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活性物质和天然生物调节对烟草种子、烟草幼苗和烟草植物的影响

生理活性物质和天然生物调节对烟草种子、烟草幼苗和烟草植物的影响

一、生理活性物质和自然生物调节对烟草种子、烟苗和烟株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赵世元[1](2020)在《黄腐酸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活性及初步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受青枯病病原特性、发生特点及寄主抗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青枯病的防治十分困难,无论是化学防治还是生物防治,效果都不理想,探究新的控制技术和方法是青枯病防控必须攻克的重要课题。对烟株进行抗性诱导以及调控烟草根际微生态对青枯病的防治具有明显效果,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黄腐酸(Fulvic Acid)作为一种新型抗性诱导材料,来源广泛,便宜易得,已在多种作物上显示出一定的控制真菌病害效果,但其对细菌性病害——烟草青枯病的防控研究尚未有人开展。因此,本项研究通过室内和大田试验,系统分析了黄腐酸在抑菌活性、烟草的生长、烟草防御酶活、烟草防御基因表达方面所起的作用以及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效果,明确了黄腐酸对青枯雷尔氏菌以和烟株生长的作用,同时探究了黄腐酸提升烟草抗青枯病的机制和防控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黄腐酸对青枯雷尔氏菌及烟草生长的生物活性通过采用经典的“牛津杯”法,比较了不同浓度黄腐酸对青枯雷尔氏菌所产生的抑菌圈的大小,试验结果表明,在0.001 mmol/L30 mmol/L浓度范围内,黄腐酸对青枯雷尔氏菌的抑菌圈为0 cm,说明黄腐酸对青枯雷尔氏菌的生长并无直接抑制作用。通过室内药皿种子萌发试验发现,1 mmol/L的黄腐酸处理可以缩短烟草种子萌发所需的时间约12 h,且1 mmol/L的黄腐酸处理可以使烟草种子萌发率达到97%,相对对照处理可以提高4个百分点,且发芽指数达到83,远大于对照组的59.11。而0.01 mmol/L、0.1 mmol/L、10 mmol/L和30 mmol/L的黄腐酸处理也分别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烟草种子的发芽指数。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发现,对烟草叶面喷雾施用1 mmol/L、10 mmol/L和30 mmol/L的黄腐酸均可以显着提升烟草的根上部鲜重,其中以1 mmol/L处理效果最为明显,且1 mmol/L黄腐酸处理对根部鲜重也有明显的提升效果;灌根处理时,1 mmol/L、10 mmol/L和30 mmol/L的黄腐酸均可以显着提升烟草的根上部鲜重和根部干重。2.黄腐酸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室内盆栽试验效果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发现,黄腐酸灌根施用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效趋于0,且各浓度处理间并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黄腐酸以喷雾方式处理烟草幼苗时,各浓度处理对青枯病均表现出一定的相对防效,其中以10 mmol/L黄腐酸喷雾处理的相对防效最高,达到35.69%,而在喷施浓度高于或低于10 mmol/L时,其相对防效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与其他抗性诱导剂防效对比结果显示,黄腐酸的诱抗防效略小于2,6-二氯异烟酸但却大于苯并噻二唑,而且黄腐酸的诱抗防效远大于水杨酸的诱抗防效。3.黄腐酸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生理生化及分子机制通过对处理后1d5d烟草叶片中几种防御酶活的检测发现,黄腐酸可以同时将烟草体内POD、SOD、PAL和PPO的活性提高至对照组的2.012、1.364、2.75和1.574倍。其中黄腐酸对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提升最为显着,说明黄腐酸对烟草的苯丙烷类代谢速率起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对烟草不同途径的防御基因的表达量的检测结果发现,黄腐酸不仅可以通过提升水杨酸途径的PR2和PR1/c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同时还可以通过影响乙烯通道的NtACC Oxidase基因和泛素连接酶基因NtRNF217的过表达来提升烟草对青枯病的抗性。其中,NtACC Oxidase和NtRNF217可能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4.黄腐酸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田间防控效果田间采用黄腐酸(FA)1 mmol/L、10 mmol/L、30 mmol/L、2,6-二氯异烟酸(INA)0.25 mmol/L、水杨酸(SA)0.5 mmol/L、苯并噻二唑(BTH)1 mmol/L于青枯病发生前的小团棵期开始喷雾处理,后每隔7天施药一次,共三次。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表明,喷雾施用10 mmol/L和30 mmol/L的黄腐酸可以显着提升烟草团棵期的株高、最大叶长、最大叶宽且可以显着提升打顶期的茎围和最大叶长。病害调查结果表明,喷施10 mmol/L的黄腐酸60天后仍可对烟草青枯病起到较为良好的防控效果,其防控效果可达35.64%,低于0.25 mmol/L INA处理且高于1mmol/L BTH处理。

李程[2](2020)在《增效拮抗菌可湿性粉剂的研制及其烟草青枯病生防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烟草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染,给烟叶生产造成巨大的产量和经济损失,尤其是被称为烟草“癌症”的青枯病。为减少青枯病侵染对烟叶造成的损失,本研究致力于探索比化学药剂更为高效、对环境无污染、不产生抗药性、无毒且无害的生物防治方法——增效拮抗菌可湿性粉剂。本研究拟将抑制烟草青枯病的生防菌与抑制青枯菌的活性物质联合使用,研制成具有高效且操作方便的可湿性粉剂;通过盆栽和大田实验对增效拮抗菌剂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效进行评估,并对可湿性粉剂施用后烟田微生态和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明确可湿性粉剂的适应性、应用价值以及推广价值。本研究通过开展生防菌间拮抗性能测试,培养基优化,万寿菊根茎活性物质提取及对烟草青枯病的抑菌效果分析,可湿性粉剂的研制,以及可湿性粉剂盆栽防效评估和大田防治效果评价等研究,获得以下结果:1.万寿菊根茎的水提取物对烟草青枯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将万寿菊根茎的水提取物选作为菌剂的添加物。2.烟草青枯病拮抗菌株YH-22、ZH+、ZM9和3-10之间没有拮抗作用,并且对抗菌物质万寿菊根茎提取物、壳聚糖和氨基寡糖素均有良好的适应性,将10g/L的万寿菊根茎提取物、壳聚糖和氨基寡糖素添加量确定为最佳使用量。3.复合拮抗菌的优化培养基配方为:玉米淀粉40.0 g/L,豆粕70.0 g/L,KH2PO4 2.00 g/L,Mg SO4·7H2O 0.50 g/L,KCl 0.50 g/L,Fe SO4·7H2O 0.10 g/L,30℃,初始p H6.5。4.确定1:4的硅藻土和麸皮为菌剂的最优吸附载体,1.5%的木质素磺酸钠为助剂,2%的CMC-Na为稳定剂;增效拮抗菌可湿性粉剂的杂菌率为0.8%,温稳定性、光稳定性和p H稳定性等性能指标均达到设定标准。5.增效拮抗菌可湿性粉剂、复合拮抗菌和壳聚糖分别施用于盆栽烟草中,土壤中病原菌丰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烟草青枯病的发病率与CK组的87.33%相比,T1组、T2组和T3组种分别降低了72.00%、66.66%和43.33%,增效拮抗菌可湿性粉剂对青枯病的防效为60.87%;增效拮抗菌剂的施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烟草的株高、最大叶片长宽和茎秆直径等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增效拮抗菌剂使烟草种子萌发率提高了10.43%。6.增效拮抗菌可湿性粉剂的大田防效以复合拮抗菌、壳聚糖作为对照。增效拮抗菌剂可湿性粉剂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效达到67.13%、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了烟叶的经济性状、增加了其根际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并且改变了N、P、K和有机质等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综合以上所有结果,得到以下结论:增效拮抗菌剂对烟草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能显着性增强对青枯病的相对防治效果,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结构与组成,特别是调节了土壤中有益菌和土传病害拮抗菌丰度。

李苗苗[3](2020)在《三株芽孢杆菌复配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及菌株生防特性研究》文中指出烟草黑胫病是由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引起的根茎病害,是制约我国烟草优质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其防治措施包括抗病品种、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但抗病品种培育难,地域性强;化学农药长期使用易造成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和产生抗药性等问题;随着绿色防控理念的提出,环境友好的高效生防菌成为防治烟草黑胫病的主力军。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生物防治方法防治烟草黑胫病,并了解菌株的生防特性。为了解决生防菌定殖能力差,防效不稳定的问题,笔者通过平板抑菌试验、菌株相容性测定和温室盆栽试验从实验室保存的6株(GY1、GY5、GY8、GY9、GY10、GY12)对烟草疫霉菌有一定抑制作用的生防细菌中筛选活性更高的复配菌株;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明确生防菌分类地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各菌株的生长培养基;采用平板试验法、对扣熏蒸法、盆栽试验等对GY1、GY10、GY12的促生作用、抑菌谱、次生代谢产物、挥发性物质、根际定殖能力等进行了研究。取得如下结果:1.通过抑菌试验、相容性测定和盆栽试验发现,GY1、GY10、GY12抑菌率高,相容性好,复配生防菌GY1-10-12(GY1、GY10、GY12单独发酵后等比例混合)灌根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复配后对烟草疫霉菌的平板抑菌率为86.9%,盆栽防效为74.53%,与3菌株单独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15.34%、27.42%和44.94%。结果表明菌株GY1、GY10、GY12复配可以提高防治效果。2.对菌株16S rRNA基因和gyrA基因进行测序,通过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GY1、GY10、GY12分别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3.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菌株GY1、GY10、GY12的生长培养基,分别为GY1:玉米粉10 g/L、酵母粉10 g/L、NaCl 5 g/L;GY10、GY12:玉米粉10 g/L、蛋白胨10 g/L、CaCO35 g/L。发酵24 h后生物量相较于NB培养基分别提高了42.63%,51.90%和9.05%。4.分别采用菌悬液浸种后点种和菌液灌根的方法测定菌株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GY1、GY10、GY12菌悬液浸种可以促进烟草种子萌发,分别在浓度为8×107 cfu/mL、6×107 cfu/mL、6×107 cfu/mL时效果最好;3菌株单独发酵后混合灌根能促进烟株的生长,与对照相比,烟株的株高、茎围、干重、湿重及根冠比分别增加了14.01%,22.75%,77.19%,83.14%和14.29%。结果说明GY1、GY10、GY12浸种可以提高烟草种子萌发率,菌株复配可以促进烟株生长。5.利用生化分析方法,了解GY1、GY10、GY12的防病促生机制。发现3菌株不仅具有促生作用,而且抑菌谱广,对马铃薯枯萎病菌(Fusarium solani)等8种真菌病害均具有抑制作用;无菌发酵液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具有抑制作用;挥发性物质对烟草疫霉菌及烟草赤星病菌具有抑制作用;都能产生嗜铁素、蛋白酶、淀粉酶等物质;蛋白酶类抑菌物质可以抑制烟草赤星病菌的生长,抑菌活性在高温、酸性、碱性环境下降低,但对不良环境仍具有一定耐受性。6.采用天然抗生素标记法测定菌株GY1、GY10、GY12的根际土壤定殖能力,结果表明抗性标记并未对其生长和抑菌能力产生影响,3菌株均能在烟草根际土壤定殖,复配菌GY1-10-12中各生防细菌在烟草根际的定殖量增加。因此,合理推测3菌株可能通过上述特性发挥防病促生作用。

