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蚜成灾规律探讨

棉蚜成灾规律探讨

一、棉蚜成灾规律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李志雄[1](2021)在《三种杀虫剂对棉蚜和棉长管蚜的亚致死效应》文中提出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和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 gossypii Mordvilko)是新疆棉田的混合种群,近年来二者在新疆南部棉田的发生动态及为害规律不断变化。本研究探索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棉蚜和棉长管蚜种群动态、体内能量物质和蜜露排泄量、生命表参数和体内解毒酶活的影响,以期为棉蚜和棉长管蚜的合理调控及种间关系的变化提供依据。综合本研究内容,得到如下结果:1、三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棉蚜和棉长管蚜体内能量物质及蜜露排泄量的影响氟啶虫胺腈、噻虫胺和噻虫啉对棉蚜和棉长管蚜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的LC50分别为1.31 mg/L、0.32 mg/L,37.44 mg/L、4.76 mg/L和38.02 mg/L、7.65 mg/L。氟啶虫胺腈、噻虫胺和噻虫啉对棉蚜的LC50分别是棉长管蚜的4.16、7.86和5.11倍。氟啶虫胺腈、噻虫胺和噻虫啉LC30亚致死浓度处理棉蚜和棉长管蚜后,棉长管蚜蜜露分泌量降低率78.91%~92.46%,而棉蚜蜜露分泌量降低率均在30%以下,三种杀虫剂相比,降低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氟啶虫胺腈、噻虫胺和噻虫啉。处理棉蚜和棉长管蚜后体内总糖含量降低率分别为26.82%~41.36%和34.58%~59.68%,总脂含量降低率分别为10.15%~28.04%和25.09%~38.59%。表明三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处理对棉长管蚜体内总糖总脂含量和蜜露分泌量的降低率均大于棉蚜。2、三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棉蚜和棉长管蚜生命表参数的影响氟啶虫胺腈、噻虫啉和噻虫胺LC30处理后,棉蚜和棉长管蚜寿命分别下降27.99%~40.09%和35.65%~50.79%、28.19%~37.67%和32.76%~40.27%,产蚜量分别下降45.01%~50.17%和50.25%~52.24%、21.54%~28.24%和44.57%和54.97%;生命表参数显示三种杀虫剂亚致死处理棉蚜和棉长管蚜后净生殖率和平均世代历期分别降低或缩短,且这种不利影响的程度表现为氟啶虫胺腈>噻虫胺>噻虫啉,随着各药剂亚致死剂量的增加棉蚜和棉长管蚜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也增高。说明氟啶虫胺腈、噻虫啉和噻虫胺亚致死剂量能显着抑制F0及F1代棉蚜和棉长管蚜的寿命和繁殖力,且三种杀虫剂对棉长管蚜的抑制作用大于棉蚜。3、三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棉蚜和棉长管蚜解毒酶活的影响氟啶虫胺腈、噻虫胺和噻虫啉LC30处理后棉蚜体内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分别提高11.73%~13.07%、62.58%~88.42%和75.26%~102.18%;棉长管蚜分别提高5.63%~9.97%、23.18%~31.78%和28.21%~38.80%,棉蚜体内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力分别为棉长管蚜的3.18~3.98、6.41~8.93和2.83~4.41倍。说明三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24h处理对棉蚜体内解毒酶的诱导更明显。

陈宇楠[2](2021)在《植保无人飞机施药参数对棉田作业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棉田害虫发生种类多,危害严重,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棉田害虫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防治,采用传统施药器械在棉田作业存在作业效率低、雾化效果差、药液利用率低、易损伤棉花植株等诸多问题。针对棉田施药存在的问题,本研究结合新兴的航空植保技术,在棉田不同生育期开展了植保无人飞机施药技术研究。测试了植保无人飞机施药参数对棉花冠层雾滴沉积分布、农药利用率、棉蚜防治效果及脱叶剂喷施效果等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明确了棉花苗期作业高度、喷雾量、药剂类型及助剂等对植保无人飞机棉田作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业高度(1.5、2.5 m)对全丰电动无人飞机和油动无人飞机在棉花上的雾滴沉积分布、农药利用率影响不明显,在1.5 m作业高度下,全丰电动无人飞机施药对棉蚜的防效最高,为79.90%;在15~30 L·hm-2的喷雾量范围内,大疆无人飞机喷雾雾滴密度与雾滴覆盖率随喷雾量的增加而增大,喷雾量为22.5L·hm-2时对棉蚜防效最高,达到99.05%;添加助剂对雾滴沉积分布影响不明显,但能提高对棉蚜的防效,大疆电动无人飞机喷施啶虫脒添加倍达通助剂防效最高,达到99.28%。(2)明确了棉花花铃期不同机型的无人飞机喷雾雾滴沉积分布特征和农药利用率情况。结果表明,电动无人机喷雾雾滴沉积效果优于油动无人机,不同无人机适宜的作业高度不同。大疆电动无人飞机作业高度为1.5、2.5 m时,均可达到较好的作业效果,在棉花冠层上部雾滴密度分别达到了115.69±9.06个·cm-2、131.48±16.5个·cm-2,中部达到了85.6±4.52个·cm-2、83.17±9.52个·cm-2;全丰3WQFZP-10型、极飞3WWDZ-15型无人飞机在1.5 m飞行高度下作业效果较好,雾滴覆盖率分别为11.66%和10.71%;汉和3WYD-4-16型无人飞机适宜在2.5 m的高度下作业,雾滴覆盖率为9.21%。添加助剂倍达通、农健飞后,大疆无人飞机喷雾的雾滴覆盖率分别提高了10.92%和5.63%,极飞无人飞机喷雾的雾滴覆盖率分别提高了3.28%和5.08%。(3)明确了棉花吐絮期不同机型的植保无人飞机喷施脱叶剂后,药液在棉花冠层的沉积分布情况及助剂对棉花脱叶催熟效果的影响。单喷幅喷雾测试结果表明,在有效喷幅内,两款无人飞机雾滴粒径在100~300μm之间,且雾滴在棉花冠层有较好的穿透性;极飞无人飞机在棉花冠层的雾滴密度为51.83~80.04个·cm-2,大疆无人飞机的雾滴密度为35.64~43.36个·cm-2;添加农健飞、倍达通助剂,药后20 d极飞无人飞机对棉花的脱叶效果分别提高了49.51%和36.52%,大疆无人飞机分别提高了0.68%和4.11%。

