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中的日语谚语

语法中的日语谚语

一、从语法看日语谚语(论文文献综述)

董秋蕾[1](2018)在《日语谚语的汉译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翻译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文学翻译的兴起,让人们越发深刻地了解到:翻译不仅是把一种语言符号转化成另一种语言符号,更是两种甚至是多种文化之间的转化。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就有着非常活跃的文化交流,其历史长达两千多年。然而,尽管科技的不断进步使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日益便利,但文化鸿沟却很难跨越。在中日两国人民日常交流中,仍存在很多难以互相理解的地方。谚语、俗语的翻译作为翻译中的一个难点及重点,一直是翻译界热衷于讨论的部分。纵观此类谚语、俗语翻译的国内研究现状,多是从谚语的可译性及不可译性,或谚语的翻译方法角度的研究性论文或报告,而把谚语置入具体语境中进行翻译方法的讨论却并不多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奈达的等值翻译理论和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除了对谚语的译法进行归纳与总结之外,也对谚语应用于具体实例时的相应译法进行探讨,以期能总结出谚语在不同应用状况下的翻译技巧。本文的主要构成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方法与理论及先行研究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日语谚语的构成特点与文化特征。日语谚语体现了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风俗和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了解日语谚语的构成及文化特征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并翻译它们。第三部分主要探讨的是日语谚语的翻译方法。按照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笔者把日语谚语的翻译方法分为四类。一部分来自汉语且语义未变的日语谚语可采用“还原法”将其翻译成源语谚语;还有一部分虽来源于汉语,但在流传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此种情况可采用“借用法”,借用汉语中相似的词句来翻译;而无法借用汉语谚语进行翻译的部分谚语可通过“释义法”和“仿造法”翻译。第四部分主要是探讨日语谚语应用在具体语境时的翻译方法。应用比利时学者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讨论什么情况下应顺应源语语境翻译,什么情况下应顺应译语语境翻译。最后总结全文及提出课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日语谚语主要从独立谚语的翻译和日语谚语应用在具体语境中的翻译方法进行系统的调查与研究。当然,笔者才疏学浅,对于日语谚语翻译方法的研究尚属皮毛,仍需在今后的学习工作过程中继续深入研究。

张迪[2](2017)在《基于隐喻的日语植物谚语及汉译技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谚语作为文化精髓,因其反映着民族特有的文化和社会观念,所以它是最具本民族特色的语言现象之一。植物和人类关系密切,不仅满足了我们的生存需要,还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明,因此植物和谚语的组合——植物谚语,笔者认为具有研究价值。传统语言学认为隐喻只是一种语言现象,随着隐喻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隐喻还是人类赖以学习和生存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发现日本人的思维方式趋向于具象思维,具象思维促进了隐喻的使用,隐喻的使用又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影响头脑中事物具象的形成及改变。本人收集整理了日语的植物谚语,并结合认知隐喻学的相关理论,对日语植物谚语的隐喻进行了源域、目标域的划分,然后又根据源域的种类进一步将植物谚语分为了独立事物谚语和事件谚语。本论文还就源域、目标域各自的特点以及隐喻机制进行了研究。正如本段开头所说,谚语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语言现象之一,浓厚的民族、区域、历史、文化色彩增加了其汉译的难度——不仅要准确地翻译出内容,还要兼顾并再现谚语的修辞特征、语言风格,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也是翻译学领域历来的一个难题。本人认为世界上不存在万能的翻译方法,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搞清楚翻译目的和翻译效果之外,源域的可翻译性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要素。为了实现译文的内容对等、修辞对等、语言特性对等的目的,从植物谚语的源域的可翻译性来考虑,本人认为植物谚语的翻译方法是有规律可循的。具体方法就是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

