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压力教育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心理压力教育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一、心理应激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余小定[1](2021)在《基于人文关怀护理理念的心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基于人文关怀护理理念的心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4月在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六病区确诊且出院的15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7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心理护理, 观察组实施基于人文关怀护理理念的心理干预。调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人文关怀需求量表、社交技能量表(SSC)、社会适应能力量表(SAF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人文关怀需求量表、SSC、SAFE及MoCA得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人文关怀需求量表各维度得分、SSC得分、SAFE得分均低于对照组, 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人文关怀护理理念的心理干预能有效满足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人文关怀需求, 且能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和认知功能。

祖拉叶提·吐尔逊[2](2021)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全病程管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全病程管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中的应用和疗效评估。方法2019年1月—2020年2月间,对在石河子绿洲医院住院治疗的129名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家属或监护人)使用Excel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全病程管理组)64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65例,对照组予以精神科常规治疗模式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全病程管理模式,两组患者均干预随访1年,出院后再随访1年。使用自编一般人口学资料采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患者于干预前,干预后3、6、12个月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量表)对其精神症状、功能进行评估,出院后3、6、12个月评估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量表)及复发率。两组患者主要照顾者于上述时间点使用贬低-歧视量表(PDD量表)评估病耻感。干预随访过程中因迁离本地、联系方式变更等原因失访5例(研究组2例、对照组3例),最终成功完成随访124例(其中在院随访21例,院外随访103例),完成出院后随访1年共103例(其中首发18例),失访病例在以下数据分析中均已剔除。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整理、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c2检验或非参数检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若符合球形性对称假设检验则行双因素方差分析,若不符合球形性对称假设检验,使用Greenhouse-Geisser法对自由度进行校正。重复测量资料的统计图使用Graph Pad Prism 9绘制,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人口学资料:两组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的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病程、用药种类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入院时两组患者PANSS量表总分、阳性症状量表分、阴性症状量表分、精神病理量表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8,0.469,0.755,0.565);两组患者PANSS量表总分、阴性症状量表分存在分组×时点交互效应(P=0.018,0.0007),即随时间变化,两组患者PANSS量表总分、阴性症状量表分变化趋势不同。简单效应分析:(1)干预后6、12个月研究组PANSS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0.0006);(2)干预后12个月,研究组阴性症状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3)干预后6、12个月研究组精神病理量表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6,P<0.001)。3.入院时两组SDSS,ADL量表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5,0.137)。两组的SDSS,ADL分存在分组×时点交互作用(P<0.001,P=0.008),即随时间变化,两组患者SDSS,ADL量表总分变化趋势不同。简单效应分析:(1)干预后第6、12个月时研究组SDSS分低于对照组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1);(2)干预后12个月,研究组ADL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用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Z=-1.509,P=0.131)。出院后3、6、12个月,研究组用药依从性中等及好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1,P<0.001)。5.两组患者复发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0)。6.两组患者主要照顾者入院时的PDD量表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3);其PDD量表分有时点×分组交互效应(F=22.942,P<0.001),即随时间变化,两组患者主要照顾者PDD量表分变化趋势不同,在干预6、12个月,研究组患者的主要照顾者PDD量表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全病程管理模式较精神科常规治疗模式不仅能进一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日常与社会功能损害,提高患者药物依从性,还能降低主要照顾者病耻感,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田爽,陈波[3](2021)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自尊、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其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疾病康复期的自尊、自我效能感状况,并探讨该疾病康复期的干预研究。方法选取8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采用自尊量表(SES)、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我接纳问卷(SAQ)、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水平、社会功能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另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4周的团体心理治疗,于治疗后再次进行SES、GSES、SAQ、PSP评估。结果入组的80例患者SES、GSES、SAQ、PSP评分分别为(25.43±4.32)分、(18.48±1.37)分、(35.42±5.49)分和(37.24±5.66)分。不同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的患者,其SES、GSES、SAQ、PSP评分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SES、GSES、SAQ、PSP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进行相应的干预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患者自尊、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水平、社会功能现状水平,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王青[4](2021)在《应激理论下生活事件与精神分裂症复发关系的调节变量及干预方案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生活事件与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关系,探讨应激理论框架下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分别对生活事件与精神分裂症复发关系的调节作用。