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卫生如何适应现代企业发展

劳动卫生如何适应现代企业发展

一、劳动卫生如何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卢耀勤[1](2020)在《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业卫生与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新疆地区企业的现状调查,乌鲁木齐企业职工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获得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的分布与职业卫生现状,研究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建立职业病预测模型,开发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及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最终提出乌鲁木齐职业卫生工作对策,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参考。方法:(1)采用普查方法,对新疆地区企业现状进行调查,重点调查乌鲁木齐地区的企业分布与职业卫生现状;(2)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涉及重点职业病职业人群,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使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中文版工作倦怠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对目标人群进行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3)利用倾向性评分、多因素分析及关联规则大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及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4)利用大数据挖掘算法,建立、筛选、验证职业病预测模型;(5)结合GIS地理信息技术,开发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利用大数据挖掘算法,开发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6)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了解,对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分析,结合乌鲁木齐重点职业病报告、职业病人工伤保险情况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数据分析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提出乌鲁木齐地区职业卫生防控工作对策。结果:(1)对全疆12902个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全疆14地级行政区与1个直辖县级市;(2)对乌鲁木齐的3619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覆盖乌鲁木齐七区一县;(3)对乌鲁木齐厂矿企业的34457人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高血压检出率15.32%;血常规中异常率最高的为血红蛋白,异常率为25.99%;尿常规中异常率最高的为尿蛋白,异常率为8.93%;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异常率为17.04%;接触矽尘作业工人肺功能异常率为33.82%;接触煤(矽尘)工人肺功能异常率为13.06%;接触石棉尘工人肺功能异常率为6.30%;接触化学性有害因素苯工人中性粒细胞异常率为2.85%;接触噪声的工人听力异常率为4.86%;接触布鲁菌属工人布鲁氏菌阳性率为20.30%;(4)共计发放问卷7500份,回收问卷7315份,回收率为97.5%,对问卷有效性进行排查后,最终确认有效问卷7118份,有效率为97.3%;(5)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紧张发生率为44.21%,不同职业紧张人群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石棉尘、苯、噪声、性别、文化程度、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工龄、每周工作天、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倦怠发生率为86.53%,不同职业倦怠人群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噪声、文化程度、是否签订劳动合同、职称、工作班、月收入、每周工作天、职业紧张、精神心理健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为37.08%。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的精神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不同精神心理健康问题人群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石棉尘、苯、婚姻、文化程度、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工作班、年龄、工龄、月收入、每周工作天、每天工作小时、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有统计学意义(P<0.05);(8)在对职业紧张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时,按照最小支持度0.16,最小置信度0.65,挖掘出14条规则,最强的规则为每天工作>7小时、有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容易产生职业紧张,有1388条,置信度为65.3%,提升度为1.477;在对职业倦怠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时,按照最小支持度0.29,最小置信度0.95挖掘出10条规则,最强的规则为签订了劳动合同的、职业紧张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有2749条,置信度为90.7%,提升度为1.049;在对精神心理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时,按照最小支持度0.2,最小置信度0.43挖掘出10条规则,最强的规则为未婚,签订了劳动合同、有职业倦怠的容易产生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有1957条,置信度为43.1%,提升度为1.162。(9)结合灰色模型与机器学习模型算法,建立了五个混合算法模型进行职业病预测,混合模型的结果为:GM-KNN(MAPE:26.89%,RMSE:9155.53),GM-SVM(kernel=linear,MAPE:29.16%,RMSE:8587.02),GM-SVM(kernel=polynomial,MAPE:4.45%,RMSE:1573.30),GM-SVM(kernel=radial,MAPE:14.10%,RMSE:4693.51),GM-SVM(kernel=sigmoid,MAPE:10.79%,RMSE:3422.28),GM-RF(MAPE:6.99%,RMSE:2090.13),GM-GBM(MAPE:8.45%,RMSE:2661.27),GM-ANN(MAPE:3.49%,RMSE:1076.60)。通过对模型的预测效果与精度进行验证后得出,GM-ANN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实现了模型MAPE和RMSE最低。(10)2019年报告确诊职业病病人26例,主要以为接触粉尘、噪声和布鲁氏菌为主。患者以男性居多,占76.92%;(11)成功开发了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与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并获得了国家计算机软件着作权。结论:(1)新疆企业行业类型主要以B采矿业、C制造业为主,劳动者总人数的2.5%患有职业病,劳动者总人数的32.9%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接触职业病危害总人数的7.7%人群患有职业病;乌鲁木齐是新疆企业数、劳动者总人数、职业病累计人数、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总人数最多的地区;(2)乌鲁木齐企业主要以B采矿业、C制造业、D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F批发和零售业、T国际组织为主,劳动者总人数的2.8%患有职业病,劳动者总人数的26.1%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接触职业病危害总人数的10.6%人群患有职业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与米东区是乌鲁木齐企业数、劳动者总人数、职业病累计人数、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总人数最多的区域;(3)对乌鲁木齐地区企业34457人进行了健康体检,一般健康检查中发现,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高血压、血常规及尿常规异常检出者多集中在6069岁年龄段男性;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乌鲁木齐地区厂矿企业主要涉及的职业危害因素为煤(矽)尘、矽尘、石棉尘、苯、噪声;行业不同易感人群和职业危害因素也不同,制造业、采矿业等应加强对煤(矽)尘、矽尘、石棉尘、苯职业危害因素防护,建筑业与农、林、牧、副、渔业应分别加强对噪声与布鲁氏菌病的防护;(4)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石棉尘、苯、噪声会增加厂矿企业职工职业紧张的风险,男性、文化程度越高、昼夜轮班、劳动时间长、强度大的厂矿企业职工较易发生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与职业紧张成正相关;(5)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和噪声会增加厂矿企业职工职业倦怠的风险,文化程度低、未签订劳动合同、低职称、轮班工作、低收入、高劳动强度的厂矿企业职工较易发生职业倦怠,职业紧张、精神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成正相关;(6)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的精神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矽尘、石棉尘、苯会增加厂矿企业职工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高学历、低职称、轮班、高工龄、低收入、高强度工作的厂矿企业职工较易发生精神心理健康问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与精神心理健康成正相关;(7)倾向性评分与关联规则可以作为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研究的一种有效研究方法,通过对比验证,倾向性评分可用于消除问卷调查类研究中存在的偏倚,关联规则可以有效挖掘出研究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8)GM-ANN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可用于职业病的预测研究;(9)乌鲁木齐职业病患病率高于新疆平均水平,职业病主要以职业性尘肺和传染病为主;乌鲁木齐职业病网络直报情况良好,但还有改进的空间,但职业病人工伤保险待遇落实及时率较低,还有待进一步提高。(10)职业卫生信息可视化平台实现了职业卫生调查数据实时、动态、可交互式可视化功能,职业病在线预测平台实现了在线职业病建模预测功能,平台可以辅助职业卫生管理与决策工作。(11)乌鲁木齐地区职业卫生工作对策建议有第一,统筹整合管理机构,架设顶层设计框架;第二,建立联防联控网络,落实管理体系建设;第三,完善规章制度标准,健全工作法制体系;第四,创新工作思路思维,尝试学科交叉融合;第五,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优化专业技能队伍;第六,引入前沿科学技术,助力职业卫生防控。

