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根系分泌物和根细胞壁对不溶性磷的活化

大豆根系分泌物和根细胞壁对不溶性磷的活化

一、大豆根系分泌物和根细胞壁对难溶性磷的活化(论文文献综述)

闫磊[1](2020)在《硼对柑橘枳砧根系铝毒缓解效应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铝(Al)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其含量约占地壳的8%。世界约40%、中国约21%的耕作土壤中作物受到铝毒害影响。铝毒是酸性土壤(p H≤5)中限制作物生长和生产的重要因素,植物遭受铝毒的最初症状是抑制根系生长,进而抑制植株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降低作物产量。硼(B)是高等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硼症状首先出现于根系,与铝毒症状相似,且细胞壁被认为是缺硼和铝毒作用的主要位点。近年来,关于硼对植株铝毒的缓解机制广有报道,但其多针对于一年生作物,而对多年生植株,尤其是柑橘中铝毒害的研究相对较少。柑橘是我国重要的水果作物,其主要种植在南方酸性土壤中,硼缺乏和铝毒害并存问题在柑橘园很常见。枳壳砧木(枳砧)[Poncirus trifoliata(L.)Raf.]作为我国柑橘的主栽砧木,属硼敏感型品种,因此,本研究以枳砧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方式,利用荧光染料活体染色、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13C固体核磁共振(13C-NMR)、X射线衍射(XRD)、非靶标代谢(GC-TOF-M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透射电镜X射线能谱仪(SEM/TEM-EDS)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等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分析硼铝处理下根系代谢产物含量及代谢通路变化、抗氧化剂和抗氧化酶防御系统响应、细胞壁物质组分及结构变化、细胞壁各组分铝含量分布及根尖铝吸收转运的响应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归纳如下:1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代谢产物及代谢通路的影响不同硼铝处理下根系代谢产物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共鉴定和分析了60种匹配度大于70%的代谢产物,包括20种氨基酸、17种糖类、12种有机酸、5种脂肪酸、2种芳香族化合物及4种其它物质。铝胁迫下,17种主要氨基酸和8种糖类含量明显增加,而3种氨基酸(天冬氨酸、异亮氨酸、谷氨酸)和6种糖含量显着下降。铝胁迫下9种有机酸:特别是三羧酸循环(TCA)中丙酮酸、L-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和延胡索酸代谢物明显降低,分别减少了50%、98.2%、93.6%、60.4%和78.6%。铝胁迫下,加硼降低了天冬酰胺、环亮氨酸、瓜氨酸和组氨酸等10种氨基酸及肌醇、棉子糖、半乳糖和3,6-脱水-d-半乳糖等6种糖类含量。有意思的是,硼对铝诱导的有机酸含量变化无明显的影响。以上结果得出,铝胁迫影响根系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抑制TCA循环。硼并不能调节有机酸代谢模式,但可调节根中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和代谢降低铝毒。2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抗氧化剂和抗氧化酶防御系统的影响铝胁迫下明显增加根系铝和活性氧(ROS)含量,抑制植物生长相关参数。另外,铝胁迫下增加合成抗坏血酸(As A)的肌醇及L-半乳糖途径中相关代谢物含量,促进As A的积累。铝胁迫下,硼降低了根系铝的积累,抑制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 A-GSH)循环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而诱导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活性,且降低了合成As A的L-半乳糖途径中相关代谢物(D-甘露糖-1-磷酸、L-半乳糖-1-磷酸、L-半乳糖和L-半乳糖-1,4内酯)含量,降低As A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而增加GSH含量。同时,铝胁迫下加硼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而降低了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最终降低了根H2O2的积累,同时表现出较低的H2O2荧光染色强度,提高了植株生物量、根系活力和根系相对伸长量。我们的结果表明,硼可通过调控合成As A的L-半乳糖途径中的代谢物产量、As A-GSH循环及抗氧化酶防御系统,降低根系铝及ROS的积累,缓解铝诱导的氧化应激。3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果胶及纤维素含量及特性的影响铝胁迫严重抑制根系生长,并导致过量的ROS(H2O2和O2.-)积累,细胞壁明显加厚,且改变了细胞壁中果胶和纤维素含量及特性。有意思的是,铝胁迫下,硼供应降低了碱溶性果胶含量而增加了碱溶性果胶甲基酯化度,进而减少碱溶性果胶去甲基水解成游离羧基。硼还增加了两种形态果胶中3-脱氧-D-甘露-2-辛酮糖酸(KDO)含量。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13C固体核磁共振(13C-NMR)分析结果证实,铝胁迫下,硼供应可以降低果胶、果胶羧基基团和纤维素含量,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加硼增加了纤维素的结晶度。此外,加硼明显降低根系胼胝质、ROS和铝的积累,细胞壁厚度明显降低。研究结果表明,硼可以通过降低果胶中羧基基团及屏蔽果胶中铝结合位点,降低铝在细胞壁中的积累。同时,铝胁迫下加硼可以降低纤维素含量及增加其结晶度,增加细胞壁刚性和延展性,利于细胞壁的延伸,进而促进根系的伸长。4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细胞壁各组分铝分布及根尖铝吸收转运的影响铝胁迫明显增加根及根细胞壁中铝含量,且细胞壁中铝含量占根系总铝含量的绝大比例,约79.60-87.33%。对根系细胞壁不同组分中铝含量测定发现,细胞壁中铝大部分结合在半纤维素1中,半纤维素2和果胶中铝含量分别次之,纤维素中铝含量最低。铝胁迫下,加硼降低了细胞壁中铝含量,且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SEM-EDS)分析也进一步验证,硼明显降低细胞壁中铝元素原子百分比。铝胁迫下加硼主要降低果胶(特别是碱溶性果胶)中铝含量,与之对应的,硼主要作用于碱溶性果胶含量及特性,随着硼浓度的增加,碱溶性果胶含量及果胶甲酯酶(PME)活性呈梯度性降低趋势,而碱溶性果胶甲基酯化度逐渐升高,从而减少果胶中的铝结合位点(羧基基团)。原子力显微镜(AFM)图像观察到,加硼后碱溶性果胶分子紧密排列,成网状结构,说明碱溶性果胶更好的交联结合,形成稳定的细胞壁网络结构,进一步降低细胞壁中铝的固定。另外,硼处理抑制了NRAT1(负责将细胞间隙铝离子转运到细胞质)的表达,同时增加了ALS1(负责将细胞质铝离子转运到液泡)的表达,透射电镜X射线能谱仪(TEM-EDS)分析发现,铝胁迫下,加硼处理后细胞间隙和液泡中铝含量比例明显增加,而细胞质中铝含量比例降低。综上,我们的结果表明硼可以调节碱溶性果胶含量及特性,进而减少果胶的去甲基化,降低铝在细胞壁的富集。另外,硼抑制根尖对铝的吸收及促进细胞质内液泡对铝的区室化,最终缓解铝对植株的毒害作用。

