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企业会计政策选择

规范企业会计政策选择

一、对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应予规范(论文文献综述)

倪静洁[1](2021)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与企业创新投入》文中研究指明创新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创新热情和投入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强弱,但创新投资的高风险特征抑制了企业的创新意愿并制约着其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提高企业创新风险控制能力,不仅关乎企业创新热情和创新投入积极性,而且关乎企业创新的效果和效率。内部控制是合理保证企业目标实现的,全员参与的风险控制过程。因此,建立健全和有效运行内部控制,对于高效管控企业创新风险,促进和保障企业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建设和运行内部控制以促进企业创新,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已有研究大多以披露的内部控制建设和运行信息为基础,通过计算内部控制有效性综合指数或内部控制组成要素有效性指标,研究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由于这些做法都有明显的局限性,因而得出的结论莫衷一是。是否存在重大缺陷是国际上衡量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通行标准。由于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企业必然存在该类型缺陷,说明其内部控制无效;没有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企业,有的可能隐瞒了重大缺陷,更多的可能确实没有重大缺陷。因此,就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总体情况而言,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可以客观地表征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差,即是否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可以客观表征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而且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视角研究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对于优化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促进企业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那么,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投入?尚未有文献专门对该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毫无疑问,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是直接受制于企业管理层的动机选择行为。那么,管理层动机选择行为如何影响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为了使研究结论更切合实际环境,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就需要研究不同外部信息环境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与创新投入关系的影响究竟怎样?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选取2012-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信号理论,首先,分析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总体影响,并运用DID模型等对两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利用系数乘积法验证其中介路径;其次,结合风险认知理论、内部控制免疫系统论,分析管理层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动机选择行为对上述基础关系的调节作用,并运用调节效应检验方法进行验证;最后,考虑到内外部信息环境的互动作用,在前述理论基础之中嵌入分析师关注的信息解读作用与压力施加作用,媒体关注的信息传播效应与市场压力效应,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受托人利益保护和自我利益保护,分析外部信息环境对前述基础关系的调节作用,并运用调节效应检验方法进行验证。研究发现:(1)相较于未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企业,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企业在披露该信息后创新投入水平显着下降,即无效的内部控制会显着抑制企业创新投入,代理成本、风险承担和融资约束在其中发挥着中介作用;(2)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不利影响仅存在于非主动披露该信息的企业中;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相关的整改信息披露越充分,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不利影响越小;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及时性不会显着影响该信息披露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3)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不利影响随着分析师关注程度的提高而加大;媒体关注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整体上不会显着影响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进一步区分媒体导向和机构投资者类型发现,市场导向媒体关注程度和独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不利影响越大。本文的主要理论创新在于:第一,从更客观的重大缺陷信息披露这一新的观察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视角揭示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及其路径机理,不仅有助于更可靠地认识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克服已有内控有效性测度方法不科学造成的研究结论纷争,而且丰富了企业创新投入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第二,考察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主动性、整改信息披露以及披露及时性等管理层动机选择行为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与企业创新投入关系的影响机制,深化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企业创新投入的内在形成机理认识,丰富了管理层动机选择行为后果影响研究文献;第三,考察分析师关注、媒体关注和机构投资者持股等主要外部信息环境因素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与企业创新投入关系的影响机制,揭示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企业创新投入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机理,丰富了分析师关注、媒体关注和机构投资者持股后果影响研究文献。本文的主要实践意义在于:(1)从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来看,研究结论可以为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在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同时积极提高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主动性、及时性和整改有效性,优化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行为,缓解、消除和扭转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及其披露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不利影响,提供理论依据;(2)从优化政府监管来看,研究结论可以为政府监管部门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法规,促进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机制优化,推动内外部信息环境协调发展,促进企业主动、及时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真进行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整改,提供经验证据;(3)从提高投资者决策效率来看,研究结论可以为投资者根据管理层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动机选择行为和外部信息环境因素,准确判断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理性做出投资决策,提供有益启示。

吴小红[2](2021)在《微芯生物研发支出与盈余管理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企业的研发与创新是支撑其可持续发展、持续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活动,一直以来,大型高科技企业纷纷重视研发投入。为增强资本市场对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服务水平,我国于2019年7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新设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我国在积极防疫的同时,加大科研攻关,研发疫苗,这使得医药行业又一次成为了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由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允许符合条件的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给了企业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余地,存在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这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2019年,微芯生物成功实现了科创板上市,但曲折的上市路却引起了市场的集中关注。被投资者誉为“科创板医药第一股”名号却无缘首批挂牌,微芯生物研发支出及其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成为了监管层连续四轮问询的重点,不免存在公司为实现上市目标而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可能性。基于此,本文选取了在科创板成功上市的微芯生物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剖析,有利于监管层更好的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有利于投资者有效识别医药企业利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以期丰富相关的案例研究文献。首先,本文搜集了微芯生物2016年-2020年6月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数据,介绍了研发支出及其资本化的总体情况;并介绍了监管层的关于研发支出的问询情况,以此作为本文研究的切入点。其次,从资本市场动机和契约动机两个方面剖析了企业的利用研发支出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微芯生物通过前移在研项目的资本化时点等方式将本应费用化的研发支出进行了资本化处理,从而增加了其资产规模和利润水平。基于现有的理论基础,讨论了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所产生的相应经济后果:医药行业研发的高技术门槛,技术风险和经营风险同时并存;科创板新的运行规则,影响了企业的经营行为。最后,通过对微芯生物研发支出资本化盈余管理的分析,提出如下建议:(1)监管层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细化研发支出会计准则,强化信息披露制度;(2)投资者需提升识别盈余管理的能力,转变唯“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价值评价标准,合理看待科创板市场及注册制制度。