小野寺优(Yu Onodera)[3](2016)在《汉日谚语对比研究 ——以关于动物、自然、人的谚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中日两国在汉字文化上也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在此背景下,很多中日学者纷纷开始研究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虽然在中日两国谚语的研究领域中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通过对中日两国谚语的研究,我们发现,谚语既是一国的民族性的语言,又是一国人民在日常生活、劳作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民族智慧。所以说语言也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为了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交际工具,特定的环境必然会在语言上打上特定的烙印。本文主要以动物、人物、自然这三种内容的谚语为研究对象,从语义层面对汉日谚语进行对比研究。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论文的绪论部分,交代了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内容;第二部分明确了汉语和日语谚语的定义,同时分析了汉日谚语的特点;第三部分主要对汉日谚语语义进行对比分析,是本文最重要的部分;第四部分从地理、气候、文化因素等方面分析了造成汉日谚语差异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汉日谚语的对比研究,系统地阐述了汉日谚语间存在的联系和差异,并详细地分析了汉日谚语产生差异的几大因素,希望本文能够为对此感兴趣的学习者提供必要的参考与帮助。

李贵鑫[4](2016)在《日语语义模糊性研究》文中提出语义模糊性是语言的自然属性,普遍存在于语言的各个方面,在人类社会的认知与交际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按照从理论基础考察到理论系统构建再到理论分析与解释的思路,结合语言学、语言哲学、认识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对日语语义模糊性的生成机制与存在方式进行探索。由于语义模糊性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所以日语语义模糊性的研究只能在语言学语义模糊性研究的基础上展开。本文理论基础分析部分通过对语义模糊性产生机制的追问与存在形式的考察,揭示语义模糊性产生的哲学根源,对日语语义模糊性表达进行类型分析,总结日语语义模糊性的特征。文章理论构建部分将语用学、语义学等学科对语义模糊性的定义及相关概念进行整合,发现语义模糊性在语义学与语用学层面存在形式的外在差别与内在联系,认为语义模糊性研究应在语义学层面与语用学层面分别进行。尝试性提出语义模糊性研究的方法与路径,初步建立系统的语义模糊性研究框架,强调语义模糊性作为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在本论文的理论分析与解释部分,对语义模糊性在语义学与语用学层面的存在形式与生成机制进行进一步分析与解释。在语义学层面,从语义范畴维度切入,寻找语义模糊性,特别是日语语义模糊性存在的本质特征;在语用学层面,以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考察人类交际活动中的关联性与语义模糊性的关系。归纳语用学层面语义模糊性的特点,研究语法化的发生、发展与语义模糊性的内在联系,总结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并尝试利用以上研究结论解释语义学层面的反训、比喻等语言现象以及语用学层面的语法化、言语行为、交际参与者主观性等问题。最后,利用语义模糊性研究结论,结合日语本体特征,解释日语中得体表达、间接言语行为等现象。从日本民族文化方面对日本社会的认知方式、文化形成以及交际活动特点进行分析与解释。以考察语义模糊性的理论基础、尝试建立语义模糊性研究框架、解释日常语言存在的问题为本文的研究重点与研究目的,期望能为推动语义模糊性研究,特别是日语语义模糊性研究做出贡献。

朝青[5](2015)在《跨文化交际意识下的口译活动实践报告》文中提出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中日交流迅速发展,口译工作者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表面看来口译是将一种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而实际上口译并不仅仅是语言本身的翻译,更是一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活动。口译的最终任务是使双方的交际顺畅地进行下去,需在准确理解原语的基础上将其所要表达的意思传达给另一方,使听者听到的内容自然、合乎目的语的语言文化习惯。因此只精通两种语言还不够,译员还必须理解双方在文化习俗、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在口译过程中时时保持对这些方面的敏感性,调动跨文化交际意识,避免文化差异给双方的交际带来阻碍。笔者在口译实践课中汉译日时经常过于拘泥于语言层面上的对等,忽略了中日在文化和交际上的差异,导致译文晦涩难懂,甚至造成误解。经过训练和老师的指导,笔者逐渐意识到了跨文化交际意识在口译中的重要性。因此,笔者决定以口译实践课中因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而产生的汉译日口译的误译例及修正译文为考察对象,进行分析探讨,撰写口译实践报告。本报告不是单纯地从语法、单词层面上分析探讨口译技巧,而是在跨文化交际意识下,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结合口译实践误译例,从中国文化相关词汇的口译技巧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下的表达方式选择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中,中国文化相关词汇的口译技巧又分为中国文化名词的口译技巧和汉语成语、谚语、俗语的口译技巧2个部分,跨文化交际意识下的表达方式选择分为日本人的群体意识与表达方式选择、日本人的等级亲疏观念与表达方式选择2个部分。本报告旨在结合口译实例,分析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对口译和双方交际的影响,探讨汉译日中应注意的地方及应对技巧,以提高口译的效率及质量,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对日语口译学习者提供参考,以减少文化差异给口译带来的阻碍。

