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野笋与旱竹林改造试验

千岛湖野笋与旱竹林改造试验

一、千岛湖野生笋干竹林改造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盛夏[1](2018)在《建德市特色农业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展特色农业有利于挖掘区域特色资源、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夯实新农村经济基础。本研究基于相关理论,在分析建德市农业发展成效和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建德市特色农业发展中的三大优势产业、九大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区域布局;并且选择草莓产业(优势产业)和莲子产业(特色产业)作为案例,深入分析其发展历程、成效和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建德市特色农业发展的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剖析,并提出促进特色农业发展的SWOT策略,主要研究过程和结果如下:(1)基于实地调查,总结分析建德市农业发展基本状况,总结梳理了近年来建德市农业在产业结构调整、经营体系建设、电子商务建设、观光乡村旅游、园区化建设、品牌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同时也存在着诸如优势产业有待进一步提升、畜牧业面临转型发展压力、农产品品牌建设有待创新等问题。(2)基于实地调查,分析建德市特色农业中三大优势产业(草莓、茶叶、中药材)、九大特色产业(蔬菜、水果、水产、莲子、毛竹、油茶、干果、畜牧、蚕桑)的发展现状与区域布局。(3)选择草莓产业、莲子产业作为案例,梳理分析了草莓产业、莲子产业的发展历程,基于100户草莓和莲子种植普通农户及异地草莓种植大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和二手资料,并结合相关理论分别对两个产业取得的成效及其原因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4)运用SWOT分析方法,全面分析建德市特色农业发展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组合下的策略阵:SO策略(注重规划先行,转变发展观念)、WO策略(注重产业化经营,突出重点扶持)、ST策略(注重品牌为上,重视生态安全)、WT策略(注重科教兴农,培养农业人才)

杨晔[2](2016)在《炎陵县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阶段,社会上已经形成了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要力量的共识,而竹子在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竹产区经济,增加林农收入,实现绿色增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完美的兼具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粗放型培育和加工制约着我国竹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木材的巨大需求使得到2020年我国木材消耗量达到8亿立方米,对外依赖程度达到了 50%,而竹材是良好的替代品种。本研究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及湖南省竹产业发展的特点,对炎陵县竹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结合学者提出的竹产业存在的问题,对照分析总结出炎陵县竹产业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1)竹林面积达到一定规模,但总体质量不高;(2)竹产业相关税赋过重;(3)经营较为粗放,整体效益差;(4)竞争无序;(5)产业亟需转型升级。结合炎陵县县情,提出炎陵竹产业应着力“提升内涵、转型调构、主导品牌、集聚发展”的发展思路。(1)提升内涵,即主要做好竹资源培育的提质;(2)转型调构,即在发展传统的竹加工业外,还要向竹生态旅游方向等服务产业过渡;(3)主导品牌,即通过品牌创建,改变炎陵县竹产业代工、贴牌的现状,打造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竞争力的品牌;(4)聚集发展,即通过产业园区的建设,加强科技支撑、配套建设和政策保障,打造具有炎陵特色的生态、民生—“两生”型竹产业。这些发展思路具有—定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竹产业发展。

张乃华,项瑜,汪爱君,黄超钢,徐晓明,项步乾[3](2012)在《天坪石竹林的改造技术及石竹笋干的精制工艺》文中研究指明天坪石竹笋属天然绿色食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江浙人们的喜爱。天然石竹林多为野生状态,经济效益极低。对野生石竹林实施科学改造后,竹笋产量显着增加,笋干品质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大大提升。文章总结了野生石竹林的改造技术及石竹笋干的精制工艺,为石竹产品开发提供借鉴。

