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成本核算在孝义铝土矿的应用

三级成本核算在孝义铝土矿的应用

一、三级成本核算在孝义铝矿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周璞[1](2020)在《山西省国土空间功能综合识别与分区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改革任务之一,空间分区或区划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要义,也是地球科学在区域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前沿课题。针对当前国土空间分区科学性不足、省级国土空间分区定位不清,以及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资源型地区空间治理亟待加强等问题,本文以全国第一个全省域以资源型经济转型为主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省为研究区域,开展国土空间功能分区理论和实证综合研究,优化提出国土空间功能综合识别与区划的模型方法与技术流程,提出国土空间功能分区方案与空间管制建议,以期为省级空间规划分区方案制定提供理论和技术方法支撑,为促进资源型地区国土空间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指导。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一是国土空间功能分区体系重构和山西省分区类型改进。在国土空间分类、分区相关理论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从国土空间功能系统演化机理出发,按照平行维度分类结构的思路,优化构建了五级国土空间功能分区体系。根据资源型地区独特的空间演化路径和高质量发展诉求,综合考虑资源产业发展及其外部影响,改进提出了山西省国土空间功能分区类型。二是国土空间功能综合识别和区划技术方法体系优化。针对当前研究存在的指标设置指向性不突出、模型方法机理解释不足,功能判别的量化依据不明晰等问题,引入生态位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自组织理论中的协同学等原理,构建了以国土空间功能适宜性评价为核心,以多功能比较优势分析和空间兼容功能协同性分析为判别标准,以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定性研判为校验准则的技术方法体系。三是开展山西省国土空间功能评价、综合识别与分区方案制定。构建体现山西特色的国土空间功能“态”“势”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的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方法进行多功能适宜性评价。基于国土空间功能适宜性评价、比较优势分析和协同性分析等结果,划定了山西省国土空间主导功能分区方案和复合功能分区方案,兼顾了空间管制的政策需要和增强空间管制弹性的现实诉求,并提出了以功能为导向的空间格局优化建议和分区管治策略。综合山西省分区方案衔接对比和技术方法体系总结讨论,本文提出的功能分区体系、综合识别与区划技术方法基本可行,能够对不同尺度尤其是宏观、中观尺度下的空间分区研究提供一定指导,对完善国土空间功能分区理论与方法、指导省级和资源型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具有良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刘志祥[2](2019)在《YN铝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铝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市场需求量大。YN铝业公司从事铝行业多年,致力于科技环保、产业升级,打造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铝产业。YN铝业公司面临着管理层级多、管理效率低、母子公司定位不清晰、经营成本高等问题。本文结合YN铝业公司发展的现实状况,找准存在的问题,用SWOT分析法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完善战略目标、细化业务战略、职能战略的具体建议,强调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措施,为YN铝业公司提供有益参考。

张一龙[3](2018)在《中国特高压(下)——来自山西的追寻与眺望》文中指出你去向何方是点亮街道两旁哨兵般站立的路灯还是蒸腾百姓餐桌上扑鼻的香气是启动翱翔太空的强劲动力还是爆发出机器的咆哮轰鸣这些都不重要你终究是凝结心血和汗水的奇迹那文明天地中最瑰丽的是怦然跃动的光明之心——题记第十章从太行到吕梁2006年和2014年是山西特高压发展的两个重要节点。2006年8月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

陈连杰[4](2015)在《井陉县南峪石灰岩矿绿色矿山建设规划》文中认为河北省井陉县南峪石灰岩矿始采于1954年,为露天开采矿山,先后有8个采石场同时开采,于2012年全部闭坑。本文依据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本着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原则,对南峪石灰岩矿进行了绿色矿山建设规划。南峪石灰岩矿采矿造成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是不稳定边坡、危岩、废渣、残山和采坑。不稳定边坡松散物厚度达5-10m,大面积裸露,局部生长零星杂草,遇雨极易滑塌;危岩主要分布于原开采掌子面,形成较大规模的陡坎或边坡,岩层呈碎裂结构或层状碎裂结构,在外力影响下极易发生崩塌、滑坡;采矿遗弃的废渣(堆)随处可见,这些废渣不仅是大量粉尘污染的来源,而且在降雨强度较大时,极易发生滑坡;残山和采坑破坏了地表景观,恶化了矿区自然生态环境。在矿区地质环境分区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受采矿干扰较轻微的第Ⅷ子区属于矿山生态环境良好区,第Ⅰ、Ⅱ、Ⅲ、Ⅴ、Ⅵ子区属于矿山生态环境中等区,第Ⅳ子区属于矿山生态环境差区,受采矿干扰最严重的第Ⅶ子区属于矿山生态环境很差区。绿色矿山建设一期工程位于矿区东部,面积16.09公顷。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废渣堆坡面,首先将坡角放缓,然后采用浆砌毛石砌法进行护坡,同时修筑排水渠,在坡面顶部采用浆砌毛石砌筑导水槽,使台面上的积水经导水槽流入排水渠,使排水畅通。对陡、高、质地松散、易滑塌的废渣堆坡面,将坡度放缓,采用阶梯式浆砌毛石法进行护坡。对于采矿遗留的台面,先将台面表层的松散覆盖物(富含植物种子、腐植土等)集中堆放,将台面上粗粒或大块废渣铺垫在下部,逐层碾压回填;将台面基本整平后,将集中堆放的表层土均匀地覆盖在表层,然后采用客土方法种植火炬树进行绿化。采矿造成的掌子面坡度较陡,一般达60°-70°。在掌子面下部挖沟填土,种植爬山虎等藤类植物,绿化白茬采矿面。掌子面上部封山育林,使杂草、灌木丛林自然生长,禁止放牧和人为破坏环境。将区内原有泥质道路改造为砂石路,道路两侧植树绿化。第一期绿色矿山建设工程实施时间为2016年3月—12月,工程总费用230.0万元。绿色矿山建设二期工程位于矿区中部和西部,面积264.63公顷。对坡度较陡的废渣堆边坡进行浆砌和干砌毛石砌筑进行护坡,对高度较大的废渣堆坡面可砌筑梯级坡面。在宽度较大的台阶面上采用客土植树,在黄土层较厚的坡下种植椿树、杨树、核桃树和柿子树等,树间距为3×3m,平面上呈品字形排列,树坑规格为60×60×60cm。对于起伏不平、采坑与残山遍布的采矿台面,首先用推土机等机械将台面推平,将小残山削平,而后采用凿坑、客土方法种植火炬树,树间距为3×3m,平面上呈品字形排列,树坑规格为60×60×60cm。对于坡度较陡的采矿掌子面,在掌子面下部挖沟覆土,种植爬山虎等藤类植物,绿化白茬掌子面。矿区西部沟谷区沟底黄土层厚度较大,可利用遗弃废石修筑梯田坎,将沟谷内的零星地块整治成大块农田。梯田坎沿地形等高线砌筑,梯田略向内倾以拦水保墒,工程施工顺序是清除地面障碍物→表土处理→平整底土→田坎砌筑→回铺表土。绿色矿山建设二期工程实施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12月,工程总费用900.0万元。通过对南峪石灰岩矿闭采区进行综合治理,可以消除该区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工程完成后可新增耕地300余亩,新增林地1200余亩,使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王瑞瑞[5](2014)在《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 ——以孝义市为例》文中认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社会矛盾突出等一系列问题,其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也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近年来开始对一些突出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着手产业转型升级,但在此过程中依然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以孝义市为例,对其产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归纳法开展研究,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对孝义市产业转型的背景条件、转型进程及转型中存在的障碍因素及问题进行研究,力图对处在产业转型过程中的孝义市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可行的出路,为此开展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首先,分析孝义市的自然资源条件、交通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对其资源枯竭的表现进行梳理;然后就孝义市开展产业转型工作的措施和进程进行跟踪调查,对其转型成效进行分析,重点探明其面临的主要障碍因素,分析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最后借鉴国外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成功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孝义市经济发展史上所依赖的煤炭、铝矿等矿产资源日渐枯竭,采掘业日益衰落,产业对地方财政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急剧下降,民生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十几年来孝义市实施的产业转型措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主导产业带动力不足、高附加值及高技术含量产业势弱、环境压力大、失业率高企和高层次人才缺乏等关键制约因素和问题。通过借鉴德国鲁尔区、美国休斯敦、日本北九州等典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经验,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优化传统主导产业,扶植新兴产业;拓宽思路,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视人才培养,促进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改善环境质量。

