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呼和浩特市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一、呼和浩特市地区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琦[1](2021)在《劳动力老龄化对于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农业生产影响测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王彦东[2](2021)在《基于融资约束的农户农机购置行为及融资租赁选择偏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农业机械化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农业现代化重要的技术支撑,农业机械对于提升农牧业生产率非常重要。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是近年来众多因素造成我国的农业机械化面临发展瓶颈,农机行业供给侧改革结构性调整是一个方面,而农机购置的有效需求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农业机械购置投资相对来说是农户最大额的生产性投资,农户自身积累的内源性融资往往难以满足购机资金需求,而不成熟的农村金融市场普遍存在信贷配给情况,信贷需求往往难以得到满足。那么农户农机购置是否面临融资约束?不同类型的融资约束是否会影响农户农机购置行为?近年发展起来的融资租赁业务政府将其视为解决满足农村金融市场多样化需求的重要金融创新服务,农机融资租赁作为一项有效缓解农机购置融资约束的金融创新服务得到了各方面的大力提倡。但是一项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除了基于供给侧的考虑以外更应该基于需求者的视角进行设计,承租者农户作为参与主体是否愿意参与以及倾向于什么样的融资租赁合约方案是值得探讨的。鉴于此,本文选取通过对内蒙古部分盟市的农牧区进行调研获得一手实地调研数据,基于融资约束的视角对农户的农机购置行为以及农机融资租赁选择偏好进行研究,总结农户农机购置行为特征以及农机融资租赁的选择意愿及偏好,并提出进一步优化农机融资租赁业务,缓解融资约束,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陈述如下:(1)尽管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结构性调整期,但是农机购置需求依然旺盛,农户的自有财力无法满足购买大型农机具的资金需求。农村普遍存在“小型农机无需融资,大型农机无处融资”现象。现有融资的金融机构渠道以农村信用社为主,农机融资困难在于贷款额度小、利率高、到账时间长和周期不灵活,农户在购买农机时存在结构性融资约束问题。(2)基于农户农机购置的融资需求的调研数据,应用直接识别法识别在农农户普遍面临融资约束问题。进一步研究表明,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农户是否受融资约束是影响农户农机购置意愿和规模的重要因素。其中需求型融资约束并不会影响农户农机购置意愿和购置规模,而供给型融资约束对农户农机购置意愿和购置规模均有显着影响。除了本文重点探讨的融资约束因素以外,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经营特征等因素的研究结论基本和以往的研究文献一致。(3)基于承租人视角探讨农户对农机融资租赁的认知及参与意愿,分析影响农户参与农机融资租赁的主要因素。农机购置过程中受到融资约束是选择参与农机融资租赁的前提。农户除了基于自身条件的考虑,更关注农机融资租赁业务的费率水平、融资期限、抵押担保、增值服务等方面的属性,其中抵押担保影响最大、其次是融资周期、最后是增值服务。而不同特征的农户对于这些属性的偏好也存在一定异质性,农户对不同属性的支付意愿也不同。所以要想推广农机融资租赁业务,必须从农户的需求出发设计合约,创新模式。(4)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最后提出加大政府支农政策力度,破解农户农机购置需求的融资约束;加强新型金融模式宣传,提高农户农机融资租赁认知水平;加快模式和服务方式创新,增强农机融资租赁的市场竞争力;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维护农机融资租赁各参与主体利益;营造良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引导农机融资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等几个方面的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下述三个方面:(1)从融资约束的视角研究农户农机购置行为。从农村金融市场供求特征的角度为农户个人农机投资不足提供新的解释,以期为国家下一步出台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提供理论借鉴;(2)从承租方的微观视角研究农户农机融资租赁的参与意愿,结合农户农机购置行为分析基于缓解农户农机购置融资约束的目的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对这方面的文献做一点有益补充;(3)应用选择实验法分析农户农机融资租赁属性的选择偏好。应用选择实验法探究农户对于农机融资租赁属性的偏好及其支付意愿,以期为承租方在设计农机融资租赁合同方案或者国家出台鼓励农机融资租赁发展政策建议的时候提供现实参考。

白杨[3](2020)在《农业转型中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研究 ——基于呼和浩特市根堡村的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呼和浩特市地处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农业发展落后的省份。呼和浩特市作为省会,农业经济向来比较薄弱。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呼和浩特市政府在执行中央政策的同时结合地区实际,积极探索、鼓励并支持农村进行农业转型。根堡村就是呼和浩特市农业转型示范村之一,它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根堡村是呼和浩特市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以根堡村为例可以更好地帮助政府提供农业转型期内的公共服务。这对提升农业经济,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和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从新农村建设时期到乡村振兴时期,农村的主要农业公共服务供给者始终是政府。因此研究农业转型过程中公共服务供给有助于今后产业发展。本文以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政府+合作社+企业”三螺旋模型作为论文的理论基础。利用理论来研究根堡村农业转型中公共服务供给,可以更好地阐述农业转型中公共服务相关概念和定义。同时将中外学者的研究内容做了部分梳理。并且借鉴其思路,利用文献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对根堡村农业转型过程中公共服务供给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最后分析得到影响农业转型中公共服务供给的主要问题有:供给主体配合能力不强;社会性供给主体参与程度低;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有时失调且缺乏多样性;农业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人才总量不足;转型中农业公共服务供给环境差等问题。经过实地调研和对理论、政策、制度的研究。得到产生转型中农业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缺乏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来支撑;缺乏多元化的公共服务投入机制;缺乏吸引人才和人才激励的机制;农民参与渠道不畅;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服务观念不强等原因。借鉴国内外农业转型期内公共服务供给的成果,结合根堡村的产业转型中实际情况。针对相应的原因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方面公共服务供给;坚持始以农民为主的公共服务决策观;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政府为主导并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完善人才政策和健全转型中公共服务供给的监督问责机制等。根堡村的顺利转型为呼和浩特市其他转型农村起到了借鉴作用。同时证明了党和政府的政策上的成功,也预示着我们向乡村振兴更近了一步。

