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施肥技术的应用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平衡施肥技术的应用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一、平衡施肥技术的应用效果与经济效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仇美华,郭德杰,马艳,王光飞,梁永红[1](2021)在《沙性土壤设施桃树减肥增效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沙性土壤设施桃树化肥过量施用普遍,需探寻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商品有机肥(OF)、生物有机肥(BOF)、平衡施肥(BF)和技术集成模式(MF)在化肥减施30%基础上对桃树产量、品质和土壤性状的影响。与常规施肥相比,OF、BOF、BF和MF处理分别可增产4.5%、3.4%、1.5%和9.1%,MF处理为显着增产。OF和MF处理可改善果实可溶性糖和硝酸盐含量,BF处理改善硝酸盐含量效果显着。BF和BOF处理可显着削减土壤过剩速效磷钾养分和盐分,而OF和MF处理也可降低速效磷钾养分,但能略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并显着增加有机质含量。各减肥增效处理均能改善土壤微生物性状,MF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活性和多样性的改善效果最佳,其次为BOF和OF处理,最后为BF处理。相关性分析显示,减肥增效措施增产提质主要归结于降低土壤速效磷钾养分和盐分及显着改善土壤有机质和生物肥力性状。根据肥本和增产效益,MF可增收0.83万元/hm2,其次为BOF(0.54万元/hm2)和BF(0.53万元/hm2),最后为OF处理(0.20万元/hm2)。因此,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和平衡施肥集成的减肥增效技术模式适用于沙性土壤设施桃树。

吴勇[2](2021)在《河西灌区紫花苜蓿高效生产的施肥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河西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紫花苜蓿优势主产区之一,但该地区用于牧草生产的土壤大多较为贫瘠,且缺乏科学的紫花苜蓿施肥管理措施和经济效益评价方法,施肥盲目性较大,肥料利用率低,从而制约了该地区草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河西灌区高产期(种植后1-5年)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以氮、磷、钾为3个施肥因素,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通过连续5年的定点施肥试验,系统的分析不同氮、磷、钾配施下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肥料效应以及经济效益,旨在探究河西地区高效生产下的紫花苜蓿肥料效应,为紫花苜蓿高产年份养分管理及草牧业生产实践中经济效益评价提供参考。所得研究结果如下:1)施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施肥显着提高紫花苜蓿产量、生长高度,降低紫花苜蓿茎叶比,其中5年紫花苜蓿产量最高的氮、磷、钾施肥配比为磷105 kg·hm-2、钾45 kg·hm-2、氮51.75kg·hm-2(P2K1N1),5年累计总产量达到98947.62 kg?hm-2,相比不施肥处理最高增产40.99%,其次为磷52.5 kg·hm-2、钾90 kg·hm-2、氮51.75 kg·hm-2(P1K2N1)处理和磷105kg·hm-2、钾90 kg·hm-2、氮103.5 kg·hm-2(P2K2N2)处理,5年累计产量分别为97455.34 kg?hm-2和97091.03 kg?hm-2。施肥可以显着提高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和蛋白总量,降低紫花苜蓿ADF和NDF含量,并显着提高紫花苜蓿相对饲用价值,改善紫花苜蓿土壤养分状况。其中施肥量为磷105 kg·hm-2、钾90 kg·hm-2、氮103.5 kg·hm-2(P2K2N2)时紫花苜蓿的蛋白总量最高,5年累计达到17682.57kg?hm-2,相对饲用价值为158,达到特级水平,对土壤养分提升效果最为明显。2)河西灌区紫花苜蓿平衡施肥模型研究种植第4年,氮、磷、钾肥对紫花苜蓿产量和蛋白总量的影响均表现为磷>钾>氮,种植第4年交互效应对苜蓿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氮钾>氮磷>磷钾,种植第4年交互效应对紫花苜蓿蛋白总量的影响主要为氮、磷互作。通过模拟寻优得到种植第4年紫花苜蓿产量和蛋白总量的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利用频率分析法获得种植第4年的实现目标产量和目标蛋白总量的氮、磷、钾推荐施肥量分别为施氮71.53-86.40kg·hm-2、施磷68.07-83.0kg·hm-2、施钾63.49-75.94kg·hm-2和施氮68.21-80.44kg·hm-2;施磷83.03-95.47kg·hm-2;施钾64.15-75.19kg·hm-2。种植第5年,氮、磷、钾对苜蓿产量和蛋白总量的贡献均为磷>氮>钾,种植第5年苜蓿交互效应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磷钾>氮钾>氮磷,种植第5年苜蓿交互效应对蛋白总量的影响主要为氮、磷互作。通过模拟寻优得到种植第5年苜蓿产量和蛋白总量的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利用频率分析法获得种植第5年的实现目标产量和目标蛋白总量的氮、磷、钾肥推荐施肥量分别为施氮68.41-80.95 kg·hm-2、施磷68.47-79.95 kg·hm-2、施钾68.64-80.32 kg·hm-2和施氮77.64-86.67kg·hm-2、施磷80.41-93.04kg·hm-2;施钾72.51-83.31kg·hm-2。3)平衡施肥下紫花苜蓿经济效益评价对种植1-5年紫花苜蓿经济效益进行数据包络分析发现,氮、磷、钾肥料配比为磷105kg·hm-2、钾90 kg·hm-2、氮103.5 kg·hm-2(P2K2N2)时,其经济效益最好,为DEA有效,而紫花苜蓿不施肥(P0K0N0)时经济效益最低,其调整幅度最大,其次分别为不施磷处理(P0K2N2)和不施氮(P2K2N0)处理。这也从经济效益角度印证平衡施肥对河西灌区紫花苜蓿生产重要性。氮、磷、钾肥对种植1-5年紫花苜蓿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在种植第1年为氮肥影响最大,磷肥对第2-5年紫花苜蓿的经济效益影响最大,综合5年来看,磷肥对紫花苜蓿经济效益影响大于氮肥和钾肥。

吕继龙[3](2021)在《大豆养分专家系统的田间应用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大豆生产和消费国之一,而我国大豆单产和总产量均较低,不能满足日益增长人口的需求。平衡施肥是实现大豆高产的重要措施,而在我国大豆生产中存在养分施用不平衡、缺乏轻简的推荐施肥方法、以及对新技术应用不够重视等问题。为此,我们以基于产量反应与农学效率的推荐施肥方法及其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养分专家系统(Nutrient Expert,简称NE系统)为基础,研究了NE系统田间应用效果,并结合促生菌、控释尿素和根瘤菌等的应用,形成大豆化肥减施增效技术。主要研究进展如下:(1)养分专家系统(NE)推荐施肥更有利于提高大豆产量和经济效益。与农民施肥(FP)相比,测土施肥(ST)和NE推荐施肥优化了肥料用量配比。在春大豆产区,ST较FP增产135-478kg/hm2,增加效益699-856元/hm2;NE较ST增产167-1225 kg/hm2,增加效益1096-4610元/hm2。在夏大豆产区,NE较FP增产694-1021 kg/hm2,增加效益2069-3955元/hm2。NE推荐施肥更有利于养分平衡优化、大豆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不需土壤测试,是一种轻简的推荐施肥方法。(2)NE结合促生菌、控释尿素和根瘤菌应用可进一步减施氮肥。在NE推荐施肥基础上减氮30%显着影响大豆生长和产量。氮肥减施后添加根瘤菌和控释氮肥均提高了周口大豆的产量和养分吸收,且与根瘤菌、促生菌和控释尿素结合施用的效果最佳。在哈尔滨点,减施氮肥30%后添加根瘤菌、促生菌和控释尿素获得与NE处理相似的产量。(3)在NE基础上减氮30%后添加菌剂提高了土壤微生物丰度。在NE基础上减氮30%后,周口点土壤细菌和细菌丰度无显着变化,单独添加促生菌、根瘤菌及其结合施用后其丰度均呈增加趋势,不同处理影响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在NE基础上减氮30%后,哈尔滨点土壤细菌和真菌丰度呈降低趋势,添加根瘤菌和促生菌及其结合施用对其无显着影响。周口试验点减氮没有影响大豆根内生根瘤菌丰度,添加根瘤菌和促生菌提高了其丰度;哈尔滨点减氮显着降低了根内生根瘤菌丰度,添加菌剂对其无显着影响。综上所述,相对于测土施肥和农民常规施肥,基于大豆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优化了养分配比、提高了大豆产量和经济效益。大豆养分专家系统结合促生菌、控释尿素和根瘤菌在保证大豆高产的同时可进一步减施化肥。养分专家系统结合微生物菌剂是轻简高效的化肥减施增效技术。

田磊[4](2021)在《江枳壳的肥料减施增效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应用测土推荐施肥法、肥料函数效益法、DRIS叶片诊断法对枳壳施肥进行模型建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减肥增效田间试验,建立科学、简便、标准的枳壳施肥评估、指导方案,实现枳壳肥料减施增效目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江西枳壳种植基地土壤环境调查本研究通过使用测土推荐施肥法对江西新干、鄱阳两地基地全年土壤进行分析,结果如下:新干鄱阳两地的土壤营养水平都处在中等偏上的水平,土壤酸碱度呈酸性,新干土壤比鄱阳土壤总体偏酸,两地土壤中的磷、钾元素含量偏高,氮元素含量偏低,新干相对鄱阳土壤中的各项理化性质都较高,且土壤的物理性质较好,其土壤硬度较低、温湿度相对较高。土壤检测中对氮类元素检测效果较好,对有效磷,速效钾的测土检测误差较大。枳壳关键需肥月份在5~8月,建议枳壳氮肥在6月前补充,磷肥在果树结果期间都可补充(6~8月),钾肥在7月初补充较好。2.N、P、K调控对江枳壳产量和质量影响研究。本研究运用肥料的效益函数法,设计“3414”田间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枳壳在不同N、P、K例配施的情况下,果实性状会受到显着性影响,不同施肥处理通过影响果实产果数量来影响果实大小体积,数量越多,大小越小,有效成分越低。限制江枳壳产量及效益的主要营养元素影响因素依次为:K>P>N,影响产量的两两交互效益应为:NP>PK>NK,影响经济效益的两两交互效应为:PK>NP>NK;得出肥料与经济效益最佳施肥模型为:Y=671.302+26.428N+24.524P-29.421K-0.476N2-0.542P2+0.266K2-1.872NP+0.53INK+1.228PK,R2=0.911。即当施肥量为 N=17.87 kg-667m2,P=9.46 kg-667m2,K=15.63 kg-667m2,可实现4年生枳壳树的最大收益1105.99元·667m2。当N=15.21 kg·667m2,P=10.70 kg·667m2,K=8.26 kg·667m2时,其产量最高,为 321.894 kg·667m2(鲜重)。3.