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知识讲座》系列企业标准化基础知识(二)

《标准化知识讲座》系列企业标准化基础知识(二)

一、“标准化知识讲座”系列之企业标准化基本知识(二)(论文文献综述)

本刊综合[1](2021)在《标准促进可持续发展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福建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开展世界标准日宣传活动》文中认为今年10月14日是第52届世界标准日。为了彰显标准在保护生态环境、减缓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将今年的世界标准日主题确定为"标准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并联合发布2021年世界标准日祝词。福建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通过举办培训讲座、"开放日"活动以及深入企业、社区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福建省标准化工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营造全社会学标准、用标准、守标准的良好氛围。

本刊综合[2](2020)在《标准保护地球——福建省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开展世界标准日宣传活动》文中研究指明今年10月14日是第51届世界标准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将2020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确定为"标准保护地球",联合发出世界标准日祝词。福建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通过举办培训、开放日活动、座谈会以及深入企业、社区等多种形式,结合各自区域特点,突出标准保护绿水青山、标准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作用,广泛宣传福建省标准化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就,营造全社会学标准、用标准、守标准的良好氛围。

李尚遥[3](2018)在《扬州市标准化建设中的政府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标准作为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抢占标准制高点,已经成为当今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竞争的最高级形式。扬州市的标准化建设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阶段。全面加强标准化建设中的政府作用,对于扬州市各项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作用。虽然扬州市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化管理办法,但是由于发展较晚,对标准化工作的研究不完善,也缺乏实践经验等原因,对于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认识上存在较多的局限性。为解决问题,本文的研究将着眼于标准化建设中的政府作用,重点确定政府在地方标准化建设中应该有的角色定位,通过政府角色定位找出标准化建设中政府作用中的不足以及原因,为扬州市标准化建设的管理方式改革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形成标准化建设的新思路。本文以扬州市标准化建设中的政府作用为研究主题,在回顾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运用标准化管理原理、公共产品理论、公众参与、政府与市场关系等相关理论构建本文的理论基础;其次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扬州市标准化建设中政府发挥作用的现状,为论文的分析研究提供事实依据;再次借鉴了国内外发达地区的标准化建设经验,为论文的结论提供实践依据。通过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数据分析,剖析存在问题及原因所在,从实际出发,分析了扬州市标准化建设中政府所发挥的作用、不足之处和原因,并从三个层面对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出了政策建议:一、从地方标准的公共产品属性出发,建议政府在标准体系建设上发挥主导作用,包括完善统筹规划、严格立项审批、改革评估方式、加强后期管理。二、从政府职能转变角度出发提出政府需发挥服务作用,从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信息等方面营造标准化建设的良好环境。三、从公共参与理论引出政府需发挥桥梁作用,处理好政府、科研机构、行业协会、技术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并搭建好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福建永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福州唐世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4](2016)在《以移动教育模式,构建行业培训标准和服务体系》文中提出前言一、国家对职业教育及互联网教育的关注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在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关颖雄[5](2016)在《笔迹鉴定质量监控研究》文中提出笔迹鉴定,以解决可疑文书证据上的字迹是否为某人所写,以及多份可疑文书证据上的字迹是否为同一人所写等专门问题为任务,属于物证技术司法鉴定领域内文书司法鉴定类别当中的一个主要鉴定项目。从历史发展上看,笔迹鉴定也是司法鉴定(法庭科学)学科内少数几个因解决法律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专业。对笔迹鉴定人实施鉴定的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其实质是讨论鉴定人如何实施道德上的自律和技术权(力)的自我规则问题。笔迹鉴定的质量,客观上就是反映笔迹鉴定意见满足司法活动中案件事实认定环节的需求的程度。要保障司法鉴定质量,可行的途径是对影响司法鉴定的所有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笔迹鉴定的质量目标,就是为案件的事实认定者准确认定某份文书上的笔迹是否为某人所写的基本事实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笔迹鉴定质量监控,是司法鉴定质量监控理论在笔迹鉴定专业领域的具体应用,具体是指针对笔迹鉴定人运用笔迹鉴定方法从事鉴定活动的各个方面,是否能够满足司法活动中案件事实认定环节的需求而采取的监督和控制活动(措施)的总称。本文利用文献调查回顾、个案分析和比较研究三种主要方法,从公开的司法判决中,寻找、识别司法人员审查、评断、运用笔迹鉴定意见过程之中所在意的方面入手,逐步构建起关于笔迹鉴定质量监控的框架。全文共分六个部分,即引言、笔迹鉴定概述、笔迹鉴定质量监控的理论依据、笔迹鉴定人的岗位授权控制和能力监督、笔迹鉴定方法及其确认、笔迹鉴定实施过程的监控,以及结语。在引言部分,首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等基本问题进行界定,并且通过相关中外文文献的调查和回顾后发现,当今尽管各界对于司法鉴定(法庭科学)质量的重视已成为各界的共识,然而,针对笔迹鉴定开展质量监控的相关理论研究总体仍是“稀缺”,难以满足实践的需求。理论研究的价值在于向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对笔迹鉴定而言,有正确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只是保障笔迹鉴定工作质量的基本条件,从鉴定机构和鉴定管理的立场和角度看,人们仍需要运用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保证鉴定人科学运用鉴定方法,以期实现笔迹鉴定之任务。