詹娟[2](2020)在《镉铅复合处理下华中蹄盖蕨根系镉铅积累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矿区土壤镉(Cd)铅(Pb)复合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其治理与修复迫在眉睫。植物稳定修复技术因具有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矿区土壤重金属固定及植被恢复。矿山生态型华中蹄盖蕨为铅锌矿区筛选出的优势植物,可用于Cd、Pb污染土壤的植物稳定修复。然而,目前基于Cd、Pb复合污染条件下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矿山生态型华中蹄盖蕨为研究对象、非矿山生态型为对照,通过盆栽试验,从土壤-植物系统探讨Cd、Pb复合处理下矿山生态型华中蹄盖蕨根系Cd、Pb积累机制及其稳定修复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Cd、Pb复合处理可显着促进矿山生态型华中蹄盖蕨根Cd、Pb积累。高浓度Cd(5-50 mg kg-1)、Pb(200-800 mg kg-1)复合处理下,矿山生态型根Cd、Pb积累均随土壤Cd、Pb浓度增加而显着增加。在25 mg kg-1Cd和600 mg kg-1Pb复合处理下,矿山生态型华中蹄盖蕨根Cd积累量最高,达1.81 mg plant-1,较同浓度单一Cd处理增加了118%;在25 mg kg-1Cd和800 mg kg-1Pb复合处理下,矿山生态型华中蹄盖蕨根部Pb积累量最高,达281 mg plant-1,较同浓度单一Pb处理增加了32.1%。不同浓度Cd、Pb复合处理下,矿山生态型华中蹄盖蕨Cd、Pb转运系数均低于1;同时,其根际土壤有效态Cd、Pb含量在其定植50 d后显着降低,且低于非矿山生态型。Cd、Pb复合处理可提高矿山生态型华中蹄盖蕨对土壤Cd、Pb,尤其是Pb的稳定修复潜力。(2)Cd、Pb复合处理下,矿山生态型华中蹄盖蕨根系分泌有机酸和氨基酸的总量显着高于Cd、Pb单一处理,其中以草酸和半胱氨酸为主,分别占根系分泌有机酸和氨基酸总量的42.2%-59.4%、11.7%-20.1%。同时,矿山生态型华中蹄盖蕨根际土壤DOM含量亦较Cd、Pb单一处理显着增加,增幅达59.0%、53.5%。Cd、Pb复合处理下,矿山生态型华中蹄盖蕨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土壤DOM对土壤Cd、Pb的溶解能力强于Cd、Pb单一处理。Cd、Pb复合处理下,矿山生态型华中蹄盖蕨根系分泌物总量和类型的变化以及根际土壤DOM的显着增加,尤其是酸性组分和亲水性组分以及O–H、N–H、C–O等基团的增加是促进其根际Cd、Pb活化并进一步增加根系Cd、Pb吸收的重要机制。(3)Cd、Pb复合处理下,矿山生态型华中蹄盖蕨根表皮、外皮层和内皮层的相对厚度显着增加,根木质化和木栓化程度明显增强。其中,矿山生态型根表皮和外皮层木质化程度最高,其次为内皮层、中柱和皮层薄壁细胞;根木薄壁组织细胞木栓化程度最高,其次为内皮层。Cd、Pb复合处理下,矿山生态型根内Cd、Pb主要分布于外皮层、皮层和内皮层,其次为表皮和中柱。根皮层组织将Cd、Pb大量“阻滞”于中柱外,是减少根部Cd、Pb通过中柱向地上部转运、进而促进根系Cd、Pb滞留的重要生理机制。(4)细胞壁是矿山生态型华中蹄盖蕨根系Cd、Pb分布的主要位点。Cd、Pb复合处理下,矿山生态型华中蹄盖蕨根细胞壁果胶和半纤维素1(HC1)的糖醛酸含量显着高于Cd、Pb单一处理,其中果胶结合Cd、Pb的含量显着高于半纤维素1,且果胶甲酯酶活性显着增加。同时,矿山生态型华中蹄盖蕨根细胞壁O–H、N–H、C–OH、C–O–C、C–C及芳环结构明显增多。表明,Cd、Pb复合处理下,矿山生态型华中蹄盖蕨根细胞壁低甲酯化果胶和Cd、Pb结合官能团更多是其细胞壁Cd、Pb结合以及根系Cd、Pb固持的重要生理机制。

叶代桦[3](2019)在《矿山生态型水蓼磷富集特征及机理研究》文中指出大量施用磷肥直接造成磷矿资源逐渐消耗,导致农田土壤磷过剩,引发潜在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利用磷富集植物提取磷过剩土壤中的磷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磷富集植物收获后可作为绿肥资源,减缓过量施用化肥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针对磷富集植物的富磷特征及机理还缺乏系统研究,本文通过盆栽试验和野外小区定位试验,以前期筛选获得的磷富集植物矿山生态型水蓼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高磷环境下的磷富集特征及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磷处理浓度升高,矿山生态型水蓼根系磷吸收速率逐渐增大,非矿山生态型在2 mmol L-1时最大。与非矿山生态型相比,矿山生态型水蓼对磷吸收较快,最大磷吸收速率为0.023 mmol g-1 h-1。矿山生态型水蓼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比根长在高浓度磷酸盐和植酸磷处理下均显着高于对照,但非矿山生态型根系形态参数受高磷抑制。在4 mmol L-1和8 mmol L-1磷处理时,矿山生态型水蓼≤0.15 mm和0.150.45 mm径级根长和根表面积显着大于非矿山生态型,其更多细根是高效吸收磷的基础。随磷酸盐处理浓度升高,矿山生态型水蓼伤流液量显着增加,非矿山生态型显着降低,但均在4 mmol L-1植酸磷处理时最高。矿山生态型水蓼伤流液量和伤流液中磷含量显着高于非矿山生态型,其根系活力和向地上部转运磷的能力更强。(2)随磷处理浓度升高,矿山生态型水蓼对高磷的耐性更强,其地上部生物量在3周和5周时分别为非矿山生态型的1.12.3倍和1.02.7倍。在8 mmol L-1磷酸盐处理时,矿山生态型水蓼叶片解剖结构完好,而非矿山生态型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部分变形,表皮细胞部分塌陷。矿山生态型和非矿山生态型水蓼地上部磷积累量在8 mmol L-1和4 mmol L-1处理时分别为16.42 mg plant-1和9.26 mg plant-1。水蓼根系、叶片增加细胞壁对磷的固持和可溶部分(液泡)对磷的区隔化能有效保护细胞器免受高磷毒害。高磷处理显着增加了水蓼体内各形态磷含量,尤其是无机磷。与非矿山生态型相比,矿山生态型水蓼叶片较低的无机磷、较高的核酸态和酯磷有利于维持叶片代谢活跃的磷库含量,保证叶片生理功能;而根系较高的无机磷有利于磷向地上部转运。(3)随磷酸盐处理浓度升高,矿山生态型水蓼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增加;随植酸磷处理浓度升高,矿山生态型和非矿山生态型水蓼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在1600 mg kg-1和800 mg kg-1处理时显着降低。高磷处理下,矿山生态型水蓼地上部磷积累量显着高于非矿山生态型,在1600 mg kg-1磷酸盐处理时达76.1 mg plant-1。与非根际土相比,矿山生态型根际pH降低0.150.45个单位,而非矿山生态型根际降低0.040.14个单位。高磷处理下,正磷酸盐是水蓼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最丰富的磷组分。土壤焦磷酸盐和磷酸二酯含量较低且变幅较小,分别介于5.514.0 mg kg-1和6.122.1 mg kg-1。矿山生态型水蓼根际正磷酸盐、磷酸单酯和磷酸二酯含量大幅降低,且降幅大于非矿山生态型。水蓼根际甘油磷酸和肌醇磷酸含量在植酸磷处理下高于非根际土,且矿山生态型根际高于非矿山生态型。矿山生态型水蓼根际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植酸酶活性显着高于非矿山生态型。通过改变根际化学性质,矿山生态型水蓼比非矿山生态型获取土壤磷的能力更强。(4)水蓼根际微域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与非根际土壤无显着差异,但细菌群落组成与非根际土壤差异较大。高通量测序共检测到49个门,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最高。矿山生态型和非矿山生态型水蓼根表和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相似度均高于与非根际的相似度。门分类水平上,矿山生态型水蓼根际微域土壤变形菌Proteobacteria、拟杆菌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Firmicutes相对丰度均高于非矿山生态型。属分类水平上,矿山生态型水蓼根际微域土壤盐单胞菌属Halomonas、Flavisolibacter、类似牙球菌属Blastocatella、硫杆菌属Thiobacillu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相对丰度均高于非矿山生态型,且与土壤有效磷含量显着正相关。水蓼根际微域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正相关;而根际微域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在门分类水平上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土壤pH、有效磷、碱解氮、速效钾和距根面距离。(5)矿山生态型水蓼体内共分离获得35株耐高磷(800 mg P L-1)内生细菌,可鉴定为10个属,其中有芽孢杆菌属Bacillus 8株、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9株、节细菌属Arthrobacter 4株、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4株、泛菌属Pantoea 3株、微球菌属Micrococcus 3株、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拉恩氏菌属Rahnella、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和考克氏菌属Kocuria各1株。30株耐高磷细菌能产吲哚乙酸,11株能分泌铁载体且能溶解固体培养基中的磷酸三钙和植酸钙镁。在液体培养中,所有菌株均具有溶解磷酸三钙和矿化植酸钙镁的能力,其溶磷量分别介于11.2166.2μg mL-1和9.7141.6μg mL-1。Pseudomonas putida SLr12溶磷酸三钙能力最强,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 SLr02溶植酸钙镁能力最强。在磷酸三钙培养液中,内生细菌溶磷量与pH降低和有机酸含量高低密切相关;在植酸钙镁培养液中,内生细菌溶磷量与pH降低和磷酸酶、植酸酶活性高低密切相关。其中,6株耐高磷内生细菌产IAA、铁载体、溶磷酸三钙和植酸钙镁能力较强,可作为潜在的促生菌剂。(6)高磷条件下,接种成团泛菌Pantoea hericii SLr10、考克氏菌属Kocuria sp.SLr15、节细菌Arthrobacter koreensis SLs08、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Ls13后,矿山生态型水蓼根干重显着高于不接种处理;接种考克氏菌属Kocuria sp.SLr15、芽孢杆菌B.subtilis SLs13、节细菌A.koreensis SLs18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 SLr02显着提高矿山生态型水蓼茎和叶干重。接种假单胞菌P.plecoglossicida SLr02显着提高矿山生态型水蓼茎部磷积累量,但大幅降低磷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接种考克氏菌属Kocuria sp.SLr15、芽孢杆菌B.subtilis SLs13和节细菌属Arthrobacter sp.SLs18显着提高矿山生态型水蓼地上部磷积累量,且能促进根系形态建成,使其总根长和根表面积显着增加。因此,考克氏菌属Kocuria sp.SLr15、芽孢杆菌B.subtilis SLs13和节细菌属Arthrobacter sp.SLs18可作为促生菌,用于促进水蓼提取土壤过量磷。(7)在畜禽粪便堆场土壤上连续3年种植矿山生态型水蓼,其干重每年介于14.730.8 Mg ha-1,磷含量介于4.15.6 g kg-1,磷积累量介于62.7150.3 kg ha-1。猪粪、牛粪堆场土壤上的矿山生态型水蓼生长和磷积累优于鸡粪堆场土壤和耕作土壤。种植矿山生态型水蓼后,第一年畜禽粪便堆场土壤水溶性磷含量大幅增加,第二年和第三年有所降低;连续种植矿山生态型水蓼后,耕作土壤、猪粪、牛粪和鸡粪堆场土壤表层(0-10 cm)有效磷含量分别降低15.9%26.5%、10.9%23.8%、13.2%25.2%和1.6%9.2%。在猪粪、牛粪堆场土壤上,矿山生态型水蓼地上部有效数相对较低,仅为2.53.2;其对猪粪、牛粪堆场土壤0-20 cm土层磷的移除量和提取率高于鸡粪堆场土壤,分别介于42.756.3 mg kg-1和3.6%15.6%。种植矿山生态型水蓼可高效提取畜禽粪便堆场土壤中的磷,有效降低土壤易溶性磷含量。