江枳壳肥料减释增效技术研究本研究在测土施肥和肥料函数效益法的数据支持下,通过减肥增效田间试验,研究枳壳减施增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化肥处理组产果数量为160个/棵、SOD 为 513.12 U/g、POD 为 552.82 U/g、CAT 为 397.50 U/g、叶绿素含量为 0.0061 mg/dm2、土壤有机质含量15.28 g/kg、土壤全氮含量1.364 g/kg、土壤全磷含量0.658 g/kg、土壤全钾含量41.33 g/kg、柚皮苷含量为4.98%,新橙皮苷5.87%,有机肥替代组产果数量为118个/棵、SOD为532.66 U/g、POD为312.86 U/g、CAT为365.62 U/g、叶绿素含量为0.0069 mg/dm2、土壤有机质含量17.92 g/kg、土壤全氮含量1.583 g/kg、土壤全磷含量0.672g/kg、土壤全钾含量47.48 g/kg、柚皮苷含量为5.45%,新橙皮苷3.79%。证明枳壳有机肥替代无机肥组可在保证枳壳果实质量品质的情况下,有效提高植株抗逆性、光合作用强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肥力,且有机肥替换无机肥组产量较无机肥组增产28.87%,肥料贡献率提高33.86%。有机肥使用量在一年18.75 kg/棵~25 kg/棵,增产106 kg/667m2,增收 110.16 元/667m2。4.江枳壳叶片DRIS诊断本研究通过对全年不同施肥处理下不同树龄水平枳壳叶片氮磷钾三种元素进行分析,确定了枳壳叶片诊断法采叶标准时间为每年1月;分析N、P、K含量;证实了枳壳3~15年期间都可使用同一 DRIS指标,即N/K、NP、P/K,并计算得出了其DRIS养分指数参数,根据参数建立了枳壳DRIS标准公式:N指数={f(N/K)+f(NP)/2},P指数={f(NP)+f(P/K)/2}K指数=-{f(N/K)+f(P/K)/2}通过验证性试验,利用本试验求出的DRIS标准公式计算了试验区内的6年生枳壳叶片,并诊断出正常施肥组养分需肥顺序为K>P>N,与第二章精量施肥试验结果所得限制江枳壳产量及效益的主要营养元素影响因素相同,证明了试验的准确性,为江西枳壳的营养诊断和施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及标准。

王英[5](2021)在《控释氮肥减量对糜子生长和土壤氮素养分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解决黄土高原丘陵区糜子氮肥种类单一、利用率低的问题,并确定适宜当地的控释氮肥施用量,本试验以糜子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控释氮肥减量处理。连续两年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控释氮肥减量下糜子形态指标、生理特性、土壤氮素养分、土壤生物学性状、糜子氮肥利用、糜子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变化。揭示了控释氮肥减量对糜子生长发育和土壤性状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与施用尿素相比,控释氮肥全量施用显着提高了糜子生育后期株高6.16%~8.82%、茎粗4.39%~8.00%和单株叶面积7.10%~8.47%。减氮20%~40%糜子株高、茎粗和单株叶面积分别降低0.71%~16.58%、0.91%~15.36%和2.28%~12.17%。(2)控释氮肥全量施用及减量10%较施用尿素可提高糜子干物质积累量1.37%~8.77%,SPAD 1.03%~5.05%,氮平衡指数2.66%~8.34%,根系活力1.22%~6.26%。减氮20%以上糜子干物质量、SPAD值、氮平衡指数和根系活力较施用尿素降低0.68%~11.49%、1.11%~7.45%、1.99%~12.82%和3.09%~8.86%。(3)同施用尿素相比,控释氮肥全量施用显着提高糜子生长中后期0~40cm土层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其中土壤硝态氮增幅可达11.80%。减氮20%~40%降低了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降幅为0.40%~12.29%、1.87%~32.51%和0.59%~17.07%。施控释氮肥及减氮0~30%未显着降低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4)控释氮肥全量施用及减氮10%较施用尿素可提高糜子籽粒粗蛋白含量0.80%~2.60%,降低粗脂肪含量0.80%~3.00%。控释氮肥全量施用可降低糜子籽粒淀粉含量1.50%,并提高糜子氮素积累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5)控释氮肥全量施用较尿素显着提高糜子产量4.96%,减氮10%时仍可增产2.84%,控释氮肥减量20%~40%时产量降低0.84%~5.28%。施用控释氮肥主要通过改变穗数和穗重影响产量。控释氮肥全量施用及减量10%增加经济效益1.29%~2.85%。控释氮肥减量20%~40%时经济效益降低2.08%~7.40%。综上所述,控释氮肥较尿素可以提高土壤供氮能力及生物学活性,促进糜子生长发育,显着提高糜子产量及经济效益。但控释氮肥减量10%以上时会导致土壤无机态氮含量降低,肥效变差,经济效益较施用尿素降低。故该地区糜子种植中控释氮肥以纯氮120 kg·hm-2为宜,若要降低环境风险也可减量10%。

刘虎[6](2021)在《北疆荒漠地区不同种植模式下饲草作物水肥响应关系与灌溉水优化配置》文中指出北疆干旱荒漠地区地处我国西北牧区,该区域干旱少雨、水资源紧缺、草畜失衡、灌溉水管理粗放、饲草水肥响应等基础研究相当薄弱,本研究针对该区域灌溉饲草地建设中所面临的灌溉用水规律不明晰、饲草作物系数缺失、灌溉水管理策略缺乏、水肥利用效率低、施肥量与灌水量时空不协调等问题,以青贮玉米和紫花苜蓿为主要试验对象,并结合苏丹草、披碱草等当地优势且常见的饲草作物,通过在北疆阿勒泰地区开展单作和混间播条件下非充分灌溉试验、水肥耦合试验,从水量平衡原理、饲草作物水模型、灌溉水优化配置、作物混间播高产栽培和水肥耦合理论等角度,提出单作灌溉饲草作物灌溉关键指标和灌溉制度;通过分析间播条件下灌溉饲草作物群体需水规律、产出效应及灌溉水效益,提出紫花苜蓿和青贮玉米最优间播组合模式;优选了缺资料地区ET0简化计算方法,并对FAO推荐的饲草作物系数Kc进行了修正;基于最小二乘法确定了苏丹草、紫花苜蓿、青贮玉米的饲草作物水模型,并采用动态规划法对灌溉水进行了优化配置,提出了不同可供水量条件下饲草地灌溉水管理决策方案;构建了单作条件和混间播条件下灌溉饲草料的水肥耦合产量数学模型并提出最佳水肥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北疆干旱荒漠地区灌溉饲草作物水肥响应关系与灌溉水优化配置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北疆干旱荒漠地区规模化高效开发利用饲草地提供技术支撑。具体得到以下研究成果:(1)饲草作物不同种植模式下需水规律与滴灌灌溉制度紫花苜蓿在全年中收获两茬,每茬生长期约为60 d,充分灌溉条件下需水量为690 mm。全生育期连续受旱时,需水量为607 mm,仅为充分灌溉时的88%;苏丹草的需水量随着作物受旱情况的加剧而逐渐减少,其充分灌溉的需水量为431 mm,重旱条件下需水量仅为充分灌溉的48.0%;青贮玉米抽穗—开花期不灌水条件下需水量最小,仅为341.0 mm,为充分灌溉时的60%。紫花苜蓿、苏丹草和青贮玉米产量最大时的灌溉定额分别为407 m3/亩、264 m3/亩和367 m3/亩,水分利用效率最大时的灌溉定额为367 m3/亩、172 m3/亩和286 m3/亩。间播条件下,采用2行青贮玉米与12行紫花苜蓿组合可以得到较多的粗蛋白质、钙以及磷,而紫花苜蓿单作是营养产出最高的种植模式。4行青贮玉米与8行紫花苜蓿间播的光能利用率最高,并且对地表会起到较好的覆盖作用,能在保证较低需水水平下(需水量为660.5mm),得到最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2)基于FAO推荐方法的ET0计算方法优选与Kc值修正以FAO56 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的ET0为标准,通过比较与其他4种不同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性与相关性,在全生育期的大部分时段FA056 PM法与FAO Penman法和IA法的计算结果较为接近,PT法和HS法计算的ET0较FAO56 PM计算值总体偏大,且偏差较大。IA法所需要的气象资料仅为气温和日照时间,并且计算结果有较高精度,IA法可以代替FA056 PM法在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完成ET0计算。经过修正后,青贮玉米在生长初期、快速生长期、生长中期、生长后期的Kc分别为0.8、0.96、1.03和0.79,全生育阶段平均Kc为0.92。苏丹草在生长初期、快速生长期、生长中期、生长后期的Kc分别为0.66、0.77、0.91、和0.84,全生育阶段平均Kc为0.80。紫花苜蓿第一/二茬的生长初期、快速生长期、快速生育期的Kc分别为0.94/0.51、1.03/1.18、0.86/1.09,全生育阶段平均Kc为0.93。苏丹草、青贮玉米和紫花苜蓿的全生育期修正后的全生育期作物系数Kc较FAO56推荐值,分别提高了10.00%、13.04%、5.38%。(3)非充分灌溉条件下饲草产量响应与作物水模型确认紫花苜蓿、青贮玉米和苏丹草均为充分灌溉条件下产量最高,苏丹草产量与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呈显着的线性相关。紫花苜蓿在返青-分枝期受旱时水分生产效率最高;苏丹草全生育期受轻旱时水分生产效率最低,受重旱时水分生产效率最高;青贮玉米在抽穗-开花期受轻旱时水分生产效率达到最高,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连续受旱时水分生产效率最低。北疆干旱荒漠地区紫花苜蓿、苏丹草和青贮玉米需(耗)水量与饲草料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可用Jensen模型、Stewart模型和Jensen模型来进行模拟预测,三种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51%、9.24%和9.25%,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紫花苜蓿、苏丹草和青贮玉米作物各自生长最为敏感阶段分别是紫花苜蓿的分枝-孕蕾期(第一茬)、苏丹草的灌浆-乳熟期和青贮玉米的苗期。(4)基于饲草作物-水模型与DP法的有限灌溉水量优化配置当灌溉供水量M出现轻度紧缺时(紫花苜蓿420 mm≤M≤500 mm、苏丹草250mm≤M≤360 mm、青贮玉米200 mm≤M≤450 mm),应分别优先保证紫花苜蓿蔓枝延长期、苏丹草孕穗开花期和青贮玉米孕穗开花期的供水量;当灌溉供水量十分紧张时(紫花苜蓿M≤420 mm、苏丹草M≤250 mm、青贮玉米M≤200 mm),紫花苜蓿、苏丹草和青贮玉米应分别优先保证第二茬开花成熟期、苗期、孕穗开花期的供水量。(5)水肥耦合条件下饲草料地水肥响应北疆干旱荒漠地区膜下滴灌青贮玉米,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拔节期青贮玉米的株高和茎粗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青贮玉米株高增长最快的处理为高肥轻旱,在不受旱和轻度受旱条件下,青贮玉米叶面积指数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中旱和受重旱条件下,中肥和低肥的叶面积指数相当。灌溉量在250m3/亩,追肥施肥量在10 kg/亩,青贮玉米产量可达3000 kg/亩。当灌溉量、追肥施肥量大于上述量时,产量增加幅度不大。水利用效益最大的是高肥重旱处理,化肥利用效益和水肥耦合效益均为低肥不受旱处理;产值较高的为高肥不受旱、中肥不受旱和中肥轻旱处理。紫花苜蓿和不同饲草进行混间播时,混播最优组合为:紫花苜蓿和老芒麦组合,施农家肥量1231 kg/亩,灌溉定额为240 m3/亩;间播的最优组合为:紫花苜蓿和老芒麦、施农家肥量2248.9 kg/亩、灌溉定额180 m3/亩。混播条件下饲草生育期内最大需水强度为5.73 m3/(亩·天),混播饲草料作物干旱年灌水8次,灌溉定额为240m3/亩。混间播饲草地饲草料作物在需水强度、产量、肥料利用等方面都由于单作饲草地。

