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岩体3D建模中的钻孔数据处理方法

工程岩体3D建模中的钻孔数据处理方法

一、工程岩体三维构模中钻孔数据处理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仝岩[1](2020)在《甘肃北山地区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文中提出甘肃北山地区是我国备选的深地质处置高水平放射性废物的场址库,受钻孔资料极度欠缺,基础地质研究程度低,地层、断裂构造认识不一的影响,其在地质与水文地质研究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三维地质建模是将原始数据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通过一系列数学模型,辅以适当的可视化方式,形成能够反映地质构造基本要素和地质体内部各种属性变化规律的计算机技术手段。论文通过开展三维地质建模,对研究区地层,断裂,渗透性参数空间变化的展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以三维地质构造建模,属性建模为研究目标,以北京网格天地深探地学建模软件为平台,结合三维建模理论及方法,运用野外地质调查、钻井岩芯观测等手段,在数据解释,剖面恢复,虚拟井增加的基础上,建立了北山地区深地质处置场址区域地层、构造、岩体的三维空间分布模型。以构造模型为基础,利用已有的钻孔数据,根据岩石物性的多样性,利用地质统计法产生的空间变化相关性特征模拟渗透系数变化,构建场址库的渗透系数模型。通过不同尺度三维模型及渗透系数模型的建立,将多源数据信息转化为更加直观的三维空间可视化信息,可更加直观地观察地层,岩性,断裂分布及渗透系数变化情况,为后期含水层的数值模拟奠定了基础,较好地服务了研究区高放废处置库选址工作。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1)以不同比例尺的平面地质图为原始资料,辅以剖面信息,钻孔信息,地形信息建立三维地质模型。2)提出不规则岩体出露概化方法,地层及含水层建模方法。3)建立了两种不同尺度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以及三维水文地质结构模型。4)在构造建模的基础之上,利用井间插值方法及随机建模建立场址库的含水层系统属性模型。

谢显龙[2](2020)在《BIM技术在滑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滑坡治理工程作为一种特殊的结构设计类型,其特殊性在设计阶段体现为每个滑坡都必须专项设计,不容易有标准图,且受力分析要求高。但其基本属性还是可归为一种或几种构筑物组合,依托三维建模方法,建立适用于BIM技术来进行模型设计、稳定性分析、优化改进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以达到优化治理流程,通过研究,取得了以下几点成果:(1)融合地质数据,通过对地层建模原理以及地质数据特点,基于各种地质要素,实现搭建BIM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获取边坡降雨过程中雨水的路径和水的汇聚区,辅助设计师进行排水设计。应用放坡工具计算土石方挖填量,对工程造价也有辅助功能。(2)创建滑坡工程支挡结构特有的抗滑桩、锚索框架及骨架护坡等可载入族,不仅可以服务于当前的项目,同时它还可以服务于其它项目,使支挡结构族重复利用,大大节约了在设计、建模上面花费的时间。(3)针对软件自带阵列功能不全面的问题,开发基于Revit的插件,用来快速布置抗滑桩,完善了软件对于三维结构建模的支持。(4)以杨河桥滑坡治理工程为例,探索BIM技术在滑坡治理工程领域勘察、设计全过程中的应用,建立和完善适用于BIM技术来进行模型设计、优化改进的全寿命周期管优化治理流程,为滑坡治理BIM应用提供新思路。

陈方吾[3](2020)在《边坡三维地质体快速建模及可视化系统研发》文中指出随着时代的进步及网络可视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边坡地下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建模及地上三维实景可视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边坡工程的建设和维护的过程中需要远程共享数据、管理数据、共同编辑数据、保存数据等。随着计算机Cesium开源平台的不断发展,以及三维空间数据管理和Web端可视化理论技术研究的不断深人,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快速建立地上地下“一体化”边坡三维实体模型的技术条件。当大型边坡工程发生危险时,需要快速应用少量地质数据建立三维地质体模型并Web端可视化展示,从而对边坡治理工程作出合理的应对。因此,本文通过研究雅西高速公路瓦厂坪段变形边坡、薛城一号边坡、深圳田心石场边坡,在地下边坡三维地质体模型及地上三维实景模型的快速构建并进行边坡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可视化展示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分析三维地质体建模技术、三维地质体建模软件、三维可视化展示系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确定构建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边坡可视化展示系统的重要性,从而明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2)研究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边坡建模理论和方法及其在实际工程上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分析地上边坡三维实景快速构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是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构建三维实景模型的相关基本理论和方法,阐述无人机倾斜摄影快速建模技术的具体步骤及其优点。(2)分析地下三维边坡快速建模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是地质数据的处理、空间数据模型理论、插值拟合算法、Itas CAD三维地质体快速建模等理论,并重点分析构建地上地下三维实体模型的关键技术。(3)结合地上地下建模的基础理论,针对边坡工程分别采用地上和地下快速建模的手段进行工程上的实际应用,最后通过Itas CAD、EVS、GOCAD三个地质体建模软件分别构建三维实体模型并分析关键建模技术。