朱洪江[4](2020)在《哈茨木霉TMN-1菌株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活性及机理研究》文中指出烟草青枯病是烟草种植中一种典型的土传根茎类病害,此病害发生范围广,防治困难,一旦大面积发生便会对烟草生产造成巨大的影响,在发生严重地区,烤烟甚至绝收,是如今限制烟草生产,阻碍烟草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现代农业烟草生产过程中,防治烟草青枯病的方法有轮作、抗病品种选育等,但主要防治手段还是依赖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是近年来在根茎类病害防治上应用广泛的一种防治手段,生防微生物因其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容易获得等优点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相较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本身具有绿色无污染,安全,成本低廉等优点。本研究主要通过在烟草青枯病发病区域的健康地块健康烟株采集根际土壤,采用稀释涂布的方式分离纯化获得一株生防菌哈茨木霉TMN-1,评估了分离菌株对烟草生长及烟草青枯病的生物活性,并结合室内及田间防治青枯病发病情况,通过软件统计,从而明确了分离菌株对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机理及效果。为生防菌株哈茨木霉TMN-1在烟草根茎病害防治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1.分离、纯化、鉴定出一株哈茨木霉菌株,明确了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及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得到了实验菌株,通过光学显微镜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物学鉴定;通过ITS序列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旺盛,菌落初期为白色,菌丝絮状或丝状,由中心向外呈辐射状生长,菌落后期为绿色孢子簇密实围绕接菌点呈环状或同心圆分布;分生孢子梗主轴和各分支末端瓶梗3-5个轮状排列;瓶梗安瓿型或烧瓶型,顶部下方缢缩变细呈细颈,顶端产孢;分生孢子球形或卵圆形,浅绿色,边缘光滑无凸起。形态学特征与木霉属哈茨木霉相同;ITS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Hypocrea lixii同源性为100%,再结合形态学特征,将分离菌株鉴定为木霉属的哈茨木霉并命名为哈茨木霉TMN-1。在得到纯化的菌株基础上,本研究继续开展了哈茨木霉TMN-1菌株对烟草生长的影响。采用浸种法在平板上检测了不同浓度的木霉孢子悬浮液(1×108孢子数/mL、1×107孢子数/mL、1×106孢子数/mL)对烟草种子萌发的影响,并确定了不同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对烟草种子的生物学效应,继而在以上浓度的基础上采用灌根的方式探究了该浓度下对烟草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草种子经过不同浓度的木霉孢子悬浮液浸泡后,可以显着地提高烟草种子的发芽势(P<0.05),烟草种子在60 h后达到发芽高峰期,与对照组相比,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提高了22.03%、22.92%、20.86%和19.33%、36.31%、23.81%。96 h后,计算烟草种子发芽率,各个处理间种子发芽率没有显着性差异。温室中,烟株根部灌根使用生防菌株孢子悬浮液后,能显着地促进烤烟平均株高、平均叶长、平均叶宽和最大根长的增长,1个月后,处理组各项农艺性状比照组高1.57、1.22、1.16、2.48倍;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地下部鲜重、地下部干重处理组比对照组高1.79、2.17、3.73、2.94倍。通过平板拮抗实验初步评价了生防菌株对烟草青枯菌的平板抑菌活性,同时评估生防菌株液体无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青枯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在PDA平板上对青枯菌不表现出抑菌作用,同时,后续实验也表明,分离菌株的无菌发酵液提取物对青枯菌在B培养基中也不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灌根方式,探究了不同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对烟草青枯病发生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哈茨木霉菌株孢子悬浮液的适用浓度为1×108孢子数/mL,在适用浓度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不同使用时间对烟草青枯病发生的影响。通过不同时间灌根使用孢子悬浮液,结果表明,提前3d灌根可以显着提高哈茨木霉TMN-1菌株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作用。通过SMSA检测,探究了灌根使用哈茨木霉TMN-1后在不同时间段对烟草根部青枯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根使用哈茨木霉TMN-1菌株孢子悬浮液后接种烟草青枯菌,1-5天可以显着降低烟草根部青枯菌含量。2.明确了哈茨木霉TMN-1菌株诱导烟草抗性的生理生化及分子机制在明确了生防菌对烟草青枯病的室内生防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测定了烟草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比活力,结果表明,木霉可以显着诱导烟草体内过氧化物酶及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提升。在探究哈茨木霉TMN-1菌株对烟草植株防御酶比活力影响的基础上继续探究木霉对烟草体内水杨酸信号途径、茉莉酸/乙烯信号途径相关基因PR1a/c、PR2、EFE-26、ACC Oxidase和PDF1.2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霉可以显着刺激水杨酸途径的两条基因PR1a/c、PR2显着上调表达,以及茉莉酸/乙烯途径ACC Oxidase基因的上调表达。3.分析了哈茨木霉TMN-1菌株使用后对烟株根际土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在烟苗移栽期窝施使用哈茨木霉TMN-1菌株发酵生产的生防菌剂,在烟叶采收期分别采集了烟株根际土,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土壤中真菌微生物和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alph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木霉菌剂会降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且对真菌影响大于对细菌的影响;对细菌微生物类群丰度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处理组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根瘤菌属(Allorhizobium)、Paenarthrobacter、鞘脂菌属(Sphingobium)、贪噬菌属(Variovorax)、地杆菌属(Pedobacter)丰度高于对照组。其中,金黄杆菌属、根瘤菌属、Paenarthrobacter、贪噬菌属的丰度显着的高于对照组。真菌类群属水平分析结果显示,真菌主要以镰刀菌属真菌为主其丰度占真菌类群的80%以上。对照组Campylospora、被孢霉属(Mortierella)丰度高于处理组,其中Campylospora丰度显着性的高于处理组。通过LEfSe分析对处理土壤根际中影响青枯病发生的关键微生物因子进行筛选得到7个细菌类群分别是:链孢子囊菌属、Chitinophaga、Chthoniobacter、Filimonas、Parafilimonas等,以及真菌类群7个:Cyberlindnera、Apiotrichum等可作为潜在的抑制青枯病的指示菌群。4.探究了哈茨木霉TMN-1菌株生防菌剂的发酵条件,验证了其对青枯病的室内相对防效可达61.56%,大田相对防效可达56.80%。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究了不同的固体发酵基质,不同的接种量,不同含水量,不同接种浓度,不同发酵温度对固体发酵产物的影响,同时,探究了在实验室获得的最佳发酵条件下,对生防菌株发酵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菌条件下,稻壳粉是最佳的固体发酵基质。哈茨木霉TMN-1菌株固体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在28℃的条件下进行固体发酵,同时保持发酵基质初始含水量在30%-50%,接种量在不低于4%的条件下可以达到木霉的最佳发酵效果,发酵周期为7-8天,发酵产物中木霉孢子浓度最佳可达1×1010孢子数/g左右。发酵菌剂的室内盆栽实验结果表明,固体发酵的木霉菌剂可以有效的防控烟草青枯的发生,对青枯病的相对防效可达61.56%;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移栽期窝施木霉菌剂可以有效的促进烟草的生长,同时对烟草青枯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相对防效可达56.80%。

黎妍妍[5](2019)在《烟草青枯病病原菌分子变异及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青枯病是烟草上最为严重的土传病害之一。本文研究了来自我国14个省份的烟草青枯菌菌株的分子变异及致病力分化;在不同烟草品种抗病性鉴定基础上,以抗病品种为砧木进行嫁接,评价了嫁接技术在烟草抗青枯病中的作用;采用高通量DGE(Digit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测序技术,分析了烟草抗病品种反帝3号和感病品种云烟87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其相关抗性通路;探究了烟草-万寿菊间作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作用及其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我国烟草青枯病主要分布在东南烟区、西南烟区、长江中上游烟区和黄淮烟区。分离自不同烟区的89个烟草青枯菌菌株被鉴定为生化型III和IV,其中生化型III占89.89%。基于内切葡聚糖酶(egl)基因序列,将我国烟草青枯菌鉴定为演化型I(亚洲分支)和7个序列变种(13、14、15、17、34、44和54)。其中,序列变种15为优势种群,分布在四个植烟区,占33.71%;序列变种13和14为首次报道可以侵染烟草;新发现了序列变种54。地理分布越往北,烟草青枯菌序列变种个数越少。东南和西南烟区包含了7个序列变种,长江中上游烟区包含序列变种15、17和54,而来自于黄淮烟区的所有菌株均被确定为序列变种15。测定了27个烟草青枯菌菌株对3个不同抗性烟草品种的致病力。基于AUDPC值的聚类分析将27个菌株划分为高、中、低3个致病型。青枯菌的致病型与地理分布有关,黄淮烟区烟草青枯菌致病力低于东南、西南和长江中上游烟区。然而,致病型和序列变种间无明显相关性。2.评价了20个不同烟草品种对青枯病的田间抗性,以抗病烟草品种(岩烟97、反帝3号、Coker176)为砧木、以云烟87为接穗进行嫁接,分析了3个嫁接组合对青枯病的发生以及对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砧木与云烟87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嫁接烟草成苗率均高于75%。嫁接烟株的农艺性状指标、烟叶化学成分含量与未嫁接烟株云烟87无显着差异;烟草青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显着低于未嫁接烟株云烟87,防治效果为72.07%-77.16%。嫁接烟株的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和均价均显着高于未嫁接烟株云烟87,增幅分别为15.23%-23.92%、19.45%-37.54%和3.66%-10.99%。三个嫁接组合中,云烟87/岩烟97综合性状表现最好。3.以抗病品种反帝3号和感病品种云烟87为研究对象,应用DGE测序技术对接种青枯菌和未接种青枯菌1 d、3 d和7 d的烟草茎基部样本进行了高通量测序。表达谱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青枯菌侵染3 d和7 d时,抗病品种中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明显增多。受青枯菌侵染后,WRKY转录因子中的WRKY6和WRKY11家族基因、ERFs转录因子中的ERF5和ERF15家族基因以及PR5相关基因在抗病品种中显着上调表达,其中WRKY11和ERF15为新发现的可能参与青枯病抗性的转录因子。根据KEGG代谢通路的分析,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和苯丙烷途径是抗病烟草品种响应青枯菌侵染的主要抗性通路。在苯丙烷途径中,与细胞色素P450、反肉桂酸4单加氧酶、咖啡酰Co A-O甲基转移酶、4-香豆酸Co A连接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酰Co A还原酶、咖啡酰莽草酸酯酶和肉桂醇脱氢酶相关的基因在抗病品种中显着上调表达,这些基因参与了类黄酮、芪类化合物和木质素等植保素的合成。q-PCR分析表明,9个候选差异表达基因在抗病品种中的表达量高于感病品种,与DGE测序结果一致。在烟株根部施用不同浓度(1-4 mmol/L)的类黄酮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为56.10%-84.15%,验证了类黄酮对青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控作用。4.比较分析了烟草-万寿菊间作和烟草单作时烟草青枯病发生情况、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烟草-万寿菊间作后烟草青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显着低于烟草单作田,对烟草青枯病防治效果达58.25%。烟草-万寿菊间作土壤p H和交换性钙、有机质含量显着高于烟草单作田。烟草-万寿菊间作提高了土壤细菌尤其是烟株移栽后50 d时的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增加了土壤中溶杆菌属(Lysobacter)、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木霉属(Trichoderma)、被孢霉属(Mortierella)、毛壳菌属(Chaetomium)、青霉菌属(Penicillium)等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土壤中青枯菌的数量下降6.81%-10.10%。烟草-万寿菊间作有利于抑病型土壤的构建,从而减轻了烟草青枯病的发生。本文研究了我国烟草青枯菌分子变异和致病力,挖掘了与青枯病抗性相关的基因,明确了烟草嫁接技术和烟草-万寿菊间作模式控制烟草青枯病的作用,对于烟草青枯病的绿色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钠钾[6](2019)在《低温弱光胁迫下5-氨基乙酰丙酸对烟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与转录组测序分析》文中指出烟草(Nicotiana tabacum)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烟草育苗是烟草大田生产的基础和保障,烟苗的素质直接决定了烟草大田生长发育和成熟采烤后的烟叶质量。