王如刚,张非若,林英,李涛[2](2019)在《我国妇女劳动卫生与生殖健康研究工作70年进展与成就》文中研究指明妇女劳动卫生是研究劳动条件或职业因素对妇女健康(特别是生殖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其劳动保护对策的一门学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妇女劳动卫生在历届政府领导和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随着国家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从无到有、不断完善,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获得了重要成果,取得了重大成就。本文系统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来我国妇女劳动卫生与生殖健康研究的工作沿革与专业发展成果,并探讨未来发展之路。

李梦兰[3](2019)在《基于监管视角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与预警信息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依然严重,重庆市作为国家长江上游经济带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业企业数量众多,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数量庞大,政府基层监管力量不足,单靠传统的管理模式,很难实现全市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动态监管。本论文以《重庆市职业卫生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项目为依托,研究设计了基于监管视角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与预警信息系统,目的在于实现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的可视化,该系统不仅能够为政府部门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决策帮助,还能通过预警信息指导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卫生工作。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进行了系统需求分析。结合我国职业健康监管体系和监管部门需求的调研结果,对系统需求、预警功能和数据流程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系统要建立安监部门端、用人单位端和技术服务机构端三个端口,预警内容包括职业健康监管指标预测预警、高风险企业预警和企业待办事项预警,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2)研究了职业健康监管指标的预测方法。通过对指数平滑法各模型进行对比优选和以重庆市监督执法覆盖率为数据基础进行实例分析,最终选择指数平滑法Brown线性趋势模型作为系统预测申报率、检测率、体检率、培训率的理论基础。(3)建立了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模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评估模型和企业整体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模型。其中,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是基于优化的风险指数法,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评估结合了监管部门的职业健康监督执法工作并已在重庆市进行应用。通过某钻井队职业病危害风险实例分析,验证了整个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体系的有效性,为系统风险评估功能的设计和开发奠定理论基础。(4)分析了系统预警流程。通过核心监管指标预测预警流程分析、职业病危害风险预警流程分析以及具体事件预警流程分析,为系统预警功能开发提供了依据。(5)设计了系统框架和数据指标。其中数据指标的设计包括35个信息输入表单和19个信息输出表单,数据指标设计充分考虑了如何避免信息的重复输入以及保证风险评估指标的完整性。将设计成果应用到系统中,系统整体框架已成功搭建,并能有效收集各项风险评估基础数据。

王灿[4](2019)在《基于双层标准网络模型的结构演化研究 ——以中国空气质量标准为例》文中认为空气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气质量的好坏对人民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大。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空气质量却持续恶化,不断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空气质量环境,那就必须加大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空气质量标准是衡量空气质量好坏和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途径,只有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空气质量标准体系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空气环境。为了制定完善的空气质量标准体系,我们需要研究当前空气质量标准网络,从网络中找到标准体系的不足从而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结合社会网络方法与TOPSIS法对空气质量标准引用网络与起草单位合作网络进行研究,并首次运用TOPSIS法对标准与起草单位进行评价分析。从网络节点指标、网络整体指标和综合评价三个方面分别对不同时点的空气质量标准与起草单位进行演化分析。首先通过点度中心度、介数、离心度、聚类系数对空气质量标准引用网络进行演化分析,通过平均距离与网络密度对引用网络进行整体分析,运用TOPSIS法对标准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网络中核心标准的变化过程;然后,通过设计参与度、合作度和贡献度对起草单位合作网络进行演化分析,通过平均距离与网络密度对合作网络进行整体分析,运用TOPSIS法对起草单位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不同时点比较重要的起草单位。通过研究发现:空气质量标准引用网络与起草单位合作网络随时间变化,规模在不断增大,联系也在增多,但是整体密度较小;网络中核心标准老化;随国家政策重心的迁移,核心空气质量标准也会发生变化;空气质量标准起草单位类型单一,大部分为科研院所;合作网络中起草单位知识传播效率较低。基于对空气质量标准双层网络模型的结构演化研究,本文发现空气质量标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双层网络中节点联系不够紧密,空气质量核心标准老化,起草单位类型单一,起草单位指标差异化明显。从而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加强网络节点间联系,重视核心标准体系的建立,增强起草单位的多样性,加强起草单位的扶持,希望能够为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过程提供指导。

李海瑞[5](2019)在《湖南省产业工人卫生健康现状和提升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产业工人则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力军。中国的革命、建设及改革工作,都离不开产业工人的重要贡献。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急剧转型的过程中,产业工人合法权益尤其是卫生健康方面,被分割现象时有发生,如安全卫生条件存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现象、产业工人卫生健康状况也有待提高等。产业工人卫生健康的提升迫切需要政府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这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应有之举。本文以湖南省产业工人的卫生健康现状及其提升对策为研究问题,采用实地调研和理论研究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湖南省近3000家企业、四万多产业工人为范围,深入调查了湖南省产业工人的卫生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湖南省5.52%的产业工人处于患病状态,65.72%处于亚健康状态,28.76%的处于健康状态,我省产业工人的卫生健康形势依然严峻;湖南省产业工人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合法权益,如八小时工作制、健康体检等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基于调查,本文还总结了湖南产业工人一线操作人员和低收入者患病率比重高,恶性病和精神病呈多发态势,亚健康调理任重道远,劳动卫生环境安全隐患多四个方面的问题。本文认为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政府财政投入不够,产业工人劳动卫生环境较差,政府对卫生健康的监督存在缺位现象,健康服务公平性可及性不够,企业劳动卫生健康保障投入不足五个方面原因。最后,论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从增强对产业工人卫生健康的重视程度,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优化投入结构,加大对基层支持力度,加大对卫生健康的监督力度,加大对产业工人的引导五个方面来提升湖南省产业工人卫生健康水平。