章滨森[4](2012)在《城市森林建设的驱动模式与规划研究 ——以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与此同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同的城市社会主体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人们对城市森林的认同感也越来越强烈,全国各地城市森林建设正处于方兴未艾的时期。那么是什么力量促进了目前全国各地的城市森林建设热潮,具有什么样的规律或驱动模式。在这些不同的驱动模式下,不同的城市森林建设在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功能发挥都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能否满足城市社会主体多样化的需求。本文基于以上背景和问题,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城市森林有关研究和城市森林的建设活动,总结归纳出国内外城市森林建设的生态驱动、经济驱动和社会文化驱动模式及其相关实践。再以一个综合性的城市森林公园—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案例,以近自然森林经营、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相关基础理论为依据,运用文献回顾、近自然林经营、投资结构优化、社会功能区划和文化区划等方法和工具,对生态驱动模式下城市森林建设中城市野生动植物保育、森林景观设计和废弃矿山复绿与改造利用问题;经济驱动模式下城市森林建设投入问题;社会驱动模式下城市森林建设社会功能区划问题;文化驱动模式下城市森林建设的文化区划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城市规模扩张和城市森林建设过程中,当地的野生动植物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森林景观单一,并存在简单绿化废弃矿山等生态问题;在城市森林建设投入方面存在公共部门投入建设的单一局面,缺乏私人部门的投资参与,城市森林容易缺乏可持续的投入和经营管理;在社会功能区划和文化区划方面也容易在城市森林建设过程中受到忽视。经过初步研究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城市森林建设生态驱动模式下,通过区划森林保育区,可以成为保护城市野生动植物的一个有效途径,提升城市的自然活力。根据对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案例的资源调查,发现其野生动植物分别为671种和166种,专门区划出森林保育区,作为森林公园南北区域的唯一生态通道,对其生物多样、森林动植物以及保育区的维护都进行近自然规划。对杭州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可大大提升杭州的城市自然活力。(2)城市森林建设生态驱动模式下,通过近自然方法对城市森林景观进行规划,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审美需求。通过景观调查发现,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具有丰富的森林景观:有8类植被景观,19个人文森林景观、18个森林旅游景观、11个森林保健休闲景观和4个森林科普教育景观。以植被景观为基础,运用近自然补植、近自然改造、近自然抚育和近自然营造方法,对以上景观进行近自然规划,并以乡土树种为主,突出地带性植物群落的区系特色。遵循了城市森林自身的生态驱动规律,也符合人们自然审美的需求。(3)城市森林建设生态驱动模式下,通过阶段式近自然复绿废弃矿山,并加以改造利用是可行的办法。结合杭山国家森林半公园的实际,实施以下三个阶段的废弃矿山复绿与改造过程:1)近自然营造,先采取喷播方式进行初步复绿,然后选择当地乡土树种进行营造森林。2)近自然诱导,进行抚育间伐,增加保留木空间。郁闭情况下进行开冠,为天然更新、天然促进更新或人工更新的幼树提供生存发展的空间。并适当保留枯立木、倒木和落叶层。3)改造利用,可建立简易接待设施,民俗中心和户外运动场地,开展科普教育和森林文化宣传活动等等。(4)城市森林建设经济驱动模式下,具体从营利性项目、具有一定排他性的项目和具有相对稳定现金流的基础设施项目这三个方面初步提出了城市森林建设投入结构优化方案。结合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具体项目,初步采用公私伙伴关系,将一些营利性的建设项目,如景点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由私人部门投入,约占比重为68.84%,政府部门获取其经营税收,而基础设施等公益项目由公共部门投入,约占投入比重31.16%。认为这是一种可持续的投入方案,可减少公共部门的一部分管理成本,提高了私人部门参与城市森林建设的积极性。(5)城市森林建设社会驱动模式下,通过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人性化和个性需求四个基本原则可以有效引导城市森林建设的社会功能区划,初步实现城市居民的不同社会需求。在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社会功能区划中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再依托公园生物多样化的资源优势,遵循人性化原则,做到功能与需求的统一,并结合城市居民需求的差异性。综合考虑下,将其区划为森林生态科普区和森林保健区两大社会功能区,前者普及森林知识和生态文化为主,后者为提高人们生活品质服务。(6)城市森林建设文化驱动模式下,可以通过森林景观的野外观察法,有效对城市森林文化进行初步区划,再通过森林文化产品进行具体分类,进而对其文化产业进行规划。通过野外森林景观观察法,亲身“体验”文化区的差异,其主要原则是按城市森林文化景观差异区分,以比较一致或相似的城市森林文化景观归类。根据该方法的区划结果,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区划为两大文化区:丛林探秘文化区和历史民俗文化区,分别包含有各自的景文化点。在两大文化区划的基础上,对城市森林文化产品进行分类,结果显示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文化产品可分为4大开发类型和4大产品系列,继而对2大森林文化区的8个森林文化产品进行规划。

