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系统设计实践与教学研究

标志系统设计实践与教学研究

一、标识系统设计实践与教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沈鑫博[1](2021)在《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儿童医院门诊部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研究 ——以江西省儿童医院为例》文中提出目前,我国已经由工业型向服务型经济时代转变,并且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事物的评判标准从对硬件设施的需求到更加注重软件服务的优劣。医院作为大型服务机构,应更加关注人们就医时的体验感受,不仅具备药物治疗、术中设备、医务工作者等有形服务,还要有视觉空间环境、语言互动、流程与布局等无形服务,从本质上提高服务质量。儿童医院本身是特殊的服务场所,服务对象多为强烈排斥、恐惧不安的儿童和焦急的家长,门诊部又是全院最基本最常用的区域,人流密集、人群繁杂、医务人员繁忙且空间复杂、路线交错。导向标识系统作为主要指引工具,国内大多数儿童医院并没有重视起来,存在生硬冷漠甚至混乱的现象。但其实它也是医院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清晰明了且有趣味,切实考虑儿童就诊时的身心需求,给予患儿和家属舒适、温暖的就医感受。可产生提高诊察效率、安抚情绪,提升医院形象与服务水准、营造优质的就医环境等积极影响,同时还响应了我国改善儿童医疗服务体系的政策。本文以儿童医院门诊部导向标识系统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国内外服务设计和儿童医院门诊部导向标识的已有研究、案例,针对江西省儿童医院门诊大楼导向标识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综合分析的研究方法,制定新的设计原则和优化方案,提高导向的可用性、趣味性、人性化等,减轻患儿痛苦、家长压力。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归纳整理出服务设计语境下儿童医院门诊部导向标识系统的必要性,通过分析儿童医院门诊部人流特点、流程等,说明导向标识系统的不可或缺及其与服务设计的联系。(2)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切实分析患儿及家属、医务人员等方面的调研数据,找到真正需求点和喜好,总结江西省儿童医院门诊部导向标识系统缺乏整体性、美感,情感不足等问题。(3)针对出现的问题,融入服务设计理念,为江西省儿童医院门诊部导向标识系统提出整体规划科学布局、与环境融合的艺术特色、以人情感体验为中心、无形服务实物化等适用的设计原则,并设计一套真正符合用户需求的优化方案。

雷婷婷[2](2021)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数字技术的发展作用于建筑室内设计带来的每一次变革,都影响着使用者对设计方案认知和理解的方式,人工智能等科技高速发展使虚拟现实技术在室内设计方案中的应用开始涌现。在体验经济背景下,商业建筑室内空间感官体验与思维认同的价值逐渐凸显,并协同多元化业态成为当下使用者消费行为的重要诉求。因此,将参与性、交互性、动态性强的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到商业建筑室内设计中,试图通过使用者在逼真的三维虚拟化方案中的互动体验,对有效行为或行为模拟反馈信息等数据采集分析,据此进行从方案的初步设计到优选,以提升商业建筑室内设计的实效性与前瞻性。“研究基础”——通过对互动式建筑、虚拟现实技术等领域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提出支撑后续方法研究的基本理论;通过对商业空间室内化进程的研究,探索了当代商业空间复合化、步行化、景观化、公共设施完备化的发展趋势,明确了互动设计方法对于满足当代商业空间中个体需求与多元消费行为等需求特征的必要性。采用实地调研法,对不同地区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商业室内空间进行调研,首先应用数理分析法对调研问卷进行分析得到商业空间中群体属性影响因素,其次对商业空间中使用者的行为轨迹、访谈交流进行综合分析得到使用者对商业空间中寻路与环境的诉求,继而对使用者光顾商业空间的频率与其他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商业空间对于使用者偏好的影响因子,而后结合国内外案例及访谈等信息,分析了商业室内空间影响因子的使用需求,以此展开,为互动设计方法研究任务阐明方向。“设计流程”——归纳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原则,依此对互动设计方法流程进行构建。根据前述理论引申探讨,提出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原则,继而在原则的指引下论述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互动设计流程。一是通过对虚拟场景的环境需求分析,按照层级需求模型对应虚拟场景的可用性、准确性、操作效率、实时显示速度对方案构成要素进行选取,完成方案初构;二是虚拟场景的构建与实现,根据文献资料应用扎根理论方法对商业室内构成要素进行提取,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要素进行权重分析,据此,对方案进行目标性电子化建构,并应用Iris VR、Mars等虚拟现实技术平台进行虚拟现实可视化处理,力求达到化简去繁的同时还原真实视觉效果;三是虚拟现实技术下的互动体验,使用者在虚拟现实方案中通过视觉感知刺激生成行为进行互动体验,并伴随体验过程产生相应的心理及生理反应,或与人工智能分析方法对接,进行行为模拟分析;最后是互动信息反馈与方案优选,通过对使用者显示反馈与隐式反馈的信息收集分析,判断空间质量并进行设计影响。“设计方法”——总结设计师可以遵循的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方法。设计方法以商业建筑室内设计原则为依据,互动设计流程为展开方式,从商业建筑室内空间布局和空间环境两大维度的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功能布局互动设计方法通过构建街区环境模型及互动体验路径的环境设置等手段,完成功能布局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设计;组织动线互动设计方法利用轨迹追踪记录等方式,将互动后动线进行可视化呈现,继而对照相应空间序列的行为预测提出动线设计及优化方法;方位感认知互动设计方法以使用者互动时辨认方位为动机并生成目标,以虚拟场景的空间识别性与装饰构件表现力为条件,通过在虚拟模型中进行操作并修改方案,以达到预期标准;空间界面互动设计方法应用场所感营造,通过互动时视觉感知表现效果对应预期心理需求以评价界面设计;导向与装饰互动设计方法及室内景观与设施互动设计方法将各设施装饰按功能分类,在互动评估后进行公众参与式设计以满足公众对参与决策的渴望。“应用演示”——演示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方法的应用。首先以商业室内空间布局为研究对象,应用动线可达性与可见性互动设计方法、方位感认知互动设计方法等对该空间布局进行实际优化设计;继而以商业室内标识系统为设计对象,利用Res Net神经网络模拟使用者的视觉感知来对虚拟商业空间中的标识系统进行图像识别完成互动,以此指导并优化设计方案。论文面向当代商业建筑室内空间的发展与转型问题,提出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理论及方法体系。通过对互动设计理论及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弥补了现有商业室内设计方法体验不足、延时反馈、不能真正实现公众参与设计等问题。基于此,论文开展了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流程与方法的研究,以期在设计方法层面为商业建筑室内空间提供更科学、更智能、更高效的设计方法创新。

