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桥矿C_(13-1)煤层顶板趋向钻探瓦斯抽采技术及效果

谢桥矿C_(13-1)煤层顶板趋向钻探瓦斯抽采技术及效果

一、谢桥矿C_(13-1)煤层顶板走向钻孔瓦斯抽放技术及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曹建军[1](2020)在《深部煤层煤巷条带底板巷卸压抽瓦斯防突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煤矿进入深部开采后,高瓦斯、低透气性突出煤层瓦斯灾害防治难度进一步加大,现有卸压增透技术在一定地质条件下能够取得较好应用效果,对深部煤层煤巷条带超前于措施钻孔的区域卸压增透技术尚不成熟,在如何充分利用底板措施巷实现主动性、均匀性卸压增透方面需要研究新的方法工艺。本文结合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7YFC0804206),提出了一种新的深部煤层煤巷条带底板巷卸压抽瓦斯防突方法,以丰城曲江煤矿为工程背景,综合多种研究方法,以卸压增透试验为基础,研究了底板巷卸压增透机理、覆岩变形特征、关联影响因素,得到了底板巷上覆煤层变形、应力、渗透率变化规律及安全岩柱的确定方法,完善了底板巷掘进安全保障技术,优化了抽瓦斯钻孔布置工艺,考察了防突效果,创新了煤巷条带区域性防突方式。(1)分析了深部煤层煤巷条带底板巷卸压应力变化路径,试验研究了恒定围压轴向加卸载煤体强度、渗透率变化规律,卸载过程煤体渗透率增高;针对不同围压和瓦斯压力条件,煤体渗透率随瓦斯压力增大、围压增高均呈对数关系增加,深部高应力、高瓦斯煤层轴向卸载渗透率能够显着提高。(2)基于统一强度准则及非关联流动法则、流变时间效应,建立了深部巷道围岩应力和变形解析方程,结合曲江煤矿213底板巷工程条件进行了试算,底板巷对上覆煤层卸压程度由巷道中心向两侧逐渐减小,随至底板巷距离增加逐渐降低,随时间推移有较大提升;研究了深部煤层煤巷条带底板巷卸压的破裂分区、透气性变化规律,213底板巷对上覆煤巷条带有效卸压距离小于13.6m;构建了底板巷安全岩柱确定方法模型,213底板巷理论最小安全距离为7.43m。(3)设计了四面加载高应力相似模拟试验,模拟了曲江煤矿213底板巷布置于煤层底板10m时覆岩位移变化、裂隙发育、应变分布;埋深800m时底板巷顶板及两帮影响范围均达到10m以上,巷道中心线两侧各15.6m范围的煤层处于卸压状态;煤巷开挖后两巷间岩柱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验证了安全岩柱确定方法的合理性及底板巷位置的可靠性。(4)建立了反映煤体屈服破坏非线性变化的FLAC3D有限差分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底板巷布置间距、地层倾角、埋深、水平应力侧压系数等静态因素及其掘进动态变化对上覆煤岩层应力影响的演化规律,随布置间距增大卸压效果逐渐减弱,随倾角增大最佳卸压位置向下帮呈对数关系偏移、卸压程度逐渐降低,随埋深的增加卸压程度呈指数关系增大,随水平应力侧压系数的增大卸压程度逐渐降低,随滞后掘进面距离增加走向卸压影响逐渐增大后趋于稳定、产生一定滞后效应;曲江煤矿213底板巷布置间距11.2m时,卸压稳定的滞后掘进面最小距离为25m。(5)建立了反映煤层变形及瓦斯流动的多场耦合COMSOL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底板巷对上覆煤层瓦斯卸压、渗流速度的影响规律,瓦斯卸压效果和渗流速度随底板巷布置间距增大呈负指数关系下降,随时间和滞后掘进面距离增加均呈对数关系增加;曲江煤矿213底板巷对上覆煤层卸压增透效果明显的底板巷布置间距小于11m,布置间距11.2m时达到卸压稳定的滞后掘进面最小距离为30m;研究了底板穿层抽采瓦斯钻孔对上覆煤层卸压影响规律,提出了基于底板巷卸压的煤巷条带非等间距钻孔布置方式。(6)基于“时间、空间、突出危险性”时空关系,提出了深部煤层煤巷条带底板巷卸压抽瓦斯防突方法,主要包括底板巷合理位置确定、掘进安全保障技术及瓦斯抽采钻孔布置;确定了试验区底板巷与煤层合理间距为10~15m,形成了长、短钻探相结合的掘进安全保障技术,开展了研究成果应用及卸压增透、抽采防突效果考察,卸压后煤巷条带煤层透气性系数提高到12.10~55.74倍、抽采有效半径至少增加20%~40%,表明卸压增透抽瓦斯防突效果显着。图[151]表[32]参[196]

马巍[2](2016)在《漳村矿2601工作面高抽巷层位确定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矿井瓦斯灾害是制约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难题,尤其在应用综采放顶煤的采煤工艺进行回采过程中,来源于采空区的瓦斯涌出量较大,直接导致上隅角和回风顺槽的瓦斯浓度上升乃至超限,不仅影响煤矿的正常生产,甚至会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大量现场实践和实验理论证明了,通过在回采煤层的顶板布置高位瓦斯抽放巷抽采采空区及邻近层涌出的瓦斯,可以使上隅角、回风顺槽的瓦斯浓度降低,较为明显的解决采场瓦斯超限的问题。而高抽巷布置的布设参数直接影响着其抽采效果。所以,对高抽巷的层位研究尤为关键。论文以潞安集团漳村煤矿26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理论分析2601工作面瓦斯构成,预测了本采面的瓦斯涌出量,提出布置高抽巷来解决瓦斯问题;通过统计高抽巷应用矿井将高抽巷布置的层位占裂隙带范围的比率,根据山西省中硬顶板条件下类比的方法确定2601工作面的高抽巷合理层位的合理比率范围;针对受采动影响下覆岩的破坏规律进行研究,选取经验公式初步计算2601工作面的裂隙带高度范围,并利用UDEC软件对2601工作面开采过程进行建模模拟,分析不同推进距离下的工作面上覆岩层的应力变化及破坏范围,根据覆岩位移下沉量的监测和分析对裂隙带高度优化,根据得到的裂隙带高度范围及高抽巷合理层位比率得出它的布置垂距;通过现场高位钻孔对这一层位的合理性进行抽采验证。

程乐团[3](2015)在《深部高瓦斯特软煤层巷道支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梁北矿被国家确认为双突矿井。主采的二1煤层为典型“三软”煤层,倾角为815°,厚度一般36m,平均4.18m,硬度系数f=0.150.25,平均0.18。全层松软,煤层结构简单。当前开采水平-550m,煤巷埋深达610750m,位于软化临界深度以下,综合支护难度系数超过了1.52.0,工程实践表明煤巷支护难度很大。同时,梁北矿煤体松软,透气性差,瓦斯含量高,瓦斯压力大,地应力大,具有较强的突出危险性,且难抽放。在掘进期间,煤巷防突与瓦斯超限等严重影响到煤巷掘进速度,影响到梁北矿采掘接替。本研究主要针对梁北矿深部高瓦斯特软煤层巷道支护难题开展工作。通过对梁北矿-550m水平11采区二1煤层巷道围岩工程地质条件、煤巷变形破坏特征与机理研究,综合考虑瓦斯防突抽放施工和支护稳定性,从提高煤巷掘进速度、确保巷道的稳定性角度,开展了深部高瓦斯特软煤层巷道的支护技术研究。研究中引进了新思想、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1.提出了高凸钢带-预应力锚网索耦合支护新技术,开发了配套的施工工艺技术,并在11采区煤层试验巷道工程中取得成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2.