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否)”句型

“几乎(否)”句型

一、“差一点(没)”句式新说(论文文献综述)

林玉倩[1](2020)在《当代汉语程度补语及相关成分的再演化趋势与表达功用》文中提出本文主要围绕现当代汉语程度补语及其相关成分的再演化趋势,结合前人的研究基础,结合理论与语言事实,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以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为指导理论,通过描写与解释,分别从宏观与微观两种维度去分析了现当代汉语程度补语及其相关成分再演化的表现,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其表达功用,全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一、主要对本文的研究目的与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并说明研究的方法和语料的来源。二、以“X得很”为例,分析其句法、语义和语用的特点,结合“X得很”的共时与历时的表现,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分析补语标记“得”与高量程度补语“很”的附缀化趋势,并通过“X得很”与“X得慌”的对比,进行更详细的分析。三、以典型的低量程度表达“X了点”为例,主要分析其整体语义的历时演变,具体为“X了点”在语义上从客观量化到主观程度化的特点与动因,再配合其语音特征,提出时态助词“了”与无定量词“点”逐渐黏合并走向附缀化的趋势。最后以“X了点”与“X了些”的对比证明“了点”走向附缀化的可能性与动因。四、以新兴程度表达式“X惨了”为例,结合具体语料,分析新兴极量程度词“惨”与语气词“了”的跨层词汇化。随着“X惨了”的语用功能凸显,语义也逐渐虚空。最后将“X惨了”与“X死了”两个相似表达进行对比,观察相关成分的再演化趋势。五、语用可推动语言的再演化,以新兴的极量程度表达式“X到死”为例,结合语料,以“X到死”的夸饰与共情的语用功能探讨“X到死”的主观化与情态化,从语义虚空的角度入手,分析补位上的述宾短语“到死”的副词化趋势,并结合“X到死”与“X到爆”在搭配选择与语义演变的表现对比,指出“到死”的副词化动因与受到的限制。六、结合前四章的具体案例分析,归纳补位程度表达式的相关成分的再演化主要有三个趋势:附缀化、词汇化与副词化,并从结构凝固、语音特点和语用功能三个维度总结此类表达式所表现的特点,最后通过语用和语义的角度归纳程度补语及相关成分再演化的动因。同时,在宏观层面上,从结构的象似性入手,指出结构平行虚化对其演化的推动作用。七、总结了本文的新突破与不足,提出了尚待解决的问题。

田益[2](2018)在《“差点”在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构想》文中认为外国学习者常常对"差点"这个词的理解应用感到困惑,不知"差点"实际表示的含义,从而在使用时出现偏误。本文浅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这个词的教学策略进行构想,以助于外国学习者在交际中能正确的理解和应用。

徐宜良[3](2017)在《现代汉语形式与语义悖反现象研究》文中提出现代汉语形式与语义悖反现象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一直是学界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在总结学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表里值”理论,从词汇、短语、句子、语篇以及超语言单位组合等五个层面对现代汉语普通话、现代汉语方言中形式与语义悖反现象进行探讨,并结合“古”角与“外”角同层面中形式与语义悖反语言事实验证现代汉语形式与语义悖反现象存在的合理性与广泛性,分析产生这些悖反语言现象的理据以及现代汉语形式与语义悖反现象研究留给我们的启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现代汉语形式、语义以及悖反的内涵,国内外关于现代汉语形式与语义悖反现象研究的现状,选题缘由和意义,研究对象、思路与方法,研究创新点,研究价值以及文章的总体结构。第二章主要论述现代汉语普通话和现代汉语方言中词汇层面反义同体词现象,并利用“古”角和“外”角中的语言事实对它们进行简单的验证,分析产生现代汉语反义同体词的六个原因和现代汉语词汇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的五大应用价值。第三章主要论述现代汉语普通话和现代汉语方言中短语层面肯定的语表形式表示否定语义,否定的语表形式(含隐性否定形式)表示肯定语义的现象,并利用“古”角和“外”角中的语言事实进行简单的验证,分析产生此类现象的六个原因和现代汉语短语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的四大应用价值。第四章主要针对现代汉语句子层面中句类的语用语义与其固有的句法功能语义悖反,句子的自然语义与其语用语义悖反,句子的自然语义与科学知识、人类百科知识悖反,句子的自然组合、搭配形式与句子的组合、搭配规律悖反等四种语言现象进行论述,并利用“古”角和“外”角中的语言事实进行简单的验证,分析产生此类现象的五个原因和现代汉语句子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的四大应用价值。第五章主要针对现代汉语语篇的自然语义与科学知识、百科常识相悖,语篇的自然语义与其语用语义相悖以及语篇的搭配、组合语义与事物间的逻辑规律、客观规律、组合规律相悖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并利用“古”角和“外”角中的语言现象进行简单的验证,分析产生此类现象的两个原因和现代汉语语篇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的三大应用价值。第六章主要针对现代汉语超语言单位组合层面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与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相悖,文字的使用及语用语义与文字的使用规范及自然语义相悖,非文字符号的使用意与其约定俗成义相悖,以及语篇的特殊造型所示意与其固有的结构和造型义相悖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并利用“古”角和“外”角中的语言事实进行简单的验证,分析产生此类现象的两个原因和现代汉语超语言单位组合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的三大应用价值。第七章主要阐述现代汉语形式与语义悖反现象产生的理据,论述现代汉语形式与语义悖反现象是语言使用者意欲和认知上高度主观化、语义选择时语境的制约、现代汉语表意的整体性所规约、现代汉语语义变化发展以及语言经济原则影响等五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第八章主要阐述现代汉语形式与语义悖反现象研究在充实、完善现代汉语语义学、现代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字典词典编纂和汉外教材编写、商业陷阱的识别以及文字游戏等六个方面留给我们的启示。第九章阐明本文的主要观点、不足之处和研究展望。