崔成子[6](2014)在《中日猫谚语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的语言学研究中,注重文化与语言关系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谚语是来源于人民生活的语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它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民俗、文化和心理。文章从猫相关谚语的表达方式入手,对中日两国的猫谚语从数量、喻体取向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探究中日两国猫谚语所蕴含的不同的文化内涵。这样有助于我们全面、科学地看待和理解中日两国的历史文化、思想差异,缩小文化差异带来的距离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言。

姜芳[7](2014)在《从神佛文化影响下的中日谚语考察两国处世观》文中提出不同的国家、民族由于不同的历史渊源、不同的社会习俗,形成了特定的文化背景,而特定的文化背景又形成了不同的语言规则、思维方式等。文化制约语言,语言承载文化,两者是相辅相依,不可分割。故,研究者可以通过语言,尤其是特定的语言模式,研究其蕴含的民族文化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促进交流。

杨磊[8](2014)在《日语蔑视词语研究》文中认为日语中敬语表现由于特征突出吸引了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的注目,而在情感上与尊敬语背道而驰的蔑视语由于其语义的特殊性相对少人问津,成为日语词汇研究领域的一个盲点,这对于日语这种语言系统的认知无疑是一种缺失。蔑视语这种粗鲁的表达背后实则隐藏着重要的语用功能——不仅是人类情感表述的重要语言手段,也是对人类语言意识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论文以日语蔑视语为研究对象,将词典、语料库、影视作品中出现的蔑视词例进行搜集整理,利用统计学研究方法,着重从语义、修辞、语用等角度进行了探讨;对日语蔑视词语的形式、特点、实际应用等层面做客观的描述;并涉及了对日语蔑视词语中隐含的日本文化因素的考量,力图勾勒出日语蔑视词语系统的概貌。

诸佳婗[9](2013)在《中日谚语对比 ——以动物谚语为例》文中认为在我国的语言学研究中,注重文化与语言关系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谚语是来源于人民生活的语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它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民俗、文化和心理。笔者以文化语言学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以中日动物谚语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和对比中日两国的动物谚语,探究两国在民俗、文化及心理上的差异。首先,本文统计了两国动物谚语中各种动物出现的条目数量,比较了两国各类动物谚语的数量差异,分析其中的原因。本文根据条目数量的排序结果,挑选了“马”、“虎”、“犬”、“鸡”四种动物,研究和阐述了带有这些动物的谚语所表达的基本内容,包括生产生活、军事经验及处事经验等方面,并探究其中所体现的两国独特的观念和历史文化。其次,本文比较了中日两国“马”、“虎”、“犬”、“鸡”谚语的表述与意义。将两国谚语分为“表述与意义相同”、“表述相同,意义不同”、“表述不同,意义相同”和“表述与意义都不同”这四种情况,重点分析了“表述与意义相同”、“表述相同,意义不同”及“表述不同,意义相同”这三类情况,比较了两国谚语在表述与意义上的差异,并推测可能存在的原因。第三,本文总结了中日两国谚语中“马”、“虎”、“犬”、“鸡”这四种动物的形象和特点,并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两国谚语中这些动物形象和特点的异同,试图揭示产生差异的地理因素、心理因素和传统文化因素。本文希望通过比较中日的谚语可以帮助对外汉语的教师和学生深入了解两国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希望这项研究的成果能为汉语教学提供参考,减少教学中的文化误解,为将来的教学或学习提供参考。