(4)对比分析三个建模软件的的优点,具体分析如何快速实现地下三维地质体建模,并提出一套根据具体的地质数据丰富程度实现快速建模的方案。(3)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边坡可视化系统研发,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基于Cesium三维地球开源平台研发可视化展示系统,详细介绍系统的平台架构基础、包括平台的关键技术和框架、环境架构等。并且详细介绍了三维边坡地上模型和地下模型的格式转化技术手段。(2)通过对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功能需求分析,确定了系统的架构、数据管理手段、数据功能实现方法等。实现了多维地球空间数据三维可视化和地上地下一体化漫游,并且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将无人机倾斜摄影创建精细化地上三维实景模型加载到可视化系统,再将快速构建的边坡地下三维地质体模型加载可视化系统,最终实现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边坡可视化综合展示。(3)在基于Cesium开源平台进行集成二次开发构建边坡可视化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基于Nginx、IIS服务器的网络发布,通过前端的应用打包和发布、后端应用发布、实现了Web端可视化浏览和展示。开发了网络版地质体信息管理平台,实现项目信息、地质体详细信息管理和查询功能,最后实现三维地质体可视化、钻孔和岩芯信息可视化、剖面可视化,对具体的工程进行实际应用检验。

闫振军[4](2019)在《基于GIS的唐山南湖生态区三维地层结构建模及可视化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传统的工程地质资料只能反映地层某一方面或某一方向的信息和变化,如钻孔资料只能反映地层竖向信息的变化,剖面资料只能反映地层横向信息的变化;它们对真三维地质体的表达能力有限,很难分析地质体内部的属性信息和空间变化,难以满足现实需求。随着可视化技术和地质信息模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三维地质建模得到较快发展,它能够直观的表达三维地质体的属性信息和空间变化。三维地质建模融合了地质学、地理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等学科的知识和技术,针对地质体的复杂性、地质信息的庞杂性、地质模型的可靠性和地质分析的高要求性等特点,以地质体为研究对象,构建三维地层结构模型,进行三维剖面切割,能够满足地质分析的直观性可视性综合性等要求。本文以“京津冀三维地层结构建模及可视化”为背景,以唐山市南湖生态区为研究范围,结合钻孔资料、剖面资料和物探资料等,利用克里金插值法和GIS技术,构建南湖生态区三维地层模型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三维地质建模的方法和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系统整理分析了目前常见的三维地质建模的面模型、体模型和混合模型的原理、应用和优缺点,探索面模型的建模思路;(2)确定南湖生态区的地层沉积顺序;(3)建立钻孔信息数据库;(4)分析普通克里金插值法适用条件,进行空间数据集的探索分析,包括变异分析、趋势分析和正态检查;(5)探索三维地层模型构建、剖面切割和钻孔信息查询的GIS技术。主要研究结果为:(1)提出适用于南湖生态区层状地质体的建模思路,即“离散钻孔点——提取地层分界面数据集——数据集探索分析——地层分界面插值拟合——构建地层实体”;(2)确定了南湖生态区的地层沉积顺序,共分9大层17亚层;(3)建立了合理高效的钻孔信息的文件型地理数据库tshan.gdb;(4)分析了各地层分界面数据集的变异性、趋势性和正态性,得出各数据集具有相对较弱的空间相关性、各向异性和全局趋势,总体符合正态分布,识别并剔除了三个钻孔异常点;(5)建立南湖生态区三维地层模型并基于相交算法和识别算法实现三维剖面切割和钻孔信息查询。本文利用三维GIS和可视化技术反映地下地质体的空间分布特征,提高对地质体认识的科学性全面性,以减少对地质认识的盲区。同时,三维地质建模能够为近地表场地地震动效应的评估提供技术支撑,进而为城市防震减灾提供指导性建议。最后,该研究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可以在其它区域推广应用。

王凯亮[5](2019)在《知识驱动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文中研究指明三维地质建模在城市规划、工程建设、油气储藏、数字矿山等诸多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目前,数据驱动的建模方法已有多种,但是该建模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因过分依赖建模数据而受到诸多限制。为此,本文基于地貌特征,研究了地貌特征约束的基岩面建模方法;基于地层叠置原理,研究了基于叠置原理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根据单斜岩层均向一个方向倾斜且产状基本一致这一几何特征,研究了知识驱动的单斜构造三维建模方法。本文研究的知识驱动的建模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数据的依赖,为数据稀疏的基岩区域建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成果如下:(1)地貌特征约束的基岩面建模方法。根据现代地貌特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岩面埋深情况这一地貌学知识,在划分不同地貌类型单元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地貌类型单元的基岩埋深估算方法,实现了基岩面建模。实验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钻孔稀疏区域的基岩面建模精度。(2)基于叠置原理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基于地层叠置原理,建立了基于叠置原理的地层信息计算方法;根据基岩面对地层层面的约束,建立了基于基岩面约束的地层边界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三维地层模型的构建。实验表明,该方法构建的三维地层模型,比单纯依赖钻孔数据和空间插值方法构建的模型更加精确和完整,模型中地层的范围更接近地层实际范围。