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理论基础与管理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理论基础与管理

一、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理论基础与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周训芳[1](2020)在《天然林保护立法的基本原则、价值取向和制度设计重点》文中研究表明以推动天然林保护立法为目的,采取政策解读、法律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得出以下结果:1)天然林保护立法在价值取向上应当彰显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价值;2)天然林保护立法在基本原则上应当坚持全面保护与突出重点、尊重自然与科学修复、生态为民与保障民生、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3)天然林保护立法的制度设计重点在于:明确天然林的范围,并实现与公益林并轨管理;夯实各级政府责任;制定天然林保护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天然林保护修复具体措施;确定天然林保护重点区域及其管理措施等。研究结论认为,我国单独制定《天然林保护条例》符合《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政策要求以及《森林法》的授权规定,但可能会增添《森林法实施条例》的修改难度,需要统筹考虑。

李永志[2](2019)在《我国天然林保护立法研究》文中提出人类的经济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从劳动、资源经济,最终达到智力经济。我国曾经长期处于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阶段,依靠自然资源来推动经济的增长。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天然林作为自然资源就曾遭受过不合理的采伐。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全国已采伐的天然林面积约110亿立方米,导致我国天然林资源面临着急剧消减的危机。长期以来,对天然林资源的采伐与不合理开发,使天然林资源质量急剧下降,我国环境状况也因此恶化并变得脆弱。天然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体,其在维护生态系统安全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代,我国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天然林资源在生态安全方面的作用。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应当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争取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天然林资源的保护作为建设生态文明中国的一项重要内容,急需获得法律的有效保护,但我国目前缺乏一部专门性的天然林保护法。现行《森林法》中仅有一条是关于天然林保护的规定,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当前,我国天然林相关立法,多表现为国家林草部门早期颁布的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各地方制定并颁布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这些法规、规章基本覆盖了天然林保护的各个方面,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预期目标,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但不可否认的是,现行天然林保护相关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如存在保护范围不能涵盖全国的天然林,立法内容与其上位法不相一致,地方性立法与部门规章不一致,各地方性立法之间的不一致以及法律位阶较低等问题。同时,我国天然林资源现状以及因此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也要求我国通过立法将所有的天然林都保护起来。推动天然林保护立法,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天然林保护立法,在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并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也得到了实务界和理论界的一致认同。考虑到天然林资源在森林资源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依据《森林法》,制定《天然林保护条例》更为科学、合理,同时也可以起到弥补当前《森林法》不足的作用,从而构建一套专属于天然林保护的制度。就天然林保护立法而言,其立法宗旨应当弥补森林法的不足,即天然林保护立法应当秉持可持续发展之立法宗旨,才能达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在可持续发展的立法宗旨下,天然林保护还应遵循政府主导、公众参与,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主管者负责,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恢复为辅的原则。关于天然林保护立法,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应当明确天然林保护范围;第二,明确各级政府在天然林调查与规划中的职责权限;第三,建立天然林保护制度,加强天然林修复力度;第四,建立天然林资源合理利用制度;第五,加强天然林保护的资金支持;第六,加强天然林保护的监督、考核以及责任追究。森林与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的发展过程也是人类认识森林、利用和保护森林的过程。保护天然林是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国家的重要基础,从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将部分天然林保护起来,到争取将所有天然林保护起来,天然林保护措施越来越有广度和深度。但不论是天保工程还是一些政策,其规划期限与恢复天然林资源所需要的时间都相差甚远。而且,我国现阶段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必须保护天然林。因此,必须加快天然林保护立法工作。

乔丹[3](2018)在《我国天然林保育类型划分及保育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天然林是功能强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拥有复杂的结构,稳定的群落,其生物量大、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很强的生态功能,在我国包括淡水安全、气候安全、物种安全、生存安全和国土安全的维护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保护我国的天然林资源,从1998年开始实施针对天然林保护的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工程实施以来,天然林资源状况明显好转,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然而就资源增长速度和新时期生态建设的要求来看,天然林保护需要谋求新的发展之路,就怎样保证资源提升和提供优质生态服务的问题需做好新的解答。论文针对目前我国天然林保护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从大尺度范围出发,开展了我国天然林保护理论与技术问题的探索,以期为我国《天然林保护指南》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自古以来,我国的天然林资源一直处于减少的状态,而建国以后,特别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后,这种消耗的情况有所好转,根据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的数据,我国现有天然林面积1.22亿公顷,占国家森林总面积的58%;蓄积122.96亿立方米,占国家森林总蓄积的83%;其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和东北地区,南方集体林区也有大量分布;天然林主要以乔木林为主,面积1.18亿公顷,约占天然林面积的96%;从龄组的角度来看,中幼林的面积占比大,但蓄积占比还是以近成过熟林为主,各龄组的单位面积及蓄积量均高于同等条件下的人工林;以优势树种(组)的角度来看,天然乔木林面积占比排名前十的天然林面积及蓄积之和的占比均占天然乔木林总量的半数,在体量上占有绝对的比重,同时,天然林面积及蓄积的增加进入平缓状态,这对于我国天然林资源的保护与经营来说是不容忽视的。