内涵。对我国森林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森林旅游产业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梳理,将我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历程按照时间先后分为5个历史时期,并分别阐述各个历史时期产业的发展特征,将国内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划分为有限竞争、资源竞争及差异化竞争三个阶段。结合产业发展未来消费群体变化、产品需求变化和产业文化内涵变化几个方面分析了森林旅游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为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奠定基础。本论文借鉴钻石模型,按照生产要素、需求要素、支持产业和政府作用四个层次进行指标归类,建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影响因素指标的变异程度不同,本文选取熵权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借助SPSS软件及Excel软件对全国31个省域2008-2017年森林旅游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定量测算、整理,对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结果进行权重分析、结构分析、聚类分析和空间分布分析,为后文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提供数据支持,为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路径提出奠定基础。本论文分析了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含义,给出了绿色发展对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机制,充分搜集和分析以往相关文献资料,在现有统计年鉴等材料中挑选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备选观测指标,组成产业竞争力拟选影响因素集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获得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拟选指标因素进行分类,在简化的变量体系上进一步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关系的因果分析,剔除关联度小的因素,将关联度大的因素挑选出来组成以绿色旅游资源、绿色产业规模、绿色发展环境、绿色基础设施和绿色政策支持等5类影响因素组成的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体系。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对5个维度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厘清森林旅游产业影响因素的递阶结构。本论在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描述了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压力、动力,分析了产生压力和动力的机制和发展变化情况,厘清了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循环推进要素作用机理,得出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循环推进框架。本文确定了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总目标,制定了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机制设计的基本原则。对前文分析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从以绿色供给为前提、保护优先为先导、结构调整为机遇、产品创新为特色和全域协作为支撑几个方面提出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并基于产业发展阶段和现实条件按照旅游资源要素、产业规模要素、发展环境要素、政策支持要素和基础设施要素5个方面提出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建议,希望为我国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提供借鉴。

隋新玉[4](2020)在《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我国省域森林公园旅游效率研究》文中提出森林公园旅游是保护林业生态环境、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满足游客康养休闲需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优化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效率对保证森林公园旅游功能、旅游效益以及合理配置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三阶段DEA模型,以中国大陆31个省域为研究单元,截取20092018年为时间截面,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三方面对森林公园旅游效率展开研究,旨在为未来森林公园的优质化管理提供客观依据与参考。文章首先对森林公园旅游、旅游效率的概念进行辨析,从而界定了森林公园旅游效率的概念。通过对森林公园旅游及旅游效率两个方面的归纳评述,明确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及不足之处,进而确定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其次,依据现有学者对森林公园旅游效率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内容,结合本文研究特点最终确定4个投入指标,6个产出指标,构建森林公园旅游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三阶段DEA研究方法运用BCC模型对各项投入-产出指标进行第一阶段测算。再次,运用SFA回归分析方法以第一阶段测算得到的投入松弛变量为解释变量,与选取的6个环境变量共同进行回归分析,旨在剔除外部环境因素、随机误差项以及管理无效率等影响,最终得到调整后的投入变量。最后,将调整后的投入变量与原始产出变量再次运用BCC模型对其进行第三阶段的效率测算。经过三个阶段的处理,最终得到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后的更为准确客观的森林公园旅游效率值。通过测算及分析后发现:我国森林公园旅游综合效率总体水平较高,研究期间内我国森林公园旅游综合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规模效率值的平均值分别为0.8764、0.9429和0.9242;总体上我国森林公园旅游的纯技术效率值高于规模效率值,表明我国森林公园旅游正在向集约型经济增长趋势转型升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区域人均收入水平、政府支持程度、国家森林公园密度以及森林资源禀赋6种外部环境因素对我国森林公园旅游效率影响显着,以天津、四川、西藏、陕西、甘肃和新疆地区所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最大;外部环境因素使得未调整前测得的旅游综合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偏大,虚高了森林公园旅游效率的实际情况;以效率值0.9为临界点可将我国森林公园旅游效率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黑龙江、江苏、浙江等6个省域为代表的Ⅰ类省域、青海、贵州、内蒙古等11个省域为代表的Ⅱ类省域、河北省为代表的Ⅲ类省域、湖北、山西、云南等9个省域为代表的Ⅳ类省域以及广西、新疆、上海和西藏为代表的Ⅴ类省域。

张杰[5](2019)在《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森林养生旅游在国内方兴未艾。2019年3月8日,国家林业与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在2022年建成布局较合理的区域性森林康养服务体系,建立国家森林康养基地300处,到2035年建成覆盖全国的森林康养服务体系,强调森林康养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森林养生旅游是森林康养产业中的重要内容,中医特色明显,开展森林养生旅游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助于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森林康养产业中的独特优势。广东省森林资源丰富,养生旅游发展基础坚实,社会对发展森林养生旅游的呼声很高。但是目前相较其他省份而言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实质进展比较缓慢。经过文献梳理,发现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相关研究很少,而且多数的森林养生旅游研究是基于旅游管理、林业经济、产业经济的视角,仅有零星的森林旅游研究涉及到中医养生的内容,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缺乏中医养生学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因此本研究选取广东省为研究对象,从中医养生学的视角开展了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研究。目的:首先,系统地梳理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包括旅游开发的一般理论和基于中医学的森林养生理论。其次,分析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现状,包括外部宏观环境、内部现状与问题,以及内外部综合态势。然后,基于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现状,以森林养生旅游的相关理论为指导,探讨其开发策略,包括开发模式、产品和服务体系、产业发展形态、产业发展保障措施等方面内容。最后,介绍和分析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三个具体案例。以期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开展森林养生旅游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一)交叉研究法森林养生旅游属于多产业交叉领域,涉及中医药、旅游管理、林业经济、产业经济等多学科内容,因此要使用多元化视角和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方法。(二)文献研究法通过回顾国内外关于森林养生旅游的研究文献,尽可能掌握最新的研究进展;通过梳理中医养生学、旅游管理学、森林医学相关文献着作,整理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查阅、整理相关政府部门网站、行业网站提供的统计数据和资料,尽可能全面收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现状资料。(三)田野调查法实地走访省内省外多处森林养生旅游开发单位,深入山地、森林,与当地居民、游客、管理人员进行深入交谈,详细考察当地的森林气候、地形、植被、水源、历史人文等情况,获取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四)访谈报告法与广东省森林公园协会合作开展关于《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示范基地评定标准》制定的课题研究,举办“国有林场森林康养休闲体验示范建设情况”座谈会,对受访者进行结构性访谈调查,并多次参加行业会议、与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行业专家学者、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和交流,加深对森林养生旅游的专业认识。(五)问卷分析法在广东省部分森林旅游区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并采用Excel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初步了解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消费者特征、认知及需求情况。(六)模型分析法引入了 PEST宏观环境分析模型、RMP旅游开发模型、SWOT综合态势分析模型,将收集到的定性资料和定量数据进行结构化的模块分析,系统地开展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现状研究。