高靖[4](2020)在《托克托县生态农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在现代农业给我们带来高效率、高产量、高生产率和大量丰富多彩的农产品的同时,也给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危机,如土壤侵蚀、土地盐碱化、化肥和农药用量的上升导致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面临生态的严重危机,各个国家都在摸索未来农业的前进方向,生态农业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开始成为各国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健康发展的新途径。内蒙古托克托县作为由贫困转变为富强的农业大县,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土地盐碱等制约农业良性发展的危机,为了改变污染现状,近些年开始探索和应用生态农业。托克托县作为农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缩影,研究托克托县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必要性。本文以内蒙古托克托县如何发展生态农业为目标,通过实地调研、查阅资料、收集整理数据,从托克托县生态农业发展的成果剖析出目前托克托县在生态农业实际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是生态农业发展实践性不足、生态农业人财物投入不到位和发展节约型农业条件欠缺。本文试图以原因为依据,借鉴国内外其他地区的成功案例为托克托县生态农业发展提出良性的建议,为托克托县生态农业的发展尽一份力量。托克托县虽然一直以农业为地区发展主业,但其发展生态农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且内蒙古托克托县多年处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贫困县,相对落后于南方发达城市,许多国内生态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在托克托县运用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性,只有因地制宜的为托克托县找到问题对策,才能使托克托县生态农业快速、有序的发展。

左天宇[5](2020)在《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内蒙古科技人才资源供需预测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我国的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发展原则,着力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调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质量、效率、动力的“三大变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人才资源的重要性引起社会广泛共识。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基地,在本世纪初的前十年,较好的资源禀赋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但也出现环境破坏、发展动力不足、新旧动能转化困难、人才资源匮乏等问题。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内蒙古科技人才资源还存在一定的供需矛盾,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一定要把握住科技人才资源发展这一关键问题,有重点的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为内蒙古的高质量发展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础。本文在系统的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后,结合内蒙古区域特点,建立包括经济活力、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六个维度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内蒙古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计算结果显示2009-2018年内蒙古发展质量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但发展质量整体不高,其中创新发展维度在内蒙古的发展质量提升中占较大比重。通过测算各个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与科技人才资源的相关度,结合内蒙古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高质量发展对科技人才资源的影响。建立高质量发展对科技人才资源的需求预测模型,通过数据分析将四川省设为高质量发展地区,对内蒙古和四川省高质量发展所需求的科技人才资源数量和结构运用组合预测模型进行测算。结合内蒙古现阶段科技人才资源在总量、学历结构、部门结构、投入和产出的供给现状与高质量发展对内蒙古科技人才资源需求进行供需分析,得出内蒙古科技人才资源在总量和结构上的供需缺口,找到内蒙古科技人才资源在总量和结构中与高质量发展地区存在的差距。体现在内蒙古科技人才资源规模较小、科技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和科技人才投入与产出偏低等问题上。为提升内蒙古区域发展质量,要加大科技人才投入、创新科技人才开发的新理念、优化人才结构、改善人才的发展机制以及合理的引导科技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促进内蒙古科技人才资源的发展壮大,为内蒙古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吴晓灵[6](2020)在《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耕地保护目标确定研究 ——以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例》文中指出“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不可逾越。长期以来,国家实行着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但各地耕地资源利用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当前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即,合理确定耕地保护目标、稳定耕地空间分布与严格控制耕地被占用、合理划定耕地红线等仍然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本项研究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近郊和林格尔县为例,从经济发展、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三个角度出发,采用模型预测和空间叠加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方法,对耕地保护数量和空间布局进行预测,并分析预测结果的合理性,为正在进行的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完善工作和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研究结果与结论显示:(1)2009-2018年耕地动态变化特征方面。十年间和林格尔县耕地数量上总体呈增长态势,耕地利用动态度较小;耕地质量逐步提高,13、14等耕地数量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不断增高,多分集中于水土条件较好的地区,15等耕地数量占比逐年下降;从耕地流向看,耕地减少去向主要为建设占用和农业结构调整,耕地增加来向主要为土地开发整理。(2)耕地变化的影响因素方面。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10个影响因子归结为3个影响因素,主要有人口增长、经济增长和农业科技水平发展因素。其中人口增长使得耕地负荷加重,耕地的保护工作更加严峻;和林格尔县城镇化水平提高趋势总体上对耕地的影响较小;稳步推进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种养殖结构持续优化,使得农业科技发展与市场导向促进了耕地流向变化。(3)人口与耕地规模预测方面。2035年国土空间规划期末,结合自然增长法和灰色动态GM(1,1)模型对全县人口数量规模预测,全县总人口为217284人;按照耕地增减量预测,县耕地供给量为109436.30hm2;利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预测,全县基于生态安全的耕地保护规模为114320.11hm2;利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预测,全县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规模为110817.84hm2;利用曲线拟合法预测,全县基于经济发展的耕地保护规模为97704.82hm2。(4)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的耕地保护目标确定方面。采用不同组合情景模拟方式确定,按照本县“生态-经济粮食型”战略定位目标,以保护生态安全为优先,兼顾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目标;最终2035年和林格尔县耕地保护目标确定为109290.72hm2。(5)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程度方面。根据2035全县耕地保护目标与2018现状、最新耕地调查成果和2035年全县耕地供给量比较分析结果,规划期末耕地保护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也基本实现耕地供需平衡状态。最后,在耕地保护目标实现程度分析基础上,为和林格尔县耕地保护提出对策建议。

