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要警惕痛风

老年人要警惕痛风

一、老年人应警惕痛风(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珠[1](2021)在《四川省多山地区中老年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四川省达州市多山地区中老年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饮食习惯(辛辣饮食、腊制饮食)、登山活动、性别、家族史、痛风史、体重指数、劳动强度等因素对中老年人膝关节KOA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家庭问卷、体格检查和X线检查对四川省达州市多山地区1836名5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调查,其中市区居民918人,农村居民918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以症状、影像学表现等确诊。结果实际调查1642例,其中男性839例,女性803例,所有患者均参与结果分析。男女比例为1.00比0.96,年龄50~85岁;男女平均年龄(68.01±10.40)岁和(66.84±10.91)岁;男女平均身高(165.61±6.02)cm和(155.43±5.94)cm;男、女平均体重(60.65±8.66)kg和(55.07±8.98)kg;男、女居平均体重指数(22.10±2.71)kg/m2和(22.62±3.33)kg/m2。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总患病率为15.00%(246/1642),女性患病率为20.42%(164/803),男性患病率为9.77%(82/839),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χ2=34.006,P<0.001)。KOA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患病率最高为70~79岁年龄组。农村居民患病率(51.22%)高于城市(48.78%)。农村居民KOA中重度症状占比(59.52%)高于城市(45.00%),农村K-L分级3、4级占比(63.49%)高于城市(43.33%)。KOA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OA的危险因素包括饮食习惯(腊制饮食、非辛辣饮食)、家族史、痛风史、登山活动、劳动强度Ⅳ级与Ⅴ级、女性、体重指数。结论 (1)KOA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患病率最高为70~79岁年龄组。(2)四川多山地区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且该病严重程度更高。(3)饮食习惯(腊制饮食、非辛辣饮食)、家族史、痛风史、登山活动、女性、体重指数、劳动强度等因素均会对此疾病患病率产生影响。

梁俏俏[2](2021)在《先天运气禀赋与痛风发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痛风患者发病与先天运气禀赋的相关性,可以据此推算出其发病规律,希望从中医方面为痛风的病因研究及治未病的时机探寻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2020年2月4日至2021年2月4日在我院风湿病科就诊的痛风患者为病例组。对照组则为同时间段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进而筛选出的健康人群。收集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出生日期、就诊日期及痛风相关危险因素暴露史等,用记录表(见附录1及附录2)整理相关内容,进而推算运气。接着运用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先对运气因素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再对有意义的运气因素进行单因素逻辑分析,最后对P<0.15的运气因素及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探讨其与痛风发生的相关性及关联程度。结果:1.一般情况本次研究自2020年2月4日至2021年2月4日共纳入观察对象424例。其中病例组共纳入212例,其中男性193例,女性19例。对照组纳入健康体检者212例,其中男性155例,女性57例。两组年龄四分位数分别为32.25、40.5、50及31、40、49,病例组年龄平均秩次为219.01,对照组则为205.99。结果显示年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分布则相反,与罹患痛风具有相关性。2.运气因素及危险因素病例组人群的描述性统计:出生时天干为壬年即属太角木运的人数最多(占比17.45%),癸年即少徵火运则次之(占比15.09%);出生时地支为戌年的人数最多,占比10.38%,申年及亥年则次之,占比均为9.91%;出生时所处年份的司天在泉最多为太阳寒水-太阴湿土,占比19.34%,最少为阳明燥金-少阴君火,占比均为14.62%;出生时主气为太阴湿土的人数是最多的,占比20.75%,主气为少阳相火的人数是最少的,占比12.26%;出生时客气为太阴湿土的人数是最多的,占比20.75%。客气为少阳相火的人数较太阴湿土次之,排列第二,占比17.92%;客气为少阴君火的人数排列最后,占比13.68%。胎孕时天干为壬年即属太角木运的人数最多,辛年即少羽水运则次之,两者分别占比17.45%及16.03%;胎孕时天干为甲年的人数最少,占比6.6%;胎孕时地支为未及亥年的人数一致且最多,占比10.85%,申年则最少,占比5.56%;胎孕时所处年份的司天在泉最多为太阴湿土-太阳寒水,占比19.34%,最少为少阳相火-厥阴风木,占比均为13.21%;胎孕时主气为太阳寒水的人数是最多的,占比22.64%;胎孕时主气为阳明燥金的人数是最少的,仅占比13.68%;胎孕时客气为少阳相火的人数是最多的,占比19.34%。检验分析:对运气因素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出生时天干及胎孕时天干的P值分别为0.004及0.013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运气因素的P值均>0.05,表明出生时地支、司天在泉、主气、客气,胎孕时地支、司天在泉、主气、客气均无统计学意义;危险因素涵盖家族遗传史、饮酒习惯、高嘌呤饮食均与痛风的发生具有正相关关系,其P值均<0.05。剧烈运动的P值为0.071,提示无统计学意义,但不能说明剧烈运动与痛风的发生不具有相关性。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出生及胎孕时的天干与罹患痛风的风险呈明显相关关系。在出生年干中,罹患痛风风险最低的是乙年(少商金运);最高的是壬年(太角木运),其罹患风险为乙年的3.671倍(P=0.003);癸年(少徵火运)次之,为其3.571倍(P=0.005)。在胎孕年干中罹患痛风风险最低的是戊年(太徵火运);最高的是壬年(太角木运),其罹患风险为戊年(太徵火运)的4.191倍(P=0.001);辛年(少羽水运)次之,为其2.935倍(P=0.01);癸年或为罹患痛风的危险运气因素(P=0.122<0.1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出生天干为壬年(太角木运)罹患痛风的风险最高,癸年(少徵火运)次之;壬年及癸年出生的人群罹患痛风的风险分别为乙年(少商金运)出生人群的3.966倍(P=0.003)及3.91倍(P=0.004);出生天干为甲年可能是发生痛风的危险运气因素(P=0.132<0.15)。胎孕时天干为壬年的罹患痛风的风险最高,辛年(少羽水运)次之;壬年及辛年胎孕的人群罹患痛风的风险分别为戊年(太徵火运)出生人群的4.422倍(P=0.001)及2.786倍(P=0.018)。家族遗传史、饮酒习惯、高嘌呤饮食及剧烈运动时罹患痛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出生及胎孕时的天干(中运)与痛风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其中胎孕及出生时天干为壬年(太角木运)、出生时天干为癸年(火运不及)及胎孕时天干为辛年(少羽水运)为罹患痛风的危险运气因素,其中危险性最大的是壬年(太角木运)。2.出生天干甲年及胎孕天干癸年可能是痛风发生的危险运气因素。3.除却天干(中运),其它运气因素涵盖胎孕及出生时的司天与在泉、主气及客气与罹患痛风无显着差异性。

