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保护”课堂教学设计

“大气环境保护”课堂教学设计

一、《大气环境保护》的课堂教学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杨瑜[1](2021)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朱淑鸣[2](2021)在《生态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融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的提出,使环境教育迈入新的阶段;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将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纳入立德树人范围,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融合,成为促进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落实,优化地理教学的重要途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建立为融合提供了实践基地。研究首先分析现行课标与教材,从人地协调观的四级分级水平入手,通过个别访谈与问卷调查,呈现当前高中地理教育模式下,生态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融合现状。研究发现,现行教材中多处从生态环境教育的环保知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三大角度融合,现行新课标的顶层设计关注生态文明的培养。整体而言,教师的融合认可度较高,但由于对生态环境教育理解的不全面、融合多源于感性自发性认知,同时受到应试背景影响及考核机制、时间、空间、经费的多重限制,使得出现融合方式单一、差异度较大、内容局限,仅作为课堂延伸与拓展内容等问题;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态环境认知,接受度较高,但对自然环境的认知程度高于人文政策,对抽象逻辑的认知高于具体事实,且基础概念不扎实;学校能够提供一定的融合支持。针对现状,探索出生态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合的三大策略。第一,从核心素养落实、课标与教材分析两方面,紧跟课改发展,依托新课标与教材实施融合,提高教师的融合理解、确保系统的融合设计。第二,从课程体系、校园环境、交流合作三个角度,借助校级平台,优化利用校内外资源实施融合,突破时间、空间与经费限制。第三,从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三个维度,躬耕日常课堂,采用多样教学理论方法实施融合,协调培育抽象逻辑与具体事实认知。其中,重点关注情境认知理论,提出分类知识内容,教学因课制宜;抓住时事热点,塑造真实情境;提供实际数据,培养分析能力;抽象知识落地,触发情感共鸣三条具体的教学策略。在此基础上,尝试进行具体教学设计与表现性评价。依托长三角一体化的政策背景资源,以太浦河流域为例,使用系列具有逻辑关系的问题串联教学活动,探索生态环境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机融合。

解潇潇[3](2021)在《基于新课标的高中地理生态文明教育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的激增,人类社会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资源、环境问题,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成为大势所趋。在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国民的生态文明教育变得更加重要和必要。高中地理因其学科内容和学科性质成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学科,对于增加学生生态文明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生态文明行为习惯,解决当今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经验总结法,基于新课标梳理研究了2019年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中涉及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并对高中生生态文明素养水平及高中地理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在分析目前其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进建议,最后以地理1《水循环》为例进行了教学案例设计。论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新课标中使学生正确看待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影响的目标,通过分析解读2019年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中与生态文明教育有关的内容,对其从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表现、呈现方式、相关案例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梳理,探索了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地理教科书中的渗透特点。2.为准确深入了解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近况,本研究以高中生生态文明素养发展水平为切入点进行了问卷调查与教师访谈,调查对象为日照市部分高中生及一线地理教师,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高中生认为接受生态文明教育是很有必要的,目前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生态文明素质但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也存在不少生态教育问题: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制度的压制、教师素养水平的限制、教学资源缺乏等因素的影响,师生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生态文明教育与实际生活脱离;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方式单一等。3.依据普通高中地理新课标中对教科书中生态文明部分的要求,并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生态文明教育问卷及教师访谈的调查结果,就以提升高中生态文明教育成效为目的,本研究提出以下改进建议:增强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认识;相关教育部门加大生态文明教育投入;学校增加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比重;地理教师也要从准确深入理解教科书中生态内容、整合梳理生态教育资源、丰富改进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4.结合2019年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中《水循环》的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既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又能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以此促使学生加深对课堂生态文明知识的领会贯通,生态文明观念与价值体系的树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与影响。

