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安全协议的分析、改进与测试

数据传输安全协议的分析、改进与测试

一、数据传输安全协议分析改进及测试(论文文献综述)

孙浩文[1](2020)在《面向ISO 14443A标准的RFID协议安全分析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线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对物体进行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和信息收集技术。因为其简易性、高效性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运输、商业管理、工业自动化等多个行业和领域。然而,RFID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众多的安全隐患。由于RFID系统安全防护机制不够完善,导致攻击者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对RFID系统造成攻击,比如非法读取、克隆攻击、恶意篡改等,给RFID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巨大的阻碍。本文对现有的RFID系统安全问题以及防护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针对其中的不足,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针对现有的RFID协议分析技术对具体协议特征信息依赖性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频繁序列提取的RFID协议分析技术。该技术从遵循ISO 14443A标准的RFID系统的通信过程入手,结合ISO 14443A协议数据报的特点,以频繁序列提取技术为基础,通过对频繁序列的筛选、拼接、区分等操作,逐步研究并分析出更多和该协议相关的具体协议特征信息如关键字、标签UID、协议模式等信息,以便进一步对RFID协议进行安全性研究。通过实验表明,基于频繁序列提取的RFID协议分析技术能够有效的从原始RFID协议数据报中提取出与协议相关的特征信息。其次,针对当前RFID协议安全分析技术存在不能充分地描述协议上下文关系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协议状态的RFID协议安全分析技术。该技术面向ISO 14443A协议标准,从协议的状态分析入手,描述协议状态之间的转化关系,采用基于有限状态机的思想建立协议状态机分析模型,并对RFID系统通信过程中的协议状态转化进行安全分析,发现通信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从而增强RFID系统的安全性。通过实验表明,基于协议状态的RFID协议安全分析技术能够有效的对当前通信的RFID系统进行安全性分析。最后,针对以上所提到的RFID协议分析技术设计原型系统,将两种RFID协议分析技术进行有效结合,该系统可以对正在通信的RFID系统进行协议特征分析以及协议安全分析,分析更多和协议相关的信息,并发现RFID系统通信过程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从而提高RFID系统的安全性。

滑开元[2](2020)在《高速移动场景低时延安全组网协议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铁路行业规模和时速都在不断提升,高速列车通信已经成为了移动通信系统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这也给通信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挑战。高速列车车地通信场景下的业务对低时延和可靠性需求高,而且节点移动速度快,不同类业务传输需求不同,对传输时延以及信息交互频次需求的差异,给低时延高可靠通信带来了巨大挑战。国内外对于低时延传输研究开展较早,但多见于低速或高速低动态场景,已有架构和方案无法同时满足可靠性需要。同时,高速列车通信需要传输安全信息,也对节点间安全认证传输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的通信协议设计尚不完善,仍需要深入研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节点业务传输性能需求,本文首先调研了高速列车车地通信协议研究背景,分析了不同应用系统中节点间通信研究现状,对基于时分双工的列车通信网络的通信协议框架进行了简要阐述;然后,开展了高速列车通信协议设计,分别从低时延组网机制和通信鉴权认证机制两方面进行设计,通过对协议调度流程进行优化,满足高速列车通信业务需求;最后,通过论证通信业务指标,将优化前后的协议性能进行对比,并搭建验证平台,验证了优化后协议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协议设计层面,在低时延调度协议部分,本文通过简化网络信息维护和资源申请授权流程,减少消息碰撞,降低了消息交互时延。为满足通信安全性和可靠性需求,本文设计通信鉴权认证机制,优化了鉴权流程,降低了鉴权入网流程中信息交互次数,更快速实现节点间鉴权入网功能,使其更适用于高速移动通信场景。工程实现层面,本文搭建了基于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的软件验证平台和基于Xilinx Zynq-7035+AD9361开发板的硬件平台,在两套平台上设计通信机制,实现协议功能,验证了优化后协议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本文在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两方面对高速列车通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思路,设计了提升网络性能的协议优化机制,并在软件和硬件平台进行功能实现和性能验证,对于高速列车通信的性能提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廉获珍[3](2020)在《铁路安全通信协议RSSP-Ⅱ密钥管理机制改进的研究》文中指出CTCS-3级列控系统使用铁路安全通信协议RSSP-II来防护信号安全设备之间安全相关信息的交互,其中,协议采用对称加密技术来确保所传输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私密性,为此,协议制定了密钥管理机制。通过对该机制的分析,发现该机制在传输密钥和验证密钥的管理方面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第一,传输密钥受人为干预的分发方式以及长期不变的特点致使该密钥存在暴露的风险,进而会危及验证密钥的安全;第二,密钥管理功能集中于密钥管理中心,存在中心化问题。因此,为加强协议的安全性,使列控系统安全相关实体之间的通信更为安全可靠,本文对RSSP-II的密钥管理机制提出改进。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上述安全隐患,本文提出区块链共识机制Raft结合椭圆曲线加密机制的改进策略,使得系统中一定区域内的所有安全相关设备能够在拜占庭环境下,通过去密钥管理中心、降低人为干预的方式来更新和共享验证密钥,从而加强验证密钥的安全性。