张建江[6](2016)在《新疆军区某部队军人职业紧张调查及干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了解新疆军区某部队新入伍青年军人在新兵训练期的职业紧张特点和规律,揭示职业紧张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2)了解某型机械设备的密闭空间内职业有害因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该特殊作业环境职业紧张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状况;(3)评价新疆高原高寒和干旱沙漠特殊生态环境下军人职业紧张状况及影响因素;(4)对军人职业紧张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研究对象均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抽取。第一阶段,以新疆军区某部625名新入伍青年军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内外广泛适用、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职业紧张、付出-回报失衡、职业倦怠等相关量表,采集尿液和唾液,检测其中与职业紧张相关的客观生理学指标,同时对心理学、认知能力、睡眠质量、生命质量、工作满意度及影响职业紧张结局的因素进行测评,对指标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第二阶段,检测训练状态下某型机械设备密闭空间内物理、化学性职业有害因素。以350名机械设备的密闭空间内作业人员作为调查组,同时选取350名同一部队非密闭空间军人作为对照,应用付出-回报失衡、工作满意度、生命质量等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尿液,检测香草扁桃酸含量。第三阶段,选取常年驻守在新疆具有典型生态环境特征的高原高寒和干旱沙漠地区部队的军人作为调查组,同时选择驻守在乌鲁木齐地区部队的军人作为对照组,选用工作紧张测量问卷、中文版多维疲劳量表、中文版职业倦怠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特质应对方式等问卷,对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第四阶段,以超文本预处理器为系统开发语言,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基于开放源码的网页服务器构建军人职业紧张干预网络平台,以此为军人职业紧张干预的重要形式,选取某部队240名人员,进行为期3个月的职业紧张干预,运用干预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采集的数据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上的显着性水平规定a=0.05,取双侧检验。结果:(1)新入伍青年军人职业紧张状况:城市(镇)组新入伍青年军人的职业紧张程度要高于农村组;入伍前为学生组的对抗职业紧张的应对能力高于非学生组;吸烟组的职业紧张程度高于非吸烟组,而对抗职业紧张的应对能力低于非吸烟组。(2)职业紧张与心理学指标的关系:高职业紧张程度组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对抗紧张的应对资源多,心理健康水平好。紧张反应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应对资源是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家庭所在地为城市(镇)、心理紧张反应(PSY)和躯体紧张反应(PHS)是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紧张反应是心理紧张的危险因素。新入伍青年军人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职业任务(ORQ)及其6个子项与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EST)标准分均呈正相关,紧张反应(PSQ)及其4个子项与SDS标准分、SAS标准分、PEST标准分均呈正相关。(3)职业紧张与认知能力和睡眠质量的关系:本调查新入伍青年军人的付出-回报失衡与数字搜索能力存在一定的相关,回报与数字搜索的正确数与得分均呈正相关,而超负荷与数字搜索得分呈负相关。本次调查对象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得分高于中国普通男性的PSQI问卷得分,提示本次调查的新入伍青年军人的睡眠质量不佳。有睡眠障碍个体所占比例也高于中国普通男性的比例。超负荷得分高组的睡眠质量差,付出-回报失衡(ERI)指数高组的睡眠质量差,而回报得分高组睡眠质量好。入伍前身份是非学生、超负荷分量表得分高及ERI指数≥1.0是存在睡眠质量障碍的危险因素。与职业紧张对数字搜索能力的影响相比,职业紧张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更为显着。(4)职业紧张与生理学指标的关系:职业紧张程度高与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 A)水平升高关系密切,而对抗紧张的应对能力弱与唾液SIg A水平升高关系密切。采用付出-回报失衡模式来评价职业紧张时,高回报组的尿液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含量低,ERI指数得分高组的尿液17-OHCS含量高,相比于唾液SIg A,尿液17-OHCS含量与付出-回报失衡评价模式关系更为密切和敏感。(5)职业因素对新入伍青年军人生命质量的影响:新入伍青年军人生命质量得分从高到低的项目依次为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生理内容综合测量>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心理内容综合测量>健康变化>精力>精神健康>躯体疼痛。吸烟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与生理内容综合测量得分低于非吸烟组。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情绪耗竭、外部满意度对因变量生理内容综合测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外部满意度对生理内容综合测量的影响为正向,情绪耗竭对生理内容综合测量的影响为负向;情绪耗竭、家庭所在地、外部满意度对因变量心理内容综合测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外部满意度对心理内容综合测量的影响为正向,情绪耗竭对心理内容综合测量的影响为负向。(6)影响职业紧张及结局的因素:领悟社会支持得分高组的社会支持和获得得分高,而付出和ERI指数得分低。领悟社会支持与工作内容的第三个维度社会支持呈正相关关系,与付出-回报失衡的获得维度呈正相关关系,与付出、超负荷和ERI指数呈负相关关系。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高组的成就感降低得分低,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高组的内部、外部和总体满意度高。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情绪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呈负相关关系,与工作满意度的三个分量表内部、外部和总体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7)机械设备密闭空间内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噪声、振动和粉尘是比较突出的职业卫生问题,噪声和振动在发动机发动运转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步增大并保持相对稳定。粉尘及CO2、NH3、NO2在发动机刚发动时浓度较低,随着机械设备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8)机械设备密闭空间内作业人员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组付出及ERI指数高于高中以下组,军官组的付出、超负荷及ERI指数明显高于士官和士兵组,而获得分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士官和士兵组。付出低得分组的情绪耗竭、人格解体与成就感降低均低于高得分组,获得低得分组的情绪耗竭、人格解体与成就感降低均高于高得分组,超负荷低得分组的情绪耗竭、人格解体均低于高得分组,ERI指数<1组的情绪耗竭、人格解体均低于ERI指数≥1组。付出低得分组的内部满意度、外部满意度均高于高得分组,获得低得分组的内部满意度、外部满意度均低于高得分组,超负荷低得分组的内部满意度、外部满意度均高于高得分组,ERI指数<1组的内部满意度、外部满意度均高于ERI指数≥1组。固定人口信息学变量,引入ERI后对情绪耗竭、人格解体以及成就感降低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551、0.498和0.376;对内部满意度、外部满意度以及总体满意度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361、0.479和0.231。(9)职业紧张与尿液香草扁桃酸(VMA)含量关系:付出高得分组的VMA含量高于低得分组,超负荷高得分组的VMA含量高于低得分组,超负荷与尿液VMA含量呈正相关。(10)机械设备密闭空间作业人员生命质量: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组的一般健康状况、精神健康及心理内容综合测量的得分低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组。军官组的一般健康状况、健康变化、精神健康及心理内容综合测量的得分低于士官和士兵组。付出-回报失衡对生命质量的影响:付出越多,生命质量越差,获得越多,生命质量越好,表明职业紧张对密闭空间作业人员的生命质量有严重影响,且职业紧张程度越高,生命质量越差。(11)调查组和对照组职业紧张及生命质量比较:调查组的成就感降低、付出、工作要求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而获得、外部工作满意度、自主程度得分却低于对照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生理内容综合测量,心理内容综合测量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12)高原高寒、干旱沙漠及对照组的职业紧张程度比较:除工作压力频度外,其他项目各组间均有差异,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高原高寒组的职业紧张程度显着高于对照组,除工作压力强度、组织支持缺乏强度和职业紧张强度外,干旱沙漠组的其他项目得分高于对照组,高原高寒组的职业紧张程度高于干旱沙漠组。(13)高原高寒、干旱沙漠及对照组疲劳的比较发现:各组间均有差异,两两比较发现,高原高寒组的疲劳程度高于干旱沙漠组,干旱沙漠组高于对照组。高原高寒和干旱沙漠生态环境下,对疲劳有影响的人口信息学特征主要为入伍前居住地、年龄和身份,疲劳分别与应对方式及职业紧张强度具有一定相关性。高原高寒环境下,职业紧张对疲劳的总效应为0.154,消极应对方式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9.92%。干旱沙漠环境下,职业紧张对疲劳的总效应为0.114,积极应对方式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0.06%,而消极应对方式为中介效应时,职业紧张对疲劳的总效应为0.257,消极应对方式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0.04%。(14)高原高寒、干旱沙漠及对照组职业倦怠的比较发现:除成就感降低外,情绪耗竭、人格解体及倦怠总分各组间均有差异。除成就感降低外,高原高寒组的职业倦怠程度高于干旱沙漠组,干旱沙漠组高于对照组。新疆高原高寒和干旱沙漠生态环境下,不同人口信息学特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各不相同;职业紧张与倦怠及特质应对方式具有一定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压力强度和工作压力频度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15)不同组间焦虑症状的比较顺序为:高原高寒组>干旱沙漠组>对照组。高原高寒环境下,工作压力指数及消极应对方式是存在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062(1.0381.086),1.088(1.0411.136),而积极应对方式是焦虑症状的保护性因素,OR(95%CI)为0.910(0.8720.950),积极应对方式在职业紧张和焦虑症状间中介效应不显着,消极应对方式在职业紧张和焦虑症状间起部分中介效应,职业紧张对焦虑症状的总效应为0.150,消极应对方式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0.29%。干旱沙漠环境下,消极应对方式是存在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OR(95%CI)为1.125(1.0681.185),而积极应对方式是焦虑症状的保护性因素,OR(95%CI)为0.906(0.8520.962),积极应对方式在职业紧张和焦虑症状间中介效应不显着,消极应对方式在职业紧张和焦虑症状间起部分中介效应,职业紧张对焦虑症状的总效应为0.248,消极应对方式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0.20%。(16)干预前后军人职业紧张的变化:职业任务(ORQ)分量表当中的任务过重(RO)、任务不适(RI)、任务冲突(RB),紧张反应(PSQ)分量表及其子项业务紧张反应(VS)、心理紧张反应(PSY)、人际关系紧张反应(IS)、躯体紧张反应(PHS)得分在干预后均低于干预前;应对资源(PRQ)分量表及其子项娱乐休闲(RE)、自我保健(SC)、社会支持(SS)、理性处事(RC)得分在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5)。(17)干预前后军人职业倦怠的变化:受干预对象的情绪耗竭、成就感降低得分在干预后均低于干预前,而人格解体得分干预前后未见统计学差异。(18)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的变化:通过实施职业紧张干预,受干预对象中SDS得分≥50的人数有一定程度减少,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得分有一定程度降低,其中躯体化、人际敏感、敌对、偏执及总分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19)干预前后军人简易应对方式的变化:通过实施职业紧张干预,使受干预对象的应对方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积极应对得分提高,消极应对得分降低。结论:(1)不同人口信息学特征对新入伍青年军人的职业紧张程度影响不一。(2)新入伍青年军人的职业紧张与其生理学指标、心理学指标、认知和睡眠等关系密切。(3)更高的职业倦怠程度意味着更低的生命质量,职业倦怠尤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显着。而工作满意度越高,生命质量越好。情绪耗竭、外部满意度这2个变量对生理内容综合测量影响有显着的预测作用。情绪耗竭、家庭所在地、外部满意度这3个变量对心理内容综合测量的影响有显着的预测作用。(4)社会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职业紧张水平。(5)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与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6)机械设备密闭空间内噪声、振动和粉尘污染是比较突出的职业卫生问题,应加强防护。(7)文化程度和职位影响密闭作业空间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高职业紧张组的职业倦怠更严重,工作满意度更低。付出-回报失衡对情绪耗竭和外部满意度的解释力度较强。(8)尿液中VMA含量与密闭作业空间人员的职业紧张水平有一定关联。(9)与对照组相比,机械设备密闭空间内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程度更高,工作满意度更低,生命质量更差。通过这种对比,更进一步证实了密闭空间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程度高及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后果。(10)高原高寒组、干旱沙漠组及对照组的职业紧张程度有差异,高原高寒组的职业紧张程度高于干旱沙漠组,干旱沙漠组高于对照组。(11)高原高寒及干旱沙漠生态环境下,消极应对方式在职业紧张与疲劳、职业倦怠及焦虑症状间起部分中介效应。(12)通过实施职业紧张干预,能有效缓解职业紧张及职业倦怠水平,使受干预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方式有一定程度改善。

