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配件的安装技巧

工程机械配件的安装技巧

一、工程机械零件的安装技巧(论文文献综述)

王旭[1](2021)在《极寒大温差环境下旋转关节性能研究与自适应结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装备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采矿、排险、军事等非结构化环境中,尤其在极地科考和深空探测等极端环境领域。虽然其运用前景广阔,但对于极寒大温差环境下机械系统、机器人和机构特性的研究较少。极地、高原科考和深空探测等领域下的机械设备、机器人需要在极端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而低温环境和大温差变化造成的热变形,都会使机械零部件间的配合以及其自身的几何特征发生改变,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工作状态。所以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对保证极寒大温差条件下的机械系统运转精度尤为重要,对提高其稳定性和工作寿命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进行极寒大温差分析的理论机理,利用热弹性力学来对温变条件下零件的热变形进行计算,为下文的进一步分析做准备。然后提出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特定温度变化与分布情况,并确定材料,搭建具体的数学模型并计算,从而得出极寒大温差环境中的温度荷载对旋转关节内部造成的影响,给出了该情况下的理论原理分析并进行计算说明,最后使用ANSYS WORKBENCH对极寒大温差环境下轴承配合处进行仿真分析,得出稳态热条件下轴承外圈与外壳的应力、应变与变形分布。基于以上特定情况下热应力产生的特点,针对旋转关节,确定温变自适应补偿辅助结构的设计要求与工作原理,提出两种较为可靠的自适应结构的方案,利用CREO软件分布建立了两种自适应结构的三维模型,对不同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并选择较为合理的方案。然后对此结构内部的细节进行确定和优化,最终确定一种整体结构简单、运行稳定有效的方案。研究旋转关节处的轴承内部滚道空间在极寒大温差下的游隙变化,并对热变形对负游隙轴承造成的轴承摩擦力矩改变情况进行分析,进而说明具体应用中,极寒大温差环境下旋转关节处进行改善的必要性,避免出现相应的问题。然后对所设计的自适应结构在温差变化中的受力与相互作用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利用ADAMS对其进行运动学仿真,验证了此结构能够克服极寒大温差变化产生的热应力对旋转关节的运行影响,避免了温变导致的传动精度过低和卡滞现象,提高旋转关节在极寒大温差环境中的运动精度和传动效率。最后进行实验装置的设计和说明,并对具体的测量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叙述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证明了在极寒大温差环境下的旋转关节运动受温度荷载的作用而产生变化,采用所设计的自适应结构可以有效的减少产生的间隙与摩擦力矩变化,从而提高了旋转关节的转动性能、运转精度和效率。

刘萌[2](2021)在《基于知识图谱的复杂产品装配指南的问答系统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知识图谱是人工智能应用重要基础资源,以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结合的智能制造领域也逐渐成为新一代产业革命的核心发展方向。高价值的复杂产品因其复杂性,导致装配困难易错,装配指南便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利用知识图谱这种图结构的数据格式来储存装配信息数据,更便于这类复杂知识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与检索,以实现装配的快速问答与时效性强的指导,将装配环节也推进到智能制造。本文基于知识图谱技术工具,结合交互设计方法,以AGV智能车这一复杂产品的装配知识为知识库,设计了一款直观、高效、易学的装配指南问答系统。首先是根据企业的项目需求,将AGV智能车内部的核心工作装置——移载装置进行机械结构设计,并将所涉及的专用零件以及标准件分类命名,梳理成结构化的数据库以便导入到知识图谱图数据中;接着将结构化数据中的元素与图数据库Neo4j中的节点和边进行关系对应匹配,并根据零件的分组给不同组不同性质的零部件设置不同颜色与连接方式,然后按照既定规则将数据逐条手动输入到Neo4j中形成图形数据,并为之后检索作数据支持;紧接着根据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法则设计装配指南的智能问答系统,从心理模型的建立开始,探索用户需求、用户使用流程,并定下交互逻辑与流程,再到界面视觉的设计,整体设计符合工业风格以给人专业的感觉,并加入场景化的设计以减轻用户对界面的认知负担;设计制作好界面后,根据其界面设计规范进行前端开发,后端是知识图谱和可视化素材的结合,并采用前后端分离框架开发出整个系统;开发后进行对照实验验证其可用性,实验证明该系统确实可以提高装配效率,并降低了学习成本。经具体案例的验证本文成功开发了一款界面简洁、直观,使用起来方便、效率,结果信息提供快捷、准确的装配指南智能问答系统,是知识图谱可视化领域实体信息录入使用的一种探索,为智能制造贯彻整个研发设计流程提供了新的思路,提供了一种知识存储、知识再利用的良好方式,也为简化装配工作及其售后维修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