晁文娣,吕昭智,赵莉,张鑫,高桂珍,张苹[3](2021)在《七星瓢虫对不同初始密度棉蚜种群的调控作用》文中提出为明确七星瓢虫成虫对棉蚜的自然控制能力,本文通过密度-天敌双因素控制试验分析了不同棉蚜初始密度(200头/株、400头/株、800头/株)和不同七星瓢虫数量(0头、1头、2头、4头)组合处理下棉蚜的种群动态;使用棉蚜种群增长率、益害比、控制效果等指标评估了天敌的控制能力,并建立简单的模型来明确天敌有效控制棉蚜的益害比。结果表明,七星瓢虫和棉蚜初始密度显着影响着棉蚜的种群数量,且两者存在交互作用;益害比与控制效果存在显着的正相关性,种群增长率与控制效果又存在显着的负相关性。投放七星瓢虫5 d后,当益害比达到1∶720以下时,七星瓢虫可有效控制棉蚜(种群增长率r≤0),此时控制效果达44%以上;此外,当益害比为1∶671时,七星瓢虫对棉蚜种群的控制效果达50%,益害比低于1∶360以下时,七星瓢虫对棉蚜种群的控制效果可达80%以上。因此,本文通过控制试验建立了七星瓢虫成虫控制棉蚜的防治指标,可以依据该阈值来指导田间棉蚜的综合防治。

顾辉杰[4](2020)在《取食棉花花粉和花蜜对异色瓢虫、多异瓢虫种群适合度的影响》文中提出捕食性瓢虫是棉田中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在棉蚜(Aphis gossypii)等害虫种群的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前期观察到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和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除捕食猎物外,也常取食棉花花粉、花蜜等植物性食物。在此基础上,本文以猎物、猎物+棉花花粉、猎物+棉花花蜜等不同食物组合饲喂异色瓢虫和多异瓢虫,比较研究不同处理下瓢虫的成虫寿命、产卵前期、产卵量、卵孵化率等各项参数,评价棉花花粉、花蜜等各种食料对两种瓢虫成虫的影响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饲喂不同食物的异色瓢虫成虫适合度研究结果显示,饲喂猎物地中海粉螟卵的成虫寿命最长,平均达148天,存活率下降趋势缓慢,其次是饲喂地中海粉螟卵与棉花花粉混合物的成虫,而饲喂纯棉花花粉的成虫寿命最短,只有9天,存活率直线下降,三个处理组两两之间差异显着。繁殖力方面,只饲喂棉花花粉的成虫不能产卵,饲喂地中海粉螟卵的成虫产卵前期显着短于饲喂地中海粉螟卵与棉花花粉混合物的处理,前者单雌产卵量达555粒,卵孵化率达78.8%,显着高于后者。2.以地中海粉螟卵等五种食物处理对多异瓢虫成虫适合度的结果显示,平均寿命由长到短依次为:地中海粉螟卵63天、棉蚜59天、棉花花蜜36天和棉花花粉12天,最后为清水对照3天。除地中海粉螟卵和棉蚜处理之间差异不显着外,其他各处理间差异显着;饲喂棉花花蜜、棉花花粉和清水对照的成虫不产卵,饲喂棉蚜的成虫产卵前期显着短于饲喂地中海粉螟卵的处理,前者自第一次产卵开始30日内平均产卵量达646粒、卵孵化率达80.86%,显着高于后者。3.选用米蛾卵、麦蛾卵、地中海粉螟卵、棉蚜和桃蚜等五种不同食物饲喂多异瓢虫幼虫,结果表明,用米蛾卵、麦蛾卵饲喂的个体在幼虫期全部死亡,用地中海粉螟卵饲喂的幼虫存活率较低,只有23.3%,仅获得少量成虫;饲喂棉蚜和桃蚜的多异瓢虫幼虫生长发育稳定,发育速率快,发育历期只有9天,幼虫存活率达88%以上、成虫获得率达80%以上。4.以桃蚜作为多异瓢虫的主要食物,添加一定比例的棉花花粉,评价不同食物组合对多异瓢虫成虫的适合度。结果显示,饲喂桃蚜、棉花花粉比例0:1的处理成虫不能产卵,存活率下降最快,且成虫寿命显着低于桃蚜与棉花花粉比例1:0和2:1的处理;比例0:1、1:0和2:1三个处理的成虫寿命分别为12天、54天和58天;饲喂桃蚜、花粉比例为2:1的处理寿命显着长于比例1:0的处理;桃蚜、棉花花粉比例2:1的处理产卵前期(5.8天)显着长于桃蚜、棉花花粉比例为1:0的处理,桃蚜和棉花花粉比例2:1的处理产卵量(842粒)显着高于后者,两处理间卵的孵化率差异不显着。本研究明确了棉花花粉、花蜜在异色瓢虫和多异瓢虫成虫田间种群的维持与促进作用,这有助于指导在农田生境中合理应用蜜源植物,促进瓢虫的种群建立、维持和增殖,以发挥瓢虫更大的控害功能。