(3)知识驱动的单斜构造三维建模方法。基于单斜岩层均向一个方向倾斜且产状基本一致这一几何特征,通过划分单斜岩层层面界线线段,进行岩层产状推演,确定了单斜岩层的边界界线和边界平面,并基于Morphing技术生成了岩层层面插值点,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单斜构造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单斜岩层几何特征的约束下,基于数字地形地质图构建出较为精确的单斜构造三维地质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4)知识驱动的三维地质建模成果。根据南京3629个工程地质钻孔和基础地质图等数据,构建了南京基岩面模型;根据南京仙林某区的70个工程钻孔和DEM等数据,构建了该区域约45平方公里的三维地层模型,该模型更为精确和完整,模型中的地层形态更接近真实地层形态;根据南京紫金山数字地形地质图数据,构建了南京紫金山单斜构造三维地质模型,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紫金山的单斜构造情况。

罗辉[6](2019)在《地下实验室新场场址地质特征研究与三维地质建模》文中研究说明经过30多年的研究,我国已将甘肃北山新场确定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场址。开展地下实验室场址地质特征研究与三维地质建模,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已有地质资料准确表达场址深部地质环境特征,直观地再现地质单元的空间展布及其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可以挖掘隐含的地质信息,方便地质分析和后续工程决策。在充分收集前期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补充地质调查、综合地球物理探测、钻孔勘察、三维地质建模等手段,对研究区地质特征(重点对断裂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了新场地下实验室场址三维地质模型,并基于模型开展了工程分析应用。主要结论如下:(1)地下实验室新场场址所在岩体南北两侧出露地层主要为前长城系敦煌岩群的鱼脊山岩组(AnChD)、长城系咸水井群(Chxs)、侏罗系(J)、下白垩统新民堡群(K1xn)和第四系(Q)。其中,敦煌群和咸水井群是该地段花岗岩的围岩,侏罗系和第四系覆盖于花岗岩之上。花岗岩体整体呈东西向展布,从北至南依次为:红柳井南山单元(Pt22H)片麻状花岗闪长岩、新场单元(O1X)二长花岗岩、机井沟单元(O1J)花岗闪长岩及鸳鸯沟单元(Pt22Y)片麻状二长花岗岩。花岗岩单元地表总的出露面积约为100km2,岩体平均厚度约2000m,岩体厚度至西向东、由北至南逐渐增大。(2)场址所在区域断层按方向可分为NE向、NW向和近EW向3组。压性和压扭性断层走向多为近EW向,与研究区地层走向一致,为区内具有控制意义的压性、压扭性断层,切割了中生代及其以前地层和岩体,具有多期活动性。在近EW向断裂控制下新场岩体内发育有NE向和NW向张性或张扭性断层,为与之相配套的次级断层,长度一般25km,倾角50°80°。(3)新场场址位于新场岩体南北两侧近EW向压性、压扭性大断层(F6和F7),以及次级的走向为NE向的F31、F32、F33、F34断层和NW向F32-1断层的夹持部位,即“构造安全岛”位置。这些断层长度大于3km,断层厚度在0.803.56m之间,断层浅部厚度较大,向深部厚度逐渐变小。断层性质主要为张性或张扭性,断层岩为硅质、钙质或泥质胶结的角砾岩。断层上盘面之上以及下盘面之下岩石完整,裂隙不发育。(4)依托三维可视化技术,综合地表地质调查、综合地球物理探测、钻孔揭露、钻孔综合测量等多元信息,采用多条件约束地质建模方法,建立了综合的能真实反映地下实验室场址深部地质环境特征的三维地质模型,重点查清了断层的空间展布和相互关系等特征,获得了场址岩体展布、断裂深部延伸和形态等地质信息。(5)基于新场岩体地质建模结果,开展了一系列可视化分析应用。在综合考虑场址附近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特征、研究目的、施工难度等因素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批600m斜孔对断层深部地质特征进行揭露,取得了较好效果;并基于地质模型初步确定了地下实验室场址的位置和主要结构布置方式,对地下实验室后续的工程设计和开挖等具有实际的工程指导意义。(6)针对花岗岩场址的特性以及地下实验室场址对地质条件的特殊要求,在前期开展场址地质特征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使用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总结,主要围绕场址深部岩体规模与完整性,以及场址的断裂分布和特性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地下实验室场址地质特性评价方法。

黄迪[7](2019)在《基于BIM的三维地质建模集成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建筑信息模型)作为建筑信息化的关键技术,正在对中国建筑行业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针对地质勘探数据三维模型的应用现状和实际需求,基于三维地质建模理论,结合BIM技术,开展地质勘探数据三维建模尝试。论文提出了三维地质模型的BIM应用框架,以及建立BIM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实现了BIM技术与三维地质建模理论的集成,以期探索BIM在三维地质建模中应用的可行路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钻孔信息为主,融合地形信息和剖面信息进行建模。地层对地层层序判断方法进行改进,优化了地层关系统计参数的排序方法,提出了对重复地层及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2)采用IFC标准的B-rep实体表示方法搭建三棱柱体元。提出针对三维地质模型的IFC标准扩展方法,采用IfcProxy实体实现针对三维地质模型的IFC扩展,通过对属性集的扩展实现三维地质模型非几何信息的集成。(3)确立在BIM中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可行技术架构,参考地层层序判断结果,采用三维地质模型的IFC表示方法,基于地层分界点间的连接规则以及三维地质转换机制,最终提出基于BIM技术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该方法以钻孔间的连接规则及地层层序为基础,由上而下对钻孔包含的每一地层分界点进行处理,确定用于建立广义三棱柱的顶点,并调整顶点顺序使其符合右手法则,达到BIM技术与三维地质建模理论的集成的目的。(4)建立BIM-GM系统,实现系统的主框架及数据结构设计,完善系统的功能模块,并搭建系统用户界面,提供可选择的导入文件格式和保存格式。以某工程为实例,研究基于BIM技术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的实用性,为实际三维地质模型的庞杂信息提供了有效的集中管理手段。