高佳琛[3](2020)在《环境规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 ——基于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文中提出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自上而下的中央环保督察堪称“史上最严的环保风暴”。然而,多年来粗放式的经济发展道路早已令我国生态环境不堪重负,由于我国的环境问题沉疴已久,尽管国家采取强力措施治理污染,环境治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环保投资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起到关键作用,有力地推动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根据“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环保法基本原则,企业作为污染环境和开发资源的主体,理所当然地要肩负起治理环境的责任。但是,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和环境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使得环保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非追求经济效益,而且会占用企业有限的资源。因此,在缺少外部激励的情况下,企业很难主动进行环境保护投资。在环境规制日益严格的今天,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环境规制工具,企业的环境违法成本与环境责任风险不断提高。那么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工具是如何影响企业环保投资行为的?会计稳健性又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环境规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作用机制,明确各类型环境规制工具的有效性和我国环境规制的运行状况,为提高我国环保工作的成效,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新的思考。该文将环境规制工具分为行政命令型、市场激励型及公众参与型三类,基于2013年至2017年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采用实证分析方法检验了各类型环境规制工具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同时考察了会计稳健性在环境规制对企业环保投资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与企业环保投资呈“U”型关系,我国多数地区的行政命令环境规制强度处于较低水平,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对企业环保投资水平的“U”型效应依然存在;(2)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企业环保投资存在显着的倒“U”型关系,现阶段我国的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水平处于倒“U”型曲线的上升阶段。按照产业结构分组后,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倒“U”型影响仅存在于第三产业为主的地区企业中;(3)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企业环保投资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环保投资规模对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影响更敏感。对于第三产业为主的地区企业而言,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强度越高,企业会进行更多的环保投资;(4)会计稳健性对环境规制与企业环保投资关系的调节作用因规制工具而异,对于行政命令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而言,会计稳健性的调节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着。对于第三产业为主的地区样本企业而言,会计稳健程度越高,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对企业环保投资规模的“U”型作用曲线越陡峭,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促进作用越强;(5)在全样本、非国有企业以及第三产业为主的地区企业样本中,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在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与企业环保投资规模之间存在显着的弱中介作用。

翟欢迎[4](2020)在《华北制药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盈余管理研究》文中指出2019是我国的5G元年,我国抢先一步掌握了核心技术,这将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在5G、3D打印机、扫地机器人、AI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技术时代,根据我国的创新驱动的战略,研发支出于2016年纳入GDP的核算。目前新的会计准则,对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通过全部费用化转为符合条件的资本化来鼓励企业积极投入到研发行列。虽然新准则填补了某些不足但依然存在缺陷,研发支出资本化时点实际执行时可操作性较差,从而企业利润操控可能性大。我们发现一些科技创新行业,特别是医药制造行业,会根据新会计准则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漏洞”模糊处理研发支出,为了对利润信息进行调节,可能会采取某种措施,比如人为控制资本化率。因此,对企业利用研发支出实行盈余管理的研究,是有现实意义的。本文结合了理论和案例研究。在理论一面,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剖析企业采取不同的R&D支出核算方法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和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识别方法。案例一面,本文将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定义为中性,选取行业类型属于医药制造行业的华北制药企业为案例企业,首先使用经验识别法研究研发支出业务活动,然后再运用盈余管理计量模型测量盈余管理程度,并得出结论,华北制药研发支出资本化率存在一定程度的人为调整而进行的盈余管理;在其存在盈余管理的基础上,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结果分析和趋势判断,发现其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为债务契约动机、收益平滑动机、资本市场动机及报酬契约动机;并分析过度资本化会对企业未来几年利润造成压力、造成过度研发现象和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等,然后华北制药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所揭示的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制定R&D支出资本化的详细操作标准;强化审计力度;增强披露R&D支出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增设项目研发失败处理。为迎接工业4.0时代(1),随之而来的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带给医药制造行业,同时也带来了转型压力。因此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制药企业提供相关建议,规范研发支出的核算,减少虚假信息披露,从而增强制药企业的竞争优势。

陆文敏[5](2020)在《新收入准则下会计职业判断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文中认为为了统一并完善对收入确认的要求,符合资产负债观的准则制订理念,并与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保持一致,FASB在2014年正式出台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产生的收入》(IFRS15)。随后我国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CAS14),基本保留IFRS15的内容,保持在收入准则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新收入准则新增了更多的估计和判断内容,虽说质量较高的会计职业判断可以使会计信息更好地反映经济实质,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但与此相反,不恰当的会计判断也会反映至会计信息之上,从而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影响报表使用者决策效果。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我国经济社会环境下房地产行业应用新收入准则会计职业判断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作为研究目标,通过分析解决新收入准则是否会造成会计职业判断行为的变化、相关会计职业判断行为是否会造成收入信息质量的下降的问题。本文先在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分为四个部分为案例分析奠定理论基础:阐述新收入准则中会计职业判断产生的变化、分析新收入准则变更的理论根源、构建新收入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的逻辑基础、确定适用新增职业判断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方式。在案例分析的部分,本文通过对所选用十家港股通上市房地产企业的公开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到房地产行业在应用新收入准则后会新增判断成本资本化、判断重大融资成分对交易价格的影响等会计判断,存在职业判断空间扩大、判断程序复杂化和过于依赖主观判断等问题,这对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重要性产生不利影响。最后考虑通过细化新收入准则条款、建立会计职业判断指南、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能力,来使新收入准则下的会计信息质量有所改善。