本文的第一章是笔迹鉴定概述。要实现对笔迹鉴定进行有效管理,特别是就质量方面进行有效监控,则必须跳出单纯地“就技术论技术”的讨论。因此,有必要从开展鉴定质量监控的视角观察笔迹鉴定技术运行中的所涉及的基本要素。本章将鉴定技术和鉴定管理的视角加以整合,对笔迹鉴定进行概述,主要思路是从笔迹鉴定的对象和任务入手,对笔迹鉴定中的人员、材料、方法、实施过程以及鉴定结果当中的发现和解释等方面依次进行分析,为后续讨论笔迹鉴定质量监控的理论依据奠定基础。可以说,正是笔迹鉴定的对象和任务决定了其自身活动的范围和边界。在开展鉴定质量监控的过程中,有必要针对鉴定活动的基本特点,包括其鉴定方法、鉴定人从事专业判断的内容,鉴定结果中的发现和解释等方面,并需要按照笔迹鉴定过程的要求进行相应布局,保证鉴定人员的能力持续满足实施鉴定的要求,确保鉴定材料满足法律和技术要求。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识别出影响笔迹鉴定质量的“人员”、“材料”、“方法”等因素的基本面貌。本文的第二章是笔迹鉴定质量监控的理论依据。对笔迹鉴定开展质量监控的活动,其在本质上属于一种管理。在论及如何应当如何开展笔迹鉴定质量监控时,必须考虑到什么是笔迹鉴定的质量,以及究竟为“谁”而实施质量监控。在本部分,笔者通过考察公开报道的司法判决文书中,法官对于笔迹鉴定意见所采纳或排除的基本态度和观点,从而识别出一个重要的因素,即“可信”。笔迹鉴定意见的“可信”,构成了法官之所以采纳或不采纳某份笔迹鉴定意见的最为基本的依据。也就是说,说服法官采纳笔迹鉴定意见的核心因素,不是专家的资格和所谓的是否技术权威,而是要通过技术报告以及出庭作证,由鉴定人阐明其所得之结果,是基于应用普遍被认同的科学方法论而得到的。笔迹鉴定质量监控之目的,可以归结为:通过控制、监督,使得鉴定机构所出具的每一份笔迹鉴定意见,均是由具备能力的笔迹鉴定人,以符合学理和法理之方式,应用经过证实的可靠的鉴定方法得出的结果,并且该结果能够有效地让笔迹鉴定意见使用者所理解。从司法鉴定机构管理的立场来看,首先,有必要确保鉴定人满足应用鉴定方法的能力,对拟采用的鉴定方法进行有效管理,包括证实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鉴定方法、按预期用途对鉴定方法进行确认等。笔迹鉴定实施过程中,鉴定人运用鉴定方法的过程必然涉及到诸多方面专业判断,需要鉴定人进行辩证思考和综合权衡。笔迹鉴定人实施鉴定的过程也必须接受法律规范的调控。鉴定实施前的预备阶段、分别和比较检验阶段、综合评断等阶段,无不涉及技术判断权的运用。而从管理实施之目标角度看,对其进行监督控制,主要是根据学理、法理以及本机构的实践惯例,去管控、约束鉴定人运用专门知识之权利。最后,由于鉴定意见最终是被侦查人员、检察官、律师、法官等非内行人使用的,鉴定意见当中蕴含的信息应当具备可被理解的特性,以清晰、准确的方式向通常而言是未经受过专门科学训练的“听众”,传递其发现和形成的专家意见。对笔迹鉴定意见文书可读性的评判,应当成为质量监督、控制的必然内容。理解笔迹鉴定质量监控之目的,明确笔迹鉴定与司法活动之关系,厘清看待笔迹鉴定质量的观点,最终是为了提出实施笔迹鉴定质量监控的具体措施、途径和方法。对于司法鉴定机构而言,对鉴定人所采用的质量监控手段,主要是岗位授权控制和执业过程中的能力水平监督两条主要途径。前者的关键点,在于通过设置机制以确认、验证某人是否符合从事本鉴定项目的必要能力,即是否具备从事笔迹鉴定的能力的初始条件;而后者的关键点,则在于如何通过设置一定的机制并运用鉴定机构内部、外部的相关资源、途径,以确认、验证鉴定人是持续满足适用特定方法开展特定鉴定项目的能力,即能力是否持续获得满足。贯穿其中的主线是笔迹鉴定人的技术能力及其评价。而对笔迹鉴定实施活动的监控,可以从两个角度展开。第一个角度,属于“方法运行”的视角,即以鉴定方法为观察、描述的对象,其优点在于较为客观反映鉴定方法运行过程中的基本流程,有利于从技术的角度揭示方法运行之规律。第二个角度,属于“行为”的视角,即以鉴定人及其行为作为观察、描述的对象,其优点在于变换成为主体的视角后,能够较为容易揭示鉴定过程中的属于思维、感知等方面的内容,有利于深化对鉴定人运用鉴定方法的认识。笔迹鉴定实施过程的质量监控需要整合上述两个视角。本文的第三章是笔迹鉴定人的岗位授权与能力监控。实践证明,单纯地依靠鉴定人“自律”,难以实现质量控制和监督的目的,“他律”有其现实之必要性。所谓“他律”在本质上就是一种规制,体现在入口和过程两个方面。对笔迹鉴定人的岗位授权控制及其能力监控,是笔迹鉴定质量监控的核心内容,其落脚点,就是确保笔迹鉴定人始终满足“可信”的状态。对鉴定人的岗位授权控制,就是指鉴定机构的管理层通过培训、考核,承认某人是否满足应用笔迹鉴定方法开展鉴定所需能力,并正式准许其履行鉴定岗位职责。在我国现阶段的司法鉴定人管理体制下,司法鉴定人获得行政许可是执业的前提,但获许可颁证仅为执业的充分条件,而且主管部门的审查以形式审查为主,单纯的法律控制有其局限性,因此,必要条件应是司法鉴定机构对鉴定人能否开展进行正式的承认。按照我国合格评定机构颁布的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的精神,鉴定机构必须对鉴定人能否满足岗位需求进行管理,即岗位授权。司法鉴定机构有责任确保,笔迹鉴定人是有能力应用本机构采用的鉴定方法实施鉴定的。确保鉴定人的能力持续满足方法适用之要求,需要建立基本的程序和制度,根据相应的标准进行评价,最终形成关于鉴定人是否满足要求的判定。而对笔迹鉴定人实施的岗位授权和控制,牵涉到的主要问题就是鉴定人的能力评价。我国现行法律中关于鉴定人执业的条件,是行政许可的条件,其反映但绝对不能等同于鉴定人技术能力的条件。笔迹鉴定人是否确实具备开展鉴定的技术能力,很大程度上需要同行加以评判,尤其是在专业团体并未就该方面取得一致意见以及专业团体在鉴定行业中所扮演之角色并未明确时,每个司法鉴定机构自身管理层的判断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迹鉴定人的专业技能主要体现在执行岗位任务,即实施鉴定的过程之中,评价主要就应当围绕鉴定实施的各个阶段而展开。同时,对于原来未取得鉴定人执业资格的评价对象,有必要结合执业前所参加的培训中的表现,通过多种具体的依托形式,以实现整体的、连续性的评价。无论是司法鉴定机构还是笔迹鉴定人,具备持续不断提升其专业技术的意愿,并积极落实为具体的行动、措施,保证可靠地运用鉴定方法所需之能力,这既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更是司法的内在需求。在笔迹鉴定人岗位授权和控制的技术评价整体模型中,总体上,每一环节均可以识别出具体的知识、技能和意识三个方面。各个阶段之间所需求的知识、技能和意识有一定的共通性。因此,在鉴定人技术能力的持续保证问题上,则需要变换为综合的视角,将各个阶段所需求的知识加以梳理、归类。经验表明,对笔迹鉴定人而言,保持其判断和评估的专门能力水平和层次的最主要途径,就是实践的磨练。对于新晋升的笔迹鉴定人,监督重点是其每年从事鉴定检案的数量,而且应当区分其在个案鉴定中所起的实际作用。对于鉴定人的出庭作证技能,则需要通过现场目击,以及对出庭作证准备材料进行技术审核的方式,结合其在资深邀请鉴定人指导下的工作阶段的技能表现,加以综合评估。同时,近年来,为落实国家法律的强制性规范要求,我国司法鉴定领域广泛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获实验室认可的司法鉴定机构数量逐年提升,定期参加能力验证计划,成为司法鉴定机构监控质量的必要的手段;司法鉴定机构参加能力验证计划所获得的评价结果,已经成为司法鉴定行政管理机关实施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按照学理的要求,能力验证作为一种质量控制手段,是需要与本机构的质量体系建设和运行结合起来的。将能力验证与笔迹鉴定人技术能力保证的若干监控依托形式的结合上,采用“盲测”的方式,可能在现阶段较为难以实现,但可以逐步过渡。实际上,将能力验证当成一种对笔迹鉴定人的“考试”并无任何问题,能力验证本身在笔迹鉴定领域中发挥作用的途径可以很广,包括确认鉴定方法是否可靠,确认鉴定人是否能够按照本机构所采用的鉴定方法实施鉴定,以及识别鉴定方法运用过程中的潜在致错因素等方面,其的确是质量控制的良好外部资源。然而,实验室管理者无法按照符合学理精神之要求运用能力验证计划,特别是强行将某些不属于其应有之功能加在其身上的话,这会带来潜在的反作用。本文的第四章是笔迹鉴定方法及其确认。按照现阶段我国笔迹鉴定技术标准化的总体架构,司法部部颁技术规范《笔迹鉴定规范》在内容上主要包括:笔迹特征的分类标准、《笔迹特征比对表》的制作规范、笔迹鉴定结论的种类及判断标准、笔迹鉴定规程、以及签名鉴定规程等五个具体方面,其主要是适应现阶段我国笔迹鉴定的实践特点而设置的,是协调需要与可能、现实与将来之间的一个历史的产物,有其必要性,是我国广大文件鉴定工作者的智慧结晶。