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洼油田火山岩岩相分析

大洼油田火山岩岩相分析

一、大洼油田火山岩岩相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姜立[1](2019)在《龙湾筒凹陷九佛堂组火山岩岩相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利用已有钻井取心和薄片等资料,系统研究火山岩的岩石学特征。利用新处理的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分析火山岩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并预测有利储层的发育范围。研究表明:火山岩岩性以中性和中碱性为主,包括安山岩、粗面岩、粗安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等;九佛堂时期火山活动分为三期,早期火山作用强烈,以点式喷发为主,晚期逐渐减弱,火山岩的分布受控洼断裂和古地形的控制,岩相分为爆发相、溢流相和火山沉积相;其中,溢流相上部亚相火山岩具有裂缝和气孔两大储集空间,储集性能明显好于其它相带。

宁海天[2](2019)在《三塘湖盆地哈尔加乌组与卡拉岗组储层分布规律》文中研究指明论文以岩心照片、铸体薄片、测录井、分析化验等资料为基础,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岩性、岩相及储层特征以及优质储层的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并对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分布进行评价与预测。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可划分为中基性火山熔岩与火山碎屑岩,可细分为14种亚类;喷发模式以夏威夷式喷发为主,斯特博利式为辅;火山活动较为频繁,哈尔加乌组为水下或海陆过渡的喷发模式,卡拉岗组为陆上喷发;主要火山相可分为爆发相、溢流相、火山沉积相3种。(2)将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卡拉岗组分为C2k1与C2k2两个旋回5个期次,哈尔加乌组分为C2h1与C2h2两个旋回;各旋回及期次在平面与剖面均有一定继承性;马朗凹陷在西北部、中部与南部分别发育3个主要火山机构群,其中中部牛东构造带的火山机构对储层影响最大。(3)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储层非均质性极强,根据压汞曲线分析将研究区孔喉结构划分为4类,大部分具低孔—低渗或特低孔—特低渗特征。岩性岩相、风化淋滤、溶蚀作用和构造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较为强烈,埋深压实对火山熔岩类影响较小。(4)按照储层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风化淋滤型储层、气孔—杏仁型储层与近源溶蚀型储层三大类,通过孔渗与含油性关系确定物性下限,将储层质量划分为Ⅰ、Ⅱ、Ⅲ级。风化淋滤型储层主要分布于马朗凹陷北部以及东部牛东构造带,沿北西—南东向断层展布;气孔—杏仁型储层主要分布于牛东109—马36—马38—牛东201井区附近,主要位于各期次和旋回顶部溢流相最为发育的区域;近源溶蚀型储层主要分布于马67H井区与马71—马33—马39井区,多位于哈尔加乌组厚层烃源岩下部、烃源岩内部互层或卡拉岗组底部。

肖明国,郭建华,焦鹏,郭祥伟,吴诗情,谭慧[3](2019)在《辽河盆地大洼油田火山岩特征及其测井识别方法》文中指出为指导大洼油田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利用K-Ar同位素测年、岩心薄片和测井等技术,研究火山岩层位、岩性、岩相及其空间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辽河盆地大洼油田火山岩呈层状产出,这些火山岩年龄位于86.42~107.36Ma和45.72~51.25Ma这2个区间内,反映其形成时期分别为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中期和始新世早期(房身泡期);主要的岩石类型有熔岩类、火山碎屑岩类及火山沉积岩类,始新世早期以熔岩类为主,白垩纪以火山碎屑岩类为主,它们分别产于溢流相、火山碎屑相、空落堆积相及火山沉积相中;通过对测井响应特征的综合分析及测井曲线组合的处理,建立不同类型火山岩的识别方程,为未取心井段地层、岩性对比提供了简便方法。

刘传友,狄晓磊,李磊,孙威[4](2019)在《火山岩储集层特征研究综述》文中提出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外在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开发方面的不断突破,火山岩这一特殊油气储层也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火山岩储集层的发育受岩浆性质、喷发活动等的影响,岩性、岩相类型多变,加之后期经历了多期的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致使火山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变得十分复杂。本文在综述火山岩储集层岩性、岩相研究现状和总结前人分类的基础上,将火山岩的储集空间总结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三个大类,以及原生气孔,残余气孔,砾间孔,晶间晶内孔,斑晶溶蚀孔,脱玻化孔,杏仁体溶蚀孔,基质溶蚀孔,角砾间溶孔,隐爆裂缝,冷凝收缩缝,构造裂缝,风化裂缝,溶蚀缝14个小类。并且讨论了火山岩储集空间与岩性及岩相的关系。