张玉栋[5](2020)在《棉长管蚜诱导棉花防御反应及对后期棉蚜的影响》文中提出棉长管蚜Acyrthosiphom gossypii Mordviiko和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作为新疆棉田的常见害虫,长期以来,两者在棉田中的竞争关系随着气候变化、栽培模式、药剂施用等外界作用的改变而有所变化。为了明确棉长管蚜诱导的棉花防御反应,研究了棉长管蚜种群在棉花上的时空变化,棉长管蚜取食对棉花生理代谢、防御系统关键酶活性、棉花转录组的影响,及对后期棉蚜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棉长管蚜在棉花上的种群发展、空间分布与其初始接虫密度有关。不同初始密度条件下,其种群数量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均在接蚜后4-5d达到峰值,初始密度为15头/株时,第4 d和第10 d的种群数量分别为72头/株和12头/株。棉长管蚜种群发展初期、峰值期茎秆上棉长管蚜占比分别为35%-50%和50%-80%。可见,棉长管蚜主要危害棉花茎秆,且持续危害时间短。(2)棉长管蚜取食可以改变棉花体内与营养代谢和细胞渗透压调节相关物质的改变,及次生代谢途径中重要化合物的合成与代谢。棉花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与棉长管蚜的取食没有明显关系,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类胡萝卜素、MDA、类黄酮含量均随棉长管蚜密度增大、取食时间延长呈现出不同的增长幅度。(3)在棉长管蚜取食1 d后,15头/株棉长管蚜取食的棉花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3个密度棉长管蚜取食的棉花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显着高于对照组棉花。且棉花叶片中CAT、SOD、POD、PPO和PAL活性均随棉长管蚜取食时间的延长呈现出不同的升高趋势。可见,棉长管蚜在取食过程中打破了活性氧系统(ROS)的动态平衡,一定程度上激活了棉花的防御系统,促使可以清除、降解有毒自由基的酶活性发生改变。(4)棉长管蚜取食引起棉花6565个基因差异表达,经KEGG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代谢途径、卟啉和叶绿素代谢、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磷酸戊糖途径,其中92%的差异基因出现在代谢途径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中。可见,棉长管蚜取食对棉花生理代谢调控影响极大。(5)不同密度棉长管蚜取食棉花可以延长后取食棉蚜的发育时间,降低雌成蚜寿命及产蚜量,中、高密度棉长管蚜取食棉花可以降低棉蚜存活率。可见,棉长管蚜取食棉花后可以减缓棉蚜种群的增长速率,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棉蚜种群数量。综上可得,棉长管蚜早期的危害会引起棉花不同代谢途径中基因表达差异性,试验结果也呈现出:棉长管蚜取食后棉花生物学过程中一些关键性调控物质、次生代谢物质、防御系统中关键酶活性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对后期棉蚜生长发育和种群增长的消极影响。阐释了棉长管蚜取食诱导的植物防御反应,可以为同一宿主植物不同时空发生的害虫种间竞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杨龙[6](2020)在《景观尺度下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对棉铃虫种群发生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种植结构调整改变着农作物害虫生存的生态环境、食物资源以及有益天敌对害虫的控制功能,常显着影响田间害虫的种群发生。在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快的新形势下,由作物结构介导的害虫演替机制是农业害虫防控中关键科学问题。棉铃虫是我国重要的多食性害虫,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华北地区棉铃虫发生呈现加重趋势,而新疆棉铃虫危害逐步下降,但其大尺度生态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基于国内外已有文献通过Meta分析定量解析景观格局对多食性害虫发生的影响,并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系统研究了华北、新疆作物结构调整对棉铃虫种群发生的调控作用及其生态学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筛选到的42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解析多食性害虫对景观格局的响应程度。景观系统中非作物生境对多食性害虫种群发生无显着性影响,作物的管理强度对多食性害虫的发生有显着性作用。管理强度相对较高作物(如农药使用相对频繁作物、Bt抗虫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不利于多食性靶标害虫种群的发生,而景观中管理强度相对较低作物种植比例的增加能促进多食性害虫的发生。2.2015-2017年在华北棉花种植区研究发现,七、八月份棉田棉铃虫成虫种群发生与景观中棉花种植面积负相关,与其他作物(玉米、花生、蔬菜等)种植面积正相关,农田景观背景中棉花在寄主作物中所占比例越高棉铃虫种群数量越低。华北地区棉花均为Bt棉花,Bt棉花种植面积的增加能有效抑制棉铃虫发生,而近年来Bt棉花种植规模压缩直接导致了棉铃虫种群数量明显回升。3.2015-2019年在华北非棉花种植区研究发现,越冬代棉铃虫成虫数量与景观中上年夏玉米种植比例正相关,与自然生境(林地、草地)比例负相关,与其他作物关系不明显;1代棉铃虫种群数量与小麦、其他作物种植比例均正相关,与自然生境比例负相关;2代和3代棉铃虫与景观中玉米种植面积正相关,与自然生境比例负相关。在非棉花种植区,夏玉米田为越冬代棉铃虫提供重要虫源,1代棉铃虫主要在小麦和其他春季作物上繁殖,2代和3代棉铃虫可能主要来源于玉米田。近年来华北地区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明显增加,为棉铃虫种群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资源,进一步促进了棉铃虫在多种作物上的发生危害。4.2017-2019年在新疆南疆棉花种植区研究发现,在作物多样化种植的地方第1代和2代棉铃虫成虫数量与景观中棉花种植面积负相关,且第2代对棉花种植比例的反应更明显。棉铃虫种群数量与景观中其他作物(小麦、蔬菜、玉米)的种植比例正相关,与棉花在寄主作物中的比率负相关。在作物单一化种植的兵团区域,棉铃虫的种群数量与棉花种植比例正相关。南疆地区Bt棉花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有效控制了棉铃虫种群增长,是其发生程度减轻的主要原因。