由于育苗多是在早春季节,我国大部分南方烟区恰逢寒冷多雨的气候,低温寡照的气象条件对培育适龄的健壮烟苗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制约了烟苗栽后早生快发和正常的生长发育,对稳定烟农经济效益和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模拟和大田验证相结合的手段,研究5-氨基乙酰丙酸(ALA)在烟草育苗上应用的可行性。通过对一系列形态特征、生理指标、光合参数的分析,确定ALA在烟草育苗上的应用效果,明确适宜的施用浓度,同时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探讨ALA提高烟草幼苗抗逆性的作用机理,为ALA应用到烟草生产实际、解决低温寡照天气对烟草育苗的制约难题提供新的可靠的思路和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弱光胁迫下ALA对烟苗抗性及光合生理的影响模拟弱光天气,在光照12 h/25℃、暗12 h/15℃,光照强度100μmol·m-2·s-1的条件下,以不同浓度的ALA处理5叶龄烟苗,研究各处理的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弱光胁迫会对烟草幼苗的形态建成、生物量积累、渗透调节物质合成、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产生有害影响,烟草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而施用外源ALA可有效缓解弱光胁迫对烟苗的不利影响,植株生长加快、物质积累增加,抗氧化能力与光合性状得到改善。弱光还明显抑制了植株根系的生长,而适当浓度的ALA处理则缓解了弱光对根系的抑制效应,有的处理其根系指标甚至超过了常光对照。另外,ALA具有生长调节剂的浓度效应,ALA浓度过高(40 mg/L-80 mg/L)会对烟苗的生长发育产生抑制作用,而较低浓度的ALA(5 mg/L)则效果欠佳,综合农艺性状、抗逆性和光合能力等指标,在模拟弱光条件下的ALA浓度以20 mg/L为佳。2.低温胁迫下ALA对烟苗抗性及光合生理的影响模拟低温天气,在光照12 h/15℃、暗12 h/10℃,光照强度200μmol·m-2·s-1的条件下,以20 mg/L的ALA处理5叶龄烟苗,研究各处理的农艺性状、光合色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对烟苗形态建成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但烟苗在低温条件下根冠比大幅提升;低温促进了膜脂过氧化作用,同时其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也增加;低温还提高了几种抗氧化酶的活性。低温下施用ALA,降低了叶片中的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并进一步提高了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ALA处理还进一步显着增强了几种抗氧化酶的活性,显着提高了内源生长素(IAA)的含量;ALA还提高了植株叶绿素含量,改善了植株的光合性能,提高了叶片光合速率,显着提升了最大荧光、光适应态的最大荧光产额、光诱导的非光化学猝灭的量子产量、非光化学猝灭、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光化学猝灭系数、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等叶绿素荧光参数指标,但对非调节性热耗散及荧光发射量子产量没有显着影响。3.低温弱光胁迫下ALA对烟苗抗性及光合生理的影响模拟低温弱光双重胁迫,在光照12 h/15℃、暗12 h/10℃,光照强度100μmol·m-2·s-1的条件下,以20 mg/L的ALA处理5叶龄烟苗,研究各处理的农艺性状、光合色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弱光双重胁迫的条件下,植株的生长与生理代谢受到严重抑制;如果同时用ALA处理则能够缓解逆境的伤害,显着提升烟草幼苗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显着降低MDA的含量,显着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等抗氧化酶活性,提高烟草幼苗体内脱落酸(ABA)和IAA的含量。ALA还提高了植株叶绿素含量,改善了植株的光合性能,提高了叶片光合速率,显着改善了叶绿素荧光参数指标,进而提高了烟草幼苗在低温弱光双重胁迫下的抗性,产生有利的生理变化,更好地保证了烟草幼苗在逆境下的生存和形态建成。4.低温弱光胁迫下ALA处理烟苗的转录组测序及分析在低温弱光胁迫条件下,通过差异表达分析、GO功能分析、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解析ALA在转录组水平上提高烟苗抗逆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以常温常光为对照,低温胁迫下有1071个基因发生了显着差异表达,其中564个基因表达下调,507个基因表达上调。低温严重影响了烟草的正常新陈代谢活动,很多重要相关基因的表达都显着下调,包括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光合作用及次生代谢等。若低温常光+ALA处理,有187个基因发生了显着差异表达,其中91个基因表达上调,包括光合天线蛋白通路、叶绿素合成的重要基因-原叶绿素酸酯还原酶基因、叶绿体放氧增强蛋白、捕光色素蛋白的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等,可能因此维持了低温胁迫条件下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而谷胱甘肽代谢通路基因以及抗氧化酶POD表达显着上调,则可能维持了植物体内的活性氧产生与清除的平衡。不饱和脂肪酸合成代谢中的重要酶基因表达的上调,有利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提高,对植物响应多种非生物胁迫具有重要调节功能。此外,LRR型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与ABA合成途径酶相关基因的显着上调,有利于植物抗逆性的信号转导及合成更多的ABA,从而诱导抗性基因的表达,可能使植物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响应,提高烟草的抗性。研究发现以常温常光为对照,低温弱光胁迫下有1174个基因发生了显着差异表达,其中562个基因表达下调,612个基因表达上调。这些显着下调基因不仅影响了植株重要的代谢过程,还影响了细胞的形态发生以及发育,在富集的代谢通路中包括了细胞发育过程、细胞形态发生,细胞组分形态发生。而在低温弱光胁迫下喷施ALA,植株过氧化物酶基因、谷胱甘肽转移酶与谷胱甘肽特异谷胺酰转移酶等的表达上调,对提高烟草抗氧化与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维护植物在胁迫下的正常代谢非常重要。研究还发现植物磺肽素的基因及ABA信号转导代谢通路中的基因植物磷酸酶2C、SnRK2等的表达显着上调。推断ALA可能通过上调植物激素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信号途径下游大量与抗逆相关的基因表达,使植物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来适应低温弱光胁迫,进而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5.大田条件下ALA处理烟苗对烟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利用烟区实际生产中使用的育苗大棚,以未受到低温弱光胁迫的封闭式育苗为对照,在育苗季节常规的低温弱光天气条件下,分析烟草苗期的形态建成、光合生理、栽后的早生快发情况以及后期采烤后的经济性状等指标,验证ALA在烟草育苗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低温弱光下用ALA处理烟苗后,植株苗期的形态建成得到明显提升,农艺性状指标均优于未施ALA的处理,缓解了低温弱光对烟苗的伤害,与常温常光条件下培育的烟苗指标相当。烟苗的光合特性、SPAD值、根系活力、根系发育等也得到明显改善;移栽到大田后10 d的光合效率以及移栽后10 d、20 d的干物质积累量均显着优于未施ALA的处理;大田后期收获的烟叶产量和质量与常温常光条件下的对照基本相当,也显着优于未施ALA的处理。该研究表明ALA在烟草育苗环节能较好的增强烟苗对抗低温弱光的能力,提升烟苗素质,并持续改善烟株后期的生长,是具备有应用价值和潜力的调节剂,其20 mg/L的施用浓度也被证明是适宜的。

徐昊[7](2019)在《丛枝菌根化育苗提高烟草抗冷性的效果及对烟草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烟草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具有提神功效,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国民税收中占较大的比例。烟草是热带植物,适宜在温暖的气候生长。我国南方烟区普遍存在“倒春寒”的天气,较冷的早春时节,气温较低,容易对刚移栽到大田的烟苗造成伤害,降低品质,影响经济效益。生产上采用推迟移栽时间等方法防控冷害,但是会影响烟叶产量。研究表明,植物形成丛枝菌根(AM)在促进养分吸收和防控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而且丛枝菌根真菌直接在田间接种时侵染效率和生态效应受到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将采用丛枝菌根育苗的方法,研究烟草根系在苗期形成丛枝菌根,对移栽后烟草抗冷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同时探讨丛枝菌根苗在田间的侵染状况以及对烟叶产量品质的影响。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丛枝菌根育苗降低了低温胁迫对烟草植株造成的伤害。采用丛枝菌根育苗的方法可提高烟草秧苗根系干物质积累量和根系相对含水量。移栽后在低温胁迫条件下,与对照相比,丛枝菌根苗冷害指数降低,也缓解因低温胁迫而造成的叶片电导率升高。缓解了低温胁迫对烟草植株造成的伤害。2.丛枝菌根苗通过提高SOD酶、POD酶活性提高抗冷性。丛枝菌根苗提高根系磷酸酶的分泌,水解根际土壤中的磷,提高植株磷营养。烟草叶片中的油菜素内酯含量也因丛枝菌根的定殖而提高,从而提高烟草植株抗冷胁迫的能力。培育的烟草苗在移栽后,在冷害处理第1天,与对照处理相比,接种丛枝菌根的烟苗的MDA含量显着降低,降低了低温对烟草植株所造成的伤害。受低温胁迫第3天接种丛枝菌根的烟苗显着提高了SOD的含量。受低温胁迫第5天,丛枝菌根苗显着提高了叶片POD酶活性,提高了抗冷胁迫的能力。3.丛枝菌根培育烟草秧苗,移栽田间后提高了烟叶的品质。与非菌根烟草苗相比,丛枝菌根苗显着降低了上部叶中烟碱的含量,使其处在最为优质的范围。同时丛枝菌根化育苗提高了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总糖的含量,糖碱比、两糖比、两糖差等品质相关指标都更加趋于优质烟叶的范围。采用丛枝菌根育苗的方法,烟草苗期可形成40-50%的丛枝菌根侵染率,移栽田间以后烟草植株保持丛枝菌根侵染率,而且Ce菌种的菌根侵染强度和丛枝丰富度还高于秧苗期的强度和丛枝丰富度。移栽田间以后,Fm菌种的菌根侵染率高于Ce,但是菌根侵染强度是Ce菌种高于Fm菌种。4.丛枝菌根育苗提高烟草植株根际酸性磷酸酶活性,促进有机磷水解,加强烟草根际磷营养,提高了烟叶上部叶磷含量,因此烟草丛枝菌根苗具有抗冷害潜力。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可以显着提高土壤中酸性磷酸酶的含量,烟草丛枝菌根真菌苗在田间叶片中磷的含量也显着提高。

刘晓姣[8](2018)在《烟草根际抑病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组学特征及对青枯病的拮抗作用研究》文中提出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是影响作物健康生长的关键,而土传病害的爆发便是土壤生态系统失衡的最直观表现。随着近年来微生物的研究深入,以微生物学为基础,调节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种群,在作物根系形成抵抗病原菌入侵的生物屏障,减少土传病原菌定殖作物根部的可能性与数量,进而达到防治土传病害的目的,被认为是治理土传病害中最友好且可持续的方法。特异抑病型(specific disease suppression)土壤便是以土壤微生物组与植物之间的互作为基础,由某些有益微生物种类异常丰富而产生的。研究特异抑病型土壤中发挥抑病性的关键有益微生物区系,了解它们的特征及功能;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关键微生物群落的信息,对处于非抑病环境中的植物进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改善,设计出适合植物抗病的土壤微生物群落;这样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区系能通过促进同病原菌的竞争、拮抗等作用,减少病原菌的有效侵染,从而达到植物健康生长的目的。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原细菌,由青枯雷尔氏菌引起的青枯病常常给烟草生产带来毁灭性的损失。化学药剂防治方法给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且收效甚微。传统的生防菌剂开发与应用也面临着难以在土壤或根际土壤中定殖的窘境。抑病型土壤的发现与研究为生物防治措施或能提供新的研究思路。经调查发现重庆植烟区存在长时间连作烟草且维持烟草生长健康、产量达标的土地,本研究选择重庆武隆、彭水、黔江地区长期种植烟草青枯病发病土壤与不发病土壤进行田间样品采集,通过高通量测序和Biolog ECO等方法研究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组特征;对武隆、彭水、黔江三地及其混合的烟草青枯病发病土进行室内致病特征评价及病原物鉴定,对重庆巫山和彭水地区的不发病土壤进行室内抑病特征评价;对抑制烟草青枯病发生的有益微生物组特性进行研究:判断土壤的抑病能力是否与土壤有益微生物组有关,评价土壤微生物挥发性有机物是否对病原微生物有直接的抑制作用,评价抑病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抑病能力的可转移性,评价抑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不同碳源代谢的特性;利用筛选出的抑病土壤和发病土壤分别培育烟草裸种,对抑病土壤有益微生物在烟草根系不同部位的定殖情况进行分析,找到抑病土壤中关键的有益微生物菌属;通过烟草育苗基质与微生物菌剂混合后培育烟种,验证上述研究中筛选出的类芽孢杆菌属等有益微生物组在烟草根部优先定殖后对烟草青枯病的室内及大田防控效果。