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的墨西哥梧桐

华丽的墨西哥梧桐

一、优美 适生的墨西哥落羽杉(论文文献综述)

吴雪惠[1](2021)在《江西省外来植物现状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贸易往来频繁,各区域间植物流动便捷,有利于外来植物在原产地之外的区域扎根,繁衍生息。部分外来植物由于所属生长环境优越、缺少天敌制衡,得以肆意扩张,成为入侵物种,对引入地的生态环境、人类健康以及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阻碍农林牧副渔产业的发展、降低物种多样性。外来物种防控已经成为各国科研人员、政府部门以及国际组织共同重视的世界性生态难题。近年来,江西省外来植物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大量外来植物在江西省各地区扎根繁殖,由于部分外来植物对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调查了解江西省外来植物的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能为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制定科学的外来植物管理办法、外来植物引种政策,构建外来入侵植物预防系统和预警机制等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同时,还有利于更新中国境内外来植物和入侵植物种类以及分布情况的数据资料,为后人进一步加深和拓宽外来植物的研究深度和广度提供重要参考。本项目主要对江西省的外来植物种类、数量、外来入侵植物种类、数量、入侵等级以及外来入侵植物在各地级市空间上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江西2个主要外来植物引种地庐山植物园和赣南树木园进行了专项调查,以完善江西省外来植物的本底数据。在野外调查过程中发现,被中国第四批外来入侵名录收录的入侵植物喀西茄在江西省境内部分地区存在少量分布,但入侵情况不严重,并没有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经过文献查阅发现,目前对于该物种适生环境的研究较少,又因为环境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本文中就不同光环境下对其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做了初步的研究。根据外来植物以及入侵植物的侵入机理,为更好的运用、管理以及风险防控外来植物提出适当的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江西省外来植物有106科407属599种:菊科最多(85种,14.19%),其次是豆科(52种,8.68%),10种以下的科有91个,占总科的86.67%;它们主要源于美洲(49.25%),其次是亚洲(20.8%),欧洲第三(13.81%),地中海和大洋洲较少;外来植物中草本植物种类最多,乔木次之,许多外来乔木仅见于庐山植物园和赣南树木园;大部分被用于观赏、饲料、药用等有意引入江西省的外来入侵植物有53科168属267种;九江、赣州和南昌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及经济地位突出被入侵较严重。2.庐山外来植物共89科309属447种,菊科类植物在科属中所有植物最多,69种,约占15.4%。按生活型分:草本类289种,占比最大约64.7%,其次是乔木,83种,约占18.6%。按原产地分:产于美洲的物种最多,178种,约占39.82%;其次是亚洲106种,约占23.7%;欧洲73种,约占16.3%,非洲55种,约占12.3%,地中海和大洋洲所有植物较少,占比均小于6%。大部分外来植物为有意引种,引种目的主要为观赏。3.通过控制光照的强度对喀西茄植株进行光反应试验,比较不同光强对喀西茄种子萌发、植株结构、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的影响。利用三个不同密度的遮荫网,构建三个不同光强水平的环境,另设一个全光照组为对照组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发现,喀西茄为喜光植物,植株结构形态随着光照强度降低而减弱,且种子的萌发潜力大。4.为江西省外来植物的防控管理提供建议:构建入侵风险评价体系;完善相关立法工作,加强外来植物监管;加强公众宣传教育;增强协作,构建防范外来入侵植物的联动机制。

姚潍[2](2020)在《基于地域差异的秋色叶树种景观调查与构建策略研究 ——以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徐巍[3](2019)在《森林在低碳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以丹阳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给城市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改善人民居住的环境;城市中的森林通过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垂直的气体交流,从而缓解城市的热岛问题。城市森林具有良好的碳汇作用,森林固碳可以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从而减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缓解气候变暖。同时这也是城市向低碳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本研究以丹阳市万善公园乔木层为研究对象,对公园中的树木进行调查,对公园内植被碳储量、生物量、光合日变化以及滞尘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果如下:万善公园乔木树种15科19属22种、共1145株。公园绿地乔木树种组成以木犀科、杉科、木兰科、樟科为主。乔木层总生物量为268.475mg,其中阔叶树类占总生物量的76.21%;樟科类占公园生物总量的15.53%:广玉兰和女贞类占生物总量的7.50%,针叶树类占总生物量的0.76%,香樟、广玉兰、落羽杉、垂柳、桂花的碳储量分布各不相同,且同一树种在不同的季节,他们的固碳释氧能力都有很大的变化,基本上是夏季>秋季>春季。选取16个常见树种,测得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范围在1.2-12.lμmol/(m2·s)之间,朴树的净光合速率最大,为12.1μmol/(m2·s),合欢的净光合速率最小,为1.2μmol/(m2·s)。几个树种的净光合速率的排序为:杨树>朴树>樟树>女贞>落羽杉>樱花>榉树>合欢>桂花>无患子>垂柳>红叶李>黄山栾树>广玉兰>鸡爪槭。大多数绿化树木秋季滞尘能力最高,春季其次,夏季最低。随着时间的递增,绿化树木累积滞尘量总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雨后第7-15天,大多数绿化树木累积滞尘量的递增速度呈现变慢的趋势。根据上述结果,我们认为香樟、女贞、广玉兰、落羽杉、垂柳和桂花的综合生态效益最好,是上等的道路绿化树种。

任伟涛[4](2018)在《水湿生木本植物景观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湿生植物已广泛地应用于水景园中,但目前关于水湿生植物的研究多集中于水湿生草本植物,而大大忽视水湿生木本植物的景观效果与生态效益。事实上,水湿生木本植物资源丰富,景观类型多样且极具特色,有利于地域景观的形成。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检索法、实地调查法与实测绘图法等方法,阐述水湿生木本植物的资源与特征,深入分析现有较成熟的、具有代表性的水湿生木本植物案例,总结并归纳出水湿生木本植物景观的营造原则、特色,并提出5种景观类型与营造策略:(1)生产型:利用水湿生木本植物大面积种植以促进生态平衡或获取生物能源等,往往与林业、农业活动相关。(2)生态型:水湿生木本植物所存在的环境自然生态,是自然美的集合体,较多表现在天然湿地之中。(3)景观型:重在结合场地特色,选择多样的水湿生木本植物,构建地域条件下的复层群落,打造丰富的植物空间与季相景观。(4)文化型:利用水湿生木本植物创造表现场地生态文化或人类社会折射出的人文历史演变。(5)综合型:集生产、生态、景观与文化为一体的水湿生木本植物景观营造活动,着重展示自然美、生态美与人文美。目前,湿地的保护、开发与恢复等工作都需要大量运用水湿生木本植物,以景观为目的应用越来越多,因此应用前景广阔,需要在各个层面加强对水湿生木本植物的研究,为未来的实践提供参考。