从流程上看,在笔迹鉴定实施过程包括鉴定材料的勘验、检查,分别检验过程中的观察、文件其他要素的检测(检验),比较检验,以及综合评断等环节,均涉及具体的方法。从方法所涉及内容的角度看,笔迹鉴定中的方法,主要包括特征分类的方法、特征确定的方法、特征比较的方法,以及综合评断方法等。对于司法鉴定机构而言,标准化工作的进展和成果,能够为其带来科学的、行内一致认同的鉴定技术(方法),并供其选择、采用。但是,方法(技术)之存在,仅为开展笔迹鉴定的充分条件,司法鉴定机构需要根据认可准则以及质量管理体系之精神,对笔迹鉴定人是否能够可靠地应用鉴定方法,满足鉴定要求进行确认。对于诸如笔迹鉴定、指纹鉴定、印章印文等同一认定类型的鉴定项目,其之所以出现人们常说的“失误”、“错误”,与其说是方法本身之科学基础存疑、不可靠,倒不如说是由于鉴定人运用方法过程之“不当”而导致的。笔迹鉴定方法确认的过程,是验证并提供可以客观评价之确凿依据,证明本机构的司法鉴定人,对于某一个特定的鉴定方法(技术),是能够按照本机构已确立之流程、规范而实施,并满足检验、鉴定要求的。同时,对于笔迹鉴定人而言,其通过参加能力验证等外部活动,不断证实其自身是能够掌握并应用某一特定鉴定方法的。方法确认/验证的思想,就是需要鉴定机构运用资源和设置制度,通盘考虑技术运行中的各种因素,如“人员能力、设备条件、环境、方法设定条件参数的可靠性”等方面,从“法”的角度对影响鉴定质量的因素进行管控。笔迹鉴定中,鉴定人运用方法的过程,是理解、把握鉴定方法运行过程中的若干环节的过程,其是否确实能够满足鉴定需求,需要客观证据加以证实。由于方法确认本身是一项长期的研究和技术应用工作,需要鉴定机构投入大量的资源。现阶段,我国司法鉴定机构的实际发展状况,决定了大多数从事笔迹鉴定的司法鉴定机构可能并不具备开展方法确认的前提条件。所以,在应用方法前,其主要通过内部验证的方式,对《笔迹鉴定规范》所确立的技术方法是否符合预期检验目的和具体要求开展验证,并形成客观证据。也就是说,司法鉴定机构若需要采用《笔迹鉴定规范》作为本机构开展笔迹鉴定实施的具体方法,有必要对上述规范中建立的特征体系、特征确定方法、特征比较方法等方面是否能够满足笔迹同一认定的需求进行验证,并将相关过程记录归档保存,作为客观验证的证据。本文的第五章是笔迹鉴定过程的监控。笔迹鉴定过程,对笔迹鉴定人而言,其就是根据委托方所列的委托要求,对提交鉴定的检材笔迹和样本笔迹进行分别检验、比较检验和综合评断,最后形成鉴定意见报告的一组活动,必要时,这组活动的范围还会延伸到出庭接受质证的活动。笔迹鉴定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是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统一,其目的在于向“司法”这一母系统证明,“鉴定”子系统所出具之书面报告,是鉴定人符合法理和学理要求地运用可靠鉴定方法而得到的结果。笔迹鉴定的实践表明,鉴定中潜在的导致错误的因素,主要分布在鉴定受理、鉴定中的检验、综合评断三个环节中,其中某些因素相对较为容易控制,如对于伪装笔迹的识别,通过持续训练、广泛讨论,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而某些因素,如综合评断中鉴定人形成主观确信程度的形成以及具体结论种类之选择,有时候就会显得较难控制和监督。通过识别出的“点”和监控“面”,建立“客观证据”为抓手,落实独立检验以及技术评审机制,是有可能对这些潜在的消极影响因素加以控制和监督的。笔迹鉴定人在严以律己之“自律”精神的指导下,需要就笔迹鉴定过程的所见、所想、所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表述和记载,并保证其合理、可靠性,这不仅是出于满足监管需求的形式化的“仪式”,更应是履行鉴定人“明智、诚实”运用专门知识之职责的实质表现。除了鉴定人本身的自律以外,技术复核人在笔迹鉴定实施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对鉴定人技术判断权之运行,实现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在根本上,技术复核人所扮演的,就是相对“超脱”于鉴定组或原鉴定人的客观的评审者的角色,需要其挑出某些原鉴定人可能忽略的方面,甚至纠正某些不客观的偏见。若鉴定组内意见不一致时,技术复核人在一定程度上会扮演着相对积极的中间人的角色,既主持讨论,引导鉴定组识别出分歧点之所在,又可以提供技术方面的参考线索,更可以根据司法鉴定机构质量体系文件所设定的政策,提请进入文件鉴定的特别程序。受理后的笔迹鉴定案件,最终是由具体的各个鉴定人完成,由不同的鉴定人组成鉴定组并作为承办案件的基本单位,是我国笔迹鉴定的特色。本门学科、专业的特点,决定着每一个笔迹鉴定人之“成长”过程和能力层次所处的相对“位置”,的确存在客观差别。也就是说,从开展鉴定质量监控的角度看,鉴定机构及其管理层必须承认各个鉴定人,在能力层次上和本领域中专业特长方面的差别,并根据这种差别,在实施具体的检验、鉴定工作前,在法律、技术规范等外部条框的限定下,作出最为符合本机构实质的具体选择。同时,司法审判活动所运用之实物证据,在被呈交法庭之前,大多经历调查(侦查)人员收集、运输、保管以及实验室检验、鉴定等一系列流程,这一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均有可能发生影响实物证据证明价值之可能性,确立笔迹鉴定材料流转的监督、控制规则,既是确保司法、执法活动中对证据保管(监管)记录链要求得到满足的重要措施,更是防止将不相关材料与鉴定材料相互混杂,或者防止将检材、样本相互混淆,影响鉴定的实施。由于在涉及其他理化检验项目时,需要对检材、样本材料采取有损检验,需要通过监督、控制规则,将鉴定实施过程中,针对鉴定材料所进行的处理、引起的变化等有效记录,以确保鉴定意见的可靠性。笔迹鉴定材料流转过程记录,需要遵循“流转过程记录的同步规则”以及“流转过程记录的充分性规则”。司法鉴定机构应当针对笔迹鉴定专业的特点,通过设置制度和程序,建立起多道“防火墙”,充分地信任、依靠同行的力量为鉴定技术应用过程的可靠性提供保证。笔迹鉴定质量监控的实施主体所开展的全部工作,就是代表鉴定机构对鉴定组在实施环节中形成的鉴定意见和制作的技术记录进行复核和评审,以实现技术“把关”的目的,并使之符合本机构的质量方针和体系。这一环节所开展的监督、控制工作,应当遵从“全面覆盖,重点突出”、“遵从学理,讲求依据”等原则。笔迹鉴定材料流转至鉴定组后,由第一鉴定人首先按照各鉴定机构设定的内部作业流程开展检验。一般地,鉴定人在实施检验过程中所形成的记录,包括管理方面的记录以及技术方面的记录,前者如鉴定材料流转记录、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以及相关取样记录等,而后者主要就是指检验原始记录、特征比对表,必要时,还可能包括鉴定组内的鉴定人就具体个案进行讨论而形成的讨论记录等。笔迹鉴定组内的第一鉴定人完成鉴定并形成相应的结论后,其需要将鉴定材料流转至鉴定组内的其他鉴定人处,由其进行独立鉴定。鉴定组内的其他鉴定人形成的鉴定结论可能会与第一鉴定人所形成的鉴定结论产生分歧。另一方面,当鉴定组内形成一致意见后,案件材料和鉴定意见初稿将流转至技术复核人处,进入复查流程。在此过程中,技术复核主体也可能形成与鉴定组不一致的意见。司法鉴定机构应当针对本机构鉴定人构成条件和实际,以及笔迹鉴定专业的特点,设置鉴定结论分歧解决机制,作为质量监控的组成部分。笔迹鉴定意见报告形成后,经过授权签字和程序审核后,最终就形成本系统向司法系统的输出。在鉴定质量监控的视角下,笔迹鉴定意见报告文本除了应当符合规范的“刚性”要求外,还需要从可读性方面进行审查。笔迹鉴定意见的可读性,即鉴定意见的使用者可从鉴定意见文本中解读出鉴定实施过程,并对鉴定人的主观推论过程(论点、论据和解释等)有较为全面的理解。笔迹鉴定意见文书所承载的内容,既反映检验、鉴定的客观过程,也反映鉴定人逻辑推论过程和结果,前者与后者是相互连结的统一整体,鉴定意见文书中的文字和图片部分互为支撑,相互对照。结论部分,笔者提出了在开展笔迹鉴定质量监控的过程中,关键点就是笔迹鉴定人、笔迹鉴定方法运作两个要素,并梳理、提出了关于笔迹鉴定质量监控的总体框架。下一步研究的方向,首先是关于笔迹鉴定质量监控的全面提升。笔迹鉴定专业实践的特性决定了只有通过制度、文化、教育等方面综合协调,从“人”的角度出发,将笔迹鉴定作为系统看待的同时,也能准确把握笔迹鉴定运行的关键条件,充分运用“质量三角”模型提供的制度基础,切实推动笔迹鉴定人技术能力的提升,结合鉴定教育和文化的建设,才能为笔迹鉴定质量的提升形成坚实基础。同时,由于理论研究本身的系统性要求,在笔迹鉴定质量监控的基础上,需要将研究视野延伸至物证技术司法鉴定的各个领域,研究带有共性的问题,实现物证技术司法鉴定的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不断丰富、完善我国司法鉴定质量管理的理论,更好地指导司法鉴定实践。

