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升学术成果介绍

胡升学术成果介绍

一、胡绳学术成就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高鹏程[1](2021)在《《大众文艺丛刊》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传播与实践研究》文中认为1943年10月19日的《解放日报》,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题正式发表了毛泽东于1942年5月在延安召开的文艺座谈会期间的两次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在《讲话》精神指引下,边区的文化教育和文艺工作有了根本遵循,至今仍是国家意识形态、文艺创作、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但是,标准、原则的推行与秩序的建立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巨量工作的支撑,对外需要开展文艺斗争,对内需要进行思想整风,1948年创刊的《大众文艺丛刊》便是参与其中的重要环节和力量。囿于办刊时间短、创刊地点远离政治文化中心、存世量低、以及被《讲话》光芒遮蔽等原因,以往历史叙事和文学研究并没有给予《丛刊》足够的重视,至少尚未对《丛刊》与《讲话》的复杂关系进行专门研究。基于此,本文于历史的缝隙之间发现问题,力图立足史料,努力回归文学史现场,阐明问题。研究具体分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章《大众文艺丛刊》与《讲话》的关联。本章广泛搜集相关资料,结合1948年的政治、文化语境,梳理《丛刊》创刊背景,为其定位和定性,进而明晰其与《讲话》之间的内在关联,建立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丛刊》是受中共南方局直接领导,由左翼文艺界在香港创办的机关刊物,目的在于阐释和宣传《讲话》精神,建立新的人民的文艺方向,构建《讲话》所描绘的新的文学秩序。第二章将《大众文艺丛刊》置于四十年代文学格局中,以文本细读的方式,重点分析《丛刊》为了清除《讲话》的传播障碍,对国统区文艺开展批判与清算,包括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沈从文、朱光潜、萧乾),尤其是对后者的批判,考察被批判对象面对批判的态度和思想转变,总结批判与清算的成效。第三章将《大众文艺丛刊》纳入左翼文学发展的历史框架内,着眼于左翼文艺界内部对《讲话》精神理解的分歧和开展的以《讲话》为基准的深刻检讨与反省,重点关注研究分歧的解决。关键在于理解《讲话》内容实质,根据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的“文艺统一战线”表述,考察左翼文艺界内部的批评。第四章论述《大众文艺丛刊》对《讲话》精神的阐述与实践。归纳分析《丛刊》围绕《讲话》精神开展的文艺建设:其一,抓住细节的变动,塑造思想改造进步的作家典型,树立《讲话》的权威和作家进步转型典范;其二,强调文艺大众化建设,深入讨论文艺大众化运动,宣传延安文艺大众化运动,总结延安文学的经验与不足;其三,刊载介绍解放区文艺作品,践行《讲话》精神,倡导《讲话》提出的文艺创作导向。第五章《大众文艺丛刊》的文学史意义与反思。本章在文本层面确定《丛刊》的独特价值,从纵向历史与横向地理两个方面分析《丛刊》在“转折”中发挥的历史作用。《丛刊》的文本价值体现在刊载作品的艺术价值及其孕育形成的批评模式之中,尽管批评模式值得反思,但切实极大促进了《讲话》在国统区的传播和接受,也深刻影响了国统区文艺创作。在促成现代文学向当代文学转折的过程中,《丛刊》对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文学形态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可以说,《丛刊》是新中国文艺意识形态和方针政策的一次超前试验,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文艺一体化运动的预演。《丛刊》与《讲话》是内在统一的,共同指向新的人民的文艺方向和新的文学秩序的建立。前者是对后者宣传实践的产物,后者对前者发挥引领指导作用。即《丛刊》为传播、宣传、践行《讲话》精神,实现《讲话》文艺思想而创刊,围绕《讲话》精神开展文艺批判与相关文艺建设活动,为现代文学的转型,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学秩序的建立做出了巨大努力,此乃《丛刊》之真正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关泠[2](2020)在《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军事百科全书编纂是以“编纂”为核心的创造性精神劳动,是社会科学文化活动中的专业实践活动。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是中国军事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也是军事辞书编纂的重要领域。编纂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中国军事科学发展史和辞书编纂史上的一项开创性工作。以《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第一版及《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一版、第二版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大型军事百科全书、辞典,系统介绍古今中外军事领域知识,全面总结军事理论与军事实践,建立起富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百科知识体系,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体现了中国当代军事科学发展水平,在传播军事知识,推动军事科学发展,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对于编纂实践,对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理论的探索虽然产生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但还不够丰富,特别是近10年鲜有系统的研究。本文以近代以来世界军事百科全书编纂谱系为框架,将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置于该框架中研究与考量。