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是”和“巴”合句浅析

《西游记》中“是”和“巴”合句浅析

一、《西游记》中“被”“把”合用句略考(论文文献综述)

刘璐琳[1](2014)在《《西游记》单音节手部动作词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西游记》单音节手部动作词为研究对象,对《西游记》手部动作词进行数量统计,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义素分析法,归纳梳理各动词的不同义项,总结各义项的用法,对《西游记》单音节手部动作词进行全面考察。本文共包括五个部分,其中正文三章,外加引论和结语两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引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西游记》及手部动作词的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方法等。第一章,《西游记》单音节手部动作词词汇研究。本章为本文的重点,主要从《西游记》单音节手部动作词的概说、《西游记》单音节手部动作词的方言词研究和同义词辨析三个方面对《西游记》单音节手部动作词进行全面分析。第二章,《西游记》单音节手部动作词语法研究。本章通过分析比对《西游记》中单音节手部动作词语法方面的表格,研究《西游记》单音节手部动作词在句中作谓语、宾语和定语的情况,得出手部动作词的句法功能到了《西游记》时期已发展得较为完善,大部分已基本定型的结论。第三章,《西游记》手部动作词与现代汉语手部动作词的比较。本章从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两个方面将《西游记》和现代汉语中的单音节手部动作词进行比较,探寻其相同与不同之处。总结《西游记》单音节手部动词,得出相应的结论。

徐文君[2](2014)在《“把”、“被”套用构式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主要研究“把”、“被”套用构式“S被O1把O2VP”和“S把O2被O1VP”,分别对二者的句法特征、语义表达、语用目的进行细致描写和比较,也对二者的历时演化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产生原因、差异原因、衰落原因。第一章对构式“S被O1把O2VP”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句法特征进行了描写,并归纳其构式义为:具体地陈述与S相关联的O2已经遭受到O1的处置而处于VP的状态这一事实,但这一事实对于S来说是不利的,不愿其发生而极力避免,发生了也无可奈何。第二章对构式“S把O2被O1VP”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句法特征进行了描写,并归纳其构式义为:具体地陈述S对O2进行处置,致使O2处于VP状态的这一事件(S为施事,O1多被省略)。或具体地陈述S致使O2遭受到O1的处置而处于VP的状态这一事件(S为受事,S与O2一般为领有关系)。且该构式表消极义事件占有倾倒性优势,但也不排除一些表积极义的事件。第三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对构式“S被O1把O2VP”、“S把O2被O1VP”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原因,同时分析了“把”、“被”的作用。在构式中,当“把”前为受事时,“把”的作用是用来突出主观上认定的这个受动作行为影响最明显的对象;当“把”前为施事时,“把”表处置。“被”的作用在构式“S被O1把O2VP”中是引进宾语使表述更具体,在构式“S把O2被O1VP”中更多的是表不如意。第四章对“把”、“被”套用构式的历时演化过程进行了细致地描写,构式“S被O1把O2VP”最早出现在北宋,南宋零星出现,元代初步发展,明代迅猛发展,清代成熟,民国衰落。构式“S把O2被O1VP”的出现略晚于“S被O1把O2VP”,发展的步伐也略显迟缓,但二者在民国时期都走向衰落。另外,“S把O2被O1VP”式在数量上远不及“S被O1把O2VP”。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句子是句法像似性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词性变迁、句式定型、语体差异、语句完整等因素导致了套用构式的衰落。

柴东英[3](2012)在《标记视角下“被”“把”同现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被”字句和“把”字句是现代汉语里重要的特殊句式,也是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把“被”字句和“把”字句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被”“把”同现句也日益增多。但从目前的研究的现状看,研究范围十分有限,多集中在句式类型的探讨和句式之间的比较和转换上;从研究的成果看,多是一些散见的论文,缺少系统性专着。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借助标记理论,对没有研究到的部分进行补充,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从历时角度对“被”“把”同现句式做系统梳理和概括,并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法、理论依据以及语料来源和选题意义。第二部分为同现句的构句机制部分。借用原型理论、相似理论、语法隐喻和转喻理论分析了同现句的产生动因,并在大量语料基础上通过归纳演绎等方法对同现句式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最后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论述同现句式的类型、句型的比较以及句式之间的转换。第三部分为同现句式的情景语义分析。主要依据认知语法理论,论述了句式与语境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出不同语境下同现句式所呈现的不同特点。第四部分为标记视角下的“被”“把”同现句式研究。主要是借用标记理论对“被”“把”同现句式的标记类型、标记模式及标记特征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为同现句式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同现句与连用句的比较,同现句施事隐现问题的探究。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为:一、借用相关理论对同现句式的产出动因进行探析,并在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对同现句式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概括;二、将同现句与语境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论述句式与语境之间的关系;三、将同现句式与标记理论结合起来,借用标记理论对同现句式进行研究。对“被”“把”同现句式的研究,扩大了研究范围,同时对“被”字句和“把”字句以及“被”“把”同现句之间关系的分析,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被”“把”同现认知系统。

房芳[4](2011)在《《西游记》中“被”“把”同现句说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被""把"同现句是汉语中值得关注的一种句式,这一句式在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中大量存在。从句法结构层次、语义以及语用功能这三个方面入手,可对文本中的这一重要句法现象进行详尽的考察。