谢琚[6](2014)在《南海区技术标准管理的政府作用研究》文中提出技术标准对经济、社会以及百姓的日常生活等众多方面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各国、各地区纷纷把它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南海区虽然是我国县区级经济强区,但是与南海的企业总数、经济总量以及与其他较好地区相比,南海的标准化政府管理还有不少薄弱之处:社会各界的标准化意识还不高、标准化管理人才不足、相关配套的政策制度需进一步完善、政府的标准化管理作用还未充分发挥、标准化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力度远远不够等等。这些问题成为南海区标准化发展的瓶颈,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研究如何加强南海区技术标准管理的政府作用,把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论文以南海区技术标准管理的政府作用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新公共服务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市场失灵理论等来分析,构建政府作用分析研究理论基础。其次分析南海区技术标准管理面临的紧迫形势,剖析目前政府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再次,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化管理进行研究,从政府的职能定位、技术法规体系、信息化服务水平、资金带动、人才教育和培养等方面,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经验。最后,为了加强南海区技术标准管理的政府作用,提高标准化管理对经济促进的效果,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一是健全制度政策,推动部门联动;二是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管理绩效;三是找准定位,突出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陈育峰[7](2013)在《番禺区实施标准化战略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标准化活动由来已久,早在秦始皇时代,人们就开始了标准化生产兵器,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标准化活动再一次迎来了属于她的又一个春天,得到了史无前例的迅猛发展。进入21世纪,人类迈入了数字化时代,标准化活动愈发蓬勃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人类从事生产、享受生活、开展创造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一项人类活动。由于标准及标准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前置、越来越明显,为了先发制人,赢得先机,标准化被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德国以及其他欧盟各国上升为重要的全国性战略,成为标准化战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我国经济的腾飞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企业不断做强做大,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技术的瓶颈和标准化的制约,以及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无情冲击,因此,制定适应我国国情、区域实情、符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的标准化战略刻不容缓。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化活动,提升企业标准化水平,促进企业抱团发展、结盟前进,研究区域标准化战略,开展标准化战略绩效评估,最终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升级,推动民族企业走出国门、遍布世界,成功跨越国外贸易壁垒,这一切都成为了当下应该马上付诸实践的重大课题。通过标准化战略和各项支持政策的实施,可以整合和引导社会资源、加速技术积累、激活科技要素、推动自主创新、提升企业声誉、促进企业间构建战略性同盟、降低国民经济及企业成本、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探讨区域标准化战略,把番禺区实施标准化战略这项工作作为研究对象,以作者亲身接触的番禺区为例子进行分析,从番禺区标准化战略的实施、标准化人才的培养、产业的转型升级、区域标准体系的创建、政府的支持政策等方面,分析和研究标准化战略与番禺区经济发展的关系,论述了制定和实施符合番禺实际的区域标准化战略的重要性、迫切性和积极作用,评估了2010年至2012年这三年间番禺区实施标准化战略的绩效情况,分析了番禺区在实施标准化战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番禺区标准化战略深入开展的思路与对策。可以说,本文把实施区域标准化战略与番禺区发展实际紧密结合,找到番禺区实施标准化战略的问题点和突破点,对促进番禺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陈玉杰[8](2013)在《基于C公司多元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面开展标准化建设,建立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是加强C公司管理基础性、先导性工作,是夯实C公司基础管理的重要举措。多元产业是C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多元产业各管理层级、各业务领域的集团化运作模式,对引领多元产业科学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充分发挥好多元产业技术支撑、智力支持、服务保障、效益贡献的作用,实现C公司管理效率、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加快公司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C公司创建一流步伐的加快和集约化体系建设的全面展开,所属业务经历了多方面调整,现有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已经不能适应长远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相应的修订和完善,制定适应多元产业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增强运作能力,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本研究系统梳理了现代企业标准化理论,阐述了现代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外企业标准化的典型经验,在总结多元产业标准化建设现状、剖析多元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多元产业标准化建设框架,明确了多元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建立由业务体系、标准体系、标准化工作体系组成的多元产业标准化建设框架。报告提出了多元产业业务名录和业务管理流程,研究了多元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和多元产业标准化工作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并对多元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实施进行规划,设定了具体的建设步骤与安排。最后,提出了保障多元产业标准化建设的相关建议。