陈风杰[5](2017)在《松柏类植物景观调查研究》文中指出松柏类植物是裸子植物中最重要的类群,具有较高的经济与景观价值,但在园林景观中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本文通过研究松柏类植物的自然资源、观赏特性、文化特性等方面,从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角度总结这一专类植物。研究结合典型案例的调查,挖掘松柏类植物在实际景观运用中的独特个性,总结各园林尺度及类型下松柏类植物的配置模式,突破松柏类植物景观运用中的传统局限,为今后松柏类植物的景观营造提出建议。本文以文献检索入手,结合大量的案例调研,紧密围绕松柏类植物景观资源、景观特征与营造模式展开定性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从景观资源上,松柏类植物在我国呈现出“历史起源古老、森林面积广袤、资源分布不均”的总体特征。物种数量上,松科植物在松柏类植物资源中占据绝对优势;分布面积上,松科、杉科、柏科植物组成了广袤的针叶林,通常占据群落顶层,在同一生态位中优势明显,与伴生的植物形成鲜明层次。松柏类植物的自然景观差异性大,有阴暗针叶林、明亮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等地带特征明显的森林类型。2、从观赏特性上,松柏类植物一般呈塔形或圆锥形,树冠对称、树体高大。松科、杉科等以疏松明快的质感为主。柏科则多表现为稠密郁闭的特征。松柏类植物的叶和球果是辨别具体种的重要特征,并与树皮、根系一道成为松柏最具观赏价值和艺术情趣的特征。松柏类植物在经历物候变化时可产生松涛、雾凇等自然奇观;落叶松属、水杉属、落羽杉属下的松柏类植物是季相变化显着的松柏类植物。3、从景观应用上,松柏类植物在“面状”、“片状”、“线状”、“点状”等不同尺度下可形成了其他类型植物所不可替代的植物景观。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皇家园林等类型中常表现出面状与片状的植物群体美;在陵园、道路等景观类型中常以规则的形式线状布置,形成具有引导性与对称性的序列景观;在古典私家园林、城市公园、植物专类园中通常以点状形式栽植,注重植物的文化性与单体姿态。4、从配置模式上,松柏类植物以“乔木—灌丛地被”的模式最为常见,主要运用于草坪类景观、郊野森林景观及滨水的大尺度景观类型中;“乔木—灌木—地被”的复层结构主要运用于中小尺度的纪念型景观与园林空间中。为保持景观统一性,突出高耸挺拔特征,同一群落层内不建议松柏类植物与其他类型的植物相搭配;在不同层次内,配置鲜艳的观花及观果的乔灌木则会衬托出良好效果。

雷亮[6](2017)在《江苏省苏南丘陵及太湖沿岸城镇区(E区)树种规划初步研究》文中提出城市园林树种规划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当前城市园林发展的趋势下,生态文明与环境改善成了绿地系统建设的关键词。本研究在我省前期园林绿化事业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针对近年来城市发展过程种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和江苏省城市园林绿化突出生态功能的要求,从城市园林绿化适生植物的调查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城市园林植物及其不同配置模式的生态适应性、以削减SO2、氯气、H2S等为主的空气污染和以富营养化、重金素为主的水体污染等研究。以城市生态学、植物群落学、风景美学、生态园林学等学科的主要思想为指导,以江苏省苏南丘陵及太湖沿岸城镇区(E区)的典型植物群落、典型城市园林树木为科学依据,对江苏省园林适生树种资料、典型植物群落景观以及城市园林树种应用现状进行调查、资料收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生态习性、抗污染适应能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三个方面对苏南丘陵及太湖沿岸区(E区)的城市园林适生树种进行科学规划。本研究对江苏省苏南丘陵及太湖沿岸城镇地区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建设与完善、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具有指导意义。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本文研究了国内外树种规划现状及其进展,对江苏省苏南丘陵及太湖沿岸城镇区(E区)园林树种应用现状进行了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对该区树种规划的必要性及意义进行了分析与阐述。(2)基于生态适应性、抗污染适应能力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三个方面对苏南丘陵及太湖沿岸城镇区(E区)的园林适生树种进行了详细规划。生态适应性角度,从对光、水和土壤的适应能力几个方面进行了规划;抗污染适应能力角度,从抗无机物污染、有机大分子污染以及重金属污染三个方面进行了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角度,提出了树种比例,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的建议,为不同类型绿地的树种选择提供参考。(3)以前人研究的江苏省园林树种区划五大区域为基础,根据苏南丘陵及太湖沿岸城镇区(E区)的区域气候、土壤、地貌的不同,完整的对该区域域范围进行了树种规划。规划了研究区域内的树种比例——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以及乔木与灌木的比例。将树种分为基调树种、骨干树种与一般树种,并将一般树种进行细分观花、观果、观叶和行道树四大类,观花树种分为早春观花、春季观花、夏季观花、秋季观花和冬季观花五类,观果分为夏季观果、秋季观果和冬季观果三类,观叶分为春色叶、秋色叶变色期早、秋色叶变色期迟和常色叶四类。最后总结出江苏省苏南丘陵及太湖沿岸城镇区(E区)的园林树种规划名录。(4)总结了苏南丘陵及太湖沿岸城镇区园林树种应用中现存的一些问题,诸如植物多样性建设有待加强、地方特色不够突出、绿化形式较单调、树种应用不尽合理以及养护管理工作不到位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本文对苏南丘陵及太湖沿岸城镇区(E区)的园林树种资源做了总结与分类,为该区绿地系统建设提供参考。(5)对不同绿地类型进行了分析,提出树种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江苏省苏南丘陵及太湖沿岸城镇区(E区)的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与完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张雪华[7](2016)在《江苏省苏南长三角平原、丘陵城镇区(D区)树种规划初步研究》文中指出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生态功能被越来越强调,生态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园林树种作为城市绿化的主体部分,是城市软质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唯一有生命的物质基础,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特色,所以对树种的应用和规划不仅关系到城市绿化的景观效果,同时还关系到城市绿化景观的生态功能。江苏省苏南长三角平原、丘陵城镇区(D区)地处长江沿岸,属于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带,地带性植物物种较为丰富。近年来江苏省园林绿化事业发展迅速,园林绿化树种种类越来越丰富,但是由于缺乏园林绿化树种规划,现有城市树种规划没有完善的资料,绿化中存在绿化形式单调、缺乏城市景观特色、树种应用不合理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存在问题,本文在生态功能的基对上对江苏省苏南长三角平原、丘陵城镇区(D区)做树种规划研究。在引种驯化理论、生境因子分析法、污染生态学、植物群落学、景观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理论的指导下,选择出适合江苏省苏南长三角平原、丘陵城镇区生长的树种。这类树种要能适应该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体现城市景观多样性等多方面的要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阐述。1.研究了国内和国外树种规划现状及其进展,对江苏省苏南长三角平原、丘陵城镇区(D区)的树种规划的意义进行分析。2.从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条件、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文条件、自然植被资源等方面对江苏省苏南长三角平原、丘陵城镇区(D区)的基本概况进行了论述,以便更好地进行该区域树种规划。3.阐述了江苏省苏南长三角平原、丘陵城镇区(D区)基于生态习性的树种规划、基于抗污染适应能力的树种规划、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的树种规划,为不同类型绿地的树种选择提供参考。4.总结出江苏省苏南长三角平原、丘陵城镇区(D区)城市园林绿化树种应用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5.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比例、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比例、乔木与灌木的比例的建议,以及推荐了该区的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的种类。6.