(2)本文针对天然林保护经营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对于天然林保护而言,在技术实践层面主要以分类保护为主,主要涉及三类,包括以自然特征、林种划分及天然林定性为主的天然林类型划分,森林经理活动中的经营类型划分以及根据经营目的和类型确定的经营措施类型,经过研究探讨,三种类型对于当下天然林保护需求的呼应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在综合考量天然林保护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国家对于天然林保护的规划要求,经综合分析后,本文针对天然乔木林为主,从天然林本质特性以及天然林生态系统发生两大层面进行天然林保育类型的划分,共选取3类指标,包括优势树种(组)、天然林发生状态(受干扰程度)、天然林发生过程(演替状况),针对10种优势树种(组)的天然乔木林进行了天然林保育类型的划分,共得到67种以优势树种(组)为主的天然林保育类型。对于新时期要求下的我国大尺度天然林保育工作而言,寻求以天然林本质出发,针对不同优势树种进行对应状态下的经营在精准林业和严格保护天然林的要求下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在不颠覆当下以主导功能划分的森林类型的情况下较为可行的选择之一。另外,通过对于不同发生下,以优势树种(组)划分的天然林进行以转化为主要思想的保育经营对于承接未来森林资源适应社会结构的需求是十分必要的。(3)天然林保护及其实施保护工程的本质是为了保护现有天然林不再受到破坏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天然林的数量和质量,使其在生态及经济效益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对于天然林保育措施及策略的研究必须考虑到天然林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特性,从天然林演替的全周期考虑,本文针对10种优势树种所划分得到的67种天然林保育类型进行了 8种保育措施及相关策略的制定,并针对当下天然林保护的要求及天然林的特性提出了4种森林抚育作业法,根据不同的优势树种(组)的具体情况及划分的天然林保育类型进行保育策略及森林抚育作业法的选取和对应,完成了 67种天然林保育类型的保育决策设计。(4)本文选取了 10种保育类型中以栎类为优势树种的天然林进行了保育方案的分析设计,共得到7种以栎类为优势树种的天然林保育类型,分别就其差异性进行了相关保育措施及抚育作业法的制定。栎类在我国天然林面积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根据对案例的研究表明:针对以栎类为优势树种的天然林在不同类别的经营保育上,既存在共性亦存在差异,但在总体上应遵循“转化”的理念,针对天然过伐林、天然次生林、退化次生林根据森林的不同演替状态,结合当下的经营需求以及客观现实进行“萌生→混生→实生”的转化,从而提高栎类天然林资源的质量。

张睿[4](2017)在《基于历史资料中国五种濒危动物历史分布变化(1950-201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针对物种分布的研究较多,研究中的物种分布基础信息的获得大多通过动物志、植物志、出版的书籍及调查报告,且统一作为现在的分布数据。物种的历史分布变化研究较少且分布数据缺乏。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运用新研究方法来补充历史分布的基础信息,即新方志作为数据来源资料。用新方志中记录的自然资源概况获取物种分布信息,由于新方志的编撰特性,本文获得的物种分布信息不仅可以按年代划分而且覆盖范围广泛。通过查询全国的新方志,以较好辨别的五种濒危哺乳动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1950-2010年的历史分布变化趋势,由此提出保护建议并为其他物种的分布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地方志可以作为物种历史分布信息的重要补充资料。通过提取地方志的时间信息进行年代划分,区分不同年代的动物分布点和数量情况,这种研究方法极少人采用,但却行之有效。本文选取地方志作为主要信息来源,共查询25485本电子版新方志,筛选出共计2431本新方志作为本研究的基础资料。相比其他类型数据资料,新方志具有持续时间长、研究范围广的优点,对从中提取的信息进行年代划分,可较全面地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物种的分布和数量情况。以水獭1950年代分布信息为例,新方志获得的信息共757条,而其他渠道获取的信息总和只有28条。(2)五种濒危哺乳动物在中国60年间的分布发生很大变化,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与50年代相比,到2000年后五种物种的记录点数量分别减少了:虎,94.0%;豹,85.1%;水獭,85.3%;猞猁,83.7%;紫貂,79.3%。而物种记录数量出现急剧变化的时间节点是80年代。到2000年以后,虎和豹鲜有踪迹发现,水獭、猞猁和紫貂只出现在深山和自然保护区等人迹罕至的区域。(3)以气候因子为基础通过物种分布模型模拟东北地区紫貂种群的历史潜在分布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紫貂种群的历史分布变化与气候因子的变化相关。在东北地区小尺度范围内,气候因子的变化会引起物种分布变化的改变。在气候因子小范围的变化的影响下,大兴安岭地区和小兴安岭地区的紫貂种群倾向于向北和低海拔地区分布(与50年代相比,分布中心分别迁移了 147.90km、66.55 km,海拔分别下降了 63.55 m、23.91m),长白山地区的紫貂种群倾向于向南和高海拔地区分布(分布中心迁移了 195.38km,海拔上升了 270.93m)。除气候因子外,其他因素,如人口数量、土地利用类型等人类活动因子也会对物种分布产生影响。综上所述,新方志可以作为补充物种历史分布数据的重要资料,在1950-2010年间五种中国濒危哺乳动物(虎、豹、猞猁、水獭、紫貂)种群呈现大幅度减少的趋势。本论文结合社会学科资料,从历史角度出发探讨了研究物种历史分布的新方法,基本展示了濒危哺乳动物历史变化的趋势,并提出当前物种保护建议,其结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思路,为研究物种历史分布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陈家民[5](2016)在《泰安市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建立在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恢复平衡,促进我国生物物种的平衡,从而提供给我国经济可以稳定的、生态的、环保的发展的基础上。是我国近期林业发展规划的首要任务,具有长期性、持久性的特点。总结天然林保护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比如国家政策方面没有建立森林后续发展和森林发展监测体系、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过程中经济评价未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林区企业还存在着国有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政策倾斜、地位不对等、地方资金投入不到位、天然林保护工程涉及的职工利益等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天然林保护实施的相关利益者产生利益冲突等。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保持泰安市生态的平衡,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成为了泰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以泰安市天然林保护工程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和工程带来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充分调查分析以后,以期对症下药,对泰安市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给于有效开展的对策和建议,以实现泰安市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泰安市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发展环境。本论文以山东泰安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天然林保护相关理论和国内外天然林保护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泰安市天然林保护工程任务、工程目标、施工长度、施工概括、林区发展概况进行调查研究,对泰安市天然林保护工程在森林资源维护、林场职工安排、公益林建设、物种生态结构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泰安市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工程资金投入问题、森工企业经营问题等进行总结,在国外天然林保护建设经验的汲取和国内天然林保护的进展情况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林业可持续稳定发展原则,提出完善天然林保护的有关政策和具体措施,如从法律上落实职工养老保障问题,工程资金来源合理配置问题、加强天然林自我恢复和市场供给双向能力建设,规范天然林保护设施效果评价等。为泰安市的天然森林资源的生态平衡维护,为泰安经济提供持续动力,同时保证了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圆满收官,为“十三五”天然林建设目标实现打下基础。