王建喜[5](2010)在《我国度假房地产开发及其规制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有着十分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有漫长的海岸线、高质量的海滩和星罗棋布的湖泊,有众多适合发展度假旅游的山川、温泉和历史文化遗址,为度假房地产开发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度假房地产开发的市场条件也趋于成熟。我国目前有各类度假区近200个,度假房地产的开发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各种类型的度假酒店(村)、度假别墅、度假公寓也在全国各地大量涌现。另一方面,中国入世以后,国内的度假市场业逐步国际化,国外着名的度假酒店和度假村集团,开始在中国独资或合资建设或托管各类度假项目。然而,我国的度假房地产开发却存在着局部开发过热、圈地、侵占资源、破坏生态环境、过度开发等不和谐现象,迫切需要政府对度假房地产业发展加以规制,以期保护土地资源、景观生态资源,规范开发和经营行为,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以围绕度假房地产开发及其规制问题,对度假房产开发中的若干重要内容展开深入的研究。借助政府规制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对度假房地产开发展开探讨,引入SCP范式对我国度假房地产市场的结构、市场主体行为和市场绩效进行了分析,度假房地产市场结构分析是基础,度假房地产开发行为分析是手段,改善和提高度假房地产市场绩效是目的,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动态结合。在借鉴国外度假房地产规制的基础上,对度假房地产开发政府规制的必要性、规制的制度供给、度假房地产开发中的利益冲突和政府协调、开发行为的规制、规制优化和政府自身的规制等多方面展开了研究。论文首先讨论了度假房地产的基本概念,对其内涵进行了界定,包括度假房地产的概念和基本类型,分析了度假房地产的产业特性。构建度假房地产开发与政府规制框架,阐述了政府与市场、市场失灵与政府规制度假房地产的SCP范式。重点对我国度假房地产市场结构的特点、市场主体的竞争行为和市场绩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度假房地产的市场结构主要表现在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性、准入和退出壁垒等几个方面,市场结构决定了市场行为,市场行为以开发商行为、政府行为为主导,市场结构和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主要体现在度假房地产开发对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善等多个方面,反过来市场绩效又会直接反作用于市场行为和市场结构,三者等影响是双向的。开发所产生的绩效对不同利益主体的受益程度有较大差异,从而产生利益分配冲突。通过对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诉求和社会责任进行分析,阐述了利益冲突的几个表现及其原因,提出利益冲突的衡平机制和政府协调建议,以寻求度假房地产开发的可持续性。在政府规制方面,借鉴了海外度假房地产的开发与规制经验,分别阐述了美国、欧盟、印度尼西亚、中东的迪拜等地在度假房地产规制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度假房地产业发展和政府规制提供经验借鉴和启示,据此提出政府规制产业发展方面的基本要求,分析了房地产业规制在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制度供给,寻求度假房地产开发政府规制体系的构建。最后以千岛湖度假房地产开发作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理论探讨、比较分析和实证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由于度假房地产行业的自身特性,行业的有较高的进入壁垒,开发周期长、资金沉淀量大,对开发的专业性和物业的持续经营管理能力要求更高;度假房产商须自持部分物业,由于资产专用性强,一旦开发不成功或后续经营失败,开发商大量的沉淀资本无法收回,行业的退出壁垒仍然很高。(2)从全国范围来看,度假房地产市场集中度非常低,但是从具体的地区来说,还属于寡头垄断的市场,开发商与当地政府的合谋以及开发企业间的价格串谋行为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造成社会福利损失。度假房地产开发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在社会文化方面所产生的效应具有滞后性,有待进一步观察,但在生态环境的改善方面,开发所产生负面的效应比较普遍,正面效应发挥的不够,政府应重点着力于改善环境绩效。(3)房地产开发利益共享机制构建是保持房地产开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社区居民的利益保护是利益冲突的核心。政府必须维护公共资源的公共属性,防止公众资源私有化,维护公共利益是政府的责任。(4)度假房地产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土地和稀缺的景观资源,所以度假房产的供给并不可能完全市场化,资源配置的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留下空间。政府应加强度假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和行业市场秩序的规范,制止不正当竞争,制造公平市场交易环境。产业政策能够使消费者和经营者减少或避免信息不对称,起到监管、促进和协调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创建和维持市场的灵活性,促进产业创新。度假产业政策的制定,应考虑其具有一定公益性,产业规制的导向应转向国民素质提高和提升生活品质。(5)政府规制的目标是通过市场结构优化和市场行为规范来改进市场绩效,维护景观资源、生态资源的公共属性,保护环境资源、维护公共利益。政府可通过整顿和规范市场、控制度假用地的供给、进行规划控制是政府规制度假房地产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手段。环境绩效是政府需要强化监管的最重要方面,减低环境的负面影响是政府的职责。经济绩效、社会文化绩效和环境绩效三者的协调发展才是度假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政府应加强度假房地产项目的绿色开发、绿色经营的引导,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加大对绿色节能住宅的研发投入,制定绿色节能住宅的国家标准。