本学位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长期连作烟草区域内青枯病发病区与不发病区土壤微生物组特征存在显着差异选取武隆、彭水、黔江三个区县长期连作烟草青枯病发病与不发病地块,通过田间发病情况调查、常规理化性质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活性测定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测定,分析结果发现:各采样地的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差异主要存在于不同区县之间;不发病区域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代谢整体活性高于发病区域土壤;土壤健康状态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有显着性的影响,说明青枯病的爆发与土壤细菌群落的改变有一定的联系;根际土壤中具有潜在拮抗作用的有益微生物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在不发病土壤中的平均相对丰度大于在发病土壤中。2初步明确了烟草青枯病抑病土壤的有益微生物组抑病机理2.1土壤的抑病性主要来源于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对抑病土样进行了高温条件下的抗病盆栽试验,经过高温处理的抑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显着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升高;经过高压灭菌处理的土壤在青枯菌添加的条件下,烟草青枯病发病率高达100%,说明生物因子是影响土壤抑病性的主要因子,且土壤微生物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2.2抑病土壤有益微生物组的挥发性有机物对青枯病原菌的生长有直接抑制作用对抑病土壤微生物挥发性有机物影响青枯雷尔氏菌生长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在土壤微生物挥发性有机物装置中培养的青枯菌数量和浊度,及其分别与烟草青枯病发病情况的相关性。发现抑病土壤微生物组能通过其挥发性有机物对青枯雷尔氏菌的生长进行抑制,且青枯菌的数量与浊度同烟草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正相关性,进一步证实了抑病土壤抑制烟草青枯病的主要抑病因子为其内在的土壤有益微生物组。2.3土壤的抑病性可通过有益微生物组进行转移对抑病土壤微生物组的抑病类型进行了评价。通过混合少量的巫山抑病土壤与大量的发病土壤,然后栽培烟草,烟草青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得到降低,以混合了20%抑病土壤的处理抑病能力最佳,发病率为41.47%,而没有混合抑病土的发病土壤发病率为91.67%;对烟草根际的青枯雷尔氏菌进行相对定量,发现混合了抑病土的处理青枯菌含量明显低于未添加抑病土的处理,以混合了5%抑病土的处理青枯菌含量最低。说明,抑病土壤的抑病性是可以通过有益微生物组进行转移的。2.4抑病土壤微生物组具有大量代谢4-羟基苯甲酸和γ-羟基丁酸的能力收集室内连续种植3茬烟草后的烟草根际抑病土壤与发病土壤,进行土壤微生物群落对Biolog ECO板中31种碳源代谢情况的测定。抑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整体代谢活性优于发病土壤,其中对4-羟基苯甲酸和γ-羟基丁酸的代谢活性分别是发病土壤的3.37倍和2.43倍,而这两种物质分别代表了连作障碍化感物质和烟草根系分泌物质,说明抑病土壤有益微生物组具有快速代谢连作化感物质和烟草根系分泌物的能力;通过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对酚酸类与羧酸类物质,尤其是对4-羟基苯甲酸和γ-羟基丁酸的利用情况能较好地区分烟草青枯病抑病土壤与发病土壤。3抑病土壤有益微生物组中潜在的拮抗微生物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更易在烟草根部定殖对经过灭菌处理和没有灭菌处理的抑病土壤与发病土壤栽培的烟草根部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土壤灭菌处理对细菌群落的影响程度为66.2%,而对真菌群落的影响程度为44.6%,说明土壤在灭菌处理后对根部细菌群落定殖的影响大于对真菌群落的影响。结合土壤抑病性在灭菌后丧失的试验结果,推测土壤抑病性来源于烟草根部细菌群落的可能性大于来自真菌群落的可能性。对抑病土壤与发病土壤处理栽种的烟草根部、根际土壤、块土的细菌与真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青枯雷尔氏菌所对应的雷尔氏菌属(Ralstonia)在抑病土壤处理中无论是来自烟草根部、根际土壤还是块土,其相对丰度均低于发病土壤处理;在烟草根部具有潜在促生和拮抗作用的真菌群落,在数量上均不能作为解释土壤抑制烟草青枯病的依据;从抑病土壤处理的烟草根部细菌中共筛选出52个OTU作为指示物种,这些OTU分别属于35个属,具有生防潜力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位列其中,且两者在抑病土壤处理的烟草根部的相对丰度均显着大于发病土壤处理,说明这两个属的菌群在烟草根部定殖对土壤抑制烟草青枯病有一定的指示作用。4有益微生物菌群优先定殖于烟苗新根能有效防控烟草青枯病根据报道,选取对青枯雷尔氏菌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和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分别代表芽孢杆菌属和类芽孢杆菌属,以及已经使用于烟草种植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和生物菌肥,将四种微生物菌剂分别与烟草育苗基质混合,然后培育烟种,使有益微生物组能优先定殖于烟根萌发期。将培育的幼苗移栽至烟草青枯病发病土壤中,从室内盆栽试验与大田小区试验分别评价各处理对烟草生长及青枯病防控的影响。通过烟草种子发芽情况测定、烟苗生长情况测定、烟草青枯病发病情况调查、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活性测定,分析结果发现:多粘类芽孢杆菌处理对烟草种子的萌发时间提前了2天,能促进烟草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对烟草青枯病的室内和大田防效均为各处理中最高,分别为63.64%和24.95%;受多粘类芽孢杆菌影响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水化合物类、羧酸类、4-羟基苯甲酸和γ-羟基丁酸的代谢能力显着高于对照处理;枯草芽孢杆菌处理在室内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效仅次于多粘类芽孢杆菌,为54.55%,但在大田应用中的防效仅为8.68%。综上所述,本学术论文以烟草青枯病为例,展示了从抑病型土壤中探索有益微生物组防治烟草青枯病的整个过程:1)烟草青枯病发病与不发病土壤微生物特征解析;2)抑病型土壤有益微生物组的特性、抑病作用及其与烟草根系不同部位互作的关系评价;3)烟根优先定殖有益微生物组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验证。发现了植烟土壤健康状况与土壤细菌群落具有显着相关性,确立了试图通过研究抑病土壤微生物结构以防控烟草青枯病的理论基础。通过对抑病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组的特性研究及其与烟草根系互作的研究,筛选出具有拮抗潜力的芽孢杆菌属和类芽孢杆菌属作为指示烟草青枯病抑病型土壤的有益微生物组,且其抑病作用主要是通过对烟草根部优先定殖来实现的。通过室内与大田试验,验证了类芽孢杆菌属的模式菌株多粘类芽孢杆菌与烟草育苗基质混合后,对烟草生长有促进作用,且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效最佳。本研究结果对于解释抑病型土壤微生物组能在作物根部优先形成以有益微生物组为主的抗病生物屏障具有重要的意义与理论价值,且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的类芽孢杆菌属在烟苗根部优先互作后,对烟草青枯病有较好的控病效果,为实际生产中利用有益微生物组防治土传病害提供了新思路。

高丹丹[9](2018)在《低温促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对烟草促生效果的研究》文中提出烟草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贵州烟区烟草早期生长容易受低温环境的影响,生长缓慢、出现冻伤影响烟草产量与品质,如何提高烟草苗期生长速度、克服早期寒流影响,对贵州烟草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在低温条件下从烟草根际,筛选具有低温促生作用的菌株。试验从贵州省烟区健康烟株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出菌株154株,经过植物激素分泌情况测定筛选出66株,经过促生效果验证性试验筛选出9株。最后,将9株菌进行小盆栽促生效果验证试验。由于菌株34、98和107菌落形态不相同,且菌株之间生长无影响,因此进行两两复合及三株复合。两次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1 12、1 14和TD1对烟草低温促生效果主要体现在:1、烟株生物量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 56.8%、71.5%、103.6%;2、烟株最大叶片长度、宽度与对照相比均具有显着性差异,其中烟草最大叶长均比对照处理烟草最大叶长度长3-5 cm,最大叶宽比对照处理宽2-3 cm;3、菌株114和TD1对烟草根系活力具有促进作用,高于对照处理200-300μg/g/h;4、烟株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与对照相比均具有显着性差异,其中这三株菌的处理的烟草根系长度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432.1 cm、472.2 cm、600.2 cm,为对照处理1.5-1.6倍,烟草根系表面积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71.1 cm2、70.5 cm2、106.1 cm2,为对照处理的1.5-1.7倍,烟草根系体积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0.9 cm3、0.8 cm3、1.5 cm3;5、对土壤脲酶活力具有提高的作用,提高20-220 Ug/d/g;6、烟草种子发芽率在常温25℃以及相对低温18℃均具有提高的作用,常温条件下发芽率分别提高7.0%、7.0%、2.0%,低温条件下发芽率分别提高了 8.3%、7.9%、6.7%。7、菌株112、114和菌株TD1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这三株菌分别为Arthrobacter nicotinovorans、Bacillus muralis 和 Pseudomonas seleniipraecipitans。将菌株112、114和TD1进行二次固体发酵后,进行大盆栽促生效果验证,菌株1 12对烟草促生作用主要体现在:1、烟株生物量菌株112菌悬液的处理,生物量与对照相比增加36.6%。2、菌株112菌悬液的处理烟株最大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及茎围分别高于对照处理12.9%、20.5%和20.8%。菌株112制成的生物有机肥的处理烟株最大叶片、烟株茎围及烟株高度分别高于对照处理19.8%、17.9%和77.1%。3、菌株112菌悬液处理的烟草根系长度是对照的2.0倍,根系表面积与对照相比提高了 34.5%,菌株112制成的生物有机肥的处理烟草根系长度是对照的1.6倍。4、菌株112菌悬液的处理土壤酸性磷酸酶、土壤蔗糖酶和土壤脲酶活力与对照相比分别高57.7%、48.4%和32.9%。通过小盆栽和大盆栽验证试验,最终选定菌株112作为本次研究中获得的可用于试生产的优良菌株。

李碧德[10](2018)在《两种生防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与Pseudomonas fluorescens)防控烟草青枯病的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烟草青枯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引起的土传细菌性病害,其危害广泛,防治困难,严重影响了烟叶产量及品质。目前环保可持续的生物防治技术是烟草青枯病防治的研究热点,生防菌剂已有多粘类芽孢杆菌和荧光假单胞杆菌应用登记的产品。但关于两种生防菌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特性,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因此,本项研究通过室内和大田试验,在抑菌活性、烟草的促生作用、青枯病防控效果、烟株诱导抗性和烟草根际微生态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和比较了两种生防菌对青枯菌抑菌作用及青枯病的防控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改良平板对峙法结合紫外光度法检测结果表明,培养4 d,多粘类芽孢杆菌菌落和荧光假单胞杆菌菌落抑菌圈直径分别达23.8 mm和23.1 mm。同时,生防菌菌悬液其浓度log对数[X,单位log(cfu/mL)]与抑菌圈直径(Y,单位mm)表现出线性增长关系,多粘类芽孢杆菌的抑制回归线为Y=1.7461X+18.576(R2=0.9458),而荧光假单胞杆菌的抑制回归线为Y=1.8417X+12.667(R2=0.8514)。在pH5-8各菌均能正常,多粘类芽孢杆菌抑菌效果与pH呈负相关,pH 5时抑菌圈直径达42.91 mm;荧光假单胞杆菌在pH 7抑菌效果最佳,为22.00mm。2、浸种处理结果表明,多粘类芽孢杆菌对烟草种子相对萌发率和相对萌发势有显着性促进作用,而荧光假单胞杆菌仅对烟草种子相对萌发势有显着性促进作用,(P<0.05,下同)。生防菌单独灌根,多粘类芽孢杆菌能持续地显着性促进烟苗株高,并促进叶长叶宽,最终显着促进了烟苗地上部干重和根系干重的积累;荧光假单胞杆菌仅能后期时显着性促进烟苗株高。接种青枯菌后,在烟株发病之前,多粘类芽孢杆菌和荣光假单胞杆菌对烟株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但无显着性差异。盆栽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杆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有效降低青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终稳定防效分别为29.44%和41.11%。3、通过灌根接种生防菌,以CK及RS为对照,探讨单独接种生防菌以及生防菌接种后再接种青枯菌时,青枯病发病前(接种后第2d)、发病初期(第5d),发病盛期(第8d、11d、14d),烟株叶片CAT、PAL、POD、PPO和SOD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生防菌对烟株5种酶活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单独接种时,多粘类芽孢杆菌对烟株叶片5种酶活平均促进作用分别为1.24倍、1.16倍、1.29倍、1.36倍和1.70倍;荧光假单胞杆菌分别为1.22倍、1.23倍、1.21倍、1.38倍和1.58倍。