以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历史为主线,通过回顾不同历史时期编纂机构、编纂人员、编纂成果的发展,总结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经验。通过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的理论依据和基础,军事知识秩序的建立过程,编纂系统工程的运行方式,研究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理论与方法。通过探讨编纂的政治性与客观性的科学考量,以及文献资料研究在编纂中的作用,研究军事百科全书编纂规律。以中国当代3部大型军事百科全书为个案,从其编纂内容、编纂实践、编纂现代化着手,研究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特色与创新。本文运用军事学、辞书学、史学、编辑出版学及传播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对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作了系统研究。从“学科论”出发,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的知识分类及其与军事学科的建立与发展的关系。从文化缔构的角度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体系在建立新的军事知识秩序,实现军事知识的规范化、标准化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以辞书框架理论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主体与编纂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本文首次对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历史进行了系统研究。查阅了1980年至2016年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原始文件、资料、档案、会议记录等,访谈了部分直接参与编纂的专家学者和重要事件亲历者,厘清了编纂中的重要事件、节点及发展脉络。通过考察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体制和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并与国内外其他百科全书编纂进行比较,提炼并总结了编纂特点、作用和贡献。通过对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与军事学科的建立及发展进行系统探索,认为编纂活动为军事学相关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推动和深化了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首次集中对编纂中若干重要历史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进行探究,通过文献梳理、档案整理、访谈记录等,重点研究了解放军军战史、重要人物若干问题的编纂原则、标准,以及表述、评价标准(准则)的形成,如长征“密电事件”、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战绩等表述的形成及我军36位军事家的确定过程等,集中反映了编纂工作与科学研究的相互促进及其统一。本文拓展了军事百科全书研究的领域,丰富了相关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朱海霞[3](2020)在《论胡绳对中共党史研究的贡献》文中指出胡绳是我国着名的历史研究学者,同时也是中共党史研究代表人物,胡绳在中共党史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上世纪40年代初,胡绳便开始初步构建中共党史研究学术体系,并对其进行了基本思考,同时还将这一思考方式不断升华,一直延续到他的生命尽头。胡绳所构建的中共党史研究框架与方法可作为一个学术体系进行学习,在很长的时间里,胡绳对中共党史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方向一直都被中国马克思研究学者以及中共党史研究学者奉为圭臬。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胡绳在研究中共党史的基础上将党史和中国近代史、古代史相结合,遂形成一套全新的中共党史研究理论与策略。之后,胡绳编着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被广大学者和研究人员誉为是:一本非常权威的中共党史巨着,适合所有党员阅读的党史读本。以今天的眼光再去拜读胡绳留下的文化遗产,不难发现胡绳所表达的内容中含有大量的个人意志,而且是本着服务中共、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理念呈现的。因此,笔者认为胡绳首先是一位伟大的革命战士,其次才是一名务实的中共党史研究学者。胡绳对中共党史的研究主要是利用对时事的评论来代替乏味的理论阐述,在上世纪中共党史研究领域中,该研究方法一枝独秀,甚至不被大多数人认可。但是通过对历史发展与变革的分析,该方法在当时是一种全新的、且具有一定革命性与科学性的体现。直到改革开放之后,胡绳所使用的这种研究方法才被我国广大研究人员所采用,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改革开放后,胡绳对于中共党史的研究提出了很多与个人之前看法相悖的观点。甚至被部分学者称之为是“胡绳先生的晚年思想变法与改革”,进而论断胡绳的思想在晚年发生了重大转变。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并不能代表胡绳晚年的思想。胡绳一直坚持以唯物主义的辩证方法对中共党史进行研究,且胡绳的历史观念就是他的革命史观念,而他的革命史观也是他的中共党史研究观念。革命史观重点强调实用性,且会跟随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对历史、党史等不同事件应用不同的方法,并会对其进行区别对待。这就印证了胡绳唯物主义意识下的绝对方向与唯一目标。在今天,胡绳对中共党史的研究内容有很多值得我们重新思考,但不代表胡绳的研究成果被否定,而且我们今天对待胡绳也不能以一个“完全的学者”来评价他,则是要从中共的发展,以及中共理论的宣传对其进行思考,基于此可以得出胡绳在穷极一生的中共党史研究中对中共做出的贡献。这是一般学者无法达到的高度,也是胡绳自我价值的完全实现。