同时,该改进策略并不会改变安全实体之间安全数据的通信策略,不对安全相关信息的通信造成影响。(2)基于EN50159中的威胁防御矩阵对方案进行定性分析,证明方案满足EN50159标准,具备安全性;接着,采用基于行为时序逻辑的形式化验证方法对共识方案进行分析:首先,构建共识进程在非拜占庭环境下的状态机模型,并通过TLC模型检测器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共识方案不存在死锁问题,同时能够实现集群对密钥信息的更新与共识功能,从而证明方案具备功能正确性;其次,通过逻辑证明的方式证明方案在非拜占庭环境下具备安全性;最后,在已有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攻击者模型,并通过TLC工具检测新模型,其结果表明,共识方案在受到攻击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正确实现共识功能,证明方案在拜占庭环境下具备安全性。(3)为了保证改进方案的性能,本文提出在Xilinx Zynq-7000系列开发平台上以软硬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改进方案的实现。首先是共识进程,为保证进程的灵活性,提出在平台的ARM处理器部分以软件方式实现其关键的流程控制;其次是运算复杂的椭圆曲线密码算法,为了保证算法的效率,选择基于FPGA的硬件方式来实现。对于椭圆曲线密码算法,本文对硬件模块的构建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并利用Verilog语言给出了实现,同时编写testbench对各个公私钥加解密模块进行了Modelsim仿真,结果证明各个模块的功能正确;在此基础上,搭建ARM基于AXI总线控制密码模块的硬件平台,进而完成控制流程的实现,最后,在两个节点之间进行共识进程的验证,结果表明共识方案能够达到预期的功能。图42幅,表18个,参考文献80篇。

刘浩林[4](2020)在《面向智能生产线的TSN安全协议栈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工业4.0概念的提出,智能生产线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实现智能生产线中控制终端、制造设备的互连互通,已成为我国下一代智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当前应用于智能生产线的交换式工业以太网由于共享传输介质,当不同类型的数据流汇聚在交换设备上进行重新转发时,会在发送端口存在排队等待现象,对数据通信的实时性造成较大影响。其次,工业以太网所处的生产环境较为复杂,因设备故障和通信错误带来的安全问题频繁发生,现有的工业以太网难以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检测和处理。因此,需要对工业以太网进行改进,以确保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具有较低的通信延迟和较高的通信安全性。针对现有的工业以太网存在的实时性和安全性问题。本文在交换式工业以太网的基础上,引入时间敏感网络(Time Sensitive Networking,TSN),设计了一种TSN安全协议栈。该协议栈包括TAS-WRR(Time Awareness Shaper-Weighted Round Robin,基于时间感知整形器的加权轮询)调度算法和SIEPC(Switched Industrial Ethernet Precheck,面向交换式工业以太网的预校验)安全机制。本文所做的贡献和创新点如下:1)为了对工业以太网中的周期性实时数据、非周期性实时数据和非实时数据在交换设备进行有效的调度转发,本文给出了一种通信时间的划分方法。将数据通信时间进行周期性划分,每个通信周期划分为两个时间片。在第一个时间片内对周期性数据进行转发;在第一个时间片周期性实时数据的发送间隙和第二个时间片内对非周期性实时数据进行发送,且可以对非实时性数据的发送进行抢占;在第二个时间片内对非实时性数据进行转发。以此来保证周期性数据通信的周期性和实时数据通信的实时性。2)为了满足工业以太网中不同类型数据的通信需求,本文基于时间敏感网络,对时间感知整形器的门调度算法进行改进,并结合加权轮询调度算法,提出了一种TAS-WRR调度算法,设计并实现了TAS-WRR调度机制。首先,该算法根据IEEE 802.1Q协议标准对数据划分不同的优先级。然后,对数据通信时间划分周期,并为高优先级的实时数据预留带宽,以保证其通信的实时性和周期性。最后,采用加权轮询调度的方式,在保证高优先级数据通信质量的同时,有效的减少低优先级数据的饥饿现象。通过与传统工业以太网的通信测试对比,可以看出TAS-WRR调度机制能很好的提高工业以太网通信的实时性。3)为了解决交换式工业以太网中因通信错误而带来的安全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SIEPC安全机制。首先,该机制在数据通信终端和交换设备的协议栈中插入安全层,用于添加安全校验字段和对数据进行校验。其次,在交换设备对数据进行安全性预校验,丢弃错误数据使其不再继续向前通信,以减少带宽浪费。最后,在数据接收端进行安全性校验,保证用户层接收到的数据是正确的。通过测试,可以看出该机制可以有效的检测并处理具有安全问题的数据,能较好的提高交换式工业以太网的安全性。

付璨[5](2020)在《基于OMNeT++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协议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在军事、工业物联网、智能家电、环保等多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WSN的应用范围的扩展,其安全需求越来越迫切。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安全协议和算法以适应WSN应用需求。由于WSN自身的特点以及越来越庞大的网络结构和规模,网络安全性能的验证往往需要通过仿真实验来获取和分析,以此降低验证成本。但是,目前的仿真平台在WSN安全协议仿真方面具有局限性,并非专业面向WSN的仿真工具或者系统。所以,设计面向WSN安全协议的仿真平台成为目前学术研究和系统应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OMNet++为基础,开发一个专门面向WSN安全协议的仿真平台(OMNeT++based WSN Security Protocol Simulation Platform,WSPSim),弥补目前WSN仿真平台的不足,提升WSN安全协议的仿真能力,为设计和验证安全协议提供新的技术手段。(1)针对缺乏WSN安全协议的仿真工具的现实,利用OMNeT++仿真器的基础架构和工具,构建专门面向WSN安全协议的仿真平台WSPSim。平台架构采用模块分级机制,包含无线传感器模块、无线信道模块、能耗模块、数据生成模块、安全模块。该平台基于Eclipse平台的集成开发环境,使用GCC编译C/C++程序,实现网络仿真,降低了开发的成本,提高了WSN安全协议仿真的效率。(2)针对安全协议仿真软件安全模块缺失的问题,提出WSN安全协议模型,丰富安全协议仿真模块。该平台向OMNeT++中嵌入了安全模块,引入了加密算法、隐私保护和信任值评估三种可供选择的安全机制。在加密算法、隐私保护机制中,预装了经典的算法,便于安全协议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在信任评估机制中,提出了改进后的信任评估模型,预设了仿真软件参数接口,为开发和验证新的安全协议提供技术支撑。(3)利用WSPSim仿真平台,对典型的WSN协议进行仿真分析,验证平台的有效性。本文对带MD5哈希算法和信任评估机制的LEACH协议、典型LEACH协议等作为仿真样例,进行的仿真结果对比,即验证仿真平台的正确性,说明改进协议的安全性。另外在相同的仿真环境和设置相同仿真参数条件下,将改进的LEACH协议在NS-3上进行仿真实验,对比两款仿真平台的性能。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本平台能够正确仿真WSN相关协议和算法,相对于其他仿真平台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易用性。