以横断面调查结果和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为构建依据,通过对文献的回顾,制定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干预计划。方法本研究包括横断面研究和干预方案的构建两部分。横断面研究: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的三家精神病医院(包括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宁夏宁安医院、宁夏民政厅民康医院)精神科门诊中符合纳排标准的315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估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精神分裂症复发情况。数据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干预方案的构建:选取精神医学、精神心理学、护理学等专业的20位专家,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采用面对面和电子邮件方式发送两轮问卷,形成了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干预方案。结果1横断面研究1.1统计描述:生活事件得分(205.22±119.59)分。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得分(1.69±0.71)分,消极应对(1.29±0.65)分。社会支持中,主观支持得分(19.50±4.73)分,客观支持得分(10.50±14.35)分,支持利用度得分(7.73±2.24)分,社会支持总得分(37.05±9.66)分。1.2相关性检验:在一般资料中,只有居住地与精神分裂症复发显着相关(p=0.009),其余均与精神分裂症无关(p>0.05)。生活事件与精神分裂症复发之间呈显着正相关(p=0.037);积极应对与精神分裂症复发呈显着负相关(p<0.001);社会支持(p=0.001)及其两个维度[主观支持(p=0.002)和支持利用度(p=0.008)]均与精神分裂症复发呈显着负相关。1.3logistics回归分析:居住地(p=0.017)和用药情况(p=0.046)与精神分裂症复发相关。1.4调节作用检验:积极应对(p=0.042)和消极应对(p=0.036)均对生活事件和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关系有调节作用。社会支持(p=0.001)及其其中两个维度[主观支持(p=0.003)和支持利用度(p=0.004)]对生活事件和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关系有调节作用。2干预方案的构建纳入专家20名,两轮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7.0%和100%,专家权威系数0.898,最终干预方案的各指标的变异系数介于0.09~0.21之间,总协调系数随轮数增加而增大,且经X2检验P<0.05。最终干预方案为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结论1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均对生活事件与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关系有调节作用。未来预防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风险的措施应该强调对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准确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注重自我的应对方式,家庭和社会应采取多种措施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充足的社会支持。2本研究以横断面调查结果和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为构建依据,应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了一套有效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干预方案,值得经临床验证后推广应用。

樊香麟[5](2020)在《ACT联合绘画疗法对高自我污名孤儿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我污名是在内化公众污名时,被污名者对自我做出的反应。自我污名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阻碍了个体身心健康的发展。在自我污名的受众群体中,孤儿群体常常被忽视,因此有必要选择正确的干预技术对孤儿自我污名进行及时干预,以避免自我污名阻碍孤儿身心健康发展。在自我污名干预技术中,ACT对自我污名的干预具有良好的实践基础。而绘画疗法以其良好的干预效果及趣味的干预过程,更加容易被儿童接纳。基于此,研究选择ACT联合绘画疗法设计《ACT联合绘画疗法团体干预方案》,通过分析量化指标及儿童绘画作品等质化指标,深入研究团体干预方案对高自我污名孤儿的干预效果。2019年6月,对B市福利院孤儿进行自我污名筛查,选取高自我污名指数的孤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对实验组10名高自我污名孤儿进行团体干预15周,每周四次,每次120min,对照组10名高自我污名不进行干预。研究期间保证两组儿童不接受除团体干预方案以外的干预措施。在量化评估方面,使用《孤儿学校学生自我污名调查问卷》、《经验性回避问卷》、《认知融合问卷》来测量孤儿自我污名指数、经验性回避及认知融合情况。在质化评估方面,通过收集干预期间实验组儿童干预前后的绘画投射测验来评估儿童心理变化。作为实验辅助性参考指标。实验结果在在量化评估中,实验组孤儿自我污名、认知融合、经验性回避三项测量评分经干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较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5),12周后的追踪测量结果显示,上述三项评分较对照组前测有显着差异。说明《ACT联合绘画疗法团体干预方案》对孤儿自我污名改善效果显着,且干预疗效稳定性最少能够维持12周。

徐静[6](2020)在《接纳承诺疗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的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其特殊性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偏见,患者及家属受外界影响易产生认知融合等负性认知,影响其日常生活。本研究旨在探讨接纳承诺疗法干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体心理灵活性水平及其家庭功能的效果,以期提升患者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提升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方法选取64名来自南昌市某三甲医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加一般心理健康教育,家属进行一般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接纳承诺疗法干预,持续的时间均为8周。采用自编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cceptance and Action Questionnaire,AAQ-Ⅱ)、认知融合问卷(Cognitive Fusion Questionnaire,CFQ-F)、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第二版(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Scale,Second Edition,FACES-Ⅱ)、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The Schizophrenia Quality of life Scale,SQLS)分别在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测量。采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干预组患者在AAQ水平、CFQ水平、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自我效能感水平和生活质量三维度水平上,干预前与干预后之间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家属在AAQ水平、CFQ水平、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自我效能感水平上,干预前与干预后之间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患者在AAQ水平、心理社会因子和症状和副反应因子水平上,干预前与干预后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FQ水平、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自我效能感水平和动力与精力因子水平上,干预前与干预后之间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家属在AAQ水平、CFQ水平、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和自我效能感水平上,干预前与干预后之间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发现干预组患者的AAQ水平、CFQ水平和生活质量三维度水平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自我效能感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除自我效能感外,在其他因子的差异比较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家属干预后的AAQ、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两维度和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在CFQ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功能相较于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和健康人群的家庭功能比更不协调。