对文章进行总结与讨论,在较为全面地了解江苏省苏南长三角平原、丘陵城镇区(D区)树种种类的基础上,掌握了江苏省苏南长三角平原、丘陵城镇区(D区)现有绿化树种的应用情况,做出讨论,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吴秀臣[8](2015)在《南京绿道植物景观调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形成的“绿道热”,南京在绿道建设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本论文以南京3条不同功能属性的绿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探究南京绿道的植物群落特征、常见群落配置模式、植物景观特色和植物造景中存在问题,并根据南京绿道植物景观的美景度评价结果构建出绿道植物景观的美景度预测模型。最后根据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景观优化建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南京绿道植物群落调查中,对南京紫金山绿道、古城墙绿道、滨江绿道共计66.5km长的绿道区段进行植物群落调查,调查共设置样地53个。通过总体普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南京绿道的植物种类特征、植物类型组成、季相结构、数量特征和多样性五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并进行三条绿道间的横向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总体在这五方面的特征上,紫金山绿道在各方面要优于古城墙绿道,古城墙绿道优于滨江绿道。2、将53个样地依据其区域位置和群落特征划分为疏林草地型群落、密林型群落、滨水型群落和道路型群落4种类型。运用美景度评价法,对53个样地中优选出的20个样地进行景观评价,得出四种类型植物景观中SBE值评价结果。同时,通过对影响植物景观质量要素的量化与分解,建立了绿道植物景观美景度评价模型:SBE=-451.233+91.225×植物季相及色彩+30.421×植株形态+40.08×植物健康状况+100.26×植物群落丰富度+84.139×植物群落郁闭度+88.935×植物群落层次感+8.563×景观韵律节奏+11.752×景观协调对比性+44.625×安全度。3、分析南京绿道的景观现状,对南京绿道四种群落类型的景观特点和设计手法进行了总结;对景观评价中四种类型植物群落得分最高的优秀样地进行详细分析,包括绘制样地平面示意图、统计群落物种信息、分析造景特点、配置模式等;最后,总结出南京绿道四种类型群落中常见的植物配置模式。4、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南京绿道植物景观的特色及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期为今后南京绿道植物的景观优化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邓沛飞[9](2014)在《广东湿地木本植物资源调查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针对湿地木本植物研究较少、复层景观不够丰富和管养成本高等现状,在广东地区选取典型湿地开展野生和人工湿地木本植物调研,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法,归纳和总结广东地区湿地木本植物组成;引种5种湿地木本植物进行扦插繁育和渍水适应性试验;依托佛山市高明区明湖艺术公园人工湖湿地植物景观配置工程,分析18种湿地木本植物工程苗木的水适应性和复层湿地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以期为广东地区湿地生态恢复和重建提供参考依据。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广东地区湿地木本植物资源丰富,种类高达174种,隶属54科117属。其中淡水湿地野生木本植物128种,隶属42科83属;滨海湿地野生木本植物28种,隶属14科22属;人工湿地木本植物37种(包括了52.78%已开发应用于淡水人工湿地中湿地野生木本植物),隶属19科28属,种类相对丰富,但应用分散,种类趋于单一化,且错位种植和硬质驳岸隔绝水陆现象普遍,生态效益低下。2.从5种植物大田扦插形态指标变化、成活率、根冠比和相关生根生理生化指标来看(0-50d),算盘子、香港算盘子、细枝叶下珠插穗属于易生根类型树种,珊瑚树和水锦树为难生根类型树种;算盘子、香港算盘子和细枝叶下珠插穗的POD活性、IAAO活性、酚类物质含量呈现一定的相关性,POD和IAAO活性变化均表现为下降-升高-下降-升高-下降的趋势,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则表现为与之相反的趋势;而水锦树和珊瑚树的IAAO、POD和酚类物质含量变化与上述3种湿地木本植物存在相似之处,但无明显的规律性;5种木本植物还原糖含量变化趋势相同,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3.算盘子、香港算盘子和细枝叶下珠插穗的水培扦插生根适应性最好,成活率和根冠比较高;而水锦树和珊瑚树不能适应水培扦插方式;从渍水胁迫相关生理生化指标来看,大戟科3种木本植物叶绿素含量随水培扦插时间的推移(0-50d),呈现升高趋势;根系活力、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相对电导率变化则为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趋势。4.算盘子、香港算盘子和细枝叶下珠在高明明湖艺术公园的水中扦插和渍水适应性均好,生根时间均比上述大田和水培扦插提前;筛选的18种湿地木本植物袋苗中以水松、水翁、落羽杉、香港算盘子、算盘子、细枝叶下珠、玫瑰木、老鼠簕的的成活率为最好,其他木本植物由于树种自身适应性、缺乏渍水诱导、栽植不规范、断根、抗风浪能力等诸多问题,成活率普遍不高,拉关木抗寒能力不佳。明湖景观类型可划分为美人蕉专类区、滨海湿地木本植物专类区、淡水湿地木本植物专类区和其他观赏草本植物专类区,一年四季均可以观花,花期集中分布夏秋两季。采用了多层次的湿地植物适配组合模式,较好植物配置模式的有“落羽杉+穗花棋盘脚+算盘子+纸莎草+欧洲鸢尾+千屈菜+苦草”、“落羽杉+秋枫+乌桕+珊瑚树+穗花棋盘脚+玫瑰木+算盘子+水生美人蕉+铜钱草+黑藻”、“秋茄”、“无瓣海桑+拉关木+秋茄+老鼠簕”、“无瓣海桑+秋茄+桐花树+老鼠簕+黑藻”、“秋茄+算盘子+老鼠簕+黑藻”、“玫瑰木+算盘子+香港算盘子+铜钱草”、“细枝叶下珠+铜钱草”等。

黄若之[10](2012)在《水湿生木本植物景观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湿生木本植物是指在水分过剩环境中(包括水中、沼泽或岸边潮湿地带等)能够正常生长的木本植物,具有种类资源丰富、生态功能多样、景观效果突出等特点,园林应用前景良好,但是目前关于水湿生木本植物的研究及应用都较欠缺。本文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系统分析、设计应用等方法,从淡水中生长的水湿生木本植物资源研究入手,首先以树种的耐水湿能力为主要筛选依据,总结出水湿生木本植物共有894种,隶属于94个科,212个属,并明确了我国水湿生木本植物的资源主要分布的湿地和构成的植被类型;同时梳理了应用较多且景观效果较好植物,如落羽杉属、柳属、水松属、榕属、落叶松属、桦木属、桤木属等;这为水湿生木本植物景观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再次,为了在水体景观中引入水湿生木本植物,增加园林观赏性,丰富园林空间,文章总结了水湿生木本植物的景观意义,如增加立面变化、强化植物空间和丰富季相景观等。并分析了水湿生木本植物体量、形态、色彩和质感四方面的观赏特性及其点、线、面的艺术构图原理;结合色彩、树姿、花果等季相变化探讨了水湿生木本植物的景观特色。然后对目前已成熟的水湿生木本植物应用案例进行了实地调查,总结出不同种类的典型植物群落景观,并发现我国在水湿生木本植物的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如景观应用较少、应用种类不够丰富、缺乏科学的开发保护等问题。最后,论文以宁波植物园及湘湖旅游度假区设计实例为依托,从植物选择、地形设计、群落设计等角度论述了水湿生木本植物景观设计的过程与方法;以期为水湿生木本植物的应用及景观营造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二、优美 适生的墨西哥落羽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优美 适生的墨西哥落羽杉(论文提纲范文)

(1)江西省外来植物现状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外来物种相关概念
        1.2.1 外来物种概念
        1.2.2 外来入侵物种概念
        1.2.3 外来植物及入侵植物概念
    1.3 外来物种的引入途径
    1.4 外来物种的扩散过程
    1.5 影响外来植物生长的因素
        1.5.1 植物内部影响因素
        1.5.2 植物外部影响因素
    1.6 国内外外来物种研究现状
        1.6.1 国外外来物种研究现状
        1.6.2 国内外来物种的研究
        1.6.3 江西省外来植物入侵研究
    1.7 研究地区概述
        1.7.1 江西省自然地理概况
    1.8 研究目的
    1.9 研究主要内容
        1.9.1 技术路线图
2.江西省外来植物现状调查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标本查阅
        2.1.2 外业调查
        2.1.3 内业整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外来植物组成分析