施頲俊[3](2021)在《A公司轮式装载机箱桥产品质量管理优化研究》文中提出从国务院近些年印发的质量发展纲要和工作指导方针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正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其关键就是质量的管理和发展。本论文涉及的工程机械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该行业质量竞争力处于中等阶段。近五年工程机械企业产品的高质量已成为行业内各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本论文所指产品应用于装载机市场,在工程机械行业中是仅次于挖掘机的第二大市场。众所周知,整机设备的质量水平取决于核心零部件的质量管理水平。变速箱和车桥是轮式装载机的两大核心零部件。本论文以A公司轮式装载机变速箱及车桥产品质量管理为例,通过质量对客户满意度、销售、质保成本等造成影响的数据反映A公司质量管理的现状,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创新质量管理理论和鱼刺图等相关工具方法,从人、机、料、法、环质量管理五要素的角度,基于五年的实际数据归纳和分析问题,并针对员工质量意识薄弱,外部供应商来料监管不严和产品研发团队研发能力不足三个主要问题分别构建了员工培训机制,供应商全要素变更控制管理,研发以客户为中心进行标杆分析和授权激励的解决方案。并运用PDCA培训法,以人为本的质量文化等措施来保障方案的实施。当前,中低端装载机主要采用国产品牌箱桥,高端装载机依赖于进口品牌箱桥。国产品牌箱桥的性能、质量还有待于突破。A公司进口品牌箱桥产品质量管理问题的分析、后续质量管理优化方案的实践,对A公司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希望能为其他箱桥制造企业或相近行业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为中国的制造业的高质量的创新发展发挥积极的影响。

张欣[4](2020)在《轨道车辆空调机组《技术需求规范》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铁路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外铁路领域的合作日益加深,也带动了铁路车辆空调设备生产企业与国外车厂的贸易合作。技术翻译在促进贸易双方技术沟通方面,不可或缺。《技术需求规范》是一篇技术文本,在项目、设计、产品、试验、品质保证、运行和维护等方面对定制化生产的车用空调机组做出了要求。本翻译实践报告选取该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在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来探究如何提高技术翻译的翻译质量。根据文本类型理论,技术文本属于信息型文本,应遵循交际翻译。在翻译实践中,作者发现英汉语言表达方面有诸多不同,于是使用翻译技巧来提高译文可读性。词汇层面,译文使用増译和转换词性的翻译技巧,解决了固定搭配缺失以及惯用词性使用差异问题。句法层面,作者遇到了长难句和被动语态翻译不当,原文语义重复及结构松散的问题,于是使用分译、转换句型、减译、合译的翻译技巧来一一化解。语篇层面,重组可以有效解决原文逻辑不清、语序混乱的情况,转换语篇结构可以有效解决原文语篇结构不当的问题。最后,本文得出结论,以期为后期研究者提供启示:翻译技术文本,分析原文特点与理解读者需求并重,主要翻译技巧及辅助性翻译技巧并用可以实现交际翻译,具备双语语言能力及专业背景知识可提高翻译质量及翻译效率。

朱康军[5](2020)在《产品模块化设计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模块化设计是一个非常久远的梦想,但实现模块化设计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可复用的产品公用模块;对公用模块进行有序管理的模块库;将公用模块组装成产品的设计工具或平台。从上世纪开始,工程界对模块化设计思想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由于实现模块化设计的三个基本条件不具备,模块化设计思想未能在设计中得到很好应用。随着三维CAD和PDM技术的成熟,可采用三维CAD建立可复用的模块,采用PDM管理模块的入库、查询和调用,采用三维CAD把公用模块组装产品。所以,目前进行模块化设计的“使能”技术已经具备,探讨基于三维CAD和PDM的模块化设计模式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在本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阅读了大量产品研发和模块化设计方面的文献,并分析总结了产品生命周期及每个阶段对应的产品研发战略,研究了数字化产品研发平台的构成要素及运作模式,同时深入多家制造企业学习,参与了多家企业的标准化、规范化、模块化设计项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对产品历史数据挖掘和产品平台的规划策略进行了研究:对企业多年来积累的产品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研究数据采样的科学性,确保所分析的数据能反映产品的结构特征和组合特点;然后建立一套科学的分析方法,对产品进行ABC分析,研究零部件之间的关系,确定模块划分策略,规划企业的产品平台。对产品平台的库结构规划及建库策略进行了研究:根据特定产品平台的模块划分方案,进行产品库结构的规划,对零部件的特性进行抽象分析,确定模块之间的接口和设计意图,分析模块的主参数和关键尺寸,对系列零部件进行尺寸系列优化。研究基于三维CAD产品平台的建模流程和建模技巧,研究设计库的建模、测试、入库和修改的流程以及权限设置。开展了基于设计库的模块化设计模式的研究:探讨基于布局草图的“自顶向下”的模块组装设计方法,研究基于三维CAD和PDM环境的文件管理策略。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制定可以推广应用的标准作业流程。