陈韵竹[4](2021)在《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专题式复习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学气候知识是中学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生地理学习的难点之一。本研究以中学地理气候教学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地理课程标准、布卢姆目标分类等理论指导下,选择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教材、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作为主要分析对象,聚焦气候知识,探索专题式学习法突破此教学疑难点。首先,发现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初高中气候教学存在初中地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盲目追求分数、高中生初中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地理要求不衔接等问题。第二,分析问题。中学气候知识系统由初高中气候概念、气候成因、气候分布、气候特征、气候的影响等五个知识点构成,分别归属于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反省认知识,它们各自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五个层级,这种结构利于构建触类旁通的大气候专题,深化突破学生个性化疑难问题的小气候专题。第三,提出中学气候知识专题式复习的主体性、联系性、科学性、教育性等四个教学原则,以及五个教学策略:一、以概念大小和学情需要为依据构建专题,二、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复习活动,三、以知识属性为依据,优化组合教学方法,四、以优秀模式为要求,提高专题复习的实效性,五、以作业评价为手段,巩固专题复习效果。最后,实证研究证明,专题式复习教学具有高效整合知识考点、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等优点。

李佩瑶[5](2021)在《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包头市乡土地理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乡土地理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活化,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知识内涵、掌握知识并运用于实际生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要求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这也是拓展乡土地理教学的重要前提。4F模式作为一种以引导反思为主的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教学设计的死板、学生参与少、被动学习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并使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有所提高,创造了一种基于不同学习风格的有温度的教学环境,也更有效的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基于4F模式进行乡土地理教学,是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式,同时,乡土地理的可观察性也决定了4F模式的可行性,为创造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过程奠定了基础,基于该模式的乡土地理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符合当今的教学理念。本文以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研究,二是策略研究。主要研究的问题是高中地理内容中有哪些是可以运用4F模式进行乡土地理教学?包头市哪些地理资源可作为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内容进行开发?如何设计出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基于以上问题,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案例分析、行动研究和小组合作探究五种研究方法,设计了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并提出了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设计策略。本文研究结论有以下几点:第一,遴选包头市适合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内容共六大类9个主题,包括自然环境、人口、城市、经济环境、交通和资源环境问题。第二,设计了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5个。分别是以包头市工业区位和布局为主题的“大气多彩,草原钢城”;以包头市的植被和自然地理环境关系为主题的“万亩青绿,城中草原”;以包头市的城市空间布局为主题的“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以包头市的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为主题的“塞外通衢,九原文化”;以包头市的水循环为主题的“旖旎石门风景,壮美昆都仑河”五个案例。第三,提出了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策略,包括:(1)紧扣一宗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设计宗旨;(2)运用两手段:“化繁为简,以情激趣”整合乡土地理信息;(3)把握两方向:基于4F模式升华学生观察认知,巩固知识获得;(4)划分四阶段:教学设计关注差异化,教学过程实现四步进阶;(5)创设多情境:设计层层深入的乡土情境。

娜布其[6](2021)在《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 ——以湘教版“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因此,本文研究设计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如何编写基于学生人地协调观培养的地理教学案例以及对如何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提供参考和借鉴,并丰富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提供课程资源。本文以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为研究对象,以湘教版“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为载体,在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下,运用文献分析法、教材专题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课堂观察法以及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分析课标及教材,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得到的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探究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主题,研究分析“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知识结构,依据课程标准对人地协调观的维度进行划分,即地对人、人对地、人地协调等三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对教材章节的微观分析,得出每一章节中关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内容,并进行整合。结合教学案例分析得到的启示与教学案例设计策略,设计出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设计,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第二,探究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策略。通过研究关于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典型案例,得到相关案例设计启示,并结合高中地理教学中关于人地协调观的教学现状,设计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设计。提炼出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设计三大策略:一,目标指向内化观念,培养能力;二,教学内容生活化,挖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系;三,联系国家安全,体现育人价值。并依据上述案例分析启示与教学设计策略,设计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等四节教学设计。

