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角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谈切补方法

从三角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谈切补方法

一、由三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谈割补法(论文文献综述)

黄婕[1](2019)在《HPM视角下基于化归思想的教学设计 ——以祖暅原理的应用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化归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本文以立体几何为载体,考查空间想象力同时,重点考查了在教学中渗透化归与转化思想。通过广泛的调研显示,立体几何概念的建立是学生学习几何的一块“硬骨头”,其难度系数着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较高;二是对于祖暅原理中的等积原理较难理解。本研究建立在HPM视角下,首先对中西方关于立体几何的书籍进行剖析,整理出一定的历史发展顺序,并根据历史的相似性,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由此设计了相应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来说,灵活运用化归思想对学习是大有裨益的;对教师来说,合理地运用数学史知识,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使整个数学过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本文旨在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学生对祖暅原理的认知程度及障碍是什么?2.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将数学史融入几何体积的教学?3.哪些与立体几何有关的数学史料素材适合作为教学材料?通过对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研究,研究主要基于课堂实时录像、调查问卷和课后师生访谈,经科学的分析之后,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对祖暅原理这一知识点的认知和对它学习的兴趣基本上呈现了一个正相关的关系。在解题的过程中,没有认识到数学史融入学习的重要性,也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2.针对在高中阶段甚至在高考中立体几何的重要性,教师们都保持了一个积极的态度,但关于数学史内容的编写是有待改进的。越来越多的教师会使用一些教育软件以此来辅助教学,例如在祖暅原理这一部分用几何画板、GeoGebra等。3.数学史的选取应该做到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意义之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才能使数学教学更加蓬勃地发展。综上所述,数学史融入立体几何的教学是具有教育意义和价值,值得推广和实践。

陈军科[2](2012)在《教学设计对教学行为价值实现的影响》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对一例椎体体积教学设计的分析,探讨教学设计对教学行为价值的影响,以实现教学行为价值的最大发挥。

杨晓红[3](2011)在《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时代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能力型人才。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把握好数学概念的教学,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长期以来,重分数,轻概念理解;重练习,轻概念挖掘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作为一名光荣的教育工作者,本人认为有必要为数学概念教学的优化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本文以参考文献为基础,比较了国内外数学概念的教学现状。通过比较发现,目前,我们的学校对数学概念的教学重视不够,有些教师还提出了“淡化概念”的口号,这势必导致概念的混淆、错误的发生,不利于数学学科的有效的学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国内关于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着淡化概念的观点、注入式观点,评价体系不完善,研究匮乏等问题其次,以奥苏伯尔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维果茨基教育理论,当代情感教育理论等为依据,研究了数学概念教学的意义和作用;运用案例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进行探究,提出了一些拙见。数学概念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主要是引导学生在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上对数学概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教师要做的是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质疑问题。教师应该积极创设质疑情境,使学生主动的探索,而不要被动的接受,最终才会对学生的个性创造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坚持问题驱动,循循善诱,分层提示,方法渗透,回馈反思等原则,通过展现数学概念的发现过程,揭示数学概念的数学本质,暴露学生参与研究数学概念的经历,构建数学概念的联系框图,实现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数学概念探究活动的启发和引导,引领学生重走数学的发现之路,经历从提出问题,参与思考,积极讨论,到发现数学概念本质的重要过程。通过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本文提出的用于培养高中生对数学概念的正确及深入理解的教学策略是行之有效的;(2)学生对数学概念认识水平的提高可以显着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同时,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教师对高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研究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对于学生的引导和培养也不能急于求成;<2>注意及时反馈;<3>注重引导学生对非智力因素的调控;<4>注意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总之,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注重教学策略的研究,对提高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蔼琳[4](2011)在《高中生立体几何学习障碍及对策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立体几何是在初中学习平面几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空间图形中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包括画法、性质、计算及应用等等。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历年高考必考的内容,之所以说它是难点,主要表现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中,学生往往面对具体问题时感到束手无策。那么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时学习信心、学习状态如何;对立体几何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定理理解如何;对把握图形的能力、几何直观与空间想象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如何;对立体几何中牵涉的数学思想方法:运动变化的思想、转换的思想、类比的思想等等运用得如何,学生在立体几何学习中究竟存在哪些障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测试卷的形式对上海市某中学的169名学生进行调研,用SOLO分类法对学生的解题进行层次划分,分析结果得出了高中生在立体几何学习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学生学习立体几何有一定困难,不少同学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导致识图、辨图、画图的困难;由于学生存在逻辑障碍,学生表达能力较差,包括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表达以及相互转化;由于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不足,及学生本身在解题中存在的思维障碍,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等。根据以上几个问题,为教师的立体几何教学提供了几条建议:运用实例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直观感知形成表象开始,到自己操作,到养成整体把握图形的能力,要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形象思维及逻辑思维等数学思维的目的。