董彦华[6](2013)在《基于森林资源变化的忻州市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忻州市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两次(2000年、2005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依据,从森林资源量及质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对忻州市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阶段性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2000年、2005年两个调查间隔期内,林地面积增加了5.8万hm2,活立木蓄积增加了27.13万m3,其中乔木林地面积增加了1.21万hm2,乔木林地蓄积增加了20.02万m3;森林面积净增加1.41万hm2,森林覆盖率提高了0.6个百分点,林木绿化率提高了1.2个百分点,天然乔木林资源面积增幅放缓,人工乔木林资源呈现出面积和蓄积双增长的趋势;在森林质量方面,单位面积蓄积量、蓄积略有减少,平均郁闭度呈现增长趋势。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忻州林业的生产经营和下一步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理论保障和决策依据。

盛均全[7](2012)在《中国林业投融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该文以我国面临的生态困局情况和我国林业建设新局面为切入点,论述了林业投融资研究的背景,指出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研究中采用的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作为方法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等。在明确研究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虽然对林业投融资的国内外研究很多,但对我国林业投资效率高低、如何引入市场机制、如何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等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本研究以众多理论为基础,如资本理论、金融理论、林业经济学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和公共经济学相关理论等。本文对我国林业投融资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对我国林业投资效率进行了分析,对中国林业融资进行了分析,分析研究了我国林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我国林业投融资的对策。总的来说,本研究所得结论如下:(1)从造林面积来考察的林业总投资效率在快速下降,年平均下降13.2%。在投入不变情况下,产出需要相应增加才能达到DEA有效。(2)营林固定资产投资与历年造林而积呈低度相关,营林固定资产投资与森工固定资产投资呈高度相关,营林同定资产投资与历年木材产量呈弱高度相关。(3)权力寻租导致林业投资效率低下,国家林业事业正受到严峻考验,高效地实施公平、公开、公正的中介服务,加快建立林业资本市场,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等。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用林业产出的实物量指标进行了林业投资效率分析。从造林面积来考察的林业总投资效率在快速下降,年平均下降13.2%。(2)从整体上和分地区对我国林业投资效率进行了两方而分析,完成了CCR模型和BCC模型的计算和分析。(3)改革和完善我国林业投融资的对策主要恶:治理林业腐败,减少或杜绝权力寻租;建立林业投融资的市场化机制;依法高效实施全民义务植树等。

邓婕[8](2012)在《天全县天保工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工程。该工程的实施已为我国自然环境的保护、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但是工程的实施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天保工程实施后,国家、当地政府、林业企业、职工、林农等一些利益主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些负面影响上升到了冲突,如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从天保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四川省天全县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分析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二者的互动关系入手,经过一系列的访谈调研,深入研究了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探索了天保工程实施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指出了天全县天保工程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工程资金投入不足,国有林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天保工程外部性带来的损失没有得到充分的补偿等,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完善天然林保护的有关政策和具体措施,如建议对天全县重点生态公益林实行生态补偿金制度、提高天保工程建设投资标准、积极全面推进林区森工企业及国有林场体制的改革、国家提供林业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和政策支持等,为推进天全县的生态建设及天保二期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李冬生[9](2010)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后续发展管理与政策研究》文中认为1998年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国家为加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发展所进行的国内“林业六大工程”之一。论文将天然林保护工程作为国有林区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国有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后续发展为对象,通过对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的相关研究现状的系统回顾和总结,基于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天保工程的意义及其与林区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天然林保护工程第一阶段实施过程的相关问题、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机制与体制等管理问题、天保工程后继产业发展、国有林权制度及伊春国有林区改革实验和天然林的家庭管护模式等问题。从目前关于国有林区及其天保工程相关问题的研究来看,虽然有大量的研究文献,但主要集中于对天保工程本身的研究,并侧重于天保工程实施以后出现的具体问题。研究发现,国有林区的“两危”问题由来已久。从根本上来说是由观念、体制、政策、管理等诸多方面原因所导致的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方式引起的。从简单的采伐天然林资源获取木材产品和经济利益,到多种经营和发展旅游,乃至限制(或禁止)对于天然林资源的采伐等,能够从外部迫使林区和企业改变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但从根本上来说,企业和社会试图从开发和利用公共资源上获得经济利益的出发点是引发所有问题的主要根源。天保工程的设置恰恰是根据国有林区长期采伐公共森林资源所造成的资源枯竭和经济危困问题所采取的必要措施。