马晨阳[7](2020)在《呼和浩特城市扩展的综合生态风险评价及其防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快速城市化在促进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改变着城市的自然基底,直观表现为城市用地的大规模扩展。城市扩展势必会侵占耕地、草地等生态用地,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引发多种生态环境问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以破坏生态为代价进行的盲目城市扩建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近些年来,如何平衡好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间的关系越来越成为生态学、城市地理、区域发展、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呼和浩特市区为研究区,1990年、2001年、2010年、2017年为研究时间点,开展了呼和浩特城市扩展的综合生态风险评价及其防控研究。本文在充分认识呼和浩特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基础上,构建“因子-暴露-影响-响应”的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圈层分析法、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对城市扩展的时空响应机制。针对研究区生态风险逐年增加的实际,基于最小累积阻力面模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并参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划思想,对呼和浩特市各乡镇进行生态风险分区防控研究,提出生态保护对策。主要结论如下:(1)呼和浩特城市用地扩展时空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1)19902017年呼和浩特市建成区面积由73km2增至260km2,城市扩展速率、扩展强度均呈上升趋势。(2)建设用地扩展强度的峰值集中于建成区外围区,建成区中心和城市边缘区的扩展强度较低。(3)城市扩展的主要方向为东、东南和西南。(4)建设用地扩展导致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表现为耕地、未利用地和草地面积急剧减少。(5)研究时段内各乡镇的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均呈上升趋势,建设用地扩展强度差异较大且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2)呼和浩特市综合生态风险评价的结果表明:(1)19902017年,呼和浩特市综合生态风险值由0.395增加至0.467,风险值增速不断上升,风险等级由较低演变为中。各目标层中,因子层、暴露层、影响层风险值呈上升趋势,响应层风险值呈下降趋势。(2)研究区的生态风险等级区呈圈层分布,由城市中心向外围生态风险值越来越低。(3)各乡镇的生态风险值均呈上升趋势,风险等级均由低向高演变。(3)呼和浩特市生态风险对城市扩展的时空响应研究表明:(1)19902017年,建设用地扩展强度与综合生态风险值的灰色关联度指数为0.83,二者存在较强的时间关联性。(2)呼和浩特城市用地扩展与生态风险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关联性,表现在:综合生态风险值与建设用地扩展强度有明显的圈层对应关系;二者在建成区内(1-8号缓冲区)表现为高值集聚,城市边缘区(20-24号缓冲区)表现为低值集聚;建设用地扩展方向与高、较高生态风险等级区的扩展方向一致。(4)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进行的生态风险防控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共识别了365.6km2的城市扩展源地和424km2的生态保护源地;提取了15条生态廊道(346km)和11个生态战略点。(2)将研究区进行生态安全分区,生态保育区和优化缓冲区适宜生态用地扩展,生态过渡区和生态防护区适宜城市用地扩展。(3)耦合生态战略点、生态廊道、生态源地和生态安全区,形成“一环、两带、三廊、三区、多中心”的生态安全格局。(5)生态风险分区防控的研究结果表明:(1)呼和浩特市优化开发区为回民区辖街道、玉泉区辖街道和赛罕区辖街道,重点开发区为新城区辖街道、小黑河镇和金河镇,限制开发区为攸攸板镇、黄合少镇和榆林镇,禁止开发区为保合少镇。(2)结合生态安全格局,分别对各乡镇提出生态风险防控建议。

李爽[8](2020)在《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人口流动比较频繁。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拥有相对丰富的医疗卫生、教育资源,具有广泛的就业机会,对农村牧区少数民族人口具有吸引力。要密切关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生活方式、社会融入情况以及基本合法权益保障等问题,保障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依照国家关于流动人口方面的政策,借鉴区内外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相关经验,结合呼和浩特市实际情况,本文将对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从政治学理论视角出发,运用跨学科的方法,开展了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研究。“引言”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整理归纳了国内外研究的最新成果、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概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并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一章“相关概念和理论阐述”介绍了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与理论,为本文的分析论述提供理论基础和支撑;第二章“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特征、动因及影响”介绍了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现状;第三章“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现状”概述了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体制和所采取的主要措施。第四章“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论述了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经济权保障不充分、随行子女入学困难等。对原因的分析主要包括:工作理念、社会化程度、法治建设等。第五章“优化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路径选择”针对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论”指出了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研究的主要结论,指出了本文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并对未来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进行了展望。

胡艳芳[9](2019)在《内蒙古农业生态效率研究》文中认为一直以来,农业作为内蒙古农村牧区的支柱产业,无论是在农产品产量还是在经济产值方面都在不断提升。但是,盲目通过投入大量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经济产出的生产方式导致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同时,由于化肥、农药和农膜等要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农业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农业生产所产生的碳排放也在与日俱增。