柯野,谢璐,蓝林,潘俊臣,唐新莲[4](2019)在《甘蔗幼苗对难溶性磷的吸收及其根系对低磷胁迫的响应》文中提出为明确甘蔗适应低磷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挖掘甘蔗对磷素的利用潜力,揭示甘蔗对低磷胁迫适应的可能机制,该研究以ROC22和ROC10两个甘蔗品种为材料,采用水培和土培的方法研究了甘蔗幼苗对难溶性磷的吸收及其在低磷胁迫下根构型和根系的生理反应。结果表明:(1)培养在以难溶性磷(Ca-P和Al-P)为磷源的培养液中的甘蔗的叶片数、地上部干重、生物量较缺磷(-P)处理显着增加,与对照(+P)的相当,甘蔗总磷积累量也显着提高,达到对照(+P)处理磷积累量的30%~77%。(2)在低磷条件下,甘蔗幼苗的根系有向土壤深层分布的趋势,根的总体积增大、最长根长变长、浅根系分布增多。(3)甘蔗幼苗在低磷环境下,根际环境明显酸化,且根系分泌物能溶解难溶性的铝磷,植株体内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也明显增强。以上表明甘蔗幼苗有较强的吸收利用难溶性磷的能力,而低磷条件下根系数量增加、主根的向地性、浅根系分布增多、根际酸化以及植株体内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增强可能是甘蔗幼苗适应缺磷环境的重要机制。

刘玉民[5](2018)在《酸铝环境马尾松根系分泌物特性及其缓解铝毒的根际效应》文中研究说明铝(Al)在土壤中通常以硅酸盐等形式存在,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较小,但土壤pH≤5.0时,Al3+、Al(OH)2+、Al(OH)2+等可溶态活性铝就会大量溶出,即使是微摩尔级(10μM)Al3+处理也可以迅速抑制大多数植物根系的生长。我国酸性土壤总面积约为2.03×107 hm2,土壤酸化导致土壤活性铝胁迫被认为是森林衰退的主要因素。铝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与其在土壤溶液中的化学形态关系着密切,土壤中Al3+、Al(OH)2+和Al(OH)2+等高活性铝是导致植物铝毒伤害的最主要因素,而根系分泌物可以改变土壤中铝的存在形态和土壤微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土壤铝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尽管目前在植物铝毒害及其耐铝毒机理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草本植物上,而木本植物是否与草本植物具有相同的机制还没有定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酸性土壤中木本植物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造林和工业原料树种,在林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出现了马尾松大面积生长衰退的现象,刘厚田等研究认为酸铝危害是马尾松衰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研究也发现铝胁迫下马尾松生长会受到显着的抑制。因此,如何缓解铝对马尾松的毒害作用,已成为我国南方酸铝环境区马尾松产业持续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探明马尾松耐铝及铝毒缓解机理,本研究以不同耐铝型马尾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土培方式研究了酸铝胁迫下马尾松根系的分泌特性及根系分泌物对土壤铝形态、土壤微生态的调控作用;通过水培方式研究了根系分泌有机酸对马尾松根系及根尖亿铝毒的调控作用及机制;同时探讨了有机酸对马尾松铝吸收与运输的调控能力。旨在明确根系分泌物对酸铝土壤微生态及马尾松铝毒的调控作用,揭示马尾松铝毒的缓解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明确了酸铝环境下马尾松根系的分泌特性。铝胁迫下耐铝型马尾松(FJ5)较铝敏感型(GD20)能分泌更多的有机酸是耐铝型马尾松耐铝的主要机制之一。铝胁迫下耐铝型和铝敏感型马尾松根系分泌物酸性磷酸酶的能力均显着增强,且耐铝型均高于铝敏感型,说明外源Al3+促进根系酸性磷酸酶分泌可能是耐铝型马尾松耐铝的机制之一。铝胁迫下虽然耐铝型和铝敏感型马尾松根系分泌总酚的能力均显着增强,但铝敏感型高于耐铝型,说明外源Al3+刺激根系总酚分泌并不是马尾松耐铝的机制。虽然耐铝型马尾松根系分泌物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始终高于铝敏感型,但Al3+胁迫并未刺激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泌,说明马尾松根系分泌物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变化并不是马尾松耐铝的机制。2.揭示了酸铝环境下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土壤铝形态的调控作用。马尾松根际土壤和外源根系分泌物处理的土壤中有机态络合铝和腐植酸铝高于非根际土壤,而单聚体羟基铝[Al(OH)2+、Al(OH)2+]、交换态铝Al3+和酸溶无机铝[Al(OH)3]低于非根际土壤,说明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可使土壤中活性铝向腐殖酸铝和有机态络合铝形态转化,降低了土壤活性铝的含量,从而减轻了铝对植物的毒害,是马尾松根系分泌物缓解铝胁迫的主要原因之一。在GD20土壤中有机态络合铝的含量比FJ5低,而酸溶无机铝的含量比FJ5高,说明FJ5根系分泌物更容易将土壤中的活性铝络合成稳定的有机态络合铝,FJ5缓解土壤铝毒的能力更强。3.明确了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态的调控能力。A13+胁迫可使土壤细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AM真菌、放线菌及原生生物等土壤微生物的PLAF含量降低;马尾松根系分泌物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根际土壤和外源根系分泌物处理的土壤中微生物PLAF含量均显着高于非根际土壤,土壤微生物的PLAF含量顺序为根际土壤﹥外源根系分泌物处理的土壤﹥非根际土壤;FJ5根际土壤和添加根系分泌物土壤中的微生物PLAF含量均高于铝GD20。铝胁迫下马尾松土壤中的脲酶、磷酸酶、转化酶、多酚氧化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活性均有显着降低,而非根际土壤的降幅最大,根际降幅最小;根系分泌物能提高Al3+胁迫下土壤酶的活性,土壤酶活性顺序均为根际土壤﹥外源根系分泌物处理的土壤﹥非根际土壤。Al3+胁迫可使土壤的基础呼吸速率显着降低;马尾松根系分泌物的存在可使土壤环境中微生物更为活跃,释放更多的CO2,根际土壤和外源根系分泌物处理土壤的基础呼吸速率显着高于非根际土壤。4.明确了酸铝环境下有机酸对马尾松根系铝毒的调控作用。Al3+胁迫下2种马尾松根系生长均受到抑制,根系活力显着降低,细胞膜受到伤害,MDA显着升高。Al3+胁迫可刺激马尾松自身产生应激响应,使根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Pro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显着升高;POD、SOD和CAT等抗氧化酶活性也显着升高;Al3+对铝敏感型的抑制作用强于耐铝型。适宜浓度的有机酸可以缓解Al3+胁迫对马尾松根系生长的抑制,可使根系活力增强,溶性糖、可溶性蛋白、Pro等渗透调节物质和MDA含量逐渐趋于恢复正常水平,维持POD、SOD和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处于较高水平。草酸的最佳缓解浓度为0.2mmol·L-1,柠檬酸的最佳缓解浓度为0.02mmol·L-1,苹果酸的最佳缓解浓度为0.01mmol·L-1。5.揭示了酸铝环境下有机酸对马尾松根尖铝毒的调控机理。Al3+胁迫下2种马尾松根尖细胞壁半纤维素Ⅰ中总糖均显着积累,而半纤维素Ⅱ中总糖无显着变化,说明铝在马尾松根尖的主要结合位点在细胞壁的半纤维素Ⅰ中。2种马尾松根尖细胞壁半纤维素中总糖含量无显着差异,说明根尖细胞壁纤维素中总糖积累并不是马尾松耐铝的主导因素。Al3+胁迫下GD20根尖细胞壁中糖醛酸显着积累,而FJ5无显着变化,说明根尖细胞壁中糖醛酸与铝鳌合是马尾松铝敏感型的表现而非耐铝机制。外源有机酸可以减少GD20根细胞壁果胶和半纤维素与铝的结合,达到缓解铝毒的效果,而外源草酸的缓解效果要优于柠檬酸。Al3+胁迫可使马尾松根尖H2O2和MDA含量升高,对马尾松产生氧化伤害;Al3+胁迫也可刺激马尾松产生应激响应,使根尖POD、APX和GR活性升高,清除过多的过氧化物来维持系统的平衡;IDH和GO可能是影响马尾松耐铝性的主要代谢酶。有机酸可有效降低根尖H2O2和MDA含量,较少由Al3+胁迫应激产生的抗氧化酶和相关代谢酶活性,使马尾松系统恢复平衡体系。6.明确了有机酸对马尾松植株铝吸收与运输的调控作用。铝胁迫可使马尾松根系和植株内铝含量增加,GD20各部位铝含量均高于FJ5,表明根系斥铝能力也是马尾松的一种耐铝机制。耐铝型马尾松FJ5铝迁移系数小于GD20,较小铝迁移系数可能是其J5耐铝的主要原因。适宜浓度的外源有机酸可以降低马尾松体内铝含量,降低铝的迁移系数,以达到缓解铝毒的作用;以0.2mmol·L-1的草酸、0.02mmol·L-1的柠檬酸及0.01mmol·L-1的苹果酸缓解效果最佳,且对GD20的缓解效果好于FJ5。综合上述几方面的研究结果,本研究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铝胁迫可抑制马尾松的根系生长、降低根系活力,破坏根系生理代谢平衡。(2)铝诱导根系有机酸及酸性磷酸酶分泌是耐铝型马尾松耐铝的主要机制。(3)细胞壁半纤维素Ⅰ是铝在马尾松根尖的主要结合位点,而根尖细胞壁中糖醛酸与铝鳌合是马尾松铝敏感型的表现而非耐铝机制。(4)根系分泌物调控根际土壤活性铝向腐殖酸铝和有机态络合铝形态转化是马尾松根系分泌物缓解铝胁迫的主要原因之一。(5)铝胁迫下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可通过改变土壤微生态特性来缓解铝毒的伤害。(6)有机酸调控根系生理特性变化、减少马尾松根系对铝的吸收、降低铝的迁移系数是其缓解铝毒的主要机制。