王建南[6](2007)在《浙江省非公有制林业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非公有制林业是非公有制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浙江省作为南方集体林区十大重点林业省份之一,非公有制林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浙江区域经济和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林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促进山区、林区的经济发展、解决政府对林业和生态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目前对林业政策研究相对滞后,现行政策已不适应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要求。因此,从浙江省省情和林情出发,构建适合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政策显得尤为必要。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本研究运用非公有制经济理论和政策学理论,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浙江省非公有制林业政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浙江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浙江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迅速,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产业发展迅速等特点,并找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林权制度不完善、木材资源供应紧张、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这些问题迫切需要从政策上加以解决。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及生产力标准等政策评价标准,对非公有制林业产权政策、采伐限额政策、税费政策、财政补贴政策、信贷扶持政策、科技政策等从政策成效和政策缺陷两方面进行了具体评价。在分析现状及政策评价的基础上,采用规范研究方法,构建了浙江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政策。政策的内容包括构建以完善林地使用权流转为重点的产权政策;构建以保障非公有制林业经营主体权益为宗旨的采伐限额政策;构建以减轻非公有制林业经营主体税费负担为目的的税费政策:构建以提升非公有制林业产业竞争力为目标的产业结构政策;构建以提高非公有制林业生产力为核心的科技政策以及完善以保障非公有制林业健康发展为目标的法律法规建设等。

赖俊声,何小勇,蔡青云,周仙根,曹高川,陈运明[7](2007)在《野生小竹生态省力化改造技术研究初报》文中研究表明野生小竹在丽水市广阔的山野中有大量的分布。野生小竹林省力化改造,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经每年劈山改造,不进行深翻,5年投资2250元/hm2,可产笋6450kg/hm2,可获收入6450元,产出是投入的2.53倍;经劈山深翻,15年投入5100元/hm2,产笋16575kg,收入16575元/hm2,产出是投入的3.25倍。利用山区的生态和资源优势,生态省力化改造野生小竹,可成为山区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于玲[8](2006)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生态学原理、生态经济学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从构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入手,简要分析了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生态旅游的实质内涵、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阐明了构建评价指标的重要性,比较全面地研究了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后形成的“生态旅游复合系统”的特殊性、功能与作用。在此基础上,定义了构建评价指标的八项原则和筛选指标的六项原则。采用频度统计法、反复过滤生成法、专家评判法筛选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关键性指标和针对性比较强的指标;采用专家咨询法、结构式访谈、半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反复对指标进行调整,按照社会、经济、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归并。通过综合运用上述方法,构建了评价指标集合。通过对指标的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最终确定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性评价指标;通过科学合理的分解、归纳和综合,采用层次分解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法构建了生态旅游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特定的生态系统和关键指标的监测分析结果,选择了17个指标进行生态旅游可持续性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上处于可持续状态,可持续性测度为2.301。其中环境领域的可持续性测度接近0.073,社会/文化领域的可持续性测度为0.034,经济领域的可持续性测度为2.194。对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景观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保护区自主的运作模式、科学规划原则、保护优先的理念和严格的管理程序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应。本文还对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方法和机制进行了研究与探索,描述了建立内部审核体系的基本框架,分析了生态旅游认证体系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建立我国生态旅游认证体系的具体思路和运作模式。

张永忠,项瑜,余觉来,项步乾[9](2005)在《千岛湖野生竹林改造技术的推广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千岛湖野生竹林改造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笋产量高,是原来6.4倍;笋质量好,健 壮、鲜嫩、大小长短一致;经济效益好,投入产出比1:5.2。从1996年以来,全县30个乡 镇推广面积达308 hm2。

余琳,占木盛,鲁志鸿,张建胜[10](2003)在《千岛湖野生笋干竹林改造试验初报》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千岛湖野生笋干竹林选择林地、深挖垦抚、合理施肥、覆盖保墒等技术措施,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增加林农经济收入,同时具有成本低、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为山区农民致富提供捷径。

二、千岛湖野生笋干竹林改造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千岛湖野生笋干竹林改造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建德市特色农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特色农业的内涵和特征
        1.2.2 区域特色农业实践及其发展模式
        1.2.3 特色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1.2.4 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2.5 综合述评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1.4 可能的特色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比较优势理论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农业产业化理论
    2.4 技术创新理论
3 建德市农业发展概况
    3.1 建德市基本情况
    3.2 建德市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3.3 建德市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 建德市特色农业发展状况分析
    4.1 建德市特色农业发展总体情况
        4.1.1 农业优势产业
        4.1.2 农业特色产业
    4.2 建德市特色农业发展的案例分析
        4.2.1 草莓产业
        4.2.2 莲子产业
    4.3 启示
5 促进建德市特色农业发展的策略分析:SWOT分析
    5.1 建德市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5.1.1 优势分析
        (1)优越的区位资源优势
        (2)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3)农业品牌化建设初有成效
        (4)农产品流通现代营销体系逐步形成
        5.1.2 劣势分析
        (1)精深加工不够,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延伸
        (2)品牌数量日益增加,管理比较混乱
        (3)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作用不明显
        (4)劳动力素质水平低,农业技术人才匮乏
    5.2 建德市特色农业发展的机会与威胁分析
        5.2.1 机会分析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机遇
        (2)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不断推进
        (3)互联网+农业模式逐渐形成
        (4)生态文明逐渐被重视
        5.2.2 威胁分析
        (1)相关政策制度不够完善
        (2)市场经济发育欠成熟
        (3)传统消费观念逐渐摒弃,绿色有机备受青睐
        (4)“两美”杭州的推进,部分产业受到冲击
    5.3 建德市特色农业发展的SWOT策略
        5.3.1 注重规划先行,转变发展观念
        5.3.2 注重品牌打造,重视生态安全
        5.3.3 注重产业化经营,突出重点扶持
        5.3.4 注重科教兴农 ,培养农业人才
6 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建德市特色农业产业调查问卷
个人简介