于亚龙[4](2020)在《胡绳中共党史学术思想研究》文中指出胡绳作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一生勤奋治学,笔耕不辍,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近代史、中共党史研究等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胡绳担任思想文化部门的主要领导,参与起草了大量文件与报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胡绳开始担任党史研究部门的主要领导,全面领导党史研究与编写工作;同时,他也积极转向中共党史研究领域,对中共党史研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胡绳在中共党史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治学态度,积极求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胡绳中共党史学术思想推动了中共党史学科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初步探讨了胡绳中共党史学术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及形成过程与条件的基础上,对胡绳中共党史学术思想的内容做了进一步梳理与论述。本文由引言与正文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引言,重点阐述了论文的选题缘由与意义,认真分析了国内研究现状,进一步理清论文研究思路,明确论文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正文由四章构成:第一章,着重论述了胡绳中共党史学术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重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老一辈革命家关于党史的论述与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关于党史的论述与研究与胡绳中共党史学术思想之间的联系;第二章,主要介绍了胡绳中共党史学术思想形成的过程及条件,重点阐释了他读书求知过程中树立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投身革命后的历练、建国后的辛勤耕耘对他中共党史学术思想形成的重要影响;第三章,系统地梳理了胡绳中共党史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重点阐释了胡绳中共党史研究的目的、方法等;第四章,概括总结了胡绳中共党史学术思想的特点:坚持政治性与学术性统一;坚持实事求是,秉笔直书;从理论价值与现实启示两个层面探讨了胡绳中共党史思想的意义。

张复[5](2019)在《尘凡多变敢求真——忆念胡绳》文中提出一1987年2月,父亲去世,在遗体告别仪式之前,我的姐姐、哥哥收到了胡绳的一封来信:惊悉仲老逝世,不胜哀悼。我最初认识仲老是在1936年,至今已半个世纪了。我的第一本小书是在仲老督促下写出来的,并收入当时他主编的一套丛书中。今天我本来要来同仲老最后告别,但临时有重要会议,无法抽身,实在感到不安。希望你们原谅,并望继承遗志,努力工作。此致张征、张平诸同志

朱汉国[6](2019)在《70年来中国近代史学科建设的成就与新使命》文中研究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历史学学科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建设具有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新使命。向燕南、戚裴诺认为,在中国古代史学科建设史上,只有1949年之后的前17年和改革开放至今的40余年属于正常学术阶段;新材料与新问题是新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科发展的重要推力;新时代的中国古代史研究,应该保持吸收国外史学理论和方法与建立中国古代史自身话语体系之间、细节研究和宏观的贯通性论述之间、"阶级革命"视角与国家视角之间、地方叙事与国家叙事之间以及研究中使用不同史料之间的张力。朱汉国认为,70年来中国近代史学科建设成就突出表现在:近代史学科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内容体系实现了向"通史"的转变,以及研究方法的不断探索和创新等。新时代中国近代史学科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加大对外学术交流,不断推出具有国际影响的标志性学术成果。李正华、秦颖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的形成,缘起于国史研究的发展;而国史研究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对加强国史研究的要求。长期以来,在国史研究逐步深入的过程中,有关国史的研究机构逐步建立,学科建设日臻完善,相关档案文献、研究成果也不断推出。不过,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与传统的其他历史学科相比,国史的学科定位尚须进一步明确,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需要有新突破。孟广林、邹博认为,在百年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学术史的缘起与发展轨迹中,中国世界史学科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顽强生成、日益拓展的历程。伴随着学科准确定位与制度化建构以及人才培养的臻于完善,相关专业研究已经告别的原初性的朦胧状态而开始崛起,成为一个学术群体逐渐增多、学术积累日益积淀、专业布局不断扩大的学科。在升格为一级学科后,世界史既获得前多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挑战。赵宾福认为,新中国考古学70年的进步是巨大的、成就是显着的、贡献是多面的。其主要表现是:坚持从材料出发,作出了有别于文献史学的特殊贡献;坚持与科技交叉,拓展了考古学研究领域并取得丰硕成果;坚持走中国道路,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论方法体系;坚持为历史服务,成为了中国史学和世界史学大家族的重要成员;坚持做文保先锋,发挥了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基础作用。