王在花[4](2013)在《浅析“差一点(没)+VP”句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差一点"句式在学术界讨论已久,有很多分化这一句式的规律,如朱德熙先生的"企望说"、甘智林先生的标记理论等。文章先将该句式分化为肯定形式"差一点+VP"和否定形式"差一点+没+VP",并分别从两个方面入手探析"差一点"句式。

唐芝[5](2012)在《“差一点VP”句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以现代汉语中的“差一点VP”句式为研究对象,在具体分析和考察“差一点”与谓词性结构搭配时的句法和语义表现的基础上,重新讨论了“差一点VP”句式的形义对应规律。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提出了有关本论文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与目的,研究方法以及本论文的范围界定与说明等;第二部分首先从句法的角度,对“差一点VP”句式的句法分布作了详细描述,考察了“差一点”与不同的谓词性结构的搭配情况;其次对“差一点”的句法功能进行了考察,认为“差一点”有其特殊的否定性,它既表达了“否定”义,又表示了“接近”义。最后对“差一点VP”句式的肯定式和否定式分布进行了语义分析,得出该句式的“差一点+没+VP”存在歧义的原因是“没”在该句式中既可以前指又可以后指所造成的;第三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所在,也是全文的创新之处,即我们对“差一点+没+VP”的歧义进行分析并试图提出一个新的解读模式,并认为该歧义结构可存在肯定和否定两种解读方式,只是有可能性强弱的差异,并且提出,对该句式的分化具有语境依赖性;第四部分主要是提出一些关于在对外汉语中“差一点VP”的教学建议,从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谈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要注意的问题和建议,希望能对“差一点VP”句式的教学有所帮助。第五部分是结语,总结了文章的得失。

李文静[6](2011)在《关于“差一点(VP)”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差一点"及其"差一点VP"是语法学界讨论较多的一种语法现象,最初是由朱德熙先生提出来的,此后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差一点"进行了研究。本文将试图通过"差一点"的三种语法类型和"差一点"的语义分析,进一步认识"差一点"的语用价值。

王文彬[7](2009)在《“差点+VP”的语义分析》文中提出本文以“差点”为研究对象,结合现代语言学理论,从语义角度来考察“差点”在与不同的动词短语搭配时的不同语义解释。本文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差点”,它既表达对某事实的接近,又表达该事实的否定。在分析一些汉语例子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要解决的二个主要问题。第二章从句法和语义角度考察了“差点”在与不同的动词短语搭配时的不同的语义解释,并介绍了Vendler关于动词的四种分类,从这一角度考察和解释了“差点+VP”句式的歧义现象,给出不同歧义解读的出现条件。第三章考察了汉语中“差点+没+VP”句式的歧义现象,分析了该句式之所以具有肯定解读和否定的解读的原因是由于具有否定语法功能的副词“差点”与否定副词“没”、动词短语的结合顺序不同造成的。在考察了“差点”与不同的动词短语搭配后,得出:“差点+没+VP”句式本身具有肯定解读和否定解读,这是由语境决定的,与动词短语无关,与说话人的企望也无关。第四章是本研究的一个延伸。在分析了“差点+VP”结构标量解读的出现条件后,引入了动词词汇分解义这一概念,并将之扩展应用到短语的分解义上,得出了“差点(没)+VP”句式更多的深层解读。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总结了“差点+VP”与“差点+没+VP”句式的解读规律。