赵洪波,何远信,张俊岭[8](2018)在《三维地质建模应用于以钻代槽的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加强,绿色勘查理念的进一步深入,通过浅钻代替槽探在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调查的应用中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在以钻代槽方法研究中,为了更为直观的用钻孔信息模拟槽探揭示地质体(矿体)的三维结构,研究了基于钻孔数据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认为浅钻揭露的垂向地质体信息更丰富,基于钻孔,结合专家干预,可快速构建钻孔控制区域的三维地质模型,形象、直观、易用。同时,通过模型构建可以用来指导浅钻布孔。

贾冉旭[9](2017)在《TBM隧道工程三维信息管理平台研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深长隧道是大型与特大型交通、矿山、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其建设安全制约着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和进度,特别是西部地区山高谷深,深长隧道难以采用多头并进的钻爆法施工,从工期、造价和技术三方面考虑,TBM工法将成为西部山区深长隧(巷)道施工的最佳选择和必然发展方向,而建立基于现代化、信息化技术的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安全管理重要实施对策,TBM隧道工程三维信息系统则是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依托973项目课题“深部复合地层围岩与TBM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安全控制”(2014CB046905),针对TBM信息化施工管理的技术需求,采用软件快速开发工具Delphi和三维图形可视化技术,通过研究开发隧道工程三维信息承载平台,并基于实际工程数据资料创建应用系统,旨在为TBM隧道工程安全修建提供一个应用研究平台并为实际工程信息化施工提供技术支持。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分析TBM隧道工程相关数据结构及内容,设计了包含工程概况、地质钻孔数据、监测项目信息以及TBM隧道支护结构等信息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的录入、编辑、查询及输出等功能;(2)提出了基于3ds Max和GLScene的隧道三维地层与工程快速高效的无缝融合建模方法,即基于钻孔数据,利用GLScene首先创建基础三维地层,然后导入3ds Max进行地层划分、剖切、贴图与渲染等,最后再导入到GLScene中进行钻孔数据等新工程对象的创建与融合。(3)设计了隧道工程三维信息可视化系统功能框架,研制了包含三维地层模型与地质断面信息显示、三维场景实时渲染、交互漫游、三维对象拾取和信息查询统计等主要功能的隧道工程三维信息可视化系统,为工程应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4)基于ABH调水工程的输水隧洞主体工程Ⅲ标段(TBM标段)的主要基础数据,利用研制的隧道三维信息可视化平台,给出了应用系统的快速创建方法,创建了TBM隧道工程三维信息管理应用系统。本文研究成果对于隧道及地下工程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以及工程信息化施工技术支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姚蒙蒙[10](2017)在《基本地质构造类型的参数化三维建模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由于基岩区域的地质体建模数据较难获取,传统的基于数据的非参数化三维建模方法并不适用于基岩区域的三维建模。研究针对该问题,通过解析地质构造的特征、定义地质构造建模参数,设计出一种新的参数化建模方法,以解决基岩区域因数据较难获取而无法建模的问题。鉴于地质体形态的复杂性,本文以中小尺度的基本地质构造(褶皱构造和断层构造)为研究对象,以较易获取的平面地质图为主要数据源,进行参数化三维建模方法构建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1)基本地质构造边界确定方法研究。由于褶皱构造和断层构造具有边界模糊的特点,故本文对其边界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背斜或向斜单独存在的情形,利用褶皱构造的“对称重复”特性确定其边界;针对背斜和向斜相邻的情形,通过Voronoi空间剖分方法和地形特征提取山体或山谷边界的方法,确定共有区域的边界。关于断层构造的边界,从断层切割方式的角度出发,分别研究了倾向断层、斜交断层和走向断层及其简单组合的边界确定方法。(2)褶皱构造的参数化建模方法研究。首先,通过对褶皱特征要素的解析,定义了褶皱建模参数(两翼产状、轴面和转折端形态等);其次,采用分区建模的方式,实现基于各建模参数构建褶皱的推断剖面;最后,利用Morphing技术实现各分区剖面间的插值和应用轮廓线法构建褶皱模型。(3)断层构造的参数化建模方法研究。通过对断层构造的特征解析,定义了断层建模参数(断层、地层产状和断层切割方式等)。进而,重点研究了基于断层建模参数构建断层面和地层面模型的方法。后针对断层面与地层面间出现空隙或交叉情形,分别进行了缝合或切割处理。(4)地质构造参数化建模系统的实现。基于上述研究成果设计了基本地质构造参数化建模的原型系统,该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褶皱构造、断层构造边界的提取、褶皱构造的参数化建模和断层构造的参数化建模等功能。通过对暮云岭背斜数据和刁家峪断层数据的应用,分别展示了褶皱构造和断层构造的参数化建模的过程与结果,验证了本研究方法的可行性。本文研究的基本地质构造类型的参数化建模方法,打破了传统建模方法对数据的依赖性,为传统建模方法提供了一种补充。且该方法既满足对客观存在的地质构造进行三维建模的需求,又可满足虚拟地质构造复原建模的需求。

