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价值的“涨价竞争”

有价值的“涨价竞争”

一、可贵的“提价竞争”(论文文献综述)

邹寻[1](2020)在《网红经济下Z白酒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伴随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移动互联改变大众生活方式,新的经济形态层出不穷。企业传统的营销策略越来越跟不上快速变化的客户新需求,为了解决Z白酒公司营销问题,本文深入研究了网红经济背景下的白酒企业的营销策略。过往对白酒企业营销策略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以4P理论为基础的理论研究上,在新形势、新背景下,尤其是当前网红经济盛行的背景下,对白酒企业做营销策略的研究是缺乏的。本文采用文献检索法对网红经济和白酒营销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做了阅读、归纳、整理,同时采用访谈法对研究对象Z公司的内部员工做了现场访谈,结合173份调查问卷的数据,深入分析了Z公司的营销现状以及在现有营销策略下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Z公司在产品设计、研发、包装、品牌推广、价格制定和渠道建设等方面已经出现了严重问题,导致曾经位列国内白酒行业一线队伍的Z公司逐渐被新生势力打败。本次研究在整合营销理论、创意传播管理理论和4P营销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时背景,对Z公司营销问题进行剖析并给出了营销策略建议,丰富了相关理论在网红经济背景下的新应用,同时为Z公司作出营销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撑,还为其他白酒企业摆脱营销困境提供了借鉴意义。

华清君[2](2020)在《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陈云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作为国家财经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在长期的国家财经治理实践中,他始终坚持从各个时期的国情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探索、创新、总结,彰显了非凡的国家财经治理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国家财经治理思想。陈云的财经治理能力首先源于青少年时期他在苏南勤勉忙碌的商业氛围和上海浓郁发达的商业环境中耳濡目染受到的深刻影响,此后经过长期反复踏实的财经理论学习与钻研,他的财经理论功底不断得以增强、深化和升华。这使他在长期的财经领导工作中,能够把自己财经方面的超凡天赋与财经科学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能够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根本的理论指导和基本遵循,以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为主要的实践参照和理论思考,以西方经济理论与实践为重要的思想启发和借鉴运用,从而在建立和完善国家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等重大决策实践过程中,在对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运行机制和运行保障开展治理的过程中,能够创造性地研究、制订、实施有效的治理策略,在每一次危机的紧要关头,他常常临危受命,并总是不负众望,一次又一次使国家和人民转危为安。研究陈云同志国家财经治理的理论渊源、实践历程和建立的丰功伟绩,其间显现着鲜明独特的思想脉络,主要可以概括为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等六个方面。陈云关于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思想,着眼于从上层建筑角度发挥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的保障激励作用,从生产关系角度发挥利益攸关方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动创造作用,从资源配置角度发挥要素促进经济发展的效率引领作用,从再生产过程角度发挥各环节促进生产发展的导向联动作用。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明确财经治理的中心任务以及实现这个中心任务应当构建的体制机制,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核心和目的,也是其他各个思想分支所围绕的核心和目的,旨在阐明发展依靠什么,如何激发活力,而其他各个思想分支,是为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思想服务的。陈云关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的思想,着眼于把计划的优越性与国情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市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坚持国民经济的计划理性与市场活性,协调国内经济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风险性,在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中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改善。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资源配置的基本路径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脉络和主线,旨在阐明经济如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对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思想,以及对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思想、对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思想,有着决定性影响。陈云关于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的思想,着眼于筹划稳健的计划控制总量,权衡协调的发展比例关系,保持稳固的四大平衡格局,维护理性的计划执行控制。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资源配置的根本方法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精髓和动力,旨在阐明经济发展所需的要素如何组织,应当怎样配置,是对如何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而在资源配置上作出的制度安排。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思想,服从于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思想,服务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思想,决定着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思想。陈云关于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的思想,着眼于从信息情报中洞悉市场状态,在健全法制中整顿经济秩序,运用政策工具稳定市场物价,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深入基层一线解除群众疾苦。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的动态监控与理性校正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中关于对经济运行实行休养和调理的机制,是诊治手段,旨在阐明如何监控经济运行过程,经济运行如何回归理性,因而是对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其他分支思想的再运用。陈云关于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的思想,要求把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和生命,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要求,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始终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思想上的基本建设。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的力量源泉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支柱和载体,旨在阐明治理活动的根本依靠是什么,如何形成长久的依靠,因此是践行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各个思想分支的主体力量,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中最能动最根本的部分,是保证思想正确执行和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根本依靠。陈云关于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的思想,要求把有利于人民、满足人民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工作中坚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而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作决策,因此是解决干部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根基和活的灵魂,旨在阐明治理思想的思想方法以及如何发挥作用,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方法论基础。陈云财经治理实践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始终保持积极而又稳妥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相应的规律和财经理论,不因顺境而冲动,也不因困难而气馁,始终把握好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益效率和安全稳定,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这在根本上是由他的治理思想的理论品格所决定的,就是在财经治国中始终坚持风险思维,防止犯颠覆性错误。陈云财经治理的思想与实践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宝贵财富。新时代,陈云财经治理思想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妥善处理分配问题;有助于我们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过程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更好地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的双轮联动,避免陷入改革和市场经济治理中的形而上学。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发端并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步成熟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丰富并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作用于以发展对人民有利的社会生产力为根本目标、以克服纠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重点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奠基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思想不仅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许多相关思想对于今天的财经治理实践仍有着指导意义,必然为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并结合新的时代特征,而令其焕发出新的思想魅力。