张庆文[8](2009)在《谓词性成分的封闭性与“差不多”和“差一点”的语义阐释》文中认为本文从句法和语义方面对"差不多"和"差一点"进行了全面比较。就句法分布而言,与"差不多"共现的几乎可以是所有词类,而与"差一点"共现的成分只局限于谓词性成分和小句。在语义限制方面,1)"差不多"和"差一点"都要求封闭性成分与它们共现,不同之处在于"差不多"要求这个封闭性成分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上界,而对"差一点"来说这个封闭性成分具有上界或下界皆可;2)"差不多"要求在实际状况和参照点之间有一个区间,而"差一点"则没有这样的要求;3)"差不多"是一个限制性修饰语,而"差一点"是一个副限制性修饰语。两者的差异是由于它们修饰对象的不同造成的。

侯国金[9](2008)在《冗余否定的语用条件——以“差一点+(没)V、小心+(别)V”为例》文中提出本文首先讨论了语言学界对冗余否定,尤其是对"差一点+(没)V、小心+(别)V"构式的一些零星论述,在此基础上,着重阐释了这些构式的语用条件,"非合意性"是这两个构式中V的语用核心。

朱燕[10](2008)在《“差(一)点(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差一点”在现代汉语中实际使用情况的统计与分析,对现代汉语中“差一点”作为动宾短语的“差一点1”,形补短语的“差一点2”,形容词性的“差一点3”,副词性的“差一点4”的性质进行了论述。对“差一点没VP”句法分布的灵活性特点、语义特殊的否定性、肯定与否定的特点、过去时域性特点以及“差一点”对VP的选择限制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本文重点分析“差一点没VP”句式中影响“没”羡余的因素和条件。分析时突破了前人的单因素分析方法,结合历时发展的情况,认为导致羡余否定的原因不但与前人提出的[-积极性]因素有关,还与[+程度强调]因素有关。同时,对提到的各种因素具体内涵进行说明和概括。在综合分析多种因素的同时,对“差一点没VP”中“没”羡余时肯定和否定两种格式表达功能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没”的羡余度越高,两种格式差异越小;随着羡余度的降低,两种格式的差异也越来越大。由于“没”主要是一个主观性的标记,所以,两种格式的主要差异是否定形式的主观性更强,而肯定形式的接近义则更明显。羡余度的高低与影响羡余的因素有关。此外,对“没”的羡余程度从连续统的角度进行了论述。同时,特别论述了“差一点”实际使用中的变式“差一点”和“差点”的不同。两者不但使用频率不同,语法功能的倾向也有了不同。另外,两者羡余与非羡余的条件也有所不同。最后,从共时和历时结合的角度,对现代汉语中“差一点1”“差一点2”“差一点3”“差一点4”的形成、词汇化、副词化的过程进行了梳理,尤其对于“差一点”副词化过程中羡余否定的形成发展过程从认知的角度进行了解释。“没”在“差一点没VP”句中羡余时作为一个主观性的标记而非实现体的否定标记可以和“了”共现。这与“差一点”句式自身的特殊性有关,也与现代汉语中存在的其他“没”和“了”共现现象的影响有关。

二、“差一点(没)”句式新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差一点(没)”句式新说(论文提纲范文)