李勇[7](2017)在《棉蚜和棉叶螨在棉花上的种间竞争》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疆抗虫棉大面积推广种植,棉蚜、棉叶螨等刺吸性害虫的发生数量逐年增加,给新疆棉花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棉蚜和棉叶螨在棉田存在着激烈的种间竞争,不会出现在同一地区或同一块棉田同时严重发生的现象。本论文以棉田棉蚜、棉叶螨种间竞争为线索,以被为害棉花代谢物质为出发点,研究了棉蚜、棉叶螨及其两者混合种群不同温度、不同起始密度、生殖力的差异性、对化学农药的敏感性的差异、在二者竞争取代过程中保护酶的变化及棉花叶片受害后防御酶的变化等因素对棉蚜、棉叶螨种群数量的影响,以揭示棉蚜、棉叶螨在抗虫棉上的种间竞争的生态机制。1、截型叶螨与二斑叶螨种间竞争研究表明二斑叶螨混合种群数量增长率大于其单种种群,截形叶螨混合种群数量增长率小于其单独种群,截形叶螨的内禀增长力(rm)为0.0474,二斑叶螨的rm为0.0793,竞争前后二斑叶螨3种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POD、CAT增长速度均大于截形叶螨;二斑叶螨拥有更强的竞争能力。2、棉蚜和棉叶螨在取食棉花叶片后叶绿素含量都有明显的降低,棉蚜为害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棉叶螨为害的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混合种群为害的棉花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变化不大。棉蚜或者棉叶螨取食棉花叶片后棉花内部自生应激性反应产生的代谢物,能够抑制另一种群数量的发展。3、棉蚜和棉叶螨在取食棉花叶片后棉花体内防御酶(CAT、POD、PPO、LOX)活性发生了变化,棉花被为害后最先对棉叶螨种群做出防御性反应,最不敏感的是棉蚜种群;诱导产生防御酶量最多的是混合种群,最少的是棉蚜种群。棉蚜、棉叶螨种间竞争前后棉蚜混合种群3种保护酶SOD、POD、CAT增长速度均大于棉叶螨,棉蚜拥有更强的竞争能力。4、棉蚜、棉叶螨不同起始密度种间竞争研究表明先为害及起始密度占优势的种群,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后为害及起始密度低的在种间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相同密度两个种群之间相互会发生干扰,双方种群数量都受到了影响。5、在20℃棉蚜种群数量迅速增长,棉叶螨种群受到了抑制;在34℃叶螨种群数量迅速增长,棉蚜种群数量受到了抑制;在26℃棉蚜和棉叶螨种群数量变化相差不大。6、少量棉蚜对棉叶螨的产卵量有促进作用,当棉蚜数量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对棉叶螨是抑制作用;少量叶螨对棉蚜产仔量起促进作用,棉叶螨的数量增加到一定数量后棉蚜种群数量增长受到了抑制;棉蚜对棉叶螨产卵量的抑制作用强于棉叶螨对棉蚜产仔量抑制作用。7、棉蚜、棉叶螨在使用吡虫啉亚致死浓度(棉蚜LD50)处理后,棉蚜种群数量在不断减少,棉叶螨种群数量和对照相比没有太大变化,棉蚜的初始密度不会对棉叶螨种群数量变化造成抑制作用,反而由于棉蚜数量的减少到一定程度后,棉叶螨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增加。

李亚娟[8](2016)在《青海枸杞棉蚜种群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是枸杞的主要害虫之一,棉蚜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枸杞的质量和产量,制约了枸杞产业的发展。为了研究青海棉蚜的种群动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系统调查法对棉蚜田间季节动态进行调查,同时研究越冬场所、温度、天敌、寄主、种间竞争和种内竞争等因素对棉蚜的种群数量的影响,找出棉蚜的种群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如下:1.棉蚜和有翅蚜的种群动态。棉蚜在4月中旬开始出现在枸杞田,9月中旬开始逐渐消失。棉蚜出现了2个高峰期,第1高峰期出现在6月底,这是棉蚜在枸杞田大量繁殖同时产生少量有翅蚜的时期,为棉蚜的扩散做准备。第2次出现在8月中旬,这个时期棉蚜的发生量最大,对枸杞的危害也最严重,是棉蚜大发生的时期。棉蚜的有翅蚜有三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6月下旬、9月上旬、9月底。2.枸杞棉蚜的生物学的系统研究。棉蚜首先在嫩叶部位取食,然后向花蕾转移,接着向叶片转移。棉蚜主要以卵的形式越冬,枸杞是棉蚜产卵越冬的主要寄主,其它寄主有锦葵、藜、紫花苜蓿。棉蚜卵的孵化率很低。诺木洪地区棉蚜的最高发生代数为14代。棉蚜的天敌有草蛉、十三星瓢虫、红蜘蛛等。3.温度对棉蚜和桃蚜的影响。棉蚜各龄期若虫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30℃除外。在1827℃下,枸杞棉蚜单雌产仔量高,为繁殖最适温区。随着的温度的升高,桃蚜的平均产仔数先上升后下降,在18℃时达到最大值。4.种间竞争对棉蚜的影响。当棉蚜和桃蚜同时存在时,由于桃蚜的取食范围的限制和温度的原因,桃蚜没有大发生。瘿螨对棉蚜的种群数量也有一定的影响。5.天敌对棉蚜的影响。随着棉蚜的数量的增加,天敌的数量也增加。室内研究结果表明,草蛉和十三星瓢虫对棉蚜有很大的控制潜力。在理想状态下,它们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35.14头/d、434.78头/d。种内竞争的干扰对寻找效应也有一定的影响。棉蚜的分布对天敌的捕食作用也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棉蚜数量的增加,草蛉的总捕食量也增加。6、间作覆盖物对棉蚜的影响。间作黄芪的枸杞上棉蚜数量最多,间作箭筈豌豆的枸杞上棉蚜的数量最少;覆盖物黄芪上的棉蚜数量最多,毛苕子上的棉蚜数量最少。7、种内竞争对棉蚜的影响。种内密度效应对棉蚜存在一定的负效应,棉蚜的密度制约效应相对较弱。