二、工程岩体三维构模中钻孔数据处理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程岩体三维构模中钻孔数据处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甘肃北山地区三维地质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高放废处置
        1.2.2 三维地质建模
        1.2.3 建模技术发展现状
        1.2.4 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完成工作量和成果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
    2.2 区域地质
    2.3 水文地质
3 三维地质建模基础理论与方法
    3.1 建模基本原理
    3.2 数据库建立
    3.3 属性模型建立与地质统计
    3.4 软件平台
    3.5 深探建模流程
4 三维地质建模
    4.1 数据处理
        4.1.1 资料收集及建模方法
        4.1.2 常规数据处理
        4.1.3 钻孔数据处理
    4.2 地表建模
    4.3 地层建模
    4.4 岩体建模
    4.5 构造建模
    4.6 生成地质实体
    4.7 水文地质结构模型
    4.8 研究区三维模型的建立
    4.9 三维模型的应用
5 储层物性建模
    5.1 地质统计学
        5.1.1 区域化变量
        5.1.2 储层随机模拟
    5.2 渗透系数模型构建
6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BIM技术在滑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2.1 BIM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1.2.2 BIM技术三维地质建模的发展和现状
    1.3 BIM技术现阶段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
    1.4 研究主要内容、关键技术和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2章 BIM技术在滑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2.1 BIM技术的基本理论
        2.1.1 BIM的概念
        2.1.2 BIM的特点
    2.2 BIM的优越性
        2.2.1 对设计流程的改变
        2.2.2 对设计方法的改变
        2.2.3 BIM设计的优越性
    2.3 BIM在滑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硏究阶段的应用
    2.4 BIM在滑坡治理设计阶段的应用研究
        2.4.1 基于族的参数化建模
        2.4.2 工程量统计
        2.4.3 干扰检查
        2.4.4 基于BIM技术的抗滑桩钢筋设计
第3章 三维地质信息模型的创建
    3.1 三维地质信息特点
        3.1.1 地形表面信息特点
        3.1.2 钻孔信息特点
        3.1.3 剖面信息特点
    3.2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流程
        3.2.1 空间插值方法
        3.2.2 三维地质建模要点
    3.3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3.3.1 地表地形数据处理
        3.3.2 地层钻孔数据处理
    3.4 表面模型的构建
        3.4.1 地形模型的构建
        3.4.2 地层表面模型的构建
    3.5 实体模型的构建
        3.5.1 各岩层实体模型的构建
        3.5.2 完成地质模型的构建
    3.6 模型的空间交互分析
        3.6.1 剖切显示与剖面显示
        3.6.2 模型计算
        3.6.3 放坡计算
        3.6.4 土石方计算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滑坡工程参数化建模方法
    4.1 标准构件族的创建
    4.2 Revit平台滑坡治理工程建模流程
        4.2.1 支挡结构构件建模
        4.2.2 Revit支挡结构定位基准系统
    4.3 支挡结构构件参数化建模
        4.3.1 抗滑桩族建模
        4.3.2 锚固工程族建模
        4.3.3 拱形骨架护坡的建立
        4.3.4 排水工程族创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Revit软件滑坡工程插件的二次开发
    5.1 引言
    5.2 Revit API基础
        5.2.1 外部命令和外部应用
        5.2.2 应用类和文档类
    5.3 Revit二次开发技术
    5.4 基于Revit二次开发的抗滑桩建模
        5.4.1 新建“附加模块”选项卡
        5.4.2 参数控制
        5.4.3 首线布置
        5.4.4 累进计算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BIM技术在杨河桥滑坡中的应用
    6.1 项目概况
        6.1.1 地形地貌
        6.1.2 地层岩性
        6.1.3 研究区地质构造
        6.1.4 勘察区场地地质构造
        6.1.5 BIM实施目标
        6.1.6 防治原则
        6.1.7 研究区场地勘察结论
    6.2 工程治理方案设计
        6.2.1 K2+980~K3+240 区间滑坡
        6.2.2 K3+240~K3+350 区间堑坡
        6.2.3 K3+600~K3+820 区间堑坡
    6.3 滑坡参数化模型建立
        6.3.1 滑坡治理工程定位基准系统的创建
        6.3.2 滑坡治理工程族库的创建
        6.3.3 滑坡治理模型的创建
    6.4 基于 BIM 的滑坡治理工程钢筋设计
    6.5 干扰检査应用
    6.6 工程量统计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获得奖项及专利