牛苗苗[6](2020)在《功能对等视角下的工程合同英汉翻译实践报告 ——以《电气工程技术规范》(节选)翻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很多中国公司与海外公司在国际工程项目上建立了大量业务关系。因此,工程合同作为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明确其权利与义务的正式法律文件,在国际工程项目上的地位与日俱增。工程合同翻译对促进双方工程项目的完成及保护双方利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由于工程合同具有合同标的投入大、内容复杂、语言精确严谨的特征,对工程合同翻译要求较高。本篇实践报告选自赞比亚电力公司的088号工程合同中的第二卷中第一章工程范围、第二章设施的一般规范以及第三章电气工程技术规范(节选)作为翻译实践,探讨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工程合同翻译的方法。工程合同文本既属于法律文本又具有科技文本的特征,其目的是准确传达文本信息。笔者主要根据其特点,选择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指导,进行翻译实践。为实现文本翻译的对等,译者需要在翻译时运用功能对等。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主要包括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其中“动态对等”是该理论的核心。所谓的“动态对等”就是在接受语中用近似、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在动态对等中,“读者反应论”要求译文读者对译文的翻译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一致。工程合同文本中信息功能体现的最多,而根据功能对等理论,译者的首要任务在于如实地传达原文的信息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译文为读者所正确理解。工程合同翻译针对的是一群特定群体,因而,功能对等理论中的“读者反应论”可以成为衡量译文精确度的标准。本报告以工程合同翻译实践为文本进行案例分析,分析和总结了翻译工程合同文本要达到功能对等的具体方法。本翻译报告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翻译报告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关于任务描述包括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和质量控制。第三章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从词、句和篇章进行案列分析。第四章对整篇实践报告的总结,包括主要发现,不足之处和建议。本报告主要有以下发现:一、工程合同属于信息型文本,具有信息功能,其重心是传递信息,而且其目标读者是有相关专业知识的读者,而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来指导工程合同翻译,能够正确地传递原文信息,忠实于原文,增加译文的可读性,因此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能有效地指导工程合同翻译。二、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具有差异性,要实现最接近的自然对等翻译,要通过功能对等来实现。三、工程合同具有涉及领域广、术语密度大、长难句多等特点,对译者自身能力要求较高,译者应做好充分的译前准备,同时要阅读大量相关领域的书籍,善于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综上所述,本报告表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对工程合同翻译的可行性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具有指导作用。尽管本报告涉及面较浅,需要进一步打磨,但仍可为国内相关研究和参与工程合同翻译的译者提供一些参考。

贺宇豪[7](2020)在《基于机械臂应用的数字建造研究》文中提出数字建造是建筑行业的前沿课题,而机械臂技术的应用能够带来全新的设计与建造模式。本文以机械臂数字建造技术作为研究对象,梳理了数字建造的理论体系,阐述了机械臂数字建造工作系统,解决了部分数据处理问题。作者在学习机械臂3D打印和数控加工技术的过程中参与建造了上海智慧弯3D打印混凝土步行桥、混凝土座椅和NAST木构件实体模型,为不同的加工方式编写了加工程序,绘制了机械臂数字建造加工流程图,为今后的数字建造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文章第一、二、三章对数字化研究中触及的参数化、数字建造、机械臂应用等理论以及其中的联系进行深入剖析;在数据转化方面,通过对纳西传统木构件、组合构件生形程序的编写和数据处理,演示了从参数化软件向数控设备传递数据的方法。第四章介绍了数字建造设备及其工作系统,着重阐述了数字建造平台三要素:硬件、软件、材料。在编程语言方面,研究了KCL语言,对循环LOOP、注释和子程序的适用条件进行解析;在机械臂路径规划方面,分析了机械臂的路径编辑和自动路径生成;在加工方式方面,从增材、减材两个角度进行了论述;在编程方面,选用建筑常用软件Rhino和Grasshopper共同作用,利用Rhino的可视化窗口和Grasshopper的参数化方法加上KUKA|prc的模拟功能编写加工程序;在机械臂数字驱动方面,使用KUKA|prc输出机械臂可读的src文件,从而控制机械臂运动。第五章对三个综合案例进行实践和研究。在项目过程中,笔者使用Rhino对实际项目作品进行了系统建模工作,在Grasshopper中对个别构件进行参数化生形,并选取有代表性的构件详细阐述建模思路和过程。除此还使用团队自行设计的机械臂数字建造硬件系统完成实际建造,分别总结了机械臂数字建造系统在3D打印和CNC数控加工工作中的工作原理、工作流程、材料应用、工艺特点和建造流程等。本文通过实际项目,进一步验证了数字建造的现实意义,为数字建造研究提供了新的案例依据。文章的理论研究能够对数字建造理论框架的日益丰富起到一些推动作用,文章的研究过程和过程成果也能够为日后的数字建造技术研究提供一定程度的指导。