(七)个案分析法在开发现状研究和开发策略研究部分,多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说明。在最后开展专门的案例研究内容,选取广东省三个不同的森林养生旅游模式的案例,从项目概况、现状分析和建设规划三个方面进行介绍。成果:(1)系统梳理了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包括旅游开发的一般理论和森林养生理论。梳理了森林养生旅游开发时涉及的旅游开发一般理论,并探讨其在森林养生旅开发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竞争力理论、旅游生命周期理论、旅游社会学与人类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体验经济理论等。首次整理归纳了森林养生理论。本研究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将森林养生的概念进行合理延伸,以中医养生学理论和森林医学理论为指导,整理归纳了森林养生理论的概念内涵、养生目的、养生原则、养生方法和注意事项。认为森林养生是以有益人体健康的森林环境与资源为基础,辅以必要的养生保健设施,通过环境养生、行为养生、精神养生等具体养生方法活动,最终实现维护健康和幸福两大目的的一种综合养生方式。森林养生的原则包括天人相应,三因制宜;扶正避邪,预防为主;动静互涵,身心同调;综合调养,持之以恒四大方面。森林养生的方法有森林浴养生、森林饮食养生、森林运动养生、森林温泉养生、针灸推拿养生、森林园艺养生、森林精神养生、森林芳香养生、森林五色养生、森林音乐养生等十种。(2)研究归纳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现状。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有政策环境: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支持、养生旅游发展的政策支持、林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支持;经济环境:经济整体发展稳中求进、森林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林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健康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社会环境: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会对养生需求日益扩大、广东省养生文化氛围浓厚;技术环境:中医药养生技术发展、林业科技发展、旅游事业人才培养等。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内部开发现状:整理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资源,包括森林生态资源、岭南本草资源、饮食养生资源、温泉养生资源、滨海旅游资源、历史人文资源等;调查分析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市场需求,包括消费者的基本特征分析、对森林养生旅游的认知分析、需求分析等;调查分析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产品和服务现状,包括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展情况、规划情况以及目前产品和服务存在的问题。产品和服务存在的问题有资源缺乏充分利用;开发基础有待完善;产品和服务未形成产业链;产品和服务的专业性有待提高。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内外部综合态势:内部优势:森林养生旅游资源条件优越、区位和交通条件良好、旅游客源市场广阔、旅游经济支撑强劲有力;内部劣势:开发现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森林季节性闲置;外部机遇:森林养生旅游是多方政策交汇点、社会的养生需求;外部挑战:其他地区的竞争挑战、不合理开发带来的森林破坏。(3)提出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策略。差异化的开发模式:提出“森林旅游+X养生+Y养生+……”的差异化森林养生旅游开发模式。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模式分为:“森林旅游+本草养生”的林下中药模式;“森林旅游+饮食养生”的生态美食模式;“森林旅游+运动养生”的休闲健身模式;“森林旅游+温泉养生”的康体度假模式;“森林旅游+精神养生”的养心度假模式;“森林旅游+滨海养生”的山海度假模式。并结合实例介绍每种模式的特点、适宜开展的地区、以及产业延伸的路径等内容。中医药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森林养生旅游产品和服务需要以森林养生理论为指导、由专业养生人员来实施、养生特色要融入旅游六要素中。研究还认为目前森林养生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目标群体主要为健康和亚健康人群,以森林养生方法为框架整理了二十八项森林养生旅游项目,并总结了产品和服务中的三因制宜原则,凸显了中医药的特色。融合性的产业发展形态:提供了森林小镇、森林养生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三种适宜森林养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形态。综合性的产业发展保障措施:分别从政策规划、人才培养、融资模式、营销推广等方面展开分析。(4)介绍了三个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案例本研究选取广东省三个不同的森林养生旅游模式的案例,即丰顺留隍潮客小镇:“森林旅游+温泉+禅修养生”的身心度假模式、大北山森林养生旅游基地:“森林旅游+本草+茶文化养生”的林下茶药模式、惠来南药产业园:“森林旅游+本草养生”林下中药模式,从项目概况、现状分析和建设规划三个方面进行介绍。结论: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研究,梳理了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特别是首次整理出的森林养生理论,为森林养生旅游的内容开发提供专业依据,有助于凸显森林养生旅游的中医药特色。此外对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进行区域研究也尚属首次,系统展现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若干开发策略,最后三个不同开发模式的案例,为其它研究提供借鉴。整个研究从森林养生旅游的相关“理论”研究到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实践”研究,从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现状和开发策略的“面”研究到案例分析的“点”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点”和“面”相结合,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的森林养生旅游开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参考,具有一定的价值。

陈元锋[6](2018)在《白沙县政府推动森林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文中指出森林旅游是最近几年兴起的新型旅游模式,也是我国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式,发展森林旅游,直接或间接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可以对原有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完善,也能实现城乡一体化。本篇论文主要围绕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要求,从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的森林旅游发展实际情况着手,以文献分析法等方法展开研究,重点分析国内外学术界在森林旅游和政府职能方面的独特见解,指出现阶段在森林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健全、市场调节不灵、政府职能缺失等问题。文章结合现阶段白沙县自然资源条件、森林旅游的具体问题,分析其在森林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在设施、服务供给方面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种种问题,明确提出,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况主要是因为政府未能很的发挥职能作用,即我们常说的政府职能缺位、政府履职越位和错位,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找出当地政府在森林旅游发展过程中没有落实到位的问题,以及该怎样转变职能,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实现突破式发展。本篇论文的观点是,白沙县在未来的森林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积极对政府职能进行转变:第一、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环境保护、对教育培训机制进行健全和完善;第二、以政策规章来规范森林旅游选址、实施招商引资、进行必要资金投入等问题,抵消不良经济效应的影响,在发展白沙县森林旅游的同时保护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第三、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提供信息服务,进行宣传引导等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第四、通过成立专门的机构对森林旅游进行管理,对破坏行为予以制止,对规范化经营开展监督,还要建立完善的补偿机制,让各方面的利益得以平衡;第五是通过引导相关企业灵活经营、提升产品样式、形式以及内涵来解决森林旅游经营能力和产品开发的问题。

欧阳心怡[7](2017)在《基于健康旅游理念的山地森林旅游度假区规划研究 ——以九龙江森林旅游度假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加强,健康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从小众化市场走向更多人的视野,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发展健康产业,近年来国家林业局还提出森林康养新业态,支持发展依托山地森林资源的健康旅游产业,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评定办法已经出台,说明以观光游览为主导的传统旅游业已经转向了以健康指导要素的新型休闲度假旅游业,以前单纯的满足视觉冲击的观赏型旅游度假已经上升到对养生、心灵抚慰的高度,由此可见,山地森林旅游度假区的发展也需要适应新形势下的健康发展要求。通过对国内外山地森林旅游度假区的现状分析发现,国外以健康为主题的山地森林旅游度假区发展已经走向成熟,健康覆盖既有广度、有深度还有精细度,并且大有以高科技健康技术为引导的趋势,这正为国内的山地森林旅游度假区产品单一、粗狂式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在很多地区,只是把健康作为“口号”,没有真正全面地认识和发展。因此,本文结合新时代下的健康发展要求对健康旅游理念做出补充,并运用到山地森林旅游度假区的规划中。在分析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上,以健康旅游理论为基础,运用景观生态学、旅游规划学、旅游层次需求论、大健康观等原理,构建基于健康旅游理念的山地森林旅游度假区的规划模式,并以九龙江森林旅游度假区规划对理论研究加以验证。主要成果如下:一、明晰健康旅游相关概念,分析出健康与养生、保健和康复的包含和递进关系,并从大健康角度下对健康旅游概念进行补充,将健康对象从之前的一元或二元对象升级到人、环境和社会的三元立体对象。在此基础上分析健康旅游的历史脉络、特点、开发模式。再通过马洛斯需求层次论将健康旅游产品分为5大阶段,分别是康身、康境、康心、康智和康德,为后续健康旅游的规划提供理论支撑。二、明晰山地森林旅游度假区相关概念,分析了山地森林旅游度假区的健康特征、依托山地森林资源的健康旅游产品体系;比较分析山地森林度假区与平原形态旅游度假区的区别;然后归纳出山地森林旅游度假区的健康旅游规划框架。将一般旅游度假区规划框架结合健康旅游的三大主体:人、环境、社会,形成由健康规划原则、项目前期分析与健康生态环境评价,以及健康的人-旅游度假子系统规划、健康的环境-基础设施子系统规划、健康的社会-管理实施子系统规划组合的规划框架,为之后基于健康旅游理念的山地森林度假区的规划体系提供理论框架支撑。三、分析国内外各一例经典健康型山地森林旅游度假区案例,并总结了健康旅游理念在山地森林旅游度假区中的应用途径,主要体现在空间布置、生态景观、文化、健康产品、健康管理服务5大要素的突出表现上。四、分别将健康的人、健康的环境和健康的管理三个健康主体运用到三个旅游规划子系统中,以此来构建基于健康旅游理念的山地森林旅游度假区的三大规划子系统。健康的人-旅游度假子系统包括规划构思、布局与分区、健康旅游产品规划和健康服务设施规划;健康的环境-基础设施子系统包括道路交通规划、景观规划、建筑与小品规划;健康的社会-管理实施子系统包括健康管理实施规划和市场营销规划。然后总结出健康旅游理念在山地森林旅游度假区规划中的应用策略,分别从规划指导思想的运用、景点细部的运用和健康旅游项目的运用中体现。五、综合上述理论,以构建的基于健康旅游理念的山地森林旅游度假区规划体系作为指导,对九龙江森林旅游度假区进行详细规划,首先对度假区发展健康旅游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完成对客源市场前期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完成,以及对度假区的健康生态环境做出评分评价,以大气、水质、土壤、空气细菌、空气负氧离子、辐射量、噪声环境质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主要指标;然后按照三大规划子系统对九龙森林旅游度假区依次进行了详细规划。通过建设康身-康境-康心-康智-康德的5大健康旅游产品体系,再结合九龙森林旅游度假区的自身资源特点,对健康旅游产品、植物景观、健康服务设施、健康管理服务系统进行了着重规划。