单旭东[7](2021)在《秸秆还田条件下磷肥减量对小麦玉米养分吸收累积与产量的影响》文中认为农作物秸秆富含作物必需的碳、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还田后具有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和生物学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等作用。小麦-玉米轮作是黄淮海地区主要的种植方式,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是该地区秸秆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化肥合理配施对于提升作物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收集国内文献,整合分析黄淮海地区综合产量、经济、环境效益最高时的玉米氮磷钾施肥量。在皖北砂姜黑土区通过2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秸秆粉碎还田条件下磷肥减量对土壤磷素含量、植株磷素吸收累积量、小麦-玉米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解析大气氮磷沉降对土壤养分的贡献,旨在探究麦玉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后秸秆磷素替代化学磷肥的适宜比例,为秸秆还田后磷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收集国内文献,整合分析黄淮海地区综合产量、经济、环境效益最高的氮磷钾玉米施肥量,玉米产量最高的平均施肥配方为19.2-4.9-9.4;经济效益最高的平均施肥配方为17.9-4.6-8.7,环境效益最高的玉米施氮肥量为186.34kg·hm-2。2、土壤速效磷含量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减少而减少,小麦季土壤速效磷含量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玉米季土壤速效磷含量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减少的趋势。2019年和2020年,大气氮沉降通量分别为21.43 kg·hm-2、17.86 kg·hm-2;磷沉降通量2019年和2020年分别为0.55 kg·hm-2、0.44 kg·hm-2。麦玉轮作模式下,土壤中磷素净增加量随着磷肥投入量的递减而递减。3、2019年和2020年,磷肥减量20%比配方磷肥处理的小麦成熟期磷素总累积量分别提高了43.11%和22.42%,小麦产量分别增加7.61%和3.22%;玉米成熟期磷素的总累积量分别提高了22.22%和8.40%,玉米产量分别增加1.23%、4.56%。与配方施肥相比,秸秆还田条件下,磷肥减量20%处理的小麦农学效率提高了6.65%39.87%、偏生产力提高了20.01%20.85%,磷素吸收利用率提高了32.78%42.11%;而玉米的农学效率提高了30.43%49.61%、偏生产力提高了26.53%29.24%、磷素吸收利用率提高了40.85%75.03%(P>0.05)。4、2019年和2020年,磷肥减量10%处理比配方施肥处理的小麦磷素总累积量分别提高5.55%和6.75%,小麦产量分别增加1.59%和1.38%;玉米磷素的总累积量2019年比配方施肥提高8.89%,而在2020年则比配方施肥处理降低1.26%;玉米产量分别降低8.55%、7.01%(P>0.05)。5、2019年和2020年,与配方施肥相比,磷肥减量30%处理的小麦磷素总累积量分别降低了8.11%和9.07%,小麦产量分别降低了1.19%和2.69%;玉米磷素总累积量分别降低了28.57%和53.46%,玉米产量降低了18.83%和15.87%。综上所述,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后磷肥减量20%以内对小麦玉米产量不会产生显着影响,并且提高了磷肥的利用效率,能够实现减肥增效。

黄晓萌[8](2021)在《基于作物产量反应的长江流域冬小麦养分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生产基地,然而盲目追求高产而不合理施用化肥的现象十分普遍,农田化肥施用量不断攀高,不仅降低了肥料利用率和产量效益,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本研究以长江流域多年多点的小麦田间试验数据为基础,采用QUEFTS(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Fertility of Tropical Soil)模型结合改良的实地养分管理(Site-specific Nutrient Management,SSNM)技术,研究我国长江流域冬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特征,建立产量反应、相对产量和农学效率等参数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长江流域冬小麦养分专家系统(Nutrient Expert,简称NE),并通过田间试验进行了校正和改进,验证其农学、经济和环境效应。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如下:(1)我国长江流域冬小麦优化施肥处理下的平均产量为6.6 t hm-2,其中安徽省平均产量水平最高,为7.3 t hm-2,重庆市最低,为3.6 t hm-2。下游的地上部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最高,分别为144.9、27.8和94.5 kg hm-2,氮钾的养分内在效率也以下游最高,中游磷的养分内在效率最高,而上游的氮磷钾的吨粮养分吸收最高。QUEFTS模型模拟结果显示,长江流域上游生产1000 kg冬小麦籽粒产量的N、P和K养分需求量分别为26.0、3.8和20.2 kg,中游分别为21.7、3.7和19.8 kg,下游分别为21.1、4.0和20.2 kg。(2)长江流域冬小麦施用氮、磷和钾肥的平均产量反应分别为2.3、0.9和0.6 t hm-2,但变异范围较大。氮、磷和钾肥平均相对产量分别为0.6、0.8和0.9,氮是小麦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优化施肥处理的氮、磷和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12.6、11.6和7.7 kg kg-1,平均偏生产力分别为34.0、78.9和73.4 kg kg-1。(3)施用氮、磷和钾肥对长江流域冬小麦产量均具有显着的增产效应,增产率分别为66.0%、18.0%和10.0%;基础地力和种植区域对长江流域小麦施用氮、磷及钾肥的增产效应均具有显着影响;氮、磷和钾肥均在酸性土壤条件下的增产效果最好,增产效应随着土壤p H升高呈降低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小麦施磷增产效应具有显着影响;土壤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对小麦施氮增产效应影响显着;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对小麦施磷增产效应影响显着;土壤速效钾含量对小麦施钾增产效应影响显着。(4)小麦产量反应与相对产量呈显着线性负相关关系,产量反应(x)和农学效率(y)之间存在着显着的一元二次函数关系(P<0.05)。以此为基础,明确了长江流域冬小麦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量原则,施氮量由氮素产量反应和氮素农学效率的比值决定,而磷和钾则还需要考虑维持土壤肥力所需的养分和前茬作物的养分施用状况。(5)田间验证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措施相比,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小麦养分专家推荐施肥措施,平衡了肥料用量,氮肥、磷肥和钾肥施用量分别降低了26.6%、13.3%和12.9%;小麦产量平均增产365.0 kg hm-2,肥料成本平均减少了429.0元hm-2,经济效应平均增加了1446.0元hm-2,其中所增加经济效益中有55.5%来自于产量的增加;并显着提高了长江流域冬小麦的肥料利用效率,氮、磷和钾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6.5、8.3和8.6 kg kg-1;偏生产力分别增加了10.9、17.9和24.8 kg kg-1;回收率分别增加了15.3、11.9和27.2个百分点;地上部氮素吸收平均增加了15.2%,但活性氮损失强度、N2O总排放量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平均减少37.6%、29.4%和36.5%。综上所述,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长江流域冬小麦养分专家系统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推荐施肥方法在理论支撑和技术实践上是可行的,可以在中国长江流域冬小麦产区进行施肥推荐。

陶源[9](2021)在《农户减施化肥行为及其效应研究 ——以果园水肥一体化和有机肥替代化肥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化肥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投入要素,在促进农作物产量提高、保障粮食安全方面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长期过量且低效施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水体富营养化、空气质量酸化等农业面源污染和环境质量衰退问题十分普遍,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阻止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切实加强环境污染防治,适当减少化肥等物质要素的投入势在必行。农户作为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和经营决策的实施者,其生产行为对面源污染的防治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农户减施化肥行为机理是减少化肥施用量的关键所在。本文运用因素分解、随机前沿、结构方程、双变量Probit、二元Logit、二阶段IV Probit、内生转换和博弈等模型,在分析化肥施用现状及减量潜力的基础上,以山东省苹果种植户为例,研究农户减施化肥行为及其效应,并阐明农户减施化肥行为的激励机理。同时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提出农户减施化肥的政策建议,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借鉴。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990-2018年间,我国化肥施用总量和施用强度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虽然在2016年首次出现减少的态势,但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从时间特征来看,我国的化肥施用强度变化趋势与施用总量类同;从空间分布来看,整体上我国化肥施用强度相对较大,基本处于中度化肥施用水平之上。并且不同地区之间差异显着,主要表现为华南、黄淮海地区和个别省份(江苏省、陕西省)存在更大的施用强度;从不同农作物的化肥施用强度来看,除大豆外,其他农作物都远远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同时,依据我国12种农作物平均施用强度的中位数468.93千克/公顷界定高耗肥农作物和低耗肥农作物。