马锦镜[6](2020)在《山东墨龙盈余管理行为研究》文中指出盈余管理最早应用在国外资本市场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证券市场的不断改革深化,盈余管理开始广泛应用于我国上市及准备上市的公司,给公司本身、外部信息使用者及资本证券市场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各国会计学学者虽然对盈余管理已经有近三十年的研究,但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概念仍没有统一定义。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对上市公司真实案例进行盈余管理分析研究,丰富盈余管理的理论及实践知识。将为盈余管理理论基础的拓展、延伸和规范做出一定的贡献;帮助外部信息使用者识别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削弱盈余管理对外部信息使用者的诱导作用,保护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同时提出规范盈余管理行为的对策和建议,改善企业发展生存环境,促进资本证券市场的深化改革。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就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方法以及研究创新及不足之处进行论述。第二章是盈余管理理论,从盈余管理定义、产生条件、产生动机、行为手段及如何识别盈余管理行为进行论述。第三章是上市公司山东墨龙盈余管理具体案例分析,主要从其盈余管理行为手段及行为成果进行论述。第四章是应对盈余管理的对策及建议,从企业本身、外部监管、外部信息使用者及政策准则四个角度就如何应对盈余管理行为提出对策及建议。第五章是本文研究的结论与启示,就本文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概括,以期达到维护外部信息使用者的权益、规范企业会计准则、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创造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市场环境、促进资本市场稳健良好发展的目的。

王梦晴[7](2020)在《企业异质性视角下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应用研究 ——基于ST山水与美凯龙的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是目前企业可以选择的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的两种模式。在成本模式下,后续计量比较简便,进行折旧摊销减值等会计处理,企业付出的信息成本较低。然而,成本模式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点,降低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性,资产价值不能与外部市场紧密结合。公允价值模式,能够恰当的弥补成本模式计量存在的不足,使资产价值能够被更好衡量。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评估企业应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模式的效果,对公允价值相关的准则进行完善,以助于公允价值能够得到更好地推广、应用。以往文献中,学者们多是对单一案例公司转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后的财务影响进行研究,鲜有对不同企业的应用情况进行系统分类探讨。在此背景下,本文拟研究企业异质性对企业应用准则的影响,探究不同上市公司应用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的情况。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信息基础,首先分析上市公司投资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的总体应用情况和信息披露情况。随后从中选取了具有可比基础的两个案例公司——美凯龙公司和ST山水,通过分析拥有不同资源的公司对公允价值模式的应用情况,探讨企业异质性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应用产生的影响。从股权结构、企业战略、经营模式和财务状况的角度来分析企业异质性的影响。经过对比分析,本文发现:企业异质性不仅会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合理性,还会影响到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效果。本文发现战略清晰明确、经营模式稳定、持续经营能力较强的企业更适合公允价值模式;相反,战略不明确、经营模式时常更换、持续经营能力存疑的企业使用公允价值模式效果不好。本文在最后对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应用提出建议。

蓝新月[8](2020)在《高管背景特征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和直接度量方法的提出,会计信息可比性的研究突破了过去由于准则不统一、没有直接度量方法等原因的限制,改变了研究相较滞后的状态,其相关研究有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高管背景特征作为行为经济领域中的概念也被会计界的学者广泛重视,目前已有研究表明高管背景特征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而可比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必不可少的一项要素,也会受到来自高管背景特征的影响。高管作为企业中选择和执行会计政策的主要负责人,其背景特征所反映的内在特质会影响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执行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等,进而影响会计信息可比性,而内部控制作为高管产生和披露会计信息过程中的一种管控机制,其有效性对高管背景特征与会计信息可比性之间的关系会起到调节作用。选取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2—2018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以高管背景特征作为解释变量,实证检验分析其对被解释变量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管的薪酬情况、持股情况和政治背景等背景特征会对会计信息可比性产生正向促进的影响,任期长短与会计信息可比性之间呈倒U型关系。结合内部控制有效性,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会计信息可比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高会减少高管因个体差异在相关决策中的主观性,抑制调节高管背景特征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通过研究高管背景特征与会计信息可比性之间的关系,可以进一步丰富关于会计信息可比性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并且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角度延伸对高管背景特征所产生经济后果的理解,也为企业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提出建议作为借鉴参考。为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企业可以从高管激励制度、相关背景信息的披露制度、评估聘用等方面进行完善,同时上市公司要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及时修正内部控制缺陷,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