谌爱东,赵雪晴,李向永,张龙[9](2009)在《苹果棉蚜的灾变规律与原因之探讨》文中研究指明苹果棉蚜是苹果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它具有繁殖能力强、世代重叠严重、发育周期短、为害严重等特点,同时由于其可分泌大量白色毛状蜡质,因此在防治上具有相当的难度。本文结合对昭通市苹果棉蚜的研究结果,从苹果棉蚜生物学与生态学的角度探讨了其灾变规律,包括:种群发生、迁移与扩散、空间分布、发生世代、发育与繁殖、越冬等特性,并认为品种的单一化及管理的不到位、适宜的气候条件、防治对策与技术的滞后、高毒农药长期使用和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等,是造成苹果棉蚜在发生区域日益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

刘兵,王佩玲[10](2008)在《棉蚜及天敌发生与施肥措施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了氮肥和磷肥不同施用量条件下棉蚜发生规律。结果表明:棉蚜数量随滴施氮肥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叶面喷和不喷磷肥间无显着差异,不同施肥处理棉田的棉蚜天敌发生同样呈现跟随规律,且趋势相同,处理间差异不显着。

二、棉蚜成灾规律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棉蚜成灾规律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三种杀虫剂对棉蚜和棉长管蚜的亚致死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棉蚜和棉长管蚜的发生及危害
        1.1.1 棉蚜的发生及危害
        1.1.2 棉长管蚜的发生及危害
        1.1.3 新疆植棉区棉蚜与棉长管蚜的种间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1.2 昆虫对杀虫剂敏感性的影响因素
        1.2.1 寄主植物对昆虫药剂敏感性的影响
        1.2.2 温度对昆虫药剂敏感性的影响
        1.2.3 日龄和雌雄性别对昆虫药剂敏感性的影响
        1.2.4 昆虫对杀虫剂敏感性变化的机制
    1.3 杀虫剂对昆虫的亚致死效应
        1.3.1 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昆虫取食行为的影响
        1.3.2 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昆虫繁殖力的影响
        1.3.3 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1.3.4 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昆虫抗药性的影响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三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棉蚜和棉长管蚜体内能量物质及蜜露分泌量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药剂
        2.1.2 供试虫源
        2.1.3 供试器材
        2.1.4 试验方法
        2.1.5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三种杀虫剂对棉蚜和棉长管蚜的毒力测定及亚致死剂量的确定
        2.2.2 三种杀虫剂对棉蚜和棉长管蚜体内总糖总脂含量的影响
        2.2.3 三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棉蚜和棉长管蚜蜜露分泌量的影响
    2.3 结论与讨论
第3章 三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棉蚜和棉长管蚜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药剂
        3.1.2 供试虫源
        3.1.3 试验器材
        3.1.4 试验方法
        3.1.5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三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F_0代棉蚜和棉长管蚜成蚜寿命和繁殖力的影响
        3.2.2 三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F_1代棉蚜和棉长管蚜生长发育影响
    3.3 结论与讨论
第4章 三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棉蚜和棉长管蚜解毒酶活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药剂
        4.1.2 供试虫源
        4.1.3 供试器材
        4.1.4 试验方法
        4.1.5 数据统计
    4.2 结果与分析
    4.3 结论与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5.2.1 加强棉蚜和棉长管蚜种群地位变化研究
        5.2.2 推进棉蚜防控核心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植保无人飞机施药参数对棉田作业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棉花生产现状
    1.2 棉花虫害发生防治现状
    1.3 植保无人飞机国内外发展现状
        1.3.1 植保无人飞机国际应用现状
        1.3.2 植保无人飞机国内应用现状
    1.4 植保无人飞机应用研究现状
        1.4.1 喷洒系统与作业参数研究
        1.4.2 农药助剂研究
        1.4.3 田间防效研究
    1.5 本文研究目标及内容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植保无人飞机棉花苗期雾滴沉积分布规律
    2.1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器械
        2.1.3 试验场地
        2.1.4 作业高度与药剂剂型对雾滴沉积的影响试验
        2.1.5 飞防助剂对雾滴沉积的影响试验
        2.1.6 喷雾量对雾滴沉积的影响试验
        2.1.7 试验方法
        2.1.8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作业高度与药剂剂型对雾滴沉积分布特性及利用率的影响
        2.2.2 飞防助剂对雾滴沉积分布的影响
        2.2.3 喷雾量对雾滴沉积分布的影响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植保无人飞机棉花苗期防治棉蚜施药技术研究
    3.1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器械
        3.1.3 试验场地
        3.1.4 作业高度与药剂类型对棉蚜防治防效的影响试验
        3.1.5 飞防助剂对棉蚜防治防效的影响试验
        3.1.6 喷雾量对棉蚜防治防效的影响试验
        3.1.7 试验方法
        3.1.8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作业高度与药剂类型对棉蚜防治防效的影响
        3.2.2 飞防助剂对棉蚜防治防效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3.2.3 喷雾量对棉蚜防治效果的影响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棉花花铃期无人飞机施药雾滴沉积分布规律
    4.1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器械
        4.1.3 试验场地
        4.1.4 沉积分布试验采样点布置方法
        4.1.5 农药利用率测试方法
        4.1.6 不同机型无人飞机喷雾雾滴沉积分布特性试验
        4.1.7 数据处理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1.5m作业高度下不同无人飞机喷雾雾滴沉积分布特性
        4.2.2 2.5m作业高度下不同无人飞机喷雾雾滴沉积分布特性
        4.2.3 助剂对UAV1喷雾雾滴沉积分布特性的影响
        4.2.4 助剂对UAV2喷雾雾滴沉积分布特性的影响
        4.2.5 助剂对UAV3喷雾雾滴沉积分布特性的影响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植保无人飞机喷施脱叶剂施药技术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器械
        5.1.3 试验场地
        5.1.4 气象条件
        5.1.5 极飞无人飞机喷施脱叶剂脱叶、催熟效果试验
        5.1.6 大疆无人飞机喷施脱叶剂棉花脱叶、催熟效果试验
        5.1.7 有效喷幅测定方法
        5.1.8 棉花脱叶、催熟效果调查方法
        5.1.9 数据处理与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极飞无人飞机喷施脱叶剂脱叶、催熟效果
        5.2.2 大疆无人飞机喷施脱叶剂脱叶、催熟效果
    5.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七星瓢虫对不同初始密度棉蚜种群的调控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地点
    1.2 供试虫源
    1.3 供试棉花
    1.4 试验方法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七星瓢虫对不同初始密度的棉蚜种群数量的影响
    2.2 七星瓢虫对不同初始密度棉蚜的种群增长率的调控
    2.3 七星瓢虫对不同初始密度的棉蚜的控制效率
    2.4 控制效率与益害比和棉蚜种群增长率的关系
3 结论与讨论
    3.1 七星瓢虫对棉蚜种群数量的影响
    3.2 七星瓢虫对棉蚜的控制效率
    3.3 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