2、接纳承诺疗法可以有效提升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心理灵活性水平及自我效能感水平,有效提升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3、接纳承诺疗法可以有效提升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心理灵活性水平及自我效能感水平。

廖庆章[7](2020)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文中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长、易复发,部分患者需长期服药治疗,一些甚至丧失劳动能力,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别于其他疾病患者,具有其特殊性,如何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其康复,让其重返社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就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等进行综述,旨为提高医护人员健康教育水平,更好地引导患者及家属主动进行疾病管理,从而减少患者疾病发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张沥支[8](2019)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现状调查及干预效果评价》文中认为目的编制适合用于精神科封闭式管理病房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调查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了解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根据患者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人文关怀措施,并对患者进行干预效果评价,为护理人员更好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进行护理人文关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第一部分: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华生的人性关怀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回顾、患者访谈、小组讨论和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形成问卷初稿。选取20名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进行了预实验,修改了部分调查条目的语言表述,形成预试版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发放235份预试版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采用临界比值法、相关系数法、离散趋势法、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7种方法对问卷进行检验,最终形成正式版问卷。第二部分: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省四所精神病医院的308名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采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自行编制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调查问卷进行现状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应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显着性水准α=0.05,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其中,(1)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2)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各维度得分及条目得分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3)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得分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进行两两比较;(4)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的影响因素。第三部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名精神分裂症康复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试验组(n=55)。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接受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人文关怀需求措施。评价指标包括4个方面:(1)护理满意度;(2)自知力和治疗态度;(3)康复疗效,包括5个指标: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关心和兴趣;(4)负性情绪,包括2个指标:焦虑和抑郁症状。应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其中,(1)采用c(17)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的差异;(2)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的方法比较护理人文关怀干预前后护理满意度的变化;(3)采用独立两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护理人文关怀干预前后患者在自知力和治疗态度、康复疗效、负性情绪得分的变化,分析护理人文关怀干预的效果。结果第一部分:根据文献回顾、患者访谈、小组讨论的结果初步形成5个维度和65个条目的备选条目池。经3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后,初步确定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调查问卷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自尊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5个维度,共有42个条目。进行预实验后修改了1个条目的语言表述。问卷经过项目分析后,删除了4条不符合标准的条目。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了5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4.742%,删除了3个不符合标准的条目,最终形成了5个维度,35个条目的正式版调查问卷。经信效度检验得出问卷总的克朗巴赫系数(Cronbach’sα系数)为0.932,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816,问卷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11。第二部分: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得分各维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爱与归属的需求(28.07±6.24)、自我实现的需求(27.32±4.97)、自尊的需求(26.98±4.62)、安全的需求(25.94±4.83)、生理需求(25.39±5.76),需求总分(133.7±15.69)。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主要照顾者、住院次数、患病年限、家庭关注度、护理满意度的护理人文关怀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病年限、住院次数、家庭关注度、护理满意度是护理人文关怀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三部分:(1)护理满意度: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由84.6%提高到96.2%,有显着性差异(U=857.0,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满意度为96.2%高于对照组的86.5%,有显着性差异(U=839.5,P<0.05)。