在大力提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时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在生态经济学、低碳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等理论基础上,以内蒙古地区农业(种植业)为研究对象,结合内蒙古农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基于2005-2016年12年11个盟市的农业面板数据,采用非径向、非导向的SBM-DEA模型测算了未考虑环境因素的传统农业生产效率和考虑环境因素的农业生态效率,对二者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发现传统农业生产效率明显高于农业生态效率,大部分盟市处于低传统农业生产效率和低农业生态效率的状态,资源浪费和农业污染问题严重;对农业生态效率进一步分析的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的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相对有效的盟市个数逐年减少,2010年以前,纯技术效率水平不高是制约农业生态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2010年开始,纯技术效率不断提高,规模效率下降成为制约农业生态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各盟市的农业生态效率存在一定差异;投入冗余和非期望产出冗余是造成农业生态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在农业生态效率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业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人均农业增加值与农业生态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农业规模化水平和种植业结构对农业生态效率有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业生态效率影响为负。最后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提高农业生态效率的政策建议。

吴威[10](2019)在《新常态下内蒙古就业结构变动分析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转折时期。在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经济周期低谷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重叠加因素的影响下,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就业结构也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就业供求结构偏差更加突出,表现为“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专业教育结构与市场人才需求的不匹配,人才结构优化滞后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区域之间结构不平衡引起劳动力的偏向流动等,这些对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形势,内蒙古将采取怎样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相匹配,缩小就业供需结构偏离程度,提升用人和求职的契合度,有效增加就业、规避或化解失业风险,维护社会和经济稳定?这是当前内蒙古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本论文研究的中心议题。本文以经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以及深化供给侧产业结构改革为背景,在整理和归纳就业结构研究综述的基础上,梳理当前内蒙古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的现状;分析新常态背景下内蒙古就业结构在三产业、各类行业、各类经济组织、区域之间动态演变状况以及变动的影响因素;通过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检验三次产业的就业演变和趋向;通过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结构的脉冲响应分析,测算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在各产业之间转移配置;通过就业弹性模型,计算细分行业的就业弹性,测度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零售产业,住宿餐饮产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带动就业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相适应,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优化人力资源培养和再培训等措施建议。

二、呼和浩特市地区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呼和浩特市地区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融资约束的农户农机购置行为及融资租赁选择偏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3 相关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及结构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创新点
        1.4.2 研究的不足
    1.5 本章小结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业机械
        2.1.2 农机购置行为
        2.1.3 融资租赁
        2.1.4 农机融资租赁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理论
        2.2.2 农村金融市场供求理论
        2.2.3 融资租赁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农户农机购置行为及融资租赁选择偏好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3.1 融资租赁缓解农户农机购置融资约束的机理分析
        3.1.1 融资租赁缓解农户农机购置融资约束的内在动因
        3.1.2 农机融资租赁参与主体的行动逻辑
        3.1.3 融资租赁缓解农户农机购置融资约束的效应分析
    3.2 农户融资约束识别机制分析
        3.2.1 融资约束的类型识别
        3.2.2 农户融资约束直接识别法基本步骤
        3.2.3 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测算理论分析
    3.3 融资约束对农户农机购置行为影响的理论分析
        3.3.1 农户农机购置行为理论分析
        3.3.2 融资约束对农户农机购置行为影响分析
    3.4 农户农机融资租赁参与意愿及选择偏好理论分析
        3.4.1 农户融资行为理论分析
        3.4.2 农户农机融资租赁参与意愿及选择偏好的理论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农业机械化及农机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4.1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
        4.1.1 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稳步提升
        4.1.2 农业机械保有量下降,农机投资后劲不足
        4.1.3 农机行业交易遇冷,在竞争中进行结构性调整
    4.2 农机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4.2.1 农机融资租赁业务在我国起步较晚
        4.2.2 农机融资租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4.2.3 农业机械融资租赁发展存在的问题
    4.3 本章小结
5 调研样本特征及农户农机购置金融服务供求分析
    5.1 调研情况简介
    5.2 样本特征描述
        5.2.1 受访户主基本特征分析
        5.2.2 家庭基本情况分析
        5.2.3 生产经营状况分析
    5.3 农机保有情况及购置需求分析
        5.3.1 农户农机保有状况分析
        5.3.2 农户农机需求情况分析
    5.4 调研样本金融服务供求特征分析
        5.4.1 金融服务需求特征分析
        5.4.2 金融服务供给特征分析
    5.5 农机购置金融服务状况分析
        5.5.1 农机购置融资金融服务需求分析
        5.5.2 农机购置融资金融供给情况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农户融资约束识别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1 农户融资约束的识别过程分析
        6.1.1 需求型融资约束
        6.1.2 供给型融资约束
        6.1.3 农户融资约束识别结果
    6.2 农户融资约束影响因素分析
        6.2.1 模型建立与变量选取
        6.2.2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6.2.3 实证结果分析
    6.3 农户融资约束程度测算
        6.3.1 模型构建
        6.3.2 变量选取
        6.3.3 实证结果分析
        6.3.4 融资约束程度估算
    6.4 本章小结
7 融资约束对农户农机购置行为的影响研究
    7.1 理论分析与模型设定
        7.1.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1.2 模型设定