汪攀,吴鹏飞,马祥庆,陈奶莲,张云鹏[6](2015)在《杉木根系细胞壁活化铁磷能力及其影响因子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南方红壤中储量较大的难溶性铁磷为对象,研究杉木根系细胞壁活化难溶性铁磷的能力,分析林龄、根径级、以及木质部和韧皮部等不同组织部位对杉木根系细胞壁活化铁磷能力的影响情况,以期为南方林区红壤潜在可利用磷素含量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的10年生杉木幼龄林、22年生杉木中龄林和34年生杉木老龄林中各选择3株平均木作为研究对象,按根直径<2 mm,25 mm,510 mm,1020 mm,2030 mm,>30 mm等6个径级进行分组,分别从不同径级根系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中提取细胞壁,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细胞壁对难溶性铁磷活化的有效磷含量,分析比较杉木根系细胞壁活化难溶性铁磷的能力,以及根径级、组织部位及林龄等因子对杉木根系细胞壁活化铁磷的影响。【结果】杉木根系细胞壁对铁磷的活化量为17.67497.50 mg·kg-1。根径级小于10 mm的根系,其木质部和韧皮部中细胞壁对铁磷的活化能力均高于径级大于10 mm的根系。与同一根径级木质部相比,各林龄杉木根系韧皮部的细胞壁对铁磷活化能力均较高。不同林龄杉木同一根径级的木质部和韧皮部,其提取出的细胞壁对铁磷活化能力均表现为:老龄林>中龄林>幼龄林。【结论】杉木根径级、组织部位及林龄等因子对其根系细胞壁活化铁磷的影响均较显着。总体上表现为从径级较小根系提取的细胞壁活化铁磷能力高于径级较大根系;随着林龄的增加,根系对铁磷的活化能力呈逐渐增强的趋势,且韧皮部细胞壁的活化能力明显高于木质部。这可能与细胞壁磷溶解内含物的累积及空间结构特征发育规律有关。由于根直径较小的细根生长发育较快,有利于细胞壁活性物质的形成与积累;而与木质部相比,韧皮部作为植物贮藏组织之一,其化学成分含量明显较高;林龄对根系的生长,特别是对细胞壁内果胶等主要内含物的积累具重要作用。因此,今后应对参与细胞壁合成和重组的基因和蛋白进行系统研究,以期找出逆境胁迫下细胞壁通过释放特异性活性物质等途径的作用机制。

吴柳杰[7](2015)在《桉树幼苗对磷铝胁迫的适应性反应机制》文中研究说明桉树是我国华南地区最重要的速生用材林树种。然而,我国南方速生桉林地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且土壤pH值大多低于4.5,活性铝含量较高。因此,桉树推广栽培过程必然面临着低磷和铝胁迫的现实。但是该地区土壤全磷丰富,即土壤上植物缺磷属于“遗传学缺磷”。因此,利用植物耐铝及自身磷素利用潜力筛选、种植抗性品种是挖掘土壤潜在的磷素资源、解决酸性土壤上植物缺磷和铝毒问题的有效途径,而揭示桉树幼苗对低磷、铝毒胁迫环境的适应性机制是挖掘利用植物耐铝及磷素利用潜力的前提。因此,本文以巨尾桉为材料,研究桉树幼苗对难溶性磷的吸收利用能力以及对缺磷胁迫或磷铝胁迫的适应性反应,旨在为我区的酸性土壤资源利用及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桉树幼苗对难溶性磷酸铝有很强的吸收利用能力缺磷培养液中加入难溶性磷酸铝、磷酸铁后,桉树幼苗的株高、根长和生物产量均显着增加,并且植株对磷的吸收量也分别达到对照处理(3.26 mg·plant-1)的95.40%和46.01%,说明桉树幼苗具有较强的吸收利用难溶性磷酸盐的能力,且对磷酸铝的吸收能力较磷酸铁的强。2.缺磷诱导根系分泌的多酚可溶解难溶性磷酸盐并促进桉树生长缺磷诱导根系酚类物质的分泌及其在植株地上部的积累。缺磷胁迫下9号桉树幼苗根系分泌的酚类显着高于对照处理,新叶酚类物质的含量甚至达到对照处理的2.76倍。根系分泌的酚类物质能促进桉树幼苗在低磷胁迫环境下对难溶性磷酸盐的吸收和植株生长。采用大孔径树脂将缺磷培养液中的多酚吸附并加入磷酸铁于培养液中培养10 d后,桉树幼苗地上部物质产量显着降低,比对照处理(4.19±0.12DWg.plant-1)的降低了 14.56%。将难溶性磷酸盐加入到含多酚类物质的根系分泌物后,缺磷处理分泌物溶液中磷浓度显着高于对照(+P)处理。相反,将缺磷培养液中的酚类物质吸附并加入难溶性磷酸盐后(-Phenol-P+FeP),植株吸磷量显着减少。-Phenol-P+FeP处理植株吸磷量为1.37mg·plant-1,比对照处理的降低了 34.45%。3.桉树幼苗对铝毒或磷铝双重因素胁迫的适应性反应铝毒或磷铝双重因素胁迫下,抑制根系多酚类物质的分泌而促进草酸的分泌。在0、10、30、50μmolL-1的AlC13处理24h后,桉树幼苗根系酚类物质的分泌量均随着Al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然而,草酸的分泌量随着铝胁迫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且,缺磷培养的幼苗在铝胁迫下其根系草酸分泌显着高于对照。根系分泌的有机酸阴离子具有很强的络合铁铝的能力。并且能溶解难溶性磷酸铁、磷酸铝。综上所述,桉树幼苗具有较强的难溶性磷吸收能力。桉树幼苗可能存在某些高效机制适应铝毒和缺磷的环境:缺磷胁迫下,桉树幼苗通过增加根系生长、分泌的有机酸和多酚类物质溶解土壤中的难溶性磷并促进植株磷的吸收以适应缺磷环境;铝毒或磷铝双重因素胁迫下,植株主要通过分泌草酸并抑制多酚类物质的分泌,00一方面,螯合铝解除铝的毒害,另一方面螯合铁释放铁结合态的难溶性磷增加有效磷溶解,进而有利于磷的吸收。