曹思海[5](2010)在《《醒世姻缘传》“被”字句研究》文中认为文章以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为理论依据和结构框架,采用定量统计定性分析法对《醒世姻缘传》中的“被”字句、“被”字结构、“把”“被”同现句、“被”字,作了较为详细的考察分析。同时结合认知语言学及语法化的有关理论对相关现象进行解释。全文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醒世姻缘传》的概况、所用版本、“被”字句的研究现状、《醒》的研究现状、本文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方法等。第二章为《醒》中“被”字句的句法研究。首先,依据其主语状况进行了分类,后对“被”字句的主动者、“被”字句的谓语特征进行了分析。“被”后引进施事者的比例高达92.4%,大部分是指有生命的人,这与有生体能发出动作的施动功能密不可分。“被”字句的谓语动词多为动作动词,且为二价动词,其后带宾语的有58例,在明确受事的同时也指明了动作的着力点、处所、凭借、结果、方式等,这是汉语句子表意丰富明晰的体现。第三章为“被”字句的语义、语用研究。《醒》中“被”字句主语语义类型多样,受事占比例最大,也有表处所、工具和施事的,“被”字介引的宾语语义上多为有生命的人,也有施事宾语是无生命的,这些无生命的施事大多属于自然界中风、雷、水等类的事物。语用方面,“被”字句多为叙述句,主语多为话题,在主语前有名词性短语作状语时句子表现为多主题。“被”字句的主语多为定指成分;谓语部分是“被”字句表信息的重点所在,突显话语对象在动作的致使下所产生的状态。第四章是《醒》中被字结构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句法上被字结构可作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句成分;《醒》中被字结构作宾语有69例,这是被字结构的第二大功能;被字结构语义地位发生了变化,大多已经降级。语用上被字结构可以起到浓缩句式、增强有定性,扩充句子容量、增强句子表现力的作用。第五章对《醒》中“把”“被”同现句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醒》中“把”“被”同现句的类型及成因。其成因不但有其句式语义的相关性,这也与汉语动补结构的成立密切相关。第六章是《醒》中“被”字的多功能考察。共时截面的语言富含历史的积淀,此部分讨论《醒》中“被”字的多功能表现并从历时上探求了“被”的发展演变轨迹。第七章是结语。

王海荣[6](2010)在《镜像原则与主动句被动句的转换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研究有标记的主动句与被动句的转换关系。研究对象为有标记的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句法结构转换方式与限制条件,即把字句、“被+把”结构、被字句、“把+被”结构。本文认为汉语主动句与被动句之间存在转换生成关系,因此,论文以转换生成语法中的镜像原则为指导,通过对汉语把字句、被字句的转换规则与限制条件进行描写和解释,探究汉语句法结构之间的转换关系。根据镜像原则对有标记的主动句与被动句转换的分析,我们发现把字句和被字句之间的句法结构转换必须具备或满足三个限制性条件,即作格特征、人称对立性呼应、时态可转换性条件。在作格方面必须存在格变条件或可分裂的动词结构;在人称方面必须满足“自称-他称”的对立性呼应;在时态方面必须有强弱时态的同音转换条件(即“的(?)de(?)得”)。这三个条件分别决定了主被动句转换的三种方式或规则:格变、移位、时态的同音转换。这三种转换方式必须遵循镜像原则才能合格,才能满足特征核查要求和句法匹配要求。全文共分为引言和六章。引言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对象范围、理论方法,以及语料选择。第一章是主动句与被动句研究综述。自从王力(1943)以“处置式”和“被动式”的名义赋予其特殊地位以来,几乎所有的语法书都将这两种句式单列,加以详细讨论,还出版过不少以此为题的专着,如王还(1956/1987),李珊(1994)。王力的观点,对于国外的汉语句法研究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以转换生成语法为理论基础的研究,更是沿着他的方向走过一段长长的路程,假设三种句式具有同样的深层结构,通过应用不同的转换规则由衍生过程来产生不同的表层结构。第二章介绍镜像原则。主要说明全文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乔姆斯基(Chomsky1957、1995)、贝壳(Baker1985)都对镜像原则在句法描写中的价值做了分析,都把它作为普遍语法的一项原则。镜像原则是指形态推导和句法推导并行对应(镜像匹配)的一个推导过程。形态推导必须直接平行对应句法推导,反之亦然。即形态和句法分别独立处理,但是必须互相并行对应(reflect)和镜像匹配(match),形成特征核查结果F(π,λ)。镜像原则是语法的一个基本原则(原理),并且能够从语法组织过程的根本方面推导出来的。它把形态学和句法学联系起来,形态过程和句法过程作用于同一语法成分,缩短了词汇结构和句子结构之间的诸种关系的距离。这既有理论价值,也具有现实意义。镜像原则不仅有助于描写语言的各层结构,而且与儿童语言的简易习得性相兼容。第三、四、五章是汉语句法结构的形式描写与语义解释部分。根据镜像原则,主要分析主动句、被动句的句法结构和转换条件:作格、人称、时态。同时也表明了镜像原则在句法分析中的独立地位和价值。第三章是同现结构的转换分析。根据镜像原则中的“分裂假设”,将动补结构V1-V2分裂为V1得-V2;在整个句法结构中也分别有了主语呼应词组和宾语呼应词组。文章着重对领属关系的同现结构、复指关系的同现结构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所谓动补结构实际上是两个简单结构的句法合成结果,这是作格特征的重要证据。作格决定了把字句、被字句的转换方式是结构性变位(即格变)。这里的格变是指“把”和“被”相互配置的层次与顺序。第四章根据镜像原则对把字句进行结构分析。基于镜像原则对把字句进行结构分析,特别是观察到把字句的作格、人称对立性呼应、强时态特征。把字句存在自称和他称的人称对立,体现在领属关系和复指关系同修饰限定关系的差异。这决定了把字句的转换方式是移位转换。第五章根据镜像原则对被动句进行结构分析。我们描写了作格、人称呼应、时态对宾谓句、短被动句、长被动句以及结构转换的限制作用。这三个限制性条件分布决定了被字句的转换方式是格变、移位、时态的同音转换。同音转换“的(?)de(?)得”本质是时态转换,即([T1],[T2])《==》([+T],[-T])《==》(的,得)。这个特征决定了转换方式是强弱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而结构[K2-(n)一[K1-(n)-[V]-(n)-AFF1]-(n)-AFF2]包含了“他称-自称”的人称对立与呼应。这个特征决定了转换方式是人称代词或名词的移位。第六章是全文的结语,对全文的主要观点和理论方法做了概括总结,也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徐姗姗[7](2009)在《《水浒传》处置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浒传》大约成书于明代初年,是我国最着名的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使用的语言是以当时口语为基础的白话文,基本真实反映了汉语南宋至明初这一时期的语言现状,加之该文本篇幅宏大,其通俗丰富的白话用语适合作穷尽性的统计和归纳,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近代汉语的语言面貌和特点,是明代语言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文献,对其进行专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以百回本《水浒传》中的处置式作为研究对象,以历史比较法为总的思想指导,运用语法化和认知语言学等相关理论,结合语料例证,对“把”字句和“将”字句进行穷尽式的分类描写和多角度的分析说明。从纵向方面,对“把”字和“将”字的不同词性用法以及各自的不同结构进行归纳比较;从横向方面,《水浒传》处置式结构复杂,类型多样,本文对其句式结构展开全面研究,重点分析了小说处置式的谓语、宾语、状语和补语等不同句法成分的现象及特点,最后,我们还对《水浒传》处置式的特殊语言现象进行了探讨,从而对《水浒传》处置式的使用情况作了整体的勾画和描述,力图展现元末明初“把”字句和“将”字句的实际面貌和演化轨迹,揭示近代汉语处置式在这一时期的演发展变规律,为近代汉语语法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价值。