倪超[6](2013)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政策研究 ——以山西省孝义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资源型城市是依靠开发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由于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大多采用单一粗放的产业发展模式,在资源逐渐枯竭时,替代产业跟不上,再面临着环境的压力,就业和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如何成功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是当前面临的一个研究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社会、经济、技术、产业、政策、法规、环境,科技创新等各个方面。本文重点从政策方面来研究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通过对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政策研究,对转型和政策两者之间的关系做一个系统的分析。政策为转型指引方向,提供保障,政策制定的好坏决定了转型的效率。枯竭型城市在制定发展政策导向时应重点加强地区财税政策支持,优化产业政策并完善其它相关配套政策,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发展政策体系。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了城市转型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SWOT研究方法。以资源枯竭型城市孝义为例,首先阐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政策研究的理论综述,介绍了国内外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政策的经验和启示,然后重点通过SWOT方法对孝义市的转型发展政策的优势、劣势、外部的机会和挑战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当前孝义市政策问题所在,给出了孝义市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通过对孝义市的政策研究,引申到地区和国家层面上,阐述了国家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相关政策建议。本文重点从产业政策、财政金融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和就业政策等方面来考虑,通过对孝义市的转型发展政策分析,找出适合其它资源枯竭型城市可借鉴的发展政策,进行政策模式共享,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政策的研究,为决策者提供政策方面的参考及建议,对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刘廷[7](2013)在《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飞速发展,人口膨胀、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这三大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为了解决这三大问题,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努力寻找应对各种措施,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取得了显着效果,但由于多数措施着眼于末端治理,而不是资源投入的生产开端,因此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世界上许多学者努力寻求从生产开端来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长期不断的探索,从生产开端开始努力减少资源消耗的全过程解决问题的生产模式逐步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理论也逐渐成型,并且循环经济生产模式被世界多个国家应用到本国的经济发展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功。中国经济经历了三十多年的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发展遇到了能源、环境等瓶颈的约束,亦必须依靠对资源的循环利用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切合实际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的循环经济实践。在中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中,财政政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财政政策尚未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循环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同时,适用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会计制度也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对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不仅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的财政政策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也会促进对循环经济及财政政策的理论研究。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讨论了论文的选题意义以及本研究的主体架构。第二章介绍了循环经济基本理论。分析了清洁生产的“5R”原则、庇古税、科斯定理、生态学理论和系统学理论,以及税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途径,为下文的分析准备了理论基础。第三章对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本章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分为废弃物利用为主——末端治理为主——步入清洁生产阶段——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这四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具体政策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在此基础上,认为废旧物资回收体系不够健全、循环经济相关技术不够先进、需求不足引致的恶性循环机制以及钢铁和铜的再生资源企业面临经营困难等是制约目前中国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第四章对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变迁进行了深入分析。本章深入分析了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演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实际,主要分析了矿产资源与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财政政策的演变,以及现行循环经济财政政策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章在分析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效果及财政政策作用于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的提高是决定性因素,应着眼于循环经济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的完善是基础条件、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是当务之急。第六章总结和评价了经济发达国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以及对中国的借鉴。本章分别考察了美国、德国、日本、欧盟等主要经济发达国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并在对其进行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的借鉴与启示。第七章提出了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及其实施机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制定方向是弥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市场的不足,培育市场的薄弱环节,促进薄弱环节市场的形成。要完善循环经济税收制度体系,即主要完善资源税制度、优化企业所得税制度、优化增值税制度、完善消费税制度、建立环境税制度,还要建立和完善税收以外的政策制度,即建立产品责任金制度、废弃物回收抵押金制度、加大对循环经济技术开发的政府补贴和奖励、倾斜性的政府采购制度。此外还分析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实施机制,这也是财政政策能有效实施的条件或制约因素,即财政政策的监督与透明化体系、税收信息追踪系统、社会公众的广泛理解与参与、加快建立循环经济会计制度。第八章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经验,研究了广西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这个案例作为本文研究结果的一个载体,反映了本文分析结论的适用性,也为当地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提供一个分析框架和初步的结果。