邝兵[9](2011)在《标准化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指出标准化战略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也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问题,选择研究标准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经济全球化将标准化推到了国际市场竞争的前沿。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经济全球化增加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同时也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竞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标准已被推向国际市场竞争的前沿。它已成为国际贸易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重要依据。为了占领国际经济竞争中的技术制高点,各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实质体现为创新能力的竞争,并进一步表现为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的竞争。在高新技术领域企业的经济利益更多地取决于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和标准。占有知识产权和具有竞争力的标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衡量企业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世界范围内的标准竞争日趋激烈,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条约在促进国家间技术转移的同时,也使发达国家将标准、知识产权作为保持其技术垄断地位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加大了发展中国家获取技术的成本。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也步入了关键时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与繁荣发展成为迫切任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对中国标准化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战略需求。标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外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具有竞争力的标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高水平的标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适应市场的标准,建立新型的消费价值观需要更为适用的标准。在这种形势下,研究标准化战略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选择这一课题,一方面是因为深圳的标准化战略在全国起步较早,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有研究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深入推进中国标准化战略的实施,亟需理论的支撑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从而使标准化战略由自发转向自觉。同时,选择这一课题,也是秉承经济学的重要传统,从鲜活的实践需求出发,以经济学理论为依据,研究最现实的经济学问题,希望对中国标准化领域的理论提升和实践创新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学习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标准化研究成果,系统地论述了标准化的基本理论:根据标准化的发展历程,应用经济学原理,分析了标准化从传统的基础工作发展成为战略的必然性及其战略作用的具体体现,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阐述了标准化的战略作用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应用战略管理理论阐明了标准化战略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应用经济学和战略管理理论,从企业微观层面分析了标准化在企业创造价值全过程的重要作用,并从国家宏观层面论述了实施标准化战略的重要性。分析了国际“标准化战略热”的背景、特点,通过对国外标准化战略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其共性特点和个性特征。研究了中国标准化工作的现状、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及成因,提出了中国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发展目标、努力方向和对策建议。采用实证分析方法,通过对部分国家标准化战略的剖析和中国实施标准化战略先行地区——深圳实践经验的总结,研究了标准化战略的内在规律,总结了相关工作经验。论文的结论是:(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标准化已必然性地从基础走向战略,成为企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国际发达国家(区域)已率先认识到这一趋势,纷纷制定本国(区域)的标准化战略,运用标准化手段抢占国际国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这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国际产业竞争的世界潮流。(三)中国在标准化的理论和实践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已显滞后,但可以发挥制度优势和后发优势迎头赶上,关键是要深刻认识标准化的发展规律,及早制定并大力实施中国的标准化战略。(四)中国实施标准化战略要建立起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中介支撑、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发挥好政府、企业、技术机构、社会组织四位一体的作用,以完善中国的标准体系为目标,以经济发达地区为带动,以在优势领域参与国际竞争为突破口,在国际标准竞争中赢得主动。本文分为八章。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其次,研究了标准及标准化的基本理论以及标准化从基础走向战略的发展过程,并从经济学角度对标准化的战略作用进行了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分析。第三,运用战略管理理论阐述了标准化战略的特点。第四,根据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研究了企业标准化战略和国家标准化战略。第五,分析了中国标准化工作的进展、问题及成因,进而提出了中国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对策。最后,研究了深圳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实践,总结了其主要经验。