王林哲[8](2007)在《也谈“被”、“把”同现句》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讨论汉语语言交际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被"、"把"同现句。我们讨论比较常见的两种同现句之间的关系,认为这两种同现句实际上是一种同现句在不同语用条件下的不同表现形式,指出分布上的不对称性,并且进一步认为这种所谓同现句也是"被"字句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

周琴[9](2007)在《泗洪方言语法研究》文中认为泗洪话属江淮方言,迄今为止,泗洪语法只有本县县志及江苏省方言志中零星提及,系统、专题研究尚未见。本文以系统语法调查为基础,综合描写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语义学等理论中于方言语法研究有益的成分,研究泗洪话的语法现象。本文分八个部分,第一章到第六章是主体。0引言。介绍泗洪县的人文地理情况、语音系统,以及本文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语料来源、符号说明。第一章名词的小称。泗洪话名词的小称可分为重叠式、“头(子)”缀式、“子”缀式、音变的前缀“小[(?)55]X”式,其中变调的语义—形态前缀“小”可以表爱指恨,这种格式很有方言特色,它为近代汉语的“我把你个/这……”类句式的研究提供了线索。第二章形容词生动形式。泗洪话形容词可分为附加式和重叠式,附加式在[+程度]、[+情感]、[+描摹]义上存在一定的内部差异;减量的前缀式侧重内在性质的[+描摹],而增量的后缀式侧重内在程度的[+描摹],因而前者不能重叠,而后者可以继续进行二次或三次重叠。附加式和重叠式中都存在变调形式,因而造成了形容词生动形式的多样性。它们的语法功能主要是独用、做谓语、状语和补语。第三章方所范畴。方所语义格标记包括介词标和方位标两种。泗洪话里介词标“待在”类可以表示“在、从、到”义,位于V后的方所语义格的实现可以不依赖介词标,只依赖NP和方位标;泗洪话的方位标是在功能上具有从词根倾向到有后附性到独立运用的序列系统,存在着内部差异;而泛向的方位标“宁/海/块”可以后附于指人的名词、处所专名、一般名词等后,PPC“待宁/海/块”可以表达进行体和持续体。第四章体貌范畴。泗洪话动词的体貌分为体系统和貌系统,其中“体”包括完成体、进行体、持续体、经历体、起始体、继续体;“貌”包括尝试貌和反复貌;泗洪话的体貌标记是虚词、语音成分以及重叠式,本章分析了它们的来源及用法。第五章被动式。泗洪话的被动式介词分为强式“挨、给”和弱式“嫽、倒[(?)55]”两类,被动式的动词主要是单音节的强动态性的动词,被动式的句法格式从VP的角度看有动补结构等;从介词的角度看,可分为无介词型、单介词型、双介词型以及施事受事介词同现型,通过介词类型的分析表明,泗洪话句首能够容纳的体词性成分比普通话多,且受事成分居前是优势格式。第六章处置式。泗洪话的处置式介词分为强式“帮、给”和弱式“拿、赶、搞”两类,处置式的动词主要是非光杆的自主单音节动词。处置式的句法格式从VP的角度看有动补结构、动词重叠式等等;从介词的角度看分为无介词型、单介词型、双介词型以及介词复指型。处置同义格式存在着态度及受事信息是否明确突出的语用差异;而处置式、被动式以及SVO式的变换式表明,泗洪话句首能够容纳的体词性成分比普通话多,且受事成分居前是优势格式。第七章结语。简短总结泗洪话的语法特点并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泗洪话作为一种过渡方言,它的词法类型特征不甚明显,而语法则呈现出既有个性,又跟普通话以及东南方言特别是北部吴语有相似之处的特点。