限制继续采伐天然林资源是解决国有林区问题的第一步和关键一步,但并不能彻底解决国有林区和林业企业的全部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还是必须从体制、政策、管理措施上解决资源管理和利用的主体、客体和方式。研究认为,半个多世纪的国有林区和林业企业发展进程具有显着的特点:一是国有林区开发利用的主体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林业企业单一主题开发利用转变为林业企业、地方和私人多种主体;二是开发利用的客体—资源也从单纯的天然林地和森林转变为在土地公有,森林和林木的天然更新、企业经营的人工林、社会拥有的农业、牧业用地,城镇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用地等,甚至部分林区还存在有个人营林活动形成的私有林木资源;三是开发利用方式从单纯的天然林采伐发展到农业、木业、林业生产等丰富的生产利用内容。但是,无论问题如何复杂,研究分析国有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后续管理问题必须围绕森林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这个核心,紧紧抓住林区公共产品生产与私人产品生产这两种资源利用和开发方式过程而展开。最后,在深入分析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国有林业企业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工程实施背景的基础上,以国有森林资源的科学保护、开发与利用,以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生产这两种社会生产过程为基本视角,提出了目前在国有林区形成的森林资源增长、林区发展、林业企业经营的“三林问题”。对于国有林区存在的“三林问题”的成因、范畴等内容进行分析,探索性分析了影响“三林”关系的林业企业和地方政府“双重管理体制”。提出了林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应因地制宜,林业职工采取灵活就业,林业企业在保护天然林资源,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借助科技手段和改革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实现集约经营的发展思路。要进一步推进国有林区事业和企业两种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实现林区土地资源管理的公共森林及林地、企业商用林地、林区社会的林用地三种资源管理有机结合。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论文研究建立了林区公共森林资源的增长—林业事业管理、林区社会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林业企业经营效益评价三种效益评价机制等。

刘凯[10](2009)在《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与利益相关者冲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0年,我国在经过两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已经为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在一定阶段是普遍存在的,在我国也不例外。在我国,天保工程实施后,国家、当地政府、森工企业、企业职工、乡村集体、林农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既本文要讨论的利益相关者。影响得不到解决,上升成为冲突,反过来影响天保工程的实施,因此,必须认真地分析冲突及其产生原因,有效地解决和处理好这些冲突,才能保证天保工程的顺利进行,从而保护我们的天然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同时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本文以生态经济研究之利用利益相关者参与平台,为本次研究的出发点。文中通过分析天保工程的实施对政府、国有林区、集体林区的影响,以及利益相关者定义的介绍,寻找到了天保工程区的利益相关者。为了解决天保工程实施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问题,本文从冲突的定义、过程角度对天保工程区的冲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最后分别就各个利益相关者对症下药分别提出了对策建议。

二、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理论基础与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理论基础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天然林保护立法的基本原则、价值取向和制度设计重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天然林保护立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全面保护与突出重点。
    第二,尊重自然与科学修复。
    第三,生态为民与保障民生。
    第四,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
二、天然林保护立法的价值取向
    (一)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天然林保护法律制度的设计重点

(2)我国天然林保护立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天然林保护立法的一般分析
    (一) 天然林的内涵及功能
        1. 天然林的内涵
        2. 天然林的功能
    (二) 天然林保护立法的理论依据
        1. 生态系统安全理论
        2. 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3. 环境权理论
        4. 绿色GDP理念
    (三) 天然林保护立法的必要性
        1. 天然林保护立法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 天然林资源现状及引发的环境问题要求立法保护天然林
        3.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要求立法保护天然林
二、我国现行天然林保护立法现状评析
    (一) 天然林保护立法现状
        1. 国家天然林保护立法
        2. 地方天然林保护立法
    (二) 现行天然林保护立法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天然林保护的专门立法
        2. 现行天然林保护相关法规效力层次较低
        3. 天然林相关法律、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间缺乏协调性
        4. 缺乏具体的监督、责任追究机制
三、我国天然林保护立法的建议
    (一) 天然林保护立法的模式选择
        1. 修订《森林法》,就天然林保护作出原则规定
        2. 制定《天然林保护条例》
    (二) 天然林保护立法的宗旨和原则
        1. 天然林保护立法的宗旨
        2. 天然林保护立法的原则
    (三) 天然林保护立法的主要内容
        1. 保护范围
        2. 调查与规划
        3. 保护与修复
        4. 天然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5. 天然林保护的资金支持
        6. 天然林保护监督考核、责任追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我国天然林保育类型划分及保育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目标
2. 国内外天然林及天然林保护研究述评
    2.1 重要概念辨析
        2.1.1 森林、天然林及天然林资源的内涵
        2.1.2 大尺度天然林的定义
        2.1.3 天然林保护与天然林保护工程
    2.2 国内外天然林保护的理论研究进展
        2.2.1 国外天然林保护理论研究进展
        2.2.2 国内天然林保护的理论研究进展
    2.3 国内外天然林保护的实践与技术研究进展
        2.3.1 国外天然林保护实践及研究进展
        2.3.2 国内天然林保护实践及研究进展
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技术路线
    3.3 资料来源
    3.4 研究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我国天然林资源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4.1.1 我国天然林资源的历史演变过程
        4.1.2 天然林资源现状分析
    4.2 我国天然林保育类型的划分