孙竹[8](2020)在《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数控专业《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开发》文中指出培养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生产的一线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使命,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动力量。中职学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充分体现了后备军的重要作用。中职学校数控专业作为我国当前制造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在其发展中依然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势。其中,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岗位需求就存在着一定的系统性偏差,例如缺少通过岗位职责与工作任务分析所得出来的与能力对接的课程总体与单元模块目标;缺乏匹配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的能力模块内容。从宏观层面来看,产生这种偏差的主要原因在于课程;从微观层面来看,是由于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人才高端定位与具有学科化倾向的课程不统一造成的。本研究课题基于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理念进行中职数控专业主干课程《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开发,旨在更好地促使学生所学专业能力有效过渡为岗位职业能力,实现课程教学与岗位职责相衔接。本课题在对能力本位课程以及数控专业课程教学相关研究梳理的基础上,首先通过问卷辅助访谈的调查研究方法对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数控一线生产岗位实际需求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其次,通过走访数控相关企业,了解数控市场人才需求,总结数控工作岗位群,并深入生产一线与行业骨干、一线员工进行密切交流归纳出数控铣床操作员岗位的岗位职责与工作任务,进而在岗位一线实践专家的指导下,依据职责与任务转化为岗位所需要的综合能力与专项能力;接着对职业专项能力进行职业认知、通用能力、特定能力、关键能力、拓展能力五个能力维度的结构化分析,转化出课程总体目标和能力导向模块目标,确定匹配于五大能力模块的课程内容,进而完成课程内容组织关系分析,并以轮廓类零件编程与铣削为范例进行具体内容开发说明,最终形成课程内容实施路线及其评价方法;最后,本研究以外轮廓零件编程与铣削为例形成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进一步提出实施外轮廓零件编程与铣削内容的教学实施建议,为中职数控专业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韩冬[9](2020)在《基于1+X证书制度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教学改革》文中研究表明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企业对于人才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朝多元化发展。在不断的探索和变革中,职业教育的短板也逐渐凸显。1+X证书制度正是在职业教育的改革进程中应运而生,改革职业教育的育人模式,是未来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为更好的实施这一制度,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实训技能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1+X证书制度的培养目标为指导思想,以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为例,采用综合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以企业实际需求和技能等级标准为依据,对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其中教学理念的转变主要从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及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的改革分别将“教”与“学”进行有效转化;将培训环节引入到课程的学习当中;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则可设置为选修课程来开设。教学内容方面,则从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两个层面来进行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从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评方式的改革则采用过程性阶段考核的方式,加入理论考核环节;引入竞赛环节,设置技能操作模拟考试,以达到强化的目的。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加牢固、实践技能水平不断提升,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结合,在不断提升职业能力的同时,技能操作水平也达到企业的相关岗位需求,为后续考取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充实未来的职业生涯,实现自身的综合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其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李昊[10](2020)在《汽车发动机AR检修系统开发与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现代日常生活的必备元素。同时,汽车维修行业规模也日益扩大。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系统,其结构复杂,涉及原理繁多,是维修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在发动机维修相关工作中,存在结构认知困难、检修效率低下、操作不规范等问题。针对汽车发动机检修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本文以四缸直列水冷式汽油发动机(CA4GA1)为例,基于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初步设计并开发了汽车发动机AR检修系统。将其用于相关企业培训设备维修人员、学校检修教学、用户自行维修操作等场景。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实现汽车发动机检修操作的准确规范指导,提高发动机维修质量与维修效率。本系统硬件选用安卓系统手机。按照汽车发动机维修要求和方法进行开发,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简要分析了课题背景以及研究意义,介绍了AR技术,重点分析了国内外对AR技术在设备培训、教学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2)结合发动机结构与维修特点,确定了系统的功能要求与整体框架,通过分析各种开发工具,确定了系统的开发路线。(3)对三维建模软件的选择、使用和建模操作过程优化进行了研究,并深入探索了模型的优化、装配和文件的保存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技巧及问题规避。(4)深入研究了系统开发中的关键技术,包括:图像检测追踪技术,三维注册技术,空间坐标系下矩阵的变换计算原理,界面的交互设计及优化操作,实现AR交互中旋转缩放、文字视频出现、模型高亮显示的程序编写,顶点优化及带宽模型优化技术,系统的测试及发布,系统基于Lua脚本的热更新方案的选择。(5)阐述了系统所能实现的AR检修及认知的效果,系统操作演示说明,对开发成果以及不足之处进行总结,为以后相关研究做出展望。经实践,本成果能够起到对汽车发动机检修的高效辅助作用,适用于企业发动机维修人员培训、学校检修教学以及用户自行检修等方面。系统具有实时性、直观性、便携性的优势。可以增强互动趣味、提高汽车发动机检修效率,也为其他学科的借鉴使用提供经验。