解决了薄碎岩层强度测试难题,为后续的工程的分析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同时,根据岩体结构特性,运用最新版Hoek-Brown强度准则确定工程地质岩组的强度,以此作为数值计算分析中参数值确定的重要参考依据,提高了数值分析计算结果的可信性。3.划分了工程地质岩组,确定了11采区煤层巷道的变形力学机制,找出了原支护护条件下煤层巷道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制定了正确的支护对策,应用高凸钢带-预应力锚网索耦合支护新技术,成功地解决了11采区实体煤巷的稳定性控制难题。4.基于低渗透储层改造的有效途径是采用卸压技术的基本思想,从巷道支护稳定性和高效抽放协同作用的角度,对原方案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方案使实体煤巷掘进速度由原来的45m/月提高到70m/月以上,解决了梁北矿11采区煤巷瓦斯防突与超标问题,实现了煤巷的快速掘进。5.把“三软”煤巷瓦斯治理与巷道支护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在巷道掘进瓦斯突的过程中,不破坏巷边煤层,在此基础上,对煤帮采取锚网支护,提高煤帮稳定性,弱化了底鼓效应。综合技术的采用,有效地解决了梁北矿高瓦斯软煤层巷道的快速掘进问题,缓解了采掘接替的压力。

毕建乙[4](2015)在《马堡矿大直径顶板走向长钻孔抽采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已经成为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极大的限制矿井生产能力;而大直径顶板走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极为有效的方法,是今后高瓦斯矿井综放工作面瓦斯抽采的发展趋势。鉴于此,本文以山西晋能集团马堡煤矿8204综采工作面为背景,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8204综采工作面瓦斯涌出的影响因素,研究工作面开采时上覆岩层采动裂隙的演化规律,确定“三带”中裂隙带的高度以及“横三区”中离层区的范围,对长钻孔的参数设计起到指导作用及分析研究长钻孔的瓦斯抽采效果。采用经验公式法计算8204综采工作面冒落带高度为8.76 m,裂隙带高度为36.83 m;利用FLAC3D数值模拟上覆岩层变形规律,确定冒落带高度为11 m,裂隙带高度为33 m,与采用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较为符合。通过公式计算长钻孔终孔点距回风顺槽水平距离为0-55 m时,瓦斯抽采效果最好。大直径顶板走向长钻孔瓦斯技术实施后,对抽采数据进行监测,发现钻孔的抽采瓦斯总量高达33m3/min,有效抽采时间达68天,而邻近矿井采用高抽巷的抽采总量是15m3/min,有效抽采时间仅为37天;瓦斯抽采总量和有效抽采时间均提高2倍,上隅角瓦斯浓度也由原来的1.83%降到0.78%,月推进速度由以前的13 m提高到42 m,抽采效果较为理想。

秦帅[5](2014)在《高瓦斯综放面走向高抽巷布置与抽采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矿井开采向深部延伸,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越来越大,瓦斯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放顶煤的高强度开采使得工作面上隅角及回风巷内瓦斯屡屡超限,严重影响正常生产并对人员和设备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因此,从设计源头上解决瓦斯制约生产的问题是实现综放开采安全高效生产的关键。潞安矿区应用高抽巷较少,在目前通风抽采方式不能够解决瓦斯超限的情况下,对高瓦斯综放面走向高抽巷布置及抽采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十分必要,可为潞安矿区的深部高瓦斯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一条新的思路。本文首先对五阳煤矿7605综放面瓦斯涌出特征、来源与构成和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进行分析,发现在使用回风巷钻场钻孔抽采技术的基础上,采空区瓦斯涌出仍然是工作面瓦斯涌出的主要原因,故提出更加稳定的走向高抽巷抽采技术来治理相邻7603综放面采空区瓦斯涌出。结合五阳煤矿3#煤层上覆岩层的岩性特征,通过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分析得到综放面冒落带和裂隙带高度,以及横三带的相关参数。建立采空区几何模型,通过FLUENT数值模拟研究了高抽巷在不同平距和垂距参数条件下的抽采效果,得出最优的高抽巷空间布置位置。对高抽巷受采动影响的破坏规律进行理论及数值模拟分析,得出高抽巷的主要变形破坏特征为底臌,为了保证高抽巷的正常使用,采取打底板锚杆对底板进行加固。通过理论及数值模拟分析,确定高抽巷长度、断面、抽采负压、抽采管路、抽采设备、密封措施等高效抽采系统参数。在五阳煤矿7603综放面应用走向高抽巷,从现场监测结果可以发现,合理布置的高抽巷可以抽采邻近层及围岩涌入采空区的大量瓦斯,使综放面实现安全开采。

刘彦伟[6](2013)在《突出危险煤层群卸压瓦斯抽采技术优化及防突可靠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我国瓦斯动力灾害事故的严重性和近年来保护层开采与卸压瓦斯抽采技术发展趋势,本文以岩体力学、弹性力学等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数值模拟、现场考察等方法为途径,对煤层群条件下保护层开采后其上覆和下伏煤岩体应力分布规律、裂隙发育演化过程展开了较为全面的理论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卸压瓦斯抽采方法进行了总结优化,构建了保护层开采及卸压瓦斯抽采技术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对保护层开采及卸压瓦斯抽采技术的可靠性和过程控制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论文的研究内容对煤层群条件下保护层开采及卸压瓦斯抽采技术的实际运用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论文研究了不同保护层层位条件下,顶底板围岩应力与围岩移动变形随开采长度及层间距的变化规律。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卸压瓦斯抽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实例,分析各瓦斯抽采模式具体应用下的基本煤层地质条件、卸压瓦斯抽采效果及开采验证情况,优化了瓦斯抽采方法和工艺参数,总结获得各抽采模式的适用条件,为瓦斯治理工程的总体设计规划提供例证和参考。基于保护层开采及卸压瓦斯抽采技术工艺流程特点,对方案设计、瓦斯抽采、效果检验和效果验证四个环节,提出了“基本指标”、“瓦斯抽采参数设计指标”、“保护范围划定指标”、“卸压增透效果指标”、“瓦斯抽采效果指标”、“效果检验指标”和“效果验证指标”7个一级指标,其下又涵盖了20个二级指标。