李蔚苹[10](2011)在《加强标准规划 推动产品研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产品发展与标准化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企业的标准化工作结构要不断适应和满足企业标准化发展的要求。完善标准化工作必须建立起稳定的工作秩序及工作流程,建立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标准化文化,还应建立起良好的企业标准化行为,将标准化现状从根本上加以改变。

二、“标准化知识讲座”系列之企业标准化基本知识(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标准化知识讲座”系列之企业标准化基本知识(二)(论文提纲范文)

(1)标准促进可持续发展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福建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开展世界标准日宣传活动(论文提纲范文)

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
福州市市场监管局:
厦门市市场监管局:
漳州市市场监管局:
泉州市市场监管局:
三明市市场监管局:
莆田市市场监管局:
南平市市场监管局:
龙岩市市场监管局:
宁德市市场监管局:
平潭综合实验区市场监管局:

(3)扬州市标准化建设中的政府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状况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2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标准化的相关概念
        2.1.2 地方标准化建设相关概念
        2.1.3 标准化建设中的政府作用
    2.2 理论基础
        2.2.1 标准化原理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公共参与理论
        2.2.4 政府与市场关系
3 扬州市标准化建设基本评价
    3.1 扬州市标准化发展历程和成效
    3.2 扬州市标准化建设中政府发挥的作用
    3.3 扬州市标准化建设政府作用的不足之处
        3.3.1 主导推进作用不足
        3.3.2 支持保障作用不足
        3.3.3 协调引导作用不足
4 扬州市标准化建设中政府作用不足的原因分析
    4.1 主导推进作用不足的原因分析
        4.1.1 缺乏系统性、程序性的整体规划
        4.1.2 缺乏前瞻性、体系性的标准立项
        4.1.3 缺乏科学性、针对性的试点评估
        4.1.4 缺乏持续性、长效性的跟踪管理
    4.2 支持保障作用不足的原因分析
        4.2.1 标准化宣传不足
        4.2.2 信息化程度不高
        4.2.3 政府财政投入缺乏
        4.2.4 人才建设力度不强
    4.3 协调引导作用不足的原因分析
        4.3.1 政府主导导致公共参与不足
        4.3.2 未做好制定者与使用者的沟通协调
5 国内外标准化建设政府作用的经验借鉴
    5.1 国外标准化建设借鉴
        5.1.1 美国标准化建设
        5.1.2 德国标准化建设
        5.1.3 日本标准化建设
        5.1.4 主要经验的可借鉴性
    5.2 国内标准化建设借鉴
        5.2.1 广州市标准化建设
        5.2.2 西安市标准化建设
        5.2.3 主要经验的可借鉴性
6 扬州市标准化建设中政府作用发挥的对策建议
    6.1 发挥主导作用,打造标准体系
        6.1.1 用完善的统筹规划构建科学模式
        6.1.2 用严格的立项审批保证标准质量
        6.1.3 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改革验收方式
        6.1.4 用持续的后期管理扩大实施效果
    6.2 发挥服务作用,营造良好环境
        6.2.1 加大宣传力度以强化标准核心地位
        6.2.2 建立信息平台来充实公共资源服务
        6.2.3 增加财政支持力度来优化扶持政策
        6.2.4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人才队伍
    6.3 发挥桥梁作用,推进公共参与
        6.3.1 建立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
        6.3.2 加强沟通协调以提高标准有效价值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以移动教育模式,构建行业培训标准和服务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一、国家对职业教育及互联网教育的关注
    二、国家对职业资格持续削减
    三、行业需要建立人才培训标准及服务体系
第一章物业行业培训现状及课题研究价值
    1.1物业行业移动教育现状
        1.1.1在线平台服务商概述
        1.1.1.1时代光华教育
        1.1.1.2物学网
        1.1.1.3中物在线
        1.1.1.4中物教育
        1.1.2在线教育平台分析
    1.2研究目的
    1.3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1.4预期达到的目标
第二章课题研究内容
    2.1构建移动教育培训标准
        2.1.1基于能力地图的分层级人才培养体系
        2.1.2推进认证改革
        2.1.3实现培训管理模式新机制
        2.1.4课程体系
        2.1.5移动教育平台搭建
    2.2构建移动教育服务体系
        2.2.1建设标准化、普及型的线上培训模式
        2.2.2构建混合式培训模式
第三章课题研究方法
第四章课题研究成果
    4.1建成高效、适用、可持续的行业移动教育平台
        4.1.1平台发展情况
        4.1.2平台优势特点
        4.1.3平台技术架构
        4.1.4平台功能
        4.1.4.1学习端功能
        4.1.4.2教师端功能
        4.1.4.3管理员
        4.1.5平台核心价值
    4.2形成可标准化、定制化应用的行业移动教育课程体系
        4.2.1移动教育平台课程编制现状
        4.2.2平台课程体系结构
        4.2.3已初步形成的课程体系
        4.2.4释例:项目经理标准课程包
    4.3为企业提供标准化、可普及的在线培训服务
        4.3.1企业标准化、可定制培训方案
        4.3.2以入职培训服务方案为例对企业培训服务方案做说明
        4.3.2.1新员工培训难点
        4.3.2.2新员工培训(塑形)所要达到的目标
        4.3.2.3“三化”解决方案
        4.3.3企业培训实施计划配置及开展
        4.3.4阶段培训报告提交
        4.3.5培训收益分析
    4.4尝试以行业技能水平认证为核心的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改革
    4.5探索精英型物业人才培训模式的应用
        4.5.1实训基地建设
        4.5.2混合式培训班试点
第五章课题研究经费第六章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主要设想
    6.1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6.2课题研究的下一步设想
结语

(5)笔迹鉴定质量监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二、研究价值和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主要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笔迹鉴定概述
    第一节 笔迹鉴定的对象和任务
        一、笔迹鉴定的对象
        二、笔迹鉴定的任务
        三、明确笔迹鉴定对象和任务的意义
    第二节 笔迹鉴定的人员与材料
        一、笔迹鉴定人
        二、笔迹鉴定材料
    第三节 笔迹鉴定的方法与过程
        一、笔迹鉴定的方法
        二、笔迹鉴定的过程
    第四节 笔迹鉴定结果中的发现、解释及其表述
        一、笔迹鉴定结果中的发现
        二、笔迹鉴定结果中的解释
        三、笔迹鉴定结果的表述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笔迹鉴定质量监控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笔迹鉴定与司法活动的关系
        一、讨论笔迹鉴定与司法活动的意义
        二、笔迹鉴定与司法活动之间的互动
        三、笔迹鉴定对司法活动的意义
    第二节 笔迹鉴定意见被采纳原因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述
        二、笔迹鉴定意见被采纳的原因讨论
    第三节 笔迹鉴定质量的内涵
        一、讨论笔迹鉴定质量内涵的意义
        二、笔迹鉴定的固有特性
        三、笔迹鉴定系统所满足的要求和满足的程度
    第四节 笔迹鉴定质量监控的理念和制度基础
        一、笔迹鉴定质量监控理念的意义
        二、笔迹鉴定质量监控理念的实质
        三、笔迹鉴定质量监控的制度基础
    第五节 笔迹鉴定质量监控的目的和手段
        一、笔迹鉴定质量监控之目的
        二、笔迹鉴定质量监控之手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笔迹鉴定人的岗位授权与能力监控
    第一节 笔迹鉴定人岗位授权与能力监控的理论前提
        一、看待、理解笔迹鉴定人的方式
        二、看待、理解笔迹鉴定人的具体观点
        三、诉讼模式关注笔迹鉴定人的环节
    第二节 笔迹鉴定人的岗位授权和控制
        一、实施笔迹鉴定人岗位授权控制的依据
        二、笔迹鉴定人岗位授权控制中的技术能力评价依据
        三、笔迹鉴定人岗位授权控制的实施主体
        四、笔迹鉴定人岗位授权控制的依托形式
        五、笔迹鉴定人岗位授权的暂停、取消
    第三节 笔迹鉴定人的技术能力监控
        一、笔迹鉴定人技术能力的持续保证
        二、能力验证计划对保证笔迹鉴定人技术能力的作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笔迹鉴定方法及其确认
    第一节 笔迹鉴定中的方法论
        一、笔迹鉴定方法论是辩证法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笔迹鉴定方法论中的辩证概念(关系)
        三、笔迹鉴定方法论的运用
    第二节 笔迹鉴定的方法
        一、笔迹鉴定材料实地勘验的方法
        二、笔迹特征的发现、记录方法
        三、笔迹特征的比较方法
        四、笔迹鉴定中的综合评断方法
    第三节 笔迹鉴定方法的确认和验证
        一、鉴定方法确认和验证概述
        二、笔迹鉴定方法的确认和验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笔迹鉴定实施过程的监控
    第一节 笔迹鉴定实施过程监控概述
        一、笔迹鉴定实施过程中的潜在致错因素
        二、笔迹鉴定实施过程监控中的“点”与“面”
        三、笔迹鉴定实施过程监控的主体及其角色
    第二节 笔迹鉴定受理环节的质量监控
        一、笔迹鉴定受理环节质量监控的目标
        二、笔迹鉴定受理环节质量监控的内容
        三、笔迹鉴定组的构成及其控制
        四、笔迹鉴定材料流转的监督、控制
    第三节 笔迹鉴定实施环节的质量监控
        一、笔迹鉴定实施环节质量监控的原则
        二、对笔迹鉴定检验过程记录的监督和控制
        三、笔迹鉴定结论分歧的解决机制
    第四节 对笔迹鉴定意见文书的质量监控
        一、设立笔迹鉴定意见文书可读性评价准则的理论依据
        二、笔迹鉴定意见文书可读性的内涵
        四、笔迹鉴定意见文书可读性的基本要求
    本章小结
结语
    一、本研究的主要观点
    二、今后研究方向:笔迹鉴定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附录一 NIST“笔迹鉴定流程图”
附录二 ILAC指南《法庭科学过程模块》(摘译)
附录三 ASCLD/LAB Legacy(2005 版)准则(摘译)
附录四 笔迹鉴定人岗位授权和控制的相关规范性要求
附录五 笔迹鉴定人能力要求框架
附录六 ASTM制定的笔迹检验、鉴定相关标准体系
附录七 笔迹鉴定科学方法应用逻辑进路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6)南海区技术标准管理的政府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1.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1.2.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1.2.3 简要评述
    1.3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理论分析
    2.1 标准化理论
        2.1.1 标准及标准化的概念和含义
        2.1.2 标准化基本原理
    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论基础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内容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标准化管理的借鉴
    2.3 政府作用的主要理论
        2.3.1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3.2 市场失灵理论
        2.3.3 国家干预理论
    2.4 、政府作用的定位及方向
        2.4.1 政府作用的定位
        2.4.2 政府作用的方向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南海区技术标准管理中政府作用的现状
    3.1 、南海区技术标准管理的发展现状
        3.1.1 、发展阶段
        3.1.2 、发展特点
    3.2 、南海区技术标准管理发展中的政府作用
        3.2.1 、健全机构组织
        3.2.2 、政策资金扶持
        3.2.3 、人才保障
        3.2.4 、鼓励创新
        3.2.5 、营造氛围
    3.3 、南海区技术标准管理政府作用的不足
        3.3.1 、机构制度不健全,部门联动少
        3.3.2 、政府部门推动力不足,缺乏科学管理
        3.3.3 、标准化的教育和有效培训不足
    3.4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机构改革不完善,法律法规滞后
        3.4.2 、管理不科学
        3.4.3 、人才培养的复杂性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内外技术标准管理的政府作用及启示
    4.1 、国外技术标准管理的政府作用
        4.1.1 、美国的技术标准管理
        4.1.2 、欧洲的技术标准管理
        4.1.3 、日本的技术标准管理
    4.2 、国内技术标准管理的政府作用
        4.2.1 、深圳市技术标准管理的发展实践
        4.2.2 、无锡市技术标准管理的发展实践
    4.3 、国内外技术标准管理的政府作用的启示
        4.3.1 、政府引导支持的效果明显
        4.3.2 、政府的管理能力强
        4.3.3 、标准化服务的水平高
        4.3.4 、政策资金的带动效果好
        4.3.5 、重视标准化教育和人才培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加强南海区技术标准管理政府作用的对策和建议
    5.1 、健全制度政策,推动部门联动
        5.1.1 、完善配套政策制度
        5.1.2 、推动部门联动
    5.2 、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管理绩效
        5.2.1 、引导和推动企业开展标准化活动
        5.2.2 、强化执行力,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
        5.2.3 、多管齐下,形成标准宣传的良好氛围
    5.3 、找准定位,突出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5.3.1 、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5.3.2 、制定人才发展规划
        5.3.3 、人才培养重点问题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7)番禺区实施标准化战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研究的目的
    1.4 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标准化的定义
    2.2 标准化战略的定义
    2.3 实施区域标准化战略的意义
第三章 番禺区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概况及绩效
    3.1 番禺区实施标准化战略的现状
    3.2 番禺区实施标准化战略采取的主要措施
    3.3 番禺区实施标准化战略的绩效
第四章 番禺区实施标准化战略的绩效评估
    4.1 确定番禺区标准化战略绩效评估指标的依据
    4.2 番禺区标准化战略绩效评估指标及数据采集情况
    4.3 番禺区标准化战略相关数据计算情况
    4.4 番禺区标准化战略绩效评估结果
第五章 番禺区实施标准化战略过程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
    5.1 企业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视度略显不足
    5.2 部分职能部门对标准化工作的参与度略显不足
    5.3 标准化人才的供给与培养力度略显不足
    5.4 协会与组织对标准化工作的支持力度略显不足
    5.5 标准化工作的经费投入略显不足
    5.6 标准化工作基础与番禺经济实力不匹配
    5.7 镇街间、产业间的标准化发展水平不平衡
    5.8 技术标准竞争所依赖的基础略显薄弱
    5.9 标准化工作信息化程度不高,缺乏畅通的信息渠道
第六章 番禺区有效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思路与对策
    6.1 完善组织架构,健全标准化战略实施机制
    6.2 政府职能部门要强化对标准化工作的推动力
    6.3 政府职能部门要强化对企业实施标准化的监督力
    6.4 优化扶持政策,增强标准化战略的财政支持
    6.5 实施标准化人才培养战略,培养专家人才队伍
    6.6 鼓励参与标准研制,发挥试点示范作用
    6.7 推行“联盟标准”,提高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
    6.8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标准核心地位
    6.9 建设标准化信息平台,提升企业服务水平
    6.10 企业要摆正标准化战略定位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要结论
    7.2 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确定番禺区标准化战略绩效评估指标的主要依据
    附录2:番禺区标准化战略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表
    附录3:番禺区标准化战略相关数据的计算公式及注解
作者简介
致谢