此外,对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发现,种植结构偏向水果、蔬菜和化肥利用效率低共同促进了化肥施用强度的增加。因此,减施化肥的重点应该放在水果和蔬菜等农作物上。进一步研究苹果等高耗肥农作物的化肥投入技术效率与化肥减量潜力对我国化肥面源污染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通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可知,苹果生产技术效率为0.8645,但化肥投入技术效率仅为0.3873。这意味着在保持产量和其他投入要素不变的条件下,还能够节约61.27%左右的化肥施用量。换言之,当前苹果生产中超过一半的化肥投入是无效率的,减少化肥的投入量并不会对苹果产量造成负面影响。并且不同主产省间差异显着,但整体水平有所提升。苹果生产化肥最优施用量为21.35千克/亩,过量施用程度为63.16%,远高于粮食作物,存在较大的化肥减量潜力。不论从化肥投入技术效率还是化肥过量施用程度方面,都表明苹果生产中存在远高于粮食作物的化肥减量潜力,在农作物种植中需要着重加强对其化肥施用管理。因此,苹果生产的化肥减量增效势在必行。农户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行为逻辑遵循“认知—意愿—行为”的基本路径,农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均直接影响其采纳意愿,行为态度对采纳意愿的影响较大,路径系数为0.394;主观规范对采纳意愿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247;知觉行为控制不仅对采纳意愿有正向影响,还直接作用于农户的采纳行为,对采纳意愿和采纳行为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480和0.119,并且对采纳行为的标准化总效应,大于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的效应之和。对于水肥一体化技术而言,农户的采纳意愿在其认知与行为之间具有中介效应,是促进农户采纳行为顺利实现的关键点。此外,行为态度与主观规范、行为态度与知觉行为控制之间均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仅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之间影响较小,并且未能达到预期的显着性水平。农户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节肥增收的目的。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样本农户能够节约化肥施用量11.79%-20.98%,提高农产品收入8.15%-9.07%,并且不同规模农户的水肥一体机技术节肥增收效应存在显着差异。对于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的规模户而言,其化肥减量作用强度明显高于小规模农户。与此同时,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采纳只对规模户的农产品增收有明显作用。实际调研中,47.83%的农户施用有机肥具有替代化肥的作用,但在52.17%农户的施肥行为中,出现了施用有机肥后仍不减施化肥的现象,与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常规关系发生“悖离”。从风险感知和社会信任对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影响中可以看出,风险感知对农户有机肥替代行为有显着的负向影响,社会信任对其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并且社会信任在农户风险感知对有机肥替代行为的影响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能够缓解风险感知对有机肥替代行为的负向影响。此外,风险感知和社会信任在不同农户群组中的作用差异较大。相较于种植规模,风险感知在家庭总收入和受教育水平不同的农户间作用差异更为显着。其中低收入与低学历农户的有机肥替代行为更容易受到风险感知和社会信任的影响;对高收入、大规模和高学历的农户而言,制度信任不仅能够降低风险感知程度而且有利于有机肥替代行为的发生。农户有机肥替代行为与化肥施用量和农产品收入相关。总体来看,农户施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基本实现了节肥增收的目的。施用有机肥替代后,样本农户能够节约化肥施用量7.91%-10.55%,但仅提高农产品收入2.11%-2.27%,从中可看出减少化肥施用量的效应优于提高农产品收入的效应,对农户收益的改善幅度并不大。农户减施化肥行动中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是农户和政府,通过对农户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分析,主要说明政府应该根据农户合理需求给予补偿,降低农户减施化肥的额外成本,从而提高在政府主导下农户积极主动减施化肥的有效性。在基于政府补偿的激励机理分析中,为避免逆向选择行为发生,政府应该按照不同的农户类型设计不同的补偿标准。对于低效率农户而言,政府提供的补偿标准应该小于农户的边际努力产值,以此降低高效率农户效仿低效率农户的概率;对于高效率农户而言,政府设计的补偿标准应满足向农户支付一定的超额补偿来促使农户付出较高的努力程度。这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双方能够实现的最优结果,能够保障政府在节约监督成本的同时激励农户在减施化肥行动中付出更多的努力。为避免道德风险行为发生,补偿标准的设计应使农户在不努力时获得负效用,且当农户从不努力向努力转变时能够获得正的效用增加值,从而激励农户在减施化肥行动中付出最优努力水平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使政府和农户形成双赢的局面。依据农户节肥型农业技术的采纳行为和基于政府补偿的激励机理分析,提出农户减施化肥的政策建议。从促进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的政策建议来看,应当构建水肥一体化技术社会化服务机制;规范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行为控制;创建有利于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的土地规模条件;合理有效运用“助推”机制。从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政策建议来看,应该实施降低风险感知程度的多元化推进机制;营造有利于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社会认同机制;增强政府的公共服务和有效供给;实施满足异质性农户需求的差异化激励政策;完善市场流通机制下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从实现外部性内部化补偿的政策建议来看,应该构建利益诉求响应补偿表达机制;设立多渠道的化肥减量生态补偿专项资金;构建异质性动态补偿标准。

余逍[10](2021)在《基于喀斯特水肥耦合的黄金梨品质提升机制与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家在“十一”至“十三五”期间投入专项资金开展石漠化治理,探索与石漠化环境适宜的生态产业技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根据市场需要和当地实际,在喀斯特地区以黄金梨为主的生态产业推广种植恰恰符合石漠化综合治理需求。基于水肥耦合理论提升果实品质可以为相关生态产业理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水肥高效利用是遗产地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手段,可有效增加石漠化地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根据地理学、植物学、土壤学有关人地关系协调与经济发展权衡、植物水分调节与环境适应机制、水肥耦合与生态环境功能等理论,针对水肥耦合如何改善土壤环境,提升果实品质,确定灌溉水量和施肥方式,集成水肥一体化技术等科技问题,在代表南方喀斯特环境类型总体结构的贵州高原山区选择施秉喀斯特为研究示范区,2018年-2020年通过对研究区20个实验样地连续定位监测土壤水分和植物水分及水土采样测试,运用方差分析、TOPSIS综合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围绕喀斯特水肥耦合与黄金梨品质提升基础前沿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部署、分模块推进进行系统研究,重点阐明水肥耦合对土壤因子及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机理,揭示水肥高效利用与产量品质提升机制,评价土壤养分质量及果实产量品质,提出适宜不同岩性喀斯特区水肥耦合品质提升技术,集成品质提升调控技术并进行应用示范与验证,为国家和地方石漠化治理特色经果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技参考。1轻度亏缺灌溉处理下土壤养分含量高于不灌和全灌处理,相较于对照组和复合肥模式,生物有机肥及蚯蚓粪施肥模式更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白垛研究区在W2F3(轻度亏缺+生物有机肥)配比模式下,土壤有效磷(AP)、全钾(TK)、钙(Ca)、钠(Na)、全磷(TP)含量达到最高,在W2F4(全灌+豆饼粉)配比模式下,土壤有机碳(SOC)含量较高;石桥研究区在W2F1(亏缺灌溉+蚯蚓粪)处理下,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均达到最高值。水肥耦合后土壤养分总体增加,白垛研究区施肥后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全磷含量显着增加,土壤微量元素Ca、镁(Mg)、Na含量的增幅均值为22.46%;石桥研究区水肥耦合后,土壤全量养分的增幅较土壤速效养分增幅高10.42%,土壤微量元素中Ca含量增幅最大,增幅为29.04%。2合理水肥配置增长干周、新梢生长量、枝条数、花芽数,表明水肥耦合对黄金梨生长发育具有正效应,白垛(白云岩)地区黄金梨生长更易受到N限制,石桥(石灰岩)地区黄金梨生长受P限制更大:白垛研究区W2F1(轻度亏缺+蚯蚓粪)处理对干周、中枝增长最明显,W1F3处理(不灌+生物有机肥)对花芽数增加最明显,W2F3处理(轻度亏缺+生物有机肥)对新稍、长枝、短枝增长最明显;石桥研究区W1F1处理(不灌+蚯蚓粪)对干周增长最明显,W3F1(全灌+蚯蚓粪)对花芽数、新稍、长枝、中枝、短枝增加最明显。白垛(白云岩)研究区植物叶片N:P(14.3)与全国植物叶片尺度的N:P相当(14.4),与其他关于喀斯特次生林的叶片N:P值一致(14.3),表明白云岩喀斯特地区黄金梨生长更易受到N限制;石桥(石灰岩)地区植物叶片N:P(20.76)>16,表明黄金梨生长受P限制更大。今后应对黄金梨实施精准配方施肥,避免养分元素浪费,调控土壤环境。3合理水肥配比具有提高土壤养分质量、提升果实品质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W2F3处理为白垛研究区最优水肥配比,W2F1为石桥研究区最优水肥配比:白垛研究区在W2F3处理下,土壤质量综合得分(3.67)及果实品质综合评价得分(0.76)均达到最大值,为最优水肥配置模式;石桥研究区在W2F1处理下,土壤质量综合得分(3.35)及果实品质综合评价得分(0.85)均达到最大值,为最优水肥配置模式。白垛研究区黄金梨在W2F3水肥配比下,果实产量增加2741.04 kg·hm-2,果实含水率、维生素C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葡萄糖含量依次增加了4.17%、1.91%、0.74%、2.75%、5.14%,可滴定酸含量减少0.05%。