赵俊岭[9](2016)在《改制公司权利配置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转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改制公司。受组建的政策强制性以及治理方面的路径依赖等因素的制约,出于降低制度成本的考量,改制公司大多会出现不同于通常所谓“法定模式”的权利配置。这些做法在实践中时常引发争议,与之有关的诉讼也大量发生。因为法律规定的缺失或模糊以及法理层面认识的不统一,致使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始终存在,这既不利于法制的统一和国企改革的推进,又极易引发群体事件,危及社会稳定。目前,法学界关于改制公司的系统性研究非常薄弱,既有的成果基本上都分散在章程设限股权转让与“人走股清”制度安排的效力以及资本多数决的结果对反对股东是否具有约束力等几个方面,缺乏对改制公司形成机理、约束条件、权利配置特点的详细考察,未能为改制公司的治理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因此亟需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公司制度与经济体系的运行高度关联,在公司法制较为发达的英美法区域,公司法与法经济学的语境已深度融合,因此本文即选取科斯法律经济学作为主要分析框架,以产权、交易成本和权利配置理论作为主要的分析工具。本文采取问题导向的研究方法。首先,根据对三十余家改制公司的实地调查结果总结归纳出改制公司进行特殊权利配置的主要情形并将其类型化;接着选定理论视角和分析论证的主要理论工具;继之对改制公司权利配置的几种主要情形进行制度分析与效力解析;最后基于改制公司特殊的权利配置格局尝试对改制公司的治理特点进行归纳,并提出制度建构方面的建议。因实践中大量关于权利配置的争议发生在国有股权已经退出、全面私有化的封闭性改制公司之中,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选定为产权改革较为彻底的改制有限公司。根据实地调查结果,共列举七种权利配置的特殊情形并将其类型化。强制性的权利配置包括股权分散、全员持股、国有股比例受限;设置部分权能受限的经营者岗位激励股;带有社会公益性的组织被改制为民办非企业法人而导致产权残缺三种。自治性的权利配置包括以合意或多数决形式限制转股权自由转让;限制特定股东群体的表决权;限制特定股东群体的知情权;创设不同于“法定模式”的公司机关或对公司机关的职权进行重新配置四种。对改制公司的强制性权利配置首先要尽可能维持产权界定的完整性,避免产权的残缺或弱化,减少租值消散,降低制度成本;其次,在改制的产权初始配置方面,要在既有的意识形态等局限条件的约束下争取效率的最大化,尽可能降低社会成本;最后,当产权界定完成后,公权力即应在市场机制面前保持谦抑性,尽量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对既有强制性权利配置中不合理之处以及未能充分实现制度目标的部分,应该以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制度绩效为依归,对其进行调整或完善。改制公司自治性的权利配置很多时候是以限制部分股东权利的形式出现,对其效力的认定在立法上应当包容,在裁判上应当宽容。在封闭公司的领域,无论立法还是司法的层面,都应坚决摈弃管制主义的理念与做法,尽量赋予公司参与者更大的制度选择自由。本文主张应当充分拓展公司自治的空间,尊重公司股东基于私法自治的合意结果,进而尽量维持改制公司自治性权利配置的效力。于改制公司权利配置而言,除涉及股东寻求内外部救济的工具性权利不得以多数决形式予以剥夺外,其余权利皆可重新配置,而对异议股东的保护就是赋予其以公平价格退出公司的权利。基于改制公司特殊的权利配置格局以及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体制特征,改制公司普遍具有产权残缺、受传统单位制度影响较大以及延续党政权力运作机制的治理特点,这些特点与建基于西方宪政理论之上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不能完全契合,因此,我国改制公司的治理远较普通的公司复杂。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导致对与商事主体和商事行为有关的制度需求日渐增大,应增加这些方面的制度供给。在与之有关的制度建构中,保障封闭公司股东公平退出的公力救济机制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主张,我国封闭公司的立法应充分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做法,除涉及公司法人格独立、有限责任以及较大负外部性的行为以外,皆可交由公司自治;如果有公司参与者对多数决形成的制度安排持有异议且无法以合意的方式解决,则其可循退出权的公力救济途径退出公司。

温琳[10](2013)在《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视角下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会计政策选择研究一直以来是会计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虽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在企业越来越关注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现实状况下,以及利益相关者会计理论的提出和不断发展的理论背景下,从利益相关者角度研究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的回顾后,发现整个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领域呈现重实证研究,轻规范研究的局面。实证研究方法的采用虽然极大的丰富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领域,但是也面临着自身仍然无法很好解决的问题,例如多种选择、多种动机问题。大部分研究成果缺乏一个统一的理论作为研究的支撑,很少有研究试图从综合的视角构建一套完整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理论体系。因此,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同时采用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作为研究补充,试图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构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理论框架。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依托于企业理论的发展。企业本质上是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的结果,而会计本质上是一种以货币计量为主的对经济活动的价值形态进行反映和控制,进而维护和协调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的管理系统。从企业的经营边界、资源边界、主体边界到会计的对象边界、资产边界、权益边界的转换器就是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是一种行为,是行为主体采用一定的行为方式对会计政策选择客体所开展的活动过程,它依存于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并受制于会计政策选择的内部动因和外部环境。因此,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理论框架至少应该包括客体、主体、外部环境、目标、内部动因、行为偏好。①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体是会计政策,而会计政策应是会计领域的规则,包括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正式会计规则和以会计惯例为核心的非正式会计规则两部分。宏观会计政策和微观会计政策的关系更适合用交集的关系而不是子集的关系来诠释。企业对于会计政策的最初选择其实发生在内部利益相关者通过集体选择达成组织契约之时,组织契约的具体内容间接地决定了企业可以选择的正式会计规则的空间范围。而对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客体的具体范围的界定,一方面不能盲目的向外扩展,另一方面也不能仅仅局限在“硬的”会计选择中。②控制权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最终控制权、经营控制权和作业控制权。内部利益相关者享有源于剩余分享权和最终控制权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管理者享有源于经营控制权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会计人员享有源于作业控制权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这三类主体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即政府、债权人、供应商、顾客、非会计类普通员工、审计人员构成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外部环境。③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目标是企业作为会计政策选择主体时期望达到的境地或者结果,其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基本目标应该定位于“权益保护观”,具体目标应定位为追求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外部性的最小化,其“外部性的最小化”应该是外部性承受者集合中每一类利益相关者承受的外部性的绝对值之和的最小化。④作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主体的内部利益相关者、管理者、会计人员,在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动因驱动下会产生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甚至在同一类利益相关者内部也会出现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例如投入资源种类、分享剩余收益形式、最终控制权大小存在差异的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以及CFO和以CEO为主的其他高管之间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并不完全相同。企业除了受内部动因驱动会产生一定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外,在政府、债权人、供应商、顾客、非会计类普通员工、审计人员构成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也会产生特定的行为偏好。在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构建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框架后,本文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得了部分结论的证据支持。