罗敏[7](2019)在《民国史研究七十年:成就与新趋势》文中认为"文革"前17年,民国时期原始档案的整理工作颇有成效,南京史料整理处编纂整理的《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为后来出版的《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提供了直接的底本。"文革"后期,李新、孙思白等民国史研究的先驱者们,运用他们的政治智慧与学术勇气,确立民国史的研究对象"是关于统治阶级方面"的历史,从而与当时学界占主导地位的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等学科相区别。改革开放后,随着学术研究恢复正轨和民国时期档案文献的大量刊布,成就了民国史研究的空前繁荣。民国史学科成为整个近代史领域成长最快、最受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进入21世纪后,随着海外所藏中国近代政治史资料的大量开放与整理出版,加之受社会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理论的影响,民国政治史的研究逐渐走向成熟,由关注高层政治转向研究地方基层政治的实际运用,出现了打通民国史与革命史学科壁垒的研究趋向。未来的民国史研究应当突破民族国家叙事的局限,将民国史置于世界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从全球史视角重新审视民国时期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独特历史道路。

聂小莉[8](2019)在《胡绳的知识分子思想研究》文中指出胡绳同志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着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历史学家,他对知识分子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在当代中国学术界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知识分子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创造者,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胡绳大致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了他的学术研究,直至21世纪初,期间创造出大量论着。胡绳以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为思想基础,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实践为思想源泉,以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意识的转变为思想语境,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形成、发展、深化知识分子思想。胡绳对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阶级属性、重要作用、文化价值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表现出其独树一帜的特点:以历史的态度记述知识分子的变迁与贡献、以革命的标准评价知识分子的功过与是非、以人民的立场分析知识分子的发展与进步、以民族的情感抒发理想和斗志。他的知识分子思想内涵丰富,对新时期做好知识分子工作有理论支撑作用,对深化新世纪知识分子的研究有历史借鉴意义,对新时代增强知识分子文化自信有重要启迪。

石仲泉[9](2018)在《胡绳是怎样成为学界大师的(续二)》文中提出(三)《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是胡绳为阐述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重要贡献的着作胡绳三本"大书",前两本(《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是历史书,《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则是理论书。前两本在众多史书中脱颖而