        2.2.2 原产地与生活型分析
        2.2.3 引入途径与引入或首次发现时间分析
        2.2.4 外来入侵植物种类与分布分析
    2.3 结论与讨论
        2.3.1 江西省外来植物现状
        2.3.2 影响外来植物原产地与生活型的因素
        2.3.3 影响外来植物引入的因素
        2.3.4 外来入侵植物在各地级市分布情况
        2.3.5 外来入侵植物防控态势
3.庐山外来植物现状调查
    3.1 地理概况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查阅与标本分析
        3.2.2 野外调查
        3.2.3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外来植物种类
        3.3.2 生活型与原产地
        3.3.3 引入途径和用途
        3.3.4 外来入侵种
    3.4 结论和讨论
        3.4.1 3庐山外来植物现状分析
    3.5 小结
4.不同光照对喀西茄生长以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材料
        4.1.2 试验区概况
        4.1.3 光照对植物表型特征的影响
        4.1.4 光照对喀西茄种子萌发的影响
        4.1.5 测量方式及方法
    4.2 结果
        4.2.1 不同光强对喀西茄种子萌发的影响
        4.2.2 不同光强对喀西茄植株结构特征的影响
        4.2.3 不同光强对喀西茄植株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4.2.4 不同光强对喀西茄植株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4.3 结论与讨论
        4.3.1 不同光强对喀西茄植株结构特征的影响
        4.3.2 不同光强对喀西茄植株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4.3.3 不同光强对喀西茄植株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4.4 小结
5.江西省外来林木树种入侵性和安全风险评价
    5.1 外来树种入侵调研结果分析
    5.2 讨论
6.管理对策与建议
    6.1 构建入侵风险评价体系
    6.2 完善相关立法工作,加强外来植物监管
    6.3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
    6.4 加强协作,建立防范外来入侵植物的联动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1.江西外来植物表格
附表2.庐山外来植物表格
个人简历

(3)森林在低碳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以丹阳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城市森林的定义
        1.2.2 国内外城市森林研究进展
        1.2.3 国家森林城市的概念
        1.2.4 国内对植物滞尘方面的研究
        1.2.5 城市森林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1.2.6 碳汇、森林碳汇、森林碳储量的概念
        1.2.7 国内外对森林碳汇的研究
        1.2.8 国内对树种滞尘能力的研究
2 丹阳市森林植被碳储量、生物量的研究
    2.1 试验地概况与研究内容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丹阳市森林植被碳储量估算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碳储量
        2.3.2 树种的固碳释氧能力
3 丹阳市森林植被光合日变化的研究
    3.1 研究材料
    3.2 研究方法
        3.2.1 固碳释氧能力计算
    3.3 结果与分析
4 丹阳市森林滞尘能力的研究
    4.1 研究材料
    4.2 研究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5 小结与讨论
    5.1 碳储量
    5.2 树种的固碳释氧能力
    5.3 城市森林规划
    5.4 低碳森林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5.4.1 生态绿地体系亟需完善
        5.4.2 生态绿地比例有待调整
        5.4.3 生态效应有待完善
    5.5 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4)水湿生木本植物景观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
        1.2.1 水生植物
        1.2.2 湿生植物
        1.2.3 水湿生植物
        1.2.4 水湿生木本植物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耐水湿研究方法
        1.3.1.1 野外观察和调查法
        1.3.1.2 生理指标测定法
        1.3.1.3 人工控制水湿或水位法
        1.3.2 耐水湿机理研究
        1.3.2.1 形态适应
        1.3.2.2 代谢适应
        1.3.3 耐水湿评价标准
        1.3.3.1 耐水湿分级
        1.3.3.2 评价方法
        1.3.4 水湿生植物景观
        1.3.4.1 注重生态与演替
        1.3.4.2 注重植物景观配置
        1.3.4.3 注重园艺品种开发
    1.4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检索法
        1.5.2 实地调查法
        1.5.3 定性分析法
        1.5.4 实测绘图法
    1.6 研究框架
2 水湿生木本植物资源
    2.1 资源分布
        2.1.1 湿地分类与分区
        2.1.2 资源分布
    2.2 动态演变
        2.2.1 沼泽湿地的形成
        2.2.1.1 陆地沼泽化
        2.2.1.2 水域沼泽化
        2.2.2 沼泽湿地的演变
    2.3 分布规律
        2.3.1 圈状分布
        2.3.2 带状分布
        2.3.3 斑块状分布
    2.4 植物类型与分布
    2.5 典型种类分析
        2.5.1 水杉属
        2.5.1.1 种类与分布
        2.5.1.2 景观特点与应用
        2.5.2 落羽杉属
        2.5.2.1 种类与分布
        2.5.2.2 景观特点与应用
        2.5.3 水松属
        2.5.3.1 种类与分布
        2.5.3.2 景观特点与应用
        2.5.4 落叶松属
        2.5.4.1 种类与分布
        2.5.4.2 景观特点与应用
        2.5.5 柳属
        2.5.5.1 种类与分布
        2.5.5.2 景观特点与应用
        2.5.6 桦木属
        2.5.6.1 种类与分布
        2.5.6.2 景观特点与应用
        2.5.7 桤木属
        2.5.7.1 种类与分布
        2.5.7.2 景观特点与应用
        2.5.8 榕属
        2.5.8.1 种类与分布
        2.5.8.2 景观特点与应用
3 水湿生木本植物功能
    3.1 生态功能
        3.1.1 影响水文
        3.1.2 转化有机物
        3.1.3 形成小气候
        3.1.4 维持生物多样性
    3.2 景观功能
        3.2.1 增加垂直空间变化
        3.2.2 突出植物空间主题
        3.2.3 丰富植物空间色彩
    3.3 人文功能
        3.3.1 增强人与植物的关系
        3.3.2 增添文化内涵
        3.3.3 深化意象感知
4 案例分析
    4.1 天然湿地
        4.1.1 塔里木河
        4.1.1.1 基本概况
        4.1.1.2 胡杨植物群落
        4.1.1.3 问题与保护
        4.1.2 大兴安岭
        4.1.2.1 基本概况
        4.1.2.2 兴安落叶松植物群落
        4.1.2.3 问题与保护
        4.1.3 九寨沟
        4.1.3.1 基本概况
        4.1.3.2 柳灌丛植物群落
        4.1.3.3 问题与保护
        4.1.4 望东垟高山湿地
        4.1.4.1 基本概况
        4.1.4.2 江南桤木植物群落
        4.1.4.3 问题与保护
        4.1.5 荔波小七孔风景区
        4.1.5.1 基本概况
        4.1.5.2 水上森林
        4.1.5.3 问题与保护
    4.2 湿地公园
        4.2.1 西溪湿地