二、对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应予规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应予规范(论文提纲范文)

(1)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与企业创新投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
        1.2.2 创新投入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创新投入关系研究
        2.1.1 内部控制整体质量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研究
        2.1.2 内部控制各要素质量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研究
    2.2 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创新投入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
        2.2.1 内部因素对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创新投入关系的影响研究
        2.2.2 外部因素对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创新投入关系的影响研究
    2.3 信息披露与企业创新投入关系研究
        2.3.1 信息披露整体质量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研究
        2.3.2 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披露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研究
    2.4 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动机选择与经济后果研究
        2.4.1 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动机选择研究
        2.4.2 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研究
    2.5 文献述评
第3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3.1 理论基础
        3.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3.1.2 委托代理理论
        3.1.3 信号理论
        3.1.4 理论基础小结
    3.2 研究框架
        3.2.1 内控重大缺陷披露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内在联系及其影响因素
        3.2.2 管理层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动机选择行为的突出表现
        3.2.3 外部信息环境构成主体选择
        3.2.4 研究框架的构建
第4章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总体影响
    4.1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4.2 研究设计
        4.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2 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4.3.1 描述性统计
        4.3.2 相关性分析
        4.3.3 回归结果与分析
        4.3.4 稳健性检验
    4.4 进一步研究:影响路径分析
        4.4.1 基于代理成本的证据
        4.4.2 基于风险承担的证据
        4.4.3 基于融资约束的证据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管理层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动机选择行为的调节作用
    5.1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5.1.1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主动性的调节作用
        5.1.2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整改信息披露的调节作用
        5.1.3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及时性的调节作用
    5.2 研究设计
        5.2.1 变量定义
        5.2.2 模型构建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
        5.3.2 相关性分析
        5.3.3 回归结果与分析
        5.3.4 稳健性检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外部信息环境的调节作用
    6.1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6.1.1 分析师关注的调节作用
        6.1.2 媒体关注的调节作用
        6.1.3 机构投资者持股的调节作用
    6.2 研究设计
        6.2.1 变量定义
        6.2.2 模型构建
    6.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3.1 描述性统计
        6.3.2 相关性分析
        6.3.3 回归结果与分析
        6.3.4 稳健性检验
    6.4 进一步研究:媒体关注与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异质性调节作用
        6.4.1 媒体关注的异质性调节作用
        6.4.2 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异质性调节作用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2)微芯生物研发支出与盈余管理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研发支出的研究
        1.3.2 盈余管理的研究
        1.3.3 研发支出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
        1.3.4 文献述评
    1.4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本文主要内容
        1.4.2 本文研究方法
    1.5 本文主要贡献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研发支出及其会计处理
        2.1.2 盈余管理及其动机
    2.2 相关理论
        2.2.1 企业成长理论
        2.2.2 信号传递理论
        2.2.3 决策有用观理论
第3章 微芯生物研发支出概况
    3.1 微芯生物简介及经营概况分析
        3.1.1 公司简介及主营业务
        3.1.2 经营概况分析
    3.2 微芯生物研发支出及研发资本化情况
        3.2.1 研发支出总体分析
        3.2.2 研发支出资本化总体分析
    3.3 监管层针对其研发支出的问询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芯生物研发支出盈余管理分析
    4.1 研发支出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4.1.1 资本市场动机
        4.1.2 契约动机
    4.2 研发支出盈余管理的过程分析
        4.2.1 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中的盈余管理分析
        4.2.2 研发支出资本化开始时点的盈余管理分析
        4.2.3 资本化开始时点差异对报表影响的分析
    4.3 研发支出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分析
        4.3.1 经营风险和技术风险同时增加
        4.3.2 新的运行制度影响企业的经营行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微芯生物研发支出盈余管理的启示
    5.1 监管层需制定更有效的政策
        5.1.1 进一步细化研发支出准则
        5.1.2 强化信息披露制度
    5.2 投资者提升识别企业盈余管理的能力
        5.2.1 转变唯“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价值评价标准
        5.2.2 合理看待科创板市场及注册制制度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6.1 本文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3)环境规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 ——基于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
    1.6 可能的创新之处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2 环境规制与外部性理论
        2.1.3 要素禀赋理论
        2.1.4 波特假说
        2.1.5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环境规制的相关研究
        2.2.2 环保投资的相关研究
        2.2.3 环境规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
3 环境规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机理
    3.1 概念界定
        3.1.1 重污染行业
        3.1.2 环境规制的概念
        3.1.3 企业环保投资的概念
    3.2 环境规制影响企业环保投资的作用机制
    3.3 研究假设的提出
        3.3.1 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影响企业环保投资的研究假设
        3.3.2 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影响企业环保投资的研究假设
        3.3.3 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影响企业环保投资的研究假设
        3.3.4 会计稳健性对环境规制与企业环保投资关系调节作用的研究假设
        3.3.5 环境规制对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差异
        3.3.6 环境规制对不同产业结构地区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差异
4 研究设计及模型构建
    4.1 研究设计
        4.1.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4.1.2 变量设计及度量
    4.2 模型构建与选取
        4.2.1 模型构建