(2)炎陵县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竹产业发展文献综述
        1.3.1 国外竹产业发展文献综述
        1.3.2 国内竹产业发展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查阅资料
        1.4.2 实地调研
        1.4.3 分析总结
2 我国及湖南省世界竹产业发展现状
    2.1 竹类资源丰富
    2.2 竹产业效益高并得以延伸
    2.3 科技和创新为竹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3 炎陵县竹产业发展现状
    3.1 炎陵县基本情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自然条件
        3.1.3 林业现状
        3.1.4 社会经济现状
    3.2 炎陵县竹产业发展现状
        3.2.1 笋竹资源现状调查
        3.2.2 笋竹加工现状调查
        3.2.3 竹林旅游现状调查
        3.2.4 主要做法与成效
4 炎陵县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竹资源总量规模大,但质量不够高
    4.2 竹农和竹加工企业税赋过重
    4.3 竹林经营管理粗放,竹农经济效益比较差
    4.4 管理机制不完善
    4.5 竹加工企业缺乏有效规划,亟待转型升级
5 炎陵县竹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5.1 明确总体发展思路
    5.2 加强笋竹资源培育
        5.2.1 丰产竹林培育
        5.2.2 新造竹林
        5.2.3 主要技术措施
    5.3 合理规划笋竹产业加工经营
        5.3.1 竹笋加工产业
        5.3.2 竹材加工产业
        5.3.3 竹林生态旅游
    5.4 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5.4.1 布局原则
        5.4.2 竹资源布局规划
        5.4.3 竹加工布局规划
        5.4.4 竹林生态旅游布局规划
        5.4.5 九龙竹业科技产业园布局规划
    5.5 加大竹林道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5.6 加强支撑体系建设
        5.6.1 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体系
        5.6.2 人才培养支撑体系
        5.6.3 原材料、产品交易市场支撑体系
        5.6.4 产品标准与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5.6.5 政府保障措施的支撑体系
    5.7 加强竹产业信息化系统建设
        5.7.1 建立竹产业经济运行信息系统
        5.7.2 建设竹产业电子商务平台
    5.8 加强竹产业发展的环境保护
        5.8.1 污染因素分析
        5.8.2 环境保护原则
        5.8.3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
        5.8.4 加强水资源保护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天坪石竹林的改造技术及石竹笋干的精制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石竹林改造技术
    1.1 抚育
    1.2 施肥
    1.3 浇水与修剪
    1.4 覆盖
    1.5 病虫害防治
2 石竹笋精制工艺
    2.1 采笋
    2.2 剥笋壳
    2.3 煮笋
    2.4 烘焙
3 淳安县发展石竹林的建议