(2)自知力和治疗态度:试验组的ITAQ得分由干预前的8.74±2.69分提高到干预后的13.38±2.07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ITAQ得分13.38±2.0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得分9.37±2.01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3)康复疗效:试验组的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关心和兴趣得分由干预前的12.36±2.18分、9.87±2.65分、8.04±1.96分、6.12±1.77分、9.25±1.69分降低至干预后的8.02±1.94分、6.51±1.73分、5.15±1.06分、3.08±0.57分、6.11±1.38分,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工作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关心和兴趣得分分别为8.02±1.94分、6.51±1.73分、5.15±1.06分、3.08±0.57分、6.11±1.38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得分11.86±2.54分、9.56±1.68分、7.63±1.04分、5.88±0.49分、8.73±1.42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4)负性情绪:试验组的SDS、SAS得分分别由干预前的55.24±5.91分、51.42±5.46分降低到干预后的42.53±4.82分、38.45±4.38分,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SDS得分42.53±4.8分、SAS得分38.45±4.38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SDS得分53.64±5.52分、SAS得分48.29±5.37分,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编制的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了解封闭式管理病房的精神分裂康复期患者的护理人文关怀需求情况。(2)患者对护理人文关怀需求较高并呈现多样化,应根据患者的需求给予个性化的、规范化的护理措施,以达到优质护理的效果。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护理人文关怀观念,把关怀真正渗透到日常工作中,注重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品质的培养,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3)基于护理人文关怀需求基础上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自知力和治疗态度,能增强患者的康复疗效,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杜彬[9](2019)在《氨磺必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氨磺必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安定医院2013年7月至2016年9月期间住院治疗的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组53例,采用氨磺必利药物系统治疗联合实施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45例,单纯采取氨磺必利药物治疗。收集各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严重程度,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认知功能,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量表(MCCB);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社会支持水平,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对疗法前后患者状态进行评估,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生活质量改善、对焦虑与抑郁情绪影响等。结果:(1)治疗前,两组PANSS量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总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PANSS量表阴性症状、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2)治疗后研究组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MCCB)量表各项指标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3)治疗前,两组ITAQ评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后,两组ITAQ评分均增高,但研究组增高程度更显着,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4)治疗前,两组社会支持评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后,两组社会支持评分有所改善,研究组改善程度显着,两组改善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5)研究组总有效率(92.45%)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6)研究组治疗满意度(96.23%)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7)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8)治疗前,两组HAMD、HAMA评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HAMA评分有所降低,且研究组降低程度最显着,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结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氨磺必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阴性症状,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治疗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临床可行性较高,值得使用。

蒋林吟[10](2016)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和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文中提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它常起病于成年早期,患者多伴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障碍和精神活动不协调。其明显的功能损害,长期化的病程,都对患者本人、家属、医疗资源等产生了非常巨大的消耗和损失。生活质量常被用作判断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恢复、回归社会效果的标志,而应激事件的刺激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显着的影响。心理一致感作为个体对自己所拥有的应对压力的资源的感知与信念,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并在研究其与应激事件的关系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以往已有研究证实,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和生活质量三个变量间具有两两相关的关系。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三者关系整合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和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系统研究。本研究选取云南省某三甲医院精神科和某精神病院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55名,与之配对的健康人群168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心理一致感问卷(SOC)和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被试进行测验。