孙童[3](2021)在《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尿酸性肾病(uric acid nephropathy,UAN)又称高尿酸血症肾病、痛风肾病,是指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导致尿酸晶体沉积于远端小管或集合管管腔所致的肾脏损害。按照其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可将其分为急性尿酸性肾病、慢性尿酸盐肾病以及尿酸结石三种类型[1]。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和痛风是导致肾脏损害的常见原因之一。并且有研究表明[2]40%以上痛风患者可以发展为慢性肾脏病,而将近有50%的患者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尸检发现79%~99%的痛风患者都有尿酸性肾病[3]。近些年,由于人们生活条件和饮食水平的提高,我国HUA患者已经达到将近1.2亿[4],该数据是我国10年前HUA患病率的10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发展与血尿酸水平密切相关,是决定其预后转归的主要危险因素[5]。因此,加强高尿酸血症及尿酸性肾病的预防及治疗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尿酸性肾病的治疗及发病机制尚未得到统一认识,其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因此,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客观评价西医、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对本病的治疗效果,扩大样本量来研究尿酸性肾病的治疗方案,以期能够为尿酸性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研究目的:客观准确分析和评价中药在尿酸性肾病的临床治疗中关于疗效及安全性的问题,为今后在临床实际治疗操作中做出可靠的系统评价证据。研究方法:为避免研究的重复性及报告偏差,本研究在文献检索前于Prospero平台完成注册。注册完成后全面检索常用中英文数据库,包括:(1)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gfang)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 以及 Cochrane liabrary 数据库。依据在Prospero平台注册时制定的检索策略广泛全面的检索有关中药或中西医结合(试验组)对比单纯西药(对照组)治疗尿酸性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RCT)。将检索到的文献导入到Noteexpress文献处理软件中,再结合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严格仔细地筛选,确定最终纳入研究。对最终纳入的研究依据Coc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出统计分析所需要的指标和数据。使用Revman5.3软件对本研究的各项结局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产生的相应结果进行科学的方法学、医学以及伦理学上的详细解释和讨论。最终得出本篇论文的结果,即中医药治疗尿酸性肾病是否有疗效,其疗效水平如何,具体指标缓解如何,并为以后的临床实际操作做出详细的可靠的决策证据。研究结果:本研究最终共纳入文献74篇,均为中文文献,时间为2010年1月到2020年12月,共纳入患者5507名,其中试验组2759名,对照组2748名,男:女≈3:1。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1.30,95%CI(1.26,1.33),z=17.28,P<0.00001]纳入的74篇研究全部报告了血尿酸(SUA)的结果,合并结果示:试验组降低 SUA 水平优于对照组[MD=-38.81,95%CI(-49.01,-28.62),z=7.46,P<0.00001],但异质性大(I2=96%),故根据试验组干预措施不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示:单用中药降低SUA的疗效相比对照组差异性不显着[MD=-7.2,95%CI(-18.42,4.01),Z=1.26,P=0.21]。而中药联合西药降低SUA的疗效相比对照组具有显着差异性[MD=-45.71,95%CI(-56.16,-35.26),Z=8.57,P<0.00001]。共有 70 项研究报告了血肌酐(SCr),依据各对照组阳性药物不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当对照组阳性药物为别嘌醇、苯溴马隆、非布司他时,试验组降低SCr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阳性药物为氯沙坦钾时,试验组降低SCr的疗效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18篇研究报告了中医症候积分,但异质性严重(I2=96%),根据参考标准不同进行亚组分析,8篇中医症候积分参照2002年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合并结果示试验组在减轻患者症状方面的疗效相比对照组差异性显着[MD=-1.23,95%CI(-2.25,-2.0),Z=2.34,P=0.02];5 篇参照 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颁布的《尿酸性肾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合并结果示试验组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的疗效相比对照组差异性显着[MD=-2.35,95%CI(-3.88,-0.81),Z=2.99,P=0.003];5篇未标明出处或未提参考标准或两种参考标准结合使用,合并结果示试验组在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方面的疗效相比对照组差异性显着[MD=-1.35,95%CI(-2.37,-0.32),Z=2.58,P=0.01]。共有 48 篇研究报告了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24-UTP)的结果,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当对照组阳性药物为别嘌醇、非布司他、氯沙坦钾时,试验组降低24-UTP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阳性药物为苯溴马隆时,试验组降低24-UTP的疗效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63篇报告了尿素氮(BUN)的结果,各研究间异质性严重(12=94%),试验组降低BUN的疗效优于对照组[MD=-1.95,95%CI(-2.29,-1.62),Z=11.41,P<0.00001]。共有 20 篇报告了尿 β2-微球蛋白(β2-MG)的结果,合并结果示各研究间异质性严重(I2=94%),试验组降低尿β2-MG的疗效优于对照组MD=-0.29,95%CI(-0.36,-0.22),z=7.62,P<0.00001]。共有 16 篇报告了血β2-MG的结果,合并结果示各研究间异质性严重(I2=95%),试验组降低血β2-MG的疗效优于对照组[MD=-1.06,95%CI(-1.38,-0.75),Z=6.63,P<0.00001]。共有 6 篇报告了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结果,合并结果示各研究间无异质性(I2=0%),试验组提高eGFR 的疗效优于对照组[MD=8.45,95%CI(6.47,10.44),z=8.34,P<0.00001]。共有 6篇报告了血清胱抑素-C(Cys-C)的结果,合并结果示各研究间异质性严重(I2=78%),试验组降低 Cys-C 的疗效优于对照组[MD=-0.19,95%CI(-0.34,-0.04),Z=2.43,P=0.02]。共有30项研究报告了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合并结果示同质性较好(I2=22%),试验组减轻患者不良反应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研究结论:治疗组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在降低血尿酸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降低血尿酸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但单纯中药治疗降低血尿酸与单纯西药治疗无显着差异。在降低24-UTP、SCr、BUN、尿/血β2-MG、Cys-C,提高eGFR方面比单纯西药治疗的效果好。但对照组阳性药物为氯沙坦钾时,试验组与对照组降低SCr的疗效无显着差异,对照组阳性药物为苯溴马隆时,试验组与对照组降低24-UTP无显着差异。中药在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显着,且中药不良反应较低。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纳入的大多数文献存在异质性且RCT设计的方法亦有缺陷,因此仍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双盲设计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结论。