宋振[3](2020)在《“东阿阿胶”品牌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多年来,具有品牌护城河称号、连续增长12年的公司业绩、高ROE等荣誉让东阿阿胶公司成为一只符合价值投资标准的白马股,公司也一直在做老字号品牌的传承和创新。但2018年股价开始下跌,2019年东阿阿胶产品销量更是断崖式下降,市场投资者转为消极观望,管理者内部也产生发展战略分歧。虽然东阿阿胶的阿胶及系列产品价格在不断上涨,但其销量却不增加反而降低,业务增速放缓,中低端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业绩同时下滑。目前企业如何调整品牌端的营销战略,改变品牌营销方法,争夺年轻群体消费市场,是东阿阿胶面临的问题。本文以东阿阿胶为研究对象,结合现有的营销理论,通过品牌营销策划,对其产品的品牌营销策略进行研究,结合公司财务情况和梳理商业模式,对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的环境进行分析,找出企业在市场发展内部资源上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在外部营销环境下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采取面对面问卷调查和现场回收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问题,了解消费者对东阿阿胶的认知程度。然后利用PEST、波特五力模型和资源能力核心竞争力分析对东阿阿胶的营销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内部环境等。在对营销策略的选择上,综合考量4P,4R和4C分析角度,增加品牌传播策略,新媒体渠道,校园渠道,情感营销,网红营销等手段,从品牌营销,品牌管理,品牌战略,解决东阿阿胶品牌老化,缺少新产品去占领低端市场,难以迎合年轻人口味的问题,最终为东阿阿胶公司设计一个年轻化品牌的营销策略,并提出东阿阿胶品牌营销策略的管理制度。通过上述品牌营销策略和品牌营销保障措施,使老字号品牌年轻化,满足年轻人的消费需求,进而挽救公司业绩并提升品牌价值。

杨现华[4](2019)在《青岛啤酒迎来利润拐点?》文中认为销量持续回暖、半年净利润规模史上最佳、股价应声涨停……在一份超预期的半年报出炉后,青岛啤酒顿时收获了市场的热情与追捧。在经历了多年的持续低迷后,青岛啤酒似乎真的迎来了回暖,尤其是主品牌的销量多年后首次出现较为明显的增长,在行业销量并未明显回暖前提下,这显得难能可贵。是否就此可以认为青岛啤酒迎来了盈利的拐点呢?

袁嘉,袁波[5](2016)在《汽车零配件反垄断中的相关商品市场界定研究——基于消费者行为经济学的分析》文中提出汽车零配件行业具有商品多样性、消费群体多元化等特征,这使得该行业的相关商品市场界定极具复杂性,传统相关商品市场界定方法需要改进才能适用于该行业。此时尽管仍以替代性分析法为主,但是替代性分析法在适用时所考察的因素及其权重将不同于传统行业,不仅需要着重考察商品质量、商品价格等因素,还需要充分考虑涉案商品是否为专属配件、是否为原厂配件、所属整车档次、是否为关键零配件、消费者偏好等特征。如果使用假定垄断者测试法界定该行业的相关商品市场,还需考虑所选取的基准价格是否为充分竞争条件下的市场价格,并且需要根据不同消费群体设定不同的提价幅度。