        4.2.2 主要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4.2.3 实证模型的选取
5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1.1 总体样本描述性统计
        5.1.2 分组描述性统计
        5.1.3 各类型环境规制工具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结果分析
    5.3 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5.3.1 环境规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分析
        5.3.2 会计稳健性对环境规制与企业环保投资关系的调节效应分析
    5.4 进一步分析
    5.5 稳健性检验
6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2.1 完善我国环境规制体系,灵活运用多种环境规制工具
        6.2.2 提高我国环保产业效益,支持环保产业发展
        6.2.3 重视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应用,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6.2.4 建立健全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引导公众参与环境监督。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6.3.1 研究局限
        6.3.2 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A 样本企业行业分布情况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4)华北制药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盈余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相关国内外研究
        1.2.2 关于盈余管理的相关国内外研究
        1.2.3 研发支出资本化与盈余管理的相关国内外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阐述与理论基础
    2.1 研发支出的基本概念
        2.1.1 研发支出的定义与相关政策
        2.1.2 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
    2.2 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
        2.2.1 盈余管理的定义
        2.2.2 盈余管理的动机
        2.2.3 盈余管理的识别方法
    2.3 研发支出资本化与盈余管理
    2.4 理论基础
        2.4.1 契约理论
        2.4.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4.3 委托代理理论
第3章 华北制药案例介绍
    3.1 华北制药企业简介
    3.2 华北制药经营情况
        3.2.1 华北制药的主营业务
        3.2.2 华北制药营业收入持续下降
        3.2.3 华北制药利润增长乏力
    3.3 华北制药的研发
        3.3.1 研发投入整体概况
        3.3.2 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
        3.3.3 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时点
第4章 华北制药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4.1 华北制药盈余管理的识别与测量
        4.1.1 华北制药盈余管理整体识别-经验识别法
        4.1.2 华北制药盈余管理测量分析-计量模型法
    4.2 华北制药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4.2.1 债务契约动机分析
        4.2.2 收益平滑动机分析
        4.2.3 资本市场动机分析
        4.2.4 报酬契约动机分析
    4.3 华北制药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后果
        4.3.1 对未来几年利润造成了压力
        4.3.2 造成过度研发的现象
        4.3.3 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第5章 案例启示
    5.1 华北制药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行盈余管理揭示的问题
        5.1.1 研发支出审查不足,审计独立性弱
        5.1.2 研发支出资本化界定不明确,盈余管理空间大
        5.1.3 研发信息披露不完整或误导投资者
    5.2 对策及建议
        5.2.1 制定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具体操作标准
        5.2.2 加强审计力度
        5.2.3 提升研发支出信息披露完整性和准确性
        5.2.4 增设项目研发失败处理
第6章 结论与不足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新收入准则下会计职业判断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1.2.1 概念界定
        1.2.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新收入准则变更的内容和理论根源分析
    2.1 新收入准则变更内容和新增会计职业判断
        2.1.1 新收入准则变更的主要内容
        2.1.2 新收入准则新增的会计职业判断
    2.2 新收入准则变更的理论根源
        2.2.1 统一并完善收入要求
        2.2.2 符合资产负债观的指导原则
        2.2.3 与概念框架保持一致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会计职业判断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会计职业判断增加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逻辑基础
        3.1.1 会计准则直接影响会计职业判断行为
        3.1.2 会计职业判断行为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3.1.3 会计准则、会计职业判断和会计信息质量的逻辑关系
    3.2 新收入准则的会计职业判断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具体影响
        3.2.1 职业判断空间扩大影响信息相关性
        3.2.2 判断程序复杂化影响信息可靠性
        3.2.3 依赖主观判断影响信息可比性
        3.2.4 相关信息披露和列报影响信息重要性
    3.3 会计职业判断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评价方法
        3.3.1 收入信息质量相关性评价方法
        3.3.2 收入信息质量可靠性评价方法
        3.3.3 收入信息质量可比性评价方法
        3.3.4 收入信息质量重要性评价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收入准则下会计职业判断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案例分析——以我国上市房地产企业为例
    4.1 案例企业的选择
    4.2 房地产企业收入确认中的会计职业判断
        4.2.1 判断合同收入确认时点
        4.2.2 判断重大融资成分对交易价格的影响
        4.2.3 将交易价格分配至各单项履约义务
        4.2.4 合同成本资本化
        4.2.5 收入相关信息的披露与列报
    4.3 会计职业判断对收入信息质量的影响——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方法进行分析
        4.3.1 影响收入信息相关性
        4.3.2 影响收入信息可靠性
        4.3.3 影响收入信息可比性
        4.3.4 影响收入信息重要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改善建议
        5.2.1 完善收入准则的相关规定
        5.2.2 建立收入确认的会计职业判断框架
        5.2.3 构建合理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
        5.2.4 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能力
    5.3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6)山东墨龙盈余管理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及不足之处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2 盈余管理理论
    2.1 盈余管理的概念
    2.2 盈余管理产生条件
        2.2.1 产生市场
        2.2.2 产生机会
        2.2.3 产生假设
    2.3 盈余管理动机
        2.3.1 迎合资本证券市场动机
        2.3.2 保护契约动机
        2.3.3 躲避外部监管动机
    2.4 盈余管理手段
        2.4.1 资产减值手段
        2.4.2 会计选择手段
        2.4.3 真实交易手段
        2.4.4 政策优惠手段
    2.5 如何识别盈余管理行为
        2.5.1 理解会计政策准则
        2.5.2 注意非经常性损益
        2.5.3 关注关联方交易
        2.5.4 关注附注
3 山东墨龙案例分析
    3.1 山东墨龙公司简介
        3.1.1 公司基本情况及上市背景
        3.1.2 选择山东墨龙作为盈余管理案例的原因
    3.2 山东墨龙盈余管理行为分析
        3.2.1 行为动机
        3.2.2 行为手段
    3.3 山东墨龙盈余管理行为后果
        3.3.1 未改变企业发展困境
        3.3.2 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
        3.3.3 对当地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3.3.4 不利于资本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4 应对盈余管理对策及建议
    4.1 从企业自身角度
        4.1.1 加强企业内部治理
        4.1.2 完善委托代理协议
    4.2 从外部监管角度
        4.2.1 强制出具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4.2.2 证券市场监管合理化
        4.2.3 审计师事务所发挥职能
    4.3 从外部信息使用者角度
        4.3.1 丰富专业知识素养
        4.3.2 非财务信息分析
    4.4 从制度准则角度
        4.4.1 及时完善会计准则制度
        4.4.2 完善上市公司制度
        4.4.3 加大违规处罚力度
        4.4.4 完善地方政府考核制度
5 结论与启示
致谢
参考文献