二、工程机械零件的安装技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程机械零件的安装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极寒大温差环境下旋转关节性能研究与自适应结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极寒大温差环境下机械设备运用及热变形理论研究现状
        1.2.1 极寒环境机器人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2 机械热变形理论与应用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极寒大温差环境下温度荷载的影响分析
    2.1 温变条件下热变形与温度荷载理论基础
        2.1.1 热传导与温度场
        2.1.2 热弹性力学理论与温度荷载产生分析
        2.1.3 非均匀温度场空心圆环零件的热位移与热应力计算理论
    2.2 极寒大温差环境下回转体零件配合处应力与变形量的理论分析
        2.2.1 极寒大温差环境对轴承外圈与外壳配合处径向情况的影响分析
        2.2.2 温度荷载对旋转关节处应力及变形的理论计算与分析
    2.3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极寒大温差环境下稳态热仿真分析
        2.3.1 基本参数设置
        2.3.2 采用弱弹簧(Weak Springs)设置
        2.3.3 仿真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温变环境下自适应结构设计与优化
    3.1 极端环境下一体化关节设计目标及难点
        3.1.1 设计目的与思路分析
        3.1.2 针对设计目的的难点解决
    3.2 极寒大温差环境下适应结构的设计
        3.2.1 轴向预紧设计
        3.2.2 径向布置设计
        3.2.3 轴向布置碟簧对径向调整的作用
    3.3 温变自适应结构设计方案与内部细节
        3.3.1 设计方案1的原理及具体构型
        3.3.2 设计方案2的原理及具体构型
        3.3.3 设计方案分析选择
        3.3.4 内部结构优化与具体构造
    3.4 所设计的极寒大温差环境下自适应结构优点总结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温变环境轴承运转及自适应结构的力学分析
    4.1 极寒大温差环境中轴承内部的游隙变化
    4.2 负游隙下热变形对轴承摩擦力矩的影响
    4.3 极寒大温差环境中的自适应结构在温变过程中的力学分析
    4.4 基于ADAMS的仿真对所设计的自适应结构的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极寒大温差环境旋转关节与自适应机构实验
    5.1 大温变转动关节与自适应结构实验装置的设计
        5.1.1 实验的测量方法与原理
        5.1.2 实验台的设计与轴系布置
    5.2 温变条件关节摩擦力矩与自适应结构对比实验
        5.2.1 实验的设备零部件选用与参数设置
        5.2.2 实验过程及数据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2)基于知识图谱的复杂产品装配指南的问答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AGV智能车研究现状
        1.2.2 知识图谱研究现状
        1.2.3 装配指南的问答系统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AGV智能车建模及零件信息设计
    2.1 AGV智能车模型设计与三维建模
        2.1.1 需求分析
        2.1.2 功能结构设计
        2.1.3 国标零件选型
        2.1.4 三维数字建模
    2.2 AGV智能车零件数据信息整合
        2.2.1 装配零件分类及命名研究
        2.2.2 零件分类与命名
        2.2.3 装配关系知识库建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知识图谱的设计构建
    3.1 面向复杂产品装配的知识图谱研究
        3.1.1 复杂产品装配知识图谱建立路线制定
        3.1.2 图数据库概述
    3.2 知识图谱设计构建
        3.2.1 AGV智能车装配关系知识图谱构建规则
        3.2.2 装配关系知识对应关系建立
        3.2.3 基于neo4j图数据库的装配关系数据库建立
    3.3 复杂产品装配知识图谱结构特征分析
        3.3.1 装配关系在知识图谱中的形状
        3.3.2 装配关系知识图谱可视化探究
        3.3.3 可视化素材收集制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问答系统交互设计及其实现
    4.1 用户需求分析
        4.1.1 用户体验设计方法
        4.1.2 用户心理模型研究
        4.1.3 用户需求总结分析
    4.2 系统交互设计
        4.2.1 交互系统功能与内容
        4.2.2 交互流程设计
        4.2.3 信息结构设计
    4.3 界面视觉设计
        4.3.1 界面视觉风格设计
        4.3.2 界面信息设计
        4.3.3 界面规范制定
        4.3.4 界面成品展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GV智能车装配智能问答系统应用与验证
    5.1 智能问答系统开发
        5.1.1 前端开发
        5.1.2 后台与数据库
    5.2 对照实验验证
        5.2.1 实验目的
        5.2.2 实验设计
        5.2.3 实验过程
        5.2.4 实验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零件命名及装配信息结构化数据
附录 B 纸质版移载光轴说明书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A公司轮式装载机箱桥产品质量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相关理论概述
        1.4.1 全面质量管理
        1.4.2 创新质量管理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创新点
第2章 A公司外部环境分析和质量管理现状
    2.1 公司背景及轮式装载机箱桥产品介绍
    2.2 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2.2.1 宏观环境分析
        2.2.2 行业环境分析
        2.2.3 同行竞争对手分析
    2.3 公司箱桥产品质量管理现状
        2.3.1 公司质量管理部门组织架构
        2.3.2 公司现有质量管理流程
        2.3.3 质量管理问题对产品市场份额的影响
        2.3.4 质量管理问题对成本及利润的影响
        2.3.5 质量管理问题对客户满意度的影响
第3章 A公司箱桥产品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质量管理问题的诊断
        3.1.1 2015-2019年产品失效零件种类统计
        3.1.2 质量管理问题按五要素归类统计分析
    3.2 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3.2.1 装配过程人为差错率较高
        3.2.2 装配线工装不齐全
        3.2.3 供应商来料品质不良
        3.2.4 产品研发能力不足影响产品质量
        3.2.5 环境清洁度控制不达标
    3.3 质量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3.3.1 员工质量意识薄弱
        3.3.2 装配线工装配置缺少或不统一
        3.3.3 供应商来料监管不严格
        3.3.4 研发缺乏质量体系建设及授权激励
        3.3.5 环境清洁度控制不严及产品抗污染等级不高
        3.3.6 质量管理问题成因汇总
第4章 A公司箱桥产品质量管理优化方案设计
    4.1 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4.1.1 选择适合的员工并加强培训
        4.1.2 完善KPI考核指标并给予及时的奖罚
    4.2 提高工装配置的一致性和及时性
        4.2.1 提高工装配置的一致性
        4.2.2 提高工装投入的及时性
    4.3 供应商质量控制流程的优化方案
        4.3.1 全要素控制供应商来料变更流程
        4.3.2 供应商来料检验标准的严格执行
    4.4 全方位提高研发能力以确保产品质量可靠
        4.4.1 研发组织质量管理体系优化
        4.4.2 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及全方位研究标杆产品
        4.4.3 研发团队授权与激励
    4.5 加强环境清洁度控制及提高产品抗污染等级
        4.5.1 加强装配环境清洁度控制
        4.5.2 提高产品关键零件防护等级以适应恶劣环境
第5章 A公司箱桥产品质量管理优化方案的实施与保障
    5.1 公司箱桥产品质量管理优化方案的实施
        5.1.1 实施目的
        5.1.2 实施计划
        5.1.3 实施重难点
    5.2 公司箱桥产品质量管理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
        5.2.1 强化管理层支持
        5.2.2 创造以人为本的质量文化氛围
        5.2.3 人力资源保障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基本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索引

