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枝菌根

丛枝菌根

一、滑桃木的丛枝菌根(论文文献综述)

周光荣[1](2020)在《梵净山6种灌草层植物根际的AM真菌物种多样性》文中研究表明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分布广泛,能与80%以上的陆生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在促进植物群落的构建,调控营养元素循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AM真菌物种为研究对象,采集梵净山自然保护区6种常见灌草层植物的根际土壤,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进行AM真菌孢子的分离,通过形态学和nested-PCR技术对AM真菌进行物种鉴定,运用统计方法对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通过形态学鉴定,从6种常见灌草层植物根际土壤中鉴定出AM真菌11属34种。包括球囊霉属(Glomus)10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10种、硬囊霉属(Sclerocystis)3种、隔球囊霉属(Septoglomus)2种、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2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2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1种、斗管囊霉属(Funneliformis)1种、双型囊霉属(Ambispora)1种、根孢囊霉属(Rhizophagus)1种、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1种。其中优势属为球囊霉属(Glomus)和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2、挑选经过形态学鉴定的34种AM真菌孢子,以AML1/AML2为引物,对进行nestedPCR扩增,获得10条序列,经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出9种AM真菌,分别为极大巨孢囊霉(Gigaspora gigantea)、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iculata)、珠状巨孢囊霉(Gigaspora margarita)、蜜色无梗囊霉(Acaulospora mellea)、黄孢球囊霉(Glomus flavisporum)、柯氏无梗囊霉(Acaulospora koskei)、美丽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calospora)、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claroideum)和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3、6种植物根际共生的AM真菌物种存在极大差异,其中5种植物都有其特有AM真菌物种。鸢尾的特有种为黄孢球囊霉(G.flavisporum)、黑球囊霉(G.melanosporum)、弯丝硬囊霉(Scl.Sinuosa)和高山隔球囊霉(S.altomontanum);箬竹为微丛球囊霉(G.microaggegatum);箭竹为椒红无梗囊霉(A.capsicula)、A.sp4、极大巨孢囊霉(Gi.Gigantea)、聚生根孢囊霉(R.fasciculatus)、稀有内养囊霉(E.infrequens);山茶特有种为G.sp2和近明球囊霉(C.claroideum);中华里白为空洞无梗囊霉(A.cavernata),表明AM真菌物种多样性与共生植物种类密切相关。4、6种植物根际AM真菌的孢子密度、物种丰富度、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存在显着差异性。箭竹根际土壤中AM真菌的物种丰富度最高,达19种。山茶根际土壤中的孢子密度最高,为75.67个/20g土,显着高于其他5种植物,Shannon-Wei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最低,分别为0.91和0.49。5、通过冗余分析发现,AM真菌的分布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硬囊霉属(Sclercystis)和巨孢囊霉属(Gigaspora)的分布受速效钾的影响较大,两型囊霉属(Ambispora)和无梗囊霉(Acaulospora)的分布受pH的影响较大,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的分布受有机质和全氮的影响较大,球囊霉属(Glomus)的分布受全磷、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的影响较大。

赵鑫,赵丽丽,王普昶,陈超[2](2020)在《内生真菌和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逆境适应性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内生真菌(endophytic fungi)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 AMF)能与绝大多数植物形成互惠共生体,这种共生体中宿主植物为真菌提供其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真菌则有效促进宿主植物的生长并提高其抗逆性.内生真菌和丛枝菌根真菌在宿主植物抵御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中所起的作用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因此作者综述了内生真菌和丛枝菌根真菌在植物抵御干旱胁迫、盐碱胁迫和重金属胁迫等非生物胁迫以及致病菌和线虫侵染等生物胁迫中的作用,以使读者能及时并全面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动态.