石桥研究区在W2F1水肥配比下,黄金梨果实产量增加了2646.55 kg·hm-2,果实含水率、维生素C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葡萄糖含量依次增加了11.09%、1.69%、1.28%、5.02%、9.28%,可滴定酸含量减少0.11%。4不同岩性土壤水势灌溉阈值(ψsoil)不一致,白云岩喀斯特地区黄金梨灌溉阈值为ψsoil=-2.13 MPa,石灰岩喀斯特区黄金梨灌溉阈值为ψsoil=-1.72 MPa:土壤水势灌溉阈值的差异性与赋存水有关,白云岩地区出露水源更丰富,石桥石灰岩地区较白垛白云岩地区更易受到干旱胁迫的限制。土壤含水率与土壤水分不具有线性相关,土壤水势并不会随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增加而无限升高,当土壤体积含水量大于一定值时,土壤水势趋于稳定,土壤水分有效性最高。白垛研究区0~15cm和15~30 cm土壤水势的谷值分别为-2.13 MPa、-0.63 MPa;石桥研究区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区间为0.16~0.44,土壤水势出现2个波动谷值,0~15 cm的土壤水势谷值分别为-1.46 MPa、-1.19 MPa,15~30cm土壤水势谷值分别是-1.72 MPa、-0.83 MPa。确定黄金梨生命过程的关键土壤水势阈值,可以为实现生产实践中的精准灌溉制度奠定基础。5基于理论研究及研究区现有黄金梨灌溉、施肥技术,研发黄金梨土壤改良技术、植物水分监测技术、节本高效技术等关键创新技术,并对关键创新技术进行示范验证,示范效果明显:土壤改良后,土壤容重下降,土壤质量改善。施加生物肥后,土壤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主要土壤养分含量显着提高。应用示范后果实产量、果实含水率、维生素C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葡萄糖含量均有所提升,可滴定酸含量有所下降,黄金梨核心品质指标明显提高。评估示范后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示范累积节约成本达20万~30万元·hm-2,2018年10月~2020年11月在示范区布设示范点并进行应用示范验证,示范面积达20 hm2。在未来石漠化生态恢复过程中,需要挖掘生态产品的附加价值,提升生态产业的价值空间,将“石漠化治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有机结合。

二、平衡施肥技术的应用效果与经济效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平衡施肥技术的应用效果与经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沙性土壤设施桃树减肥增效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供试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1 土壤化学性状分析
        1.4.2 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
        1.4.3 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分析
        1.4.4 果实品质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桃产量和单果重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2.4 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性状的影响
    2.5 养分投入、产量及土壤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2.6 肥料投入与产出效益分析
3 结论
4 讨论

(2)河西灌区紫花苜蓿高效生产的施肥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植物施肥的研究进展
        1.1 植物的需肥特性
        1.2 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3 施肥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1.4 施肥对作物土壤的影响
    2 平衡施肥与施肥模型研究
        2.1 平衡施肥
        2.2 作物的施肥模型研究
    3 经济效益评价
        3.1 我国农业生产效率
        3.2 农业生产效率之经济效益的评价
        3.3 数据包络分析法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 牧草生产及其研究现状
        4.1 牧草概述
        4.2 牧草营养与施肥
    5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5.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5.2 主要研究内容
        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施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
        1.2.1 试验材料
        1.2.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 取样时期
        1.3.2 指标测定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施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
        2.1.1 施肥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
        2.1.2 施肥对紫花苜蓿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2.2 施肥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
        2.2.1 粗蛋白含量和蛋白总量
        2.2.2 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
        2.2.3 相对饲用价值(RFV)
        2.3 施肥对紫花苜蓿土壤养分的影响
        2.3.1 土壤容重和土壤p H
        2.3.2 土壤速效养分
        2.3.3 土壤有机质含量
    3 讨论与结论
        3.1 施肥对苜蓿产量的影响
        3.2 施肥对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
        3.3 施肥对紫花苜蓿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第三章 紫花苜蓿平衡施肥模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施肥变量数据的标准化
        2.2 交互效应对产量和蛋白总量的影响
        2.2.1 二元二次施肥模型的建立
        2.2.2 氮、磷、钾交互作用对产量和蛋白总量的影响
        2.3 氮、磷、钾三因素肥料效应研究
        2.3.1 三元二次施肥模型建立
        2.3.2 氮、磷、钾协同效应及推荐施肥量
    3 讨论与结论
        3.1 紫花苜蓿产量施肥模型
        3.2 紫花苜蓿蛋白总量施肥模型
第四章 平衡施肥下紫花苜蓿经济效益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紫花苜蓿经济效益评价
        2.2 紫花苜蓿经济效益调整方案
    3 讨论与结论
        3.1 紫花苜蓿经济效益评价
        3.2 紫花苜蓿经济效益调整方案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施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5.2 河西灌区紫花苜蓿平衡施肥模型研究
    5.3 平衡施肥下紫花苜蓿经济效益评价
    5.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
导师简介

(3)大豆养分专家系统的田间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施肥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1.2.2 养分专家系统原理与应用
        1.2.3 根瘤菌和大豆的关系
        1.2.4 根瘤菌、促生菌和控释尿素施用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2.5 化肥结合根瘤菌、促生菌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3 研究契机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契机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大豆养分专家系统在我国大豆主产区的应用效果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设计
        2.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2.1.4 数据处理
        2.1.5 数据统计分析
    2.2 结果分析
        2.2.1 施肥量调查
        2.2.2 不同处理大豆产量、收获指数和肥料偏生产力
        2.2.3 大豆不同处理地上部养分吸收量差异
        2.2.4 不同处理间经济效益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化肥减施技术对大豆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设计
        3.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3.1.4 数据处理
        3.1.5 统计方法
    3.2 结果分析
        3.2.1 不同处理大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产量
        3.2.2 不同处理大豆根瘤重量和数量
        3.2.3 不同处理大豆养分吸收量
        3.2.4 土壤养分变化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化肥减施技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4.1 材料方法
        4.1.1 试验设计
        4.1.2 样品处理
        4.1.3 数据处理
    4.2 不同处理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4.2.1 不同处理土壤细菌α多样性分析
        4.2.2 不同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变化
        4.2.3 不同处理细菌群落结构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4.2.4 不同处理大豆根系内生细菌群落组成差异
    4.3 不同处理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4.3.1 不同处理土壤真菌α多样性分析