田学成[6](2020)在《工业控制系统EtherNet/IP协议安全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工业控制系统(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ICS)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普遍应用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是我们国家很多关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不言而喻。而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工业控制系统和网络互连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目前由于我国在工业控制系统应用上缺乏核心技术,普遍采用国外的工业控制系统协议和工控设备,近几年在工业控制安全防御方面刚刚起步,目前对协议的安全分析迫在眉睫,而安全协议形式化分析是最方便有效的是基于模型的形式化分析方法。本文研究的TLS协议用于保障工业网络控制系统中EtherNet/IP协议数据传输的安全。1.首先由于EtherNet/IP协议存在安全隐患,以此协议为主的工业控制系统存在信息被窃取以及篡改的威胁。其保障信息传输安全性取决于传输层和应用层之间的TLS协议的安全保障能力,而目前EtherNet/IP协议任然使用TLS1.2版本,为了提高安全性,在今后发展中必然会选择嵌入TLS1.3来提高EtherNet/IP协议的整体安全性。本文使用使用CPN Tools形式化分析工具对TLS1.3握手协议进行建模,模型实现了TLS1.3握手协议的随机数生成、协议版本选择、预主密钥传输和双方身份认证模型。为了防止状态空间爆炸问题限制了随机数的范围,并实现了协议中非对称加密和解密过程的建模。2.目前在协议形式化分析方法和协议分析工具选择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本文分析EtherNet/IP协议的结构和安全属性,综合分析了协议形式化分析方法和协议分析工具的性能之后选择形式化分析工具CPN Tools和Scyther工具分析TLS1.3握手协议的安全属性。验证了TLS1.3握手协议的安全属性符合协议规范。从分析过程和结果上比较了两种分析工具的性能,CPN Tools在复杂协议分析上具有细化协议内容,更加详细的模拟协议全貌的优势。3.TLS协议是保证网络传输安全的重要标准协议,实现数据加密和数据完整性以及身份验证。由于TLS协议的复杂性和身份认证的多样性,本文基于有限域上椭圆曲线密钥交换方式,使用层次着色Petri网(HCPN)的建模方法对TLS1.3握手协议进行建模,并且添加了Delov-Yao攻击模型,分析了对应模型下的状态空间报告。实验结果表明新发布的TLS1.3握手协议预主密钥有良好的机密性,并且身份认证满足协议规范的安全属性要求。使用Scyther工具验证TLS1.3握手协议没有发现攻击,说明了在今后的EtherNet/IP协议中升级TLS协议的迫切性。

王帅帅[7](2020)在《基于CPN的EtherCAT协议的安全研究与改进》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智能制造和大数据的迅猛发展,工业以太网协议随着工业控制系统的网络化变得趋向于开放化。由于工业以太网协议作为工业控制系统的关键因素,它的安全问题影响着整个系统,所以对其安全性研究尤为重要。虽然当前有许多对工业以太网协议安全和改进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缺乏对协议的形式化建模与安全评估,只注重协议本身安全功能的实现,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将工业以太网协议进行形式化建模以及安全评估,对协议的安全研究和改进有巨大的科学价值。本文将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EtherCAT协议作为研究实体,利用CPN Tools建模工具,以有色Petri网理论和Dolev-Yao攻击模型为方法指导,首先对该协议进行形式化建模,然后引入攻击者模型对协议进行安全评估,最后对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并对改进方案进行了安全性验证。主要研究如下:1.基于有色Petri网理论的协议分层建模方法,通过对协议的主从站交互消息流模型的详细分解,利用CPN Tools建模工具,建立协议的3层HCPN模型。对协议主从站交互中的会话连接过程和安全数据传输过程进行细粒度的建模,反应协议运行过程的细节,分析状态空间结果验证协议模型的一致性。2.为了降低攻击者模型的状态空间,对原先的Dolev-Yao攻击者模型进行消息拆分组合和参数化攻击的改进。在原始协议的HCPN模型中,引入改进后的攻击者模型,包括篡改、重放和欺骗3类中间人攻击,建立原始协议的安全评估模型。通过对安全评估模型的状态空间分析,评估协议的安全性,发现协议存在的漏洞,并对漏洞进行分析。3.针对协议的安全评估结果和存在的漏洞,提出加入秘钥分发中心对协议会话连接进行认证以及对传输的数据加入哈希值的改进方案,来防御协议现存的篡改、重放和欺骗等中间人攻击威胁。并且,对改进方案进行安全性评估,验证方案的有效性。

张凯[8](2020)在《RSSP-Ⅱ中消息认证码算法的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CTCS-3级列车控制系统中信号安全通信的核心协议,RSSP-Ⅱ协议对高铁的安全运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RSSP-Ⅱ铁路信号安全协议的基础之上,通过研究分析认为RSSP-Ⅱ中消息认证码算法底层加密算法的安全性有待提高。首先,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不断增强,密钥长度仅有56bit的DES算法不再被认为是安全的。例如在1998年7月,DES被当时名为EFF的团队宣布破解。其次,目前消息认证码算法底层使用的加密算法是TDES算法,它是DES算法的一个更安全的变形,密钥K1、K2和K3决定了TDES算法的安全性,但是TDES算法中的明文长度依旧是64位,就安全性和效率而言,明文分组长度与密钥长度的增长不相匹配。围绕该问题,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方案,为列控系统信号传输提供更高的安全保障。首先,鉴于高级加密标准AES算法在安全性和效率等方面均有突出表现,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高级加密标准AES算法引入到了RSSP中的消息认证码算法中并通过FPGA实现,从而提高RSSP-Ⅱ中消息认证码算法的安全性。