(3)边坡三维地质体快速建模及可视化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三维地质体建模技术研究现状
        1.2.2 三维地质体建模软件研究现状
        1.2.3 三维可视化展示系统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地上地下“一体化”建模基础理论
    2.1 地上三维建模理论与方法
        2.1.1 无人机倾斜摄影
        2.1.2 无人机边坡三维实景建模方法
    2.2 地下三维建模理论与方法
        2.2.1 地质数据的采集与预处理
        2.2.2 三维空间数据模型
        2.2.3 插值拟合算法
        2.2.4 Itas CAD三维地质体快速建模原理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上三维边坡快速建模技术的工程应用
    3.1 概述
    3.2 地上三维实景快速建模方法
    3.3 工程应用
        3.3.1 瓦厂坪大桥危险段边坡三维实景模型构建
        3.3.2 薛城1号边坡地上三维实景模型构建
        3.3.3 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优点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下三维地质体快速建模的工程应用
    4.1 基于Itas CAD的三维地质体快速建模
        4.1.1 快速构建瓦厂坪大桥边坡地质数据库
        4.1.2 快速创建三维地表模型
        4.1.3 构建空间地层分界面
        4.1.4 面生成体模型方法
        4.1.5 模型检验
    4.2 基于EVS的三维地质体模型快速建模
        4.2.1 EVS建模步骤
        4.2.2 EVS构建瓦厂坪、田心石场边坡模型
    4.3 基于GOCAD的三维地质体快速建模
        4.3.1 GOCAD建模步骤
        4.3.2 GOCAD构建瓦厂坪三维边坡模型
    4.4 地下三维地质体建模技术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Cesium开源平台构建边坡三维地质体可视化系统
    5.1 Cesium平台架构基础
        5.1.1 WebGL技术
        5.1.2 Cesium开源平台
        5.1.3 Node.js环境
        5.1.4 Angular框架
        5.1.5 Cesium模型格式
    5.2 基于Cesium的模型转化与数据加载实现
        5.2.1 基于Cesium的模型转化
        5.2.2 基于Cesium的模型数据加载实现代码
    5.3 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5.3.1 系统总体设计
        5.3.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5.3.3 基于Nginx、IIS服务器的网络发布
    5.4 系统应用
        5.4.1 地质体信息管理
        5.4.2 钻孔和岩芯信息管理及可视化展示
        5.4.3 地上地下“一体化”边坡三维可视化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4)基于GIS的唐山南湖生态区三维地层结构建模及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软件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主要工作与论文结构
第二章 三维地层建模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建模平台
    2.2 地质建模方法
        2.2.1 面模型
        2.2.2 体模型
        2.2.3 混合模型
    2.3 空间插值算法
    2.4 三维可视化方法
第三章 南湖区地质概况及地层岩性分析
    3.1 区域概况
    3.2 近场区构造特征
    3.3 区域地层分析
第四章 唐山南湖生态区三维地层结构建模
    4.1 钻孔数据预处理
        4.1.1 数据的矢量化
        4.1.2 坐标系统的转换
    4.2 钻孔数据库建立
    4.3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
        4.3.1 变异分析
        4.3.2 全局趋势分析
        4.3.3 正态检查
    4.4 三维地层模型构建
        4.4.1 三维钻孔柱状图模型的建立
        4.4.2 地层面插值拟合
        4.4.3 拟合结果对比分析及最优拟合面确定
        4.4.4 三维地层模型构建
        4.4.5 三维剖面切割验证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硕士研究生期间所取得成果和参与的工作

(5)知识驱动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1.2.2 基于钻孔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
        1.2.3 基岩地质三维参数化建模方法
        1.2.4 基岩面建模方法
        1.2.5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组织
第2章 地貌特征约束的基岩面建模方法
    2.1 研究思路
    2.2 基岩埋藏区域确定
    2.3 顾及知识的基岩埋深估算
        2.3.1 岗地单元
        2.3.2 河谷单元
        2.3.3 湖泊单元
        2.3.4 平原单元
    2.4 基岩面模型构建
    2.5 实验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叠置原理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钻孔数据处理
        3.2.1 地层层序划分
        3.2.2 钻孔地层模型
        3.2.3 缺失地层处理
    3.3 基于叠置原理的钻孔加密
        3.3.1 地层信息计算方法
        3.3.2 构建建模边界虚拟钻孔
        3.3.3 构建建模区域虚拟钻孔