赵康杰[8](2012)在《资源型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和“四矿”(矿业、矿山、矿工、矿城)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亟待破解的突出难题,在资源型地区工业化过程中这两大问题相互交织,增添了难题解决的复杂性,矿产开发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产生影响,生态环境负效应导致矿区农民利益受损,资源收益争夺使得矿企与农民冲突不断,因而资源型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经济、生态、社会难题亟待重视,这对于我国资源型地区的经济转型与“三农”问题破解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对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是国内外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热点论题,现有研究集中在对“资源诅咒”检验与解释、生态环境补偿等方面,对资源型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不足。基于此,本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运用经济学理论,采用比较分析、案例研究、计量经济学等方法,在对现有文献进行评述的基础上,理论上分析了资源型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难题的形成机理与破解路径,接着介绍了国外资源型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教训,重点对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省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通过案例研究总结了山西省近年来改革中浮现的典型模式,最后提出破解山西农村可持续发展难题的路径与制度保障。本文主要研究结论有:(1)理论分析表明资源型经济引发农村经济难题,矿产开发外部性导致农村生态环境难题,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难题诱发了农村社会发展难题。对于破解资源型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难题,本文提出通过制度创新来发展农村经济和开展生态环境多中心合作治理,实现资源型地区农村包容性增长。(2)对山西的实证发现,山西农村经济难题表现在煤炭开发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缓慢,农业发展被挤出,农民收入受煤炭开发和农业发展的影响明显;山西农村生态环境难题表现为煤炭开发的负效应对农民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贫富差距和村矿冲突是山西农村面临的突出社会发展难题。(3)对制度创新与山西破解农村可持续发展难题的典型模式进行了总结。山西近年来的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转型发展政策对农村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影响,这里分别选取破解资源型地区农村经济难题的乡宁模式和破解农村生态环境难题的平朔模式进行了典型案例分析,乡宁模式“一矿一业一事”政策的实施促进农村公共品供给和农业现代化,平朔模式建立了生态环境多中心合作治理机制。(4)提出了制度创新实现山西农村包容性增长的路径。破解农村经济难题要用好煤炭收益,促进产业多样化,推进城镇化,提高农民参与经济活动能力,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确保村集体经济中的农民权益;破解农村生态环境难题要建立村民参与的生态环境多中心合作治理模式,通过专门的生态环境治理委员会来组织生态环境治理,资源型企业是生态环境治理的主体,要建立村民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的监督、考评机制。本文的创新点包括:(1)将包容性增长理论用于破解资源型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难题是本文创新之处,特别是将破解资源型地区农村生态环境难题纳入包容性增长分析框架,提出构建农民参与的生态环境多中心合作治理模式;(2)山西遭遇“资源诅咒”已经得到较多实证检验,而对山西资源型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欠缺,本文研究了煤炭开发与山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发展、农民收入变动的关系,这是本文的实证创新;(3)山西各地“以煤补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具有代表性的乡宁模式、平朔模式两个案例的研究是本文的特色之处,乡宁模式阐释了“一矿一业一事”政策的形成与执行机制,平朔模式分析了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与农民利益保护的制度创新、治理机制。

罗小南[9](2011)在《河南省铝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铝工业是河南省支柱产业之一,在河南省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河南省国民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然而铝土矿资源的可持续供应,却是河南省铝工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河南省实施铝土矿资源战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遵循矿产资源战略理论,对河南省铝土矿资源产业发展现状、未来需求、资源潜力及保障程度、环境承受力、省外及境外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对铝土矿资源产业发展现状研究,认为河南省的铝工业高速发展的态势没变,在全国优势地位没变,但探明的铝土矿资源保障年限较低,按现有保有基础储量6.964亿吨折合成开采出的矿石量约2.164亿吨计算,河南省静态保障年限不足9年,属于重度危机。而近几年铝土矿地质勘查的投入力度在减少,深部找矿没有展开。同时认为河南省的铝土矿含高硫矿石、低品位石比率比较高,合计达20%左右,并且民采严重、回采率不足60%;通过对河南省铝土矿资源未来需求研究,认为河南省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偏后期,矿产资源的使用强度处于高峰期。尤其是对铝土矿资源的需求,未来10年内将有可能迎来峰值。同时预测河南省要保持现有铝工业的优势地位不变,未来10年内累计需要铝土矿石3.77亿吨;通过对河南省铝土矿资源潜力研究,认为河南省铝土矿成矿条件较好、含矿岩系分布广泛(约20000km2),虽然在浅部(埋深150-300m)已基本探明,但在中深部(300-1000m)地质工作做的很少,存在较大的找矿空间。对最有可能开发的铝土矿成矿区中的13个有望靶区中深部进行了潜力预测,获得潜力资源量4.4亿吨,折合可采储量约2.2亿吨;通过对保障程度的研究,提出了在制定铝土矿可持续供应策略时应遵循矿产资源消费需求理论,消费旺盛期加大供应、消费衰退期减少供应,从动态变化的角度来提供资源保障,并认为河南省的铝土矿资源基本能满足未来10年的动态需求量;通过对利用省外、境外资源及河南省环境承受力研究,认为河南省利用省外、境外的铝土矿存在较大的空间,同时认为河南省的环境承受力在可控范围内。文章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铝土矿资源战略。并提出了尽快实施新一轮地质勘查工作、提高回采率、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等六条具体措施。

李昊[10](2010)在《中国铝土矿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矿产资源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如何更好的综合利用开发矿产资源是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铝是世界上仅次于钢铁的第二重要金属,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铝的生产环节中,首先需从铝土矿制取氧化铝,然后将氧化铝电解制取铝,最后再加工成各种型材。世界铝土矿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但是世界铝土矿资源相对集中,分布极不均衡,许多国家严重缺乏铝土矿资源。我国铝土矿资源保障程度有限,资源相对缺乏。铝土矿资源质量和保障能力不足;氧化铝生产规模扩大及产业进一步扩张面临严峻挑战;电解铝行业产能过剩,产业结构急需调整;铝工业产品缺乏竞争力,需要深化加工。论文以矿产资源学、资源经济学、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依据,涉及包括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产业经济、区域发展、贸易政策等方面内容,对大量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综合分析,使用了统计法、数学建模、回归分析、图表法、对比法等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论文系统的研究了铝土矿资源产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其资源形势、世界铝工业、我国铝工业的研究,系统分析了世界铝土矿资源产业现状以及各主要国家的铝工业发展情况,并针对我国的铝土矿资源产业的竞争力等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我国铝土矿资源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分析并提出对策。为实现铝土矿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从以下八个方面加强工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和谐产业结构;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提高供给保障;加强产业制度建设,规范矿业管理;重视产业科技体系,培育创新能力;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灵活区域政策;坚持走国际化路线,战略掌握资源;重视后备人才培养,做到以人为本;产业经济绿色循环,符合科学发展。