本文对改进的基于AES的MASL-AES-MAC算法进行基于FPGA的设计实现,设计中整体采用了自底向上、模块化的设计思路,设计语言为Verilog HDL,代码调试工具为Quartus Ⅱ。将改进后的MASL-AES-MAC算法采用基于FPGA的硬件设计,并对算法中的轮代换模块和密钥扩展模块的硬件实现环节进行优化处理,以实现更好的时间性能。其次,对改进优化算法后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将改进协议中消息认证码算法的安全性从加密算法的安全性和消息认证码的残余错误概率两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形式化分析建模工具Casper/FDR对RSSP-Ⅱ中与消息认证码算法直接参与的密钥服务流程和对等实体认证流程进行了安全建模分析。用CSP的建模方法验证这两个流程的安全性,并且通过状态搜索工具FDR对可能的状态进行搜索时没有发现不通过的路径。证明了改进优化后基于MASL-AES-MAC算法的RSSP-Ⅱ协议满足安全性要求。最后,在证明了改进优化算法的协议安全性基础上,本文对改进优化的消息认证码算法在Quartus Ⅱ和Modelsim软件上进行了联合仿真实验。选取正确的测试向量及合适的芯片后,对硬件设计的关键模块编写了测试文件并依次进行了功能仿真、时序仿真和时序约束。仿真实验结果证明:改进优化后的MASL-AES-MAC算法在不增加逻辑资源消耗的情况下具有更高的最高时钟频率Fmax,具有更好的实时性能。综上所述,本文的创新点是将高级加密标准AES引入到了RSSP-Ⅱ的消息认证码算法中,并将改进优化算法进行了FPGA设计实现。不仅通过理论证明和形式化分析建模工具对改进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验证,而且通过Quartus Ⅱ和Modelsim的联合仿真实验证明了改进算法具有更好的实时性,提高了CTCS-3列控系统的安全信息传输性能。

钟雯[9](2019)在《超市移动自助购物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传统的超市购物流程由商品选购、人工结算、现金支付、商品消磁和防盗检测组成。目前,随着“互联网+”和“新零售”的发展,超市为改变传统购物流程繁琐的现状,推出了“手机扫码购”的移动自助购物服务,基于条形码识别技术和移动支付方式一次性完成了商品选购、结算和支付的所有步骤。然而,这种购物方式仅以用户自助的方式实现了超市传统购物流程的一半功能,即通过手机扫码完成选购和结算以及通过手机支付完成商品付费,对商品包装上的防盗电子标签进行消磁的功能却没有实现,这也导致了超市无法在出口通道利用原有的防盗检测设备对使用“手机扫码购”服务的用户进行商品付费后的最后一关防盗窃检测,商品被盗风险增加。虽然,当前部分超市加入了商品核验环节弥补商品防盗检测体系的“缺口”,另开出口通道,在使用“手机扫码购”购物的用户离开超市前,根据已支付的商品信息进行商品装袋与核对,但营业员核验商品存在误差大、速度慢的问题,容易造成“排队等待”等不良用户体验。所以,为完善“手机扫码购”方式的移动自助购物机制,使其具备商品消磁功能,让超市原有的商品防盗检测体系在该购物方式中有效工作,同时考虑到超市部分商品的包装中可能不存在防盗电子标签。因此,本文设计了超市移动自助购物系统,在系统中基于射频防盗电子标签设计了商品消磁功能,并保留了商品核验环节,利用商品选购阶段获取的每个商品重量,在核验时将商品信息按重量匹配度自动检索并快速排序显示,优化了核验环节。本系统设计基于B/S架构,由可协助用户购物的购物车设备、手机交互端和服务器端组成。购物车设备基于嵌入式系统,采用压力传感器实现商品重量采集;利用无线通信的方式,通过HTTP请求将商品的重量数据上传至服务器,并接收服务器相关控制命令与用户购物数据。手机交互端采用微信小程序和微信支付,实现了购物车设备关联、商品选购、结算支付与电子购物小票显示的功能,用于满足用户的购物需求。服务器端采用Django框架和MySQL数据库搭建了超市后台管理系统,实现购物车设备和手机交互端上传的用户数据处理与存储。然后,购物车设备基于射频防盗电子标签进行检测与去激活处理,实现已付费商品的消磁;在商品核验阶段利用电容触摸屏实现核验商品信息自动显示,完成用户的整个购物流程。同时,本系统针对HTTP协议明文传输的缺点与系统的安全性需求,设计了适用于嵌入式设备的安全协议,利用嵌入式设备的硬件身份信息,在嵌入式设备与服务器的关键数据传输中实现请求数据的加、解密,并利用摘要认证的方式完成嵌入式设备与服务器的双向身份认证与数据校验,保证了数据来源可靠且不被篡改。最后,本文对系统的各功能模块和安全协议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功能良好,能够实现用户对移动自助购物的需求,安全协议实际操作可行。

李彪[10](2019)在《基于RFID的安全考勤与室内实时定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RFID射频识别作为新兴的无线技术,在安防领域有重要的实践应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与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相结合,在布控预警、险情处理、区域管理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安全考勤和室内实时定位的安防需求进行分析,结合RFID无线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基于RFID的安全考勤与室内实时定位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考勤管理、人员监控、轨迹跟踪、电子围栏预警等功能。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设计工作:1.现有的考勤系统一般存在考勤效率低、不稳定、安全性差的问题,针对该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基于RFID的安全考勤子系统。该系统使用工作频率为2.4G的射频芯片作为RFID阅读器与电子标签的无线通信芯片,相关人员远距离即可进行自动考勤,同时在系统内加入了基于奇偶分组的多周期RFID标签防碰撞算法,使RFID阅读器可以高效处理大量考勤数据,有效地提升了考勤效率。对于RFID考勤系统存在的数据安全问题,提出了基于一次性密码本的RFID安全协议,可以在考勤过程中对考勤信息进行加密,防止不法分子对考勤系统进行攻击,确保了考勤数据的安全。2.RFID无线模块由于工作频率的不同,会有长短不一的识别距离,同时RFID阅读器与RFID目标标签在通信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数据丢失的情况,且二者之间不同的距离数据包丢失的情况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本文提出RFID感知区域与RFID数据丢包率相结合的区域定位方法,并应用到基于RFID的室内实时定位子系统。同时结合GPS卫星定位技术与RFID射频识别技术建立了区域电子围栏,若用户在正常工作学习时间内处于电子围栏外,系统将会报警。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RFID丢包率的区域定位方法在室内复杂环境下可以取得较好的定位效果,区域电子围栏报警功能反应灵敏。3.设计并实现了基于RFID的安全考勤与室内实时定位管理子系统。管理子系统主要为用户提供交互和操作界面,提供数据存储空间。管理子系统与采集考勤与室内定位数据的硬件设备通过TCP进行连接,硬件设备可以将采集的数据实时上传至服务器,存储在管理子系统的数据库中。当用户查询考勤与室内定位信息时,管理子系统可视化的向用户呈现查询结果。由于该系统的应用场景多为企事业单位,员工数量较多,所以会产生大量的考勤与室内定位数据,可能会给数据库造成压力,所以本文设计的管理子系统将历史数据定时自动保存在硬盘内,同时支持历史数据的查询与导出,有效缓解了数据库压力,提高了系统实用性。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基于RFID的安全考勤与室内实时定位管理系统能够安全高效的进行考勤作业,室内实时定位功能具有良好的定位效果,报警功能反应灵敏,达到了设计目标。