叶思诚[8](2013)在《油茶适应低磷胁迫的根系生理响应》文中认为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南方的土壤普遍缺磷,在油茶的生产中需要施用磷肥以满足油茶生长的需要,但是施入的磷肥容易被土壤固定形成无效磷而不能被吸收。因此,通过充分利用油茶自身土壤磷素的潜力,筛选和培育磷高效新品种是解决油茶需磷和土壤供磷矛盾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一年生的油茶芽苗砧嫁接苗和实生苗为材料,研究不同磷水平下油茶苗生长、根系形态构型、生理特性、分泌物成分、分泌物中有机酸含量,验证根系分泌物和有机酸对土壤和难溶磷化合物中磷的活化特性,探索油茶适应低磷的根系响应机制。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磷水平对油茶苗的地上生长和根系形态构型产生显着影响。油茶的苗高,地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随磷水平的降低而降低,而侧根重则在一定范围内(P1-P3)呈升高的趋势;而油茶根冠比、根系体积,侧根数目,侧根平均长和总侧根长表现出增大的趋势;油茶植株根系不同部位的侧根数目均表现为下部>中部>上部,侧根长度表现为上部、下部>中部。2.不同磷水平对油茶苗磷酸酶活性和根系活力具有显着影响。根系分泌性APase活性、根系组内APase活性和叶片APase活性均随着磷水平降低而显着提高:随着磷水平降低,根系体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百分比均呈显着递增趋势。3.应用GC-MS技术检测4个磷水平的根系分泌物的成分,根系分泌物中的主要成分为酯和烷烃类化合物,且两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之和在88.66%-96.36%范围内,并随着磷水平降低,酯类化合物的比例呈递增趋势,而烷烃的比例呈递减趋势。酯类化合物中柠檬酸三乙基酯相对含量最高,并且随着磷水平的降低其相对含量呈递增的趋势。酯类化合物中羧基来源的有机酸种类有柠檬酸、乙二酸(草酸)、2,5-呋喃二甲酸、邻苯二甲酸和十六酸六种;无磷(3种)和低磷(6种)水平有机酸的种类数量均比常磷(2种)和高磷(2种)要多。4.通过建立的油茶根系组织和根系分泌物有机酸检测方法,测定不同供磷条件下油茶根系组织和分泌物中的有机酸。结果表明:利用溶液培养法收集根系分泌有机酸和利用水浴超声萃取根系组织中的有机酸效果较好。随着磷水平的降低,植物根系中有机酸的含量增高,其中乳酸、丙二酸、柠檬酸、琥珀酸、草酸和乙酸的增幅较大;无磷和低磷水平下根系分泌物中各种有机酸含量都比常磷(P2)水平下的有机酸高,但无磷水平下根系分泌的有机酸比低磷水平下分泌的有机酸少。在油茶根系和根系分泌中的有机酸中,含量最多的两种有机酸是乳酸和乙酸。5.通过对根系分泌物和有机酸对土壤磷和难溶磷化合物中磷的活化试验,结果表明:油茶根系分泌物能够明显促进土壤磷的释放,不同难溶磷化合物在根系分泌物中的溶解性不同,溶解性Al-P>Ca-P>Fe-P。油茶根系分泌物中的有机酸对土壤磷和难溶性活化效率不同。对土壤活化效率的大小顺序为:柠檬酸>苹果酸>草酸>琥珀酸>乙酸>甲酸;对三种难溶磷活化效率较高的有机酸为草酸、柠檬酸和苹果酸,活化效率大小顺序为:草酸>柠檬酸>苹果酸。

谷思玉,闫琰,张彦丽[9](2012)在《难溶性无机磷酸盐对大豆苗期根系生长的影响》文中指出为了研究不同难溶性磷(钙磷,铝磷和铁磷)与大豆根系生长的关系,以田间筛选试验为基础,采用室内砂培与水培相结合的栽培方法,分别对磷高效基因型(东农44和东大1号)和磷低效基因型(黑河13和黑河24)大豆苗期根系生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个基因型大豆利用难溶性磷酸盐的能力存在显着差异。难溶性磷源条件下,各基因型大豆的根干重、根冠比、总根长、根总表面积比对照处理均有显着增加,而根系全磷浓度、磷含量和平均半径均减小。磷高效基因型大豆在各处理下的根长和根表面积均大于磷低效基因型,但磷高效基因型部分性状的适应性未表现出优势。

兰忠明,张辉,吴一群,林新坚[10](2011)在《不同紫云英基因型对难溶性磷吸收利用的影响》文中指出通过石英砂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对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吸收和利用难溶性磷酸盐(Al-P和Fe-P)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在不同磷源中的生长性状、生物量以及植株不同部位的吸磷量有很大差异。从株高、茎粗、分枝数性状方面来看,均表现为K-P>Al-P>Fe-P>CK,且两种难溶性磷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显着或极显着水平。对大多数紫云英基因型来说Al-P的地上部、地下部及总干物质量都显着大于Fe-P,说明紫云英更容易活化和吸收Al-P。闽紫6号和闽紫1号在利用难溶性磷时都显着高于余江大叶和弋江籽。不同紫云英基因型在不同磷源中,地上部、地下部吸磷量及总吸磷量也均表现为K-P>Al-P>Fe-P>CK,即对不同磷源的吸收能力均以K-P最高,Al-P大于Fe-P。闽紫6号和闽紫1号对难溶性磷的吸收量均高于其它3个品种,表明闽紫6号和闽紫1号对难溶性磷具有较强的溶解吸收能力。从植株吸磷量与生物量关系可以看出,紫云英植株地上部、地下部干物质量及总干物质量、鲜质量增加时,植株吸收磷的养分质量分数也随着增加,呈显着正相关。CK和Al-P处理总干物质量与总吸磷量拟合回归关系显着,但对水溶性K-P和Fe-P处理相关回归关系效果不明显,说明紫云英对难溶性磷吸收利用时,对Al-P吸收富集优于Fe-P。

二、大豆根系分泌物和根细胞壁对难溶性磷的活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豆根系分泌物和根细胞壁对难溶性磷的活化(论文提纲范文)