在大量现场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确立了相应的指标临界值,构建了保护层开采指标体系,为保护层开采及卸压瓦斯抽采的设计、瓦斯抽采、效果评价、保护范围的划定、可靠性评价和防突过程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创新性的将可靠性理论引入保护层开采技术应用中,归纳了七类影响保护层开采技术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评价指标,建立了由目标层,准则层和子准则层构成的可靠性评价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基本理论,通过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各层次指标重要性权重的方法。并将计算结果,按其对可靠性影响的重要度分为“重要”(权重值≥0.06)、“较重要”(0.03≤权重值<0.06)和“一般”(权重值<0.03)三个层次。其中,“被保护层瓦斯抽采设计”、“卸压瓦斯抽采程度”、“煤柱留设”、“未保护区管理”和“防突过程控制”5项指标属于“重要”指标,可对提高保护层开采技术的可靠性产生直接影响,需特别关注。最后以现有煤矿瓦斯治理模式特点为基础,引入过程控制的概念,构建了煤矿瓦斯治理总过程模型及典型子过程模型,提出瓦斯治理过程各参数的跟踪控制方法,并将瓦斯治理过程控制智能系统应用于祁南煤矿的713工作面掘进过程中的过程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初步实现了瓦斯治理过程的规范化和程序化。

辛国安,张友博,朱海军[7](2011)在《地面群孔瓦斯抽采技术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为保证新集一矿突出煤层13-1煤北中央采区的安全开采,先后开采131103、131105等11-2煤层工作面作为保护层。首先在上述两个工作面共布置了6个地面钻孔,建立了地面群孔瓦斯抽采系统,预抽采动区被保护层13-1煤瓦斯。接下来对地面钻孔抽采瓦斯参数进行了考察,主要包括基于示踪技术考察了131105工作面采动卸压地面钻孔走向及倾向瓦斯抽采半径,统计分析被保护层瓦斯抽采率,同时就地面群孔与井下底板巷穿层钻孔瓦斯抽采两种方法进行了抽采率、工程费用等方面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新集一矿的地层条件下地面钻孔抽采煤层卸压瓦斯沿煤层倾向和走向的抽采半径分别不小于160m和240m;采动区地面群孔瓦斯抽采率达35%以上;地面钻孔相对比井下底板巷,在抽采瓦斯方面具有技术上可靠、安全、经济等优点。

刘国俊[8](2011)在《淮南矿区水力冲孔技术参数优化及效果考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力冲孔是采用岩石巷道做为安全屏障,通过施工穿层钻孔,利用喷嘴的切割和高压水射流的冲击作用冲出部分煤体与瓦斯,引起钻孔周边煤岩体应力降低、裂隙伸展、扩张与贯通,使钻孔周围一定范围内煤体充分卸压增透,从而强化瓦斯抽放效果,实现采掘工作面安全快速消突与掘进的目的,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防突技术措施。针对淮南矿区煤层松软、透气性低、瓦斯含量高、瓦斯压力大的特点,特别是深部无解放层可采的低透气性突出危险性煤层掘进速度缓慢、采掘接替紧张等问题,本文以达到严重突出危险性煤层安全快速高效掘进与揭煤为目标,采用理论分析、计算机数值模拟与工业性现场试验等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水力冲孔的卸压增透理论,经过现场试验,确定了适合淮南矿区典型突出煤层的水力冲孔技术参数及工艺过程,应用瓦斯压力法和瓦斯流量法对水力冲孔的有效影响半径进行了考察,其变化范围为3.5m~9.32m,通过对比水力冲孔前后瓦斯涌出量、瓦斯流量、瓦斯流量衰减系数及煤层透气性等瓦斯基础参数,分析了水力冲孔的卸压增透效果,并建立了适合淮南矿区的水力冲孔卸压增透评价指标体系。介绍了水力冲孔的消突原理,通过数值模拟软件Rockscience Phase2,模拟了不同钻孔间距情况下,穿层水力冲孔钻孔间应力场的分布情况及卸压范围,并以顾北矿6-2煤层赋存条件为研究对象,对水力冲孔的技术参数进行了优化。对水力冲孔消突效果的有效性进行了考察,各试验矿井实施水力冲孔措施后,瓦斯抽放效果大大提高,切实消除了试验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实现了工作面的快速安全采掘,而且掘进期间预测效检超标率低,工作环境大为改善,没有出现任何瓦斯动力现象,充分显示了其消突效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原德胜[9](2010)在《彬长矿区高瓦斯煤层综采工作面瓦斯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煤矿瓦斯事故频发,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与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对高瓦斯矿井进行合理有效的瓦斯抽采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大佛寺40104工作面大采高、大产量、瓦斯涌出量大的特点,对综放工作面开展了瓦斯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为今后瓦斯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根据彬长矿区大佛寺煤矿煤层赋存及工作面概况,分析了工作面瓦斯来源构成及所占比例。得出工作面瓦斯涌出来源主要为落煤瓦斯涌出、煤壁瓦斯涌出及采空区瓦斯涌出。通过对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预测,得出工作面达产时瓦斯涌出总量为88.78m3/min。结合彬长矿区大佛寺煤矿综放工作面特点,采取了综合瓦斯治理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上隅角插管抽放、工作面预抽及边采边抽、采后卸压瓦斯抽放、高位瓦斯抽巷抽放等,对其瓦斯投放工艺、及抽放瓦斯钻孔的施工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综放工作面上隅角插管抽放、工作面预抽及边采边抽、采后卸压瓦斯抽放、高位瓦斯抽巷抽放效果。通过现场数据分析,得出工作面抽放率为73.2%,矿井的瓦斯抽放量为84.59m3/min,矿井的瓦斯抽放率为54.4%,在原来的基础之上提高了近10%。达到了较好的治理效果,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王磊[10](2010)在《应力场和瓦斯场采动耦合效应研究》文中认为本文自主研制了含瓦斯煤岩体气固耦合参数测试仪,并利用该仪器在含瓦斯煤应力与瓦斯压力相互影响的实验研究基础上,综合运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等研究方法,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了高瓦斯煤层应力场和瓦斯场采动耦合效应。