姚莉梅,尚昆,朱青青,江龙[3](2020)在《合江方竹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研究合江方竹(Chimonobambusa hejiangensis C.D.Chu et C.S.Chao)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物种多样性状况,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测定合江方竹根系侵染率为23%,说明二者可以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用湿筛倾注-蔗糖离心法对AM真菌孢子进行分离,通过形态鉴定其种类。结果表明:合江方竹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物种多样,共8属24种,包括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10种,多样孢囊霉属(Diversispora)1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1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1种,球囊霉属(Glomus)6种,隔球囊霉属(Septoglomus)2种,硬囊霉属(Sclerocystis)1种,双型囊霉属2种(Ambispora);其中柯氏无梗囊霉(A.koskei)、小果球囊霉(G.microcarpum)、长孢球囊霉(G.dolichosporum)为优势种。

唐燕,李敏,马焕成,伍建榕[4](2019)在《云南轿子山腋花杜鹃菌根多样性研究》文中提出以云南轿子山野生的腋花杜鹃为研究对象,利用石蜡切片、根系透明染色,观察腋花杜鹃菌根的解剖结构,检测菌根的侵染率及研究根系共生菌根真菌的形态多样性;采用形态鉴定的方法研究根际土壤AM真菌的物种多样性;采取形态学结合rDNA ITS序列测序方法,研究杜鹃植物根系共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轿子山腋花杜鹃的菌根真菌具有3种类型:杜鹃花类菌根真菌(ERM)、丛枝菌根(AM)真菌及暗色有隔内生真菌(DSE);菌根侵染率与AMF孢子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是0.884,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从土壤样品中分离鉴定出4属5种AMF孢子,分别为瑞氏无梗囊霉(Acaulospora rehmii),大巨孢囊霉(Gigaspora gigantea),布氏球囊霉(Glomus brohultii)和沙生球囊霉(Glomus arenarium),美丽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calospora);从腋花杜鹃中共分离出1株与杜鹃花类菌根真菌Cryptosporiopsis ericae,1株与根相关的真菌,2株菌根真菌共生真菌Dreschlera sp.,Periconia sp..

袁腾[5](2019)在《梵净山五种森林类型的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采集了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内楠竹林、柳杉林、山茶林、箭竹林、光叶水青冈林五种森林的根际土壤,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分离AM真菌孢子,通过孢子形态学鉴定AM真菌种类,运用18S rDNA基因目标区段nested-PCR特异性扩增序列比对法进行AM真菌分子鉴定,研究不同森林类型AM真菌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如下:1.共分离AM真菌孢子41种,鉴定至种的共9属22种,包含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6种、双型囊霉属Ambispora 2种、球囊霉属Glomus 7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 1种、隔球囊霉属Septoglomus 1种、和平囊霉属Pacispora 1种、斗管囊霉属Funneliformis 1种、硬囊霉属Sclerocystis 1种;还有14种鉴定至属,未知种5种。球囊霉属Glomus、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和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为梵净山土壤AM真菌优势属。2.不同森林类型林下土壤AM真菌群落物种组成不同,没有共有种,各森林类型都有其特有种。楠竹林特有种为珠状巨孢囊霉Gigaspora margarita和悬钩子硬囊霉Sclerocystis rubiforme;柳杉林特有种为柑橘球囊霉Glomus citricola和黑球囊霉Glomus melanosporum;山茶林特有种为具疱无梗囊霉Acaulospora pustulata、黄孢球囊霉Glomus flavisporum、网状球囊霉Glomus reticulatum、膨果球囊霉Glomus pansihalos和褐色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badium;箭竹林特有种为皱壁无梗囊霉Acaulospora rugosa;光叶水青冈林特有种为柯氏无梗囊霉Acaulospora koskei和凹坑无梗囊霉Acaulospora excavata。3.梵净山五种森林类型土壤AM真菌多样性有以下规律:AM真菌种类越少,孢子密度越大,优势种的相对多度越高;AM真菌的种类越多,孢子密度越小。楠竹林AM真菌孢子密度1104个/100 g,10种;柳杉林孢子密度762个/100 g,15种;山茶林孢子密度642个/100 g,21种;箭竹林孢子密度566个/100g,15种;光叶水青冈林孢子密度268个/100 g,20种。4.土壤分离的41种孢子(编号FJSAM3-1至FJSAM3-41),采用ALM1-ALM2为特异性引物,对18S rDNA基因目标区段进行nested-PCR特异性扩增,仅获得3条序列,GenBank登录号:MK592773、MK592774、MK592776,建立系统发育树,其中2种孢子鉴定为球囊霉属Glomus,1种孢子鉴定至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研究结果表明梵净山自然保护区AM真菌种类丰富,与生态系统密切相关,AM真菌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一,AM真菌与植物长期选择,使不同森林类型的AM真菌多样性具有显着差异。