(1)当代汉语程度补语及相关成分的再演化趋势与表达功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目的和意义
    0.2 前人研究概况
        0.2.1 “X得 C”的研究现状
        0.2.2 “X到 C”的研究现状
        0.2.3 “X了 C”的研究现状
        0.2.4 “X+C了”的研究现状
    0.3 研究方法与语料来源
        0.3.1 研究方法
        0.3.2 语料来源
        0.3.3 符号说明
第一章 补语标记“得”与程度补语“很”的附缀化趋势
    1.1 “X得很”的句法特征
        1.1.1 组合与黏合的竞争
        1.1.2 成分功能的多样性
        1.1.3 附缀化特征的显现
    1.2 “X得很”的语义功能
        1.2.1 语义焦点下的增量功能
        1.2.2 程度量化下的主观评价
    1.3 “X得很”的语用功能
        1.3.1 主观强度下的搭配选择
        1.3.2 自由搭配下的真值差异
        1.3.3 焦点指派下的信息突显
    1.4 “X得很”的成分再演化及动因
        1.4.1 方言反作用下的发展
        1.4.2 韵律作用下的凝化
    1.5 “X得很”与“X得慌”的异同
        1.5.1 格式内部搭配的选择差异
        1.5.2 程度副词修饰的能性差异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助词“了”与量词“点”的附缀化趋势与功用
    2.1 “X了点”的句法特征
        2.1.1 搭配选择
        2.1.2 句法分布
        2.1.3 差量共现
    2.2 “X了点”的语义功用
        2.2.1 不定量的补充义
        2.2.2 潜在型的偏离义
        2.2.3 主观化的评价义
        2.2.4 委婉态的表达式
    2.3 “X了点”的成分再演化及动因
        2.3.1 从跨层短语走向韵律词
        2.3.2 从韵律词走向后附缀
    2.4 “X了点”与“X了些”的异同
        2.4.1 语义区别
        2.4.2 搭配选择
        2.4.3 共现使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兴极量程度副词“惨”与“了”的跨层词汇化
    3.1 “X惨了”的句法特征
        3.1.1 从句法成分到句子成分
        3.1.2 从结果补语到程度补语
    3.2 “X惨了”的语义功能
    3.3 “X惨了”的语用功能
        3.3.1 夸饰化的主观表达
        3.3.2 同感化的主观交互
    3.4 “X惨了”的成分再演化及动因
    3.5 “X惨了”与“X死了”的异同
        3.5.1 搭配选择
        3.5.2 语义演变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兴程度式述宾短语“到死”的副词化与功用
    4.1 “X到死”的句法功能
        4.1.1 灵活的搭配选择
        4.1.2 临界的句法环境
        4.1.3 特定的句法功能
    4.2 “X到死”的表达功用
    4.3 “X到死”的成分再演化及动因
    4.4 “X到死”与“X到爆”的异同
        4.4.1 量与质变诱发极量表达
        4.4.2 语义色彩限制搭配选择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补位程度表达式的特点与再演化动因
    5.1 补位程度表达式的特点
        5.1.1 结构凝固化
        5.1.2 双音韵律化
        5.1.3 主观情态化
    5.2 补位程度表达式再演化的动因
        5.2.1 表达空缺与言者心理
        5.2.2 语义泛化和经济原则
        5.2.3 象似结构和平行虚化
    5.3 本章小结
结语与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研究成果
致谢

(2)“差点”在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差点”概述
二、“差点”教学构想
    (一) 既有教材分析
    (二) 教学构想
    (三) “差点”教学策略
三、总结