陈朋[5](2017)在《准噶尔盆地金龙10井区石炭系火山岩岩性岩相测井识别》文中认为随着火山岩油气藏不断被发现,对火山岩储层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火山岩优质储层的识别主要是岩性岩相的识别。近年来勘探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金龙10井区火山岩储层具有良好的油气显示,但火山岩岩性较为复杂,识别难度大,通过岩心刻度测井、井震结合,对该地区火山岩岩性岩相进行识别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论文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对金龙10井区的火山岩岩性岩相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金龙10井区主要发育火山熔岩类、火山碎屑岩类及火山碎屑熔岩类3类火山岩,又可细分为11种岩石类型,其中以安山岩及火山角砾岩最为发育;岩相发育爆发相、溢流相、火山通道相、次火山岩相及火山沉积相5种类型,以爆发相、溢流相较为发育。在火山岩岩性岩相地质特征识别的基础上,岩心刻度测井,借助常规测井、元素俘获能谱测井(ECS)及微电阻率成像特征(FMI)等测井资料,建立岩性岩相测井识别标志,在常规测井资料中,发现自然伽玛测井(GR)对火山岩岩性的区分较为敏感,中子测井(CNL)、密度测井(DEN)对火山岩结构的区分比较敏感,通过组合测井资料发现,GR-DEN的测井组合对火山岩岩性差异的区分比较敏感、CNL-DEN的测井组合对火山岩结构差异的区分比较敏感;ECS测井资料能计算得出火山岩中主要氧化物含量,对火山岩岩性的区分最为敏感;FMI测井资料对火山岩结构、构造特征的识别效果较好。井震结合,在16口关键井的单井相划分和2条连井剖面的基础上,识别火山岩旋回期次,再结合岩性岩相及储集空间特征,分析火山岩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对火山岩储层开展有利区预测。