(7)企业异质性视角下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应用研究 ——基于ST山水与美凯龙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企业异质性
        2.1.2 公允价值
        2.1.3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应用
        2.1.4 企业异质性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
        2.1.5 文献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企业异质性理论
        2.2.2 公允价值计量理论
        2.2.3 经济后果学说
        2.2.4 信号传递理论
        2.2.5 理论小结
第三章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应用背景
    3.1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应用现状
        3.1.1 上市公司总体应用情况
        3.1.2 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披露情况
    3.2 美凯龙公司与ST山水基本情况
        3.2.1 美凯龙公司简介
        3.2.2 ST山水公司简介
        3.2.3 两家企业对比合理性
    3.3 两家企业异质性对比分析
        3.3.1 股权结构
        3.3.2 企业战略
        3.3.3 经营模式的持续经营能力
        3.3.4 财务角度的持续经营能力
第四章 企业异质性视角下案例分析
    4.1 两家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动因分析
        4.1.1 美凯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动因分析
        4.1.2 ST山水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动因分析
    4.2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4.2.1 对美凯龙财务报表的影响
        4.2.2 对ST山水财务报表的影响
    4.3 两家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合理性分析
        4.3.1 股东角度
        4.3.2 战略定位角度
        4.3.3 经营模式角度
        4.3.4 经济后果角度
    4.4 综合分析与评价
        4.4.1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建议
    5.1 对监管部门的建议
        5.1.1 统一上市公司公允价值模式的相关信息披露
        5.1.2 考虑企业异质性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
    5.2 对经营稳定且良好的上市公司的建议
        5.2.1 强化公允价值相关的内部控制
        5.2.2 应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模式应加强披露
    5.3 对持续经营能力存疑的上市公司的建议
        5.3.1 净利润应主要依靠营业而非会计政策
        5.3.2 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模式应增加披露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高管背景特征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高管背景特征研究综述
        2.1.1 高管人口统计背景特征
        2.1.2 高管社会经济背景特征
    2.2 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2.2.1 会计信息可比性宏观层面影响因素
        2.2.2 会计信息可比性微观层面影响因素
    2.3 内部控制研究综述
        2.3.1 高管背景特征与内部控制的研究
        2.3.2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研究
    2.4 文献述评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高管背景特征的概念界定
        3.1.2 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概念界定
        3.1.3 内部控制质量的概念界定
    3.2 理论分析与假设的提出
        3.2.1 高管背景特征与会计信息可比性
        3.2.2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可比性
        3.2.3 内部控制的调节作用
4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4.2 变量说明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
        4.2.3 控制变量
    4.3 模型设计
5 实证检验及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相关性分析
    5.3 多元回归分析
        5.3.1 高管背景特征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多元回归
        5.3.2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回归分析
        5.3.3 内部控制的调节作用回归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9)改制公司权利配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本文框架
第一章 改制公司及其权利配置的特点与成因
    第一节 改制公司的界定
        一、国企改革历程考察基础上的改制公司界定
        二、改制公司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改制公司权利配置的类型化分析
        一、独特的改制公司权利配置
        二、类型化分析
    第三节 基于产权效率的原因分析
        一、国有企业产权模糊
        二、国企改制与改制公司权利配置的经济逻辑
第二章 改制公司权利配置的分析框架
    第一节 理论视角的选择
        一、私法自治与国家强制
        二、法经济学理论框架
    第二节 改制公司权利配置的效力判定
        一、现有理论的介绍与评析
        二、改制公司权利配置效力判定的路径建构
第三章 改制公司的强制性权利配置
    第一节 改制公司的股权结构问题
        一、改制公司独特股权结构的由来与争议
        二、改制公司股权结构的形成机理与治理效率
        三、对未来国企改革的启示
    第二节 改制公司激励股的设置
        一、改制公司激励股设置现状与制度绩效
        二、激励股设置的理论基础与权利构造
        三、对未来改革的启示
    第三节 改制类民办非企业法人的法律规制
        一、改制类民办非企业法人的规制困境
        二、改制类民办非企业法人的产权效率
        三、基于制度选择的规制重构
第四章 改制公司的自治性权利配置
    第一节 改制公司转股权配置的效力解析
        一、改制公司对股权转让自由的限制
        二、司法裁判的困惑与理论上的争议
        三、改制公司转股权配置的效力判定
    第二节 改制公司股东表决权配置的效力解析
        一、改制公司表决权的特殊配置
        二、实践与理论上的争议
        三、改制公司股东表决权配置的效力判定
    第三节 改制公司股东知情权配置的效力解析
        一、改制公司对特定股东群体知情权的剥夺
        二、改制公司股东知情权配置的效力判定
        三、股东知情权行使的法律限制与公司自治
    第四节 改制公司机关创设与职权重新配置的效力解析
        一、改制公司机关创设与职权重新配置的争议
        二、功能主义视角下的公司机关设置
        三、公司机关职权配置的效力探讨
第五章 改制公司的治理路径
    第一节 改制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