边照辉[6](2019)在《番茄根系分泌物对根际微生物和线虫生防菌生长的影响》文中提出植物根系分泌物可能决定了植物特有的根际微生物群落[1]。为植物-土壤反馈提供更有利的微生物群落基础,为作物产量和环境可持续性提供最佳的土壤条件[2]。本研究首先明确番茄与黑曲霉生长之间的关系,然后以根系分泌物为主导,研究分泌物对黑曲霉生长的影响以及对土壤中其它真菌的化感作用,最后,分析分泌物对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等的影响。目的在于探究利用根系分泌物解除土壤环境对黑曲霉等生防菌的抑制作用和黑曲霉生防应用的可行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黑曲霉能附着在番茄根上,部分菌丝侵入到根组织内部,黑曲霉与番茄植株两者可以共同生长,未出现互相不良影响的情况。根系分泌物能促进黑曲霉孢子萌发、菌丝快速生长及菌落的形成。2.番茄根系分泌物中主要成分有苯并噻唑,芴,十八烷,十九烷,丙酸,2-乙硫基-乙酯,二十烷,十四烷,2-十二碳烯-1-基-琥珀酸酐,5H二苯并[a,d]环庚烯-5-酮,环己烯,2-哌啶酮,1-十七碳烯,11,13-二甲基-12-十四烯-醇乙酸酯,蒽,4-苯基-3,4-二氢异喹啉,1H-吲哚-2-羧酸,6-4-乙氧基苯基-3-甲基-4-氧代-4,5,6,7-四氢-异丙酯,二苯并呋喃,邻苯二甲酸等。3.根系分泌物能够诱导三株黑曲霉以及其他五株土壤真菌出现趋化生长。黑曲霉菌株H1-1对根系分泌物更为敏感,趋向性最强。五株真菌中除一株尖孢镰刀菌是趋避生长,其他的为趋向生长。这表明番茄根系分泌物能够有选择性地吸引土壤真菌,黑曲霉表现出的趋向性及番茄根系分泌物对黑曲霉生长的促进作用,是其解除来自于土壤生长抑制作用的重要前提。4.番茄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有根系分泌物存在时,土壤中相对丰度较高的细菌变化如下: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下降,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相对丰度上升,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上下波动,绿弯菌门(Chloroflexi)相对丰度上下波动,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相对丰度变化较小。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Saccharibacteria,装甲菌门(Armatimonadetes),蓝细菌(Cya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Latescibacteria,Tectomicrobia,绿菌门(Chlorobi),迷踪菌门(Elusimicrobia)等相对丰度在0.05%以下,变化趋势不明显。同理,土样中相对丰度较高的真菌变化如下:子囊菌门(Ascomycota)相对丰度下降0.1%以上,接合菌门(Zygomycota)相对丰度上下波动,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变化较小,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相对丰度上升,Cercozoa相对丰度略有上升。Rozellomycota,纤毛亚门(Ciliophora),新丽鞭毛菌门(Neocallimastigomycota)和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等相对丰度变化不明显。

李志雅,杨安娜,汤冬梅,汪建中,杨帆[7](2018)在《不同年生凤丹根际AM真菌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文中提出利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方法测定凤丹根样AM真菌结构定殖情况,同时进行土壤菌丝含量、土壤孢子密度及土壤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全部根样均被AM真菌侵染,并形成了典型Arum-type类型的AM结构;AM真菌定殖率、菌丝定殖率、丹皮酚含量及孢子密度在不同年生呈现出相同趋势,均表现为3年生凤丹<4年生凤丹<2年生凤丹,而泡囊定殖率与菌丝圈定殖率呈现出相同趋势,表现为3年生凤丹<2年生凤丹<4年生凤丹;酸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与土壤菌丝含量呈正相关,酸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与泡囊定殖率呈负相关,孢子密度和菌丝圈定殖率与酸性磷酸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呈正相关,与脲酶活性呈负相关;菌丝定殖率、AM真菌定殖率与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呈正相关,与脲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呈负相关。揭示了在休眠期,不同年生(2、3、4年生)的凤丹根际AM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e fungi,AM真菌)共生状况、根部丹皮酚含量测定及土壤酶活性变化。