阮桂君[10](2006)在《宁波方言语法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宁波方言的若干语法范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宁波方言的体貌、重叠、否定、比较、疑问和被动六个语法范畴。论文共分八章: 第一章:引论。主要介绍了宁波的地理历史状况、宁波方言的声韵调以及宁波方言研究的现状,交待了论文的结构和理论依据,并对宁波方言的词法作了概述性的介绍。 第二章:宁波方言动词的体貌。这一章将宁波方言分成起始体、持续体和完结体三大类,在持续体下分出进行貌、接续进行貌、反复进行貌、持续貌和尝试貌五个次类;在完结体下分出完成貌、先然貌、完成持续貌和经历貌四个次类。着重分析了宁波方言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在过程中的情貌以及这些情貌与“体”范畴之外的其他外部相关成分的关系。考察发现,宁波方言进行貌和持续貌共存,前者的体标记是“来”,后者的体标记是“仔、勒、的”;完成貌和完成持续貌共存,前者的体标记是“仔、勒、(口雷)”,后者的体标记是“的(口雷)”。这些现象的发现,为进一步归纳整个汉语方言的体貌系统提供了补充的材料。 第三章:宁波方言的重叠式。这一章分别考察了宁波方言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重叠形式和语法特征。从语形上看,名词重叠有从式、AABB式;动词重叠有AA式、ABAB式、“A记A记”式;形容词重叠形式最为多样,有AA式、ABAB式、AABB式、AAB式、ABB式、“A里AB”式;量词重叠有从式、“A打A”式。动词具有其他词类没有的“A记A记”式,它们可以用来作为判断动词和形容词的一条参考标准。形容词也有其他词类没有的重叠式“A里AB”,也可以作为判断动词和形容词的一条参考标准。量词独有的重叠形式是“A打A”式。从重叠的语义看,动词重叠可表短时量少、可表持续、可表尝试、可表舒缓语气也可表加强语气;形容词重叠多表生动、夸张,带有情感色彩:名词重叠表“小”或“周遍”义;量词重叠表多量、周遍或井然有序。由于形容词重叠与状态形容词的性质一致,本章还专门考察了宁波方言状态形容词的特点。 第四章:宁波方言的否定句。宁波方言否定词的构成有三种类型:(1)否定词的基本形式——单音否定词,如“勿”、“弗”、“莫”、“呒”、“没”等。(2)合音词。单纯的否定词同某些常用的动词、助动词或时间副词连用既久、组合固定后,进一步缩合成一个音节,就形成了合音词。如:“(勿会)、(勿要)、甮”。(3)复合否定形式:由单纯或合音的否定词再加其他词构成的否定短语,如“呒没、呒告”。此外,某些否定结构用于特定的结构成分后面,构成某种表示否定的格式,如“VP勿来”、“VP勿过”、“VP勿得”等。本章主要讨论了由以上三类否定词构成的否定句,重点考察了以下六类:“勿”字句、“没”字句、“莫”字句、“呒”字句、合音否定词句、复合否定形式句。从否定词的语义入手,分析了各种类型的句子中与否定项有关的各语法成分

二、《西游记》中“被”“把”合用句略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游记》中“被”“把”合用句略考(论文提纲范文)

(1)《西游记》单音节手部动作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 选题缘由
        1. 《西游记》的语言研究价值
        2. 手部动作词的界定及研究价值
    二、 研究现状
        1. 《西游记》语言研究现状
        2. 手部动作词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1. 数量统计方法
        2. 静态描写方法
        3. 对比方法
    四、 难点创新点及可行性
    五、本文手部动作词统计的几点说明
第一章 《西游记》单音节手部动作词词汇研究
    1. 《西游记》单音节手部动作词的分类
        1.1 关于手的说明
        1.2 关于工具的说明
        1.3 部分《西游记》单音节手部动作词释义
    2. 《西游记》单音节手部动作词的方言研究
        2.1 《西游记》的作者及其方言
        2.2 《西游记》单音节手部动作词中的方言词
    3. 《西游记》手部动作词同义词辨析
        3.1 同义词的界定
        3.2 同义词的归纳方法
        3.3 同义词的辨析方法
        3.4 《西游记》手部动作词同义词
        3.5 《西游记》手部动作词同义词的特点
第二章 《西游记》单音节手部动作词的语法研究
    1. 《西游记》单音节手部动作词句法特征分析
        1.1 《西游记》A 类单音节手部动作词的句法特征分析
        1.2 《西游记》B 类单音节手部动作词的句法特征分析
        1.3 《西游记》C 类单音节手部动作词的句法特征分析
    2. “单音节手部动作词+将+趋向动词”句型
第三章 《西游记》手部动作词与现代汉语手部动作词的比较
    1. 比较的意义
    2. 词汇方面
    3. 语法方面
    4. 总结
第四章 结论
《西游记》单音节手部动作词附表
参考文献