        4.2.1.1 基本概况
        4.2.1.2 景观特色
        4.2.1.3 节点分析
        4.2.1.4 小结
        4.2.2 江洋畈生态公园
        4.2.2.1 基本概况
        4.2.2.2 景观特色
        4.2.2.3 节点分析
        4.2.2.4 小结
        4.2.3 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
        4.2.3.1 基本概况
        4.2.3.2 景观特色
        4.2.3.3 节点分析
        4.2.3.4 小结
    4.3 植物园
        4.3.1 杭州植物园
        4.3.1.1 基本概况
        4.3.1.2 景观特色
        4.3.1.3 节点分析
        4.3.1.4 小结
        4.3.2 宁波植物园
        4.3.2.1 基本概况
        4.3.2.2 景观特色
        4.3.2.3 节点分析
        4.3.2.4 小结
    4.4 其他案例
        4.4.1 李中水上森林公园
        4.4.2 珠海竹洲村
        4.4.3 新会小鸟天堂
        4.4.4 西溪南村
        4.4.5 香港湿地公园
5 水湿生木本植物景观营造方法
    5.1 影响因素
        5.1.1 客观因素
        5.1.2 主观因素
    5.2 营造原则
        5.2.1 生态性原则
        5.2.2 艺术性原则
        5.2.3 经济性原则
        5.2.4 功能性原则
        5.2.5 可持续性原则
    5.3 营造特色
        5.3.1 师法自然,景韵天成
        5.3.2 立意为先,彰显特色
        5.3.3 空间营造,疏密有致
        5.3.4 生境多样,生态和谐
        5.3.5 四季观景,寓情于景
    5.4 景观类型与营造策略
        5.4.1 生产型
        5.4.2 生态型
        5.4.3 景观型
        5.4.4 文化型
        5.4.5 综合型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资源丰富,引种常绿
        6.1.2 类型多样,特色鲜明
        6.1.3 科学保护,地域营造
    6.2 创新之处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文中水湿生木本植物名录表
附录二:西溪湿地样点调查表
附录三:青山湖样点调查表
附录四:青山湖样点各项指标
附录五:宁波植物园水上森林平面图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5)松柏类植物景观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
        1.2.1 专类植物景观
        1.2.2 松柏类植物
        1.2.3 松柏类植物景观
    1.3 相关研究进展
        1.3.1 专类植物景观研究进展
        1.3.2 松柏类植物研究进展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检索法
        1.4.2 案例调研法
        1.4.3 比较分析法
        1.4.4 定性分析法
        1.4.5 实测绘图法
    1.5 研究意义
2 我国松柏类植物的景观资源分析
    2.1 资源及分布概况
        2.1.1 松科植物资源分布概况
        2.1.2 柏科植物资源分布概况
        2.1.3 杉科植物资源分布概况
        2.1.4 其它科属植物资源分布概况
    2.2 典型松柏类森林景观
        2.2.1 落叶松林
        2.2.2 云杉、冷杉林
        2.2.3 松林
        2.2.4 杉、柏林
    2.3 小结
3 松柏类植物的特性分析
    3.1 观赏特性
        3.1.1 树形
        3.1.2 质感
        3.1.3 叶与球果
        3.1.4 树皮与根
        3.1.5 物候美
    3.2 人文特性
        3.2.1 精神与意境
        3.2.2 文学与绘画
        3.2.3 民俗与信仰
    3.3 小结
4 松柏类植物景观案例调查分析
    4.1 风景名胜及自然保护区中的松柏类植物景观调查分析
        4.1.1 吉林长白山松柏林、美人松群落植物景观
        4.1.2 浙江天目山柳杉群落、金钱松群落植物景观
        4.1.3 安徽黄山风景区的黄山松群落植物景观
    4.2 植物园中的松柏类植物景观调查分析
        4.2.1 庐山植物园松柏类植物景观
        4.2.2 杭州植物园分类区裸子植物区
        4.2.3 南京中山植物园松柏景观
        4.2.4 厦门植物园南洋杉草坪
        4.2.5 仙湖植物园松柏杜鹃景区
    4.3 中国古典园林的松柏类植物景观调查分析
        4.3.1 狮子林的白皮松景观
        4.3.2 狮子林古五松园之“古柏”
        4.3.3 拙政园“松风亭”与“得真亭”
        4.3.4 留园亦不二亭“松竹对植”
        4.3.5 网师园“梯云室”
        4.3.6 网师园“看松读画轩”
        4.3.7 承德避暑山庄的油松
        4.3.8 颐和园万寿山松景
    4.4 陵园的松柏类植物景观调查分析
        4.4.1 上海龙华烈士陵园
        4.4.2 南京中山陵景区中轴线
        4.4.3 上海宋庆龄陵园
    4.5 其他类型的松柏类植物景观调查分析
        4.5.1 杭州西湖九里云松
        4.5.2 杭州花港观鱼牡丹亭松柏景观
        4.5.3 杭州花港观鱼雪松大草坪
        4.5.4 唐山市大钊公园松柏类景观
    4.6 小结
5 松柏类植物景观类型与植物配置模式
    5.1 草坪类景观
        5.1.1 开敞草坪
        5.1.2 疏林草地
    5.2 郊野森林景观
    5.3 组团型景观
    5.5 纪念性景观
    5.6 滨水型景观
    5.7 松柏与园林建筑
    5.8 松柏与山石
    5.9 小结
6 结论
    6.1 松柏类植物景观特色及优势
        6.1.1 植物资源
        6.1.2 植物特性
        6.1.3 景观形式
        6.1.4 景观类型
    6.2 松柏类植物景观现存问题及展望
        6.2.1 存在问题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图片出处
附录一:庐山植物园松柏类植物栽培名录
附录二:杭州植物园分类区松柏类植物栽培名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6)江苏省苏南丘陵及太湖沿岸城镇区(E区)树种规划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园林植物树种规划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所依据的相关理论及学科
        1.3.1 引种驯化理论
        1.3.2 生境因子分析法
        1.3.3 污染生态学
        1.3.4 植物群落学
        1.3.5 风景美学
        1.3.6 生态园林学
        1.3.7 生物多样性保护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园林树种的生态习性和生态适应能力研究
        1.5.1 生物多样性的树种规划研究
        1.5.2 抗污染树种规划研究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方法
        1.7.1 文献资料收集与分析法
        1.7.2 实地调研法
        1.7.3 风景园林学方法
        1.7.4 生态学方法
        1.7.5 温度线
    1.8 篇章结构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江苏省苏南丘陵及太湖沿岸城镇区(E区)区域概况
    2.1 苏南丘陵及太湖沿岸城镇区(E区)划分依据
    2.2 苏南丘陵及太湖沿岸城镇区自然环境概述
        2.2.1 地理位置
        2.2.2 地质地貌条件
        2.2.3 气候条件
        2.2.4 土壤条件
        2.2.5 水文条件
        2.2.6 自然植被资源
    2.3 经济、社会与人文概况
        2.3.1 城市发展现状
        2.3.2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2.3.3 人文历史概况
        2.3.4 主要环境与生态问题
第三章 江苏省苏南丘陵及太湖沿岸城镇区(E区)园林植物应用调查分析
    3.1 调查范围及方法
    3.2 调查内容分析
        3.2.1 植物应用类型
        3.2.2 植物应用方式
        3.2.3 植物群落类型