        一、党政权力运行机制的延续
        二、单位制度的深远影响
        三、“产权残缺”现象的普遍存在
    第二节 制度建构
        一、丰富商事主体的制度供给
        二、拓展公司的自治空间
        三、商事裁判独立与商事裁判理念确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视角下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贡献
2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文献回顾与述评
    2.1 国内文献回顾
        2.1.1 国内规范研究文献回顾
        2.1.2 国内实证研究文献回顾
    2.2 国外文献回顾
    2.3 文献述评
3 企业、会计、会计政策选择
    3.1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的理论基础——企业的本质及边界
        3.1.1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本质及边界
        3.1.2 基于契约的企业本质及边界
        3.1.3 基于战略的企业本质及边界
        3.1.4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集体选择理论的企业本质及边界
    3.2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的理论起点——会计的本质及边界
        3.2.1 会计的本质
        3.2.2 会计的边界
    3.3 从企业边界到会计边界的转换器——企业会计政策选择
    3.4 本章小结
4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体和主体
    4.1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体
        4.1.1 会计政策的涵义
        4.1.2 会计政策的多样性特征
        4.1.3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体范围
        4.1.4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客体范围的主要影响因素
    4.2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主体
        4.2.1 控制权的进一步探索
        4.2.2 内部利益相关者享有源于剩余分享权和最终控制权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
        4.2.3 管理者享有源于经营控制权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
        4.2.4 会计人员享有源于作业控制权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
    4.3 本章小结
5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外部环境、目标和动因
    5.1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外部环境
        5.1.1 社会公共资源的拥有者——政府
        5.1.2 财物资源的拥有者——债权人
        5.1.3 关系资源的拥有者——供应商和顾客
        5.1.4 人力资源的拥有者——非会计类普通员工
        5.1.5 一类特殊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影响环境——审计人员
    5.2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
        5.2.1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目标的涵义
        5.2.2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基本目标
        5.2.3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具体目标
    5.3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
    5.4 本章小结
6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行为偏好
    6.1 内部动因驱动下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
        6.1.1 内部利益相关者会计政策选择的行为偏好
        6.1.2 管理者会计政策选择的行为偏好
        6.1.3 会计人员会计政策选择的行为偏好
    6.2 外部环境影响下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
        6.2.1 政府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的影响
        6.2.2 债权人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的影响
        6.2.3 供应商、顾客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的影响
        6.2.4 非会计类普通员工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的影响
        6.2.5 审计人员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偏好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7 问卷调查与分析
8 结语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对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应予规范(论文参考文献)

  • [1]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与企业创新投入[D]. 倪静洁.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2]微芯生物研发支出与盈余管理案例研究[D]. 吴小红.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3]环境规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 ——基于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D]. 高佳琛.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4]华北制药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盈余管理研究[D]. 翟欢迎.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5]新收入准则下会计职业判断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D]. 陆文敏. 广西大学, 2020(07)
  • [6]山东墨龙盈余管理行为研究[D]. 马锦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7]企业异质性视角下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应用研究 ——基于ST山水与美凯龙的对比分析[D]. 王梦晴. 广西大学, 2020(07)
  • [8]高管背景特征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研究[D]. 蓝新月. 兰州财经大学, 2020(02)
  • [9]改制公司权利配置问题研究[D]. 赵俊岭. 南京大学, 2016(06)
  • [10]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视角下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D]. 温琳. 中国海洋大学, 2013(12)

标签:;  ;  ;  ;  ;  

规范企业会计政策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