汤敏[8](2017)在《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是黑龙江省对十八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森林生态旅游被越来越多人关注,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也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话题。黑龙江省丰富的森林资源为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对于黑龙江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经济上,黑龙江省经济面临着严重的转型危机,在这样一个阶段,森林生态旅游既属于第三产业,同时又很好结合了黑龙江传统产业林业产业,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黑龙江省林业产业也面临着转型,森林生态旅游能给林业产业带来生机和活力,对于林业产业发展而言,森林生态旅游属于林业产业的深层次开发,能进一步拓展林业产业链,森林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林业产业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政治上,发展森林生态旅游首先是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发展绿色产业,以绿色化带动经济发展。同时发展森林生态旅游能够带动黑龙江省的就业率,为林区职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本论文以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明确界定了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概念。在绿色化和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分析了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问题、环境和条件,并进一步对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利益相关者分析,对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前景做出了预测分析,论文选取了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雪乡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利益相关者案例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本论文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方法,对森林生态旅游内涵进行解析、设定了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以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的对策;同时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利益相关者的研究和评价,确定了森林生态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主要利益相关者和次要利益相关者,分析了各个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利益诉求,并针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提出了相应的可持续管理策略,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调研并进行深入地研究森林资源保护的利益相关者的福利,实现帕累托改进。本论文创新性地构建了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分级量化标准,并根据此标准评价了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提供了有针对性的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对黑龙江省森林保护产业发展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对于促进林区三产融合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黑龙江省森林旅游生态资源超过全国大多数省份,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丰富,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基础条件相对较好,资源潜力巨大。森林作为木材供给的功能正在逐步消退,改善生态环境并为大众提供休憩欣赏的功能正在逐步被加强。黑龙江实现全面停伐后,森林价值逐渐由物质资源向非物质资源转变,森林生态价值合理的开发与拓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森林生态旅游正是森林生态价值开发的重要形式。黑龙江省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是黑龙江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虽然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是黑龙江省特色森林生态旅游具有不可替代性,结合冰雪资源和独特地理气候,加之黑龙江省良好的政策支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裴宇[9](2016)在《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森林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逐步深入,森林旅游将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迈进。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将对社会经济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森林旅游是支持林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依靠独特的气候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悠久的文化历史,黑龙江省森林旅游的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随之而来的多方面问题也不断出现,限制森林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黑龙江省森林旅游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仅仅依赖现有的天然资源是完全不够的,需要多方面的共同作用来推动,因此,对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通过对其森林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得出:充分利用黑龙江省独具特色的生态资源和气候条件,对森林旅游资源以及环境进行有效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对森林旅游发展的保障,是意在实现黑龙江省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黑龙江省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利于满足当代人们对回归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生活需求,还会大大促进黑龙江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收入。目前,黑龙江省森林旅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和制约,在发展森林旅游的同时,确保森林旅游资源以及环境不受到破坏是实现黑龙江省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所要研究的首要问题。对黑龙江省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主要有两层意义:一方面为理论意义层面,对黑龙江省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有利于制定森林旅游开发的合理规划,完善森林旅游发展的法律体系。黑龙江省森林旅游的发展立足于自然资源与环境以及天然的气候特点,通过进行生态意识教育、制定合理的开发规划、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及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森林旅游发展所依托的资源与环境进行保护,力图保持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进行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有助于国家林业总局掌握黑龙江省的自然资源与环境质量状况,对于国家制定资源与环境保护政策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森林旅游的理论研究起到补充作用,为我国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另一方面为现实意义层面,对黑龙江省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森林旅游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同时能够满足人们对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需求。通过课题的研究与探索,力求找到保护森林旅游资源与环境的有效措施,制定出合理的森林旅游开发规划,完善森林旅游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以使黑龙江省森林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而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社区居民的收入与生活水平。因此,要鼓励人们支持森林旅游的发展,参与到森林旅游的发展中,这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实现黑龙江省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在森林旅游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与总结,对森林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并利用生态旅游理论、环境承载力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支撑本文的后期研究。通过对黑龙江省森林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描述,分析出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森林旅游资源可持续性欠佳、森林旅游可持续开发缺少合理规划、森林旅游产品缺乏地方特色、森林旅游生态意识有待提高以及与森林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进而构建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实证研究,找出对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指标。