        3.2.4 苏南丘陵及太湖沿岸城镇区各类城市绿地植物应用现状分析
        3.2.5 苏南丘陵及太湖沿岸城镇区古树名木资源分析
        3.2.6 苏南地区城市园林乡土树种应用现状分析
    3.3 存在问题
        3.3.1 植物种类单一,多样性建设有待加强
        3.3.2 群落形式较单调
        3.3.3 树种应用不尽合理
        3.3.4 后期养护管理不够到位
第四章 苏南丘陵及太湖沿岸城镇区(E区)基于生态习性的树种规划
    4.1 生态习性概念
    4.2 苏南丘陵及太湖沿岸城镇区(E区)对光适应能力的树种规划
        4.2.1 喜光树种
        4.2.2 阳性树种
        4.2.3 中性树种
        4.2.4 阴性树种
        4.2.5 耐荫树种
    4.3 苏南丘陵及太湖沿岸城镇区(E区)对水适应能力的树种规划
        4.3.1 耐旱树种
        4.3.2 旱生树种
        4.3.3 中生树种
        4.3.4 湿生树种
        4.3.5 水生植物
    4.4 苏南丘陵及太湖沿岸城镇区(E区)对土壤适应能力的树种规划
        4.4.1 喜酸树种
        4.4.2 耐盐碱树种
        4.4.3 耐瘠薄树种
        4.4.4 喜氮树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苏南丘陵及太湖沿岸城镇区(E区)基于抗污染适应能力的树种规划
    5.1 抗无机气体污染树种
        5.1.1 抗SO_2气体污染树种
        5.1.2 抗氯气污染树种
        5.1.3 抗H_2S污染树种
    5.2 抗有机大分子污染
        5.2.1 抗苯污染树种
        5.2.2 抗苯酚污染树种
    5.3 抗重金属污染树种
        5.3.1 抗汞污染树种
        5.3.2 抗铅污染树种
        5.3.3 抗镉污染树种
        5.3.4 抗铜污染树种
        5.3.5 抗锌污染树种
        5.3.7 抗其他污染树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苏南丘陵及太湖沿岸城镇区(E区)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的树种规划
    6.1 生物多样性与树种规划的关系
    6.2 规划内容
        6.2.1 树种比例建议
        6.2.2 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的建议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7.1 总结
    7.2 研究存在的不足
    7.3 苏南丘陵及太湖沿岸城镇区(E区)城市绿化发展对策
        7.3.1 继续完善园林绿化树种规划工作
        7.3.2 重视适地适树原则
        7.3.3 加强新优树种在园林中的应用
        7.3.4 提高草本花卉在园林中的地位
        7.3.5 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水平
    7.4 展望
        7.4.1 注重海绵型城市建设与树种应用的关系
        7.4.2 将PM2.5吸附能力作为树种应用的重要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江苏省苏南长三角平原、丘陵城镇区(D区)树种规划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所依据的相关理论及学科
        1.3.1 引种驯化理论
        1.3.2 生境因子分析法
        1.3.3 污染生态学
        1.3.4 植物群落学
        1.3.5 景观生态学
        1.3.6 生物多样性保护
        1.3.7 区划相关理论
        1.3.8 植物地理学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园林树种的生态习性和生态适应能力研究
        1.5.1 生物多样性的树种规划研究
        1.5.2 抗污染树种规划研究
    1.6 研究内容与方法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江苏省苏南长三角平原、丘陵城镇区(D区)区域基本概况
    2.1 苏南长三角平原、丘陵城镇区(D区)区域划分依据
    2.2 地理位置
    2.3 地质地貌条件
    2.4 气候条件
    2.5 土壤条件
    2.6 水文条件
    2.7 自然植被资源
第三章 苏南长三角平原、丘陵城镇区(D区)基于生态习性的树种规划
    3.1 生态习性概念
    3.2 苏南长三角平原、丘陵城镇区(D区)对光适应能力的树种规划
        3.2.1 喜光树种
        3.2.2 阳性树种
        3.2.3 中性树种
        3.2.4 荫性树种
        3.2.5 耐荫树种
    3.3 苏南长三角平原、丘陵城镇区(D区)对水适应能力的树种规划
        3.3.1 耐旱树种
        3.3.2 旱生树种
        3.3.3 中生树种
        3.3.4 湿生树种
        3.3.5 水生植物
    3.4 苏南长三角平原、丘陵城镇区(D区)对土壤适应能力的树种规划
        3.4.1 喜酸树种
        3.4.2 耐盐碱树种
        3.4.3 耐瘠薄树种
        3.4.4 喜氮树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苏南长三角平原、丘陵城镇区(D区)基于抗污染适应能力的树种规划
    4.1 抗无机气体污染树种
        4.1.1 抗SO_2污染树种
        4.1.2 抗Cl_2污染树种
        4.1.3 抗H_2S污染树种
    4.2 抗有机物污染树种
        4.2.1 抗苯污染树种
        4.2.2 抗酚污染树种
    4.3 抗重金属污染树种
        4.3.1 抗汞污染树种
        4.3.2 抗铅污染树种
        4.3.3 抗镉污染树种
        4.3.4 抗铜污染树种
        4.3.5 抗锌污染树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苏南长三角平原、丘陵城镇区(D区)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的树种规划
    5.1 规划内容
        5.1.1 树种比例建议
        5.1.2 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的建议
    5.2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苏南长三角平原、丘陵城镇区(D区)地区城市园林绿化树种应用存在问题与对策
    6.1 存在问题
        6.1.1 树种资源虽丰富,特色并不明显
        6.1.2 外来树种居多,乡土树种利用少
        6.1.3 树种开发利用度不高,生物多样性不足
        6.1.4 树种应用相关工作力度不够
    6.2 发展对策
        6.2.1 发掘特色资源,发展特色景观
        6.2.2 合理引进外来树种,加大乡土树种应用
        6.2.3 加强树种开发利用,提高生物多样性
        6.2.4 做好绿化树种应用相关工作
第七章 结语
    7.1 结论
    7.2 讨论
    7.3 展望
        7.3.1 注重树种规划与海绵型城市建设的关系
        7.3.2 树种规划应注重树种对PM2.5的吸附能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江苏省城市园林绿化树种D区名录(乔木类)
    附录2 江苏省城市园林绿化树种D区名录(小乔木和灌木类)
    附录3 江苏省城市园林绿化树种D区名录(藤本类)
    附录4 江苏省城市园林绿化树种D区名录(竹类)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南京绿道植物景观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1.1.2 城市生活环境的转变
        1.1.3 政策影响下绿道建设的兴盛
    1.2 相关概念释义
        1.2.1 绿道的由来
        1.2.2 绿道定义
        1.2.3 绿道分类
        1.2.4 绿道的功能
    1.3 绿道及绿道植物景观研究概况
        1.3.1 国外绿道发展与研究概况
        1.3.2 我国绿道发展与研究概况
        1.3.3 绿道植物景观研究概况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南京绿道相关概况
    2.1 研究地自然概况
        2.1.1 南京地理区位及地貌特征
        2.1.2 南京气候条件
        2.1.3 南京植被绿化条件
    2.2 南京绿道建设概况
        2.2.1 南京市绿道规划
        2.2.2 南京市绿道建设特色
        2.2.3 所调查三条绿道概况