(4)城市森林建设的驱动模式与规划研究 ——以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经济在持续增长
        1.1.2 我国城市化在不断加速
        1.1.3 城市社会的需求在逐渐多样
    1.2 研究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进展
    2.1 国外城市森林建设与驱动模式研究进展
        2.1.1 国外城市森林建设历程
        2.1.2 国外城市森林建设驱动模式与实践
        2.1.3 国外城市森林建设驱动的特点
        2.1.4 国外城市森林建设驱动的启示
    2.2 国内城市森林建设与驱动模式研究进展
        2.2.1 我国城市森林建设的兴起与发展
        2.2.2 我国城市森林建设驱动的源动力
        2.2.3 我国城市森林建设驱动模式与实践
    2.3 研究评述
    2.4 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基本概念
        3.1.1 城市森林
        3.1.2 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和生态城市
    3.2 理论基础
        3.2.1 近自然森林经营
        3.2.2 景观生态学理论
        3.2.3 生态经济学理论
    3.3 小结
第四章 生态驱动 I:城市森林景观近自然规划
    4.1 问题的提出
    4.2 城市森林景观建设的近自然方法
        4.2.1 近自然封育法
        4.2.2 近自然补植法
        4.2.3 近自然改造法
        4.2.4 近自然营造法
    4.3 半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调查与近自然规划
        4.3.1 半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类型与评价
        4.3.2 半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近自然规划
    4.4 小结
第五章 生态驱动 II:城市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育
    5.1 问题的提出
        5.1.1 城市野生动植物的概念
        5.1.2 城市化对当地野生动植物的影响及其保护的重要性
        5.1.3 城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现状与问题
    5.2 城市野生动植物保护方法
    5.3 半山国家森林公园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育
        5.3.1 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基本情况
        5.3.2 半山国家森林公园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结果
        5.3.3 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原生动植物资源保育规划
    5.4 小结
第六章 生态驱动 III:废弃采石场的生态复绿
    6.1 问题的提出
    6.2 废弃矿山生态复绿方法
    6.3 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废弃矿山调查与治理
        6.3.1 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废弃矿山调查结果
        6.3.2 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废弃矿山生态复绿治理
    6.4 小结
第七章 城市森林建设的经济驱动与投资优化
    7.1 问题的提出
        7.1.1 城市森林建设的经济效益
        7.1.2 城市森林建设的投资问题
    7.2 城市森林建设投资结构优化方案
    7.3 半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投资规划与效益分析
        7.3.1 投资估算
        7.3.2 经济效益分析
    7.4 小结
第八章 城市森林建设的社会驱动与功能区划
    8.1 问题的提出
    8.2 城市森林社会功能区划一般原则
    8.3 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的社会功能区划
        8.3.1 半山国家森林公园社会功能区划分
        8.3.2 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功能区
    8.4 小结
第九章 城市森林建设的文化驱动与规划
    9.1 问题的提出
        9.1.1 城市森林建设文化驱动概述
        9.1.2 城市森林建设文化规划问题
    9.2 城市森林建设的森林文化区划分方法
        9.2.1 野外森林景观观察法
        9.2.2 森林文化产品分类方法
    9.3 半山国家森林公园文化区划分与产品规划
        9.3.1 半山国家森林公园文化区划分
        9.3.2 半山国家森林公园文化区规划布局
    9.4 小结
第十章 结论与讨论
    10.1 结论
    10.2 创新与讨论
        10.2.1 创新之处
        10.2.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5)我国度假房地产开发及其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度假房地产开发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度假房地产相关概念
    2.2 度假房地产的特性
    2.3 度假房地产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政府规制理论
        2.3.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3章 我国度假房地产发展的历史演进
    3.1 我国度假房地产发展的历史演进
        3.1.1 起步阶段(1949——1978)
        3.1.2 停滞徘徊阶段(1979——1991)
        3.1.3 快速发展阶段(1992——现在)
    3.2 我国度假房地产的区域分布状况
    3.3 我国度假房地产的开发形态
        3.3.1 海滨度假房地产
        3.3.2 高尔夫度假房地产
        3.3.3 湖滨度假房地产
        3.3.4 温泉度假房地产
        3.3.5 乡村度假房地产
    3.4 我国度假房地产开发存在的问题
    3.5 小结
第4章 我国度假房地产开发及其规制分析框架
    4.1 资源配置与市场失灵
        4.1.1 政府与市场
        4.1.2 市场失灵
    4.2 SCP范式
        4.2.1 SCP范式的产生
        4.2.2 SCP分析框架
    4.3 度假房地产开发SCP分析
    4.4 基于市场绩效的改进——政府规制
        4.4.1 政府规制的目标
        4.4.2 政府规制方式
第5章 我国度假房地产开发结构分析
    5.1 市场集中度
    5.2 进入壁垒分析
    5.3 我国度假房地产产品差异化
    5.4 度假房地产的投资结构
    5.5 度假用地开发结构
        5.5.1 政府垄断度假用地开发
        5.5.2 政府主导的度假用地开发
        5.5.3 市场主导的度假用地开发
    5.6 度假房产开发主体结构
        5.6.1 开发商的类型
        5.6.2 开发关联企业
    5.7 小结
第6章 我国度假房地产开发行为分析
    6.1 度假房地产开发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6.1.1 利益相关者
        6.1.2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与社会责任
    6.2 度假房地产开发的企业行为
        6.2.1 开发企业间的博弈分析
        6.2.2 度假企业的行为失范
    6.3 度假房地产开发中的政府行为
        6.3.1 地方政府在开发中的行为
        6.3.2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
    6.4 市场开发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6.5 小结
第7章 我国度假房地产开发的绩效分析
    7.1 市场结构与市场行为作用下的产业绩效
        7.1.1 寡头垄断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7.1.2 市场行为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7.2 度假房地产开发的经济影响
    7.3 度假房地产开发的社会文化影响
    7.4 度假房地产开发的环境影响
    7.5 度假房地产开发的利益冲突
        7.5.1 产业链条的利益矛盾
        7.5.2 当地政府和社区居民的利益冲突
        7.5.3 度假房产开发企业和当地居民的利益冲突
        7.5.4 当地政府和旅游开发企业的目标冲突
        7.5.5 开发企业和业主的利益冲突
    7.6 度假房地产开发利益衡平
        7.6.1 建立多方协商合作制度
        7.6.2 社区参与机制
        7.6.3 开发监控机制
    7.7 度假房地产开发的绩效改进
    7.8 小结
第8章 我国度假房地产的开发规制
    8.1 我国度假房地产规制制度构建
        8.1.1 度假房地产开发的产业政策
        8.1.2 度假房地产开发的相关立法
    8.2 我国度假房地产规制的主要内容
        8.2.1 土地规制
        8.2.2 金融与税收规制
        8.2.3 环境规制
        8.2.4 度假房产交易规制
    8.3 国外度假房地产的规制借鉴
        8.3.1 美国
        8.3.2 欧盟
        8.3.3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8.3.4 阿联酋——迪拜
        8.3.5 国外度假房地产的规制借鉴
    8.4 我国度假房地产的规制优化
        8.4.1 我国度假房地产规制存在问题分析
        8.4.2 规制优化
    8.5 小结
第9章 国内度假房地产开发实证研究——以千岛湖为例
    9.1 千岛湖度假资源概况
    9.2 千岛湖度假房地产开发SCP分析
        9.2.1 千岛湖房地产市场结构分析
        9.2.2 千岛湖度假房地产市场行为分析
        9.2.3 千岛湖度假房地产市场绩效分析
    9.3 千岛湖度假房地产开发中的政府规制
        9.3.1 规划控制
        9.3.2 政府的扶持政策
        9.3.3 土地利用规制
        9.3.4 环境保护规制
        9.3.5 政府规制存在的不足
        9.3.6 千岛湖度假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策略
第10章 研究结论
    10.1 研究结论
    10.2 建议
    10.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一) 参加的项目
    (二) 主要学术论文
致谢