(1)硼对柑橘枳砧根系铝毒缓解效应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文献综述
    1.1 酸性土壤中的铝毒
        1.1.1 酸性土壤概况
        1.1.2 酸性土壤中铝的形态及其活化
        1.1.3 铝毒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1.4 铝毒对植物氧化应激的影响
        1.1.5 铝毒对植物矿质营养代谢的影响
        1.1.6 铝毒对植物细胞壁特性的影响
        1.1.7 铝毒对植物细胞质膜特性的影响
    1.2 植物的耐铝机制
        1.2.1 植物耐铝的外部排斥机制
        1.2.1.1 促进根细胞分泌有机酸
        1.2.1.2 提高根际pH屏障
        1.2.1.3 改变细胞壁特性
        1.2.1.4 提高植株耐铝性的其它外排机制
        1.2.2 植物耐铝的内部耐受机制
    1.3 硼的作用
        1.3.1 硼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1.3.2 硼对植物细胞壁结构的影响
        1.3.3 硼缓解植物铝离子毒害
    1.4 柑橘的种植和生长
2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3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代谢产物及代谢通路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处理
        3.2.3 样品采集
        3.2.4 硼铝含量的测定
        3.2.5 根系代谢产物浓度分析
        3.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生长参数及根系硼铝含量的影响
        3.3.2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代谢产物的影响
        3.3.3 不同硼铝处理下枳砧根系代谢产物的层级聚类和主成分分析
        3.3.4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代谢通路的影响
    3.4 讨论
        3.4.1 硼是否对枳砧幼苗铝毒具有缓解作用
        3.4.2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代谢通路的影响
    3.5 小结
4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AsA-GSH循环和AsA合成途径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处理
        4.2.3 不同根段铝含量测定
        4.2.4 根尖苏木精和Morin染色
        4.2.5 不同根段过氧化氢(H_2O_2)的荧光染色
        4.2.6 根系相对伸长率、根系丙二醛、H_2O_2含量和根系活力的测定
        4.2.7 AsA、GSH和GSSG含量的测定
        4.2.8 APX、GPX、γ-GCS、GR和DHAR酶活性测定
        4.2.9 根系代谢物含量的检测与分析
        4.2.10 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硼含量及不同根段铝含量的影响
        4.3.2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尖苏木精和Morin染色的影响
        4.3.3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MDA、H_2O_2、根系活力及根系相对伸长率的影响
        4.3.4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不同根段H_2O_2荧光染色的影响
        4.3.5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AsA、GSH和GSSG含量的影响
        4.3.6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APX、DHAR、GR、γ-GCS及GPX活性的影响
        4.3.7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AsA合成途径中各代谢物含量的影响
    4.4 讨论
        4.4.1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铝积累情况的影响
        4.4.2 铝胁迫下硼如何调控根系抗氧化剂系统清除体内ROS的积累
        4.4.3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AsA合成途径的影响
    4.5 小结
5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抗氧化酶系统及根系组分结构的影响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处理
        5.2.3 样品采集与根系相对伸长量测定
        5.2.4 根和叶中硼铝含量的测定
        5.2.5 根系细胞膜透性的测定
        5.2.6 根系丙二醛(MDA)、酶活性(SOD、POD、CAT)测定
        5.2.7 根系APX和 PPO活性的测定
        5.2.8 根系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5.2.9 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根系组分结构的分析
        5.2.10 数据处理与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5.3.2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幼苗根系相对伸长量和质膜透性的影响
        5.3.3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和叶片硼铝含量的影响
        5.3.4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及H_2O_2含量的影响
        5.3.5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可溶性蛋白、脯氨酸、抗坏血酸和MDA含量的影响
        5.3.6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组分结构的影响
    5.4 讨论
        5.4.1 铝胁迫下硼如何调控抗氧化酶系统消除铝诱导的氧化应激
        5.4.2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组分结构的影响
    5.5 小结
6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细胞壁果胶组分及纤维素特性的影响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材料
        6.2.2 试验处理
        6.2.3 样品采集与硼、铝含量测定
        6.2.4 根系苏木精染色、根尖ROS(H_2O_2和O_2~(.-))活性以及细胞活力荧光染色
        6.2.5 根系胼胝质含量测定
        6.2.6 粗细胞壁的提取
        6.2.7 细胞壁果胶的制备
        6.2.8 根系细胞壁果胶、KDO含量和甲基酯化度的测定
        6.2.9 根尖透射电镜切片的制备
        6.2.10 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根系细胞壁组分结构的分析
        6.2.11 ~(13)C-固体核磁共振技术(~(13)C-NMR)对根系细胞壁有机碳结构分析
        6.2.12 X射线衍射(XRD)对根系细胞壁有纤维素结晶度分析
        6.2.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长势、株高、根长及各部位干鲜重的影响
        6.3.2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不同部位、根和叶细胞壁中硼铝含量的影响.
        6.3.3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活性氧和胼胝质含量、苏木精染色、细胞活力的影响
        6.3.4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果胶、KDO含量及甲基酯化度的影响
        6.3.5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细胞壁厚度和细胞壁提取率的影响
        6.3.6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细胞壁纤维素结构的影响
        6.3.7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细胞壁组分和结构的影响
        6.3.8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细胞壁有机碳结构的影响
    6.4 讨论
        6.4.1 铝胁迫下硼降低细胞壁铝、ROS积累促进幼苗根系生长
        6.4.2 铝胁迫下硼改变细胞壁果胶含量及特性缓解铝毒
        6.4.3 铝胁迫下硼改变细胞壁纤维素含量及结晶度解铝毒
    6.5 小结
7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细胞壁各组分铝分布及根尖铝吸收转运的影响
    7.1 前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试验材料
        7.2.2 试验处理
        7.2.3 样品采集与根系硼、铝含量的测定
        7.2.4 细胞壁提取与分离
        7.2.5 细胞壁各组分铝含量测定
        7.2.6 不同形态果胶、半纤维素1、半纤维素2含量测定
        7.2.7 根尖钌红染色及透射电镜分析
        7.2.8 不同形态果胶PME及甲基酯化度(DM)的测定
        7.2.9 碱溶性果胶结构的原子力显微镜(AFM)图像分析
        7.2.10 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根系细胞壁组分结构的分析
        7.2.11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SEM-EDS)分析细胞壁表面铝含量
        7.2.12 透射电镜X射线能谱仪(TEM-EDS)分析细胞间隙、细胞质和液泡中铝的含量
        7.2.13 根尖实时定量PCR(qRT-PCR)
        7.2.14 根MDA和 H_2O_2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质膜H~+-ATPase活性的测定
        7.2.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幼苗长势和生长参数的影响
        7.3.2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细胞壁不同组分铝含量的影响
        7.3.3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细胞壁表面铝含量的影响
        7.3.4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细胞壁各组分含量的影响
        7.3.5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不同形态果胶含量及特性的影响
        7.3.6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碱溶性果胶分子形貌的影响
        7.3.7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尖细胞间隙、细胞质和液泡铝含量的影响
        7.3.8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尖铝吸收与转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7.3.9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H_2O_2和MDA含量、T-AOC和质膜H~+-ATPase活性的影响
    7.4 讨论
        7.4.1 硼降低枳砧根系细胞壁铝含量缓解铝对植株造成的毒害作用
        7.4.2 硼影响果胶含量及特性,特别作用于碱溶性果胶
        7.4.3 硼减少根尖对铝的吸收、增加铝向液泡的转运
    7.5 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代谢产物及代谢通路的影响
        8.1.2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8.1.3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果胶及纤维素含量及特性的影响
        8.1.4 硼对铝胁迫下枳砧根系细胞壁各组分铝分布及根尖铝吸收转运的影响
    8.2 主要创新点
    8.3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2)镉铅复合处理下华中蹄盖蕨根系镉铅积累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立题依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及其交互作用
        2.2 植物根际环境对重金属的活化
        2.2.1 溶解性有机质
        2.2.2 土壤微生物活性
        2.2.3 根系分泌物
        2.3 植物根系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分布特征
        2.4 植物根系对重金属的滞留作用
        2.4.1 根系解剖结构
        2.4.2 根系细胞壁的固定
    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3.1 研究内容
        3.1.1 镉铅处理对华中蹄盖蕨镉铅积累的影响
        3.1.2 镉铅复合处理对华中蹄盖蕨根际土壤镉铅有效性的影响
        3.1.3 镉铅复合处理对华中蹄盖蕨根际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影响
        3.1.4 镉铅复合处理对华中蹄盖蕨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3.1.5 华中蹄盖蕨根系解剖结构对镉铅复合处理的响应
        3.1.6 镉铅复合处理对华中蹄盖蕨根系细胞壁的影响
        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镉铅处理对华中蹄盖蕨镉铅积累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1.3 样品采集与制备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镉铅含量
        2.2 镉铅积累量
        2.3 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
        2.4 镉铅交互效应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镉铅复合处理对华中蹄盖蕨根际土壤镉铅有效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1.3 样品采集与制备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华中蹄盖蕨镉铅积累特征
        2.2 根际土壤镉铅有效性
        2.3 根际土壤p H
        2.4 根际土壤溶解性有机碳
        2.5 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
        2.5.1 微生物生物量
        2.5.2 土壤呼吸强度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镉铅复合处理对华中蹄盖蕨根际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1.3 根际土壤溶解性有机质提取与制备
        1.4 根际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分组
        1.5 根际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红外光谱分析
        1.6 树脂平衡实验
        1.7 镉铅提取实验
        1.8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根际土壤溶解性有机质总量
        2.2 根际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组分特征
        2.3 根际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红外光谱特征
        2.4 根际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对镉铅的络合能力
        2.5 根际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对镉铅的溶解能力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镉铅复合处理对华中蹄盖蕨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1.3 样品采集与制备
        1.4 根系分泌物收集与测定
        1.5 根系分泌物提取实验
        1.6 根系镉铅含量测定
        1.7 根际土壤化学性质分析
        1.8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根系镉铅积累
        2.2 根际土壤化学性质
        2.2.1 pH
        2.2.2 溶解性有机质
        2.3 根系分泌物对土壤镉铅的溶解能力
        2.4 根系分泌物组成
        2.4.1 有机酸
        2.4.2 氨基酸
    3 讨论
    4 小结
第六章 华中蹄盖蕨根系解剖结构对镉铅复合处理的响应
    1.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1.3 根解剖结构的观察
        1.4 根木质化染色
        1.5 根木栓质层染色
        1.6 扫描电镜-能谱分析
        1.7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根解剖结构
        2.2 根木质化和木栓化程度
        2.3 根组织镉铅分布特征
    3 讨论
    4 小结
第七章 镉铅复合处理对华中蹄盖蕨根系细胞壁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1.3 根细胞壁提取
        1.4 根细胞壁镉铅含量测定
        1.5 根细胞壁红外光谱分析
        1.6 根细胞壁多糖提取与分析
        1.7 果胶甲酯酶活性测定
        1.8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根细胞壁镉铅积累特征
        2.2 根细胞壁多糖积累特性
        2.3 根细胞壁多糖镉铅积累特征
        2.4 果胶甲酯酶活性
        2.5 根细胞壁红外光谱特征
    3 讨论
    4 小结
第八章 全文主要结论、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1 全文主要结论
    2 创新点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矿山生态型水蓼磷富集特征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立题依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植物吸收转运磷的生理特性
        2.1.1 根系磷吸收动力学特征
        2.1.2 根系形态
        2.1.3 伤流液强度及组分
        2.2 植物磷积累分布特征
        2.2.1 植物磷形态
        2.2.2 植物磷分布
        2.3 土壤化学特性与磷的有效性
        2.3.1 土壤磷形态与磷的有效性
        2.3.2 土壤pH与磷的有效性
        2.3.3 土壤磷酸酶和植酸酶与磷的有效性
        2.4 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2.4.1 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研究方法
        2.4.2 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因子
        2.5 内生菌协同植物修复研究
        2.5.1 植物内生菌及其与宿主的关系
        2.5.2 内生细菌促生作用机理
        2.5.3 促生细菌在植物修复中的应用现状
        2.6 磷富集植物研究与应用
    3 研究内容
        3.1 矿山生态型水蓼磷吸收转运特性研究
        3.2 矿山生态型水蓼磷积累分布特征研究
        3.3 矿山生态型水蓼根际土壤化学特性研究
        3.4 矿山生态型水蓼根际微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3.5 矿山生态型水蓼内生细菌鉴定与促生特性研究
        3.6 接种内生细菌对矿山生态型水蓼磷积累特性的影响
        3.7 矿山生态型水蓼对磷过剩土壤磷的提取潜力研究
    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矿山生态型水蓼磷吸收转运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1.3 样品采集与制备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根系磷吸收动力学特征
        2.2 根系形态特征
        2.2.1 总根系形态
        2.2.2 不同径级根系形态
        2.3 伤流液量和磷含量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矿山生态型水蓼磷积累分布特征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1.3 样品采集与制备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株长势与叶片结构特征
        2.2 生物量和磷积累量变化
        2.3 叶片和根系亚细胞组分磷含量变化
        2.3.1 叶片亚细胞组分磷含量
        2.3.2 根系亚细胞组分磷含量
        2.3.3 叶片和根系亚细胞组分磷分配比例
        2.4 叶片和根系磷形态
        2.4.1 叶片磷形态
        2.4.2 根系磷形态
        2.4.3 叶片和根系磷形态分配比例
    3 讨论
        3.1 水蓼生长对高磷处理的响应
        3.2 水蓼体内亚细胞组分磷分布特征
        3.3 水蓼体内磷形态特征
    4 小结
第四章 矿山生态型水蓼根际土壤化学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1.3 样品采集与制备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磷处理对生物量和磷积累量的影响
        2.1.1 生物量
        2.1.2 磷积累量
        2.2 高磷处理对根际磷组分的影响
        2.3 高磷处理对根际有效磷含量和pH的影响
        2.4 高磷处理对根际磷酸酶和植酸酶活性的影响
        2.5 水蓼根际土壤生物化学性质与磷组分的关系
    3 讨论
        3.1 土壤磷组分变化特征
        3.2 土壤pH、磷酸酶和植酸酶活性变化特征
    4 小结
第五章 矿山生态型水蓼根际微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1.2 样品处理与制备
        1.3 水蓼根际微域土壤细菌群落研究
        1.3.1 土壤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1.3.2 PCR扩增
        1.3.3 PCR产物纯化
        1.3.4 文库构建和上机测序
        1.3.5 下机数据预处理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
        2.2 土壤细菌群落组成
        2.3 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因子
        2.4 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因子
    3 讨论
        3.1 水蓼根际微域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与组成
        3.2 水蓼根际微域土壤优势细菌群落的差异
        3.3 水蓼根际微域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与组成的影响因子分析
    4 小结
第六章 矿山生态型水蓼内生细菌鉴定与促生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与处理
        1.2 水蓼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1.2.1 植物样品表面消毒
        1.2.2 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1.3 内生细菌的高磷耐性检测
        1.4 耐高磷内生细菌的16S rDNA序列分析
        1.4.1 DNA提取
        1.4.2 PCR扩增
        1.4.3 序列分析
        1.5 耐高磷内生细菌的促生特性检测
        1.5.1 培养基
        1.5.2 产吲哚乙酸(IAA)能力测定
        1.5.3 产铁载体能力测定
        1.5.4 溶磷特性分析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矿山生态型水蓼内生细菌耐高磷检测及其群落组成
        2.1.1 内生细菌分离与高磷耐性检测
        2.1.2 耐高磷内生细菌群落组成分析
        2.2 耐高磷内生细菌促生特性
        2.2.1 菌株产IAA、铁载体和固体溶磷能力
        2.2.2 液体溶磷能力和培养液pH变化
        2.2.3 磷酸三钙培养液中有机酸变化
        2.2.4 植酸钙镁培养液中磷酸酶活性变化
    3 讨论
        3.1 矿山生态型水蓼内生细菌分离与鉴定
        3.2 矿山生态型水蓼内生细菌促生特性
        3.3 矿山生态型水蓼内生细菌溶磷机理
    4 小结
第七章 接种内生细菌对矿山生态型水蓼磷积累特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1.3 样品采集与制备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接种内生细菌对生物量的影响
        2.2 接种内生细菌对叶片厚度的影响
        2.3 接种内生细菌对磷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的影响
        2.4 接种内生细菌对磷积累量的影响
        2.5 接种内生细菌对根系形态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八章 矿山生态型水蓼对磷过剩土壤中磷的提取潜力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供试材料
        1.3 试验设计与处理
        1.4 样品采集与制备
        1.5 测定项目及方法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矿山生态型水蓼干重
        2.2 矿山生态型水蓼磷含量和磷积累量变化
        2.3 种植前后土壤易溶性磷含量变化
        2.3.1 水溶性磷
        2.3.2 有效磷
        2.4 矿山生态型水蓼对土壤中磷的提取潜力
    3 讨论
        3.1 畜禽粪便堆场土壤易溶性磷的变化
        3.2 矿山生态型水蓼对畜禽粪便堆场土壤磷的提取潜力
    4 小结
第九章 全文主要结论、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1 全文主要结论
    2 创新点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甘蔗幼苗对难溶性磷的吸收及其根系对低磷胁迫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处理
        1.2.1 水培
        1.2.2 盆栽
    1.3 指标测定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难溶性磷对甘蔗幼苗生长的影响
    2.2 甘蔗对难溶性磷的吸收和利用
    2.3 甘蔗对低磷胁迫适应的可能机制
        2.3.1 不同处理对甘蔗根系的影响
        2.3.2 缺磷诱导根际酸化及根系分泌物对难溶性磷的溶解
        2.3.3低磷胁迫对甘蔗酸性磷酸酶的影响
3 讨论
    3.1 甘蔗幼苗对难溶性磷的吸收利用
    3.2 甘蔗幼苗对低磷胁迫环境的适应及可能机制