张建文[3](2020)在《基于微服务的教学实践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各行各业纷纷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产业升级改造。在教育领域,高校的教学模式也在进行着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不能完全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因此,各高校开始借助于计算机技术搭建在线化的教学平台,在线化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线下的课堂教学得到极大的延伸,减轻了教师教学负担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目前大多数的教学平台只解决了“教”与“学”的问题,集教学与实践为一体的教学实践平台较为少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仍然依赖于线下环境,如实验室或机房,而且这些线下环境应用范围也有限,往往只是针对于一些特定的课程。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微服务的教学实践平台,在此平台下教师可以开展日常的教学任务,如教学资源的上传、在线作业批改等;学生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课程学习、作业提交等。此外,该平台也解决了其他教学平台缺乏实践环境的问题,引入课程案例相关功能,将课程实践过程进行了抽象,使得平台具备良好的通用性,适用于多类有实践需求的课程。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调研目前市面上其他教学平台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教学实践平台的使用需求,并对需求进行抽象建模,划分出具体的功能模块,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同时指明系统的性能指标;(2)为提升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考虑到系统后期的功能迭代,本文采用微服务架构进行系统构建。根据系统功能模块的业务边界,划分出系统的各个业务微服务。(3)采用Spring Cloud框架提供的相关模块,进行微服务支撑组件的设计实现,包括服务注册中心、服务配置中心、服务链路监控以及服务网关,使得各业务微服务的实现能够更加专注于功能性业务。(4)依据系统各个用户角色的使用需求,分析并设计测试用例,对教学实践平台进行功能性测试。使用JMeter工具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用以衡量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对系统进行生产级别的运行测试,教学实践平台最终实现了课程管理、案例管理、作业管理、消息通知、代码运行等功能,使得平台具备完整的业务功能,平台拥有良好的功能完备性、操作简便性,逻辑清晰准确,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不用用户角色的使用需求,目前已投入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宋哲琦[4](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认为《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许玥琦[6](2020)在《基于北京交通大学校园文化的导视系统设计应用研究 ——以北京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为例》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信息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导视系统也在高速的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在信息高速流通的地方,导视系统通过颜色,符号,图形的相互配合,导视系统以视觉语言的形式在高效率的运作系统中帮助使用者甄别信息快速精准的找到目标信息。校园文化是精神和灵魂的中心支撑点,现代高校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对学生的影响,所以校园文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校园文化和导视系统的结合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校园文化导视系统在校园里不单单只是一个展示的形象设计,还包含了对校园文化的高度整合与抽象、整体与系统的把握、创新与情感细节的表达。导视系统解决了校园导向明确性不强的缺点,带有校园文化符号的产品不仅是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一部分,还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和对校园生活的珍惜并增强学生归属感的一个捷径。高校的品牌形象在高校林立的现状下越来越收到高校管理者们的注意。校园品牌元素比如:校训,学校logo,特色元素,可以借助导视系统设计的方式进行符号化的抽象与表达。校园文化导视系统解决了校园指示性不明确问题的同时也可以使校园导视系统具备识别性、兼容性、延展性,校园文化和导视系统的结合可以更加系统地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也满足了校园文化宣传的实际需求。目前国内外导视系统存在着校园导视体系建设不完善导视信息的多以语言文字形式传达,缺乏生动形象的图形符号来吸引使用者的注意力等问题。而且一些高校导视系统基础设施功能仍有不完善的情况,整体造型单调粗糙、观赏性低。目前国内外导视系统的导视信息主要以语言文字的方式进行方向的指引,整体版式设计的比例规范仍有不统一,图形标识的组合也有不协调,让使用者看的过程中有疲劳感。导视系统在设施色彩和材质应用的统一性上比较杂乱,缺少连贯性。校园文化特色和导视系统的结合的情况还不是很多,大多数高校的导视系统缺乏校园文化特色。导视系统设计研究以北京交通大学校园文化作为研究主体,唐山研究院作为导视系统应用的研究对象。本次校园导视设计希望借助设计思维运用在导视系统设计中通过颜色,符号,图形等设计语言相互配合来构建校园文化的整体性。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导视系统、校园导视系统、校园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问卷调研法、用户访谈法、CRG研究分析法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得出大众对于导视方面最本质的需求,从而找到最合理的解决方案。设计部分作者将校园文化通过符号、色彩等形式融入导视系统。把校园品牌文化元素:知行,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园文化抽象为符号应用在校园导视设计中。另外还将校园文化符号进行的衍生品设计,以此来全面提升校园品牌。

刘绍勇[7](2020)在《品牌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研究》文中提出品牌因其在市场营销与传播方面的优势,正在跨越商业与产品领域广泛应用于众多生产与服务领域,很多品牌都通过视觉识别设计系统来体现自身的理念和个性,一个品牌的颜值则从视觉形象识别开始。视觉识别设计系统是品牌形象最直观的视觉表达形式,作为最广泛的视觉语言,它涵盖了品牌每一个与受众接触点的设计,为品牌形象的构建提供了一个更宽阔、更立体的空间。因此,视觉识别设计已为品牌战略的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它是展示品牌文化和传播品牌信息价值的最重要载体,在品牌形象塑造和传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面对美学经济条件下的消费市场,品牌的视觉识别设计所要谋求的不再是“认识”而是“认知”、“认可”,在审美营销条件下,美学在设计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美学的作用提升了视觉识别设计的表现力、识别力,能够让品牌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与受众完全沟通交流,并因此最大限度的获得竞争力与传播力。构建一套完美有效的视觉识别系统已成为一个品牌增加附加值,并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近些年在我国,虽然视觉识别设计在社会实践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可喜的成绩,但对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研究则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积极倡导在营销与传播中进行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从品牌与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关系层面看,品牌与设计美学的相关理论是研究基础,视觉识别是研究对象,而设计美学是研究的视角。