卢玉娇[7](2021)在《高中化学必修部分单元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文中认为基于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一线教师在单元教学设计时首先面对的问题是如何重新组织和划分单元,新教材的单元体系必然成为教师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蓝本”。但是教材受制于行文和呈现方式的需求,其单元组织结构必然和一线教学的单元结构不能完全契合。加之各类学校之间的差异决定不可能存在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统一单元结构。基于新课标和新教材的校本化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将围绕高中必修模块进行单元设计和教学设计的研究,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一种可能性的教学选择。基于核心概念进行单元划分的单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因知识顺序关系由严密的逻辑分析后得到,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能够更好的进行知识的迁移,更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本研究基于新课标的文本分析,梳理得到高中化学必修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运用思维导图构建上位概念,进一步归纳得到高中化学必修阶段的核心概念。基于核心概念的逻辑分析,得到高中化学必修部分教学单元结构。在此基础上展开单元教学设计。并从知识点、问题链、观念和素养的维度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新课标中核心概念划分的单元可以促进教师的单元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的抓住重点,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本论文的研究将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三个方面的借鉴:1.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基于核心概念分析的单元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课程单元划分模型。2.本研究提供了一套高中化学必修部分单元教学的单元体系。3.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基于高中化学单元教学的教学设计模型。

于畅[8](2020)在《近四年湖南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分析与情境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出了以发展化学学科素养为主旨,重视“素养为本”的教学等基本理念。倡导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真实且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到化学学科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应用等各方面的重要价值,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发展和形成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另一方面,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中具体提出了每个主题的学业要求,并要求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要达成一定的学业成就表现。考试是学业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在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框架中也要求命题者应准确把握“素养”、“情境”、“问题”、“知识”4个要素在命题中的定位与相互联系。在命题原则中具体提出以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应紧密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体现问题的科学性和社会性,并注重启发学生完成问题的解答,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测试。基于此,作者提出了在湖南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利用化学情境教学策略的问题。作者首先通过查阅文献,了解了学业质量标准、教学策略、化学情境教学策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理论基础;其次,在新课标所提出的化学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对2016-2019年湖南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考”)进行了核心素养具体内涵与必备知识的对应分析,在对学考试题文本整体评析后,作者主要针对试题的主观题从“知识内容”“题目主要信息”“考试考查方式”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并从中总结出试卷的信息呈现方式的特点;以“学考”中的复习内容为载体,设计具体的情境教学案例,并在“农硕”支教期间,进行实证研究;最后,通过访谈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学生的成绩;经过调查研究,作者最终得出以下结论: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转变,较扎实地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学生能够在问题情境中准确应用相关知识解答问题,进而准确表达出化学用语。在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创设真实而富有价值的情境,并根据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灵活地选择问题情境,生活情境,实验情境,探究情境等;在真题实战训练中也通过创设情境来学习,一方面可以避免复习课的枯燥乏味,另一方面也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扩展提升中巩固训练。期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王雪晨[9](2020)在《基于绿色化学理念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 ——以K市G中学高一化学教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精神,要求应用化学技术的同时也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明确化学对现代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其中通过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教学注重将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问题相结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并参与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性活动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决策能力。因此,以化学课程标准和绿色化学理念为指导有效地设计教学,将化学学科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能够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本研究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和实验法对K市G中学高一年级实施绿色化学教学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绿色化学和绿色化学教育研究现状梳理后,对绿色化学和教学设计的概念进行界定,并梳理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从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化学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化学实验处理的方式、了解途径及生活中的行为五个方面设计问卷,并对K市G中学高一年级绿色化学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利用Excel统计分析,在高一开展绿色化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绿色化学意识薄弱、了解绿色化学知识的途径单一、利用绿色化学理念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欠缺、绿色低碳行为习惯亟待提高。基于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化学课程标准、绿色化学理念及教育理论基础,设计出符合G中学实施绿色化学教学的设计模型。最后,开发具体案例并实践。根据绿色化学理念的教学设计,选择K市G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开展教学实践,实践结束后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学生及教师的访谈和课堂观察量表总结教学实践效果。经过一学期在高一年级实验班采用绿色化学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1)绿色化学理念的教学设计能增强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兴趣;(2)绿色化学理念的教学设计能够提高化学教学质量;(3)绿色化学理念的教学设计能够增强课堂参与度和促进学生综合发展;(4)绿色化学理念的教学设计能提升学生绿色素养。