接种青枯菌时多粘类芽孢杆菌对5种酶活平均促进作用分别为1.29倍、1.41倍、1.46倍、1.65倍和1.44倍;荧光假单胞杆菌分别为1.18倍、1.42倍、1.30倍、1.65倍和1.56倍。4、灌根处理后,生防菌能引起烟草根际土壤细菌种群数量的增加与真菌种群数量的减少。Biolog-Eco平板检测结果表明,两种生防菌能促进烟草土壤根际微生物代谢活性。在单施生防菌时,多粘类芽孢杆菌促进作用最佳,接种青枯菌时,荧光假单胞杆菌促进作用最佳。单施生防菌,多粘类芽孢杆菌显着提升了根际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类、羧酸类和胺类化合物的利用,荧光假单胞杆菌能显着提升微生物对酚类化合物的利用;接种青枯菌时,多粘类芽孢杆菌对各类碳源无显着促进效果,荧光假单胞杆菌显着提升了微生物对氨基酸类、羧酸类化合物的利用。主成份分析结果表明,多粘类芽孢杆菌提高了土壤群落稳定性,荧光假单胞杆菌在单独施用时提高了土壤群落稳定性,但有青枯菌接种时却会降低。功能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生防菌均能降低土壤均一度(McIntosh),荧光假单胞杆菌影响显着且稳定;两种生防菌在单独接种时会增加土壤微生物种类,显着性增加土壤微生物丰度(Shannon),在有青枯菌接种时则会减少土壤微生物常见物种(Simpson)。5、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生防菌显着促进烟株最大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促生效果优于对照菌剂土根本。打顶期至中部叶采收前,多粘类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和土根本菌剂对青枯病防效分别为26.40%、16.41%、25.64%,对黑胫病最终防效为30.33%、17.01%和13.40%。三者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具有促进作用,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稳定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显着性降低土壤微生物的均一性。荧光假单胞杆菌对碳水化合物和羧酸类化合物有显着的促进效果,多粘类芽孢杆菌对羧酸类化合物以及酚类化合物有显着的促进效果,土根本菌剂对酚类化合物有显着的促进效果。烟草青枯病危害严重,通过直接抑菌作用、促生作用、诱导抗性作用,根际微生态调控作用及大田实验,结果表明多粘类芽孢杆菌和荧光假单胞杆菌对青枯病均有优良的控制效果,其中多粘类芽孢杆菌表现更好,生产中建议在土壤酸化的地区使用多粘类芽孢杆菌进行烟草青枯病的防治。

二、生理活性物质和自然生物调节对烟草种子、烟苗和烟株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理活性物质和自然生物调节对烟草种子、烟苗和烟株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黄腐酸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活性及初步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黄腐酸的研究现状
        1.1 黄腐酸的发现与特性
        1.2 黄腐酸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
    2 青枯病的研究及防治现状
        2.1 烟草青枯病的危害
        2.2 烟草青枯病的致病机理
        2.3 烟草青枯病的防治现状
    3 植物的诱导抗病性
        3.1 植物诱导抗病性
        3.2 植物抗性诱导剂
        3.3 植物诱导抗病性产生的机制
    4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4.1 选题依据
        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黄腐酸对青枯雷尔氏菌及烟草生长的生物活性测定
    第一节 黄腐酸对青枯雷尔氏菌抑菌活性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的FA对青枯雷尔氏菌生长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黄腐酸对烟草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烟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幼苗干、鲜重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腐酸对烟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2.2 黄腐酸叶面喷施对烟草幼苗生长的影响
        2.3 黄腐酸灌根处理对烟草幼苗生长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黄腐酸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室内效果评价
    第一节 不同浓度黄腐酸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效果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室内青枯病发病调查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黄腐酸对烟草青枯病的室内控病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室内青枯病发病情况调查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黄腐酸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机制研究
    第一节 黄腐酸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生理生化机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1.4 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的测定
        1.5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的测定
        1.6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活性测定
        1.7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测定
        1.8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黄腐酸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分子机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黄腐酸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田间防控效果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烟株农艺性状调查
        1.4 田间青枯病发病情况调查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诱抗剂对田间烟草农艺性状的影响
        2.2 不同诱抗剂对田间烟草青枯病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2)增效拮抗菌可湿性粉剂的研制及其烟草青枯病生防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烟草土传病害
        1.1.1 烟草简介
        1.1.2 烟草土传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1.1.3 烟草青枯菌的危害及其防治现状
    1.2 微生物生防菌剂
        1.2.1 微生物生防菌剂简介
        1.2.2 微生物生防菌剂的作用机理
        1.2.3 微生物生防菌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1.3 芽孢杆菌
        1.3.1 芽孢杆菌简介
        1.3.2 生防芽孢杆菌的作用机理
        1.3.3 生防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
    1.4 植物源抗菌物质
        1.4.1 植物源抗菌物质简介
        1.4.2 植物源抗菌物质作用机理
        1.4.3 植物源性抗菌物质的应用研究
    1.5 土壤微生态与土传病害
        1.5.1 土壤微生态与土传病害的研究进展
        1.5.2 根际微生物与作物土传病害的研究进展
    1.6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6.1 选题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万寿菊根抗菌活性物质的解析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菌株和植株
        2.2.2 培养基
        2.2.3 实验仪器与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万寿菊根抗菌物质提取
        2.3.2 万寿菊根茎提取物抑菌效果测定
        2.3.3 万寿菊根茎水提物HPLC分离
        2.3.4 万寿菊根茎水提物抑菌成分GC-MS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万寿菊根茎抑菌效果
        2.4.2 万寿菊根茎水提物HPLC分离结果
        2.4.3 万寿菊根茎水提物GC-MS解析结果
    2.5 小结
第三章 增效复合可湿性粉剂研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菌株
        3.2.2 培养基
        3.2.3 实验仪器与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生防菌之间的拮抗作用分析
        3.3.2 生防菌与抗菌物质之间的相容性分析
        3.3.3 复合拮抗菌发酵条件优化
        3.3.4 增效拮抗菌剂载体筛选
        3.3.5 增效拮抗菌剂助剂筛选
        3.3.6 增效拮抗菌剂稳定剂的筛选
        3.3.7 增效拮抗菌剂性能测定
        3.3.8 芽孢数量计算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生防菌之间的拮抗作用
        3.4.2 生防菌与抗菌物质之间的相容性
        3.4.3 增效拮抗菌剂菌剂培养基优化
        3.4.4 增效拮抗菌剂载体
        3.4.5 增效拮抗菌剂助剂
        3.4.6 增效拮抗菌剂稳定剂
        3.4.7 增效拮抗菌剂性能指标
    3.5 小结
第四章 增效拮抗菌可湿性粉剂防治烟草青枯病的室内防效评估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菌剂
        4.2.2 培养基
        4.2.3 实验仪器与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烟草种子萌发效果分析
        4.3.2 土壤中青枯病原菌丰度变化分析
        4.3.3 烟草青枯病发病率统计分析
        4.3.4 烟草农艺性状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烟草种子的萌发效果
        4.4.2 土壤中青枯病原菌丰度
        4.4.3 烟草青枯病的发病率统计
        4.4.4 烟草的农艺性状
    4.5 小结
第五章 增效拮抗可湿性粉剂防治烟草青枯病的大田应用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试验地点
        5.2.2 实验设计
    5.3 实验方法
        5.3.1 烟株根际土壤样品的采集
        5.3.2 烟草青枯病发病率的统计分析
        5.3.3 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
        5.3.4 烟叶经济性状分析
        5.3.5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5.3.6 数据统计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烟草青枯病发病率
        5.4.2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5.4.3 烟叶经济性状
        5.4.4 烟田土壤微微生态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三株芽孢杆菌复配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及菌株生防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烟草黑胫病概述
        1.1.1 烟草黑胫病的发现及病原
        1.1.2 烟草黑胫病的发病症状
        1.1.3 烟草黑胫病的危害
        1.1.4 烟草黑胫病病原菌侵染机理
        1.1.5 烟草黑胫病防治方法
    1.2 生防菌复配及其在植物病害中的应用
    1.3 芽孢杆菌的抑菌机理
        1.3.1 竞争作用
        1.3.2 抗生作用
        1.3.3 诱导系统抗性
    1.4 生防菌剂开发与应用现状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复配生防细菌组合的筛选与鉴定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烟草品种及微生物
        2.1.2 供试培养基
        2.1.3 主要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菌株活化
        2.2.2 生防细菌对烟草疫霉菌的抑制作用测定
        2.2.3 生防细菌相容性测定
        2.2.4 复配生防细菌对烟草疫霉菌抑制作用测定
        2.2.5 生防细菌对烟草黑胫病的盆栽防效测定
        2.2.6 生防细菌种属鉴定
    2.3 结果
        2.3.1 生防细菌对烟草疫霉菌的抑菌效果
        2.3.2 菌株相容性结果
        2.3.3 复配菌对烟草疫霉菌的抑菌效果
        2.3.4 生防细菌对烟草黑胫病的盆栽防效