二、三级成本核算在孝义铝矿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级成本核算在孝义铝矿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山西省国土空间功能综合识别与分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科学问题和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创新点
    1.6 完成的工作量
2 国土空间功能分区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1 基本概念界定
        2.1.2 相关基础理论
    2.2 国土空间功能识别与分区研究
        2.2.1 国土空间功能类型划分
        2.2.2 国土空间功能评价方法
        2.2.3 国土空间功能识别与分区
    2.3 国土空间规划发展与分区研究
        2.3.1 国外空间规划发展与分区类型
        2.3.2 我国“多规合一”的发展背景与分区对比
    2.4 资源型地区相关研究
        2.4.1 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研究
        2.4.2 资源型地区空间发展相关研究
        2.4.3 山西省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研究
    2.5 研究进展评述
3 山西省国土基本概况及数据来源与处理
    3.1 研究区概况
        3.1.1 自然资源环境
        3.1.2 土地利用状况
        3.1.3 经济社会发展
    3.2 国土空间分区现状和开发利用问题
        3.2.1 现有国土空间分区类型对比
        3.2.2 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主要问题
    3.3 数据来源与处理
        3.3.1 数据来源
        3.3.2 数据处理
4 山西省国土空间功能分区体系优化
    4.1 国土空间优化治理的需求分析
        4.1.1 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理论与现实需求
        4.1.2 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诉求
    4.2 国土空间功能演变机理分析
        4.2.1 国土空间功能演变的一般机理
        4.2.2 资源型地区空间功能演变的主要特征
    4.3 山西省国土空间功能分区类型优化
        4.3.1 分区体系构建思路与原则
        4.3.2 “多规合一”国土空间功能分区体系优化构建
        4.3.3 基于省级资源型特征的山西省分区类型改进
5 山西省国土空间功能适宜性评价
    5.1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国土空间功能适宜性评价方法改进
        5.1.1 国土空间功能生态位基本原理
        5.1.2 功能“态”与“势”评价模型
        5.1.3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
        5.1.4 改进的国土空间功能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
        5.1.5 国土空间功能生态位适宜度动态综合评价
    5.2 山西省国土空间功能适宜性评价指标和参数选取
        5.2.1 标准地域单元确定
        5.2.2 功能“态”与“势”评价指标构建
        5.2.3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与参数选取
    5.3 山西省国土空间功能“生态位”适宜度测算和分析
        5.3.1 功能“态”和“势”测度结果
        5.3.2 资源环境承载力测度结果
        5.3.3 国土空间功能“生态位”适宜度测算结果
        5.3.4 国土空间功能适宜性空间关联分析
6 山西省国土空间功能综合识别与区划
    6.1 国土空间功能综合判别与分区技术流程优化
        6.1.1 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
        6.1.2 国土空间功能比较优势分析方法
        6.1.3 国土空间功能协同性分析方法
        6.1.4 国土空间功能综合识别与分区路径
    6.2 基于比较优势分析的主导功能识别与分区
        6.2.1 多功能比较优势分析
        6.2.2 主导功能调整优化
        6.2.3 国土空间主导功能分区方案
    6.3 基于协同分析的潜力功能识别与分区优化
        6.3.1 国土空间兼容功能性识别
        6.3.2 兼容功能协同性指数测算
        6.3.3 兼容潜力功能类型判别
        6.3.4 国土空间复合功能分区方案
    6.4 国土空间功能格局主要特征和政策导向
        6.4.1 功能区的市域分布规律统计
        6.4.2 功能区分异特征和调控政策
        6.4.3 与相关分区成果的衔接与对比
    6.5 国土空间功能分区和技术体系适用性讨论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附录2 个人简介和读博期间科研情况

(2)YN铝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
        1.2.1 国外相关研究回顾
        1.2.2 国内相关研究回顾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发展战略理论
    2.2 优化管理理论
    2.3 组织生命周期理论
    2.4 现代组织理论
    2.5 SWOT分析法
3 YN铝业公司概况
    3.1 YN铝业公司概况
        3.1.1 公司产品现状
        3.1.2 公司营销模式
        3.1.3 公司员工构成
        3.1.4 公司组织结构
4 YN铝业公司发展环境分析
    4.1 YN铝业公司存在问题探讨
        4.1.1 管理模式不够高效
        4.1.2 分子公司管控不力
        4.1.3 公司治理不够完善
        4.1.4 文化建设重视不够
    4.2 公司SWOT分析
        4.2.1 公司的内部优势(strengths)
        4.2.1.1 资源保障度高
        4.2.1.2 技术水平领先
        4.2.1.3 品牌优势明显
        4.2.1.4 人才培养力度大
        4.2.2 公司内部劣势(weaknesses)
        4.2.2.1 管理制度落实难
        4.2.2.2 技术及产品创新难
        4.2.2.3 降本增效难度大
        4.2.2.4 考核制度激励作用不明显
        4.2.3 公司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
        4.2.3.1 区位优越带来发展机会
        4.2.3.2 “一带一路”和供给侧改革带来机会
        4.2.3.3 铝业技术革新带来发展机遇
        4.2.3.4 “水电铝加工一体化”模式带来发展机遇
        4.2.4 公司外部威胁(threats)
        4.2.4.1 节能环保严要求造成冲击
        4.2.4.2 铝材产量增速回落制约产业发展
        4.2.4.3 国际贸易形势严峻
5 YN铝业公司发展战略
    5.1 公司愿景与战略目标
        5.1.1 公司愿景
        5.1.2 战略目标
    5.2 公司业务战略
    5.3 公司职能战略
        5.3.1 技术及产品创新战略
        5.3.2 购销经营战略
        5.3.3 人才战略
        5.3.4 成本及风险管控战略
    5.4 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5.4.1 管理优化的原则
        5.4.2 强化“三会”权责
        5.4.3 减少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
        5.4.4 分子公司采用事业部制管理
6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井陉县南峪石灰岩矿绿色矿山建设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绿色矿山的概念内涵及系统构成
        1.2.1 绿色矿山的概念内涵
        1.2.2 绿色矿山的系统构成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绿色矿山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研究
        1.3.2 新技术与新方法在绿色矿山建设中的应用
        1.3.3 绿色矿山建设的法律与法规支持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研究成果
第2章 矿区地质环境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地质概况
    2.3 规划区概况
    2.4 矿区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第3章 规划依据与规划目标
    3.1 规划定位
    3.2 规划编制依据
        3.2.1 相关法律法规
        3.2.2 绿色矿山建设政策性文件
        3.2.3 相关规划
        3.2.4 规划期
    3.3 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3.3.1 规划指导思想