第三章 南京绿道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调查范围
        3.1.2 调查方法与调查内容
        3.1.3 数据计算方法
        3.1.4 相关概念及标准的研究依据
    3.2 南京绿道植物群落调查结果分析
        3.2.1 南京绿道植物种类特征分析
        3.2.2 南京绿道植物类型组成分析
        3.2.3 南京绿道植物季相结构分析
        3.2.4 南京绿道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分析
        3.2.5 南京绿道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京绿道植物景观综合评价
    4.1 研究方法
        4.1.1 评价对象
        4.1.2 评价样地选取
        4.1.3 群落景观评价方法
    4.2 群落景观评价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季节植物群落景观评价结果分析
        4.2.2 植物群落景观总体评价结果分析
    4.3 绿道植物群落景观的美景度评价模型
        4.3.1 景观要素的分解和量化
        4.3.2 美景度与各要素间关系模型的建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南京绿道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研究
    5.1 南京绿道四种群落类型植物景观现状分析
        5.1.1 南京绿道疏林草地型植物景观现状分析
        5.1.2 南京绿道密林型植物景观现状分析
        5.1.3 南京绿道滨水型植物景观现状分析
        5.1.4 南京绿道道路型植物景观现状分析
    5.2 南京绿道疏林草地型群落优秀样地分析及配置模式总结
        5.2.1 南京绿道疏林草地型优秀样地植物景观分析
        5.2.2 南京绿道疏林草地型群落植物配置模式总结
    5.3 南京绿道密林型群落优秀样地分析及配置模式总结
        5.3.1 南京绿道密林型优秀样地植物景观分析
        5.3.2 南京绿道密林型群落植物配置模式总结
    5.4 南京绿道滨水型群落优秀样地分析及配置模式总结
        5.4.1 南京绿道滨水型优秀样地植物景观分析
        5.4.2 南京绿道滨水型群落植物配置模式总结
    5.5 南京绿道道路型群落优秀样地分析及配置模式总结
        5.5.1 南京绿道道路型优秀样地植物景观分析
        5.5.2 南京绿道道路型群落植物配置模式总结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南京绿道植物景观特色与优化建议
    6.1 南京绿道植物景观特色分析
        6.1.1 植物景观设计体现“七性”
        6.1.2 植物景观季相特征明显
        6.1.3 植物景观功能性突出
        6.1.4 注重原有植物的保护和利用
    6.2 南京绿道植物景观不足
        6.2.1 植物景观缺乏南京特色
        6.2.2 物种类应用不足
        6.2.3 植物品种选择缺乏多样性
        6.2.4 绿道管理工作薄弱
    6.3 南京绿道植物景观优化建议
        6.3.1 丰富植物种类,加强乡土植物开发利用
        6.3.2 体现南京植被特征,模拟自然植物群落
        6.3.3 丰富景观层次,优化视觉效应
        6.3.4 加强养护管理,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1.1 南京绿道植物群落调查研究
        7.1.2 南京绿道植物景观美景度研究
        7.1.3 南京绿道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研究
        7.1.4 南京绿道植物景观特色与优化建议
    7.2 讨论
        7.2.1 本论文的创新点
        7.2.2 后续研究的建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附录 1:南京绿道主要植物名录表
附录 2:南京绿道20个选取样地春夏秋三季照片
附录 3:南京绿道植物群落SBE评价问卷
附录 4:植物群落样方调查记录表
图表来源

(9)广东湿地木本植物资源调查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立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湿地植物的概念
        1.3.1 湿地草本植物的概念
        1.3.2 湿地木本植物的概念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
        1.4.1 湿地木本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1.4.2 湿地木本植物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1.4.3 湿地木本植物耐水湿的研究
        1.4.4 湿地木本植物景观研究
        1.4.5 研究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广东湿地木本植物调查与分析
    2.1 研究方法
        2.1.1 调查范围
        2.1.2 调查方法
        2.1.3 样地植物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广东淡水湿地野生木本植物种类组成
        2.2.2 滨海湿地野生木本植物组成
        2.2.3 广东淡水人工湿地木本植物种类组成结果与分析
        2.2.4 湿地野生木本植物应用前景
    2.3 本章小结与讨论
        2.3.1 本章小结
        2.3.2 本章讨论
    版图 湿地木本植物种类(择选)
第三章 5 种湿地木本植物大田扦插试验
    3.1 研究材料
    3.2 研究方法
        3.2.1 插床准备
        3.2.2 插穗地上部分和根系外部形态变化
        3.2.3 生根相关生理生化指标检测
        3.2.4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5 种湿地木本植物插穗株高变化
        3.3.2 5 种湿地木本植物插穗新生叶片数量变化
        3.3.3 5 种湿地木本植物插穗冠幅变化
        3.3.4 插穗地下部分形态变化
        3.3.5 插穗成活率和根冠比结果与分析
        3.3.6 5 种湿地木本植物插穗POD活性变化
        3.3.7 5 种湿地木本植物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变化
        3.3.8 5 种湿地木本植物酚类物质含量变化
        3.3.9 5 种湿地木本植物还原糖含量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5 种湿地木本植物水培扦插和渍水适应性研究
    4.1 研究材料
    4.2 研究方法
        4.2.1 插床准备
        4.2.2 测定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5 种湿地木本植物插穗新叶数量变化
        4.3.2 5 种湿地木本植物插穗没水部位形态变化
        4.3.3 5 种湿地木本植物插穗成活率和根冠比
        4.3.4 3 种湿地木本植物插穗渍水胁迫下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
        4.3.5 3 种湿地木本植物插穗渍水胁迫下根系活力变化
        4.3.6 3 种湿地木本植物插穗渍水胁迫下叶片脯氨酸含量变化
        4.3.7 3 种湿地木本植物插穗渍水胁迫下叶片相对电导率变化
        4.3.8 3 种湿地木本植物插穗渍水胁迫下叶片丙二醛含量变化
    4.4 本章小结和讨论
        4.4.1 本章小结
        4.4.2 本章讨论
第五章 湿地木本植物景观应用示范
    5.1 项目概况
    5.2 湿地植物选择与种植
    5.3 结果与分析
        5.3.1 3 种湿地木本植物扦插形态变化和成活率
        5.3.2 18 种湿地木本植物袋苗形态变化和成活率
        5.3.3 湿地植物景观类型
        5.3.4 湿地植物复层植物群落配置模式
    5.4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创新与展望
    6.1 结论
    6.2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湿地木本植物资源调查表
附录2 本文出现的植物名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水湿生木本植物景观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水湿生木本植物的概念
        1.1.1 水湿生植物概念
        1.1.1.1 狭义的水生植物