何为视觉识别设计美?视觉识别设计美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创造视觉识别设计的美,以及视觉识别设计美的如何应用?如何提高视觉识别设计美学在品牌塑造和传播信息价值方面的作用等等,是视觉识别设计美学必须研究的命题。绪论部分是对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介绍,并对相关概念作进一步解析和说明;第二章在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框架搭建上,着重从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构成、视觉识别设计的审美属性及其美学价值方面进行阐述;第三章回溯了视觉识别设计的历史,主要梳理艺术风格流派对视觉识别设计的影响,视觉识别设计产生的历史渊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视觉识别设计发展的演进因素;第四章主要从视觉识别设计的审美基础要素入手,分别阐述了图形、色彩和文字等设计要素美以及规范美的表达;第五章着重探讨了视觉识别设计美学应用,概括总结出视觉识别设计审美的判断依据,提炼出原创与多维表现传达的个性美、系统性与灵活应用构筑的整体美、持久性和多元文化呈现的时代美等三方面的创新观点,并列举设计案例进行具体论述和解读。结论与展望部分对本文研究所得的成果观点以及现实意义进行了总结,并对本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设想做出说明。本文是笔者基于自身20多年的设计实践积累与感悟出发,以视觉识别设计与美学的关系为切入点,全方位探究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生成机制,提出具有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价值的命题。希望能为视觉识别设计找寻新的设计方法和思路,为品牌形象建设及视觉识别设计带来新的思考。

张丰[8](2020)在《环境行为学视角下的高校巨构式建筑空间设计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在本世纪初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高校的招生规模开始持续扩大,其教育理念、管理模式也都在紧跟时代的发展,高校校园建设大规模展开。但需要的注意的是,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的状况很难长期支撑大规模的校园扩建,因此集约化的校园规划理念逐渐成为主流。以解决二战后西方国家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遇各类问题为目的的巨构思想,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讨论。其核心思想对解决现今高校校园规划中的问题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高校校园这一结构相对简单、体量相对较小的城市模型也为巨构的落成提供了可能性。因此高校巨构式建筑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得到了大量实践机会,其优势长处通过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部分实例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它的产生无论是对高校教育事业还是对建筑设计领域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现实意义。但需要强调的是,本文并不认为高校巨构式建筑将成为高校建筑发展的唯一选择,在高校发展多元化的今天,高校建筑的巨构化也绝非是高校建筑发展的唯一方向。同时由于高校巨构式建筑的在国内还属于相对新生的建筑类型,其创作难免有出现各类不足之处。因此,本文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结合环境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对高校巨构式建筑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其优势与现状问题并总结其优化策略,以此对高校巨构式建筑的设计起到反思总结的作用,并为设计师在巨构式建筑的未来的方案设计阶段提供可借鉴、参考的研究成果。本文在第一章首先明确高校巨构式建筑相关的时代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对象,以及具体的研究方法和论文整体框架等内容。接下来在第二章里对论文涉及到的各类概念进行解析;再根据高校巨构式建筑布局模式的不同进行系统的分类,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后续研究。第三章中引入环境行为学理论,阐述其主要的基础理论,并从多方面叙述环境行为学对高校巨构式建筑设计的研究起到的指导作用。第四章首先简单的总结概括笔者参与的西工大太仓校区中高校巨构式建筑的设计实践,并叙述以此为起点的笔者关于这一建筑类型的思考,再从国内各地高校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多个巨构式建筑设计实践案例,进行实地的调研、观察、测绘,从宏观、中观、微观多个层面深入研究对使用者行为产生较多影响的建筑元素,以对高校巨构式建筑的现状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在第五章中论述高校巨构式建筑设计策略总结。最后,笔者对全文成果进行总结并对环境行为学理论指导下高校巨构式建筑设计的前景进行展望。

王佳[9](2020)在《基于通用设计理念的红色旅游城市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管理研究 ——以红都瑞金为例》文中认为红色旅游寓教于游,是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式,是弘扬中国民族精神的体现,发展红色旅游,是对国民素质的提升、民族精神的培育、社会现实的精神需求转化为社会财富,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红色旅游城市强大的内生动力及区域综合发展协调能力,决定了其在我国革命老区建设进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面对拥有丰富资源的红色故都瑞金,推广“红色文化”旅游意义深远。标识导向在旅游过程中担任着引导、指示、说明等功能,是整个红色文化景区内环境布局、氛围营造、文化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向标识系统设计作为设计学服务城市建设的分支体系,是城市基础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旅游资源丰富的红色故都瑞金,游客呈多样化趋势,因此要充分考虑不同国籍、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文化教育程度及背景、不同年龄阶段的多元化导向信息需求,需要以通用设计理念为指导思想,以便全面为游客寻路指引信息,满足更多游客对于红色旅游城市导向标识信息的需求。论文基于1种思想理念(通用设计)、1个设计领域(导向标识系统设计)、跨越2个学科体系(设计学与管理学),基于通用设计“为所有人设计”的理念下将管理学的三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控制)引入城市导向标识系统设计领域。通过对基于通用设计理念的红色旅游城市空间导向系统现地调研—以红都瑞金为例,分析其导向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缺少维护,导向标识的牌面文字信息细节处有误等)提出须在系统的管理管控中加以解决,从计划、组织、控制的管理三职能展开构建了基于通用设计理念下红色旅游城市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管理构建框架,进而从三个方面展开了通用设计理念的红色故都瑞金旅游景区标识导向系统设计管理实践:(1)建立基于通用设计理念的红都瑞金标识导向系统设计管理构建框架(从计划、组织、控制的管理三职能展开);(2)提出满足通用设计的红都瑞金标识导向系统设计管理部分建议;(3)对共和国摇篮景区标识导向系统进行了更新设计,以期为我国红色旅游城市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的改善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以通用设计理念作为指导配合红色旅游城市导向系统设计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组织、有控制的精细管理,是红色旅游城市导向设计取得成功的核心。希望在我国旅游城市的导向标识系统设计中能汲取通用设计之精华,把握系统的管理职能。