郭静伟[6](2016)在《多形式资本的交织与茶的跨国流动 ——老挝丰沙里茶的民族志》文中研究说明茶叶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意蕴,在近代中国与西方的互动过程中扮演着并不逊于鸦片的重要角色,而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20多年后走出沉寂再次登场而成为国人文化消费与象征交换的重要对象,其中普洱茶堪称之最。自21世纪初国内开始掀起的“普洱茶热”影响所及越过国境线波及与云南普洱茶主产区生态环境相近同样适宜种植大叶种茶的周边国家,给人类学研究提供了阿帕杜莱所谓“物的生命史”研究的别样版本。20世纪末云南大叶种茶被规模化地扩种到老挝丰沙里。丰沙里与云南山水相依,在区位相接、生态近似和历史联系以及老挝招商引资的政策环境下,丰沙里茶叶基地以该县龙井村400年古茶树为基础,1999年由广西普发茶厂投产初建,并被纳入到替代种植的国家行为。2005年马来西亚茶厂入驻丰沙里,2008年本地华人康潘受益建厂,随后云南茶老板涌入丰沙里,本地茶老板也迅速崛起,茶叶基地成型并面向市场开放。在此过程中,中国人、老挝华人和普囡人运用了跨国籍、跨族群的社会资本,把丰沙里茶跨国运输到云南并借由普洱茶的文化资本获得较高价值转换。正是在多形式资本交织的推动下,局中各行动者以一定数量和结构的“多形式资本”展开博弈,由于运筹策略的不同而获得不同的收益,从而丰富了茶的社会生命,完成了茶的跨国流动。本文中“多形式资本”延续布迪厄“资本是积累的劳动”和对资本的多种形式(Forms of Capital)即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政治“元资本”等象征资本的探讨。在边疆异质社会的语境下,多形式资本是能带来价值增值并投入再生产中的劳动,是具有获得经济利益、文化能力、社会关系和政治权力等潜能且实施了价值转换的劳动。多形式资本以劳动时间积累为共性而成为其比较和转换的依据,并遵循一定的运作逻辑。从丰沙里茶的跨国流动可见,跨国经济活动中不仅仅是单一经济资本的活动,还交织着政治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等象征资本的运作,这与“一带一路”政策是一致的,尤其“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民心相通”离不开文化资本的交换和社会资本的联结。以往我国“走出去”政策只限于经济交换,引发一系列问题与忽略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是紧密相关的。而丰沙里茶跨国流动中的多形式资本交织,互惠而非排他的结果使双方都受益,在博弈中合作,在合作中博弈,为“一带一路”建设中消解不均衡、促进共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高群[7](2016)在《蔬菜产业发展政策效应研究》文中指出迅速发展的蔬菜产业已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国际经验来看,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根据国情对蔬菜产业实行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调控或监管。面对国内外的现实压力与大众舆论,我国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蔬菜产业宏观调控政策。那么,针对蔬菜产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究竟应该是怎么样的?国内蔬菜产业调控政策的主要内容、演变历程及影响因素都有哪些?面对市场价格的波动,政府的产业调控政策真的对稳定菜价有影响吗?若存在影响,其影响的正负导向作用与持续时间又是怎么样的?未来,为确保蔬菜产业良性运营,政府调控是否有必要由行政手段向市场化手段转变?新形势下,修缮国内蔬菜产业政策调控机制的相关建议有哪些?这些,均是现有的文献研究未能深入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试图展开国内蔬菜产业调控政策发展及评价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一、梳理总结了国内外蔬菜产业调控政策的发展概况(1)系统梳理与评价了国内蔬菜产业调控政策主要内容。按照产业调控政策执行主体—中央与地方政府、产业链所处环节—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及其他环节两个视角,从调控政策实施背景、演变历程、相关内容、具体措施等方面对蔬菜产业调控政策进行系统归纳与梳理,同时,对蔬菜产业调控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展开定性评价。(2)系统回顾与总结了国内蔬菜产业调控政策的历史演进过程与影响因素。系统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蔬菜产业调控政策的演变历程,并将其总结为八大阶段,依次为:菜品自由购销阶段、国家统一制定菜品价格、调整不合理菜价体系、放开菜价管制权限、蔬菜类产品连续增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提升蔬菜类产品质量新阶段及统筹新一轮“菜篮子”工程阶段。与此同时,从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两个维度解析了蔬菜产业调控政策的影响因素。(3)展开国际蔬菜产业调控政策的评述与借鉴。从蔬菜产业基本情况、调控政策背景与发展历程、政策概览、效果评价四个维度对美国、欧盟及日本等农产品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国家蔬菜产业先进调控政策进行系统梳理、总结,评价这些国家蔬菜产业调控政策的运行效果;并与中国进行对比,从而探寻、归纳出对国内蔬菜产业良性运营具有借鉴性意义的重要启示。二、基于事件分析法和案例研究科学评估蔬菜产业调控政策的效果(1)基于事件分析法展开国内月度蔬菜产业调控政策对市场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借鉴金融学与社会学研究领域中经典的事件分析法,通过与目标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按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及其他环节分门别类的展开产业历次调控政策对市场价格作用效果的评估,用并不直接受到蔬菜产业政策影响的肉类及其制品价格作对比研究,重点考察蔬菜产业调控政策对价格影响机制的正负导向作用及持续时间,并按类别的不同对历次调控政策干预措施的外生性进行检验。研究发现:蔬菜产业调控政策按照其针对产业链环节的不同,对蔬菜市场价格的影响效果也不尽相同。其中,与生产环节相关的调控政策对菜价具有四个月左右的正向提价作用;与流通环节相关的调控政策对菜价具有三个月左右较低程度的正向提价作用;与其他环节相关的调控政策作用程度太低尚不足以将菜价拉至正常水平。(2)基于差分模型展开年度产业调控政策对蔬菜市场价格影响的案例分析。利用差分模型,测算蔬菜市场价格真实走势与假设未启动调控政策条件下的菜价模拟值之间的差额,将差额绝对值较大的年份纳入案例库。从政策背景、政策效果、政策解读等维度展开分析,综合评估蔬菜产业调控机制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在样本考察区间内,国内蔬菜产业价格调控政策对菜价的正负导向不尽相同,且绝大多数年份的产业调控政策并没有对稳定蔬菜类产品价格起到明显的改善效果;与此同时,2000年以来国家对蔬菜产业调控政策的干预较之以往也明显增多,干扰了市场机制在蔬菜类产品价格形成中的作用。综合而言,无论是事件分析法的研究,还是基于差分模型的案例分析,均在一定程度上暗示着21世纪以来蔬菜产业调控政策并未很好的实现政策初衷,虽然,政府在引导蔬菜市场改革、维护生产者福利及促进消费等方面的确承担着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然而,直接的政策干预手段对蔬菜类产品价格的维稳能力有限。三、提出完善国内蔬菜产业调控政策的建议(1)建议变革调控方式,建立以市场机制为主的蔬菜产业政策体系。贯彻“市场机制对价格形成的决定性功效”、“政府宏观调控不能退出”、“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的指导思想,坚持四项原则—稳定性和连续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整体性和协调性、立足国内和学习国外相结合,建议重点强化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界定政府与市场边界,强化政府在蔬菜产业公益性、基础性和服务性环节的功能;二是毫不放松国内蔬菜类产品生产,缓解价格持续上涨的压力;三是综合供需双重因素,科学构建蔬菜类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预警体系;四是要增强居民蔬菜消费意识及维稳蔬菜类产品价格,加强政策创新。(2)建议进一步规范并完善蔬菜产业调控政策,实现行政手段逐步向市场化手段转变,重点推行蔬菜市场化调控制度。并从内涵界定、国内外实践经验及启示三个维度解读了当前主流的两大市场化调控举措一调控目录制度和蔬菜价格保险制度,以期为国内蔬菜产业调控机制由行政手段向市场化手段转变提供借鉴。论文可能的创新点有:(1)给出了一种新的评估鲜活农产品调控政策效果的方法与思路,在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的新意。为科学解析21世纪以来国内蔬菜产业调控政策对市场价格的影响效应,引入了金融学、社会学领域中运用较广的事件分析法和基于差分模型的典型案例研究,以期为未来蔬菜产业良性运营与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持。(2)构建了涵盖蔬菜全产业链的政策发展与效果评价体系,研究视角较为新颖。本研究打破了以往学者侧重于对产业链的某一环节或某一品种进行效果评估的逻辑,试图构建涵盖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及其他环节的全产业链的蔬菜产业调控发展过程与政策效果的完整逻辑体系。

向熹[8](2013)在《市场力量推动报业变革的效能与极限 ——《南方周末》战略性变革的案例研究(2001-2011)》文中指出2002年,我国启动“文化体制改革”,中国报业的市场化进程也全面加速;2012年,因媒体格局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报业出现行业性下滑;其间的十余年是中国报业发展的特定阶段,在这个特定阶段,市场力量成为中国报业变革的主要推动力。而市场力量如何作用于中国报业变革?市场力量推动中国报业变革的效用如何体现?市场推动中国报业变革的力量极限在哪里?本研究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用“个案研究”法,以《南方周末》为研究对象,本文试图通过“复盘”一份代表性报纸在2001年至2011年间五次战略性变革的成败来为上述问题求解,即以案例研究成果来回答普遍性问题。本文由六章和“结语”组成,第一章导论,对论题及产生的背景、既有研究、研究方法、逻辑结构等进行论述。第二章至第五章,对《南方周末》成功的四项战略性变革进行案例研究,从“品牌”、“商业模式”、“规模”、“多元化”等四个角度论证市场力量在推动报业变革上如何产生效用及产生怎样的效用。第六章,对《南方周末》未达到目标的“拓展话语边界”战略性变革进行案例研究,论证市场在推动报业变革上的力量极限。“结语”部分,延伸论述了对本研究的两点认识,即“实践价值有局限性,历史价值大于未来价值”,“研究市场力量的极限不仅对报业变革有意义,还有在其他领域继续研究的价值”。本文对《南方周末》在特定阶段的发展有解释意义,并保存了一批有价值的原始资料和数据;案例呈现的《南方周末》对如何“提升市场化水平”、“走裂变发展之路”、“追求内容专业化、队伍职业化”、“变革商业模式”、“迎接新媒体挑战”、“寻找话语空间”等报业共性问题的思考与实践对行业有范本价值;本研究提出的市场力量的效用与极限问题,有继续研究的价值。