二、数据传输安全协议分析改进及测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据传输安全协议分析改进及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ISO 14443A标准的RFID协议安全分析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知识介绍
    2.1 RFID系统概述
        2.1.1 RFID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2.1.2 RFID系统工作频率及标准
        2.1.3 ISO14443A标准概述
    2.2 RFID技术面临的安全问题
    2.3 协议分析相关技术
        2.3.1 模式匹配技术
        2.3.2 数据挖掘技术
        2.3.3 序列比对算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频繁序列提取的RFID协议分析技术
    3.1 研究背景
    3.2 基于频繁序列提取的RFID协议分析流程
    3.3 基于单元切分的频繁序列提取
        3.3.1 相关符号和定义
        3.3.2 单元切分
        3.3.3 频繁序列初次筛选
        3.3.4 频繁序列二次筛选
        3.3.5 频繁序列拼接
    3.4 关键字和标签UID提取
    3.5 协议模式提取
    3.6 实验与分析
        3.6.1 实验环境
        3.6.2 实验数据集
        3.6.3 实验方法
        3.6.4 结果分析
    3.7 协议分析技术对比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协议状态的RFID协议安全分析技术
    4.1 研究背景
    4.2 基于FSM的协议状态机分析模型
    4.3 协议状态机的构造
        4.3.1 状态标识序列的提取
        4.3.2 基于最小更新代价的协议状态机初始构造
    4.4 协议状态机的优化
    4.5 基于PSM的 RFID协议安全分析方法
        4.5.1 模型相关符号定义
        4.5.2 RFID协议安全分析模型
        4.5.3 RFID协议安全分析方法
    4.6 实验与分析
        4.6.1 实验环境
        4.6.2 实验方法
        4.6.3 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RFID协议的安全分析原型系统
    5.1 应用场景描述
    5.2 原型系统设计
        5.2.1 系统架构设计
        5.2.2 输入模块
        5.2.3 协议特征分析模块
        5.2.4 协议安全分析模块
        5.2.5 安全判定模块
    5.3 系统测试
        5.3.1 实验环境
        5.3.2 实验步骤
        5.3.3 测试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2)高速移动场景低时延安全组网协议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高速列车通信协议研究背景
    1.2 高速列车通信协议研究现状
        1.2.1 通信架构研究现状
        1.2.2 通信机制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移动通信协议
    2.1 协议架构
    2.2 协议要素
        2.2.1 控制类型
        2.2.2 控制结构
        2.2.3 控制调度机制
    2.3 协议功能
        2.3.1 网络接入与维护
        2.3.2 数据业务调度
        2.3.3 路由选择
    2.4 协议存在的问题
    2.5 本章小结
3 高速列车通信协议设计与分析
    3.1 低时延组网机制
        3.1.1 低时延组网机制设计
        3.1.2 低时延组网机制性能分析
    3.2 鉴权机制
        3.2.1 鉴权机制设计
        3.2.2 鉴权机制性能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高速列车组网与鉴权协议验证
    4.1 协议组织结构
    4.2 软件验证平台
        4.2.1 软件平台介绍
        4.2.2 软件仿真结果
    4.3 硬件验证平台
        4.3.1 硬件平台搭建
        4.3.2 硬件测试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铁路安全通信协议RSSP-Ⅱ密钥管理机制改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思路
    1.3 研究现状
        1.3.1 RSSP-Ⅱ协议的研究现状
        1.3.2 区块链技术的研究现状
        1.3.3 共识算法的研究现状
        1.3.4 加密算法的研究现状
        1.3.5 形式化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架构
2 理论基础
    2.1 椭圆曲线加密体制的基本原理
        2.1.1 二进制域GF_2~m的概述
        2.1.2 二进制域上的椭圆曲线
        2.1.3 GF_2~m上的椭圆曲线密码体制
    2.2 Raft共识算法的基本原理
    2.3 基于行为时序逻辑的模型检测
        2.3.1 基本概念
        2.3.2 基本原理
    2.4 本章小结
3 RSSP-Ⅱ协议密钥管理机制的改进方案
    3.1 需求分析
    3.2 引入椭圆曲线加密(ECC)机制
        3.2.1 椭圆曲线参数的选取
        3.2.2 椭圆曲线密钥对的管理
        3.2.3 基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通信
    3.3 引入区块链的分布式共识机制
        3.3.1 验证密钥的生成
        3.3.2 验证密钥的Raft共识
    3.4 本章小结
4 改进方案的安全性分析
    4.1 基于EN50159的定性分析
    4.2 形式化分析
        4.2.1 形式化分析的必要性
        4.2.2 基于TLA对 KMAC共识方案的功能验证
        4.2.3 基于TLA对 KMAC共识方案的安全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改进方案的实现与验证