王瓅晨[10](2020)在《西安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历史空间展示系统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位于西安的中心城区,该片区在历史上属于隋大兴唐长安城的一部分,片区内现遗存有唐代小雁塔遗构及部分清代荐福寺古建筑,是世界文化遗产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隋唐至今,历史的更替与时代的变迁在此片区留下层叠与拼贴的痕迹。随着2017年启动的新一轮更新改造,该片区面临以下三点问题:1)全面考古发掘的滞后,大量的古代遗址位于地下尚未发现;2)书籍中的历史信息记载由于缺少有效媒介,在实体空间中无法被公众“阅读”;3)位于古代遗址之上的近现代城市空间不被重视,随着城市更新被随意删除。这样的问题,普遍存在于大遗址与现代城市叠加的城市地段。因此面对城市更新压力,如何有效基于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理论,构建历史城市的历史空间展示系统,保护城市文脉不断裂,是一个当下城市遗产保护迫在眉睫的问题。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研究分为概念解读、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三部分。概念解读即明确历史空间的定义及时空特征,历史展示系统的构成及研究内容。理论研究分为两部分,首先,通过对城市形态学、原型理论、傅熹年先生针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布局规律等理论的研究,明确历史空间展示系统的展示对象、展示方法与展示系统研究技术路线。其次,通过研究展示对象与展示方法,梳理历史空间展示系统构建逻辑;确认历史空间展示系统由历史空间标识展示系统与历史空间标牌解说系统构成,并明确其展示内容与方法。实践研究分为两部分: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历史空间的研究与片区展示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研究。通过对片区内从隋唐至今的历史空间的识别、分类、空间形态、更新演变与遗存现状的研究,构建片区历史空间展示系统;针对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历史空间标识展示系统与历史空间标牌解说系统,提出设计建议或实施方案。

二、标识系统设计实践与教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标识系统设计实践与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儿童医院门诊部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研究 ——以江西省儿童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发展与现状
        1.4.2 国内研究发展与现状
        1.4.3 对已有研究的分析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儿童医院门诊部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1 儿童医院门诊部
        2.1.2 儿童医院门诊部人流特点
        2.1.3 儿童医院门诊部就医流程
    2.2 儿童医院门诊部导向标识系统概念及理论基础
        2.2.1 导向标识系统
        2.2.2 儿童医院门诊部导向标识系统
    2.3 服务设计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3.1 服务设计
        2.3.2 服务设计原则
        2.3.3 服务设计方法与工具
    2.4 医院导向标识系统中的服务设计
第3章 江西省儿童医院门诊部导向标识系统调查分析
    3.1 江西省儿童医院概况
    3.2 江西省儿童医院门诊部导向标识系统现状
        3.2.1 缺乏系统性,整体性
        3.2.2 缺少美感,设计单调
        3.2.3 淡化人性,情感不足
        3.2.4 布局及后期维护不当
    3.3 江西省儿童医院门诊部导向标识系统问卷调研分析
        3.3.1 问卷调查设计与实施
        3.3.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4 江西省儿童医院门诊部导向标识系统用户体验旅程图分析
第4章 江西省儿童医院门诊部导向标识系统服务设计研究
    4.1 江西省儿童医院门诊部导向标识系统服务设计原则
        4.1.1 整体规划,科学布局
        4.1.2 与环境融合的艺术特色
        4.1.3 以人的情感体验为中心
        4.1.4 无形服务实物化
        4.1.5 维护管理优化
    4.2 江西省儿童医院门诊部导向标识系统优化设计实践
        4.2.1 设计理念
        4.2.2 图形设计
        4.2.3 文字应用
        4.2.4 色彩选择
        4.2.5 材质选择
        4.2.6 造型设计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实物展示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数字时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1.1.2 商业建筑室内设计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互动设计方法
        1.3.2 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方法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
        1.4.1 互动设计的发展及现状研究
        1.4.2 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相关研究
        1.4.3 国内外研究总结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论文框架
第2章 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研究基础
    2.1 互动设计方法的理论思想解析
        2.1.1 建筑互动理念的产生-建筑控制论
        2.1.2 信息技术变革下的响应式建筑理论
        2.1.3 数字媒体时代下的交互设计理论
    2.2 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的理论与技术选择
        2.2.1 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2.2.2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2.2.3 虚拟现实技术对互动设计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2.3 商业建筑室内设计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2.3.1 商业空间的室内化发展历程
        2.3.2 商业建筑室内设计发展趋势及互动设计的必要性
    2.4 购物行为及心理需求影响因子分析
        2.4.1 购物行为及心理需求调研内容与方法
        2.4.2 商业空间中群体属性因素影响分析
        2.4.3 商业空间寻路分析与环境诉求
        2.4.4 商业建筑室内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2.5 使用者对商业空间影响因子的需求分析
        2.5.1 商业建筑室内空间布局需求分析
        2.5.2 商业建筑室内空间可识别性需求分析