胡少培[7](2015)在《建筑企业安全投入与安全绩效作用机理及决策研究:安全行为视角》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进入经济的高速发展期,投资拉动和城镇化设施建设使基础设施建设在很长时间内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在大规模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数一直居高不下,从2008年开始我国房屋市政工程安全事故数降到1000以下,总体数字上虽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但是事故总量仍然较大,部分地区的建筑安全事故仍呈上升态势。造成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有诸多方面,其中,安全投入不足、安全投入配置不合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行为未得到有效规范以及安全事故隐患常态化等方面已经成为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安全行为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安全投入各要素对安全绩效的作用机理,为施工企业进行安全投入决策,提高员工安全行为和安全绩效水平提供理论支持。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第一部分为安全投入、安全行为和安全绩效构成要素分析。本文在详细梳理安全投入构成要素、安全行为构成要素的基础上,采用解释结构模型的理论与方法,结合专家访谈的意见,得出了企业安全投入(15个要素)、员工安全行为(2个要素)和安全绩效(1个要素),并将要素划分为五个层次递阶结构,结果表明安全投入各要素之间存在影响关系,安全行为在安全投入与安全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第二部分为安全投入、安全行为和安全绩效作用机理分析。在上述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假设,通过对施工项目的调查访问获取相关数据,利用结构方程理论对安全参与行为和安全遵守行为的中介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全参与行为在安全教育投入、安全宣传投入与安全监督投入、安全制度投入、环境治理投入和劳动卫生保护投入之间起中介作用;安全遵守行为在安全监督投入、安全制度投入和安全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第三部分建立支持向量机(SVM)模型,运用该模型能有效的分析施工企业安全投入与安全绩效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对企业的安全投入与安全绩效进行仿真预测。施工企业安全投入涉及多个方面,其对安全绩效的影响关系并不是单纯的线性关系,本文利用支持向量机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安全投入与安全绩效的预测模型,该模型表现出了较好的拟合度和预测精度,并通过实例验证证实了该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宋传永[8](2014)在《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监管问题研究 ——以山东某市建陶生产行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国家有限干预来源于WTO技术壁垒的规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性规制逐渐加强、经济性规制逐步放松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加强职业卫生监管,维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理论界的共识。早在1997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就曾指出,“职业卫生是一项全球、国际和国家议事日程中的优先任务”。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维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权益,是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之策,体现了国家与企业的文明化程度和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中所具备的竞争潜力。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但由于我国民营经济和乡镇企业发展、大量农民工进入工厂的历史进程过快,道德建设与经济建设未能同步,使我国轻而易举地摘取了职业病发病人数世界第一的“桂冠”,并一直维持至今。期间,职业卫生监管体制机制虽几经改革,但监管体系至今未完全理顺,政府监管执法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2009年6月,随着张海超极端无奈的维权之举——“开胸验肺”事件曝光,举国震动,似乎是撕开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神秘面纱。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清楚:从多年前群发性职业病事件的偶发到近年来的频发,是否代表了一定的趋势?到底是什么在如此无情地吞噬着工人的健康?又有谁该为这些生命负责?职业卫生监管问题警钟早已敲响,道义上的以人为本、经济上的科学发展、社会上的和谐稳定等问题整体摆到了我们面前。为深入研究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监管问题,笔者在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山东某市建陶生产职业卫生监管问题为例,通过实地调研获取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综合运用问卷调查、现场检测、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监管对象的角度分析了该市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现状,指出了取得的成就,并由此总结了我国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实际和基本生产力水平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借鉴英美日等发达国家职业卫生监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本文除结语部分外,全文共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阐述了选题的缘由和研究的意义,列举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对国内外职业卫生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综述部分主要从职业卫生监管的必要性、监管主体、监管的目标对象、监管的措施、监管的绩效以及基于劳动关系、社会责任和伦理角度的研究进行了述说。第二部分,对职业卫生、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危害、职业性病损、职业病与法定职业病、职业卫生监管等职业卫生工作领域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与说明,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和中央编办文件规定对各职业卫生监管主体及各监管主体的主要监管内容与监管方式进行了介绍,并以“防、治、保”为主线对各监管主体地位及其职责进行了定位;对本研究用到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行了简要描述与分析。第三部分,简要分析了加强职业卫生监管的必要性,从我国职业卫生监管体系变迁和职业卫生法制体系建设两个方面对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监管制度建设进行了回顾,并以政府机构改革中的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划分为节点,对我国职业卫生监管时期尝试性地进行了阶段划分,介绍了近期中央编办对职业卫生监管职责重新分工情况及履职现状;粗略概述了我国职业卫生法制体系的基本情况。第四部分,以山东某市建陶生产行业职业卫生工作为例,通过实地调研,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座谈沟通、现场检测、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监管对象角度出发,总结分析了该市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现状,指出了该市在职业卫生监管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在该市工业企业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推而问及我国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我国的立法体系尚不完善、行政体制改革滞后、部门利益难以打破、多元社会参与缺位、公民道德建设滑坡等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第五部分,对主要发达国家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进行了介绍。以英美日等发达国家为例,介绍了他们的职业卫生法制体系和监管体系的基本情况,并从法律体系、职能定位、监管力量、监管模式、处罚措施、企业主体责任和社会参与机制等七个方面总结了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和我们努力的方向。第六部分,在深入调查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职业卫生监管问题对策建议。认为通过全面加强监管体系建设、规范增强技术服务支撑、完善强化监管措施、严格执法以促进各方责任落实以及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参与机制等对策建议的实施,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严峻局面的稳定好转,维护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最后,结语部分回顾了关于我国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监管问题研究的心得,并以较发散的思维对关于在职业卫生监管工作中如何更好的服务于中小型民营企业、保障农民工等特定群体的职业健康权益问题表达了个人的预期和展望。