冯玉辉[6](2016)在《辽河盆地中基性火山岩:从储层刻画到成藏规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基于钻井、物性测试、油气地球化学测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利用火山地质学、地震火山地层学、石油地质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从火山岩储层刻画到成藏规律进行综合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火山岩地质-地球物理识别,火山岩相地震刻画及分布规律,火山岩相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及火山岩成藏4部分。火山岩地质地球物理识别:依据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对本区火山岩岩性、火山岩相、火山岩相-测井相、火山岩相-地震相发育特征及识别标志进行研究;火山岩相地震刻画及分布规律:依据火山地层界面,建立火山地层格架,在地层格架限定下,利用中基性火山岩钻井约束地震岩相刻画方法,对本区火山岩体进行火山岩相地震刻画,并总结火山岩体内部火山岩相空间展布规律;火山岩相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在岩性成岩作用、储集空间、储层物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各类岩相/亚相内的岩性组合规律研究,建立了不同岩相-亚相与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定性关系;火山岩成藏规律:“生、储、盖”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凹陷和区块两个尺度,对受走滑改造的多层系的中基性火山岩油气藏成藏要素进行分析,即“生、储、盖”时空配置关系、火山岩储层非均质性,地层产状及侧向封挡类型等,进而总结了东部凹陷火山岩油气藏成藏规律。1.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山岩地质-地球物理识别通过岩心描述及薄片观察,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新生代主要发育的4类11亚类火山岩岩性以及5相14亚相火山岩的矿物、结构、构造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总结了各类岩性、岩相、亚相的地质识别标志。通过岩心标定常规测井曲线,总结岩相/亚相-测井相识别标志,共识别出火山通道和爆发相、溢流相、侵出相的测井相特征,其中复合熔岩流亚相、板状熔岩流亚相、玻质碎屑岩亚相可进一步识别到亚相。①爆发相整体以箱形或微齿化-近平直曲线的低RLLD、低-中CNL、低-中DEN、中DT为典型特征,其顶底接触关系多为突变接触;②复合熔岩流亚相整体以中-高振幅齿化的RLLD、CNL、 DEN、DT为典型特征;③板状熔岩流亚相整体以钟形中-高RLLD、低-中CNL、高DEN、低-中DT为典型特征,其顶部多为渐变接触,底部多为突变接触;④玻质碎屑岩亚相以箱形或微齿化-近平直曲线的低RLLD、高CNL、低-中DEN、中DT为典型特征,其顶底接触关系多为突变接触,厚度通常较厚;⑤侵出相整体以钟形中-高RLLD、低CNL、中DEN、低-中DT为典型特征,其顶部多为渐变接触,底部多为突变接触。以测井曲线为桥梁,利用钻井标定地震,识别出地震反射特征较为明显的5种火山岩相,其中,火山颈亚相、次火山岩亚相、玻质碎屑岩亚相和板状/复合熔岩流亚相可识别到亚相。①火山颈亚相:轮廓多呈团块状、管状(纵横比中等-高),内部多呈杂乱反射结构,并以中-弱振幅,中-弱频,连续性中-差等为特征;②次火山岩亚相:轮廓多呈板状、透镜状(纵横比低),内部多呈平行-亚平行反射结构,并以强振幅,中-高频,连续性好-中等为特征;③侵出相:轮廓多呈透镜状、丘状(纵横比中等),内部多呈波状、杂乱反射结构,并以中-低频,中-弱振幅,连续性中-差等为特征。④爆发相:轮廓多呈板状、席状、楔状(纵横比低),内部多呈平行-亚平行反射结构,并以中-强振幅,中-高频,连续性好等为特征;⑤玻质碎屑岩亚相:轮廓多呈充填状(纵横比低-中等),内部多呈杂乱、波状反射结构,并以中-弱振幅,中-低频,连续性中-差等为特征;⑥板状/复合熔岩流亚相:轮廓多呈席状(纵横比低),内部多呈平行-亚平行反射结构,并以强振幅,中-高频,连续性好等为特征。⑦火山沉积相:轮廓多呈席状(纵横比低),内部多呈平行-亚平行反射结构,并以中-强振幅,中-高频,连续性好-中等为特征。上述地震反射特征是火山堆积物的岩性组合及其叠置方式的综合响应。2.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山岩相地震刻画及分布规律通过火山地层界面,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新生界火山地层划分为4旋回15期,底部旋回一和顶部旋回四为玄武岩,显示火山喷发以基性岩开始,又以基性岩结束;中部的旋回二和三均为玄武岩→粗面岩→玄武岩的岩性序列,构成本区火山地层的主体。火山岩受北东向主干断裂控制,最大厚度位于断裂带附近;总体来看东部凹陷中南段新生界火山岩分布范围呈现早期(期次1-2)全区分布,后期(期次3-15)由北向南的迁移特征,而火山岩厚度中心呈早期(期次1-7)由南北两端向中心迁移,后期(期次7-15)由中心向南迁移。东部凹陷中南段新生界火山岩分布范围呈现早期(期次1-2)全区分布,末期(期次15)分布局限,中期(期次3-14)表现为喷发中心由北向南依次迁移特征后期,而火山岩厚度中心呈早期(期次1-7)由南北两端向中心迁移,后期(期次7-15)由中心向南迁移。通过单井和连井的地质、测井、地震综合研究,识别中基性火山岩三级火山地层界面(期次→机构→岩相),揭示有利勘探相带。期次内划分火山机构-地震相单元,火山机构内划分火山岩相-地震相单元。以单井点为基础,通过连井地震剖面刻画火山机构-岩相分布模式,以期次为单元提取相干属性识别火山岩体(叠置火山机构),提取波形分类属性识别火山机构及火山岩相,建立点-线-面火山岩相-地震相单元关系。火山岩相地震识别方法和流程可概括为以下5步:①单井火山地层界面(期次、岩相)识别;②单井火山地层界面(期次、岩相)合成记录标定,建立井震联系;③地质连井剖面火山地层界面(期次、岩相)对比;④地震连井剖面三级火山地层界面(期次→机构→岩相)识别,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火山机构-岩相分布模式;⑤在单井、地震连井火山岩相解释标定下,以期次为单元提取相干属性识别火山岩体(叠置火山机构),提取波形属性识别火山机构及火山岩相,单井、连井、平面三者相互约束和印证,实现火山岩相平面展布刻画。基于红星-小龙湾火山岩体内火山岩相地震刻画结果,分析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断陷期火山岩相空间展布规律,断陷期沙三段主要发育S3q1、S3q2、S3q3、S3q4、 S3q5火山岩,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规律:S3q1、S3q5主要受驾掌寺断裂控制,S3q2、S3q3、S3q4主要受驾掌寺和驾东断裂共同控制;S3q1、S3q5主要以裂隙式喷发为主,S3q3以中心式喷发为主,S3q4中心式和裂隙式喷发均有;S3q2发育最厚,厚度达上千米,S3q3、S3q4、S3q5厚度中等,S3q1厚度最小;S3q1、 S3q5相序主要为火山通道相→溢流相→火山沉积相,S3q2、S3q4相序主要为火山通道相(→爆发相)→溢流相→火山沉积相,S3q3相序主要为火山通道相(→爆发相)→侵出相(→溢流相)→火山沉积相。3.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山岩相与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定性关系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山岩成岩作用进行研究。依据成岩作用方式将早期成岩作用分为冷凝固结成岩作用和压实固结成岩作用两大类,其中冷凝固结成岩作用包括挥发分逸出作用、冷凝收缩作用、淬火作用、脱玻化作用、斑晶炸裂作用、准同生期热液沉淀作用及熔结作用等7类;压实固结成岩作用包括压实胶结作用1类,共8类成岩作用。在8类成岩作用中,挥发分逸出作用、冷凝收缩作用、淬火作用、脱玻化作用及斑晶炸裂作用对储层原生孔隙的形成有利;晚期成岩作用包括充填作用、溶解作用、构造作用、隐爆角砾岩化作用、胶结作用及机械压实压溶作用等6类,其中溶解作用、构造作用和隐爆角砾岩化作用对储层原生储集空间具有改善作用,而充填作用、胶结作用和机械压实压溶作用会使储层原生储集空间变差。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进行研究。原生储集空间共识别出6类、10亚类,主要包括气孔(气孔、杏仁体内孔)、收缩孔(脱玻化孔、杏仁体收缩孔)、收缩缝(网状收缩缝、水平节理缝、柱状节理缝)、解理缝、碎裂缝以及格架孔(粒间孔);火山岩次生储集空间共识别出5类、11亚类,主要包括溶蚀孔(晶内溶蚀孔、晶间溶蚀孔、填隙物溶蚀孔)、溶蚀缝(解理溶蚀缝、收缩溶蚀缝、碎裂溶蚀缝、隐爆溶蚀缝、构造溶蚀缝)、构造缝、隐爆缝以及压溶缝。通过各类岩性成岩作用和储集空间分析,结合物性资料,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主要发育的10种岩性进行了储层物性研究,研究表明:气孔玄武岩、角砾化玄武岩、角砾化粗面岩、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沉火山角砾岩,凝灰质砂岩储层物性好;凝灰岩储层物性中等;致密玄武岩、致密粗面岩储层物性差。在岩性物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岩相/亚相内岩性组合规律研究,分析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主要发育的5相13亚相与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定性关系,研究表明:通常由单一岩性组成的亚相-岩相纵向和横向非均质性弱,如火山颈亚相、火山碎屑流亚相、玻质碎屑岩亚相,物性整体好;由单一岩性层状分布组成的亚相-岩相纵向非均质性中等,横向非均质性弱,如空落亚相、热基浪亚相、再搬运火山碎屑沉积亚相、含外碎屑火山沉积亚相,物性中等;由多种物性差异较大岩性沿层状分布组成的亚相-岩相纵向非均质性强,横向非均质性弱,如板状熔岩流亚相、侵出相,物性整体中等;由多种物性差异较大的岩性在空间上交替分布组成的亚相-岩相纵向和横向非均质性强,如复合熔岩流亚相,物性整体差;隐爆角砾亚相非均质性受原岩控制。4.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山岩油气成藏规律通过油源对比,确定了红星-小龙湾火山岩油气藏油气源于走滑断裂(驾掌寺断裂)西侧烃源岩。从凹陷尺度,以东部凹陷为研究对象,通过东部凹陷构造演化分析,研究“生、储、盖”时空配置关系,研究表明:东部凹陷断陷期(沙三段)形成的火山和沉积地层,断陷期后(东营期为主)受走滑改造,火山和沉积地层沿走滑断裂在东营时期平面上侧相匹配,形成了以侧生侧储成藏模式为主的火山岩油气藏。从区块尺度,以火山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火山岩体与烃源岩纵向匹配关系及火山岩储层纵向非均质性,研究油气纵向分布规律。在“生、储、盖”关系时空匹配前提下,火山岩体与烃源岩纵向匹配关系:生与储和盖直接匹配,配置关系最好,油源供给最好;生位于储和盖下部,配置关系较好,油源供给中等;生位于储和盖上部,配置关系最差,油源不供给。火山岩储层纵向非均质性:通过火山岩相序及纵向非均质性,总结火山岩储层与盖层分布模式,沙三段三个期次储层和盖层分布模式如下,S3q3储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火山碎屑岩+外带+中带、中带+外带+再搬运火山碎屑沉积/含外碎屑火山沉积,盖层主要为中带;S3q4和S3q5储层白下而上依次为火山碎屑流+板状熔岩流底界面、板状熔岩流内流动单元顶底界面、板状熔岩流顶界面+复合熔岩流底界面、复合熔岩流顶界面+再搬运火山碎屑沉积/含外碎屑火山沉积,盖层自下而上依次为板状熔岩流内流动单元内部(流动单元顶底界面之间)、板状熔岩流内流动单元内部(流动单元顶底界面之间)、复合熔岩流内部(顶底界面之间)。从区块尺度,以火山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地层产状及火山岩储层横向非均质性,研究油气横向分布规律。生、储、盖关系时空匹配前提下,地层产状:地层产状主要分地层倾向和地层倾角两方面对油气藏进行控制,地层倾向控制作用体现在东倾产状地层整体阻碍油气运移,西倾产状地层整体有助于油气运移;地层倾角控制作用体现在东倾地层倾角越大油气运移距离越小,西倾地层倾角越大油气运移距离越大。另外,地层产状随着钻井距离烃源岩的距离变小对油气的控制作用逐渐变小,当距离小于1km左右时,地层产状作用则不影响油气成藏。火山岩储层横向非均质性:火山岩相横向非均质性越弱,油气横向运移距离越大,火山岩相非均质性越强,油气横向运移距离越小,以复合熔岩流为主的S3q4、 S3q5横向非均质性强于S3q3。从区块尺度,以火山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地层产状和侧向封挡类型,研究油气藏类型。红星-小龙湾火山岩体火山地层产状主要分为东倾地层、西倾地层和近水平地层,由于地层产状和火山岩相非均质性不同,因此其圈闭成因也不同,即侧向封挡类型也不同,从而形成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以及构造-岩性油气藏3种油气藏类型,构造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地层产状以东倾为主的红星岩体,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地层产状以近水平/低倾角西倾为主的红星岩体和小龙湾岩体过渡处,岩性-构造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地层产状以高倾角西倾为主的小龙湾岩体。