(4)取食棉花花粉和花蜜对异色瓢虫、多异瓢虫种群适合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 农业害虫综合治理
    2 生物防治的重要性
        2.1 天敌昆虫在害虫防治中的作用
        2.2 捕食性瓢虫在生物防治中的重要性
        2.3 植物性食物对天敌昆虫的作用
    3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第二章 棉花花粉对异色瓢虫成虫适合度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异色瓢虫对地中海粉螟卵的取食量
        3.2 异色瓢虫对棉花花粉的取食量
        3.3 不同食物对异色瓢虫成虫存活率、寿命影响
        3.4 不同食物对异色瓢虫产卵个体百分率的影响
        3.5 不同食物对异色瓢虫成虫繁殖力的影响
    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棉花花粉、花蜜对多异瓢虫成虫适合度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与植物
        1.2 试验方法
    2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食物对多异瓢虫成虫存活率、寿命影响
        3.2 不同食物对多异瓢虫成虫繁殖力的影响
    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不同食物组合对多异瓢虫成虫适合度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棉蚜、地中海粉螟卵、米蛾卵对多异瓢虫适合度的影响
        3.2 多异瓢虫对地中海粉螟卵和棉花花粉的取食量的测定
        3.3 不同食物组合对多异瓢虫成虫适合度的影响
    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1 棉花花粉对异色瓢虫成虫适合度的影响
    2 棉花花粉、花蜜对多异瓢虫成虫适合度的影响
    3 不同食物组合对多异瓢虫成虫适合度的影响
    4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棉长管蚜诱导棉花防御反应及对后期棉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棉田害虫
        1.1.1 棉蚜
        1.1.2 棉长管蚜
    1.2 刺吸式昆虫诱导的植物抗虫机制
        1.2.1 植物组织、细胞的变化
        1.2.2 植物生理代谢的变化
        1.2.3 植物分子作用机制的变化
    1.3 刺吸式昆虫诱导的植物防御对后期取食昆虫的影响
        1.3.1 对植食性昆虫生命活动的影响
        1.3.2 对植食性昆虫种群的影响
    1.4 本文研究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棉长管蚜种群在棉花上的时空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密度棉长管蚜种群动态的研究
        2.2.2 不同密度棉长管蚜在棉花上空间分布的研究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棉长管蚜取食对棉花生理代谢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棉长管蚜取食对棉花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2.2 棉长管蚜取食对棉花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2.3 棉长管蚜取食对棉花光合色素的影响
        3.2.4 棉长管蚜取食对棉花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2.5 棉长管蚜取食对棉花叶片中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棉长管蚜取食对棉花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棉长管蚜取食对棉花ROS系统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4.2.2 棉长管蚜取食对棉花叶片中PPO活性的影响
        4.2.3 棉长管蚜取食对棉花叶片中PAL活性的影响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棉长管蚜取食对棉花转录组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棉花品种及种植
        5.1.2 试验棉长管蚜的饲养
        5.1.3 试验设计
        5.1.4 样品收集
        5.1.5 样品检测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样品质量检测结果
        5.2.2 测序数据结果统计
        5.2.3 参考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5.2.4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5.2.5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5.2.6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分析
        5.2.7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富集分析
    5.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棉长管蚜取食诱导棉花对后期棉蚜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1.3 数据处理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棉长管蚜取食棉花对后取食棉蚜生长发育的影响
        6.2.2 棉长管蚜取食棉花对后取食棉蚜存活率的影响
        6.2.3 棉长管蚜取食棉花对雌成蚜及世代时间的影响
        6.2.4 棉长管蚜取食棉花对后取食棉蚜种群的影响
    6.3 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总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6)景观尺度下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对棉铃虫种群发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对害虫种群发生的影响
        1.1.1 我国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对棉花害虫发生的影响
        1.1.2 我国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对水稻害虫发生的影响
        1.1.3 我国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对玉米害虫发生的影响
    1.2 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对害虫种群发生的影响机制
        1.2.1 农田生态环境变化
        1.2.2 害虫食物资源改变
        1.2.3 天敌昆虫发生变化
        1.2.4 其他因素
    1.3 作物种植结构影响害虫种群发生的尺度效应
        1.3.1 田块尺度
        1.3.2 景观尺度
        1.3.3 区域尺度
        1.3.4 多尺度相结合
    1.4 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下我国棉铃虫的发生趋势
        1.4.1 华北地区
        1.4.2 新疆地区
    1.5 研究思路
        1.5.1 立题依据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Meta分析农田景观组成对多食性害虫发生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文献检索与筛选
        2.1.2 数据提取
        2.1.3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非作物生境对多食性害虫发生的影响
        2.2.2 作物生境对多食性害虫发生的影响
        2.2.3 作物管理强度对多食性害虫发生的影响
    2.3 讨论
第三章 华北棉花种植区作物结构对棉铃虫成虫发生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站点
        3.1.2 棉铃虫成虫监测
        3.1.3 景观调查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棉花种植区作物结构
        3.2.2 棉花、其他作物种植对棉铃虫种群发生的影响
        3.2.3 作物种植结构对棉铃虫种群发生的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华北非棉花种植区作物结构对棉铃虫成虫发生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站点
        4.1.2 棉铃虫成虫监测
        4.1.3 景观调查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0 棉铃虫成虫种群动态
        4.2.1 非棉花种植区作物结构
        4.2.2 作物种植结构对越冬代棉铃虫种群发生的影响
        4.2.3 作物种植结构对第1代棉铃虫种群发生的影响
        4.2.4 作物种植结构对第2代棉铃虫种群发生的影响
        4.2.5 作物种植结构对第3代棉铃虫种群发生的影响
    4.3 讨论
第五章 南疆棉花种植区作物结构对棉铃虫成虫发生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站点
        5.1.2 棉铃虫成虫监测
        5.1.3 景观调查
        5.1.4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棉铃虫成虫种群动态
        5.2.2 作物种植结构对第1代棉铃虫种群发生的影响
        5.2.3 作物种植结构对第2代棉铃虫种群发生的影响
    5.3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6.1 全文主要结论
    6.2 本文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棉蚜和棉叶螨在棉花上的种间竞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种群竞争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 种内竞争
        1.1.2 种间竞争
    1.2 棉蚜棉叶螨种间竞争现状分析
        1.2.1 新疆棉蚜棉叶螨的为害及种间效应
        1.2.2 棉蚜棉叶螨种间互作机制
    1.3 植物的防御反应在种间竞争的作用
        1.3.1 昆虫诱导的植物防御在种间竞争中作用
        1.3.2 害虫对植物防御反应的适应能力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2章 二斑叶螨与截形叶螨在棉花上的种间竞争
    2.1 试验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与设计
        2.1.2 试验试剂与仪器
        2.1.3 试验方法
        2.1.4 保护酶系活性的测定
        2.1.5 蛋白质标准曲线的制作
        2.1.6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二斑叶螨、截形叶螨在棉花上种群数量的变化
        2.2.2 二斑叶螨、截形叶螨单独种群、混合种群内禀增长率的变化
        2.2.3 二斑叶螨、截形叶螨种间竞争前后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2.3 讨论
第3章 棉蚜、棉叶螨不同种群对棉花叶片防御酶及自身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与设计
        3.1.2 试验试剂与仪器
        3.1.3 棉花叶片生理指标的测定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棉蚜、棉叶螨在棉花上种群动态
        3.2.2 棉蚜、棉叶螨为害棉花叶片CAT酶活性变化
        3.2.3 棉花POD活性变化
        3.2.4 棉花PPO活性变化
        3.2.5 对棉花LOX活性影响
        3.2.6 棉蚜、棉叶螨不同种群对自身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3.3 讨论
第4章 棉蚜、棉叶螨在棉花上的生殖力竞争
    4.1 试验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数据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棉蚜对棉叶螨产卵量的影响
        4.2.2 棉叶螨对棉蚜产仔量的影响
    4.3 讨论
第5章 起始密度和温度对棉蚜、棉叶螨种间竞争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1.3 数据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起始密度下棉蚜和棉叶螨的种群动态
        5.2.2 不同起始密度下棉蚜的种群抑制率变化
        5.2.3 不同起始密度下棉叶螨种群抑制率变化
        5.2.4 不同温度下棉蚜棉叶螨种群数量变化
    5.3 讨论
第6章 化学药对棉蚜、棉叶螨种群动态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试剂与仪器
        6.1.3 方法与步骤
        6.1.4 数据处理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施用杀虫剂条件下棉蚜和棉叶螨种群数量变化
        6.2.2 吡虫啉对棉蚜的致死中浓度测定
        6.2.3 吡虫啉对棉蚜和棉叶螨种群的影响
    6.3 结论与讨论
第7章 棉蚜、棉叶螨为害对棉花营养物质的影响
    7.1 试验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材料与设计
        7.1.2 试验试剂与仪器
        7.1.3 棉花叶片生理指标的测定
        7.1.4 数据分析
    7.2 结果与分析
        7.2.1 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7.2.3 棉花叶片可溶性糖的变化
        7.2.4 棉花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7.3 讨论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发表论文情况