        3.3.2 规划基本原则
    3.4 规划目标
        3.4.1 规划目的与任务
        3.4.2 规划目标
第4章 绿色矿山建设规划
    4.1 第一期绿色矿山建设规划
    4.2 第二期绿色矿山建设规划
    4.3 绿色矿山建设一期工程设计
        4.3.1 设计依据及原则
        4.3.2 分区原则及分区方案
        4.3.3 设计目标
        4.3.4 设计方案及工程量
        4.3.5 绿色矿山建设一期工程工程量统计及工程进度
    4.4 工程经费预算
        4.4.1 经费预算依据
        4.4.2 绿色矿山建设一期工程经费预算
        4.4.3 绿色矿山建设二期工程经费预算
        4.4.4 经费来源
    4.5 建立绿色矿山建设电子文档
第5章 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监督管理措施
    5.2 组织保障措施
        5.2.1 成立绿色矿山建设委员会
        5.2.2 组织保障措施
    5.3 技术措施
    5.4 工期保证措施
    5.5 体制机制保障
    5.6 预期工程效益分析
    5.7 项目完成后的信息反馈
    5.8 项目竣工验收后的监管与保护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 ——以孝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总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数据资料
第2章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相关理论
    2.1 资源型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
        2.1.1 资源型城市
        2.1.2 资源枯竭型城市
    2.2 产业转型的主要理论
        2.2.1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2.2.2 主导产业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4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2.2.5 技术创新理论
第3章 孝义市产业转型采取的的措施及其成效
    3.1 孝义市产业转型的背景分析
        3.1.1 自然资源条件
        3.1.2 交通区位条件
        3.1.3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2 孝义市资源枯竭的表现
        3.2.1 煤炭、铝矿等矿产资源日渐枯竭,采掘业日益衰落
        3.2.2 许多矿山由于资源开采枯竭而关闭停产
        3.2.3 煤炭产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在下降,民生问题日益突出
        3.2.4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
    3.3 孝义市产业转型采取的措施
        3.3.1 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
        3.3.2 建设现代化的企业园区
        3.3.3 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
        3.3.4 促进就业,鼓励创业
    3.4 孝义市产业转型的基本成效
        3.4.1 产业结构得到一定优化
        3.4.2 经济总量增长,财政收入有所增加
        3.4.3 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城乡一体化得到一定推进
        3.4.4 居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社会保障有所加强
第4章 孝义市产业转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4.1 主导产业带动力不足
    4.2 第三产业发展停滞
    4.3 煤矿职工失业问题突出,高科技人才匮乏
    4.4 环境问题依然严峻,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第5章 国外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比较与启示
    5.1 国外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实践
        5.1.1 德国鲁尔区
        5.1.2 美国休斯敦
        5.1.3 日本九州
    5.2 国外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经验
        5.2.1 选择恰当的产业转型路径
        5.2.2 重视发展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
        5.2.3 政府在资金方面的支持与补助
        5.2.4 设立专门机构,制定相关产业政策
    5.3 对孝义市产业转型的启示
        5.3.1 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
        5.3.2 经济转型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帮助
        5.3.3 因地制宜发展替代产业
        5.3.4 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关注就业问题
第6章 加快孝义市产业转型的对策建议
    6.1 优化传统主导产业,扶植新兴产业
        6.1.1 改进传统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
        6.1.2 加快集群建设,扶植新兴产业
        6.1.3 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6.2 拓宽思路,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6.2.1 改造传统第三产业
        6.2.2 大力引入高科技产业
        6.2.3 积极发展旅游业
    6.3 重视人才培养,促进下岗职工的再就业
        6.3.1 加强职业培训,鼓励下岗职工创业
        6.3.2 加强人才培养,同时引进外来人才
        6.3.3 引进外资,增加就业岗位
    6.4 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改善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及科研项目

(6)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政策研究 ——以山西省孝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政策基础分析
    1.1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概念
        1.1.1 资源型城市
        1.1.2 资源枯竭型城市
    1.2 转型发展政策的内容及构成
    1.3 国内外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比较研究
        1.3.1 国外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比较研究
        1.3.2 国内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比较研究
    1.4 专家学者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政策的探讨
第二章 孝义市转型发展政策的SWOT分析
    2.1 孝义市转型发展概况
    2.2 孝义市转型发展政策的优势分析
        2.2.1 产业政策体系
        2.2.2 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政策
        2.2.3 社会保障政策体系
        2.2.4 政策支撑体系
    2.3 孝义市转型发展政策的劣势分析
        2.3.1 政策执行
        2.3.2 政策的公民参与
        2.3.3 政策宣传
    2.4 孝义市转型发展的政策机遇分析
        2.4.1 我国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政策的出台
        2.4.2 我国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政策的主要内容
    2.5 孝义市转型发展政策的挑战分析
        2.5.1 替代产业刚刚起步,仍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2.5.2 环保整治问题依然严峻,仍需加大投入力度
        2.5.3 转移就业任务压力大,仍需破解创业就业难题
        2.5.4 政策措施亟待稳定和创新,仍需建立长效机制
    2.6 结论
第三章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
    3.1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地方政府政策建议
        3.1.1 产业政策
        3.1.2 财税政策
        3.1.3 环境治理与保护政策
        3.1.4 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
        3.1.5 投资政策
        3.1.7 产业转型需要体制的配合
        3.1.8 转型发展政策需要公民的参与
    3.2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国家政策建议
        3.2.1 建立健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部际联络协调机制