    7.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7.2.1 数据来源
        7.2.2 变量选取
    7.3 实证结果分析
        7.3.1 融资约束对农户农机投资意愿影响
        7.3.2 融资约束对农户农机投资规模影响
    7.4 本章小结
8 农户农机融资租赁参与意愿及选择偏好研究——基于缓解融资约束视角
    8.1 理论分析与模型设定
        8.1.1 理论分析
        8.1.2 模型设定
    8.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8.2.1 数据来源
        8.2.2 变量选取及描述
    8.3 实证结果分析
        8.3.1 农机融资租赁参与意愿
        8.3.2 农机融资租赁选择偏好
    8.4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建议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

(3)农业转型中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研究 ——基于呼和浩特市根堡村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依据
        1.3.1 理论依据
        1.3.2 现实依据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农业转型中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2.1 根堡村及其农业转型
        2.1.1 根堡村的基本情况
        2.1.2 根堡村的农业转型过程
        2.1.3 根堡村转型后的新要求
    2.2 农业转型中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2.2.1 供给内容
        2.2.2 供给主体
        2.2.3 供给方式
    2.3 农业转型中公共服务供给成效
        2.3.1 产业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2.3.2 生产环境得到改善
        2.3.3 农民农业知识和技能得以提升
        2.3.4 引资渠道拓宽
        2.3.5 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并发展壮大
第三章 农业转型中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3.1 供给内容质量不佳
        3.1.1 产业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3.1.2 农业生产环境差
        3.1.3 财政投入资金不足
        3.1.4 公共服务供给产生偏差
    3.2 公共服务主体供给效率低
        3.2.1 社会性主体参与程度不够
        3.2.2 供给主体间配合能力不强
        3.2.3 公共服务人才总量不足
    3.3 供给方式缺少科学性指导
        3.3.1 供给方式缺乏多样性
        3.3.2 供给方式和结构时有失调
        3.3.3 供给规划和决策效果不佳
第四章 农业转型中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成因
    4.1 公共服务意识和理念落后
        4.1.1 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服务理念不强
        4.1.2 农民参与公共服务意识不强
        4.1.3 政府对供给效果反馈的理念不到位
    4.2 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体制不健全
        4.2.1 缺乏多元化的公共服务投入机制
        4.2.2 供给决策机制尚不完整
        4.2.3 缺乏吸引人才和人才激励的机制
        4.2.4 缺乏针对性的制度和政策
    4.3 公共服务供给环境有待优化
        4.3.1 供给存在失灵现象
        4.3.2 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称
        4.3.3 缺乏对外部环境的优化
第五章 优化农业转型中公共服务供给的对策建议
    5.1 健全转型中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5.1.1 建立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
        5.1.2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公共服务建设
        5.1.3 坚持始以农民为主的公共服务决策观
        5.1.4 建立健全人才政策体系
    5.2 建立科学化的供给方式
        5.2.1 坚持政府为主导
        5.2.2 鼓励社会组织参与
        5.2.3 明确多元主体供给范围
    5.3 健全农业转型中公共服务制度基础
        5.3.1 建设有助于农业转型的公共服务平台
        5.3.2 构建良好的的财政体制
        5.3.3 健全农业转型期间的监督问责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关于“根堡村农业转型过程中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情况”的访谈提纲
    附录 B 关于“根堡村农业转型过程中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情况”的访谈提纲
致谢
作者简介

(4)托克托县生态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评述
        1.2.1 国内研究概况
        1.2.2 国外研究概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生态农业发展基本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生态农业
        2.1.2 生态农业模式
        2.1.3 循环农业
    2.2 生态农业的主要特征
    2.3 生态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 循环经济理论
        2.3.3 成本收益理论
第三章 托克托县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3.1 积极探索生态农业发展新方法
        3.1.1 发展沿黄生态走廊农业建设工程
        3.1.2 着力打造循环农业经济
        3.1.3 积极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业
    3.2 依托合作社发展生态农业
        3.2.1 依托合作社发展稻渔综合种植
        3.2.2 依托合作社发展秸秆综合利用
        3.2.3 依托合作社发展废旧地膜循环再利用
    3.3 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
        3.3.1 推广科学灌溉技术
        3.3.2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3.3.3 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第四章 托克托县生态农业发展存在问题
    4.1 生态农业发展新方法实践性不足
        4.1.1 沿黄生态走廊农业建设工程生态治理压力大
        4.1.2 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受工业污染制约
        4.1.3 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管理欠缺
    4.2 依托合作社发展生态农业条件不足
        4.2.1 合作社生态农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
        4.2.2 合作社科技人员严重缺乏
        4.2.3 合作社生态农业发展农用机械缺乏
    4.3 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条件欠缺
        4.3.1 生产方式落后
        4.3.2 技术体系薄弱
        4.3.3 体制机制不完善
第五章 促进托克托县生态农业良性发展的对策
    5.1 提高生态农业发展新方法的操作性
        5.1.1 加强沿黄生态地区生态保护
        5.1.2 提高污染企业环保意识
        5.1.3 加强对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管理
    5.2 为合作社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保障条件
        5.2.1 政府加大政策投入吸引科技人才
        5.2.2 增加生态农业的资金投入
        5.2.3 增加生态农业的机械投入
    5.3 改善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条件