(6)浙江省非公有制林业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非公有制经济理论
        2.1.1 非公有制经济
        2.1.2 非公有制林业
    2.2 政策学理论
        2.2.1 政策
        2.2.2 林业政策
        2.2.3 政策评价
3 浙江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状况分析
    3.1 浙江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3.1.1 浙江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
        3.1.2 浙江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特点
    3.2 浙江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 浙江省现行非公有制林业政策评价
    4.1 非公有制林业政策总体评价
    4.2 主要非公有制林业政策评价
        4.2.1 林业产权政策
        4.2.2 森林采伐限额政策
        4.2.3 林业税费政策
        4.2.4 林业财政补贴政策
        4.2.5 林业信贷扶持政策
        4.2.6 林业科技政策
5 浙江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政策构建
    5.1 以完善林地使用权流转为重点的产权政策构建
        5.1.1 进一步明晰林地使用权
        5.1.2 保证林地使用权的稳定
        5.1.3 健全林地流转机制,促进林地规模经营
    5.2 以保障非公有制林业经营主体权益为宗旨的采伐限额政策构建
        5.2.1 对非公有制公益林和商品林实行分类管理
        5.2.2 对非公有制商品林实行采伐报告制
    5.3 以减轻非公有制林业经营主体税费负担为目的的税费政策构建
        5.3.1 给予非公有制林业主体平等待遇
        5.3.2 逐步减少税费项目及降低税费标准
    5.4 以提升非公有制林业产业竞争力为目标的产业结构政策构建
        5.4.1 强化对以森林资源培育为主的基础产业扶持
        5.4.2 改造提升竹木加工业,着力培育龙头企业
        5.4.3 加大对森林旅游业和林产品服务业为主的新兴产业的培育
    5.5 以提高非公有制林业生产力为核心的科技政策构建
        5.5.1 加大林业科技投入,提高林业科技产出
        5.5.2 健全科技推广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5.5.3 强化林业人力资源激励
        5.5.4 鼓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5.6 以保障非公有制林业健康发展为目标的法律法规建设
        5.6.1 明确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
        5.6.2 完善财产权的法律保障制度及相应的法律法规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在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进展
        1.3.1 关于生态旅游
        1.3.2 关于生态旅游者
        1.3.3 关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
        1.3.4 关于生态旅游规划
        1.3.5 关于生态旅游的影响与评价
        1.3.6 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研究
    1.4 本研究所提出的问题
2 研究内容与途径
    2.1 研究范围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2.3.2 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
        2.3.3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性评价模型
    2.4 技术路线
3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
    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3.2 生态学原理
    3.3 福利经济学(Economics of Welfare)理论
        3.3.1 生态旅游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
        3.3.2 生态旅游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3.4 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 Economics)理论
        3.4.1 旅游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平衡
        3.4.2 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生态旅游环境资源利用的生态上限
4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
    4.1 生态旅游复合生态系统
    4.2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系统功能与作用
    4.3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影响分析
        4.3.1 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4.3.2 生态旅游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影响
    4.4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技术拓展
5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5.1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分析
    5.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5.2.1 指标与指标体系
        5.2.2 构建指标体系框架的原则
    5.3 指标体系层次结构
    5.4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相关利益方分析
    5.5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参与机构贡献分析
    5.6 指标选取原则
    5.7 指标筛选的步骤与方法
    5.8 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5.8.1 指标的独立性分析
        5.8.2 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5.9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指标分析
        5.9.1 环境领域指标分析
        5.9.2 社会/文化领域指标分析
        5.9.3 经济领域指标分析
6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性评价方法
    6.1 评价标准的选择
    6.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6.2.1 建立梯级层次结构
        6.2.2 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6.3 评价模型的建立和指标量化
    6.4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判据
7 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性研究
    7.1 研究目的和意义
    7.2 选择调研地点和研究对象
    7.3 调研内容与调研方法
        7.3.1 调研内容
        7.3.2 调研方法
    7.4 研究的技术路线
    7.5 调研成果
        7.5.1 研究区域自然条件
        7.5.2 资源概况
        7.5.3 社会经济概况
        7.5.4 生态旅游环境资源
        7.5.5 指标数据调查与计算结果
        7.5.6 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
        7.5.7 生态旅游可持续性测度
    7.6 分析与建议
        7.6.1 结果分析
        7.6.2 建议
8 生态旅游环境效应研究--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案例分析
    8.1 研究目的和意义
    8.2 研究地点选择
    8.3 研究内容与方法
        8.3.1 调研内容
        8.3.2 调研方式
    8.4 技术路线
    8.5 调研成果
        8.5.1 研究区域自然条件
        8.5.2 资源概况
        8.5.3 社会经济概况
        8.5.4 生态旅游资源
        8.5.5 生态旅游模式
        8.5.6 生态旅游的保护效应
        8.5.7 社区发展效应
        8.5.8 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效应
        8.5.9 建议
9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现代管理
    9.1 内部审核体系
        9.1.1 内部审核体系产生的背景
        9.1.2 内部审核体系的层次框架
    9.2 生态旅游认证
        9.2.1 关于认证
        9.2.2 关于生态旅游认证
        9.2.3 关于生态旅游认证体系
        9.2.4 关于我国生态旅游认证体系建设的思考
10 结论与讨论
    10.1 主要结论
    10.2 讨论
    10.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10)千岛湖野生笋干竹林改造试验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2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方法
        1.2.1 样地设置
        1.2.2 改造技术
        1.2.2. 1 深挖垦抚
        1.2.2. 2 合理施肥
        1.2.2. 3 覆盖保墒
        1.2.2. 4 合理留竹
        1.2.2. 5 适时采收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
    3.1 成本低
    3.2 见效快
    3.3 效益高
    3.4 出笋早