徐菀佚,崔向丽[4](2020)在《45例药源性高尿酸血症文献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汇总引起高尿酸血症的药物种类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和进行相关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从建库至2019年8月31日药物引起高尿酸血症的个案报道相关文献,分析易引起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及高风险因素。结果共筛选出个案报道39篇,45例患者。共涉及7类(14种)药品,其中,占前2位的是利尿剂13例(28.89%),抗结核药12例(26.67%)。各个年龄组都有发生,60岁以上老年组比例最高(19例,42.22%)。32例诱发痛风症状,13例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结论服用上述药物的患者,尤其是老年合并多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联合多种药物治疗时,应警惕药物导致的高尿酸血症,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预防和避免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马宇晨[5](2020)在《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T2DM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中医证型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通过实际收集病例资料,按UA≥304umol/L与UA<304umol/L分组之后,使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方法包括pearson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结果:发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血甘油三酯水平为正相关,且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发现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严重程度可能对血尿酸水平升高有更高的敏感度。结论:T2DM患者,应当警惕血UA升高带来的下肢血管病变风险;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型的T2DM患者疑似对UA升高有更高的敏感性,尿酸水平升高应当更加引起此证型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注意。

BureauofDiseasePreventionandControl,NationalHealthCommissionofPeople′sRepublicofChina;NationalCenterforCardiovascularDiseases;ChineseAcademyofMedicalScience&PekingUnionMedicalCollege,FuwaiHospital;ChineseCenterforControlandPrevention;ChineseSocietyofCardiology;ChineseMedicalDoctorAssociationHypertensionCommittee;ChinaSportScienceSociety;ChineseNutritionSociety;ChineseStrokeAssociation;EditorialBoardofChineseJournalofCardiology[6](2020)在《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2019)》文中提出高血压是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病之一,是城乡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但是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2019)》强调高血压防线前移,面向全人群,包括健康人群、高血压易患人群和高血压患者,制订了血压健康管理路径和评估体系,提供全方位的血压健康管理服务指导,内容包括健康信息收集、筛查评估、膳食指导、运动干预、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等,简洁明了,便于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健康管理工作者及社会大众践行。该规范是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促进高血压防控工作的规范化。

Committee of Exports on Rational Drug Us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Republic of China;Chinese Pharmacists Association;[7](2019)在《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研究表明引言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事件的最终结果和各种心脏异常的累积效应,最终导致心脏泵功能下降。心血管患者一旦出现心衰的临床表现,提示预后差。心衰越重,死亡风险越高。因此,在面对心衰这种严重的可以致死的疾病时,需要临床医生正确地诊断、准确地评估病情、深刻理

向田丹,杨晓[8](2018)在《老年难治性痛风的临床诊疗对策》文中指出痛风是一种典型的代谢性疾病,目前认为它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痛风损害累及多个系统,最常见的如痛风石形成导致关节畸形及骨质疏松,其次为痛风性肾病损伤肾脏最终导致尿毒症等。另外,痛风也是全因