        2.3.5 菌株GY1、GY10、GY12 种属鉴定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菌株GY1、GY10、GY12 发酵培养基筛选
    3.1 试验材料
        3.1.1 供试生防细菌
        3.1.2 供试培养基
        3.1.3 主要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菌株GY1、GY10、GY12 生长曲线测定
        3.2.2 菌株GY1、GY10、GY12 发酵培养基配方筛选
    3.3 结果
        3.3.1 菌株GY1、GY10、GY12 的生长曲线
        3.3.2 菌株GY1、GY10、GY12 发酵培养基配方
    3.4 讨论
第四章 菌株GY1、GY10、GY12 生防特性研究
    4.1 试验材料
        4.1.1 供试烟草品种及微生物
        4.1.2 供试培养基
        4.1.3 主要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菌株GY1、GY10、GY12 促生作用测定
        4.2.2 菌株GY1、GY10、GY12 抑菌谱测定
        4.2.3 菌株GY1、GY10、GY12 无菌发酵液抑菌作用测定
        4.2.4 菌株GY1、GY10、GY12 产生次生代谢物能力定性测定
        4.2.5 菌株GY1、GY10、GY12 挥发性气体抑菌能力测定
        4.2.6 菌株GY1、GY10、GY12 蛋白酶类抑菌物质稳定性测定
    4.3 结果
        4.3.1 菌株GY1、GY10、GY12 的促生作用
        4.3.2 菌株GY1、GY10、GY12 的抑菌谱
        4.3.3 菌株GY1、GY10、GY12 无菌发酵液的抑菌作用
        4.3.4 菌株GY1、GY10、GY12 挥发性气体的抑菌作用
        4.3.5 菌株GY1、GY10、GY12 产生次生代谢物的能力
        4.3.6 菌株GY1、GY10、GY12 蛋白酶类抑菌物质稳定性
    4.4 讨论
第五章 菌株GY1、GY10、GY12 根际土壤定殖能力
    5.1 试验材料
        5.1.1 供试烟草品种及微生物
        5.1.2 供试培养基
        5.1.3 主要仪器
    5.2 试验方法
        5.2.1 菌株GY1、GY10、GY12 对抗生素的天然抗性测定
        5.2.2 菌株GY1、GY10、GY12 抗生素抗性标记
        5.2.3 GY1、GY10、GY12 抗性标记菌株对烟草疫霉菌的抑制作用检测
        5.2.4 GY1、GY10、GY12 原始菌株和抗性标记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
        5.2.5 菌株GY1、GY10、GY12 根际土壤定殖能力测定
    5.3 结果
        5.3.1 菌株GY1、GY10、GY12 对抗生素的天然抗性
        5.3.2 菌株GY1、GY10、GY12 抗生素抗性
        5.3.3 GY1、GY10、GY12 抗性标记菌株对烟草疫霉菌的抑制作用
        5.3.4 GY1、GY10、GY12 原始菌株和抗生素标记菌株生长曲线
        5.3.5 GY1、GY10、GY12 根际土壤定殖能力
    5.4 讨论
第六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4)哈茨木霉TMN-1菌株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活性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烟草青枯病及其生物防治
        1.1 烟草青枯病及其生物防治
    2 哈茨木霉与植物互作的机制研究
        2.1 哈茨木霉对种子的影响
        2.2 哈茨木霉与植物互作过程中植物的生理变化
        2.3 哈茨木霉在植物根系的定殖
        2.4 哈茨木霉与植物互作过程中植物中的基因表达
    3 哈茨木霉与根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3.1 哈茨木霉与病原微生物的互作
        3.2 哈茨木霉与环境中其他微生物的互作
    4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4.1 选题依据
        4.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抗烟草青枯病的哈茨木霉菌株筛选与生物活性测定
    第一节 抗烟草青枯病活性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哈茨木霉TMN-1对烟草的促生活性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节 哈茨木霉TMN-1对烟草青枯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哈茨木霉TMN-1菌株的室内控病效果及发酵技术探究
    第一节 哈茨木霉TMN-1的室内控病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哈茨木霉TMN-1固体发酵条件初探及发酵菌剂的室内效果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哈茨木霉TMN-1菌株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机制研究
    第一节 哈茨木霉TMN-1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生理生化机理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哈茨木霉TMN-1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分子机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节 哈茨木霉TMN-1影响烟草抗青枯病的微生态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哈茨木霉TMN-1对烟草青枯病的田间控病效果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1、主要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Reference)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烟草青枯病病原菌分子变异及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青枯病发生现状与危害
    2 青枯菌侵染特性
        2.1 青枯菌侵染过程
        2.2 青枯菌在寄主植株内的分布
    3 青枯菌的分类
        3.1 生理小种和生化型鉴定
        3.2 分子鉴定
        3.3 致病力分化研究
    4 茄科作物抗青枯病机理研究
        4.1 物理和生理抗性
        4.2 抗病性分子机制
    5 嫁接技术在茄科作物抗青枯病中的研究与应用
    6 作物间作控制土传病害的机制
        6.1 作物根系分泌物的抑制作用
        6.2 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6.3 调节环境因子间的平衡
        6.4 诱导作物系统抗性
    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烟草青枯菌分子变异及致病力分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害调查与病株采集
        1.2 烟草青枯菌的分离、纯化和保存
        1.2.1 烟草青枯菌的分离
        1.2.2 烟草青枯菌的纯化和保存
        1.3 烟草青枯菌基因组DNA提取
        1.3.1 菌液制备
        1.3.2 基因组DNA提取
        1.4 青枯菌分子鉴定
        1.5 烟草青枯菌生化型测定
        1.6 青枯菌演化型及序列变种鉴定
        1.6.1 青枯菌演化型鉴定
        1.6.2 青枯菌序列变种鉴定
        1.7 序列分析及遗传进化树的构建
        1.8 烟草青枯菌致病力测定
        1.8.1 菌株选择及供试烟苗
        1.8.2 接种体制备及接种方法
        1.8.3 青枯病发生情况调查
        1.8.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青枯菌鉴定及烟草青枯病的地理分布
        2.2 青枯菌生化型鉴定
        2.3 青枯菌演化型鉴定
        2.4 青枯菌序列变种鉴定与分析
        2.4.1 青枯菌序列变种鉴定
        2.4.2 烟草青枯菌序列变种的地理分布
        2.5 烟草青枯菌致病力测定与分析
        2.5.1 青枯菌致病力测定
        2.5.2 青枯菌致病型划分
        2.5.3 不同致病型青枯菌地理分布
        2.5.4 青枯菌致病型与序列变种的关系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嫁接对烟草青枯病发生及烟叶产量、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不同烟草品种对青枯病的田间抗性鉴定
        1.2.2 烟草嫁接试验
        1.2.3 嫁接烟株农艺性状调查
        1.2.4 嫁接烟株抗病性评价
        1.2.5 烟叶经济性状统计
        1.2.6 烟叶化学成分测定
        1.2.7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烟草品种对青枯病的抗性鉴定
        2.2 嫁接烟株成苗率分析
        2.3 嫁接对烟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2.4 嫁接对烟草青枯病发生的影响
        2.5 嫁接对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2.6 嫁接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3 讨论
第四章 烟草对青枯病的抗性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及抗性相关因子挖掘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烟草种植及青枯菌接种
        1.2.2 样品采集
        1.2.3 样本RNA提取与检测
        1.2.4 文库构建及Illumina测序
        1.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1.2.6 候选差异表达基因的验证
        1.2.7 类黄酮防治烟草青枯病的盆栽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云烟87和反帝3号对烟草青枯病的抗性鉴定
        2.2 测序质量评估
        2.3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2.3.1 差异表达基因Venn分析
        2.3.2 差异表达基因的聚类分析
        2.4 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
        2.5 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
        2.5.1 差异表达基因KEGG通路分析
        2.5.2 KEGG通路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2.6 转录因子和PR相关基因表达
        2.6.1 WRKY转录因子相关基因表达
        2.6.2 ERFs转录因子相关基因表达
        2.6.3 PR相关基因表达
        2.7 与烟草抗青枯病相关基因的表达验证
        2.8 类黄酮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3 讨论
第五章 烟草-万寿菊间作对烟草青枯病发生、土壤理化特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田间试验设置
        1.2 烟草青枯病田间病情调查
        1.3 土壤样品采集
        1.4 土壤理化性状测定
        1.5 土壤微生物群落分析
        1.5.1 DNA提取和PCR扩增
        1.5.2 Illumina Hiseq测序数据处理及比对
        1.5.3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1.5.4 微生物结构组成差异分析
        1.6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烟草-万寿菊间作对烟草青枯病发生的影响
        2.2 烟草-万寿菊间作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2.3 烟草-万寿菊间作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2.3.1 土壤细菌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
        2.3.2 土壤细菌稀释性曲线
        2.3.3 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2.3.4 细菌门水平的组成及差异分析
        2.3.5 细菌属水平的组成及差异分析
        2.3.6 土壤青枯菌丰度分析
        2.4 烟草-万寿菊间作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2.4.1 土壤真菌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
        2.4.2 土壤真菌稀释性曲线
        2.4.3 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2.4.4 真菌门水平的组成及差异分析
        2.4.5 真菌属水平上的组成及差异分析
    3 讨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创新性与展望
    1 全文总结
    2 创新性
    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附表