高斌[7](2013)在《乌夏地区二叠系风城组火山岩储层特征及预测》文中认为火山岩油气藏在世界各地不断发现,已经引起国内外油气勘探界的重视。但火山岩储层复杂,勘探开发仍是全世界共同的难题。按照火山岩喷发方式、储集空间类型和成藏主控因素对火山岩储层进行分类,分析每一类储层的地质成因模式、岩相、物性、流体分布特征对今后的火山岩储层综合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风城组火山岩储层为例,从储层地质特征、地球物理模拟及技术方法优选、储层综合预测、油气成藏规律及有利区带预测四个方面,对裂隙式喷发原生孔隙型储层的地质特征与规律和预测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1.乌夏地区火山岩储层地质特征研究:分析乌夏地区二叠系的构造背景、地层发育特征、火山岩喷发模式,对风城组火山岩的岩石类型和岩相特征进行描述,通过分析火山岩储集空间形成机理和物性特征,建立原生孔隙型储层概念地质模型。2.地球物理模拟及技术方法优选:分析火山岩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和地震响应特征,该套火山岩储层具有高声波时差、强振幅、高自然伽马、高电阻率、低密度、低频的特点,通过正演模拟揭示了不同气孔充填程度的熔结角砾凝灰岩的地震响应特征。利用交会分析,建立了测井岩性解释图版、地震岩性解释图版和地震物性解释图版,为选取火山岩体的识别、不同气孔充填程度的火山岩分布预测、火山岩的物性预测方法提供了依据。3.乌夏地区风城组火山岩储层综合预测与评价:在地震-地质层位精细标定基础上,进行层位精细解释;利用断层精细解释结果,结合火山岩喷发模式,确定火山口分布;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进行古地貌恢复;利用测井岩性解释图版分析设定的测井曲线门槛值进行测井岩性解释;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和正演模拟技术识别不同气孔充填程度的火山岩分布;建立裂隙式喷发原生孔隙型储层岩相模型;在岩心分析基础上,利用密度测井曲线建立孔隙度解释模型,进行孔隙度测井解释;利用Epose软件的AFE裂缝解释技术对该区裂缝分布进行预测;利用波阻抗与孔隙度的拟合关系,预测孔隙度分布;利用孔隙度与渗透率的拟合关系,预测渗透率分布;根据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预测结果建立建立裂隙式喷发原生孔隙型储层物性模型;提取目的层的品质因子属性,预测油气分布,建立建立裂隙式喷发原生孔隙型储层流体模型。设定储层评价标准,评价优质储层分布,提出有利的勘探目标。