(2)“把”、“被”套用构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零 绪论
    0.1 研究对象及研究目的
    0.2 相关研究综述
    0.3 研究框架及主要内容
    0.4 研究方法与研究理论
    0.5 语料来源与符号说明
第一章 “S 被 O1把 O2VP”构式
    1.1 句法特征
        1.1.1 S 的隐现
        1.1.2 “被 O1把 O2VP”的分布
        1.1.3 S、O1、O2的有定性
        1.1.4 S 与 O2的关系
        1.1.5 VP 的准入
    1.2 语义表达
        1.2.1 已然与未然
        1.2.2 肯定与否定
        1.2.3 陈述与疑问
    1.3 语用目的
        1.3.1 尚未发生,或已定局
        1.3.2 出乎意料,不愿发生
        1.3.3 情感意图,强调突出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S 把 O2被 O1VP”构式
    2.1 句法构成
        2.1.1 主语结合度
        2.1.2 非主语的句法功能
        2.1.3 主/宾语的有定性
        2.1.4 S 和 O2的关系
        2.1.5 准入动词
    2.2 构式语义
        2.2.1 已然与否
        2.2.2 肯定与否
        2.2.3 陈述与否
    2.3 语用功能
        2.3.1 已成定局,或未发生
        2.3.2 早有预期,或正或反
        2.3.3 实现情感,强调语气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两种构式之比较
    3.1 相同点
        3.1.1 句法特征
        3.1.2 语义表达
    3.2 不同点
        3.2.1 句法特征
        3.2.2 语义表达
        3.2.3 语用目的
    3.3 差异原因
        3.3.1 准入动词限制
        3.3.2 语义色彩不同
        3.3.3 主观程度差异
        3.3.4 形成机制有别
    3.4 “把”“被”套用的表达作用
        3.4.1 “把”的作用
        3.4.2 “被”的作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发展历程与形成动因
    4.1 “S 被 O1把 O2VP”的发展历程
        4.1.1 出现期
        4.1.2 发展期
        4.1.3 成熟期
        4.1.4 衰落期
    4.2 “S 把 O2被 O1VP”的发展历程
        4.2.1 产生期
        4.2.2 壮大期
        4.2.3 成型期
        4.2.4 淡化期
    4.3 形成动因
        4.3.1 数量象似原则
        4.3.2 顺序象似原则
        4.3.3 距离象似原则
        4.3.4 标记象似原则
    4.4 衰落原因
        4.4.1 词性变迁,难以兼容
        4.4.2 句式定型,频率骤减
        4.4.3 语体差异,无所适从
        4.4.4 语句完整,无需套用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标记视角下“被”“把”同现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 研究综述
    (二) 选题思路
    (三) 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
    (四) 语料来源和选题意义
二、 同现句的构句机制
    (一) 同现句的产生
    (二) 同现句的演变
    (三) 同现句式分析
三、 同现句的情景语义分析
    (一) 遭受义
    (二) 致使义
    (三) 处置义
    (四) 影响义
四、 标记视角下“被”“把”同现句式
    (一) 标记理论的提出
    (二) “被”“把”同现句的标记类型
    (三) “被”“把”同现句的标记模式
    (四) “被”“把”同现句的标记特征
五、 与“被”“把”同现句相关的几个问题
    (一) “被”“把”同现句式与“被”“把”连用句式的比较
    (二) “被”“把”同现句式与“被”“把”叠用句的比较
    (三) “被”“把”同现句施事隐现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4)《西游记》中“被”“把”同现句说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游记》中“被”“把”同现句的结构层次
二.《西游记》中“被”“把”同现句的语义分析
三、《西游记》中“被”“把”同现句的语用功能