研究表明:工作面煤层的透气性、瓦斯压力与采动应力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且都受控于应力的分布与演化发展,揭示了高瓦斯煤层应力场与瓦斯场具有典型的耦合效应。发现了工作面前方煤体内存在峰前屈服扩容区及扩容区内瓦斯压力不稳定的规律。构建了扩容区应力与瓦斯压力的耦合方程,揭示了扩容行为是瓦斯解吸和吸附活跃的主要因素。煤体扩容阶段瓦斯压力易发生突变,形成高瓦斯压力梯度,控制开采应力对瓦斯场的影响,是防控煤岩瓦斯动力灾害的关键因素。研究成果丰富了高瓦斯煤层煤与瓦斯突出机理,为有效控制煤与瓦斯突出提供理论依据,对实现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二、谢桥矿C_(13-1)煤层顶板走向钻孔瓦斯抽放技术及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谢桥矿C_(13-1)煤层顶板走向钻孔瓦斯抽放技术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深部煤层煤巷条带底板巷卸压抽瓦斯防突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突出机理及防治方法
        1.2.2 煤巷条带区域防突措施
        1.2.3 煤巷条带卸压增透技术
        1.2.4 硐室扰动卸压技术
        1.2.5 相关基础理论
        1.2.6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的方法路线
2 含瓦斯煤加卸载力学及渗流特性试验
    2.1 工程背景
    2.2 试验系统及方案
        2.2.1 试验系统
        2.2.2 试验方案
        2.2.3 试件制备
    2.3 含瓦斯煤常规三轴加载试验结果分析
        2.3.1 不同瓦斯压力轴向加载力学及渗流特性
        2.3.2 不同围压轴向加载力学及渗流特性
    2.4 含瓦斯煤常规三轴卸载试验结果分析
        2.4.1 不同瓦斯压力轴向卸载力学及渗流特性
        2.4.2 不同围压轴向卸载力学及渗流特性
    2.5 本章小结
3 深部煤层底板巷卸压增透机理研究
    3.1 巷道覆岩层状岩层等效模型研究
    3.2 深部巷道围岩应力应变理论方程构建
        3.2.1 围岩应力应变力学模型
        3.2.2 基本理论方程
        3.2.3 围岩分区应力及变形方程
    3.3 深部煤层底板巷卸压规律分析
        3.3.1 极坐标系下扰动区范围
        3.3.2 直角坐标系下应力及变形
        3.3.3 深部巷道卸压影响的流变效应
        3.3.4 不同间距底板巷卸压效果工程试算
    3.4 深部煤层底板巷卸压增透特性分析
        3.4.1 卸压破裂分区范围
        3.4.2 煤层透气性变化规律
        3.4.3 不同间距底板巷卸压增透效果工程试算
    3.5 深部煤巷条带卸压底板巷安全岩柱分析
        3.5.1 卸压底板巷安全岩柱确定方法
        3.5.2 底板巷卸压安全岩柱工程试算
    3.6 本章小结
4 深部巷道卸压覆岩变形特征相似模拟
    4.1 相似模拟方案及参数确定
        4.1.1 试验装置
        4.1.2 试验参数
        4.1.3 试验方案
    4.2 底板巷开挖覆岩变形破坏特征分析
        4.2.1 覆岩位移演化特征
        4.2.2 覆岩裂隙发育特征
        4.2.3 覆岩应变分布特征
    4.3 煤巷掘进二次扰动影响效应分析
        4.3.1 顶底板岩层变形规律
        4.3.2 层间岩柱稳定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深部煤层煤巷条带底板巷卸压关联因素影响数值分析
    5.1 FLAC~(3D)模拟理论基础及方案
        5.1.1 有限差分理论基础
        5.1.2 数值计算模型及方案
    5.2 煤巷条带底板巷卸压静态影响因素分析
        5.2.1 不同间距条件卸压效果
        5.2.2 不同倾角条件卸压效果
        5.2.3 不同埋深条件卸压效果
        5.2.4 不同侧压系数条件卸压效果
    5.3 深部煤巷条带底板巷卸压时空关系研究
        5.3.1 巷道掘进方向卸压规律
        5.3.2 垂直巷道掘进方向卸压规律
    5.4 深井卸压底板巷岩柱稳定性研究
        5.4.1 二次卸压前后应力变化规律
        5.4.2 二次卸压前后塑性区分布
    5.5 本章小结
6 深部煤层煤巷条带底板巷卸压抽采瓦斯运移模拟研究
    6.1 COMSOL模拟理论基础及方案
        6.1.1 气固耦合理论基础
        6.1.2 数值计算模型
    6.2 深井底板巷卸载煤巷条带瓦斯效果分析
    6.3 深部煤巷条带底板巷卸压增透时空关系研究
        6.3.1 不同卸压时间下卸压增透规律
        6.3.2 不同掘进距离下卸压增透规律
    6.4 深部煤巷条带底板巷卸压瓦斯抽采规律研究
        6.4.1 穿层钻孔二次应力卸载效果
        6.4.2 常规等间距钻孔抽采效果
        6.4.3 非等间距抽采钻孔优化布置
    6.5 本章小结
7 深部煤层煤巷条带底板巷卸压抽瓦斯防突方法应用研究
    7.1 深部煤巷条带卸压分区及抽采防突理论方法研究
        7.1.1 煤巷条带分区特征及卸压防突模式
        7.1.2 煤巷条带底板巷卸压抽瓦斯防突理论方法
    7.2 丰城矿区煤巷条带卸压底板巷位置及掘进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7.2.1 卸压底板巷合理位置
        7.2.2 卸压底板巷掘进超前探测技术
    7.3 深部煤巷条带底板巷卸压规律考察
        7.3.1 覆岩位移变化
        7.3.2 围岩破裂分区
    7.4 深部煤巷条带底板巷卸压抽瓦斯防突效果考察
        7.4.1 煤巷条带增透效果
        7.4.2 煤巷条带卸压抽采区域防突效果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2)漳村矿2601工作面高抽巷层位确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覆岩破坏规律研究现状
        1.2.2 瓦斯运移规律研究现状
        1.2.3 瓦斯抽采技术研究现状
        1.2.4 高抽巷应用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2601工作面瓦斯涌出特征分析及治理方法研究
    2.1 研究背景
        2.1.1 地质构造
        2.1.2 煤层基本情况
    2.2 瓦斯基础参数测定
    2.3 2601工作面瓦斯涌出构成
    2.4 瓦斯涌出量计算及高抽巷布置必要性分析
        2.4.1 瓦斯涌出量计算
        2.4.2 漳村矿2601工作面瓦斯治理方法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高抽巷现场应用层位布置规律研究