        3.2.2 保持国家现有支持性政策措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2.3 鼓励和支持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体制机制创新
        3.2.4 政府进行干预,给予政策与法规的支持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7)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目录
表目次
图目次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一、循环经济的定义
        二、循环经济财政政策的研究现状
        三、简要评论和本文的基本出发点
    第三节 研究目标、思路、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论文的创新之处
        二、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循环经济的一般理论分析
    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3R原则
        一、减量化原则
        二、再利用原则
        三、再循环原则
    第二节 从“庇古税”到“系统学理论”
        一、庇古税
        二、科斯定理
        三、生态学理论
        四、系统学理论
    第三节 财政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途径
        一、财政收入政策的作用途径
        二、财政支出政策的作用途径
    第四节 对循环经济的再认识——一般性与特殊性
第三章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阶段演变与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一节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阶段演变
        一、废弃物利用为主阶段
        二、末端治理为主阶段
        三、步入清洁生产阶段
        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阶段
        五、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
    第二节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一、废旧物资回收体系不够健全
        二、循环经济相关技术不够先进
        三、需求不足引致的恶性循环机制
        四、钢铁和铜的再生资源企业面临经营困难
第四章 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变迁分析——以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及资源综合利用为例
    第一节 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财政政策变迁分析
        一、资源税
        二、资源补偿费
        三、矿区使用费
        四、资源勘查采矿登记费、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的财政政策变迁分析
        一、概论
        二、增值税(产品税)
        三、企业所得税
        四、财政补贴及奖励政策
    第三节 若干主要领域的财政政策变迁分析
        一、石油和天然气的财政政策变迁分析
        二、煤炭资源的财政政策变迁分析
        三、废旧物资回收的财政政策变迁分析
第五章 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效果评价
    第一节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效果评价
        一、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基本形成
        二、工业固体废物处理能力不断上升
        三、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四、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指标持续向好
    第二节 典型领域循环经济财政政策的效果评价
        一、煤炭产业
        二、废旧金属产业
    第三节 现行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优惠财政政策
        一、资源税
        二、增值税
        三、企业所得税
        四、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
    第四节 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制度不健全
        二、资源税调节范围和力度不大
        三、税收优惠政策设计不合理
        四、税收政策成本在中央和地方分摊不合理
第六章 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及其启示
    第一节 美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
        一、美国促进循环消费的财政政策
        二、美国促进循环生产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美国促进能源节约和新能源开发的财政政策
    第二节 德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
        一、德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二、德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
    第三节 日本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
        一、日本循环经济发展历程
        二、日本循环经济立法
        三、日本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
    第四节 欧盟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
        一、排放费
        二、服务费
        三、污染产品税
        四、投入品税
        五、资源税
    第五节 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比较及启示
        一、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二、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不同之处
        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启示
第七章 完善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财政政策体系的建议与实施机制
    第一节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及外部条件
        一、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有效的外部条件
    第二节 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目标、原则和体系架构
        一、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目标
        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原则和体系架构
    第三节 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
        一、完善资源税制度
        二、优化企业所得税制度
        三、优化增值税制度
        四、完善消费税制度
        五、建立环境税制度
    第四节 建立和完善税收以外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一、建立产品责任金制度
        二、废弃物回收抵押金制度
        三、加大对循环经济技术开发的政府补贴和奖励
        四、倾斜性的政府采购制度
    第五节 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监督体系
        一、财政政策的监督与透明化体系
        二、税收信息追踪系统
        三、加快建立循环经济会计制度
    第六节 财政政策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要加快循环经济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
        二、要加快完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
        三、要大力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能力
第八章 财政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广西梧州市陶瓷产业园区中和集中区的试点
    第一节 梧州市陶瓷产业园区中和集中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
        一、园区基本状况
        二、园区现行财政优惠政策
    第二节 梧州市陶瓷产业园区中和集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财政政策的建议
        一、梧州市陶瓷产业园区中和集中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完善梧州市陶瓷产业园区中和集中区财政政策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1 资源税税目税率明细表
        附录2 几个主要品种的矿山资源等级表
    附录二
        附录1 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的新型墙体材料目录