根据研究结果,并结合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情况,得出以下促进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分别为建立森林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开发规划、充分展现森林旅游产品地方特色、加大森林旅游生态意识教育与宣传力度以及完善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王屏[10](2015)在《生态文化视域下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研究 ——基于中西方游憩者比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森林旅游为现代林业建设注入生机与活力背景下,中国森林生态服务经济功能价值得以实现,然而,森林景区的建设至今仍大多停留于初级阶段,强调开发却忽视游憩者本身对资源的破坏,可持续森林管理实践如何由单纯保护向保育并举转变,进一步将游憩者对生态环境影响降至最小值,其间解说则为关键。因此,本文从生态文化全新角度审视中国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揭示其解说体系的内在规律。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目标维度和构件要素研究在阐明森林旅游解说属性前提下,依据生态文化内涵有所创新地提出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目标;并于解说传播实质入手,解析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件要素。结果表明:(1)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目标为生态审美愉悦和生态道德教育。(2)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件要素为解说信源、解说受众、解说对象、解说载体,其中将解说载体细分成人——机系统、人——物系统、人——人系统三种类型。2、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模式内核和效用因子研究立足解说目标,厘清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相关概念及结构变量间逻辑关系,以体验为核心范畴选取心理学、美学、传播学作为研究理论谱系,探察游憩者最优生态体验塑造机制;并借鉴SMRM解说系统规划模式,提取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模式内核与效用因子。结果表明:(1)森林游憩者最优生态体验感知机制应由心理集合与环境协同共同塑造。(2)完整的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模式内核应涉及解说目标、解说受众、解说过程、解说效果四个层面。(3)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效用因子分别为解说文本、解说媒介、解说序列。3、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量表开发和实证研究根据森林公园解说系统构建的概念操作化过程设计测量项目,通过两阶段预调查数据分析、焦点小组访谈,开发出正式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量表;并以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Banff National Park)和中国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问卷调查地,在对概念模型中研究假设的有效性验证基础上,提供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数据支持。结果表明:(1)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量表由解说重要性、解说文本、解说媒介、解说序列、解说效果五个维度构成,具有良好的结构信度和效度。(2)中西方森林游憩者关于解说文本、媒介、序列对森林公园旅游解说重要性均存在显着正向影响。(3)中西方森林游憩者的观景思维、解说句式、解说风格偏好均不受结构特征影响,但三者偏好中西方森林游憩者存在差异。(4)中西方森林游憩者对森林公园旅游解说媒介选择的分类均可归为人人、人物、人机三种,三个分类彼此间均存在显着差异,但其间的分类排序中西方则存有一定区别。(5)中西方森林游憩者对森林公园旅游解说内容排序评价结果保持一致。(6)中西方森林游憩者关于生态知识、体验、态度、行为两两间均存在显着正向影响;森林公园旅游解说分别对中西方森林游憩者生态知识、体验、态度、行为均存在显着正向影响;中西方森林游憩者生态知识、体验、态度、行为整体作用对森林公园旅游解说效果均存在显着正向影响。4、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模式和实现路径研究采用系统论思想明晰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运行机理,将理论应用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围绕解说效用因子进行中西方游憩者比较研究,遵循生态行为产生的过程定式,深入剖析生态视域下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模式及其实现路径。结果表明:(1)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分层定位模式为双重体验逻辑、耦合功能应用、连锁梯度效应、场所精神承载。(2)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模式实现路径为生态场域形构的信息干预、生态认知交互的道德演化、生态体验唤醒的行为感应。

二、森林旅游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森林旅游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应用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生态学的概念界定
        2.1.2 生态系统的概念界定
        2.1.3 协同演化的概念界定
        2.1.4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演化相关的其他概念
    2.2 理论应用分析
        2.2.1 生态学理论应用分析
        2.2.2 协同演化理论应用分析
        2.2.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生态性特征分析
        2.2.4 林业生态系统与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的内在联系
    2.3 本章小结
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的动因分析
    3.1 环境层方面林业资源禀赋的限制
        3.1.1 森林资源对东北国有林区第一产业演化的影响作用
        3.1.2 森林资源对东北国有林区第二产业演化的影响作用
        3.1.3 森林资源对东北国有林区第三产业演化的影响作用
        3.1.4 东北国有林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
    3.2 市场需求方面变化的压力
        3.2.1 市场需求对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的影响机制
        3.2.2 主要林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状况
    3.3 自身发展方面林业产业技术升级的趋势要求
    3.4 资本方面林业投资的激发力
        3.4.1 林业投资总量
        3.4.2 林业产业投资结构
    3.5 宏观方面林业产业政策调整的拉力
    3.6 制度方面林业管理体制的活力
    3.7 本章小结
4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研究框架
    4.1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的概念
    4.2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的机制
        4.2.1 稳定机制
        4.2.2 动力机制
        4.2.3 竞合机制
        4.2.4 协同机制
    4.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研究模型
        4.3.1 协同演化理论模型
        4.3.2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的研究层次
        4.3.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的研究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之间协同演化
    5.1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生态位
    5.2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生态位“态”、“势”评价
        5.2.1 生态位“态”、“势”评价研究思路
        5.2.2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发展现状
        5.2.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生态位“态”、“势”模型构建
        5.2.4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生态位“态”、“势”评价结果
        5.2.5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演化路径选择
    5.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间关系测度及优化
        5.3.1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之间关系测度思路
        5.3.2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生态位重叠度影响因子指标体系构建
        5.3.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关系测度
        5.3.4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间关系优化
    5.4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协同演化策略
        5.4.1 林业企业个体生态位扩展策略
        5.4.2 林业企业个体生态位分离策略
    5.5 本章小结
6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之间协同演化
    6.1 东北国有林区各区域内的种群发展分析
        6.1.1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分析数据说明
        6.1.2 研究林业产业种群发展的区位熵法
        6.1.3 基于区位熵的林业产业种群发展分析
    6.2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演进阶段判别
        6.2.1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生命周期划分
        6.2.2 各种群产业生命周期演进阶段判别
    6.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间协同演化模型及模拟仿真
        6.3.1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相关性测度
        6.3.2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间关系分析
        6.3.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间协同演化模型
        6.3.4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间协同演化模拟仿真
    6.4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协同演化策略
    6.5 本章小结
7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集群与环境协同演化