蒙丽恒[9](2017)在《广西南宁地区壮汉族40岁以上痛风/HUA人群HLA-B*58:01基因型分析》文中指出临床上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主要为别嘌醇及非布司他,虽然非布司他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较别嘌醇更具优势,但由于别嘌醇价廉且效优的特点使得其在临床中被广泛使用。但别嘌醇所致重症药疹因其潜伏期长、后遗症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及易合并肝肾功能损害的特点使其在临床使用中受到了限制。大量研究证实HLA-B*58:01等位基因与别嘌醇所致重症药疹存在强关联性。因此,一些痛风及高尿酸血症(HUA)指南及专家共识建议在使用别嘌醇前对高危人群进行HLA-B*58:01等位基因检测,若为阳性则禁用别嘌醇。但HLA-B*58:01等位基因与别嘌醇所致重症药疹的关联性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及民族差异性较大。我国有很多地区尚缺乏对HLA-B*58:01等位基因流行性的明确研究,广西南宁地区壮族及汉族4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正在服用或可能需要服用别嘌醇的痛风/HUA人群该等位基因的携带情况亦不清楚,因而本课题将就此进行探讨,了解上述人群在使用别嘌醇前是否有必要进行HLA-B*58:01等位基因检测。目的:了解我院近年来因药疹住院的患者中,因别嘌醇所致药疹患者,特别是重症药疹患者临床特点;明确广西南宁地区壮汉族40岁以上痛风/HUA人群HLA-B*58:01基因携带率及基因频率;探讨是否应该对痛风/HUA人群特别是广西南宁地区壮汉族40岁以上人群常规进行HLA-B*58:01基因检测,减少甚至避免重症药疹的发生。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收集近年来我院因药疹住院的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分析别嘌醇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与其他单一用药组患者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第二部分:使用高分辨率的PCR-SBT法检测260例正在服用或可能需要服用别嘌醇的广西南宁地区壮汉族40岁以上痛风/HUA人群HLA-B位点。结果:第一部分结果:(1)我院因药疹住院的患者中,单一用药所致药疹主要由解热镇痛药、青霉素及别嘌醇引起,其中重症药疹主要由解热镇痛药、别嘌醇、抗癫痫药、中药及头孢类抗生素引起;(2)别嘌醇组患者年龄平均为53.62±15.36岁,其他单一用药组患者年龄平均为46.92±17.40岁,别嘌醇组患者年龄高于其他单一用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别嘌醇组患者病愈后遗留后遗症共6例,其他单一药物组患者有4例,别嘌醇组患者后遗症人数高于其他单一用药组,两组总体后遗症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别嘌醇组患者潜伏期平均为15.00(5.50,31.50)d,其他单一用药组患者潜伏期平均为2.00(1.00,5.00)d,别嘌醇组患者潜伏期长于其他单一用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别嘌醇组患者ALT平均为54.96±9.25 U/L,Scr平均为130.62±88.53 U/L,其他单一用药组患者ALT平均为35.17±5.69 U/L,Scr平均为80.11±74.14 U/L,别嘌醇组患者ALT、Scr均高于其他单一用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结果:(1)广西南宁地区壮汉族40岁以上社区人群中,共有810例为无症状HUA患者,其中合并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比例分别为:1.23%、0.25%、26.67%、39.63%、96.67%;(2)在130例广西南宁地区汉族患者样本中,共有23例为HLA-B*58:01等位基因携带者,基因携带率及基因频率分别为17.69%及0.015;在130例广西南宁地区壮族患者样本中,共有19例为HLA-B*58:01等位基因携带者,基因携带率及基因频率分别为14.62%及0.015;(3)广西南宁地区壮汉族40岁以上痛风/HUA人群中,汉族组与壮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组及壮族组分别与福建汉族、广州汉族、江苏汉族、中国南方汉族、中国汉族健康人群HLA-B*58:01等位基因的基因携带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广西南宁地区壮族及汉族40岁以上痛风/HUA人群HLA-B*58:01等位基因携带率均明显高于阿根廷、巴西、古巴、英国、希腊、爱尔兰南方、意大利北方的高加索健康人群(P<0.05),但与喀麦隆俾格米人(尼格罗人种)、印度德里人及泰国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西南宁地区壮族及汉族40岁以上痛风/HUA人群HLA-B*58:01基因频率较印度德里人及意大利少数民族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阿根廷、巴西、古巴、英国、希腊、爱尔兰南方、意大利北方、澳大利亚、捷克的高加索健康人群及喀麦隆俾格米人(尼格罗人种)、德国、日本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260例广西南宁地区壮汉族40岁以上研究对象中进行HLA-B*58:01等位基因检测情况发现,是否为壮族或汉族、是否为HUA或痛风患者、是否服用别嘌醇以及性别,这些因素对HLA-B*58:01等位基因的携带率和基因频率均无影响(P>0.05)。结论:(1)近年来,我院因药疹住院的患者中,别嘌醇所占比例排序第三;而在重症药疹患者中,别嘌醇所占比例排序第二,仅次于解热镇痛类药物;(2)相较于其他药疹,别嘌醇所致药疹患者具有高龄、后遗症发生率高、潜伏期长、易合并肝肾功能异常的特点;(3)本研究随访的810例无症状性HUA患者中,可能有高达96.67%的比例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降尿酸治疗。(4)广西南宁地区汉族及壮族40岁以上痛风/HUA人群HLA-B*58:01等位基因携带率分别为17.69%和14.62%,建议在这类人群使用别嘌醇前尽量先检测HLA-B*58:01等位基因,若HLA-B*58:01等位基因为阳性,则建议不使用别嘌醇治疗,可改用非布司他或苯溴马隆等降尿酸药物治疗。(5)民族、性别、是否为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及是否服用别嘌醇这些因素对广西南宁地区40岁以上人群HLA-B*58:01等位基因的携带率和基因频率均无影响

程祝强,金毅[10](2017)在《老年人痛风诊疗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痛风(gout)是一种最常见的晶体沉积型疾病。目前认为,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嘌呤代谢紊乱可引起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持续升高的尿酸超过单尿酸盐沉积的饱和度(约404μmol/L或6.8 mg/dl),会造成尿酸盐结晶沉积至关节等部位。因此痛风又称为代谢性关节炎(metabolic arthritis),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1]。1痛风流行病学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美国成人痛风发病率约为1%2%,男性发病率为5.9%,女性为2%。欧洲成人

二、老年人应警惕痛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人应警惕痛风(论文提纲范文)

(1)四川省多山地区中老年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横断面调查:
        1.1.2 调查研究时间和地点:
    1.2 研究方法
        1.2.1 流行病学问卷:
        1.2.2 X线检查:
        1.2.3 拍摄条件: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资料分布
    2.2 症状性KOA的患病率及相关分析
    2.3 农村与城市患者症状程度比较
    2.4 KOA患病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3.讨论
    3.1 四川省多山地区中老年人KOA患病率低的原因
    3.2 KOA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3.3 KOA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3.4 KOA膝关节损伤评估
    3.5 四川多山地区中老年人OA发病率影响因素分析