夏磊[8](2013)在《火山溢流单元划分与储集空间发育特征研究 ——以潍北凹陷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火山岩储层及油藏研究,缺乏足够的重视。对火山岩储层进行研究成为寻找新油气资源的一个亮点。本论文以昌乐、临朐地区和潍北凹陷为目标区域,对该区内火山溢流单元及火山岩储集空间进行研究。本论文通过岩心观察,镜下分析,对火成岩的岩石学特征进行总结,综合应用相关钻井、测井、地球物理资料等,综合分析识别火山岩,总结岩性变化特点;通过对昌乐、临朐地区火山岩野外露头和潍北凹陷火山岩岩心样本进行分析,结合测井技术,分析该区火山岩岩性-电性对应关系,分析目标层岩性特征,对火山岩单元进行纵向划分;提出了火山溢流单元的划分方法,以火山岩岩性的突变,如密集气孔、杏仁火山岩,下伏岩石出现热变烘烤,出现风化残积层、沉积夹层为划分标志。通过对昌乐、临朐地区和潍北凹陷火成岩溢流单元进行研究,提出一个完整的原生火山溢流单元划分应为上部U亚相、中部M亚相和下部L亚相,三个特征不同的岩相带,称为“三带结构”。昌乐、临朐地区和潍北凹陷孔店组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可以分为晶间及晶内溶孔,气孔以及气孔充填残余孔、构造裂缝、风化裂缝、及冷凝收缩缝等。通过潍北凹陷孔三段不同期次火山岩亚相储层物性的统计,建立了火山岩熔岩溢流单元亚相与储层孔隙度、渗透率的关系,熔岩单元由深至浅,储层物性呈有规律的变化,U亚相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值较高,M亚相储层物性最差,L亚相储层属于中等。热液作用、火山岩相带、断裂作用、风化作用是控制潍北凹陷孔店组火山岩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以分析火山岩储层发育因素为基础,通过与火山溢流单元划分研究相结合进行有利储层预测。

高斌,王伟锋,卫平生,潘建国,李飞,易泽军[9](2013)在《三种典型火山岩储层的特征和综合预测研究》文中提出火山岩油气藏已经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靶区,但火山岩储层的发育特点和成藏理论并不完善,针对火山岩储层的勘探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预测思路。通过对国内外火山岩油气藏的特征分析,总结了原生孔隙型、风化壳型和构造裂缝型3种典型火山岩油气藏的成藏特点,结合这3种油气藏的特点和准噶尔盆地4个工区的勘探实践,提出了一套综合预测思路,主要包括岩性岩相预测、物性预测和流体预测3个方面。

田野[10](2011)在《徐家围子地区火山岩储层物性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火山岩储层物性评价是气、水层解释的基础工作之一,利用综合录井资料进行火山岩储层物性评价方法研究是一项非常有必要的工作。利用大量综合录井资料,应用统计学理论分析综合录井参数与可钻性之间的相关性,确定火山岩可钻性评价参数,明确了不同钻头类型、不同岩性条件下的钻时与工程参数、地质因素相关性。采用“相关系数加权”、“多元回归分析”提取出了反映岩石特性的特征参数的“相对工程因子”和反映储层物性的特征参数的“相对地质因子”,通过确定标准化和归一化后的各项工程参数相关系数及其贡献权,在实际钻时中扣除地质因素贡献,获得纯工程参数产生的钻时信号“相对工程因子”,来反映储层的物性,“相对工程因子”越大反映储层物性越差。采用多元回归计算“相对地质因子”,“相对地质因子”越大反映储层物性越好。据此建立了利用综合录井资料评价徐家围子火山岩储层物性评价模型及评价标准,并将其应用于火山岩储层评价,进而对徐家围子地区火山岩储层物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综合研究与探讨,不仅丰富了火山岩储层物性研究理论,同时为加快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开发步伐、实现天然气资源跨越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二、大洼油田火山岩岩相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洼油田火山岩岩相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龙湾筒凹陷九佛堂组火山岩岩相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火山岩岩石类型
    1.1 火山熔岩类
    1.2 火山碎屑岩类
2 火山岩岩相分析
    2.1 火山岩岩相类型
        2.1.1 爆发相
        2.1.2 溢流相
        2.1.3 火山沉积相
    2.2 火山岩岩相分布特征
3 火山岩储层物性
4 结论