    7.1 研究思路和模型构建
        7.1.1 研究的基本思路
        7.1.2 复合系统协同演化机理分析
        7.1.3 复合系统协同演化评价模型
    7.2 序参量的选择和数据处理
        7.2.1 协同度测算指标体系构建
        7.2.2 数据来源与数据标准化处理
        7.2.3 序参量权重的确定
    7.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复合系统的子系统与序参量有序度的测算与评价
        7.3.1 生态子系统有序度测算与评价
        7.3.2 经济子系统有序度测算与评价
        7.3.3 社会子系统有序度测算与评价
    7.4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复合系统协同度的测算与评价
    7.5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集群与环境协同演化策略
    7.6 本章小结
8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保障措施
    8.1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企业个体协同演化的保障措施
        8.1.1 加强林业企业个体的创新力度
        8.1.2 开发林产品精深加工技术
        8.1.3 在思想上层面上提升创新意识
        8.1.4 加强对林业辅助产业的开发
        8.1.5 加强林业企业与林业院校的人才合作
    8.2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种群协同演化的保障措施
        8.2.1 加强对森林景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8.2.2 注重非木材林产品的培育与利用
        8.2.3 引导衰退产业的退出
        8.2.4 通过产业政策引导替代产业的发展
        8.2.5 完善林业生态建设专项基金
    8.3 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集群与环境协同演化的保障措施
        8.3.1 强化森林资源培育的力度
        8.3.2 加强对林业培育技术的重视
        8.3.3 优化生态补偿机制
        8.3.4 在林业企业内部完善激励制度
        8.3.5 落实留住人才及人才引进的工作
        8.3.6 加大政府的帮扶力度
    8.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内蒙古森工集团林业企业个体重叠度
附录B 龙江森工集团林业企业个体重叠度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2)森林公园旅游品牌价值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4.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4.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5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和理论方法
    2.1 相关概念
        2.1.1 森林旅游
        2.1.2 森林公园
        2.1.3 品牌与品牌价值
        2.1.4 旅游品牌
        2.1.5 森林公园旅游品牌
    2.2 相关理论
        2.2.1 消费者感知价值理论
        2.2.2 品牌竞争力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品牌价值评估方法
        2.3.1 成本法
        2.3.2 市场法
        2.3.3 收益法
        2.3.4 Interbrand模型评估方法
        2.3.5 北京品牌资产评估法
        2.3.6 品牌资产十要素模型
        2.3.7 最大品牌权益法
    2.4 本章小结
3 森林公园旅游品牌价值评估模型构建
    3.1 构建原则
    3.2 评估方法选择
    3.3 模型改进的思路
    3.4 构建森林公园旅游品牌价值评估模型
        3.4.1 构建品牌强度倍数评价指标体系
        3.4.2 品牌超额收益的确定
    3.5 本章小节
4 雪乡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品牌的价值评估
    4.1 雪乡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4.2 雪乡森林公园旅游品牌形成过程
    4.3 雪乡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品牌价值评估
        4.3.1 品牌强度权重确定
        4.3.2 品牌强度倍数确定
        4.3.3 品牌超额收益确定
    4.4 评估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森林公园旅游品牌价值提升对策
    5.1 强化品牌危机管理能力做好舆情监控
    5.2 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游客满意度
        5.2.1 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旅游体验
        5.2.2 提升员工素养激发服务热情
        5.2.3 优化客户关系增强品牌黏性
    5.3 树立诚信经营理念打造诚信品牌
    5.4 突出品牌特色完善品牌形象
    5.5 扩宽品牌营销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
        5.5.1 加强相互合作完善品牌营销体系
        5.5.2 自媒体时代完善品牌传播手段
    5.6 本章小结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3)绿色发展视域下中国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基础概念与相关理论
    2.1 基础概念
        2.1.1 绿色发展
        2.1.2 森林旅游产业
        2.1.3 产业竞争力
        2.1.4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
    2.2 相关理论
        2.2.1 绿色发展理论
        2.2.2 “两山”理论
        2.2.3 产业经济学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5 产业竞争力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中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3.1 中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3.1.1 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3.1.2 森林旅游产业绿色发展问题
    3.2 中国森林旅游产业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2.1 森林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的直接贡献
        3.2.2 森林旅游产业带动其他产业能力
        3.2.3 森林旅游的区域经济牵动度
    3.3 中国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历程与竞争阶段分析
        3.3.1 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历程
        3.3.2 森林旅游产业市场竞争阶段分析
    3.4 中国森林旅游产业竞争趋势
        3.4.1 适应森林旅游产业消费群体变化
        3.4.2 适应森林旅游产业产品需求变化
        3.4.3 适应森林旅游产业文化内涵变化
    3.5 本章小结
4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模型构建
    4.1 基于钻石模型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4.1.1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框架
        4.1.2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4.2 基于熵权法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4.2.1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选择
        4.2.2 基于熵权法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
    4.3 本章小结
5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评价分析
    5.1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测算
    5.2 各级评价指标的作用权重分析
    5.3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结构分析
        5.3.1 生产要素维度竞争力分析
        5.3.2 需求要素维度竞争力分析
        5.3.3 支持产业要素维度竞争力分析
        5.3.4 政府作用要素维度竞争力分析
    5.4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聚类分析
        5.4.1 聚类分析结果
        5.4.2 聚类结果分析
    5.5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时空分析
        5.5.1 空间分布分析
        5.5.2 时间趋势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6.1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体系构建原理
        6.1.1 绿色发展对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
        6.1.2 影响因素遴选原则
        6.1.3 影响因素体系构建的方法
    6.2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体系构建
        6.2.1 拟选影响因素体系
        6.2.2 影响因素筛选模型设定
        6.2.3 数据处理及检验
        6.2.4 拟选影响因素指标主成分分析
        6.2.5 拟选影响因素指标回归分析
    6.3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体系
        6.3.1 绿色旅游资源因素
        6.3.2 绿色产业规模因素
        6.3.3 绿色发展环境因素
        6.3.4 绿色基础设施因素
        6.3.5 绿色政策支持因素
    6.4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结构分析
        6.4.1 解释结构模型的构建
        6.4.2 影响因素的多级递阶结构
    6.5 本章小结
7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PMO分析
    7.1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理论解析
    7.2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压力(P)
        7.2.1 竞争力提升的压力
        7.2.2 压力的动态变化
    7.3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动力(M)
        7.3.1 动力主体构成及动态演化
        7.3.2 驱动力构成及动态演化
    7.4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P-M循环推进框架
    7.5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路径(O)
        7.5.1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目标与路径设计原则
        7.5.2 以保护优先为先导的绿色旅游资源要素提升路径