(3)现代汉语形式与语义悖反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2 选题缘由和意义
    1.3 研究对象、思路与方法
    1.4 创新点
    1.5 研究价值
    1.6 总体结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现代汉语词汇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现象
    2.1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词汇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
    2.2 现代汉语方言中词汇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
    2.3 古代近代汉语、现代英语中形式与语义悖反的语言事实验证
        2.3.1 古代近代汉语中词汇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的验证
        2.3.2 现代英语中词汇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的验证
    2.4 现代汉语词汇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产生的原因
    2.5 现代汉语词汇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的应用价值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代汉语短语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现象
    3.1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短语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
    3.2 现代汉语方言中短语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
    3.3 古代近代汉语、现代英语中形式与语义悖反的语言事实验证
        3.3.1 古代近代汉语中短语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的验证
        3.3.2 现代英语中短语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的验证
    3.4 现代汉语短语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产生的原因
    3.5 现代汉语短语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的应用价值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代汉语句子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现象
    4.1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句子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
        4.1.1 句类的语用语义与其固有的句法功能语义相悖
        4.1.2 句子的自然语义与其语用语义相悖
        4.1.3 句子的自然语义与科学知识、人类百科知识相悖
        4.1.4 句子的自然组合、搭配形式与句子的组合、搭配规律相悖
    4.2 现代汉语方言中句子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
    4.3 古代近代汉语、现代英语中形式与语义悖反的语言事实验证
        4.3.1 古代近代汉语中句子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的验证
        4.3.2 现代英语中句子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的验证
    4.4 现代汉语句子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产生的原因
    4.5 现代汉语句子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的应用价值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现代汉语语篇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现象
    5.1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语篇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
        5.1.1 现代汉语语篇的自然语义与科学知识、百科常识等相悖
        5.1.2 现代汉语语篇的自然语义与其语用语义相悖
        5.1.3 现代汉语语篇语词的搭配、组合语义与逻辑规律、语言组合规律等相悖
    5.2 现代汉语方言中语篇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
    5.3 古代近代汉语、现代英语中形式与语义悖反的语言事实验证
        5.3.1 古代近代汉语中语篇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的验证
        5.3.2 现代英语中语篇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的验证
    5.4 现代汉语语篇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产生的原因
    5.5 现代汉语语篇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的应用价值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现代汉语超语言单位组合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现象
    6.1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超语言单位组合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
        6.1.1 标点符号的使用与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相悖
        6.1.2 文字的使用及语用语义与文字的使用规范及自然语义相悖
        6.1.3 非文字符号的使用意与其约定俗成义相悖
        6.1.4 语篇的特殊造型所示意与其固有的结构和造型义相悖
    6.2 现代汉语方言中超语言单位组合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
    6.3 古代近代汉语、现代英语中形式与语义悖反的语言事实验证
        6.3.1 古代近代汉语中超语言单位组合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的验证
        6.3.2 现代英语中超语言单位组合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的验证
    6.4 现代汉语超语言单位组合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产生的原因
    6.5 现代汉语超语言单位组合层面形式与语义悖反的应用价值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现代汉语形式与语义悖反现象产生的理据分析
    7.1 语言使用者的意欲和认知上的高度主观化
    7.2 语境对语义选择的制约
    7.3 现代汉语表意的整体性
    7.4 语义的变化发展
    7.5 语言经济原则的制约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现代汉语形式与语义悖反现象研究的启示
    8.1 现代汉语语义学
    8.2 教学
    8.3 跨文化交际
    8.4 字典辞典的编纂和汉外教材的编写
    8.5 商业陷阱的识别
    8.6 文字游戏等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语
    9.1 主要观点
    9.2 不足之处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浅析“差一点(没)+VP”句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肯定形式“差一点+VP”
三、否定形式“差一点+没+VP”
    (一) 在语境中分化歧义
    (二) 在结构层次上分化歧义
        1.“差一点/没VP”
        2.“差一点没/VP”
    (三) 否定形式的其他情况
四、结语

(5)“差一点VP”句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问题和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范围界定与说明
2 “差一点 VP”句式的句法和语义分析
    2.1 “差一点 VP”句式的结构组合类型
    2.2 “差一点 VP”句式的语义分析
3 “差一点 VP”句式的解读规律
    3.1 “VP”的“异常”
    3.2 “差一点 VP”句式的解读
    3.3 “没”的羡余可能性
    3.4 语境依赖性
    3.5 小结
4 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4.1 “差一点”的适用环境
    4.2 “差一点+没+VP”的教学切入点
    4.3 语音的差异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6)关于“差一点(VP)”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差一点”的语法类型
    (一) “差一点1”
        1.“一点”作“差”的直接成分
        2.“一点”作“差”的间接成分
    (二) “差一点2”
    (三) “差一点3”
二、“差一点”的语义分析

(7)“差点+VP”的语义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Table of Content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问题引入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理论方法
第二章 "差点+VP"的语义分析
    第一节 标量解读与非标量解读
    第二节 动词短语的四种分类
    第三节 "差点"与动词短语的搭配规律
第三章 "差点+没+VP"的语义分析
    第一节 "差点+没+VP"歧义的原因
    第二节 "差点+没+VP"的不同解读
    第三节 "差点+没+VP"歧义的分布情况
第四章 动词短语与"差点(没)+VP"的深层解读
    第一节 "差点+VP"标量解读的出现条件
    第二节 动词词汇分解义与动词短语分解义
    第三节 "差点(没)+VP"的深层解读
第五章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谓词性成分的封闭性与“差不多”和“差一点”的语义阐释(论文提纲范文)

一 “差不多”和“差一点”的句法表现
    1.1 与“差不多”共现的词类:体词性成分和谓词性成分均可
    1.2 与“差一点”共现的词类:谓词性成分
二 “差不多”和“差一点”的语义限制
    2.1“差不多”和“差一点” 要求封闭性成分 (3)
        2.1.1 与“差不多”和“差一点”共现的谓词
        2.1.1.1与“差不多”和“差一点”共现的形容词:封闭性形容词
        2.1.1.2与“差不多”和 “差一点”共现的动词谓语:封闭性动词谓语 (7)
        2.1.2与“差不多”共现的体词性成分:封闭性名词短语
        2.1.3与“差不多”共现的其他成分
    2.2 “差不多”要求在实际状态和参照点之间有一个区间 (interval)
    2.3 “差不多”与“差一点”之间存在着限制性 (restrictive) 的对立
三 结论