宋茵[10](2012)在《日语中关于猫的谚语的汉译技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谚语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该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和历史,具有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可以发现,同属汉字文化圈的中日两国,对猫这一动物的认识却不尽相同。可以说中日两国人民,对猫这种动物分别具有不同的感情。日语关于猫的谚语中,除了语言因素外,也包涵了大量的日本文化,可以说是典型的日语式的谚语。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采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的理论,对关于猫的谚语进行考察,根据中日两国对猫的不同认识提出有关猫的谚语的汉译观点以及翻译方法。本论文的构成具体如下:第一章序论部分是本文的开始,在这章中主要对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进行介绍,并且参考先行研究提出自己的论题。第二章中将对中日两国关于猫以及关于猫的谚语的定义、特征以及文化含义进行比较研究,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点。第三章从字典、辞典中收集关于猫的谚语,并对这些谚语进行分析、归类、从而进一步提出现存与猫相关的日语谚语的汉译中出现的问题,即忽略猫这种动物本身的特征以及中日两国对猫这一动物的认识差异等问题。第四章中将探讨日语中与猫相关的谚语的汉译技法,首先提出翻译的标准,然后从跨文化的角度,采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的理论对中日与猫相关谚语汉译问题进行考察。通过对与猫相关的谚语的考察,根据不同情况,提出直译法、意译法、解释说明法等方法。最后的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并提出今后的课题。

二、从语法看日语谚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语法看日语谚语(论文提纲范文)

(1)日语谚语的汉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日语谚语汉译的先行研究
    1.3 研究的方法与理论
        1.3.1 等值翻译理论
        1.3.2 文化语境顺应论
第2章 日语谚语的构成特点及文化特征
    2.1 日语谚语的构成特点
    2.2 日语谚语的文化特征
        2.2.1 崇尚自然
        2.2.2 敬畏自然
        2.2.3 “猫情结”
        2.2.4 传统女性观
        2.2.5 继承与借鉴
        2.2.6 义理人情
第3章 日语谚语的翻译
    3.1 还原法
    3.2 借用法
    3.3 释义法
    3.4 仿造法
第4章 日语谚语语境顺应
    4.1 源语顺应
    4.2 译语顺应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隐喻的日语植物谚语及汉译技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要旨
第1章 序论
    1.1 日本语における谚の研究现状
    1.2 研究の动机
第2章 隠喩と具象
    2.1 隠喩における研究理论についての発展
    2.2 隠喩の民族性——日本人の具象思惟
    2.3 隠喩と具象との関系
第3章 日本语における植物の谚の具象とその事件具象
    3.1 植物の范畴化と事物具象
    3.2 植物の谚の「象取り」
    3.3 植物の谚における具象の特徴
    3.4 植物の谚における事件具象
第4章 日本语における植物の谚のメカニズムと特徴
    4.1 类似性を元にするマッピング
    4.2 隠喩のダブル映像
    4.3 植物の谚におけるマッピングの特徴
第5章 日本语における植物の谚の汉訳テクニック
    5.1 主な翻訳方法―直訳
    5.2 补助的な翻訳方法――意訳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执笔者プロフィール
谢辞