金芳[9](2010)在《甘肃省环境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在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同时,给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人口剧增、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热带雨林以及森林植被锐减、土地荒漠化、生物物种减少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和环境公害事件的发生频率有增无减,环境安全日益上升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因此,回顾环境安全这一理论的发展过程,研究环境安全的评价机理和方法,探讨威胁环境安全的因素,提出维持环境安全的管理对策,对促进国家及区域生态与环境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甘肃地处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区和东部季风区等三大自然区域的交汇部位,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同时由于地形的约束,大部分城市及人口集中分布于河谷地带,空间狭小,自然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难度较大。自然生态环境类型多样且脆弱,生态环境恶化一直是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统筹人与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非常艰巨,要求也尤为迫切。在环境安全问题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背景下,针对甘肃省严峻的环境安全形势,本文系统综述了环境安全的起源与发展,概念和内涵,国内外关于生态环境安全的理论研究、内容和方法,开展环境安全研究的理论基础,环境安全的特点,以及实施环境安全的重要性和影响环境安全的因素等内容。考虑到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欠发达的省情,本文以甘肃省、省会城市兰州、资源型城市庆阳、农业型城市平凉为研究对象,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人类-环境系统理论、环境承载力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的理论基础上,依据国际社会普遍采用的P-S-R概念模型,综合运用理论研究法,德菲尔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环境安全评价研究的方法,原则以及评价指标的筛选,构建了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了对上述地区的环境安全状况评价,对影响环境安全的主要因素予以分析评价,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甘肃2003-2008年的环境安全状况都处于中等级别,且表现为波动型的特征,环境安全整体情况改善速度较为缓慢;②2007年兰州市环境安全综合指数为0.6960,处于良好级别的环境安全状况。③2008年资源型城市庆阳市环境安全水平高于农业型城市平凉,庆阳市处于第Ⅱ级别良好的环境安全状况,而平凉市第Ⅲ级别中的环境安全状况。评价结果表明,影响甘肃省环境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003--2008年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年均1.3%的速度不断增长;人均煤炭的年消费量日益增加,超过了全国每人年平均量,间接的反应出由于煤炭消费量的增加而使得环境中CO2的污染在加重。尤其是人均水资源量与国际严重缺水衡量标准相差甚远,干旱缺水成为制约甘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土地荒漠化加速发展;经济的发展致使SO2与COD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扩大、城镇失业率增高、传染病发病率增高同时也是制约环境安全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甘肃省环境安全现状,从优化水资源配置,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构建区域生态安全;发展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统筹兼顾,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增大区域环境容量等方面提出了保障甘肃省环境安全的若干措施建议,为推进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火忠礼,王素华[10](2004)在《我国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现状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劳动卫生如何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劳动卫生如何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业卫生与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新疆地区厂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工职业健康状况调查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职业病预测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乌鲁木齐地区职业卫生工作对策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2)我国妇女劳动卫生与生殖健康研究工作70年进展与成就(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妇女劳动卫生与生殖健康研究工作发展的3个阶段
    1.1 第一阶段——初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
    1.2 第二阶段——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初至80年代末)
    1.3 第三阶段——法制建设完善期(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
2 妇女劳动卫生和生殖健康研究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和进展
    2.1 妇女劳动保护法规体系建设
    2.2 科研成果和专业理论体系基本形成
        2.2.1 妇女劳动卫生与生殖健康研究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的研究
        2.2.2 关于重体力劳动的研究
        2.2.3 关于女性生殖功能危害的研究
        2.2.4 关于胎婴儿健康危害的研究
        2.2.5 关于妇科疾病的研究
        2.2.6 关于女职工劳动保护研究与政策研究
        2.2.7 关于学科建设与研究成果获奖
3 我国女职工劳动保护实践经验
4 妇女劳动卫生与生殖健康研究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4.1 妇女劳动卫生与生殖健康的服务对象将明显扩大,工作服务范畴将扩展延伸
    4.2充分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等研究妇女劳动卫生与生殖健康的生物学效应
    4.3运用并遵照循证医学原则,开展妇女劳动卫生与生殖健康应用研究