邬昶俊[10](2018)在《赵德馨经济史学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表明赵德馨教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经济史学工作者。他在经济史学的多个研究领域取得了极高的建树。从1956年完成研究生班学习至今,赵德馨教授已出版7部专着,1部专题论文集,1部论文选,3部合着,2部资料汇编,主编书7种,发表论文224篇。1998年退休后,赵德馨教授依然专注于科研工作,至今已完成的或正在进行的国家课题有5个,省级项目5个,自定项目3个。其中,已完成的项目中,主编的着述4部,共计1516万多字。合着的着作1部,30万字。独撰的着作5项,共计284万多字。独编资料集1部,140万字。赵德馨教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学科的开创者与奠基人,是创建“中国经济发展学”的倡导者与先行者。被同行学者誉为“经济史学界一通才”。赵德馨教授在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十分注重经济史学科的教学工作。他先后编写并出版了 5部经济史教材,并首次在国内高校开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和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课程。赵德馨教授60多年如一日的砥砺治史,只为了完成自己在研究生毕业时定下的目标:回答经济史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与中国经济是怎样发展过来的。从经济史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以他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与进行的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围绕他对“经济史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中国经济是怎样发展过来的”两个问题的解答,追寻他的学术研究路径和对构建经济史学科体系的构想,分别梳理他在经济史学科研究和经济史学科建设两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按照以上的思路,从结构安排上,共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论述研究目的与意义。对目前学界关于赵德馨教授的治学特点、对他的研究成果的述评等内容进行学术回顾,并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进行说明。第二部分为第一章,重点分析赵德馨教授对经济史学科结构的界定。以此作为全文的分析框架。第三部分为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按照赵德馨教授对经济史学科结构的层次划分,分别梳理赵德馨教授对经济史学科各分支学科在研究和学科建设两方面取得的成果与进行的实践,进而突出他取得的学术成就。赵德馨教授对经济史实研究的贡献主要以专题研究的时间为序,分别探讨他在中国古代经济史实、中国近代经济史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实三个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在中国古代经济史实研究方面。首先,赵德馨教授全面描述了两汉商品经济的历史过程。其次,他从广泛的角度对楚国的货币进行了全面的揭示与研究,对中国古代货币史上诸多谜题,或进行了确切的解答;或提供了解答的思路;或汇集各家观点,提供了一个讨论的平台。在中国近代经济史实研究方面。赵德馨教授取得的学术成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出版了两部史料汇编:《张之洞全集》和《太平天国财政经济资料汇编》。第二,以经济现代化为主线,对中国近代经济形态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历史规律进行了总结。第三,研究了不同群体在中国经济现代发展的经济活动,突出“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实研究方面。赵德馨教授取得的学术成就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先后主编了三部多本资料集:《新中国经济文献索引(1949——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专题大事记》、《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专题资料长编》。其二,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课题组,主编了一部多卷本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运行过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赵德馨教授的经济史实研究是为抽象经济史理论而服务。因此,他在经济史理论研究领域取得的学术贡献,又可以从他的中国古代经济史理论、中国近代经济史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理论和贯通中国古今经济史的理论四个方面来探讨。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理论研究方面。赵德馨教授取得的学术成就主要是对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变化或中国古史分期问题,进行了新的理论解释,提出“五主经济形态论”。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理论研究方面。赵德馨教授取得的学术成就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从经济现代化起步的角度出发,重新定义了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时间区间。在时间上限上,定在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1842年,将时间下限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他进一步提出将中国近代经济史与中国现代经济史“合二为一”,突破1949年的界限,将自1842年以来以经济现代化为主线的经济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第二,提出了“经济现代化两层次”学说,对经济现代化的内涵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理论研究方面。赵德馨教授取得的学术成就主要有以下四点:其一,中国经济向现代化方向前进,具有内在的基础与动力,基本趋势是发展、进步、上升。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市场化与工业化的共同发展。其二,最有利于中国经济向现代化发展的经济形态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形态。其三,多元互补型经济适合中国的国情,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其四,“之”字形路径理论,从1949年到2000年,中国经济发展呈现一个明显的“之”字路。赵德馨教授至今的经济史学研究力求达到“通”,希望用中国的经济史理论解释中国的经济历史。具体来说,他在“求通”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五点:其一,对中国对外关系的演变与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过程进行了整体考察,并进行理论解释。其二,分析了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增长方式,得出了“历史形成的情况不同,自然资源禀赋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不同,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将走一条与别国不同的路”的理论观点。其三,提出“商兴国兴论”,通过考察中国历史上的商品交换及商业演变的历史趋势与中国历史上各时期经济水平的历史情况,对商业与国家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具体的理论解释。其四,研究了中国历史上的市场关系,分析了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历史基因,并以此判断中国今天的市场经济是经济运行4000多年的历史之必然。其五,研究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发现中国历史城与市的演变规律为,无城无市——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市比城大,城在市中。并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演变的规律与中国市场关系演变的规律结合起来,进一步强调了市场经济是历史发展之必然,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符合其历史规律。对于经济史学科的建设而言,赵德馨教授通过开设课程、编着教材、培养专业研究人员、召开学术会议等实践工作,为完整且独立的经济史学科的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经济史学科建设方面。赵德馨教授所作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创建完整的经济史学科点。该学科点在专题研究的时间范围上囊括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与中国现代经济史等学科;在学科研究的层次上,既有与经济史实相关的成果积累,又有经济史理论的提出,还开展了经济史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为经济史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丰赡的档案资料、质量上乘的学术成果,培养了一批专业的经济史学工作者。第二,赵德馨教授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学科的诞生。为此,他主编了一部多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学着作,最先在高等院校开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课程、编着课程教材并招收研究生,主持召开以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学科发展为目的的学术会议,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学科交流平台的创办。第三,赵德馨教授为了使经济史学科成为一门完整的独立学科。他以经济史学科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究,先后对经济史学科的研究对象,经济史学研究的分期标准,经济史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经济史学科的功能,经济史学科的研究程序、规范与方法,经济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研究,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经济史学”和“怎样研究经济史学”的问题,并开创了经济史学概论这门新学科。第四部分是结语部分。对赵德馨教授在经济史学科建设方面所进行的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进行了总体式回顾,梳理了到目前为止他建设经济史学科的历史过程和取得的成就。总体而言,他对经济史学科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第一,为经济史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可资参考的研究成果;第二,为推动经济史学科的发展主编并出版了一系列资料集、工具书和教材;第三,培养了一批经济史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者,为经济史学科的发展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第四,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开创经济史学概论。