        5.3.1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5.3.2 建立技术体系支撑
        5.3.3 创新农业发展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内蒙古科技人才资源供需预测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3.文献述评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研究方法
        2.研究框架
    (四)可能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1.可能的创新点
        2.不足之处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高质量发展
        2.科技人才资源
        3.科技人才资源开发
    (二)理论基础
        1.人力资本理论
        2.人才学理论
三、高质量发展对内蒙古科技人才资源需求分析
    (一)高质量发展对内蒙古科技人才资源的影响
        1.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内蒙古发展质量综合评价
        3.内蒙古高质量发展与科技人才资源相关性分析
        4.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对科技人才资源影响分析
    (二)科技人才资源需求预测模型的构建
        1.灰色预测模型的构建
        2.回归预测模型的构建
        3.组合预测模型的构建
    (三)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对科技人才资源需求预测
        1.样本的选择和数据收集
        2.高质量发展地区的选择
        3.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科技人才资源预测
        4.基于回归预测模型的科技人才资源预测
        5.基于组合预测模型的科技人才资源预测
四、内蒙古科技人才资源供给现状
    (一)内蒙古科技人才资源供给现状
        1.科技人才资源政策分析
        2.科技人才资源供给总量分析
        3.科技人才资源部门结构分析
        4.科技人才资源学历结构分析
        5.科技人才资源投入分析
        6.科技人才资源产出分析
    (二)高质量发展对内蒙古科技人才资源供需矛盾分析
        1.高质量发展对内蒙古科技人才资源总量供求缺口分析
        2.高质量发展对内蒙古科技人才资源学历结构供求缺口分析
        3.高质量发展对内蒙古科技人才资源部门结构供求缺口分析
五、内蒙古科技人才资源供需矛盾及成因分析
    (一)科技人才资源发展主要问题
        1.科技人才资源总量较小,高层次科技人才数量不足
        2.科技人才资源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
        3.科技人才资源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匹配
        4.科技人才资源投入不足,产出效率偏低
    (二)科技人才资源发展主要问题的成因分析
        1.科技人才资源的投入不足
        2.人才发展观念落后
        3.人才发展环境吸引力低
        4.人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
六、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内蒙古科技人才资源培养对策建议
    (一)创新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的工作理念
        1.加大科技人才投入,完善科技人才投入机制
        2.创新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理念
    (二)优化人才结构,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1.创新人才的引进机制
        2.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3.深化产学研机制,提高科技产出
    (三)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
        1.改进科技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
        2.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
        3.建立科技人才储备制度
    (四)引导科技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和流动
        1.合理配置科技人才资源
        2.引导科技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攻读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6)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耕地保护目标确定研究 ——以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3.4 数据获取
2 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理论基础
    2.1 国外耕地保护研究进展
    2.2 国内耕地保护研究进展
        2.2.1 我国耕地保护政策演进
        2.2.2 耕地变化及机理研究
        2.2.3 耕地保护模式研究
        2.2.4 耕地保护目标预测研究
        2.2.5 内蒙古耕地保护研究成果综述
    2.3 理论基础
        2.3.1 资源稀缺理论
        2.3.2 效用理论
        2.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4 人地协调理论
        2.3.5 生态系统平衡理论
3 研究区概况
    3.1 自然环境条件
    3.2 社会经济概况
    3.3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3.1 数量结构特征
        3.3.2 空间分布特征
    3.4 耕地利用现状分析
        3.4.1 耕地数量与质量特征
        3.4.2 耕地空间分布特征
        3.4.3 耕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4 耕地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耕地变化特征
        4.1.1 耕地数量变化
        4.1.2 耕地质量变化特征
        4.1.3 耕地变化趋势分析
    4.2 影响因素分析
        4.2.1 耕地变化影响因子选取
        4.2.2 耕地影响因素的确定
        4.2.3 耕地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耕地保护目标预测
    5.1 耕地保护的要求及耕地保护目标的预测思路
        5.1.1 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对耕地保护的要求
        5.1.2 预测思路
    5.2 耕地供给量预测
        5.2.1 预测模型
        5.2.2 耕地减少量预测
        5.2.3 耕地增加量预测
        5.2.4 耕地可供给量分析
    5.3 2019 -2035 年全县总人口预测
        5.3.1 预测模型
        5.3.2 2019 -2035 年人口规模确定
    5.4 基于生态安全的耕地保护目标预测
        5.4.1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
        5.4.2 2012 -2018 年耕地生态变化特征
        5.4.3 生态安全条件下耕地保护目标预测
        5.4.4 预测结果分析
    5.5 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目标预测
        5.5.1 预测模型建立
        5.5.2 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目标预测
        5.5.3 预测结果分析
    5.6 基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耕地保护目标预测
        5.6.1 预测模型
        5.6.2 2035 年和林格尔县地区生产总值预测
        5.6.3 基于经济发展的耕地保护目标预测
        5.6.4 预测结果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县级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目标确定及实现对策
    6.1 县级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目标确定
        6.1.1 确定方法