(2)三塘湖盆地哈尔加乌组与卡拉岗组储层分布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题目来源及研究意义
        1.1.1 题目来源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火山岩岩性研究
        1.2.2 火山岩岩相研究
        1.2.3 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
        1.2.4 火山岩储层物性控制因素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位置
    2.2 区域构造特征
    2.3 地层发育特征
第3章 火山岩岩性与岩相特征
    3.1 岩石学特征
        3.1.1 火山熔岩类
        3.1.2 火山碎屑岩类
    3.2 火山喷发模式与岩相类型
        3.2.1 火山喷发模式
        3.2.2 火山岩岩相类型及特征
        3.2.3 单井岩相划分
第4章 火山喷发旋回与火山相
    4.1 火山岩喷发旋回与期次的定义
        4.1.1 火山岩喷发旋回的定义
        4.1.2 火山岩喷发期次的定义
    4.2 火山岩地层划分对比方法
        4.2.1 地质分析法
        4.2.2 地震剖面分析法
        4.2.3 测井曲线分析法
    4.3 单井火山旋回划分与连井火山相剖面对比
        4.3.1 单井火山旋回划分
        4.3.2 连井火山相剖面特征
    4.4 旋回划分对比结果
        4.4.1 哈尔加乌组旋回划分
        4.4.2 卡拉岗组旋回划分
    4.5 平面火山相展布特征
        4.5.1 C_2h~1平面火山相
        4.5.2 C_2h~2平面火山相
        4.5.3 C_2k~1平面火山相
        4.5.4 C_2k~2平面火山相
    4.6 火山旋回演化规律
第5章 火山岩储层特征
    5.1 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
        5.1.1 原生储集空间
        5.1.2 次生储集空间
        5.1.3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5.2 储集空间演化特征
    5.3 火山岩储层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5.3.1 储层物性特征
        5.3.2 储层物性与埋深的关系
        5.3.3 储层物性与岩性、岩相的关系
        5.3.4 储层物性与风化淋滤和溶蚀作用的关系
        5.3.5 储层物性与构造的关系
第6章 火山岩储层与油气成藏
    6.1 研究区储层类型及成藏要素
        6.1.1 风化淋滤型储层
        6.1.2 气孔—杏仁型储层
        6.1.3 近源溶蚀型储层
    6.2 各类储层的成藏关键要素
        6.2.1 风化淋滤型储层
        6.2.2 气孔—杏仁型储层
        6.2.3 近源溶蚀型储层
    6.3 有利储层划分及有利区预测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辽河盆地大洼油田火山岩特征及其测井识别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与分布
2 火山岩岩石类型及特征
    2.1 岩石类型
        2.1.1 熔岩类
        2.1.2 火山碎屑岩类
        2.1.3 火山沉积岩类
    2.2 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特征
3 火山岩岩相及其模式
4 火山岩测井响应及其识别
    4.1 不同时代的地层测井响应及其识别
    4.2 火山岩测井响应及其识别
    4.3 实例分析
5 结论

(4)火山岩储集层特征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火山岩储集层岩性
    1.1 熔岩类
        1.1.1 玄武岩
        1.1.2 安山岩
    1.2 火山碎屑岩类
        1.2.1 凝灰岩
        1.2.2 火山角砾岩
        1.2.3 集块岩
2 火山岩储集层岩相
    2.1 喷出相
        2.1.1 溢流相
        2.1.2 喷发相
        2.1.3 侵出相
    2.2 火山通道相
    2.3 次火山相
    2.4 火山沉积相
3 火山岩储集层空间类型
    3.1 原生孔隙
        3.1.1 原生气孔
        3.1.2 残余气孔
        3.1.3 砾间孔
        3.1.4 晶间晶内孔
    3.2 次生孔隙
        3.2.1 斑晶溶蚀孔
        3.2.2 脱玻化孔
        3.2.3 杏仁体溶蚀孔
        3.2.4 基质溶蚀孔
        3.2.5 角砾间溶孔
    3.3 裂缝
4 讨论
    4.1 火山岩储集空间和岩性的关系
    4.2 火山岩储集空间和岩相的关系
5 结语