赵莹婷[5](2009)在《空间向量对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能力培养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上海自2002年起试点二期课改高中数学教材,目前,已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相比一期课改教材,新教材在立体几何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动,其中引人关注的一点是在空间向量的运用上。新教材中文理分叉明显,理科拓展教材增加了法向量内容,使得一些基本的空间元素计算和证明问题都可以用向量解决,而文科则相应增加了“三视图”等几何直观化教学作为补充。面对这一改革,有学者担心这回重蹈“新数运动”的覆辙,导致学生产生“向量万能”的错误感觉,不利于其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也有学者大力推崇这一改革,认为向量的引入和几何直观化教学的辅助不会影响两大能力的培养,反而可以增强学生立体几何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为其更好地进入大学几何代数化数学学习打好基础。为了清楚了解空间向量对立体几何教学中能力培养影响的现状,笔者采取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着重对虹口区的三所不同层次的学校进行了调查研究,涉及的主要问题是:1、学生对向量法和几何法的应用是否有明显倾向?2、学生就空间向量对立体几何中两大能力的培养有何看法?3、几何直观化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有何启示?4、用空间向量进行立体几何教学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研究结果发现,在空间想象能力培养方面,方式不同、要求不变,新教材更加重视通过识图画图和表象操作等方式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培养方面,要求降低,尤其是文科生要求显着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二期课改“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理念。至于争议很多的“向量万能”现象,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并没有发现学生有严重的向量依赖性,但针对不同层次、性别、选科的学生,在几何法和向量法的选择上还是各有偏好的,在今后教学中需引起重视。最后,基于本研究的发现,笔者给出了两点教学建议,一是重视作图与推理论证的规范化教学,二是重视能力培养的多样化方式,并结合亲自指导的项目教学案例,引入了了项目教学这一全新能力培养方式,希望对二期课改下的立体几何教学有一点启示。

刘梅芹[6](2009)在《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许多一线教师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很重视数学史在教学中的作用,论述数学史教育价值的文章也层出不穷,但是提供具体做法的文章并不多见,而研究数学史在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应用就更少,在仅有的研究中也只是研究了数学史在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意义、可行性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数学史的途径大多照本宣科,加上教师数学史知识的匮乏使得知识传授上比较呆板,并且教学方式单一欠生动,最终导致数学史知识的教学成了过过场的“花招”而已。数学史与数学问题解决在当今的中学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数学史如何应用于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以促进学生学会解决问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经验总结和调查研究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和条件,主要研究了如下问题:第一、通过中学数学教学目标中的数学问题与数学问题解决的有关要求,论述了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依据及影响数学问题解决学习的因素。第二、从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和陶冶情操等方面详述了数学史在中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功能,并提出了数学史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应用的切入点。第三、根据数学史与中学数学的关系,探讨了数学史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应用的主要原则和数学史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应用的主要方法策略。第四、剖析了数学历史名题蕴含的丰富思想方法,列举了历史名题与中学数学问题解决相结合的六种问题类型。第五、分析了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问题解决的三个典型案例。通过对数学史在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我们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来看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使我们更加了解数学史教育的重要性,更加了解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甚至通过历史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和认知过程、为教材编写提供借鉴等。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通过具体案例的设计和实施,对数学史在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应用做了一些理论与实践上的探讨,以期能对我国的数学课程改革尽点微薄之力。

郝红宾[7](2008)在《立体几何专题 题型例析》文中指出知识整合立体几何在高考中占的份量大概是20%左右,当然有时会和其他章节知识相综合,原则上不出难题,所以我们考生应力争把立体几何部分的题目全部"拿下".考试中常见题型有证明线线、线面、面面

薛廷兵,范仕军[8](2004)在《浅谈割补方法在高考题中的运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桂芳,李道建[9](2001)在《《锥体的体积》教学课件设计及点评》文中研究指明