四、千岛湖野生笋干竹林改造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建德市特色农业发展策略研究[D]. 盛夏. 浙江农林大学, 2018(06)
  • [2]炎陵县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杨晔.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04)
  • [3]天坪石竹林的改造技术及石竹笋干的精制工艺[J]. 张乃华,项瑜,汪爱君,黄超钢,徐晓明,项步乾. 世界竹藤通讯, 2012(05)
  • [4]城市森林建设的驱动模式与规划研究 ——以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D]. 章滨森.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2(11)
  • [5]我国度假房地产开发及其规制研究[D]. 王建喜.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5)
  • [6]浙江省非公有制林业政策研究[D]. 王建南. 浙江林学院, 2007(03)
  • [7]野生小竹生态省力化改造技术研究初报[J]. 赖俊声,何小勇,蔡青云,周仙根,曹高川,陈运明. 中国林副特产, 2007(02)
  • [8]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于玲. 北京林业大学, 2006(03)
  • [9]千岛湖野生竹林改造技术的推广应用[J]. 张永忠,项瑜,余觉来,项步乾. 世界竹藤通讯, 2005(01)
  • [10]千岛湖野生笋干竹林改造试验初报[J]. 余琳,占木盛,鲁志鸿,张建胜. 浙江林业科技, 2003(01)

标签:;  ;  ;  ;  ;  

千岛湖野笋与旱竹林改造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