        4.2.1 我国天然林分类的历史与问题研究
        4.2.2 基于大尺度天然林保育类型的划分
    4.3 不同类型天然林保育决策方案设计
        4.3.1 设计依据
        4.3.2 指导思想及原则
        4.3.3 方案总体设计
5. 案例分析——栎类天然林保育方案
    5.1 以栎类为优势树种(组)的天然林现状
    5.2 目的与意义
    5.3 指导思想
    5.4 编制依据
        5.4.1 法律法规相关文件
        5.4.2 规划区划
        5.4.3 技术规程
    5.5 遵循原则
        5.5.1 特征差异性原则
        5.5.2 保护为主,综合发展原则
        5.5.3 可操作性原则
        5.5.4 正向转化原则
    5.6 栎类经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5.7 以栎类为主的天然林分类及其经营策略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6.2.1 天然林未来发展展望
        6.2.2 基于本研究下的天然林保育发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致谢

(4)基于历史资料中国五种濒危动物历史分布变化(1950-201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历史数据研究
        1.2.1 历史数据
        1.2.2 地方志
        1.2.3 新方志
    1.3 物种分布研究
        1.3.1 中国濒危物种研究概况
        1.3.2 五种濒危物种分布研究
    1.4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4.1 研究内容和意义
        1.4.2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4.3 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法
    2.1 地方志的收集
    2.2 物种分布点的确定
    2.3 分布点年代的划分
    2.4 物种分布记录信息的补充
    2.5 物种记录点制图
    2.6 叠加图层分析
3 新方志作为新数据源的特性
4 基于新方志资料的物种历史分布变化
    4.1 虎的历史记录分布变化
    4.2 豹的历史记录分布变化
    4.3 水獭的历史记录分布变化
    4.4 猞猁的历史记录分布变化
    4.5 紫貂的历史记录分布变化
    4.6 五种濒危动物历史分布变化
5 以气候因子模拟东北地区紫貂种群的历史潜在分布
    5.1 研究意义及背景
        5.1.1 研究意义
        5.1.2 研究背景
    5.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5.2.1 研究内容
        5.2.2 研究方法
    5.3 研究结果
        5.3.1 不同年代紫貂种群分布变化
        5.3.2 不同区域紫貂分布变化
        5.3.3 致危因素
    5.4 讨论
        5.4.1 模型的限制性
        5.4.2 随时间变化的生物地理特征
        5.4.3 保护建议
6 结论
    6.1 地方志作为研究数据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6.2 五种濒危动物的分布在近60年来呈现急剧缩小的变化
    6.3 东北地区不同区域紫貂种群的历史分布变化不同
    6.4 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可能是造成动物濒危的因素
7 讨论和展望
    7.1 讨论
        7.1.1 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7.1.2 物种种群保护
    7.2 本研究创新之处
    7.3 本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5)泰安市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际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1.3.2 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可行性分析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论文的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2 天然林保护工程相关理论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2 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2.1.3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参与式林业理论
    2.3 社会林业的相关理论
        2.3.1 天然林保护工程
        2.3.2 退耕还林工程
3 泰安市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现状分析
    3.1 天然林保护工程在泰安市建设现状
        3.1.1 工程目标
        3.1.2 首要任务
        3.1.3 施工长度
        3.1.4 施工范围
        3.1.5 施工内容
        3.1.6 投资和费用
        3.1.7 施工进度
    3.2 天然林保护工程在泰安市建设效果
        3.2.1 泰安市森林资源得到改善
        3.2.2 合理分流和安置泰安市林场工作人员
        3.2.3 圆满完成泰安市公益林建设任务
        3.2.4 泰安市物种生态结构得到改善
4 泰安市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泰安市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问题分析
        4.1.1 工程投资额不足
        4.1.2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条件不足
        4.1.3 职工社会保障权益不足
    4.2 泰安市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过程中问题分析
        4.2.1 公益林建设问题
        4.2.2 养老保险费用发放问题
        4.2.3 森林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
        4.2.4 其他相关涉及问题
    4.3 泰安市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的影响分析
        4.3.1 泰安市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对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4.3.2 泰安市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分析
5 国内外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经验借鉴
    5.1 国外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经验
        5.1.1 国外国有林的分类经营管理问题
        5.1.2 国外对天然林实施工程保护
        5.1.3 国外对天然林采用分类经营,培育采伐人工林
        5.1.4 国外发展近自然林业
        5.1.5 国外划定特定的保护区域
        5.1.6 国外实施天然林禁伐或限伐措施
    5.2 国内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经验
        5.2.1 国内天然林资源现状
        5.2.2 国内天然林保护的进展情况
        5.2.3 我国森林环境建设
6 泰安市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策略选择
    6.1 合理设计天然林保护工程资金投入问题
        6.1.1 落实职工养老保险资金给付
        6.1.2 落实森林养护管护资金给付
        6.1.3 落实天然林保护工程配套建设费用
        6.1.4 落实天然林保护基础设施道路、通讯等投入
    6.2 规范天然林保护工程涉及职工社保权益保障
    6.3 规范和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6.4 做好森林分类经营,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6.5 加强森林权属管理和森林安全管理
    6.6 保护天然林的同时,促进人工林发展规模
    6.7 转变林业所有权权属,稳定推动生态移民