(5)《醒世姻缘传》“被”字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醒世姻缘传》概况及所选版本
        一、《醒世姻缘传》的概况
        二、本文语料所选版本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被”字句的研究现状
        二、《醒世姻缘传》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文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本文研究意义
        二、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醒世姻缘传》“被”字句的句法分析
    第一节 “被”字句的界定
    第二节 《醒世姻缘传》中“被”字句的类型
        一、无主“被”字句
        二、主语省略的“被”字句
        三、主语显现的“被”字句
    第三节 《醒世姻缘传》“被”字句的主动者
        一、“被”字句主动者的词类特征
        二、“被”字句主动者的结构特征
    第四节 《醒世姻缘传》“被”字句的谓语特征
        一、谓语动词由光杆动词充当
        二、动词带助词
        三、动词带宾语
        四、动词带状语
        五、动词带补语
        六、复杂谓语
        七、“被”字句的否定式
第三章 《醒世姻缘传》“被”字句的语义与语用分析
    第一节 《醒世姻缘传》“被”字句的语义分析
        一、“被”字句主语的语义特征
        二、“被”字宾语的语义特征
        三、“被”字句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
        四、“被”字句的语义色彩
    第二节 《醒世姻缘传》中“被”字句的语用分析
        一、《醒》“被”字句前段词语的语用分析
        二、《醒》“被”字句中段词语的语用分析
        三、《醒》“被”字句后段词语的语用分析
第四章 《醒世姻缘传》中被字结构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
    第一节 被字结构的句法分析
        一、被字结构作宾语
        二、被字结构作定语
        三、被字结构作状语
        四、被字结构作补语
        五、被字结构作主语
    第二节 被字结构的语义分析
        一、被字结构中动词的语义特征
        二、被字结构的语义地位
        三、被字结构的语义色彩
    第三节 被字结构的语用特征
        一、浓缩结构、增强被修饰语的定指性
        二、扩充容量、增强句子表现力
第五章 《醒世姻缘传》中“把”“被”同现句研究
    第一节 《醒世姻缘传》“把”“被”同现句的结构类型
        一、“把”字短语与“被”字短语并列的同现句
        二、“把”字短语与“被”字短语非并列的同现句
    第二节 “把”“被”同现句的成因
第六章 《醒世姻缘传》中“被”字的多功能考察
    第一节 《醒世姻缘传》中“被”字的多功能表现
    第二节 “被”字的历时发展
        一、“被”字的发展过程
        二、《醒》中“被”的语法化层次
第七章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镜像原则与主动句被动句的转换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研究的对象
    0.2 研究的方法和理论
    0.3 语料的选择
    0.4 研究问题与本文目的
第一章 把字句与被字句研究综述
    第一节 把字句研究综述
        1.0 引言
        1.1 国内把字句研究综述
        1.2 海外把字句研究综述
    第二节 被字句研究综述
        1.3 国内被字句研究综述
        1.4 海外被字句研究综述
第二章 镜像原则
    2.1 镜像原则引论
    2.2 镜像原理的内容
    2.3 GF规则和一致性之间的互动
    2.4 语法功能规则相互之间作用关系
    2.5 镜像原则的内容与范围
    2.6 镜像原则的理论内涵与价值(易习得性)
第三章 镜像原则与把被同现结构的分析
    3.1 镜像原理和特征核查
    3.2 把被同现结构的研究与语料类型
    3.3 镜像原则与同现结构分析
        3.3.1 镜像原则与分裂假设
        3.3.2 同现结构的初步分析
        3.3.3 领属关系的同现结构的分析
        3.3.3 复指关系的同现结构的分析
    3.4 近代汉语把字句、被字句和动补结构发展层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镜像原则与把字句分析
    4.1 镜像原则与把字句的结构分析
        4.1.1 把字句的句法与词组层面
        4.1.2 把字句的语法功能规则
        4.1.3 说"DE"之一——把字句的格和时态特征
    4.2 镜像原则与歧义结构的语义解释
        4.2.1 歧义结构的解释难题
        4.2.2 两个条件的应用性分析
        4.2.3 作格动词的论元结构
    4.3 把字句的作格特征和镜像原则
    4.4 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人称特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镜像原则与被动句分析
    5.1 宾谓句和作格
        5.1.1 N-Vt-Le
        5.1.2 N-Vt—Vi-Le
        5.1.3 本节小结
    5.2 说"DE"之二——被动句和时态链(的(?)de(?)得)
    5.3 长短被动句和人称呼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7)《水浒传》处置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一、《水浒传》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二、《水浒传》的版本研究及选择
    三、处置式研究综述
    四、《水浒传》语法研究概况
    五、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第一章 《水浒传》处置标记的语法化
    第一节 《水浒传》的"将"字句
    第二节 《水浒传》的"把"字句
    第三节"将""把"句的比较分析
    小结
第二章 《水浒传》处置式的谓语
    第一节 简单谓语
    第二节 复杂谓语
    第三节 谓语动词的附加成分
    小结
第三章 处置式的宾语
    第一节 宾语的结构性质
    第二节 宾语的语义性质
    第三节 双宾语义关系
    第四节 宾语的复杂化
    小结
第四章 《水浒传》处置式的状语
    第一节 状语的表义功能
    第二节 双重状语及状语的多层化
    小结
第五章 《水浒传》处置式的补语
    第一节 "得"字结构作补语
    第二节 趋向补语
    第三节 结果补语
    第四节 处所补语
    第五节 数量补语
    第六节 助词作补语
    小结
第六章 《水浒传》处置式的特殊结构
    第一节 把/将OV一V/(只)一V
    第二节 "把个"
    第三节 "把来"/"把…来"
    第四节 "被""把"同现句
    第五节 处置式的否定式
    第六节 处置式的省略与并存
    第七节 处置式的连用
    小结
结论
    一、《水浒传》处置式谓语的特点
    二、《水浒传》处置式宾语的特点
    三、《水浒传》处置式状语的特点
    四、《水浒传》处置式补语的特点
    五、《水浒传》处置式的其它特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也谈“被”、“把”同现句(论文提纲范文)

一、格式一与格式二的关系
    (一) 同现句存在理据
    (二) 两类同现句之间的关系
二、同现句与独现句的关系
    (一) 同现句与“被”字句之比较
    (二) 同现句与“把”字句之比较
    (三) 同现句的归属
三、结 语