        7.5.3 以结构调整为机遇的绿色政策支持要素提升路径
        7.5.4 以产品创新为特色的绿色产业规模要素提升路径
        7.5.5 以全域协作为支撑的绿色发展环境要素提升路径
        7.5.6 以绿色供给为前提的绿色基础设施要素提升路径
    7.6 本章小结
8 绿色发展视域下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建议
    8.1 绿色发展视域下旅游资源要素竞争力提升建议
        8.1.1 自然资源保护方面
        8.1.2 资源管理能力方面
    8.2 绿色发展视域下产业规模要素竞争力提升建议
        8.2.1 产品创新方面
        8.2.2 技术创新方面
    8.3 绿色发展视域下发展环境要素竞争力提升建议
        8.3.1 经济环境方面
        8.3.2 社会环境方面
    8.4 绿色发展视域下政策支持要素竞争力提升建议
        8.4.1 绿色供需方面
        8.4.2 政策制度方面
        8.4.3 人才选育方面
    8.5 绿色发展视域下基础设施要素竞争力提升建议
        8.5.1 交通产业支持方面
        8.5.2 服务设施升级方面
    8.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附录1 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权重
附录2 2008-2017年各地区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结果
附录3 各地区一级指标综合评价测算结果
致谢
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4)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我国省域森林公园旅游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森林公园旅游研究进展
        (二)国内外旅游效率研究进展
        (三)研究述评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森林公园旅游
        (二)旅游效率
        (三)森林公园旅游效率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新古典经济学效率理论
        (二)需求和效用理论
        (三)区域旅游一体化理论
第三章 研究区域旅游发展概况研究
    (一)国家有关发展林业旅游相关政策概况
    (二)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概况分析
第四章 森林公园旅游效率研究方法及指标选取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一)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相关概述
        (二)规模报酬不变的DEA模型(CRS)——CCR模型
        (三)规模报酬可变的DEA模型(VRS)——BCC模型
    二、森林公园旅游效率模型选取与指标体系构建
        (一)模型的选取
        (二)指标体系构建
        (三)指标检验
        (四)数据来源
第五章 我国森林公园旅游效率测度研究
    一、第一阶段:传统DEA模型效率测算
        (一)2009~2018年我国森林公园旅游效率总体特征分析
        (二)综合效率分析
        (三)纯技术效率分析
        (四)规模效率分析
        (五)生产阶段分析
    二、第二阶段:SFA回归分析
        (一)各年度SFA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二)各投入松弛变量回归结果分析
    三、第三阶段:调整后的DEA效率分析
        (一)调整后的2009~2018年我国森林公园旅游效率总体特征分析
        (二)调整后的我国各省域森林公园旅游综合效率分析
        (三)调整后的我国各省域森林公园旅游纯技术效率分析
        (四)调整后的我国各省域森林公园旅游规模效率分析
        (五)调整后的生产阶段分析
    四、第一阶段与第三阶段我国森林公园旅游效率值对比分析
        (一)我国各省域森林公园旅游效率调整前后对比分析
        (二)2009~2018年我国森林公园旅游效率调整前后对比分析
    五、调整后我国各省域森林公园旅游效率类型划分
    六、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优化建议
        (一)打造多元化森林旅游产品形式,继续推进集约型森林公园旅游经济增长方式
        (二)提升森林公园科技管理水平,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培训,有效提高纯技术效率
        (三)强化政府引领导向,为森林公园发展提供优渥环境
        (四)兼顾技术管理提升与规模扩张,因地制宜提升旅游综合效率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5)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政策引领
        二、现实需要
        三、课题来源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进展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辨析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旅游开发的一般理论及其应用
        一、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三、竞争力理论
        四、旅游生命周期理论
        五、旅游社会学和人类学理论
        六、可持续发展理论
        七、体验经济理论
    第二节 森林养生理论
        一、依据来源
        二、概念内涵
        三、养生目的
        四、养生原则
        五、养生方法
        六、注意事项
第三章 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现状研究
    第一节 外部宏观环境(PEST模型)分析
        一、政策环境(P)分析
        二、经济环境(E)分析
        三、社会环境(S)分析
        四、技术环境(T)分析
    第二节 内部开发现状(RMP模型)分析
        一、森林养生旅游资源(R)分析
        二、市场需求(M)问卷分析
        三、产品和服务现状(P)调查分析
    第四节 内外部态势(SWOT模型)综合分析
        一、优势(S)分析
        二、劣势(W)分析
        三、机遇(O)分析
        四、挑战(T)分析
第四章 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策略研究
    第一节 差异化的开发模式
        一、“森林旅游+本草养生”的林下中药模式
        二、“森林旅游+饮食养生”的生态美食模式
        三、“森林旅游+运动养生”的休闲健身模式
        四、“森林旅游+温泉养生”的康体度假模式
        五、“森林旅游+精神养生”的养心度假模式
        六、“森林旅游+滨海养生”的山海度假模式
    第二节 中医药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体系
        一、以森林养生理论为指导
        二、由专业养生人员来实施
        三、养生特色融入旅游六要素
    第三节 融合性的产业发展形态
        一、森林小镇
        二、森林养生基地
        三、现代农业产业园
    第四节 综合性的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一、政策规划
        二、人才培养
        三、融资模式
        四、营销推广
第五章 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案例研究
    第一节 国家级特色小镇:留隍潮客小镇
        一、项目概况
        二、现状分析
        三、建设规划
    第二节 大北山森林养生旅游基地
        一、项目概况
        二、现状分析
        三、建设规划
    第三节 惠来南药产业园
        一、项目概况
        二、现状分析
        三、建设规划
结语
    第一节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成果
    第二节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中文详细摘要

(6)白沙县政府推动森林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 研究方法
        2. 研究思路
    (四) 研究综述
        1. 国外森林旅游研究综述
        2. 国内森林旅游研究综述
        3. 国内外森林旅游研究比较
    (五) 本文的创新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 概念界定
        1. 旅游与旅游产业
        2. 森林旅游
    (二) 理论基础
        1. 公共产品理论
        2. 市场失灵理论
        3. 政府职能理论
三、白沙县森林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一) 白沙县发展森林旅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必要性
        2. 可行性
    (二) 白沙县森林旅游发展现状
        1. 旅游业发展现状
        2. 森林旅游业发展现状
四、白沙县森林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履行情况
    (一) 政府在森林旅游发展中应该履行的一般性职能
        1. 决策职能
        2. 管理职能
        3. 提供(服务)职能
        4. 宣传职能
    (二) 白沙县政府在发展森林旅游过程中的重要举措
        1. 政策导向、规划指引
        2. 加大投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3. 推进旅游服务业升级
        4. 促进森林旅游产业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五、白沙县森林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履行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一) 政府发展规划有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重视推进
        1. 政府职能中的政策缺位,导致缺乏统一的森林旅游专项发展规划
        2. 政府职能的服务缺位,导致森林旅游公共设施建设落后,环境卫生条件差
        3. 政府职能的引导缺位,导致森林旅游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
    (二) 政府环保设施有待加强,森林旅游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1. 决策缺位,没有制定专门的森林旅游环境保护措施
        2. 管理缺位,缺乏对森林旅游布局和选址的有效管制
        3. 角色错位,对环境和资源保护资金的投入不足
        4. 引导缺位,第三方组织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 信息公开机制有待健全,信息化建设问题需政府主导推动
        1. 管理缺位,对森林旅游经营者的管理不力,没有对披露信息进行有效管制
        2. 宣传缺位,没有建立专业营销网站,营销机制落后
    (四) 协调管理机制有待建立,森林旅游发展中利益分配问题亟待解决
        1. 协调缺位,缺乏一个专门的协调管理机构
        2. 角色错位,疏于对政府投入资金的有效监管
        3. 管理缺位,对当地居民的补偿机制不健全
    (五) 经营模式有待升级,森林旅游产品质量问题急需全面改善
        1. 政府引导力度不够,森林旅游经营模式单一
        2. 政府把关不严,旅游产品质量低下
        3. 政府开拓不足,森林旅游产品缺乏内涵
六、对白沙县政府在森林旅游发展职能履行的建议
    (一) 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水平
        1. 把森林旅游的发展纳入白沙县“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
        2. 制定统一的森林旅游发展规划
        3. 完善森林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接待设施