教育部[10](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提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二、《大气环境保护》的课堂教学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气环境保护》的课堂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2)生态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目标
        1.1.2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下的学科发展需求
        1.1.3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地方发展机遇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4 技术路线与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生态环境教育的概念界定
        2.1.1 环境教育
        2.1.2 生态环境教育
    2.2 地理教学中体现生态环境教育的已有研究
    2.3 相关教学理论与方法
        2.3.1 情境认知理论
        2.3.2 支架式教学
        2.3.3 表现性评价法
第3章 当前生态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融合途径
    3.1 当前高中地理现行教材与新课标中的生态环境教育
        3.1.1 现行教材中融合生态环境教育的课程内容
        3.1.2 现行新课标关注生态文明培养的顶层设计
    3.2 当前高中学校及地理教师融合生态环境教育的途径
        3.2.1 针对学校组织与教师个人的访谈设计
        3.2.2 基于访谈的当前生态环境教育融合途径分析
        3.2.3 基于访谈的当前高中学校与教师实施融合的问题分析
第4章 当前生态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融合效果
    4.1 人地协调观视角下的高中生生态环境认知问卷设计
    4.2 基于调查的当前生态环境教育融合效果分析
        4.2.1 普遍听说过“生态环境”,地理学科是重要认知途径
        4.2.2 日常生产和生活情境中,对生态环境关注较少,认知在自然环境表现较优
        4.2.3 给定的简单地理事物和现象下,对生态环境各要素间关联的分析停留在表面,认知在自然环境表现较优
        4.2.4 给定的复杂地理事物和现象下,缺乏基于客观事实的生态环境认知,易忽视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相互影响强度
        4.2.5 现实中的各种地理问题中,对生态环境的因果逻辑认知较为薄弱
        4.2.6 基本认同在地理等各学科中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对多样的形式与内容期望较高
    4.3 基于调查的当前高中生体现出的融合效果问题分析
        4.3.1 对生态环境的抽象逻辑认知高于具体事实认知
        4.3.2 缺少主观能动性,具体事实认知程度受等级考影响显着
第5章 生态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合的策略探索
    5.1 紧跟课改发展,依托新课标与教材实施融合
        5.1.1 落实核心素养,明确融合育人价值,提高教师的融合理解
        5.1.2 分析课标教材,梳理可融合内容,确保系统性融合设计
    5.2 借助校级平台,优化利用校内外资源实施融合
        5.2.1 搭建课程体系,基础拓展结合,突破时间限制
        5.2.2 打造校内外平台,培育生态文化,突破空间限制
        5.2.3 促进交流合作,提高教师能力,突破经费限制
    5.3 躬耕日常课堂,采用多样教学理论方法实施融合
        5.3.1 采用情境认知理论,突破时空限制,自然融入日常教学设计
        5.3.2 借助“脚手架”搭建,关注分析过程,使融合可迁移可应用
        5.3.3 选取表现性评价指标,建立评价体系,挂钩考核与拓展内容
第6章 生态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合策略实践
    6.1 对标课标要求的课程重构
        6.1.1 滞后于课改与新课标要求的现有教学方式
        6.1.2 基于融合系统性梳理的教学目标与流程设计
    6.2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背景下的案例选取
        6.2.1 结合时事政策的内容选取
        6.2.2 增加学生代入感的区域选取
    6.3 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情境创设
    6.4 搭好“脚手架”的教学活动设计
    6.5 关注四级分级水平的表现性评价尝试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中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融合生态环境教育的现状访谈提纲
附录B 人地协调观视角下的高中生生态环境认知问卷
附录C 生态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合策略实践设计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基于新课标的高中地理生态文明教育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相关概念界定
        2.理论基础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2.研究内容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二、2019 年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分析
    (一)地理1 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分析
        1.“地球知识”部分内容分析
        2.“自然环境要素”部分内容分析
        3.“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部分内容分析
        4.“地理信息技术”部分内容分析
    (二)地理2 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分析
        1.“人口”部分内容分析
        2.“聚落”部分内容分析
        3.“文化”部分内容分析
        4.“产业”部分内容分析
        5.“战略与发展”部分内容分析
    (三)选择性必修3 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分析
三、高中地理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目的与设计
        1.调查目的
        2.调查设计
    (二)调查实施
    (三)调查结果
        1.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现状
        2.生态文明教育现状
        3.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四、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改进建议
    (一)增强对生态文明教育重要性认识
    (二)相关教育部门加大生态教育投入
    (三)学校增加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比重
    (四)教师提升自身生态文明教育能力
        1.准确深入理解教材
        2.整合梳理教育资源
        3.丰富改进教学方法
五、生态文明教学案例设计
    (一)课标解读与分析
        1.课程标准
        2.解读与分析
    (二)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六)教法学法
    (七)教学媒体
    (八)教学过程
    (九)教学反思
六、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1.生态文明教育渗透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方面面
        2.高中地理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存在多方面问题
        3.完善高中生态文明教育需要教育各界的努力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后记