二、胡绳学术成就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胡绳学术成就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大众文艺丛刊》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传播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意义
第一章 《大众文艺丛刊》与《讲话》精神的关联
    第一节 《大众文艺丛刊》创刊背景
    第二节 《大众文艺丛刊》的性质
第二章 批判与清理:清除《讲话》精神传播的障碍
    第一节 对“自由主义”思想的批判
    第二节 对“反动文艺”的全面清理
    第三节 新形势下的“新文艺观”
第三章 反省与统一:消除《讲话》精神传播的内部干扰
    第一节 《讲话》精神的“正解”
    第二节 统一战线下的“协奏”
    第三节 “彻底检讨”与“深刻反省”
第四章 对《讲话》精神的正面解读与创作实践
    第一节 塑造思想改造进步的作家典范
    第二节 深入讨论文艺大众化
    第三节 创作实践——“实在的故事”
第五章 《大众文艺丛刊》的文学史意义与反思
    第一节 《大众文艺丛刊》的文本价值
    第二节 《大众文艺丛刊》对国统区文艺的影响
    第三节 《大众文艺丛刊》对“当代文学”形态的建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及意义
    1.2 关键概念界定
    1.3 文献综述
        1.3.1 百科全书研究的主要专着和论文
        1.3.2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研究
    1.4 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5 研究理论及其说明
第二章 编纂概述
    2.1 军事百科全书的性质、特点
    2.2 军事百科全书的功用
    2.3 编纂指导思想及目的
        2.3.1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3.2 为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服务
    2.4 出版、修订与版别
第三章 编纂发展历程
    3.1 编纂历史背景
        3.1.1 新时期社会文化需求和军队建设总目标催生
        3.1.2 中国国防现代化和军事斗争准备迫切需要
        3.1.3 新军事革命强力推动
    3.2 编纂历程及阶段
        3.2.1 编纂的开创与奠基(1980~1986)
        3.2.2 编纂的专业化与全面建设(1986~2002)
        3.2.3 编纂的纵深化、系统化、多元化发展(2002~2016)
    3.3 编纂领导机构与组织机构
        3.3.1 兼具行政性和学术性的领导机构
        3.3.2 从临时性机构到正式定编的组织机构
    3.4 权威型的撰写和编审人员
    3.5 专业型的专门编纂人员
第四章 编纂理论与方法:博采、萃取与确定
    4.1 博采:基于军事科学研究成果
        4.1.1 “学科论”与军事百科全书总体设计
        4.1.2 以军事科学研究为基础
    4.2 萃取:军事知识秩序的建立
        4.2.1 积淀与初建
        4.2.2 完善与架构
        4.2.3 传承与创新
    4.3 确定:系统工程的运行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政治性与客观性:科学考量标准
    5.1 坚持政治原则
        5.1.1 “事关国家和军队的科学文化基本建设”
        5.1.2 反映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研究成果
        5.1.3 政治性问题的处理解决
        5.1.4 作为“武器”的军事百科全书
    5.2 秉持客观性
        5.2.1 人物条目评价原则的提出
        5.2.2 尊重历史,实事求是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文献资料研究与条目撰写审定
    6.1 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文献资料
        6.1.1 编纂的广度、深度取决于文献资料的占有度
        6.1.2 基础建设与长远保存
    6.2 藏用并重
        6.2.1 文献资料建设
        6.2.2 文献资料核对
    6.3 条目专题资料与条目撰写、审定
        6.3.1 “因条而宜”建立条目专题资料系统
        6.3.2 收集、鉴别、取舍——以“段德昌”条目专题资料为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编纂特色与创新
    7.1 编纂内容
        7.1.1 知识内容:从填补空白到全面反映