    3.1 已有高抽巷层位布置情况统计
    3.2 高抽巷层位布置数据分析
        3.2.1 统计数据特殊情况分析
        3.2.2 不同矿区相同顶板岩性条件下高抽巷应用分析
        3.2.3 相同矿区不同顶板岩性条件下高抽巷应用分析
    3.3 层位布置比率选取优化
    3.4 本章小结
4 2601工作面覆岩裂隙带高度范围研究及高抽巷层位确定
    4.1 覆岩“三带”高度经验公式计算
    4.2 采动覆岩“三带”高度数值模拟研究
        4.2.1 UDEC软件简介
        4.2.2 数值模型建立
        4.2.3 2601工作面采场“三带”模拟结果及分析
    4.3 高抽巷布置层位确定
    4.4 本章小结
5 高抽巷布置层位现场验证及优化
    5.1 2601工作面高抽巷布置层位验证方法
        5.1.1 高位钻孔抽采验证法确定
        5.1.2 高位钻孔抽采验证法原理
        5.1.3 高位钻孔布置参数
    5.2 高位钻孔抽采效果分析
    5.3 2601工作面高抽巷布置层位验证及优化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深部高瓦斯特软煤层巷道支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梁北煤矿概况
    1.2 问题的提出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煤矿巷道支护理论的发展与现状
        1.3.2 煤矿巷道支护设计方法的发展与现状
        1.3.3 煤矿巷道锚杆支护的发展与现状
        1.3.4 煤巷瓦斯治理方法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主要研究成果
2 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2.1 地层岩性
        2.1.1 寒武系上统长山组(∈_3ch)
        2.1.2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_3t)
        2.1.3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h)
    2.2 地质构造
        2.2.1 构造背景
        2.2.2 矿井构造特征
        2.2.3 节理特征
        2.2.4 矿井褶曲
        2.2.5 矿井主要断层
    2.3 地下水
        2.3.1 寒武系白云质灰岩含水层
        2.3.2 太原组下段灰岩含水层
        2.3.3 太原组上段灰岩含水层
        2.3.4 二l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
        2.3.5 断层的导水性与富水性
    2.4 瓦斯地质特征
    2.5 地应力特征
    2.6 岩体工程地质特征
    2.7 本章小结
3 围岩强度试验研究
    3.1 室内试验研究
        3.1.1 试验仪器设备
        3.1.2 岩石试样的制备
        3.1.3 岩石波速测试
        3.1.4 岩石抗压强度测定
        3.1.5 岩石变形参数测定测定
        3.1.6 岩石粘聚力和内摩擦角测定
    3.2 点荷载试验研究
        3.2.1 试验设备和试验方法
        3.2.2 岩石点荷载强度试验分析
        3.2.3 岩石点荷载强度
        3.2.4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计算
        3.2.5 岩石抗拉强度的计算
    3.3 工程地质岩组的岩块强度
    3.4 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
        3.4.1 岩体强度参数的确定
        3.4.2 岩体变形模量的确定
        3.4.3 工程地质岩组岩体力学参数
    3.5 本章小结
4 特软煤层巷道变形破坏特征与支护对策
    4.1 特软煤层巷道变形破坏现象
        4.1.1 11141 风巷变形破坏特征
        4.1.2 11061 风巷变形破坏特征
    4.2 特软煤层巷道变形破坏原因分析
        4.2.1 特软煤层巷道变形破坏特征
        4.2.2 软化临界深度与支护难度指标
        4.2.3 钢支架作用效果分析
        4.2.4 底板煤体弱化效应分析
        4.2.5 帮部煤体弱化效应分析
        4.2.6 巷道变形破坏的原因
    4.3 特软煤层巷道支护对策
        4.3.1 临界深度理论
        4.3.2 巷道支护对策
    4.4 本章小结
5 特软煤巷支护设计技术研究
    5.1 软岩巷道锚网索支护理论研究
    5.2 高凸钢带-预应力锚网索耦合支护作用机理研究
        5.2.1 锚杆(索)预紧力的作用
        5.2.2 钢带的支护作用机理
        5.2.3 常用钢带特点及问题
        5.2.4 高凸钢带的作用
    5.3 煤巷底臌防治研究
        5.3.1 巷道底臌的类型
        5.3.2 巷道底臌的防治技术
    5.4 本章小结
6 特软低渗透煤层高瓦斯的治理对策研究
    6.1 现有方法技术及其适用性分析
    6.2 11采区煤巷瓦斯治理对策
        6.2.1 实体煤巷瓦斯治理方法分析与对策
        6.2.2 沿空掘巷瓦斯治理方法与成效
    6.3 本章小结
7 试验段支护设计与施工过程设计
    7.1 试验段地质概况
    7.2 特软煤层巷道支护数值模拟分析
        7.2.1 方案设计与建立模型
        7.2.2 计算结果及分析
    7.3 试验段煤巷支护设计
        7.3.1 设计巷道形状及尺寸
        7.3.2 支护材料及参数
        7.3.3 支护设计图及支护参数表
    7.4 施工过程设计
    7.5 本章小结
8 信息化施工与支护效果分析
    8.1 信息化设计施工方法概述
    8.2 信息反馈的目的及内容
        8.2.1 信息反馈的目的
        8.2.2 信息反馈的内容
    8.3 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
        8.3.1 回归分析法
        8.3.2 支持向量机法
        8.3.3 反分析法
    8.4 信息反馈技术
    8.5 试验巷道施工信息反馈
        8.5.1 监测内容及测点布置
        8.5.2 监测结果及分析
    8.6 本章小结
9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马堡矿大直径顶板走向长钻孔抽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采动覆岩裂隙场研究现状分析
        1.2.2 采动裂隙场瓦斯运移规律研究