(10)“差(一)点(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研究现状
        0.1.1 研究概况与研究视角
        0.1.2 羡余否定的条件与羡余的原因
    0.2 存在问题、研究方法和目的
    0.3 章节安排与语料
第一章 “差一点”四种性质的分化及其差异
    1.1 作为动宾短语的“差一点_1”
        1.1.1 “一点”不是“差”的直接成分
        1.1.2 “一点”作直接成分时的性质与特点
    1.2 作为形补短语的“差一点_2”
        1.2.1 性质与特点
        1.2.2 动宾短语与形补短语的联系与区别
        1.2.3 “差一点1”“差一点_2”的功能和特点
        1.2.4 其他因素显化短语用法
    1.3 形容词“差一点_3”
        1.3.1 形容词“差一点_3”的形式与意义
        1.3.2 “差一点_2”与“差一点_3”的联系与区别
    1.4 副词“差一点_4”
        1.4.1 副词“差一点_4”性质与特点
        1.4.2 “差一点_1”与“差一点_4”的联系与区别
    1.5 小结
第二章 “差一点_4”及所在句式的特点
    2.1 “差一点_4”的分布特点
        2.1.1 “差一点_4”后VP 的结构
        2.1.2 “差一点_4”分布的灵活性
    2.2 “差一点_4”及VP 的肯定与否定
        2.2.1 VP 的肯定与否定
        2.2.2 特殊的否定性
        2.2.3 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性
    2.3 过去时域性与表达的事理性
        2.3.1 VP 的过去时域性
        2.3.2 程度性与结果性
        2.3.3 表达的事理性
    2.4 小结
第三章 “差一点”羡余否定功能
    3.1 羡余否定的概念与“差一点”羡余否定的分布
        3.1.1 羡余否定的概念
        3.1.2 “差一点没VP”的分布
    3.2 “差一点”与“差点”中“没”羡余与非羡余条件的异同
        3.2.1 “差点”和“差一点”的分化
        3.2.2 “差点”和“差一点”羡余的共同条件
        3.2.3 “差点”和“差一点”羡余的不同条件
        3.2.4 “差一点没”和“差点没”非羡余的条件
    3.3 羡余时两种格式表达功能的差异及原因
        3.3.1 “差一点”和“没”的性质和特点
        3.3.2 表达功能的差异以及差异的原因
    3.4 小结
第四章 “差一点”的历时发展与共时分析
    4.1 “差一点”短语的形成及发展趋势
        4.1.1 “差一点”动宾短语的形成
        4.1.2 “差一点”形补短语的形成
    4.2 “差一点”的副词化及羡余否定原因探索
        4.2.1 “差一点”副词化
        4.2.2 “差一点”羡余否定形成的原因
    4.3 “差一点没VP”中“没”和“了”共现的问题
        4.3.1 “差一点没VP”中“没”“了”的分布
        4.3.2 “没”“了”的性质以及共现原因
    4.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后记
附件

四、“差一点(没)”句式新说(论文参考文献)

  • [1]当代汉语程度补语及相关成分的再演化趋势与表达功用[D]. 林玉倩.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2]“差点”在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构想[J]. 田益. 北方文学, 2018(20)
  • [3]现代汉语形式与语义悖反现象研究[D]. 徐宜良.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7)
  • [4]浅析“差一点(没)+VP”句式[J]. 王在花. 文教资料, 2013(21)
  • [5]“差一点VP”句式研究[D]. 唐芝.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7)
  • [6]关于“差一点(VP)”的研究[J]. 李文静. 大众文艺, 2011(08)
  • [7]“差点+VP”的语义分析[D]. 王文彬. 山东大学, 2009(05)
  • [8]谓词性成分的封闭性与“差不多”和“差一点”的语义阐释[J]. 张庆文. 世界汉语教学, 2009(02)
  • [9]冗余否定的语用条件——以“差一点+(没)V、小心+(别)V”为例[J]. 侯国金.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8(05)
  • [10]“差(一)点(儿)”研究[D]. 朱燕. 上海师范大学, 2008(01)

标签:;  ;  ;  ;  

“几乎(否)”句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