孔晓微[9](2012)在《临界损失分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反垄断法于2008年4月开始实施,在反垄断案件的审查过程中,相关市场界定是很基础性的工作,但却是案件判决的关键依据,因为界定的结果直接影响对涉案企业市场地位的认定以及判定企业经营活动的法律后果。如果相关市场界定得过于狭窄,会使得一些企业市场势力被夸大,被认定为存在垄断的潜在可能性:而如果相关市场界定过宽,便会导致一些企业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正是由于相关市场界定在反垄断审查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界定相关市场的方法才变得更有意义。本文从历史发展、司法实践和经济分析框架等视角阐述了相关市场界定较新的方法——临界损失分析方法。该方法是在SSNIP范式,即假定垄断者测试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对假定垄断者测试方法的具体应用,是相关市场界定及合并竞争效应分析的一种量化方法。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说明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和具体的研究框架;第二部分对本文研究的方法理论基础及经济学分析框架加以综述;第三部分在历史发展及司法实践考察基础上对临界损失分析方法进行了价值分析;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的相关市场界定问题;第五部分给出研究总结,指出本文的研究局限和后续研究方向,并针对反垄断审查中的相关市场界定提出了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以假定垄断者测试方法为基础,针对实践中该方法出现的问题,对运用临界损失分析方法界定相关市场进行了分析。临界损失分析方法早期应用于一些案例中,包括哥伦比亚州地区法院、联邦贸易委员会诉西方石油公司等案、美国诉梅西健康服务机构和芬利三州健康集团案、内东部海湾医院合并案等。这些案例在界定相关市场时,通过比较实际损失和临界损失的大小来判断,最终法院据此对案件作出判决。针对改进的临界损失分析方法,本文将其应用在实际的案例中,基于黄坤、张昕竹(2010)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一案的相关市场的界定给出了一些评述,并运用该方法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本文重点阐释了改进的临界损失分析方法,在传统的临界损失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放松原有的假设条件,得到新的计算方法。首先,放松其他产品价格不变的假设,即考虑到在一家企业提价后,其竞争对手是否会作出反应;其次,放松剩余需求对价格变化是线性的假设,即消费者对于某一商品提价或降价的反应敏感程度通常是不一致的;最后,又考虑到现实情况下利润的复杂性,即在现实情况下,如顾客忠诚度,企业信誉,网络效应及学习曲线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利润产生一定的影响。

阳勇[10](2012)在《金牛战法之选股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投资理财已经成为中国老百姓尤其是城镇居民的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3月9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政协委员冯培恩表示,去年沪深股市分别以21%和28%的跌幅领跌全球股市,5000万股民亏损面达87%,人均亏损4万元,机构投资亏损超过4000亿元。在新浪的一项“2011年投资收益调查”中,共有8.44万网友参与调查。其中34.9%的股民在2011年亏损幅度超过50%,34.1%的股民亏损在30%-50%之间,亏损5%-30%的也有20.1%,合计亏损比例高达89.1%。在2011年中,盈亏平衡已经是万幸,仅4.9%的人实现持平。另有3.2%的投资者盈利在5%-30%,2.7%的投资者盈利幅度在30%以上,实属凤毛麟角。本文作者2000年进入中国入市,2009年进入香港、美国股市。2010年进入天津大学参加EMBA课程的同时,至今一直研究中外股市最成功基金经理的投资方法,以探析适合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之路。经过2年的研究,作者通过选股、选时、交易、人性四个维度进行了总结,并形成了金牛战法。鉴于篇幅限制,本文仅仅对金牛战法之选股进行分析与总结,通过三套选股方法,说明股市选股的技术是股票投资成功的基础。同时通过对中国市场四大投资流派的选股方法优势与不足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基于新的投资流派系统分析流派下的金牛战法。首先,本文根据中外的历史牛股统计分析,筛选出牛股大本营的行业:消费、医药、资源、信息技术。其中消费和医药是中美股市牛股大本营的共性。其次,作者通过分析企业盈利的强劲动力,归纳出品牌垄断、竞争垄断、稀缺资源垄断为中国股市牛股集中营的三大牛股基因,为找寻牛股以及判断其潜力大小提供了依据。然后,本文根据凯恩斯“选美”理论与巴菲特“选妻”理论,提出了“女神”理论,确立了“女神”标准,并通过企业盈利与成长性分析、产品营销分析,最终总结了奢侈品股票是牛股挖掘的焦点。作者还对比了女神选股法与历史归纳法、牛股基因选股法的优势与劣势,并阐述了三种选股方法与金牛战法的关系、女神选股与作者的关系和女神选股法的贡献。最后,作者通过大量的实战与交易记录,证明了女神选股法等选股方法的有效性。

二、可贵的“提价竞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可贵的“提价竞争”(论文提纲范文)

(1)网红经济下Z白酒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1.1 白酒行业发展及现状
        1.1.2 网红经济的兴起
        1.1.3 网红经济下传统白酒营销面临挑战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整合营销理论
        2.1.2 创意传播管理理论
        2.1.3 4P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白酒行业传统营销策略
        2.2.2 网红经济
        2.2.3 网红经济对白酒营销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传统背景下Z公司营销策略现状分析
    3.1 Z公司简介及发展概述
    3.2 传统背景下Z公司营销策略现状分析
        3.2.1 Z公司“三剑合壁”+“双品牌”策略
        3.2.2 Z公司“小步慢跑”定价策略
        3.2.3 Z公司“直销+代理+宴会生态”渠道策略
        3.2.4 Z公司“锦衣夜行”的品牌推广策略
        3.2.5 Z公司“返点+积分+兑换”终端促销策略
第四章 网红经济下Z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4.1 Z公司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4.1.1 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出台
        4.1.2 网红经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4.1.3 网红人群走向年轻化、知识化
        4.1.4 新技术诞生推动网红经济发展
    4.2 Z公司竞争环境分析
        4.2.1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4.2.2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4.2.3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4.2.4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4.2.5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4.3 Z公司SWOT分析
    4.4 网红经济下消费者行为分析
        4.4.1 新消费主义特点
        4.4.2 白酒消费行为转变
第五章 网红经济下Z公司营销问题分析
    5.1 问卷调查及调查背景介绍
    5.2 Z公司营销问题分析
        5.2.1 产品问题分析
        5.2.2 价格问题分析
        5.2.3 渠道问题分析
        5.2.4 促销问题分析
第六章 网红经济下Z公司营销策略改进及保障措施
    6.1 整合营销策略改进
        6.1.1 营销战略重新整合
        6.1.2 营销工具综合利用
        6.1.3 营销沟通多元化
    6.2 创意传播管理策略改进
        6.2.1 加强传播管理
        6.2.2 重视创意传播
        6.2.3 增加传播接触
    6.3 保障措施
        6.3.1 组织内部重组
        6.3.2 量化考核制度
        6.3.3 强化人才梯度建设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和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剑南春品牌满意度调查》
附录二 《剑南春内部从业人员访谈提纲》