        4. 改善森林旅游环境卫生条件
        5. 健全森林旅游教育培训机制
    (二) 保护森林旅游环境和资源
        1. 通过制定规范制度来进行保护
        2. 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
    (三) 加强信息化建设
        1. 加强信息监管
        2. 建立森林旅游门户网站
        3. 改变目前落后的营销机制
    (四) 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好各方利益
        1. 设立一个专门的森林旅游管理委员会
        2. 管制森林旅游经营主体的破坏性经营行为
        3. 开拓各种渠道引进资金
        4. 鼓励农户参与开发经营
    (五) 提高森林旅游经营者的经营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
        1. 引导森林旅游经营者采取多样化经营的方式
        2. 提高本地森林旅游产品的质量和知名度
        3. 注重挖掘森林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基于健康旅游理念的山地森林旅游度假区规划研究 ——以九龙江森林旅游度假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发展引发的健康危机
        1.1.2 “健康中国2030”提出大健康观
        1.1.3 山地森林旅游度假区的康益性发展趋势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相关领域研究综述
        1.3.1 健康旅游研究综述
        1.3.2 山地森林旅游度假区研究综述
    1.4 研究主要方法
        1.4.1 文献资料法
        1.4.2 实地调查法
        1.4.3 系统思维法
        1.4.4 归纳分析法
        1.4.5 实例研究法
        1.4.6 问卷调查法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框架
2. 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2.1 健康旅游基础研究
        2.1.1 健康旅游相关概念
        2.1.2 健康旅游的历史脉络
        2.1.3 健康旅游的特点
        2.1.4 健康旅游开发模式
        2.1.5 健康旅游产品体系
    2.2 山地森林旅游度假区基础研究
        2.2.1 山地森林旅游度假区相关概念界定
        2.2.2 山地森林旅游度假区的健康特征
        2.2.3 山地森林旅游度假区的健康产品体系
        2.2.4 山地森林旅游度假区与平原地带旅游度假区的比较
        2.2.5 山地森林旅游度假区的健康旅游规划框架
3. 健康旅游与山地森林旅游度假区规划关系的探索
    3.1 问题-如何建立健康旅游与山地森林旅游度假区规划的关系
    3.2 案例-找出健康旅游与山地森林旅游度假区规划的关系
        3.2.1 明山秀水国际健康旅游度假区规划案例
        3.2.2 日本箱根山地温泉旅游度假区
    3.3 启示-健康旅游在山地森林旅游度假区规划的实现途径
        3.3.1 空间布置要素
        3.3.2 生态景观要素
        3.3.3 文化要素
        3.3.4 健康产品要素
        3.3.5 健康管理服务要素
4. 基于健康旅游理念的山地森林旅游度假区规划研究
    4.1 规划原则
    4.2 前期分析与健康生态环境评价
        4.2.1 客源市场调查与分析
        4.2.2 区位条件选址
        4.2.3 健康生态环境评价
    4.3 健康的人-旅游度假子系统规划
        4.3.1 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4.3.2 健康旅游产品规划
        4.3.3 健康旅游设施规划
    4.4 健康的环境-基础设施子系统规划
        4.4.1 道路交通规划
        4.4.2 植物景观规划
        4.4.3 建筑与小品规划
        4.4.4 生态保护规划
    4.5 健康的社会-管理实施子系统规划
        4.5.1 健康管理实施系统
        4.5.2 市场营销策略
    4.6 山地森林旅游度假区中健康旅游理念的应用策略
        4.6.1 规划指导思想的应用
        4.6.2 景点细部的应用
        4.6.3 健康旅游项目的运用
5. 湖南省九龙江森林旅游度假区规划实践研究
    5.1 项目概况
        5.1.1 地理位置
        5.1.2 自然条件
        5.1.3 社会经济条件
    5.2 前期分析
        5.2.1 优势分析
        5.2.2 客源市场调查与分析
        5.2.3 健康生态环境评价
    5.3 规划原则及理念
        5.3.1 规划原则
        5.3.2 规划构思
        5.3.3 功能定位
        5.3.4 形象定位
    5.4 健康的人-九龙江森林旅游度假区度假子系统规划
        5.4.1 总体布局
        5.4.2 功能分区
        5.4.3 健康旅游产品规划
        5.4.4 健康服务设施规划
    5.5 健康的环境-九龙江森林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子系统规划
        5.5.1 道路交通规划
        5.5.2 植物景观规划
        5.5.3 建筑与小品规划
        5.5.4 生态保护规划
    5.6 健康的社会-九龙江森林旅游度假区管理实施子系统规划
        5.6.1 健康管理实施规划
        5.6.2 市场营销规划
6.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不足
    6.3 展望
        6.3.1 现代化的健康理念
        6.3.2 政策和资金支持
        6.3.3 高新技术、人才支撑
        6.3.4 优化山地森林环境
        6.3.5 去同质化规划
        6.3.6 精细化建设标准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8)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及创新之处
        1.5.1 技术路线
        1.5.2 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生态旅游
        2.1.2 可持续发展
        2.1.3 森林生态旅游
        2.1.4 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2.2 理论基础
        2.2.1 生态经济学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生态承载力理论
        2.2.4 反向旅游理论
        2.2.5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2.6 生态伦理学理论
        2.2.7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8 帕累托改进
    2.3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分析
        3.1.1 可持续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现状
        3.1.2 可持续的森林生态旅游类型
        3.1.3 可持续的森林生态旅游产品
    3.2 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3.2.1 森林资源质量有待提高
        3.2.2 市场化体制不健全
        3.2.3 缺乏特色和区域合作
        3.2.4 缺乏与资本的融合
        3.2.5 服务设施不健全
        3.2.6 管理服务不到位
        3.2.7 缺乏品牌及营销
    3.3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条件分析
    4.1 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自然条件分析
        4.1.1 地理条件
        4.1.2 气候条件
        4.1.3 土壤与水文条件
        4.1.4 生态环境条件
    4.2 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资源条件分析
        4.2.1 森林资源总量
        4.2.2 森林资源分布
        4.2.3 森林资源类型和特点
        4.2.4 森林资源动态变化
    4.3 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经济环境分析
        4.3.1 黑龙江省GDP分析
        4.3.2 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4.3.3 黑龙江省CPI指数分析
    4.4 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政策分析
        4.4.1 林业发展政策
        4.4.2 森林生态旅游行业相关政策
        4.4.3 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政策
    4.5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市场分析
    5.1 市场规模分析
    5.2 产业规模分析
    5.3 服务及设施分析
    5.4 风险分析
    5.5 森林生态旅游预测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利益相关者分析
    6.1 森林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构成
        6.1.1 旅游者
        6.1.2 旅游经营者
        6.1.3 旅游目的地
        6.1.4 政府
        6.1.5 当地社区
        6.1.6 行业组织
        6.1.7 非政府组织
        6.1.8 媒体及学术团体
        6.1.9 社会公众
    6.2 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分析
    6.3 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
        6.3.1 核心利益相关者
        6.3.2 主要利益相关者
        6.3.3 次要利益相关者
    6.4 森林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的案例研究
        6.4.1 问卷设计及调研区域选择
        6.4.2 问卷分析
        6.4.3 利益相关者访谈分析
        6.4.4 雪乡国家森林公园相关利益者可持续管理策略
    6.5 本章小结
7 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
    7.1 评价原则和方法
        7.1.1 评价原则
        7.1.2 评价方法
    7.2 评价指标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7.3 构建判断矩阵及权重
    7.4 计算及检验
    7.5 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分级量化标准
        7.5.1 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分级量化
        7.5.2 评价结果分析
    7.6 本章小结
8 国外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8.1 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典型经验
        8.1.1 美国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经验
        8.1.2 新西兰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经验
        8.1.3 英国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经验
        8.1.4 日本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经验