        1.2.3 大直径走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研究现状
        1.2.4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背景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的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及路线
2 矿井概况及8204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研究
    2.1 矿井概况
        2.1.1 可采煤层
        2.1.2 井田地质构造
        2.1.3 瓦斯、煤尘、煤的自燃倾向性
    2.2 8204综采工作面概况
        2.2.1 工作面开采范围及开采技术条件
        2.2.2 煤层顶底板
        2.2.3 地质构造
        2.2.4 水文地质
        2.2.5 储量及服务年限
        2.2.6 采煤方法
        2.2.7 煤尘爆炸性和煤层自燃倾向性
        2.2.8 工作面通风
        2.2.9 斯抽采系统
    2.3 8204综采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研究
        2.3.1 8204综采工作面瓦斯涌出构成特征
        2.3.2 8204综采工作面瓦斯涌出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3.3 综采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8204综采工作面采动覆岩裂隙场分布规律研究
    3.1 采后覆岩移动特征分析
    3.2 采动裂隙“O”型圈理论
    3.3 覆岩裂隙“三带”高度预测
    3.4 覆岩裂隙“三带”高度数值模拟分析
        3.4.1 FLAC~(3D)数值模拟软件介绍
        3.4.2 数值模型建立
        3.4.3 “三带”高度判别依据
        3.4.4 模拟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大直径顶板走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研究
    4.1 大直径顶板走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机理
    4.2 大直径顶板走向长钻孔参数分析
    4.3 大直径顶板走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效果分析
        4.3.1 长钻孔瓦斯抽采浓度、流量对比分析
        4.3.2 裂隙发育情况的现场实测
        4.3.3 顶板周期来压对长钻孔瓦斯抽采效果影响研究
        4.3.4 工程效益及经济效益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高瓦斯综放面走向高抽巷布置与抽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图清单
表清单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综放面瓦斯涌出与采空区瓦斯运移特点
    2.1 试验矿井概况
    2.2 7605 综放面瓦斯治理效果分析(
    2.4 7605 综放面瓦斯涌出来源及构成
    2.5 7603 综放面采空区瓦斯抽采方式选择
    2.6 本章小结
3 综放面覆岩破坏裂隙演化规律
    3.1 综放开采时覆岩破坏的基本特征
    3.2 7603 综放面覆岩冒落带及导气裂隙带特征
    3.3 7603 采空区横三带特征
    3.4 采动覆岩裂隙演化数值模拟
    3.5 本章小结
4 高抽巷布置的合理空间位置
    4.1 FLUENT 软件简介
    4.2 7603 综放面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4.3 数值模拟方案的确定
    4.4 高抽巷的空间布置位置对抽采效果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高抽巷采动破坏机理及围岩控制技术
    5.1 高抽巷采动破坏机理分析
    5.2 高抽巷采动破坏数值模拟分析
    5.3 高抽巷底臌控制技术
    5.4 本章小结
6 高抽巷高效抽采系统参数确定
    6.1 高抽巷的长度与断面
    6.2 高抽巷合理抽采负压
    6.3 抽采管路管径、壁厚计算及管材选择
    6.4 抽采设备选型
    6.5 高抽巷的密封措施
    6.6 本章小结
7 7603 综放面高抽巷布置及抽采效果评价
    7.1 7603 综放面采煤工艺及瓦斯管理方式
    7.2 7603 综放面瓦斯综合治理效果评价
    7.3 本章小结
8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突出危险煤层群卸压瓦斯抽采技术优化及防突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目录
图清单
表清单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2 保护层开采采动卸压理论基础
    2.1 保护层开采数值模拟原型条件及建模
    2.2 被保护层煤层的应力变化规律
    2.3 顶底板围岩移动变形规律
    2.4 顶底板围岩裂隙发育规律
    2.5 被保护层垂向变形规律
    2.6 卸压效果验证
    2.7 本章小结
3 煤层群卸压瓦斯抽采体系及瓦斯抽采模式
    3.1 保护层开采及瓦斯抽采技术体系
    3.2 保护层瓦斯抽采主要技术模式
    3.3 被保护层卸压瓦斯抽采主要技术模式
    3.4 瓦斯抽采模式的应用效果
    3.5 瓦斯抽采模式的适用条件
    3.6 本章小结
4 保护层开采及卸压瓦斯抽采指标体系
    4.1 保护层开采及卸压瓦斯抽采指标体系建立
    4.2 方案设计方面的评价指标
    4.3 瓦斯抽采方面的指标
    4.4 效果检验指标
    4.5 效果验证指标
    4.6 指标临界值汇总
    4.7 本章小结
5 保护层开采及卸压瓦斯抽采技术的可靠性研究
    5.1 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
    5.2 可靠性评价体系
    5.3 可靠性计算方法
    5.4 保护层开采及卸压瓦斯抽采技术可靠性评价的应用
    5.5 本章小结
6 瓦斯治理过程控制方法及应用研究
    6.1 煤矿瓦斯治理过程控制理论的提出
    6.2 煤矿瓦斯治理过程控制方法研究
    6.3 应用研究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创新点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地面群孔瓦斯抽采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区概况
    1.1 北中央采区概况
    1.2 工作面及地质概况