        2.5.3 商业建筑室内空间熟悉度需求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流程的建立
    3.1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原则
        3.1.1 基于虚拟现实双向互动的公众参与设计原则
        3.1.2 基于虚拟现实主体间性的审美交互设计原则
        3.1.3 基于虚拟现实构想性的动态设计原则
    3.2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构成要素
        3.2.1 构成要素提取
        3.2.2 构成要素权重分析
    3.3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流程
        3.3.1 虚拟场景环境需求分析
        3.3.2 虚拟场景的构建与实现
        3.3.3 虚拟现实技术下的互动体验
        3.3.4 互动信息反馈与方案优选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方法
    4.1 功能布局互动设计方法
        4.1.1 功能布局与城市环境融合的互动设计方法
        4.1.2 空间配置的形态与功能互动设计方法
    4.2 组织动线互动设计方法
        4.2.1 动线的可达性与均好性互动设计方法
        4.2.2 动线序列的互动设计方法
    4.3 方位感的认知性互动设计方法
        4.3.1 空间识别性互动设计方法
        4.3.2 装饰构件表现力认知互动设计方法
    4.4 空间界面互动设计方法
        4.4.1 空间界面形式的场所感互动设计方法
        4.4.2 空间界面的材质与色彩互动设计方法
    4.5 导向与装饰互动设计方法
        4.5.1 导向系统互动设计方法
        4.5.2 商业空间装饰展陈互动设计方法
    4.6 室内景观与设施互动设计方法
        4.6.1 室内景观小品互动设计方法
        4.6.2 室内设施互动设计方法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方法应用
    5.1 商业建筑室内虚拟场景的构建与实现流程展示
        5.1.1 设计方案的环境需求分析
        5.1.2 设计方案虚拟现实互动场景建立
    5.2 以商业建筑室内功能布局互动设计方法为例的应用展示
        5.2.1 空间布局设计内容分析
        5.2.2 空间布局的互动反馈与分析
        5.2.3 空间布局方案设计优化策略
    5.3 以商业建筑室内导向系统互动设计方法为例的应用展示
        5.3.1 导向系统的虚拟模型建立
        5.3.2 导向系统的互动反馈与分析
        5.3.3 导向系统方案设计优化策略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哈尔滨商业空间购物行为特征研究调查
附录2 意大利米兰商业空间购物行为特征研究调查
附录3 专家评分定权重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基于微服务的教学实践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微服务架构研究现状
        1.2.2 教学实践平台研究现状
    1.3 论文工作内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2.1 微服务架构概述
    2.2 微服务框架Spring Cloud
    2.3 Spring与Spring Boot
    2.4 RESTful API
        2.4.1 RESTful简述
        2.4.2 RESTful API的一般形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需求概述
    3.2 系统功能性需求
        3.2.1 总体功能模块概述
        3.2.2 用户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3.2.3 课程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3.2.4 案例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3.2.5 消息通知模块功能需求分析
        3.2.6 作业管理模块功能需求分析
        3.2.7 代码运行模块功能需求分析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架构设计
    4.2 业务微服务的划分
    4.3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4.3.1 概念数据模型
        4.3.2 物理数据模型
    4.4 教学实践平台支撑组件的设计与实现
        4.4.1 服务注册中心设计与实现
        4.4.2 服务配置中心设计与实现
        4.4.3 服务链路监控设计与实现
        4.4.4 服务网关设计与实现
    4.5 教学实践平台业务微服务的设计与实现
        4.5.1 用户服务设计与实现
        4.5.2 课程服务设计与实现
        4.5.3 案例服务设计与实现
        4.5.4 消息服务设计与实现
        4.5.5 资源服务设计与实现
        4.5.6 代码运行服务设计与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测试环境
    5.2 系统功能性测试
        5.2.1 用户管理功能测试
        5.2.2 案例管理功能测试
        5.2.3 课程管理功能测试
        5.2.4 作业管理功能测试
        5.2.5 消息通知功能测试
        5.2.6 代码运行功能测试
    5.3 系统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后期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6)基于北京交通大学校园文化的导视系统设计应用研究 ——以北京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序言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导视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校园导视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校园文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相关研究概念
        1.3.1 符号
        1.3.2 校园导视系统
        1.3.3 校园文化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对象与内容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价值路径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1.6.3 价值路径
2 相关基础理论
    2.1 CRG研究分析法
        2.1.1 CRG研究分析法原理
        2.1.2 CRG研究分析法操作步骤
    2.2 校园导视系统设计要素
        2.2.1 形态表现
        2.2.2 尺度
        2.2.3 色彩
        2.2.4 材料
        2.2.5 语言文字
        2.2.6 图像符号
        2.2.7 版式设计
    2.3 校园导视系统的分类及功能特点
        2.3.1 校园导视系统的分类
        2.3.2 校园导视系统的功能特点
    2.4 导视系统设计案例分析
        2.4.1 伦敦地铁导视系统
        2.4.2 北京故宫导视系统
        2.4.3 宜家家居导视系统
        2.4.4 月湖公园导视系统
        2.4.5 西来灵水古榕带景区导视系统
        2.4.6 小结
    2.5 校园导视系统案例分析
        2.5.1 马塔德佩拉Frederic Mompou音乐学校导视系统设计
        2.5.2 云南农业大学导视系统设计
        2.5.3 肯迪大学图书馆导视系统设计