(2)先天运气禀赋与痛风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西医对痛风的认识
        1.1.1 概述
        1.1.2 流行病学
        1.1.3 发病机制
        1.1.4 危险因素
    1.2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1.2.1 概述
        1.2.2 痛风的中医源流
        1.2.3 痛风的中医病因病机
    1.3 五运六气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
        1.3.1 概述
        1.3.2 中医对五运六气与疾病发生相关性的认识
    1.4 五运六气与痛风的联系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信息整合
        2.2.2 运气推算
        2.2.3 统计学方法及分析
    2.3 结果
        2.3.1 筛选纳入情况
        2.3.2 一般资料
        2.3.3 出生时运气
        2.3.4 胎孕时运气
        2.3.5 危险因素
        2.3.6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五运六气与痛风
        3.1.1 先天运气禀赋与痛风
        3.1.1.1 先天运气天干定痛风患者五脏之强弱及后天易感之外邪
        3.1.1.2 先天运气天干定痛风患者调治时刻
        3.1.2 先后天运气与痛风
        3.1.2.1 后天运气天干结合先天运气天干定痛风易发年份
        3.1.2.2 后天运气客主加临定外感时邪类型
    3.2 其它危险因素与痛风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3)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尿酸性肾病的西医治疗进展
        1. 流行病学
        2. 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
        4. 实验室检查
        5 诊断标准
        6. 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尿酸性肾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1. 中医对尿酸性肾病的认识
        2. 病因病机的认识
        3. 中医证型分布
        4. 中医药治疗
        5. 导师经验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一、研究方法
        1. 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策略
        2. 纳入排除标准
        3 文献选择和质量评价
        4. 资料提取和偏倚分析
        5. 资料分析
    二、研究结果
        1. 检索流程和结果
        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3. 纳入RCT的偏倚评价
        4. 结局指标
    三、讨论
        1. 临床总有效率
        2. SUA
        3. 中医症候积分
        4. 肾功能
        5. 安全性
        6. 偏倚分析
        7. 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1
附录2

(4)45例药源性高尿酸血症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引起尿酸升高的药物及分布
    2.2 性别与年龄分布
    2.3 用药后痛风发作与既往病史及使用药物
3 讨论
    3.1 引起尿酸升高的药物及作用机制
    3.2 高风险人群
        3.2.1 年龄因素
        3.2.2 性别因素
    3.3 预防及治疗措施
4 结论