(4)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专题式复习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气候教学问题突出亟需研究
        二、气候内容的考试现状不容乐观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地理气候教学策略研究现状
        一、地理气候教学策略研究现状
        二、中学地理气候专题教学方法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四节 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二、理论基础
第二章 中学地理气候学情现状
    第一节 初中生气候学情调查分析
        一、非专题式复习方法下初中生气候知识掌握情况调查作业
        二、初中气候知识教学问题成因分析
    第二节 高中生气候学情调查分析
        一、非专题式复习方法下高中生气候知识掌握情况调查
        二、高中气候知识教学问题成因分析
第三章 中学地理气候知识的系统
    第一节 中学地理气候知识的内容构成
        一、初中地理气候知识内容的构成分析
        二、高中地理气候知识内容的构成分析
        三、初、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的内在联系
    第二节 中学地理气候知识的地位分析
        一、气候知识是中学地理教材的核心内容
        二、气候要素与其他地理要素均有关系
        三、气候知识具有较高教学价值
第四章 中学地理气候专题式复习教学策略与应用案例
    第一节 气候专题式复习教学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二、联系性原则
        三、科学性原则
        四、教育性原则
    第二节 中学气候专题式复习教学策略
        一、以概念大小和学情需要为依据构建专题
        二、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复习活动
        三、以知识属性为依据,优化组合教学方法
        四、以优秀模式为要求,提高专题复习的实效性
        五、以作业评价为手段,巩固专题复习效果
    第三节 中学气候专题式复习在高三复习中的应用范例
        一、范例选取
        二、专题式复习在本节教学中的运用
第五章 专题式复习在高三气候知识复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第一节 教学评价的设计
        一、观察对象
        二、观察方法
        三、实验计划
        四、评价标准
        五、评价流程
    第二节 统计与分析
        一、课堂观察量表的统计与分析
        二、教学实验中的成绩统计与分析
    第三节 效果评价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包头市乡土地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
        1.研究背景
        2.研究现状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1.研究内容
        2.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四)概念界定
        1.乡土地理
        2.教学案例
        3.教学模式
一、4F教学模式理论
    (一)4F教学模式基本组成
    (二)4F教学模式应用程序
    (三)4F教学模式应用注意事项
        1.F1(Fact)环节注意事项
        2.F2(Feel)环节注意事项
        3.F3(Find)环节注意事项
        4.F4(Future)环节注意事项
二、基于4F模式高中地理教学的包头市乡土地理资源分析
    (一)基于4F模式进行乡土地理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二)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内容选择依据
        1.依据课程标准确定适宜乡土地理教学的内容
        2.依据教材确定适宜乡土地理教学的内容
        3.依据4F模式确定乡土地理教学内容
    (三)基于4F模式高中地理教学的包头市乡土地理资源分析
        1.遴选的包头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2.基于4F模式的包头市高中乡土地理教学内容
三、乡土地理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一)案例组成说明
        1.案例来源与筛选
        2.案例分析目的
        3.案例分析视角
        4.案例分析方法
    (二)案例分析
        1.自然地理类乡土地理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2.人文地理类乡土地理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启示
        1.围绕课标教材,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运用乡土地理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加深知识理解
        3.通过“观察—感受—学习—应用”模式增能提智
        4.教师引导观察思考,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5.采取问题链组织乡土地理情境创设
四、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一)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依据
        1.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
        2.依据高中生特点
        3.依据4F模式教学特性
        4.依据乡土地理特征
    (二)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组成
    (三)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1.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主题选择分析
        2.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呈现
        3.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启示
    (四)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策略
        1.紧扣一宗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设计宗旨
        2.运用两手段:“化繁为简,以情激趣”整合乡土地理信息
        3.把握两方向:基于4F模式升华学生观察认知,巩固知识获得
        4.划分四阶段:教学设计关注差异化,教学过程实现四步进阶
        5.创设多情境:设计层层深入的乡土情境
五、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的实施
    (一)案例实施过程
        1.准备过程
        2.实施过程
    (二)评价与反思
    (三)案例实施启示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1.遴选包头市适合4F模式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
        2.设计了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5 个
        3.提出了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策略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乡土地理考察与访谈记录表
附录二:包头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附录三:乡土地理教学设计案例一览表
附录四: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分析一览表
附录五: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分析汇总表
附录六: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表
附录七: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致谢