(3)基于监管视角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与预警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职业卫生信息系统研究现状
        1.2.2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系统需求分析
    2.1 需求调研
        2.1.1 职业卫生监管体系调研
        2.1.2 监管部门需求调研
    2.2 需求分析
        2.2.1 系统需求概述
        2.2.2 预警功能分析
        2.2.3 数据流程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职业健康监管指标预测方法研究
    3.1 方法选择
        3.1.1 指数平滑法
        3.1.2 模型优选
    3.2 实例验证
        3.2.1 数据收集
        3.2.2 分析方法
        3.2.3 分析结果
        3.2.4 结论
    3.3 本章小节
4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4.1 方法建立
        4.1.1 总体思路
        4.1.2 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
        4.1.3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评估
        4.1.4 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综合评估
    4.2 实例分析
        4.2.1 现场调查及检测
        4.2.2 评估结果
        4.2.3 讨论
    4.3 本章小节
5 系统预警流程分析及指标设计
    5.1 系统预警流程分析
        5.1.1 核心监管指标的预警流程
        5.1.2 基于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的预警流程
        5.1.3 具体事件的预警流程
    5.2 系统框架及指标设计
        5.2.1 系统框架设计
        5.2.2 数据指标设计
    5.3 成果应用及功能说明
    5.4 本章小节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职业健康监督执法表
附录 B:输入与输出指标表单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4)基于双层标准网络模型的结构演化研究 ——以中国空气质量标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框架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空气质量标准化研究综述
        一、空气质量标准定义
        二、空气质量标准研究
    第二节 社会网络理论分析方法
        一、社会网络分析法
    第三节 引用网络与合作网络的结构研究
        一、引用网络的结构研究
        二、合作网络的结构研究
        三、双层网络的结构研究
        四、网络结构的动态演化研究
    第四节 TOPSIS法研究综述
        一、TOPSIS法定义
        二、TOPSIS法研究综述
第二章 空气质量标准现状分析
    一、空气质量概况
    二、空气质量标准、起草单位和归口单位统计分析
第三章 双层标准网络模型的指标选取及特性分析
    第一节 双层标准网络的构建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
        二、时间划分依据
        三、引用网络与合作网络的构建
    第二节 标准层结构性评价指标
        一、网络节点指标
        二、网络整体指标
        三、标准重要性评价模型
    第三节 起草单位重要性评价指标与模型
        一、网络节点指标
        二、网络整体指标
        三、起草单位重要性评价模型
第四章 标准层网络结构的演化分析
    第一节 标准引用网络动态图
        一、标准引用网络动态图
    第二节 标准层结构性评价指标动态演化
        一、网络节点指标演化分析
        二、网络整体指标演化分析
        三、标准重要性评价指标演化分析
第五章 起草单位重要性评价及其相关性分析
    第一节 起草单位合作网络动态图
        一、起草单位合作网络动态图
    第二节 起草单位合作网络结构性评价动态演化
        一、网络节点指标演化分析
        二、网络整体指标演化分析
        三、起草单位重要性评价指标演化分析
        四、合作网络指标相关性分析
第六章 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问题分析
        一、双层网络中节点联系不够紧密
        二、空气质量核心标准老化
        三、起草单位类型单一
        四、起草单位指标差异化明显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加强网络节点间联系
        二、重视核心标准体系的建立
        三、增强起草单位的多样性
        四、加强起草单位的扶持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致谢