(8)基于C公司多元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应用建设现状
        1.3.1 德国西门子公司标准化建设的主要经验
        1.3.2 壳牌石油公司标准化建设的主要经验
        1.3.3 联想集团标准化建设的主要经验
    1.4 研究的方法和主要内容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标准化理论与多元产业标准化建设
    2.1 现代企业标准化理论
        2.1.1 标准的含义
        2.1.2 标准化
        2.1.3 标准体系及标准体系表
    2.2 现代企业标准化发展趋势
    2.3 对多元产业标准化工作的启示
    2.4 多元产业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4.1 多元产业标准化建设现状
        2.4.2 多元产业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多元产业标准化建设框架研究
    3.1 多元产业标准体系的内涵与主要特征
    3.2 多元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的思路、目标与原则
        3.2.1 多元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
        3.2.2 多元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发展目标
        3.2.3 多元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3.3 多元产业标准化建设框架
第四章 多元产业业务体系建设
    4.1 业务名录的设计与建立
        4.1.1 业务名录设计
        4.1.2 业务名录内容
    4.2 业务管理流程的设计与建立
        4.2.1 业务管理流程设计
        4.2.2 业务管理流程的建立
第五章 多元产业标准体系建设
    5.1 多元产业标准体系概述
        5.1.1 多元产业标准体系内容
        5.1.2 多元产业标准体系建立原则
    5.2 多元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思路
        5.2.1 多元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总体思路
        5.2.2 多元产业标准体系板块化建设
    5.3 多元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实施
        5.3.1 多元产业基础标准建设
        5.3.2 多元产业各业务板块标准体系建设
第六章 多元产业标准化工作体系建设
    6.1 多元产业标准化工作体系概述
    6.2 多元产业标准化组织体系构建
    6.3 多元产业标准化运行机制构建
        6.3.1 标准发布工作机制
        6.3.2 技术、管理、工作标准协调配套机制
        6.3.3 多元产业标准与规章制度的衔接机制
        6.3.4 多元产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
    6.4 多元产业标准化保障体系构建
第七章 多元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实施规划
    7.1 多元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总体安排
        7.1.1 多元产业标准体系建设进程安排
        7.1.2 标准体系建设的职责分工
    7.2 多元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实施步骤
        7.2.1 2013 年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安排
        7.2.2 2014 年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安排
        7.2.3 2015 年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安排
第八章 结论和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9)标准化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表目次
图目次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国内外研究进展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五、研究方法
    六、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第一章 标准及标准化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标准及标准化的概念
        一、标准
        二、标准化
    第二节 标准的种类与标准体系
        一、标准的种类
        二、标准的级别
        三、标准体系
    第三节 标准化基本原理
        一、关于标准化原理的研究概况
        二、标准化的方法原理
        三、标准系统的管理原理
第二章 标准化的发展:从基础走向战略
    第一节 标准化的发展简史
        一、远古时代标准化
        二、古代标准化
        三、近代标准化
        四、现代标准化
    第二节 标准化的特点
        一、标准化的共同特点
        二、现代标准化的新特点
    第三节 对标准化作用的传统理解
        一、从标准化的定义看标准化作用的传统理解
        二、对标准化传统理解的局限性
    第四节 从经济学角度对标准化作用的再认识
        一、标准化是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
        二、标准化是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途径
        三、标准化是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手段
        四、标准化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
    第五节 对标准化作用的定量评价
        一、德国的实证研究
        二、英国的实证研究
        三、中国的实证研究
        四、对上述实证研究的述评
第三章 基于战略管理理论的标准化战略
    第一节 战略及标准化战略的涵义
        一、战略的涵义
        二、战略的作用与本质
        三、战略的特性
        四、标准化战略的涵义
    第二节 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
        一、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过程
        二、战略管理理论演变的基本规律
        三、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战略管理理论视角下的标准化战略
        一、标准化是企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对标准化作用的认识过程符合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规律
        三、标准化是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四、标准化是以客户价值为核心的规则体系
第四章 企业标准化战略研究
    第一节 企业价值链理论
        一、企业价值链的概念
        二、企业价值链的内涵
        三、对企业价值链理论的评价
    第二节 创造价值基本活动中标准的作用
        一、"内部物流"中标准的作用
        二、"生产经营"中标准的作用
        三、"外部物流"中标准的作用
        四、"市场销售"中标准的作用
        五、"服务"中标准的作用
    第三节 创造价值辅助活动中标准的作用
        一、"采购"中标准的作用
        二、"技术开发"中标准的作用
        三、"人力资源管理"中标准的作用
        四、"企业基础设施"中标准的作用
    第四节 标准化对企业的战略作用
        一、标准构成企业进入壁垒的一部分
        二、掌握标准使企业成为行业规则的制定者
        三、通过标准可以有效建立企业战略联盟
        四、加强标准化能够大大促进企业实施自主创新战略
        五、实施标准化战略可以大幅降低企业成本
第五章 国家标准化战略研究
    第一节 国家在实施标准化战略中的作用
        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内涵
        二、标准化在国家竞争优势中的作用
    第二节 国外实施国家标准化战略的背景
        一、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决定了标准化的重要性
        二、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凸显了标准化的重要性
        三、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了标准化的重要性
        四、建立新的消费价值观体现了标准化的重要性
    第三节 国外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措施
        一、各国标准化战略的共同点
        二、各国标准化战略的不同点
    第四节 部分国家(区域)标准化战略
        一、国际标准化机构的标准化战略
        二、欧洲标准化发展战略
        三、部分国家的标准化战略
    第五节 国外实施标准化战略对中国的启示
        一、确立标准化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更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加大政府的引导、扶持力度
        三、建立以自愿性标准为主体的标准体制
        四、加强标准化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五、加快培育标准化人才队伍
        六、加大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
第六章 中国标准化工作进展、问题及成因
    第一节 中国标准化工作的现状
        一、中国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标准的总体状况
        三、中国国家标准的发展状况
        四、中国国家标准类型变化的趋势
        五、中国国家标准的属性状况
    第二节 中国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大部分国家标准落后于国际标准
        二、中国技术标准被国际市场认可的为数不多
        三、按照中国标准生产的产品附加值低
        四、中国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的比例过低
        五、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十分有限
        六、企业标准化人才明显不足
    第三节 中国标准化问题的成因
        一、标准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标准研制体系与技术创新体系存在脱节的矛盾
        三、对国外标准的跟踪机制不完善
        四、缺乏标准创新机制
        五、与主要利益相关国家没有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
        六、缺乏国际型标准化人才
        七、标准化活动缺乏必要的经费保证
        八、中国的标准化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九、中国标准化战略实施非常滞后
第七章 中国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对策
    第一节 中国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指导思想
        一、提高标准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二、增强标准的适应性和创新性
        三、完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四、促进中国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第二节 中国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发展取向
        一、将标准研制与科技研发紧密结合起来
        二、将政府引导与企业主体作用的发挥紧密结合起来
        三、将有效采用国际标准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紧密结合起来
        四、将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标准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第三节 中国实施标准化战略的主要措施
        一、实施标准化战略引领工程
        二、实施标准化水平提升工程
        三、实施国际标准化突破工程
        四、实施标准化项目示范工程
        五、实施标准化人才培养工程
        六、实施标准化基础强化工程
第八章 深圳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实践
    第一节 深圳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概况
        一、深圳实施标准化战略的过程
        二、深圳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原则与目标任务
        三、深圳实施标准化战略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第二节 深圳开展国家标准化试点项目的成效
        一、深圳开展国家高新技术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成效
        二、深圳开展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成效
    第三节 深圳实施标准化战略的经验总结
        一、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中介支撑、社会参与"的标准化工作机制
        二、将试点工作和全市实施标准化战略相结合
        三、积极推动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
        四、将标准化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研究结合起来
        五、积极探索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结合的有效机制
        六、全方位推动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七、充分利用国家资源推动深圳标准化事业的发展
        八、敢于借鉴国外先进的标准化工作经验和模式
        九、注重抓好标准化的薄弱和关键环节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后记