(5)酸铝环境马尾松根系分泌物特性及其缓解铝毒的根际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土壤铝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1.1.1 酸性土壤中铝的形态及其活化
        1.1.2 土壤铝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1.3 土壤铝胁迫对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1.1.4 土壤铝胁迫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1.1.5 土壤铝胁迫对植物矿质营养代谢的影响
    1.2 植物的耐铝机制
        1.2.1 植物耐铝的外部排斥机制
        1.2.2 植物耐铝的内部耐受机制
    1.3 植物根系分泌特性
        1.3.1 根系分泌物及根际
        1.3.2 根系分泌物的组成
        1.3.3 根系分泌物研究方法
        1.3.4 影响根系分泌物的因素
    1.4 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环境生态效应
        1.4.1 根系分泌物对土壤铝形态的影响
        1.4.2 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4.3 根系分泌物对土壤物质周转的影响
        1.4.4 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影响
    1.5 有机酸缓解植物铝毒机制
        1.5.1 铝胁迫下有机酸分泌模式
        1.5.2 有机酸分泌与内部代谢的关系
        1.5.3 有机酸分泌与植物的耐铝性
        1.5.4 有机酸缓解植物铝毒机制
第2章 绪论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选题依据
    2.3 研究目标
    2.4 研究内容
    2.5 技术路线
第3章 Al~(3+)胁迫下马尾松根系分泌特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来源
        3.1.2 试验材料培养
        3.1.3 实验设计
        3.1.4 试验方法
        3.1.5 仪器与设备
        3.1.6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外源Al~(3+)处理对马尾松根系分泌物pH的影响
        3.2.2 外源Al~(3+)处理对马尾松根系分泌总有机酸的影响
        3.2.3 外源Al~(3+)处理对马尾松根系分泌蛋白质的影响
        3.2.4 外源Al~(3+)处理对马尾松根系分泌氨基酸的影响
        3.2.5 外源Al~(3+)处理对马尾松根系分泌总酚的影响
        3.2.6 外源Al~(3+)处理对马尾松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酸铝环境下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土壤铝形态的调控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来源
        4.1.2 根系分泌物收集
        4.1.3 试验设计
        4.1.4 测定方法
        4.1.5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土壤CaCl_2可溶性铝的调控
        4.2.2 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有机态络合铝的调控
        4.2.3 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交换性铝的调控
        4.2.4 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单聚体羟基铝的调控
        4.2.5 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土壤酸溶无机铝的调控
        4.2.6 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土壤腐殖酸铝的调控
        4.2.7 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可提取铝总量的调控
        4.2.8 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土壤铝形态分布的调控
    4.3 讨论
    4.4 小结
第5章 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酸铝土壤微生态的调控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来源
        5.1.2 根系分泌物收集
        5.1.3 试验设计
        5.1.4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酸铝土壤微生物的调控
        5.2.2 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酸铝土壤酶活性的调控
        5.2.3 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酸铝土壤基础呼吸的调控
    5.3 讨论
    5.4 小结
第6章 酸铝环境下有机酸对马尾松根系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供试植物来源与培养
        6.1.2 供试有机酸
        6.1.3 试验设计
        6.1.4 主要试验仪器
        6.1.5 测定方法
        6.1.6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酸铝环境下有机酸对马尾松根系生长的调控
        6.2.2 酸铝环境下有机酸对马尾松根系活力的调控
        6.2.3 酸铝环境下有机酸对马尾松根系生理特性的调控
    6.3 讨论
    6.4 小结
第7章 酸铝环境下有机酸对马尾松根尖生理生化特性的调控
    7.1 材料与方法
        7.1.1 供试植物来源与培养
        7.1.2 试验设计
        7.1.3 仪器与设备
        7.1.4 试验方法
        7.1.5 数据处理
    7.2 结果与分析
        7.2.1 酸铝环境下有机酸对马尾松根尖细胞壁中多糖组分的调控
        7.2.2 酸铝环境下有机酸对马尾松根尖氧化特性的调控
        7.2.3 酸铝环境下有机酸对马尾松根尖酶活性的调控
    7.3 讨论
    7.4 小结
第8章 有机酸对马尾松植株铝吸收与运输的调控
    8.1 材料与方法
        8.1.1 供试材料培养
        8.1.2 供试有机酸
        8.1.3 试验设计
        8.1.4 试验材料处理
        8.1.5 试验方法
        8.1.6 主要试验仪器
        8.1.7 数据分析
    8.2 结果与分析
        8.2.1 Al~(3+)胁迫下有机酸对马尾松根尖铝吸收的调控
        8.2.2 Al~(3+)胁迫下有机酸对马尾松植株铝分布的调控
        8.2.3 Al~(3+)胁迫下有机酸对马尾松植株铝迁移系数的调控
    8.3 讨论
    8.4 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创新点
    9.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与的项目