    5.1 实现方法的确定
    5.2 椭圆曲线密码算法的硬件实现与验证
        5.2.1 椭圆曲线E(GF_2~m)上点运算模块设计
        5.2.2 GF_2~m域上运算模块的设计
        5.2.3 Modelsim仿真
    5.3 共识进程控制流程的设计
        5.3.1 PS对PL侧模块的控制流程的设计
        5.3.2 硬件平台的设计
        5.3.3 共识进程控制流程的功能验证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图索引
表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面向智能生产线的TSN安全协议栈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1.2.1 工业以太网的研究现状
        1.2.2 时间敏感网络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组织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工业以太网和时间敏感网络的相关技术研究
    2.1 引言
    2.2 工业以太网
        2.2.1 虚拟局域网
        2.2.2 EtherCAT工业以太网
    2.3 时间敏感网络
        2.3.1 时钟同步技术
        2.3.2 时间敏感网络调度算法
        2.3.3 带宽预留机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面向TSN的TAS-WRR调度算法设计与实现
    3.1 引言
    3.2 TAS-WRR调度算法的设计
        3.2.1 门控制调度算法周期划分的研究
        3.2.2 基于加权轮询的门控制调度算法的设计
    3.3 TAS-WRR调度机制设计与实现
        3.3.1 数据帧分类器的设计与实现
        3.3.2 优先级缓冲队列的设计与实现
        3.3.3 数据帧调度模块设计与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SIEPC安全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4.1 引言
    4.2 SIEPC安全策略的设计与实现
        4.2.1 安全层的设计与实现
        4.2.2 交换设备安全性预校验的实现
        4.2.3 终端设备安全性校验的实现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测试与分析
    5.1 引言
    5.2 测试环境的搭建
    5.3 通信实时性测试及分析
    5.4 通信安全性测试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基于OMNeT++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协议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结构
    2.3 无线传感器网络特征
    2.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
        2.4.1 安全目标
        2.4.2 安全威胁与防御策略
        2.4.3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机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协议仿真模型
    3.1 OMNeT++仿真平台
        3.1.1 OMNeT++简介
        3.1.2 OMNeT++组成
        3.1.3 OMNeT++仿真流程
    3.2 无线传感器网络仿真需求分析
    3.3 无线传感器网络仿真性能评价指标
    3.4 无线传感器网络仿真模型架构
    3.5 仿真模型组成模块分析
        3.5.1 数据生成模块
        3.5.2 传感器节点模块
        3.5.3 能耗模块
        3.5.4 无线信道模块
        3.5.5 安全模块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协议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4.1 文件类结构
    4.2 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4.2.1 传感器节点模块
        4.2.2 数据生成模块
        4.2.3 无线信道模块
        4.2.4 能耗模块
        4.2.5 安全模块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协议仿真分析
    5.1 基于MD5 哈希加密的改进LEACH协议
        5.1.1 仿真场景设置
        5.1.2 仿真程序的运行
        5.1.3 仿真结果分析
    5.2 基于安全评估机制的改进LEACH协议
        5.2.1 改进的LEACH协议工作流程
        5.2.2 改进的LEACH协议仿真模型
        5.2.3 仿真场景设置
        5.2.4 仿真程序的运行
        5.2.5 仿真结果分析
        5.2.6 仿真平台性能对比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工业控制系统EtherNet/IP协议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TLS协议安全现状
        1.2.2 协议形式化分析方法现状
        1.2.3 协议形式化分析工具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概念
    2.1 协议形式化分析
        2.1.1 安全协议的概念
    2.2 TLS1.3握手协议安全属性
        2.2.1 机密性
        2.2.2 认证性
        2.2.3 消息完整性
    2.3 Dolev-Yao攻击模型
    2.4 Petri网介绍
        2.4.1 着色Petri网定义
        2.4.2 CPN Tools
    2.5 Scyther工具介绍
        2.5.1 Scyther形式化工具性能
        2.5.2 Scyther敌手模型和语义操作设置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EtherNet/IP协议安全属性
    3.1 EtherNet/IP协议介绍
        3.1.1 EtherNet/IP协议结构
        3.1.2 EtherNet/IP安全属性
        3.1.3 CIP报文传输
    3.2 TLS协议介绍
        3.2.1 TLS握手协议会话
        3.2.2 TLS握手协议密钥套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HCPN模型的TLS1.3 握手协议建模