通过描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中介作用检验的方法,研究了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和生活质量的总体现状及它们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并对比了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群在三者上的差异,最后对患者的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和生活质量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论如下:1、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激事件总体偏高,患者应激事件的一个或多个维度在性别、病程、职业、学历、年龄段、出生顺序、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情况、是否和家人居住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2、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一致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心理一致感的一个或多个维度在性别、年龄段、出生顺序、是否和家人居住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3、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体处于中等稍偏下水平,生活质量的一个或多个维度在病程、职业、出生顺序、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情况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4、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负性事件、应激事件总分、工作学习问题和社交问题显着高于健康人群,应激事件的正性事件、心理一致感的各维度及总分以及生活质量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生活质量总均分显着低于健康人群;5、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和生活质量三者间存在显着相关,应激事件对生活质量有显着的负向预测作用,心理一致感对生活质量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6、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一致感是应激事件与生活质量之间的中介变量。

二、心理应激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理应激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2)精神分裂症患者全病程管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前言(Introduction)
研究对象与方法(Object and Methods)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3 研究方法
    2.4 统计处理
    2.5 质量控制
结果(Results)
    3.1 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的量表及疗效评估
    3.3 两组患者家属或监护人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
    3.4 两组患者家属或监护人贬低-歧视(PDD)量表总分比较
讨论(Discussion)
    4.1 全病程管理组和常规治疗组的精神症状比较
    4.2 全病程管理组和常规治疗组的社会及日常功能比较
    4.3 全病程管理组和常规治疗组的用药依从性及复发率比较
    4.4 全病程管理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家属或监护人病耻感比较
结论(Conclusion)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全病程管理模式实施及推广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Acknowledgements)
作者简介
    在校期间主要参与的研究项目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3)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自尊、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其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量表评定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入组患者SES、GSES、SAQ、PSP评分
    2.2 不同一般资料患者SES、GSES、SAQ、PSP评分比较
        2.2.1 不同性别SES、GSES、SAQ、PSP评分比较
        2.2.2 不同婚姻状况SES、GSES、SAQ、PSP评分比较
        2.2.3 不同受教育程度SES、GSES、SAQ、PSP评分比较
        2.2.4 不同家庭月收入SES、GSES、SAQ、PSP评分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SES、GSES、SAQ、PSP评分比较
3 讨论

(4)应激理论下生活事件与精神分裂症复发关系的调节变量及干预方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4 理论基础
    5 相关概念界定
    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横断面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工具
    3 调查方法
    4 伦理原则
    5 统计方法
    6 质量控制
    7 结果
    8 讨论
    9 小结
第三章 干预方案的构建
    1 研究方法
    2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3 统计方法
    4 咨询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1 本研究总结
    2 创新之处
    3 局限性
    4 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方案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5)ACT联合绘画疗法对高自我污名孤儿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绪论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构建
    一、绘画疗法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构建
        (一)绘画疗法的起源、发展与现状
        (二)绘画疗法的理论构建
        (三)绘画疗法的治疗取向
    二、自我污名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构建
        (一)自我污名概念阐释
        (二)自我污名的形成机制
    三、ACT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构建
        (一)ACT的哲学背景
        (二)ACT的理论构建
        (三)ACT心理病理模型
        (四)ACT心理治疗模型
    四、本章小结
第二章 ACT联合绘画疗法对孤儿自我污名干预可行性阐释
    一、ACT心理病理模型对孤儿自我污名产生机制分析
        (一)孤儿自我身份敏感的产生机制
        (二)孤儿自我懈怠的产生机制
        (三)孤儿自我疏离的产生机制
        (四)孤儿自我狭隘的产生机制
    二、ACT心理治疗模型与绘画疗法多样性的结合
        (一)ACT联合绘画疗法对自我身份敏感的干预
        (二)ACT联合绘画疗法对自我懈怠的干预
        (三)ACT联合绘画疗法对自我疏离的干预
        (四)ACT联合绘画疗法对自我狭隘的干预
    三、本章小结
第三章 ACT联合绘画疗法对孤儿干预的实验研究设计
    一、实验对象筛选
    二、测量工具
        (一)孤儿学校学生自我污名自陈问卷
        (二)接纳行动问卷第二版(中文版)(Acceptance and Action QuestionnaireSecond Edition,AAQ-Ⅱ)
        (三)认知融合问卷(中文版)(Cognitive Fusion Questionnaire,CFQ)
        (四)绘画投射测验
    三、实验设计与程序
        (一)实验设计
        (二)前测
        (三)对实验组进行团体辅导干预
        (四)后测
        (五)延时后测
        (六)无关变量控制
    四、数据统计与分析
    五、ACT联合绘画疗法团体干预方案
    六、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验结果量化分析
    一、团体干预自我污名指数量化分析
        (一)团体干预前实验组对照组自我污名同质性检验
        (二)团体干预后实验组对照组自我污名即时后测差异性检验
        (三)团体干预后实验组对照组自我污名追踪后测差异性检验
        (四)自我污名特质在前测、后测、追踪后测三个时间点的变化统计
    二、团体干预效果AAQ-II量化分析
        (一)团体干预前实验组对照组AAQ-II同质性检验
        (二)团体干预后实验组对照组AAQ-II即时后测差异性检验
        (三)团体干预后实验组对照组AAQ-II追踪后测差异性检验
        (四)AAQ-II在前测、后测、追踪后测三个时间点上的变化统计
    三、团体干预效果认知融合量化分析
        (一)团体干预前实验组对照组认知融合同质性检验
        (二)团体干预后实验组对照组认知融合差异性检验
        (三)团体干预后实验组对照组认知融合追踪后测差异性检验
        (四)认知融合指数在前测、后测、追踪后测三个时间点上的变化统计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组绘画作品质性分析