(6)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 ——以湘教版“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国内外研究背景
        1.人地协调观国际研究背景
        2.人地协调观国内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人地协调观研究
        2.国内人地协调观研究
        3.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研究内容
        2.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人地协调观
        2.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人地协调论
        3.可持续发展理论
        4.系统科学理论
二、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人地协调观内容分析
    (一)课程标准与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对应分析
        1.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分析
        2.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分析
        3.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分析
        4.教学提示与学业要求分析
    (二)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教材内容结构分析
    (三)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教材逐章内容分析
        1.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2.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3.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三、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说明
        1.案例筛选
        2.案例分析目的
        3.案例分析视角
        4.案例分析方法
    (二)案例分析呈现
    (三)案例分析启示
        1.目标突出人地协调观,兼顾其他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2.选择最优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内化人地协调观
        3.教学设计组成要完整,表达要准确
        4.依据课标设计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发展水平
        5.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
四、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一)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案例组成
        1.课标分析
        2.教材分析
        3.学情分析
        4.教学目标
        5.教学方法与策略
        6.教学过程
        7.教学反思
    (二)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案例设计呈示
        1.教学案例选择依据
        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3.《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三)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案例设计策略
        1.目标指向内化观念,培养能力
        2.教学内容生活化,挖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系
        3.联系国家安全,体现育人价值
五、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实施
    (一)教学案例实施记录
        1.准备阶段
        2.实施阶段
        3.总结阶段
    (二)教学案列实施反思与启示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汇总表
附录2 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表
附录3 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7)高中化学必修部分单元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化学单元教学研究的综述
    1.3 研究目的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
        1.4.1 有利于教师灵活安排教学
        1.4.2 有利于促进学生建构化学概念体系
        1.4.3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思路图
        1.5.1 主要内容
        1.5.2 研究思路图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分析法
        1.6.2 文本分析法
        1.6.3 案例分析法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的概念界定
        2.1.1 单元
        2.1.2 单元教学
    2.2 研究的理论依据
        2.2.1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2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2.2.3 建构主义理论
        2.2.4 思维导图的基本理论研究
第3章 教学单元的划分
    3.1 单元划分的原则
    3.2 单元划分的方法与工具
        3.2.1 单元划分的方法
        3.2.2 单元划分的工具
    3.3 单元划分的过程
    3.4 单元划分的结果
第4章 单元教学设计
    4.1 课标分析
    4.2 教材分析
    4.3 学情分析
    4.4 本单元整体教学与评价目标
        4.4.1 课程目标
        4.4.2 学习目标水平层级的确定
        4.4.3 单元教学目标
        4.4.4 教学重难点
    4.5 教学思路
        4.5.1 整体构思
        4.5.2 概念排布和问题链分析
        4.5.3 教法学法分析
        4.5.4 教学设计
第5章 教学案例分析
    5.1 知识点分析
    5.2 问题链分析
    5.3 观念分析
    5.4 素养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创新
    6.3 研究不足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致谢