叶文兰,骆礼华,江龙[8](2017)在《金佛山方竹根围从枝菌根真菌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调查金佛山方竹根围从枝菌根(AM)真菌资源,对贵州省正安县、桐梓县和重庆市万盛区金佛山方竹根系菌根侵染情况,根围AM真菌种类组成、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佛山方竹可以和AM真菌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从方竹根际土壤中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24种,隶属无梗囊霉Acaulospora、球囊霉属Glomus、两性球囊霉属Ambispora、巨孢囊霉属Gigaspora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其中无梗囊霉属,球囊霉属为金佛山方竹根围优势类群,大型无梗囊霉Acaulospora colossica、蜜色无梗囊霉Acaulospora mellea、疣状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 tuberculata、薄壁原囊霉Ambispora leptotich、珠状巨孢囊霉Gigaspora.margarita、美丽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calospora为金佛山方竹根围优势菌种;孢子丰富度在三个地区为:重庆万盛区>贵州正安县>贵州桐梓县,分布于贵州正安县的有5属15种、贵州桐梓县有3属9种、分布于重庆万盛区的有5属19种。

杨安娜,李凌飞,赵之伟[9](2004)在《滑桃木的丛枝菌根》文中提出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对10株盆栽滑桃木的根样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0个根样中均有丛枝菌根真菌侵染,且侵染比率较高,平均侵染率75%以上,达到深度侵染.用湿筛-沉淀法对盆栽植物根际土壤分别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根际土壤中平均每100g土中有孢子270个,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和球囊霉属(Glomus)为优势属,其中,刺状无梗囊霉(Acaulosporaspinosa)、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scrobiculata)和单孢球囊霉(Glomusmonosporum)是常见种.

二、滑桃木的丛枝菌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滑桃木的丛枝菌根(论文提纲范文)

(1)梵净山6种灌草层植物根际的AM真菌物种多样性(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中缩略词及其意义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AM真菌概述
    1.2 AM真菌的结构
    1.3 AM真菌的分类学研究进展
    1.4 AM真菌的生理生态功能
        1.4.1 AM真菌与矿质营养
        1.4.2 AM真菌与宿主植物的抗逆性
        1.4.3 AM真菌与植物群落的稳定性
    1.5 AM真菌鉴定方法
        1.5.1 形态学鉴定方法
        1.5.2 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1.6 梵净山概述,常见灌草层植物种类及群落分布
        1.6.1 梵净山概述
        1.6.2 梵净山常见灌草层植物种类及群落分布
    1.7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7.1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7.2 主要研究内容
        1.7.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AM真菌的分离及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梵净山6种常见灌草层植物根际土壤样品的采集
        2.1.2 AM真菌孢子的分离
        2.1.3 AM真菌孢子的形态学鉴定
        2.1.4 AM真菌孢子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AM真菌的形态学鉴定
        2.2.2 AM真菌孢子DNA Nested-PCR扩增结果
        2.2.3 系统发育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6种常见灌草层植物AM真菌物种多样性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AM真菌物种多样性指数测定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6种常见灌草层植物根际AM真菌的属分布特点
        3.2.2 6种常见灌草层植物AM真菌分布
        3.2.3 6种常见灌草层植物中AM真菌种分布特点
        3.2.4 6种常见灌草层植物AM真菌的孢子密度和多样性指数
    3.3 讨论
第四章 土壤因子对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目标土样预处理
        4.1.2 土壤因子的相关理化指标的测定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梵净山6种常见灌草层植物土壤养分特征
        4.2.2 土壤因子与AM真菌多样性指数相关分析
        4.2.3 土壤因子与AM真菌的RDA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3)合江方竹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合江方竹根系侵染状况
    2.2 合江方竹根际AM真菌的鉴定
    2.3 AM真菌多样性
3 结论与讨论

(4)云南轿子山腋花杜鹃菌根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的采集
    1.2 腋花杜鹃根系横切面观察
    1.3 腋花杜鹃根系菌根侵染率测定
        1.3.1 徒手压片制作方法
        1.3.2菌根侵染率及侵染强度估测方法
    1.4 腋花杜鹃根系土壤AMF孢子的密度及鉴定
        1.4.1腋花杜鹃根系土壤AMF孢子的分离
        1.4.2 腋花杜鹃根系土壤AMF孢子的形态学鉴定
    1.5 腋花杜鹃根系菌根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1.5.1 培养基
        1.5.2 菌株分离
        1.5.3 菌株形态观察
        1.5.4 菌株分子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腋花杜鹃根系菌根皮层细胞内菌丝体形态观察
    2.2 腋花杜鹃根系菌根侵染率与孢子密度
    2.3 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种类
        2.3.1 瑞氏无梗囊霉Acaulospora rehmii
        2.3.2 大巨孢囊霉Gigaspora gigantea
        2.3.3 沙生球囊霉Glomus arenarium
        2.3.4 布氏球囊霉Glomus brohultii Sieverd
        2.3.5 美丽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calospora
    2.4 根部菌根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2.4.1 菌根真菌的分离
        2.4.2 菌根真菌的初步鉴定
        2.4.3 菌根真菌的分子鉴定
3 讨论与结论
    3.1 腋花杜鹃菌根形态多样性
    3.2 腋花杜鹃根系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物种多样性
    3.3腋花杜鹃根系菌根真菌的主要类型