    一、测验主题
        (一)树木画
        (二)房屋画
        (三)人物画
    二、诊断标准
        (一)画面大小及位置
        (二)画面的线条及笔触
        (三)房树人整体解读
    三、绘画作品分析
        (一)案例一
        (二)案例二
        (三)案例三
    四、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孤儿学校学生自我污名问卷
    附录二 经验性回避问卷(AAQ-II)
    附录三 实验具体实施内容

(6)接纳承诺疗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假设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家庭功能
        2.1.1 相关概念
        2.1.2 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评估
        2.1.3 家庭功能的测量工具
        2.1.4 家庭功能的干预技术
        2.1.5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干预研究现状
    2.2 接纳承诺疗法综述
        2.2.1 接纳承诺疗法的概念
        2.2.2 接纳承诺疗法的理论基础
        2.2.3 接纳承诺疗法的心理病理与治疗模型
        2.2.4 接纳承诺疗法的研究现状
    2.3 接纳承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研究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设计
        3.2.2 研究工具
        3.2.3 治疗方法
        3.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质量控制
    3.4 技术路线图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和正常健康人群比较
    4.2 两组患者及家属的对照性研究
        4.2.1 一般人口学资料的对照
        4.2.2 AAQ、CFQ、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对比
    4.3 干预效果
        4.3.1 干预前后AAQ和CFQ水平的差异分析
        4.3.2 干预前后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水平的差异分析
        4.3.3 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水平的差异分析
        4.3.4 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水平的差异分析
    4.4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家属家庭功能的回归分析
        4.4.1 家属家庭功能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社会因子的回归分析
        4.4.2 家属家庭功能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动力和精力因子的回归分析
        4.4.3 家属家庭功能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和副反应因子的回归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现状分析
        5.1.1 一般人口学资料特征
        5.1.2 AAQ、CFQ、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水平
    5.2 干预效果分析
        5.2.1 AAQ和CFQ水平
        5.2.2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
        5.2.3 自我效能感水平
        5.2.4 生活质量水平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健康教育的内容
    1.1 精神分裂症基础知识教育
    1.2 精神分裂症心理教育
    1.3 精神分裂症用药知识教育
    1.4 精神分裂症饮食起居教育
    1.5 精神分裂症运动教育
    1.6 精神分裂症康复知识教育
2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健康教育的方法
    2.1 常规宣教方法
    2.2 其他宣教方法
3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健康教育的方式
    3.1 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3.2 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
4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健康教育的实施
    4.1 急性期教育
    4.2 稳定期教育
    4.3 出院教育
5 小 结

(8)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现状调查及干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调查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调查问卷的编制
        研究理论基础与方法
        1 理论基础
        2 技术路线
        3 研究方法
        4 预实验
        研究结果
        1 文献分析结果
        2 患者访谈结果
        3 小组讨论结果
        4 德尔菲专家函询结果
        5 预实验结果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调查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
        研究结果
        1 患者一般资料
        2 项目分析结果
        3 效度分析结果
        4 信度分析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现状调查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
        1 患者的一般资料
        2 护理人文关怀需求现状
        3 护理人文关怀需求的单因素分析
        4 护理人文关怀需求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讨论
第三部分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措施干预效果评价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方法
        5 伦理学原则
    研究结果
        1 两组患者剔除与脱落情况
        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评价指标比较
    讨论
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9)氨磺必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入组对象
        1.1.2 诊断标准
        1.1.3 纳入排除标准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1.2.2 治疗方法
        1.2.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2.4 统计方法
        1.2.5 质量控制
二、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结果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的对比结果
    2.3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对比结果
    2.4 两组治疗前后ITAQ评分的对比结果
    2.5 两组治疗前后社会支持评分的对比结果
    2.6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结果
    2.7 两组治疗满意度的对比结果
    2.8 两组治前后疗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的对比结果
    2.9 两组治疗后焦虑抑郁情绪影响情况的对比结果
    2.10 两组治疗后服药依从性的对比结果
三、讨论
    3.1 氨磺必利的临床应用
    3.2 认知行为疗法的临床应用
    3.3 氨磺必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影响结果
        3.3.1 临床症状
        3.3.2 认知功能
        3.3.3 自知力与治疗态度
        3.3.4 社会支持
        3.3.5 治疗效果
        3.3.6 治疗满意度
        3.3.7 生活质量
        3.3.8 焦虑、抑郁情绪
        3.3.9 服药依从性
    3.4 小结
四、结论
    4.1 研究创新性
    4.2 研究可行性