(8)青海枸杞棉蚜种群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的目的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3.1 棉蚜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现状
        1.3.2 温度对棉蚜的影响
        1.3.3 棉蚜生命表的研究
        1.3.4 棉蚜的有翅蚜产生的影响因子
        1.3.5 不同地理种群的棉蚜的研究
        1.3.6 棉蚜对寄主植物的选择
        1.3.7 天敌对棉蚜种群数量的影响
        1.3.8 灌溉等技术措施对棉蚜种群数量的影响
        1.3.9 棉蚜的抗药性
        1.3.10 其他因素对棉蚜的影响
        1.3.11 棉蚜种群暴发机制的研究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方法
        2.2.1 枸杞棉蚜的季节动态田间调查
        2.2.2 枸杞棉蚜越冬场所及卵的孵化情况调查
        2.2.3 罩笼条件下枸杞棉蚜和有翅蚜的种群动态变化
        2.2.4 枸杞棉蚜发生代数的调查
        2.2.5 枸杞棉蚜生命表的研究
        2.2.6 温度对枸杞棉蚜和桃蚜生长发育的影响
        2.2.7 种间竞争对枸杞棉蚜的影响
        2.2.8 天敌对枸杞棉蚜种群数量的影响
        2.2.9 间作植物对枸杞棉蚜种群数量的影响
        2.2.10 种内密度效应对棉蚜种群数量的影响
        2.2.11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枸杞棉蚜的季节种群动态
    3.2 枸杞棉蚜越冬场所及卵的孵化情况调查结果
    3.3 罩笼条件下枸杞棉蚜和有翅蚜的种群动态变化
    3.4 枸杞棉蚜发生代数的调查
    3.5 枸杞棉蚜生命表的研究
    3.6 温度对枸杞棉蚜和桃蚜生长发育的影响
    3.7 种间竞争对枸杞棉蚜的影响
    3.8 天敌对枸杞棉蚜种群数量的影响
    3.9 间作植物对枸杞棉蚜种群数量的影响
    3.10 种内竞争对枸杞棉蚜种群数量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枸杞棉蚜的季节种群动态
    4.2 枸杞棉蚜越冬场所及卵的孵化情况
    4.3 罩笼条件下枸杞棉蚜和有翅蚜的种群动态变化
    4.4 枸杞棉蚜发生代数的调查
    4.5 枸杞棉蚜生命表的研究
    4.6 温度对枸杞棉蚜和桃蚜生长发育的影响
    4.7 种间竞争对枸杞棉蚜的影响
    4.8 天敌对枸杞棉蚜种群数量的影响
    4.9 间作植物对枸杞棉蚜种群数量的影响
    4.10 种内竞争对枸杞棉蚜种群数量的影响
    4.11 其它因素对棉蚜种群数量的影响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棉蚜及天敌发生与施肥措施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棉花品种
        1.1.2 调查时间
        1.1.3 试验地点
    1.2 处理
        1.2.1 不同施磷量
        1.2.2 不同施肥量
    1.3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肥施用与棉蚜及天敌发生关系
        2.1.1 不同处理棉蚜发生情况
        2.1.2 不同氮肥处理棉蚜天敌发生动态
    2.2 不同磷肥处理下棉蚜及天敌发生情况
        2.2.1 不同磷肥处理下棉蚜发生动态
        2.2.2 不同磷肥处理下棉蚜天敌发生动态
3 结论与讨论