    6.8 加快天然林区自我调节和自我供给能力
    6.9 动员群众参与天然林保护工程社区建设
    6.10 天然林保护工程开展有法可依
    6.11 天然林保护建设档案信息系统建设
    6.12 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示范建设工作
    6.13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效益测评
7 结论和展望
    7.1 项目研究得出的结论
        7.1.1 天然林保护工程持续性发展
        7.1.2 天然林保护工程存在问题
        7.1.3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对策和建议
        7.1.4 天然林保护实施过程中注重引进和学习
    7.2 展望
    7.3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森林资源变化的忻州市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2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背景
    1.3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原则
    1.4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内容简介
    1.5 忻州市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必要性
    1.6 研究意义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形地貌
    2.2 气候
    2.3 土壤
    2.4 矿产
    2.5 植物资源
    2.6 动物资源
3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
    3.1 林地面积动态变化
    3.2 林木蓄积动态变化
    3.3 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动态变化
    3.4 乔木林资源动态变化
    3.5 森林资源质量变化
4 结论与建议
    4.1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
    4.2 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成就
    4.3 进一步实施天然林保护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致谢

(7)中国林业投融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林业发展的迫切性
        1.1.2 大投资大工程大范围的林业建设
        1.1.3 中国林业建设的新局而与新特点
        1.1.4 中国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内容
2 林业投融资研究现状
    2.1 与林业投资相关的研究现状
        2.1.1 对“政府与林业投资”相关方面进行的研究
        2.1.2 对林业投资效益或效率方面进行的研究
        2.1.3 对与林业投资相关的林业产权方面进行的研究
        2.1.4 对林业投资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2.2 林业融资研究现状
    2.3 林业重点工程投融资研究现状
        2.3.1 退耕还林投融资研究现状
        2.3.2 天然林保护工程研究现状
        2.3.3 速生丰产林投融资研究现状
    2.4 研究现状的评述
        2.4.1 林业作为国家财政重点支持的对象已成为共识
        2.4.2 已广泛实施分类经营分类投融资
        2.4.3 所有研究者皆赞同多形式多渠道投资林业
        2.4.4 采取林业优惠的税制措施
        2.4.5 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吸引外资投入林业
        2.4.6 对林业投资效率的反思
3 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资本理论
        3.1.1 重商主义者资本理论
        3.1.2 古典经济学资本理论
        3.1.3 希克斯的资本学说
        3.1.4 萨缪尔森的资本学说
        3.1.5 马克思资本理论
        3.1.6 小结
    3.2 投资理论
        3.2.1 古典经济学及其之前的投资研究
        3.2.2 新古典经济学及以后有关投资的理论
        3.2.3 小结
    3.3 融资理论
        3.3.1 概念
        3.3.2 MM理论
        3.3.3 平衡理论
        3.3.4 优序融资理论
        3.3.5 关系型融资理论
        3.3.6 小结
    3.4 林业经济学理论
        3.4.1 林业定义和特点
        3.4.2 林业投融资相关概念
        3.4.3 林业经济学理论主要方面
        3.4.4 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3.5 公共经济学理论
        3.5.1 市场或政府
        3.5.2 外部效应、公共产品
        3.5.3 公共选择
        3.5.4 公共收支和预算
    3.6 生态经济学理论
        3.6.1 概念
        3.6.2 原理
4 我国林业投融资的历史回顾
    4.1 1950-1995年林业投融资的历史回顾
        4.1.1 1950-1995年林业投融资的特点
        4.1.2 1950-1995林业投融资总量分析
        4.1.3 1950-1995年间营林投资分析
        4.1.4 1950-1995年间森工投资分析
    4.2 1996-2000年林业投融资回顾
    4.3 2001-2010林业投融资回顾
5 中国林业投资效率分析
    5.1 主要数据
    5.2 相关计算
        5.2.1 效率比值计算
        5.2.2 相关系数计算
    5.3 结果分析
        5.3.1 单位造林面积总投资额分析
        5.3.2 单位造林面积营林投资分析
        5.3.3 单位木材产量森工投资分析
        5.3.4 营林投资与造林面积等之间相关分析
        5.3.5 林业投资与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之间关系分析
6 中国林业投资的DEA分析
    6.1 DEA分析方法
        6.1.1 DEA简介
        6.1.2 CCR模型
        6.1.3 BCC模型
    6.2 分析数据
        6.2.1 林业投资与产出总量数据
        6.2.2 各地区林业投资与产出数据
    6.3 DEA模型计算结果
        6.3.1 CCR模型计算结果
        6.3.2 BCC模型计算结果
    6.4 计算结果分析
        6.4.1 1990年至2010年林业投资的DEA有效性分析
        6.4.2 2001年至2010年各地区林业投资的DEA有效性分析
7 中国林业融资分析
    7.1 中国林业融资渠道分析
    7.2 中国林业融资方式分析
    7.3 中国林业资金到位情况分析
        7.3.1 “十一五”以前林业建设资金到位情况分析
        7.3.2 “十一五”期间林业建设资金到位情况分析
    7.4 义务植树是林业投融资的重要内容
    7.5 “十二五”期间林业建设资金需求分析
8 我国林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8.1 我国林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8.1.1 林业投资效率逐年降低
        8.1.2 林业国有资本一家独大
        8.1.3 继续足额或超额保持林业资金到位面临的困难
        8.1.4 融资模式单一,且林业资本市场发展不平衡
        8.1.5 林业保险发展缓慢
    8.2 我国林业投融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8.2.1 权力寻租导致林业投资效率低下
        8.2.2 配套政策不完善、配套措施不得当
        8.2.3 政府职能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8.2.4 全民义务植树缺乏恰当的法律约束,且宣传组织不力
9 改革和完善我国林业投融资的对策
    9.1 治理林业腐败,减少或杜绝权力寻租
        9.1.1 应尽量减少租源,规范政府投资范围
        9.1.2 建立有效的惩罚机制进行综合治理
        9.1.3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9.1.4 要建立健全治理林业腐败的机构