(4)轨道车辆空调机组《技术需求规范》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Task
    1.2 Significance of the Task
    1.3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Chapter Ⅱ Theoretical Framework
    2.1 Peter Newmark’s Text Typology Theory
    2.2 Application of Text Typology Theory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Chapter Ⅲ Translation Procedures
    3.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3.2 While-translation Process
    3.3 Post-translation Revision
Chapter Ⅳ Case Study
    4.1 Lexical Level
        4.1.1 Addition
        4.1.2 Conversion of Part of Speech
    4.2 Syntactic Level
        4.2.1 Division
        4.2.2 Conversion of Sentence Pattern
        4.2.3 Omission
        4.2.4 Combination
    4.3 Textual Level
        4.3.1 Reorganization
        4.3.2 Conversion of Discourse Structure
Conclusion
Appendix Ⅰ The Source Text
Appendix Ⅱ The Target Text
Appendix Ⅲ Technical Terms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5)产品模块化设计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设计复用与模块化设计的概念及价值分析
        1.1.1 设计复用
        1.1.2 模块化设计
        1.1.3 模块化设计的价值分析
    1.2 模块化设计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模块化设计的研究现状
        1.2.2 模块化设计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1.3 模块化设计应用中的困境分析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1.4.1 研究目标
        1.4.2 课题来源与研究方法
        1.4.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4 论文结构
2 数字化产品研发平台的研究
    2.1 产品设计知识系统
    2.2 CAX辅助设计工具
    2.3 PDM产品研发平台
        2.3.1 基于单一数据源多学科协同设计
        2.3.2 机电液协同设计
        2.3.3 团队协同设计的流程控制
    2.4 现代化设计理论
        2.4.1 模块化设计理论
        2.4.2 并行设计理论
        2.4.3 可靠性设计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产品平台和产品平台的规划
    3.1 产品平台重要性分析
        3.1.1 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分析
        3.1.2 从企业研发能力的发展历程的视角分析
    3.2 产品平台的规划
        3.2.1 产品历史数据的清洗
        3.2.2 典型零部件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3.2.3 新产品开发中的通用模块规划
    3.3 公共通用模块库的建库规划
        3.3.1 通用模块库建库准备
        3.3.2 通用模块库的组成
        3.3.3 通用模块库的结构
    3.4 公共通用模块库的管理与应用
        3.4.1 公共通用模块库的管理
        3.4.2 设计工具和PLM系统的集成
        3.4.3 在3D设计环境下调用公共通用模块库
    3.5 本章小结
4 公共通用模块库建库技巧
    4.1 标准件库的建库技巧
        4.1.1 标准件使用中的存在的问题
        4.1.2 标准件的优化处理
        4.1.3 标准件的属性填写规范
    4.2 外购件库的建库技巧
        4.2.1 外购零部件的简化技巧
        4.2.2 智能零部件的制作
        4.2.3 磁力配合
    4.3 通用件库的建库技巧
        4.3.1 产品平台的建库流程
        4.3.2 零部件的参数化设计
        4.3.3 零部件的系列化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产品平台的模块化设计模式研究
    5.1 产品模块化设计流程
    5.2 布局草图设计
        5.2.1 布局草图设计定义
        5.2.2 布局草图设计案例
    5.3 专用件概念模型设计
        5.3.1 概念模型的定义
        5.3.2 专用件概念模型的设计案例
    5.4 Treehouse与产品模块化规划
        5.4.1 Treehouse软件功能简介
        5.4.2 基于Treehouse的产品规划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功能对等视角下的工程合同英汉翻译实践报告 ——以《电气工程技术规范》(节选)翻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Report
    1.2 Objectives of the Practice and the Report
    1.3 Significance of the Report
    1.4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Chapter Two Task Description
    2.1 Preparation for Translation
        2.1.1 Theoretical Preparation
        2.1.2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to Engineering Contracts Translation
        2.1.3 Preparation for Reference Materials
        2.1.4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2.2 Process of Translation
    2.3 Quality Control
Chapter Three Case Study
    3.1 Translation on Lexical Equivalence
        3.1.1 Terminology
        3.1.2 Nominalization
    3.2 Translation on Syntactic Equivalence
        3.2.1 Passive Voice Sentences
        3.2.2 Long and Complex Sentences
    3.3 Translation on Textual Equivalence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4.1 Major Findings
    4.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References
Appendices
    Appendix A
    Appendix B
Acknowledgements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学术(翻译)成果