        6.1.2 耕地保护目标的确定
    6.2 耕地保护目标实现程度分析
    6.3 耕地保护目标实现对策建议
        6.3.1 与上位规划下达指标相衔接
        6.3.2 严格执行耕地保有量责任制
        6.3.3 严格执行耕地用途管制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6.3.4 实施耕地健康养护工程,实现耕地质量提高可持续
7 结论和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呼和浩特城市扩展的综合生态风险评价及其防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1.2.2 城市生态风险防控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4.1 相关概念
        1.4.2 理论基础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及处理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区位条件与行政区划
        2.1.2 自然地理条件
        2.1.3 社会经济条件
        2.1.4 生态环境概况
    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2.2.1 遥感影像数据
        2.2.2 DEM数字高程数据
        2.2.3 社会经济统计数据
        2.2.4 其他数据
3 呼和浩特城市用地扩展研究
    3.1 城市用地扩展的评价方法
        3.1.1 指标评价法
        3.1.2 圈层分析法
        3.1.3 等扇形法
    3.2 城市用地扩展时序分析
        3.2.1 城市用地扩展时序变化特征
        3.2.2 土地利用结构时序变化特征
    3.3 城市用地扩展的空间特征
        3.3.1 建设用地扩展强度空间变化特征
        3.3.2 城市用地扩展方位变化特征
        3.3.3 各乡镇城市用地扩展特征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城市扩展的呼和浩特市综合生态风险评价
    4.1 评价指标选取
    4.2 评价模型构建
        4.2.1 极差标准化
        4.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2.3 评价模型的构建
        4.2.4 生态风险等级划分
    4.3 呼和浩特市综合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分析
        4.3.1 综合生态风险时序变化特征
        4.3.2 综合生态风险空间变化特征
    4.4 生态风险对城市扩展的时空响应
        4.4.1 研究方法
        4.4.2 生态风险对城市扩展的时序响应特征
        4.4.3 生态风险对城市扩展的空间响应特征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生态风险防控研究
    5.1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5.1.1 “源”地识别
        5.1.2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构建
        5.1.3 生态安全区划分
        5.1.4 生态廊道与生态战略点识别
        5.1.5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及优化
    5.2 生态风险分区防控
        5.2.1 空间管制分区
        5.2.2 分区防控对策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8)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相关概念和理论阐述
    (一)概念界定
        1.流动人口
        2.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3.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
    (二)理论基础
        1.公平正义理论
        2.社会治理理论
        3.新公共服务理论
        4.人口流动“推——拉”理论
        5.民族区域自治理论
二、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特征、动因及影响
    (一)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特征
        1.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规模扩大
        2.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受教育水平低
        3.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婚恋观发生变化
        4.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可支配性收入少
    (三)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动因分析
        1.流出地的推力作用
        2.流入地的拉力作用
        3.国家政策的助力作用
    (四)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影响
        1.促进了流入地的社会发展
        2.增加了流入地服务与管理的压力
        3.提高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身能力
        4.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存在困难
三、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现状
    (一)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组织与职能
        1.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体制
        2.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职能分工
    (二)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措施
        1.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建设
        2.制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制度规范
        3.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社区建设
        4.推进呼和浩特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5.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基本权益
四、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社会经济权保障不充分
        2.服务与管理信息化程度不足
        3.饮食习惯未得到充分尊重
        4.随行子女入学难
    (二)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工作理念存在偏差
        2.社会化程度低
        3.制度不完善
        4.法治不健全
        5.二元户籍制度的限制
        6.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素质不够
五、优化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路径选择
    (一)借鉴区内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经验
        1.区内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经验
        2.区内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启示
    (二)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法治建设
        1.完善现有法律法规
        2.增加和完善相关条例内容
        3.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执法
    (三)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长效机制
        1.建立政府部门协调机制
        2.完善社会联动机制
        3.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四)创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方式