        附录2 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的废渣目录
    附录三

(8)资源型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现实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与论文构架
        1.2.2 研究方法
    1.3 主要创新点
2 文献评述
    2.1 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综述
        2.1.1 资源型地区的界定
        2.1.2 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2.2 资源型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2.2.1 资源型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难题
        2.2.2 资源型地区转型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路径
    2.3 现有文献的评价
3 资源型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难题的形成机理与破解路径:理论分析
    3.1 相关理论概述
        3.1.1 包容性增长理论
        3.1.2 外部性理论
    3.2 理论分析的基本假定
        3.2.1 资源型地区假定
        3.2.2 三部门假定
        3.2.3 矿产品价格的强波动性假定
        3.2.4 制度假定
    3.3 资源型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难题的形成机理
        3.3.1 资源型经济与农村经济难题
        3.3.2 外部性与农村生态环境难题
        3.3.3 利益纷争与农村社会发展难题
    3.4 制度创新、包容性增长与资源型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难题破解路径
        3.4.1 资源型地区农村包容性增长的思路
        3.4.2 破解资源型地区农村经济难题
        3.4.3 破解资源型地区农村生态环境难题
    3.5 本章小结
4 国外资源型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4.1 发达国家矿产开发与原住民权益保护的经验:澳大利亚和美国阿拉斯加为例
        4.1.1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开发与原住民权益保护
        4.1.2 美国阿拉斯加的石油开发与原住民权益保护
    4.2 发展中国家规避“资源诅咒”的成就与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博茨瓦纳为例
        4.2.1 博茨瓦纳经济发展的成就
        4.2.2 博茨瓦纳规避“资源诅咒”的措施
        4.2.3 博茨瓦纳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4.3 欠发达国家尝试破解“资源诅咒”的教训:以乍得为例
        4.3.1 乍得与“资源诅咒”
        4.3.2 乍得石油开发前的制度准备与开发后的经济发展
        4.3.3 制度实施的困境与出路
    4.4 本章小结:国外经验与教训对我国资源型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5 资源型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基于山西的实证
    5.1 资源型经济导致山西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5.1.1 煤炭资源开发总体不利于山西农村劳动力转移
        5.1.2 煤炭资源开发对山西农业发展产生挤出效应
        5.1.3 煤炭资源开发是影响山西农民收入变动的主要因素
    5.2 煤炭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负效应及其对山西农村的影响
        5.2.1 煤炭资源开发对山西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5.2.2 生态环境恶化对山西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约束
        5.2.3 山西煤炭开发生态环境难题的成因
    5.3 煤炭资源开发与山西农村社会发展难题:贫富差距与村矿冲突
        5.3.1 煤炭繁荣导致山西贫富差距拉大
        5.3.2 山西村矿冲突发生的原因与机理
    5.4 本章小结
6 制度创新与山西破解农村可持续发展难题的典型模式
    6.1 山西资源型地区制度创新的探索
        6.1.1 煤炭资源整合与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进展及其影响
        6.1.2 转型发展的制度创新对山西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6.2 “以煤补农”制度创新与破解资源型县域农村经济难题:乡宁模式
        6.2.1 引言
        6.2.2 “一矿一业一事”政策的形成与执行机制
        6.2.3 “一矿一业一事”政策绩效评价
        6.2.4 结论与讨论
    6.3 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与破解农村生态环境难题:平朔模式
        6.3.1 引言
        6.3.2 平朔矿区煤炭开发的生态环境负效应及其治理
        6.3.3 平朔模式的制度创新
        6.3.4 平朔模式的治理机制及启示
    6.4 本章小结
7 制度创新与包容性增长:山西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7.1 经济活动的村民参与与收益共享:破解山西农村经济难题
        7.1.1 破解山西农村经济难题的路径
        7.1.2 破解山西农村经济难题的制度保障
    7.2 村民参与与多中心合作治理:破解山西农村生态环境难题
        7.2.1 建立村民参与的生态环境多中心合作治理模式
        7.2.2 破解山西农村生态环境难题的制度保障
8 结语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论文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国外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相关图表
    附录 2:山西村矿冲突案例介绍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河南省铝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及存在问题
        1.3.1 文献综述
        1.3.2 存在问题
    1.4 论文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框架
        1.4.3 研究内容
        1.4.4 研究方法
        1.4.5 创新点
第2章 矿产资源战略基础理论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矿产资源消费需求理论
        2.2.1 人均资源消费与人均 GDP 的“S”形规律
        2.2.2 矿产资源消费强度的“倒 U”形规律
        2.2.3 矿产资源消费弹性系数
    2.3 循环经济理论
    2.4 资源稀缺性理论
第3章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产业开发利用现状
    3.1 河南省铝土矿勘查程度
    3.2 河南省铝土矿现有资源储量
    3.3 铝土矿资源消耗产业对河南省的社会经济支撑度
        3.3.1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产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3.3.2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消耗产业的社会经济支撑度
    3.4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5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4章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需求量分析
    4.1 铝土矿资源需求预测的影响因素分析
        4.1.1 铝土矿资源消费需求生命周期
        4.1.2 铝土矿资源的人均消费水平分析
        4.1.3 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分析
        4.1.4 经济增长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因素
        4.1.5 铝资源消费弹性分析
        4.1.6 国家及区域的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因素
        4.1.7 区域产业发展因素
    4.2 铝土矿资源需求量分析预测模型的建立
    4.3 2011-2020 年河南省铝土矿矿石需求量预测分析
        4.3.1 全国2011-2020 年原铝需求量预测
        4.3.2 不考虑产业政策及其他因素影响下河南省铝土矿矿石需求量预测
        4.3.3 考虑产业政策及其他因素影响下河南省铝土矿矿石实际需求量预测
    4.4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需求分析结论
第5章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潜力分析
    5.1 成矿地质背景
        5.1.1 区域地质概况
        5.1.2 区域成矿模式
        5.1.3 铝土矿含矿岩系特征
    5.2 典型矿床研究
        5.2.1 曹窑深部铝土矿区
        5.2.2 贾沟铝土矿区
    5.3 区域铝土矿成矿规律
    5.4 资源潜力评价方法
        5.4.1 评价方法