(5)湖南省产业工人卫生健康现状和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产业工人卫生健康研究的一般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产业工人
        2.1.2 产业工人卫生健康
    2.2 政府促进产业工人卫生健康的政策工具
        2.2.1 政策支持
        2.2.2 市场调控
        2.2.3 财政投入
    2.3 相关的基础理论
        2.3.1 服务型政府理论
        2.3.2 新公共治理理论
        2.3.3 以人为本的一体化卫生服务模式
        2.3.4 健康生产力理论
第3章 湖南省产业工人卫生健康现状研究
    3.1 调查设计及实施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方法
        3.1.3 调查过程
    3.2 湖南省产业工人及其卫生健康的总体情况
        3.2.1 湖南省产业工人队伍规模和结构
        3.2.2 湖南省产业工人工作环境的卫生情况
        3.2.3 湖南省产业工人身心健康的总体情况
第4章 湖南省产业工人卫生健康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
    4.1 湖南省产业工人卫生健康存在的突出问题
        4.1.1 一线操作工和低收入者患病率比重高
        4.1.2 恶性病和精神类疾病呈高发态势
        4.1.3 亚健康调理任重道远
        4.1.4 劳动卫生环境安全隐患多
    4.2 湖南省产业工人卫生健康突出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4.2.2 产业工人劳动生产环境较差
        4.2.3 政府对卫生健康的监督存在缺位现象
        4.2.4 健康服务公平性可及性不够
        4.2.5 企业劳动卫生健康保障投入不足
第5章 湖南省提升产业工人卫生健康的对策建议
    5.1 增强对产业工人卫生健康的重视程度
        5.1.1 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5.1.2 实施制造强省的迫切需要
        5.1.3 促进卫生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
    5.2 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及优化投入结构
        5.2.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5.2.2 优化财政投入结构
    5.3 加大对基层支持力度
        5.3.1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
        5.3.2 引导优质医生资源下沉
        5.3.3 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
    5.4 加大对卫生健康监督力度
        5.4.1 职业病防治部门要加强监督
        5.4.2 医保部门要监督用工企业全员参保
        5.4.3 工会要加强对企业的健康管理督查
    5.5 加强对产业工人的引导
        5.5.1 重视产业工人卫生健康素养的提高
        5.5.2 提供健康支持环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新疆军区某部队军人职业紧张调查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新入伍青年军人职业紧张及影响因素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和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机械设备密闭空间内人员职业紧张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和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新疆特殊生态环境下军人职业紧张与相关因素分析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和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某部军人职业紧张干预效果评价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和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1 军人职业紧张的来源、影响及干预
参考文献 综述2 职业紧张对人体生理学、认知行为及心理学指标的影响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7)建筑企业安全投入与安全绩效作用机理及决策研究:安全行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事故致因理论
        2.1.1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2.1.2 事故遭遇倾向理论
        2.1.3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1.4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2.1.5 事故模型理论
        2.1.6 其他事故致因理论
    2.2 行为科学理论
        2.2.1 一般行为科学理论
        2.2.2 计划行为理论
        2.2.3 行为安全理论
    2.3 安全投入、安全行为和安全绩效的研究综述
        2.3.1 安全投入研究现状
        2.3.2 安全行为研究现状
        2.3.3 安全绩效研究现状
        2.3.4 研究述评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建筑企业安全投入决策要素分析
    3.1 安全投入构成要素筛选及分析
        3.1.1 粗糙集理论
        3.1.2 安全投入构成要素确定
        3.1.3 员工安全行为要素确定
        3.1.4 安全绩效水平确定
        3.1.5 构成要素问卷的确定和数据采集
        3.1.6 安全投入主要构成要素确定
    3.2 安全投入和员工行为构成要素解释结构模型建立
        3.2.1 解释结构模型概述
        3.2.2 安全投入和员工行为构成要素的解释结构模型构建
    3.3 安全投入构成要素解释结构模型分析
        3.3.1 解释结构模型分析
        3.3.2 路径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量表设计和数据质量检验
    4.1 研究变量题项设计
        4.1.1 建筑企业安全投入构成要素题项设计
        4.1.2 建筑企业员工安全行为构成要素题项设计
        4.1.3 建筑企业安全绩效构成要素题项设计
    4.2 调查问卷设计
        4.2.1 问卷试调查
        4.2.2 调查问卷确定
    4.3 问卷调查的实施
        4.3.1 问卷发放情况
        4.3.2 样本特征
    4.4 数据质量检验
        4.4.1 信度检验
        4.4.2 效度检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建筑企业安全投入、安全行为与安全绩效作用机理研究
    5.1 结构方程模型概述
    5.2 安全参与行为中介效应机理分析
        5.2.1 模型界定和假设提出
        5.2.2 模型检验
        5.2.3 结果讨论
    5.3 安全遵守行为中介效应机理分析
        5.3.1 模型界定和假设提出
        5.3.2 模型检验
        5.3.3 结果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安全投入决策模型构建与分析
    6.1 支持向量机原理概述
        6.1.1 基本概念
        6.1.2 支持向量分类
    6.2 安全投入决策模型构建与分析
        6.2.1 模型流程
        6.2.2 变量选取及数据预处理
        6.2.3 参数选择
        6.2.4 仿真结果与分析
        6.2.5 实例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及实施建议
        7.1.1 研究结论
        7.1.2 实施建议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展望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参考文献
后记