(2)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陈云财经治理的理论探源与发展过程
    一、相关概念的提出与界定
        (一) 国家治理
        (二) 国家财经治理
        (三) 陈云财经治理的特征
    二、陈云财经治理的理论探源
        (一) 以马克思主义财经治理的思想和方法为根本指导
        (二) 以苏联社会主义财经管理模式为重要借鉴
        (三) 以西方经济治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必要参考
    三、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
        (一) 两次相对集中学习积淀了系统而深厚的理论功底
        (二) 边区和东北的理财经历开始了思想的萌芽
        (三)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各项工作促进了思想的初步形成
        (四)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历程推进了思想的逐步成熟
        (五) 探索和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了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章 陈云财经治理的实践历程
    一、努力探求财经治理实践路径保证根据地自我供给
        (一) 打好与法币间的“货币战争”以稳定市场
        (二) 大力推进生产自救
        (三) 运用再分配手段治理经济困难
    二、成功运用财经治理综合手段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一) 建立财经治理的组织与制度框架
        (二) 全面推进国民经济恢复
        (三) 灵活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市场手段应对困难局面
    三、充分调动财经治理制度力量稳步开展经济建设
        (一) 健全完善计划经济体制的财经制度体系
        (二)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三) 把保障民生放在突出位置
        (四) 用市场手段解决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问题
        (五) 在加快对外贸易中解决经济发展问题
    四、积极发挥财经治理思想作用扎实推进改革开放
        (一) 对国民经济实行清醒地健康地调整
        (二) 改革完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 在改革中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章 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体系
    一、财经治理的中心任务: 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
        (一) 发挥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保障激励作用
        (二) 发挥利益攸关方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能动创造作用
        (三) 发挥资源配置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效率引领作用
        (四) 发挥再生产各环节在促进生产发展中的导向联动作用
    二、财经治理的基本路径: 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
        (一) 把计划的优越性与国情实际结合起来
        (二) 激发市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三) 坚持国民经济的计划理性与市场活性
        (四) 协调国内经济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风险性
    三、财经治理的根本方法: 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
        (一) 筹划稳健的计划控制总量
        (二) 权衡协调的发展比例关系
        (三) 保持稳固的四大平衡格局
        (四) 坚持计划全过程理性控制
    四、财经治理的诊治手段: 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
        (一) 从信息情报中洞悉市场状态
        (二) 在健全法制中整顿经济秩序
        (三) 运用政策工具治理市场物价
        (四) 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
        (五) 深入基层一线解除群众疾苦
    五、财经治理的依靠力量: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
        (一) 国家财经治理依靠大量培养和使用专业人才
        (二) 把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和生命
        (三) 严格干部的政治标准是国家财经治理的根本要求
        (四)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五)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财经治理在思想上的基本建设
    六、财经治理的方法论基础: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
        (一) 坚持有利于人民的价值理性
        (二) 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
        (三) 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策
第四章 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一、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理论的基础
        (一)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二) 不同经济运行模式下的财经治理具有共同的目标与手段
        (三)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的丰富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对国家治理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形象概括
        (一) 陈云的市场和市场经济始终是关在“笼子”里的
        (二) 坚持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自主调节
        (三) 政府与市场发挥作用的辩证关系
    三、为防范国家财经治理中的颠覆性错误提供了思路
        (一) 防范颠覆性错误是国家治理的重大命题
        (二) 坚持人民性和计划性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思想保障
        (三) 陈云财经治理哲学思想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有效方法
        (四) 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物质基础
结语
    一、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二、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始终紧扣各个时期关键问题
    三、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形成并服务于他所处的时代
    四、陈云财经治理思想服务于时代又超越了时代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发表学术论文
    出版学术专着
    成果获奖情况
    主持科研项目
致谢

(3)“东阿阿胶”品牌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品牌内涵
        2.1.2 品牌价值
        2.1.3 品牌定义
    2.2 相关理论概述
        2.2.1 品牌营销理论
        2.2.2 定位理论
        2.2.3 常用环境分析工具
        2.2.4 品牌管理理论
3 东阿阿胶的品牌营销现状
    3.1 企业简介
        3.1.1 企业品牌概况
        3.1.2 商业模式
        3.1.3 财务业绩
    3.2 品牌认知调查问卷
        3.2.1 调查目的
        3.2.2 调查问卷设计及发放
        3.2.3 调查问卷统计
    3.3 品牌营销问题
        3.3.1 忽略年轻群体需求
        3.3.2 营销策略创新不足
        3.3.3 传统渠道模式弊端
        3.3.4 品牌营销战略落后
4 东阿阿胶营销环境分析
    4.1 PEST分析
        4.1.1 政治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社会环境分析
        4.1.4 技术环境分析
    4.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4.2.1 供应商议价能力
        4.2.2 购买者议价能力
        4.2.3 潜在进入者
        4.2.4 替代品威胁
        4.2.5 行业内竞争者
    4.3 内部环境分析
        4.3.1 资源
        4.3.2 能力
        4.3.3 核心竞争力
5 东阿阿胶品牌营销策略
    5.1 品牌定位
        5.1.1 市场细分
        5.1.2 目标市场选择
    5.2 品牌组合
        5.2.1 产品组合
        5.2.2 品牌周边
    5.3 品牌形象
        5.3.1 人设形象
        5.3.2 品牌包装
    5.4 渠道策略
        5.4.1 开拓新媒体渠道
        5.4.2 增加校园渠道
    5.5 促销策略
        5.5.1 广告投放平台
        5.5.2 广告投放时点
    5.6 品牌传播
        5.6.1 跨界传播
        5.6.2 情感营销
        5.6.3 网红营销
6 东阿阿胶品牌营销保障措施
    6.1 完善制度保障措施
        6.1.1 品牌管理制度
        6.1.2 组织机构调整
    6.2 加强客户服务措施
        6.2.1 顾客导向化思维
        6.2.2 个性化沟通
        6.2.3 顾客一致性体验
        6.2.4 提升售后服务水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东阿阿胶品牌认知度问卷调查表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4)青岛啤酒迎来利润拐点?(论文提纲范文)

史上最佳半年报
辉煌难继续?