        9.1.5 保证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
    9.2 建立林业投融资的市场化机制
        9.2.1 高效地实施公平、公开、公正的中介服务
        9.2.2 加快建立林业资本市场,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
        9.2.3 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为林业投融资创造良好环境
        9.2.4 建立现代林业企业制度
    9.3 依法高效实施全民义务植树
        9.3.1 应制定《全民义务植树法》
        9.3.2 高效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的措施
10 案例分析--湖南省林业投融资问题研究
    10.1 湖南林业概况
        10.1.1 湖南地理位置
        10.1.2 湖南林业的特点
        10.1.3 “十一五”期间湖南省林业取得的成就
        10.1.4 “十二五”时期湖南省林业发展预期
    10.2 湖南林业投融资的概况
        10.2.1 计划经济时期林业投融资概况
        10.2.2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林业投融资概况(1978—1991年)
        10.2.3 市场经济时期的林业投融资慨况(1992—2010年)
        10.2.4 “十五”期间湖南林业投入情况
        10.2.5 “十一五”期间湖南省林业的投入情况
    10.3 湖南省林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10.3.1 湖南投融资渠道单一,缺乏创新性林业投融资模式
        10.3.2 湖南省级财政对林业投入总量不足,资金到位率不高
        10.3.3 湖南省林业投融资环境不健全
        10.3.4 林业贷款难、手续复杂,偿还期限短
        10.3.5 林业企业规模偏小,制约资金来源
    10.4 基于国内外林业投融资经验,对湖南省林业投融资的启示
        10.4.1 根据森林资源类型制定相应的补贴政策
        10.4.2 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实现融资创新
        10.4.3 提高林业盈利能力,增强林业引资能力
        10.4.4 完善湖南省林业信贷体系
        10.4.5 健全湖南省森林保险机制
        10.4.6 建立林业信息沟通平台,强化湖南林业协会的作用
11 结论
    11.1 研究结论
    11.2 研究的创新之处
    11.3 研究的不足之处
    11.4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8)天全县天保工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比较分析
        1.4.2 实证分析
        1.4.3 系统分析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1.6 国内外研究动态
        1.6.1 国外相关研究与进展
        1.6.1.1 国外天然林保护情况
        1.6.1.2 国外天然林综合效益研究
        1.6.2 国内相关研究与进展
        1.6.2.1 关于天保工程实施概况的研究
        1.6.2.2 关于天保工程实施影响的研究
        1.6.2.3 关于天保工程后续情况的研究
        1.6.3 文献评述
2. 天保工程相关理论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2 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2.1.3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参与式林业理论
    2.3 社会林业的相关理论
3. 天全县天保工程实施情况回顾
    3.1 天全县概况
        3.1.1 天全县自然地理概况
        3.1.2 天全县社会经济概况
    3.2 天全县天保工程实施的总体情况
        3.2.1 天全县天保工程实施前概况
        3.2.2 天全县天保工程区概况
        3.2.3 天全县天保工程建设完成情况
4. 天全县天保工程实施对社会经济及相关利益者的影响分析
    4.1 天全县天保工程实施对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4.1.1 天全县天保工程实施对社会经济的具体影响分析
    4.2 天全县天保工程实施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分析
        4.2.1 天保地区各利益主体的确定
        4.2.2 天全县天保工程实施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分析
5. 天全县天保工程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5.1 工程资金投入不足
        5.1.1 森林管护方面
        5.1.2 公益林建设方面
        5.1.3 职工保险方面
        5.1.4 工程管理费用
        5.1.5 政策性拖欠工资及其它费用
        5.1.6 职工培训费
    5.2 国有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5.3 关于森工企业和国有林场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6. 天全县天保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6.1 国家方面
        6.1.1 建立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政策
        6.1.2 完善人员安置政策
        6.1.3 搭建森林碳汇交易平台
    6.2 当地政府方面
        6.2.1 将管理落实到位
        6.2.2 招商引资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6.3 林业企业、职工方面
        6.3.1 改变粗放经营,发展木材深加工
        6.3.2 培育新兴产业
        6.3.3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致富林区职工
        6.3.4 向当地政府争取政策支持
    6.4 农户方面
        6.4.1 配合天保工程,减少木材采伐
        6.4.2 积极发展畜牧业,促进农民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天然林保护工程后续发展管理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管理与政策研究进展
        1.2.1 初期研究
        1.2.2 第二阶段研究
        1.2.3 第三阶段研究
第二章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2.3.1 研究方法
        2.3.2 研究思路
第三章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现状、成效和存在问题分析
    3.1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背景和目标回顾
        3.1.1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历史背景
        3.1.2 天然林工程的主体框架
    3.2 天然林保护工程对我国天然林资源恢复的历史贡献
        3.2.1 近 10 年我国天然林资源的基本变化
        3.2.2 森林资源恢复性增长
    3.3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社会经济目标与贡献分析
        3.3.1 职工就业与社会保障初见成效
        3.3.2 林区经济恢复性发展
    3.4 天保工程后林区及林业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4.1 商用森林资源危机
        3.4.2 林区基础设施依然落后
        3.4.3 森工企业发展问题
        3.4.4 天保工程区集体林农利益仍未解决好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天保工程后续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4.1 理论基础
        4.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4.1.2 可持续发展能力