(8)近四年湖南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分析与情境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综述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学业质量标准
        1.3.2 教学策略
        1.3.3 化学情境教学策略
    1.4 理论基础
        1.4.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1.4.2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1.4.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4.4 人本主义理论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设计
        1.6.1 研究对象及目的
        1.6.2 研究思路
        1.6.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2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分析
    2.1 核心素养具体内涵与必备知识
    2.2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试题文本评析
    2.3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基本情况分析
    2.4 试卷结构分析
        2.4.1 客观题与主观题
        2.4.2 对试题中的主观题进行整体分析
        2.4.3 试卷信息呈现方式
    2.5 小结
3.情境教学在学考复习中的应用研究
    3.1 情境创设的定义
    3.2 情境创设的原则
    3.3 化学学考复习中情境创设案例分析
        3.3.1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知识复习教学设计案例
        3.3.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知识复习教学设计案例
        3.3.3 《化学基本实验操作》知识复习教学设计案例
        3.3.4 《化学与生活》知识复习教学设计案例
    3.4 情境教学的效果分析
        3.4.1 教学前测试结果分析
        3.4.2 教学后测试结果分析
        3.4.3 访谈设计、结果与分析
    3.5 小结
4 结论与反思
    4.1 研究结论
    4.2 教学建议
    4.3 研究不足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基于绿色化学理念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 ——以K市G中学高一化学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1.1.2 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1.1.3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1.1.4 学生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需要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思路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绿色化学
        2.1.2 教学设计
    2.2 理论基础
        2.2.1 生活教育理论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3 建构主义理论
        2.2.4 人本主义理论
第3章 基于绿色化学理念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3.1 问卷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问卷设计
    3.2 问卷结果与分析
        3.2.1 问卷结果
        3.2.2 结果分析
第4章 基于绿色化学理念的教学设计模型
    4.1 设计依据
        4.1.1 以课程标准为学科依据
        4.1.2 以绿色化学为理念指导
        4.1.3 以教育理论为支撑
    4.2 设计原则
        4.2.1 综合性的教学目标
        4.2.2 灵活的教学策略
        4.2.3 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4.3 基于绿色化学理念的教学设计模型
    4.4 教学设计案例
第5章 基于绿色化学理念的高中化学教学实验效果与分析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方案与实践
        5.2.1 实验对象
        5.2.2 实验过程
        5.2.3 实验工具类型及其设计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基于成绩的结果分析
        5.3.2 基于访谈结果的分析
        5.3.3 基于课堂观察结果的分析
    5.4 研究结论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中化学中绿色化学理念教学现状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2 绿色化学专题测试卷
附录3 访谈提纲
附录4 课堂观察量表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大气环境保护》的课堂教学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研究[D]. 杨瑜.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生态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融合研究[D]. 朱淑鸣.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基于新课标的高中地理生态文明教育调查研究[D]. 解潇潇.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4]中学地理气候知识专题式复习教学策略研究[D]. 陈韵竹.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5]基于4F模式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包头市乡土地理为例[D]. 李佩瑶.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6]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 ——以湘教版“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为例[D]. 娜布其.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7]高中化学必修部分单元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D]. 卢玉娇. 扬州大学, 2021(09)
  • [8]近四年湖南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分析与情境教学策略研究[D]. 于畅.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3)
  • [9]基于绿色化学理念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 ——以K市G中学高一化学教学为例[D]. 王雪晨. 喀什大学, 2020(07)
  • [10]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标签:;  ;  ;  ;  ;  

“大气环境保护”课堂教学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