(5)准噶尔盆地金龙10井区石炭系火山岩岩性岩相测井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实物工作量
    1.6 创新性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构造特征
    2.3 地层特征
第3章 金龙10井区石炭系火山岩岩石学特征
    3.1 金龙10井区石炭系火山岩岩石类型
    3.2 金龙10井区石炭系火山岩岩石学特征
        3.2.1 火山熔岩类
        3.2.2 火山碎屑熔岩类
        3.2.3 火山碎屑岩类
    3.3 金龙10井区石炭系火山岩岩相学特征
        3.3.1 金龙10井区石炭系火山岩岩相类型及识别标志
        3.3.2 金龙10井区石炭系火山岩岩相发育特征
第4章 金龙10井区石炭系火山岩岩性岩相测井识别
    4.1 金龙10井区石炭系火山岩测井响应特征
        4.1.1 火山熔岩测井响应特征
        4.1.2 火山碎屑熔岩测井响应特征
        4.1.3 火山碎屑岩测井响应特征
    4.2 金龙10井区石炭系火山岩常规测井识别
        4.2.1 单一测井曲线对火山岩的识别
        4.2.2 组合测井曲线对火山岩的识别
    4.3 金龙10井区石炭系火山岩元素俘获能谱测井识别
    4.4 金龙10井区石炭系火山岩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识别
    4.5 金龙10井区石炭系火山岩岩相测井识别
    4.6 金龙10井区石炭系火山岩岩相地震响应特征
第5章 金龙10井区石炭系火山岩相展布规律
    5.1 单井岩相分析
    5.2 火山旋回期次对比划分
    5.3 火山岩相展布规律
    5.4 火山机构模型建立
第6章 金龙10井区石炭系火山岩有利储层预测
    6.1 金龙10井区储集空间特征
    6.2 火山岩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6.3 有利火山岩体预测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辽河盆地中基性火山岩:从储层刻画到成藏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基础、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火山地层序列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2 中基性火山岩相地质-地球物理识别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3 火山岩储层特征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4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山岩成藏研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点
    1.6 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地层特征
    2.2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构造格局
第3章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山岩地质-地球物理识别
    3.1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山岩岩性识别
        3.1.1 岩石化学方法岩性识别
        3.1.2 手标本观察和薄片鉴定方法岩性识别
    3.2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山岩相识别
        3.2.1 火山通道相
        3.2.2 爆发相
        3.2.3 溢流相
        3.2.4 侵出相
        3.2.5 火山沉积相
    3.3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山岩相-测井相识别
        3.3.1 火山通道相和爆发相
        3.3.2 溢流相
        3.3.3 侵出相
        3.3.4 火山沉积相
    3.4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山岩相-地震相识别
        3.4.1 火山通道相
        3.4.2 爆发相
        3.4.3 溢流相
        3.4.4 侵出相
        3.4.5 火山沉积相
第4章 东部凹陷火山岩相地震刻画及分布规律—以红星-小龙湾为例
    4.1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山岩纵向序列研究
        4.1.1 火山喷发旋回和期次划分识别原理方法
        4.1.2 火山喷发旋回和期次划分过程与结果
        4.1.3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山地层平面分布特征及分布规律
    4.2 中基性火山岩井约束地震火山岩相刻画方法
        4.2.1 资料准备及研究步骤
        4.2.2 单井火山地层界面识别及地震标定
        4.2.3 连井剖面火山地层界面识别
        4.2.4 “点-线”约束下期次内井-震火山岩相识别
    4.3 红星-小龙湾火山岩体火山岩相空间展布定量表征
        4.3.1 红星火山岩体火山岩相空间展布定量表征
        4.3.2 小龙湾火山岩体火山岩相空间展布定量表征
第5章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山岩相与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定性关系
    5.1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山岩成岩作用及储集空间类型
        5.1.1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山岩成岩作用
        5.1.2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
    5.2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山岩岩性与储层物性及储集空间类型
        5.2.1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山岩物性评价标准
        5.2.2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山岩岩性储层物性及储集空间类型
    5.3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山岩相与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定性关系
        5.3.1 火山通道相
        5.3.2 爆发相
        5.3.3 溢流相
        5.3.4 侵出相
        5.3.5 火山沉积相
第6章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山岩油气成藏规律—以红星-小龙湾地区为例
    6.1 红星-小龙湾火山岩油气藏烃源岩条件
        6.1.1 红星-小龙湾火山岩油气藏油气来源
        6.1.2 红星-小龙湾岩体西侧烃源岩特征与评价
    6.2 红星-小龙湾火山岩油气藏储层与盖层分布模式
        6.2.1 红星-小龙湾火山岩油气藏S_3q3储层与盖层分布模式
        6.2.2 红星-小龙湾火山岩油气藏S_3q4储层与盖层分布模式
        6.2.3 红星-小龙湾火山岩油气藏S_3q5储层与盖层分布模式
    6.3 红星-小龙湾火山岩油气藏生、储、盖时空配置关系
        6.3.1 红星-小龙湾火山岩油气藏生、储、盖时空配置关系(凹陷尺度)
        6.3.2 红星-小龙湾火山岩油气藏生、储、盖空间配置关系(区块尺度)
    6.4 红星-小龙湾火山岩油气藏油气侧向运移及油气藏类型
        6.4.1 红星-小龙湾火山岩油气藏侧向运移-地层产状
        6.4.2 红星-小龙湾火山岩油气藏侧向运移-火山岩相横向非均质性
        6.4.3 红星-小龙湾火山岩油气藏类型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乌夏地区二叠系风城组火山岩储层特征及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火山岩的勘探历程
        1.2.2 火山岩的岩性、岩相和储集空间
        1.2.3 火山岩储层类型
        1.2.4 火山岩的成藏模式
        1.2.5 火山岩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
        1.2.6 火山岩储层预测技术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乌夏地区火山岩储层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质概况
        2.1.1 区域构造背景
        2.1.2 地层发育特征
        2.1.3 火山岩喷发模式
        2.1.4 油气勘探现状
    2.2 岩石类型与岩相特征
        2.2.1 岩石类型
        2.2.2 岩相特征
    2.3 储集空间与物性特征
        2.3.1 原生气孔形成机理
        2.3.2 气孔充填机理
        2.3.3 储层物性特征
    2.4 原生孔隙型储层概念地质模型
第三章 火山岩地球物理模拟及技术方法优选
    3.1 地球物理特征及模拟
        3.1.1 测井响应特征
        3.1.2 地震响应特征
        3.1.3 地震正演模拟
    3.2 交会分析
        3.2.1 测井岩性解释图版
        3.2.2 地震岩性解释图版
        3.2.3 地震物性解释图版
第四章 乌夏地区火山岩储层综合预测与评价
    4.1 精细构造解释
        4.1.1 地震-地质层位精细标定
        4.1.2 断层解释
        4.1.3 火山口识别
        4.1.4 古地貌恢复
    4.2 岩相岩性预测
        4.2.1 岩性测井识别
        4.2.2 岩性地震识别
        4.2.3 原生孔隙型储层岩相模型
    4.3 储层物性预测
        4.3.1 储层物性测井解释
        4.3.2 储层物性地震预测
        4.3.3 原生孔隙型储层物性模型
    4.4 储层流体预测
        4.4.1 储层流体测井解释
        4.4.2 储层流体地震预测
        4.4.3 原生孔隙型储层流体模型
    4.5 储层综合评价
        4.5.1 优质储层分布特征
        4.5.2 井位部署建议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火山溢流单元划分与储集空间发育特征研究 ——以潍北凹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及实物工作量
        1.2.1 主要研究内容
        1.2.2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第二章 研究区区域地质概况
    2.1 昌乐、临朐地区区域地质概况
        2.1.1 构造位置
        2.1.2 地层发育情况
    2.2 潍北凹陷区域地质概况
        2.2.1 构造位置
        2.2.2 地层发育情况
第三章 研究区火山岩岩石学及岩石化学特征
    3.1 火山岩岩石学特征
        3.1.1 昌乐、临朐地区火山岩岩石学特征
        3.1.2 潍北凹陷火山岩岩石学特征
    3.2 火山岩岩石化学特征
        3.2.1 昌乐、临朐地区火山岩岩石化学特征
        3.2.2 潍北凹陷火山岩岩石化学特征
第四章 火山溢流单元划分
    4.1 火山岩岩相划分及火山溢流单元的概念
    4.2 火山溢流单元划分方法
        4.2.1 研究区野外露头、岩心实际观察
        4.2.2 钻井资料,测井资料分析
    4.3 昌乐、临朐地区火山溢流单元划分
        4.3.1 火山活动分期
        4.3.2 昌乐、临朐地区火山溢流单元研究
    4.4 潍北凹陷地区火山溢流单元划分
        4.4.1 潍北凹陷火山岩岩相特征
        4.4.2 潍北凹陷溢流单元研究
第五章 火山溢流单元储集空间发育特征
    5.1. 储集空间类型
    5.2 孔隙结构与渗滤空间
    5.3. 火山岩储层物性
    5.4 储集层物性控制因素
    5.5 有利储层预测
结论
参考文献
照片版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三种典型火山岩储层的特征和综合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3种典型火山岩储层特点
    1.1 原生孔隙型储层
    1.2 风化壳型储层
    1.3 构造裂缝型储层
2 火山岩岩相岩性预测
3 火山岩储层物性预测
    3.1 孔隙度预测
    3.2 裂缝预测
4 火山岩储层流体预测
5 结论