        2.5.4 巴西塞阿腊福塔雷萨 Provecto 私立学校导视系统
        2.5.5 大阪国际大学校园导视系统
        2.5.6 小结
3 北京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系统导视设计实地调研分析
    3.1 北京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导视系统现状
    3.2 北京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导视系统现状
        3.2.1 校园导视系统体系建设不完善
        3.2.2 功能性不完善
        3.2.3 缺乏校园文化特色
    3.3 本章小结
4 北京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校园文化与导视系统问卷调查分析
    4.1 问卷调研
        4.1.1 问卷设计及目的
        4.1.2 问卷基础数据分析
        4.1.3 问卷调研总结
    4.2 深度用户访谈
        4.2.1 访谈用户画像
        4.2.2 用户画像分析
    4.3 用户访谈深度分析
        4.3.1 导视深度需求分析
        4.3.2 文化深度需求分析
        4.3.3 设计深度需求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北京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校园导视系统设计方案
    5.1 导视系统的人流动线分析图
    5.2 导视系统布点落位
        5.2.1 导视立牌布点落位
        5.2.2 导视园区综合概览布点落位
        5.2.3 导视建筑说明牌布点落位
        5.2.4 导视路牌布点落位
    5.3 导视系统应用设计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附件

(7)品牌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及意义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研究进路及方法
    1.4 概念辨析
        1.4.1 品牌形象
        1.4.2 视觉识别设计
        1.4.3 区别与联系
第2章 视觉识别设计美学框架
    2.1 视觉识别设计美学构成
        2.1.1 学科归属及定义
        2.1.2 理论视觉识别设计美学
        2.1.3 历史视觉识别设计美学
        2.1.4 实践视觉识别设计美学
    2.2 视觉识别设计审美属性
        2.2.1 信息传达的功能美
        2.2.2 感知效应的形式美
        2.2.3 媒介感官的体验美
    2.3 视觉识别设计审美价值
        2.3.1 经营价值
        2.3.2 消费价值
        2.3.3 传播价值
第3章 视觉识别设计的历史与演进
    3.1 艺术流派与设计风格的变迁
        3.1.1 现代艺术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3.1.2 国际主义平面设计
        3.1.3 纽约平面设计派
        3.1.4 后现代主义风格
    3.2 视觉识别设计的历史渊源
        3.2.1 欧美视觉识别设计史述
        3.2.2 日本CI设计模式的形成
        3.2.3 中国视觉识别设计历史与现状
    3.3 视觉识别设计的演进要素
        3.3.1 技术进步与媒介变革
        3.3.2 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
        3.3.3 风格与审美观念更迭
第4章 视觉识别设计审美基础要素
    4.1 视觉识别设计的开发
        4.1.1 视觉识别设计目的
        4.1.2 品牌形象与视觉识别构成
        4.1.3 设计概念的设定
    4.2 视觉识别设计的要素美
        4.2.1 图形的视觉语言美
        4.2.2 色彩的情感认知美
        4.2.3 文字的视觉表征美
    4.3 视觉识别设计的规范美
        4.3.1 形态缜密与多样美
        4.3.2 要素组合秩序之美
        4.3.3 标准化应用与管理
第5章 视觉识别设计审美判断基准
    5.1 原创性与多维表现传达个性美
        5.1.1 追求创新精神
        5.1.2 差异化的体现
        5.1.3 多维视觉表达
    5.2 系统性与灵活应用构筑整体美
        5.2.1 系统构成的整体性
        5.2.2 系统化思维与整体设计
        5.2.3 适用性的表达
        5.2.4 灵活应用与多样统一
    5.3 持久性与多元文化体现时代美
        5.3.1 时尚性与持久性
        5.3.2 设计提升与更新
        5.3.3 多元文化的交融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环境行为学视角下的高校巨构式建筑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研究法
        1.4.2 实地调研法
        1.4.3 数据统计分析法
    1.5 研究现状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1.6 论文结构框架
2 高校巨构式建筑概述
    2.1 高校巨构式建筑相关概念解析
        2.1.1 巨构
        2.1.2 高校巨构式建筑
        2.1.3 高校巨构式建筑与巨构的异同
        2.1.4 高校巨构式建筑空间
    2.2 高校巨构式建筑布局类型及国内外案例归纳
        2.2.1 高校巨构式建筑的空间布局模式
        2.2.2 国内高校巨构式建筑典型案例汇总
        2.2.3 国外高校巨构式建筑典型案例汇总
    2.3 高校巨构式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2.3.1 国外高校教育建筑发展历程概述
        2.3.2 国内高校教育建筑发展历程概述
        2.3.3 高校巨构式建筑产生的原因
    2.4 高校巨构式建筑的实践及现状
        2.4.1 国内外高校巨构式建筑实践概述
        2.4.2 高校巨构式建筑的特征
        2.4.3 高校巨构式建筑的现存问题
    2.5 本章小结
3 环境行为学理论与高校巨构式建筑空间设计的关系
    3.1 环境行为学概述
        3.1.1 环境行为学概念
        3.1.2 环境行为学的起源与发展
    3.2 环境行为学的相关基础理论
        3.2.1 格式塔知觉理论
        3.2.2 人与环境的关系
        3.2.3 环境知觉理论
        3.2.4 知觉、心理与行为的相互作用
        3.2.5 人在环境空间作用下的行为
        3.2.6 环境行为学理论对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影响
    3.3 环境行为学与高校巨构式建筑设计研究的相关性
        3.3.1 研究对象的关联性
        3.3.2 研究目的的一致性
        3.3.3 研究方法的指导性
    3.4 本章小结
4 高校巨构式建筑设计实践及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1 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规划设计实践
        4.1.1 项目总体概况
        4.1.2 项目现状分析
        4.1.3 项目设计原则
        4.1.4 高校巨构式建筑设计实践
        4.1.5 设计实践总结及反思
    4.2 调研内容与方法
        4.2.1 调研目的与意义
        4.2.2 调研内容
        4.2.3 调研方法
        4.2.4 调研对象的选取
    4.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中心教学区使用情况调研
        4.3.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校区核心教学楼概况