袁建文[10](2000)在《“锥体的体积”说课提纲》文中研究指明

二、由三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谈割补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由三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谈割补法(论文提纲范文)

(1)HPM视角下基于化归思想的教学设计 ——以祖暅原理的应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科书中的数学文化
        1.1.2.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价值
        1.1.3. 立体几何中化归思想的重要性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HPM理论
        2.1.1. HPM简介
        2.1.2. HPM的教育取向
    2.2. 化归思想
    2.3. 理论框架
    2.4. 国内外HPM视角下立体几何的教学研究
第3章 研究方法和设计
    3.1. 研究方法
        3.1.1. 文献研究法
        3.1.2. 问卷调查法
        3.1.3. 访谈法
    3.2. 对象选择
    3.3. 研究工具
    3.4. 实施过程
第4章 中西方早期关于化归思想的运用
    4.1. 柱体及锥体的体积公式
        4.1.1. 《几何原本》中棱柱体积的推导
        4.1.2 圆柱体积的等比性质
        4.1.3. 棱锥及圆锥的体积公式
    4.2. 球类体积的历史发展过程
        4.2.1. 《九章算术》中球体积的问题
        4.2.2. 阿基米德的发现
        4.2.3. 刘徽的“牟合方盖”
        4.2.4. 祖暅原理的由来及推导
第5章 研究过程
    5.1. 研究的理论基础
    5.2. 平面图形面积的转化
    5.3. 立体图形体积的化归
        5.3.1. 求解牟合方盖
        5.3.2. 球台体积的辅助教学
        5.3.3. 球体积公式推导
    5.4. 高考视角下的化归思想
        5.4.1. 案例一: 祖暅原理的应用
        5.4.2. 案例二:多次运用化归思想
    5.5. 基于祖暅原理的拓展运用
        5.5.1. 求球体积的两种辅助设计
        5.5.2. 求椭球体积的三种辅助教学设计
        5.5.3. 探究一类几何旋转体的体积
第6章 结论和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2: 教师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第二章 研究方法及理论基础
    2.1 研究的方法
        2.1.1 文献资料研究法
        2.1.2 案例研究法
        2.1.3 经验总结法
    2.2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理论基础
        2.2.1 奥苏伯尔理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维果茨基理论
        2.2.4 当代情感教育理论与思想
第三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教学策略概述
    3.1 国内研究现状
    3.2 国外研究现状
    3.3 教学策略的概念界定
    3.4 教学策略的分类
    3.5 一种常用的数学概念教学模式
第四章 调查与分析
    4.1 教学过程
    4.2 交流与回馈
    4.3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4.4 本案例课堂教学的特点
    4.5 反思
第五章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5.1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5.1.1 建构主义理论应用
        5.1.2 最近概念引入新概念
        5.1.3 情境中的问题
        5.1.4 几种不同类型的问题情景
    5.2 不同概念类型应对策略
        5.2.1 复杂概念
        5.2.2 简单概念
        5.2.3 抽象概念
        5.2.4 直观概念
        5.2.5 平行概念
        5.2.6 易混淆的概念
        5.2.7 关联概念
    5.3 掌握具有包摄性的数学概念策略
        5.3.1 理论依据
        5.3.2 数学整体的构成形式有其自己的特点
        5.3.3 案例
    5.4 数学概念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5.4.1 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理论基础
        5.4.2 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5.4.3 高中数学情感教学模式的实验报告
    5.5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策略
        5.5.1 问题的提出
        5.5.2 理论的追溯
        5.5.3 模式的构建
        5.5.4 课例“求三棱锥的体积”
        5.5.5 教学设计说明
        5.5.6 实验公开课反馈
        5.5.7 研究实验预期阶段性的成果
    5.6 概念图提升数学概念理解策略
        5.6.1 指导学生概念图策略
        5.6.2 概念图相关理论
        5.6.3 实际操作
        5.6.4 基本不等式案例及思维导图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1.1 巧妙地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1.2 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6.1.3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对不同概念采用不同的教学
        6.1.4 先行组织者在学生的学习迁移中起到了纽带作用和促进作用
        6.1.5 情感教学策略在数学概念教学实践中的用
        6.1.6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的数学概念学习赋予了新的生命价值
        6.1.7 概念课教学按以上几种教学策略去实施效果显着
    6.2 研究存在的不足
    6.3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4)高中生立体几何学习障碍及对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立体几何的教育价值与地位
        1.1.2 国内外几何课程改革的方向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3 问题的提出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高中立体几何的特点和基本内容
        2.1.1 几何的特点
        2.1.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下立体几何的基本内容
    2.2 立体几何学习障碍的相关研究
        2.2.1 学习障碍和数学学习障碍
        2.2.2 关于几何学习障碍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
        2.2.3 关于立体几何学习障碍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
        2.2.4 关于中学生数学思维的研究
    2.3 理论基础
        2.3.1 范·希尔几何思维水平
        2.3.2 教育心理学基础
    2.4 研究假设
第3章 高中生立体几何学习障碍的研究
    3.1 研究方法与过程
        3.1.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2 研究工具
        3.1.3 调查测试的目的与内容
        3.1.4 研究过程
    3.2 研究数据分析
        3.2.1 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3.2.2 测试结果与分析
第4章 研究结果
第5章 教师对高中生立体几何学习障碍的教学策略
    5.1 激发学生求知欲
        5.1.1 展示立体几何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1.2 创设数学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
    5.2 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5.2.1 充分利用立体几何模型,提高学生直观水平
        5.2.2 注意图形概念的特点,生成正确的数学表象
        5.2.3 重视作图,加强图形语言能力
    5.3 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3.1 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5.3.2 重视解题规范,加强语言表达训练
    5.4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5.4.1 转化的思想方法
        5.4.2 类比的思想方法
        5.4.3 运动变化的思想方法
    5.5 加强学生解决与“垂直”相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学习问卷调查表
附录2 立体几何测试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空间向量对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能力培养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的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与分析
    2.1 向量的发展与现状
    2.2 向量对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能力培养的价值
    2.3 一、二期课改立体几何教材比较与分析
第3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设计
第4章 数据处理与分析
    4.1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4.2 学生测试卷分析
    4.3 教师访谈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教学建议
    5.3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后记