    3.4 基于基岩面约束的地层处理
    3.5 构建三维地层模型
    3.6 实验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知识驱动的单斜构造三维建模方法
    4.1 单斜构造
    4.2 研究思路
    4.3 基于产状约束的岩层边界确定
        4.3.1 产状推演方法
        4.3.2 层面界线分段
        4.3.3 岩层边界确定
        4.3.4 断层边界确定
    4.4 基于Morphing的层面插值点生成
        4.4.1 Morphing概述
        4.4.2 岩层面插值点生成
    4.5 基于TIN的单斜构造三维模型构建
        4.5.1 岩层层面模型构建
        4.5.2 岩层侧面模型构建
    4.6 实验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原型系统设计与应用实例
    5.1 研发背景
    5.2 总体设计
        5.2.1 系统架构设计
        5.2.2 功能模块设计
        5.2.3 系统界面设计
    5.3 系统功能
        5.3.1 基本操作
        5.3.2 基岩面建模
        5.3.3 三维地层建模
        5.3.4 单斜构造建模
    5.4 应用实例
        5.4.1 基岩面建模实例
        5.4.2 三维地层建模实例
        5.4.3 单斜构造建模实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特色与创新
    6.3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6)地下实验室新场场址地质特征研究与三维地质建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2 地质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地质背景
    2.3 小结
3 新场岩体地表地质特征
    3.1 地表岩性特征
    3.2 地表断裂特征
    3.3 小结
4 场址岩体地球物理特征
    4.1 岩石物性特征
    4.2 场址深部地球物理特征
    4.3 小结
5 场址深部地质特征
    5.1 场址岩体完整性勘察
    5.2 断层的钻孔勘察及其特征
    5.3 小结
6 新场三维地质建模
    6.1 数据准备
    6.2 地表模型
    6.3 钻孔数据的导入与解译
    6.4 地球物理剖面导入与解译
    6.5 断裂模型的建立
    6.6 岩体模型的建立
    6.7 模型可视化分析应用
    6.8 小结
7 地下实验室场址地质特性评价方法
    7.1 场址断裂特征研究方法
    7.2 深部岩体规模及完整性研究方法
    7.3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成果与认识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基于BIM的三维地质建模集成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三维地质建模
        1.2.2 BIM技术
        1.2.3 BIM中的三维地质建模
        1.2.4 三维地质建模及其BIM应用评述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多源三维地质信息的融合
    2.1 三维地质信息特点
    2.2 钻孔信息
        2.2.1 钻孔信息特点
        2.2.2 钻孔信息数据结构设计
    2.3 地形信息
    2.4 剖面信息
    2.5 地层层序判断
        2.5.1 层序判断原理
        2.5.2 地层层序判断
第三章 基于IFC的 BIM建模方法及扩展机制
    3.1 BIM与 IFC标准
    3.2 IFC标准信息组织与描述方法
        3.2.1 IFC总体架构
        3.2.2 模型数据的存储
    3.3 三维地质模型的IFC几何表示
        3.3.1 三维地层模型搭建方法
        3.3.2 三维地形模型搭建方法
    3.4 基于IFC的三维地质模型扩展
        3.4.1 IFC模型扩展机制
        3.4.2 三棱柱体元扩展过程
    3.5 三维地质模型非几何信息集成
        3.5.1 三维地质模型属性集建立
        3.5.2 非几何属性与几何属性集成
第四章 基于BIM的三维地质模型信息集成
    4.1 地层分界点连接规则
        4.1.1 Delaunay三角网划分
        4.1.2 实现步骤
    4.2 三维地质数据转换方法
    4.3 基于BIM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第五章 建模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总体目标
    5.2 系统模块功能设计
    5.3 文件操作模块
        5.3.1 导入数据的处理
        5.3.2 输入数据及输出文件
    5.4 地质数据处理模块
    5.5 建模相关模块
        5.5.1 建模基础模块
        5.5.2 模型搭建模块
    5.6 帮助模块
第六章 工程实例
    6.1 基本地质概况
        6.1.1 地形地貌
        6.1.2 地层岩性
    6.2 多源原始地质数据
    6.3 三维地质建模成果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三维地质建模应用于以钻代槽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钻孔数据特点
2 三维地质建模研究方法
3 地质数据库建设
4 三维地质建模步骤
5 三维地质建模在以钻代槽的应用
    5.1 可视化应用
        5.1.1 三维钻孔模型可视化
        5.1.2 三维地质体可视化
    5.2 求解地质产状
    5.3 快速绘制地质剖面
    5.4 模拟储量计算
6 结语

(9)TBM隧道工程三维信息管理平台研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TBM隧道工程三维信息系统架构与开发方法
    2.1 系统研发目标
    2.2 系统功能架构
    2.3 开发工具选择
    2.4 关键技术方案
    2.5 本章小结
3 TBM隧道工程数据库分类与管理系统开发