(7)基于机械臂应用的数字建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研究
        1.2.1 机械臂数字建造的发展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数字建造之理论体系研究
    2.1 数字建造与参数化设计
    2.2 数字建造与机械臂
    2.3 建筑行业与机械臂
    2.4 数字建造之增材制造
    2.5 数字建造之减材制造
    小结
第三章 数字建造之数据处理—以NAST纳西木构件参数化生形研究为例
    3.1 GRASSHOPPER概述
    3.2 数据转化的进步
    3.3 GRASSHOPPER数据拾取
    3.4 GRASSHOPPER参数生形
    3.5 NAST参数化生形研究
        3.5.1 NAST团队对于传统纳西榫的参数化生形研究
        3.5.2 NAST工作室方形讲台参数化生形
    3.6 建模软件与数控设备之间的数据通道
    3.7 不同数据处理方式的对比
    小结
第四章 数字建造设备应用—以机械臂应用为例
    4.1 设备应用概述
        4.1.1 机械臂硬件系统
        4.1.2 机械臂加工中物件的固定
        4.1.3 机械臂世界坐标系和基坐标系以及工具坐标系对于加工的影响
        4.1.4 KCL 语言在机械臂中的应用
    4.2 软件平台搭建
        4.2.1 机械臂加工中同平台的优势
        4.2.2 机械臂加工的模拟真实环境
        4.2.3 机械臂定位方法
        4.2.4 机械臂的路线编辑
    4.3 机械臂数字驱动
        4.3.1 加工方式的选择
        4.3.2 Grasshopper在机械臂驱动中的作用
        4.3.3 KUKA|prc概述
        4.3.4 KUKA|prc机械臂参数设置
    4.4 机械臂数字建造之增材制造
        4.4.1 机械臂增材制造概念
        4.4.2 机械臂增材制造原理
        4.4.3 混凝土三维打印的材料
        4.4.4 机械臂增材建造系统集成
        4.4.5 机械臂增材建造程序编写
    4.5 机械臂数字建造之减材制造
        4.5.1 机械臂减材制造概念
        4.5.2 机械臂减材建造原理
        4.5.3 机械臂减材建造加工技术
        4.5.4 机械臂减材建造系统集成
        4.5.5 机械臂减材制造程序编写
    4.6 机械臂装配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4.6.1 机械臂装配系统
        4.6.2 机械臂砌砖的程序
        4.6.3 砖墙的手动生形及装配
        4.6.4 案例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机器人制造实验室的砖迷宫
    小结
第五章 综合案例研究
    项目案例:上海智慧弯 3D 打印混凝土步行桥建造案例
        5.1 上海智慧弯3D混凝土步行桥混凝土桥概述
        5.1.1 混凝土3D打印建造桥的优势
        5.1.2 混凝土3D打印系统的组成
        5.1.3 当前混凝土3D打印系统中技术人员的工作
        5.1.4 混凝土3D打印路径和欧拉几何的关系
        5.1.5 无效路径的应对
        5.1.6 机械臂的信号输出
        5.2 使用RHINO建模
        5.3 混凝土桥拱块部分制作
        5.3.1 拱块建模
        5.3.2 机械臂找平
        5.3.3 打印拱形构件
        5.4 混凝土桥面板制作
        5.5 混凝土桥拱块开槽和安装
        5.5.1 拱形桥构件开槽
        5.5.2 拱形桥构件安装
        5.6 混凝土桥栏板打印和安装
    项目案例:混凝土座椅建造案例
        5.7 混凝土座椅打印
        5.7.1 CAAD工作营3D打印作业中的计算机生形
        5.7.2 混凝土座椅打印
        5.7.3 3D打印家具的优点
        5.8 参数化铣刀铣切混凝土座椅:
        5.8.1 参数化铣刀路径程序设计
        小结 减材制造与增材制造相结合
    项目案例:NAST机械臂建造实体模型案例
        5.9 NAST机械臂建造实体模型
        5.9.1 NAST机械臂建造实体模型营造概述
        5.9.2 NAST机械臂减材制造硬件系统
        5.9.3 NAST机械臂减材制造前端工具头
        5.9.4 NAST冷板凳加工
        5.9.5 NAST三尺讲台加工
        5.9.6 当前机械臂木构件加工系统中技术人员的工作
        小结 应用机械臂的数字建造系统和机械臂数字建造流程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图表目录
附录B 参数化程序图表
附录C A0图纸展示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数控专业《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研究现状述评
    (四)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研究技术路线
    (五)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研究内容
        2.研究创新点
二、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分析
    (一)核心概念
        1.课程模块
        2.能力本位相关概念
        3.《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
    (二)研究理论基础
        1.CBE课程理论
        2.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
        3.博比特的现代课程论
        4.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三)能力本位课程开发理论范式
        1.能力本位课程开发的一般原则
        2.能力本位课程开发的协助团队
        3.能力本位课程开发的思路与步骤
三、中职数控专业《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与问卷设计
        1.调查对象
        2.问卷设计
    (三)调查信息的收集与数据分析
        1.学生问卷情况分析
        2.教师访谈情况分析
        3.企业调研情况分析
    (四)调查结果总结与分析
        1.课程存在问题
        2.问题解决途径
    (五)中职数控专业《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能力本位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四、中职数控专业《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能力本位课程开发方案
    (一)数控工作岗位分析
        1.确定所要分析的数控岗位群结构
        2.明确数控铣床操作员的岗位职责与工作任务
    (二)数控铣床操作员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1.依据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确定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
        2.数控铣床操作员职业能力结构化分析
    (三)课程目标的确定与编制
        1.课程总体目标的确定
        2.能力导向下课程培养模块目标的确定
    (四)课程内容选择、组织及其关系分析
        1.课程内容的选择
        2.课程内容的组织
        3.课程内容组织关系分析
        4.知识本位课程内容与能力本位课程内容的对比
        5.课程内容开发范例
    (五)课程内容的实施与评价
        1.课程内容的实施
        2.课程内容的评价
五、基于能力本位的外轮廓零件编程与铣削课堂教学案例
    (一)教学实施前端分析
        1.教学条件准备
        2.教学指标分析
    (二)教学实施设计与分析
        1.资讯阶段
        2.计划阶段
        3.决策阶段
        4.实施阶段
        5.检查阶段
        6.评价阶段
    (三)教学实施相关建议
        1.增加教师教学监控力度,健全教师教学一线管理
        2.面向学生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能力成长过程
        3.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提高学生的行动力
        4.加强教学材料处理,促进师生教学互动的协调性
六、结论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现状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二 《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现状教师访谈记录
    附录四 数铣加工方向企业调查问卷
    附录五 数控行业企业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六 外轮廓零件编程与铣削教学设计
    附录七 外轮廓零件编程与铣削加工工作页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9)基于1+X证书制度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1.采用综合调查法
        2.观察法
        3.文献研究法
    (五)研究内容
        1.教学理念与培养目标
        2.教学模式
        3.教学内容
        4.教学方法
        5.考评方式
    (六)1+X证书制度概述
        1. 1+X证书制度的提出背景
        2. 1+X证书制度的特点
        3. 1+X证书制度与传统的双证书制度的区别
        4. 1+X证书制度实施的意义
二、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理念及模式
    (二)教学方法
    (三)教学内容
        1.理论教学
        2.实训教学
    (四)学生学习情况
    (五)教学硬件设施
    (六)实训师资队伍
    (七)考核评价方式
三、改革思路与依据
    (一)开展企业调研
    (二)参考企业实际岗位技能需求
    (三)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概述
四、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教学理念与培养目标的转变
    (二)教学模式改革
        1.“教”与“学”的有效转化
        2.引入培训环节作为课程学习的补充
        3.针对其他专业可作为选修课程开设
    (三)教学内容改革
        1.理论授课内容
        2.实践授课内容
    (四)教学方法改革
        1.教师的教法
        (1)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2)将案例引入课堂教学
        (3)创设问题情境
        (4)充分利用学生注意力较集中时段授课
        2.学生的学法
        (1)建立学习小组
        (2)编制课前预习手册
        (3)加强课后实操练习
        (4)设计探索性、综合性作业
    (五)考核评价方式改革
        (1)增加过程性考核
        (2)设置竞赛环节
        (3)设计技能操作模拟考试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教学现状调查表
附录B 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致谢