        4.3.2 不同处理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变化
        4.3.3 不同处理真菌群落结构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4.4 讨论
        4.4.1 不同处理对细菌和真菌丰度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4.4.2 不同处理对土壤细菌、真菌以及大豆根内省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江枳壳的肥料减施增效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药用植物施肥和枳壳研究进展
    1.药用植物施肥研究进
        1.1 药用植物科学施肥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中药材种植科学施肥的研究历史和进展
        1.3 中药材种植推荐施肥方法
        1.4 小结
    2.枳壳的研究进展
        2.1 本草考证
        2.2 化学成分
        2.3 栽培研究
第二章 江西枳壳种植基地的土壤环境调查
    1.试验地与材料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仪器与耗材
    2.方法
        2.1 田间采集土壤样品
        2.2 .实验室土壤测定
        2.3 数据处理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新干、鄱阳枳壳种植基地土壤环境调查
        3.2 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分析
        3.3 江枳壳土全年壤养情况分析
    4.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N、P、K调控对江枳壳产量和质量影响研究
    1.试验地与材料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试验仪器与耗材
    2.试验方法
        2.1 果实性状测定指标
        2.2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2.3 数据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施肥处理对枳壳果实性状的影响
        3.2 不同施肥处理对枳壳产量影响与效益分析
        3.3 不同施肥处理对枳壳最佳效益分析
        3.4 不同施肥处理对枳壳柚皮苷、新橙皮苷含量影响
    4.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江枳壳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试验研究
    1.试验地与材料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仪器与耗材
    2.试验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产量及性状指标测定
        2.3 数据处理
    3.结果分析
        3.1 不同减肥处理下的枳壳性状
        3.2 不同减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3 不同减肥处理江枳壳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3.4 不同减肥处理对有效成分的影响
    4.讨论
第五章 江枳壳DRIS叶片营养诊断研究
    1.试验地与材料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仪器与耗材
    2.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叶片采样及检测方法
        2.3 分析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树龄采样时间的选择
        3.2 DRIS法分析
    4.讨论
结论与展望
附录
    1.枳壳照片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5)控释氮肥减量对糜子生长和土壤氮素养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减氮研究现状
        1.2.2 缓控释肥的定义及发展现状
        1.2.3 控释氮肥应用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4 控释氮肥应用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1.3 目的与意义
    1.4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控释氮肥减量对糜子农艺性状的影响
        3.1.1 控释氮肥减量对糜子株高的影响
        3.1.2 控释氮肥减量对糜子茎粗的影响
        3.1.3 控释氮肥减量对糜子单株叶面积的影响
        3.1.4 控释氮肥减量对糜子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2 控释氮肥减量对糜子生理特性的影响
        3.2.1 控释氮肥减量对糜子光合特性的影响
        3.2.2 控释氮肥减量对糜子SPAD值的影响
        3.2.3 控释氮肥减量对糜子氮平衡指数的影响
        3.2.4 控释氮肥减量对糜子根系活力的影响
    3.3 控释氮肥减量对土壤氮素养分及p H的影响
        3.3.1 控释氮肥减量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
        3.3.2 控释氮肥减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3.3.3 控释氮肥减量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3.3.4 控释氮肥减量对成熟期土壤p H的影响
    3.4 控释氮肥减量对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3.4.1 控释氮肥减量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含量的影响
        3.4.2 控释氮肥减量对土壤脲酶含量的影响
        3.4.3 控释氮肥减量对土壤蔗糖酶含量的影响
        3.4.4 控释氮肥减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
        3.4.5 控释氮肥减量对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的影响
    3.5 控释氮肥减量对糜子氮肥利用的影响
    3.6 控释氮肥减量对糜子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6.1 控释氮肥减量对糜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6.2 控释氮肥减量对糜子籽粒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3.6.3 控释氮肥减量对糜子籽粒淀粉含量的影响
    3.7 控释氮肥减量对糜子经济效益的影响
4 讨论
    4.1 控释氮肥减量对糜子形态指标的影响
    4.2 控释氮肥减量对糜子生理指标的影响
    4.3 控释氮肥减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4.4 控释氮肥减量对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4.5 控释氮肥减量对糜子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北疆荒漠地区不同种植模式下饲草作物水肥响应关系与灌溉水优化配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ET_0与作物系数K_c研究
        1.2.2 作物水分模型及水资源配置研究
        1.2.3 饲草高产种植模式研究进展
        1.2.4 饲草作物对水肥耦合响应机制研究
    1.3 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及田间试验基础数据
    2.1 研究区代表性分析
    2.2 试验区概况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候条件
        2.2.3 农业气象灾害
        2.2.4 植被土壤
    2.3 试验饲草料作物选择
        2.3.1 供试作物
        2.3.2 供试材料
    2.4 主要试验观测仪器设备
    2.5 基本土壤物理化学指标测定
        2.5.1 田间持水量与容重
        2.5.2 土壤物理化学组成
        2.5.3 土壤粒径分析
    2.6 基于定位通量法的地下水补给量测定
3 饲草作物单作条件下需水规律与滴灌灌溉制度
    3.1 引言
    3.2 试验方法
        3.2.1 田间试验设计
        3.2.2 观测技术指标
    3.3 灌溉饲草作物单作需水规律与需水量
        3.3.1 适宜水分条件下饲草作物单作需水量
        3.3.2 适宜水分条件下饲草作物单作需水强度
        3.3.3 不同水分处理下饲草作物单作需水量与需水模数
    3.4 基于作物灌水特征的不同目标灌溉制度
        3.4.1 灌溉饲草作物单作条件下不同水分处理的灌水特征
        3.4.2 不同目标条件下单作饲草作物灌溉制度
    3.5 小结
4 间播饲草作物群体需水规律与产出效应及种植模式
    4.1 前言
    4.2 试验方法
        4.2.1 田间试验设计
        4.2.2 观测技术指标
    4.3 间播饲草作物群体需水规律与产出效应
        4.3.1 间播条件下灌溉饲草作物群体需水规律
        4.3.2 间播条件下灌溉饲草作物生长指标
        4.3.3 间播条件下灌溉饲草作物产量及其品质
        4.3.4 间播条件下灌溉饲草作物水分生产效率和水分经济效益
    4.4 基于SPSS主因子方法的间播模式综合评价
        4.4.1 饲草作物综合评价指标的优选
        4.4.2 饲草料作物综合评价指标无量纲化处理
        4.4.3 饲草作物综合评价结果
    4.5 小结
5 基于FAO推荐方法的ET_0计算方法优选与K_C值修正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数据来源
        5.2.2 计算方法
    5.3 干旱地区气象资料缺失条件下ET_0算法优选
        5.3.1 不同水平年下ET_0计算结果比较
        5.3.2 不同计算方法结果偏差与原因分析
        5.3.3 潜在腾发量ET_0与对应气象要素间的灵敏性分析
    5.4 灌溉饲草料作物不同生育阶段作物系数K_C值修正
        5.4.1 基于FAO推荐的单作物系数法推求饲草作物K_c
        5.4.2 基于田间试验实测数据计算饲草作物Kc
        5.4.3 饲草作物实测K_c与FAO推荐K_c值比较分析
    5.5 小结
6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饲草产量响应与作物水模型确认分析
    6.1 引言
    6.2 不同水分处理对单作饲草作物产量影响
        6.2.1 对单作饲草料作物产量影响