(9)泗洪方言语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泗洪县人文地理概况
    0.2 泗洪县方言语音概况
    0.3 本文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0.4 本文语料来源
    0.5 本文符号使用说明
第一章 名词的小称
    1.1 引言
    1.2 泗洪话小称的基本类型
        1.2.1 重叠
        1.2.2 “头(子)”缀
        1.2.3 “子”缀
        1.2.4 “小X”
    1.3 本章小结:泗洪话名词小称的特点
第二章 形容词生动形式
    2.1 引言
    2.2 形容词附加生动式
        2.2.1 前缀式
        2.2.2 后缀式
        2.2.3 形容词附加式的[+情感]义等级
        2.2.4 形容词附加式的[+描摹]义等级
    2.3 形容词重叠生动形式
        2.3.1 单纯词根重叠式
        2.3.2 附缀重叠式
    2.4 泗洪话形容词生动式的语法特点
        2.4.1 独用
        2.4.2 做谓语
        2.4.3 做状语
        2.4.4 做补语
        2.4.5 做定语
        2.4.6 做主语
        2.4.7 做宾语
    2.5 形容词生动式的[+程度]义等级
    2.6 本章小结:泗洪话形容词生动形式的特点
第三章 方所范畴
    3.1 引言
    3.2 位置格介词“待/葛/蹲”
        3.2.1 方所义“待/葛/蹲”的用法
        3.2.2 时间义“待/葛/蹲”的用法
        3.2.3 “待/葛/蹲”的其他用法
    3.3 起始格介词“走/从”和“待/葛”
        3.3.1 方所义“走/从”“待/葛”的用法(P P+VP)
        3.3.2 时间义“走/从”的用法
    3.4 目标格介词“到”和“待/葛”
        3.4.1 方所义“到/待/葛”的用法
        3.4.2 时间义“到”的用法
    3.5 所向格介词“朝/望/往”
        3.5.1 PP+VP
        3.5.2 VP+PP/PP+VP
    3.6 泗洪话方所格标记的特点
    3.7 泗洪话基本方位词系统
        3.7.1 水平方向—前、后、左、右和东、西、南、北
        3.7.2 垂直方向—上、下
        3.7.3 辐辏方向—里、外
        3.7.4 泛向—宁/海/块
    3.8 本章小结:泗洪话方所范畴的特点
第四章 体貌范畴
    4.1 引言
    4.2 完成体(实现体)
        4.2.1 “了”的来源与用法
        4.2.2 “得”的来源与用法
        4.2.3 小结:泗洪话完成体的特点
    4.3 进行体
        4.3.1 “待宁”的来源与用法
        4.3.2 小结:泗洪话进行体的特点
    4.4 持续体
        4.4.1 单独标的来源与用法
        4.4.2 复合标的用法
        4.4.3 小结:泗洪话持续体的特点
    4.5 经历体
        4.5.1 V过
        4.5.2 VP过
    4.6 起始体
        4.6.1 “起来”的来源与用法
        4.6.2 “V起来”的歧义现象
    4.7 继续体
        4.7.1 “下去”的来源与用法
        4.7.2 “V下去”的歧义现象
    4.8 尝试貌
        4.8.1 “看”和“瞧”
        4.8.2 “看看/瞧瞧”
        4.8.3 尝试貌的句法功能
        4.8.4 “看看(个)”的歧义现象
        4.8.5 小结:泗洪话尝试貌的特点
    4.9 反复貌
        4.9.1 瞬间反复貌“V(个) V(个)”
        4.9.2 长时反复貌“V~V~(个)/VVVV(个)”
        4.9.3 小结:泗洪话反复貌的特点
    4.10 本章小结:泗洪话体貌系统
第五章 被动式
    5.1 引言
    5.2 泗洪话被动式介词的来源及用法
        5.2.1 弱式被动介词:嫽[li(?)55]、倒[t(?)55]
        5.2.2 强式被动介词:挨、给
    5.3 “挨”字句中的动词以及语义限制
    5.4 泗洪话被动式的受事和施事
    5.5 泗洪话被动式的句法格式
        5.5.1 VP的结构类型
        5.5.2 介词标记的类型
    5.6 关于“给”
        5.6.1 “给”的功能
        5.6.2 由“给”引起的歧义句式
    5.7 本章小结:泗洪话被动式的特点
第六章 处置式
    6.1 引言
    6.2 泗洪话处置式介词的来源与用法
        6.2.1 弱式处置介词:拿、赶、搞
        6.2.2 强式处置介词:帮、给
        6.2.3 “给把”的来源和虚化
    6.3 “给把”字句中的动词及语义限制
    6.4 泗洪话处置式中的受事格
    6.5 泗洪话处置式的句法格式
        6.5.1 VP的结构类型
        6.5.2 介词标记的类型
    6.6 泗洪话处置同义格式的语用区别
    6.7 从处置式、被动式以及SVO看泗洪话的句首成分特点
    6.8 本章小结:泗洪话处置式的特点
第七章 结语
    7.1 关于词法
    7.2 关于范畴
    7.3 关于句法
    7.4 小结
附录:方言被调查对象名单
参考文献
后记