(3)汉日谚语对比研究 ——以关于动物、自然、人的谚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一)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参考法
        (二)对比研究法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关于汉语谚语的研究
        (二)关于日语谚语的研究
        (三)关于汉日谚语对比的研究
第二章 汉日谚语的定义和特点
    一、汉日谚语的定义
        (一)汉语谚语的定义
        (二)日语谚语的定义
    二、汉日谚语的特点
        (一)汉语谚语的特点
        (二)日语谚语的特点
第三章 汉日谚语语义对比分析
    一、汉日谚语中关于动物谚语的语义对比分析
        (一)汉语谚语中关于动物的谚语
        (二)日语谚语中关于动物的谚语
        (三)汉日谚语中关于动物谚语语义的异同
    二、汉日谚语中关于自然谚语的语义对比分析
        (一)汉语谚语中关于自然的谚语
        (二)日语谚语中关于自然的谚语
        (三)汉日谚语中关于自然谚语语义的异同
    三、汉日谚语中关于人的谚语的语义对比分析
        (一)汉语谚语中关于人的谚语
        (二)日语谚语中关于人的谚语
        (三)汉日谚语中关于人的谚语语义的异同
第四章 影响汉日谚语差异形成的因素
    一、地理因素
    二、气候因素
    三、文化因素
        (一)民俗文化不同
        (二)价值观念不同
        (三)哲学思想不同
        (四)宗教信仰不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日语语义模糊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与意义
    四、论文结构
第一章 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第一节 国外研究现状
        一、模糊语言学的建立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维度
        三、认知语言学维度
        四、当代语用学维度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一、引进与诠释
        二、产生根源与相关概念的研究
        三、认知语言学维度
        四、当代语用学维度
        五、文化根源探究
    第三节 反思与展望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语义模糊性的相关理论研究
    第一节 语义模糊与语用模糊研究
        一、「ファジィ」(fuzzy)与「暧昧」
        二、语义模糊与语用模糊
        三、语义模糊性的定义
    第二节 模糊性的哲学分析
        一、逻辑实证主义中的模糊性问题
        二、日常语言学派中的模糊性问题
    第三节 日语语义模糊的类型分析
        一、语义学层面的日语语义模糊
        二、语用学层面的日语语义模糊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语义学层面日语语义模糊性
    第一节 语义学层面语义模糊性产生根源阐释
        一、语义范畴相关概念
        二、语义学层面语义模糊性产生根源
        三、范畴内部成员间的关系
    第二节 语义学层面语义模糊性的利用与消除
        一、语义学层面语义模糊性的特点
        二、语义模糊性的积极方面与消极消极方面
        三、日语语义模糊的消除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语用学层面日语语义模糊性
    第一节 语用学层面语义模糊性产生根源阐释
    第二节 语用学层面的语义模糊性问题
        一、交际目的与语义模糊性
        二、语用学层面语义模糊性的特点
    第三节 语义学层面与语用学层面语义模糊性比较研究
        一、语义学层面与语用学层面语义模糊性的差异性
        二、语义学层面与语用学层面语义模糊性的关联性
    第四节 语用学层面语法化与语义模糊性
        一、语用学层面语法化的特点
        二、语用学层面语法化与语义模糊性
        三、日语特定语境中的语法化
    第五节 日语语义模糊的语用效果
        一、得体表达中的语义模糊性
        二、言语行为与日语语义模糊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日语语义模糊性与民族文化
    第一节 日语语义模糊性词语的认知与文化分析
        一、词汇、思维与文化
        二、语义范畴的形成与民族文化
        三、表示感觉词语的语义模糊性与民族文化特点
        四、隐喻与民族文化特点
    第二节 语义模糊性与言语交际
        一、语义模糊性与言语交际活动模式
        二、高语境文化的日本社会
        三、纵向社会的日本
    第三节 日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二、显性学习路径与隐性学习路径
        三、日语模糊性表达的显性学习路径与隐性学习路径
    本章小结
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5)跨文化交际意识下的口译活动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翻译文本描述
    2.1 文本背景描述
    2.2 文本性质
第3章 翻译过程描述
    3.1 译前准备
    3.2 翻译过程
    3.3 译后事项
第4章 跨文化交际意识下的口译活动案例分析
    4.1 中国文化相关词汇的口译技巧
        4.1.1 中国文化名词的口译技巧
        4.1.2 汉语成语、谚语、俗语的口译技巧
    4.2 跨文化交际意识下的表达方式选择
        4.2.1 日本人的群体意识与表达方式选择
        4.2.2 日本人的等级、亲疏观念与表达方式选择
第5章 翻译实践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中日猫谚语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日猫谚语的分类
    (一)日语中的猫谚语
        1. 体现了猫的性格和特征
        2. 体现了猫的生理特征
        3. 体现了猫捉老鼠的功能
        4. 体现了猫的魔性
    (二)汉语中的猫谚语
        1. 体现了猫的性格和特征
        2. 体现了猫捉老鼠的功能
二、中日猫谚语的喻体取向
    (一)喻体相同,喻义也相同或接近
    (二)喻体不同,喻义相同
    (三)一方有喻体,但另一方没有
三、中日猫谚语体现的文化内涵
四、结语

(7)从神佛文化影响下的中日谚语考察两国处世观(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外相关先行研究
二、谚语与文化的关系及“神佛文化”下产生的相关谚语
    1. 谚语的定义及特征
    2.“神佛文化”的重要性
    3. 中日有关“神佛文化”的谚语
三、“神佛”的有关谚语中折射的中日两国处世观
    1. 中日两国处世观的共同点
        (1) 品德高于利益。
        (2) 和为贵。
        (3) 集体意识
    2. 中日处世观的不同点
        (1) 中国的“和而不同”与日本的“隐藏自己”
        (2) 中国的“重仁义”与日本的“重忍让”
四、结束语