(6)杉木根系细胞壁活化铁磷能力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2试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根径级杉木根系细胞壁活化铁磷的比较
    2.2不同组织部位杉木根系细胞壁活化铁磷的比较
    2.3不同林龄杉木根系细胞壁活化铁磷的比较
3小结与讨论

(7)桉树幼苗对磷铝胁迫的适应性反应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桉树及其生产意义
    1.2 我国南方酸性土壤磷素状况
    1.3 植物适应低磷胁迫的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1.3.1 低磷胁迫对植物根系的影响
        1.3.2 低磷胁迫对植物根冠间物质分配的影响
        1.3.3 低磷胁迫下植物根系分泌物对难溶性磷有效性的影响
    1.4 植物抵御酸性土壤铝毒环境的适应机制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植物材料
    2.2 试验处理
        2.2.1 桉树幼苗对难溶性磷的吸收
        2.2.2 桉树幼苗对低磷胁迫反应
        2.2.3 磷胁迫下根系分泌的酚类物质对难溶性磷的溶解活化作用
        2.2.4 根系分泌的有机酸
        2.2.5 有机酸的收集
        2.2.6 根系分泌物对铁铝络合
    2.3 分析项目及测定方法
        2.3.1 植株磷含量的测定
        2.3.2 有机酸的测定
        2.3.3 酚类物质分析
    2.4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桉树幼苗对难溶性磷的吸收
        3.1.1 桉树幼苗对难溶性磷的吸收
        3.1.2 难溶性磷对桉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3.2 桉树幼苗对磷胁迫的适应性反应
        3.2.1 缺磷胁迫对桉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3.2.2 分泌酚类物质
        3.2.3 积累多酚类物质
        3.2.4 疑似分泌有机酸
    3.3 桉树幼苗对铝胁迫的适应性反应
        3.3.1 抑制根系分泌酚类物质
        3.3.2 分泌草酸
    3.4 根系分泌多酚类物质的作用
        3.4.1 促进桉树幼苗在低磷胁迫下的生长
        3.4.2 促进难溶性磷的溶解
        3.4.3 促进桉树幼苗对难溶性磷的吸收
    3.5 根系分泌有机酸的作用
        3.5.1 螯合铁和铝
        3.5.2 溶解难溶性磷
4 讨论与结论
    4.1 桉树对难溶性磷的吸收与利用
    4.2 桉树应对磷胁迫的适应性反应
        4.2.1 缺磷诱导根系的生长及生物量的分配
        4.2.2 磷胁迫诱导根系分泌的酚类物质有利于难溶性磷溶解和桉树吸收磷
        4.2.3 磷胁迫诱导根系分泌一种未知的有机酸
    4.3 根系分泌有机酸可能是桉树适应酸性土壤磷铝双重因素胁迫的有效机制
    4.4 结论
    4.5 研究中创新点及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油茶适应低磷胁迫的根系生理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油茶概述
        1.1.1 油茶发展的历史现状
        1.1.2 油茶林地的磷素状况
    1.2 植物适应低磷胁迫机制的研究进展
        1.2.1 植物适应低磷根系形态构型上的适应性反应
        1.2.2 植物适应低磷根系生理生化的适应性反应
        1.2.3 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土壤磷素的影响
    1.3 磷高效品种的选育在农林业中的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5 技术路线
2 不同磷水平对油茶根系形态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油茶生长特性指标测定
        2.1.4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磷水平对油茶根冠比的影响
        2.2.2 不同磷水平对油茶地径和苗高的影响
        2.2.3 不同磷水平对根系形态的影响
    2.3 讨论
    2.4 结论
3 不同磷水平对油茶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根系活力测定
        3.1.4 酸性磷酸酶的测定
        3.1.5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磷水平下油茶根系活力的影响
        3.2.2 不同磷水平下油茶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3.3 讨论
    3.4 结论
4 不同磷水平对油茶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根系分泌物收集
        4.1.4 根系分泌物成分的GC-MS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磷水平下根系分泌物GC-MS鉴定结果
        4.2.2 不同磷水平下根系分泌物比较分析
    4.3 讨论
    4.4 结论
5 不同磷水平对油茶根系组织和分泌物中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仪器与试剂
        5.1.3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色谱条件优化
        5.2.2 标准曲线及检测限
        5.2.3 重现性试验
        5.2.4 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
        5.2.5 不同磷水平对油茶根系组织和分泌物中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5.3 讨论
    5.4 结论
6 根系分泌物和有机酸对土壤和难溶性磷的活化验证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1.3 根系分泌物及有机酸对土壤的活化试验
        6.1.4 根系分泌物及有机酸对难溶磷试剂的活化试验
        6.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油茶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及难溶磷化合物的活化
        6.2.2 有机酸对土壤和难溶性磷化合物的活化
    6.3 讨论
    6.4 结论
7 结论与创新点
    7.1 结论
    7.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9)难溶性无机磷酸盐对大豆苗期根系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豆在不同磷处理下的根系生物量与根冠比
    2.2 大豆在不同磷处理下的根系磷浓度和根系吸磷量
    2.3 大豆在不同磷处理下的根系生长形态
3 讨 论

(10)不同紫云英基因型对难溶性磷吸收利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分析测定方法
        1.3.1 紫云英生长性状、生物量:
        1.3.2 植株地上部、地下部干物质量和吸磷量: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紫云英基因型在难溶性磷中生长状况
    2.2 紫云英对难溶性磷利用的干物质量基因型差异
    2.3 不同紫云英基因型对难溶性磷的吸磷量利用差异
    2.4 不同紫云英基因型植株吸磷量与生物量的关系
3 讨论
4 结论

四、大豆根系分泌物和根细胞壁对难溶性磷的活化(论文参考文献)

  • [1]硼对柑橘枳砧根系铝毒缓解效应及机理研究[D]. 闫磊. 华中农业大学, 2020
  • [2]镉铅复合处理下华中蹄盖蕨根系镉铅积累机制研究[D]. 詹娟. 四川农业大学, 2020
  • [3]矿山生态型水蓼磷富集特征及机理研究[D]. 叶代桦. 四川农业大学, 2019
  • [4]甘蔗幼苗对难溶性磷的吸收及其根系对低磷胁迫的响应[J]. 柯野,谢璐,蓝林,潘俊臣,唐新莲. 广西植物, 2019(12)
  • [5]酸铝环境马尾松根系分泌物特性及其缓解铝毒的根际效应[D]. 刘玉民. 西南大学, 2018(05)
  • [6]杉木根系细胞壁活化铁磷能力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 汪攀,吴鹏飞,马祥庆,陈奶莲,张云鹏. 林业科学, 2015(09)
  • [7]桉树幼苗对磷铝胁迫的适应性反应机制[D]. 吴柳杰. 广西大学, 2015(04)
  • [8]油茶适应低磷胁迫的根系生理响应[D]. 叶思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09)
  • [9]难溶性无机磷酸盐对大豆苗期根系生长的影响[J]. 谷思玉,闫琰,张彦丽. 大豆科学, 2012(01)
  • [10]不同紫云英基因型对难溶性磷吸收利用的影响[J]. 兰忠明,张辉,吴一群,林新坚. 生态环境学报, 2011(10)

标签:;  ;  ;  ;  ;  

大豆根系分泌物和根细胞壁对不溶性磷的活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