(6)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问题的提出
    1.问题提出的背景
    2.问题研究综述
        (1) 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关系
        (2) 数学史与中学数学内容整合
    3.主要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
        (1) 研究的问题
        (2) 采用的方法
二、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相关理论
    1.数学问题与数学问题的解决
        (1) 数学问题
        (2) 数学问题的解决
    2."问题解决"与中学数学教材
        (1) 国际反响
        (2) 国内状况
    3.数学史融入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依据
        (1) 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
        (2) 加涅的问题解决或高级规则学习理论
        (3)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4.影响数学问题解决学习的因素分析
        (1) 问题情境因素
        (2) 学习者个人的特征
        (3) 问题解决中的认知策略
三、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
    1.数学史在中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功能
    2.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切入点
    3.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步骤
    4.数学史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应用的主要原则
    5.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方法
四、数学历史名题与中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
    1.数学历史名题
    2.数学历史名题与中学数学问题解决
五、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案例
    1.问题解决案例——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2.古为今用——引申型问题解决案例
    3.数形结合案例——几何代数和一元二次方程
结束语
参考文献

(10)“锥体的体积”说课提纲(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目的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
四、学法指导
五、教学过程

四、由三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谈割补法(论文参考文献)

  • [1]HPM视角下基于化归思想的教学设计 ——以祖暅原理的应用为例[D]. 黄婕.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2]教学设计对教学行为价值实现的影响[J]. 陈军科. 价值工程, 2012(14)
  • [3]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D]. 杨晓红. 上海师范大学, 2011(11)
  • [4]高中生立体几何学习障碍及对策的研究[D]. 马蔼琳. 上海师范大学, 2011(10)
  • [5]空间向量对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能力培养影响的研究[D]. 赵莹婷. 华东师范大学, 2009(12)
  • [6]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探讨[D]. 刘梅芹. 曲阜师范大学, 2009(10)
  • [7]立体几何专题 题型例析[J]. 郝红宾. 数学爱好者(高考理科), 2008(03)
  • [8]浅谈割补方法在高考题中的运用[J]. 薛廷兵,范仕军. 高中数学教与学, 2004(02)
  • [9]《锥体的体积》教学课件设计及点评[J]. 桂芳,李道建. 广西教育, 2001(14)
  • [10]“锥体的体积”说课提纲[J]. 袁建文.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0(07)

标签:;  ;  ;  ;  ;  

从三角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谈切补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