        5.4.2 预测参数确定
        5.4.3 资源量预测公式
    5.5 预测范围及结果
        5.5.1 岱嵋寨隆起周边
        5.5.2 嵩山隆起周边
        5.5.3 禹州断(坳)陷盆地周边
        5.5.4 汝州-宝丰断(坳)陷区周边
        5.5.5 总预测结果
    5.6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潜力展望
第6章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保障程度分析
    6.1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保有资源储量的可信度分析
    6.2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可利用率分析
    6.3 河南省铝土矿矿石回采率分析
    6.4 河南省再生铝工业分析
    6.5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现有保障程度分析
        6.5.1 铝土矿资源的保障年限分析
        6.5.2 铝土矿资源的承载力分析
第7章 河南省铝土矿开发利用环境承受力分析
    7.1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类型
        7.1.1 铝土矿资源及土地的毁损与破坏
        7.1.2 环境地质灾害
        7.1.3 生产氧化铝排出的赤泥及废渣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安全问题
    7.2 矿产资源环境影响评价模型
    7.3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环境承受力分析
    7.4 河南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综合分析及发展趋势
第8章 河南省利用省外及境外铝土矿资源分析
    8.1 全球铝土矿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8.1.1 全球铝土矿资源的分布
        8.1.2 全球铝土矿资源的特点
    8.2 中国铝土矿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8.2.1 中国铝土矿资源的分布
        8.2.2 中国铝土矿资源的特点
    8.3 近几年中国铝资源进出口情况
    8.4 铝土矿价格趋势分析
    8.5 河南省利用省外铝土矿资源情况
第9 章河南省铝土矿资源战略
    9.1 铝土矿资源战略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9.1.1 指导思想
        9.1.2 总体战略目标
    9.2 铝土矿资源战略目标实现途径
        9.2.1 尽快实施新一轮的地质勘查工作,提高资源储量
        9.2.2 提高回采率
        9.2.3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9.2.4 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施必要的资源储备
        9.2.5 发展再生铝工业
        9.2.6 协调铝土矿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9.3 落实实现战略目标途径的对策和措施
        9.3.1 保证新一轮地质勘查工作实施的对策和措施
        9.3.2 提高回采率对策和措施
        9.3.3 利用低品位矿石与高硫矿石对策与措施
        9.3.4 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对策和措施
        9.3.5 发展再生铝工业的对策和措施
        9.3.6 协调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中国铝土矿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内容
    1.3 理论基础和依据
        1.3.1 矿产资源学
        1.3.2 资源经济学
        1.3.3 循环经济理论
        1.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1.4 研究的创新点
2 铝土矿资源形势
    2.1 世界铝土矿资源概况
        2.1.1 资源分布
        2.1.2 铝土矿类型
        2.1.3 主要分布国家资源情况
    2.2 我国铝土矿资源特征
        2.2.1 资源分布
        2.2.2 资源特点
        2.2.3 资源特征
    2.4 勘查与开发简史
    2.5 分布区勘查现状
        2.5.1 山西省勘查现状
        2.5.2 贵州省勘查现状
        2.5.3 河南省勘查现状
        2.5.4 广西壮族自治区勘查现状
    2.6 面临问题
3 世界铝土矿资源产业研究
    3.1 铝土矿开发利用
        3.1.1 产业现状
        3.1.2 发展趋势
        3.1.3 产量预测
    3.2 氧化铝工业
        3.2.1 产业现状
        3.2.2 发展趋势
        3.2.3 产量预测
    3.3 电解铝工业
        3.3.1 产业现状
        3.3.2 发展趋势
        3.3.3 产量预测
    3.4 再生铝工业
        3.4.1 产业现状
        3.4.2 发展趋势
4 我国铝土矿资源产业现状分析
    4.1 铝土矿开发利用
    4.2 氧化铝工业
        4.2.1 现状分析
        4.2.2 发展趋势
    4.3 电解铝工业
        4.3.1 现状分析
        4.3.2 发展趋势
    4.4 铝土矿分布区的产业发展
        4.4.1 山西省产业发展
        4.4.2 贵州省产业发展
        4.4.3 河南省产业发展
        4.4.4 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发展
    4.5 铝工业进出口贸易现状
        4.5.1 进口贸易
        4.5.2 出口贸易
        4.5.3 关税政策
5 我国铝土矿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5.1 铝土矿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5.1.1 铝土矿资源产业的可持续供应问题
        5.1.2 铝土矿资源产业的竞争力问题
        5.1.3 铝土矿资源产业的合理布局问题
        5.1.4 铝土矿资源产业的最优化利用问题
    5.2 资源型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5.2.1 循环经济的特征和优势
        5.2.2 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
        5.2.3 循环经济在国外的实践
        5.2.4 我国铝土矿资源产业循环经济问题
    5.3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5.4 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5.4.1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和谐产业结构
        5.4.2 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提高供给保障
        5.4.3 加强产业制度建设,规范矿业管理
        5.4.4 重视产业科技体系,培育创新能力
        5.4.5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灵活区域政策
        5.4.6 坚持走国际化路线,战略掌握资源
        5.4.7 重视后备人才培养,做到以人为本
        5.4.8 产业经济绿色循环,符合科学发展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拓展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三级成本核算在孝义铝矿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西省国土空间功能综合识别与分区优化研究[D]. 周璞.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1)
  • [2]YN铝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刘志祥. 云南大学, 2019(02)
  • [3]中国特高压(下)——来自山西的追寻与眺望[J]. 张一龙. 黄河, 2018(02)
  • [4]井陉县南峪石灰岩矿绿色矿山建设规划[D]. 陈连杰. 吉林大学, 2015(10)
  • [5]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 ——以孝义市为例[D]. 王瑞瑞. 西南大学, 2014(01)
  • [6]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政策研究 ——以山西省孝义市为例[D]. 倪超. 山西大学, 2013(01)
  • [7]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 刘廷. 武汉大学, 2013(07)
  • [8]资源型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 赵康杰. 山西财经大学, 2012(10)
  • [9]河南省铝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战略研究[D]. 罗小南.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07)
  • [10]中国铝土矿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李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08)

标签:;  ;  ;  ;  ;  

三级成本核算在孝义铝土矿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