    附录Ⅱ: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6)低温弱光胁迫下5-氨基乙酰丙酸对烟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与转录组测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低温胁迫对植物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1.2 弱光胁迫对植物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1.3 5 -氨基乙酰丙酸(ALA)的作用及在植物抗性中的应用
第2章 引言
    2.1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及意义
    2.2 主要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图
第3章 弱光胁迫下ALA对烟苗抗性及光合生理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第4章 低温胁迫下ALA对烟苗抗性及光合生理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第5章 低温弱光胁迫下ALA对烟苗抗性及光合生理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第6章 低温弱光胁迫下烟苗转录组测序及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讨论
第7章 大田条件下ALA处理烟苗对烟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3 讨论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在读期间参与的课题及发表的论文

(7)丛枝菌根化育苗提高烟草抗冷性的效果及对烟草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烟草栽培
        1.1 烟草的功效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2 烟草栽培
        1.3 烟草的品质
        1.4 烟草栽培中的常见问题
        1.5 烟草抗冷的防治办法
    2. 丛枝菌根真菌及其生态作用
        2.1 丛枝菌根真菌
        2.2 植物丛枝菌根的生理生态功能
        2.3 丛枝菌根化育苗提高植物抗生物胁迫
        2.4 植物形成丛枝菌根提高抗非生物胁迫能力
        2.5 植物形成丛枝菌根提高作物品质的效果及其可能机制
    3. 丛枝菌根提高植物抗性的可能机制
        3.1 植物膜脂抗氧化性是抗逆能力的重要方面
        3.2 油菜素内酯含量与作物抗逆性密切相关
        3.3 养分吸收与抗逆性
    4.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4.2 研究内容
    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丛枝菌根化育苗提高烟草抗冷性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丛枝菌根化育苗对烟苗生长的影响
        2.2 丛枝菌根化育苗对烟草冷害的防治效果
        2.3 丛枝菌根育苗对烟草细胞膜的影响
        2.4 丛枝菌根化育苗对土壤中孢子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丛枝菌根化育苗提高烟草抗冷性的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丛枝菌根苗的侵染率
        2.2 丛枝菌根化育苗对烟草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3 丛枝菌根化育苗对烟草油菜素内酯含量的影响
        2.4 丛枝菌根化育苗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5 丛枝菌根化育苗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2.6 丛枝菌根化育苗对烟草养分吸收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丛枝菌根化育苗提高烟草产量和品质的效果及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丛枝菌根化育苗对烟叶产量的影响
        2.2 丛枝菌根化培育烟草秧苗的菌根侵染状况
        2.3 丛枝菌根化育苗对烟叶烟碱含量的影响
        2.4 丛枝菌根化育苗对烟叶中糖的影响
        2.5 丛枝菌根化育苗对烟叶氮含量的影响
        2.6 丛枝菌根化育苗对烟叶磷含量的影响
        2.7 丛枝菌根化育苗对烟叶全钾含量的影响
        2.8 丛枝菌根化育苗对烟叶pH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及创新点
    全文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8)烟草根际抑病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组学特征及对青枯病的拮抗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作物土传病害的发生与影响因素
        1.1 生物因素对土传病害发生的影响
        1.2 非生物因素对土传病害发生的影响
        1.3 烟草种植与烟草青枯病的发生
    2 作物健康生长与土壤微生物组的关系
        2.1 作物健康生长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组的关系
        2.2 作物健康生长与根部微生物组的关系
    3 抑病型土壤与有益微生物组的关系
        3.1 生物屏障与抑病型土壤
        3.2 土壤微生物组抑制土传病害的机理
        3.2.1 竞争作用
        3.2.2 拮抗作用
        3.2.3 诱导作物产生系统抗性
        3.2.4 寄生作用
        3.2.5 捕食作用
    4 抑病型土壤微生物组在土传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4.1 土传病害防治目前的挑战
        4.2 抑病型土壤微生物组带给生物防治的启示
        4.3 作物根部微生物在细菌性青枯病防治中的应用
    5 本研究的意义与研究策略
        5.1 研究意义与科学问题
        5.2 研究策略
        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烟草青枯病发病与抑病土壤微生物组特征分析
    第一节 烟草青枯病发病区与不发病区土壤微生物特征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点基本信息
        1.2 土壤样品采集
        1.3 试验方法
        1.3.1 烟草青枯病的发病情况调查
        1.3.2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1.3.3 可培养微生物对不同碳源利用测定
        1.3.4 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
        1.3.5 测序文库构建
        1.4 数据分析
        1.4.1 高通量数据分析
        1.4.2 生物数据统计分析
        1.5 供试仪器与试剂
        2 结果与分析
        2.1 采样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及发病情况调查
        2.2 烟草青枯病发病区与不发病区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2.3 烟草青枯病发病区与不发病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
        3 讨论
        4 本节小结
    第二节 烟草青枯病发病土壤的发病特征与病原物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土壤
        1.1.2 供试烟草
        1.1.3 供试培养基
        1.2 试验设计
        1.2.1 室内盆栽连续种植3茬烟草后青枯病病情调查
        1.2.2 混合发病土病原菌分离鉴定与回接验证
        1.3 试验方法
        1.3.1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1.3.2 烟草青枯病的发病情况调查
        1.3.3 发病烟株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1.3.4 微生物总DNA提取
        1.3.5 病原微生物分子鉴定
        1.3.6 回接验证
        1.4 数据分析
        1.5 供试仪器与试剂
        2 结果与分析
        2.1 采样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
        2.2 烟草青枯病发病土壤的发病情况
        2.3 发病土壤中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与验证
        3 讨论
        4 本节小结
    第三节 抑制青枯病发生的土壤抑病特征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土壤
        1.1.2 供试烟草
        1.1.3 供试菌株
        1.1.4 供试培养基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方法
        1.3.1 烟草青枯病的发病情况调查
        1.3.2 青枯菌的活化与菌悬液制备
        1.4 数据分析
        1.5 供试仪器与试剂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源添加青枯雷尔氏菌最适浓度筛选
        2.2 连作烟草抑病土壤抑制烟草青枯病特征
        3 讨论
        4 本节小结
第三章 烟草青枯病抑病土壤有益微生物组的特性及抑病作用研究
    第一节 抑制烟草青枯病发生土壤的有益微生物抑病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土壤
        1.1.2 供试烟草
        1.1.3 供试菌株
        1.1.4 供试培养基
        1.2 试验设计
        1.2.1 抑制烟草青枯病发生土壤的抑病盆栽试验
        1.2.2 土壤微生物挥发性有机物影响青枯雷尔氏菌生长试验
        1.3 试验方法
        1.3.1 土壤加热与灭菌操作
        1.3.2 烟草青枯病的发病情况调查
        1.3.3 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
        1.3.4 青枯菌悬液浓度梯度稀释与培养
        1.3.5 试验装置连接
        1.3.6 计数法检测青枯雷尔氏菌的生长
        1.3.7 浊度法检测青枯雷尔氏菌的生长
        1.4 数据分析
        1.5 供试仪器与试剂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高压灭菌处理对烟草青枯病发病情况的影响
        2.2 土壤高压灭菌处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2.3 土壤微生物挥发性有机物对青枯雷尔氏菌生长的影响
        3 讨论
        4 本节小结
    第二节 抑病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抑病能力的可转移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土壤
        1.1.2 供试烟草
        1.1.3 供试菌株
        1.1.4 供试培养基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方法
        1.3.1 烟草青枯病的发病情况调查
        1.3.2 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
        1.3.3 青枯雷尔氏菌的定量检测
        1.3.4 可培养微生物对不同碳源利用测定
        1.4 数据分析
        1.5 供试仪器与试剂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配比的抑病/发病土壤混合对烟草青枯病发病情况的影响
        2.2 各处理根际土壤中青枯雷尔氏菌含量的定量检测
        2.3 各处理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对不同碳源代谢情况
        3 讨论
        4 本节小结
    第三节 抑病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代谢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1.4 供试仪器与试剂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整体碳源代谢情况
        2.2 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利用多样性的主成分分析
        2.3 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特殊碳源的利用情况
        3 讨论
        4 本节小结
第四章 抑病土壤有益微生物组与烟草根系互作的关系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土壤
        1.1.2 供试烟草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方法
        1.3.1 滤纸法测定发芽率
        1.3.2 盆栽试验中发芽率测定
        1.3.3 样品采集
        1.3.4 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
        1.3.5 测序文库构建
        1.4 数据分析
        1.5 供试仪器与试剂
    2 结果与分析
        2.1 烟草裸种发芽情况
        2.2 测序数据统计与质控
        2.3 高压灭菌处理对烟草根部微生物定殖的影响
        2.4 不同烟草根系位点对微生物定殖的影响
        2.5 烟草根系不同位点有益微生物的组学特征