    4.1 TLS1.3预主密钥和身份认证
        4.1.1 TLS1.3握手协议形式化
        4.1.2 预主密钥
        4.1.3 身份认证
    4.2 模型使用的颜色和变量定义
        4.2.1 协议参数
        4.2.2 颜色集定义
    4.3 TLS1.3 协议的HCPN建模
        4.3.1 实体层模型
        4.3.2 预主密钥和身份认证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TLS1.3握手协议安全评估
    5.1 TLS1.3添加Dolev-Yao敌手模型
    5.2 TLS1.3握手协议原模型状态空间
    5.3 基于Dolev-Yao攻击模型的状态空间报告
    5.4 基于Scyther工具验证TLS1.3 握手协议
        5.4.1 Scyther分析工具条件
        5.4.2 Scyther分析结果
    5.5 CPN Tools工具协议分析的优势
    5.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7)基于CPN的EtherCAT协议的安全研究与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以及课题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工业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2.2 工业以太网协议研究现状
        1.2.3 协议形式化分析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概念
    2.1 EtherCAT协议概述
        2.1.1 EtherCAT协议层次概述
        2.1.2 EtherCAT协议运行原理
        2.1.3 EtherCAT协议数据帧结构
        2.1.4 EtherCAT报文寻址与通信服务
        2.1.5 EtherCAT通信模式
        2.1.6 EtherCAT状态机
    2.2 安全机制FSOE
        2.2.1 FSOE报文框架
        2.2.2 FSOE的状态机
    2.3 CPN简介
        2.3.1 CPN概述
        2.3.2 CPN Tools概述
    2.4 攻击者模型
        2.4.1 Dolev-Yao攻击者模型
        2.4.2 协议的攻击分类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CPN的 EtherCAT协议建模
    3.1 EtherCAT协议消息流模型
    3.2 EtherCAT协议的建模假设与颜色集
        3.2.1 建模假设
        3.2.2 关键消息与颜色集定义
    3.3 EtherCAT协议的CPN模型
        3.3.1 CPN层次模型构建方法
        3.3.2 EtherCAT协议的顶层模型
        3.3.3 EtherCAT协议的中层模型
        3.3.4 EtherCAT协议的底层模型
    3.4 原始模型功能一致性验证
        3.4.1 预期结果分析
        3.4.2 状态空间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攻击者模型的协议安全评估
    4.1 改进的Dolev-Yao攻击者模型
        4.1.1 消息的拆分和组合
        4.1.2 参数化攻击
    4.2 协议安全评估模型的建立
    4.3 安全评估模型的状态空间分析
        4.3.1 State-Space验证工具
        4.3.2 基于状态空间的安全评估
        4.3.3 协议漏洞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EtherCAT协议安全改进
    5.1 协议的改进方案
    5.2 改进协议的CPN建模
        5.2.1 改进协议的中层模型
        5.2.2 改进协议的底层模型
        5.2.3 改进协议的安全评估模型
    5.3 改进协议的安全评估和性能分析
        5.3.1 改进协议的安全评估
        5.3.2 改进协议的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8)RSSP-Ⅱ中消息认证码算法的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信号系统网络通信协议
    2.1 开放式传输系统简介
    2.2 RSSP-Ⅱ安全通信协议简介
    2.3 消息认证码算法概述
    2.4 AES算法原理
    2.5 目前RSSP-Ⅱ协议存在的问题
    2.6 本章小结
3 RSSP-Ⅱ中消息认证码算法的改进及优化
    3.1 改进的基于AES算法的MASL-AES-MAC算法
        3.1.1 AES算法的硬件设计
        3.1.2 改进的基于AES算法的MASL-AES-MAC算法设计
    3.2 对改进的MASL-AES-MAC算法的优化设计
        3.2.1 轮代换模块的优化
        3.2.2 密钥扩展模块的优化
    3.3 本章小结
4 改进RSSP-Ⅱ协议的形式化建模及安全性分析
    4.1 形式化分析方法概述
    4.2 模型检测工具Casper/FDR
    4.3 基于AES算法的RSSP-Ⅱ协议的安全性分析验证
        4.3.1 改进协议中消息认证码算法安全性的理论分析
        4.3.2 改进协议的安全性验证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消息认证码算法的功能仿真和性能分析
    5.1 开发环境简介
    5.2 测试向量的选取
    5.3 功能模块仿真
        5.3.1 S盒模块仿真
        5.3.2 M盒模块仿真
        5.3.3 轮密钥扩展模块仿真
        5.3.4 算法整体功能仿真
    5.4 实验评价标准
    5.5 性能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超市移动自助购物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意义与背景
    1.2 移动自助购物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
    2.1 RFID技术
        2.1.1 RFID系统
        2.1.2 EAS系统
    2.2 串联谐振回路的相关理论
    2.3 电感耦合的相关理论
    2.4 微信小程序
    2.5 HTTP协议研究
    2.6 网络安全协议的相关理论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移动自助购物系统的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
    3.1 移动自助购物系统的需求分析
        3.1.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1.2 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3.2 系统总体设计