        1.搭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信息管理平台
        2.优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方式
    (五)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社会治理
        1.构建互嵌式城市社区
        2.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员融入社区
        3.丰富社区民族文化资源
        4.吸引多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六)提高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与管理的能力
        1.提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素质
        2.加强社区管理工作人员能力
    (七)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重点领域建设
        1.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设施
        2.加强城市清真食品监管服务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内蒙古农业生态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农业技术效率研究综述
        1.2.1 传统农业生产效率研究
        1.2.2 农业生态效率研究
        1.2.3 农业技术效率主要测算方法研究
        1.2.4 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1.2.5 简要评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创新与不足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生态效率
        2.1.2 农业生态效率
    2.2 理论基础
        2.2.1 生态经济学理论
        2.2.2 低碳经济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其他相关说明
        2.3.1 研究范畴说明
        2.3.2 研究区域说明
3 内蒙古农业发展现状
    3.1 农业资源现状
        3.1.1 劳动资源
        3.1.2 土地资源
        3.1.3 水资源
    3.2 农业产出现状
    3.3 农业污染现状
4 内蒙古农业生态效率综合评价
    4.1 指标选取及相关指标核算
        4.1.1 指标及变量选取
        4.1.2 非期望产出指标核算
    4.2 农业生态效率测算模型
    4.3 农业生态效率结果评价
        4.3.1 传统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业生态效率差异分析
        4.3.2 农业生态效率的演变趋势
        4.3.3 农业生态效率的地区差异
        4.3.4 农业生态效率损失分析
5 内蒙古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影响因素及变量选择与说明
    5.2 回归模型构建
    5.3 回归结果分析
6 结论及建议
    6.1 主要结论
        6.1.1 农业发展受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
        6.1.2 传统农业生产效率高于农业生态效率
        6.1.3 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
        6.1.4 投入和非期望产出冗余是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
        6.1.5 不同因素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程度不同
    6.2 政策建议
        6.2.1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率
        6.2.2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升农业劳动力的自身素质
        6.2.3 发展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优化农业资源利用
        6.2.4 加强农业生产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6.2.5 构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体系,强化农业生态化发展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新常态下内蒙古就业结构变动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研究内容、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主要就业结构的理论概述
    2.2 国内就业结构研究综述
第3章 内蒙古就业结构的现状与问题
    3.1 劳动力供给及人口发展现状
    3.2 经济发展及就业变动
    3.3 就业结构所面临的问题
第4章 内蒙古就业结构动态分析
    4.1 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动态分析
    4.2 各行业就业结构动态分析
    4.3 各类企业就业结构动态分析
    4.4 各地区(盟市)就业结构动态分析
    4.5 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分析
第5章 内蒙古就业结构变动的技术分析
    5.1 就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5.2 就业结构受产业变动的VAR分析
    5.3 行业就业弹性的滞后调整模型分析
    小结
第6章 内蒙古就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6.1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6.2 加强就业培训和就业再就业培训
    6.3 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弥补产业人才缺失
    6.4 强化时代就业意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6.5 加强就业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四、呼和浩特市地区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劳动力老龄化对于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农业生产影响测度研究[D]. 王琦.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2]基于融资约束的农户农机购置行为及融资租赁选择偏好研究[D]. 王彦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3]农业转型中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研究 ——基于呼和浩特市根堡村的调查[D]. 白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4)
  • [4]托克托县生态农业发展研究[D]. 高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4)
  • [5]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内蒙古科技人才资源供需预测及对策研究[D]. 左天宇.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6]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耕地保护目标确定研究 ——以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例[D]. 吴晓灵.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7]呼和浩特城市扩展的综合生态风险评价及其防控研究[D]. 马晨阳.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8]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研究[D]. 李爽.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9]内蒙古农业生态效率研究[D]. 胡艳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10]新常态下内蒙古就业结构变动分析及对策[D]. 吴威.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呼和浩特市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