(5)梵净山五种森林类型的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论文中缩略词及其意义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AM真菌概述
        1.1.1 AM真菌的生态学功能
        1.1.2 AM真菌与植物营养
    1.2 AM真菌分类学研究进展
    1.3 AM真菌多样性研究
    1.4 梵净山森林类型
第二章 研究内容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2 主要研究内容
    2.3 研究路线
第三章 AM真菌的分离和形态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采样方法及采样地
        3.1.2 孢子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
        3.1.3 孢子形态鉴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AM真菌孢子资源
        3.2.2 AM真菌孢子鉴定
    3.3 讨论
第四章 五种森林类型林下土壤的AM真菌多样性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AM真菌孢子计数
        4.1.2 AM真菌多样性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AM真菌属的优势度及分布
        4.2.2 梵净山AM真菌在各森林类型中的分布
        4.2.3 梵净山AM真菌种类及相对多度
    4.3 讨论
第五章 梵净山AM真菌分子鉴定
    5.1 材料与方法
        5.1.1 AM真菌单孢DNA的提取
        5.1.2 AM真菌单孢DNA的nested-PCR扩增
        5.1.3 目标DNA片段的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AM真菌单孢DNA Nested-PCR结果
        5.2.2 测序序列结果
        5.2.3 系统发育分析
    5.3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常用实验试剂制备
附录Ⅱ 实验仪器设备
附录Ⅲ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6)番茄根系分泌物对根际微生物和线虫生防菌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线虫与生物防治
    2. 根系分泌物的研究进展
        2.1 根系分泌物的定义
        2.2 根系分泌物的产生
        2.3 根系分泌物的分泌机制
        2.4 根系分泌物的成分
        2.5 根系分泌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2.6 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
    3. 土壤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3.1 根际的概念
        3.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存在的限制
        3.3 宏基因组学在土壤微生物研究中的作用
    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4.1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4.2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番茄及根系分泌物与黑曲霉的相互关系
    1. 实验材料
        1.1 番茄苗培育
        1.1.1 自然状态培育
        1.1.2 无菌状态培育
        1.2 培养基配制
        1.3 黑曲霉来源
        1.4 黑曲霉的培养以及孢子的收集
        1.4.1 黑曲霉培养
        1.4.2 黑曲霉孢子收集
        1.5 番茄根系分泌物的收集
    2. 实验器材和主要试剂
    3. 实验步骤与方法
        3.1 黑曲霉在番茄根部生长情况的观察
        3.2 番茄根系分泌物对黑曲霉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影响
        3.2.1 培养基制备
        3.2.2 操作步骤
        3.3 番茄根系分泌物对黑曲霉菌落大小的影响
        3.3.1 培养基制备
        3.3.2 操作步骤
    4. 结果和讨论
        4.1 无菌环境中番茄植株生长以及加入黑曲霉后的情况
        4.2 番茄根系以及酸性品红染色显微观察
        4.3 孢子萌发及生长情况
        4.4 番茄根系分泌物对黑曲霉菌落生长的影响
    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番茄根系分泌物的成分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器材和主要试剂
    3. 实验步骤与方法
        3.1 根系分泌物的预处理
        3.2 GCMS的分析条件
    4. 结果和讨论
        4.1 番茄根系分泌物主要成分分析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番茄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及土壤真菌发酵液对根结线虫的作用
    1. 实验材料
        1.1 根系分泌物收集
        1.2 黑曲霉菌株
        1.3 土壤真菌
        1.4 培养基制备
    2. 实验器材和主要试剂
    3. 实验步骤与方法
        3.1 番茄根系分泌物与黑曲霉化感试验
        3.1.1 滤纸制备
        3.1.2 黑曲霉孢子悬液
        3.1.3 操作步骤
        3.2 番茄根系分泌物与土壤真菌的化感试验
        3.2.1 土壤真菌分离纯化
        3.2.3 目标真菌鉴定
        3.3 根系分泌物中的邻苯二甲酸对黑曲霉的化感作用
        3.3.1 对苯二甲酸预处理
        3.3.3 操作步骤
        3.4 真菌发酵液对根结线虫的作用
        3.4.1 真菌发酵液制备
        3.4.2 根结线虫的准备
        3.4.3 真菌发酵滤液对根结线虫的抑制效果测定
    4. 结果与讨论
        4.1 化感试验的结果
        4.1.1 番茄根系分泌物对供试菌株黑曲霉的化感作用
        4.1.2 番茄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分离的真菌的化感作用
        4.1.3 邻苯二甲酸对黑曲霉的化感作用
        4.2 真菌发酵液对线虫的作用
    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番茄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器材和试剂
    3. 实验步骤与方法
        3.1 样品预处理
        3.2 样品DNA提取及测序
    4. 结果和讨论
        4.1 根系分泌物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4.1.1 序列统计
        4.1.2 样品Alpha多样性指数
        4.1.3 OTU聚类分析
        4.1.4 所有样品中各分类水平的微生物类群数统计
        4.1.5 各样本在各样本在门水平上的组成和丰度分布
        4.1.6 各样本在科水平上的组成和丰度分布
        4.1.7 各样本在属水平上的组成和丰度分布
        4.1.8 结合聚类分析的群落组成热图
        4.2 根系分泌物对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4.2.1 序列统计
        4.2.2 样品Alpha多样性指数
        4.2.3 OTU聚类分析
        4.2.4 各分类水平的微生物类群数统计
        4.2.5 各样本在门水平上的组成和丰度分布
        4.2.6 各样本在科水平上的组成和丰度分布
        4.2.7 各样本在属水平上的组成和丰度分布
    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的成果
致谢