(8)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监管问题研究 ——以山东某市建陶生产行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1. 选题缘由
        2.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国外研究综述
        2. 国内研究综述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基本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概述
    (一) 基本概念界定
        1. 职业卫生
        2. 职业危害、职业病危害
        3. 职业性病损、职业病与法定职业病
        4. 职业卫生监管
    (二) 相关理论概述
        1. 利益集团理论
        2. 跨域治理理论
        3. 无缝隙政府理论
二、我国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监管制度建设回顾
    (一) 我国职业卫生监管体系变迁
        1. 第一阶段:初创与发展期(1949年—1998年)
        2. 第二阶段:建设与规范期(1998年—2003年)
        3. 第三阶段:过渡与磨合期(2003年—至今)
    (二) 我国职业卫生法制体系建设
        1. 第一层次:《宪法》中的相关规定
        2. 第二层次:《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
        3. 第三层次: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中的相关规定
        4. 第四层次:部门规章和地方性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中的相关规定
        5. 第五层次:相关职业卫生标准
三、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监管现状
    (一) 山东某市建陶生产职业卫生调查
        1. 调研方案
        2. 调研结果
    (二) 该市职业卫生监管主要工作成绩
        1. 职业卫生监管体系初步确立
        2. 职业卫生宣贯培训有序推进
        3. 调查摸底梳理建档全面展开
        4. 监督执法传导压力实效突出
        5. 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成效显现
        6. 技术服务支撑体系逐步规范
    (三) 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职业卫生监管体系仍待完善
        2. 综合监督管理工作仍不到位
        3. 技术服务支撑建设仍旧滞后
        4. 职业卫生各方责任仍未落实
        5. 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仍不健全
    (四)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立法体制机制存在缺陷
        2. 行政体制改革痼疾难除
        3. GDP考核指挥棒仍在转动
        4. 部门利益难以有效打破
        5. 社会道德建设全面失序
四、主要发达国家职业卫生监管经验及其启示
    (一) 主要发达国家职业卫生监管的经验
        1. 英国职业卫生监管的经验
        2. 美国职业卫生监管的经验
        3. 日本职业卫生监管的经验
    (二) 主要发达国家职业卫生监管的启示
        1.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基础
        2. 准确的职能定位是前提
        3. 专业的监管力量是保障
        4. 高效的监管模式是重点
        5. 严格的处罚措施是关键
        6.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是核心
        7. 成熟的社会参与机制是纽带
五、解决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监管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 全面加强职业卫生监管体系建设
        1. 梳理修订职业卫生法律体系
        2. 优化整合职业卫生监管资源
        3. 构建职业卫生长效协调机制
        4. 强化职业卫生监管队伍建设
        5. 细化责任目标考核追究体系
    (二) 着力强化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措施
        1. 属地化摸清职业病防治“家底”
        2. 严把预防性监督规范源头治理
        3. 实施量化分级、重点监管措施
        4. 强力推进三大基础性引导作用
        5. 创建推行职业卫生标准化体系
    (三) 规范增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体系支撑
        1.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作用
        2. 规范技术服务竞争市场秩序
        3. 完善日常监管引入退出机制
        4. 扩展基层专家技术支撑作用
        5. 搭建职业卫生科研实践平台
    (四) 严格执法促进职业卫生各方责任落实
        1. 促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2. 促进综合监管责任落实
        3. 促进各负有监管职责部门责任落实
        4. 促进技术服务支撑作用全方位发挥
        5. 建立执法司法联动机制保障职业卫生执法效果
    (五) 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参与机制
        1. 正确发挥工会组织职能作用
        2. 重塑行业管理组织角色定位
        3. 引导非政府组织多元化发展
        4. 强力推动监督体系发挥实效
        5. 建立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机制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甘肃省环境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环境安全问题的提出
    1.2 环境安全的概念
        1.2.1 环境安全的起源与发展
        1.2.2 环境安全的内涵
    1.3 环境安全评价的基础理论
        1.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1.3.2 人类-环境系统理论
        1.3.3 环境承载力理论
        1.3.4 循环经济理论
    1.4 国内外环境安全的研究进展
        1.4.1 国外环境安全研究现状
        1.4.2 国内环境安全研究现状
    1.5 环境安全研究存在的不足
    1.6 研究意义
    1.7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环境安全概述
    2.1 环境安全的特性
    2.2 实施环境安全的重要性
        2.2.1 环境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2.2.2 环境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
        2.2.3 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影响我国环境安全的因素
        2.3.1 内部因素
        2.3.2 外部因素
第三章 环境安全评价方法
    3.1 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3.2 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3.2.2 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3.3 环境安全评价指标标准值的确定及指标的量化
        3.3.1 指标的标准值的确定
        3.3.2 评价指标的量化
    3.4 指标权重的设置及评价方法
        3.4.1 指标权重的设置
        3.4.2 综合评价方法
    3.5 评价等级
第四章 甘肃省环境安全现状研究
    4.1 甘肃概况
        4.1.1 环境概况
        4.1.2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2 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4.2.1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土地荒漠化加速发展
        4.2.2 干旱少雨,水资源严重短缺
        4.2.3 自然灾害频发
        4.2.4 环境污染严重
    4.3 本文的研究目标、方法和技术路线
        4.3.1 研究目标
        4.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4.4 甘肃省环境安全指标体系的建立
    4.5 资料来源
    4.6 指标的量化和权重的确定
    4.7 结果与讨论
        4.7.1 结果
        4.7.2 讨论
    4.8 甘肃省环境安全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4.8.1 优化水资源配置,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4.8.2 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构建区域生态安全
        4.8.3 发展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4.8.4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4.8.5 统筹兼顾,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增大区域环境容量
        4.8.6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全面推进人口、环境和资源和谐发展
        4.8.7 更新观念,改进方式,加强城市规划科学性与权威性
        4.8.8 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确保环境安全
第五章 兰州市环境安全现状研究
    5.1 兰州市概况
    5.2 兰州市存在主要环境问题
    5.3 兰州市环境安全指标体系的建立
    5.4 兰州市环境安全现状评价
        5.4.1 资料来源
        5.4.2 指标的量化和权重的确定
    5.5 结果与讨论
        5.5.1 结果
        5.5.2 讨论
    5.6 对策与建议
第六章 资源型与农业型城市环境安全现状对比研究 #61——以甘肃省庆阳市和平凉市为例
    6.1 概况
        6.1.1 庆阳市概况
        6.1.2 平凉市概况
    6.2 陇东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6.2.1 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呈现恶化趋势
        6.2.2 干旱少雨,水资源严重短缺
        6.2.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城市高速发展的需求
    6.3 资源型城市与农业型城市环境安全指标体系的建立
    6.4 资源型城市与农业型城市环境安全现状评价
        6.4.1 资料来源
        6.4.2 指标的量化和权重的确定
    6.5 结果与讨论
        6.5.1 结果
        6.5.2 讨论
    6.6 对策与建议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我国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职业卫生专业与职业病防治机构的建设
2 卫生立法工作
3 职业病临床诊治和实验研究工作
4 矽尘危害及其防治
5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
6 劳动生理与工效学研究
7 工业毒理学研究
8 职业性肿瘤的研究
9 劳动卫生监督监测方法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10 开展妇女劳动卫生工作
11 十一世纪职业卫生面临的问题及任务
    11.1 问题
    11.2 任务

四、劳动卫生如何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乌鲁木齐厂矿企业职业卫生与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 卢耀勤.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2]我国妇女劳动卫生与生殖健康研究工作70年进展与成就[J]. 王如刚,张非若,林英,李涛. 中国职业医学, 2019(06)
  • [3]基于监管视角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与预警信息系统研究[D]. 李梦兰. 重庆科技学院, 2019(12)
  • [4]基于双层标准网络模型的结构演化研究 ——以中国空气质量标准为例[D]. 王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5]湖南省产业工人卫生健康现状和提升对策研究[D]. 李海瑞. 湖南大学, 2019(07)
  • [6]新疆军区某部队军人职业紧张调查及干预研究[D]. 张建江. 新疆医科大学, 2016(03)
  • [7]建筑企业安全投入与安全绩效作用机理及决策研究:安全行为视角[D]. 胡少培. 天津财经大学, 2015(07)
  • [8]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监管问题研究 ——以山东某市建陶生产行业为例[D]. 宋传永. 广西师范大学, 2014(08)
  • [9]甘肃省环境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金芳. 兰州大学, 2010(10)
  • [10]我国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现状与展望[J]. 火忠礼,王素华.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4(02)

标签:;  ;  ;  ;  ;  

劳动卫生如何适应现代企业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