        4.3.2 外部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3.3 灰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3.4 内部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3.5 案例对研究高校巨构式建筑设计策略的启发
    4.4 郑州大学新校区核心教学楼使用情况调研
        4.4.1 郑州大学新校区核心教学楼概况
        4.4.2 外部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4.3 灰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4.4 内部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4.5 案例对研究高校巨构式建筑设计策略的启发
    4.5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教学楼使用情况调研。
        4.5.1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教学楼概况。
        4.5.2 外部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5.3 灰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5.4 内部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5.5 案例对研究高校巨构式建筑设计策略的启发
    4.6 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中心教学区使用情况调研
        4.6.1 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中心教学区教学楼概况
        4.6.2 外部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6.3 灰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6.4 内部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6.5 案例对研究高校巨构式建筑设计策略的启发
    4.7 高校巨构式建筑调研后评价
        4.7.1 高校巨构式建筑的自身优势
        4.7.2 高校巨构式建筑的现存问题
        4.7.3 高校巨构式建筑整体评价
5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高校巨构式建筑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5.1 高校巨构式建筑内部空间设计策略研究(微观层面)
        5.1.1 人流组织设计分析
        5.1.2 节点空间设计分析
        5.1.3 教室内部空间设计研究
    5.2 高校巨构式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策略研究(宏观层面)
        5.2.1 高校巨构式建筑在规划层面上与校园其他功能组群间的距离控制
        5.2.2 高校巨构式建筑外部围合空间尺度控制
        5.2.3 高校巨构式建筑型体尺度控制方法
    5.3 高校巨构式建筑灰空间设计策略研究(中观层面)
        5.3.1 高校巨构式建筑各类连廊与平台空间设计研究
        5.3.2 高校巨构式建筑间景观绿化设计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结语
    6.1 研究工作及主要成果
        6.1.1 高校巨构式建筑定义以及与巨构思想的关联
        6.1.2 高校巨构式建筑产生的主要原因
        6.1.3 高校巨构式建筑的评价
        6.1.4 高校巨构式建筑的设计策略研究
    6.2 研究展望及论文局限性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附件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主教学楼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附件2 郑州大学新校区北核心教学楼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附件3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教学组团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附件4 西北大学南校区中心教学区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附件5 问卷调研数据汇总

(9)基于通用设计理念的红色旅游城市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管理研究 ——以红都瑞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与目的
    1.3 研究现状
        1.3.1 通用设计研究现状
        1.3.2 标识导向系统研究现状
        1.3.3 红色旅游城市标识导向系统研究现状
        1.3.4 对已有研究的分析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实地调查法
        1.5.2 文献研究法
        1.5.3 问卷调查法
        1.5.4 综合分析法
    1.6 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内容界定基础研究
    2.1 标识导向系统概念
    2.2 通用设计理念与原则及导向设计中对于通用设计的探讨
        2.2.1 通用设计理念
        2.2.2 通用设计原则
        2.2.3 通用设计理念对城市导向标识系统建设的意义
    2.3 管理及设计管理相关概念
        2.3.1 管理相关概念
        2.3.2 设计管理概念
    2.4 红色文化旅游景区标识导向系统内容界定
第3章 基于通用设计理念的红色旅游城市空间导向系统现地调研—以红都瑞金为例
    3.1 瑞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3.2 瑞金市共和国摇篮景区导向系统设计现状与分析
        3.2.1 调查时间与地点
        3.2.2 标识导向设计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
        3.2.3 有效信息识别性不强
        3.2.4 牌面文字信息细节处有误
        3.2.5 缺少维护
        3.2.6 艺术特色不足
    3.3 基于通用设计原则对瑞金市共和国摇篮景区导向系统设计现状进行梳理
    3.4 共和国摇篮景区问卷调查
        3.4.1 针对游客的分层抽样分析
        3.4.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5 基于通用设计理念分析问卷调查
第4章 基于通用设计理念的红色旅游城市标识导向系统设计管理方法构建
    4.1 基于通用设计理念的红色旅游城市标识导向系统设计管理的提出
    4.2 高质量的设计管理挑战
    4.3 红色旅游城市标识导向系统设计管理计划战略
    4.4 红色旅游城市标识导向系统设计管理组织构架
        4.4.1 红色旅游城市标识导向系统设计管理组织构架
        4.4.2 CIS理论下红色文化旅游景区标识导向系统组织策略
    4.5 从控制职能展开红色旅游城市标识导向系统设计管理
    4.6 通用设计理念下红色旅游城市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管理构架
第5章 通用设计理念的红色故都瑞金旅游景区标识导向系统设计管理实践
    5.1 基于通用设计理念的红都瑞金标识导向系统设计管理构建
        5.1.1 通用设计理念的红都瑞金标识导向系统设计管理计划战略
        5.1.2 红都瑞金标识导向系统设计管理组织构架
        5.1.3 从控制职能展开红都瑞金旅游城市标识导向系统设计管理
    5.2 满足通用设计的红都瑞金标识导向系统设计管理部分建议
        5.2.1 红都瑞金市内交通导向组织规划管理部分建议
        5.2.2 满足通用设计的红色景区布局规划部分建议