(7)不同年生凤丹根际AM真菌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采集与处理
    1.2 测定方法
    1.3 数据分析中的参数
2 结果
    2.1 凤丹根际AM真菌结构
    2.2 凤丹根际黑隔菌丝结构
    2.3 凤丹根际AM真菌的定殖状况
    2.4 凤丹根际土中孢子密度
    2.5 凤丹根际土壤中的菌丝含量
    2.6 凤丹根部丹皮酚含量
    2.7 凤丹根际土壤中酶活性变化
    2.8 凤丹根际AM真菌的参数与土壤酶活性的冗余分析
3 讨论

(8)金佛山方竹根围从枝菌根真菌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菌根侵染观察
    1.3 AM真菌包子的分离和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根系染色观察
    2.2 土壤中AM真菌资源
        2.2.1 AM真菌的种类
        2.2.2 金佛山方竹AM真菌的优势种属
        2.2.3 金佛山方竹AM真菌的分布
3 结论与讨论

(9)滑桃木的丛枝菌根(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采集
    1.2 根样处理
    1.3 土样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四、滑桃木的丛枝菌根(论文参考文献)

  • [1]梵净山6种灌草层植物根际的AM真菌物种多样性[D]. 周光荣. 贵州大学, 2020
  • [2]内生真菌和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逆境适应性研究进展[J]. 赵鑫,赵丽丽,王普昶,陈超.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3]合江方竹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J]. 姚莉梅,尚昆,朱青青,江龙.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0(03)
  • [4]云南轿子山腋花杜鹃菌根多样性研究[J]. 唐燕,李敏,马焕成,伍建榕.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 [5]梵净山五种森林类型的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D]. 袁腾. 贵州大学, 2019(09)
  • [6]番茄根系分泌物对根际微生物和线虫生防菌生长的影响[D]. 边照辉. 云南大学, 2019(03)
  • [7]不同年生凤丹根际AM真菌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J]. 李志雅,杨安娜,汤冬梅,汪建中,杨帆. 生物学杂志, 2018(01)
  • [8]金佛山方竹根围从枝菌根真菌的初步研究[J]. 叶文兰,骆礼华,江龙.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7(02)
  • [9]滑桃木的丛枝菌根[J]. 杨安娜,李凌飞,赵之伟.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1)

标签:;  ;  ;  ;  ;  

丛枝菌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