(5)汽车零配件反垄断中的相关商品市场界定研究——基于消费者行为经济学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汽车零配件行业垄断案件相关市场界定的问题
二、相关商品市场界定的主要方法及局限
    (一) 替代性分析法
    (二) SSNIP测试法
三、汽车零配件行业的相关商品市场界定
    (一) 汽车零配件专属性分类及其对相关商品市场界定的意义
    (二) 汽车零配件的原厂性分类及其对相关商品市场界定的意义
        1. 汽车零配件商品质量与“消费者主观判断”的差异
        2. 汽车零配件价格差异与消费者独特的价格心理
        3. 汽车零配件消费者偏好与消费者行为的差异
四、结论及其启示

(6)多形式资本的交织与茶的跨国流动 ——老挝丰沙里茶的民族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 文化消费与茶的扩种
        (二) “多形式资本”的交织
    二、研究综述
        (一) 物-茶的人类学研究
        (二) 资本理论的研究
        (三) 关于丰沙里的人类学研究
    三、田野点概述
        (一) 龙井村:拥有400年古茶树的普囡人村寨
        (二) 普松村:放弃古茶树整村搬迁的普囡人村寨
        (三) 盆叫村和孟早村:近路搬迁的普囡人村寨
        (四) 达拉维莱村:华人聚集的丰沙里老城
    四、分析框架
        (一) “多形式资本”的概念界定
        (二) “多形式资本”的分析框架
        (三) 丰沙里茶跨国流动中多形式资本的交织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茶的因缘:丰沙里茶产区的地理、历史与族群
    第一节 丰沙里茶产区与中国的地理联系
        一、区位
        二、生态
    第二节 丰沙里茶产区与中国的历史联系
        一、古代朝贡体系和边民互动的历史联系
        二、近代边界划定与中老国际关系的变化
        三、丰沙里的促进投资法
    第三节 丰沙里茶产区与中国的族群联系
        一、丰沙里华人
        二、丰沙里普囡族
第二章 茶的生产:局中人及其博弈关系
    第一节 茶厂之间
        一、从茶叶基地建设看博弈关系
        二、从鲜叶抢收看博弈策略
    第二节 茶厂与茶农之间
        一、种与不种的博弈
        二、大小茶混杂的博弈
        三、鲜叶卖给谁的博弈
    第三节 政府与茶厂之间
        一、垄断阶段
        二、张力阶段
        三、开放阶段
第三章 茶的市场:文化资本与贸易圈
    第一节 体制化文化资本与“普洱茶”地理标识范围的内与外
        一、茶产业政策方面的体制差异和互动
        二、普洱茶地理标识范围的内与外
        三、茶的教育培训方面的体制差异和互动
    第二节 具体化文化资本与地方知识的再生产
        一、辨识能力的增强
        二、生产技能的传播
    第三节 客观化文化资本与路径偏移
        一、作为“普洱茶”的丰沙里茶
        二、丰沙里茶的销售途径
        三、跨国新茶路
第四章 全球性的地方化:多形式资本与社会炼金术
    第一节 新茶厂建设与社会资本的运用
        一、继承关系的社会资本运用
        二、创设关系的社会资本运用
        (一) 基于雇工关系建厂
        (二) 基于客户关系建厂
        (三) 基于政府关系建厂
    第二节 “搭老表”与拟亲属关系的建构
        一、跨国茶叶贸易中“搭老表”的基本情况
        (一) 中国人与丰沙里华人的“搭老表”
        (二) 普囡族对“搭老表”的接纳和借用
        二、跨国茶叶贸易中“搭老表”的历史背景
        三、为茶“搭老表”的拟亲属关系建构
        (一) 为茶“搭老表”的指向和功能
        (二) 为茶“搭老表”的族群认知和距离
        (三) 为茶“搭老表”结盟的不确定
    第三节 地方性生产与“多形式资本”跨场域转换
        一、地方性再生产的技术:华人春节与普囡“比迈”的比较
        二、互惠的逻辑差异:同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的互惠比较
        三、多形式资本跨场域转换的逻辑分析
结语
附录1 丰沙里田野点的35家制茶单位
附录2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记录书--龙井村历史(翻译稿)
附录3 2013年丰沙里县茶厂和产茶村合同(翻译稿)
附录4 2014年丰沙里茶厂和产茶村合同(翻译稿)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7)蔬菜产业发展政策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概念的界定与研究对象
    1.2.1 概念的界定
    1.2.2 研究对象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1 研究的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框架
    1.4.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主要的不足与展望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均衡价格理论
    2.1.2 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职能理论
    2.1.3 准公共物品与福利经济学理论
    2.1.4 农业的弱质性与城乡反差协调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有关蔬菜产业调控政策的研究进展
    2.2.2 国内蔬菜产业调控政策的相关研究
    2.2.3 文献简评
2.3 理论分析框架 3 中国蔬菜产业调控政策概况
3.1 国内蔬菜产业运行基本概况
3.2 中央财政支持蔬菜产业良性运营的主要措施
    3.2.1 与蔬菜产业生产环节相关的调控政策
    3.2.2 与蔬菜产业流通环节相关的调控政策
    3.2.3 与蔬菜产业其他环节相关的调控政策
3.3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持蔬菜产销经营活动的政策措施
    3.3.1 对菜品生产环节的扶持政策
    3.3.2 对菜品流通环节的支持政策
3.4 各级财政支持体系的成效与不足
    3.4.1 各级财政支持体系的成效
    3.4.2 各级财政支持体系的不足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蔬菜产业调控政策发展与影响因素分析
4.1 国内蔬菜产业调控政策演变历程
4.2 国内蔬菜产业调控政策影响因素分析
    4.2.1 影响蔬菜产业调控政策制定的因素
    4.2.2 影响蔬菜产业调控政策执行的因素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事件分析法的国内蔬菜价格调控政策效应分析
5.1 实证模型介绍
    5.1.1 事件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5.1.2 Hodrick-Prescott Filter分析的基本原理
5.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5.3 蔬菜产业调控政策对相关价格影响的模型估计
    5.3.1 2000年以后蔬菜生产环节政策效应的模型估计
    5.3.2 2000年以后蔬菜流通环节政策效应的模型估计
    5.3.3 2000年以后其他环节政策效应的模型估计
5.4 蔬菜产业调控政策的外生性检验——“目标定位分析法”
5.5 研究小结 6 基于差分模型的案例分析—产业调控政策对蔬菜价格走势影响
6.1 理论框架与模型介绍
6.2 基于差分模型的典型案例选取
    6.2.1 实施调控政策条件下的蔬菜市场价格真实走势
    6.2.2 假设未实施调控政策条件下的蔬菜市场价格走势预测
    6.2.3 典型调控政策的选取
6.3 政策发生对菜价影响的政策案例分析
    6.3.1 2006年调控政策缺位、助推菜价上昂
    6.3.2 2008年为确保蔬菜消费、政府平抑菜价
    6.3.3 2010年为促进蔬菜生产、政策助推菜价
6.4 本章小结 7 国际蔬菜产业调控政策评述与借鉴
7.1 美国蔬菜产业调控政策及评价
    7.1.1 蔬菜产业基本情况
    7.1.2 蔬菜产业调控政策背景与发展历程
    7.1.3 政策概览
    7.1.4 政策效果及评价
7.2 欧盟蔬菜产业调控政策及评价
    7.2.1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7.2.2 蔬菜产业调控政策出台背景与发展历程
    7.2.3 具体的调控政策
    7.2.4 政策效果
7.3 日本蔬菜产业调控政策及评价
    7.3.1 蔬菜产业基本现状
    7.3.2 蔬菜产业调控政策发展历程
    7.3.3 具体的调控政策
    7.3.4 政策效果
7.4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转变调控方式:建立以市场机制为主的蔬菜产业政策体系
    8.2.2 革新调控手段:重点推行蔬菜市场化调控制度 参考文献 附录1 蔬菜产业相关的调控政策概览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相关课题与研究成果 致谢