    3.1 工程数据库分类
    3.2 数据库总体结构与功能设计
    3.3 施工监测数据库设计
    3.4 数据库管理程序系统开发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 3ds Max与GLScene的隧道三维建模方法
    4.1 基于 3ds Max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
    4.2 基于GLScene的三维地层建模方法
    4.3 隧道三维场景建模与对象分类管理
    4.4 隧道工程三维信息融合建模
    4.5 本章小结
5 TBM隧道工程三维信息管理平台开发
    5.1 三维地层信息可视化
    5.2 隧道工程三维信息查询
    5.3 TBM支护信息可视化
    5.4 TBM隧道三维交互漫游
    5.5 TBM隧道灾害仿真探讨
    5.6 本章小结
6 工程应用系统研究
    6.1 工程概况
    6.2 应用系统快速创建方法
    6.3 工程应用系统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成果
    7.2 存在问题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基本地质构造类型的参数化三维建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非参数化建模方法
        1.2.2 参数化建模方法
        1.2.3 褶皱构造的三维建模方法
        1.2.4 断层构造的三维建模方法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论文组织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论文组织
第2章 地质构造边界的确定
    2.1 地质构造边界
    2.2 褶皱构造边界的确定方法
        2.2.1 基于“对称重复”特性确定褶皱边界
        2.2.2 基于Voronoi剖分确定褶皱边界
        2.2.3 基于地形特征确定褶皱边界
    2.3 断层构造边界的确定方法
        2.3.1 倾向断层或斜交断层边界提取
        2.3.2 走向断层边界的确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褶皱构造的参数化建模
    3.1 褶皱构造参数化建模研究思路
    3.2 褶皱构造建模参数的定义
    3.3 褶皱构造建模参数的提取
        3.3.1 建模参数提取的研究思路
        3.3.2 褶皱规模的提取
        3.3.3 褶皱两翼岩层产状提取
        3.3.4 褶皱轴面和翼间角信息提取
    3.4 褶皱剖面的模拟
        3.4.1 分区处理
        3.4.2 单个剖面形态的数学表达
        3.4.3 剖面的整体编辑
    3.5 基于MORPHING技术的褶皱剖面插值
    3.6 基于轮廓线法构建褶皱三维模型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断层构造的参数化建模
    4.1 断层构造的参数化建模方法的研究思路
    4.2 断层构造建模参数的定义
    4.3 断层构造建模参数的提取
        4.3.1 建模参数提取的研究思路
        4.3.2 断层产状的提取
        4.3.3 断层切割方式及相对运动的提取
        4.3.4 断层断距的提取
    4.4 断层三维模型的构建
        4.4.1 断层面模型的构建
        4.4.2 地层面模型的构建
        4.4.3 断层面与地层面的切割、缝合处理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原型系统的构建
    5.1 研发背景
    5.2 系统总体设计
        5.2.1 系统框架设计
        5.2.2 系统功能设计
        5.2.3 系统主界面设计
        5.2.4 系统操作流程设计
    5.3 系统主要功能与应用
        5.3.1 文件管理
        5.3.2 构造识别与边界提取
        5.3.3 褶皱建模
        5.3.4 断层建模
    5.4 应用实例
        5.4.1 褶皱建模实例
        5.4.2 断层建模实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工程岩体三维构模中钻孔数据处理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甘肃北山地区三维地质模型构建[D]. 仝岩.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0)
  • [2]BIM技术在滑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 谢显龙.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3]边坡三维地质体快速建模及可视化系统研发[D]. 陈方吾.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4]基于GIS的唐山南湖生态区三维地层结构建模及可视化分析[D]. 闫振军.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2019(06)
  • [5]知识驱动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D]. 王凯亮. 南京师范大学, 2019
  • [6]地下实验室新场场址地质特征研究与三维地质建模[D]. 罗辉.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2019(03)
  • [7]基于BIM的三维地质建模集成化研究[D]. 黄迪. 兰州大学, 2019(09)
  • [8]三维地质建模应用于以钻代槽的方法研究[J]. 赵洪波,何远信,张俊岭.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8(10)
  • [9]TBM隧道工程三维信息管理平台研发与应用[D]. 贾冉旭. 中国矿业大学, 2017(03)
  • [10]基本地质构造类型的参数化三维建模方法研究[D]. 姚蒙蒙.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工程岩体3D建模中的钻孔数据处理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