        2.6 抑病土壤中指示微生物的筛选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育苗基质添加有益微生物对烟草青枯病防控作用研究
    第一节 育苗基质添加有益微生物对烟草青枯病防控作用的室内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土壤
        1.1.2 供试烟草
        1.1.3 供试菌株
        1.1.4 供试微生物菌剂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方法
        1.3.1 烟苗发芽情况调查
        1.3.2 烟草生物量测定
        1.3.3 烟草青枯病的发病情况调查
        1.3.4 可培养微生物对不同碳源利用测定
        1.4 数据分析
        1.5 供试仪器与试剂
        2 结果与分析
        2.1 育苗基质添加有益微生物对烟苗生长情况的影响
        2.2 育苗基质添加有益微生物对烟草青枯病发病情况的影响
        2.3 育苗基质添加有益微生物对根际微生物碳源代谢能力的影响
        3 本节小结
    第二节 育苗基质添加有益微生物对烟草青枯病防控作用的大田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试验地情况
        1.1.2 栽培情况
        1.1.2 供试品种
        1.1.3 供试微生物菌剂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方法
        1.3.1 烟草农艺性状调查
        1.3.2 烟草青枯病的发病情况调查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育苗基质添加有益微生物对大田烟苗生长情况的影响
        2.2 育苗基质添加有益微生物对大田烟草团棵期农艺性状的影响
        2.3 育苗基质添加有益微生物对大田烟草青枯病发生情况的影响
        3 本节小结
        4 讨论
第六章 主要结果和结论、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1 主要结果与结论
    2 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文献及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9)低温促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对烟草促生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根际促生菌研究进展
        1.1.1 植物根际及其根系环境
        1.1.2 植物根际促生菌促生作用机理
        1.1.3 植物根际促生功能微生物
        1.1.4 根际促生菌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2 低温微生物
        1.2.1 低温微生物概述
        1.2.2 低温微生物研究现状
    1.3 低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3.1 低温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3.2 低温对植物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1.3.3 低温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3.4 低温胁迫对植物根系活力的影响
        1.3.5 低温对植物丙二醛(MDA)的影响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低温促生菌的分离筛选
    2.1 材料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仪器设备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烟株根际低温促生菌的初筛
        2.2.2 烟草根际低温促生菌株复筛
    2.3 讨论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低温促生菌的鉴定及生态适应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9株菌低温促生菌形态观察及生长条件的测定
        3.1.2 低温促生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
        3.1.3 低温促生菌对抗生素敏感性检测
        3.1.4 低温促生菌分子鉴定
        3.1.5 低温促生菌株16S rDNA序列的聚类分析
        3.1.6 根际促生微生物肥料研制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菌落形态观察及生长条件的测定结果
        3.2.2 低温促生菌对抗生素敏感性测定
        3.2.3 低温促生菌生理生化鉴定
        3.2.4 低温促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
        3.2.5 二次固体发酵制备生物有机肥
    3.3 讨论
    3.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低温促生菌盆栽复筛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盆栽复筛供试材料及来源
        4.1.2 盆栽复筛试验设计
        4.1.3 盆栽试验指标测定
        4.1.4 盆栽复筛试验仪器设备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烟草生物量的测定
        4.2.2 盆栽烟株农艺性状的测定
        4.2.3 盆栽烟株叶绿素含量测定
        4.2.4 不同处理对烟株生长过程中烟叶的影响
        4.2.5 不同将菌剂处理对烟株根系生长情况的测定
        4.2.6 不同菌剂处理对土壤酶活影响的测定
        4.2.7 不同菌剂处理对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测定
        4.2.8 菌株在植物根系定殖测定
        4.2.9 菌株分泌嗜铁素测定
    4.3 讨论
    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低温促生生物有机肥对烟草促生效果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及来源
        5.1.2 试验设计
        5.1.3 数据处理与统计
        5.1.4 试验仪器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处理对烟草生长的影响
        5.2.2 不同处理烟草农艺性状测定
        5.2.3 不同处理烟草根际土壤酶活力测定
        5.2.4 不同处理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测定
        5.2.5 不同处理烟草根系测定
        5.2.6 不同处理烟株生物量测定
        5.2.7 菌株在烟草根系中的定殖测定
        5.2.8 3株菌对烟草育苗促生效果测定
        5.2.9 3株菌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烟草发芽率的测定
    5.3 讨论
    5.4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展望
致谢

(10)两种生防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与Pseudomonas fluorescens)防控烟草青枯病的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烟草青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1.1 烟草青枯病分布和危害
        1.2 烟草青枯病病原学
        1.3 青枯菌对植物的发病机制
        1.4 烟草青枯病流行规律
        1.5 烟草青枯病防治
    2 青枯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2.1 无致病力青枯菌菌株的利用
        2.2 有益细菌的利用
        2.3 有益链霉菌及真菌的利用
        2.4 噬菌体的应用
        2.5 抗性植株的构建
    3 荧光假单胞杆菌的抗病作用
        3.1 荧光假单胞菌拮抗作用
        3.2 荧光假单胞菌营养与生态位点的竞争
        3.3 荧光假单胞菌诱导植物系统抗病性
    4 多粘类芽孢杆菌的抗病促生作用
        4.1 多粘类芽孢杆菌的拮抗作用
        4.2 多粘类芽孢杆菌竞争作用
        4.3 多粘类芽孢杆菌调节植物激素水平
        4.4 多粘类芽孢杆菌诱导植物系统抗性
        4.5 多粘类芽孢杆菌的促生作用
    5 选题意义
第二章 两种生防菌对烟草青枯菌的抑菌效果及pH对抑菌效果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防菌对青枯菌的直接抑菌效果
        2.2 不同浓度生防菌液对青枯菌的抑菌效果
        2.3 生防菌及青枯菌的生长曲线
        2.4 不同pH条件下生防菌及青枯菌生长情况
        2.5 不同pH条件下生防菌对青枯菌抑菌效果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两种生防菌对烟草的促生作用及烟草青枯病的防控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防菌对烟草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
        2.2 生防菌对烟苗生长的影响
        2.3 室内防效试验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两种生防菌诱导烟草对青枯病的系统抗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种生防菌对CAT酶活性的影响
        2.2 两种生防菌对PAL酶活性的影响
        2.3 两种生防菌对POD酶活性的影响
        2.4 两种生防菌对PPO酶活性的影响
        2.5 两种生防菌对SOD酶活性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两种生防菌对烟草根际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
        2.2 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
        2.3 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
        2.4 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的类型
        2.5 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的主成分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两种生防菌对烟草青枯病田间防效及根际微生态影响
    1 材料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地点
        1.3 试验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防菌处理后对烟草农艺性状的影响
        2.2 生防菌处理后田间主要病害发生的情况
        2.3 生防菌对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3 讨论与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致谢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加的课题
    (一)发表的论文
    (二)参加的科研项目

四、生理活性物质和自然生物调节对烟草种子、烟苗和烟株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黄腐酸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活性及初步机理研究[D]. 赵世元. 西南大学, 2020(01)
  • [2]增效拮抗菌可湿性粉剂的研制及其烟草青枯病生防应用[D]. 李程. 湖北大学, 2020(02)
  • [3]三株芽孢杆菌复配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及菌株生防特性研究[D]. 李苗苗.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 [4]哈茨木霉TMN-1菌株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活性及机理研究[D]. 朱洪江. 西南大学, 2020(01)
  • [5]烟草青枯病病原菌分子变异及控制技术研究[D]. 黎妍妍. 华中农业大学, 2019
  • [6]低温弱光胁迫下5-氨基乙酰丙酸对烟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与转录组测序分析[D]. 李钠钾. 西南大学, 2019(05)
  • [7]丛枝菌根化育苗提高烟草抗冷性的效果及对烟草品质的影响[D]. 徐昊.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8]烟草根际抑病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组学特征及对青枯病的拮抗作用研究[D]. 刘晓姣. 西南大学, 2018(05)
  • [9]低温促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对烟草促生效果的研究[D]. 高丹丹.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3)
  • [10]两种生防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与Pseudomonas fluorescens)防控烟草青枯病的特性研究[D]. 李碧德. 西南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生理活性物质和天然生物调节对烟草种子、烟草幼苗和烟草植物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