        6.2.2 对单作饲草料作物减产率的影响
    6.3 国内外常用作物水—模型
        6.3.1 作物水模型定义
        6.3.2 模型基本假定
    6.4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作物水模型确认分析
        6.4.1 模型选取
        6.4.2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作物敏感指标推求
        6.4.3 饲草作物敏感指标分析与作物水模型优选
    6.5 饲草作物-水模型表达式及验证
        6.5.1 饲草作物-水模型表达式
        6.5.2 饲草作物-水模型验证
    6.6 小结
7 基于饲草作物-水模型与DP法的有限灌溉水量优化配置
    7.1 引言
    7.2 DP法基本原理
    7.3 优化配置的数学模型构建
        7.3.1 目标函数
        7.3.2 阶段变量、决策变量与状态变量
        7.3.3 系统方程及约束条件
        7.3.4 初始条件与递推方程
    7.4 作物水模型的有限水量优化配置求解
        7.4.1 DP法所需计算参数
        7.4.2 作物水模型优化配置求解
    7.5 基于DP法的优化配置结果与灌溉管理策略
        7.5.1 优化配置结果
        7.5.2 饲草作物灌溉管理策略
    7.6 小结
8 水肥耦合条件下饲草料地水肥响应分析
    8.1 引言
    8.2 试验方法
        8.2.1 单作条件下灌溉饲草作物水肥响应
        8.2.2 混间播条件下多年生灌溉饲草作物水肥响应
    8.3 单作条件下灌溉饲草料作物水肥响应分析
        8.3.1 水肥耦合对青贮玉米生长指标的影响
        8.3.2 水肥耦合对青贮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8.3.3 青贮玉米水肥耦合产量数学模型构建
        8.3.4 水肥耦合利用效率与综合经济效益评价
    8.4 混、间播条件下多年生灌溉饲草作物-水肥响应研究
        8.4.1 水肥因子对多年生灌溉饲草料作物产量的影响
        8.4.2 基于回归分析的试验结果分析
        8.4.3 混间播饲草作物水肥耦合产量数学模型
        8.4.4 混间播饲草料作物生育期需水量与灌溉制度优选
    8.5 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创新点
    9.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秸秆还田条件下磷肥减量对小麦玉米养分吸收累积与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小麦-玉米养分吸收利用规律
        1.1 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轮作模式限制因素
        1.2 麦-玉轮作模式下作物氮磷钾的吸收利用规律
        1.2.1 麦-玉轮作模式下作物氮素吸收利用规律
        1.2.2 麦-玉轮作模式下作物磷素的吸收利用规律
        1.2.3 麦玉轮作模式钾素的吸收利用规律
        1.3 秸秆资源利用潜力
        1.3.1 黄淮海地区麦玉轮作模式下秸秆资源利用潜力
        1.4 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1.4.1 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素的影响
        1.4.2 秸秆还田对土壤磷素的影响
        1.4.3 秸秆还田对土壤钾素的影响
        1.4.4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1.4.5 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1.5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6 秸秆还田对作物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7 大气氮磷沉降对土壤养分的贡献
        1.8 麦-玉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磷肥减量技术的应用
        1.9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0 研究内容
        1.11 技术路线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文献收集整合方法
        3.1.2 基于产量最高的施氮/磷/钾肥量的计算
        3.1.3 基于经济效益最高的施氮/磷/钾肥量的计算
        3.1.4 基于环境效益最高的施氮肥量的计算
    3.2 田间试验地点
    3.3 田间试验设计
        3.3.1 田间试验种植与管理
        3.3.2 测定项目与方法
    3.4 大气氮磷沉降实验设计
    3.5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4 结果分析
    4.1 黄淮海地区不同生产目标的最优施肥量
    4.2 磷肥减量对小麦产量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4.2.1 磷肥减量对小麦磷素含量的影响
        4.2.2 磷肥减量对小麦氮素含量的影响
        4.2.3 磷肥减量对小麦钾素含量的影响
        4.2.4 磷肥减量对小麦磷素累积量的影响
        4.2.5 磷肥减量对小麦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4.2.6 磷肥减量对小麦土壤全磷含量的影响
        4.2.7 磷肥减量对小麦产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4.3 磷肥减量对玉米产量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4.3.1 磷肥减量对玉米磷素含量的影响
        4.3.2 磷肥减量对玉米磷素累积量的影响
        4.3.3 磷肥减量对玉米氮素含量的影响
        4.3.4 磷肥减量对玉米钾素含量的影响
        4.3.5 磷肥减量对玉米季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4.3.6 磷肥减量对玉米季土壤全磷含量的影响
        4.3.7 磷肥减量对玉米产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4.4 大气氮磷沉降对农田养分平衡的贡献
    4.5 秸秆还田磷肥减量对土壤养分平衡的影响
        4.5.1 秸秆还田磷肥减量对土壤磷素净增加量的影响
        4.5.2 秸秆还田磷肥减量对土壤氮素净增加量的影响
        4.5.3 秸秆还田磷肥减量对土壤钾素净增加量的影响
5 讨论
    5.1 小麦-玉米轮作秸秆还田条件下磷肥减量对土壤磷素的影响
    5.2 小麦-玉米轮作秸秆还田条件下磷肥减量对植株磷素累积量的影响
    5.3 小麦-玉米轮作秸秆还田条件下磷肥减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5.4 小麦-玉米轮作秸秆还田条件下磷肥减量土壤氮磷钾养分平衡分析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附录

(8)基于作物产量反应的长江流域冬小麦养分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小麦养分管理现状
        1.2.2 小麦施肥效应
        1.2.3 当前小麦养分管理措施
        1.2.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长江流域冬小麦养分吸收特征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数据来源
        2.1.2 参数介绍及计算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产量和养分吸收特征
        2.2.2 最佳养分需求量估算
    2.3 讨论与小结
        2.3.1 讨论
        2.3.2 小结
第三章 长江流域冬小麦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分布特征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数据来源
        3.1.2 参数介绍及计算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产量反应和相对产量
        3.2.2 养分利用率
        3.2.3 优化施肥措施与农民习惯施肥措施比较
    3.3 讨论与小结
        3.3.1 讨论
        3.3.2 小结
第四章 长江流域冬小麦施肥增产效应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数据来源
        4.1.2 数据处理
        4.1.3 效应值计算
        4.1.4 模型选择与发表偏倚检验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长江流域冬小麦施肥增产效应
        4.2.2 不同基础地力水平下小麦施肥增产效应
        4.2.3 不同种植区域小麦施肥增产效应
        4.2.4 不同土壤养分水平下的小麦增产效应
    4.3 讨论与小结
        4.3.1 讨论
        4.3.2 小结
第五章 养分专家系统构建
    5.1 .长江流域冬小麦推荐施肥原则
    5.2 相对产量和产量反应的关系
    5.3 产量反应与农学效率的关系
    5.4 讨论与小结
        5.4.1 讨论
        5.4.2 小结
第六章 长江流域冬小麦养分专家系统田间验证
    6.1 材料与方法
        6.1.1 田间试验
        6.1.2 养分测定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小麦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处理对施肥量的影响
        6.2.2 小麦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处理对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6.2.3 小麦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处理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6.2.4 小麦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处理对氮素损失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6.3 讨论与小结
        6.3.1 讨论
        6.3.2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农户减施化肥行为及其效应研究 ——以果园水肥一体化和有机肥替代化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关于农户化肥施用行为的研究
        1.2.2 关于化肥投入技术效率及最优施用量的研究