    4.3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和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缘由
    第二节 相关概念
        一、康复期精神分裂症
        二、应激事件
        三、心理一致感
        四、生活质量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应激事件的研究现状
        二、心理一致感的研究现状
        三、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
        四、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第四节 研究的目的、假设、意义及创新性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假设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的创新性
第二章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和生活质量的现状研究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方法与程序
        一、被试
        二、研究工具
        三、研究程序
    第三节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激事件现状
        一、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激事件的总体状况
        二、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激事件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第四节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一致感现状
        一、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一致感的总体状况
        二、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一致感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第五节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
        一、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总体状况
        二、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第六节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和生活质量现状对比
        一、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群的人口学变量比较
        二、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群在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和生活质量上的差异
    第七节 小结
第三章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和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
    第一节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激事件与心理一致感的相关及回归
    第二节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一致感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及回归
    第三节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激事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及回归
    第四节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对生活质量的预测
    第五节 心理一致感在应激事件和生活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
    第六节 小结
第四章 讨论
    第一节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和生活质量的现状特点
        一、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和生活质量的总体现状
        二、康复期精分患者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和生活质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第二节 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在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和生活质量上的对比看社会心理因素对患者的影响
        一、两者在应激事件上的差异特点分析
        二、两者在心理一致感上的差异特点分析
        三、两者在生活质量上的差异特点分析
        四、社会心理因素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第三节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一、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激事件与心理一致感的关系
        二、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一致感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三、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激事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四、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对生活质量的预测作用及心理一致感的中介效应分析
第五章 总结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对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从心理层面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身的应激能力
        二、从社会层面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有益康复的生活环境
        三、对健康人群加强应激能力的培养,及时筛出心理亚健康人群给予有效辅导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参与课题
致谢

四、心理应激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人文关怀护理理念的心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余小定.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36)
  • [2]精神分裂症患者全病程管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估[D]. 祖拉叶提·吐尔逊.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3]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自尊、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其干预研究[J]. 田爽,陈波. 精神医学杂志, 2021(03)
  • [4]应激理论下生活事件与精神分裂症复发关系的调节变量及干预方案的研究[D]. 王青.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5]ACT联合绘画疗法对高自我污名孤儿干预研究[D]. 樊香麟.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4)
  • [6]接纳承诺疗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的干预研究[D]. 徐静. 南昌大学, 2020(01)
  • [7]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J]. 廖庆章. 内科, 2020(01)
  • [8]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护理人文关怀需求现状调查及干预效果评价[D]. 张沥支. 青岛大学, 2019(02)
  • [9]氨磺必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研究[D]. 杜彬.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10]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激事件、心理一致感和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 蒋林吟. 云南师范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心理压力教育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