    8.2 国外经验对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8.3 本章小结
9 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9.1 科学保护和规划森林生态旅游资源
    9.2 建立高水平森林生态旅游人才队伍
    9.3 加强政府有效管理
    9.4 实行市场化运作
    9.5 强化品牌营销
    9.6 加强区域合作
    9.7 本章小结
10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森林旅游的概念
        2.1.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生态伦理学理论
        2.2.2 环境承载力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森林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黑龙江省森林旅游的发展现状
        3.1.1 森林旅游的发展历程
        3.1.2 黑龙江省森林旅游的发展现状
    3.2 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2.1 森林旅游资源可持续性欠佳
        3.2.2 森林旅游可持续开发缺少合理规划
        3.2.3 森林旅游产品缺乏地方特色
        3.2.4 森林旅游生态意识有待提高
        3.2.5 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
    3.3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的评价
    4.1 评价方法的选择
    4.2 评价指标的设立原则
        4.2.1 科学性原则
        4.2.2 全面性原则
        4.2.3 层次性原则
    4.3 评价指标的选择
    4.4 模型的构建
        4.4.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4.2 构建判断矩阵
        4.4.3 指标权重的计算与一致性检验
        4.4.4 层次单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4.4.5 层次总排序
    4.5 模型结果的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典型省份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5.1 典型省份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5.1.1 福建省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5.1.2 湖南省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5.1.3 湖北省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5.2 典型省份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对黑龙江省的启示
        5.2.1 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
        5.2.2 以人为本
        5.2.3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5.3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6.1 建立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
    6.2 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规划
    6.3 充分展现森林旅游产品地方特色
    6.4 加大森林旅游生态意识教育与宣传力度
    6.5 完善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法律保障体系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生态文化视域下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研究 ——基于中西方游憩者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世界森林旅游发展前景
        1.1.2 中国森林公园发展态势
        1.1.3 基于生态文化视域探讨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的必要性
    1.2 基本概念
        1.2.1 森林公园与国家公园
        1.2.2 生态旅游与森林旅游
        1.2.3 旅游解说与环境解说
        1.2.4 生态文化
    1.3 研究思路和目的
        1.3.1 研究对象与调研区域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森林公园生态教育相关研究
        2.1.1 环境教育内容、机制与功能
        2.1.2 环境教育活动框架与规划设计
    2.2 旅游解说经典理论相关研究
        2.2.1 理性行为理论(TRA)和计划行为理论(TPB)
        2.2.2 环境公民行为模式
    2.3 述评
第三章 生态文化视域下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目标维度和构件要素
    3.1 森林公园旅游解说基本属性
        3.1.1 森林旅游基本特征
        3.1.2 森林旅游解说基本属性
    3.2 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目标维度
        3.2.1 生态审美愉悦
        3.2.2 生态道德教育
    3.3 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构件要素
        3.3.1 解说信源
        3.3.2 解说受众
        3.3.3 解说对象
        3.3.4 解说载体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态文化视域下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理论谱系和效用因子
    4.1 分析思路
        4.1.1 解说目标维度与游憩者生态体验既向的逻辑关系
        4.1.2 游憩者生态体验与游憩者生态知识、生态态度、生态行为的逻辑关系
        4.1.3 解说效果与游憩者生态知识、生态体验、生态态度、生态行为的逻辑关系
    4.2 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理论谱系
        4.2.1 体验理论谱系
        4.2.2 心理学与美学理论谱系
    4.3 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模式内核
    4.4 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效用因子
        4.4.1 解说文本
        4.4.2 解说媒介
        4.4.3 解说序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态文化视域下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量表开发
    5.1 量表开发程序
        5.1.1 量表开发步骤
        5.1.2 本研究量表开发程序
    5.2 量表维度初步确定
    5.3 量表项目初步确定
        5.3.1 测量项目产生的理论基础
        5.3.2 量表的调查对象基本结构和初始测量项目
    5.4 量表评分级度
    5.5 第一阶段预调查
        5.5.1 数据收集
        5.5.2 数据分析
    5.6 初始量表项目的修正
        5.6.1 焦点小组访谈
        5.6.2 初始量表项目的修正
    5.7 第二阶段预调查
        5.7.1 数据收集
        5.7.2 数据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生态文化视域下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实证分析
    6.1 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
        6.1.1 概念模型
        6.1.2 研究假设
    6.2 研究数据来源及分析
        6.2.1 样本来源与结构特征
        6.2.2 分析思路与方法
    6.3 实证分析
        6.3.1 解说文本分析
        6.3.2 解说媒介分析
        6.3.3 解说序列分析
        6.3.4 旅游动机分析
        6.3.5 解说重要性分析
        6.3.6 解说效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生态文化视域下中国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模式研究
    7.1 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运行机理明晰
    7.2 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分层定位模式
        7.2.1 解说双重体验逻辑节点
        7.2.2 解说耦合功能应用节点
        7.2.3 解说连锁梯度效应节点
        7.2.4 解说场所精神承载节点
    7.3 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模式实现路径
        7.3.1 生态场域形构的信息干预
        7.3.2 生态认知交互的道德演化
        7.3.3 生态体验唤醒的行为感应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8.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8.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8.3 本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8.3.1 本研究的局限
        8.3.2 未来研究的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森林旅游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系统协同演化研究[D]. 马雪松.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2]森林公园旅游品牌价值评估研究[D]. 王亚文.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3]绿色发展视域下中国森林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D]. 邹成成.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9)
  • [4]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我国省域森林公园旅游效率研究[D]. 隋新玉.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5]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研究[D]. 张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白沙县政府推动森林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 陈元锋. 海南大学, 2018(04)
  • [7]基于健康旅游理念的山地森林旅游度假区规划研究 ——以九龙江森林旅游度假区为例[D]. 欧阳心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01)
  • [8]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 汤敏. 东北农业大学, 2017(12)
  • [9]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D]. 裴宇. 东北农业大学, 2016(02)
  • [10]生态文化视域下森林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研究 ——基于中西方游憩者比较分析[D]. 王屏. 江西农业大学, 2015(04)

标签:;  ;  ;  ;  ;  

森林旅游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