        1.2.3 关于农户节肥型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研究
        1.2.4 关于农户技术采纳效应研究
        1.2.5 关于农户减施化肥的激励政策研究
        1.2.6 相关文献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化肥施用强度
        2.1.2 化肥投入技术效率
        2.1.3 水肥一体化技术
        2.1.4 有机肥替代化肥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理论
        2.2.2 农业技术扩散理论
        2.2.3 计划行为理论
        2.2.4 外部性理论
        2.2.5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中国农业化肥施用现状分析
    3.1 中国农业化肥施用量的变化趋势
        3.1.1 化肥施用总量变化分析
        3.1.2 化肥施用强度变化分析
    3.2 中国农业化肥施用的区域特征
    3.3 中国农业化肥施用的农作物结构特征
        3.3.1 不同农作物化肥施用强度差异分析
        3.3.2 农作物种植结构与区域化肥施用强度差异的耦合关系
        3.3.3 种植结构对化肥施用强度的驱动作用
    3.4 本章小结
4 农户化肥投入技术效率与减量潜力分析
    4.1 农户化肥投入技术效率分析
        4.1.1 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
        4.1.2 化肥投入技术效率测算
    4.2 农户化肥减量潜力分析
        4.2.1 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
        4.2.2 化肥减量潜力测算
    4.3 本章小结
5 农户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行为及其效应分析
    5.1 农户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决策机理分析
        5.1.1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技术属性分析
        5.1.2 农户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路径分析
        5.1.3 农户对水肥一体化技术需求分析
        5.1.4 农户响应水肥一体化技术行动分析
    5.2 农户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意愿与行为分析
        5.2.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说
        5.2.2 数据来源、样本分析与模型构建
        5.2.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 农户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节肥增收效应分析
        5.3.1 理论分析
        5.3.2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5.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农户施用有机肥替代化肥行为及其效应分析
    6.1 农户施用有机肥行为决策机理分析
        6.1.1 农户施用有机肥行为决策动机
        6.1.2 农户施用有机肥行为决策特征
        6.1.3 农户施用有机肥行为决策模式
        6.1.4 农户特征与施用有机肥行为决策
    6.2 风险感知、社会信任与农户有机肥替代化肥行为悖离分析
        6.2.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说
        6.2.2 样本分析与模型构建
        6.2.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3 农户施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节肥增收效应分析
        6.3.1 理论分析
        6.3.2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6.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农户减施化肥行为的激励机理分析
    7.1 农户减施化肥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7.1.1 农户的利益诉求与行为取向
        7.1.2 政府的利益诉求与行为取向
    7.2 农户与政府的利益博弈分析
        7.2.1 博弈模型构建
        7.2.2 博弈均衡分析
    7.3 信息不对称下农户减施化肥的激励机理分析
        7.3.2 逆向选择下农户减施化肥的激励机理分析
        7.3.3 道德风险下农户减施化肥的激励机理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促进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纳
        8.2.2 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
        8.2.3 实现外部性内部化补偿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山东省苹果种植户减施化肥行为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0)基于喀斯特水肥耦合的黄金梨品质提升机制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现状
    (一)水肥耦合与果实品质
    (二)喀斯特水肥耦合与果实品质
    (三)水肥耦合与果实品质研究进展
        1 文献的获取与论证
        2 研究阶段划分
        3 国内外主要进展与标志性成果
        4 国内外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与展望
二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1 研究目标
        2 研究内容
        3 研究特点与难点及创新点
    (二)技术路线与方法
        1 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法
    (三)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论证
        1 研究区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2 研究区基本特征与代表性论证
    (四)实验方案与资料数据可信度分析
        1 实验方案分析
        2 野外调查数据
        3 收集资料数据
三 水肥耦合对黄金梨生长环境的影响机理
    (一)水肥耦合对土壤因子的影响
        1 水肥耦合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2 水肥耦合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3 不同岩性下水肥耦合对土壤因子影响的对比分析
    (二)水肥耦合对黄金梨生长发育的影响
        1 水肥耦合对黄金梨生长特征的影响
        2 水肥耦合对叶片营养元素的影响
        3 不同岩性下水肥耦合对黄金梨生长发育的对比分析
四 水肥耦合高效利用对黄金梨产量品质提升机制
    (一)不同水肥处理对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 不同水肥处理下的果实产量
        2 不同水肥处理对黄金梨物理品质的影响
        3 不同水肥处理对黄金梨化学品质的影响
    (二)水肥耦合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机制
        1 产量及品质对水肥利用率的响应
        2 土壤养分对水肥利用效率的响应机制
        3 果实产量及品质综合评价
        4 水肥耦合对品质提升机制的对比分析
五 黄金梨水肥耦合与果实品质提升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验证
    (一)石漠化地区果林现有成熟技术
        1 果树水分监测技术
        2 果树施肥技术
        3 果实套袋技术
    (二)石漠化地区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研发
        1 水肥一体化技术
        2 土壤改良培肥技术
        3 水分调节技术
        4 黄金梨节本高效品质提升技术
    (三)喀斯特黄金梨提升品质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验证
        1 示范点选择与代表性论证
        2 示范点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3 示范点现状评价与措施布设
        4 示范点规划设计与应用示范过程
        5 示范点应用示范成效与验证分析
六 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三)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四、平衡施肥技术的应用效果与经济效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沙性土壤设施桃树减肥增效技术研究[J]. 仇美华,郭德杰,马艳,王光飞,梁永红. 中国农学通报, 2021(17)
  • [2]河西灌区紫花苜蓿高效生产的施肥效应研究[D]. 吴勇.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9)
  • [3]大豆养分专家系统的田间应用效果研究[D]. 吕继龙.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4]江枳壳的肥料减施增效技术研究[D]. 田磊.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控释氮肥减量对糜子生长和土壤氮素养分的影响[D]. 王英.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6]北疆荒漠地区不同种植模式下饲草作物水肥响应关系与灌溉水优化配置[D]. 刘虎.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7]秸秆还田条件下磷肥减量对小麦玉米养分吸收累积与产量的影响[D]. 单旭东. 安徽农业大学, 2021(02)
  • [8]基于作物产量反应的长江流域冬小麦养分管理研究[D]. 黄晓萌. 湖北大学, 2021(02)
  • [9]农户减施化肥行为及其效应研究 ——以果园水肥一体化和有机肥替代化肥为例[D]. 陶源. 山东农业大学, 2021(12)
  • [10]基于喀斯特水肥耦合的黄金梨品质提升机制与技术研究[D]. 余逍.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标签:;  ;  ;  ;  ;  

平衡施肥技术的应用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