(8)日语蔑视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日语蔑视语的形式
    第一节 蔑视语的概念
    第二节 名词蔑视语
        一、 针对个人的名词蔑视语
        二、 针对外集团的集体性名词蔑视语
        三、 针对具体及抽象事物的名词蔑视语
    第三节 动词蔑视语
    第四节 形容词蔑视语
    第五节 蔑视语词缀
    第六节 谚语俗语中的蔑视表现
    第七节 修辞中的蔑视表现
        一、 反语
        二、 比喻
    第八节 惯用型中的蔑视表达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日语蔑视语的特点
    第一节 日语蔑视语中的性别差异
        一、 汉字
        二、 词汇
        三、 谚语俗语
    第二节 日语蔑视语的民族性
        一、 日语蔑视语中的自然观
        二、 日语蔑视语中的“鱼”
        三、 日语蔑视语中的饮食
        四、 日语蔑视语中的武士形象
        五、 独特的“部落”蔑视语
        六、 日本人名蔑视语
        七、 日语蔑视语中的一些非民族性因素
    第三节 日语蔑视语的变化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日语蔑视语的使用情况
    第一节 影视作品中出现的蔑视语
    第二节 不同人物关系中的蔑视语使用
    第三节 蔑视语的使用场合及示例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9)中日谚语对比 ——以动物谚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的方法与对象
    1.3 前人的研究
第二章 中日谚语的定义和特点
    2.1 中日谚语的定义
    2.2 中日谚语的主要特点
    2.3 中日谚语的语法结构
第三章 中日谚语中“马”谚语的比较
    3.1 汉语中的“马”谚语
    3.2 日语中的“马”谚语
    3.3 两国“马”谚语的差异及“马”的形象特点
第四章 中日谚语中“虎”的谚语比较
    4.1 汉语中的“虎”谚语
    4.2 日语中的“虎”谚语
    4.3 两国“虎”谚语的差异及“虎”的形象特点
第五章 中日谚语中“犬”的谚语比较
    5.1 汉语中的“犬”谚语
    5.2 日语中的“犬”谚语
    5.3 两国“犬”谚语的差异及“犬”的形象特点
第六章 中日谚语中“鸡”的谚语比较
    6.1 汉语中的“鸡”谚语
    6.2 日语中的“鸡”谚语
    6.3 两国“鸡”谚语的差异及“鸡”的形象特点
第七章 结语
    7.1 本次研究的总结
    7.2 今后的研究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后记

(10)日语中关于猫的谚语的汉译技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概要
要旨
第一章 序论
    1.1 研究の目的
    1.2 研究方法と対象限定
    1.3 先行研究
第二章 中日両国の猫および猫に関する谚について
    2.1 猫に関する中日両国の対照研究
    2.2 猫に関する谚の中日両国の対照研究
第三章 日本语の猫に関する谚に対する考察
    3.1 猫に関することわざについて
    3.2 猫に関することわざの分类
    3.3 .猫に関する谚の翻訳の问题点及び訳し方の検讨
第四章 猫に関する谚をめぐる翻訳法の検讨
    4.1 翻訳の基准について
    4.2 猫に関する谚の翻訳技法の検讨
    4.3 猫に関する谚の翻訳特徴
第五章 结论
今後の课题
注訳
参考文献
谢辞

四、从语法看日语谚语(论文参考文献)

  • [1]日语谚语的汉译研究[D]. 董秋蕾.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8(03)
  • [2]基于隐喻的日语植物谚语及汉译技巧研究[D]. 张迪. 吉林大学, 2017(02)
  • [3]汉日谚语对比研究 ——以关于动物、自然、人的谚语为例[D]. 小野寺优(Yu Onodera).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08)
  • [4]日语语义模糊性研究[D]. 李贵鑫. 黑龙江大学, 2016(12)
  • [5]跨文化交际意识下的口译活动实践报告[D]. 朝青.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5(08)
  • [6]中日猫谚语对比研究[J]. 崔成子.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04)
  • [7]从神佛文化影响下的中日谚语考察两国处世观[J]. 姜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08)
  • [8]日语蔑视词语研究[D]. 杨磊. 黑龙江大学, 2014(11)
  • [9]中日谚语对比 ——以动物谚语为例[D]. 诸佳婗. 华东师范大学, 2013(12)
  • [10]日语中关于猫的谚语的汉译技巧研究[D]. 宋茵.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2(06)

标签:;  ;  ;  ;  ;  

语法中的日语谚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