        4.1.3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4.1.4 公共产品的生产与供给
        4.1.5 公共财政理论
        4.1.6 资源经济学理论
    4.2 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的改革发展实践研究
        4.2.1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和发展案例研究
        4.2.2 西北、西南国有林区天保工程的实施的实践
        4.2.3 关于各地实施天保工程实践的小结
        4.2.4 来自林业发达国家的经验
    4.3 天然林保护地区后续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
        4.3.1 解决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4.3.2 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
    4.4 天然林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三林问题”
        4.4.1 “三林问题”的基本内涵
        4.4.2 林区存在的两种生产系统和社会生产过程
        4.4.3 天保工程后国有林业企业经营管理的经营循环框架
    4.5 重点国有林区的“林改”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4.5.1 问题的提出
        4.5.2 国有林区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分析
        4.5.3 重点国有林区改革与发展的管理基础与改革路径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有林区改革与发展的管理制度探讨
    5.1 林区土地资源管理
        5.1.1 建立和完善公共森林及林地管理机构和制度
        5.1.2 企业商用林地管理
        5.1.3 林区社会用地管理
    5.2 林区可持续发展评价
        5.2.1 林区森林资源的变化——林业事业管理的基础
        5.2.2 林区社会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
        5.2.3 林业企业经营效益评价
    5.3 关于国有林业企业的双重管理体制
        5.3.1 “双重管理体制”的基本含义
        5.3.2 “双重管理体制”的管理与操作
        5.3.3 “双重管理体制”管理体制下的林业经济循环框架
        5.3.4 实行“双重管理体制”体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5.4 公共制度保障
        5.4.1 建立和完善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相配套的财政体制
        5.4.2 建立适应国有林管理新体制的事业资金渠道
        5.4.3 加大林业职工分流安置支持力度
        5.4.4 加大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和不足
        6.2.1 本研究创新之处
        6.2.2 本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10)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与利益相关者冲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国外在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1.3.2 我国在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1.3.3 对本文的借鉴与启示
2 天保工程的实施与利益相关者冲突研究的理论分析
    2.1 生态经济学理论
    2.2 福利经济学理论
    2.3 制度变迁理论
3 我国天保工程实施情况及与利益相关者的冲突
    3.1 天保工程实施总体情况
        3.1.1 森林资源实现恢复性增长
        3.1.2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3.1.3 妥善安置职工就业
        3.1.4 改革创新企业机制
        3.1.5 各项政策不断配套完善
    3.2 天保工程的实施产生的影响
        3.2.1 天保工程的实施对政府的影响
        3.2.2 天保工程的实施对国有林区的影响
        3.2.2 天保工程的实施对集体林区的影响
    3.3 天保地区利益相关者界定
        3.3.1 利益相关者介绍
        3.3.2 天保地区利益相关者界定
    3.4 天保工程实施与利益相关者的冲突
4 天保工程实施的冲突分析
    4.1 冲突介绍
        4.1.1 冲突定义
        4.1.2 对待冲突的观念
        4.1.3 冲突的过程
    4.2 天保地区冲突存在的原因
        4.2.1 天然林保护的外部性
        4.2.2 天然林保护政策过分集中于禁伐
        4.2.3 强制性的制度变迁需要配套的机制和措施
        4.2.4 林业企业管理体制僵化人员素质相对低
        4.2.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天保地区不能有效实施
        4.2.6 缺乏对天保地区协调发展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
    4.3 天保地区利益相关者对冲突的认识
    4.4 天保地区利益相关者期望化解冲突的方法
5 化解冲突的对策
    5.1 国家方面
        5.1.1 启动森林分类经营改革
        5.1.2 资金投入政策支持
        5.1.3 人员安置政策支持
        5.1.4 完善天保工程区内林权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
    5.2 当地政府方面
        5.2.1 将管理落实到位
        5.2.2 大力招商引资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5.3 林业企业、职工方面
        5.3.1 改变粗放经营,发展木材深加工
        5.3.2 培育新兴产业
        5.3.3 发展林下经济,致富林区职工
        5.3.4 向当地政府争取政策支持
    5.4 乡村集体、农民方面
        5.4.1 配合天保工程,尽力减少木材采伐
        5.4.2 大力发展畜牧业,促进农民脱贫致富
6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四、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理论基础与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天然林保护立法的基本原则、价值取向和制度设计重点[J]. 周训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2]我国天然林保护立法研究[D]. 李永志. 安徽大学, 2019(07)
  • [3]我国天然林保育类型划分及保育策略研究[D]. 乔丹.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4]基于历史资料中国五种濒危动物历史分布变化(1950-2010)[D]. 张睿.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5]泰安市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问题研究[D]. 陈家民. 山东农业大学, 2016(04)
  • [6]基于森林资源变化的忻州市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效果评价[D]. 董彦华. 山西农业大学, 2013(03)
  • [7]中国林业投融资问题研究[D]. 盛均全. 北京林业大学, 2012(08)
  • [8]天全县天保工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邓婕. 四川农业大学, 2012(06)
  • [9]天然林保护工程后续发展管理与政策研究[D]. 李冬生.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0(04)
  • [10]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与利益相关者冲突研究[D]. 刘凯. 北京林业大学, 2009(11)

标签:;  ;  ;  ;  ;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理论基础与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