四、棉蚜成灾规律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种杀虫剂对棉蚜和棉长管蚜的亚致死效应[D]. 李志雄. 塔里木大学, 2021
  • [2]植保无人飞机施药参数对棉田作业效果的影响[D]. 陈宇楠.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3]七星瓢虫对不同初始密度棉蚜种群的调控作用[J]. 晁文娣,吕昭智,赵莉,张鑫,高桂珍,张苹. 环境昆虫学报, 2021(01)
  • [4]取食棉花花粉和花蜜对异色瓢虫、多异瓢虫种群适合度的影响[D]. 顾辉杰. 扬州大学, 2020(04)
  • [5]棉长管蚜诱导棉花防御反应及对后期棉蚜的影响[D]. 张玉栋.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6]景观尺度下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对棉铃虫种群发生的影响[D]. 杨龙.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7]棉蚜和棉叶螨在棉花上的种间竞争[D]. 李勇. 塔里木大学, 2017(05)
  • [8]青海枸杞棉蚜种群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李亚娟. 青海大学, 2016(08)
  • [9]苹果棉蚜的灾变规律与原因之探讨[A]. 谌爱东,赵雪晴,李向永,张龙. 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 2009
  • [10]棉蚜及天敌发生与施肥措施的关系研究[J]. 刘兵,王佩玲. 新疆农业科学, 2008(S2)

标签:;  ;  ;  ;  ;  

棉蚜成灾规律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