(10)加强标准规划 推动产品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1 标准组织机构的建设
    (1) 统一标准化组织机构管理模式, 确立企业标准工作内容
    (2) 企业标准化工作内容
    (3) 各子公司及部门标准化机构的作用和工作内容
2 加强全员标准培训, 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1) 举办标准化知识讲座
    (2) 积极参加国家和行业标准化活动
    (3) 企业标准体系建设
3 加强标准贯彻与实施, 完善标准工作程序
4 提高企业产品的标准化水平, 企业产品硕果累累

四、“标准化知识讲座”系列之企业标准化基本知识(二)(论文参考文献)

  • [1]标准促进可持续发展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福建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开展世界标准日宣传活动[J]. 本刊综合. 福建质量技术监督, 2021(10)
  • [2]标准保护地球——福建省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开展世界标准日宣传活动[J]. 本刊综合. 福建质量技术监督, 2020(10)
  • [3]扬州市标准化建设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 李尚遥. 扬州大学, 2018(05)
  • [4]以移动教育模式,构建行业培训标准和服务体系[A]. 福建永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福州唐世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课题研究成果, 2016
  • [5]笔迹鉴定质量监控研究[D]. 关颖雄. 华东政法大学, 2016(07)
  • [6]南海区技术标准管理的政府作用研究[D]. 谢琚.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5)
  • [7]番禺区实施标准化战略问题研究[D]. 陈育峰. 吉林大学, 2013(04)
  • [8]基于C公司多元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法研究[D]. 陈玉杰. 天津大学, 2013(02)
  • [9]标准化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邝兵. 武汉大学, 2011(07)
  • [10]加强标准规划 推动产品研发[J]. 李蔚苹. 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2011(02)

标签:;  ;  ;  ;  ;  

《标准化知识讲座》系列企业标准化基础知识(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