        7.1.2 知识体系:在创新中发展
        7.1.3 文体语言:百科体裁与军事特色
    7.2 编纂实践
        7.2.1 “国家编纂体制”
        7.2.2 “小核心、大外围”的编纂机制
        7.2.3 与其他百科全书编纂模式之比较
    7.3 编纂现代化设想
        7.3.1 编纂技术平台现代化
        7.3.2 构建军事知识服务体系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编纂与军事学科的建立、发展
    8.1 推动军事辩证法学科建设
        8.1.1 条目范畴的确定
        8.1.2 学科的建立
        8.1.3 在发展中调整
    8.2 拓展军队政治工作学科范畴
        8.2.1 学科之争
        8.2.2 学科体系的完善
    8.3 夯实军事法学科研究基础
        8.3.1 学科的增设
        8.3.2 填补军事法研究空白
    8.4 构建军事装备学科理论体系
        8.4.1 反映军事装备知识增长
        8.4.2 创新发展军事装备理论
    本章小结
第九章 若干重要历史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9.1 解放军军战史若干重要问题
        9.1.1 长征“密电事件”的争论
        9.1.2 西路军相关条目的表述
        9.1.3 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战绩问题
        9.1.4 对百团大战的认识和评价
    9.2 军事人物相关问题
        9.2.1 清除“左”的影响——以被错杀人物条目为例
        9.2.2 稳妥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以“项英”“粟裕”条目为例
        9.2.3 人物评价“功是功,过是过”——以“林彪”条目为例
        9.2.4 人物图片阐释知识语言
        9.2.5 解放军“军事家”的论证和确定
        9.2.6 中华民国时期军事人物评价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论胡绳对中共党史研究的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意义
    (二)胡绳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之处
一、胡绳的历史观
    (一)唯物史观
    (二)革命史观
二、胡绳研究中共党史的目的
    (一)为实现服务而研究党史
    (二)总结中共党史中的经验教训
    (三)研究党史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三、胡绳中共党史研究的方法
    (一)利用两个《决议》为参考依据,又不拘泥于参考依据
    (二)不仅要“宜粗不宜细”,还要“又形象,又细腻”
    (三)党史研究不做回避,宣传有选择
    (四)善于从失败中发现积极因素
    (五)利用对时事的评论来代替乏味的理论阐述
四、改革开放前胡绳对中共党史的研究与思考
    (一)共产国际对中共成立的作用
    (二)对改革开放前中共党史研究的框架思考
    (三)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左倾”错误的思考
五、改革开放后胡绳对中共党史的研究与思考
    (一)以现代化为范式进行中共党史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构建中共党史体系的新设想
    (三)关于中国近代的现代化问题
    (四)中共党史与中国古代史的间接关联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胡绳中共党史学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胡绳中共党史学术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第二节 老一辈革命家对党史的论述与研究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党史的论述与研究
第二章 胡绳中共党史学术思想形成的过程及条件
    第一节 读书求知,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第二节 投身革命,从事文化宣传工作
    第三节 辛勤耕耘,献身党的事业
第三章 胡绳中共党史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胡绳中共党史研究的目的
    第二节 胡绳中共党史研究的方法
    第三节 胡绳中共党史研究的新观点
第四章 胡绳中共党史学术思想的特点与意义
    第一节 胡绳中共党史学术思想的特点
    第二节 胡绳中共党史学术思想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尘凡多变敢求真——忆念胡绳(论文提纲范文)