(5)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方法
结果
    附
讨论
    一、T2DM患者,尿酸升高时应警惕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一) 尿酸对血管病变的影响
        (二) 甘油三酯(TG)对血管病变的影响
        (三) 脂代谢与嘌吟代谢紊乱
        (四) 降低过高尿酸的正向收益
    二、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医证型与血尿酸水平的有关讨论
        (一) 糖尿病气阴两虚、气阴两虚兼血瘀的病机特殊性
        (二) 尿酸水平升高对气阴两虚兼血瘀患者的影响分析
        (三) B组右侧下肢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的检出率高于A组的可能原因
        (四) 中医药在临床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方面的应用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血尿酸对动脉血管、T2DM的影响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7)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心力衰竭的概述
    1.1定义
    1.2分类
    1.3分期和分级
    1.4流行病学
    1.5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
        1.5.1病因
        1.5.1.1原发性心肌损害
        1.5.1.2异常的心脏负荷
        1.5.2诱因
        1.5.3病理生理机制
2心力衰竭的诊断与评估
    2.1症状与体征
    2.2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2.2.1常规检查
        2.2.1.1心电图 (Ⅰ类, C级)
        2.2.1.2胸部X线片 (Ⅰ类, C级)
        2.2.1.3生物学标志物
        2.2.1.4实验室检查
        2.2.1.5经胸超声心动图 (Ⅰ类, C级)
        2.2.2心衰的特殊检查用于需要进一步明确病因的患者。
        2.2.2.1心脏磁共振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
        2.2.2.2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ransesphageal echoc ardiography, TEE)
        2.2.2.3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 (computed tomo gr aphy, CT)
        2.2.2.4冠状动脉造影
        2.2.2.5核素心室造影及核素心肌灌注和 (或) 代谢显像
        2.2.2.6 6 min步行试验
        2.2.2.7心肺运动试验
        2.2.2.8基因检测
        2.2.2.9心肌活检
        2.2.2.10生活质量 (quality of life, QOL) 评估
        2.2.2.11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
    2.3诊断流程
    2.4预后评估
3心力衰竭的预防
    3.1对心衰危险因素的控制与治疗
        3.1.1高血压治疗
        3.1.2血脂异常
        3.1.3糖代谢异
        3.1.4其他危险因素
        3.1.5利钠肽水平升高
    3.2对无症状性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干预
4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4.1一般治疗
        4.1.1治疗病因和诱因
        4.1.2限钠
        4.1.3限水
        4.1.4营养和饮食
        4.1.5休息和适度运动
        4.1.6监测体重
        4.1.7心理和精神治疗
    4.2利尿剂
        4.2.1适应证
        4.2.2利尿剂的分类
        4.2.3使用方法
        4.2.4禁忌证
        4.2.5不良反应及处理
    4.3 RAAS抑制剂
        4.3.1 ACEI
        4.3.2 ARB
        4.3.3 ARNI
    4.4β受体阻滞剂
        4.4.1适应证
        4.4.2禁忌证
        4.4.3应用方法
        4.4.4不良反应
    4.5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4.5.1适应证
        4.5.2禁忌证
        4.5.3应用方法
        4.5.4不良反应
    4.6伊伐布雷定
        4.6.1适应证
        4.6.2禁忌证
        4.6.3应用方法
        4.6.4不良反应
    4.7洋地黄类药物
        4.7.1适应证
        4.7.2禁忌证
        4.7.3应用方法
        4.7.4不良反应
    4.8中药
        4.8.1辨证分型
        4.8.2分期治疗
        4.8.3中西药相互作用
    4.9改善能量代谢药物
        4.9.1曲美他嗪
        4.9.2辅酶Q10
        4.9.3辅酶Ⅰ (NAD+)
        4.9.4左卡尼汀