(10)徐家围子地区火山岩储层物性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0.1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内容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1.1 区域构造背景
    1.2 区域地层发育特征
    1.3 勘探程度
第二章 徐家围子地区火山岩发育特征研究
    2.1 火山岩岩石类型及特征
        2.1.1 火山熔岩类型及特征
        2.1.2 火山碎屑岩类型及特征
    2.2 火山喷发模式
    2.3 火山岩相模式
    2.4 火山岩平面分布特征
        2.4.1 营一段下部旋回火山岩平面分布特征
        2.4.2 营一段中部旋回火山岩相平面展布特征
        2.4.3 营一段上部旋回火山岩相平面展布特征
    2.5 火山岩储层物性特征
第三章 岩性归类方法及工程参数数据筛选
    3.1 钻时属性分析岩性归类方法
    3.2 样本数据筛选
第四章 钻时与工程参数及地质因素相关性分析
    4.1 钻时与工程参数相关性分析
    4.2 钻时与地质因素相关性分析
第五章 火山岩储层物性评价模型及评价标准建立
    5.1 包络线方程拟合及临界钻时、临界地质因素值确定
        5.1.1 包络线方程拟合
        5.1.2 临界钻时、临界地质因素值确定
    5.2 “相对工程因子”、“相对地质因子”储层物性评价模型建立
        5.2.1 “相对工程因子”求取
        5.2.2 “相对地质因子”求取
        5.2.3 “相对工程因子”与“相对地质因子”对比分析
    5.3 火山岩储层物性评价标准建立
        5.3.1 火山岩储层物性定性评价
        5.3.2 储层物性分级半定量评价标准建立
    5.4 应用效果检验
        5.4.1 渗透层识别不受井塌影响
        5.4.2 层内物性差异井段识别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四、大洼油田火山岩岩相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龙湾筒凹陷九佛堂组火山岩岩相特征研究[J]. 姜立.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9(04)
  • [2]三塘湖盆地哈尔加乌组与卡拉岗组储层分布规律[D]. 宁海天.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3]辽河盆地大洼油田火山岩特征及其测井识别方法[J]. 肖明国,郭建华,焦鹏,郭祥伟,吴诗情,谭慧.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4]火山岩储集层特征研究综述[J]. 刘传友,狄晓磊,李磊,孙威. 地下水, 2019(01)
  • [5]准噶尔盆地金龙10井区石炭系火山岩岩性岩相测井识别[D]. 陈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7(02)
  • [6]辽河盆地中基性火山岩:从储层刻画到成藏规律[D]. 冯玉辉. 吉林大学, 2016(09)
  • [7]乌夏地区二叠系风城组火山岩储层特征及预测[D]. 高斌.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06)
  • [8]火山溢流单元划分与储集空间发育特征研究 ——以潍北凹陷为例[D]. 夏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06)
  • [9]三种典型火山岩储层的特征和综合预测研究[J]. 高斌,王伟锋,卫平生,潘建国,李飞,易泽军. 石油实验地质, 2013(02)
  • [10]徐家围子地区火山岩储层物性评价方法研究[D]. 田野. 东北石油大学, 2011(01)

标签:;  ;  ;  ;  ;  

大洼油田火山岩岩相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