        1.2.1 131103工作面概况
        1.2.2 131105工作面概况
2 地面群孔抽采系统建立
    2.1 地面群孔钻孔结构
    2.2 采动区地面钻孔布置
    2.3 瓦斯抽采设备选择
3 地面钻孔瓦斯抽采参数考察
    3.1 瓦斯抽采半径
        3.1.1 采用示踪技术进行考察
        3.1.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2 地面钻孔抽采率计算
    3.3 地面群孔与底板巷穿层孔比较
        3.3.1 地面钻孔与底板巷穿层孔工程费用
        3.3.2 两种抽采方法技术对比
4 结论

(8)淮南矿区水力冲孔技术参数优化及效果考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综述
        1.2.1 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1.2.2 防突措施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水力化措施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及研究内容
        1.3.1 存在问题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特色
2 水力冲孔卸压增透理论分析
    2.1 地应力简介
    2.2 地应力在瓦斯突出中的作用
    2.3 含瓦斯煤的透气性影响因素分析
        2.3.1 地应力对煤体透气性的影响
        2.3.2 瓦斯压力对煤体透气性的影响
    2.4 冲孔钻孔周围煤体应力分布及渗透性变化关系
    2.5 水力冲孔卸压增透机理
    2.6 本章小结
3 水力冲孔设备选型
    3.1 乳化液泵及管路选型
        3.1.1 额定压力
        3.1.2 额定流量
    3.2 水力冲孔喷嘴
    3.3 双功能高压水表
    3.4 防瓦斯超限装置
    3.5 本章小结
4 水力冲孔消突原理及其技术参数优化
    4.1 煤岩体在冲击载荷下损伤破坏过程及其准则
        4.1.1 无横流阶段煤岩体破坏准则
        4.1.2 稳定流阶段煤岩体破坏准则
        4.1.3 卸载阶段煤岩体破坏准则
    4.2 水力冲孔消突原理
    4.3 卸压带与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关系
    4.4 水力冲孔卸压范围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分析
        4.4.1 孔周卸压半径的解析解的确定
        4.4.2 水力冲孔卸压范围主要影响因素数值分析
    4.5 水力冲孔技术参数优化
        4.5.1 水力冲孔钻孔角度的优化
        4.5.2 冲孔钻孔间距的优化
    4.6 本章小结
5 水力冲孔效果考察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1 水力冲孔有效影响半径的考察
        5.1.1 各试验点概况简介
        5.1.2 水力冲孔有效影响半径的流量法考察
        5.1.3 水力冲孔有效影响半径的压力法考察
    5.2 冲孔效果考察与分析
        5.2.1 出煤量与瓦斯量的考察
        5.2.2 水力冲孔卸压增透效果分析
        5.2.3 水力冲孔技术参数与冲孔效果的关系
    5.3 水力冲孔消突效果的有效性
    5.4 水力冲孔卸压增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4.1 卸压增透评价指标的筛选
        5.4.2 评价指标临界值的确定
        5.4.3 水力冲孔卸压增透评价指标体系
    5.5 本章小节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彬长矿区高瓦斯煤层综采工作面瓦斯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瓦斯综合抽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瓦斯抽放现状
        1.2.2 国内瓦斯抽放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煤层赋存及工作面瓦斯涌出预测
    2.1 煤层赋存状况及地质构造
        2.1.1 煤层赋存情况
        2.1.2 地质构造
    2.2 40104 综采工作面概况
        2.2.1 工作面地质概况
        2.2.2 工作面开采及通风
    2.3 工作面瓦斯来源及所占比例分析
        2.3.1 工作面瓦斯来源分析
        2.3.2 开采初期瓦斯涌出量统计
        2.3.3 开采后期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测定
    2.4 工作面瓦斯涌出预测
        2.4.1 工作面瓦斯基础参数
        2.4.2 瓦斯涌出量预测
    2.5 本章小结
3 综放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方法研究
    3.1 综放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方案设计
        3.1.1 上隅角插管抽放
        3.1.2 工作面预抽及边采边抽
        3.1.3 采后卸压瓦斯抽放
        3.1.4 高位瓦斯抽巷抽放
        3.1.5 工作面通风系统优化
    3.2 瓦斯抽放工艺
        3.2.1 瓦斯管路敷设路线
        3.2.2 抽放管路布置及管径选择
        3.2.3 管路敷设及管路附属设施
        3.2.4 管路附属设施
        3.2.5 泵站瓦斯抽放监测系统
    3.3 抽放瓦斯钻孔的施工
        3.3.1 抽放钻孔参数
        3.3.2 钻孔的施工
        3.3.3 抽放钻孔施工情况
    3.4 本章小结
4 综放工作面钻孔抽放参数及效果分析
    4.1 上隅角插管抽放效果
    4.2 本煤层预抽效果
        4.2.1 工作面预抽抽出瓦斯总量
        4.2.2 钻孔控制范围内瓦斯抽出率
        4.2.3 本煤层预抽钻孔抽放量
        4.2.4 边采边抽单孔抽放量
        4.2.5 预抽及边采边抽与工作面产量、瓦斯涌出量的关系
        4.2.6 预抽钻孔封孔长度及钻孔间距的确定
        4.2.7 工作面煤层钻孔预抽瓦斯效果评价
    4.3 高位钻孔抽放效果
    4.4 倾向卸压钻孔瓦斯抽放效果
    4.5 工作面抽放量及矿井抽放率
        4.5.1 瓦斯涌出及抽放情况
        4.5.2 工作面抽放率
        4.5.3 瓦斯抽放与工作面产量之间关系