(8)市场力量推动报业变革的效能与极限 ——《南方周末》战略性变革的案例研究(2001-2011)(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1 2002年至2012年是中国报业市场化的特定阶段
        1.1.2 对“市场力量”的信任
        1.1.3 为什么是《南方周末》
    1.2 对相关问题的既有研究
        1.2.1 对“报业市场化变革”的相关研究
        1.2.2 在媒介发展方向上对《南方周末》的相关研究
    1.3 本研究涉及的核心概念
        1.3.1 “市场力量”
        1.3.2 “南方周末”
        1.3.3 “战略性变革”
        1.3.4 “2001年至2011年”时间段的选取
    1.4 论题的研究意义
        1.4.1 史实意义
        1.4.2 范本意义
        1.4.3 方法意义
    1.5 理论依托与研究方法
        1.5.1 理论依托
        1.5.2 研究方法
    1.6 本文的逻辑结构
2 品牌效能:以“品牌”为核心的变革
    2.1 变革前的外部环境分析
        2.1.1 报刊广告市场变化呈现两个挑战
        2.1.2 政策环境的变化带来转型压力
    2.2 “尊重市场的传统”与“内部压力”分析
        2.2.1 《南方周末》尊重市场的传统
        2.2.2 变革前的内部压力
        2.2.3 2001年改革为2002年变革奠定基础
    2.3 将“品牌”作为战略变革的核心
        2.3.1 品牌内核是变革的目标——“精神缘为纽带的严肃周报”
        2.3.2 品牌表述是变革的号召——“6000000知识型读者的选择”
    2.4 战略性变革成功的三个支柱
        2.4.1 产品变革——一年中两次引领风气的报纸改革
        2.4.2 营销渠道变革——“有效发行”的提出与实施
        2.4.3 品牌管理模式变革——从“品牌管理”到“品牌驱动”
    2.5 本章小结
3 模式效能:“两个市场盈利”的商业模式变革
    3.1 战略性变革背景及外部环境分析
        3.1.1 中国传媒格局的变化
        3.1.2 中国广告市场的变化
        3.1.3 报纸行业头上“三把悬剑”的出鞘
    3.2 内部资源分析与业务层战略的制定
        3.2.1 《南方周末》核心竞争力的认定
        3.2.2 关于“内容直接盈利”可能性的论证
        3.2.3 “第一市场盈利”目标的提出
    3.3 战略执行的“关键五步”分析
        3.3.1 品牌诠释的提升——“在这里,读懂中国”
        3.3.2 产品质量的提升——分板块改革的成效
        3.3.3 营销观念的提升——从“有效发行”到“聪明发行”
        3.3.4 时机选择——2008年8月7日,零售提价
        3.3.5 决定性战役——2009年邮局大收订
    3.4 本章小结
        3.4.1 “利润池”检验
        3.4.2 《南方周末》的三件急务
4 规模效能:在纸媒领域的扩张
    4.1 变革启动前的经验分析
    4.2 作为变革背景的“多品牌战略”辨析
    4.3 《南方周末》的多品牌战略规划
        4.3.1 “两报两刊”规划的提出
        4.3.2 未实现项目概述
    4.4 《南方周末》在纸媒领域扩张的变革路径——以《名牌》为例
        4.4.1 创办的过程与阶段性成果
        4.4.2 以改制求变革的论证与实践
        4.4.3 以创新实现突围的路径与成效
    4.5 本章小结
5 多元化效能:向相关领域延伸的变革
    5.1 变革背景与战略变革目标的提出
        5.1.1 经济危机爆发后,纸媒的外部环境变化
        5.1.2 《南方周末》全媒体之路的基础和构想
        5.1.3 从构想出发的战略布局
    5.2 低成本的新媒体实验
        5.2.1 作为背景的认识与现实
        5.2.2 “南方周末模式”的新媒体探索
    5.3 专注于策划环节的出版模式
        5.3.1 对进入出版领域的可行性分析
        5.3.2 进入出版领域的模式论证
        5.3.3 《南方周末》图书出版产业的实践
    5.4 视频节目领域的探索
        5.4.1 《南方周末》进入视频节目制作业务的机会分析
        5.4.2 《南方周末》视频项目的模式论证
    5.5 整合营销型业务探索
        5.5.1 《南方周末》“绿色”板块出台的背景
        5.5.2 “绿色工作室”的模式
        5.5.3 《南方周末》“绿色”实践
    5.6 本章小结
6 市场力量的极限:为拓展话语边界的变革
    6.1 报纸的话语边界
        6.1.1 法律法规关于报纸话语边界的规定
        6.1.2 实践中对报纸话语的政策限制
    6.2 “以有用换空间”的策略分析
        6.2.1 典型报道的参与者
        6.2.2 取得全国“两会”报道资格
        6.2.3 国办“信息专报”的开通
        6.2.4 与部队的互动
    6.3 “以取得外宣媒体性质换空间”的策略分析
        6.3.1 广东媒体“走出去”的现状与局限
        6.3.2 并购境外媒体的尝试
        6.3.3 “借港出海”思路的提出
    6.4 本章小结
7 结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9)临界损失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缘起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2 临界损失分析的分析框架及改进思路
    2.1 临界损失分析的理论依据
        2.1.1 临界损失分析法提出的背景
        2.1.2 临界损失分析法的基本涵义
    2.2 传统临界损失分析法的分析框架
        2.2.1 传统临界损失分析法的经济学分析
        2.2.2 临界损失分析法实施的操作步骤
    2.3 临界损失分析方法的改进思路
        2.3.1 考虑竞争对手的定价反应
        2.3.2 剩余需求对价格变化非线性
        2.3.3 现实情况下利润的复杂性
3 临界损失分析方法的历史与司法考察
    3.1 历史发展视角下的临界损失分析方法考察
    3.2 司法实践视角下的临界损失分析方法考察
        3.2.1 西方石油公司等案
        3.2.2 梅西健康服务机构和芬利三州健康集团案
        3.2.3 内东部海湾医院案
    3.3 临界损失分析的价值分析
        3.3.1 产品功能界定法
        3.3.2 需求交叉弹性法
        3.3.3 SSNIP测试法
        3.3.4 临界损失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4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的临界损失分析
    4.1 案例概述
    4.2 相关市场界定的学术分歧
    4.3 临界损失分析
        4.3.1 基于黄-张思路的评述
        4.3.2 黄-张思路的改进路径
5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5.1 主要研究总结
    5.2 研究不足及展望
    5.3 政策涵义探讨
参考文献
后记