        4.9.5注射用磷酸肌酸钠
        4.9.6雷诺嗪
    4.10血管扩张剂
    4.11抗血栓药物
    4.12心衰患者应避免使用或慎用的药物
        4.12.1α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
        4.12.2抗心律失常药物
        4.12.3 CCB
        4.12.4非甾体抗炎药或COX-2抑制剂
        4.12.5糖皮质激素
        4.12.6西洛他唑
        4.12.7口服降糖药
    4.13慢性HFrEF的治疗流程
5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的治疗
    5.1利尿剂
    5.2基础疾病及合并症的治疗
    5.3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5.4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
6急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6.1急性心衰的诊断
        6.1.1病史、症状及体征
        6.1.2急性肺水肿
        6.1.3心源性休克
    6.2急性心衰的评估
        6.2.1院前急救阶段
        6.2.2急诊室阶段
    6.3辅助检查
        6.3.1常规检查
        6.3.2超声心动图和肺部超声
        6.3.3动脉血气分析
    6.4监测
        6.4.1无创监测
        6.4.2血流动力学监测
    6.5急性心衰的分型和分级
    6.6治疗原则
        6.6.1一般处理
        6.6.2根据急性心衰临床分型确定治疗方案, 同时治疗心衰病因。
        6.6.3容量管理
    6.7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6.7.1利尿剂 (Ⅰ类, B级)
        6.7.2血管扩张剂 (Ⅱa类, B级)
        6.7.3正性肌力药物 (Ⅱb类, C级)
        6.7.4血管收缩药物
        6.7.5洋地黄类 (Ⅱa类, C级)
        6.7.6抗凝治疗 (Ⅰ类, B级)
        6.7.7改善预后的药物 (Ⅰ类, C级)
    6.8心源性休克的处理
    6.9急性心衰稳定后的后续处理
7终末期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7.1利尿剂
    7.2神经内分泌阻滞剂
    7.3静脉正性肌力药物
    7.4静脉血管扩张剂
    7.5中药治疗
8右心衰竭的药物治疗
    8.1右心衰竭的诊断和评估
        8.1.1诊断标准
        8.1.2鉴别诊断
        8.1.3病情评估
    8.2治疗原则
    8.3药物选择和合理应用
9心力衰竭病因及合并疾病的药物治疗
    9.1心衰合并心律失常
        9.1.1房颤
        9.1.2室性心律失常
        9.1.3缓慢性心律失常
    9.2心脏瓣膜病
        9.2.1二尖瓣病变
        9.2.2主动脉瓣病变
    9.3冠心病
        9.3.1慢性心衰合并冠心病
        9.3.2急性心衰合并冠心病
    9.4高血压
    9.5心肌炎
    9.6特殊类型的心肌病
    9.7先天性心脏病
    9.8高原性心脏病
        9.8.1高原肺水肿
        9.8.2慢性高原性心脏病
    9.9糖尿病
    9.10血脂异常
        9.10.1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合并心衰
        9.10.2其他原因心衰合并血脂代谢异常
    9.11痛风和高尿酸血症
    9.12肥胖
        9.12.1肥胖在心衰患者中的患病率和对预后的影响
        9.12.2肥胖引起心衰的机制
        9.12.3肥胖合并心衰的处理原则
    9.13电解质紊乱
        9.13.1低钾与高钾血症
        9.13.2低钠血症
    9.14缺铁和贫血
    9.15泌尿系统疾病
        9.15.1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
        9.15.2心衰合并前列腺梗阻
        9.15.3心衰合并勃起功能障碍
    9.16肺部疾病
    9.17睡眠障碍和睡眠呼吸暂停
    9.18神经系统疾病和心理疾病
    9.19肿瘤治疗相关性心衰
        9.19.1抗肿瘤治疗前的基线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与预测
        9.19.2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衰的筛查与诊断
        9.19.3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衰的监测与随访
        9.19.4抗肿瘤相关心衰的药物治疗
    9.20恶病质
10心力衰竭患者管理
    10.1心衰管理团队
    10.2优化心衰管理流程
    10.3随访频率和内容
    10.4患者教育
        10.4.1症状和体征的监控
        10.4.2饮食、营养和体重管理
        10.4.3运动
    10.5老年心衰患者的管理
        10.5.1老年心衰诊治特殊性
        10.5.2一般治疗
        10.5.3药物治疗
    10.6妊娠心衰管理
    10.7终末期心衰患者的管理
        10.7.1识别心衰终末期患者
        10.7.2与患者沟通
        10.7.3治疗方法
    附录A心力衰竭常用药物一览表
    附录B药物相互作用一览表