    5.3 共和国摇篮景区标识导向系统更新设计
        5.3.1 设计理念
        5.3.2 共和国摇篮景区红色文化元素提取
        5.3.3 共和国摇篮景区通用色彩提取
        5.3.4 共和国摇篮景区标识导向通用造型设计
        5.3.5 共和国摇篮景区总览图的再更新绘制
        5.3.6 共和国摇篮景区标识导向系统再更新绘制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调查问卷

(10)西安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历史空间展示系统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的提出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背景
    1.2 .相关名词概念阐述
        1.2.1 .历史空间
        1.2.2 .阐释与展示
        1.2.3 .标识系统与解说系统
        1.2.4 .历史空间展示系统
    1.3 .研究综述
        1.3.1 .历史空间的保护研究现状
        1.3.2 .历史空间展示系统的来源
        1.3.3 .历史空间展示方法的研究
        1.3.4 .研究评述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2.历史空间展示系统构建理论研究
    2.1 .历史空间展示系统的研究内容与程序
        2.1.1 .历史空间展示系统研究内容
        2.1.2 .历史空间展示系统研究程序
    2.2 .历史空间展示系统展示对象研究
        2.2.1 .历史空间的识别研究
        2.2.2 .历史空间的类型化研究
        2.2.3 .历史空间的空间形态研究
        2.2.4 .历史空间的更新演变研究
        2.2.5 .历史空间的遗存现状研究
    2.3 .历史空间展示系统展示方法研究
        2.3.1 .城市空间展示方法研究
        2.3.2 .遗址展示方法研究
        2.3.3 .标牌展示方法研究
    2.4 .历史空间展示系统构建技术路线
        2.4.1 .历史空间展示系统研究技术路线
        2.4.2 .历史空间展示系统构建
    2.5 .本章小结
3.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历史空间识别与类型化研究
    3.1 .隋唐至宋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历史空间梳理
        3.1.1 .隋代历史空间梳理
        3.1.2 .唐代历史空间梳理
        3.1.3 .五代十国、宋、金与元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历史空间梳理
    3.2 .明清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历史空间梳理
        3.2.1 .明代历史空间梳理
        3.2.2 .清代历史空间梳理
    3.3 .民国至近现代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历史空间梳理
        3.3.1 .民国历史空间梳理
        3.3.2 .近现代片区历史文化梳理
    3.4 .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历史空间及其类型划分
        3.4.1 .历史空间内容
        3.4.2 .历史空间类型划分
    3.5 .本章小结
4.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历史空间研究
    4.1 .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历史空间定位网格建立研究
        4.1.1 .隋唐至宋代历史空间定位网格研究
        4.1.2 .明清历史空间定位网格研究
    4.2 .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历史空间空间形态研究
        4.2.1 .历史空间二维平面研究
        4.2.2 .历史空间三维空间研究
    4.3 .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历史空间更新演变研究
        4.3.1 .历史空间二维平面叠加
        4.3.2 .历史空间三维空间叠加
    4.4 .历史空间现状遗存研究
        4.4.1 .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遗存现状
        4.4.2 .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改造现状
        4.4.3 .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历史空间现状遗存
    4.5 .本章小结
5.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历史空间展示系统构建
    5.1 .历史空间展示方法相关理论研究
        5.1.1 .历史空间保护与阐释展示方法研究
        5.1.2 .标牌设计研究
        5.1.3 .公众感知研究
    5.2 .片区历史空间标识展示系统设计与实施
        5.2.1 .城市肌理展示系统设计建议
        5.2.2 .城市肌理展示系统设计范例
    5.3 .片区历史空间标牌解说系统设计与实施建议
        5.3.1 .遗址信息标牌解说系统设计原则
        5.3.2 .历史空间标牌定位网格确认
        5.3.3 .历史信息标牌解说系统设计建议
    5.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Ⅰ 图片索引
附录-Ⅱ 表格索引
附录-Ⅲ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四、标识系统设计实践与教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儿童医院门诊部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研究 ——以江西省儿童医院为例[D]. 沈鑫博.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商业建筑室内互动设计研究[D]. 雷婷婷.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2)
  • [3]基于微服务的教学实践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张建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4]《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基于北京交通大学校园文化的导视系统设计应用研究 ——以北京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为例[D]. 许玥琦.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7]品牌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研究[D]. 刘绍勇. 吉林大学, 2020(08)
  • [8]环境行为学视角下的高校巨构式建筑空间设计研究[D]. 张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9]基于通用设计理念的红色旅游城市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管理研究 ——以红都瑞金为例[D]. 王佳.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10]西安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历史空间展示系统构建研究[D]. 王瓅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标志系统设计实践与教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