(10)汽车发动机AR检修系统开发与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背景及课题研究意义
        1.1.1 问题提出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
    1.3 论文基本思路和框架结构
        1.3.1 基本思路
        1.3.2 框架结构
第2章 汽车发动机AR检修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开发的指导思想
    2.2 系统框架组成与功能要求
        2.2.1 系统框架组成
        2.2.2 系统功能要求
    2.3 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
        2.3.1 建模软件分析与选择
        2.3.2 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
        2.3.3 显示设备
    2.4 系统开发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汽车发动机AR检修系统的三维建模及优化
    3.1 建模方法及选择
        3.1.1 建模方法及特点
        3.1.2 建模需求
    3.2 建模过程及优化
        3.2.1 基于Solid Works的建模过程及优化
        3.2.2 基于多种模型导入方式的实现
        3.2.3 基于3ds Max的建模及优化
    3.3 其他优化操作及技巧
        3.3.1 贴图及渲染技术
        3.3.2 动画及视频的制作技术
        3.3.3 单位和坐标的差异规避
        3.3.4 规避警告提示的模型回导入检查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汽车发动机AR检修系统开发过程关键技术研究
    4.1 开发平台及AR识别类型
    4.2 构建开发环境
    4.3 增强现实系统功能的实现
        4.3.1 图像的检测及追踪
        4.3.2 图像识别的实现
        4.3.3 界面主要交互功能的实现
        4.3.4 AR交互操作的实现
    4.4 三维注册技术
        4.4.1 基于硬件传感器的注册技术
        4.4.2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注册技术
        4.4.3 混合注册技术
    4.5 三维注册技术中的数学原理
        4.5.1 三维空间的坐标系
        4.5.2 基础变换矩阵
        4.5.3 坐标空间转换
    4.6 模型优化处理策略
        4.6.1 顶点优化技术
        4.6.2 带宽优化技术
    4.7 应用的更新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汽车发动机AR检修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构成
    5.2 系统功能的实现
        5.2.1 整体功能认知的实现
        5.2.2 结构认知与原理模块的实现
        5.2.3 构造与检修模块的实现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四、工程机械零件的安装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 [1]极寒大温差环境下旋转关节性能研究与自适应结构设计[D]. 王旭.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01)
  • [2]基于知识图谱的复杂产品装配指南的问答系统设计研究[D]. 刘萌. 东华大学, 2021(01)
  • [3]A公司轮式装载机箱桥产品质量管理优化研究[D]. 施頲俊.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05)
  • [4]轨道车辆空调机组《技术需求规范》翻译实践报告[D]. 张欣.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6)
  • [5]产品模块化设计关键技术的研究[D]. 朱康军.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功能对等视角下的工程合同英汉翻译实践报告 ——以《电气工程技术规范》(节选)翻译为例[D]. 牛苗苗.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4)
  • [7]基于机械臂应用的数字建造研究[D]. 贺宇豪. 北方工业大学, 2020(02)
  • [8]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数控专业《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开发[D]. 孙竹.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9]基于1+X证书制度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教学改革[D]. 韩冬.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10]汽车发动机AR检修系统开发与关键技术研究[D]. 李昊.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1)

标签:;  ;  ;  ;  ;  

工程机械配件的安装技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