(8)老年难治性痛风的临床诊疗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老年痛风的流行病学
二、老年痛风的诊断
    (一) 有痛风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老年痛风患者:
    (二) 痛风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的老年痛风患者:
三、老年难治性痛风的特点
四、老年难治性痛风的治疗
    (一) 基础治疗:
    (二) 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1. NSAIDs:
        2. 秋水仙碱:
        3.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三) 缓解期治疗:
        1. 抑制尿酸合成药物:
        2.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五、小结

(9)广西南宁地区壮汉族40岁以上痛风/HUA人群HLA-B*58:01基因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293例住院药疹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诊断、分型标准
    4.生化指标检测方法
    5.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1.研究对象
    2.相关诊断标准
    3.排除标准
    4.方法
    5.HLA-B*58:01的检测
    6.计算方法
    7.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老年人痛风诊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痛风流行病学
2 痛风的危险因素
    2.1 血尿酸
    2.2 生活方式
    2.3 代谢综合征
    2.4 遗传因素
3 痛风的诊断
    3.1 痛风病程分期
    3.2 实验室检查
    3.3 影像学表现
    3.4 诊断标准
4 痛风的治疗

四、老年人应警惕痛风(论文参考文献)

  • [1]四川省多山地区中老年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 王海珠.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1(03)
  • [2]先天运气禀赋与痛风发病的相关性研究[D]. 梁俏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3]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Meta分析[D]. 孙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45例药源性高尿酸血症文献分析[J]. 徐菀佚,崔向丽. 中国药物警戒, 2020(09)
  • [5]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 马宇晨.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2019)[J]. BureauofDiseasePreventionandControl,NationalHealthCommissionofPeople′sRepublicofChina;NationalCenterforCardiovascularDiseases;ChineseAcademyofMedicalScience&PekingUnionMedicalCollege,FuwaiHospital;ChineseCenterforControlandPrevention;ChineseSocietyofCardiology;ChineseMedicalDoctorAssociationHypertensionCommittee;ChinaSportScienceSociety;ChineseNutritionSociety;ChineseStrokeAssociation;EditorialBoardofChineseJournalofCardiology.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0(01)
  • [7]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Committee of Exports on Rational Drug Us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Republic of China;Chinese Pharmacists Association;.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07)
  • [8]老年难治性痛风的临床诊疗对策[J]. 向田丹,杨晓. 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8(02)
  • [9]广西南宁地区壮汉族40岁以上痛风/HUA人群HLA-B*58:01基因型分析[D]. 蒙丽恒. 广西医科大学, 2017(01)
  • [10]老年人痛风诊疗进展[J]. 程祝强,金毅. 实用老年医学, 2017(01)

标签:;  ;  ;  ;  ;  

老年人要警惕痛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