        4.5.4 矿井抽放率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应力场和瓦斯场采动耦合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综述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采场矿压与采动应力场分布研究现状
        1.1.2 煤层瓦斯压力的研究现状
        1.1.3 煤层瓦斯渗流及透气性的研究现状
        1.1.4 瓦斯煤岩体气固耦合的研究现状
        1.1.5 采动应力对煤层瓦斯影响的研究现状
    1.2 问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课题提出
        1.2.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瓦斯煤岩体气固耦合参数测试仪的研制
    2.1 测试仪的研制原理及方案
        2.1.1 测试仪设计目的和实验原理
        2.1.2 测试仪研制方案
    2.2 测试仪组成系统及功能
        2.2.1 气体加压系统装置
        2.2.2 控制系统装置设计方案
        2.2.3 三轴压力室装置设计
        2.2.4 监测系统及操作台设计方案
        2.2.5 数据处理软件系统
        2.2.6 测试仪安全控制系统
    2.3 测试仪操作流程
    2.4 小结
3 含瓦斯煤岩气固耦合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3.1 含瓦斯煤岩气固耦合实验室实验研究
        3.1.1 含瓦斯煤的实验方案
        3.1.2 含瓦斯煤未吸附状态下物理力学性质
        3.1.3 含瓦斯煤吸附状态下物理力学性质
        3.1.4 含瓦斯煤的气固耦合特性研究
    3.2 含瓦斯煤气固耦合数值试验研究
        3.2.1 数值试验软件RFPA系统简介
        3.2.2 数值试验方法和参数的确定
        3.2.3 含瓦斯煤气固耦合破坏特性研究
    3.3 小结
4 工程地质条件及数值模拟方法
    4.1 工程地质概况
        4.1.1 张集矿17218工作面地质背景及开采技术条件
        4.1.2 张集矿1121(1)工作面地质背景及开采技术条件
        4.1.3 祁南矿714工作面地质背景及开采技术条件
        4.1.4 谢桥矿1231(3)工作面地质背景及开采技术条件
        4.1.5 谢桥矿12418工作面地质背景及开采技术条件
    4.2 数值计算方法
        4.2.1 有限差分法
        4.2.2 基本力学方程
        4.2.3 三维有限差分方程
        4.2.4 显式有限差分算法——时间递步法
        4.2.5 计算程序简介
    4.3 计算模型
        4.3.1 倾斜长壁工作面计算模型
        4.3.2 走向长壁工作面计算模型
    4.4 计算参数
    4.5 计算分析过程
5 工作面应力场对透气性的影响研究
    5.1 工作面应力场对煤层破坏场的影响规律
        5.1.1 17218工作面应力场对煤层破坏场的影响规律
        5.1.2 714工作面应力场对煤层破坏场的影响规律
        5.1.3 12418工作面煤层裂隙发育钻孔窥视实测研究
        5.1.4 714工作面煤层裂隙发育钻孔窥视实测研究
    5.2 采场走向应力场特征及对围岩破坏场影响规律
        5.2.1 17218采场应力场对围岩破坏场的影响规律
        5.2.2 714采场走向应力场对围岩破坏场的影响规律
    5.3 采场倾向应力场特征及对围岩破坏场的影响规律
        5.3.1 17218工作面倾向应力场对围岩破坏场的影响规律
        5.3.2 714工作面倾向应力场对围岩破坏场的影响规律
    5.4 17218工作面应力分布对透气性影响的现场实测研究
    5.5 小结
6 采场围岩力学特性对瓦斯压力的影响研究
    6.1 采场围岩力学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6.1.1 17218工作面剪切应变和体积应变特征研究
        6.1.2 714工作面剪切应变和体积应变特征研究
    6.2 采场应力场对瓦斯压力的影响研究
        6.2.1 谢桥矿1231(3)工作面应力与瓦斯压力实测研究
        6.2.2 谢桥矿12418工作面瓦斯压力实测与分析
        6.2.3 祁南矿714工作面应力与瓦斯分布实测研究
    6.3 高瓦斯工作面扩容效应
    6.4 小结
7 扩容区应力场与瓦斯场的耦合分析
    7.1 长壁工作面煤层裂隙场分区特征
    7.2 煤层扩容区瓦斯解吸吸附特征分析
        7.2.1 煤体瓦斯赋存及解吸吸附特征
        7.2.2 工作面煤层扩容区瓦斯解吸吸附特征
    7.3 工作面应力与瓦斯耦合分析研究
        7.3.1 17218工作面应力与瓦斯耦合现场实验分析研究
        7.3.2 1112(1)工作面应力与瓦斯耦合现场实验分析研究
    7.4 小结
8 主要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答辩委员会决议

四、谢桥矿C_(13-1)煤层顶板走向钻孔瓦斯抽放技术及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 [1]深部煤层煤巷条带底板巷卸压抽瓦斯防突方法研究[D]. 曹建军.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3)
  • [2]漳村矿2601工作面高抽巷层位确定研究[D]. 马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6(03)
  • [3]深部高瓦斯特软煤层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 程乐团. 河南理工大学, 2015(04)
  • [4]马堡矿大直径顶板走向长钻孔抽采技术研究[D]. 毕建乙.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5(03)
  • [5]高瓦斯综放面走向高抽巷布置与抽采技术研究[D]. 秦帅. 中国矿业大学, 2014(02)
  • [6]突出危险煤层群卸压瓦斯抽采技术优化及防突可靠性研究[D]. 刘彦伟. 中国矿业大学, 2013(07)
  • [7]地面群孔瓦斯抽采技术应用研究[J]. 辛国安,张友博,朱海军.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8]淮南矿区水力冲孔技术参数优化及效果考察研究[D]. 刘国俊. 河南理工大学, 2011(09)
  • [9]彬长矿区高瓦斯煤层综采工作面瓦斯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 原德胜. 西安科技大学, 2010(06)
  • [10]应力场和瓦斯场采动耦合效应研究[D]. 王磊. 安徽理工大学, 2010(04)

标签:;  ;  ;  ;  ;  

谢桥矿C_(13-1)煤层顶板趋向钻探瓦斯抽采技术及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