        1.1.1.2 广义的水生植物
        1.1.1.3 湿生植物
        1.1.2 水湿生木本植物概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树种耐水湿性的研究
        1.2.1.1 研究方法
        1.2.1.2 树种耐水湿能力的评价标准
        1.2.2 水湿生植物景观研究
        1.2.2.1 水湿生植物的景观功能
        1.2.2.2 水湿生植物的选择
        1.2.2.3 配植方式
        1.2.3 研究存在的问题
        1.2.3.1 植物耐水湿能力研究尚不深入,分级不够完善
        1.2.3.3 水湿生植物研究涉及木本植物较少
        1.2.3.4 对水湿生木本植物景观应用的研究缺乏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1.1 水湿生木本植物资源
        2.1.2 水湿生木本植物景观特色
        2.1.3 水湿生木本植物代表案例及其设计应用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
        2.2.2 实地调查
        2.2.3 系统分析
        2.2.4 设计应用
3 水湿生木本植物资源
    3.1 我国水湿生木本植物资源分布
        3.1.1 湿地分布
        3.1.2 水湿生木本植物构成的湿地类型
        3.1.2.1 乔木沼泽
        3.1.2.2 灌丛沼泽
        3.1.3 植被类型及分布
        3.1.3.1 乔木沼泽
        3.1.3.2 灌丛沼泽
    3.2 水湿生木本植物种类
        3.2.1 水湿生木本植物名录
        3.2.2 落羽杉属
        3.2.2.1 种类及分布
        3.2.2.2 景观特色
        3.2.3 柳属
        3.2.3.1 种类及分布
        3.2.3.2 景观特色
        3.2.4 水松属
        3.2.4.1 种类及分布
        3.2.4.2 景观特色
        3.2.5 榕属
        3.2.5.1 种类及分布
        3.2.5.2 景观特色
        3.2.6 落叶松属
        3.2.6.1 种类及分布
        3.2.6.2 景观特色
        3.2.7 桦木属
        3.2.7.1 种类及分布
        3.2.7.2 景观特色
        3.2.8 桤木属
        3.2.8.1 种类及分布
        3.2.8.2 景观特色
4 水湿生木本植物景观特色及案例分析
    4.1 水湿生木本植物景观特色
        4.1.1 水湿生木本植物的景观意义
        4.1.1.1 增加立面变化
        4.1.1.2 强化植物空间
        4.1.1.3 丰富季相景观
        4.1.2 水湿生木本植物群落的景观类型
        4.1.3 构景形式
        4.1.3.1 观赏特性
        4.1.3.2 艺术构图
        4.1.4 季相变化
        4.1.4.1 色彩
        4.1.4.2 树姿
        4.1.4.3 花果
    4.2 水湿生木本植物景观案例分析
        4.2.1 临安青山湖
        4.2.1.1 地理与气候概况
        4.2.1.2 水湿生木本植物景观概况
        4.2.1.3 景观特色
        4.2.2 广州华南植物园
        4.2.2.1 地理与气候概况
        4.2.2.2 水湿生木本植物景观概况
        4.2.2.3 景观特色
        4.2.3 长兴仙山湖
        4.2.3.1 地理与气候概况
        4.2.3.2 水湿生木本植物景观概况
        4.2.3.3 景观特色
        4.2.4 荔波小七孔风景区
        4.2.4.1 地理与气候概况
        4.2.4.2 水湿生木本植物景观概况
        4.2.4.3 景观特色
        4.2.5 新会小鸟天堂
        4.2.5.1 地理与气候概况
        4.2.5.2 水湿生木本植物景观概况
        4.2.5.3 景观特色
        4.2.6 珠海竹洲村
        4.2.6.1 地理与气候概况
        4.2.6.2 水湿生木本植物群落概况
        4.2.6.3 景观特色
        4.2.6.4 现状及保护措施
        4.2.7 景宁望东洋高山湿地
        4.2.7.1 地理与气候概况
        4.2.7.2 水湿生木本植物群落概况
        4.2.7.3 景观特色
        4.2.7.4 现状及保护措施
        4.2.8 其他案例
        4.2.8.1 李中水上森林公园
        4.2.8.2 常熟尚湖
        4.2.8.3 武汉涨渡湖
        4.2.8.4 广州天河公园
        4.2.8.5 韶关南华寺
        4.2.8.6 上饶古水松
        4.2.8.7 屏南县高山湿地
5 水湿生木本植物景观设计实例
    5.1 宁波植物园
        5.1.1 项目概况
        5.1.1.1 项目背景
        5.1.1.2 项目选址
        5.1.1.3 现状分析总结
        5.1.2 规划定位与目标
        5.1.2.1 规划定位
        5.1.2.2 规划目标
        5.1.3 植物景观规划
        5.1.4 水湿生木本植物景观设计
        5.1.4.1 水湿生植物景观类型
        5.1.4.2 水湿生木本植物选择
        5.1.4.3 地形及设施设计
        5.1.4.4 群落设计
    5.2 萧山湘湖旅游度假区二期湖堤湖岸景观绿化
        5.2.1 项目概况
        5.2.1.1 项目背景
        5.2.1.2 场地分析
        5.2.1.3 现状分析总结
        5.2.2 设计目标
        5.2.3 植物景观规划
        5.2.4 水湿生木本植物景观设计
        5.2.4.1 水湿生木本植物选择
        5.2.4.3 地形设计
        5.2.4.4 群落设计
6 结论
    6.1 我国水湿生木本植物应用存在的问题
        6.1.1 以景观为目的的应用较少
        6.1.2 应用种类不够丰富
        6.1.3 缺乏科学的保护开发
    6.2 水湿生木本植物应用前景
        6.2.1 资源分布广泛,适宜个性景观塑造
        6.2.2 观赏特性多样,易营造丰富景观
        6.2.3 景观稳定持久,易于养护
        6.2.4 湿地分布广泛,需求量大
    6.3 水湿生木本植物景观营造建议
        6.3.1 加强对水湿生木本植物的认识
        6.3.2 运用科学的营造方法
        6.3.3 营造单层的植物群落结构为主
    6.4 论文创新点
        6.4.1 对水湿生木本植物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归纳整理
        6.4.2 对水湿生木本植物案例开展较系统的调查研究
        6.4.3 归纳水湿生木本植物景观的营造方法与规律,并运用到设计实践中
参考文献
附录 1 论文涉及到的植物种类名录
附录 2 水湿生木本植物名录
个人简介
致谢

四、优美 适生的墨西哥落羽杉(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西省外来植物现状调查与研究[D]. 吴雪惠. 江西农业大学, 2021
  • [2]基于地域差异的秋色叶树种景观调查与构建策略研究 ——以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园为例[D]. 姚潍. 南京农业大学, 2020
  • [3]森林在低碳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以丹阳市为例[D]. 徐巍. 扬州大学, 2019(02)
  • [4]水湿生木本植物景观案例研究[D]. 任伟涛. 浙江农林大学, 2018(01)
  • [5]松柏类植物景观调查研究[D]. 陈风杰. 浙江农林大学, 2017(04)
  • [6]江苏省苏南丘陵及太湖沿岸城镇区(E区)树种规划初步研究[D]. 雷亮.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7]江苏省苏南长三角平原、丘陵城镇区(D区)树种规划初步研究[D]. 张雪华.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2)
  • [8]南京绿道植物景观调查研究[D]. 吴秀臣. 南京林业大学, 2015(03)
  • [9]广东湿地木本植物资源调查及应用研究[D]. 邓沛飞.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4(03)
  • [10]水湿生木本植物景观及其应用研究[D]. 黄若之. 浙江农林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华丽的墨西哥梧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