(10)金牛战法之选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股的意义
        1.1.2 我国当前的选股技术
        1.1.3 选股技术中的突出问题
        1.1.4 本文研究结果对证券行业选股技术的借鉴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2.1 本文研究思路
        1.2.2 本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投资选股理论综述
    2.1 投资组合的管理概述
        2.1.1 证券组合的含义和类型
        2.1.2 证券组合管理的意义和特点
        2.1.3 证券组合管理的方法和基本步骤
        2.1.4 现代证券组合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2.2 股票投资组合管理
        2.2.1 股票投资组合的目的
        2.2.2 股票投资组合管理基本策略
        2.2.3 股票投资风格管理
    2.3 价值投资选股法
        2.3.1 价值投资选股法案例
    2.4 现代证券投资选股理论
        2.4.1 中国四大投资流派
        2.4.2 中国四大投资选股方法比较
第三章 历史归纳选股法
    3.1 美国历史牛股的启示
        3.1.1 美国股市近 50 年最牛行业
        3.1.2 美国股市近 50 年最牛股票
    3.2 中国历史牛股的启示
        3.2.1 上一轮牛市个股震幅排行(2005 年-2007 年)
        3.2.2 A 股上市公司总市值增长率排行
        3.2.3 十年 A 股涨幅排行榜(2001 年-2010 年)
    3.3 中美历史牛股总结
        3.3.1 中美股市牛股大本营
        3.3.2 消费医药是中美股市共同的牛股大本营
第四章 牛股基因选股法
    4.1 品牌垄断(东阿阿胶)
    4.2 竞争垄断(苏宁电器)
        4.2.1 大行业小公司
        4.2.2 “小巨人”成长基因
    4.3 稀缺资源垄断
        4.3.1 稀缺资源牛股案例
        4.3.2 稀缺资源行业公司
第五章 女神选股法
    5.1 女神理论
        5.1.1 凯恩斯选美理论
        5.1.2 巴菲特选妻理论
        5.1.3 女神理论
    5.2 金股标准
    5.3 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分析
        5.3.1 企业外部环境——蓝海领域
        5.3.2 客户价值主张成就经典生意
        5.3.4 良好的想像空间
    5.4 企业营销 6P 理论
        5.4.1 产品
        5.4.2 价格
        5.4.3 渠道
        5.4.4 促销
        5.4.5 政府权力
        5.4.6 公共关系
    5.5 三种选股方法的比较
    5.6 三种选股方法与金牛战法的关系
    5.7 女神选股法与作者的关系
    5.8 女神选股法的贡献
第六章 女神选股法的运用
    6.1 女神选股法在美国的应用
        6.1.1 女神选股法与价值投资业绩比较
    6.2 女神选股法在中国的应用
    6.3 女神选股法在短期实战中的应用
    6.4 女神选股法在中期实战中的应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可贵的“提价竞争”(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红经济下Z白酒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邹寻.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2]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D]. 华清君. 扬州大学, 2020(04)
  • [3]“东阿阿胶”品牌营销策略研究[D]. 宋振.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4]青岛啤酒迎来利润拐点?[J]. 杨现华. 齐鲁周刊, 2019(35)
  • [5]汽车零配件反垄断中的相关商品市场界定研究——基于消费者行为经济学的分析[J]. 袁嘉,袁波. 竞争政策研究, 2016(05)
  • [6]多形式资本的交织与茶的跨国流动 ——老挝丰沙里茶的民族志[D]. 郭静伟. 云南大学, 2016(04)
  • [7]蔬菜产业发展政策效应研究[D]. 高群. 华中农业大学, 2016(04)
  • [8]市场力量推动报业变革的效能与极限 ——《南方周末》战略性变革的案例研究(2001-2011)[D]. 向熹. 武汉大学, 2013(01)
  • [9]临界损失分析方法研究[D]. 孔晓微. 东北财经大学, 2012(07)
  • [10]金牛战法之选股技术研究[D]. 阳勇. 天津大学, 2012(08)

标签:;  ;  ;  ;  ;  

有价值的“涨价竞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