(10)宁波方言语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目录
零 引言
    0.1 宁波及宁波方言
        0.1.1 宁波
        0.1.2 宁波方言的声韵调
        0.1.3 宁波方言实词的语法特点
        0.1.4 宁波方言的研究现状
    0.2 本文的研究
        0.2.1 研究范围
        0.2.2 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方法
    0.3 本文的结构
    0.4 相关说明
        0.4.1 方言合作人
        0.4.2 常用方言词
第一章 宁波方言动词的体貌
    1.1 起始体
    1.2 持续体
        1.2.1 进行貌
        1.2.2 接续进行貌
        1.2.3 反复进行貌
        1.2.4 持续貌
        1.2.5 尝试貌
    1.3 完结体
        1.3.1 完成貌
        1.3.2 先然貌
        1.3.3 完成持续貌
        1.3.4 经历貌
    1.4 小结
        1.4.1 宁波方言动词的体貌类别关系
        1.4.2 关于动词体貌的一点认识
第二章 宁波方言的重叠式
    2.1 名词重叠
        2.1.1 名词重叠的形式
        2.1.2 名词重叠的语义
    2.2 动词重叠
        2.2.1 AA式
        2.2.2 ABAB式
        2.2.3 “A记A记”式
    2.3 形容词重叠
        2.3.1 AA式
        2.3.2 AABB式
        2.3.3 ABAB式
        2.3.4 AAB式
        2.3.5 ABB式
        2.3.6 “A里AB”式
    2.4 量词重叠
        2.4.1 AA式
        2.4.2 “A打A”式
    2.5 小结
    附: 宁波方言的状态形容词
第三章 宁波方言的否定句
    3.1 “勿”字句
        3.1.1 “勿”字句的语义
        3.1.2 “勿”与否定项
        3.1.3 “勿是”、“勿大”和“勿舍得”
        3.1.4 “勿”构成的特定格式
        3.1.5 “勿”与“弗”
    3.2 “没”字句
        3.2.1 “没”字句的语义
        3.2.2 “没”与否定项
        3.2.3 “没大”
    3.3 “莫”字句
        3.3.1 “莫”字句的语义
        3.3.2 “莫”与否定项
        3.3.3 “莫”字句与人称
    3.4 “呒”字句
        3.4.1 “呒”的语义及“呒”字词语
        3.4.2 “呒”与否定项
        3.4.3 “呒告”和“呒没”
    3.5 “(勿要)”字句
        3.5.1 “(勿要)”的语义
        3.5.2 “(勿要)”与否定项
        3.5.3 “(勿要)大”和“(勿要)渠”
    3.6 “(勿会)”字句
        3.6.1 “(勿会)”的语义
        3.6.2 “(勿会)”与否定项
    3.7 “(勿用)”字句
        3.7.1 “(勿用)”的语义
        3.7.2 “(勿用)”与否定项
        3.7.3 “(勿用)躲”与“(勿用)话”
    3.8 “欠”字句
        3.8.1 “欠”的语义
        3.8.2 “欠”与否定项
        3.8.3 “没 + 形容词 + 欠”
    3.9 小结
第四章 宁波方言的比较句
    4.1 比较句的基本类型
        4.1.1 差比句
        4.1.2 等比句
        4.1.3 极比句
        4.1.4 递比句
    4.2 比较项A、B和结论项W
        4.2.1 比较项A、B的句法形式和语义特征
        4.2.2 结论项W的构成类型和语义特点
    4.3 小结
第五章 宁波方言的疑问句
    5.1 是非问句
        5.1.1 语调表疑
        5.1.2 S + M
        5.1.3 F+VP+M
    5.2 特指问句
        5.2.1 特指问句的基本构成
        5.2.2 疑问词的疑问内容
        5.2.3 “啥、咋”在疑问代词语义系统中的地位
        5.2.4 宁波方言和普通话疑问代词语义类型对照
    5.3 选择问句
        5.3.1 选择问句的句法特点
        5.3.2 选择问句的语义内容
    5.4 反复问句
        5.4.1 VP + Neg + VP+(M)
        5.4.2 VP + Neg + (M)
    5.5 宁波方言疑问句的反诘用法
        5.5.1 是非型反诘问句特有的表达式
        5.5.2 特指型反诘问句特有的表达式
        5.5.3 反复型反问句特有的表达式
    5.6 余论
第六章 宁波方言的被动句
    6.1 被动句的类型
        6.1.1 无标被动句
        6.1.2 有标被动句
    6.2 结构项的隐现及条件
        6.2.1 X可隐可显,Y必显
        6.2.2 有无“得”的语法条件
        6.2.3 有无“得”的语用差异
        6.2.4 “得”与句末语气词
    6.3 被动句结构成分的考察
        6.3.1 标前成分 X
        6.3.2 标后成分Y
        6.3.3 谓词成分VP
    6.4 被动句与给予句和处置句
        6.4.1 被动句与给予句
        6.4.2 被动句与处置句
    6.5 被动标记“得”的语法化
第七章 小结
    7.1 几点体会
        7.1.1 关于方言语法的研究
        7.1.2 建设方言口语语料库
        7.1.3 关于方言用字
        7.1.4 树立“大方言”的概念
    7.2 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宁波方言故事转录二则
附录二: 宁波方言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及生动形式表
后记

四、《西游记》中“被”“把”合用句略考(论文参考文献)

  • [1]《西游记》单音节手部动作词研究[D]. 刘璐琳. 吉林大学, 2014(10)
  • [2]“把”、“被”套用构式研究[D]. 徐文君. 上海师范大学, 2014(02)
  • [3]标记视角下“被”“把”同现句研究[D]. 柴东英. 辽宁师范大学, 2012(06)
  • [4]《西游记》中“被”“把”同现句说略[J]. 房芳. 临沂大学学报, 2011(02)
  • [5]《醒世姻缘传》“被”字句研究[D]. 曹思海. 广西民族大学, 2010(06)
  • [6]镜像原则与主动句被动句的转换分析[D]. 王海荣. 复旦大学, 2010(03)
  • [7]《水浒传》处置式研究[D]. 徐姗姗. 福建师范大学, 2009(S1)
  • [8]也谈“被”、“把”同现句[J]. 王林哲. 语文学刊, 2007(17)
  • [9]泗洪方言语法研究[D]. 周琴. 南京师范大学, 2007(12)
  • [10]宁波方言语法研究[D]. 阮桂君. 华中师范大学, 2006(09)

标签:;  ;  ;  ;  ;  

《西游记》中“是”和“巴”合句浅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