        3.2.1 系统总体设计
        3.2.2 系统方案设计
    3.3 购物车硬件框架设计
    3.4 软件框架设计
    3.5 安全协议的设计
        3.5.1 安全协议设计
        3.5.2 安全协议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购物车硬件设计与实现
    4.1 主控模块
        4.1.1 主控电路设计
        4.1.2 整体工作流程
    4.2 重量采集与数据处理模块
        4.2.1 重量采集电路设计
        4.2.2 采集数据处理流程
    4.3 防盗电子标签的检测与消磁模块
        4.3.1 防盗电子标签的检测原理
        4.3.2 双线圈检测模型分析
        4.3.3 防盗电子标签的消磁电路功率分析
        4.3.4 防盗电子标签的检测与消磁模块电路设计
        4.3.5 标签检测与消磁的处理流程
    4.4 人机交互模块
    4.5 网络通信模块
        4.5.1 ESP8266 硬件电路设计
        4.5.2 HTTP请求与响应的处理流程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数据库设计
    5.2 系统安全协议的实现
    5.3 微信小程序的实现
        5.3.1 关联购物车
        5.3.2 商品选购
        5.3.3 订单处理
        5.3.4 购物小票显示
    5.4 服务器端的实现
        5.4.1 购物车模块的消息处理
        5.4.2 商品选购模块的消息处理
        5.4.3 订单处理模块的消息处理
        5.4.4 购物小票显示模块的消息处理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平台
        6.1.1 系统测试环境
        6.1.2 测试流程
    6.2 系统功能测试
        6.2.1 购物车硬件功能测试
        6.2.2 软件功能测试
    6.3 安全协议测试
    6.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基于RFID的安全考勤与室内实时定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RFID防碰撞算法发展趋势
        1.2.2 RFID安全协议发展趋势
        1.2.3 基于RFID的室内定位技术现状分析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1.4 章节安排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RFID技术介绍
        2.2.1 RFID系统结构
        2.2.2 RFID系统工作原理
        2.2.3 RFID系统分类与应用
    2.3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RFID的安全考勤子系统
    3.1 安全考勤子系统总体设计
    3.2 数据帧格式定义
    3.3 RFID防碰撞算法设计
        3.3.1 基于二进制树的RFID防碰撞算法
        3.3.2 基于奇偶分组的多周期RFID标签防碰撞算法
    3.4 基于一次性密码本的RFID安全协议
    3.5 安全考勤子系统工作流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RFID的室内实时定位子系统
    4.1 基于RFID的室内实时定位子系统的设计
        4.1.1 基于RFID的室内实时定位子系统的结构框架
        4.1.2 RFID定位标签
        4.1.3 RFID定位阅读器
    4.2 基于RFID的定位方法
        4.2.1 基于RFID感知区域的定位方法
        4.2.2 基于RFID丢包率的区域定位方法
    4.3 实验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安全考勤与室内实时定位管理子系统
    5.1 安全考勤与室内实时定位管理子系统功能架构
    5.2 安全考勤与室内实时定位管理子系统结构框架
    5.3 数据库设计
        5.3.1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5.3.2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测试
    6.1 系统运行及测试环境
    6.2 测试用例设计
    6.3 测试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四、数据传输安全协议分析改进及测试(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ISO 14443A标准的RFID协议安全分析技术研究与实现[D]. 孙浩文.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3)
  • [2]高速移动场景低时延安全组网协议设计与实现[D]. 滑开元.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3]铁路安全通信协议RSSP-Ⅱ密钥管理机制改进的研究[D]. 廉获珍.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面向智能生产线的TSN安全协议栈研究与应用[D]. 刘浩林.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020(07)
  • [5]基于OMNeT++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协议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付璨.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1)
  • [6]工业控制系统EtherNet/IP协议安全性分析[D]. 田学成.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7]基于CPN的EtherCAT协议的安全研究与改进[D]. 王帅帅. 兰州理工大学, 2020
  • [8]RSSP-Ⅱ中消息认证码算法的安全性研究[D]. 张凯.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9]超市移动自助购物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钟雯.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 [10]基于RFID的安全考勤与室内实时定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彪. 黑龙江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数据传输安全协议的分析、改进与测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