(6)70年来中国近代史学科建设的成就与新使命(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科体系的确立与发展
    1.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时限
    2.关于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二、学科研究领域的拓展和内容的丰富
三、学科研究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1.关于是否坚持唯物史观的讨论
    2.围绕“冲击—回应”论和“中国中心”论的讨论
    3.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碎片化”问题的讨论
四、新时代中国近代史学科建设的新使命
    1.进一步加强理论创新、方法创新。
    2.进一步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扩大国际影响力。
    3.进一步完善学科体系,打造精品力作,提高学术影响力。
    4.进一步加强学科队伍建设。

(7)民国史研究七十年:成就与新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国史学科:缘起、建立与初步发展
    1.缘起
    2.建立与初步发展
二、民国史研究的主要成就
    1.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研究
    2.北洋政治研究
    3. 南京国民政府研究
三、新世纪民国史研究的新趋势与存在的问题
四、未来民国史研究之展望

(8)胡绳的知识分子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胡绳的知识分子思想研究的意义
    2.胡绳的知识分子思想研究的方法
    3.胡绳的知识分子思想研究的进展
1 胡绳的知识分子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形成过程
    1.1 胡绳的知识分子思想的形成背景
        1.1.1 以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理论为思想基础
        1.1.2 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实践为思想源泉
        1.1.3 以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意识作为思想语境
    1.2 胡绳的知识分子思想的形成过程
        1.2.1 在抗战烽火中奠定根基
        1.2.2 在新中国建立后继续探索
        1.2.3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断深化
2 胡绳的知识分子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2.1 胡绳的知识分子思想的基本内容
        2.1.1 关于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
        2.1.2 关于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
        2.1.3 关于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
        2.1.4 关于知识分子的文化价值
    2.2 胡绳的知识分子思想的主要特点
        2.2.1 以历史的态度记述知识分子的变迁与贡献
        2.2.2 以革命的标准评价知识分子的功过与是非
        2.2.3 以人民的立场分析知识分子的发展与进步
        2.2.4 以民族的情感抒发知识分子的理想和斗志
3 胡绳的知识分子思想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
    3.1 胡绳的知识分子思想的理论贡献
        3.1.1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的中国化
        3.1.2 推动了知识分子学术研究的进步
        3.1.3 纠正了知识分子问题的错误认识
    3.2 胡绳的知识分子思想的实践价值
        3.2.1 对做好新时期知识分子工作有理论支撑作用
        3.2.2 对深化新世纪知识分子研究有历史借鉴意义
        3.2.3 对增强新时代知识分子文化自信有重要启迪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9)胡绳是怎样成为学界大师的(续二)(论文提纲范文)

(三) 《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是胡绳为阐述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重要贡献的着作
    1.堪称奇迹的“胡绳现象”
    2.《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的若干新论和深论
    3.学界对以《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为代表的胡绳理论着述的赞许
    4.胡绳的“理论遗嘱”和胡绳晚年学术辉煌原因浅析

(10)赵德馨经济史学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三、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赵德馨关于经济史学科结构的研究
    第一节 赵德馨关于经济史学的解释
    第二节 赵德馨关于经济史学的构成层次
    第三节 赵德馨关于经济史学科理论与着作类型的划分
第二章 赵德馨经济史实研究述评
    第一节 贯通古今,解答“中国经济是怎样演变过来的”
    第二节 赵德馨的中国古代经济史实研究
        一、论证两汉的商品生产与商业发展以奴隶制为基础
        二、两汉的社会性质:奴隶制
        三、生产结构的变化:两汉商品货币关系由盛转衰的根源
        四、揭示楚国货币的全貌
        五、论证布币的实体是布匹
        六、提出破解西汉“黄金热”退潮的新思路
    第三节 赵德馨的中国近代经济史实研究
        一、近代中西关系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太平天国的经济政策
        三、不同群体开展的经济活动对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第四节 赵德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实研究
        一、主持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专题大事记》
        二、主持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专题资料长编》
        三、主编5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赵德馨的经济史理论研究述评
    第一节 赵德馨的中国古代经济史理论研究
    第二节 赵德馨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理论研究
        一、第一次突破:打破1919年的界限
        二、提出以经济现代化为主线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
        三、第二次突破:提出经济现代化两层次学说,突破1949年的界限
    第三节 赵德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理论研究
    第四节 若干贯通中国古今经济史的理论分析
        一、中国对外关系的演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增长方式
        三、商兴国兴论
        四、中国历史上市场关系发展的三阶段论
        五、论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赵德馨关于经济史学科建设的实践
    第一节 构建经济史学科体系的实践
    第二节 赵德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学科创建的实践
    第三节 创见:开创经济史学概论
        一、赵德馨对经济史学概论的解释
        二、经济史学概论的内涵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四、胡绳学术成就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大众文艺丛刊》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传播与实践研究[D]. 高鹏程. 吉林大学, 2021(02)
  • [2]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研究[D]. 关泠. 河北大学, 2020(02)
  • [3]论胡绳对中共党史研究的贡献[D]. 朱海霞. 延安大学, 2020(12)
  • [4]胡绳中共党史学术思想研究[D]. 于亚龙.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 2020(12)
  • [5]尘凡多变敢求真——忆念胡绳[J]. 张复. 传记文学, 2019(11)
  • [6]70年来中国近代史学科建设的成就与新使命[J]. 朱汉国. 河北学刊, 2019(05)
  • [7]民国史研究七十年:成就与新趋势[J]. 罗敏.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9(04)
  • [8]胡绳的知识分子思想研究[D]. 聂小莉.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9]胡绳是怎样成为学界大师的(续二)[J]. 石仲泉. 百年潮, 2018(07)
  • [10]赵德馨经济史学研究述评[D]. 邬昶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08)

标签:;  ;  ;  ;  ;  

胡升学术成果介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